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城乡幼儿教师均衡配置问题的调查报告大全

时间:2019-05-12 13:45: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成都市城乡幼儿教师均衡配置问题的调查报告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成都市城乡幼儿教师均衡配置问题的调查报告大全》。

第一篇:成都市城乡幼儿教师均衡配置问题的调查报告大全

成都市城乡幼儿教师均衡配置问题的调查报告 发布日期:2013年05月17日

浏览量:632 作者:邓泽军

来源:成都大学

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到了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成为了全民所盼和教改推进的热点。成都市作为“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正在致力于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同时随着《国务院关于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和《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学前教育发展的意见》的颁布,成都市学前教育改革势头正如火如荼。学前教育关系到全体幼儿良好的初始社会化发展,城乡幼儿教师均衡配置是全面振兴学前教育和城乡教育统筹发展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基于此,我们对成都市城乡幼儿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根据调查数据、访谈信息,基本理清了成都市城乡幼儿教师均衡配置方面的现状、问题及成因,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对策,形成了本调查报告。

一、研究方案

(一)调查内容

根据城乡幼儿教师均衡配置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因素,我们设计了成都市城乡幼儿教师均衡配置问题的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该问卷共含63个项目,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10个)和调查题目(53个)两个部分。主要对成都市城乡幼儿教师在均衡配置的基本差异及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本研究的访谈内容是结合研究实际需要,根据调查问卷进行改编设计的。

(二)调查对象与样本选择

本项调查的直接对象是成都市的城乡幼儿教师,主要选取在新都、龙泉、成华和双流等区县的300位城乡幼儿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同时对部分幼儿教师进行了实地访谈。

(三)数据采集与处理 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55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5%,对于这些问卷,借助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了统计分析;对于访谈调查记录,主要进行了质的分析。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城乡幼儿教师的基本配置差异

城乡幼儿教师的基本配置差异状况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调查。一是从幼儿园办园规模来看,城市以7-15个班最多,占77.5%,乡镇是以11-15个班和4-6个班之间最多,分别占38.9%和30.6%,相对来讲,乡镇幼儿园规模比城市幼儿园一般要偏小一些。二是从幼儿园班级规模来看,城市幼儿园有38.8%是平均每班幼儿在30-35人之间,有51.0%是在36-50人之间;而乡镇幼儿园有27.8%是平均每班幼儿在30-35人之间,有52.8%是在36-50人之间,这说明两类幼儿园的班级规模在总体上比较接近。三是从幼儿园班级教师配备来看,城市幼儿园是71.4%每班两教一保;而乡镇幼儿园则是58.3%每班两教一保,城市幼儿园在这方面的优势要相对明显些。四是从教师的学历和教龄来看,本调查显示,成都市城市幼儿园教师有93.9%拥有大专和本科文凭,而乡镇幼儿园教师有80.5%拥有大专和本科文凭,同时城市幼儿园有81.6%的教师教龄在6-29年之间,而乡镇幼儿园只有63.9%的教师教龄在6-29年之间,这表明,普遍来讲,城市幼儿教师不仅学历要相对高些,而且也更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五是从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来看,城市幼儿园教师年龄在40岁以下的占了65.3%,40-50岁之间的教师有34.7%,而乡镇幼儿园教师在40岁以下的占了86.1%,40-50岁之间的教师有11.1%,显然是乡镇幼儿教师队伍整体上要年轻一些;另外在拥有幼教高级和幼教一级职称的比例方面,城市幼儿园教师占了69.4%,而乡镇幼儿园教师也占了61.1%,这说明城乡幼儿教师普遍拥有比较过硬的专业技术水平。

(二)城乡幼儿教师均衡配置体制问题调查 教育体制是教育机构和教育规范两个要素的结合体,教育机构包括教育实施机构和教育管理机构,教育规范指的是建立并维持教育机构正常运转的制度,前者是教育体制的基础,后者是教育体制的核心。[1]由于制度规范是教育体制的主要方面,所以本研究着重从制度规范方面,调查了城乡幼儿教师均衡配置的体制问题。

其一,相关政策不完善,缺乏合理规划。目前,我国城乡教师均衡配置政策主要体现在义务教育阶段,而在学前教育阶段则明显缺乏这方面的政策支持。调查显示,尽管有54.1%的幼儿教师主张依靠政策来改善城乡幼儿教师均衡配置,但对于城乡幼儿教师均衡配置政策的实施情况,36.5%的教师认为针对性不强,35.3%的教师认为操作性不强,18.8%的教师认为不够规范,9.4%的教师认为重视不够。这说明,城乡幼儿教师均衡配置迫切需要政策支持,然而相关政策配套不完善,缺乏其针对性和操作性。这种政策配套的缺失状况也必然会影响到城乡幼儿教师配置的合理规划。我们看到,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规划的变化,城乡人口结构对幼教机构及幼儿教师的规模有了新的需求,必须进行合理规划。调查显示,有38.9%的幼儿教师认为城乡幼儿教师均衡配置缺乏明确的合理规划。这使得幼儿园教师的规模结构与经济发展及人口增长不相适应,目前成都市幼儿教师流动大多是半自发性的局部性的,以点状为主,缺乏整体规划,导致了每年一直存在的“入园难”问题,这反映了当前幼儿教师配置规划严重滞后,不仅影响着城乡幼儿教师的合理配置,也造成了一定社会问题。

其二,农村幼儿教师管理成效不足,单向流动频繁。城乡师资均衡配置离不开教师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而目前农村幼儿教师人力资源管理的缺位与错位却使其产生了相反的作用,导致城乡幼儿师资均衡配置收效不明显。[2]目前,我国对农村幼儿教师的管理依然不太重视培养与激励,尤其是薪酬状况难以起到激励作用,许多农村幼儿教师对发展前景比较担忧。这种状况促使了城乡幼儿教师的单向流动。我们了解到,成都市许多乡镇只有一所中心幼儿园及几位幼儿教师,入园幼儿人数早已达到饱和,根本无法容纳更多的幼儿入学。2008年底开始推行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及城乡统筹的整体部署使这种状况有所改善,比如利用公共服务资金帮助建立民办幼儿园,然而现实中城乡幼儿教师的非均衡配置依然十分明显,这种单向流动情况依然严峻,相关的政策并未对教师流动的区域范围、时间间隔、年限以及教师所具备流动的资格、待遇等方面作出明确的规定。调查显示,有超过80%的被调查者认为成都市城乡幼儿教师单向流动比较严重,其中有15.3%的被调查者认为非常严重。这表明,乡镇幼儿教师向城市流动的现象非常普遍,优质师资更是集中在少数示范幼儿园。

其三,管理制度缺乏实效性和财力保障。由于至今尚未构建起切实有效的幼儿教师管理制度,现有的制度在实践中缺乏灵活性和可操作性,难以适应城乡幼儿教师均衡配置的实际需要。调查显示,对于城乡幼儿教师均衡配置的管理制度,69.4%的调查对象认为关键是福利待遇制度,而这方面的实际效果可想而知。同时对于城乡幼儿教师配置的决定权,有49.4%的调查对象认为是教育主管部门,有42.4%的调查对象认为各幼儿园,这说明主管部门和幼儿园各自设立的管理制度都在发挥作用,然而从城乡幼儿教师队伍的整体配置效果来看,这些制度的依存状况并不被看好。同时,城乡幼儿教师均衡配置的财力保障体制也存在明显不足。调查显示,55.3%的调查对象认为经费缺乏是出现配置差距的主要原因,57.6%的调查对象认为均衡薪酬福利是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69.4%的调查对象认为福利待遇制度是推行城乡幼儿教师合理流动最需要的管理制度。这些数据都表明了,财力保障体制问题十分严峻,严重制约了城乡幼儿教师的均衡配置。

