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郑州市惠济区中小学信息化建设总结材料[大全]
惠济区中小学信息化建设总结材料
近年来,惠济区教育信息化建设以“班班通”建设为契机,多渠道筹措教育信息化建设经费,积极探索多元化投入机制,切实加大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坚持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超前部署教育信息化建设,早在2003年就建成了覆盖全区所有中小学的惠济区教育城域网,完成了所有中小学的校园网建设和计算机教室的建设,建立了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尤其是最近两年,结合薄弱学校建设改造,重点加强了薄弱学校信息化基础建设,努力缩小校际教育信息化建设差距。
随着“班班通”等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完成,我们又努力做好应用技术培训,建设教育资源,狠抓教学应用,加快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和学科课程的整合,探求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建设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学习模式,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信息技术整合教研活动,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有力的推进了惠济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一、加强管理,强化应用,充分发挥“班班通”设备对教育教学的促进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应用。
随着郑州市教育均衡化进程快速开展,我区于2010年底在51所中小学(含教学点)教学班配备了“班班通”等教学设备,“班班通”教学系统正式开通启用。“班班通”工程的建成,对提升我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培养优秀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①开展培训,为“班班通”应用打基础。
为了充分利用“班班通”设备开展信息化现代化教学,我们首先做到培训先行,采取“五定”(定计划、定时间、定内容、定目标、定考核)和“三结合”(自主学习与集中培训相结合、骨干培训与全员培训相结合、校外培训与校本研训相结合)的方式,对教师进行“班班通”操作全员培训。培训中要求教师做到“五会”:即会下载,会编辑,会播放,会应用,会排除一般故障。在培训形式上,我们主要采取了三种方式,一是集中培训,联系“班班通”系统集成商,派出技术人员每学期一次对学校网管和电教骨干教师、信息技术教师进行集中应用培训,对校长、教导主任等教学管理人员开展集中管理培训;二是配合省市电教馆等开展的课件制作活动,选派学科骨干教师参加课件制作培训,以点带面,发挥骨干辐射带动作用。三是加强校本培训,主要通过校园网络方式进行自主培训。
通过以上措施,我们建立起了一支“班班通”应用骨干教师队伍,以点带面,全面提升了“班班通”应用水平。
②申请专项经费,制定管理制度,保障“班班通”正常有序运行。2011年,我们按照市政府、市教育局要求,向区财政申请“班班通”运转保障专项经费,以解决“班班通”网络租赁、设备维护更新等问题。目前,此项经费有望列入年度预算。同时,我们制定和完善“班班通”管理和使用评价制度,要求各校配备专职管理员,做好“班班通”设备的管理、维护以及使用记录等工作。在完善制度的基础上,重视教师应用过程的管理,对设备的维护、软件的安装都有统一明确的要求,对教师教学中使用“班班通”设备的要求也做了明确的规定,并建议学校纳入教师的学期考核,通过考核促进应用。
③以活动促应用,以竞赛促发展,提高教师应用“班班通”的积极性主动性。我们还开展了“班班通”应用推进工作,在名师选拔、优质课评比、基本功比赛等活动中,把现代化教学应用作为一项重要指标进行考核,有效的促进了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老师在课堂上利用电子白板、短焦投影仪、网络多媒体教学机等信息化设备,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实现多媒体、互动教学,充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我们在每年一度的全区中小学教师多媒体课件大赛上,现场比武,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热烈场面,有力的提高了教师应用“班班通”教学资源开展教学应用的水平。
④充实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让名师资源等进入每个教学班。我们还配合“班班通”教学系统,收集、采集、自制优秀教育资源,尤其是名师名课,名教案等,建立鲜活丰富的教学备课资源库,充实了惠济区教育资源中心,让名师资源等进入每个教学班,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学生能分享到各校名师的教学内容。
一是通过“班班通”教学系统的资源上传渠道,建立教师个人共享资源库,及时整合学科资源,做到资源共享。在积累教学资源过程中,很多学科教师都在“班班通”应用系统中建立有个人文件夹,形成了自己的电子备课、课件教学资源,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是将信息中心录制的视频资源,如课堂实录DVD、示范课例,以及收集和购置的优秀教学视频文件,全部转换成数字格式的文件,充实视频资源库。
三是收集和购置各学科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图文资源、视频资源和配套练习等资源充实文本资源库。
四是下载农远资源,建立农远工程资源网站,充实惠济区教育资源中心。一年来,随着应用的进一步深入,我区大部分一线教师在“班班通”应用上已经达到了“拿得起,放得下”,运用自如的地步,“班班通”设备已经成为广大一线教师的得力助手。信息化教学环境,给了教师成长、学生学习一个强大的
平台,提升了教学效率,催速了我区教育现代化的发展。
