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在听障儿童康复训练中的认识误区(大全五篇)

时间:2019-05-12 14:40: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家长在听障儿童康复训练中的认识误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家长在听障儿童康复训练中的认识误区》。

第一篇:家长在听障儿童康复训练中的认识误区

家长在听障儿童康复训练中的认识误区

众所周知,家长在听障儿童康复训练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家长参与度越来越高,我们发现家长在听障儿童康复训练中往往存在几个认识误区,特此提出,希望引起关注。

误区一:轻集体教学,重个别训练 有些家长将听障幼儿送到康复机构后,面对如今倡导的集体教学和个别化训练相结合的康复模式,总会不由自主地对个别化训练格外重视,而对集体教学却看得很轻,认为孩子在班集体里学不到什么,甚至有家长在孩子个别化训练课程结束后就接孩子回家。虽然个别化训练课程更贴近孩子的个性化需求,但集体教学对幼儿康复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集体教学可提供丰富的语言环境。幼儿在班集体中进行一日生活活动时,老师会不断对幼儿输入语言:带领幼儿说儿歌;向幼儿提出盥洗要求,如“请小朋友们喝完水把杯子放回原处”;区角活动结束后会总结幼儿的表现,表扬幼儿的某些行为,如“××今天收玩具特别快”“××今天在美工区画了一幅小房子的画,我们来看一看”等。一日生活的每个环节都少不了教师的语言输入,这些看似平常的语言对于提高幼儿的理解力有重要作用。

●集体教学可创设多样的互动交流机会。在家庭康复或个别化训练课堂上,幼儿只能和成人交流,而在集体教学环境下,幼儿处于小伙伴群体中,交流欲望会更加强烈,更容易由被动交往变为主动交往。融洽地和同伴相处、掌握交往技能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幼儿顺利融入普通幼儿园、普通小学的必备要素。

误区二:愿意观摩教师上课,不愿自己上课

康复机构为了指导家长、“授之以渔”,一般会定期安排家长观摩单训老师上课,并要求家长到康复机构给孩子上单训课。许多家长对前者很欢迎,而对后者则心里紧张、发怵、不愿意上。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曾经说过:“告诉我,我会忘记;教给我,我可能记住;让我参与,我才能学会。”家长自己备课、上课,才能调动自身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积极性,而不是被动地跟着老师走。同时,家长上课时,教师作为旁观者,更容易发现家长在教孩子时的不良习惯或误区,便于及时纠正。

有些家长在上单训课时容易不自觉地将上课当作一场展示,以“演员”的标准要求孩子,于是经常可听到家长在课堂活动中训斥孩子“要坐好、别乱动、再不听话我就走了”,孩子的发散性思维也常被遏制。如一位妈妈在上单训课时,孩子发现妈妈做的纸房子很吸引人,想多看两眼,但妈妈设计的活动是让孩子把小动物放进房子里,于是就把动物硬塞进孩子手里要他放。其实这时是绝佳的学习机会,妈妈完全可以跟随孩子的兴趣点,向他介绍房子的结构,如房子上有绿色的门,两扇椭圆形的窗户……然后引导孩子放动物:房子里空空的,房子想让小动物回家呢,我们把小动物送回家吧!相信这个时候,孩子会很愿意完成你设定的任务。当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时,硬性要求往往效果不理想,家长需反思怎样把活动设计得更加生动、有趣,让活动吸引孩子,而不是靠命令约束孩子。

误区三:担心孩子听不懂,语言输入不丰富

听障幼儿康复初期,家长在与孩子互动时往往表现很好,给孩子输入的语言很丰富;可当孩子康复一段时间取得较大进步后,家长却仍停留在最初的水平,语言输入还是只使用初级词汇,比如画画时只说“笔”,没有想到可以说“彩笔、蜡笔、画笔”;孩子膝盖受伤了,只说“腿”受伤了,没有想到可以说“膝盖/大腿/小腿/脚踝”。总之,许多家长给孩子的语言输入一直没有变化,导致孩子获取的语言数量和质量受到限制,其发展和进步速度受到影响。询问家长为什么不用更高级的词汇、更丰富的语言与孩子交流时,家长常回答“担心孩子听不懂”。其实这种担心完全不必要。试想,孩子人工耳蜗刚开机或刚戴上助听器时,家长说的词汇和语句基本听不懂,但后来不都慢慢学会了吗?家长常会不自觉地把听障孩子当成特殊儿童,担心他听不懂、不理解,可是所有的孩子无论听障与否,都在不断地学习,由不会到会。因此,家长需要走出误区、摆脱羁绊,给孩子呈现更丰富的语言、更高级的词汇。

误区四:重模仿句长,轻沟通能力

健听儿童的语言发展基本遵循咿呀学语→单词→词组→简单句的发展过程,听障儿童同样如此。但听障儿童家长往往容易急功近利:当孩子能够说双音节词后,家长马上期待他能说出4个字;当孩子能说4个字后,又开始让孩子仿说5~6个字,甚至7~8个字;孩子一旦漏了字就不断纠正、提醒。但一遍遍的仿说经常是事倍功半。其实,随着词汇量的增加、语言理解能力的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自然会逐步增进。家长需要更关注孩子用语言和他人沟通的能力。

我们发现,在模仿句长方面花费太多精力的家长常忽视孩子沟通交流能力的培养,比如有些孩子能模仿5~6个字的句子,却不会用语言和小朋友打招呼或请老师提供帮助。还有些孩子表现为在问句理解及回答方面欠缺,如对于选择性问句“你想要印章还是要贴画?”不理解,只会重复后面的几个字。在语言学习中,沟通、交流能力比仿说更重要。

误区五:过于看重教育者能力,忽视自己应付出努力

有些家长认为自己能力不行、不会教孩子,因此把期望寄托在教师身上,认为教师教孩子进步快;还有些家长自身能力较强,经过指导教学技巧有了很大提升,给孩子上单训课时也常获得教师的肯定,然而,他们的孩子进步却较慢。经过仔细了解才发现,原因在于这些家长不够踏实,没有付出足够的努力。以上两种家长都是把教育者的能力看得过于重要,忽视了孩子学习过程中家长和孩子的努力才是必不可少的。纵观那些康复效果理想的幼儿家长,其能力有高有低,他们取得进步的共同法宝是坚持不懈的努力与付出。事倍功半的康复训练带来的是家长的挫折感和孩子成长的延误,因此,走出误区,提高效率,重视孩子沟通交往能力的培养,关注孩子的全面康复,在孩子进步的同时,家长在教师的指导下不断进步,付出应有的努力,才是听障儿童康复训练迈向成功的必然选择。(引用)

第二篇:听障儿童康复训练技巧

康复训练技巧

听能优先:基本方法是声音先于物品出现。我们在出示玩教具前,与玩具相关的声音和短语要先出现,并且多次的重复。在声音出现时,老师和家长要尽量生动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声学强调:把句子中关键词的声音通过声学能量上的突出,使他比其他词汇听起来更加响亮和突出,更便于听障儿童听到。一般声学强调的技巧有:加强关键词、在关键词前面停顿、拉长关键词发音、耳语或大声说出关键词、重复关键词。

听觉三明治:简单地说就是“听——看——听”,具体有以下情况:教导者就某件物品出现之前先以听能优先,输入语言;然后,出现物品加以语言输入;再收走或把它放在某一范围中,继续描述物品让孩子听,看孩子能否聚焦到此物品。即以听开始,最后再回到听。

