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教师反思能力培养的策略

时间:2019-05-12 15:39: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中小学教师反思能力培养的策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中小学教师反思能力培养的策略》。

第一篇:农村中小学教师反思能力培养的策略

农村中小学教师反思能力培养的策略

作者: 欧立志(初中语文

2010年湖南岳阳初中语文一班)评论数/浏览数: 0 / 155 发表日期: 2010-08-18

13:40:3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农村中小学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我在长期的教育实践当中越来越深切地体会到,必须倡导师本研究,着力于培养教师反思实践的能力。不如此,很难提高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促进教师的成长(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当教师真正确立将自身作为研究者,并在实践中从事行为研究和改进行为的时候,教师反思实践的能力才会真正培养起来。

既然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如此重要,那么作为农村中小学校,怎样进行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呢?我想只有结合农村中小学校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应的措施,才能既让我们的教师有自信,觉得凭我们自己的能力能够进行研究,又感兴趣,觉得这个研究会给我们的教学带来很大的益处。笔者根据自己从教十几年的经验,以及对这个课题的深入研究,制定了一套农村中小学教师反思能力培养的策略的方案。下面我就将我的策略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加强教师业务学习,增强教师的反思意识

反思意识是建立在理论的基础上的,如果教育教学的理论储备不足就会导致教师反思意识的淡漠。同时反思要冲破传统的思维定势也需要有新的理论作为支撑。据调查,教师们在长期的学习和工作实践中,一般都形成了一定的思维定势,即教师往往非常重视教什么和怎么教。“我是老师,你是学生”,教学就是“我讲你听”、“我出题你做题”等等,可以说颇下了一番功夫。周而复始,教学工作成为普通教师毫无新鲜感的简单劳动,因此,不少老师总是喊累,但又无法改变自己的状态。不少教师成功的做法和经验,不能及时总结提炼。分析原因,“为什么这样教,好在什么地方”,“讲给谁听(似乎不成为问题)”,“题目适合谁做”等有关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意识薄弱,再者相对封闭的工作环境和心理环境,导致老师之间缺少真正的研讨交流,都导致一些教师还没有确立起反思的意识。针对教师缺少反思的意识的现状,我们认为加强教师业务学习相当有必要。

(1)开辟教师业务学习室 学校要为教师提供一个良好的业务学习的场所。很多教师因为找不到合适的书进行业务学习,而随意更改了学习的内容;还有一些教师因为工作比较忙,因而没有时间到图书室去借书而放松学习;也还有一些教师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了疑问,需要能够及时的与同伴进行交流等,而这一些都是单独的学习所办不到的。如果学校能够成立一个专门的供教师学习与交流的场所,提供一些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急需要的书籍,比如说新课程的新理念,怎样驾驭新课程的一些书籍,那这些问题就都会迎刃而解。同时会给教师很大的帮助。

(2)建立业务学习制度

当教师的业务学习还没有成为自觉行为的时候,学校一定要出台一套切实可行的业务学习制度。在制度中规定教师学习什么内容,在什么时候学习,每周学习的量是多少,学习的形式有哪些等。并且定期要求教师写学习心得,每周一次在教师业务学习室交流学习心得。并将教师学习的成绩与教师的结构工资挂钩,奖优罚劣,为教师的业务学习提供激励机制。

通过这样,教师们就会对新课程,新理念有系统全面而又更加深刻的认识,在他们的教学中,他们会自觉不自觉的反思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使他们更好的走进新课程,实施新课程。

二、加强师本培训,明确教师反思的内容

一些新手型教师,即使他们有了反思的意识,也不能进行很好的反思,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不知道从哪个方面进行反思;也有很多有经验的教师也很想反思自己的教学,并且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但是还不够全面和系统,不能更加深入的反思。我校的课题研究很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让教师知道反思有哪些内容,从哪些方面入手。

通过师本培训让教师都知道反思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自我监控能力,就是对专业自我的观察、判断、评价、设计的能力。具体包括:专业自我的意识、职业意识,自我设计。二是教学监控能力,就是对教学活动的内容、对象和过程进行计划、安排、评价、反馈、调节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教学设计、课堂的组织与管理、学习活动的促进(这个过程是教师课堂教学的核心,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对自己的教学进程、教学方法、学生的参与和反应等方面随时保持有意识的反省,并能根据这些反馈信息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使之达到最佳效果)、言语和非言语的沟通、评价学习行为,教学后反省。由于个体的自我意识和教学活动丰富且复杂,教师的反思能力受其知识、观念、动机、情绪、情感等个人因素的影响,环境因素对教师反恩能力也有明显的影响,因此,教师的反思能力也具有多方面的内容和多样化的表现。此外,教师反思能力结构中的自我监控能力与教学监控能力是相互影响、彼此促进的,以教学监控能力的培养为切人口,可以迸而提高教师的自我监控能力,尤其是教师的自我效能感。

正是因为教师知道了反思的内容,他们在教学中才会更加有意识的,目标更明确的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自己对课堂的监控等方面还存在哪些问题,然后用他们所掌握的教学理念去解决,实现教学的最高效益。

三、创造机会,搭建教师反思的平台

要让教师快速成长为一名成熟的教师,光有经验是不够的,还需要教师能够在反思中成长。但是教师相对封闭的工作环境与心态,又使教师失去了很好的反思的平台,作为农村中小学校,为教师搭建一个反思的平台,最好的做法是如下几个方面:

(1)为教师减负,把教师从繁杂的教学工作中解放出来。

学校应该以教学为中心,以育人为目的。多做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少做一些表面的文章。每所学校应该从各自的实际出发,尽可能多的留给教师学习与反思的时间。我想时间不是没有,而是学校应大胆革新,在不违背教学规律的同时挤出时间。比如,我们可以尝试教师的集体备课或者是反思备课,通过创新备课方式来减轻教师的备课工作量。再次还可以对教师进行分流,让那些责任心强,教学能力强的教师只从事单一的教学工作,抽出一部分教师处理学校的其他繁杂的事务。这样就会各得其所。使教师在专业化的教学工作中快速成长起来。

(2)开展教学研讨活动,为教师的反思提供鲜活的素材。

条件一般的学校应该每学期都进行教师公开课,要求上课的教师认真撰写教学设计以及设计说明;同科的教师参加听课、评课。这样教师在一起交流,他们的观点肯定会发生激烈的碰撞,很自然的诱发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其次学校还可以进行本校教师的教学竞赛,学校有意识的对教师进行启发,例如我校的做法是,制定科学合理的评分细则,这些细则就是我们平时反思的重点内容,比如说教学目标的制定、学生主体作用的突显、合作学习的运用、教学手段的运用等方面。让听课的教师去很好的反思教师的教学行为与教学效果。

(3)撰写教学后反思和反思教案。

教师通过活动所积累的经验和一些好的想法,必须要留下痕迹,为我们今后更加深入的反思研究打下基础。最好的形式是要求教师在每两节课或者是一个内容上完之后认真撰写教学反思;在一堂公开课上完之后要根据教师们提出的意见写出反思性教案,并且在旁边注明改动的理由。学校应该将这项工作形成制度,定期检查教师的教学反思和反思教案,并对做得好的予以奖励。

(4)撰写教学反思或教学随笔。

以前这项工作是最难进行的,而现在教师们都觉得很容易,因为他们现在既有时间又有内容,并且还学会了如何去写。他们正好可以把平时积累的素材和一些新的想法都写下来。如果有条件的话,我们可以对这些资料进行认真深入的研究,成立自己的课题。现在我们学校正是在这个基础上产生了我们自己的课题《农村中小学教师反思能力培养的研究》,可以说很多教师受益匪浅。

四、总结方法,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

为了教师能够更好的反思,笔者总结了一套较好的反思方法:

(1)自省法。我认为教师的反思是从自身开始的。首先每为教师要对自己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比如说自己的兴趣爱好与个性特征以及知识的贮备等,在进行某一个内容的教学时应该选择怎样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方式会更好一些;学生对这个知识了解多少,兴趣怎样,怎样进行教学他们会比较感兴趣,怎样既让成绩好的学生与成绩差的学生都能够参与学习,而且有所收获。今天上课的时候,我哪个环节做得最好,哪个环节还需要改进?这个内容还可不可以采用其他的教学方式?给什么样的学生布置什么样的作业会比较适合他们?等诸如此类的问题,一旦教师找到解决的办法,那么教师就会获得很大的进步。

(2)他省法。古话说“以人为镜可以正衣冠”,教师的自我反思有很大的好处,但是也有他的局限性,我们还需要借助他人的意见进行反思效果会更好。学生是受教育者,他们才更清楚,他们需要什么,他们最喜欢什么方式,他们最适应什么教法。但是他们对教育的理解还不深刻,认识还有时不太成熟,教师可以采用学生提意见和教师提问相结合的办法进行,这样学生获得了尊重,他们的兴趣会更浓,他们学得会更轻松,效果也会更好。再者还可以要求有经验的教师听课、提意见。

(3)日记法。很多著名的教育家他们都很看重写教育日记,这很有利于教师的成长。前苏联的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留下了很好的教育日记。如果教师能每天把自己的有意义的教学行为、学生的一些反常的表现、自己教学设计中的亮点等都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一方面会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另一方面也会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并且这种形式更加灵活而不受拘束。

