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校教师在第一课堂中德育工作的探索研究-范改
高校教师在第一课堂中德育工作的探索研究
韩阳范文辉
(北京理工大学,北京10008)
摘要: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高校大学生的德育教育相融合,不能仅仅依靠专门的德育课程,关键在于各专业教学环节中德育教育的全面深入覆盖、高校教师在德育教育中的全员参与这两个方面工作的落实和到位。本文重点分析高校教师在第一课堂,即在各专业教学环节中开展德育工作的现状、问题分析及吸引教师参与德育工作的方法探索。关键词:德育工作 第一课堂 全员育人 1.研究缘起
在加快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时期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高等院校的教育工作,特别是对高等院校的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加强德育工作是全体教师的共同职责,教师应把德育贯穿和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1.1何为第一课堂的德育工作
本文中的第一课堂非家庭教育,而是教师以集体授课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的课堂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德育工作的主课堂,但是除了“思修”、“毛概”这类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所进行的基础课学习、专业课培训也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课堂。简单的说,就是教师在专业课程教学环节上对学生传授知识和培养技能的同时,充分挖掘课堂德育教育的功能,以达到“教书(专业知识)”和“育人(德育教育)”的双重效果和目的。1.2第一课堂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学校德育教育功能的有效发挥对教育全面发展的实现、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以及社会的稳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德育是促进学生学习热情的催化器;德育是学生丰富个体精神、提升个人境界的重要手段;德育更是帮助学生由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使人能“群”的重要途径。
德育的特殊性决定了它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校内部德育教育问题的思考也要具有系统观念,不能仅局限于专门的德育课程,它需要所有第一课堂的教育工作者共同担当。失去其他专业教师的合作,专门德育课是苍白的、无力的。1.3目前现状及原因分析
高校中教师进行第一课堂德育工作的现状普遍为:教学窄化为知识教学而不愿承担相应的育人责任,其结果是培养了一个又一个的“书袋子”,却没有塑造出全面发展、人格健康的人。在每年的考研复试和面试阶段,各大高校都会“刷”掉一部分落选者,其中不乏有考
研分数很高的“学霸”,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在复试和面试过程中未表现出与之相应的综合素质和文化素养,包括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基本素质与修养、心理素质等。
在观念上,教育工作者对全面发展、育人为本、德育为首的素质教育理念是普遍认同的;在实践中,“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却是德育的真实存在状态。在科技理性和功利主义意识形态主导人们思维取向、就业压力和应试教育支配教育实践的背景下,德育被边缘化了。1.4教学与德育需要融合
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赫尔巴特曾经说过:“教书如果没有进行德育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可见,在教学中不进行德育工作,则脱离了教书育人最本质的目的;而单纯枯燥地对学生进行德育课程的教学,也会导致学生不愿接受和反感的情绪。我国也早就有“文以载道”、“德性资于学问”之说,早已认识到学问知识与道德之间的密切关系。
课堂上的教书与德育工作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地实现教育本身的目的,即“教书育人”、“传道授业解惑”,在“授业解惑”的同时,以自身的道德行为和魅力来“传道”,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寻找自己生命的意义,实现人生应有的价值追求,塑造自身高尚的人格。2发挥第一课堂教学德育功能的意义 2.1可以使德育效果最大化
