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难忘支教路
难忘支教路
2004年的夏日,热浪滚滚,心头波涛澎湃,我响应市教体局的号召带着妻子踏上了支教之路;2006年两年支教期满,我告别了难忘的农村小学。
这两年来,我尽己所能,踏实地做了一些事情。我自问,无愧于挂职支教这个名字,无愧于报名支教时内心深处的无名的感动,无愧于农村的老师和学生们充满希望和期待的眼神。这两年,让我更加深刻地思考生活,更加真实地了解社会,充满勇气和信心去面对人生。这两年,我积极与师生沟通,发挥自己的优势,较为圆满地完成了支教任务。两学年以来,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尽职尽责做好各项工作。
扎实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是我工作的重点内容。我在胶南市大场镇中心小学挂职教导处副主任,任六年级数学教师、教研组长、班主任。我很快行动起来,向当地老师们不断取经、调查学生情况。他们存在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目标不明确等消极现象,一些学生家长本身文化水平比较低,对自己孩子也是放任自流。我知道,对于农村孩子而言,刻苦的学习是改变自己的命运最为重要的途径,因此狠抓教学质量成了我的工作重中之重。我从与学生交流谈心入手,逐步使自己和学生相互适应、形成默契。有时候甚至连续辅导一批又一批学生。根据自身体验,我非常注重训练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鼓励他们敢于动手、敢于向未知的世界挑战,课堂气氛非常热烈,学生的协作意识更是得到了加强。
我将德育工作放在首位,积极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品质教育、纪律与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端正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班风。我一向努力做好教学常规工作,经常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课前能认真备课,吃透教材和教学大纲,教案详细。上课遵循科学的教学程序,坚持使用普通话教学,板书工整,条理清晰。课后能认真仔细地批改作业。在教学过程中我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结合本学科实际,积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在教学形式方面我认真地进行了探索,打破了过去“满堂灌”、“填鸭式”的刻板僵硬的教学模式,逐步形成了老师引导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为主的教学模式。通过这些形式,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提高了,还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独立思考能力。
其实作为一名挂职支教教师,除了要出色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还必须要履行特殊的职责:促进城乡学校、中心与偏远学校之间的交流;促进乡镇教育观念的更新;促进教师从抽象教育理论到具体教育实施的转变,从专才教育模式到通才教育模式的转变。我和老师们之间的交流越来越融洽,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带动着周围的老师们。支教工作虽然繁琐而紧张,但我安排得井然有序。
我把第二实验小学的班级考核办法运用到支教学校效果很好,我还把局属学校的课前活动安排带到了支教学校。我还积极配合学校搞好教科研工作,先后指导了王守满、王培荣老师出示胶南市级公开课,指导纪守仁老师获得胶南市中老年教师优质课评选特等奖。
来到大场后,我一刻也没有停止严格要求自己,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业务上,都积极地学习,不断要求进步。我一贯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政治思想觉悟高。我不断学习党的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关心时事,热爱集体。在工作中我也努力贯彻党的教育路线、方针和政策,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
两年来,我先后作政治笔记40余篇,业务学习笔记2万余字,听课80节,出示公开课、观摩课、汇报课、研究课数节。在学校,我努力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尽心尽力,服从领导,团结他人,有比较高尚的职业道德。同时,我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丰富专业知识,有较强的教育、教学与教研能力,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几年来,我较好地完成了学校分配的各项任务,成绩显著,得到了学生的普遍赞扬,得到了各位同仁以及学校、上级领导的肯定与好评。
因为工作出色,我得到了市教体局领导和全体师生的一致好评,由于教学工作认真负责,成绩突出,04-05学年度专业技术人员年度考核本人被评为“优秀”等级,并荣获“胶南市挂职支教先进个人”称号。说实话,支教的生活是相当艰苦的。在我支教期间,第二实验小学的闫校长特意下来慰问,关切地询问我的工作生活情况,并给我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让我信心倍增,动力十足。支教的时间很短,所能做的事情毕竟有限;然而人生的道路很长,这二年的经历将使我终生难忘!