破坏性行为:在教学中故意给孩子制造障碍,设计一些违反常规的活动,来帮助孩子发展表达性语言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能力等等。它是老师在教学中常用的技巧。比如喝水没有杯子,吃饭没有勺子,看看孩子的反应。

平行谈话:教导者用陈述句描述儿童专注的焦点或正在做的活动,例如宝宝拿着棒棒糖在用力撕糖纸,教导者可以帮助宝宝表述出来:“宝宝在撕糖纸哦,好漂亮的糖纸,小手撕一撕,撕一撕糖纸……”;

自言自语:教导者用陈述句表述自己正在做的事情,例如宝宝将糖纸给老师,老师说“谢谢宝宝给我糖纸,我把糖纸撕一撕,用力撕一撕,糖纸撕开啦……”。

超语段:即抑扬顿挫的说话。包含音长(声音的长短),音强(声音的大小),音高(声音的高低),四声(1、2、3、4声及轻声)。可以表达情绪,强调事实,表示疑问等。

轮替:是一种互动及会话的基础。在轮流的过程中所用的语言有“还要”、“给你”、“换我”、“等一下”、“好了吗”等。发展轮替游戏对幼儿也是一个很好的强化活动。简而言之,每个人都需要在信息沟通的过程中转换角色。

第三篇:学前听障儿童康复训练二

学前听障儿童康复训练

(二)三、加强阅读与交往能力培养

由于听力障碍,学前听障儿童通过听觉系统所得到的语言信息比正常孩子少得多,语言、认知、逻辑思维以及抽象思维等方面相对滞后。因此,听障儿童学前阅读,不仅是听障儿童从书面语中获得含义、发展思维、培养情感的一种心理过程,也是他们开始接触书面语的行为表现,更是积累语言材料的必要途径。教学中,我通过以下尝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一是教师或家长演示阅读,如教师指认图片教学生发音阅读,帮助学生把具体形象的图画与抽象的词语联系起来,使学生在获得图画、手语(自然手语)信息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书面语;二是布置阅读的环境,如在教室的墙上、黑板上和宿舍里都张贴图文并茂、与教学有关的文字,放置页数为3—15页的少儿图书,让他们在课余时间来阅读,培养阅读习惯。三是师生或亲子阅读活动,如每天利用十分钟时间,与学生一起比赛复述学过的故事,每天要求家长与孩子一起阅读3页书或两篇小短文,每月组织一次亲子故事比赛活动等。这些做法较好地培养了听障儿童的阅读习惯,初步学会了一些阅读的方法,对他们的表达和思维能力能起积极的作用。现我班学生不仅喜欢向老师借书看,还和同伴们互换图书阅读,班级中课外阅读的氛围越来越浓。

由于听障儿童语言发展迟缓,在社会交往中显得格外吃力,大多有胆怯、退缩心理。

交往能力是人的基本素质之一。为让听障儿童真正融入主流社会,在教学中我着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主要做法是:第一,培养听障儿童交往的意识,如通过“打电话”、“请客”等角色游戏,进行对话训练;第二,培养听障儿童交往的技能,如教给学生礼貌用语,见到同伴主动打招呼“你好”,离开学校说“老师再见”,借别人的书说“请借给我看看好吗等;第三,为听障儿童提供语言交往的机会,如集体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自由讨论后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每天下午组织学生与学校幼儿园的小朋友一起上课、一起游戏;第四,带学生走出户外进行现场与人交流教学等。这些训练活动,增强了听障学生交往的勇气,初步有了与人进行口语交流的习惯,有的喜欢向老师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并具有一定的交际能力。

四、有针对性进行言语矫治

人类的语言活动是通过发音器官来实现的。发音器官包括动力器官、振动器官和构音器官。动力器官包括肺和呼吸肌群,主要对发出气流的调节,关系到语言的运用和音量的大小。振动器官主要是声带,能够产生声音。构音器官包括共鸣器官和咬字器官,它在语音形成中产生共鸣作用和控制语言清晰度。大多听障儿童发音器官长时间得不到锻炼,发音舌头都开始僵化,连一个很简单的“b”都不会说,又因缺少听觉的反馈,不能及时地矫正自己的发音,发音说话中有许多缺陷。比如:发音不到位,音量小,缺少声调的变化,停顿不得当,有时发假音、冒高调等,因其语言的清晰度比较差,严重影响了他们与人交流的质量。

教学中,我对听障儿童言语中存在的异常缺陷进行生理病理机制的分析,并有针对性地采取以下方法进行矫治,取得较好的康复效果。

1、阿克森疗法。主要是通过改善气流控制,提高声门的伯努利效应。如腹式呼吸的基础上,以慢节律唱各种元音(如a-a-a-),然后节律加快(a、a、a„„),如此慢、快节律反复交替训练。

2、哈欠叹息法。主要松弛呼吸,将声带张得最大,咽缩肌放松并且收缩舌骨上时,肌肉能产生吸气式哈欠,呼气叹息将声道打开,咽部搞得很大,使咽部膨胀,如发/i/、/a/,听上去不费力。

3、发音练习法。通过看、闻、摸等方法,坚持每天练习唇操、舌操、呼吸操等,以训练发音器官的灵活度,进而进行拼音拼读、说话停顿与重读训练。如教鼻音m、n时,让学生摸着鼻子感觉鼻腔的振动;学习句子时划出停顿的位置等。

这些言语矫治法,我坚持每天进行训练,并有效地运用到听障儿童的言语异常矫治中,使学生不仅“听得明白”,而且还“说得清楚”。

五、融合家庭康复、社区康复

听障儿童康复是一个系统工程,唯有加强学校、家庭和社区等康复教育合力,才能更好地提高听障儿童听觉语言康复效果。为此,在加强学校康复训练的同时,我努力将康复训练融入家庭和社区。

1、建立家庭康复的环境

(1)指导家长给家里的物品标签,每天教孩子学说话,认读词语卡片,玩亲子游戏等,将家庭康复训练融于浓浓的亲情之中。(2)让家庭全体成员参与学校康复训练,如每学期一次和家长拟定孩子听力语言康复个别训练计划;每月一次家长会,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听力状况和助听器补偿的效果,学习使用助听器与家庭康复训练的方法;每周至少一次到学校听课,接受亲子同训;每天家长及亲人完成老师布置的家庭康复训练作业,复习和巩固孩子学过的内容等。(3)创设丰富的生活内容,促进孩子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如要求家长善于抓住各种契机,诸如观光、散步、购物等生活情景,教孩子认读商店的招牌、路牌,引导孩子说说他们的感受和见闻等。

2、营造社区康复氛围

(1)建立“爱心老师”队伍。一是结合大、中学志愿者活动,实行每周日“爱心老师”来校为听障儿童康复服务。如“一对一”教学生学说话,“结对子”到校外体验生活等。这些活动,深受学生喜爱,口语交往能力提高很快。二是针对听障儿童家长大多数是文盲或工作忙,请其邻居的中小学生当“爱心小老师”,指导听障儿童完成家庭康复训练作业,带听障儿童到普通学校去开展活动等,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听障儿童语言交往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健康心理。(2)加强康复的后续教育

后续教育是学前听障儿童康复教育的一个重要阶段,其任务是巩固好学前听障儿童听觉言语能力,把他们的语言习得由主要是特殊途径引导到自然习得的途径,使他们能与普通儿童融合为一体,接受平等教育。也就是说,要将学前康复成功的听障儿童,送进普通学校或普通幼儿园随班就读。