目前各高校强调的素质教育就是要改变原先单一的育人模式,使学生不仅要成才,更要成人,走出校门的不仅是某一方面的专业人才,更是人格协调、全面发展的人。前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过:“一个教师必须这样来教育学生,即:使他学会懂得他周围发生了什么事情,懂得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了解社会发展正走向和应走向哪里去。”特别是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时代背景下,有效发挥专业课堂的德育功能犹显重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以丰厚的民族文化为底蕴,以社会发展规律为导向的价值体系,它自身有丰富的内涵和严密的逻辑性,充分体现了科学性、文化性。单纯的概念体系灌输不会取得很好的效果,它需要各任课教师在教学中践行和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把德育工作融入教学并有效发挥课堂教学德育功能,使得学生的道德成长有了文化和认知基础,使德育工作者有了抓手和平台,避免使德育工作落入俗套,可以最大化地发挥德育教育的效果。2.2为学生进行专业的学习提供了动力
德育和专业教学的有机结合为专业教学的有效实施提供了动力机制,是相辅相成的。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有思维的参与,它还是一个情感过程,专业知识的学习是枯燥乏味的,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恰当的将培养兴趣、发展能力、获取知识以及思想教育贯穿教学全过程,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通过知识的传递教学生学会做人。在专业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不仅有利于学生道德水平的提高,通过任课教师的言传身教,还可以为学生树立榜样,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提供学生努力学习的动力。3鼓励和吸引教师在第一课堂开展德育工作的方法初探 3.1加强师德建设,发展教师德育专业化
高校教师在道德、文化以及能力素养上水平的高低,直接制约着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质量的优劣,从而影响高等教育育人功能的发挥。教师不仅应具有极高的专业素质、文化底蕴,也应自然诚实、乐观自信、充满热情,具有高度责任感的品格。只有这样,教师才会充满着人格魅力;只有充满人格魅力的教师,才会教出富有人格魅力、品格高尚的学生。师德是教育之魂,没有高尚的师德,教师的课堂教学不仅不会有效发挥其德育功能,甚至可能产生负面的影响。
学校应加强教师道德建设,提供各种进修和培训学习的机会,使每一位教师自身具有良好的品德、情操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一定的德育专业知识,掌握课堂教学中实施德育的规律和原理;具有以德育人的技能技巧,主要指沟通心灵的技巧、交流的技巧、排解冲突的技巧、心理辅导的技巧等等。专业教师要在深刻理解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根据本专业的性质和特点,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以自身的道德规范影响学生,言传身教,形成具有个性化色彩的“专业+德育”教学模式。3.2形成“全员育人”德育工作网络
从大的方面说,人存在于复杂的社会环境和人际交往中,人也正是在自己所处的环境和关系的影响下完成社会化和道德的发展。从学校内部来说,我们就必须形成“全员育人”德育网络。有效发挥第一课堂教学的德育功能,就需要学校每门课程、每位教师都承担起德育责任,要求各任课教师加强与学生辅导员、班主任,甚至学生家长的联系和协作。这样就可以形成全员参与的学校立体德育网络,教师之间的有效合作就可以保持德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达到“全员育人”的效果。
辅导员和班主任是高校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作为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辅导员和班主任在学生教育的全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教师授课时如果发现某些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神情恍惚涣散,或明显表现出沮丧的情感,则需要及时把情况反馈给学生辅导员和班主任。目前高校中辅导员与学生的配比在1:200左右,辅导员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地关注每一个学生。辅导员和班主任平时更关注的是表现突出、贡献突出以及各种问题最多的学生,对于成绩在中游,同时不怎么参与学生活动的学生缺少关注,这部分学生发生心理问题也很难察觉。通过任课教师的情况反馈,可以及时察觉哪些学生最近可能在生活、学习中遇到问题。如果遇到生活、情感等问题,辅导员可对学生进行深度辅导和心理方面的疏导;如果遇到就业和职业规划等问题,班主任可利用丰富的专业知识、人生阅历等对其进行职业规划的指导。
3.3建立教师在教学中实施德育的评价机制
人的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逐步改造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仅仅依靠人们的自觉性是不够的,这就需要我们构建有效的行为评价机制。3.3.1把德育工作列入学生对课程及教师的评价体系