二、全力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倍增工程”和中小学信息化教学设备配备安装,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①为了有效破解郑州市教育供给特别是优质资源供给严重不足的问题,切实改善基础教育“上学难、上好学更难”的现状,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强烈需求,郑州市开展了“优质教育资源倍增工程”。
结合优质教育资源倍增工程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我区多方筹措资金,计划利用三年时间,分三轮更新全区中小学学生机房和教师办公电脑,2011年,更新了12所学校14个计算机教室,配备了696台学生用机,10台服务器和16台教学机,学生机房电脑总数达到1985台。其中四所初中还配备了中央卫星教育资源接收系统,互动教学系统、大屏幕平板电视等,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②做好新建学校、新建教学楼设备配套建设。
在惠济区实验小学设备安装过程中,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校园网、班班通、校园广播、视频监控和计算机教室等信息化建设项目只有半个月的施工时间。为了保证设备安装能赶在9月1日开学前完成,我们积极协调,及时督促,赶在开学前完成了负责的全部工作。同时,还到东风路小学、师家河小学、南王村小学、曹村坡小学等学校教学楼工地实地查看“班班通”、实验室、计算机室、校园网等线路和设备安装位置预留情况,提出整改措施,安排相关线路施工,全力配合好新建教学楼设备及时安装到位,保证教学应用。
三、加强教育资源建设,开展资源应用。
①充实了惠济区教育信息网资源中心,现已有两个10T的磁盘柜,占用六台服务器的教育资源统一放置在惠济区教育信息中心,供全区所有学校教育内网访问和下载,开辟有能够实时跟踪教学进度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网站、“惠济区自制教具展”专题网页、存有近3000个视频的“教育视频点播”网站;建立有2000多部爱国主义电影和最新电影大片的“影视频道”网站;有2000多种教育期刊的“电子期刊”平台;有超过20万部电子图书的“电子图书库”等。
②在24所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学校建立了教育卫星资源接收系统,每天下载中国教育电视台的IP教育节目和同步教学资源;信息中心也连通了中国教育卫星宽带网,为全区其他没有建立教育卫星资源接收系统的中小学提供远程教育资源及全国名师讲座等,共享全国优秀教育资源。
③进一步加快了“惠济教育信息网”的更新速度,信息、新闻等栏目更新速度达到了每天都有新内容,同时开通了教育视频新闻栏目,重大事件均有视频新闻发布。加强了向市教育信息网传送新闻的时效性,要求学校新闻需要向市教育
网发送的,一律当天传送给区信息中心,以利于市教育网第二天发布,提高稿件的采用率。
四、开展信息技术教研及各项信息技术技能培训,推进信息化应用。①我们整合区研室和区教育信息中心的信息技术教研职能,在安排区教育信息中心设立专职教研员,负责全区信息技术教育教研工作。每年初,我们都安排为期1个月的信息技术听课调研活动,对全区信息技术教师进行调研听课,并写出信息技术教学调研报告,全面分析信息技术教学和教师队伍的现状,提出建设性的发展规划建议。此项措施,有利于了解全区信息技术教学现状,提升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水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利于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信息技术教师教师队伍。此种工作安排,对各学校信息技术课的开课上课情况、信息技术教师情况和基本素质有了全方位的了解,同时对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成长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②我们每年开展全区中小学信息技术优质课评比活动,力推优秀信息技术教师脱颖而出,为信息技术教师专业成长搭建平台。
③利用信息技术技能在线测评软件,我们每学期期末开展一次全区中小学师生信息技术技能网上在线测评(其中抽取10%参加集中测评),有效的促进了各中心校、各中小学进行教师全员培训,推动了信息技术课的开设落到实处。
④ 2011年,首次参加“第十二届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机器人项目,我区就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惠济一中、东风路小学、大河路中心小学一举夺得郑州市三个项目第一名和河南省一等奖,并获得了参加全国比赛的资格。在全国比赛中也取得了不俗的战绩,捧回了一个全国一等奖,两个全国二等奖。
第二篇:惠济区教育信息化建设经验交流材料之二(最终版)
惠济区教育信息化建设经验交流材料之二
立信息技术浪潮之巅·树现代教育丰碑
——迎宾路中心学校信息技术教育工作汇报
迎宾路中心学校
2004年11月
立信息技术浪潮之巅·树现代教育丰碑
——迎宾路中心学校信息技术教育工作汇报
伴随着“二次创业”滚滚大潮,我迎宾路中心学校积极开展工作,没有把信息技术教育工作当作任务被动完成,而是将其作为素质教育的契机,主动出击,以教学科研为先导,努力协调改进学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设备及运用水平,充分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探索新的更有效的教育、教学模式,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各类课程的整合,使信息化发挥最大教育教学功能。现将我中心学校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几点体会向大家做以汇报。
一、从加强硬件建设入手,多方筹资,创设学校现代化教育环境。
教育的创新、学校的发展、师生成长的需要,促使学校应尽最大可能加快软硬件建设。