(4)交流法。我们平时所写的教学反思,还仅仅是自己对教育的感想,也就是说仍是一家之言,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可,也不知道是否有生命力,是否全面与深刻。如果学校能够定期召开反思经验交流会,或者是限定范围的教学沙龙,在这样的场合教师们会无拘无束,交流自己的看法,在彼此的交流中相互学习,互相提高。

五、成果奖励,形成教师的反思习惯

反思对教师的成长的作用是众所周知的,是应该伴随教师一生的。不能是今天有兴趣就反思一下,明天没有兴趣就算了。反思需要一点一滴的积累,需要教师成为一种习惯,能够运用自如。怎样作到这点呢?我想成果奖励是行之有效的措施,学校定期将教师的优秀反思的作品开设专栏张贴出来,这是对老师成果最大的肯定;另外还对教师的优秀的反思成果给予物质奖励,让他们看到自己成果的价值;同时还在每年的评先评优中予以加分。这样教师尝到了甜头,获得了自信。他们就会将反思由工作变为自觉,由自觉而形成习惯。久而久之,教师的反思能力就会大大提高。

【说明】最近比较忙,来不及写新东西,把我与研究生合作完成、在《山东教育》连载的《中小学教师提高教

学反思能力的策略》等4篇论文陆续放上吧。

反思对于教师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有人把她视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因此确定放这4篇论文,希望能

够对登录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或他人的教学经验、行为、思想为对象,通过教师群体或个人的努力,进行主动的和严肃的批判、分析、总结的过程,是不断改进自己教学,提升自己专业素质,提高教学质量的过程。

由于一个教师的教学反思有助于他教育理论的建构、实践性知识的增加、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并且教师具有较高的教学反思水平能够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和灵活应用教学方法,所以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1],“学会反思是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必经之路,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正在逐步成为大家的共识。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特别强调教学反思的作用。但有关的调查研究却表明:在基础教育教学实践中,目前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和水平并不高。这种现象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是教师没有掌握教学反思的策略应该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本文提出以下6项中小学教师提高教学反思能力的策略,供中小学

教师参考。1 积累反思的知识

教学反思是在教学实践基础上进行的,教师首先要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即实践性知识,才能从自己和别人的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进行教学反思,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收集、积累含有典型问题或疑难情景的特殊案例和个别经验就非常重要了。其次,教师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这样才能为反思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批判的标准,才能为解决问题提供思路。教师反思的理论知识包括教师教学所需的科学文化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以及学科教学论知识等。另外教师还要掌握反思的方法、过程,熟悉反思的途径等一些策略性知识。教师教学反思的过程根据反省思维的几个阶段可归纳为意识、质疑、批判、探索、发展5个阶段。根据能够引起教师困惑、疑难状态的途径,可把反思的途径归纳为通过教师自己反思,通过学生反思,通过他人反思,通过理论反思。树立反思的意识

反思的必要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反思的价值有较深刻认识。如果没有反思便难有自我识错纠偏的可能。教师一旦自身主体性发挥过渡或欠足,只能借助外反馈信息调节时,教学损失往往难免,而且反思不仅用于识错,还能优化已有认识,提高自身理性水平。二是把反思与良心联系起来。教学是一种道德性职业,道德心即良心。如果教师有良心,就会经常反思教学行为是否合理,是否有害于其他教学主体,这就是教学有赖于责任心、执著性等态度的原因,也就是说,对教学有责任感的人才会自觉反思,否则,教学主体的反思只能在面临困境寻找出路和造成错误被迫检讨的时

候发生。

反思意识不是全有全无的,它的理想程度是反思行为习惯化。习惯化即主体遇到特定刺激便自然出现相应反应的一种心理现象。有反思习惯的教师,在教学之前、之中、之后,会就教学计划、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进行反思。总之,自觉反思的意识形成后,心理上就有了一道“警戒线”,它随时提醒教师对自己的主体性保持应有的警觉,一旦有可疑之

点即进入反思状态。培养反思的能力

反思的能力主要由反思的技能与毅力构成。前者可分为经验反思技能与理论反思技能。

经验反思技能是教师借助于经验对自身主体性进行相对直觉的反思能力。如反思自己对其他教师的粗暴态度,意

识到自己主体的不合理。

理论反思技能是教师以特定理论为根据进行相对理性的反思能力,如依据思维品质的有关理论和创造学的有关理论,反思到自己思维的片面性、缺乏创造性等,从而主动的改进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加强创造能力的提高。从实际操作上来看,埃拜认为教师反思要具备6种反思技能:①经验技能:收集资料并细致精确地描述情景、过程、原因与结果的技能。②分析技能:解释描述性资料的技能。③评价技能:对教育效能作判断的技能。④策略技能:善于制定工作计划、方案的技能。⑤实践技能:具有把方案付诸实践的技能。⑥交往技能:具有与别人合作并得到别人支持的技能[2]。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结合自己的经验和相关的理论按照上述步骤进行有意识的反思技能训练对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是非常必

要的。

反思的毅力是反思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情况下,人们不把毅力作为能力因素,但在反思问题上,把毅力视为能力的组成部分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反思在一定程度上是自我揭短,是诱发痛苦的行为,缺乏毅力者即使反思技能甚强,反思也难顺利进行。反思的毅力不仅体现在反思的“持续性”,教师战胜困难,忍受痛苦等的“忍劲”上,而且表现为“督促”教师自始至终盯住自身的不合理性上,并敢于向别人解释自己的不合理性,这导致教师的教学走向更大的合理性,因为“能够解释自己的不合理性”,意味着教师不仅有能力针对自己的主观性进行反思行动、具有洞察自己认识方面、道德方面和实践方面一系列不合理性的能力,对不合理性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切中要害,敢于站到自己的不合理性的对立面。因此,锻炼教师的坚强毅力就成为培养教师反思能力的重要内容。端正反思的态度

①虚心。这种态度的含义是免除偏见、党派意识和诸如此类的封闭观念,改变不愿考虑新问题、不愿采纳新观念的其它习惯。它对新的主题、事实、观念和问题采取包容的态度。它包含一种愿望,去倾听多方面的意见,不偏听一面之词,它留意来自各种渠道的事实,它充分注意到各种可供选择的可能性。它使我们承认甚至在我们最喜爱的观念中也存在错误的可能。教师只有具备虚心的态度,才能以广阔的胸怀看待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才能发现自己的问题而不至于感到难堪,才能承认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对别人提出的意见坦然接受。

②专心。任何人沉溺于某些事物或事件时,便会全身心投入,即所谓的“专心致志”。教师只有专注于自己的教学时,才能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引导自己前进,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种种的假设,进行进一步的研究。③责任心。责任感是师德的核心,是教师持续发展的基础,是教师自觉进行反思的前提。只有增强责任感,教师才能在没有外界压力的情况下自觉反思,才能把反思与履行好自己的角色义务联系在一起,才能把个人专业发展与教育的终极目标联系在一起,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反思能力,成为批判反思型教师。创设反思的环境

良好的反思氛围是教师深入进行反思的必要条件。反思不仅仅是教师个人的事,教育行政部门、专业研究人员、学校领导和其他教师及管理人员都应对教师的反思给予引导、支持与合作。没有这种引导、支持与合作,教师的反思将难以深入开展,或者浅尝辄止,或者半途而废,或者不得其法。因此,营造一个支持性的环境对教师的反思大有裨益。

促进教师反思的情境氛围包括社会氛围和学校内部氛围。①在社会氛围方面,有教育行政机构提供的相关政策(如激励政策、约束政策等)、制度建设和资源配置等,有社区公众、学生家长等共同努力营造的一个反思社会氛围等。②在学校内部因素方面,改革评价制度,改变以学生成绩作为评价教师唯一指标的评价方式,营造宽松、和谐、向上的学校环境,形成民主、信任、团结、协作的教师与学校管理者、同事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等。通过以上两种氛围的创设可以营造出人人具有教学反思意识、个个参与教学反思的文化氛围,对教师的教学反思提供重要的环境支持和保障。争取他人的帮助

教师有了主体意识,明确自己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对自己保持一种积极主动、认真负责、开放发展的心态,这样并不能保证有效地进行反思。实际上,教师一开始往往缺乏如何进行教学反思、对哪些方面进行反思等方面的必要训练和足够的理论准备,这为教师深入分析问题、准确表述观点等造成一定的困难,从而妨碍了教学反思的深入和反思结果的交流。另外,单个教师受认识水平与价值观念以及教育实践的理解水平等的局限,教师个体的教学反思开始时一般较难取得成功。因此,取得专家的指导和合作教师的帮助,将为教师教学反思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利的条件。专家可通过进行有关教师专业发展、教学反思理论的指导及如何进行教学反思、对哪些方面进行反思等方面的训练来提供帮助。合作教师可通过互相听课、评课,提出教学中发生的问题,共同讨论解决办法,借助集体智慧解决个人