教师在课堂开展德育工作成功与否最明显的反馈就是学生的评价,如果一个教师可以以身作则、认真授课,并能关心学生、向学生宣扬正能量,在授课当中传授学生做人做事的道理,那么学生对他肯定是尊重和爱戴的,学生也是喜欢进行该门课程的学习的。如果学生不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教师不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那么该名教师的德育工作也是存在问题的。
要在每学期末学生对课程的评价体系中加入对教师德育工作的评价,将教师的亲和力、个人文化修养以及是否对课堂教学任务认真负责作为评价教师的重要依据,调查学生是否在本门课程真正有所收获。
3.3.2把德育工作情况列入查课内容
学校要把教师在专业课堂教学中实施德育的情况作为学校教学常规检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教师教案检查中,要着重检查教师教案中的德育内容以及实施方法;在听课评课中注意德育在教学中的落实情况,要检查教师对于本门课程的授课完成情况,是否有应付工作、照本宣科地读PPT等行为;要观察学生是否存在大量的逃课、迟到早退、上课纪律散漫的情况;要考察任课教师是否为人师表、关心学生,以自身的优秀品德和做人做事的标准影响学生,真正做到教书育人、言传身教。3.4吸引教师参与第一课堂德育工作的政策
3.4.1核算教师进行德育工作的工作量,作为教师年终绩效奖励的指标之一
对于在授课时能够做到精心准备、认真备课,让学生能够真正有所收获,并且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以自己的道德规范行为影响学生的,并且在学生中有良好口碑的教师,在年终绩效考核时给予一定的奖励;对于在授课过程中应付工作,甚至对学生宣扬不良思想的教师,经审查核实后,扣除其一定数量的绩效津贴。
在实施奖惩的政策时,要依托对教师德育工作的评价考察机制,以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作为主要指标,以查课的结果作为奖惩依据,按照学生的“好评”比例给予不同程度的奖励和惩罚。例如:如果有50%以上的学生认为教师在授课中不能认真备课,而是应付完成课程任务,有照本宣科地读ppt等行为,经查课核实后,扣除该名教师一定数量的年终绩效津贴。3.4.2设立关于优秀师德教师的荣誉奖励,将德育工作的质量作为教师评奖评优的重要指标
学校应设立诸如师德先进个人等的荣誉称号和奖励,用于鼓励在德育工作中的突出贡献者,树立优秀榜样,以引导其他教师更多地参与德育工作。以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为例,学院每年都会组织“我爱我师”先进德育工作者的评选和表彰,该活动由学院的学生会主办,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在学生群体中广泛调查,最终由学生评选出的优秀教师将会在学院内公示,并在学院的毕业晚会或毕业典礼上受到表彰。对于其他类型的评奖评优,也应将教师的德育工作情况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3.4.3将教师师德情况作为职称评聘时的参考条件
作为一名大学教师,除了拥有博学的专业知识和精深的学术水平以外,也应具有深厚的文化素养和优秀的师德。教师在职称评聘时不能仅仅看重学术科研成果以及授课的课时数量和质量,还应综合考察教师在授课时的表现,对于师德表现优秀、深受学生爱戴,或者获得过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的教师,在职称评聘时给予一定的支持政策。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本职工作。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和作法对学生的身心成长、培养健全人格和优秀品德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通过建立第一课堂的德育工作考察机制和奖惩措施,充分发挥榜样的引导作用,并在核算绩效、评奖评优、职称评聘时着重考虑其德育工作情况,以期能对广大教师起到激励和鞭策的作用,使他们正确认识第一课堂上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认真准备、积极实践,努力使第一课堂上的德育工作常态化、规范化,为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服务。参考文献
[1] 陈桂生.课程的教育价值[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01)[2] 常秀云.高校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中国商界(上半月).2010(12)作者简介:韩阳,(1991.3-),男,汉,北京人,本科,研究方向:高校教育,助教。现任职于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 辅导员。
第二篇:在教学中探索在研究中成长
在教学中探索在研究中成长
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教师的角色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今天的教师从课程角度看,是课程的实施者、建设者;从学生成长角度看,是学习的合作者和引导者、心理的护导员;从专业发展角度看,是理论的学习者、课程改革的实践者„„教师自身成长与专业发展已成为当今的一个热门话题。