中心学校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为了实现中心学校的信息化管理,投资万余元购置了电脑等信息技术设备,并及时上了宽带实现了与惠济区教育信息网的及时、高速的链接,每天利用网络查阅教文体局及各地信息,并及时通过网络上传信息文件,做到与外界信息互通。金洼小学的计算机是很多年以前就淘汰下来的机器,上课都无法保证正常,更别说让教师、学生掌握现代技术、发挥网络的作用,为了给孩子们一个学习现代信息的环境、给教师一个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及运用网络进行有效教学与研究的条件,中心学校多次督促学校并协调村委,筹集资金9万多元将学生机房电脑全部更新为较高的配置,并配置先进的教师用机,使师生能在先进的设备前更加自如的学习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为了使弓庄小学的28台联想无盘站全部改造成高配置的单机,中心校跟学校东奔西走筹资2.3万元加大了机内容量。中心学校根据弓庄小学的实际情况,督促投资近3万元实现四、五年级的“班班通”,并购置数码摄像机、采集卡,进行“微格教学”开展信息化带动下的课堂教学与研究。为了进一步实现校园文化的互动,弓庄小学购置一台一体机建立了校园广播系统,每天师生通过校园广播了解校内校外文化。
西黄刘小学的计算机是老式386,早已跟不上发展的需要,但苦于村上经济困难拿不出那么多的资金更换新机器,一直在将就着用。“学生的学习需要怎能将就着呢?不行”,当学校向中心校汇报情况的时候回答的只有这一句话。在教师节前夕,中心学校组织了村两委领导对辖区学校信息化等设备及学校发展状况进行了参观并听取了学校的汇报,走走、看看、听听、比比,使他们深深地感受到了先进的信息设备给教育带来的巨大效应,会上纷纷表示要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让全村的孩子们受到更先进的教育。在2004年10月西黄刘村投资8万多元将学生机房全部更换为TCL品牌机,内部配置超出辖区所有学校的计算机。
木马小学投资3万元对机房进行升级把无盘站改造为单机,并购置数码摄录机、网卡,记录教师教学情况。作为村小的杨庄小学、马庄小学没有无线设备,为了实现与教育网的高速连接,中心校要求村小要和其他学校一样,一样要让教师、学生接受网络所带来的教与学的发展,于是两所学校立即购置网卡,实现宽带上网、实现与惠济区教育信息网的连接。
按照规定我中心校各学校开设信息技术课,学生机达到110台,人机比达到10:1。教师机达到60台,人机比达到1.5:1,全部实现与惠济区教育信息网的高速链接,部分学校建立了校园网。为了使发布文件尽量达到无纸化办公,把各校传过来的信息、反思、札记等分栏目发表,实现与外界资源共享与交流,中心校建立了自己的教研网页,分为最新文章、中心校各校及教研组信息、人物风采、经验交流、教育随笔等六个栏目,以加强各校网络的交流与互动。各校建立自己的主页,如弓庄小学的校本教研网页、金洼小学的“剪纸特色”网页„„这些网页的建立,充分发挥了网上在线教育功能,实现了信息交流与互通。弓庄小学的冉国旗、木马小学的吴建伟建立了自己的个人主页,充分利用学校教育资源库,实践电子备课,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
二、从培训与实践入手,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培养一批计算机素养高的学生。
要充分发挥硬软件设备的功能、效益,关键在于教师能熟练地掌握其操作技术,并将之运用于自己的课堂教学;学生计算机运用能力得到提高。
1.走出去,学习先进经验。组织各校网管参观学习应用信息技术的经验,参加各类培训、评比活动,培养他们成为学科软件设计开发的带头人。请进来,并聘请外校的计算机专业人员和校园网络技术开发公司的专家来学校作技术指导。
2.对全体教师进行分层次培训。我中心校每月规定时间,中心校对全中心校网管,各校对全体教师分层次进行计算机知识的培训及实践操作,培训对象从学校领导、电教人员、到学科教师进行全员培训。培训形式多样,有省市组织的现代教育技术专题培训,有校内组织的各项培训,培训内容覆盖Word、校园网络使用、Powerpoint、Authorware等动画制作技术的培训、渗透新理念的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网络知识的掌握与运用。现有80多名教师通过中小学计算机应用能力等级考核,绝大部分教师能初步进行多媒体教学的操作并具有初步自行编辑多媒体课件的能力,绝大部分教师都能在网络环境下查询、阅览和开展教学活动,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尝试。
3.进一步抓好常规的现代教育技术媒体使用和课件制作的培训。各校成立了由计算机教师担任组长的校教学课件制作、计算机培训及运用指导小组,开展校内外交流,整理保存教师制作的课件,为教师制作课件、运用网络释疑解难,这些教师成为应用信息技术的“领头雁”。
4.以课件制作为驱动提高教师水平。为了激励广大教师参与整合课件制作活动,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中心学校展示了教师自己制作的课件,并利用网络将其上载到公共资源库中,供全中心学校教师参考,看着自己和身边的同事制作的课件,大家都很高兴,说:开始学习时做课件、制作网页似乎是梦想,现在竟梦想成真。这不仅对制作者是一种成功的激励,更是对全体教师的震动和鼓舞,大家都树起了信心。现在利用自己制作的课件、网页进行教学的教师越来越多,一些教师制作的整合课件在国家、省、市里获得了奖励,并辅导学生多次在全国全省全市计算机儿童大赛中获奖。在计算机教师的合作学习中,形成了学校教育信息化的骨干队伍,建立了各校以网管为中心的信息技术力量。50岁以下的教师都会用一种或多种的软件制作多媒体课件,并贯穿于平时的课堂教学活动中。辖区教师都通过了计算机证的考试,更重要的是,这些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的演进,带动更多教师把资源组织的过程和教学设计联系起来,考虑为学生创设恰到好处的学习情景,考虑学生的知、情、意的发展,呈现出自动化的趋势。
5.重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讨月活动,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设计评比,进行优质课及优秀课件的讲评,让教师结合实际,比较传统教学媒体与现代教学媒体功能上的差异,钻研如何合理使用媒体,让运用信息技术水平较高的教师谈自己学习应用的体会,谈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得失,教师间互相交流,取长补短。