困境。评论这张 转发至微博 转发至微博

进行教学反思的意义

2010-03-23 21:26:46|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已表明,教师在反思自身教学经验、技能、活动及教学观念,评估教学行为的同时,可激起其专业方面的创新意识。具体来说,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在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提升自身教学素质方面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首先,进行教学反思能够充分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并为其专业发展提供机会和条件。教学反思鼓励教师通过多种策略和方法审视、分析自身的教育观念及教学活动,充分尊重了教师的主体地位,发挥了教师的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写教学日记、描述──解释自己的教学活动、观摩──分析教学事件、主动征求同事及学生意见和建议等多种方式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这实际上为提升教师的专业自主权,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其次,进行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逐步培养和发展自己对教学实践的判断、思考和分析能力,从而为进一步深化自己的实践性知识,直至形成比较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教师的知识一般可以分为三大类: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对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教师来说,本体性知识与条件性知识并不是太缺乏,但实践性知识则显得较为薄弱,而这类知识更多的是来自教师的教育实践,具有明显的经验性的成分,是教师经验的累积。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则可以帮助教师将教育教学的理论知识、实践经验进一步内化,并逐步条理化、系统化,直至对教师教学活动形成比较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换言之,进行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立足于教学实践,深入地钻研、体会教学理论,从而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能力。第三,进行教学反思是沟通教育教学理论与教育教学实践,迅速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有效方法。

传统的教师教育有一个基本假设,即“知而后行”。简言之,一个教师在还没有获得教育教学实践经验之前可以拥有教育知识,而且必须先拥有教育理论,才能进入教育教学情境,进行教育活动。罗赛尔(Russel)称这种模式为“把理论运用于实践”(theory-into-pracice),对此,罗赛尔以及许多学者都持批判态度。因为理论与实践乃是一个单一活动的两个相互作用的方面,而不是各自独立的领域。根据舍恩德研究,专业知识是不能与专业经验分离的,因此,教师要进行教学实践,仅仅学习教育理论和学科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积极将理论知识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力求“知”和“行”的协调一致。

另外,教师在进行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还必须尽量做到“行思并进”。根据肖恩(Schon)的研究,一个专业人士在他的专业工作中,并不是单纯地应用过去在他的专业训练中所学到的专业知识,而是在他的工作中以一种“行中思”(reflection-in-action)的方式解决问题。因此,倡导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就是希望教师能通过对自己的教学活动以及学生的表现做认真的观察、分析和批判性的反思,尽量做到“知”“行”“思”三者一体化,从而有效缩短理论与实践的差距。

一、教学反思的涵义

“反思”的理解来源于哲学的思维方式。黑格尔赋予了“反思”以较为深刻的内涵和规定,此后马克思又进行了丰富和发展。黑格尔认为反思是一种事后思维,它更倾向于跟随在事实后面的反复思考,其主要任务就是通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根据。此后,马克思从社会实践的角度,认为反思思维也是社会实践的思维。这样,反思就包含了人在社会实践

活动中的主体能动性。

事实上,反思一词本身就含有“反省”“内省”之义,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批判性思维,即通过对当前认识的审视、分析来洞察其本质。这一点正是“反思”与一般的“思考”间的主要区别。

具体对教师而言,进行教学反思主要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作出的某种教学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活动,这也是一种通过提高教师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教学监控能力发

展,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反思”与通常所说的工作之余进行的简单、随机的“想一下”的内省活动或者独处放松时静坐冥想式的反思不同,它不是模糊的、偶尔为之的、片断的,而是需要教师认真努力进行的,而且需要有一定的目的性和系统性,甚至需要有一定的深刻性和批判性,有时也需要教师之间合作进行。此外,教学反思并不单纯是教学经验的总结,它是伴随整个教学过程的监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活动。有研究者从教学的基本流程的角度出发,将教学

反思大致分为如下三类。

1.教学前反思。教师在课前思考如何组织教材以呈现给学生,课堂中应重视的内容等。2.教学中的反思。教师面对课堂上突发的问题,思考如何应对使得事先设计的课程能如期完成。3.教学后的思考。在一堂课或一个阶段的课上完后,对自己已经上过的课的情况进行回顾和评价。如:思考本节课原先预定的目标是否达成,如何改善原先的教法,如何进行下次教学的准备等。

而且,由于教师个体的自我意识和教学活动的复杂性,教师的教学反思往往会受其知识、观念、动机、情绪、情感等个人因素的影响,另外,环境因素对教师反思也有比较明显的影响,因此,教师的教学反思也具有多样化、个性化的表现。教学反思

一、教学反思的内涵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实践+反思=成长。教师的反思能力决定着他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在工作中开展研究的能力。通过反思,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形成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深层次思考和创造性见解,使自己真正成为“研究型教师”。

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

二、教学反思的原则

1.时效性原则:反思要与教学同步进行,及时记录本节课后的发现和想法,及时分析收集到的教学信息,及

时对教学结果做出评价和鉴别。

2.长期性原则:反思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教学反思

是收效甚微的。

3.全面性原则:反思应从教育思想、教学理念、教学行为、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以及学生表现、学习习惯、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全面、全程的反省、思考。

三、教学反思的类型

教学反思按教学进程可分为:

1、教学前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前对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案进行反思,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设计的“再次查漏

补缺、吸收和内化的过程”。

教学前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并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

2、教学中反思: 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就是及时、自动地在教学过程中反思。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效果,捕捉教学灵感,及时调整教学设计思路和教学方

法,努力使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教学中反思具有监控性,不但能使教学过程高质高效地进行,更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

3、教学后反思:教学后反思是指“回头思考”或“课后备课”。教师上完课后对整个教学过程及时反思并作出理性分析,根据教学反馈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教案,明确课堂教学改进的方向和措施;教师可从教师教和学生学两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找出解决办法,有针对性地改革教法,指导学法。

通过教学后反思,教师不仅能直观、具体地总结教学中的长处,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再次研究教材和学生,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而且能将教学经验系统化、理论化,使

教师认识能上升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

教学后反思具有批判性,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

四、教学反思的内容

根据教学活动顺序确定反思内容

1.对教学设计的反思

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蓝本,是对课堂教学的整体规划和预设,勾勒出了课堂教学活动的效益取向。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对当前的教学内容及其在《新课程标准》中的地位、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教学目的、重点与难点,课堂练习、教学效果等都已经有一定的思考和预设。教学设计的反思就是针对这些思考和预设进行“再思考”,从而有效地改

进教学。

2.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掌握双基、发展能力的认识活动,也是学生在掌握双基、发展能力的过程中获得全面发展的实践活动。教学过程中,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环境、校园文化等都是影响教学效果的直接因素。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就是对教学过程中各要素的相互作用过程及其效果的反思。具体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

(1)各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是否合理(特别要反思是否把时间用在核心概念和思想方法的理解和应用上);

(2)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处理是否恰当;

(3)是否启发了学生提问,学生提问的质量如何;

(4)问题是否恰时恰点,学生是否有充分的独立思考机会;

(5)是否关注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学生活动是否高质高效,有没有“奇思妙想”、创新火花,有没有抓住这种

机会;

(6)是否渗透和强调了数学能力的培养;

(7)教学内容的“价值观因素”是否得到充分挖掘,并用学生能理解的方式进行展示;

(8)教学媒体使用是否得当;

(9)教师语言、行为是否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学生有什么反应;

(10)各种练习是否适当;

3、对教学效果的反思

对教学效果的反思,是指在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对整个活动所取得的成效的价值判断,包括学生所获得的发展和教师自己的价值感受两个方面。前者主要考查学生的双基的掌握,能力发展,学习方法的掌握,科学、人文价值的认识,以及理性精神的养成等诸方面;后者主要考察教师自己在教学活动中对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的了解程度的变化,个人教学经验的变化,实施有效教学能力的提升,教学思想观念的变化等。其中,教学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学生行

为是否产生了预期的变化,是教学效果反思的重点。

4.对个人经验的反思

这是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的持续不断的反思过程,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必由之路。对个人经验的反思有两个层面,一是反思自己日常教学经历,使之沉淀成为真正的经验;二是对经验进行解释、归纳和概括,提炼出其中的规律,使之成为有一定普适性的理论。

五、反思的方面

(1)记成功之笔:任何一堂课都有精彩之处,也许是课堂引导巧妙、应变灵活;也许是教学方法创新、教学理念先进等,凡是能很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做法,都可以详细地记录下来,供以后的教学参考和使用,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不断的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2)记失败之处:不管一堂课有多么的成功,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一定会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为此,教师课后应进行冷静思考,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作出深刻的反思,同时剖析这些疏漏、失误的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法,使之成为以后再教时的经验教训,变这次的失败之处为下次的成功之笔。

(3)捕捉瞬间灵感:课堂教学过程中,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师生之间情感交流不断融洽,此时,师生往往会产生瞬间灵感。捕捉住这些智慧和思维火花非常重要,因为他们突然而至,转瞬即逝,不及时记录下来,以后的教学也就丧失了好的素材。如教师讲课时,临时增加的内容或改变的教学方法等;学生上课时,某些绝妙的回答、见解及质疑等。教学是个师生相长的过程,灵感是师生相互碰撞时的精彩火花。

(4)珍视学生见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5)进行再教设计:一节课下来,静心反思,这节课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训练是否到位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教师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6)听课、评课后的反思

听课作为一种教育研究方式,是涉及课堂全方位、内涵较丰富的活动,特别是同事间互相听课,自由度较大,通过相互观察、切磋和批判性对话有助于相互提高教学水平。听课都对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细致地观察,留下详细、具体的听课记录,并相互交流,评课,推动教学策略的改进,这在无形中会促进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

