个案情绪行为问题干预的途径及方法

时间:2019-05-12 13:03: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个案情绪行为问题干预的途径及方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个案情绪行为问题干预的途径及方法》。

第一篇:个案情绪行为问题干预的途径及方法

个案情绪行为问题干预的途径及方法

汇总比较研究

四川省安居区特殊教育学校

熊黑山

摘要:

对于智力障碍儿童而言,其教育的首要目标是通过各种途径,掌握基本的面向未来生活的能力和简单的职业技能。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生活和就业,并能被未来社会群体承认和接纳。但对于智障儿童来说;心理调节、情绪控制、对压力的承受以及人际关系的处理也是他们是否为社会群体承认和接纳的重要因素。所以说调整和控制不良情绪是他们学学习和生活的基础。

关键词:智障儿童

情绪的调整与控制

尊重、关爱与帮助

一:国学三字经有: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告诉我们的是,儿童最初的性格从各方面来说是纯洁的、一样的。其心里调节、情绪的调整与控制、对压力的承受和人际关系的处理等方面均是一片空白。而后天的学习不同形成的模式却相去甚远。对于特殊儿童来说后天的学习更需要我们对他们进行更多的特殊教育和特殊的辅导,才能让他们为未来社会认可好人接受。特殊儿童的教育主要是对智障儿童的心里调节、情绪的调整与控制,即让他们学会感受、体验情绪、表达自身的情感,学会有效控制、调节和合理排解消极情绪。下面就以我校智障儿童蒋海龙(以下简称小龙)为例,对其情绪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个案姓名:小龙

性别

出生年月

健康状况:

良好

智障程度 :

中度

个案自身情况:个案有较强的自理能力,可以完成吃喝拉撒睡等粗大动作、精细动作均发展比较好,语言能力发展也好能口头清楚地表述一件事或一个问题。认知理解能力也还可以。喜欢做动作不复杂的不费脑力的体力劳动,如定期帮学校食堂送煤;出煤渣;生活车送生活物资到学校积极帮助卸货等。家庭及教养情况:

个案父亲长期在外务工,母亲轻度智障,长期随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父亲和奶奶的管教比较严,爷爷可能由于重男轻女或个案智障的原因比较溺爱。受教育情况:

个案以前在老家西眉读过幼儿园,并上到小学三年级,到我校已有三年时间。二:个案的情绪行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个案在班里年纪比较大、个子高、身体好、嗓门大,上课时坐不住,喜欢关注别的人和事,因此经常在教室里游走并大声说话,不听老师的招呼。受到危险和威胁大声尖叫,影响课堂常规。

(二)不接受老师的教导,对学校常规和班规及纪律约束要么逃避、要么抗拒。

个案可以说在整个学校是较为突出的人物,学校领导、班主任、任课教师、生活教师以及学校职工均感到头痛。学校规定进出教室、上下楼梯、就餐均要排队集合,清点人数个案从来不积极排队集合,经常躲得远远的。非要老师或同学去找并硬拉。到了队列里也不安分,摸这个惹那个或大声说话。这种行为常常引得同学不高兴、因此常常受到同学的攻击。个案一般却不在乎,甚至还很得意。

(三)被同学孤立,常常独自活动,破坏性强。

个案基于

(二)的原因,被同学孤立,常常独自活动。所以经常脱离老师的监管视线,由于多动或无所事事,什么东西都要去摸一摸、碰一碰甚至暴力损坏。

(四)情绪发泄方式。个案的情绪不稳定时,常常不听老师的安排或逃避师生的视线独自活动,甚至破坏学校设施设备。这些情况的出现基本没有任何明显的先兆,说来就来。全凭个案自己突然的感觉。比如他认为一个令他不舒服的小问题;他做了什么事感觉会受到老师的批评或同学们的指责;或他不愿意做的事情。基于以上情况学校专门对个案的情绪行为的干预形成课题进行探讨,经过观察发现从心理上来说,个案不良情绪的发生主要是想受到别人的关注。一旦他认为老师或同学没有关注他,不良情绪行为就会产生。三:不良情绪行为产生的原因: 个案的情绪不稳定行为,多数以逃避和抗拒约束和避开教师的监管视线进行破坏活动表现出来。情绪不稳定易惹冲动、任性、自我控制力差,易受外界刺激而过度兴奋;易受挫折,行为不考虑后果;出现危险及破坏行为事后不会汲取教训。而家庭、学校、社会的各种规章制度和社会行为准则要求遵守和顺从。与儿童坚持不受约束的矛盾以及儿童内心需要关注引起冲突。导致儿童产生敌意情绪,使个性的发展固着或部分固着。让其形成了对家庭、学校、社会的各种规章制度和社会行为准则的约束采取逃避和抗拒,因无法发泄就对所面对的物品进行玩弄甚至暴力破坏。(一):个案自身因素