(三)城乡幼儿教师均衡配置机制问题调查

城乡幼儿教师均衡配置必需借助于良好的运行机制,离不开激励、制约和保障机制的积极作用。从保障机制来看,一般体现在物质条件保障、精神条件保障及管理方式保障等方面。本研究主要从保障机制方面,对城乡幼儿教师均衡配置机制问题进行了调查。

第一,农村幼教师资政策支持不足,不利于农村幼教岗位的选择。由于学前教育占我国整个教育经费投入的份额极小,而有限的学前教育经费又主要投向了城乡幼儿园,这使得农村学前教育经费非常欠缺,农村幼儿教师的人头经费极为有限。众所周知,我国幼儿教师身份至今未纳入义务教育范畴,大多数农村幼儿教师没有国家正式编制,幼儿教师编制政策存在明显的城市偏向。调查显示,57.7%的调查对象认为改善农村幼儿教师生存状态的关键措施是解决事业编制,64.7%的调查对象认为城乡幼儿教师均衡配置机制的主要问题是政策保障制度不健全。同时,由于民办园办园成本支出中的最大项目是人力成本,社会性保险是教师工资福利支出的较大部分,许多民办园不愿为聘用的教师购买养老保险,造成了民办幼儿教师普遍缺乏相应的养老保障,这在农村幼儿园尤为突出。正是由于农村幼教师资所获得的政策支持很有限,严重影响到农村幼教岗位的选择。目前,公开招考幼儿教师指标没有向农村倾斜,农村幼儿园一般采用自主招聘的方式满足用人需求,但由于教师福利待遇难保障及发展潜力有限等因素,难以吸引到优秀的幼儿教师。一些农村幼儿园即使进了教师,因缺乏有效的激励和保障机制,难以确保他们坚守农村幼教岗位,大量出现了由边远、贫困的农村向乡镇,由乡镇向县城和城市流失。

第二,城乡幼儿教师配置方式和培训机会不均等。对城乡幼儿教师配置方式,38.8%的被调查者赞同统一招聘,41.2%的被调查者赞同统一招聘和集团发展,而捆绑配置、定期交流、结对帮扶的选项都没超过5%。可见,公开统一招聘被认为是城乡幼儿教师均衡配置的有效方式。然而,这种方式在乡镇幼儿园却很少实行,在城市公办幼儿园才较为多见,这种状况不仅不能有效促进薄弱农村园发展,反而使农村幼儿教师配置问题更加严峻。与此同时,培训机会不均等也不利于乡镇幼儿教师的专业提升,影响着城乡幼儿教师的均衡配置。由于经济、交通等原因,城市公立幼儿园教师拥有更多的外出培训学习机会,有调查表明,在省级培训机构组织的培训活动中,城市公立幼儿园教师占90%左右,相对而言,农村幼儿教师很少有外出学习和参观的机会,教师之间、园际之间的沟通交流很少。我们在访谈中看到,乡镇幼儿园难以形成相互沟通和分享的氛围,许多教师感到自己是孤独地教学,孤独地成长,与城市幼儿教师相比形成了鲜明对照。这些状况是造成城乡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两极分化的重要因素,严重阻碍着城乡幼儿教师的均衡配置。

三、对策与建议

城乡幼儿教师均衡配置面临的上述问题,需要我们努力寻求解决之道,关键是要从体制机制方面探寻切实有效的改革对策。

(一)完善城乡幼儿教师均衡配置的人事管理制度。管理制度是管理体制的核心,只有切实完善城乡幼儿教师均衡配置的人事管理制度,才能有效促进其管理体制改革。对此,一是要改革城乡幼儿教师的编制管理制度。只有在实行幼儿教师人力资源总量控制的基础上,动态调配系统内教职工的编制,在总编制范围内调剂余缺,才能适应幼儿园布局调整变化和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现实要求。具体来讲,教师由核编到园改为核编到区(市)县,尝试在区(市)县内实行教师无园籍管理制度,使教师由“单位人”变为“系统人”,按需设岗,科学管理,从根本上解决教师“人才身份”归谁管的问题,实现优质教师资源区域内共享,并为幼儿教师在区域内的无障碍循环流动创造条件。二是要完善城乡幼儿教师流动制度。要制定和发布各区(市)县幼儿教师定期流动的相关政策、法规及实施细则,建立稳定有效的城乡幼儿教师交流制度,实现幼儿教师在城乡幼儿园之间轮岗执教,甚至可以让新增幼儿教师直接参与轮岗流动任教,向薄弱幼儿园或乡镇幼儿园调剂;同时要建立对幼儿教师流动的配套支持政策,实行流动教师的流动成本补偿和差异补偿,对流动到乡村和薄弱幼儿园的老师,不仅要落实相关的补贴政策,还要给予精神上的奖励,在评优、职称晋升等方面给予照顾,以消除教师参与“定期流动”的后顾之忧。

(二)统一城乡幼儿教师薪酬水平及其继续教育培训。工资薪酬是教师生活的物质保障,目前城乡幼儿教师的薪资差异较大,同工不同酬现象比较严重,这严重阻碍着城乡幼儿教师的均衡配置。对此,要改革现有城乡教师薪资制度,制定统一的城乡幼儿教师薪酬标准,实现同工同酬,并且要使教师编制标准、设施设备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园倾斜。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乡镇幼儿教师引得来、留得住。同时,要统一实施城乡幼儿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积极促进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调查显示,对“上级主管部门对您所在幼儿园的主要支持”,选择经费保障的教师占16.5%,选择师资培训的教师占43.5%,选择送教下乡的教师占2.4%,选择业务指导的教师占28.3%,选择其它的教师占9.4%。这说明,继续教育培训实际成为了政府部分对众多乡镇幼儿园的主要支持途径,是增进城乡幼儿教师均衡配置的有效举措。对此,一方面要充分利用高校资源,努力打造幼教师资培训基地,使它们积极承担各级幼教师资培训项目,不断增进培训的实际效果,切实发挥高校基地的培训作用;另一方面要改善幼儿教师在职培训方式,要积极组建幼教专家资源库和骨干教师资源库,发挥专家和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同时在专家和骨干教师的指导和引领下积极开展园本培训,通过园本培训和教研,使幼儿教师共同存在并感到困惑的问题得以有效解决,使幼儿教师原有经验得以进行新的建构,使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得以提升。