(7)对形成自己教学风格的反思

曾有位学者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创造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我们要自学地把课堂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深入总代表地思考和总结,并最终有意识、谨慎地将研究结果和理论知识应用于下一次的课堂教学实践中,从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教学反思的真谛就在于教师要敢于怀疑自己,敢于突破,超越自我,发展自我,建构自我,不断地向高层次迈进。正因为教学反思具有别人不可替代的个性化特征,老师就能形成个性化的教学模式,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可以这么说:没有形成自己风格的老师肯定不是一个优秀的教师。

按照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教育专家建议教学反思应坚持层次推进:新手型教师应以教学基本技能、对教学内容的把握为切入点进行反思;适应型教师应以课堂教学策略、教学设计为切入点进行反思;成熟型教师应以自身教学理念为切入点进行反思;专家型教师(研究型教师)应以教学研究、课题研究为切入点进行反思。教学反思应贯穿于教

师的教学生涯,而不是某一阶段的特殊任务。

六、教学反思的步骤

具体进行教学反思时,要注意“不求全面,但求深刻”。通常可以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1、截取课堂教学片断及其相关的教学设计

截取的片断应该是与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紧密相关的,描述了一个完整的教学事件。因此,为了更加真实地反映实际情况,需要我们事先对教学设计进行深入分析,从中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在听课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课堂中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进行仔细观察,包括活动的形式、内容和结果等,做出“全息纪录”,并要通过

观看录像进行仔细核对。

有必要时,应当通过“追问”的方式,如“当时你是怎么想的?”“你为什么这样说?”等,向学生进一步搜集相关信

息。

2、提炼反思的问题(案例问题)

案例问题是案例的灵魂,是反思活动的主要线索。这些问题不仅要围绕反思的主题,揭示案例中的各种困惑,更重要的是要有启发性,能够引发其他人的反思和讨论。因此,提炼反思问题时应注意:第一,围绕当前的课堂教学活动;第二,是被广大教师普遍关注的;第三,重要但容易被忽视的;第四,课堂教学改革中的疑难问题;第五,不同层次的教师能够参与讨论的;第六,可以与一定的理论相衔接的。

好的反思问题是那些能够引发大家思考和讨论的问题,是大家都“有话可说”的问题,而不是“最后能达成一致意

见的问题”。

3、个人撰写反思材料

撰写反思材料时,应围绕自己感兴趣的反思问题。可以通过分析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课堂反映,即教师是怎么教的、学生是怎么说—想的,考察其中的利弊、得失,并进行原因分析,分析时应当有一定的理论高度,最后应当给出

改进的方案。

4、集体讨论

讨论时应当有成员之间完全平等交流的氛围,各种意见应当得到充分表达,不同观点应当注意相互包容。讨论

应当由忠实的原始记录。

5、个人再反思,并撰写反思论文。

七、教学反思的方法

1、撰写教学日志。

教学日志是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中具有教育价值的各种经验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进行的创造性的理解和认识予以真实的书面记录和描写,通过书写教学日志可以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工作,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教学日志没有特订的格式和要求,教师可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及感兴趣的内容予以记录,自由展示自己的撰写风格和特色。尤其是现在有了网校office或博客,有了教师专业的交流平台,更容易把自己的观点跟同行交流,受同行关注,也更利于督促自己坚持写日志,只要时间长了,坚持下来,肯定会有收获的。

一节课结束或一天的教学任务完成后,我们应该静下心来细细想想:这节课呈现的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总体设计是否恰当,教学环节安排是否合理,教学方法运用是否得当,学生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是否得到了富有成效的训练,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否充分,重点、难点是否突出;今天我有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做得还不够好,哪些地方需要调整、改进;学生的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了,学生学得是否愉快,我教得是否愉快,其成败得失的原因何在?还有什么困惑?等等。把这些想清楚,然后记录下来,这样就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经过长期

积累,我们必将获得一笔宝贵的教学财富。比较常见的教学日记形式有:点评式、提纲式、专项式、随笔式等。

2、利用案例

本文所说案例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当中发生的较典型的事例。案例通常是课堂教学中发生的,让教师感到棘手的问题。这些案例没有现成的答案,它是供教师自己分析得出结论的原始材料。是自己的观察、反思与研究。

3、观摩听课。它不以评价为目的,因此被观摩的教师不会感到紧张。听课者常常会反思自己教学中的一些情况。

互相观摩是教师之间共同提高的一个有效途径。

4、教师间的交流对话,反思活动不仅仅是一种个体行为,它更需要群体的支持。和其他教师进行对话,不仅可以使自己的思维更加清晰,而且来自于交流对象的反馈性往往也会激起自己更深入的思考,激发自己更多的创意和思路。教师个体可以中心发言人的形式,将自己对某一问题的思考与解决过程展现给小组的其他成员,在充分交流、相互诘问的基础上,反观自己的意识与行为,从而进一步加深对自己的了解,并了解和借鉴其他人的不同观点。另外,教师间的交流讨论也可采用主题或专题的形式,或者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教师们可围绕共同的话题进行畅谈,也可分小组

进行讨论。

5、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实质上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反思性活动。教师通过行动研究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理性思考,调整自己的认识,改进自己的做法,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更趋合理。较典型的行动研究通常有这样几个步骤:

(1)发现问题;

(2)作初步思考,获得基本数据;(3)确定行动研究的方法策略;(4)实施研究步骤并清楚记录每项结果;

(5)写出阶段性结果;(6)制定下一个循环研究的计划。

教师对一个教育教学问题的研究有时并非一个循环就可以完成,需要将得出的结果放到实践中去检验,再发现问

题,再进一步反思研究。

6、教师成长记录袋

教师成长记录袋是一些关于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典型事件的记录,同时还有教师本人对这些教学事件的解释或评价。一个含有数年教学内容记录的成长记录袋是最有意义的。

教师成长记录袋可以包括的内容有:教师个人的教学理念、所教课程的重难点撕碎及教学目标、教学观摩纪录、教学日志、教学录像、学生反馈、学生作业样本、课堂教学材料(包括练习材料)、教学笔记、教学研讨会记录,等等。

具体放入什么内容当然可以由教师自己选择。

总之,写教学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一有所得,及时记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记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

培养教师反思能力的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1-02-2

5来源:北京教育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培养教师反思能力的策略研究”定位于深入分析教师反思能力的实质、特点、影响因素和培养策略。教师通过确定反思点、填写反思表、设计课堂反思观察表、撰写反思个案,以及通过专家指导、同伴互助等一系列研究活动,提高自身的反思能力。我校通过此项课题研究,逐步总结出培养教师反思能力的生成性策略、指导性策略和管理性策略,从而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教师反思中存在的问题

以我校为例,绝大多数教师仍处于被动的课后文本反思,其反思内容多数较为笼统,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为对整堂课的整体反思,即描述教学过程加上简单的评论;另一类为对教学片段的反思,即对课堂上印象深刻的事件进行描述,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改进设想。

无论上述哪一类反思,其反思内容的随机性都很大,反思点零乱,抓住一个问题进行系列反思的案例较少。另外,教师对自我行为或学生行为的描述多,而对行为背后的原因分析少,且分析多处于表层。加之,学校对教师的反思培训多为群体式指导,忽视了教师个性化差异的需求,缺少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指导。因此,教师反思多停留在“费时、低效、流于形式”的被动局面。

研究内容与目标

内容:本研究围绕教师教学反思的方式、途径、过程和内容等展开,具体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教师反思的基本步骤;(2)教师自主反思的方式;(3)培养教师反思能力的策略;(4)校本教研中,教师的个性化指导模式。

目标:(1)通过研究,形成培养教师反思能力的有效策略和模式,促进对教学反思的深入研究,解决教师反思中存在的问题;(2)通过教学反思的行动研究,培养教师的科研能力,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3)通过对教师教学反思的指导,提高校本培训的实效性,形成教学管理的校本培训策略。

研究方法

调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访谈了解本校教师对教学反思的理解、反思方式,以及反思过程中的困惑,以便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和研究问题。通过集体备课、课堂观察和课后讨论等方式,集中讨论研究某种反思方式或者反思内容等。

个案研究:贯穿整个研究过程,既包括个体研究,也包括某一类群体、组织的个体研究。具体分为两种形式:(1)编制《教师课堂反思记录表》,每一位教师填写记录表,以记录表分析和总结的方式指导每一位教师的反思,并寻找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说明;(2)编制《教师课堂反思观察表》,成立研究核心小组。每位教师根据自己课程特点编制一节课的观察表,其他组员听课的过程中帮助主讲教师记录学生的表现。

研究成果

1.教师反思能力的新特点

教师的反思是以解决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和困惑为出发点,其反思不是简单地回顾自己的教学情况,而是带着强烈的探究意识去分析一个问题。因此,教师的反思带有个性化的创新色彩。

教师的反思以追求教学行为的满意度为根本动力。因此,在要求教师填写反思表或设计反思观察表时,一定要明确每张表中反思的目标(教学目标)是什么,通过日积月累的记录实现反思促教学的功能。

2.影响教师反思能力的三个关键性因素

教师反思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概括起来有三点,即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的“关键事件”、“关键时期”和“关键人物”。