为确实听障儿童成功随班就读,我和同事们努力做到以下几点:一是主动联系普通学校或幼儿园,让康复的听障儿童就近入学;二是定期到普通学校或幼儿园指导教师做好康复教育工作,当他们的巡回指导教师;三是每年组织一次随班就读学校经验交流会,资助贫困随读生,表彰优秀的随班就读教师和学生等;四是免费为随班就读学生进行听力语言效果跟踪评估,建立随班就读学生成长档案,定期到随班就读家庭指导家长进行家庭康复工作和学生心理疏导工作,巩固听觉语言康复的效果,让随班就读学生安心就读。目前我所教的听障儿童进入随班就读的有20多名,基本适应普通学校或幼儿园学习环境,其中市十小陈丽娜因学习成绩优秀,像正常孩子一样在学校里健康快乐的学习生活,被湛江电视台第一视线进行了专题报道,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总之,学前听障儿童康复训练,是帮助听障儿童走出无声世界的途径。在进行听觉语言康复训练时,需要老师和家长具有耐心、恒心和爱心,同时需要有科学地康复教育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形成和发展听障儿童有声语言,保障听障儿童回归主流社会,成为“残而有为”的社会新人。

第四篇:听障儿童机构康复训练操作规范

听障儿童机构康复训练操作规范 第一章 咨询工作 第一条 康复机构应设立专人负责咨询及入园安置、离园等工作。第二条 咨询方式可根据机构情况采用电话咨询、网上咨询或到园咨询。工作人员对咨询内容应及时记录并归档。第三条 咨询方式可根据机构情况采用电话咨询、网上咨询或到园咨询。第四条 对有问题暂未解答或处理的记录表应做出标记或单独放置,到能够解答时,及时回馈,再进行归档。第二章 入园流程 第一条 问询 与孩子见面,初步观察并向家长了解孩子情况。第二条 评估 由评估人员进行儿童社会生活能力评估、听觉能力评估、语言能力评估及学习能力评估。(3岁以上采用希内学习能力评估,3岁以下采用格雷费斯儿童精神发育检查)。由于多数未接受康复训练的聋儿,在语言等各方面的能力上尚未开发,可能对学习能力评估成绩造成较大影响。因此,对于聋儿的智力情况应谨慎得出结论。第三条 安置 在以上评估的基础上决定该儿童是否适宜进入机构接受康复训练。不适宜者(如发现严重脑瘫、智障、自闭症者)可建议到当地相应专业机构训练治疗或给予家庭康复指导。第四条 体检 通过评估者,需到当地区级以上公立医院进行入园体检(机构可指定附近合格医院)。凭体检证明方可入园。入园时,家长应将孩子的“计划免疫卡”交给机构保健医,以确保孩子不遗漏各项免疫要求。亲子班家长因要入园与孩子共同训练,所以也需进行肝功、胸透等基本项目体检,凭体检合格证明入园。第五条 建档

1、入园安置人员应将入园儿童的以上各项评估结果、听力图及登记表复印三份:一份留档;一 1

份交班级教师;一份交该儿童的个别化训练责任教师。

2、填写入园儿童综合情况登记表(详见附件“参考表样2 ”)第六条 确认 完成入园相关手续,各岗负责人签字确(详见附件“参考表样3”)。第七条 进班 班主任及个别化训练负责人员应收取该儿童的听力图、各项评估结果、入园调查表及综合情况登记表的复印件,并了解孩子情况,以便教学目标的制定和实施。同时,要向家长介绍各方面情况和教学要求。第三章 办理离退园手续

第一条 在儿童离园或退园时,应填写离退园申请表(详见附件“参考表样4 ”),各岗人员签字确认。第二条 各方面手续交接确认。第三条 保留离退园儿童的有效联系手段,便于跟踪随访。第四章 集体教学一日活动安排 听障儿童集体训练课程应保证儿童语言、健康、社会、科学和艺术五大领域综合发展,遵循儿童的自然发展规律和学前教育基本教育原则。第一条 来园

1、对儿童的行为要求 接受晨检。

衣着整洁,愉快来园,有礼貌地向教师、小朋友问好,和家长再见。

将脱下的衣帽、书包放在固定的地方,轻拿轻放小椅子。有秩序地参与教师组织的活动。

2、保健医生在园门口接待入园并进行晨检,发现问题迅速进行相应处理。一摸:摸儿童额头、颈部和手心有无发热现象,可疑者测量体温。二看:观察儿童精神状态、面色,传染病的早期表现。三问:了解儿童饮食、睡眠、大小便的情况。四查:初步检查儿童有无携带不安全物品。3、对教师的工作要求 教师A: 2

组织幼儿有秩序的活动,如看书、看动画片、玩玩具、做游戏等。准备常规活动教具。教师B:

热情接待儿童,面带微笑向家长问好,蹲下来和孩子亲密接触,稳定情绪。● 除对儿童进行身体晨检工作外,同时要其检查助听设备是否工作正常,有无异常情况(如助听器啸叫等)需要及时处理。导孩子与家长道别,愉快分离。家完成情况。

收取每日作业,了解幼儿在叮嘱带药家长登记药品记录本,检查药品是否已写上儿童姓名。第二条 常规活动组织

1、对儿童的行为要求

精神饱满,注意力集中。头。听到点名后能应答。

站姿标准:两脚并齐,挺胸抬认真做舌操及各项训练。

2、排队:吸引儿童注意力,组织排对教师的工作要求 教师队。点名:点名观察孩子听觉反应,进一步检查聋儿助听设

做舌操:播放舌操音乐,带领聋儿做舌

组织聋儿进行呼吸训练、发音备状况,清点人数。

操,帮助幼儿掌握操节要领。

训练、听力训练,各项内容的安排应体现训练的全面性及层次性,根据班内孩子水平选择相应难度。

儿歌律动:教师播放儿歌音乐或自念儿歌,加入动作和说唱,组织聋儿跟随教师一起做。教师B:

配合教师A组织相关活动。第三条 盥洗与

学会正确的盥洗方法,会有顺序

逐入厕

1、对儿童的行为要求 的打抹肥皂,搓洗手,洗干净各部位,不玩水,不打闹。步养成饭前、便后和手脏时洗手的卫生习惯。手纸。3

会正确地使用主动表达自己的入厕意愿和要求。

2、对教师的工作要求 组织并指导儿童正确盥洗,提醒聋儿卷袖,肥皂搓手,用毛巾擦手。理。检查儿童盥洗效果,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指导保育员处了解儿童大、小便习惯,允许其根据自己需要入厕。

随机引导儿童注意盥洗和入厕的安全,防止拥挤摔伤。

进行相关的生活常识教育,提高其自理能力。第四条 早操

1、对儿童的行为要求

情绪愉快地参加早操锻炼。听口令迅速排

遵队,做操不喧哗,不推挤,精神饱满,动作协调、到位。

守规则,注意安全,学会自我保护,并能逐渐学习主动向老师示意增减衣服。

2、对教师的工作要求 教师A:

操前清点儿

组童人数、检查衣着、鞋带、组织孩子有序地到户外做操。织操前准备活动。

精神饱满地与儿童共同做操,指导孩子按

活动中注意观察孩子,指导保育

确保幼儿安全地进行活动。

配合A

学要求完成动作,遵守规则。

员及时增减衣物,处理异常情况。

注重在早操活动中渗透听觉言语教学。教师B:

教师组织相关活动。第五条 进餐

1、对儿童的行为要求习值日生工作,有秩序地分餐具和食物。

独立用餐,细嚼慢

主咽,不挑食、不剩饭,尽量保持桌面、地面及衣服干净。动表达加餐的需要。

进餐后分类收拾餐具,清理桌面、正确

组织好餐前活动,以讲故使用餐巾。

2、对教师的工作要求 事,音乐欣赏及各类安静的手指游戏为宜。向儿童介绍每餐菜肴,激发食欲。使孩子初步了解合理搭配、营养用餐的方法。

培养儿童良好的饮食习惯,细嚼慢咽,不高声喧哗,不偏食,注意坐姿。随时满足儿童进餐需要,注意照顾体弱、生病者,控制肥胖儿的食量,掌握进餐时间(约30分钟),不过分催促,不处理问题。

指导儿童做好餐后整理,如饭后漱口,擦嘴,及时收拾餐具,清洁桌面等。第六条 户外游戏

1、对儿童的行为要求 加活动。喜欢户外活动,能愉快自主地选择活动内容,大胆参能遵守活动规则,正确使用玩具材料,并及时收捡。

学习自我保护方法,爱护户外花草树木,遵守场地行为要求。

在活动中注意安全隐患,不离开集体,不做危险动作,能依冷热增减衣服,按需喝水、入厕。

能和同伴合作参与活动,学会轮流、等待,在活动中分享共同探索的乐趣。

2、对教师的工作要求 教师A:

有计划、有准备的组织丰富多彩的户外活动,保证每天1小时户外活动时间,注意动静交替,运动量适宜,给予儿童一定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的空间。

一周内保证体育游戏、器械活动、大型玩具、散步等多种类型体育活动的开展,并包含走、跑、跳、钻、爬、投掷、平衡等各种发展幼儿基本动作的活动。

做好充分的户外活动准备,包括:准备丰富的活动材料,保证儿童人手一件以上。及时检查场地、器械、设施。确保安全无患。清点人数,指导孩子增减衣服,系好鞋带,使之能安全参与活动。积极参与和引导儿童进行户外活动,鼓励幼儿合作创新,体验各类游戏的快乐。随机对儿童进行自我保护和行为规范的训练,随时满足孩子的身心需要。注重活动安全,教师占位合理,保证幼儿在教师的视线

注重在各项活动中渗透听觉言语之内活动,杜绝安全事故。教学。教师B:

配合A教师组织相关活动。第七条 课堂教

喜欢参加集体教育活动。

养成良好学习习学活动组织

1、对儿童行为的要求

活动中能积极思考,大胆想象,乐意表达。

惯,学会倾听、轮替、等待,遵守活动规则,坚持完成活动任务。看书握笔姿势正确,坐姿端正。5

逐步树立合作意识,愿意和同伴一起商量解决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2、对教师的工作要求

教师A:

在儿童入园时应了解气个方面的情况、各项评估结果(听觉言语、学习能力、听力测试等)和现有水平基础。目标:要求目标明确、具体、可行。

制定活动

选择活动内容:应体现对语言、数学、科学、艺术、生活与健康、社会等五个领域的综合培养,对认知、技能、情感、态度四个方面的的平衡发展,并能体现小中大班不同年龄的发展层次性。

制定教学计划

制定教学方案

进行活动准备:包括计划安排、场地选择,材料准备等。创设和教学相适应的物质和人文环境,促使听障儿童在操作材料和环境的互动中获得真实的认知和经验。

组织活动实施:(1)明确教学目标,包括情感、技能、知识方面,明确教学方式及环节之间的过渡等。(2)引起幼儿的兴趣和注意力,激发幼儿求知欲。(3)给予新的刺激,使幼儿感知新经验。(4)引导幼儿理解新经验。(5)整理和总结所学内容,以巩固幼儿的学习。(6)引导幼儿延伸、拓展,灵活运用新经验。划。

进行活动评价:总结教学经验,调整教学计集体教学的注意事项:(1)语言清晰、简洁、明确,音调、音量和语速适度。(2)关注孩子的兴趣、注意力和学习方式。关注每一位儿童的状况和表现。(3)及时了解儿童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适时适当地调整难度和进度。(4)组织活动时,注重引导儿童作答或讨论,善于利用周围环境条件辅助教学。师B:

明确教学方式及环节之间的过渡等。教配合A教师组织相关活动。第八条 区角活动的组织

1、对儿童的行为要求 6

愉快地参与各类游戏,学会自制玩具,选择游戏,分配角色,自主、自信的开展游戏。

在游戏中自由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在生动丰富的游戏情境体验快乐,获得直接有益的经验。

有良好的游戏习惯和规则意识,爱惜玩具,能及时收拾玩具,整理好自己的物品。

2、对教师的工作要求

创设丰富适宜的活动区角,应平衡安排创造性活动(建构活动、角色活动、表演活动、美术活动)与规则性游戏(娱乐游戏、智力游戏、音乐游戏)。准备丰富的游戏材料,保证充足的游戏时间。

活动区活动组织实施:(1)介绍今日开放活动区角,讲解活动区活动规则和材料的若干操作方法。(2)组织幼儿自主选择区角进行游戏。(3)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孩子开展游戏活动。注意观察了解他们游戏中蕴藏的发展需要。(4)指导儿童分类收拾玩具,整理场地。(5)组织儿童进行活动区游戏成果的分享,体验成功感。

活动区注意事项:(1)指导活动时,挖掘教育价值,拓展游戏主题。(2)引导并支持儿童自己解决游戏中发生的问题。(3)培养儿童良好的游戏习惯,交往习惯和文明礼貌行为。在游戏中能遵守规则,与同伴合作、谦让,分享。(4)提醒幼儿正确运用玩具,注意安全保护。(5)注重引导孩子在各活动区中自主选择,培养创造性的意识和能力。第九条 睡眠

1、对儿童的行为要求 洗漱干净,入厕后安静进入寝室。自己有顺序地穿脱衣服,摆放整齐。

能整理好用具,在老师的指导或帮助下,学习自己整理被褥,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睡姿正确。不喧哗,不玩物品,安静入睡。

2、对教师的工作要求

组织儿童安静入寝,进行午检,注意

指导或帮助儿童铺

协助其身体、情绪状况,要求不带异物上床。

好床被,有顺序地穿脱衣服,整齐摆放在指定位置上。

儿童摘、戴助听设备,关闭(打开)或检查助听设备的工作情况。巡回检查儿童睡眠情况,纠正不良睡姿,安慰入睡困难,情绪不稳定的孩子。7

填写家长联系本,教师研讨交流。

如有早晚班,要做好交接班工作,确定孩子人数,身体状况,活动表现等,整理好用具。第十条 离园活动组织

1、对儿童的行为要求 玩具、桌椅,整理自带书包、衣物,做好回家准备。

收拾好能主动使用礼貌用语问候家长,向老师、同伴道别,高兴地离园。有良好的任务意识,逐步尝试清楚地表达老师的要求,愿意和家长分享在园的快乐。

2、对教师的工作要求

督促儿童检查自带物品,帮助整理孩子仪表仪容,让他们干净、整洁、情绪愉快地安全离园。

热情接待家长,及时回复家长嘱咐事宜,收拾整理教室,对缺勤儿童

为儿童发放当日随机和家长交流儿童活动情况。

进行电话回访,及时了解情况,处理到位。

作业,指导家长学习作业内容和教法。第五章 亲子教学活动操作规范 第一条 适用对象 对于年龄太小,不能在康复机构日托的聋儿,可采用家长与孩子共同进行康复训练的亲子同训活动。通常3岁以下的小龄聋儿家长往往未接受过康复培训,让他们参加亲子同训,既解决了孩子太小,不能入托的困难,又能让家长学习一些训练方法。第二条 课时编排 一次亲子活动时间可安排1个小时。各项常规、听觉、语言及言语训练时间为30-40分钟。身体活动、认知、艺术等领域活动时间为20-30分钟。第三条 课前准备 1、在听障幼儿入园时,查看听障幼儿及家长的基本资料、听力补偿效果图、听觉评估、言语评估、学习能力评估等。2、准备课上所需各种玩教具。3、迎接听障幼儿与家长来园,面带微笑向听障幼儿家长问好,蹲下来和孩子亲密接触,稳定情绪。4、按照晨检工作要求,认真进行晨检。第四条 教学推行 教师A: 是明确、具体、可行的。