第二篇:大学生支教路如何走
大学生支教路如何走? 2007-11-30 22:46:00 来源:农民日报 评论:0 点击:6
2“农民之子”学生社团成立于1999年12月7日,全称“农民之子———中国农村发展促进会”。他们以服务农村,推动社会进步为己任。几年来,开展了包括支教、调研、创办农村合作社,民工培训、教师培训、“一帮一”助学等形形色色的活动...在“三农”领域,北京师范大学“农民之子”这个名称在人们的视野里越来越清晰。
“农民之子”学生社团成立于1999年12月7日,全称“农民之子———中国农村发展促进会”。他们以服务农村,推动社会进步为己任。几年来,开展了包括支教、调研、创办农村合作社,民工培训、教师培训、“一帮一”助学等形形色色的活动。他们的主要活动是支教,自2000年开始,每年组织几十名同学到周边的打工子弟学校,给他们做各种各样的支教,包括讲课、做课外活动、专门的心理辅导等等。
所有的这些都是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义务做的,他们相信:“不管是一大步还是一小步,我们的每一步,都在推动社会的进步。”
在怀着赤子热情的同时,他们也不断地进行反思与总结:我们能给打工子弟学校做些什么?为此,他们发起了关于“支教可持续发展”的大讨论:
陈琳玲:我们现在的支教随意性太强,而且一部分同学讲课内容没有连续性。我们首先需要进一步了解打工子弟学校的教学计划,了解他们需要什么,然后考虑我们能协助完成什么,根据需要调整教学内容;并且,今后最好能预先设计形成较系统的方案,有计划的实施授课,而且要有自我的评估,并与老师交流。方法也该是活泼多样的,有日常讲课、主题班会、竞赛活动、展览宣传等。
魏同学:建议将打工子弟学校校长联谊会组织下去,每年通过校长联谊会开展支教活动。学校的校长和教师才是直接负责教育流动儿童的主体,我们只是辅助者,摆正我们的位置是深入开展支教活动的第一步。
支教要跳出学生的角度,目前支教仍然仅仅停留在我们去体验和锻炼的角度,这对于一般的志愿者来说是足够的,但对于想要提高流动儿童教育的关注者和教育的实践者来说是不够的。
芦同学:根据一些参与打工子弟学校支教的同学反映,学校对支教的期待,并不在主要文化课上,同时人员的不固定性也是一个问题。因此,下学期我们是否可以考虑作如下调整:减少支教次数,但将个人支教期定为一学年;支教内容以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为主,因为占用时间短,学校比较容易接受,支教同学及组织工作的压力也都会相对减轻。
刘妙颖:我同意关于降低支教频率,拉长支教周期的建议。另外,我们去打工子弟学校教课并不是最重要的工作,与教师、家长交流也许有更长远的作用。只有交流才能促进了解,我们能了解他们更需要什么;同时也可以更好地把我们所学知识传递出去。以前这方面,尤其是与家长的交流很不足,我们做工友培训中的家庭教育等各种形式的活动中,都可以与之结合起来。
季同学:在发起这个讨论时,之所以提到“可持续发展”这几个字眼,是考虑到我们支教活动的整个发展趋势。要想保持大家思想的衔接与统一,支教方法的延续与更新。
另外,自从社团成立以来我们一直做支教这项工作,大家能坚持到现在可谓经历了风风雨雨,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考虑过这几个问题:
为什么有的学校欢迎我们去做,而且是一直坚持着?
为什么有的学校以前欢迎,而现在突然不愿意让我们去?
为什么有的学校抱有可做可不做的态度?
而我们自己是抱着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去做这项工作?
我们想带给他们什么?
我们确实带给了他们什么?