(三)完善经费保障,重点支持乡镇幼儿教师配置。我国学前教育经费一直主要由地方政府投入和管理,地方政府的财政税状况格外重要,而这又取决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从成都市来看,20个区市县经济仍有较大差异,2011年主城区金牛、高新、锦江、成华、青羊和双流县的生产总值都在200亿以上,其他区县的生产总值都在30多亿-80多亿不等,这种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直接影响到地方政府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我国学前教育在目前未纳入义务教育体系的情况下,普遍采取了成本分担的措施。对此,要以区县经济发展实际水平确定学前教育经费的财政投入方式,形成区县财政和市财政补贴差异的共同投入格局,对经济相对落后的区县进行要给以市级财政经费投入倾斜;同时要确保新增加的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学前教育,包括增加农村幼儿教师的福利待遇、将未入编教师纳入教育编制、招聘具有相应资格教师进入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等;还要出台有利于引入多方社会资金的相关政策,开拓社会捐赠、委托培训、校办产业、银行贷款等多种经费来源渠道,实现内外部广泛融资的良好环境。在完善幼教经费保障的同时,要重点支持乡镇幼儿教师配置。一方面,要在教师编制标准、设施设备等方面向乡镇园倾斜,统筹城乡幼儿教师福利待遇标准,努力实现同工同酬,可借鉴发达国家提升农村教师待遇的做法,建立教师特殊津贴制度,提高在农村或薄弱学校服务的教师收入,但在教师调出农村或薄弱学校后,该项津贴自然撤销[3];另一方面,要努力做好乡镇幼儿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加强城市幼儿教师对乡镇幼儿教师的示范和指导,促进乡镇幼儿教师的专业提升,同时要加大城乡幼儿教师的交流和流动,使新增幼儿园教师直接参与轮岗流动任教,重点向薄弱幼儿园或乡镇幼儿园调剂,着力促使乡镇幼儿教师的队伍建设,以有效遏制城乡幼儿教师非均衡配置的进一步扩大。

参考文献: [1]孙绵涛,康翠萍.关于教育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关系的探讨[J].教育科学研究,2009,(8):22-24.[2]廖浩然等.我国幼儿教育非均衡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2008,(2):17-21.[3]余峰,郭刚奇.运用薪酬激励改善农村师资供给[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91-95.

第二篇: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缩小城乡差距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教育公平问题的核心是教育资源的合理配臵。合理配臵教育资源,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如何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化,让人民群众受到公平公正的教育资源,享受平等的教育机会?我们分别到仁化、曲江等县(市、区),对目前教育的现状进行了调研,写出本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目前,R县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共有121所,其中:完全中学2所,独立初级中学10所,九年一贯制学校7所,完全小学25所,教学点77所。在校小学生23340人,教学班706个,平均每班33人(县城班额偏大,每班大都超过50人);在校初中生16892人,教学班329个,平均每班51人。

二、目前城乡教育存在问题

一是教学资源配臵不合理。城乡教育资源配臵不合理最直观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教学资源的配臵不合理。R县的县城学校、镇级学校与乡村学校在办学条件上的差异表现非常明显。县城学校享受了优质的教学资源,各类设备十分完备,镇级中小学校教学资源也较为完备,村级小学条件相差较远。近十年来,该县基本上没有专项资金投入乡村学校改善办学条件。村级小学教学设施设备陈旧,教学器具缺乏,没有配备多媒体电脑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一些位臵上较偏远、经济上欠发达的乡镇,学校的校舍残破不堪,有些甚至成了“危房”,在一些远离城镇的村办学校,校舍条件就更是简陋。由于许多村级小学面临被撤并,办学条件无法提升,教育教学总体质量非常不乐观。

二是师资配臵不合理。R县各镇特别是村级小学师资力 量非常薄弱,镇、村教师的学历达标率较低,相当一部分是由民办教师转正而来,普遍存在着教育观念滞后、知识结构单

一、教育教学方式落后等情况,难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有的甚至连基本的教育教学都难以保证。由于历史原因,乡村小学已多年未补充年轻教师,现在很多乡村小学教师年龄严重老化。很多村小教师的平均年龄都在50岁以上甚至更高,比如翁源县江尾镇新生小学教师平均年龄达55岁。镇村两级学校紧缺英语、计算机、体、音、美等学科教师。村级小学基本上是教师包班教学,学校没有专职音、体、美、计算机课教师,只能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有的村小教师甚至只上好语文、数学课,其它学科安排了课程也没人上。由于城乡教学条件和生活条件的差距明显,近年来R县“教师入城”风潮引起社会的相当关注,许多教师都挤着调入县城或镇级中小学校,乡村学校的师资只有流失没有补充,严重影响了基础教育的稳定。

三是经费配臵不合理。城乡教育经费配臵差异巨大。由于教育政策中的“城市中心”取向和近年来创建教育强县的政策引导,R县对教育的资金投入主要用于城镇地区。有限的教育经费主要集中于城镇,原本更需要扶持的乡村教育得到的资金支持远远少于城镇,很大程度制约了基层教育的发展。

四是生源配臵不合理。城乡教育资源的不合理配臵导致学校条件及教学水平上存在差异,优质资源集中在城镇少数的学校。教育优质资源的稀缺性导致择校风盛行,家长都争相让自己的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上好学校,争相往城镇里钻,导致乡村学校生源减少严重。同时好学校对生源进行“择优”录取,导致优质生源向少数学校不断集中,基层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则步入恶性循环。

教育是民生之基,教育的均衡优质发展不仅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到我们国家城乡统筹发展的实现程 度。当前存在的教学资源配臵不合理、师资配臵不合理、经费配臵不合理等不均衡的现象,必然制约整体国民素质的提高,影响经济社会各个方面的进步与发展,农村与城市的差距因此就会越拉越大,影响社会和谐发展。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是对乡村教育重要性认识不够。对乡村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各级领导干部的思维惯势,总以为基层学校的投入难出成绩,基层学校“庙小人少”没必要花太多的人力物力,在分配教育资源时“重城市轻基层”,导致城乡差异明显。

二是基层学校难以留住优秀教师。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城乡师资配臵不合理的根本原因。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低,教师待遇差,很多人不愿去农村任教。到农村任教的教师很多因为条件差,待遇低而离开。另一方面,农村生活环境差,没有完善的体育场所,娱乐场所、教师居住社区,在硬件环境上跟城镇差别很大,同时农村的多媒体的建设、互联网工程也不完善,农村教师的生活面较窄,精神文化匮乏,不能满足教师的精神需求,造成愿意到基层任教的老师少之又少。

三是经费配臵重城市轻基层。在教育经费配臵上,长期以来存在着重城市轻基层的偏向。由于基层学校受经济发展水平限制,教育经费投入不足,而且教育经费的投入也是往往集中在县城学校或是个别的好学校,导致乡村基层教育投入严重不足,城乡教育差距进一步拉大。

四是优质生源被城市学校优先选拔。乡村教育投入不足,办学条件落后,教育结构失衡,校园环境不好,人才流失严重,教育质量低下,办学水平不高,学生家长逐渐丧失信心。同时“普九”后学生家长对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大大提高,“上好学”的需求日益凸显。城市学校对优质生源进行选拔,优质生源流向县城现象严重。教育资源的有限性决定 城市学校的容量有限,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在城市好学校就读。R县县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位紧张,县城小学班额人数每班都达到50多人,有的甚至安排到60多人一个班。随着进城务工人员越来越多,许多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无法就读,使县城学校面临更大压力。