教师在专业成长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教育、教学现象,有的教师会关注发生在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有的教师会不经意地让这些鲜活而生动的教育事例一晃而过。教学研究就是教师在理论的指导下,以研究的视角看待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善于观察、思考发生在工作中的现象,梳理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开展研究,形成成果。有了对教学研究的兴趣,教师的职业生涯会更加有滋有味。
教学研究就在课堂教学、课程建设等工作之中。课堂是师生学习、交流、互动的“小舞台”,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渠道,从理想课程到文本课程,再到实施课程,存在着一定的落差,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真正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思想与要求,如何将课程目标的要求细化落实到课堂教学目标之中,如何以学生为中心转变教学方式,如何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人,如何发挥过程性评价的诊断、激励功能等等,都是在课程实施与建设过程中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问题,也是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教育需要在改革中新生,教学必须在创新中前行。
校本研究是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方式。校本教研需要开展实证研究,由经验走向科学。学科课程纲要的编制、基于标准的教学、课堂观察、教学方法优化、发展性评价、精品课程的建设等,都是校本教研很好的项目,教师应该在学校课程建设与实施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通过“在教学中探索、在教研中成长”形成的教研共同体,是教师专业成长的“社区”。在社区里,教师交流与研讨、合作与分享,志同道合、自由自在、其乐融融,这也许就是教师快乐而多彩的人生。
第三篇:在课改中成长 在探索中前行
在探索中前行 在课改中成长
太康县毛庄镇一中
安红然
自2010年秋季以来,在县教体局的大力支持下,以毛庄镇中心校“十六字”教学法为课堂模式的课改浪潮已在我校掀起,课改已成为我校教育教学的主旋律。在课改实施的过程中,我校始终贯彻教育新理念,坚持实施素质教育,全体教师积极转变观念,以饱满的热情和强烈的使命感投入到新课程改革的实践和探索的行列中。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在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广大教师求真务实,潜心研究,形成了人人谈课改,班班建小组,个个来评价的课改氛围。在实施新课程的道路上,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改革,取得了一些微薄的收获,借此机会,把我校实施新课改的点滴做法向各位领导汇报,与各位同仁交流。一、成立组织、完善制度、提高认识
1、建立健全了组织机构,强化课改组织领导。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业务主任、课改优秀教师为成员的课改领导小组,各分校下设课堂教学改革组、集体备课组、课改督导组,课改评价组,对课改工作进行组织管理。
2、完善了课改方案、制度、评价措施的落实。学校研究制定了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集体备课制度、学习小组评比制度、课改考核评价制度等,并在实施过程中得以充实和完善。特别是每周周一、周三下午第三节的教研活动,纳入了学校的常规管理工作之中。
3、加强理论学习,积极投身课改。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新课程理论、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方案,使教师能正确理解掌握新课程理念,能自觉践行新课程理念,积极投身新课改中。
二、敢于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
1、新课程实施的关键是教学方式的改变,过去教师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不管你能否接受,一味地传授科学知识,而在新课程理念下师生共同参与,共同探究学习。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和真实的感受,鼓励学生交流彼此的不同的见解,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学会与同伴合作,在研讨中互相学习,分享经验,彼此支持,共同成长。所有这些最终带来的最大变化将是学生的全面发展。
2、敢于打破常规,构建科学高效的学习小组。课堂中教师的作用是有限的,可以充分发挥小组的优势,以强带弱,共同提高。小组内能解决的问题在小组内解决,达到“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目的。所以优秀学习小组建设在课改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三、正确处理课改与教学质量的关系
