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字化环境的集团模式下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的研究》

时间:2019-05-12 15:51: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基于数字化环境的集团模式下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的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基于数字化环境的集团模式下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的研究》》。

第一篇:《基于数字化环境的集团模式下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的研究》

《基于数字化环境的集团模式下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的研究》

中 期 工 作 报 告

2006年8月,在结束了江苏省“十五”电教研究课题并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我校申报了全国“十一五”现代教育技术课题《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研究》,并得到立项批复。自课题立项以来,课题组在学校和市电教馆的指导下,不断探索,主要做好以下各项工作:

一、加强学习,提升课题组成员的科研素质、信息技术素养

教师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主导力量,建设一支适应教育信息化需要的师资队伍,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

首先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培训,邀请专家来校讲课,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开展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每年暑假都选派网管员和其他有关人员参加区市、省组织的有关培训;其次是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掌握信息化教育的基本技能。以张贴海报的形式,每周对师生进行开放式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如班级网站培训、常用工具培训、课件制作培训、网页制作培训、资源库建设培训、教师博客等培训,06年下半年,邀请常州市电教馆**老师分学科(四期)对全体教师进行数字化平台培训,组织“键步如飞”教工打字比赛、班级网站、个人网站评比。

通过培训,培养出了一批拥有一定理论水平和熟练应用能力的骨干教师,各学部均有一至两名信息员帮助教师处理信息技术中的各种问题。其中**老师获全国少儿计算机考试系统管理员资格证,并被聘为区小学科学教研网站信息管理员和全国教育网站查询互动系统研究员,**老师获全国少儿计算机应用教师资格证,**老师取得江苏省“校校通”工程信息技术教师培训结业证书,全校适龄教师100%通过了江苏省教师信息技术考试,部分青年教师能制作网页,绝大部分教师能运用PowerPoint、Flash等制作课件进行教学。为课题的有序进行提供了有力的师资保证。

二、领导重视、制度完善,为课题顺利进行保驾护航

本课题组组长校长为小学高级教师,对教育有相当的造诣,主持或参与过国家、省、市级课题研究,我校现已结题国家级创新教育研究课题在全国颇有影响。课题主任为小学高级教师,常州市学科带头人,主持过电教和科学两项省级课题的研究,执笔撰写了该两项课题的方案设计、阶段报告及结题报告,有相当丰富的课题研究经验。课题组精选了16名各学科骨干教师,本科有11位,小学高级有12位,平均年龄31岁,都参与过市级以上课题研究。学校制订或完善了一系列制度,为课题的顺利进行保驾护航。如《**小学教育科研规程》,以此规范、指导学校科研工作;《**小学教育科研管理考核条例》,采用月考核与学期考核相结合的形式,对教师的科研工作进行考核;《**小学关于课题研究成果奖的实施办法》,分校级、区级、市级、省级、国家级来分层奖励对科研工作有突出贡献的教师;构建了科研活动积分制。学校为了鼓励课题组成员积极开展工作,平衡付出,开辟了考核“特区”,拨出专款对课题组成员按积分多少进行奖励。

三、不断健全完善课题研究组织结构和网络

课题立项后,我们认识到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不仅仅是课题组成员几个人的事,它涉及湖小的每位教师每位学生,甚至是每位家长。所以我们鼓励更多的教师加入到该课题中来,进行草根型课题研究。同时,根据实际情况,课题组及时作了人员调整和分工,现共有十七位教师积极投入此课题研究。

由此构建了从校长室到各中心、各学部、各教研组直至各班级的课题管理网络与运作网络。

四、学校加大投入,不断改善课题研究的硬环境

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是学校开展现代教育技术教育教学研究的必备条件,也是衡量一所学校现代教育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2006年我校对校园网络进行改造,添置硬件防火墙、服务器(2台),路由器等,并改造机房线路及内部规划。学校现拥有计算机近600台,学校网络环境下可使用计算机数与在校学生数之比达1:8,多功能专用教室4间、网络教室3间,每个教室实现“班班通”,计算机、液晶投影机或背投、实物展台、音箱及投影屏幕的安装到位,为工作满3年的教师配备笔记本电脑,现有168台笔记本电脑,为每位教师配备数码摄像机。多媒体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安装到位,并多次向全区进行活动转播,如“六一儿童节”演出、全国“创新杯”教学艺术大赛、佳佳电视台主持人选拔大赛等等。硬件的投入为学校的发展、教育的创新搭建了一个更广更新的技术平台,为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五、加强过程管理,课题研究过程具体化

本阶段,学校围绕校园资源、管理、服务三个要素来建设数字化校园系统,依托校园门户网站,构建数字化的科研环境、教学环境、管理环境和生活环境。做到边实践边摸索与研究。

1、完善校园网建设。完成校园网的第三次改版,建立校区网站,为学校信息传递、政务公开建好平台。沿用“学校概况、新闻中心、精文荟萃、精彩图片、教坛精英、师生主页、校园论坛、电子图书、备课中心、我要留言”等栏目,丰富和发展其功用。新建立了校区22个班级网站,十月份开始投入使用。教师博客,骨干教师个人网站,学生主页,各科室、各完小、网上专家库,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少先队、双语教学等网站也都在不断地更新。

2、校园论坛异常活跃。论坛开辟了宏观教育思考、新教育实验、教育随笔专栏、班主任论坛、双语论坛、教师之友论坛、学生论坛、家长论坛等。无论是新教师,都摸索着学会了发表、更新、回复、链接以及页面设置等,技术上有了零的突破,颇有一番成功的味道。不仅是在内网的论坛上,就是在“教育在线”的论坛上也建设了学校的专题帖。草根研究点燃了教育的热情,所有教师靠事实说话、靠真情动人、将教育的直接参与者的内心思想、隐性知识等转化为显性知识,挖掘出教育主体的教育智慧并转化为集体智慧和共享资源。

3、教育信息化资源的开发和研究。为了做好这项工作,学校除了购买K12、基础教育课程资源、电子图书等资源外,学校还有计划、有目的的自制、收集、逐步建立信息化教育资源库。教师通过FTP、视频点播等方式共享教学资源,现有自制课件100多个,专题网站或网络课件30多个,精品课拍摄制作30多节,自制专题片十多小时,如:“走进**”、“一所好学校是这样炼成的”等专题片,精心制作校园文化专题片,组织参加省电教馆、中央电视台的电视节目评比活动,并与兄弟学校开发新课程资源平台,在历届多媒体课件评比中获奖,其中由我校**老师与同行一起设计开发的英语课件在第六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中获得一等奖。

4、在学校教育管理上,积极稳妥地引进和开发学校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教务、学籍、备课、人事、财务、校产、图书馆、实验室等方面的信息化管理,实现办公的无纸化、自动化。现学校的各项通知都通过网络发至各校区学部,而学部开展的活动也都通过“校内新闻”栏目及时反馈到校长室。这种管理方式更加适应了集团化办学的需求,解决了教育集团管理中地理上的不便。

