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对一数字化环境下课堂个性化教与学研究
一对一数字化环境下课堂个性化教与学研究
内江十小
何月冬
在新世纪,以网络通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在社会的许多领域中正在引发各种深层的变革,从而加速了人类迈向信息社会的步伐。面对信息化浪潮所提供的机遇,我国政府明确提出要信息化、工业化并重,以信息化推进工业化,实现跨越式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如何迎接信息化所提出的新挑战?如何充分利用新技术所提供的巨大潜力构建21世纪的高等教育模式?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艰巨课题。
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一对一数字化环境下课堂个性化教与学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一、一对一数字化环境下课堂个性化教与学的优势:
1、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减轻学习负担、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在于师资水平的高低,数字化学习是一线优秀教师多年教学精华的再现,数字化学习注重基础知识的扎实教风,以重点知识归纳总结,典型例题精解、分析为主,另有适当练习、测试题,旨在教会学生抓住重点,打好基础,使学生真正从题海中解放出来,并通过疑难解答及时解决学习中的各类问题,提高学习效率。
2、学习主动性增强。数字化学习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有选择有计划地上网学习。预习复习,补充强化,巩固提高学校所学知识。不懂的问题上网向名师提问,保证学习中不留“死角”。网校自主式的学习方式,逐渐培养了极强的自学能力,为终生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3、提高学习兴趣、培养综合素质。数字化学习方式简单、新颖,数字化学习内容齐全、丰富,学生可以学到课本以外的知识,开阔了视野。通过网上交流,增强了动手动脑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更提高了学习兴趣。
4、节约经费、节省时间,家长 参与教育,数字化学习便于家长参与、监督学生的学习过程,增进家长与孩子的沟通。
二、实验研究的主要目标与措施:
让学生在不断实践过程中掌握电脑的操作技术。每天利用语、数、英学科,以及信息技术课,进行分市、分段有目的性的练习。
1、学会优学派电子书包的基本操作——会正确开关机,设置账号,网上答题等。
2、学生利用优学派电子书包自主阅读各种课外书,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乐读。在阅读使学生扎实地掌握中多次复现字词。
3、听力和发音——运用电脑促学生的听说能力
4、自主选择题库中的习题,促学生自主探究、个性发展。
5、充分利用优学派电子书包的软件,促学生获得信息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6、师生之间积极互动,促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
7、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以及教与学模式的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 合。
三、个性化教与学活动的变革: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整合应用将带来教学模式以及教学管理方式的深层变革。基于网络技术的教育教学工程是数字化校园的主要核心,主体对象是在校学生及远程终端的学生。
1、建立多媒体网络教育体系,它不仅仅是将课本知识数字化,而是对课程体系进行科学的重组和改革,通过知识创新工程的再研究而开发的一种新型的课程教学体系,它是对课堂教育的一种有效的补充和扩展。
2、利用多媒体网络促进新型教学方式的实现,鼓励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将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导航者、学习活动的主持者。各门课程的学习更多地围绕着高水平的问题讨论而展开,与有关的项目和课题(不一定是正规的科研项目)结合起来,学生可以利用数字化图书馆以及各种网络资源库搜索自己需要的信息,进行研究性学习,解决各种问题,完成一定的项目,同时利用互联网与其它学习者进行广泛的合作探索和讨论交流,并将学校以外的信息资源和智力资源引进到教学中。
3、建立互动式网络教育资源的建设基地,重点研究和开发主要学科或学科群的知识库;通过开发和引进,建设各类网络教学课程和素材库;根据课程特点,建设虚拟或仿真实验、设计系列教学软件;构建海量教学资源数据仓库。
4、建立满足学生和教师互动需要,适应学生自主、交互、协同式学习,具有研究型教学功能的网络教育支撑平台和网站。
5、建设网上学生思想教育体系和心理咨询体系,以及学生教育管理服务体系等,形成大学网络文化,陶冶学生情操,弘扬民族精神。
6、通过网络课程和教学,学生的学习将更具个性化,每个人会有不同的课程表、不同的学习进程和计划,以至于有不同学习年限,因此学分制将更加全面、深入的实施。
7、教学管理数字化、信息化更为迫切,通过网络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的教学情况以及教学资源、教学设备、教务信息等进行全面管理,进一步的智能化将为学校的重大教育决策提供依据。
第二篇:信息化环境下新型教与学方式研究
信息化环境下新型教与学方式研究
当今,多媒体、网络化和智能化为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人类迈进了信息化社会的大门。特别是计算机多媒体融图、文、声于一体的认知环境以及先进的网络技术,使得人们关于教育、教学的传统观念受到了冲击。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及网络技术所带来的丰富资源,对我们的教学,学习模式改革提供了便利条件。既包含基础设施又蕴含着人类的高级智慧的信息技术,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生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渠道。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来临与广泛普及,网络就成为了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和教学模式提供了非常有效地工具,并在学生自主学习变革中起着重要作用。