制定活动目标:要求目标

选择活动内容:应体现对语言、数学、科学、艺术、生活与健康、社会等五个领域的综合培养,对认知、技能、情感、态度四个方面的的平衡发展,并能体现小中大班不同年龄的发展层次性。8

进行活动准备:包括计划安排、场地选择,材料准备等。创设和教学相适应的物质和人文环境,促使听障幼儿在操作材料和环境的互动中获得真实的认知和经验。

向家长说明教学目

活动实施: 标、在教学中如何配合教师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

(1)引起幼儿的兴趣和注意力,激发幼儿求知欲。(2)给予新的刺激,使幼儿感知新经验。(3)引导幼儿理解新经验。(4)整理和总结所学内容,以巩固听障幼儿的学习。(5)引导幼儿延伸、拓展,灵活运用新经验。长一起讨论课后的延伸活动。调整教学计划。教师B:

讨论延伸活动。和家

进行活动评价:总结教学经验,配合A教师组织相关活动。第五条 注意事项

1、语言清晰、简洁、明确,音调、音量和语速适度。

2、关注听障幼儿的兴趣、注意力和学习方式。关注每一位听障幼儿的状况和表现,了解每位家长的情况,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

3、及时了解听障幼儿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适时适当地调整难度和进度。

4、组织活动时,注重引导听障幼儿和家长作答或讨论,善于利用周围环境条件辅助教学。

5、明确教学方式及环节之间的过渡等。第六条 离园 指导家长主动引导孩子使用礼貌用语,包括打招呼,说“拜拜”或“再见”。第六章 家长培训指导工作要求 在聋儿康复中,家长的参与配合是至关重要的。每个康复机构除对听障儿童进行康复外,还必须要指导家长如何在家庭中对孩子进行训练。第一条 家长培训班

1、培训目标:使听障幼儿家长具备正确的康复理念,了解基本的康复医学和康复教育知识,初步掌握康复训练方面的技能技巧。

2、培训形式:专家授课与教学观摩相结合。

3、培训对象:以新入园的听障儿童家长为主,同时也可提供阶段性深入培训。9

4、培训内容:听障幼儿康复医学基础知识、听障幼儿康复教育基础知识、康复训练方法与技巧、学前教育教学方法、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听障幼儿康复效果评估等等。

5、时间要求:每学期举办一期,为期2 — 4周(可根据本中心家长具体情况,灵活设置培训)。第二条 教学观摩与实践

1、培训目标:在教学观摩与实践中,使听障幼儿家长进一步理解康复教育知识,并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训练中,学会熟练使用康复教育方面的技能技巧。

2、培训形式:包括集体教学观摩、个别化教学观摩、个别化教学实践(家长给听障幼儿授课,教师评课,家长互相讨论)三种形式。

3、培训对象:所有在园家长。

4、时间安排:集体教学观摩每两周1次;个别化教学观摩每周1-2次,个别化教学实践每月1-2次。第三条 家长资源中心

1、对象:所有在园家长。

2、目的:定期组织家长进行康复经验的交流与分享,充分发挥具有丰富经验家长的榜样示范作用,带动其他家长共同进步。并且通过家长经验交流,可大大减少新家长的焦虑和困惑。同时,组织家长进行家庭康复资料和玩教具的分享,减轻家长的经济负担,达到资源的最大利用。

3、形式:家长经验交流会,家庭康复资料资源站。第七章 评估工作要求 第一条 通过评估了解到听力障碍儿童体格与心智、听觉与言语的发展现状,以及听力障碍儿童阶段性康复效果,并为听力障碍儿童阶段性发展目标与发展方法提供指导与建议。第二条 设置标准的评估室,配备专业评估人员或由负责教师定期完成听障儿童的入园、离园和阶段性评估。第三条 评估内容包括听觉能力评估、言语能力评估、学习能力评估、儿童身心全面发展(内容详见附件1“参考表样7”)、社会生活能力评估。第四条 评估工具包括《格雷费斯智力测验》、《希-内学习能力测验》、《聋儿听觉言语康复评估》、《婴儿~初中学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言语听觉反应评估(EARS)》可根据机构情况作为选择性使用的评估工具。)第五条 新入园的听障儿童需进行入园初级评估,包括学习能力评估、听觉能力评估、言语能力评估以及幼儿社会生活能力评估,教育管理者根据听障儿童的评估结果提供适合的入园安置及建议。个别化训练人员要对新入园听障儿童进行首次训练评估记录。第六条 每个学期末需对在园的听障儿童进行听觉、言语能力评估及儿童身心发展综合评价,个别化 10 训练人员需对每名听障儿童进行每月一次的持续评估。以了解听力障碍儿童阶段性康复效果,并为听力障碍儿童阶段性发展目标与发展方法提供指导与建议 第七条 需对听障儿童进行以月、周为单位的随机性教育观察记录,与教育目标和教学计划同步进行。第八条 听障儿童离园转入其他康复教育机构或普通教育机构(普通幼儿园或普通小学)前需进行离园终结性评估,包括听觉能力评估,言语能力评估,儿童身心全面发展评价,个别化训练持续评估。根据综合评估结果为听障儿童提供离园教育安置建议。第九条 听障儿童评估资料需入档保存,以供备查。第八章 档案管理工作要求 第一条 档案的分类 根据资料的形式和内容,归档的档案应具备如下的初步分类: 1、文件类。2、教学计划。3、幼儿资料(入园登记、评估档案、离园登记等)。4、音像资料(各类大型活动录像、教学示范课录像、各类教育培训录像、教育教学用磁带、CD、VCD、DVD等。)第二条 档案的整理 1、按照档案分类要求和各自的岗位职责,负责日常资料的收集、整理、分类,并装入档案资料盒。2、档案管理人员每学期要统一收集、整理和装订归档材料,并存入档案室。并将归档材料编号编目,分类装盒,以便查找。声、影、像、实物档案的编码要确保其耐久性,并与文本档案编码相一致。3、对使用电子档案管理的机构,应及时输入信息,保证资料的完整。

第三条 档案的管理 1、设置专门的档案室。档案室应配备必要的防盗、防火、防潮、消毒等设施。2、购置专用档案柜,编制档案总目录,按分类、案卷号有序保管。3、建立健全档案室的档案入库、调阅和管理等管理制度。借阅存档文件材料必须登记借阅人姓名和借阅日期,并及时催还;对于需移交的档案材料,档案管理员要在规定时间内予以移交,并按要求办理交接手续。对电子档案应做出备份,以防文件丢失。11

第五篇:听障儿童机构康复训练操作规范

听障儿童机构康复训练操作规范

第一章 咨询工作

第一条

康复机构应设立专人负责咨询及入园安置、离园等工作。

第二条

咨询方式可根据机构情况采用电话咨询、网上咨询或到园咨询。工作人员对咨询内容应及时记录并归档。

第三条 咨询方式可根据机构情况采用电话咨询、网上咨询或到园咨询。

第四条 对有问题暂未解答或处理的记录表应做出标记或单独放置,到能够解答时,及时回馈,再进行归档。

第二章 入园流程

第一条 问询

与孩子见面,初步观察并向家长了解孩子情况。第二条 评估

由评估人员进行儿童社会生活能力评估、听觉能力评估、语言能力评估及学习能力评估。(3岁以上采用希内学习能力评估,3岁以下采用格雷费斯儿童精神发育检查)。由于多数未接受康复训练的聋儿,在语言等各方面的能力上尚未开发,可能对学习能力评估成绩造成较大影响。因此,对于聋儿的智力情况应谨慎得出结论。第三条 安置