5、分级上好研究课。

我们将课题组与教研组挂钩,平时以教研组为基本研究单位,进行组内研讨。在此基础上进行全镇的研讨活动,而后每学期至少进行一次区级以上电教公开课,扩大研讨范围,交流与吸收校外关于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经验及教训。

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要求教师必须严格做到:在教学中开展研究,在研究中深化教学。严格按照计划、行动、观察和反思的螺旋式上升的顺序开设每一节教学研究课。在研究课教学前,上课教师认真研究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准备充足的教学资源,提出研究问题,设计教学方案,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最优化”“电子教材的开发与合理应用”“网络课模式的探讨”“信息技术运用的有效性研讨”等;接着,在研究课教学过程中,上课教师进行实证研究,在实证中要注重创设有利于学生意义建构的教学情景,让学生的亲身体验,课题组其他听课教师仔细观察实施效果,认真记录;在研究课教学后,教师认真进行总结并且与课题研究组的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和研讨,概括出研究的结果,形成教学反思,引发新的问题,使研究具有动态性。

本阶段的研究工作已经结束,通过研究,我们的视野更加开阔,感觉到需要研究的问题似乎更多,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越来越重。今后,我们将广泛听取专家建议、开展交流,针对前一阶段研究中出现的问题,扎扎实实地加以改进,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不断探索,有所作为。

第二篇: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

新课程文化背景下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

浦东新区东方小学 王万红

新课程改革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营造一种自主、合作与探究的课程文化;强调课程的多样性、开放性、互动性与建构性;强调教师角色的改变、文化的重塑,构建师生共建、共享、共同成长的教学共同体;倡导教师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反思学习。新课程改革为我国基础教育带来新的理念,也为广大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路径。在新课程背景下,怎样构建教师的“学习共同体”,成为我校研究与探索的重要问题。我校在上海浦东新区第四教育署的领导和支持下,在全体教师的相互合作下通过确立共同的教师发展愿景、建立互动的教研学习组织、建立开放的校本研修制度、开展合作的校本课程实践、构建交互的信息共享平台等,促进了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整体提升教师专业发展。

一、确立共同的教师发展愿景

著名教育学家日本学者佐藤学教授把学习的实践界定为借助同他人的团结与协作所实现的“合作性实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学习共同体”这一学校的构想。作为“学习共同体的学校”,不仅是儿童们合作的相互学习的学校,也是教师们作为教育专家看合作的相互学习的学校,还是家长和市民参与学校教育的、合作的相互学习的学校。在学校中要构建教师的“学习共同体”,首先必须要确立“共同愿景”。“共同愿景”是学习共同体的一个主要特征,它来源于其成员的“个人愿景”而又高于其中每个个人的愿景。它是建立在其成员的共同价值观基础上的组织发展的共同愿望,是全体成员发自内心想要争取和追求的目标。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共同愿景”就是教师群体中每个成员真心向往并愿意为之奋斗的目标。“共同愿景”应该建立在全员参与并沟通探讨的基础上,为此学校在确定办学理念、办学目标、教师发展目标时必须处理好学校的实际与教师的个人发展需求的关系,让学校发展目标成为教师个体发展的共同目标,从而在学校发展的同时让教师得到发展,在教师个体得到发展的同时也推动着学校的发展。所以在确立学校发展目标过程中必须充分听取各层面的教师建议,让广大教师参与学校规划的制定。

(一)集思广义 形成学校发展的共同愿景

我校开展“我的学校我做主”金点子活动,让教师从行政管理、课程设置、教师专业发展、教育科研、教与学、学生辅导与学校德育、学业成绩评估、与家长社区的联系、校舍办学设施及其他资源、学校文化十方面来分析学校的优势、不足并提出相关建议。在这次活动中,老师们的意见和建议很有价值,字字句句流露出对学校发展的关注,体现出教师投身教育改革的热情与勇气。同时,教师发现在学校的规划中有自己提到的内容,有自己建议的影子,就更容易接受改革,更愿意按照规划的去做;更重要的是,他

新课程文化背景下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

们提高了主人翁意识,形成并认可了学校发展的共同愿景。

在全体教师充分沟通与共同分析的基础上,我们把“形成一支敬业型、成熟型、研究型的师资队伍”作为学校教师发展的共同愿景。“敬业型”教师——是指能“跟着走”的教师,有工作热情,善于学习有经验教师的工作策略;肯投入精力和时间研究教材、教法、学法,注重梳理知识网络和知识点;愿意与同事做工作交流与探讨,愿意与学生沟通交流,愿意践行学校办学思想。“成熟型”教师——是指能“自己走”的教师,能经常研究教法、学法并学以致用;善于对学科知识网络的把握,按照教学目标自如地驾驭课堂;师生关系和谐融洽,注重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主动与同行进行工作上的交流、沟通、探讨,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坚持教育教学反思,教学思路和策略被同行认可,在教研组或备课组经验交流中生成成熟的见解;关心学校和谐发展并有实际表现和具体行动。“研究型”教师——是指能“带头走”的教师,能坚持在工作中反思,充满哲学思考,是学习型学校建设的带头人;能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周围的人文环境,营造催人奋进的舆论;在行为上实现“四个转化”: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化、单一型向综合型转化、知识型向学者型转化、创新精神向创新人格转化;将学习视为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改革的倡导者;经常生发并及时捕捉智慧的灵感,构成系列经验并且在各类刊物发表;全部教学过程与学生个体和群体自然地发生心灵碰撞,师生心理相通相融;主动承担并愿意带领同行进行专项课题研究;坚持对其他教师的良好帮带、持之以恒。学校这个分层次的教师发展目标的设计既照顾到不同发展水平教师的需求,又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二)制定个人规划 融个人愿景与共同愿景为一体

我们要求教师从学校的发展目标出发,结合自身实际制订教师的个人发展规划,通过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的制定,让教师的 “个人愿景”与学校的“共同愿景”融为一体。让教师的发展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增强自我发展的动力。

教师先对自身进行定位,再根据学校教师的发展目标来确定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制定了个人发展的目标。下面来看一下我校一位教师的个人发展计划。

某位教师个人发展计划

基本情况:1992年参加工作,任教数学学科,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曾参与多个市、区级科研课题的研究,曾获多个市、区级个人奖项和荣誉称号。

其优势:(1)学习能力:能根据需要不断更新知识,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能主动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2)师德修养: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能正确处理与学生家长之间的关系,形成良好、融洽、相互信任的师生及教师与同事间的关系;(3)教育教学水平: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水平,教育教学理念比较新,对于教材的理解比较到位,对于其他版本的各类教材比较熟悉,擅长运用多种教材中的优势材料丰富课堂,引导学生更好地习得知识;(4)教育科研水平:有较强的教育科研意识,在工作中善于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形成循序渐进的教育科研氛围;通过科研活动能够不

新课程文化背景下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

断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并运用于实际工作中;有较强的分析、总结经验的能力。

不足:(1)学习能力:学习不够主动,常常到需要用时才学习一些必要的理论知识;(2)教育教学水平:尚未形成个性鲜明的教学风格;(3)教育科研水平:虽然在教育教学上能及时发现问题并总结经验,但教育科研研究深度、力度还不够。