青年学子的思想敏锐、敢说敢为,对推进社会前进具有积极意义,但是作为青年本身,思考社会问题要跳出象牙塔的角度来看,“世人皆醉我独醒”、一味抱怨现实、救世主心态,这些做法都是要不得的。
记者在一次对某青年社团的调研活动采访中发现,他们只是对在政策中的利益受损者进行了调研,没有对政府相关人员做任何调查,就完成了调研报告,这显然有失偏颇。在研究问题时,青年必须看到政策的科学性和现实的复杂性,从现实和整个社会大局出发来考虑问题,并且不断的反思自己在社会中的作用。我们可喜地看到,在“农民之子”等很多青年社团,这种良好的风气正在形成。
第三篇:青春路 支教情
青春路
支教情
2012年7月,我校积极响应团中央、教育部的号召,遴选6名品学兼优、素质过硬的同学成立首届研究生支教团,派往云南玉溪从事中学生辅助教学的工作。我校首届研究生支教团完成支教工作返回学校后,始终关心关注当地的发展,在结束志愿服务后,用其他的方式继续为支教地服务。本报特地向支教团同学约稿,听他们说说西部的故事。
踌躇满志,整装待发
◎魏艺佳(纺服学院):在玉溪市第六中学担任教学以及学校教务工作。
在毕业季,像是俗成约定,同学们前赴后继地走上了保研,考研或者工作的道路。当时的我,如果继续克制心里的声音,可能就错过后面精彩的故事了。一毕业就工作,收入不错,但不喜欢,被钉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面对一成不变的任务,再在差不多的年纪结婚生子,岁月静好,但是了无生息。路在每个人脚下,但不表示每个人都注定只能走那条路。如今,我非常感谢当年的自己,那点不甘心,那点浪漫情怀、理想主义,所以我才做成了目前为止最有意义的事。就在别的青年在朋友圈、电影、偶像剧里找寻生命意义的时候,我已经在玉溪那个小地方真正证明了自己的存在:为了让那些孩子找到正确的人生方向,作为老师我比同龄人更早地掂量了使命和责任的重量;为了帮助家庭条件差的学生有书可读,我们竭尽全力,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倡议,筹集了2万元捐献了一些书籍。从懂事起到支教前,我整天绞尽脑汁的可能是如何大步流星地向前走,和大家一样,我也渴求一步登天的奇迹。但是支教过后,心态平稳了,我享受一点一点奉献的过程,像“熬至滴水成珠”那么美丽。
◎方宇(生工学院):在玉溪市第六中学担任教学以及学校教务工作。
当我决定去支教的时候,爸妈是坚决不同意的。至今还记得接到校团委面试通知的那天晚上,我和老爸电话聊了两个小时。说了什么,我现在已经记不全了,但绕不开的就是那几个简单又复杂的主题。他们觉得我可以尝试别的路,特别是那些可以保证个人安全相对稳妥的方式。因为理解,所以更加左右为难。我知道父母看似语言匮乏,反反复复提到的那几个字眼浓缩了多少良苦用心,而更令我难过的是,虽然嘴上斩钉截铁,但我惴惴的心却无法踏实地给他们任何保证。当我们长大了的时候,父母的庇护也松了绑,只是我们不知道明天去哪,去了怎样。
庆幸的是,我坚持住了,顶住了父母爱的压力。这次支教前的思想准备历程很曲折,父母的,也包括我的。他们终于意识到,孩子的背影无需追的真理。而我,每当沮丧、痛苦、懈怠的时候,或是幸福、欢笑、感动的时候,都会想起父亲那晚欲言又止的牵挂,我知道,我一生离不开它。
别样的支教体验
◎程鹏(药学院):在玉溪市第八中学担任教学以及学校教务工作。
说起云贵高原,大家的第一印象可能是高处不胜寒。可玉溪虽然是在云贵高原上,但海拔并不高,1700米左右,紧邻昆明,所以一样四季如春,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说到衣,前不久双十一刚过,大家都“头破血流”抢购了吧,我抽中了200元的天猫红包,肆意挥霍了一下。就是这样稀松平常的网购经历在去年这个时候是无法想像的,我们住宿的地方没有网线也搜不到无线网;说到食,提到美食,云南的招牌就是米线了。说实话,之前是很不喜欢吃米线的,可是当地,才发现正宗的米线竟然这么美味,香辣中甜甜的味道,只能用“太好吃”形容了。我们的早饭通常都是在宿舍随便吃点面包之类的小吃就匆匆上课或者批改作业,中午呢从红塔集团订的盒饭;至于出行,因为玉溪的城区不大,我们6个人买了三辆二手电瓶车,这是非常实用方便的交通工具;说到住,我们都住在学校宿舍楼,30年的楼,虽然简陋但还是也不至于大惊小怪的地步,两人一间,上下铺。