关键事件。关键事件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对自己触动比较大的教学事件,或是教学过程中某次刻骨铭心的失败或成功。目前,我校要求教师每个月要收集一个最能触动自己的案例进行反思,此举在于帮助教师积累反思素材,并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

关键时期。教师的职业发展会经历职业初期、中期和后期等不同时期,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关键矛盾,这些矛盾决定着教师反思的内容和阶段水平,可称为教师反思的“关键时期”。教师要明确自己所处的发展阶段,找准自己的反思点,促进自身发展。

关键人物。关键人物是指教师职业生涯中可以触发教师对自身工作进行反思的人,这些人能引领教师的反思,对全体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为此,我校采用核心组教师率先示范,再带领全体教师共同反思的培养模式。

3.培养教师反思能力的三种关键性策略

目前,有不少关于研究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策略,不过大多都是根据自身体验总结出来的具体条例,指导性和理论高度不够。而我校在经过三年的实践研究后,总结出三种关键性培养策略。

策略一:培养教师反思能力的生成性策略

根据反思能力的特点可知,培养反思能力没有统一的模式,有许多方法和技能都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发现和提炼出来的,称之为“生成性策略”。实施这一策略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确定反思点是关键。我们要求教师确定自己的反思点,长期对具体的“反思点”进行不断的研究,从而深入和有效地解决问题。我们把确定教师个人教学发展的近期目标作为开始学习反思的起点。把反思点与教师近期教学发展的目标联系起来,帮助教师根据自己制定的发展目标寻找并明确目前教学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重点问题,从而明确自己将要围绕什么问题进行反思。

通过“反思表”帮助教师明确反思内容。反思表力求反映本学期教师自己研究的内容,记录平日的研究过程和对问题的思考,帮助教师抓住反思的重点环节和内容。

采取同伴互助的方法协助个人反思。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难以全面顾及学生的反应,而学生的反应与教师的教学实施情况密切相关,因此我们采取由同伴在听课的过程中帮助教师观察学生、记录下学生表现的方式,这就是“同伴互助”的反思方法。

策略二:培养教师反思能力的指导性策略

教师的反思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培养反思特质,需要进行系统的指导和培训。反思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教育权威人士、大学教授校长、管理人员、其他教师等,都应对教师的反思给予指导、支持与合作。我校的指导性策略是从具体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指导性。

指导教师确定反思点。第一步,把教师个人教学发展的近期目标作为开始学习反思的起点;第二步,帮助教师根据自己制定的发展目标寻找并明确目前教学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重点问题;第三步,督促教师思考并提出对问题可能的解决办法;第四步,教师通过教学实践对发现的问题和自己预设的解决方法进行系列反思并积累;第五步,指导教师对反思进行阶段性总结,同时发现新的问题、找到新的反思点,制定新的目标,从而进入下一个循环。

指导教师填写反思表。为教师讲解反思表的主要目的和各个组成部分的意义,通过示范、修改等方法培训教师填写反思表,从而培养反思能力。反思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预设的反思点:即课前对反思的内容做好准备,避免课后根据回忆进行反思而出现的随意性。对于初学者,做好对反思内容的预先设计,做到目标明确地观察和有目的地记录,对提高反思实效很有帮助。

教学环节设计:根据预设反思点设计的教学环节中除了要预设教师的行为外,还要对预期的学生反应进行描述,要将自己的教学设计与学生的学习结合起来,提醒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注意学生的反应与自己的设计是否一致,这是教师上课观察和记录的重点。

课堂发生的问题情景的描述:这一反思点是与教师自己的预设进行比较。有了预先的设计和期望的行为,教师在记录此部分时,目的性和针对性就比较强,容易做到重点突出,为分析原因做好准备,减少了反思的盲目性。

对问题产生原因的分析:这是反思的重点也是难点,其中包括教师方面的可能原因(理念上的,如学生发展观、人才标准观、教学功效感等;教学技能与方法上的,如教学设计、语言表达、选材、课堂组织管理等;自身学科知识上的)、学生方面的可能原因(如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其他可能的原因(如环境、特殊事件等)。

改进的设计和对改进后的实施效果评价:反思的根本目的是改进行为,此环节是督促教师实践反思后的行为改进,使反思达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

“同伴互助”的反思方法培训。同伴互助的第一步是“结同伴”;第二步是设计观察表;第三步是授课和进行观察记录;第四步是根据反思点共同反思;第五步是根据反思修改教学设计。

策略三:培养教师反思能力的管理性策略

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当前教师面临教育、教学改革的巨大压力,良好的管理是培养教师反思能力的保障。因此,我校总结自身的管理经验,提炼出培养教师反思能力的保障性策略,即管理策略,其中包括科研管理制度、教研管理制度、教师奖惩制度。

第二篇:《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研究》

《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研究》

《数学》学科实施方案

肥西县实验小学万业凤

一、课题的提出

新世纪,信息技术对社会各个领域的影响日益加深,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对教育也不例外,教育改革与发展正面临众多挑战。新环境下,广大中小学教师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是促进专业发展,推进教育信息化,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和紧迫任务。就我校研究的本课题从数学学科的出发点而言有三个方面:

1、我校已获得安徽省电化教育馆初审通过,理应在运用信息技术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

2、数学知识本身的严密性、抽象性、逻辑性与学生的直观形象的思维方式是一对矛盾,利用信息技术并充分发挥它的优势,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直观形象地反映客观事物,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客观揭示知识的本质特征以及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深奥的内容浅显化,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正确的价值观及对数学的情感与态度。

3、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为现代化的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根本的保障,通过上网查找、下载,教师们可以在第一时间接受到更新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可以欣赏、模仿名师的优秀案例,然后比较、筛选出乃至创造出适合学情的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模式,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这样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才能得以较快的提高,在当今

我国仍班级集体授课制为主的教学体制下,有了良师,才可能谈到提高小学数学整体的教学质量。

二、课题研究目标

1、运用信息技术,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为知识和能力找到更佳的衔接点,为将来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3、运用信息技术,满足学生好奇心的需要,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情感、动机以及求知欲,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4、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丰富学习资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5、更新教育观念,牢固树立教师现代化的教育思想,研究合适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促进教师参与培训,并自主学习提升自身的素质与能力的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组织数学教师利用网络教室、远程教育教室、多媒体功能教室开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实践、应用以及培养教师在信息技术方面的能力与应用,探索出学校教育中有关提升教师基本素养的有效途径。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1、各年级的数学教师在备课组长的带领下,分别承担本年级的数学学科研究。

因为我校共有四十几位数学教师,各年级平均有七、八名数学教师,可以组织本备课组内完成课题研究。

2、结合我校的现代信息技术设备(农村远程教育教室、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应用观察、经验总结和行动研究法。

3、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进行课题研究,探索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的完美结合,教给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强调教学过程的优化,使学生学会问题研究,从而实现优质教育。

4、从实践出发,强化理论、重在应用、总结推广,努力做到边学习、边应用、边推广。

5、注重总结经验,撰写论文,将经验提炼上升。

五、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

时间:2006年6月—2006年12月

内容:做好宣传、学习有关理论知识;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制定研究计划及方案;查阅配备文献资料及设备。课题组成员运用学校现有信息设备进行备课,试教、总结、反思。

成果: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并制定出研究方案;组织数学教师进行有关业务进修,交流课研初探体会,整理成论文集。

2、研究阶段

(1)时间:2007年1月—2007年6月

内容:组织实施数学学科研究计划及方案;实施本学科第一阶段教学实践研究。

成果:课题组成员实践研究总结,并组织讨论评议;形成第一阶段学科论文、阶段研究的总结报告;总结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基本方法,根据数学学科研究计划及方案做好第二阶段研究实践准备工作。

(2)时间:2007年9月—2008年1月

内容:组织实施数学学科研究计划及方案;实施本学科第二阶段教学实践研究。

成果:课题组成员实践研究总结,并组织讨论评议;形成第二阶段学科论文、阶段研究的总结报告;总结反思本学科研究得失;为结题阶段做好准备。

3、结题阶段

时间:2008年2月—2008年6月

内容:总结研究阶段报告,收集前面研究的相关资料,着手完成结题报告。

成果:论文集、成果资料(案例、课件、有关影视资料等)、形成结题报告`。

六、课题研究组成员及分工:

组长:万业凤

成员:葛军、张丽、裴珍、谷习卉

其中:葛军负责第一阶段研究;谷习卉负责第二阶段研究;全体课题研究组成员都参加结题阶段研究。

召集人兼资料收集:葛军

记录: 张丽

资料打印: 万业凤

技术指导: 万业凤、裴珍、毛照稳

2006年10月

第三篇:《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研究》

《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研究》

《数学》学科实施方案

武家寨小学刘社想

一、课题的提出

新世纪,信息技术对社会各个领域的影响日益加深,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对教育也不例外,教育改革与发展正面临众多挑战。新环境下,广大中小学教师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是促进专业发展,推进教育信息化,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和紧迫任务。就我校研究的本课题从数学学科的出发点而言有三个方面:

1、我校已获得安徽省电化教育馆初审通过,理应在运用信息技术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

2、数学知识本身的严密性、抽象性、逻辑性与学生的直观形象的思维方式是一对矛盾,利用信息技术并充分发挥它的优势,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直观形象地反映客观事物,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客观揭示知识的本质特征以及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深奥的内容浅显化,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正确的价值观及对数学的情感与态度。