四、对策

(一)确立均衡发展的教育观,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就是在不断加大、保证教育投入的前提下,合理配臵教育资源,全面提升教师群体素质,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实现不同区域之间、校际之间、受教育群体之间的均衡、协调发展。一是充分认识乡村教育重要性,树立城乡均衡的发展观。要在思想意识里树立发展乡村教育是农村的希望所在,是千家万户农民的希望所在。只有加快发展乡村教育,才能切实保障农民及其子女受教育的权益,实现广大农民求知求富的愿望,才能有效解决城乡教育发展不协调问题,实现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和谐。要充分认识乡村教育的重要性,改变过去的那种“城市中心”偏向,牢固树立城乡均衡发展的教育观,加大对乡村教育的投入力度,改变教育资源城乡分配不合理的格局,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二是全面理解均衡发展的教育观,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要在资源配臵上改变过去的重城市轻乡村的做法,向农村倾斜,保障乡村教育的发展。要克服均衡发展就是搞平均主义的倾向,逐渐消除地区之间、学校之间的不合理差距,落实教育平等,在城乡之间建立协调的比例关系以达到教育平等的目的。

(二)加大学校布局调整力度,走规模办学之路。优化学校布局,要统筹兼顾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成人教育等各类教育的均衡协调发展,使全县教育布局结构更趋合理。一要重视学前教育,赢在起点。学前教育是一个人一生重要的奠基阶段。学前教育是儿童各种行为、习惯和性 格和学习能力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教育状况直接影响儿童性格的形成及日后的发展。因此,要重视办好学前教育,从缩小城乡教育的“起点差距”着手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尽量不要在出现农忙时节适龄儿童在田间地头独自玩耍的情景。首先学前教育要加大投入,尤其是对乡村公办幼儿园的投入。县财政要加大对乡镇公办幼儿园的倾斜力度,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后的富余教育资源,改建成幼儿园。其次是要发挥社会合力办好学前教育。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做大做强民办幼儿园,对各镇(场)中心幼儿园进行政策扶持和资金扶助,推动中心幼儿园上等级、上水平。民办幼儿园在审批登记、分类定级、评估指导、教师培训、职称评定、资格认定、表彰奖励等方面与公办幼儿园具有同等地位。再者要提高幼儿教师水平,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实行园长、教师资格准入制度,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合理确定生师比,基本达到每班配备二教一保,实现全县幼师学历达标,并持证上岗。二要做好撤点并校,优化布局。撤点并校是为进一步整合资源、改善办学条件、优化学校结构。工作中要坚持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需求和愿望,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稳妥实施学校布局调整的原则,并综合考虑我县人口分布密度、地理环境、交通状况、经济条件、文化传统和学校分布现状等因素。撤点并校工作首先要着眼于科学规划,围绕“一个镇办好一所中学和一所中心小学”的目标,村小、教学点向中心小学集合,村小高年级向中学或中心小学集合的做法,整合和配臵教育教学资源。积极鼓励支持各镇撤并规模小、质量低的教学点。想方设法撤并30人以下的教学点,以规模促效益,以规模促质量,从而达到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的。其次撤点并校工作不搞“一刀切”。对目前校园、校舍条件较好,又具有一定生源的学校,予以保留;对离镇区较远,交通不方便的山区小学要保留,并结合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寄宿制学校建 设、规范化学校建设、教育创强工程等对校舍及设施进行改造,在建立和完善镇中心小学或片完小,形成规模办学的同时统筹兼顾偏远山区孩子上学问题。三要发展职业教育,创造未来。职业教育是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实现农民创富的重要途径。县政府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农村职业教育走资源共享、集约发展的路子。对贫困家庭学生实行免费入学的政策,继续扩大农村贫困家庭初中毕业生免费就读职校的范围。同时,职业教育和市场需求、企业需求相结合,推行企业“定向式”、“定单式”培养,不仅重视培养学生技能的,还加强对学的就业指导,努力做到“助学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

(三)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俗话说:“名师出高徒”、“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教师是教育事业的主要依靠力量,要实现教育公平,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必须解决城乡教师资源配臵不均的问题。一是建立稳定的教师队伍补充机制,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增强经济实力,加大对教师待遇的资金投入,提高乡村教师的工资待遇及福利待遇,吸引优质师资。按照每年不低于50人的规模,引进补充教师队伍,改变目前农村教师年龄偏大、学历偏低的状况,不断提高乡村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同时健全教师队伍素质提高机制,加强在职继续教育。县要拿出一定的资金作为继续教育经费用于教师学历提升及素质提高。二是形成稳定的教师农村任教机制,改变农村师资结构。引导新的师范毕业生到农村任教,以改变目前农村学校老师年龄偏大、学历层次偏低的状况;制定申报高级职称时必须有农村学校任教3年经历的政策,这样,每年将有一定数量的城市教师到农村支教。县人事部门要考虑作为山区县要适当增加教师编制比例,切实改变山区教师严重不足的问题,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三是创新教师交流制度,缩小城乡师资力量差距。首先,实施县域内 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际交流制度,建立县、镇教师流动或支教机制,每年以10%的教师数进行流动,以加强校际沟通交流,让一些边缘薄弱学校的教师、中层领导与先进学校实行对口轮换。其次,充分利用与城市学校对口帮扶的机会,促进学校教师的交流学习,不断提高本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四)加大基层教育经费投入,确保教育均衡发展。加大基层教育经费的投入,是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力保障。进一步完善以政府为主体确保教育均衡发展的必要投入,广泛吸收社会资金形成合力的资金投入体制,确保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一是要进一步强化政府责任,依法和按政策增加教育投入。要按照有关规定,不断增加对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比例,在实现教育投入“三个增长”的同时,应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调整支出结构,优先安排农村教育发展经费。在目前地方财力不足的情况下,必须做到“三个确保”,即确保省转移支付用于教育的资金按省核定数全部用于农村中小学校改善办学条件;确保按照国家和省规定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拨款标准足额拨付;确保上级教育专项补助资金及时拨付学校使用,不挤占、挪用或抵顶原有教育经费拨款。改变过去在学校建设上先保城市教育后发展农村教育的做法,更多的关注农村教育的健康发展,将财力重点投入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的规范化建设中去,着力解决农村学校校园校舍、设施设备和场地不足的问题。二是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办学。在乡村教育投入不足,学校建设发展资金紧缺的情况下,学校要积极与市场接轨、与企业联合,争取更多的各级各类项目资金,以项目建设推动我县教育资源的优化;鼓励支持发展民办教育,鼓励支持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积极开展捐资助学,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利用社会力量办学。充分调动和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提高乡村办学的质量和水平,缩小 城乡教育差距,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第三篇:城乡义务教育师资非均衡配置的原因及对策.doc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城乡义务教育师资非均衡配置的原因及对策 作者:沈 雁

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10年第08期

[摘要]实现义务教育区域内基本均衡是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的新目标。在当前教育资源总量短缺、结构失衡的大背景下,实现区域内教育资源的均衡有效配置,不仅需要理论研究,更需要实践探索。浙江省湖州市的现状和做法对研究解决这一问题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关键词]义务教育城乡师资均衡配置原因对策

[作者简介]沈雁(1978-),女,浙江湖州人,湖州师范学院学科规划与建设处,助理研究员,在读硕士,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比较教育研究。(浙江湖州313000)

[课题项目]本文系浙江省社科联课题“基于公平的城乡义务教育师资配置均衡化研究——以湖州市为例”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09B66)

[中图分类号]G5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0)12-0049-0

2一、湖州市城乡义务教育师资配置的基本现状

(一)从总体数量上看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和专任教师在数量上的分布均趋向于城市,学生和专任教师在农村的比重均低于30%。2009年,城乡平均生师比为17.13,城市生师比略高于城乡平均水平,但城、乡生师比总体差距不大。①(见表1)