一、信息化环境下“教与学”的问题
1、“怎么教”的问题。传统教育给予的是与学习对立的东西,不让学生有自己的知识构建意义,而是将意义强加给他们,使得有效的教学过程成了生产线上安装零件般的知识灌输。在知识构建,也就是学习的过程中,教学方式应当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使得教学成为师生互动基于师生的经验,不断丰富和生成新的知识群体,体现新课标要求。
2、“怎么学”的问题。传统学习方法基本上是让学生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学习,而这种学习压抑力学生的兴趣和影响,影响了学生思维和智力的发展。通过改变这种学习状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知活动突显出来,使认知学习过程能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二、信息化环境下新型的“教”法
1、教学主体——教师转变角色,协作教学:
信息化时代的教学改革是要改变教育的主体,变教师为主体的填鸭式教学,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协作教学。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主体,教师通过不断讲解把大量知识信息输送给学生,这种“填鸭式”教学存在着很大的弊端,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与主动性,课堂上死气沉沉,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在信息环境下,教师角色发生转化,教师要创造富有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问题积极思考,而教师只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扮演一位在适当时机给予学生提示的组织者、引领者。
2、教学方式的转变:
教学方式的变革,需要老师充分利用好现代化的信息手段与设备,进行形象性教学。信息化教学环境下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激发创造力的必要条件。因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可以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让学生从自发到自觉地去主动探索学习。如在教学A sense of humour时,过去我们通常是播放录音带,让学生从听觉上感受卓别林式幽默,而现在可利用多媒体播放卓别林的影片,让学生亲眼看到卓别林的哑剧幽默表演,这样的直观感受更好的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营造气氛,调动学生的兴趣。教师要注重协作教学模式的应用。利用网络平台和数字资源,遵循学生的认识水平,实施素质教育,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以网络化技术、在协助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这种新型的教学方法的优势是:①它具有丰富生动的教学资源,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的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和课堂效率。②它具有助于师生对计算机基本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培养,提高教育技术素质和能力。③它还将推动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的建设。
构建新型教学方法有利于在学校教育中实现学生的发展,学生全面发展、全体发展、个体发展。
三、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学”法
在信息化技术环境下,教师处于学生学习的主导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不仅仅传授书本知识,还要重视能力训练和情操培养,尤其重视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使教学过程结构由逻辑型讲解式向探究、发现、意义建构等以学生为主体的结构转变。1)自主学习式
基于丰富的教育资源,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本节课学习的重难点、教学目标和任务,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培养主动探究和积极实践的能力。
信息化时代下学生的新型自主学习模式:①首先要在教师的帮助下选择好自主学习的内容。②培养学生个别化自主学习能力。③自主学习,应该明确学习总目标。④自主学习需要有一个设计好的学习任务或问题。⑤学生根据上述的内容、目标与任务进行信息资源的查找与学习。⑥自主学习需要学生将学习结果进行展示、评价,进行及时总结,学生们通过网络进行交流、评价,可以使学生获得一定的成就感,对自己的学习也会增强学习兴趣。2)合作互动式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创建出电脑—学生—教师三者之间合作交流的互动环境,在教师启发下,学生运用电脑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如可在教学课文前生字词积累时,可以让大部分学生在纸上先将空白拼音填写完毕,与抽点个别学生在电脑上操作同时进行。网络化学习与传统学习方式有着很大的区别,只要合理运用网络所提供的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网络化学习学习必将发挥更好的效益。
信息化时代的学与教,更要重视授学生以“渔”。只有学生掌握了“渔”的技巧,才能更多的捕到“鱼”。自主学习与协作教学是相辅相成的,他们的共同点与楔入点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些作为新型学与教方式是比较符合教育、教学实质的。构建新型教学方式方法有利于在学校教育中实现学生的发展。学生全面发展、全体发展、个体发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的本领。总之,教育信息化,要求在教育过程中较全面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而作为21世纪的中学教师,应正确并恰到好处的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信息化环境,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让现代信息环境下的新型教与学得到一个完美的结合。
