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反思能力培养策略方案[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3 00:12: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数学反思能力培养策略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数学反思能力培养策略方案》。

第一篇:数学反思能力培养策略方案

小学生数学反思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大不分学生在解决问题时都不善于反思,只是把解决问题当作一种任务,只求快速完成,他们普遍关注的是问题解决了没有,而很少有人去关注解决问题的策略。

另外,解决问题后,学生自觉检查意识差。学生做作业老师批改,孩子做作业家长检查。很多学生数学作业做完便大功告成,至于检查作业对错那是老师或家长的事情,似乎和他们没有关系。同样存在学生分析错误原因意识较差。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当他们知道题目做错了,会毫不犹豫地很快擦去原来的做法,立即重做一遍,而不去思考错在什么地方,为什么错了? 建构主义的教学原则之一,支持学生对所学内容与学习过程的反思,发展学生的自我控制的技能,成为独立的学习者。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们在学习数学和运用数学解决问题时,不断地经历直观感知、反思与建构等思维过程,这些过程是数学思维能力的具体体现,有助于学生对客观事物中蕴涵的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做出判断。” 同时提出,评价应关注学生“能否不断反思自己的数学学习过程,并改进学习方法。”可见,反思是学生学习运用数学知识、改进学习方法的一项重要的思维过程。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积极的反思,对于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目的就是为了学生能在学习上能“瞻前顾后”,通过“实践——反思——再实践”的模式逐渐成为学习的主人。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获得的发展虽然有所不同,但每个学生肯定都会有自己的收获,我们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反思看到自己的收获,并同时也要发现自己的不足,不断反思,不断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不断进步,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好基础。一个会反思的学生,才能不断去小结自己,才能去不断积累学习经验。学生的反思能力的养成,不仅仅对学生的学习有所帮助,对学生的后续的发展更具深远意义。

福建师大余文森教授谈到有效教学的指标之一,就让学生的当下学习对后续学习、终身学习的有效用,培养学生带得走的能力。同时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的编排上设计有“你学会了什么?”“我的成长足迹”等栏目,为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提供了平台。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1.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从目前我们检索搜集到的资料来看,“反思”正逐步受到人们的关注,已有的研究主要呈现以下的特点和态势:

目前国内外的已有的与该课题同一领域的研究主要是“反思性教学”的研究。在国外,这一领域的研究萌发于80年代,大兴于90年代,目前正在西方国家的教学领域内盛行;国内在该领域的研究始于九十年代末,代表人物是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熊川武教授,目前已形成一定的理论体系,著有《反思性教学》一书,并发表有关反思性教学的论文多篇。目前,该领域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各学科教师的重视,在各学科教学研究的刊物上,此类研究论文较多。2.本课题与之的联系与区别

本课题研究与已有的相关课题研究的联系有:

①研究领域是一致的,都是限定在“学校教育”这一领域内; ②研究对象是一致的,都涉及到学生、教师及教学方法三大方面。3.本课题研究与已有的相关课题研究的区别有: ①研究的具体范畴不同:反思性教学是在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的范畴进行研究,而本课题的研究,则是以小学生的解决问题活动为载体,对中高年级小学生的反思能力的培养进行研究与整合; ②研究的主体不同:反思性教学研究的主体是教师,而本课题研究的主体是学生; ③研究的维度不同:反思性教学偏重于从教学层面进行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而本课题的研究则是从学生主体活动的维度进行研究,从活动前、活动后等方面构建反思能力培养的理论框架与操作策略。④研究的重点不同:以往的研究较多地关注教师的作用,而本课题的研究则是侧重于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反思的过程的培养。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及预期目标;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让教师认识到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2.通过研究,探索如何利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结合小学生实际和教师实际,有效引领反思性学习,培养小学生反思能力。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让学生初步养成在解决问题时自我反思的习惯,教师探索出小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反思能力培养的最佳策略。

研究重点:小学学生反思能力培养的策略与实践研究;形成反思的习惯,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研究难点:小学学生反思能力的评价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小学生数学反思内容的研究(1)学生解决问题前的反思能力。主要引导学生反思这些问题涉及了哪些知识,哪些问题。“想想这道题是怎样做出来的,回忆一下你的思考全过程,为什么要这样做?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如果有,哪种方法更好?是否能变换成另一种形式?”等帮助学生进行反思。

(2)学生解题后反思能力。这部分可以分为两大内容,一是让学生在解题后对同一类问题的解法进行筛选、概括,形成一种解题思路,进而上升为一种数学思想。二是针对错题进行反思,教师要让学生认真审视错误题目,仔细分析错误原因后掌握题型的结构特征和解题思路,并及时记录在“反思本”上,引以为戒。(3)在知识单元学习后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就本单元知识系统进行反思,自己的知识缺漏存在哪些方面?是知识点没掌握好,还是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没有梳理清楚?是仅仅因为本单元知识的学习缺漏,还是以前的学习不够扎实?现在能怎样整改?如何补救?自己能够完成,还是需要老师或同学的帮助?对以后的学习有什么启发?