6.利用学校信息技术资源,在学生中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在教学中,让学生在了解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的使用和基本操作方法,弓庄小学、金洼小学、西黄刘小学、木马小学还成立了计算机兴趣小组,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活动,特别是弓庄小学还培养了计算机运用的助手,培养学生计算机运用开发能力,扩大学生的现代技术的视野。小组活动生机勃勃,丰富多彩,学生也多次在各种计算机竞赛中获奖。杨庄小学虽然是村小,学生的积极性极高,自发订了《中小学生电脑报》,并在教师的辅导下发表了作品。
三、从充分利用网络入手,实现教学方式和手段的现代化,促使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
网络的建立,促进了教育信息的交流,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丰富了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教育科研的经验。教师能够通过网上查询,所需资料,使教师通过查询解决备课中参考资料不足的缺憾,使网络进入课堂,实现了交互式的教学。在学校管理、德育教育、课题实验等也突出了网络的优势,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整合。
1.与学科课程整合
如弓庄小学们以一批中青年教师为依托,以课题研究为着眼点,由点到面,用上课、评课、赛课、座谈、交流、切磋、讲座、写论文,利用网络、课件等开展教学活动,以新的教学手段促进新的教学思想。例:在一年级教学《小小的船》一课时,教师便利用计算机图、文、想、象、动等特点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达到了突破教学难点,提高教学效果。一位教师在教学《十以内加减法》整合课中,变枯燥的十以内加减法为“丰收的田园”课件展示,通过各种各样丰硕的果实及活泼、可爱的小动物的数量、内容,让孩子们通过画面创编习题。
另外,弓庄小学还利用信息化搞起了“微格教研”。上学期主要是看自己的光盘,查找不足;本期是看名师光盘、学名师,明确方向。
四、六年级的两位教师利用 “班班通”设备结合课题实验让学生欣赏与课文有关的录像或者科普知识的VCD,在备课时直接把信息技术因素考虑进去,在课堂教学实验时直接利用有利条件有机的与课程相结合,课后与学生一同针对课题实验进行上网查找分析,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在网络的熏陶下,两位班主任老师还自费购买一些与教学有关的名师讲课、爱国影片、地理介绍、历史故事等VCD,利用“班班通”设备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使她本身的计算机水平又很大的提高。
又如金洼小学利用网络结合课题《剪纸活动提高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能力》开展实验活动。临近的地方没有类似这样的活动、没有相关的上课资料,宋俊英老师就利用现有的特长优势,大胆工作,在学校的领导及剪纸领导小组指导和配合下,首先上网查询有关这方面的资料,包括文字和图案资料,结合学生实际下载或更新图案,经过几个月的努力,老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精美的作品上万种,最小的10厘米见方,最大的1.2×2.1米,得到了众多领导的好评并多次参加省级比赛,在暑假就有50多幅作品获省级奖,利用网络优势,与河南省民间艺术协会联系,宋俊英、刘志芳两位老师破格成为会员。不定期通过网上向他们汇报了剪纸活动的规模、作品种类,作品质量。利用网络与他们及时沟通,得到他们给予此项工作的指导,实验课题《剪纸活动提高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能力》的开展,不断得到省教科所徐玉斌教授及网络专家的指导。在此项活动已形成规模,并有新的举措和创意,初步形成学校独立特色时,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编写教材,教材分低、中、高三册,现已编写完毕,即将与学生见面。在教材起初开发时,感觉无从下手,无章可循,又一次充分发挥网上资源的优势,辅导教师宋俊英抽空、挤时间上网查查找相关资料,加上省教科所专家、河南省民间艺术家协会专家的帮助指导,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加以整理。教材内容遵循儿童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理论联系实际,由儿童喜闻乐见的文字和图案组成,这样不但培养了儿童的动手动脑的综合能力,也培养了儿童的审美观和爱美之心,也培养了儿童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然风光的留恋,也培养了儿童热爱祖国、热爱民间艺术文化,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激发了他们的学好艺术的热情。
2.与德育课程整合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信息化与德育课程的整合,有利于形成德育网络、拓宽德育渠道,改进德育方法,提高德育实效。
各校利用计算机设备定期对学生进行德育及爱国主义教育,如:弓庄小学实行双周三音像资料开放日,为学生播放《中华之秀》、《艺术天地》、《不忘国耻》、《一个也不能少》等教育故事片,从祖国的秀美山川、悠久历史、古老文化,激发爱国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陶冶学生的高尚艺术情操;受到启迪。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先进性、远程性。金洼小学、西黄刘小学等学校还利用网络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拓展知识领域和思维空间,获得更多的体验和感受。