第三篇:数字化环境下小学数学教与学新方式
数字化环境下小学数学教与学新方式
摘 要:伴随着教育信息化时代的来临,过去传统的、静态的、封闭的课堂正在向现代的、动态的、开放的课堂转变。正是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深度融合,使得小学数学课堂在教学内容、研究方式和应用范围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拓展,学生可以更好地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并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在与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对比的今天,数字化环境下教师的“教”已经逐步向学生的“学”转变,构建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性化教学方式,使得教师在课堂内外,在一切教育的时空中,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人差异与价值,全面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给每一个学生都创设适合的学习环境、资源、方式,并构建全新的教与学方式。
关键词:信息技术 小学数学 数字化环境 教与学新方式 个性化学习
一、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变革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对教育变革的影响,以其迅猛、复杂和深入的特点,区别于以往任何时期。
数字化环境下小学数学的教与学研究,主要是运用信息技术的支持,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能力,使学生的数学主题活动呈现自主、协作、个性的发展态势,让每一个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学习的快乐及意义,从而发挥其自身的潜能,形成一定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数学教育追求的目标,我国教育部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就强调要探索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新模式。信息技术就象是出现在隧道尽头的光亮,为个性化教与学带来了曙光。教育信息化做为推进个性化教学的源动力,不断优化着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体验,通过个性化教学方式的构建,促使教师在教学中、在课堂上、在一切教育的时空中,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人价值与差异,全面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给每一个学生都创设适合的学习环境、资源、方式,并构建全新的教与学方式。
二、构建基于数字化环境下的教与学新方式
(一)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环境的“互动式学习”
课堂中电子白板的运用,改变着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数学知识等因素之间的关系,通过人机互动、学生直观操作等形式解决课堂中呈现的数学问题。学生通过电子白板的动态生成、逼真演示等功能,把数学中较为抽象的空间几何、推导演示直观的呈现出来,真正成为了教育认知的主体。
教师主要是为学生提供与数学知识相关的教学课件、软件、工具、学习资源等,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自主选择,积极互动,达到知识内化的目的。这种交互方式不仅为创设情境、资源共享、个性化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提高了互动式学习参与的范围。
建构主义理论告诉我们一定要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创设理想的学习环境,提供丰富的可探究、可操作的学习资源。电子白板的交互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这种互动式学习,强调生生互补,有利于个性化教学,更有利于学习目标的达成。
(二)基于电子书包环境下的“一对一数字化学习”
为了解决传统课堂中一位教师同时对多位学生授课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子书包环境的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的教学模式。
一对一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强调的是学生为中心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课堂中的每位学生都有一台数字化学习设备,可分别同时应对各学生用户的个性化交互反馈,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立学习空间,可按自己的实际进行个性化学习。学生们也可以突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进行同伴互助、小组讨论、小组练习、小组话题等合作性学习活动。这样,既克服了传统的师生、生生之间只能面对面交流的缺陷,也可以让学生们借助数字化平台随时随地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交流。教师也可以实现随时通过画面切换,让全班同学了解某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完善自己的认知,或根据学生的情况反馈进行及时指导。课堂上教师可按教学计划要求学生们对某题进行作答,也可以安排分组研讨、收发作业、考试等教学活动。同时,信息技术具有对教学信息的交互性与智能性的处理能力,其对教学信息及时地进行收集与反馈,通过对信息的资源共享,教师对数学教学中的教育信息进行最优化的整合与处理,使教师能及时调整教学进程及教学手段,使数学教学从课堂的局限性与封闭性走向开放性,实现数学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实质上数字化学习设备不在于学生多了一个教学工具,而在于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个工具的优势,来创造学生为主题的开放式教学课堂。
