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式课堂在“糖类和油脂”教学中的可行性分析

时间:2019-05-15 02:02: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探索式课堂在“糖类和油脂”教学中的可行性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探索式课堂在“糖类和油脂”教学中的可行性分析》。

第一篇:探索式课堂在“糖类和油脂”教学中的可行性分析

近年来,随着教育投入力度加大和教育改革的盛行,可以看出整个社会乃至中央政府在对待教育探索式课堂在“糖类和油脂”教学中的可行性分析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五接中学226361 胡建

问题上尤为重视。但是,解决教育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学质量能够很好地提高。因此,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深受许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在经过数十年的总结和观察中,学者们纷纷提出关于不同形式的教育方法,如“因材施教”、“以生为本”等等;而“探索式课堂”不但体现了“因材施教”、“以生为本”,而且具体、可操作性强。

探索式课堂是建立在给学生提供大量知识的背景的基础上,让学生从多从角度去学习和掌握如何获取知识的方法。经过长期的实践活动,这种教育方式的优势在各个方面均有体现。尤其是在注重逻辑思维、科学归纳等理性学科上,更加彰显出探索式教育的合理性。以下,就初中化学“糖类和油脂”在探索式课堂中的教学过程做些微梳理。

一、联系生活,提出问题。

探索式课堂需要先启发学生发现问题的兴趣。教师需要由浅显的问题出发,从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生活知识开始来引导学生。如通过举例KFC的炸薯条、香喷喷的米饭,考察学生对于淀粉和油脂这两个物质的了解程度,同时附上相应的形象生动的图片作为补充。挑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同时也加深印象,更好进入老师预设的场景问题,还可以将枯燥的化学名词变成生动的图片。

二、借助实验,探索问题。

1、对糖类(淀粉)的认识可以通过对照性的试验来引导。

如:如何识别哪些食物含有淀粉成分和淀粉是如何产生的。教师先对土豆、黄瓜、玉米、苹果等进行加碘水或者碘酒的实验。其中,一些如土豆、玉米等出现蓝色现象,其他的并没有特别的颜色变化。针对这种的事实,教师提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理解淀粉与碘变蓝的特性。

另外,老师还可以将树叶的一部分用黑色遮光布挡住其光源的摄入。在一定条件下经过一段时间后,对其进行碘酒实验。结果产生遮光部分的颜色没有变蓝,没有遮光部分的颜色变蓝了。借此,向学生说明淀粉产生的一种方式是植物的光合作用。课堂上,通过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看、闻、思等互动方式,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明白淀粉除了具有遇碘变蓝的特性外,还可以在某些特别的酶的作用下,转化成一种叫葡萄糖(C6H12O6)的物质。进而,通过一定的条件还可以让葡萄糖(C6H12O6)生成乙醇和二氧化碳。在这个实验中,老师让学生亲身去闻乙醇的味道来加深学生对淀粉转变的理解。可以从理论认识的化学方程式联系到实际生活中的淀粉转化,传达出了人们通过摄取食物中的淀粉便可以产生出作用在人体中的能量物质,完成生理循环的意义。

2、对油脂的探索。作为和淀粉一样具有C、H、O三种元素的碳水化合物,教师可以先作简单的阐释,如油脂包括了油也包括脂,有动物性油脂,如猫、狗、人的脂肪层,呈固态;也有植物性油脂,来自植物种子的油脂,呈液态。对于液态的油脂,老师将通过与不同溶液的混合实验,让学生观察其分层情况,来了解液态油脂的密度情况。

油脂的知识还涉及到了生活上家喻户晓的油脂清洁问题。生活中,衣服、床单等物品不小心沾染了油脂,便可以通过加入清洁剂将油脂溶解。这种“神奇”的实验在小到街头演示,大到超市促销,都可以看到油脂瞬间溶解的结果。老师则可以将这个实验带到教室,让学生加深理解油脂能溶于某些有机溶剂的特性,必要时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一下家务劳动的乐趣。

三、结合史实,拓展探索。

教师在引导学生对糖类和油脂的特性作了了解后,还可以结合史实,将生动的革命历史故事与探索式课堂教学相结合,拓展探索。比如方志敏同志在国民党的监狱中,通过用米汤在白纸上写字,将情报成功的传达到党组织的英雄故事。将如何查看米汤中的文字内容以及产生这个技巧的原理等问题作为学生们思考的问题。