3.让学生参与课程整合的实践 在构建学校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中,我们将信息技术教学列入课程体系,学生在基本上掌握了计算机的操作时,组织学生利用网络参与学校的课题实验,参加省、市组织的各类信息技术方面的竞赛。让学生参与到课程整合的实践。如弓庄小学的张瑞杰、朱清菊两位老师在平时就注意培养自己的小助手,经过一个阶段的培养这几个小助手不仅自己能上网查找资料,打文件,还能利用打印机把文件打出来。在班上也树立了榜样,带动了其他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从规范管理入手,深入开展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保证此项工作的长久生命力
为了做好管理工作,成立中心学校信息化领导小组,中心学校及各校建立了“网上档案”,实现网络管理,收集各种资料、做好整理,分类、存档。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辖区学校提供经验,帮扶结对。
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促进了广大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带动了教师的继续教育和教科研工作,提高了全体教师的综合素养尤其是信息素养,有效地推进了课堂教学改革,营造了良好的教育氛围。
我们取得的一些成绩,是和上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兄弟单位的无私帮助分不开的,今后我们将戒骄戒躁,科学规划,分步推进,保障应用的目标,使投入的资金发挥出最大的效能,在不远的将来,一个网络化的数字校园时代必将到来。
第三篇:郑州市惠济区旅游发展战略规划初步方案
郑州市惠济区旅游发展战略规划初步方案
一、主类资源分析
(一)资源特色
惠济区总面积232.8平方公里,位于黄河南岸,是郑州市规划的市区北部组团(惠济区)的主体。惠济区旅游资源丰富,主有以下几类:
绿——绿色农业(农家乐、生态园),绿色滩地(黄河滩地),绿色长堤(黄河大堤及防护林),形成郑州市的健康绿肺。
古——古庙(纪公庙)、古城(荥阳古城)、古桥(惠济桥)、古运河(惠济渠)、古遗址(汉代冶铁遗址、西山遗址、双桥遗址),是助推当地腾飞的文化核心。河——黄河,索须河,贾鲁河,尤其是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构成最富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情结。山——广武山(即邙山),属于嵩山支脉,与黄河交相辉映,演绎整个城市最尊贵的领地。
(二)主题演绎
以上资源概括起来,形成三个主题:黄河魂、始祖情、古荥韵。
黄河魂——“古老的中国有条河,它的名字叫黄河”,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为中国之魂。惠济处于黄河的心脏,以黄河文化为特色的绿色生态项目形成最大的生态旅游优势。
始祖情——“遥远的东方有条龙,它的名字叫中国”,华夏儿女同为炎黄子孙、龙的传人,惠济的黄帝城、二圣广场展示龙的始祖文化,构成吸引海内外华人一个共同的情结。
古荥韵——欲得天下,必先得中原;欲得中原,必先得古荥。古荥镇是古荥阳的所在地,战略地位极其重要,现有纪公庙、汉代冶铁遗址、荥阳古城及西山遗址,是中原文化之根本。
这三大主题、三大文化构成惠济旅游的三大支柱性品牌。
(三)文化提炼
惠济是民族融合、南北与东西汇融之地,且北有黄河之水,南有纪信城隍之火,更是水火交融之地,这构成资源分布的一大特色。
1、水—黄河之水。
水因形而变,无处不生,是生命之源,它孕育了文明,促进了和谐,维护了生态。黄河之水与炎黄二帝、渔家风情和滩涂湿地等旅游资源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文明之水、和谐之水和生态之水,水的文化与内涵使惠济旅游充满生命力和感召力。
2、火—城隍之火。
火是人类发展的里程碑,象征光明、温暖和吉祥,代表蓬博向上、永不停息的精神。纪信依火成神,成就了大汉王朝,中国也因此形成了以汉族、汉字、汉学为代表的大汉文化。
城隍之火与冶铁遗址、体育中心和创意产业等旅游资源结合,构成传承古今的汉文化之火、健康之火和创意之火,火的文化与内涵使惠济旅游充满永不落幕的活力与魅力。
3、水与火的交融
▲水与火一阴一阳,构成世界万事万物的两个方面,既辨证又富有哲理。▲水与火为生命的本源,强调阴阳平衡,构成中国养生文化中的核心。▲温泉具有水与火相融的双重性格,具有很大的开发价值。▲水为财、火为运,水火融合不仅是和谐概念,更是财运表现。
黄河中有大量泥沙,这是水中带土;火、冶炼铁砂,这是火中熔土;土在五行中为本,惠济的水和火是有根抵的,是有本之源,是可转运的水与火。水与火的交融成为惠济旅游的最大特色。
(四)旅游内涵
生态概念——身体需要(黄河魂)精神概念——心理需求(始祖情)文化概念——文化需求(古荥韵)旅游只有满足了这三方面的需求,才是完美的,才能真正的走向市场。
惠济在资源方面,已经同时具备这三方面的条件,其旅游发展的内涵,就是古和绿:
古—即火文化,以二帝和古荥为代表的景观群。绿—既水文化,以黄河风光带为特色的景观群。从旅游战略概念来说: 古是内涵 绿是效益
从旅游产品结构来说: 古——是文化的注入 绿——是经济的释放 从旅游市场需求来说: 古——是精神的需求 绿——是身体的需求
旅游只有满足这两点才能正真进入市场。
二、现状及问题诊断
惠济区依托郑州市近郊的地缘优势,旅游获得快速发展,现有一个国家4A级景区(黄河风景名胜区),2个国家3A级景区(花园口景区、丰乐农庄),以及富景生态园、大河庄园等一大批具有当地特色的农家乐旅游项目。旅游发展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还存在以下问题:
1、资源缺乏整合,多数产品开发滞后。
2、有规模的景区相对孤立,难以形成核心景区的带动效应。
3、缺乏文化概念的注入和经济的释放。
4、旅游辐射能力不强,产业带动不明显。
5、缺乏整体营销,旅游认知度低。
惠济区成立时间不长,以上问题都是发展中的问题,只要合理统筹、科学规划,就会很快解决,变劣势为优势。
三、市场分析及预测
(一)国内外旅游发展趋势
1、由传统的观光旅游市场向休闲度假市场过渡;
2、由旅行社为主导的市场向散客自主旅游过渡;
3、由走马观花的消费方式向深度体验消费过渡;
4、由城市休闲市场向近郊和景区休闲度假过渡;
5、由城市商务会议向景区休闲商务会议过渡。
中国经济日益重视扩大内需的积极作用,将旅游作为拉动内需的有效手段,拟定国民休闲旅游计划,旅游产业迎来新的发展阶段。
(二)河南省旅游市场现状 1、2002-2006年河南省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亿人次,其中国内游客亿人次,占接待总量的;