(二)从学历层次上看

湖州市城、乡教师学历合格率已分别达到89.31%和84.84%,学历整体分布呈现良好态势,但城、乡教师②的学历差距还是很明显。(见表2)

从表

1、表2的数据进一步分析可知,农村教师群体中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数占52.4%,而城市占61.77%;农村高中及以下学历教师人数占15.17%,而城市仅占10.7%。事实上,统计数据中的学历是指专任教师的现有学历,而非第一学历。由于有相当数量的教师学历为进修后学历,而且相比城市,农村在吸引高学历教师方面存在诸多不利因素,因此,真正意义上的城乡专任教师学历差距远比数据显示大得多。

(三)从年龄分布上看

湖州市总体上城乡专任教师的年龄分布较为合理,但相对城市而言,农村在中青年专任教师数量上低于城市近5.4个百分点。(见表3)

在目前湖州市城乡教师编制已基本趋于饱和的情况下,预计10~15年以后,农村专任教师队伍将会逐步呈现老龄化趋势。到那时,城乡专任教师在年龄上的差距将进一步拉大。

(四)从职称结构上看

从表

1、表4的数据进一步分析可知,农村专任教师群体中具有中、高级职称的人数占到48.95%,而城市占54.52%;同样,农村专任教师群体中具有初级职称的人数占为51.05%,而城市占45.48%。数据表明,农村专任教师职称水平同比城市普遍偏低,有一半以上农村教师的职称尚处于初级及以下状态,其中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数量落后于城市达5.6个百分点。(见表4)

(五)从稳定性角度看

相对于城市教师,农村教师工作变动频繁,优秀教师流失严重,稳定性较差。据调查,有相当数量的农村教师打算调动工作。农村教师的不合理流动,加剧了农村学校教师短缺的矛盾,降低了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使得优质教师资源在城乡之间的分布更加不均衡。

综上所述,湖州市城乡教师资源虽然在生师比方面差异不大,但在年龄、学历、职称和稳定性方面却存在一定差距。这不仅体现在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上,同时也反映出城乡义务教育在软件方面的差距。

二、湖州市城乡义务教育师资配置存在的问题与归因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村教师老龄化导致知识的老化。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和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农村地区学龄儿童不断减少,农村学校规模和教师编制数也随之减小,这就造成了教师老龄化。教师年龄老化不仅导致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而且带来了教师知识老化问题。

2.学历起点偏低影响教师专业化水平。从教师学历数据看,当前农村教师的最高学历已基本达标,但是有相当比例农村教师的最高学历属于第二学历,第一学历普遍较低。第二学历往往不是通过全日制教育取得的,而是工作以后通过在职进修获得的。在职学习不能保证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这就影响了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3.环境条件有限阻碍教师的个人发展。农村社会是一个分化不充分的社会,没有书店、图书馆、大学、教师进修学校。教师要想买书、看书、参与培训都要到县城或者大中城市,这无疑增加了教师素质提高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同时也给农村教师提高教学技能、学历层次和晋升晋级设置了障碍,并将影响到教师个人今后的发展。③正因如此,优秀农村教师一旦有机会就

想方设法离开农村向城市学校流动,这不仅加剧了农村教师队伍素质不高的窘境,更不利于农村教师队伍的稳定。

(二)原因分析

根据考察和综合分析,我们认为,导致城乡义务教育师资非均衡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环境与经济的原因。作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子系统之一的农村教育,其发展必然受到自身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制约。农村相对于城市,在经济、交通、社会保障等诸多方面均较为落后。自然环境限制了信息来源和教师交流的渠道,限制了农村教师的眼界和发展空间,直接影响到整体师资水平的提高和农村的教学质量。同时,由于城市居民整体收入水平高于农村,城市居民在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同时能为子女的教育创造更好的条件,而一般农村居民却没有充足的资金用于子女教育投资。而且,由于农村经济水平整体相对落后,致使农村学校建设资金不足,教师资源缺乏,年轻教师特别是优秀的年轻教师不愿到农村任教,使农村教育发展和提高的速度缓慢,拉大了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

2.制度层面的原因。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重点学校”制度,使一部分精英经过激烈的竞争与筛选接受到良好的教育,从而为国家多快好省地培养人才找到了捷径,为我国人才培养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同时也导致了义务教育的非均衡发展。重点学校汇集了优质教育资源,培养出了尖子生,也获得了学校自身的发展,但这种发展是以牺牲非重点学校的发展为代价的。它不仅拉大了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的差距,更导致了义务教育优质师资流向重点学校,从而加剧了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之间教师配置的不均衡。

3.政策层面的原因。城乡二元体制,是区域义务教育师资非均衡发展的政策层面的根本原因。与城乡二元发展体制相适应,我国在教育领域逐步形成了一种“城市中心”的价值取向,导致城乡之间教育发展的不均衡问题十分严重。大多数地方政府对城市中小学实行倾斜的教育政策,在“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政策指引下,政府较多地关注重点学校、实验学校的建设,而一些基础薄弱的农村学校或办学点却关注较少。事实上,城市的教育普及程度和水平远远高于广大农村地区,城市学校占有的财政资源、物质资源和优质教师资源也远远高于农村学校。这种政策导向,是导致义务教育失衡的最直接和最主要的动因,也是导致教师资源非均衡发展的重要原因。④

4.义务教育投资管理体制的原因。我国现行的义务教育投资管理体制是“分级管理,由地方政府负责”的管理体制,这种教育投资体制存在诸多的不足和缺陷。首先,地方政府分担义务教育经费的比重过大,90%以上的义务教育经费由地方基层政府分担,而省级和中央政府分担的比重偏低。这种把发展义务教育所需资金交由地方政府负责的做法,其结果只能使基础教育的发展取决于地方各级政府的财政收入状况,义务教育经费的保障力度降低。其次,我国现行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体制基本上是城市负责城市,农村负责农村,农村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以最困难的县、乡两级财政为主体,这样,城乡财政收入的差距必然造成城乡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差距,从而影响到教师资源配置问题。⑤

5.农村教师自身的原因。农村教师由于区域环境、经济、政策等方面的因素,与外界交往相对较少,信息更新速度缓慢,因此竞争意识、改革意识不强,接受新事物慢。同时,由于农村人口居住分散,教师之间面对面的竞争机遇也少,没有交往和竞争,就没有比较和鉴别,更没有创新和进步。

三、进一步优化城乡义务教育师资配置的对策与建议

(一)统一步调,形成教师资源均衡配置的良性框架

城乡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是实现义务教育区域内均衡发展目标的关键。在解决当前城乡师资配置过程中的问题时,除了要使农村薄弱学校多途径获取教师资源外,还应当加强教育行政管理,特别是对农村薄弱学校教师资源供给应通盘考虑,在经费倾斜、后勤保障、人事制度、奖惩规定等方面制定相应政策,形成政策驱动机制。

(二)完善财政体制,确保农村教育经费投入

目前,农村教育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教育投入不足。政府要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财政体制,不断加大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加强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水平、改善福利待遇,从而吸引广大教师到农村执教。

(三)构建培训体系,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

在职培训是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主要途径,也是提高农村学校教师水平、缩小城乡师资差距的有效办法。要以培养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为主要内容的“领雁工程”为核心,以基地建设为平台,各类学科专业培训为支撑,进一步构建完善的教师培训体系。同时,通过有效的奖励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农村教师积极性,在教师中形成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良好氛围,促使广大农村教师积极参与到各种业务培训中去。