参与课改的教师常常面临如何处理课改与教学质量这样一个问题:既要实施课改,又担心教学成绩下降。如何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我们认为:
1、课改与提高教学成绩并不矛盾。课改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素质,从根本上提高学生成绩。由于传统教学只强调提高学生教学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结果出现高分低能的“状元”。因而传统教学最终被素质教育所取代。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并不否认提高教学成绩的重要性,但是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强调教育的整体效果,强调提高教学成绩
不是目的,而是手段。
2、教师应该努力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现实中常见的课是课堂气氛沉闷,师生交流不够。教师严肃呆板的教学风格无形中拉开了学生和教师的距离,阻碍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因此教师首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建立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只有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中,学生体验到平等、民主、尊重和信任的同时感到激励、鼓舞,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学生自然愿意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
3、对学生学习的效果进行跟踪评价,这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要提高教学质量,较为科学的方法是进行教学质量跟踪。学生在检测之后,无论成绩如何,一般都不会对试卷作过于深入的分析。教师应该养成作试卷分析的习惯,并建立质量评价体系,对学生进行成绩跟踪。对检测中进步的学生进行表扬,对退步的学生要对其进行个别谈话,了解情况,进行个别辅导。通过跟踪评价,教师可以科学地掌握学生动态学习的效果,为教师对学生实施因材施教,进行差异化教育提供重要依据。当然,在课改理念下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很多,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四、大力开展教研,引领教师成长
我校把教师培训作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通过开展培训,大力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开展培训,初步形成了具有本校特色的培训模式。
1、加强信息技术培训。我们认识到,教育现代化离不开手段的现代
化,教育信息化,教师是关键。今年开学以来,我校24个班的电子白板已经投入使用,学校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定期开展培训班,现在我校90%的教师都学会了熟练使用电子白板。使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更好的服务于教学,提高课堂效果。
2、注重教师成长。学校每周周一、周三下午第三节是教研活动时间,组织全体教师听骨干教师的公开课,然后教师分组评课,通过听评课,学习了别人的优点,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活动结束后,要求每位教师写出教研活动心得体会,并把每位教师的心得体会装订成册,作为教师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骨干教师示范课活动,充分发挥了骨干教师在学科教学中的引领作用,为教师之间的教学交流提供了平台,利于我校教师的成长,对促进我校教学教研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五、课改后的变化
课改实施以来,阶段性成果在我校已经有所显现,我们的努力得到了市级教育专家的一致好评,我校有六位教师被评为“周口市课程改革先进个人”,学校被评为“周口市首批课程改革先进单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的教学方式变了
教师由过去传统的单一讲授变为引导学生主动的学习,教师在课堂上的身份变了,教师不再是导演兼演员,而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
2、学生的学习方式变了
学生以往的机械训练、死记硬背变为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在愉
快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积极性得到极大地提高,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潜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掘,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3、师生关系变了