(三)基于云技术环境下的“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是对传统教学结构的彻底颠覆,强调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师先确定一个班级云教育平台,把制作的微視频、学习资源、测试等放到学习空间里。课前学生借助教师录制的微课,按照任务单来完成自主学习,自主调节学习的节奏,微课具有可快进、暂停、倒退、重复等特点,可以帮助学生摆脱仅靠课堂传递教学信息的局限,逐步体会学习的乐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遇到疑难问题,学生随时记录下来;
在课堂中,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并且在解决旧问题的基础上,通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思维的碰撞,再产生新的问题。这样课堂上学生始终处在思考、分析、探索、提高的状态中,思维活跃,认识深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提高。很好地促进了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使学生更好地参与了课堂学习。
总之,教育信息化数字化进程的加快,教育观念已发生了转变,课堂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也是创造知识和拓展知识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发掘新知、启迪思维,引领以求知为目的的探究性学习活动。我们只有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实践,不断改革创新,不断总结反思,才能不断优化我们的课堂,促进教学更好的发展。
第四篇:信息技术环境下教与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与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近十 多年来,语文教学已在黑板、教科书等传统教学媒体的基础上,融入了幻灯、投影、录音、电影、录像等大量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在现代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技术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尤其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动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也使我们的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活泼,简洁明快,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从而实现教学的优化。因此,我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更重视多媒体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为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创造了条件,注入了活力。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培养审美情趣
电脑多媒体应用于小学语文中,可以更好地对小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多媒体不仅可以把语文课文的各种美的因素(如形象美、意境美、语言美等)直观地再现出来,而且往往比教材的文字描述更鲜明、更强烈、更集中,可以更好地发挥审美教育的作用。例如,教学《登鹳雀楼》这首五言绝句时,可以用电脑多媒体在学生面前呈现出:太阳正沿着远处层层山峦下落,霞光笼罩着沉静的原野,黄河水后浪推前浪,浪涛滚滚地从鹳雀楼的前方向东流去的图景。这种落日、霞光、高山、大河,一远一近,有动有静,壮丽多娇的画面,既有利于把学生引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诗情画意之中,又有利于引起他们的联想,领会“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所蕴涵的哲理。同时,使学生领略祖国山河的壮美,受到美的熏陶,增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以上的教学实例让我们看到,现代信息技术步入语文课堂教学,它对传统课堂教学所带来的强大冲击,又看到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所不能比拟的种种优势。课堂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不仅有利于操作,帮助学生突破学习中的重难点,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做到读写结合,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把语言、文字、图像、动画融为一体,使学生在学习中眼看、耳听、动手、动脑,全面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阅读,使不同层次、不同能力的学生都能全力投入,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为因材施教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真正优化了语文课堂教学。
二、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发展智力因素