(四)建立健全机制,加强教师交流的力度与效度

开展城乡教师间的交流,能影响并带动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为了使教师交流工作产生实效,必须建立有效机制,从而确保交流的力度和效度。通过建立城乡教育资源网,使城乡学生通过网络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保障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工资待遇,稳定乡村教师队伍;制定支教奖励制度,鼓励城市教师参加农村支教活动;加强对交流目标和过程的监督与管理,实现监管并举,确保教师交流的各个目标都得以稳步实现。

(五)形成农村教师资源生成的内在动力

农村教师资源的匮乏是影响义务教育师资均衡发展的核心问题。轮岗、支教等外在输入性方式只能暂时缓解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师资落后问题,还必须在农村学校内部形成良好的师资生成环境。一方面,可以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的战略,努力输送农村教师外出进修;邀请在岗的优秀城市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示范、指导,兼职、任课或聘请经验丰富而身体健康的城市退休教师到农村学校开展长期指导。另一方面,要在学校内部形成讲学习的良好风气,组织教师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同时,鼓励教师改进教学方法,促进教师研究与教学水平的提高。

(六)挖掘本土资源,充分发挥高等师范院校的作用

高等师范院校是中小学教师成长的摇篮,更是其进一步发展的助推器。实现高校与中小学校的有效对接,不仅有利于高校服务地方职能的充分发挥,而且对推进区域城乡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实现教育公平,是义务教育的最终目标。扎实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城乡教师资源均衡配置工作,不仅有利于又好又快地实现义务教育区域内均衡发展的战略目标,更有助于推动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公平的实现。

[注释]

①数据来源于湖州市教育局2009年9月的最新统计。

②文中的教师均指专任教师;“城乡”中的“城”的范围包括“城市”和“县镇”,“乡”指“农村”。③秦玉友.农村教师素质提升的现实困境与破解思路[J].教育研究,2008(3):35.④徐剑波.沿海发达地区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对策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6,26(23):18.⑤桂丽.我国城乡义务教育的差距分析与对策思考[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11):177.

第四篇:关于房价问题的城乡调查报告

关于房价问题的城乡调查报告

摘要:这个暑假的八月中旬,我为了集城乡调查报告的资料,走访了我所在的浙江省桐乡市的一些地方,包括市区和周边的乡村,发放了问卷调查,也做了口头上的一些提问调查,并进行了一定的资料整理和分析。我所选择的主题是眼下大众都所普遍关心的问题:城乡房价问题。本文经过比较城乡房价的绝对值和变化,从房价的现实看房价的未来趋势。

关键字:城市;乡村;对比;房价

一、调查背景

现如今,中国的房价问题已经成了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大问题。人嘛,少不了‘衣食住行’。我们都是普通人,少有做到像李白那样“以天为盖地为庐”的豪情。我们需要一个真真切切的容身之所,但是现在过热的房价让很多人变成了“房奴”,甚至无家可归。是什么引起了房市过热,是什么引起了城乡房价差距,城乡房价的现状是怎样的„„关心这些,之于关心民生有很大的帮助。我针对这些问题作了一些调查研究,来分析当前的一些人的问题。

二、调查过程

8月13日,我来到桐乡市区最热闹的鱼行街和东兴街进行城乡调查。我打印了一百份问卷,叫上朋友们帮忙,在街边找路人做问卷调查。许多人都只是匆匆走过,只有少部分人会停下来做我们的问卷。我们尽量平衡男女比例和老幼比例,并向不愿意做问卷调查的人在口头上问一些问题。半天忙下来,问卷只做好了37份。我们发现这里闹市区的农民工很少,而农民工兄弟也是我们调查的一个重点,于是,我们转到了环北路的一些建筑工地。那个时候是下午5点多,我们虽然有点害怕但还是壮着胆子进去了。我们运气不错,正好碰上他们在工地上吃饭(其实也是我们算好了时间去的)。我们进去时,他们都用异样的眼光看我们,甚至有个人要来赶我们了。我们解释了一大通,才让我们进去发问卷,有个别人还不认识字,是我们代写的。好不容易完成了任务,我们都松了一口气。这天问卷一共完成45份。第二天,我跟朋友带上剩下的55份问卷,来到了桐乡市 1的上市乡继续我们的调查之旅。我们选择了火炬村,鸽子邦和张桥头这三个离我们比较近的地方发放调查问卷。农村的景象跟城镇比起来真是大大的不同,我们这帮人都几乎没怎么来过农村,即紧张又兴奋。开始时走过的都是农田,没什么人,然后走到了算是村子中心的地方吧,人渐渐多了起来。我们问了一下,这边的大多数都是农民,现在不是农忙的季节,这里的居民很多都在搞一些副业。我们趁机拿出了几张问卷给他们做,他们推辞不过就填了。之后,我们发现这边的民房一幢一幢都很整齐统一的坐落着。后来才知道原来这些房屋都是政府统一建造的。好几户楼下大门都敞开着,我们厚着脸皮去敲门做问卷,他们大多数都没有抵触的。调查进行的还比较顺利,又完成了32份问卷。总共77份调查问卷,虽然没有达到我预期的数目,但也不少了。我开始着手资料的整理,分析。

三、调查结果

据问卷显示,城镇居民的年均收入为3.5万元,农村居民的年均收入为1.4万元,而农民工的年均收入为1.2万元(但农民工的工资有被拖欠的现象存在)。城乡收入比例为2.64:1。在城镇里83%的居民拥有是人住房,也就是住在自己买的房子里,14%住在租用的房子里,其余3%的人借住在朋友或者亲戚家里。而在农村,94%的人住在自己买下的房子里,只有6%的农村居民会租房子住。在城市,98%的居民认为目前的房价过高,66%的人认为现在的房价在自己能承受的范围之外,需要向银行贷款才能凑够房款。在农村,91%的人认为房价过高,47%的人认为自己承受不起房款,需要银行垫付。城镇人均住房面积26.1平方米,而农村人均住房面积为37.6平方米。近年内,城镇居民有买房意向的占17%,而农村住户中仅9%有买房的打算。年轻人愿意自己负担房款的,男性居多,但城市中的男女差距小于农村。而买房的原因有35%是结婚之用,17%是投资房市,33%是出于对现有住房的不满,15%是其他。此外,90%的城市居民和82%的农村居民认为房价还会持续上涨.如果可以选择(不考虑钱的问题),87%的人更愿意住在城镇。45.7%的人表示他们的奋斗目标是买房买车,34.6%是为自己的理想,51.2%是为了成为有钱人。而据我在桐乡市政府网上所查得的资料显示。现在城镇房价约4500元每平米,而农村为1300每平米.那么我们就可以知道,现在的城乡房价之差大于城乡居民收入之差。自然的,城镇居民所拥有的人均住房面积也小。