教师不再像过去那样居高临下,具有权威性,而是建立起了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课堂上处处是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形式。师生之间不再是过去的“主动教与被动学”,而成为相互交流与合作的关系。
六、存在的问题及反思
我们在新课程改革中做了大胆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新课程的教学改革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如不能有效地得到解决,将影响新课程的推进和发展。
1、课堂改革不能流于形式,应重视课堂内涵。问题的设计应该具有艺术性,例如 “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之类的毫无启发性的问题,大大降低了知识的价值;另一方面把对话变相化为问答,课堂上一问一答,表面上师生、生生在互动,实质上是用提问的方式去“灌”,并没有真正使学生去主导课堂。
2、面对实际,科学评价。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于是有的教师便不管学生表现如何,一味给予表扬。对学生而言,过多的夸奖只会影响学生的深度思考,导致过度夸奖让学生骄傲、习以为常,反而起了负作用。对教师而言,教学艺术很重要,但最根本的是课堂是否有实实在在的教学效果。
3、注重课堂体验。课堂上,学生讨论热烈、积极,热热闹闹,却称之为“高效课堂”,这种“活动”是外在多于内在,动手与动脑相脱节,目的性差,会使学生游离于活动之外,有活动却没有体验,没有反思。学生参与活动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但新课程所提倡的活动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它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动口、动手、动脑,亲自体验过程。有活动没体验,活动的价值也就毫无意义。
4、关注个体差异
教师片面追求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形式,对小组的合作学习没有进行认真的设计。一些较难的问题对于差生而言,他们不可能进行深层的交流和合作,结果往往是优等生的意见和想法代替了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和想法,差生更多时候在做听众,即使他们发表了意见也不会受到重视,在小组汇报时成绩差的学生的意见往往被忽视。这样的合作对于他们来说毫无意义。因此小组合作过程中尽量照顾全体学生。
七、今后工作的打算
1、我们将认真总结反思前阶段课改工作的得失,找准问题,努力解决。将前阶段课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作为下一阶段工作的重点,强力推进学校课改工作。我们的课堂教学水平距离新课改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学校将通过完善导学案二次备课、教师示范课、专题教研活动等途径促使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课堂大力提倡 “相信自己你一定能做好”、“你真棒”、“老师再给你一次机会,你再试试”、“再努力一下你就成功了”、等赏识性评价语言,让教师带着尊重、赞赏走近学生,让课堂教学充满爱心和活力。
2、解决小组合作简单的问题。小组学习次序不好,合作意识不够,学生发言没有中心,部分同学把它当成了发挥自己的潜能、展示自己才能 的舞台,有的讨论内容过于简单,缺乏讨论、研究、交流的价值,还有的学生在合作时无所事事,浪费课堂时间。我们坚持小组全体参与原则,基础差一点的组员发言可以得到双倍的得分,鼓励差生参与到小组活动中来,使全体组员都从活动中得到展示。
课改工作的开展,使我校教育教学的效果已经得到提高,一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成为各自学科的带头人,例如我校的语文教师刘香玉、柳颖、段慧,数学教师张娟、朱艳红、蒋灿伟,英语教师吴瑞英、梁慧君、于娟、等都已成为小有名气的课改明星。在他们的带动下,全体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极大地推动了我校新课改的进程。我们深信,任何教育改革都会伴随许多的问题,但只要其方向和方法是正确的,我们会一如既往地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
2012年 11月
第四篇:在研究中改进在改进中提高
在研究中改进在改进中提高
——小学数学骨干教师研修班总结大会
2012年10月19日,成都市第三批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在成都花园饭店召开了小学数学骨干教师研修班总结大会。有关领导专家,数学研修班的骨干教师,共100多人参加了会议。
会上,分到四所学校跟班研修的教师代表分别做了学习成果展示及总结交流发言,教研室教研员及教育专家对研究课进行了点评。主办学校对小学数学骨干教师研修班培训工作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希望。