3、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为现代化的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根本的保障,通过上网查找、下载,教师们可以在第一时间接受到更新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可以欣赏、模仿名师的优秀案例,然后比较、筛选出乃至创造出适合学情的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模式,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这样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才能得以较快的提高,在当今

我国仍班级集体授课制为主的教学体制下,有了良师,才可能谈到提高小学数学整体的教学质量。

二、课题研究目标

1、运用信息技术,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为知识和能力找到更佳的衔接点,为将来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3、运用信息技术,满足学生好奇心的需要,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情感、动机以及求知欲,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4、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丰富学习资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5、更新教育观念,牢固树立教师现代化的教育思想,研究合适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促进教师参与培训,并自主学习提升自身的素质与能力的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组织数学教师利用网络教室、远程教育教室、多媒体功能教室开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实践、应用以及培养教师在信息技术方面的能力与应用,探索出学校教育中有关提升教师基本素养的有效途径。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1、各年级的数学教师在备课组长的带领下,分别承担本年级的数学学科研究。

因为我校共有四十几位数学教师,各年级平均有七、八名数学教师,可以组织本备课组内完成课题研究。

2、结合我校的现代信息技术设备(农村远程教育教室、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应用观察、经验总结和行动研究法。

3、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进行课题研究,探索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的完美结合,教给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强调教学过程的优化,使学生学会问题研究,从而实现优质教育。

4、从实践出发,强化理论、重在应用、总结推广,努力做到边学习、边应用、边推广。

5、注重总结经验,撰写论文,将经验提炼上升。

五、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

时间:2011年3月—2011年10月

内容:做好宣传、学习有关理论知识;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制定研究计划及方案;查阅配备文献资料及设备。课题组成员运用学校现有信息设备进行备课,试教、总结、反思。

成果: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并制定出研究方案;组织数学教师进行有关业务进修,交流课研初探体会,整理成论文集。

2、研究阶段

(1)时间:2011年11月—2012年6月

内容:组织实施数学学科研究计划及方案;实施本学科第一阶段教学实践研究。

成果:课题组成员实践研究总结,并组织讨论评议;形成第一阶段学科论文、阶段研究的总结报告;总结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基本方法,根据数学学科研究计划及方案做好第二阶段研究实践准备工作。

3、结题阶段

时间:2012年9月—至今

内容:总结研究阶段报告,收集前面研究的相关资料,着手完成结题报告。

成果:论文集、成果资料(案例、课件、有关影视资料等)、形成结题报告`。

六、课题研究组成员及分工:

组长:王宁

成员:刘社想、黄加玉、孙玉巧、曹丽娟

其中:刘社想负责第一阶段研究;黄加玉负责第二阶段研究;全体课题研究组成员都参加结题阶段研究。

召集人兼资料收集:孙玉巧

记录: 曹丽娟

资料打印: 孙玉巧

技术指导: 曹丽娟、孙玉巧

2011年3月

第四篇:化学教学反思能力及其培养策略

化学教学反思能力及其培养策略

摘要:“教学反思”之所以引起理论界和一线教师的普遍关注,主要在于它带来了一种不同于常规的教学新理念,体现出教师自主进行思考和批判分析的态度和方法。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说,反思是一种复杂的内部认知过程。对教学而言,教师对认知行为的调节和控制有可能带来外显的教学行为的改进。

关键词:化学教学反思;教师专业发展;培养策略

一、教学反思与教师专业发展

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学实践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的渠道、环节和手段。教师在教学反思中,对过去的教学行为作出理性的审视和评判,在看似无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揭示出行为背后所隐含的观念和意识,促进智慧的生成和实践行为的进一步提升。然而,不少教师在谈及教学反思时却表现出难以尽言的困惑:我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可是反思不出什么有价值的东西,教学还是老样子。显然,要想使教学不再重复“昨天的故事”,走出陈陈相因的困窘,就必须学会教学反思。

做反思型教师的最大困难,在于要学会怀疑自己。对多数教师而言,谁都不能充分地预知教学中学生认知的困难,也难以全面地把握各类不同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所以,事先准备好的教学设计,在实施中遇到阻力、难于完成,都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如何看待这种教学上的失败,能不能从这种失败中发现教师本人在认识上或方法上的问题?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在碰到冲突时埋怨学生,或者通过强制性的反复训练来勉强达标,而不太情愿质疑自身的教育观念或教学设计。因此,做反思型教师,就是要做发现者和研究者。发现,是发现个人固有认识与学生实际的矛盾。研究,是研究这种矛盾产生的深层原因及解决办法。我们对教学过程本质的认识和探寻固然要从教与学两方面着手,但教学的主动权既然操在教师一边,那么教师的责任首先不是让学生“就范”,而应是更多地思考如何改变自己以适应学生。因为只有适应才能对话,才能产生互动,只有从学生实在的基础上出发才有进步,才有发展,才能实现引导。

二、化学教学反思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教学案例研究

课堂教学案例研究是以某一教学现象为研究样本,通过观察、反思等反复地分析和研究,以案例的形式来揭示其内在规律的科学研究方法。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实践者,他们了解学生,熟悉教材,善于组织课堂教学,对于教育教学有着许多真切的体验和生动的故事,如果做个有心人,用笔写下来便是一个个孕育理论生命的案例。一个优秀的教师是在积累大量有价值的教学案例中“优秀”起来的。教学案例研究使教师经常处于一种反思状态,总结经验,找出问题,明确方向,教学案例成了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紧密联系的桥梁。案例研究的素材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从自己的课堂教学、教育研究和教育学生中,从师生交谈的某些内容中,从学生学习的成功与失败中收集素材;二是从听课、评课的记录、观察和思考中以及调研活动去发现有价值的、可开发的案例资源;三是通过各种途径搜集书面材料中的案例资源信息。

“组成物质的微粒”是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主题,由于研究的对象是物质的微观层次的结构,很难让学生通过直接探究来建构知识,通常多采用教师讲授的形式,如果仅仅只考虑知识目标,讲清有关结论就可以了。但是我们还希望学生从该部分的教学中体验到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只讲清结论就不够了。

案例:走进分子世界。活动:a.桌面上有两个小烧杯,一个烧杯里盛有滴入了酚酞的水溶液,另一个烧杯里盛有浓氨水,然后用一个大烧杯将两个小烧杯罩起来,你看到的现象是。

b.用碳素笔在纸上画一笔,再用放大镜或低倍显微镜观察,你会看到。

c.两个量筒,一个量筒里装了100 mL水,另一个量筒里装了100 mL乙醇,将水倒入乙醇中,混合后看刻度,你看到的现象是。

请选择如下的一种模型,尝试解释活动中看到的现象。a.物质由微小颗粒组成,颗粒彼此紧靠在一起;

b.物质由微小颗粒组成,颗粒之间有间隙。

教师:科学家们发现,物质是可分的,许许多多的现象都能用物质的微粒模型来解释。他们还发现,当物质分到一定程度后,化学性质会发生变化,例如水。科学家把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颗粒称为分子。随着技术的进步,人们能够借助先进的观察工具观察到用肉眼看不到的东西,科学家用超级电子显微镜绘出了分子的图像(展示图像)。有足够的证据支持分子模型假说。随着研究的深入和观察技术的发展,科学家又建立了比分子更细微的物质结构模型,人们对物质结构的认识也随之发展。

经过反思分析,有许多化学教学内容总体上适合于接受的学习方式,教师用讲授的方法或者学生用自学的方法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学习的内容能够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并且能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认知建立非人为、实质性、有机的联系,从而实现意义的建构。在传授知识中,渗透探究的思想,这不失为一种好的策略,它可以使学生了解知识是怎样形成的,从而更好地理解知识。

(二)化学教学反思日记

反思日记是对教学、教育研究工作和自身教育理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审视自己走过的足迹,倾听自己的心声,并积极寻找解决的对策。反思日记没有固定的写作格式,最好具有个人的风格和特色。反思日记必须做到“有感而发,有感而记”。在写反思日记之前,下面这些问题可能会有所启发,这些问题代表着不同的教学要素,请你仔细回想:你在教学之前的计划或期望是什么?实际的教学情境又是如何?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差距?为什么存在差距?对你以后的教学有什么启示作用?