智障儿童的情绪和情感表达具有不协调性,智障儿童由于思维缺乏灵活性、自我意识发展缓慢,不能很好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表达。这是智障儿童的共性。

(二)家庭的因素

个案的父亲长期在外务工,对个案的具体情况不是了解,母亲智障无法对个案进行引导和教育。奶奶作为一个老年农村妇女本身素质不高,爷爷由于农村重男轻女的思想或考虑个案本身智障的因素过分的溺爱。父亲和奶奶在教育上多以体罚为主,个案稍有不对就暴力体罚,给个案心理上形成阴影,而爷爷的过分呵护导致个案把什么都寄予爷爷,对父亲和奶奶的约束和体罚采取逃避或抗拒。等到爷爷出面摆平。

(三)教育环境的因素

个案以前在农村幼儿园和小学就读,老师们对于智障儿童的教育经验基本没有,迫于政策和法律等才勉强同意就读。同时由于学生多,在学校教师只能按正常儿童的方式进行教学。容易受到老师和同学的歧视。因此个案对学校和学习的基本印象是受批评多,与同学交往也受排斥,甚至正常儿童的家长都不允许自己的孩子与个案玩。久而久之造成不合群,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甚至逃避和抗拒。独处时无法宣泄,只好以损坏东西作为发泄。

(四)社会环境的因素

作为智障儿童,尤其是农村的智障儿童。由于社会观念的问题,他们与正常儿童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社会对他们不是认可和接纳,更多的是厌恶和歧视。比如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和他们交往(怕学坏了),所以他们不能获得正常的交往机会,不能获得和体验正常的社会行为准则。

四:个案情绪不稳定行为的干预

(一)对个案的家庭教育进行干预,优化个案的家庭成长环境。

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它始于孩子出生之日(甚至可以上溯到胎儿期),婴幼儿时期家庭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进入义务教育阶段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其教育目标应是孩子接受集体教育之前保证孩子的身心健康地发展,为学校教育打下基础。著名心理学家郝滨曾说过:“家庭教育是人生整个教育的基础和起点”确实,家庭教育对人的一生的影响是最深的一种教育。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一个人人生目标的实现。对于智障儿童来说,长期的家庭生活对他们参与社会生活和对社会行为准则的感受和体验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端正家庭教育的方向,改进家庭教育的方法,甚至调整家庭成员的生活习惯,密切配合学校教育对智障儿童的健康成长和道德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所以我们与家长沟通时强调:“我们既不能因为他是一名特殊儿童对他溺爱,也不能期望通过严加管教让他成长成为一个正常的儿童”。我们建议孩子的父亲、爷爷和奶奶应根据个案的具体状况,尊重客观事实,改变以前的一些不良的教育方法,适当的严与爱相结合。积极配合学校教育。对孩子的不良情绪进行合理的适当的干预。争取的调整和改善不良情绪行为。

(二)对个案的逃避、抗拒约束进行外围环境的改善和优化。

对于个案的逃避、抗拒约束的行为进行分析,一方面主要是来自家庭的必须顺从、学校规章制度学生必须遵守的规定和要遵守社会生活行为准则。另一方面又受到区别对待歧视造成的。让个案产生了逆反心理,并且有随时可能受到惩罚和歧视的可能心理。所以我们首先从改善和优化个案的生活环境着手,让同学和老师对个案予以关注、关心和帮助,消退个案对集体的敌对和逆反心理。对个案的积极行为予以肯定和赞许。让他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和温暖,对个案的负面行为进行诱导,如个案某一次集会又逃避了,就让和个案关系比较好或个案信得过的同学或老师去找他,劝他归队。并在个案归队后让所有的同学都表扬他,让个案充分树立自信,让他得到别人的信任、尊重和帮助。同时老师加强对个案进行心理辅导,用事实让个案感受集体的温暖和遵守集体行为准则的好处。渐渐地个案的逃避、抗拒行为越来越少。最后基本没有再发生。

(三)利用个案的个人喜好,转移个案的注意力,杜绝破坏行为的发生 这个办法是利用个案的个人喜好转移关注点来消退个案的一些不良行为,个案由于身体比较好,喜欢做一些不懂脑筋的体力活,这符合个案的多动障碍特点,老师适当安排个案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的又乐于接受体力活。即让个案感受到老师的关注、重视。有让个案没有时间和精力去从事破坏活动。渐渐地个案对老师有一种被委以重任的期待。所以个案在不良情绪发生时,老师就会以不安排任务来进行负强化。并且进行诱导如果不听话下一次任务还是不会关注他。让他随时关注和期待,同时还改善了个案和老师及行为准则之间的敌对情绪。