可见,探索式课堂较传统教学方式更具有灵活性,能在教学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如何启发孩子思考是个问题,如何启发孩子运用多维度的想象力对问题进行思考更是个难题。探索式课堂正是致力于启发学生的想象力,通过生活知识积累、观察实验达到对事物及其变化过程的思考。它颠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然而,探索式课堂在发挥学生积极性的同时,也给教师和校方带来了新的挑战。相对传统的教学方式,探索式课堂需要师生们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如果说传统的教学是教一个命题,那么探索式课堂更多的时间是耗费在关于命题证明的过程中。尤其对面临毕业的学生,他们的时间更加宝贵,需要更多的理论知识来完成他们求学任务。另外,探索式课堂还具有对班级规模的限制。在探索式课堂中,老师以发挥全体学生的主动性为宗旨。一旦人数过多,老师往往很难全体关注到,造成一部分学生高质量,一部分学生无所得的现象。

第二篇:探索辩论式教学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探索辩论式教学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李微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为适应新课程改革,高中政治教学要做到可持续发展,教学方法要不断创新,辩论式教学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不断得到广大师生的认同。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思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

辩论式教学的组织过程一般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准备阶段、课堂辩论阶段、辩论评价阶段。

(一)准备阶段

辩论赛的组织阶段一般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辩题的选择、课前准备和小组分工、资料搜集。

辩论前,教师要结合教学重点和难点,切合时代脉搏,从学生实际出发,选取合适的辩题,要有一定的思辩度,既能引起学生共鸣,又能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

例如,正方:实现民族文化创新主要应靠继承传统文化

反方:实现民族文化创新主要应靠学习外来文化

选择合适的辩题之后,教师要把学生适当分组,辩论一般分为正反两方,课堂辩论教师可以灵活机动地确定人数,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性。比如教师可以确定正反方主辩人数各为4人,同时每方可以有智囊团,智囊团每方人数为16人,记分员2人,监督团8人,这样就基本可保证每位学生都参与其中。辩论前教师要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这些资料既可是文字、图片,又可是视频,还可是学生实际调查结果。

(二)课堂辩论阶段

课堂辩论阶段主要有课堂辩论和教师指导两大部分组成。

课堂辩论赛的形式可以借鉴大学生辩论赛的流程,结合学生实际加以补充。首先是一辩阐述本方观点,其次是二辩对本方观点的论证。接着是自由辩论时间,自由辩论时间以每方的三辩为主,其他人员皆可参与,智囊团也可参与其中,丰富辩论,活跃气氛。最后是每方四辩阐述总结时间。在这样的辩论过程中,既能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才能,又能促进每方团队之间的合作。双方积极互动,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在交流和碰撞中提升能力,开阔视野,培养健全的思维方式,体验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乐趣。

课堂辩论不是放任自流,教师对整个辩论过程的引导、调控是必不可少的。首先,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宽松、健康、自由的言论环境,为学生展示才华提供广阔的舞台。教师要尊重学生言论自由,尊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其次,教师要控制好辩论主题和过程,当学生辩论脱离主题时,教师要及时点拨,将学生思维拉回主题;当学生辩论出现过多负面影响时,教师要积极进行正面引导,保证辩论赛的正确方向;当辩论赛气氛过于活跃时,教师要严肃认真、恰到好处地控制;而当出现冷场时,教师又要善于调动气氛,适时引导。教师的点拨要精练,言简意赅,“四两拨千斤”,不可喧宾夺主。

(三)辩论评价阶段

辩论评价可采用学生互评和教师点评相结合方式。好的点评往往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学生点评从学生角度,往往更能体现学生特点和想法。教师点评可从学生论前准备和论中表现两方面入手。论前准备包括学生材料准备是否充分、逻辑思维是否严密以及学生参与度、积极性等方面。论中表现主要包括团队合作程度、队员表现力、应变能力等方面。教师要积极肯定学生思维中的创新,肯定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同时指出学生在辩论赛中的不足,从更深层次、更高角度对辩题进行剖析,并与课本理论有机结合,让学生在获得情感体验的同时,加深对知识的感悟和理解,宏扬正能量,为学生今后发展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三、辩论式教学方式的反思

辩论式教学需要课前较长时间的准备,课堂上大量时间的付出,所以并不是所有的课程都适用于此方法,教师要切实从教材出发,结合国家和学生实际,慎重、恰当地采用此种教学方法。