◎田晓琳(理学院):在玉溪市第八中学担任教学以及学校教务工作。
对于我们来说,最重要、最具挑战性同时也倍感压力的就是教学工作。在玉溪八中,承担整个初一年级的地理教学。我们深知为人师表的责任,但对于如何做一名好老师,如何把控课堂,如何在课堂上跟学生做更好的互动交流,对于我们来说都是很陌生的。当地学校的资深教师在教材的重难点,教学进度安排,课堂效率等方面都给我们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同时我们每周也要听十几节课,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融会贯通。我们不断地实践摸索,不断地提高工作质量,很快得到学生的喜欢,老师们的认可。八中的学生很可爱,也很努力,在最后的学区统考中,八中地理成绩在整个红塔区高居榜首,平均分高出第二名学校16分,这是最让我感动和骄傲的事情。
在这一年里我可能比其他同学更多地经历了无助和感动。记得我发生意外时,当地团区委书记专门拿补品来看我,支教学校的老师们特地去药店为我买药,还从家里拿来那么大一片芦荟、橄榄油„„那种感动难以言表。中秋节时,老师们纷纷邀请我们到家里过节,让我们远在千里之外也感到家的温暖。我忘不了临行前,校长和老师们不舍的目光,可爱的学生们珍贵的礼物。
要说在这一年里我收获了什么,除了自身的成长和更加优秀外,更大的收获就是,从此以后我在云南有个“家”。
岁寒知松柏之后凋
◎张龄之(物联网学院):在玉溪市第五中学担任教学以及学校教务工作。支教团的服务地玉溪市并不是一个特别贫穷落后的地方,那里的孩子与外界的孩子差别不大,我们在当地所教授的是基础学科、基础知识,所以相对于课业的教授,最令我们动容的还是与当地学生的沟通交流中的所感所悟。因为当地只有玉溪师范学院一所高校,学生没有办法接触到真正的大学生活,甚至对读高中都不抱希求。我们支教队员能做的就是向他们展示自己学习生活的图片视频资料,希望他们在心里树立一个“我要上高中,我要上大学”的目标。
感动的事很多,最让人泪奔的就是今年昆明火车站发生暴力恐怖事件的时候,我正在去昆明的飞机上,落地打开手机,就看到母校老师发来的慰问短信,让我觉得暖心,让我觉得我不是一个人,让我觉得这一年都是值得的。如果能重新选择,我们一定还是会选择支教。最初,我们怀着的是前去奉献,前去给予的心态,但其实在支教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从未遇到过的人,做了从未做过的事,体验了从未体验过的生活,获得的远比想象多。
◎杨宁韬(设计学院):在玉溪市第五中学担任教学以及学校教务工作。支教其实是一次互助行动,既是帮助了别人也是帮助了自己。
去西部支教会给教育事业带来新的活力,缓解了当地师资不足的尴尬。同时会给当地孩子带来心灵上的引导,使他们产生发奋读书的动力,激人奋进。
同时,我们去到这样一些我们没有去过的地方任教,可以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见识各地的风俗民情,了解祖国各地的大好山河;支教也是检阅自己的最直接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能够知道自己哪方面不足,在学校里面学到的知识能不能灵活地运用到社会中去,如果不足回校后该往哪方面努力,该去怎么祢补。
最后还有三句话送给大家:
困难是有的,但收获更多的是快乐;前方的道路也许是不明的,但是最重要的是走下去;回校后抓紧完成研究生的学业任务。
第四篇:难忘那些支教的日子
难忘那些支教的日子
一年前我到了一所山村小学去支教。
我支教的那所小学坐落在一个风景秀丽的山脚下,依山傍水。周围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松林,绿树环绕,枝繁叶茂,到处是花香鸟语,给人的第一印象是这儿很美。