发展计划:(1)通过发展突破自我,使自身的综合素质全面提高,成为一名有思想、敢创新、勇实践的个性鲜明的研究型教师;(2)专业水平持续发展,具备自主发展的能力,成为教学上具有独到风格的教师。

该教师根据我校的发展目标,对于自身的目前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和定位,从而提出了要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的目标,这是出自于学校教师发展目标中要“形成一支敬业型、成熟型、研究型的师资队伍”的发展目标。同时在制定个人发展目标时又强调突出体现自身特点,提出要成为“个性鲜明的研究型教师”与“教学上具有独到风格教师”的发展目标。

二、建立互动的教研学习组织

学校的教研组、备课组是整个学校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是校本研修的重要阵地,也是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的基础。教研组、备课组是教师间业务学习、集体备课、教学观摩、教学研究、案例分析、问题会诊、专题研讨、教研沙龙的互动平台。教研组、备课组建设关系到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此学校需要改变教研组传统管理模式。传统教研组结构单一,按照工业模式建立和运作,具有事务化和形式化倾向,教研组越来越像“行政”组织,其主要工作是传达学校指令,例行公事般的听课、评课等。为使教研组适应教师学习共同体的要求,学校按不同的学科分为五个教研组——语文教研组、数学教研组、英语教研组、艺术教研组、科技教研组。教研组层面下,语数英学科又以不同的年级分成几个备课组(校本研修小组)。小组成员除了一线教师,还包括有关专家、学校领导,形成一个合作研究的互动性学习组织。学校给教研组更多的自主权,不搞一刀切。教研组完全可以根据各自教学实际开展教学研究。

教研组以“课例研究”为例,采用“同课异构”研讨模式,先分析教材,确定教学目标,然后结合各自的教学风格与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教案设计与教学实践,最后汇总教学中的得与失。

我校音乐备课组以《常回家看看》为课例,通过“同课异构”的方式对比了三位教师对课堂导入的教学策略的不同演绎,研讨课堂导入教学策略的有效性。教师在不同观念的碰撞和多元思维的融合过程中拓展思路,体现教师课堂的智慧与思想,鼓励教师在不断尝试中获得进步。数学组佘瑛、徐炜进行了三年级《周长》的“同课异构”教学展示。两节课虽然结构上完全不同,但都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给教师怎样使用教材带来了新的思考和启发。在“同课异构”研讨过程中会有不同意见发生,如果没有良好的人际氛围,这种学习目的就很难实现。“同课异构”研讨还促进了和谐学习氛围的形成。

教研组、备课组围绕学校课题和教师教学需要建立子课题,坚持课堂教学、教学

新课程文化背景下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

研究、科学研究一体化。教研组、备课组根据教学需要提出一个教学实际问题,然后组织教师学习与这个问题相关的教学理论,再讨论解决问题的思路,制订解决问题的计划,进行课堂教学的实践,最后组织教师进行理性的会诊,从而形成一个课题。以研究课、互观课的形式,交流、展示课题研究的成效。课题研究激发了教师自主发展的意识。

语文教研组的“语文课后练习使用的有效指导”的研究课题,数学组的“设计有效的计算练习”研究课题等,都将研究方案、教学案例发布于网上,引发教师交流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发表不同意见,提出实施策略,使教学困惑在合作中得以及时消除,教学问题在互补中得到迅速解决,形成一种浓郁氛围的研究,同时也让教师在网络平台的交流中增进了感情,在思维的碰撞中加深了对问题的认识,拓宽了解决问题的视野。

教研组计划的制定也能够紧紧围绕学校四年发展规划和学校工作计划来展开,并且将工作不断细化,措施明确。仅以语文教研组的教研活动计划为例一窥共同研究的魅力。

语文教研组2010学年教研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语文教研工作更新观念、与时俱进、真抓实干,紧紧围绕学校本学期工作目标,认真学习、解读《新课程标准》,强化教学常规,坚持校本教研,优化课堂教学,重视能力培养,切实减轻学生的过重课业负担,着眼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二、主要目标:

1、强化教学常规,规范教学行为,使三类课程得到有机整合。

2、加强教研与科研的紧密结合,创建研究型教研组,使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明显提高。

3、落实课程三维目标,转变教与学的方式,使不同层次学生得到主动发展。

4、重视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规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教学质量得到提升。

三、具体目标及主要任务与措施

1、常规工作(1)加强理论的学习

○每位教师认真阅读《小学语文教师》,利用备课组活动时间、利用校园网,进行心得体会交流,推荐优秀文章。

○教师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把握每个年级的阶段要求,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组织教师继续学习市教委关于教学工作的六个文件精神,提高课程的执行力,增强课程意识和质量意识。

○组织教师积极参与市、区、学校的网上教研活动。(2)聚焦课堂,提升水平

教师认真扎实地上好每一节家常课,通过常规的互听课和研究课来互相学习。听

新课程文化背景下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

课重点为在备课组活动中明确的知识点、训练点等落实情况。结合语文教研活动的主题,将课堂观察任务分为三类:教学目标的落实情况、对文本表达的关注、对学生表达的关注。

听课前,组长将课堂教学的详细教案以及教材分发给每位教师。同时以备课组为单位分发观察任务。有的年级负责观察对学生表达的关注情况;有的年级负责观察教学目标的落实情况;有的年级负责观察对文本表达的关注。

听课时,各备课组、各听课人员带着自己的观察任务来听课。

听课后,评课前,以观察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汇总。随后,各观察组派出一名代表进行交流。在交流的同时与执教者进行互动。

同时,教研组将结合上海市、新区的语文教学动态,以“关注表达”为主题开课堂教学研讨。主要是从“关注教材表达”与“关注学生表达”两方面开展研究。

○根据研究主题,请语文专家进行一次专题讲座。

○围绕研究主题开展3次教学研讨。(低中高年级各一次)语文教师的课改计划的目标措施制定、案例撰写都紧紧围绕“关注表达”这个主题。

○围绕教学五环节,重点抓好备课和质量监控两个环节,落实课堂的有效性。a.一学期对教师的备课检查不少于二次,重点放在备课中三维目标的落实情况,在各种形式的听课活动中检查备课的有效性,重点注重评价后的反馈,落实进一步改进的方法和措施。

b.完善单元测验检查制度,注重备课组每个单元成绩的上报、分析与反馈以及了解单元测验的批改、订正等情况。

c.每学期对教师的单元测验卷的批改,学生的订正情况、家长知晓情况等进行检查一次,并与教师及时反馈。

○每学年举行两次关于教师基本功的比赛。(下水文、钢笔字、板书、朗读等)