第三篇:研讨式教学模式探索和实践

研讨式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摘 要] 详细论述了研讨式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基本理论。通过工程地质课程的研讨式教学实践活动说明了研讨式教学的显著效果,实现了综合培养大学生的能力、思维和素质的教育目标。[关键词] 研讨式教学;理念;模式;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0 引言

高校教育不应仅仅面向过去,更要面向未来。在现今21世纪的网络时代,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受到了挑战,挑战来自于学生。新一代的学生生活在充满活力的、交互式的媒体世界中,他们不仅通过被动的听和读来学习,他们更喜欢互动性,要求更适合于他们学习方式的新模式。在新的学习模式里,学生将会从一个吸收由教师选择并传递的学习内容的被动角色转变为主动的“学习者”,主要通过自己阅读、分析来学习;教师则由一个选取知识并把知识传授给学生的人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培养和指导者,成为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和学习环境的设计者[1]。正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名言:“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研讨式教学方法正是应此要求,亟需开发推广的高校创新教学模式之一。

研讨式教学以学生主体精神培育为原则,以学生能力培养为目标,主张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语境中,教师引导学生主动运用自己的智慧去思考、分析和探索,去发现研究内容的发展过程和研究因素之间的内部联系,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现代教学理念的基本精神[2][3]。

在土木工程专业学科中,应用研讨式教学法不仅可以使学生深入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多方面思维和能力、提高工程和人文素质;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成长为主动学习的具有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下文中将探索研讨式教学的理念和模式,并结合《工程地质》课程的研讨式教学实践进行分析。研讨式教学的理念与模式

1.1 研讨式教学理念

在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现代教学理念指导下,研讨式教学法坚持以学生为本,综合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科学思维和良好素质的教学理念。结合土木工程专业的特点可具体分析如下。

土木工程专业的大学生应该达到的核心能力目标包括:调查收集资料信息的能力;对专业知识和工程经验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综合分析能力;应用所学专业知识对现有资料进行推理和分析、做出理性评价决策的能力;提出新思路、新方法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4]。

依据安德森及其同事(2001)修正后比较系统的思维能力等级次序分类法,思维能力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依次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5]。因此,土木工程人员所需要的科学思维是较复杂的思维能力,强调逻辑推理和分析实证,尤其是创新精神更为可贵。

良好的素质一方面体现在人文素质,有自信,对学习、成长具有端正的态度,具备完成专业工作所需的主动性和毅力;另一方面还需要专业的工程素质,即土木人必需的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坚持不懈的钻研精神和严谨朴素的科学态度。

因此,研讨式教学法以人为本,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进步。1.2 研讨式教学模式

研讨式教学的主要方式是讨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的面对面的交互式学习;教学的基本步骤通常包括提出问题、启发思考、科学探究、研讨总结、应用创新等[6]。因此,可以将研讨式教学模式分为提出研讨主题、启发引申思考、调查资料探索、讨论分析研究、总结应用创新五个基本阶段。这一系列基本进程都需要在教学任务书中写清楚,让学生明白整个过程。

(1)研讨主题的提出要结合课程的重要知识点,具有可探讨性。例如理论性比较综合,可从多角度分析;或者实践性较强,可结合工程专业现实问题分析;再者专业性较强,体现学科前沿发展方向,可启发进一步思考分析。

(2)启发思考可以由教师提出几个由研讨主题引申的研究方向,以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促使学生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但是,一定要强调的是,给学生留出自由研究、提出自己创新思路的空间,这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是很关键的。

(3)在学生调研探索时,图书文献可由教师指导查阅;电子文献来源要保证严谨详实。在资料分析处理中,由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检查、判断、分类、比较、组织、归纳、推理、总结等学习过程。

(4)师生、生生直面研讨的过程是最活跃最能体现和锻炼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和素质的机会,是学生发表自己见解、表现自己能力的机会。当然,这也是对教师的严峻考验,既要积极鼓励学生发言,启发学生的分析思路;同时又要记录每位学生的表现,深入分析其能力和素质,以备进行评价总结。

(5)总结创新阶段,首先需要教师的全面总结,包括对学生的知识增长、能力和素质培养等方面的评价,尤其是对学生创新思想的鼓励,并传达给学生;然后学生再结合自己的研讨学习过程进行小结。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更加明确各教学环节对自己能力培养的积极作用;教师也会更加明确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研讨式教学实践