(四)合理的正强化,因势利导帮助个案控制和调节不良情绪效果好 个案初到学校总是特别、抗拒约束,破坏学校的设施设备。通过改善个案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利用个案的喜好、肯定和赞许个案的积极行为、转移个案的关注点;并进行合理适当时机的心理辅导,利用合理的正强化和负强化相结合对个案的行为进行诱导。让个案对老师和集体有期待,个案的情绪不良行为发生的频率逐渐减小。经过一个学期的针对性干预,效果比较显著。在接下来的干预中主要是及时发现和分析个案情绪行为出现的新的问题,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对个案进行干预。五:反思

智障儿童首先从人权和法律角度来说,他们也是人也是公民,从道德层面来说他们也是我们社会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们和我们一样应该受到尊重,他们也有人格、有尊严。帮助他们调整和控制不良情绪行为的发生,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让他们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接纳,并让他们尽可能融入正常的社会生活,是家庭、社会和学校共同的责任,所以需要家庭、社会和学校共同努力。

智障儿童作为社会的一分子,他们的身心和普通儿童一样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只不过他们由于智障的原因,对我们常用的情感表达方式不能完全理解,对简单的知识和技能的很快地掌握和运用,遇到问题不能合理地解决和宣泄。所以他们要逃避、要破坏。因此他们的一些不良行为,也需要我们给予更多的了解和宽容,并通过各种途径帮助他们改正这些不良情绪行为。

首先作为家长,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孩子的状况,既不要用正常儿童的标准约束他们。也不要因为他们是智障给予更多的呵护甚至溺爱。我们要着眼于实际培养他们孩子的各种能力,尽可能地让他们融入社会。其次,作为特殊教育工作者,我们给予学生的不仅是关爱,还需要更多去观察和思考分析他们的心态行为。用负责任的态度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和教育让他们尽可能融入未来社会生活。

作为一个社会人,请你放下对智障儿童的厌恶和歧视,多了解他们的家庭;他们的生活,用理解和宽容的心态,去感知他们的世界,你会发现他们同样可爱。同样需要尊重、关爱和帮助,需要我们这个和谐的社会大家庭接纳和认可。参考文献:

《中国社会工作》2015期刊

《吉林教育》2005第4期《浅谈智障儿童的情绪和情感及培养》 陈鹤琴《家庭教育》

第二篇:行为和情绪问题儿童 个案分析(定稿)

从一则个案浅谈残疾儿童行为和情绪问题的处理

为什么孩子常常会出现行为或情绪问题,心理学家曾揭示了两个重要原因,表达的需要以及无法适当处理环境的刺激和变化。有着听力残疾的孩子由于和父母交流的障碍,得不到或较少得到行为习惯方面的正确指导,再加上自己表达的不畅,往往更容易出现行为和情绪问题。作为聋生部三年级的班主任,班里的孩子时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行为和情绪问题自然成为我关注的重心,而平平是这方面表现最突出的一个。他的表现主要是注意力集中困难、行为冲动性和活动过度的特点,并伴有学习困难、对立违抗、品行障碍、情绪焦虑、暴躁等。由于这些表现,使得他的学习生活,和同学,老师的关系,社会适应能力都受到了不良的影响。看到孩子可爱小脸上出现的和他年龄很不相符的沮丧和怨恨表情,我就非常心疼。“让他也能融入这个集体,得到他本该拥有的无忧无虑的童年。”成了我努力的目标。个案背景:

目前公认家庭、学校和社会不良教育因素是儿童出现行为和情绪问题的最重要的因素。该生一年级入学时,性格外向、开朗,喜欢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对其他同学热心、友善。但多动,注意力分散,喜欢打扰别人,学习落后,让同学们都不喜欢他,很快该生对大家的态度也发生了改变,变得敏感,暴躁,喜欢打骂同学了。可以说,学校的环境是他很难适应的,他的行为、情绪问题和学校的不良因素有一定关系。

另一方面,其父母对他的教育方式几乎涵盖了四种对儿童最不当的教育方法。①放任型:父母工作繁忙,周末常常加班,再加上家中还有一个年幼的弟弟,使其经常处于无人问津的状态,父母对其长期的放任自流,导致他缺乏足够的教育和引导,行为逐渐偏离、社会适应不良,入学后易有多动表现。②专制型:父母很少管教,但一旦发现其出现什么行为问题,则会严厉责罚,让他时常会精神紧张,心理压力增加,情绪不稳定。③溺爱型:由于平日疏于照顾,在有时间照顾时,父母又会对其过于娇纵溺爱,养成任性习惯。④相关型:父亲暴躁的个性,耳漏目染、潜移默化,诱使其也渐渐变得冲动任性、脾气暴躁。总之,家庭教育和父母对子女态度不当是导致平平出现行为和情绪问题的重要原因。个案分析:

1、父母很少的陪伴加之不当的教育方式,让其亲情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再加上长期的自由散漫,形成了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

2、表现的需要得不到满足。非常渴望得到关注的他由于学校开展的活动参与较少,基本上只有成绩的竞争,故该生没有更多的表现的机会,只有通过一些不太好的行为来引起大家注意。