2、重点工作

(1)加强备课组长队伍的建设,提高备课组活动的有效性

○加强与备课组长的交流与沟通,每学期至少召开两次备课组长会议,进行各备课组工作情况交流,经验交流,问题探讨,提升备课组长的能力。

○备课组活动以分析教材为主,重点解读课程标准,根据课程标准,梳理教材各单元教学“五个点”,即知识点、重点、难点、训练点、拓展点,使每个教师对教材有一个整体的、结构的认识和把握。活动之前,由主讲人事先做好充分准备,填写好《备课组活动教材分析记录表》。主讲人坚持“六个讲”:讲教学的三维目标、讲教学的“五个点”(知识点、重点、难点、训练点、拓展点)、讲教学的设计、讲有效教学的策略、讲练习设计、讲教学的预期效果。组员共同讨论备课,修改教案,做到组内教师人人清楚。

○行政领导深入到备课组,及时了解各备课组活动情况,给予备课组帮助和指导。具体安排如下:

新课程文化背景下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

一年级:王万红 二年级:倪 蕾 三年级:宋惠龙 四年级:倪 蕾 五年级:张 华

(2)关注质量监控的全过程,切实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关注平时的单元测验:

单元卷由组内教师轮流出,出卷教师在出卷前认真回顾单元教材的知识点、训练点、练习题型。备课组长把好第一关。

每次单元测验后在一周内完成阅卷、订正工作,并及时记录学生的成绩。单元测验后,利用备课组活动时间,对完卷情况作分析,尤其是年级内的不合格学生,要分析其原因,商讨对策。

备课组长及时做好年级单元测验情况分析,并上报教研组。教研组及时做好整个学校单元语文测验的情况分析。

教务处和教研组将不定期抽查单元卷的阅卷、订正等情况。○定期进行质量监控:

每月有质量监控,具体安排如下 9月: 五年级 全面抽测 10月:四年级 作文 11月:所有年级 全面抽测 12月:一年级 单项抽测——拼音

五年级 单项抽测——作文

1月:所有年级全面抽测(其中四年级参加新区质量抽测)关注班级学困生,努力确保合格率,提高优秀率

认真分析班级学困生的原因,对症下药,与任课老师、学生家长共同制定辅导措施,切实提高补缺补差的实效。同时结合每月的质量监控,认真分析学困生存在的知识能力缺失点,再制定切合实际的措施,并落实到实处。

配合教务处,成立命题小组,提高试卷的命题质量。 注重语文作业的设计:

○针对语文作业以简单、机械抄写为主的现象,加强作业的设计。语文的作业布置要和课堂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中高年级必须有一本课堂小练习本,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设计相关练习,将课堂的口头表达落实到笔头。

特别关注四、五年级,力争在新区的质量监控中取得好成绩,力争合格率达到100%。分管领导深入五年级备课组,关注毕业班工作。力争在五年级毕业考中打个翻身仗。

3、特色工作

(1)继续扎实地开展免考工作

总结免考制的优势与不足,推广“免考”制,在三、四、五年级实施免考制,扩大免考受益面。

新课程文化背景下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

(2)编写作文专辑《小荷》。

(3)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上海市教师论文大赛,全国教师基本功大赛。

(4)配合教务处、学生处继续开展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工作。本学期,将针对一至三年级进行学习习惯的培养。

语文教研组的工作计划能紧紧围绕学校发展目标,同时又坚持从语文学科自身特点出发,非常具体,针对性强。强调团队的学习、反思与研究,还对行政领导如何加强课程领导力提出要求,这在以往的学科教研组的工作计划中很少见到的,体现了作为校本研修最基层团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三、开展合作的校本课程实践

教师的成长离不开课程改革,校本课程实践过程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学校依托市级龙头课题《跨学科项目学习的实践与开发》的研究,整合教育资源,积极开发校本课程,使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的过程成为教师智慧共生的过程。

跨学科项目学习是一种新型的教与学的方式,也是一种新型的课程理念,是一种革新传统教学的新理念,它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性问题进行探究。通常其实施过程分为选择项目阶段、拟定计划阶段、开展活动阶段、形成作品阶段、汇报成果阶段这五个基本阶段。学习活动方式通常分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为此学校依照自然、社会、自我三个维度,根据学生年龄特征、认知程度和尊重学生的兴趣、喜好,进行整体规划,构建跨学科项目学习课程,共开发了近30多门校本课程,基本满足学生需求。例如:“保护环境变废为宝”的项目学习活动中,从组织学生开展读环保书籍,看环保宣传影视开始,进行征集“校园环保广告语大赛”、然后通过网络、书籍、报刊等方法查找的环保相关资料,分析信息,探讨一些现有的环境问题,根据资料进行环保小报的制作,再到开展“变废为宝手工制作大赛”、“变废为宝服装展示” 等大型宣传展示活动,到最后身体力行,自我反思,整个活动体现了社会性、自然性和自我性的统一。

跨学科项目学习给教师带来了全新的课程理念,有力地推动了课堂教学的改革。学校把跨学科项目学习的理念、策略、做法等迁移到课堂教学,进行“自主、合作、开放”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把学习的主动权(自主权、提问权、结论权)还给学生,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的思维得到解放,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主动、活泼、健康地发展。在这方面教师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案例,学校专门汇编了《学科教育整合教案与案例经验集》。“自主、合作、开放”的课堂研究,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教师因地制宜,有意识、有目的地开发和利用各种与教学资源有关的课程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跨学科项目学习课程同时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与探究性课程)三类课程起到了整体引领作用。学校努力把项目学习思想整合在这

新课程文化背景下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

三类课程中,根据跨学科项目学习课程理念初步形成了学校的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探究性课程结构框架。其中自主拓展型课程主要由基础型课程延伸的学科课程内容和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其他学习活动组成。根据学校特有的教育资源,开设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的选修课。如:基础型课程的延伸课程——思维训练、校本英语、语文大观园、神奇珠算、名著伴我成长、蒙学诵读;教育资源技能化的课程——十字绣、科普气象、数码摄影、硬笔书法、礼仪主持、京剧脸谱、校园音乐剧、少先队鼓号礼仪;供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选择的微型课程——走进“塘一”书画苑、考察张家浜水文站、我为世博场馆做导游、地铁沿线风光的游览解密等。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开发了一些既具有现代社会特点又容易引发学生关注并能积极参与的限定拓展型课程。限定拓展型课程主要由学校文化活动——学科节(语文节、数学节、英语节、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德育节庆;班队活动——入学仪式、入团入队仪式、十岁生日、毕业典礼、读书俱乐部;自我服务——我爱我家、心情絮语、心理健康教育;公益劳动——大手牵小手;社区服务——红领巾气象站、走近名人;社会实践——春秋游、看影剧等。学校还尝试适当增加基础学科的拓展性学习以及在学科基础上的探究学习,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探究能力。

下面是学校根据跨学科项目学习课程理念初步形成的学校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探究性课程结构框架。(见下图)

由于跨学科项目学习课程开发需要学科教师间合作才能完成,所以课程开发过程也是教师共同学习、共同合作过程,学科间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智慧得到共享,有效提高了教师的课程整合、设计、开发的能力,促进了教师专业的发展。