2、河南旅游客源市场以国内市场为主,而国内市场又以省内游客为主,外地客源规模持续增长。
(三)旅游市场规模预测
2005年河南省接待国内游客超过1亿人次,预计2010年将达到2亿人次。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周末假日旅游”的普及,郑州市300余万市民成为惠济区未来旅游的消费主力军。
(四)客源市场定位
核心市场:郑州市近800万居民及每年产生的200余万商务游客。
辅助市场:郑州市周边城市居民及知名景点和黄金旅游线路所带来的过境游客。市场策略:近期以郑州本地及周边市场为主,中远期开拓京津唐、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市场,以及港澳台、日韩、东南亚等国际市场。
四、发展格局研判
惠济区位于郑州市近郊,处在郑汴洛黄金旅游线路的中心位置,在整个郑州市、中原城市群乃至河南省的旅游格局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根据河南省、中原城市群及郑州市的相关旅游规划,惠济区应该重点发展以文化古荥、生态黄河、都市近郊为特色的休闲度假旅游,构筑郑州市环城游憩带上的重要节点。
五、目标与定位
(一)旅游发展目标
以创意为理念,以效益为核心,依托河南省省会郑州市的地缘优势,着力发展现代高端休闲经济产业,通过发展旅游业实现惠济区的产业转型与升级,建设郑州市旅游强区,并完成三个跨越:
近期(2010~2015年):整合优势资源,打造核心景区,完成由资源到产品的跨越;
中期(2016~2020年):形成规模效应,构建产品体系,完成由产品到产业的跨越;
远期(2021~2025年):塑造城市品牌,突出旅游目的地形象,完成由产业经济到城市发展的跨越。
(二)旅游发展定位
1、整体定位 郑州市休闲经济中心; 河南省高端度假基地;
国内外知名的新型旅游目的地。
2、产业定位
国民经济层面:先导型支柱产业; 城市发展层面:动力型朝阳产业; 社会效益层面:环保型和谐产业。
3、产品定位
高端休闲度假,即:
(1)以黄河为主要特色的休闲度假(2)以文化为丰富内涵的休闲度假(3)以现代农业为基础的休闲度假(4)以健康快乐为目的的休闲度假
六、整体规划构想
一廊,两翼,五大板块,九个经济
(一)一廊
即:沿大河路(或北四环)分布的百里旅游文化长廊,形成惠济旅游的形象长廊和发展轴线。
三个支撑:古汉文化,惠济文化,黄河文化。
(二)两翼
即:分布在旅游文化长廊两侧的南部文化翼和北部生态翼。
1、南部文化翼:以文化为核心,以“火”为特色,突出创意概念,依托纪公庙、河南省体育中心、郑州市创意产业园三大核心项目,自西向东依次形成文化之火、健康之火和创意之火。
2、北部生态翼:以生态为核心,以“水”为内涵,突出效益理念,依托广武山(邙山)、黄河西滩、黄河东滩三大核心区域,自西向东依次形成文明之水、和谐之水和生态之水。
(三)五大板块
即:高端度假、文化体验、休闲娱乐、综合服务、生态观光五大板块,形成各具特色、功能互补的五大旅游产业集群。
1、高端度假板块
规划思路:以“黄河-邙山-温泉”为资源依托,以黄河大观四季温泉度假区为核心,整合景区景点,把历史文化、山河景观与现代休闲度假概念结合,打造极品度假胜地,培育惠济旅游的核心拳头产品和产业集聚群。
景区景点:黄河大观四季温泉度假区,黄河风景名胜区,思念果岭山水,金顶植物园,新动物园,鹿鸣农庄。
2、文化体验板块
规划思路:以纪公庙为核心,突出“古庙、古城、古遗址、古民俗”的特色,打造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汉代历史画卷和文化长廊,形成以文化与民俗为特色的旅游产业集群。
景区景点:纪公庙,城隍庙,汉代冶铁遗址,荥阳古城。
3、休闲娱乐板块
规划思路:以黄河东滩的景区景点及渔家乐、农家乐项目为依托,突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理念,重点开发高科技农业、农家乐、渔家乐等特色旅游项目,用旅游的概念统筹城乡发展。
景区景点:丰乐农庄,马拉湾海浪浴场,南裹头黄河渔家,黄河老滩,岗李渔村,瑶池渔村,富源生态园,运动拓展基地。
4、综合服务板块
规划思路:规划建设旅游集散服务中心,并以此为核心,完善综合服务功能,展示城市形象,形成辐射全区的旅游集散中心与服务中心。
景区景点:旅游集散服务中心,四季同达生态园,河南省体育中心,郑州市创意产业园,三全、思念工业旅游示范点,南阳寨、贾河村、东赵村等社会主义新农村
5、生态观光板块
规划思路:以花园口景区及黄河东滩为依托,突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理念,近期以保护生态、营造环境为主,中远期作为惠济旅游发展的重要支撑,打造极具生态概念的高品级休闲中心。
景区景点:富景生态园、黄帝养生苑(金地人家)。
(四)九个经济 即:商务会议经济、高端度假经济、现代会所经济、农家乐休闲经济、体育健身经济、创意旅游经济、特色工业旅游经济、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庙会民俗经济等九大经济形态。
1、商务会议经济
规划思路:依托惠济区良好生态与优美环境,以高端商务会议拉动旅游消费,彰显区域形象,形成品牌及规模效应。
规划重点:黄河迎宾馆,思念果岭高尔夫球场,并筹建与旅游发展相配套的高星级酒店、高级别会所(会所建议选择在鹿鸣农庄一带)。
2、高端度假经济
规划思路:根据旅游二八法则,以黄河-邙山-温泉为资源依托,走高端线路,打造附加价值极高的休闲度假旅游经济产业链。
规划重点:黄河大观四季温泉度假区,黄帝养生苑(金地人家)。
3、农家乐休闲经济
规划思路:引进饭店管理集团模式,把旅游观光、休闲娱乐、餐饮购物与农家乐结合,主要满足郑州市民周末假日休闲之需求。
规划重点:南裹头黄河渔家、瑶池渔村、富源生态园。
4、庙会民俗经济
规划思路:依托纪公庙、城隍庙,策划大型庙会,制造文化亮点,聚集人气,并拓展庙会经济,以庙会拉动惠济旅游发展。
规划重点:纪公庙,城隍庙,汉代冶铁遗址,荥阳古城,旅游工艺品及其他民俗活动。
5、都市郊区经济
规划思路:依托惠济区在郑州市的地缘优势,开发都市近郊旅游项目,满足城市居民休闲娱乐等基本需求。规划重点:金顶植物园、新动物园、丰乐农庄、马拉湾海浪浴场、四季同达生态园、富景生态园。
6、体育健身经济
规划思路:依托体育中心和体育学院的资源优势,开展体育观光、体育健身等活动,并拓展体育产业链,以构建郑州市乃至河南省最具优势的体育经济产业。规划重点:河南省体育中心,郑州大学体育学院,健身器材展销,养老中心,运动拓展基地。
7、创意旅游经济