在初步探索研讨式教学方法的过程中,考虑到让学生可以慢慢接受这种教学模式,在时间安排、研究主题、讨论方式等方面要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推进。在将研讨式教学法尝试应用于《工程地质》课程教学中,研究主题相关工程地质图的阅读分析和不良地质现象分析;师生研讨过程分别在课后和课堂进行。2.1 课后研讨式教学

工程地质图的阅读分析涉及到比较多的基础知识点,如地形水系、地层接触关系、地质构造、地质历史等多方面内容,综合性很强。考虑到讨论内容的复杂性可能导致研讨时间的不确定,首次研讨过程在课后进行,以便给予师生比较充分的时间参与讨论。师生教研互动过程经历以下步骤:

(1)下达研究任务:将班内同学分为10个小组,每组4~6人。组内学生数不宜过多,以鼓励每位同学的积极参与。每组分析不同地区的工程地质图,安排组内每位学生侧重分析地质图的某一方面内容,让大家都有研究任务,不会落空。研究任务书中除明确研讨主题和研究任务之外,还特别强调指出同学之间要注重合作、相互学习。

(2)启发研究方向:教师首先熟悉每组地质图分析任务,发掘有特色的知识点,作为启发学生引申分析的出发点。知识性的可直接在给学生的研究任务书中简单提示;思维能力方面的在师生面对面讨论现场提出,促进效果会更好。例如,某地质图中褶皱构造与断层构造多处出现,这是与地质历史发展有关联,可作为分析地质构造与地质历史关系的一个切入点。而在断层频发地区的地层分布情况分析之后,可拓展分析思路,设想在此区进行路桥工程、结构工程的建设会有何影响?这样可以将地质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有助于学生进行逻辑分析,甚至提出创新性设想。

(3)学生调研分析:由于地质图的复杂程度不同,有的会包含一些教材中未着重分析甚至没有提到的内容。因此,除参考教材之外,学生需要使用网络或其它图书资源。但是,在查阅网络资料时,除了要保证来源合法之外,更重要的是要进行资料筛选和分析工作,不要照抄照搬。经过组内学生共同讨论后形成初步成果报告,为讨论做准备。鼓励学生做成演示用的PPT文件,发挥演讲才能。

(4)师生讨论现场:教师分别与每组学生进行讨论的过程。教师既要作为主持人,组织好学生,督促和鼓励学生;又要作为导师,面对面地为学生解惑,启发学生进行思考,补充学习新内容,这是增进学习知识最直接的机会和方法。例如,在地质图分析中遇到地层角度不整合的图例,教材上并没有提及,这就需要补充地质图例标准和规范,进而扩充知识面。此外,教师还要观察学生并尽量发现学生的优点和不足之处进行记录和评价。相对的,每位学生除了发表自己的分析成果之外,还需学习和思考教师和其他同学的看法和建议,最后大家一起分析得到一致的结论。

(5)研讨成果报告:每组学生经过汇总形成小组地质图阅读报告;教师则总结此次课后教学过程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增进和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促进作用。最后由教师在课堂上向全班同学综合评价各小组的研讨成果以供大家相互学习。2.2 课堂研讨式教学

关于不良地质现象的主题讨论在课堂进行,分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地震五种现象分组进行讨论。重点要求学生运用工程地质基本知识,结合工程案例具体情况分析不良地质的成因和防治措施,并就地质问题提出自己的新观点和新体会。

学生分为五大组,每组9~12人,承担一种不良地质现象分析。以2人合作为例,要求搜集主题案例数不少于1个,共同整理文档并准备在课堂讲演交流。这样,每大组将会有5~6个工程案例进行比较和综合分析,可与班内其他组的同学共同分享探讨研究成果。

研讨过程中发现,由于课堂教学的时间限制和各组研究主题的不同,在每组同学做PPT文档演示了本组成果之后,主要是同课题组的同学能进行短时的讨论,而不同主题的其他同学则未必能及时做出响应。此时,教师的现场启发和提示就显得更为重要。例如在应用工程地质条件6要素进行地质灾害的成因分析,提示学生既要考虑全面,有条理;又要区分重要程度,抓主要因素做出评价。在新内容方面,对于有学生提出用于治理崩塌落石的SNS冲力柔性防护系统符合绿色环保要求,教师可适时提醒全体学生注意思考地质灾害防治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研讨式虽然可以让全体学生直面讨论过程,熟悉所有主题内容;但未必能够全体参与进去。课堂讨论全部结束后,教师还要再就研讨的目的、学生需要注意的细节等做总结;然后学生再修改分析成果,形成小组报告。研讨式教学总结