反思日记写好后,不能束之高阁,而要就反思的内容和看法与同事或研究者进行交流与探讨。在交流与探讨的过程中,可以把反思日记作为交流的起点,同时,化学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搜集有特色的学生作业、自己教学设计的精彩片段、师生之间的对话、学生独辟蹊径的解题思路的过程记录等等。顺着这一思路深入下去,其实就是要求教师建立自己的教学档案袋。

案例:工业制硝酸的工艺流程中,涉及几步主要化学反应方程式:①4NH3+5O2=4NO+6H2O;②2NO+O2=2NO2;③3NO2+H2O=2HNO3+NO。在第三步反应里,3摩尔的NO2气体参加反应,只生成2摩尔的硝酸,生成的NO气体不能排到空气中(一是污染空气,二是降低了原料的利用率),工业上是将NO气体循环氧化吸收,这样可认为NO2全部转化为硝酸,可用式子NO2—HNO3为根据进行计算。讲到这里,教师发现很多学生在议论纷纷、一脸茫然。下课后,教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冷静反思,并和同事们进行了交流探讨,找到了问题症结,应该用数学方法来论证,使解题更严密。分析如下:设参加反应的NO2为1摩尔,根据③式第一次生成硝酸2/3摩尔,第二次生成硝酸2/3(1/3)摩尔,„第n次生成硝酸2/3(1/3)摩尔,共生成硝酸为2/3+2/3(1/3)+2/3(1/3)+„+2/3(1/3)(等比数列求和并取极限),计算共得到硝酸1摩尔。

其实,平常的化学教学中作为教师反思日记的素材和案例很多:如学习到弱电解质的性质时,可将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弱酸,按酸性由强到弱依次排列;学完盐类水解后,可将中学

2n

n-1化学中常见的酸式盐在水溶液中的酸碱性作一专题分析讲座;在学习电解原理时,可将阴、阳极各种离子放电顺序罗列并排序出来等等。

(三)课堂观察

“课堂观察”又称为“观课”。在很大程度上与我们常说的“听课”类似。不过,传统的听课目的比较单一,而且听课之后几乎没有什么评论。而课堂观察作为一祌教育研究范式,是一个涉及课堂全方位的、内涵较丰富的活动。特别是同事互助观课,不含有考核或权威指导成分,自由度较大。大量的研究证明,通过相互观课、切磋和批判性对话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

案例:一位研究者在长沙市某中学一节高中化学课上做的观课笔记就颇值得借鉴。观课者对课堂中的教师(李老师)和学生进行了细致的观察,留下了非常详细、具体的“现场记录”,并作了“评注”。比如,“现场记录”描述道:“在讲到在一杯饱和的硫酸铜溶液中,投入一块硫酸铜晶体,问硫酸铜晶体的质量和形状是怎样变化的?李老师通过循循善诱,将学生带入到一种十分奇妙的情境中,从而很自然地引入了这节课要讲的主题是化学平衡„„学生明显被他所设置的情境和优雅的讲述深深吸引。但在讲到反应2SO2+O2=2SO3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后,往容器中充入含有18O的氧气,经过一段时间后,问18O原子会存在于哪些物质中,并要求大家讨论,这时学生的反映不很积极,基本上没有形成相互讨论的气氛。”接着,观课者在旁边评道:“在常规教学中,我们应该渗透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理念,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积极的讨论,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并提出不同的观点。这节课学生讨论的气氛之所以不能调动起来,说明李老师平时上课忽略了对学生的这种训练,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上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

课堂观察,教师具有最佳的研究条件。但只有经过详细全面的观察和认真的思考,观课才能达到目的。当然,课后观课教师应与授课教师及时进行对话与交流,推动教学策略的改进。

(四)在化学反思中选择科研课题

开展教育科研是一项探索性的工作,能引导化学教师自觉地观察现实,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科学地分析教育教学活动,进而探索其中的规律,有效地解决其中的矛盾和问题。作为课题研究的第一步,正确的选题十分重要,它不仅决定了研究者目前和今后的探索方向、目标和内容,而且还规定了研究必须采取的途径和方法。

那么,怎样能寻找和确定可行而有价值的研究课题呢?许多化学教师的体会是,最初往往是阅读、研究有关领域的文献,如教育期刊、研究报告、经验总结和案例分析等,或者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受到某些启发,产生一些感悟与联想,随着思考的深入,原来粗泛蒙胧的想法逐渐变得集中,一个有价值的问题也就产生了。例如,我们可以根据教育的最新发展态势来追踪热点问题:新一轮课程改革及实践,各种先进的教育理念不断出现,也引发出许多矛盾有待解决,如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开展探究学习;探究学习与接受学习、自主学习与教师指导学习、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互补与结合;在研究性学习中怎样将化学与环境、生态、生活、生产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等。这些热点问题在我们教师的实际工作中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化学教师要善于与自己的实际工作进行对照,作出理性分析,从而揭示矛盾、发现问题。这样选择的问题往往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案例:我院2003级教育硕士、广州市第六中学卫艳冰老师在课题研究以及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方面做了很有特色的工作。卫老师近五年来一直围绕着包埋剂的选择、水样测定的方法诸方向开展研究工作。并且将自己的研究与环境、生态保护联系起来,利用研究性学习的形式组织辅导高中学生开展《包埋光合细菌净化观赏鱼养殖污水的研究》课题项目,通过带领学生开展课题研究,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使学生体验到了探究 的乐趣和艰辛以及获取知识的过程,学会了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手段,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养。更重要的是课题研究使化学教师养成了教学反思的习惯,大大地提高了自己的教育研究能力,成了某些教育理论和实践领域的专家,这些研究和反思的成果又可以渗透到以后的化学教学中,从而促使教学与教育科研产生良性互动、循环和相互促进。

我们还可以从教育教学的疑难困惑中寻找突破点,先察觉到主要的疑难困惑,进行筛选,确定一两个最主要的问题,然后主动请教有关专家,查阅相关文献,寻找有效的解决途径和方法、概括提炼,形成研究课题,制订研究计划。例如,有一位青年教师很想让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多交流和讨论,但因缺乏有效的方法,这种活动的开展很难达到理想状况,为此她陷入了苦恼。她虽然采取了很多措施:如通过教学观摩、有意识的模仿、请其他教师来听自己的课帮助“会诊”,但仍不很满意。恰在这时,学校要求每位青年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搞课题研究,她结合自身实际,通过做大量的准备工作,设计并形成了“课堂讨论中实施有效信息交流的策略”这一课题,同时进行了实战研究,很快总结出几条有效的方法,突破了难点,教学效果大大改善。我们也可以从成功的经验中通过教学反思寻找课题生长点,化学教师在经历了一段时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之后,都会积累一定的经验:如有些教师善于启发学生提问,有的板书很有特色,有的善于化学实验操作、设计和改进,有的善于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的非常讲究教学方法等等。这些经验是如何积累的,有什么规律和创新之处,在理论上作何解释,如何提炼、发展和推广,这些都可成为课题研究的素材,最终成为教师的专长与特色。因此,注重化学教学反思,是寻找研究课题的原动力,也是教师自主进行教育研究的集中体现。

(五)课堂教学后记反思

课堂教学后记反思指的是教师以体会、感想、启示等形式在每节课后对自身教育教学行为进行批判性思考,它是教师反思的另一种形式。一般来讲,教学工作是大多数教师的主要工作,化学教师在每一节课后,需要进行认真的分析和总结,把教学过程中的成功之处、失误之处以及改进的措施记下来,使教学经验理论化,促使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教后记中所要反思的内容可以涉及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如对教学设计的反思,对教学实施过程的反思,教学观念的反思,学生问题的反思,对教学中出现问题的分析与对策的反思等等。从反思的时间上来看,教后记既可以是教师对本节课的反思,也可以是针对前阶段(时间段落或是思想段落)的反思,还可以是教学后的反思。从教师本人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上看来,可以分为对经验的反思和对教训的反思。从方法上看,有教后自我回忆分析法反思、课堂录像分析法反思等等。

教学设计的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并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例如,一位化学教师对初中“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课题进行了反思性的教学设计,使教学获得极大的成功。这个课题是初三化学的第一节课,对今后学生学习化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学重点不应该放在传授了多少知识、强调知识是如何重要上,而应放在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指导上,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除了了解学生的组成结构、家庭背景等基本情况外,还要了解学生的已有经验(小学自然课、初中生物课以及日常生活中积累的化学知识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增设“无中生有”“魔棒点火”“烧不坏的手帕”三个小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通过“比一比”“试一试”等探究活动使学生亲历科学研究的过程;通过“阅读思考—讨论答辩—归纳总结”以及巧妙的板书设计来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等师生互动的方法来完成教学的目标。整个教学过程,就这样在一片活跃的气氛中完成了。

我们还可以围绕以下问题展开教学后反思:化学课后感到快乐吗?如果不快乐,原因是什么?教学任务完成了没有?如果没有完成,原因何在?学生学会了什么?掌握的程度如何?你的讲授时间是多少?你的语言、教态、教学方法是否合适?对课堂发生的意外事件处理得是否恰当?你感到最为自豪的有什么?成功之处在哪里?不足之处在哪里?该如何改进?你的课堂教学设计与学生的实际收获之间有多大的差距?有没有意外的收获?等等。

(六)网络教研

网络教研是一种利用信息技术的跨时空的教学研究活动方式。目前,在网络上已形成了几种形式的教研形态,如: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组织的论坛讨论、成果展示、课例交流等;专家和化学教师组织的专题网站,可进行教学心得、教学难题方面的讨论。通过网络教研,专家可以定期地参与讨论一些疑难问题,既解决了教学一线的某些困惑,也有利于教师发表真实的言论,这对专家了解基层、调整学术研究方向也有益处。化学教师还可以建立个人的电子档案袋,存放教案、测验题、课堂情境照片、教学反思日记、自我分析与评价、课堂教学录像,甚至学生的小实验、小论文、小课题和小制作等以及教师对教育教学的看法,借助网络平台进行交流,使得网络教研成为教师们交流思想、切磋技艺、增进感情的友好方式。有的学校着眼于教师反思的实际需要,建立了网上评课园地,为教师的反思交流提供了方便。例如,长沙市一所示范性中学就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自2005年9月起,该校全面实施了开放式随堂听课制度,并在校园网上开辟了“网上评课园地”。学校一方面要求和鼓励教师参加网上评课,另一方面针对部分青年教师不会评课的现状,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教育类文章,了解在新课改背景下,什么样的课才是一节好课;又请学校教科室的专家教师作有关怎样评课的专题讲座;最后由学校领导带头参加网上评课,并充分发挥校内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