规划思路:未来经济以创意为核心,未来的惠济旅游也必须依托创意,通过创意经济与旅游的结合,形成更具有生命力和竞争力的创意旅游经济。规划重点:郑州市创意产业园。
8、特色工业旅游经济
规划思路:惠济区有三全、思念的工业园,依此为基础可形成知名度高、特色鲜明的工业旅游,使工业与旅游相互促进。规划重点:三全、思念工业旅游示范点。
9、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
规划思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利用改造和建设比较好的社区,开发社会主义新农村旅游,打造城乡一体化的新典范。规划重点:南阳寨、贾河村、东赵村。
七、品牌形象策划
1、主题形象
古汉遗风,黄河新韵——郑州惠济
2、宣传口号
(1)针对度假旅游市场:
华夏祖源,山水假日——郑州惠济(2)针对休闲旅游市场:
黄河岸边的传奇,都市近郊的浪漫——郑州惠济(3)针对观光旅游市场:
精彩黄河,古荥古韵——郑州惠济
八、重点项目规划
围绕“火”,突出文化概念,重点建设以下三个核心项目: 纪公庙——文化之火;
河南省体育中心——健康之火; 郑州市创意产业园——创意之火。
围绕“水”,突出生态概念,重点建设以下三个核心区域: 广武山(邙山)——文明之水; 黄河西滩——和谐之水; 黄河东滩——生态之水。
第四篇:2021年郑州市惠济区幼升小划片信息
2021年郑州市惠济区幼升小划片信息
小学,是人们接受初等正规教育的学校,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2021年郑州市惠济区幼升小划片信息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1、惠济区实验小学
惠济区实验小学北校区(开元路87号)就近入学招生范围:毛庄村户籍生、金河社区常住户口居民子女:民安北郡一期、二期、鸣翠苑、房管局家属院。
惠济区实验小学南校区(香苑路以北、鲁河路以西):天伦庄园常住户口居民子女。
2、惠济区东风路小学
8月26日上午:同乐社区符合入学条件常住户口的适龄儿童;
8月26日下午:裕华社区符合入学条件常住户口的适龄儿童;
8月27日上午:粮运社区符合入学条件常住户口的适龄儿童;
8月27日下午:张砦村符合入学条件常住户口的适龄儿童。
3、惠济区艺术小学:
分时段错峰报名:
4、惠济区迎宾路小学
弓庄社区常住户口居民子女:弓庄新社区(原波尔多小镇)、弓庄新城(一号、二号、三号院);
银通社区常住户口居民子女:天地湾一期、二期、三期(禧苑、晴苑、佳苑)、中原桂冠;
乐飞街社区常住户口居民子女:正弘澜庭叙、盈家水岸。
5、惠济区香山小学
具有西黄刘村、马庄村、香山华庭、林语溪岸常住户口的适龄儿童报名时需携带户口簿、房屋所有权证、父母身份证、儿童预防接种证等证件原件及复印件。复印件按户主页、父母页、孩子页、房产证、身份证、接种证顺序排列,用燕尾夹夹好上交。
6、惠济区薛岗小学
划片范围:
薛岗村户籍生;
荣苑社区常住户口居民子女:珠江荣景、桂花苑;瑞苑社区常住户口居民子女:裕园小区、黎阳花园、亿豪山水人家。
江山路街道办事处辖区内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注:江山路办事处辖区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随迁子女8月26号、27号都到薛岗小学报名,根据相对就近分配原则分配就读学校。)
7、惠济区双桥小学
报名地点:惠济区双桥小学(双桥村户籍生)
(注:江山路办事处辖区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随迁子女26号、27号都到薛岗小学报名,根据相对就近分配原则分配就读学校。)
8、惠济区大河路中心小学
划片范围:
新庄村、牛庄村、惠济桥村户籍生;
前刘村1组、4组、5组户籍生。
9、惠济区保合寨小学
具有保合寨村常住户口的适龄儿童报名时需携带户口簿、房屋所有权证、父母身份证、儿童预防接种证等证件。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须持居住证、父母一方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或工商行政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户籍所在地的户口簿、父母身份证、房产证、儿童预防接种证等证件到我辖区铁炉寨小学进行报名。
10、惠济区锦艺实验小学
招生范围:苏屯村户籍生;锦艺四季城一期(香榭苑)、二期(香颂苑)常住户口居民子女。
第五篇:河南郑州市惠济区2012年公开招聘教师公告+复习资料
郑州市惠济区2012年公开招聘教师公告
为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促进我区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经区政府研究,决定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优秀教师,现公告如下:
一、招聘范围
(一)2010、2011、2012年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师范类毕业生。
(二)中小学在职在编优秀教师。
二、招聘名额及岗位分配 招聘总名额为105名。
(一)毕业生95名,各学段专业名额如下:
1、高中段教师5人(语文1人、英语1人,地理1人、音乐1人、美术1人)。
2、初中段教师29人(历史2人、语文1人,数学2人,英语14人、物理1人、地理2人、化学1人、生物2人、体育3人、音乐1人)。
3、小学段教师46人(语文12人、数学11人、英语10人、音乐2人、美术2人、体育3人,计算机2人,科学教育2人、心理2人)。
4、幼儿教师15名。
(二)在职中小学教师10人(1)初中教师4人,不限学科;(2)小学教师6人,不限学科。
三、招聘条件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品行,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五官端正,身体健康。
(二)热爱教育事业,志愿到我区边远农村学校任教。
(三)所学专业和应聘专业一致,应聘幼儿教师须具备幼儿教师资格证,其他岗位应具备相应(或以上)的教师资格。
(四)应聘幼儿教师、小学教师须具备大专或以上学历,应聘初中、高中岗位教师须具备本科或以上学历。
(五)具有郑州市(含郑州各县、市、区)常住户口。中小学在职优秀教师户口不限。