四、总结与启示

城乡房价为何会有如此的差距呢?究其原因,1.城市住房的需求量大于农

村。国家(包括政府和社会各界)投资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进行,导致就业岗位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导致大中城市的大量住房需求。此外,由于城市的现代化程度比较高,居民的生活条件自然也就比较好,生活物资材料相比农村较集中,人们都愿意在大城市居住与发展。虽说中国的农村人口差不多占了中人口的百分之七八十,但是城市的人口密度却远远大于农村。住房建设人均占地,大中城市比小城镇少,小城镇比乡村少,农村是城市的2至3倍。如此一来,城市的房屋想不值钱也难。2.城市的住房质量高于农村。在城市的中高档商品房如雨后春笋一样拔地而起的时候,农村的住房质量却仍普遍停留在较低的水平。这一点从发生不久的四川大地震也可以看出来,为什么离震中那么近的成都伤亡这么小,而周围的一些小山村房屋大片大片的倒塌,受灾如此严重。农村的房屋很都是农民自己建造的,房屋的质量很难保证。当然了,现在国家已经在采取措施,帮农民建造统一规划的房屋,但力量也毕竟是有限的,目前也只能在发达一些的地区实施。除了房子本身的质量,城市还具有比农村更优越的住房配套设施,水、电、气自然不在话下,有的住宅还带有健身中心、公园绿地等。一分价钱一分货,城乡的房价立刻就被区分开来了。3.开发商的利润。城市里的住房建设都是由国家交给开发商承办的,而农村的房屋大多是由自己建设。城市居民的买房子的钱,谁知道有多少被开发商渔利去了呢。这样城市的房价就更高了。有人说,城乡平均收入本就有差异,可以以此平衡房价。但实际上,这个差值是不能抵消的。城里人虽说收入较高,但是城市的消费水平也高。换句话说,在城里,钱不经用。付清了这个费那个费,剩下来能用于买房的钱并不多。再者,房价的比差是远远大于收入的。于是,城里人的住房面积越来越小,甚至出现了一个个的贫民窟。

中国有个现象,就是大家都更愿意买房子而不是租房子住。在城镇是这样,在农村依然是。于是很多人的奋斗目的变成了买车买房,而失去了自己原来的理想和信念。人地矛盾的不和谐因素越来越严重。而现在观望住房的人群又出现了两极分化。一些人认为房价还会持续上涨,愿意在近年内买房;另一些人认为房价将会下跌,暂时没有买房的打算。

那么,未来城乡房价的趋势究竟是怎样的呢?关于农村,我觉得房价还是会稳定上涨。而关于城市,我查了一些资料,并结合自己的观点谈一谈。尽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出台了货币从紧的政策,房价可能会出现一定的波动和调整,但是2008年中国的经济仍将是处在高速增长期,房地产经济仍是中国经济的主流之一,开发量仍将很大,需求量仍将旺盛。而且除了国内需求外,在中国承办奥运会的大背景下,还将会带动许多潜在的国际需求,并且城市化的进程仍将加快,因此房地产仍将出现一定的增长,房价从总体上来看,小幅上涨仍是趋势。而长期的趋势肯定是价格走向“平稳”。而抑制房价上涨过快的对策可以是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并用,对开发商的行为应以经济调控

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对以本地方利益为中心的地方本位主义或小团体主义,应强化行政手段;对于国民的投资热潮,应以经济手段调节为主,如提高房贷利率(已做到)、加大服务业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投资力度、提升文化产业的竞争力等,在这些方面,吸引国民的闲散资金,来保证经济健康快速发展;而对于境外游资来华的投资热潮,则应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来进行规范引导,进行以法律为主的宏观调控。如加强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加强市场监测,完善市场信息披露制度;高度重视稳定住房价格等。

以上是我对城乡房价问题的一些浅见。在进行城乡调查的过程中,我自己也获取了很多知识,增长了见识。有许多以前不曾关注的问题,现在接触了,觉得很有意思。我想城乡调查不只是对我们的的锻炼,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培养兴趣,了解社会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喻尘:“房价十年大跃进”,《南方都市报》,2007年08月31日第2版。[2]张永岳:《2007中国房地产报告》,2008年04月02日。

[3]孙立平:“失衡的社会的畸形的房市”,《经济观察报》,2007年06月04日第4版。

[4]秦晖:“关于穷人住房问题的思考”,《经济参考报》,2007年06月06日第4版。

[5]陈旭敏:“人口结构可能令房价涨十年 政府恐无回天之力”,《新快报》,2007年05月06日第6版。

第五篇:试论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问题研究综述范文

试论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问题研究综述

[论文摘要]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问题的研究包括均衡配置的标准与评价指标、不均衡的原因及对策等方面。在教师编制、财政政策的密切关系等方面取得了共识,但在均衡配置的标准、如何解决工资水平偏低问题、教师管理等方面存在分歧。不足之处是:对“特岗计划”等现有政策的支出绩效、山区学校师资配置的研究较少;对教育及人事政策研究较多,财政政策研究不足。

[论文关键词]义务教育 教育均衡 师资配置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关系国家战略的重大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2010年5月,国务院批准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未来十年的发展目标,提出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各项资源。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问题是这方面的热点问题之一,对此问题的研究亟待总结和深入。

一、研究成果综述

进入新世纪以来,学术界对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问题从评价体系、不均衡的现状及原因、经费投入及政府责任分担、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人力资源政策等角度进行了广泛研究,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归纳起来有以下方面:

(一)关于均衡配置的评价体系

袁振国提出要建立一套教育均衡发展指数来测度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状况;王善迈提出从受教育权和入学机会、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公平、教育质量公平、群体间教育公平等四个方面设计正规三级教育的教育公平评价指标;翟博(2008)对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作用、理论基础、发展观念、指标体系、测度方法、政策选择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

(二)研究师资配置不均衡的原因及对策

成先中认为,现行教师资源配置模式具有强制性、等级性与偏向性,强制性有助于教师配置的制度化、正规化,等级性不利于级别低的学校教师的配备,从而迟延了这些学校教育的发展,偏向性导致弱势学校和学科教师配备严重不足;杨军认为,教育投入的总量不足和区域间分配不均衡是师资配置不均衡的重要原因,应建立有利于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师资均衡配置的政策体系、投入机制和教师培训机制;谢小波认为,推进教师聘任制、切实推行评聘分开、建立科学的流动制度、加强教师培训、提高农村教师待遇等政策有利于区域内基础教育师资的均衡;李均认为没有解决各级政府间财力与基础教育财政责任的不对称问题是农村教育落后和城乡教师资源配置失衡的主要制度根源,提出提升义务教育的财政重心,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教育政策和深化农村教师教育改革;周冬祥认为,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与属地教育财政管理的制约、城乡教师待遇差异大导致城乡师资不合理流动,生源减少、学校布局调整和人员编制标准不尽合理导致农村学校教师结构水平下降,提出构建“全市统筹、分级管理”的义务教育财政经费管理体制,深化劳动分配制度改革,强化工资激励和保障机制;冯文全等提出教师资源配置

失衡根源于教师待遇的巨大差距,促进教师资源均衡配置必须调整城乡教师劳动力价格,建立教师流动的利益协调机制。

(三)从工资待遇、教师培训、社会保障、教师专业管理等方面进行实证研究

袁冬梅认为农村教师基本待遇低,社会保障资金缺位,社会保障形式和筹资渠道单一,社会化程度低,严重影响其工作积极性;朱小蔓等发现“中心校”、“学区制”、“伙伴校”三种管理模式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范先佐提出建立农村中小学教师保障制度、激励制度、定期交流轮岗制度,完善教师管理与培训制度,改善其教学与生活条件的建议;杨建芳认为,教师相对收入水平是师资供给的决定性因素,不仅会影响劳动者对于教师职业的从业意愿,而且会影响教师队伍的流失率,从而会对教师队伍的规模产生影响;樊香兰认为,中小学教师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主要是现行的义务教育投入体制过度分权且重心偏低,教育法规政策的“弱法”地位不能有效控制城乡教师收入差距,教育政策的“城市化”倾向扩大了城乡中小学教师收入差距;陈成文等认为区域间及区域内教育投入不均衡严重制约贫困地区教育发展,其原因是中央与地方政府财政责任与财政能力失衡、地方政府教育投入功利化、教育投入来源单一,提出扩大转移支付规模等建议。还有研究人员分别对甘肃省天祝县(杨军,2005)、吉林省(邓涛,2007)、陕西省(侯耀先,2007)、成都市青羊区(徐江涌,2008)、武汉市(周冬祥,2008)、甘肃省定西市(常彦,2008)等地区的义务教育师资配置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