3、获得的需要。由于到小学后,对于注意力集中困难的他,教学任务加重,难度加大,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他来说十分困难,在努力几次都没有结果之后,毫无成就感的他变得有些气馁和自暴自弃。心理学依据:

1、任何孩子的不良行为都是有原因的(家庭的、社会的、学校本身的),要找到病根,对症下药。

2、有的孩子喜欢打架,只不过想追求一种成就感,想表现自己,因为他没有正当的表现机会,精力没有一个正常的发挥渠道。行为改变计划:

1、消除敌意,建立信任感。

首先我们要用爱融化他心里的坚冰,消除他的不良情绪。平时有意无意地摸摸他的头,与他多亲近,让他感受到来之我的关爱,与其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同时,告诉他和大家友好相处的方法,并告知班里的同学他不高兴的原因,让大家学会互相尊重。

2、充分满足其内心的需求。

课堂上,为其创设表现的空间,多鼓励,多关注,多肯定。明确得到老师关注的正确方法,如,和他约定,如果能坚持一周不打骂同学,老师就和你一起做一件你喜欢的事情,给予充分的情感关注。及时肯定他的正向行为,对于其经常性的走神,注意力不集中,只要适当提醒即可。教给其学习的方法和与同学友好相处的方式,并给他安排一定的力所能及的班级事务,让其也能获得同学们的肯定和认同。当他做到了要求行为,一定要及时肯定和鼓励,做到积极增强。

3、尽量避免对其的不当行为给予过度关注(忽视)

与他商量好,如出现太激动,太生气,想打扰同学或想说话的情况,在老师的提示下自己走到教室的一角进行冷静并教给他冷静的方法,让他明白这不是惩罚,只要冷静下来随时都可以回到座位上。对其出现的不当行为要平和处理,不要责骂和不满,给予最小的关注,直接告知其应该怎么去做才是对的就可以了。

4、讨论和解决问题

不要觉得孩子还小就忽视他的感受和表达自己的权利,在他心平气和的时候可以和他一起讨论他目前的表现和这种表现带来的结果,让他自己去意识到错误并自愿去寻求改变的途径。

5、与家长沟通。

跟家长说明孩子的现状,并争取让家长去医院进行相关有可能导致类似行为和情绪问题的疾病排查,如重金属中毒,多动症等,如有什么生理上的问题尽早治疗。并耐心地和家长讲解孩子出现这些问题的可能原因,建议他们帮助孩子规范行为习惯的方法:比如多花一些时间陪伴孩子,制定时间表:让孩子每天的作息和活动大致相同,规律而充实,按计划执行,不随意变动,如要变动提前计划; 保管好每件东西:每日整理好自己的东西,每件东西物归其所,包括学习用品、衣物等任何东西,不要随意乱放。家长每天检查督促;与孩子一起进行娱乐活动和体育锻炼:在娱乐活动中放松心情,增进亲子关系;在体育锻炼中增加耐力,不要怕天热出汗;经常进行一些有规则的游戏活动,在快乐中学习遵守规则、控制冲动。切忌在这些活动中指责孩子等。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平平上课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变长了,基本能遵守课堂纪律,找到了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并参加了校体育队,个人卫生习惯有所好转,课桌上物品摆放较整齐,现在能及时改正错误,和同学发生争执打斗的频率也在逐渐降低。思考: 今后,当老师发现同学有违反纪律或有不良习惯的时候,不能就事论事的批评一通了事,而应该注意从问题行为的背后去寻找原因,从根本上去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产生有效的结果。

对因早期教育不当、缺少关爱等因素造成的问题学生,更应为他们创设平等的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的环境。学生是在不断发展的,心理还不成熟,在爱与友善的环境中更容易纠正错误,使他以健康的心态正视自己,以积极的行为超越过去,向好的方面发展、进步。

第三篇:学生厌学情绪个案分析及心理问题干预对策1

学生厌学情绪个案分析

我担任三年级的班主任以及语文教学工作,谢智浩是我的学生,上课的时候总是听一会儿,就不自觉地东瞧瞧、西看看,桌面上有什么东西都想玩,一枝笔、一块橡皮都能让他玩上半堂课,每堂语文课,我都要提醒他几次。自然,没少挨批评。家长方面也很重视。可是,他还是老样子。一堂课上要溜几回神,等到老师提醒而转过神来听课时,由于没听到前面的知识而跟不上,所以又去玩手边的东西。考试成绩自然不好,教师和家长都着急。他自己也知道上课应认真听讲,想改掉这个坏毛病,可一上课就不自觉地又神游了。厌学原因分析:

一、家长教育方法不当

中学生,其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受家庭教育的影响很大,父母的主导倾向是什么,对孩子有何期望和要求,往往是孩子愿不愿意学习和怎样去学习的指示器。家长不当的教育方法主要表现为:

1、过分溺爱或放任自流

由于父母的放任自流和过分溺爱,导致该生缺乏责任心与个性散漫,独立性较差,把不良的生活习惯(自己该做的小事不做)带到学习中来(自己该完成的作业不完成),久而久之,学习自然跟不上了,越是跟不上,越是不愿学习,形成了恶性循环。

2、要求过严或态度粗暴

对孩子严格要求固然重要,但过分地严格特别是用粗暴的手段对待孩子,非但达不到要求,反而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学生的厌学情绪完全是因父母的过分期望和粗暴的惩罚手段引起的。孩子考试考得不错了,父母还不满意,课内学习和课外作业本来就够紧张的,达不到父母的要求就要被责骂,受皮肉之苦,结果使孩子疲于奔命,以致造成严重的身心疲劳,在现代的家庭教育中还存在中这样传统的棍棒式教育,孩子怎么会视学习为乐事呢?

3、父母感情不和,缺少家庭温暖

我们都明白,温馨的家庭生活和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是孩子成长的阶梯。在这样自由、平等、和谐、充满着爱的环境中,孩子心情会舒畅、精神振奋,容易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和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往往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求欲望,同时往往也能充分认识自我价值,其独立学习、解决问题和适应社会的能力都能得到较好的发展。反之,一个充满“战争”气氛的家庭,只有给孩子带来焦虑和不安。孩子没有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心理上有压力,就容易引起厌学情绪。许多资料都表明,“问题家庭”中存在的“问题子女”的概率要大大超出正常的家庭,同样,产生厌学情绪的孩子也较多地出现在“问题家庭”中。

二、教师教育教学手段不妥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小心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今天教师承担的教学压力固然很大,但是如果教师为了片面地追求分数,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不顾学生的身心健康,不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而是对学生进行“疲劳轰炸”或者冷嘲热讽,或者体罚(变相体罚),那么学生对这门功课就会产生厌倦、畏惧心理。一位厌学的学生来信说:“知心姐姐:我原本是一位很爱学习的孩子,但是自从换了新老师后,有一次我因一道题不会做,老师随口就是一句:‘你怎么像猪一样笨!’难道我真的那么笨吗?从那以后,我不想再上数学课了„„”老师的一句漫不经心的话严重地损伤了学生的自尊,严重地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位学生从此不再喜欢数学课了。

三、学生的学习障碍

1、缺乏学习动机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因素,它不仅影响学习的发生,而且还影响到学习的进程和学习的结果。在中学阶段,学生的学习动机往往和学习的积极性密切联系着。学习效果

好,就能增强学习动机;长期学习效率不好,就会使原有的正确的学习动机减弱或消退。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初中三年级的学生虽已发展了有意注意,但还是容易受其他事物的影响而分心。这个年龄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还较差。上课不专心听讲,有其自身的年龄特点。小刚虽已上了六年级,却还未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良好习惯。另外,客观因素方面也会影响小刚上课专心听讲。例如,对上课所讲的内容不感兴趣。不适应教师的讲课形式或不喜欢任课教师,而“迁怒”于听课。或者,平时他很少受到教师的关注,而教师的批评正是一种关注,潜意识想得到教师的关注,所以不认真听讲。不管是主观原因,还是客观原因,小刚是不会听课的学生,这点对他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

方法:

1、由于张慨不会听课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因此,在采取方法之前必须进行成因分析,找准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2、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上课时多采用新鲜、有趣、生动、形象的事物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小动物、童话、实物等会使课堂生动活泼。另外也可适当增加活动性的内容,让学生参加,会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评价、外部奖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给予及时、积极的反馈;鼓励学生提各种问题等来激发学习动机。

4、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上课前调整好情绪,有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听好课的基础。课前预习,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在课堂上带着问题听课,寻找答案。为了不分散注意力,将与上课无关的东西放在书包里。在听讲时,思考哪些是重点,认为重点的就记下来,准备课后复习。同时,对一些没听懂的也要记下来,以便下课问教师或同学。

5、教师对于不认真听讲的学生,平时应给予较多的关注。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关注,比如,平时交往中,摸摸学生的头,拍拍学生的肩膀,都会让他们感到自己在教师心目中是有位置的。在上课的时候,可以经常提问,让他们回答问题可以有三个好处:一是可以使他们集中注意力听课;二是可以促使他们思考问题;三是经常受到教师提问的学生,不会以不注意听讲或搞小动作而吸引教师的注意。

6、应用报酬效果集中注意力。首先,可以给学生定个奖赏,作为学习的报酬,这个报酬可以依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制订。其次,遇到困难内容可让学生用假想的敌人来处罚和激励自己。

7、利用目标明确化集中注意力。将大目标明确化,能够明确目标,从而集中注意力。另外,让学生把目标用文字或图形来表示也有助于提高注意力

辅导效果 :

经一段时间的辅导,他的学习态度较以往认真,逐渐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学习成绩有所提高,下午放学后到处乱跑了。家长也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时常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