3.1 效果分析

通过对两类主题分别在课外和课堂进行研讨式教学模式的研究活动,较好地实现了研讨式教学理念指导下的教学目标。在学生成果报告的心得体会中,学生们普遍支持研讨式教学方法,表明对自己掌握知识和能力培养方面的提高,并且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例如精选研讨主题,合理组织安排讨论时间、尽量让学生多发言、增加实践学习机会等方面。

研讨式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能力、思维和素质的综合培养体现在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中。在课程调研和讨论过程中,教师的启发直接促进了学生多方面能力和思维的培养和提高;而素质的提高则体现在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过程中的积极态度。通过这种教学方法,有学生体会到“讨论后对自己所学的课本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特别是布置任务后在上网搜索、查看参考书的过程中不仅理解了该知识,更了解到了其他的一些课外知识,也充实了课余生活,逐渐提高了较高的查阅、自学、思考能力。”;还有学生总结到“对我的专业知识广度和深度有较大的提高,对学习能力、方法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研讨式教学模式也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正是通过师生间双向直接沟通,教师才能准确地捕捉到学生更为关注的教学和专业方面的信息,了解到新情况和新问题,对教学活动进行调整,从而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3.2 存在问题和改进建议

研讨式教学模式着重强调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也出现一些问题值得注意。首先,在现今的网络时代,学生获取资料信息的方法很简便,来源很丰富。少数学生就会出现不加思考的照抄照搬源信息,以致弱化了资料分析和处理的能力。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可以从改进学习方法和学习思维等方面指导学生进行信息的甄别、学习、应用、讨论。其次,有时学生的讨论积极性不高,尤其是对于与理论性较强而实践性较弱的不易直观理解认识的课题,还需要教师提高教学技巧去激发学生的兴趣。此外,课题讨论的深度、广度还需要教师去挖掘,这也是对教师专业知识水平的考验。结论

研讨式教学是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高校教学模式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由于每门课程内容和性质的不同,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继续深入研究,以形成更加系统、全面、有效的教学模式。在整个教学进程中,教师不仅是帮助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同时也是学习者和协作者,这也是新时代对高校教师实现培养创新人才目标提出的新挑战。

参考文献

[1](美)詹姆斯·杜德斯达著;刘彤等译.21世纪的大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2] 黄世虎.研讨式教学的基本理念与实践模式[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 29(1):72-74 [3] 何丽君, 唐玉光.研讨式教学:高等学校教学的新走向[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5):145-147 [4](美)戴尔蒙德著;黄小苹译.课程与课程体系的设计和评价实用指南[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5](美)麦肯齐等著;徐辉译.麦肯齐大学教学精要:高等院校教师的策略、研究和理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6] 蒋跃,邓磊, 徐生求.研讨式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J].空军雷达学院学报,2011,25(4):306-309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Deliberative Teaching Mode

Abstract: The basic theory of deliberative teaching concept and mode has been discussed in detail.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the course of engineering geology proves the remarkable affect of deliberative teaching, which achieves the goal of education to train the ability, thinking and quality of students.Key words: deliberative teaching;concept;mode;teaching practice

第四篇:“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模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索运用

“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模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

索运用

□ 王爱霞

“六模块”是指:读读写写———积累语言 模块;整体感知———自学质疑模块;自主探 究———以读促悟模块;拓展延伸———提升主 题模块;联系实际———巩固生成模块;矫正 反馈———快乐作业模块。

“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是指:教师依据课 程标准和学生实际,确定适宜的教学目标,围绕教学目标系统把握教材和适当整合其 他教学资源,灵活选择运用读读写写·积累 语言、整体感知·自学质疑、自主探究·以读 促悟、拓展延伸·提升主题、联系实际·巩固 生成、矫正反馈·快乐作业六模块。建构促进 学生自主学习,实现对话交流、动态生成、合 作共享,实现学生知识、能力与情感协同发 展的课堂。读读写写———积累语言模块