小学数学骨干教师第二轮培训虽然结束了,但以课题引领培训模式的研究仍在继续。反思优劣,在今后骨干教师培训工作中,要扬长避短,大家都觉得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们不应仅仅着眼于一些短期利益,而应把眼光放长远一些;课堂教学中应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而不局限于单一解答方法的教学。
第五篇:高效课堂 我们在探索中不断前行
(2012—2013学)
——教学工作专题总结 我们在探索中不断前行
我们学校追求高效课堂,就像社会上人人都在追求幸福一样,人人都在做,人人都有追求的目标,但追求的方式和结果却各有所不同。一年以来,在探索高效课堂的道路上我们凭着坚定而执着的信心,迈着坚实而稳健的脚步,以打造“幸福课堂”为目标,以校本教研为依托,以教学我们学校这一年来的工作,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活动为载体,扎扎实实地进行着高效课堂的探索工作。下面,我从六个方面向各位领导汇报
一、服务课堂,我们奠基幸福。
真正的教育是从提高教育者的素质开始的。为了进一步加强学习,提高教师研究能力,我们从学校、教师两个层面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专题学习、培训活动。
校长的每周一文积极向教师推荐了《今天怎样做教师》、《儿童,一粒生长的种子》、《半个小时即可评价学校》、《让教育温暖这个世界》、《教师减压十招》等相关文章;利用业务学习时间,由教务处的五位主任分别向教师做了《万千微笑 温暖人生》、《数学教师要知道的七件事》、《语文教师要知道的七件事》、《成功人士的心里效应》、《数学广角知识》等业务讲座,从理论与实践不同层面向教师进行培训,让教师的观念与思想不断地进行碰撞、反思与提升,为践行“幸福课堂”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
我们又以第八届“读书节”为契机,要求教师自读继续教育书籍《课堂教学设计》及《教师不可不知的59个心里效应》,又自读了教育局推荐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及《论语》等书籍。同时要求教师每学期写近一万字的读书笔记,每月写一篇读后感,7月份,我们又在教师中开展了《给教师的100条建议》读书交流活动。通过集中培训与自主学习,使教师的高效课堂理论得到了进一步升华。
二、研究课堂,我们品味幸福。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一年来,我们深入课堂,和老师们一起研究课堂、反思课堂,一起品味幸福课堂的味道。
推门课:每个学期开学的第一天,我们教务处所有成员都分年组听推门课,一周后,我们坐下来针对听课情况进行交流,详实剖析各个年组课堂教学优缺点及改进的措施后,再互相交换年组听课,再进行交流再听课。就这样,在我们的不断听课——交流——再听课——再交流的形式督导下,利用一个月的时间,我们听完了所有任
课教师的推门课,并且及时地和听课教师进行沟通反馈,基本上了解了开学初全校教师课堂的总体情况,为今后改进课堂提供了依据。
集体听课:集体听课是我们学校听课的另一种形式。每到周二的第一节课,所有的领导就会雷打不动地拎起凳子到指定的班级听课,这也是我们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我们通过听课——评课——反馈的形式集体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每一名科任教师都非常重视,为了向领导展示自己精彩的课堂,每位老师都精心准备,准备的过程就是提高的过程、学习的过程。课后的领导集体反馈更是教师一次很好的反思过程,老师们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再一次的梳理,认真查找不足的原因,反复推敲研究,使教师在不断反思中逐渐成熟起来。
观摩课:既三月份的全面听课结束后,四月份利用四天的时间,我们开展了数学、语文、英语、科学、计算机、思品、综合等七个学科的教学研讨活动,由学校的骨干教师分别为我们上了八节示范课。骆亚卓的数学课《找规律》设计巧妙,合作学习,有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赵娜的《十二次微笑》第二课时,以问题为主线,很好展示了读写结合、课外拓展的教学方式;王哲的英语课思路清晰,句子单词操练扎实有效,学生思维活跃;王天奇的科学课《一切都在运动中》课件使用恰当,让学生一目了然理解了抽象的物理知识;红英的计算机课《认识缩略图和滚动条》以学习任务为牵引,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探索新知;周金的思品课《家乡的方言》语言诙谐幽默,通过看、想、赛等环节,让学生感受到家乡话和普通话同样重要的道路;赵越的综合课《我们的眼睛》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给学生提供了探索实践的素材。一节节精彩的课堂,无不展示着每位骨干教师的课堂魅力,同时,也让他们体验到了课堂给他们带来的幸福。
课上得精彩,课后的研讨更是异彩纷呈。参与的教师不但评价了优点,更提出了改进意见,每个学科的评课都在热烈的讨论中进行,可以说每个教师都在这次探讨中得到了提高。