第四篇:小学生厌学情绪个案分析及心理问题干预对策

小学生厌学情绪个案分析及心理危机问题干预对策

我担任六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某某是我的学生,上课的时候总是听一会儿,就不自觉地东瞧瞧、西看看,桌面上有什么东西都想玩,一枝铅笔、一块橡皮都能让他玩上半堂课,每堂英语课,我都要提醒他几次。自然,没少挨批评。家长方面也很重视。可是,他还是老样子。一堂课上要溜几回神,等到老师提醒而转过神来听课时,由于没听到前面的知识而跟不上,所以又去玩手边的东西。考试成绩自然不好,教师和家长都着急。他自己也知道上课应认真听讲,想改掉这个坏毛病,可一上课就不自觉地又神游了。

厌学原因分析:

一、家长教育方法不当

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小学生特别是低、中年级学生,其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受家庭教育的影响很大,父母的主导倾向是什么,对孩子有何期望和要求,往往是孩子愿不愿意学习和怎样去学习的指示器。家长不当的教育方法主要表现为:

1、过分溺爱或放任自流

由于父母的放任自流和过分溺爱,导致该生缺乏责任心与自制力,上课自由散漫,独立性较差,把不良的生活习惯(自己该做的小事不做)带到学习中来(自己该完成的作业不完成),久而久之,学习自然跟不上了,越是跟不上,越是不愿学习,形成了恶性循环。

2、要求过严或态度粗暴

对孩子严格要求固然重要,但过分地严格特别是用粗暴的手段对

待孩子,非但达不到要求,反而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小学生的厌学情绪完全是因父母的过分期望和粗暴的惩罚手段引起的。孩子考试考得不错了,父母还不满意,课内学习和课外作业本来就够紧张的,达不到父母的要求就要被责骂,受皮肉之苦,结果使孩子疲于奔命,以致造成严重的身心疲劳,在现代的家庭教育中还存在中这样传统的棍棒式教育,孩子怎么会视学习为乐事呢?

3、父母感情不和,缺少家庭温暖

我们都明白,温馨的家庭生活和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是孩子成长的阶梯。在这样自由、平等、和谐、充满着爱的环境中,孩子心情会舒畅、精神振奋,容易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和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往往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求欲望,同时往往也能充分认识自我价值,其独立学习、解决问题和适应社会的能力都能得到较好的发展。反之,一个充满“战争”气氛的家庭,只有给孩子带来焦虑和不安。孩子没有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心理上有压力,就容易引起厌学情绪。许多资料都表明,“问题家庭”中存在的“问题子女”的概率要大大超出正常的家庭,同样,产生厌学情绪的孩子也较多地出现在“问题家庭”中。

二、教师教育教学手段不妥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小心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今天教师承担的教学压力固然很大,但是如果教师为了片面地追求分数,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不顾学生的身心健康,不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而是对学生进行“疲劳

轰炸”或者冷嘲热讽,或者体罚(变相体罚),那么学生对这门功课就会产生厌倦、畏惧心理。一位厌学的学生来信说:“知心姐姐:我原本是一位很爱学习的孩子,但是自从换了新老师后,有一次我因一道题不会做,老师随口就是一句:‘你怎么像猪一样笨!’难道我真的那么笨吗?从那以后,我不想再上数学课了„„”老师的一句漫不经心的话严重地损伤了学生的自尊,严重地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位学生从此不再喜欢数学课了。

三、学生的学习障碍

1、缺乏学习动机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因素,它不仅影响学习的发生,而且还影响到学习的进程和学习的结果。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动机往往和学习的积极性密切联系着。学习效果好,就能增强学习动机;长期学习效率不好,就会使原有的正确的学习动机减弱或消退。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小学六年级的学生虽已发展了有意注意,但还是容易受其他事物的影响而分心。这个年龄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还较差。上课不专心听讲,有其自身的年龄特点。某某虽已上了六年级,却还未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良好习惯。另外,客观因素方面也会影响小刚上课专心听讲。例如,对上课所讲的内容不感兴趣。不适应教师的讲课形式或不喜欢任课教师,而“迁怒”于听课。或者,平时他很少受到教师的关注,而教师的批评正是一种关注,潜意识想得到教师的关注,所以不认真听讲。不管是主观原因,还是客观原因,小刚是不会听课的学生,这点对他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

1、由于某某不会听课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因此,在采取方法之前必须进行成因分析,找准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2、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上课时多采用新鲜、有趣、生动、形象的事物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小动物、童话、实物等会使课堂生动活泼。另外也可适当增加活动性的内容,让学生参加,会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

3、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评价、外部奖赏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并给予及时、积极的反馈;鼓励小学生提各种问题等来激发学习动机。