新课标提出:低年级的学生每节课都要 认字读词写字,巩固基础知识。因而第一模 块设计:读读写写·积累语言,一方面可以检 查生字词语的预习,另一方面可以积累相关 的语言。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授课前的预习能使学生产生一种期待老师释疑的心理,这 种“需求”心理正是为新知识的教学创设了 有利的前提条件。

在语文教学中,预习的是否充分将直接 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要教会学生 预习的方法,指导他们每天进行有效的预习。首先是课前的整体把握。要求学生在预习时要阅读单元内容说明、课文前面的阅读 提示或自读提示,阅读文本教材,阅读课文 的注释,阅读课后的“研讨与练习”,这样,我 们就对整篇课文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和全 面的了解,这就有利于我们日后对课文进行 纵深的阅读理解。其次,要求学生能利用资 料了解作者、写作背景。“知人论世”是课前 预习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它能让学生更充 分地把握课文,了解文章的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主旨。再次,就是 查阅工具书,扫清阅读障碍,过字词关。最 后,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好工具书,基本解决 基础练习,提出自主学习中的疑难问题。整体感知———自学质疑模块

本模块是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 上,对整篇课文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和全面的 了解,让学生在整体阅读的过程中发现自己 不理解的问题,质疑问难,然后老师梳理重 要问题,围绕问题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从而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教学。有意义的阅读 教学,就需要基于文本构建起一个共同的对 话主题,在低段阅读教学中如何确立这个主 题,培养孩子的探究能力?我觉得应该在学 生整体把握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质疑,梳理问题,围绕问题,对照文本,由文本升华 到主题思想,渐次解析。自主探究———以读促悟模块

3.1 自主探究,质疑问难。

本环节是让学生 自主探究,学习能力较好的同学要主动协助 基础差的同学,再根据课文内容创建角色的 互动。这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展示平台。在互相交流活动中,不同层次学生的技 能都得到了提高,学习潜能得到了开发,同 时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不断创新的精 神。而且通过小组讨论,对于基础性的问题,学困生在基础好的同学的帮助下一般都能 自己解决。

3.2 成果展示,检测评价。学习目标达到与 否只有通过检测才知道,检测的方式可以是 测试性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成就感则成 为重要的评价标准。特别是学困生一般处于 教学边缘,容易被教师冷落,这时如果给予 适当的赞扬,就可以激发学困生的学习积极 性和自信心。各小组汇报合作成果,同时提 出还没有解决的问题。

3.3 师生互动,探究质疑。本环节要选择具 有探究价值的质疑问题,组织学生进行互动 探究。教师应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主导地位,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因材施教、分层 指导,尊重学生人格,鼓励大胆质疑,营造民 主、平等、和谐的探究氛围。互动探究问题的 选择,一是选择有助于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 技能达成的问题进行探究,可以由教师根据 教学要求和教学经验进行预设;二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是选择学 生自学中发现的困惑和疑点进行探究,注意 这些困惑和疑点应是本节学习的核心内容 或对核心内容的理解不可缺少的。拓展延伸———提升主题模块

古诗文经典诵读是我校打造书香校园 一直以来的特色,同时古诗文经典诵读也是 对主题的拓展,以一篇带多篇,引导课外阅 读实践,不但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浓厚兴 趣,同时在阅读的过程中将浓浓的情感沉潜 心底,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联系实际———巩固生成模块

本环节要注意收集反馈信息,完成反馈习题,进行针对性的矫正教学。要重视“双 基”的矫正反馈,确保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矫正反馈要注意突出针对性、及时性、层次 性和有效性。在此环节,对学困生的辅导工 作要做到“三优先”,即优先辅导学困生、优 先表扬学困生、优先让学困生交流展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

问题,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如能通过当 堂提问、学生讨论、教师小结等及时纠正学 生的错误,则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就会收到明显的效果。良好的反馈和矫正不 论从知识、技能、智力、习惯、情感等哪方面 来看,都是一个不断解决老问题、提出新问 题、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前进的教学过程;而 不良的反馈与矫正则是问题不断重复堆积 的低效或无效的教学活动。反馈与矫正要落 到实处,就必须切实抓好当堂了解、当堂消 化、节节夯实、层层达标、分步到位,也就是 反馈要适时、矫正要及时。矫正反馈———快乐作业模块

本环节要完成巩固案中的习题,及时巩 固学习效果,拓展思维,形成相关技能。迁移 应用的题型要多样,要有书面的和操作性、实践类的问题,还可设置思考题、必做题、选 做题等。要让学生通过一定的迁移应用训 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所 学知识的理解,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 理解能力和信息的提取与处理能力。