多媒体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发展小学生的智力,培养他们的能力等具有重要作用。电脑多媒体可以对复杂事物或现象进行分解、综合,对容易混淆的事物或现象进行比较鉴别,使小学生能较快地通过思维活动形成概念,并且从中学到正确的思维方法。例如,有的教师在教看图学词学句《鸡鸭鹅》一课时,为了更好地使学生认识“这边”、“那边”所表示的位置不是绝对不变的辩证关系,初步懂得辩证地看问题,并丰富和发展其语言,在课本插图的基础上,设计了观察者在岸上、水中的辅助课件。学习时先显示一幅画面,让学生思考第一句话:“这边少,那边多”是观察者站在哪里看的?学生正确回答后,呈现观察者在岸上的图像,启发学生思考: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有的说:“鸡少,鸭和鹅多。”有的说:“近处少,远处多。”还有的说:“岸上少,河里多。”然后变更观察者乘着船在水上看的动片,学生经过观察和思考,很快便说出:“这边多,那边少。”“近处多,远处少。”“岸上少,河里多。”最后师生共同小结:“这边”与“那边”所表示的位置关系不是绝对不变的,随着观察者的位置变化,这两个词所代表的位置也相应发生了变化。这样,既更好地完成了学词学句的教学任务,又初步培养了小学生的辩证思维,发展了智力。
三、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提高教学质量
多媒体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能更好地帮助小学生掌握知识。小学生长于形象思维,课文中一些抽象的知识就会成为教学的难点。而多媒体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具有巨大的表现力,能够具体形象地再现各种事物、现象、情景、过程,又不受时间、空间、宏观、微观的限制,因此,能更好地帮助小学生充分感知教材和深入理解教材,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例如,语文课本中有一首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五言诗《宿建德江》,其中有这样两句:“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天为什么比树还低?月亮为什么与人接近了?这两句诗的意境又是怎样的?小学生难于理解。采用了多媒体进行了教学,指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想象,他们依据电脑多媒体画面所呈现的意境,很快就明白了所谓“天低树”并非指天真的比树低,而是因为原野极为空旷,放眼望去,远处的天好像比树还要低些;他们通过观察月亮影子在水中浮动的景象,也就很快想到:因为江水很清,月亮倒影江中,所以月亮似乎与人接近了。这样,学生头脑里很自然地就出现了一幅原野空旷、云清水碧、月影沉江的美妙动人的夜景,从而顺利地突破了学习难点。
《开国大典》是一篇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可此场景距今已有50多年了,对小学生来说是十分陌生而遥远的,其语言文字也是十分抽象肃穆的,学生很难体会到开国大典那庄严隆重激动人心的场面。故此一开课,我们可以录像为载体重现当年开国大典的盛况,把学生带入到当年的特定时代,突破了时空,化远为近,使学生情,文本情,作者情产生共鸣,为学习课文作好了情感铺垫。如在教《刻舟求剑》这则寓言,其教学重难点是让学生懂得不要以静止去看待事物,否则会坏事的道理。在教学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设置船动,剑不动的动画效果,让学生先观察然后再问学生:“古人到了岸边会找到剑吗 ”由于观察了直观、动画的图片,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纷纷举手发言,不需老师多讲解,学生就能很清楚地明白这一道理,教学的重难点顿时迎刃而解,真是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
四、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提高教学效率
提高教学效率,对老师来说,就是在同样多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教学任务;对学生来说,就是在同样多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东西。根据教育心理学的实验研究,学习效率同人的感官功能、运用的媒体和学习方式有关。多媒体教学的特点之一,就是形声结合,声画并茂,能较好的调动小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从而提高教与学的效率。经有些小学校实验证明,拼音采用常规教学要用四周或四周多的时间,巩固率还不理想;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则只用三周时间便能完成全部的教学任务,巩固率达95%。多媒体辅助教学借助了声、电、光,等现代技术,能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那色彩鲜艳的画面,优美动听的音乐,丰富多彩的内容,都深深地吸引着学生,使他们对新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如教学《王冕学画》时,“王冕开始画得不像“,这时在屏幕上出现他开始学画的荷花圈(形状不像,运笔不流畅),“可他不灰心,天天画。后来他画的荷花,就像刚从湖里采来的一样”。屏幕上又出现了后来画的荷花图(与湖里的荷花一模一样)。接着两幅图在屏幕上同时出现,让学生进行观察对比,讲出为什么会画得跟湖里的荷花一样。这些生动的动画影像紧紧地吸引着学生,使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兴趣盎然。通过形象鲜明的对比,认真阅读课文,学生很容易就找到王冕学画成功的原因是“不灰心,天天画“,从而懂得了做事不灰心,坚持不懈就能成功的道理。
事实说明,多媒体运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既能节省时间,又能提高教学效果。教学时间的节省,可以加大课堂教学容量,增加学生课堂自学的练习,从而在同样多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东西,并加深理解,增强记忆,培养技能,减轻小学生的课外作业负担。