(六)在职中小学教师年龄在35岁以下,即1977年7月1日以后出生,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市级以上名师。
2、省级骨干教师或学科(学术技术)带头人。
3、近5年内获得过(地)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或省级优质课二等奖及以上。
(七)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员不得报考:
1、正在接受司法、纪检监察机关立案侦查审查的。
2、曾被开除公职或被单位辞退的。
3、有法律规定不得聘用的其他情形的。
四、招聘程序
(一)报名和资格审查
1、报名方式:现场报名。
2、报名时间:2012年8月15日至16日。(上午8:30—12:00;下午2:30—5:30)
3、报名地点:郑州师专附属实验中学(原郑州七十九中)。可乘坐91路到终点站(毛庄)下车向北100米路西。
4、报名相关要求:
(1)报名须提供户口本、身份证、毕业证、报到证(毕业生)、教师资格证及相关证书原件及复印件(A
4纸1份),交近期免冠同底版正面半身二寸彩色照片3张,不准其他人代替报名。在职教师所交毕业证(第一学历和最高学历)须经国家及有关部门认证,未通过认证的学历按未取得处理。
(2)在职教师报考人员须出具单位同意报考证明,在职教师如被聘用,原单位不同意调出的,取消聘用资格。
(3)报考人员需填写《惠济区公开招聘教师报名表》(可在惠济教育信息网上下载),并在报名表处粘贴近期二寸免冠彩色照片,一式两份。
(4)报名时提交《惠济区2012年公开招聘教师个人信息表》一份及电子版(信息表上的照片与报名表上的照片同底版)。
(5)招聘岗位与报考人数低于1:3的比例,招聘名额按比例递减直至取消。(6)报名费30元
(7)领取准考证时间、地点将在惠济教育信息网另行通知。
(二)笔试
1、笔试地点、时间以准考证为准。
2、笔试内容:
(1)中小学教师笔试内容。教材教法、新课改理论、教育心理学、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等教育教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公共基础知识等。参考资料:http://
(2)幼儿教师笔试内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教育学》、《幼儿教育心理学》、《幼儿教育教学法》、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等教育教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公共基础知识。
3、满分为100分。
4、在职中小学优秀教师不再进行笔试,直接进入面试,但需领取准考证。
5、中小学教师加分项目:凡参加我省招募的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服务贫困县计划、参加我市“三支一扶”计划、“进社区、服务农村”计划服务期满考核合格者及参加我市“大学生村干部”计划在农村任职2年以上且每考核合格者,符合报考条件笔试原始成绩加5分。报名期间须提供有关证书证明原件和复印件,逾期不予受理。
6、笔试成绩在惠济教育信息网进行查询。
(三)面试
1、根据笔试成绩,按拟招聘岗位1:2的比例从高分到低分确定面试人员。
2、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3、面试满分为100分。
4、面试方法
(1)面试采取说课和答辩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体、音、美、幼教专业教师除说课和答辩外加试专业特长,说课、答辩占面试成绩的50%,专业测试占面试成绩的50%。(2)面试成绩当场公布。
(四)总成绩计算
总成绩为100分。总成绩=笔试成绩×40%+面试成绩×60%。总成绩在惠济教育信息网上查询。
(五)体检和考察
1、对于笔试人员,根据考试总成绩,按拟招聘岗位1:1的比例从高分到低分确定参加体检人员。
2、对于免笔试人员,按照每门学科不超过2人的原则,从高分到低分按拟招聘岗位1:1的比例确定参加体检人员。
3、体检时带报名时同底版照片一张,费用自理。体检标准参照教师资格认定体检标准执行。
4、考察依据考试总成绩和体检结果,按拟聘岗位1:1的比例确定考察对象。考察内容包括德能勤绩廉等方面,重点是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行、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工作实绩与教师工作相关的素质和能力。
(六)聘用
1.根据考试总成绩、体检和考察情况,择优确定拟聘用人员,并按事业单位聘用人员程序办理审批手续。聘用人员名单在惠济教育信息网公示一周。
2.新聘用人员试用期一年。试用期间其工资福利待遇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3.试用期满后由各用人单位进行综合考察,合格者予以正式聘用;不合格者取消聘用资格。
五、相关说明
(一)根据工作需要,任教学科和学段可做调整,不服从分配和在规定时间内不到岗的视为自动放弃。
(二)应聘人员应按要求参加招聘,在招聘过程中所留联系电话应保持畅通(早上6:00—晚上10:00)。
(三)应聘人员要在规定时间内提交相关材料,否则所产生的后果个人自负。资格审查贯穿招聘工作的全过程。报考人员报名时提交的信息和提供的有关材料必须真实有效。凡发现报考者与拟聘用职位要求的资格条件不符以及提供虚假信息的,取消考试、聘用资格。
(四)由于招聘工作的复杂性,招聘各个阶段出现的空缺名额一律不予递补。
(五)相关招聘信息在“惠济教育信息网”上进行发布。需要公示的事项和临时安排的有关招聘工作事宜,将提前一天在惠济教育信息网上进行通告。
(六)惠济区纪委对本次招聘工作进行全程监督,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区招聘教师工作领导小组,并对相关人员进行严肃处理。
(七)未尽事宜按照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执行。此方案的最终解释权归惠济区招聘教师工作领导小组。联系电话:0371-63639705举报电话:0371-63639061。郑州市惠济区招聘教师工作领导小组 二〇一二年八月六日
推荐:
1、惠济区2012年公开招聘教师报名表、郑州市惠济区2012年公开招聘教师个人信息表2
468x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