四、构建交互的信息共享平台

新课程文化背景下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

教师成长需要同伴互助,需要相互学习交流,教师的个体智慧离不开团队的智慧,于是学校尝试通过基于网络平台的教师成长电子档案袋的建设,实现教师知识信息的共享。

教师成长电子档案袋既是教师成长记录、自我激励手段、学习工具,又是评价方式。实施教师专业成长档案袋,可以使教师比较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发展过程与发展状况,增强教师自我反思、主动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完善教师发展性评价体系。尝试基于网络平台的教师成长电子档案袋,可以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重要作用,使之真正成为促成教师成长的重要平台;让教师在无穷无尽的虚拟空间里一起交流、一起分享,在质疑中发现,在发现中收获;营造良好的学习和学术氛围,开阔眼界,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疑难困惑或者是饶有兴趣的方面进行了解、充实甚至研究;通过不断的交流与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发生碰撞进而产生共鸣,从而使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有所改进,有所创新,并促成教师个人知识的提炼和优化,直至成长为研究型教师。这种包含教师成长电子档案袋的网络平台,我们统称为“教师专业发展信息平台”。

下面是我们学校的校园网络结构图:

其中“校本研修”栏目涵盖了教师参与校本研修的过程,涉及到相关文件的学习、提供各类的学习信息、各类培训记录、显现案例研究。“教师成长档案袋”内容涉及教师个人信息与发展规划、荣誉夹、教学资源、观课议课、学习心得、案例研究、培训记录、论文论著、个人空间等九个方面。

每位教师把自己的基本情况、个人专业发展的计划、每年的荣誉夹进行编辑;把教学资源(“文字”、“教学设计”、“课件”、“视频”、“图片”等门类)进行整理、上传;通过自学师德修养、心理辅导技术、教育理论、现代教育技术四项必修课程、浏览网络学习资源、学校组织相关学习、撰写学习心得或案例的形式,完成学习;校内互观课能及时以网络形式点评,作为研修内容之一;外出学习记录(包括听课)及时在网络上呈

新课程文化背景下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

现,供备课组、教研组共享;还包括网上教学案例交流、读书笔记(读后感)交流、教研组组织问题沙龙,进行网上论坛等系列化学习、交流和共享。学校“校园资源库”的教学资源丰富,分为“文字”、“教学设计”、“课件”、“视频”、“图片”等门类,方便教师检索,可以按任意关键词查询相关教学资源。互动窗口中被点评或赞扬,教师会感到自己的日常学习工作被同伴关注,当得到同伴的肯定和赞扬时,成就感会油然而生。

教师成长电子档案袋的建立不是纯技术的操作,也不是追赶潮流的时尚,而是利用网络的优势,让教师们从中体验实现自身成长的快乐。教师专业发展信息平台,以教师自我教学实践为前提,以教师的反思性思考为切入点,使教师的反思、学习和探究立足于课堂、立足于网络、立足于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优化了教师的知识管理,使教师自身学习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同时优化、完善、丰富现有教师培训模式,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舞台,同时教师专业发展信息平台成为教师学习共同体的载体。

建设教师学习共同体,学校倡导教师要树立三种理念:一是树立开放教育的理念。教师学习的内容与形式均要开放;二是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要求教师从自身的不足出发,利用网络不断地、经常性地为自己“充电”;三是树立主体教育的理念。强调激发教师个人的学习动机,唤起教师终身学习的积极情感,形成不断学习的强烈愿望。启动教师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以及群体与群体之间的互动机制,增强教师参与学习和研究的积极性,克服可能出现的“懈怠”或“心理拒斥”现象,将自我驱动和人际互动统一起来,构建教师成长的学习共同体。

教师学习共同体,是以教师自愿为前提,以分享资源、技术、经验、价值观等作为核心精神,以共同愿景为纽带把教师联结在一起、互相交流共同学习的学习型组织。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教师智慧的生成,其重要内容是自我激励、情感整理,主动定标和增强自身的注意力与创造力。教师成为一名合格、成功的教育者的过程,就是一个人不断丰富和完善主观世界的历程;充分地挖掘自身具有的强烈自我发展与自我超越能力的过程。为此,教师必须具有学习新思想、新观念、新知识的紧迫感,实现“自主学习”。通过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掌握一定学习策略基础的“会学”和形成顽强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真正达到“锲而不舍”、“学而不厌”的境界。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核心是合作文化,它要求共同体成员有改进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共同愿景,成员之间为实现共同目的而相互支持和合作,在合作中对改进教学和自身学习不断进行反思性的专业探究,从而真正做到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和持续学习。

教师学习共同体是一个系统工程。从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一书倡导的理论视角看,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生成要素至少应包括自我超越、合作文化、心智模式、共同愿景和基于对话的团队学习五个要素。学校清醒认识到,当前本校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只是一个架构,要使之成为一个能够推动教师及学校发展的批判性平台,形成学校文化,则还要进一步深入了解和把握其理论内涵,通过结合现实的时空场域和话语背景,深刻

新课程文化背景下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

地领悟它生成的思想内核,才能在实践中有效地加以培育和发展。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尚须进一步改变,相互之间需要更加开放、包容,并且愿意去冒险和接受挑战。学校领导必须进一步变革现有的管理模式,大胆创新学校管理。

2012.2 11

第三篇:基于学习共同体的自主学习模式研究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象征手法An Analysis of the Tragic Fate of Mary Turner in The Grass Is Singing英语广告中双关语的运用及其翻译研究A New Woman’s Journey in To the Lighthouse初中学生听力理解障碍简析及应对策略中美家庭教育的比较研究索尔•贝娄《挂起来的人》的存在主义解读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分析《傲慢与偏见》中的爱情婚姻观星巴克在中国取得的成功及启示《杀死一只知更鸟》中主人公的成长危机论《最蓝的眼睛》中的黑人文化传统从生态视野解读狼图腾对爱德加•爱伦•坡哥特式小说中象征手法的研究文化负载词的交际翻译论——以《吾国与吾民》为例《支那崽》的后殖民主义解读模糊语言在英语新闻中的语用分析中国后与美国迷惘一代文化认同感的比较The Gothic Beauty and Spiritual Essence of Allan Poe’s Short Stories从跨文化传播角度论中国饮食文化资料的英译简•奥斯汀小说“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照进黑暗的光--电影《弱点》主题阐释玛丽•巴顿的女性意识浅析奥斯卡•王尔德童话作品中的唯美主义思想浅论中文商标的翻译Translation Strategies about Vacant Words in Dreams of the Red Mansion温和的反叛者——论《小妇人》中的女性群像论希斯克利夫出走的必然性等效原则视角下的汽车商标中译探析背景知识在翻译中的重要性从功能对等角度翻译委婉语

小学英语课堂任务设计的研究

从《紫色》中的意象看黑人女性身份的自我重塑

The Analysis of Narrative Techniques in William Faulkner’s “A Rose for Emily”

英汉灾难性新闻导语写作手法初探

美式英语与英式英语的比较

An Analysis of The Woman Warrio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struction of Discrete Identity in Chinese American Community