在以上评估的基础上决定该儿童是否适宜进入机构接受康复训练。不适宜者(如发现严重脑瘫、智障、自闭症者)可建议到当地相应专业机构训练治疗或给予家庭康复指导。第四条 体检

通过评估者,需到当地区级以上公立医院进行入园体检(机构可指定附近合格医院)。凭体检证明方可入园。入园时,家长应将孩子的“计划免疫卡”交给机构保健医,以确保孩子不遗漏各项免疫要求。

亲子班家长因要入园与孩子共同训练,所以也需进行肝功、胸透等基本项目体检,凭体检合格证明入园。第五条 建档

1、入园安置人员应将入园儿童的以上各项评估结果、听力图及登记表复印三份:一份留档;一 份交班级教师;一份交该儿童的个别化训练责任教师。

2、填写入园儿童综合情况登记表(详见附件“参考表样2 ”)第六条 确认

完成入园相关手续,各岗负责人签字确(详见附件“参考表样3”)。第七条 进班

班主任及个别化训练负责人员应收取该儿童的听力图、各项评估结果、入园调查表及综合情况登记表的复印件,并了解孩子情况,以便教学目标的制定和实施。同时,要向家长介绍各方面情况和教学要求。

第三章 办理离退园手续

第一条 在儿童离园或退园时,应填写离退园申请表(详见附件“参考表样4 ”),各岗人员签字确认。第二条 各方面手续交接确认。

第三条 保留离退园儿童的有效联系手段,便于跟踪随访。

第四章 集体教学一日活动安排

听障儿童集体训练课程应保证儿童语言、健康、社会、科学和艺术五大领域综合发展,遵循儿童的自然发展规律和学前教育基本教育原则。第一条

来园

1、对儿童的行为要求

 衣着整洁,愉快来园,接受晨检。

 有礼貌地向教师、小朋友问好,和家长再见。

 将脱下的衣帽、书包放在固定的地方,轻拿轻放小椅子。 有秩序地参与教师组织的活动。

2、保健医生在园门口接待入园并进行晨检,发现问题迅速进行相应处理。一摸:摸儿童额头、颈部和手心有无发热现象,可疑者测量体温。二看:观察儿童精神状态、面色,传染病的早期表现。三问:了解儿童饮食、睡眠、大小便的情况。四查:初步检查儿童有无携带不安全物品。3、对教师的工作要求 教师A:  组织幼儿有秩序的活动,如看书、看动画片、玩玩具、做游戏等。 准备常规活动教具。教师B:

 热情接待儿童,面带微笑向家长问好,蹲下来和孩子亲密接触,稳定情绪。

● 除对儿童进行身体晨检工作外,同时要其检查助听设备是否工作正常,有无异常情况(如助听器啸叫等)需要及时处理。

 引导孩子与家长道别,愉快分离。 收取每日作业,了解幼儿在家完成情况。

 叮嘱带药家长登记药品记录本,检查药品是否已写上儿童姓名。第二条 常规活动组织

1、对儿童的行为要求  精神饱满,注意力集中。 站姿标准:两脚并齐,挺胸抬头。 听到点名后能应答。 认真做舌操及各项训练。

2、对教师的工作要求 教师A:  排队:吸引儿童注意力,组织排队。

 点名:点名观察孩子听觉反应,进一步检查聋儿助听设备状况,清点人数。 做舌操:播放舌操音乐,带领聋儿做舌操,帮助幼儿掌握操节要领。

 组织聋儿进行呼吸训练、发音训练、听力训练,各项内容的安排应体现训练的全面性及层次性,根据班内孩子水平选择相应难度。

 儿歌律动:教师播放儿歌音乐或自念儿歌,加入动作和说唱,组织聋儿跟随教师一起做。教师B:

 配合教师A组织相关活动。第三条 盥洗与入厕

1、对儿童的行为要求

 学会正确的盥洗方法,会有顺序的打抹肥皂,搓洗手,洗干净各部位,不玩水,不打闹。 逐步养成饭前、便后和手脏时洗手的卫生习惯。 会正确地使用手纸。 主动表达自己的入厕意愿和要求。

2、对教师的工作要求

 组织并指导儿童正确盥洗,提醒聋儿卷袖,肥皂搓手,用毛巾擦手。 检查儿童盥洗效果,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指导保育员处理。 了解儿童大、小便习惯,允许其根据自己需要入厕。 引导儿童注意盥洗和入厕的安全,防止拥挤摔伤。 随机进行相关的生活常识教育,提高其自理能力。第四条 早操

1、对儿童的行为要求

 情绪愉快地参加早操锻炼。听口令迅速排队,做操不喧哗,不推挤,精神饱满,动作协调、到位。 遵守规则,注意安全,学会自我保护,并能逐渐学习主动向老师示意增减衣服。

2、对教师的工作要求 教师A:

 操前清点儿童人数、检查衣着、鞋带、组织孩子有序地到户外做操。 组织操前准备活动。

 精神饱满地与儿童共同做操,指导孩子按要求完成动作,遵守规则。 活动中注意观察孩子,指导保育员及时增减衣物,处理异常情况。 确保幼儿安全地进行活动。

 注重在早操活动中渗透听觉言语教学。教师B:

 配合A教师组织相关活动。第五条 进餐

1、对儿童的行为要求

 学习值日生工作,有秩序地分餐具和食物。

 独立用餐,细嚼慢咽,不挑食、不剩饭,尽量保持桌面、地面及衣服干净。 主动表达加餐的需要。

 进餐后分类收拾餐具,清理桌面、正确使用餐巾。

2、对教师的工作要求

 组织好餐前活动,以讲故事,音乐欣赏及各类安静的手指游戏为宜。

 向儿童介绍每餐菜肴,激发食欲。使孩子初步了解合理搭配、营养用餐的方法。 培养儿童良好的饮食习惯,细嚼慢咽,不高声喧哗,不偏食,注意坐姿。

 随时满足儿童进餐需要,注意照顾体弱、生病者,控制肥胖儿的食量,掌握进餐时间(约30分钟),不过分催促,不处理问题。

 指导儿童做好餐后整理,如饭后漱口,擦嘴,及时收拾餐具,清洁桌面等。第六条 户外游戏

1、对儿童的行为要求

 喜欢户外活动,能愉快自主地选择活动内容,大胆参加活动。

 能遵守活动规则,正确使用玩具材料,并及时收捡。爱护户外花草树木,遵守场地行为要求。 学习自我保护方法,在活动中注意安全隐患,不离开集体,不做危险动作,能依冷热增减衣服,按需喝水、入厕。

 能和同伴合作参与活动,学会轮流、等待,在活动中分享共同探索的乐趣。

2、对教师的工作要求 教师A:

 有计划、有准备的组织丰富多彩的户外活动,保证每天1小时户外活动时间,注意动静交替,运动量适宜,给予儿童一定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的空间。