4、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上课前调整好情绪,有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听好课的基础。课前预习,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在课堂上带着问题听课,寻找答案。为了不分散注意力,将与上课无关的东西放在书包里。在听讲时,思考哪些是重点,认为重点的就记下来,准备课后复习。同时,对一些没听懂的也要记下来,以便下课问教师或同学。

5、教师对于不认真听讲的小学生,平时应给予较多的关注。小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关注,比如,平时交往中,摸摸学生的头,拍拍学生的肩膀,都会让他们感到自己在教师心目中是有位置的。在上课的时候,可以经常提问,让他们回答问题可以有三个好处:一是可以使他们集中注意力听课;二是可以促使他们思考问题;三是经常受到教师提问的学生,不会以不注意听讲或搞小动作而吸引教师的注

6、应用报酬效果集中注意力。首先,可以给小学生定个奖赏,作为学习的报酬,这个报酬可以依小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制订。其次,遇到困难内容可让小学生用假想的敌人来处罚和激励自己。

7、利用目标明确化集中注意力。将大目标明确化,能够明确目标,从而集中注意力。另外,让小学生把目标用文字或图形来表示也有助于提高注意力

辅导效果 :

经一段时间的辅导,他的学习态度较以往认真,逐渐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学习成绩有所提高,下午放学后到处乱跑了。家长也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时常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

第五篇:孤独症情绪行为问题个案研究

改善自闭症学生的情绪行为

作者姓名:张俊贤 区

县:海淀区

单位名称:北京市海淀区培智中心学校 单位电话:62579388 手

机:*** 邮

箱:kexin8302@163.com 邮

编:100086

改善自闭症学生情绪的行为

情绪是指个体的天然生物需要是否获得满足而产生的强烈的、具有情境性的情感反应。对于在思维、人际关系、语言沟通、智力等方面发展严重不足的自闭症学生来说,这些都可能导致他们产生哭闹、自我伤害、攻击他人等情绪行为。这些行为不仅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和自身发展,而且还会危及其他学生的安全,影响他人的正常学习和生活。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自闭症学生的情绪行为问题是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

一、案例描述

岳岳,男,10岁,情绪暴躁型自闭症。他经常大声喊叫,当自己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就会大发脾气,在情绪波动时会有自伤和攻击他人的行为;他的破坏性很强,经常毁坏东西;喜欢自言自语,高兴时会跑来跑去;自理能力非常差,有遗尿的现象。情绪非常亢奋,经常处于兴奋状态,睡眠时间较少,影响家人的正常生活。

二、原因分析

父母均为高知,工作非常忙,孩子从小在四川姥姥家长大。姥姥是一位非常要强的人,对孩子要求非常严格,当孩子有了不良的行为出现时,就会用粗暴的方式来惩罚。孩子的父母看不惯老人的做法,就把孩子从老家接了回来。父母为了弥补对孩子的愧疚,对孩子是百般的溺爱,无论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都会尽力满足。

学业方面的学习对于岳岳的实际接受能力来说有些困难,课堂上经常借故去厕所而跑到校园里捡石子往下水道里扔,或者坐在教室外面的小柜子上,甚至用尿裤子行为来逃避学习,家长只能每天给他穿戴纸尿裤。

三、实施措施

(一)寻找根源,确定目标

通过对岳岳的观察,向家长详细了解了孩子在家的情况,与家长一起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共同寻找引起孩子情绪行为的原因。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岳岳由于睡眠时间较少,每天夜里12点以后才能上床睡觉,家长为了让孩子上学不迟到,早晨又很早地让孩子起床了。孩子被强迫起床,勉强来到学校,根本没有精力学习。放学后家长又强迫孩子必须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孩子的情绪非常烦躁,爆发了一系列的情绪行为。课堂上他借故去厕所跑到校园里捡石子扔,或者坐在教室外面的柜子上,甚至出现了尿裤子的行为。回家后撕书本,在作业本上乱写乱画。教师经过与家长协商,决定在学业方面降低对岳岳的要求,以稳定情绪改善行为为主要训练目标。

(二)从实际问题出发,解决孩子最根本的需求

教师根据岳岳的情况,为其制定了一份家庭训练计划。放学后,要求岳岳的保姆带着孩子进行一些以运动为主的训练,耗散孩子多余的能量。家庭作业量依据孩子的情绪适时调整,以不引起孩子烦躁为宜。晚上十点以前让孩子洗漱完毕躺在床上,播放比较舒缓的音乐,让孩子的情绪慢慢稳定下来,尽快地进入睡眠。早晨尽量不要强迫孩子早起床,试着慢慢叫醒他,与他和颜悦色地商量是否要起床,如果孩子确实不愿意起床,就不要勉强,以免引起情绪问题。情绪问题一旦出现了,孩子就会把这种负面的情绪带到学校,影响班级教学秩序。随着孩子慢慢的适应,逐渐提前叫他起床的时间,逐步改善作息规律。