五、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一)著名教育学家皮亚杰曾经说过”儿童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也不是被动的接受环境刺激,而是具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的支配"。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便会引起大脑皮层的兴奋,促进各种智力因素的发挥,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适时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灵活地运用电教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渲染气氛,制造氛围,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感官,使他们更加兴奋,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求知识的欲望就更加强烈,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则必然使学习过程趣味盎然,学生自然爱学、乐学,乐在其中。如二年级《日月潭》一课,是一篇地理知识的说明文,主要描述了台湾著名的风景区-日月潭的美丽景色。但是,课文中所提及的我国的台湾省、阿里山、日月潭都是学生未曾到过的,那秀丽的风光、童话般的仙境更是许多学生难以想象的,在教学中如果只出现课文插图,就很难唤起学生的感觉美,难以激起他们学习课文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取得的教学效果将会十分有限。于是,我上网收集了大量的台湾省、日月潭的图片资料,在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利用多媒体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进行综合处理,向学生展示了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名胜古迹和美丽的日月潭,让他们看到了清晨的日月潭飘着薄雾;中午的日月潭美景清晰;雨中的日月潭一片朦胧;把学生带到了令人向往的台湾宝岛,领略着风光无限的日月潭,刺激着他们的视、听觉神经,令他们目不暇接,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一开始就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发出了众多的感叹:“哇,多漂亮,日月潭真美呀!”“这么美丽的日月潭!要是我们能去就好了!”由此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了要了解课文、学习课文、探究课文的欲望。这种教学效果是一般插图绝不能达到的。因此,适时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灵活地运用电教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渲染气氛,制造氛围,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感官,使他们更加兴奋,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求知识的欲望就更加强烈,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则必然使学习过程趣味盎然,学生自然爱学、乐学,乐在其中。
(二)、多媒体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能激发和强化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我国古代教育家早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由此可见,兴趣对于学习具有何等重要的意义,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之一。但是,小学生在学习上较为普遍的存在兴趣问题,因而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这同教学手段和方法的陈旧有直接的联系。利用多媒体的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艺术性等特点,可以使学生感到易学、爱学、乐学,有利于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例如,小学课本中《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采用电脑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把学生从未见过的新奇有趣的事物,五光十色的海水;海底下面嬉戏着的鱼群、美丽的珊瑚、海滩上各种美丽的贝壳和巨大的海龟、密林中各种海鸟和遍地的鸟蛋等,活生生地呈现在小学生面前。这样,他们不仅不会感到厌烦,而且还会怀着浓厚的兴趣、轻松愉快的心情,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活动。
总之,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蓬勃兴起,使教学资源不断丰富,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它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另一方面,它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今后要认真学习,积极探索,寻找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最佳结合点,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
第五篇:数字化环境中发展学生个性化学习
数字化环境中发展学生个性化学习能力的策略
在数字化应用比较滞后的教育环境中,尤其经济比较落后,教育水平低的地区,如何利用互联网实施资源共享?如何激发学生的内驱力,让学生获得所需,减少不必要的干扰?如何建立评价机制,激发学生探索的动力?下面笔者浅谈一下自己对以上问题的一点看法和做法。
1.巧借平台。
教师可以利用QQ、微信等社交平台,建立学习兴趣群,在群里可以进行信息交流、问题交流、开设讲座等,利用社交平台可以实现资源共享,把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聚集在一起,从而提供研讨、相互学习的机会,以下工作都可以在平台上进行。
1.1 储备学习“专题”相关的结构化知识。把课程学习内容相关的文献材料、ppt幻灯片、微视频、相关视频资料等进行知识重组。对于一些比较难的知识点,看文献资料等难以理解,学生自学难度较大的知识可以用微视频呈现,在微视频的讲解过程中要多铺垫,这样做可以减小思维难度,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研究。如常见的聊天软件QQ,这个社交平台中有文件夹,可以上传文档、图片、视频、链接等,里面还可以进行分类,功能强大,教师可以通过这些免费的社交平台来实现资源的传递,资源的分类,重组等,供成员进行学习研究!