我去的第一天,学校的师生们为我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我受到了有生以来最高的礼遇:我的车子还没到,师生们早已列队站在学校门口了。在众人的簇拥下,我来到学校,鼓号队奏出欢快的乐曲,孩子们为我献上一束束鲜花,表达他们对新老师由衷的敬意。鲜花芳香扑鼻,还带着泥土的清香,是刚刚从野外采来的。面对一束束鲜花、一张张笑脸、一阵阵掌声,我的心醉了,我平生第一次体味了被人尊崇的滋味。也就从那时起,我更加坚定了在这里干一番事业的决心。
山村小学房屋低矮,教学设施不足,物质条件相对落后。学校没有几台电脑,也不能实行多媒体教学。但精神生活却是富有的,在这里可以静下心来,读读书,给自己“充充电”,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山村的夜很静,昆虫的鸣叫声犹如天籁一般,是那样得动听。在这里没有太多的应酬,也远离闹市,可以什么都不去想,便觉得自己是个自由的人。沏一杯绿茶,一盏孤灯相伴,可以静下心来品味一本本好书,让阅读滋润心灵。书中天地大,在书中我认识了苏霍姆林斯基,认识了于永正,认识了李镇西,认识了窦桂梅„„我在心灵深处跟他们对话,从他们的课堂教学实录中,我领略了这些教育大师的风采,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也明白了什么是课改,什么是素质教育,应该怎样课改,应该怎样推行素质教育。我默默地读着,静静地思考着,反思着自己的课堂教学,反思着自己的教育行为。通过反思,我明白了应该发扬什么,应该摈弃什么。读书学习,让我的专业素质不断提高,我的课堂教学越来越受学生青睐。在全市优质课比赛中一举获得一等奖。我的教学质量也结出了丰硕的成果,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跃居全市前列。夜晚我仰望星空,看到了满天的星星,似乎也看到了遥远的未来。
夜幕降临,夜风吹来缕缕清香,沁人心脾,让人心醉,但更让人心醉的还是那些淳朴的乡亲们。
当乡亲们听说我是从城里来的时,一个个挎着篮子来到我的办公室。他们倒下满篮子的鸡蛋,硬是要送给我。我说什么也不收,老乡急了,拉住我的手说:“我们的娃有福气啊,因为他们遇上了好老师。这些鸡蛋是我们自己家的鸡下的,全是绿色食品,营养丰富着那,希望能给你补补身子,好好教学。我们把娃交给你,放心那!”我满含热泪地拉着老乡的手,不住地点头,动情地说:“乡亲们,你们放心吧,我一定会努力的。”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像蜜蜂酿蜜一样辛勤地工作着,一心扑在工作上。我精心备课,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做好辅优补差工作,用心呵护着班上的每一个孩子。我俯下身子跟他们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跟他们一起学习,一起玩耍。在他们心中,我俨然成了一个大孩子,成了他们形影不离的朋友。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努力,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了,素质提升了,学习成绩也一天天好起来。看到这一切,我欣慰地笑了。
我在付出爱的同时,也收获着他们对我的爱。在这里,孩子们美好的心灵,浓烈纯朴的感情每天都包围着我,感动着我。
有一天,天上突然下起了大雨,上课的铃声就要响了,可我忘了带雨伞,正愁着去上课呢。忽然一个孩子气喘吁吁地跑进办公室,把一把雨伞塞给我,转身就跑。等我回过神来的时候,孩子已经消失在茫茫的雨雾中了。上课的时候,我看到了这个变成落汤鸡的孩子,心里一热,眼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后来发生了一件事让我更为感动。
那是一堂语文课,我发现有一个孩子上课注意力很不集中,不住地看看自己的桌洞。我轻轻走近他,小声提醒他上课不要分心,孩子懂事地点点头。他上黑板做题时,我看到他的腿一瘸一瘸的,非常纳闷。下课后这个孩子从桌洞里拿出了一个包,里面鼓鼓囊囊的,还一动一动的,等我打开一看,原来是一条条活蹦乱跳的鱼!孩子告诉我,这是他昨天放学后到河里摸的,是专门送给我的。别的孩子告诉我他只顾摸鱼了,不小心摔伤了腿。目睹此情此景,我的心里溢满了幸福。我一把搂住孩子,爱怜地抚摸着他的头,感动地一句话也说不出。