 一周内保证体育游戏、器械活动、大型玩具、散步等多种类型体育活动的开展,并包含走、跑、跳、钻、爬、投掷、平衡等各种发展幼儿基本动作的活动。

 做好充分的户外活动准备,包括:准备丰富的活动材料,保证儿童人手一件以上。及时检查场地、器械、设施。确保安全无患。清点人数,指导孩子增减衣服,系好鞋带,使之能安全参与活动。 积极参与和引导儿童进行户外活动,鼓励幼儿合作创新,体验各类游戏的快乐。随机对儿童进行自我保护和行为规范的训练,随时满足孩子的身心需要。

 注重活动安全,教师占位合理,保证幼儿在教师的视线之内活动,杜绝安全事故。 注重在各项活动中渗透听觉言语教学。教师B:

 配合A教师组织相关活动。第七条 课堂教学活动组织

1、对儿童行为的要求

 喜欢参加集体教育活动。活动中能积极思考,大胆想象,乐意表达。

 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学会倾听、轮替、等待,遵守活动规则,坚持完成活动任务。看书握笔姿势正确,坐姿端正。 逐步树立合作意识,愿意和同伴一起商量解决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2、对教师的工作要求  教师A:

 在儿童入园时应了解气个方面的情况、各项评估结果(听觉言语、学习能力、听力测试等)和现有水平基础。

 制定活动目标:要求目标明确、具体、可行。

 选择活动内容:应体现对语言、数学、科学、艺术、生活与健康、社会等五个领域的综合培养,对认知、技能、情感、态度四个方面的的平衡发展,并能体现小中大班不同年龄的发展层次性。 制定教学方案  制定教学计划

 进行活动准备:包括计划安排、场地选择,材料准备等。创设和教学相适应的物质和人文环境,促使听障儿童在操作材料和环境的互动中获得真实的认知和经验。 组织活动实施:

(1)明确教学目标,包括情感、技能、知识方面,明确教学方式及环节之间的过渡等。(2)引起幼儿的兴趣和注意力,激发幼儿求知欲。(3)给予新的刺激,使幼儿感知新经验。(4)引导幼儿理解新经验。

(5)整理和总结所学内容,以巩固幼儿的学习。(6)引导幼儿延伸、拓展,灵活运用新经验。 进行活动评价:总结教学经验,调整教学计划。 集体教学的注意事项:

(1)语言清晰、简洁、明确,音调、音量和语速适度。

(2)关注孩子的兴趣、注意力和学习方式。关注每一位儿童的状况和表现。(3)及时了解儿童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适时适当地调整难度和进度。(4)组织活动时,注重引导儿童作答或讨论,善于利用周围环境条件辅助教学。 明确教学方式及环节之间的过渡等。教师B:

 配合A教师组织相关活动。第八条 区角活动的组织

1、对儿童的行为要求  愉快地参与各类游戏,学会自制玩具,选择游戏,分配角色,自主、自信的开展游戏。 在游戏中自由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在生动丰富的游戏情境体验快乐,获得直接有益的经验。 有良好的游戏习惯和规则意识,爱惜玩具,能及时收拾玩具,整理好自己的物品。

2、对教师的工作要求

 创设丰富适宜的活动区角,应平衡安排创造性活动(建构活动、角色活动、表演活动、美术活动)与规则性游戏(娱乐游戏、智力游戏、音乐游戏)。 准备丰富的游戏材料,保证充足的游戏时间。 活动区活动组织实施:

(1)介绍今日开放活动区角,讲解活动区活动规则和材料的若干操作方法。(2)组织幼儿自主选择区角进行游戏。

(3)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孩子开展游戏活动。注意观察了解他们游戏中蕴藏的发展需要。(4)指导儿童分类收拾玩具,整理场地。

(5)组织儿童进行活动区游戏成果的分享,体验成功感。 活动区注意事项:

(1)指导活动时,挖掘教育价值,拓展游戏主题。(2)引导并支持儿童自己解决游戏中发生的问题。

(3)培养儿童良好的游戏习惯,交往习惯和文明礼貌行为。在游戏中能遵守规则,与同伴合作、谦让,分享。

(4)提醒幼儿正确运用玩具,注意安全保护。

(5)注重引导孩子在各活动区中自主选择,培养创造性的意识和能力。第九条 睡眠

1、对儿童的行为要求

 能整理好用具,洗漱干净,入厕后安静进入寝室。

 在老师的指导或帮助下,自己有顺序地穿脱衣服,摆放整齐。

 学习自己整理被褥,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睡姿正确。不喧哗,不玩物品,安静入睡。

2、对教师的工作要求

 组织儿童安静入寝,进行午检,注意其身体、情绪状况,要求不带异物上床。 指导或帮助儿童铺好床被,有顺序地穿脱衣服,整齐摆放在指定位置上。 协助儿童摘、戴助听设备,关闭(打开)或检查助听设备的工作情况。 巡回检查儿童睡眠情况,纠正不良睡姿,安慰入睡困难,情绪不稳定的孩子。 填写家长联系本,教师研讨交流。

 如有早晚班,要做好交接班工作,确定孩子人数,身体状况,活动表现等,整理好用具。第十条 离园活动组织

1、对儿童的行为要求

 收拾好玩具、桌椅,整理自带书包、衣物,做好回家准备。 能主动使用礼貌用语问候家长,向老师、同伴道别,高兴地离园。

 有良好的任务意识,逐步尝试清楚地表达老师的要求,愿意和家长分享在园的快乐。

2、对教师的工作要求

 督促儿童检查自带物品,帮助整理孩子仪表仪容,让他们干净、整洁、情绪愉快地安全离园。 热情接待家长,及时回复家长嘱咐事宜,随机和家长交流儿童活动情况。 收拾整理教室,对缺勤儿童进行电话回访,及时了解情况,处理到位。 为儿童发放当日作业,指导家长学习作业内容和教法。

第五章 亲子教学活动操作规范

第一条 适用对象

对于年龄太小,不能在康复机构日托的聋儿,可采用家长与孩子共同进行康复训练的亲子同训活动。通常3岁以下的小龄聋儿家长往往未接受过康复培训,让他们参加亲子同训,既解决了孩子太小,不能入托的困难,又能让家长学习一些训练方法。第二条 课时编排

一次亲子活动时间可安排1个小时。各项常规、听觉、语言及言语训练时间为30-40分钟。身体活动、认知、艺术等领域活动时间为20-30分钟。第三条 课前准备

1、在听障幼儿入园时,查看听障幼儿及家长的基本资料、听力补偿效果图、听觉评估、言语评估、学习能力评估等。

2、准备课上所需各种玩教具。

3、迎接听障幼儿与家长来园,面带微笑向听障幼儿家长问好,蹲下来和孩子亲密接触,稳定情绪。4、按照晨检工作要求,认真进行晨检。第四条 教学推行 教师A:

 制定活动目标:要求目标是明确、具体、可行的。

 选择活动内容:应体现对语言、数学、科学、艺术、生活与健康、社会等五个领域的综合培养,对认知、技能、情感、态度四个方面的的平衡发展,并能体现小中大班不同年龄的发展层次性。 进行活动准备:包括计划安排、场地选择,材料准备等。创设和教学相适应的物质和人文环境,促使听障幼儿在操作材料和环境的互动中获得真实的认知和经验。 向家长说明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如何配合教师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 活动实施:

(1)引起幼儿的兴趣和注意力,激发幼儿求知欲。(2)给予新的刺激,使幼儿感知新经验。(3)引导幼儿理解新经验。

(4)整理和总结所学内容,以巩固听障幼儿的学习。(5)引导幼儿延伸、拓展,灵活运用新经验。 讨论延伸活动。和家长一起讨论课后的延伸活动。 进行活动评价:总结教学经验,调整教学计划。教师B:

 配合A教师组织相关活动。第五条

注意事项

1、语言清晰、简洁、明确,音调、音量和语速适度。

2、关注听障幼儿的兴趣、注意力和学习方式。关注每一位听障幼儿的状况和表现,了解每位家长的情况,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

3、及时了解听障幼儿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适时适当地调整难度和进度。

4、组织活动时,注重引导听障幼儿和家长作答或讨论,善于利用周围环境条件辅助教学。

5、明确教学方式及环节之间的过渡等。第六条 离园

指导家长主动引导孩子使用礼貌用语,包括打招呼,说“拜拜”或“再见”。

第六章 家长培训指导工作要求

在聋儿康复中,家长的参与配合是至关重要的。每个康复机构除对听障儿童进行康复外,还必须要指导家长如何在家庭中对孩子进行训练。第一条

家长培训班

1、培训目标:使听障幼儿家长具备正确的康复理念,了解基本的康复医学和康复教育知识,初步掌握康复训练方面的技能技巧。

2、培训形式:专家授课与教学观摩相结合。

3、培训对象:以新入园的听障儿童家长为主,同时也可提供阶段性深入培训。

4、培训内容:听障幼儿康复医学基础知识、听障幼儿康复教育基础知识、康复训练方法与技巧、学前教育教学方法、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听障幼儿康复效果评估等等。

5、时间要求:每学期举办一期,为期2 — 4周(可根据本中心家长具体情况,灵活设置培训)。第二条

教学观摩与实践

1、培训目标:在教学观摩与实践中,使听障幼儿家长进一步理解康复教育知识,并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训练中,学会熟练使用康复教育方面的技能技巧。

2、培训形式:包括集体教学观摩、个别化教学观摩、个别化教学实践(家长给听障幼儿授课,教师评课,家长互相讨论)三种形式。

3、培训对象:所有在园家长。

4、时间安排:集体教学观摩每两周1次;个别化教学观摩每周1-2次,个别化教学实践每月1-2次。第三条 家长资源中心

1、对象:所有在园家长。

2、目的:定期组织家长进行康复经验的交流与分享,充分发挥具有丰富经验家长的榜样示范作用,带动其他家长共同进步。并且通过家长经验交流,可大大减少新家长的焦虑和困惑。同时,组织家长进行家庭康复资料和玩教具的分享,减轻家长的经济负担,达到资源的最大利用。

3、形式:家长经验交流会,家庭康复资料资源站。

第七章 评估工作要求

第一条 通过评估了解到听力障碍儿童体格与心智、听觉与言语的发展现状,以及听力障碍儿童阶段性康复效果,并为听力障碍儿童阶段性发展目标与发展方法提供指导与建议。

第二条 设置标准的评估室,配备专业评估人员或由负责教师定期完成听障儿童的入园、离园和阶段性评估。

第三条 评估内容包括听觉能力评估、言语能力评估、学习能力评估、儿童身心全面发展(内容详见附件1“参考表样7”)、社会生活能力评估。

第四条 评估工具包括《格雷费斯智力测验》、《希-内学习能力测验》、《聋儿听觉言语康复评估》、《婴儿~初中学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言语听觉反应评估(EARS)》可根据机构情况作为选择性使用的评估工具。)

第五条 新入园的听障儿童需进行入园初级评估,包括学习能力评估、听觉能力评估、言语能力评估以及幼儿社会生活能力评估,教育管理者根据听障儿童的评估结果提供适合的入园安置及建议。个别化训练人员要对新入园听障儿童进行首次训练评估记录。

第六条 每个学期末需对在园的听障儿童进行听觉、言语能力评估及儿童身心发展综合评价,个别化 训练人员需对每名听障儿童进行每月一次的持续评估。以了解听力障碍儿童阶段性康复效果,并为听力障碍儿童阶段性发展目标与发展方法提供指导与建议

第七条 需对听障儿童进行以月、周为单位的随机性教育观察记录,与教育目标和教学计划同步进行。第八条 听障儿童离园转入其他康复教育机构或普通教育机构(普通幼儿园或普通小学)前需进行离园终结性评估,包括听觉能力评估,言语能力评估,儿童身心全面发展评价,个别化训练持续评估。根据综合评估结果为听障儿童提供离园教育安置建议。

第九条 听障儿童评估资料需入档保存,以供备查。

第八章 档案管理工作要求

第一条 档案的分类

根据资料的形式和内容,归档的档案应具备如下的初步分类: 1、文件类。2、教学计划。

3、幼儿资料(入园登记、评估档案、离园登记等)。

4、音像资料(各类大型活动录像、教学示范课录像、各类教育培训录像、教育教学用磁带、CD、VCD、DVD等。)

第二条 档案的整理

1、按照档案分类要求和各自的岗位职责,负责日常资料的收集、整理、分类,并装入档案资料盒。2、档案管理人员每学期要统一收集、整理和装订归档材料,并存入档案室。并将归档材料编号编目,分类装盒,以便查找。声、影、像、实物档案的编码要确保其耐久性,并与文本档案编码相一致。3、对使用电子档案管理的机构,应及时输入信息,保证资料的完整。

第三条 档案的管理

1、设置专门的档案室。档案室应配备必要的防盗、防火、防潮、消毒等设施。2、购置专用档案柜,编制档案总目录,按分类、案卷号有序保管。

3、建立健全档案室的档案入库、调阅和管理等管理制度。借阅存档文件材料必须登记借阅人姓名和借阅日期,并及时催还;对于需移交的档案材料,档案管理员要在规定时间内予以移交,并按要求办理交接手续。对电子档案应做出备份,以防文件丢失。

下载家长在听障儿童康复训练中的认识误区(大全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家长在听障儿童康复训练中的认识误区(大全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听障儿童性格特征

    帮助听障儿童克服自卑心理 摘要:听障儿童除了听觉造成的听力和语言障碍外,心理问题也尤为突出,为帮助听障儿童克服自卑心理我们应结合,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的共同力量。 关键词......

    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听障儿童言语康复训练系统(最终定稿)

    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听障儿童言语康复训练系统说明书 2017年“挑战杯”吉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长春大学作品 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听障儿童言语康复 训练系统说明书......

    听障儿童家长注意事项

    家长应如何面对听障儿童这一现实呢? 1、做一名理智型家长:面对听障儿童,他们也伤心难过,甚至痛不欲生,但他们能很快地冷静下来,去医院或康复机构检查、诊断,如果被确认为感音神经性......

    浅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听障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听障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每个听障儿童的顺利成长,都需要有健康的心理,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听障儿童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他们身......

    浅谈听障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李婧婧(精选)

    浅谈听障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宁夏特殊教育学校 李婧婧 【摘要】:社会在进步,教育在发展,教育的重心正逐步沿着教书向着育人的轨迹上发生着变化。在人的素质结构中,健康的心理素质......

    听障儿童发展性阅读障碍及矫治策略

    六、本课题的研究步骤 一、课题研究过程 1、课题准备阶段(2016年4月~2016年9月) ①设制调查问卷,深入调查研究听障儿童发展性阅读障碍及矫治策略的的教学现状和聋校老师对听......

    论听障儿童道德教育论文i

    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论听障儿童道德教育 【摘要】聋人犯罪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近年来屡屡在媒体上出现,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与不解。聋人犯罪作一个社会问题,有着......

    听障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

    听障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 2018-02-10 09:36 15岁道20岁以上的听障学生的阅读能力相当于或低于正常儿童五年级(13岁)的水平。此外,只有10%的听障显示可以达到初中二年级的阅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