1.2 建立学习专题。教师建立学习专题,并把学习专题相关且具有拓展性的学习素材进行收集管理,建立专题研究素材库,教师要尽可能为学生的学习研究提供多种方案。另外将学习工具如:字典、辞典、相关视频网站、仿真实验室等相关资源网站的链接提供给学生,学生就可以自主学习研究,如百度百科的使用,一些生僻的字词,百度百科可以发音,提供基本解释;英文素材看不懂,可以用金山词霸翻译英文。
1.3 建立专题学习论坛。构建网上协商讨论,答疑指导和远程讨论区域,在研究的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存在各种疑惑或者困难,可以通过论坛商讨,集众人力量进行攻坚。
论坛的建立渠道有很多,如右图所示,从百度搜索可得,如常见的QQ空间、开心网、“微信”等软件都可以提供平台;研究者只要将需要讨论的问题或者研究所发现的问题挂在论坛上,参与研究的群成员就可以进行讨论,既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也可以回复别人的问题,还可以向别人提问,形式多样,反馈及时,当你的问题被别人回答或者涉及到,软件都会在第一时间提醒相关人员!
1.4 建立评价机制。收集、建立学习专题相关的思考性问题、形成性练习和具有总结性的考查评测等,让学习者能进行网上学习评价。如可以通过“问卷星”平台设置调查问卷,考查问卷,让学习者进行作答,教师通过登录账户可以进行分析问卷作答结果。具体操作流程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设计试卷。第一步:注册并登录问卷星,如右图所示;第二步选择类型“考试”,并点击下一步;第三步填写试卷名称,点击导入问卷文本,既可以逐题录入,也可以整体导入;第四步:提交试卷。整个网络试卷到这一步就可以宣告完成。
第二部分:做题。
当试卷生成后,如右图所示,可以将链接和二维码放在网页上,学习者既可以通过点击链接做题,也可以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进行做题。做题可以在网络课堂进行,也可以在不同地点、不同时段进行,如果教师在课堂实施,就可以进行当堂评价!
第三部分:评价。
通过登录“问卷星”点击相应试卷,再点击“分析、下载”就可以查阅答卷情况,并且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分类统计,还可以将统计结果下载,进行研究!这样就可以对学生的作答情况进行评价!