关于高中生英语听力理解中非语言因素的研究

论《小妇人》的叙事技巧

美国价值观在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中的体现

论《海浪》中体现的死亡意识和生命意识

从目的论的角度看英语言语幽默的翻译

学生不同个性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试析广告英语中语言的性别差异——从功能分析的角度着手 从黑人女性主义解读《宠儿》中塞丝的觉醒 浅析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英社交称谓 《儿子与情人》中的恋母情结 从语境视角浅析《生活大爆炸》中反语的幽默属性 中西方爱情悲剧故事的比较分析——以“梁祝”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例 美国电影中的英雄主义解析 从关联理论的角度看科技英语翻译 广告翻译中的模因传播 从唯美主义角度分析《莎乐美》中邪恶的灵魂 英汉习语互译中的意象传递研究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the American-Context Chinese Movies 浅析《喜福会》中的母亲形象 散文英译的风格再现 浅析《雨中猫》中的猫和雨的象征意义 从关联理论角度谈英语双关语的翻译 《喜福会》中的中美文化冲突 英语新闻中批评性语篇的对比分析 从归化与异化角度浅析《毛泽东选集》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论《金色笔记 》中的象征手法 Cultural Elements in Chinese Film Subtitles and Their Translation Strategies 多媒体技术在早期英语教育中的应用 德伯家的苔丝中人类的欲望——悲剧的根源 《美国丽人》中折射出的父母对青少年行为和心理的影响 浅谈英语俚语 海明威文学作品中青年和老年人物关系对比探究 论《失乐园》中撒旦形象的矛盾性 浅析以学生为中心的中学英语口语教学 基于会话含义理论分析电影《飘》中女主角郝思嘉的性格特征 浅析电影字幕翻译中文化意象的重构——《冰河世纪》两个翻译版本的对比分析 跨文化交际中文化负迁移的原因及其对策研究 Pursuing a Harmonious Man-Woman Relationship In The Thorn Birds 对比不同思维方式下事物的中英文描述差异 环境与命运——从自然主义的角度分析《美国悲剧》中的克莱德 从《小公主》看童话对于当今的现实意义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英汉动物词语研究 美国俚语中所折射出的美国亚文化现象 汽车商标词的翻译特征和方法 逆世的美丽——分析《飘》中主要人物表现的自我意识 论幽默元素在《老友记》字幕中的翻译 词块法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当今网络英语交流中的缩略语 《冰与火之歌》的人文主义分析

涉外商务用餐中的非言语交际

论世纪年代以来美国文化冲击对中国青少年的影响及教育策略改革的应对措施 88 论华兹华斯诗歌中的自然观

论《红字》中珠儿的象征意蕴

从《道连•格雷的画像》谈唯美主义艺术观

论中西婚姻观的差异

论奥斯卡•王尔德的矛盾性——从传记角度解读《奥斯卡•王尔德童话集》

至美的追求—美学视角下泰戈尔的《吉檀迦利》

比较《基督山伯爵》和《连城诀》复仇的异同

浅析哈克贝利的叛逆精神

论汉文化负载词汇的翻译

《欲望号街车》中布兰奇的悲剧成因分析

关联理论视角下《诗经》中爱情隐喻的英译研究

广告语中预设触发语的语用分析

逆成构词的分类及其认知机制和规律

《太阳照常升起》中“迷惘的一代”人物分析

斯威夫特和笛福眼中的英国社会——基于对《格列佛游记》和《鲁滨逊漂流记》的比较 103 《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的人格探析

A Study on Effective Multimedia-assisted SEFC Teaching

从《海狼》看杰克•伦敦的女性观

称呼语中的语码转换解析

从功能对等角度看商务英语合同的翻译

商务英语函电的语言和文体特征及其翻译

On the Importance of China English as an English Variant

论《喜福会》中的中美文化冲突与兼容

解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性格特征及其成因

A Study of the Characters and Their Influence on the Hero of The Catcher in the Rye 113 论《追风筝的人》中父子关系的心理剖析

中美文化视阈中的商务谈判风格

英汉自谦语的对比研究

论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

不做房间里的天使——解读《爱玛》中的女性主体意识

从关联理论看电影字幕的翻译

英语语义歧义分析及其语用价值

广告英语标题翻译的修辞特点

旅游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和处理策略

《喜福会》中的文化身份分析

中英姓名文化内涵的探究

关于中美大学生消费观异同的文化分析

The Study of the Positive Effects of Native Language on Junior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126 网络资源在听力自主学习中的作用研究

浅析英汉基本颜色词之文化内涵--以“白”与“黑”为例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中西商务翻译中文化差异导致的不对等翻译

从植物词看英汉文化差异

语篇转喻的功能分析

浅析儿童自然英语教学法的心理学优势

英汉颜色词文化内涵的异同分析

道德与归属地的一致性--《曼斯菲尔德庄园》空间维度分析

对《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的性格分析

On C-E Translation of Company Profil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 Translation Theory

浅析《愤怒的葡萄》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论人性自私在《呼啸山庄》中的体现

The Effects of Family Education on Personalities in Little Women

探析《夜访吸血鬼》中的孤独

跨文化交际视野中的英汉习语研究

浅析《看不见的人》中的第一人称叙述策略

论英语广告语中的双关应用及翻译

元认知策略对英语写作的影响

从《在路上》看“垮掉的一代”

On Womanism in Alice Walker’s The Color Purple

《丧钟为谁而鸣》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论“黑”字所体现的对美国黑人的种族歧视

觉醒的女性意识:《嘉莉妹妹》中女性主义分析

英语报刊中的新词浅析

伏尼契小说《牛虻》中主人公性格分析

151 约翰•多恩诗中女性歧视现象分析

152 On the Death of Francis Macomber

153 当爱遇见不爱——浅析《马可百万》中的三对情爱关系

154 A Pragmatic Analysis of Oxymoron in Advertising

155 意象手法在《永别了,武器》中的使用

156 从宴客角度探究中西方文化理念的差异

157 跨文化营销策略研究--以宝洁为例

158 简析商务沟通中的非语言沟通

159 国际贸易往来电子邮件写作原则

160 谈英语中的性别差异及其文化内涵

161 从语言角度分析面子理论在英语商务谈判中的作用

162 An Analysis of the Religious Elements in Robinson Crusoe

163 基于功能对等理论谈美剧《生活大爆炸》双关翻译

164 骑士精神与时代精神:论《苹果树》中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对峙与对话

165 从生态批评的视角看《远离尘嚣》的生态悖论

166 《小镇畸人》的现代主义解读

167 盖茨比的人物形象分析

168 论凯特肖班《觉醒》中的超验思想

169 小说《飘》中瑞德巴特勒的人物性格分析

170 Using Maslow’s Hierarchy Needs Theory to Analyze Sister Carrie’s Destiny

171 Analysis of Dialect Translation from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ist Skopos Theory

172 “家有儿女”VS“成长的烦恼”——对比研究中西方家庭教育

173 艾米丽•狄金森的诗歌《我不能与你一起生活》的多重主题研究

174 英语中显性和隐性的性别歧视

175 从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看其文化内涵

176 浅析简•奥斯丁在《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主义

177 《魔术与童年》翻译中英汉词汇衔接对比研究

178 The Analysis of the Narrative Style in Toni Morrison’s Beloved

179 浅析《最蓝的眼睛》中主流审美观对美国黑人的影响

180 The Application and Value of Formative Assessment to English Teaching and Learning(ETL)in Middle Schools

181 中英文隐喻对比研究

182 法律英语翻译中的动态对等理论分析

183 一位《飘》不去的女性—《飘》中斯佳丽的女性主义性格特点成长分析

184 中医在英语世界的翻译与传播:过去与现在185 从文化的角度看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