要让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对于学生而 言,是很不容易的,因为要遵循循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序渐进的 方法,进行阶梯式教学。

作者单位: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区第一小学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第五篇:夸奖式教学在小班化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夸奖式教学在小班化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慈溪市乾明学校 任春

何为夸奖?夸奖就是赞美与欣赏。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等行为表现给以高度评价,用夸奖的语言对学生给予鼓励,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俗话说:“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功”,“聪明孩子都是夸出来的”。夸奖孩子、赞赏孩子、鼓励孩子,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艺术。那么,怎样对学生进行夸奖式教学呢?下面,我就数学课堂中的夸奖式教学,谈谈自己的几点粗浅看法:

一、在课堂教学中,要给予夸奖式评价:

小班化的数学课堂中,由于班级人数较少,教师对学生的关注面就比较广。一节课下来,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回答问题的要求,如果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后,适时给予夸奖式的评价,就会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讨论问题就会更加激烈,课堂情绪就会始终高涨。如在教学《合理分配》一课的练习设计中我设计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学校组织同学们去春游,四年级四个班有182个同学,学校提供两中车型,大客车每辆可乘坐38人,中巴车每辆可乘18人,如果让你来租车,你打算租几辆车?思考之后学生们积极踊跃汇报自己的方法。有两辆的,有三辆的,有四辆的,还有六辆的。见此情景,我没有急于进行评判,而是接着对学生说:你们的回答都很好,看来大家今天都在认真听讲,专心思考,但是你们想过你们租的车子,对学校来说是不是最合理,花钱最少啊?同学们听了我的一番话,心里都美滋滋的,开始独立思考,然后回答出自己的设计,在学生的谈论与争辩中,合理的分配方案便脱颖而出,在对比中学生们很快发现了既经济而有实惠的租车方案,圆满的完成了本堂课的教学目的。

又如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在课堂上,你提出了一个问题,这时你发现平时不怎么举手发言的,学习成绩也不怎样的一位同学把手举得高高,你非常高兴,马上请这位同学回答。可是这位同学回答以后,文不对题,同学们都笑了,此时,作为教师,若加以批评或否定,无形就给这位学生,尤其是基础差的学生以沉重的打击,同时也对后来发言的学生造成心理上的压力。我们应该采用幽默的语言从侧面点拨他,让他觉察到答案中的错误,紧接着作为老师还应表扬他积极勇敢发言。这样,既不会打击这位学生上课发言的积极性,同时,也会让学生对老师会产生亲切感,使师生感情融洽,从而让课堂情绪愉快轻松,这样一来,学生学习兴趣浓,教学效果就会很好。

二、夸奖学生时要发自于内心

生活在赞美中的学生,将比他周围的小朋友更活泼开朗。受夸奖的学生,会感到备受尊重,进而能激起他们内在的自我价值和尊严感。每个学生都该得到这种感觉,这是我们为人师表的责任。

记得班级中有一位学生,学习习惯很差,作业也经常不完成,使得每位老师对他的印象都不好。而他也从来没有受到过老师的表扬,有的只是无休止的批评,数不清的唠叨。有一次,我在上《乘法运算定律》的时候提出来一个问题: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了乘法交换律,那谁能够用文字来表述一下乘法交换律?猛然间我发现他将小手举得高高,我高兴的叫他回答问题。他站起来,小脸涨的通红,说:“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就是乘法交换律”。下面的学生听了,哄堂大笑。这时,我并没有直接否定他的答案,只是用很幽默的语言从侧面点拨他,此时他也觉察到了答案中的错误,紧接着我还表扬了他积极勇敢发言。同学们也对他的回答报以热烈的掌声。这使他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整堂课都听的非常认真。以后,我也抓住机会不时给予表扬,这样一来,他的学习兴趣大增习成绩也稳步提高。

事后我在想,如果那次我的夸奖没有发自内心,而任意加以加以批评或否定,无形就给这位学生以沉重的打击,同时也对后来发言的学生造成心理上的压力。实际上,每一个学生总是有优点的,只要老师真正从内心去赏识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是值得老师自豪的。

由此可见,赏识学生应该发自内心,从学生本身出发,不要总在学生之间比较,而应该看到每个学生的长处,看到学生的进步,让学生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只有把学生当作一个平凡的人,当你在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时,你才可能发自内心地去赏识他。当你发自内心地赏识孩子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地注视着孩子,温和地对孩子说:“孩子,你真棒!”让孩子感觉到你的无限真诚。