过关课:如果说集体听课是我们的一道风景,那么过关课是我们学校的又一个亮点。每个学期末,我们都将在教师中开展听过关课活动。听课的领导将本组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分为三个等级纳入到教师的量化考核当中。因此,老师们都非常重视。在他们的课堂上,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精讲多练,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在问题的呈现与解决过程中无不体现着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一节节成功的过关课蕴藏着老师们付出的辛苦,显示着可喜的课堂变化。同时我们也品尝着老师们带给我们的幸福。
三、深化课堂,我们谋划幸福。
以第七届“教学节”为契机,为提高教师对教材的处理能力和备课质量,督促教师积极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全面提升教师教学综合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去年10月,我们在语文、英语教师中开展裸备课竞赛活动。
我们采取了统一课题、同一课时、统一时间的竞赛方式,为每名参赛教师提供一篇文本、一份简要的解读资料,要求教师在没有任何其他参考资料的辅助下,在90分钟内完成一个课时的教学设计。
本次竞赛,既是一次公平的竞赛,又是一次严格的练兵。由于没有任何资料可参考,只能反复的阅读文本,让教师自己的思想真正地融入教材,充分调动自己的人生经验和对文本的感受,用心灵和文本对话,用自己的思考去唤醒学生对文本的思考。通过活动,让教师看到了自己与同伴的差距,更加深切地体会到要更好地充实自我,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让平时的“厚积”成就课堂上的“博发”,真正打造师生共享的幸福课堂。
四、学习课堂,我们追寻幸福。
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里提出:让青年教师外出听课学习,是他们成长的最佳途径之一。因此,我们学校每年不惜花重金鼓励支持教师走出去,学习外地教师先进的教学经验。一年以来,我们先后派出教师到沈阳、大连、吉林、营口、丹东、抚顺、兴城等地参观学习,同时又到其他兄弟学校即实验二小、曙光、实验、化四等学校进行听课。学习回来后,教师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感慨万千,讲课教师课堂上准确的教材把握、恰到好处的教材处理、扎实的课堂训练、有效的课堂引导都给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次次的外出学习,开阔了教师视野、增长了教师见识、增强了学习意识,对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起到了极大的辅助作用。
五、立足课堂,我们享受幸福。
我们学校是连山区农村英语实践基地校。历时两年的英语基地实践活动,我们的英语教师虚心学习、积极参与,在活动中迅速成长起来。
我们的英语组是一个团结和谐、乐观进取的年组。在基地活动期间,我们英语组呈现了备课—上课—议课的教研展示,参与了农村教师课堂教学、微型课的评委活
动。我们的英语教师以基地实践活动为契机,结合日常的课堂教学不断完善着我们英语学科的“三六三”教学模式,课堂上,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发现问题,小组合作研究问题,展示汇报解决问题。在这种新模式的引领下,我们英语教师积极参与实验研究,掀起了比学赶帮超的极大工作热情,课堂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尤其是青年教师更是让我们刮目相看。教研员多次到我们学校听课,我们想真诚地听取改进意见,但每次都是赞不绝口。课堂,让我们的英语老师体验着收获幸福的滋味。在市英语学科研讨会上,我们的“三六三”教学模式做书面交流,去年12月,我们学校被评为葫芦岛市英语实践基地先进校,付娇娇老师被评为市优秀培训员。
六、反思课堂,我们向往幸福。
一年来,我们向着“幸福课堂”出发,在我们的课堂上,教师微笑着启发、引导、等待学生;师生的情感交融,互动轻松愉快,每个学生都动起来,课堂都活起来,幸福充盈着整个课堂。
上周六,我们渤海小学有幸迎来了中宣部对口扶贫单位陕西省临川市耀州区优秀教师考察团。他们此行的目的是赴辽宁省进行考察,先后到沈阳、大连、锦州等地参观学习,最后,来到我们渤海小学。他们在参观了我们学校的校容校貌、校园文化后,听取了我做的构建高效课堂工作汇报。之后的交流环节,我们因教育而不感到陌生,互相交流课改心得,但更多的是困惑,可以说大家畅所欲言,受益匪浅。尤其对我们连山区下发的《高效课堂实施意见》和《高效课堂教学指导性意见》非常感兴趣,纷纷表示可以作为他们工作的参考。
在最后的耀州区教育局岳局长的总结讲话中,对我们的校园文化建设和课改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一再表示不虚此行。
收获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时刻反思自己,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不足:
1、有的教师不能准确把握驾驭教材,课堂讲解不到位、不透彻。
2、教师缺乏对学生的信任感,放手不够。
3、部分教师不能做到精讲多练,效率低下。
4、师生缺乏情感沟通,学生参与学习不主动。„„
这些都将是我们今后进一步探索的课题。
聚一群幸福的人,做充满幸福的教育。我们将带着这份信念继续前行,用崭新的理念,饱满的激情,无穷的智慧,去耕耘我们的课堂。
“千淘万漉虽辛苦 吹尽狂沙始到金”我相信,我们一定会收获属于我们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