对教师而言,每一次上课和阅读网上的评课意见,都是全方位反思自身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的过程。实践证明,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和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学校领导与教师共同参与的评价体系,有利于化学教师从教育理论高度对一些教学现象作出正确的解释,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关于教师教学反思能力及其培养的研究,目前还是个新课题。比如,教学反思能力究竟有哪些具体表现?发展化学教学反思能力的策略还有哪些?等等,都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地探索。本文所讨论的任何一种单独的培养策略都不能够涵盖所有类型的教育研究,不同类型的反思和研究都只能给我们指明一种思考的方向,提供一种探究的方法和过程。

教师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反思型教师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积累,反思性实践能帮助教师从压抑性的、常规性的行为中解放出来,反思性实践允许教师以一种深思熟虑、目的明确的方式去行动。教师掌握了反思的方法,就多了一份研究的自主,多了一份摆脱机械劳动的可能。可以肯定地说,化学教学反思能力的培养是教师改进其教学实践,使教师从“教书匠”成长为研究型、反思型教师的有效途径,对于教师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建军.教学反思五“要”[J].教育科学研究,2006,(8):33—38.[2]文喆.做反思型教师[J].教育科学研究,2005,(1):16—18.[3]申继亮.教学反思与行动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4]朱煜.论历史教学反思能力及其培养[J].课程·教材·教法,2004,24(8):54—57.[5]孙春成.语文反思性教学策略[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6.[6]吕洪波.教师反思的方法[M].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006.

第五篇:农村初中生作文能力培养及策略研究

《农村初中生作文能力培养及策略研究》

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

孙雪离

《农村初中生作文能力培养及策略研究》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

一、课题研究的提出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语文教学在注重培养人文素养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一种有效的语言工具。写好作文它能够锻炼语言的表达能力,也可以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更好的去认识社会、认识自我。由于我校学生写作能力普遍薄弱,作文课上往往不知如何下笔,很多学生的作文存在很多的毛病,如句子不通顺、不够字数、中心不够突出、语言贫瘠.....那如何让学生学会写作文呢?针对这样的情况,我校决心下大力气解决学生作文能力较差的问题。学科组员也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本阶段,我主要是通过上作文活动课提高学生作文的写作技巧,培养他们对写作的兴趣,督促他们多看优秀作品,多动笔写写心中的所想所感。努力改变自己的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做到多思、多与人交流教学经验,让自己在实践中慢慢进步。

二、本阶段研究的主要内容

1、研究的学生:以七(1)班为研究对象,分析他们的写作情况。

2、研究方法:研究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提高写作的技巧,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提高具体指导方法的可操作性。

3、研究影响写作的因素:其一:在特定的环境背景下,很多的农村家长还存在着落后的思想观念,对于子女的教育往往是不够的,他们也认识不到教育的重要性。学生出现学习思想散漫,不认真读书等现象,很多的家长没有引起重视。其二:小学到初一,需要一个过渡时期,写作需要学生有好的语文基础和语文素养,当学生们在小学阶段基础打不好的情况下,那么写作对于他们来说确实是一大难题。对于农村学校,经费的有限,对学生的课外延伸无法做得全面。他们的视野也相对狭窄,总感觉无事可写。

三、本阶段所做的努力

(一)了解学生情况

自课题研究开始,我们便结合我校实际,对学生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与分析,主要采取以下研究方法:

1.观察法:通过对学生在写作、生活、实践等方面的观察,从而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动态、写作能力。

2.调查法:以七(1)为重要的研究对象,采取调查法,对学生进行了有目的的调查、分析。

(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作为新教师的我,不管在教学技能,还是在经验方面都存在着很多的不足。特别是上作文课,很多时候不知从何入手,为了能够上好作文课,我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多看教学视频,多反思自己的不足,多倾听学生的心声......根据实际情况,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让学生易于接受作文教学课。

(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需要培养,培养的过程是需要时间的。我经常鼓励学生写作文去学校投稿,也尽力为学生修改作文,学校有什么作文比赛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全班在班主任的帮助下还成立了学习小组,让他们在交流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也经常把优秀的作文作为学习的典范,让大家来共同学习,经常叫他们赏析优秀作品,学习别人的长处。多读书是写好作文的基础,经常督促他们要养成读书的习惯,把好词好句摘抄起来作为写作素材。

通过一学期的努力,学生慢慢的对写作有了一定的兴趣,也愿意拿自己的作品去学校投稿。当然班中还是存在着一些语言表达能力差的学生,但我相信多给他们一些时间,对他们多用心一点,他们是能进步的。

(四)提高学生写作技能

作文想要写好,除了语言的表达能力外,其实写作技巧也是非常重要的。在作文课上,注重作文写作技巧的学习,写作技巧有如何开头、结尾、立意、构思等,让他们懂得利用写作技巧使文章生动起来,打动读者的心灵。

(五)情感的培养

文学都是建立在生活上的,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生活上的所感所悟、所见所闻都能写进作文里面。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让他们懂得感受生活、热爱生活。做一个多情的人,热爱生活中的一人一事,感受大自然中一草一木。多情人自然有颗敏感的心,这样才懂得从生活中提取材料,提笔有事可写。

(六)注重写作训练

写好作文还有最关键的一点是学生要自己动笔写写,在写作过程中鼓励学生遵循以下的原则:

1、渐进性原则。要坚持“句—段—篇”的训练程序,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2、多样性原则。要坚持训练形式的多样化及写作文体的多样性。可以是故事、小说、寓言、写人、写事等。

3、持久性原则。要坚持长期、正确的写作训练,写作能力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渐进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学生都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心。

四、取得的成效

一学期以来,我负责研究的内容也取得了一些成效:学生对于写作有了一定兴趣,能够自觉的写周记,摘抄好言好句,有些同学还自动写作文给老师批改。他们能够尝试运用写作技巧进行写作,写的作文不会太过单一,有了一些新亮点。我努力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多反思总结,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同时也提高个人作文教学能力。

五、存在的不足

虽然有些学生进步了,但还是存在一部分学生不会写作文,对作文还是存在恐惧感。有些学生基础差,语言贫瘠,写出的作文比较单一。我对于作文的评改还不够详细,不够深入,还需努力改进。作文教学中,由于时间关系,很多时候不能够一对一的教学,这样一来很多学生能够接受老师的教育,总有个别基础较差的学生接受不来。作为新老师的我,不管教学水平,还是教学经验,确实存在很多的不足。很多时候在课堂上不能够很好的把观点通熟易懂、简明扼要地说出来,好让学生更容易地接受。在以后的日子里需要继续增强自身的教学理论以指导研究。

(六)努力方向

努力提高自身的作文教学水平,不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让理论运用于实际,深入学生的世界,了解他们的所需,培养他们写作的能力。尽量解决学生作文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内容单一,内容空洞,字数不够,无从下笔等等。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多多向同行的老师沟通、探讨、多问他们的建议。这样,去上课效果会比较好。要留更多的时间、更多的关爱给予学习较差的学生。其实学生都是需要老师的表扬和鼓励。当学生在慢慢进步的时候,在适当的时机给予他们鼓励表扬。同时也鼓励学生把自己认为好的作品拿给老师点评,然后在校刊发表。在教学实践中,要善于反思,善于摸索,慢慢地去找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现在是一个学习和探索的过程,在课题研究组上我得到真正的成长,让我在作文教学上有所进步。但还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在以后的日子里,不断学习,不断总结,找出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方式,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下载农村中小学教师反思能力培养的策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中小学教师反思能力培养的策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小学生作文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农村小学生作文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三川小学——凌丹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一)基于时代发展的需要 21世纪是科学技术、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在这个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中......

    甘肃省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策略研究

    甘肃省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策略研究 [摘 要]近几年,甘肃省农村教育信息化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但同时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其中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不足已成为甘肃省......

    数学反思能力培养策略方案[五篇范文]

    小学生数学反思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大不分学生在解决问题时都不善于反思,只是把解决问题当作一种任务......

    农村小学生作文能力培养策略研究(推荐五篇)

    小学生作文能力提高的策略研究 研究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

    培养农村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之策略2014

    培养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之四策略 贵州省黄平县旧州镇石牛小学 吴昌德教育是一种生命关怀。这种关怀,既是对学生当下生命的关怀,也是对学生未来生命的关怀。口语交际伴随一......

    《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信息技术能力培养研究》中期研究报告(五篇材料)

    《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信息技术能力培养研究》课题 中期研究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教育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计算机与网络已经逐渐普及到课堂教学中。而相对过去小......

    试论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及培养对策

    试论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及培养对策 [论文关键词〕西部地区 农村中小学教师 教育技术能力 [论文摘要〕本文从西部偏远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现状......

    浅谈中学语文教师反思能力培养研究

    浅谈中学语文教师反思能力培养研究 桐梓中学校唐渝 在这三年实施课程改革的过程中,给我感触最深的是我们语文教师的必须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理性地对待课程改革,理性地看待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