(三)从兴趣入手,逐步养成良好行为

岳岳对水彩笔非常感兴趣,一张纸、一个本子,不管是否有用,也不管是课上还是课下,随手拿来就画。针对他的这个特点,教师建议家长为孩子准备一些彩笔和画纸,在班里为他设计了一个绘画专区,一套桌椅和一个挂式收纳袋,他会根据自己的需求自行从收纳袋里取出彩笔和画纸进行绘画。刚开始时,教师并不急于让他进入课堂的学习,而是告诉他画好了就自己回到座位上上课。有时他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时也会站起来向绘画专区看看,并且向教师投来询问的目光,这时教师就会点点头,他会非常满足地去画自己的作品。当他的情绪逐渐稳定下来,教师开始给他提要求了,要求他听到上课的铃声马上坐到座位上,按照要求安静坐在座位上10分钟,教师就会奖励他到绘画区画画,逐渐延长坐在座位上的时间,进而提高其自我控制能力,逐步适应学习生活。

(四)发挥伙伴作用,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岳岳的生活自理能力很低,许多事情都需要教师的协助才能完成。为了更好地训练他的生活技能,提高自理能力,教师在班级中挑选一名能力强的学生做他的助学伙伴。教他如何穿脱外衣、如何整理自己的书包,每节课的课间带他一起喝水、如厕。慢慢的他养成了好的生活习惯,彻底脱掉了纸尿裤。

四、实施效果

通过一年的情绪行为干预和引导,岳岳有了如下的变化: 1.情绪稳定了,发脾气的次数明显减少。

2.课堂上往外跑的现象消失了,能坐在座位上参加一些课堂学习了。3.生活自理能力提高了,不再有遗尿现象,彻底摆脱了纸尿裤。4.睡眠时间调整了,生活有规律了。

5.他的绘画作品获得了海淀区中小学学生绘画作品二等奖。

五、案例反思

对自闭症学生的情绪行为进行干预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仔细观察、分析原因

导致自闭症学生情绪行为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情绪行为发生的频率和强度,以及当时周围的环境,做好详细的记录。在此基础上认真分析引起学生情绪行为的原因,以及学生行为的目的,以便及时处理或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改变教育训练方法。

(二)把握时机、积极处理

导致自闭症学生情绪行为的原因比较复杂,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发生。因此,教师一定要在认真分析其原因的基础上把握好时机,用科学的、符合学生实际的方法作积极的处理。

(三)合理要求、逐步提高

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需要,对学生提出合理的要求,并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逐步提高要求。

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行为是对自闭症学生进行教育训练的基础,也是引导他们参与集体活动,适应社会生活的基础。只有情绪稳定,行为养成了,学生才可能接受教育训练,学习各种知识,掌握生活技能,逐步发展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因此,教师一定要在理解和宽容学生的基础上,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认真分析学生情绪行为问题的原因和接受程度,以积极的态度采取相应的措施处理其情绪行为,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下载个案情绪行为问题干预的途径及方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个案情绪行为问题干预的途径及方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一例小学生行为问题干预案例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心理咨询师文章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文章类型:案例报告文章题目:小学生行为问题干预案例姓名:身份证号:所在省市:所在单位: 小学生行为问题干预案例 摘要:......

    3.3情绪管理的途径与方法

    第三章:《心理健康教育》 《第三节:情绪管理的途径与方法》教案 【新知识点】 1.高中生情绪发展的特点。 2.高中生常见的情绪困扰及成因。 3.高中生情绪管理的技巧。 【重点难点]......

    29青少年成瘾行为干预策略和方法

    青少年成瘾行为干预策略和方法 刘丽红 安阳市实验中学 邮编:455000 【摘要】 吸烟、酗酒和吸毒是常见的、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危害的成瘾行为,近年来在我国青少年中也有发生......

    浅谈小学生心理问题干预的方法.(定稿)

    浅谈小学生心理问题干预的方法 阳春市云凌小学 陈宾慧 学生心理问题干预也就是学生心理问题辅导,是指教师运用心理学的有关原理,对学生因心理原因导致的情绪或行为的异常等方......

    学前儿童问题行为与干预读后感

    儿童青少年的问题行为(problem behavior)及其干预矫治是心理学多个分支学科,包括发展心理学、发展病理学、学校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等共同关注的一个重要学术领域,尽管这些不同的......

    小班幼儿典型情绪问题的个案分析

    小班幼儿典型情绪问题的个案分析 何丽蓉 背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

    智障儿童问题行为处理个案(5篇)

    弱智儿童问题行为个案处理 肇庆市第十七小学:白东梅 由于智障儿童身心发育不健全,每个学生都伴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行为,在处理这些事件过程中,我开始少不了用追问学生,批评学......

    青少年孤独情绪个案分析

    青少年孤独情绪个案分析 一、案例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小朋是一个很不爱说话、性格相当孤僻的孩子,在学校他很少和老师说话,同学们和他说话时,他也很少与人交谈,这对同学们和他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