山村生活相对来说是贫穷的、是冷清的,山村的教育也是薄弱的。可我来山村支教无怨无悔,我深深爱上了这里的一草一木,因为山村的空气是清新的,人情是纯朴的。我知道山村需要我,这里有我的事业,有我的追求和梦想,而这些也正是时代的需要,是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迫切要求。
山村小学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也是我大展宏图的地方,如果工作需要我,我会继续留在山村。我坚信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成就未来。我愿把我的聪明才智奉献给山里的每一个孩子,让他们展开双翅,从这里起飞,飞得更高,飞得更远,飞到那遥远的地方,飞到那理想的彼岸。
第五篇:难忘的支教老师
难忘的支教老师
大连长兴岛三堂小学
六年一班
孙颖华
静静的深夜群星在闪耀,老师的房间彻夜明亮,每当我轻轻走过您窗前,明亮的灯光照耀我心房。啊,每当想起您,敬爱的好老师,一阵阵暖流心中激荡……”每个人在自己成长的道路上,除了得到父母的哺育和护佑,最难忘的就是为自己成长默默奉献的各位老师,一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唱出了三堂小学部分学生对宁传涛老师的真挚情感。
宁传涛老师放弃优越的城市生活,到我们长兴岛三堂小学支教,虽然只有一年,但我看到了他对教师职业的忠诚,看到了他对所教过的学生那发自内心的爱。他在课余时间里除了备课和学习,就是协助学校女子足球队训练。虽然他只是一名体育老师,但是他的每一节体育课,都是那样的认真、敬业、一丝不苟。在他的身上让我和我的同学们知道了,宁传涛老师的确是一名为了教育事业而辛勤工作的好教师,是一位无怨无悔地为教育事业付出了自己的全部心血和汗水的好老师,他让我们这些支教的学生不仅聆听了他的爱的心声,也分享到了他的教学生涯中那些感人的故事。
我和我的同学生们都愿意和宁老师做朋友,我们对他是又怕又爱。”他与我们无论是在足球训练过程中,还是在上课结束后的闲暇时间都会适时与大家进行真诚的交流,在他支教的一年中收获了快乐,他总是谦虚地说:“我给自己的学生的知识是有限的,而你们带给我的东西很多很多。” 宁老师是第一批支教队伍的一员,实在是我们这些同学的幸运,自来到受援学校,我们便看到他踏实的工作作风,不仅表现在不怕艰苦,任劳任怨,而且对工作对学生极其负责。
农村学校的学生体育常识较差,一些基本的体育素质跟不上,宁老师想方设法来补习,而我们这些学生则认为没有必要那么认真教体育,该啥样是啥样,不用管了,学好语文、数学、英语就可以了。然而宁传涛老师却不厌其烦的做学生、家长的工作,经过宁老师耐心开展思想工作,我们的体育素质及成绩渐有起色。
宁老师们不仅安心踏实的工作,一心为学生做好服务员,而且还积极主动奉献爱心,冬季他把自家孩子的剩余衣服捐给学生,贫困孩子过上温暖的冬天。有时还用用自己微薄的工资,给贫困的孩子垫付各种费用。他把浓浓的爱、深深的情、无私的奉献给学生,奉献给教育事业,他是我们发自内心尊敬的老师。
在三堂小学宁传涛当了一年的老师,这对于我们一群孩子来说将是个难忘的经历,也许以后我们根本不会有这样的学习机会了,但我想这将是我们的一生当中的宝贵财富,我们会珍惜宁老师在三堂小学工作给我们带来的的点点滴滴收获,会更加珍惜和我们再一起的美好时光,每天看到他那张可敬的脸,我们觉得自己很幸福!
宁老师让我们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体育课,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宁传涛老师,你每一节的精彩体育课,让我们感到你是那样的可敬;你每一天的充满激情的训练,让我们感到你是那样的可爱。师恩难忘,老师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