186 “笼中鸟儿们”的反抗--从《琐事》中解读女性意识的觉醒

187 论《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丁的女性主义

188 论安东尼• 特罗洛普的现实主义思想——以《巴赛特的最后纪事》为例

189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象征手法

190 进退维艰的女性—《儿子与情人》的女性主义分析

191 商务谈判中的中西文化差异及其对策

192 论新闻英语中隐喻的运用及其翻译技巧

193 会话含义理论在英文广告中的应用

194 从谭恩美小说中“家”的概念看其文化身份认定

195 “工业小说”《玛丽•巴顿》的宗教解析

196 礼貌策略在商务英语信函中的应用

197 英汉“骨”与“血”的隐喻研究

198 从《美国的悲剧》解析美国梦

199 从美学角度谈英文电影片名翻译策略

200 基于学习共同体的自主学习模式研究

第四篇:数字化资源环境下的新型英语教学模式

数字化资源环境下的新型英语教学模式

摘要:本文结合省级课题“新媒体下的数字化资源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与研究”的内容进行研究,探索数字化环境下的英语教学活动,寻找英语教学与数字技术的最佳契合点,提出新型英语教学模式:动态教学课堂。在数字化资源环境下,使英语教学环境信息化、教材内容信息化、学习过程信息化,从而提高学生综合学习能力。

关键词:教学模式;动态教学;信息化

一、什么是动态教学

动态教学就是基于建构主义而设计的一种教学模式。动态教学模式的理论支撑是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它是认知心理学派的一个分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外部环境下(包括书本、教师、同学,甚至整个社会)主动构建意义的过程。按照这个理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数字化教学资源是促进因素,知识是不能简单地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每个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加以意义建构。因此,“动态教学模式”是以“提出问题一自主探索一交流讨论一解决问题”为主线,以学生自主探索活动为主体,以教师点拨为主导,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能力为中心,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的教学模式。

数字化资源所提供的知识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数字化资源环境是创设学习情景,刺激学生主动学习协作探索,完成知识意义建构的认知。

二、数字化资源环境下教学模式:动态教学课堂

1.数字化资源环境下动态的教学内容

课堂上的书本知识不再是一种高高在上静态的“圣经”,而是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及网络环境下运行动态的教学材料。在数字化资源环境下教师充分发挥数字化动态的强大功能:信息存贮量大,更新容易、快捷,媒体形式多样,提供丰富、多形式、多层次的教学信息,使英语教学模式更具有时代气息,符合时代的要求,增强对学习者的吸引力,同时激起学生的兴趣。

(1)数字化资源环境下,教师对教科书做出适当的“剪辑”。

(2)数字化资源环境下,教师能为学生提供动态的、新鲜的和丰富的直观教学内容。

(3)数字化资源环境下,教师能与学生共同探讨和分享教学资源。

2.数字化资源环境下动态的教学活动

教师在动态的数字化资源教学环境中,改善和优化教学内容和恰当的教学方法,对受教者进行教学,从而达到教学目的的过程,使教学活动充满创造性和活力。

(1)数字化资源环境下,教师和学生不再处于一种被动地位,教师是动态教学的设计者,学生是动态教学的主体,通过调动动态教学资源,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

(2)数字化资源环境下,创造动态英语教学情境,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

(3)数字化资源环境下,动态教学活动能实现“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完整呈现学习内容与过程,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难易、进度,并随时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交流。

(4)数字化资源环境下,动态教学活动能培养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

(5)数字化资源环境下,动态教学活动能丰富学生想象力,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和培养创新能力。

3.数字化资源环境下激活学生英语学习思维

数字化资源的特点就是其动态的模式可根据学生的要求来调节。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科学合理地运用数字化资源,帮助学生提高用英语思维的能力:

给学生一个动态学习环境,使他们想说英语,训练思维的敏捷性。

给学生一个动态学习环境,使他们会说英语,训练思维的灵活性。

给学生一个动态学习环境,使他们善说英语,训练思维的独创性。

给学生一个动态的时间和地点,让他们自己去安排、锻炼、讨论和学习。

三、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浪潮的时代下,可以在英语教学课堂上充分创建多媒体化和个性化的学习环境,提供丰富数字化资源。作为教师,我们要利用数字化资源,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动态教学课堂。动态的教学资源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和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动态的教学方式能够实现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老师在幸福中教学。动态的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习惯。

第五篇:基于网络的教师学习共同体研究

基于网络的教师学习共同体研究 信城中心小学王迪迪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课程教学改革,网络教学对教师专业发展角色的定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探讨教师专业发展和网络学习共同体之间的关系,指出网络环境下教师学习共同体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进而分析网络环境下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意义和现状,最后给出构建网络环境下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实现途径。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网络学习共同体 1概述

1.1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概述 “学习共同体”(learning community),是指一个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包括教师、专家、辅导者等)共同构成的团体,他们彼此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因而在成员之间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联系。(薛焕玉.2007)依托信息技术的支撑,学习共同体也可以构建于网络环境之中,而网络学习共同体是指在基于网络的虚拟环境里,与传统学习共同体、个别化网络学习环境相比,网络学习共同体内部成员来自多个地区,在线的时间也不确定。另外,在网络学习共同体中出现了许多新的学习方式,如,通过论坛进行离线协商讨论,通过网络会议进行在线演讲,通过协作软件进行在线协同编撰电子书籍等。网络学习共同体借助自身的优势,实现了资源的共享和重用,变革了学习和协作的方式,从而真正提高了共同体成员的学习效果。