三、夸奖需要讲究艺术:

夸奖学生也是有学问的。儿童心理学家们通过深入的研究,把夸奖、赞赏儿童的方式分为三种:个人取向、过程取向和结果取向。而我们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用“你真棒”、“你真了不起”、“你真聪明”等词来表扬学生,但我们的学生不知怎么了,他们不吃这一套,他们有的沾沾自喜,有的依旧我行我素。甚至产生负面影响,成为一种麻醉剂,不能激励学生进步。那么该怎样表扬学生呢?

在教学用《不同的方法解应用题》的时候,我出了这样一道题目:筑路队要浇筑一条长6000米的路,前5天浇了1500米,照这样的速度,还要几天才能完成任务?然后说:请同学们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放飞思维的翅膀,在不同组内讨论这道题有多少种解决方法? 一语激起千层浪,大家都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地举起小手。

很多学生的解题思路是先求每天架多少米,再求一共架设的天数,最后求还需要几天才能完成任务。这时班长站起来说:我是用倍数关系来思考,先看6000米是1500米的多少倍,那么所浇路的天数就5天的4倍,然后再减去4天,列式是:(6000÷1500)x5-5,或者先求剩下的米数是1500米的多少倍,然后再乘以5,算式是:(6000—1500)÷1500x5。

这时,我对班长说:“不错,你的想法很有创意,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我们其他同学还有更好的想法吗?”这样一来,同学们对班长的表现表示了很高的赞赏,同时也开动脑筋开始了新的思考。如果这时我的表扬是“真了不起,不愧是班长。”那同学们就认为班长做得好是应该的,自己也就不开动脑筋想其它的方法了。这样,班长从此上课再也不敢积极举手了。他害怕自己做错了,有愧于班长这个称号。

所以,我们表扬应该针对具体的行为和事物,而不是对人,同时,更应对学生的付出和努力进行表扬。这样,当学生遇到困难时他们会想方设法解决困难,使他们保持热情,增强自信。

总之,夸奖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运用,在其它活动也可以运用。课堂上,我们可以利用夸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专心听讲,勤于思考,积极探究;活动中,我们可以利用夸奖,给学生以鼓励,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只要我们善于运用夸奖式教学法,教育教学工作被动局面就可以打破,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就可以实现。

下载探索式课堂在“糖类和油脂”教学中的可行性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探索式课堂在“糖类和油脂”教学中的可行性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微课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可行性分析

    微课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可行性分析 摘要:微课是借助科技信息手段将所授内容做成简短精致的视频,利用时间短、直观形象性强、资源丰富等优点让学习者能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短时间......

    积木式教学方法在机电一体化教学中的探索大全

    积木式教学方法在机电一体化教学中的探索 摘要:随着现代化工业生产的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已成为当今工业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学实训应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课堂中变式教学的案例分析(最终定稿)

    高中数学课堂中变式教学的案例分析 摘要:变式教学,核心是利用构造一系列变式的方法来展现出知识的变化发展,体现数学结构的演变,同时创造出一种变式思维方式,促进有效思维的发展......

    我在作文教学中的困惑和探索★

    浅谈我在作文教学中的困惑和探索 龙口市徐福中学 杨奎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最让我头疼的就是作文课。好多学生一提写作文,顿时疾首蹙额,执笔无言,一写作文,就在下面翻作文书,东......

    高效课堂 我们在探索中不断前行

    (2012—2013学年度)——教学工作专题总结 我们在探索中不断前行 我们学校追求高效课堂,就像社会上人人都在追求幸福一样,人人都在做,人人都有追求的目标,但追求的方式和结果却各......

    在教学中探索在研究中成长

    在教学中探索在研究中成长 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教师的角色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今天的教师从课程角度看,是课程的实施者、建设者;从学生成长角度看,是学习的合作者和引导者、心......

    参与式教学方式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运用研究

    参与式教学方式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运用研究 在社会不断进步与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发生了相应的改革。为促进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实现学生正确历史观与爱......

    “翻转课堂”模式在我院职业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翻转课堂”模式在我院职业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摘要:翻转课堂,the flipped classroom,起源美国,发展于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现如今正以如火如荼的形势在国内掀起了一场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