(四)对现行政策进行分析评价

胡伶把近几年完善农村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政策概括为“数量补充”、“地位保障”和“素质提升”三种类型,指出当前农村义务教育教师政策对相关因素考虑不充分,部分地区政策执行出现“走样”现象;李建强等研究了河北省“特岗计划”实施情况,提出整合现有制度资源,实施“顶岗实习支教+特岗计划+教育硕士”一体化的教师培养方案,打造优质教师队伍,改善农村中学师资队伍结构;邬跃运用教育政策学理论从问题认定、执行评价、政策调整等方面对“特岗计划”试点工作进行分析,认为“特岗计划”创新了农村教师补充机制,有力地破解了农村教师队伍的两难困境,应继续深入推进实施并扩大规模和范围,建立完善农村教师的长效补充机制。

(五)研究国内外的成功经验

杨军研究了英国实施“教育行动区”计划、“教育优先区”计划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经验,认为对薄弱学校及差生的倾斜政策很有必要;孔凡琴等研究了日、美、法三国基础教育师资配置均衡化的实践与经验,认为美国的“教育补偿”方案、法国的“优先教育区”政策、日本的教师全员“定期流动制”政策在确保教师资源均衡分布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国内方面,深圳市强化政府保障职能的“深圳模式”、杭州市实行名校集团化办学的“杭州模式”、寿光市实行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寿光模式”、铜陵市优化教育结构的“铜陵模式”、成都市实行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成都模式”、沈阳市推动区域教育均衡的“沈阳模式”都具有借鉴意义。2006年以来,山东省泰山区、潍城区、沈阳市、成都市青羊区、蒲江县等地结合实践开展了“城乡义务教育教师资源均衡配置的政策研究与实验”课题研究,在城乡学校结对交流共同评价、教师交流及支教、教师工资规范化、农村教师培训与专业能力建设等四个方面取得了一些理论成果。

二、共识与分歧

(一)共识

总体来说,学术界对于均衡发展的内涵、理论基础等研究比较充分,对以下问题取得了共识:师资配置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人力资源政策上,教师编制不适应农村小教学校点的实际情况,职称评定偏重科研成果,不利于优质师资流向农村地区;教育政策上,市县师范大中专学校升格或撤并使教师就地培训难以进行,一些地方实行的教师公开选聘制度实际上导致优质师资集中于城区或条件较好的学校;财政政策上,教师收入水平低是农村地区优质师资缺乏的重要原因,自然条件较差及经济发展落后、当地政府财力不足是客观原因,财政投入及教育支出分担政府级次偏低是落后地区教师工资偏低、培训经费不足的主观原因,需要通过政策倾斜及提高教育支出政府级次引导优质师资向落后地区及薄弱学校流动。

(二)分歧

存在分歧的是:师资均衡配置的标准是什么,有的主张制定最低标准,有的提出制定平均标准,在此标准上下一定范围内为均衡;关于评价体系,有的提出构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指数,反对者则认为建立这一指数不可行,数据难以取得,权重难以准确确定;为解决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低于当地公务员的问题,有的建议将教师转为公务员,有的主张由中央或省级政府承担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工资支出,有的则提出建立农村中小学教师艰苦工作岗位津贴;教师管理上,有的提出以省为主管理,有的则主张以县(区)为单位确定教师归属,在此范围内动态管理,合理流动;关于教师流动制度,有的主张通过立法实现教师流动的法制化、全员化、双向化和规范化,有的认为只有采取“教师电脑派位”的做法才能实现不同水平教师在不同学校的均衡分布,有的主张强化教师定期流动制度,并切实与教师职称评定挂钩。

三、分析与评价

上述研究对于改革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促进城乡学校间教师合理流动,加快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如下不足:一是尚未对“特岗计划”、城乡教师交流等现有政策的实施绩效进行专门研究,对现有政策的实施效果及存在问题的原因探讨有待深入,如城乡教师交流效果不佳的原因是什么?目前支教措施的效果及缺陷如何?如何从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工资政策等方面推进教师交流的实质性开展;二是还没有建立专门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城乡之间教师配置的研究较为笼统,缺乏计量方法基础上的实证研究,没有系统研究影响师资配置的因素,较少涉及农村教师住房、普通教师、特岗教师、代课教师等不同身份教师并存等突出问题;三是对城市地区研究较多,对县域研究较少,特别是专门针对山区义务教育师资配置的研究则更少,从教育改革试验看,试点地区都属于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其经验并不完全适用于不发达地区;四是对教育政策、人事政策研究较多,对财政政策研究不足;五是研究方法上,运用调查法、逻辑分析方法较多,而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运用较少。

下载成都市城乡幼儿教师均衡配置问题的调查报告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成都市城乡幼儿教师均衡配置问题的调查报告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成都市推进城乡一体化专题之三

    成都市推进城乡一体化专题之三 中共成都市委 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意见 (2004年2月6日) 各区(市)县委和人民政府,市委各部委,市级各部门,各......

    成都市推进城乡一体化专题之一

    成都市推进城乡一体化专题之一按:近年来,四川省成都市全面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努力促进城乡同发展共繁荣,其经验在2006年全国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作了介绍。本站特辑“成都市......

    成都市推进城乡一体化促进全域教育均衡优质发展

    成都市推进城乡一体化促进全域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发布时间:2012年01月04日 08:15来源: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作者:成都市从2003年开始深入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形成......

    电脑配置调查报告

    电脑配置调查研究报告我的选择: CPU:Intel corei5 2320(盒) 主板:微星H61M-E33(B3) 内存:金士顿D3- 4G 显卡:华硕GTX460 1G至尊本 硬盘:WD 500GB 7200转 16MB SATA3 蓝盘(WD5000AAKX) 光......

    关于企业人员优化配置问题的调查报告

    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工商管理系专科调查报告关于企业人员优化配置问题的调查报告学 生 姓 名: 学号: 专业: 直属·分校: 指 导 老 师: 工 作 单 位: 调 查 时 间: 调 查 地 点......

    城乡调查报告参考

    浙江财经学院东方学院 本科社会调查 (城乡调查)题目:新农村建设打造城乡一体化 --关于xxx新社区建设的调查报告学生姓名寿林佳指导教师 程海燕二级学院 东方学院专业名称 英语......

    城乡调查报告

    浙江财经学院本科社会调查报告 (城乡调查)关于慈溪市生态环境情况的调查报告学生姓名指导教师二级学院专业名称班级学号年月日关于慈溪市生态环境情况的调查报告摘 要:慈溪市的......

    城乡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均衡发展对策思考

    城乡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均衡发展对策思考 摘 要:随着农村城镇化建设不断深入落实和“五个重庆”的提出,城镇与农村经济差距日趋加剧,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