第四部分:反馈,补救。
将结果反馈给学生,让学生针对薄弱环节进行再学习。教师针对学生的作答情况,设置不同类别的试卷供学生根据需要进行选择作答,补救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1.5 建立竞争机制。将优秀的研究成果在一定的平台进行公示,利用网络评价为各位学习者的成果进行量化考评。
1.6 开设网络课堂。教师可以通过QQ平台或者网络直播等软件组织网络课堂学习。如利用QQ群进行网络授课,只需打开QQ群,将要展示的幻灯片先导入平台,再进行幻灯片讲解,还可以分享屏幕,在屏幕上进行一些动画演示,视频展示等。其他成员就可以既听到声音,又看到图象,缩短空间距离,从而达到异地学习的效果。听课者同时还可以利用软件进行及时评论,反馈给授课教师。这样通过网络课堂,就可以实现不同地点,共同学习研讨的目的,使得教育资源得到最大的利用。
2.分工有序。
建立学习群,可以跨地区,跨学校,但必须要进行组织分工。人无头不走,鸟无头不飞,对于一个多人构成的集体,必须分工明确,才能工作有序,工作有效。譬如我们以班为单位,以自主报名的形式建立班干组织,通过民意调研,确定研究主题,通过商讨确定研究方案,由班干领头,分工合作,邀请老师、专家进行指导,定期进行工作总结。
具体工作如下:
2.1 群成员的构成。可以在不同国度、地区或城市选择不同的学校同学作为一个学习群,由于不同区域的资源不同,使得群内成员提供的丰富多彩的资源,更利于资源共享,提升群的工作效率。
2.2 小组构建。小组建立的原则是不同区域内的不同学校进行分组,组成若干个合作学习小组,便于小组开展活动,发挥集体优势。
2.3 小组分工。各合作学习小组通过制定详细学习研究方案,同学可以进行内部分工,分别进行问题探索,再集中研究。2.4 资源获得。围绕同一主题,不同地区的学校学生,通过上网,走访等形式,寻找与主题相关的资源,获取相关信息。
2.5 整理过滤。对于搜集所得资料,进行素材加工,同学分工合作,建立小组网页,各合作学习小组定期浏览其他小组的网页并进行讨论,改进自己的网页,进一步优化自己小组研究所得。
2.6 深化研究。通过网络通讯工具(如qq群、微信、论坛等),对他人研究所得、研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发表的意见,在论坛中进行互相交流,进一步深化研究。
2.7总结提升。学生研究一段时间后,要定期进行学习总结,对研究的内容进行梳理,反思研究的思路、研究的过程、研究的结论,规划下一阶段研究的目标、研究的内容、研究的方法和阶段性措施,对研究所得的知识和能力进行自我评价。
2.8激励机制。邀请专家、教师或者专业人员参与本群,一方面提供技术指导,另一方面对各组的研究成果进行评比,公布学习或者研究成果,对表现优秀同学进行激励。
3.创设专题注意事项。
3.1 同一专题设计的问题要具有相关性和一定的梯度。比如想让学生通过几何画板制作一个可以与实际生活情境相吻合的运动小车。对于这个专题我们首先要为学生建立以下梯度问题让学生逐步解决,直至最终完成。具体如下:(1)首先要让学生掌握几何画板的制作技巧,要让学生学会制作一些平动、转动动画,用时间轴建立动画。(2)要让学生建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拥有一定的知识储备。(3)要让学生会建立函数动画。让学生逐步向目标接近,这样可以减少思维难度,通过学习掌握多种技能,彻底掌握相关知识。
3.2 专题之间要具有相关性。相关专题知识具有一定联系,可以不断深化认识,完善知识结构,比如可以建立这样的专题,如电池的特性,对电池的原理、使用注意事项、避免污染等进行调查研究。当这个专题完成后可以让学生研究电池的污染来源及其回收利用,还可以设计家庭电路专题,让学生了解家庭电路,普及生活常识。这样研究可以让学生系统地掌握某一方面的知识。
4.建立激励机制。
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让学生的兴趣不会丧失,就像游戏一样,让学生在自己的兴趣引领下不断前行,最终获得成果,这是我们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同时还要消除网络游戏等不良文化对学生的干扰、侵染。这需要建立一个干净的网络环境,可以通过建立一些校园网,如南大的小百合等网站,限制一些不良网站。为学生创设一个有益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环境。同时要挖掘一些有益于培养学生兴趣的专题,并且让学生能够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总之,在这“互联网+”时代,我们如何利用好“数字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升,从课堂走到课外,从不同时间、不同地方都可以走进同一课堂,还有很多值着思考和研究的地方,这是笔者一点浅显的认识,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和深化研究,谨以此来激发大家对新时代学习方式进行研究,使得学习更轻松,效率更高,让教育资源比较匮乏的地方也能享受优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