1.2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和困难

从当前现状来看,它存在者以下困难:(职业疲倦有待突破。在许多教师中,其中很多是以前在教学方面取得过一定成绩的优秀教师,当他们获得了一定的肯定后,几乎每年都会用相同的教案、教学方法,来教导学生,而不去关注社会和学生的变换对他们教学所提出的新要求。(教师学习共同体参与者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参与者基本局限于教师和教育教学专家,它并没有广泛地吸纳学生。这样容易造成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发展只见树木而不见森林,教师研究和分享的课题可能会无法从学生的切身利益出发,可能忽略学生的实际需求。当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发展迷失方向时,也就更加难以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了。③教师学习共同体缺乏教师合作。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视、人们对学习型组织作用的认识,教师合作所具有的特有的促进教师发展的功效受到了人们的肯定。但是,教师合作的现实境况并没有达到教育理论者所提出的要求。在我国的教师学习共同体中,共同体的参与者之间的合作意识还没有达到学习共同体的要求。2基于网络的教师学习共同体的价值 网络学习共同体的建立,为教师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协作平台,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基于网络的教师学习共同体能够更方便快捷地促进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实践知识和经验的形成和积累。(基于网络的教师学习共同体为不同时域空间的教师间更广泛的交流学习创建了稳定的平台,实现了校际联盟和城乡互补等,有力凸显了基于网络的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实践价值。③基于网络的教师学习共同体为教师自身的学习和教学工作提供了大量丰富的资源,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起了巨大的助推作用。

2.基于网络的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意义 网络技术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条件。网络的支持改变了教师学习交流的方式。教师要发展、要改变自己的知识结构,可以首先从学习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开始,学习的方式方法灵活多样。网络技术给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支持平台。网络技术改变了教学模式中教学双方借助的媒体介质。教师首先要自己能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借助现代教育媒体,应用网络支持,资源共享,自制教学教具,指导学生自制学具,师生在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下,实现教学互动,师生互动,教学成果、学习成果、师生共享,无疑网络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已提供了支持技术。对于学生而言,网络同样对于他们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持作用。教师的专业发展就必须通过网络、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来成就。这也是教师提高自己的必有渠道,离开现代教育技术可能没有什么手段来取代了。

(3)现代网络教育技术对教师专业思想的更加现代化提供保障。教师的专业发展不再仅仅局限于教科书、教参书,而是更为宽广的网络信息技术、现代教育技术及其复杂的应用手段里面,因而教师的专业发展触角如果不及于此,那也是难以有较好的专业发展的,或者就是失败的专业发展之路。

(4)现代网络教育技术传递着科学技术发展信息,引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未来。教师的未来发展也要受当今科学技术进步的制约,教师的未来专业发展是培养专家、学者型教师,懂得现代教育技术也是最基本、最起码的要求。网络培训给教育者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提供了最重要的技术支持,特别是未来的发展,网络技术会越来越先进,现代教育技术一定会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未来。

3基于网络的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基于网络的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也蓬勃展开。但是,当前基于网络的教师学习共同体还存在着很多不可忽视的问题,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基于网络的教师学习共同体发挥其优势。

第一,基于网络的教师学习共同体内存在不安全因素,教师网络道德意识弱,不利于基于网络的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健康发展。

第二,大多是教龄低的年轻教师,骨干教师少,专家型教师更少,这种单一的成员结构不能更好地支持知识、技术和经验的共享和传播。教师往往较为盲目,不知道该做什么、如何做。一个人遇到的问题往往也是其他人遇到的问题,没有人能给予专业性的回答,共同体的智能得不到发挥,不利于教师专业能力的快速发展。第三,基于网络的教师学习共同体缺乏吸引力。教师始终没有全身心投入基于网络的教师学习共同体中,很多教师一直是边缘性参与,始终不把网络学习看成自己工作中的一部分,甚至于放弃。

第四,基于网络的教师学习共同体内部教学资源或服务运用效率较低,没有达到最优化。4基于网络的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实现途径

1、建立教育门户网站。建立教育门户网站则是以教育为主题的综合性网站应用系统,是教师提升教育观念、掌握信息技术的重要渠道之一。如中国教师研修网,它是由全国教育学会主办,在教育部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校本研修的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中应运而生,为全国中小学教师搭建了研训一体的专业发展平台,实现教师个人、学校、区域教学组织的知识管理,创建了全员参与、团队合作、资源共建、可持续发展的网上学习共同体。

2、使用即时通信软件。QQ、MSN、UC等通信软件,由于操作简单、沟通方便快捷,已经成为网络上相互联系最常用的方式。这些软件都有建立群组的功能,使用者可以利用它组群,如教学研讨组、可该研究组等。在群组中,教师可以向同学科优秀教师、专家请教,也可以把自己的教学经验推荐给别人,大家互通有无,共同提高。

3、分享教育视频。可以让教师们将自己制作的课程教学视频资源上传到网上,通过网站与同行教师分享优质音视频资源,交流学习心得。

4、开设教育博客。教师可以利用现成的博客平台,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的方式,将自己日常的教学反思、教学案例、课件、感想等上传发表并供别人访问讨论,并对此进行交流和沟通。当然也可以衔接其他老师的博客进行阅读和发表评论等,通过博客,教师们可以审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做出总结,提高自己。也可以看到其他人的教育行为对自己的鞭策或警示。总之,基于网络学习共同体的发展超越了传统知能传递学习模式,包含了对教师实践问题的体验,创生了实践性知识,增强了教师终身学习的使命感。通过基于网络的教师学习共同体来拓展教师的发展,必将成为未来教师专业发展的大趋势。基于网络的教师学习共同体仍然脆弱、仍然稚嫩,它需要更丰富的乳汁,需要更加有力的扶持与引导。参考文献

[1]魏会延.教师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武汉大学出版社,2014.9 [2]佐藤学,钟启泉.学校见闻录-学习共同体的实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4

下载《基于数字化环境的集团模式下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的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基于数字化环境的集团模式下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的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数字化教室环境建设学习心得体会

    数字化教室环境建设学习心得体会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商都县小海子镇中心校 姚永春 在本节内容的学习当中,主要有两个关键词,其一是“数字化课程环境建设”;其二是“学习方式的变......

    一对一数字化环境下课堂个性化教与学研究

    一对一数字化环境下课堂个性化教与学研究 内江十小 何月冬 在新世纪,以网络通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在社会的许多领域中正在引发各种深层的变革,从而......

    数字化环境下提高学生英语口语的教学模式初探

    数字化环境下提高学生英语口语的教学模式初探 摘 要:由于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上的应用,给人类获取信息、加工信息的方法带来巨大变化和影响,实施网络教学,教学信息可来源......

    数字化环境下教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数字化环境下 教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大连市一一七中学 张镝 教育心理学指出;自主学习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教师应该利用各种手段通过各种......

    数字化环境下语文阅读教学实践研究-教学新视野

    数字化环境下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策略研究 常州市武进区湖塘桥中心小学 蒋欣 一、案例亮点 1、基于新课标对语文教学的要求展开 《语文新课标》指出:“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

    《数字化环境下美术名作欣赏教学策略研究》方案设计

    《数字化环境下美术名作欣赏教学策略研究》研究方案 成都市娇子小学课题组 一、问题的提出 (一)课题研究的时代背景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

    数字化学习环境下的信息技术教学探讨(5篇)

    数字化学习环境下的信息技术教学探讨 摘 要:信息技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基础认识的重要途径。文章以数字化学习环境对信息技术教学的作用......

    《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作文教学模式研究》

    《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作文教学模式研究》 实验工作总结 焦作市山阳区塔南路小学课题组 一、研究方案的执行与落实 (一)实验目标的确立 2002年9月,《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生习作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