2.小学生解题过程中反思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1)创设交流机会,让学生在交流中进行反思。

(2)创设自我批改的空间,让学生在作业批改中进行反思。(3)创设自我反思的时空,让学生在作业检验中进行反思。3.学生反思效果的评价方式研究 我们课题组将从反思意识、反思习惯、反思策略和反思技能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主要采用制定评价表让学生参与自评的方式。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的教学原则之一是支持学生对所学内容与学习过程的反思,发展学生的自我控制的技能,成为独立的学习者。2.1976年,美国心理学家弗莱威尔在其《认知发展》中提出了元认知的概念。随之,有关元认知的研究便得到了广泛的响应和关注。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其实质是认知个体对自身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它含三部分:元认知知识(对认知活动过程、结果及相关信息的认识)、元认知体验(伴随认知活动而产生的情感体验)、元认知监控(主体对认知活动的监控与调节)。元认知监控是元认知的主体,它表现为主体根据自己的认知特点、知识的特点和学习的要求等定出计划、选择策略、评价其有效性、做出补救措施等。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如果学生具有较高的元认知水平,学生就能有效地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监控、调节,能够提高学习的效率。一方面,认知调节既受到元认知体验的激发和指引,同时又以元认知知识为基础;另一方面,认知调节的每一步都会使个体产生新的元认知体验,同时也会丰富、发展个体的元认知知识。并且,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体验之间也是相互影响的。这三个方面相互作用、循环往复,三者动态有机的结合即构成了元认知。

3.多元智能理论之---自我认识智能:指建立正确的自我知觉能力,并善于用这种知觉计划和引导自己调整学习方法调整。4.《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评价应关注学生“能否不断反思自己的数学学习过程,并改进学习方法。”

五、研究对象

本校3—6年级部分班级的学生。

六、课题的研究方法与原则

(一)课题的研究方法 1.调查法

在课题研究前,我们课题组成员对本校3-6年级部分学生进行解题过程中反思能力现状进行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2.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是通过日常观察记录、个案研究、个人报告、阶段报告等手段来收集资料和分析资料的。课题组教师在课题的实施过程中,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观察记录,每两周开展讨论一次,分析近阶段的研究进展。3.文献研究法

课题组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充分利用教学杂志和互联网收集有关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资料。单周的周三组织成员教师,对查阅的资料进行讨论交流,整理出对本课题有实际应用价值的资料。(二)课题研究的原则 1.目的性原则

课题的研究必须要有明确的目的和特定的作用,给教师提供自主探究的平台,探索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策略,让学生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学习,最终实现掌握数学知识与形成反思能力的双赢。2.实践性原则

要从学生本身的特点出发,从现实课堂中发现问题,探索出有效的解决策略,最后将这些策略融入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及人员分工;

1.课题的准备阶段(2010.9—2010.12)

(1)组织课题组成员利用文献法,学习相关知识,收集课题相关的资料,归类整理。(2)组织课题组成员阐述自己对“培养小学生反思能力”的理解、体会以及实践经验。

(3)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本课题相关资料,对学生的反思现状进行分析、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诊断,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案,而确定课题研究的具体目标和内容。

2.课题的实施阶段(2011.1—2012.6)

(1)启动课题研究。认真研究讨论课题方案,对课题组成员明确分工。制订各类调查表、记录表和评价表。

(2)以个案分析为入手点,以班级为基地,分学段调查、收集材料。以年级组“现象描述—问题诊断—研讨预设—实施预设—个案研究”的小课题教研为基础,再由数学组搭建平台组织同问题的模块式研修互动,提升有效实施策略,如此循环往复,逐步丰富学生的个人成长记录袋,积累成果。定期组织座谈,总结交流,进行阶段成果展示。

(3)以问题为导向,每学期至少举行3次集中性的教学实践展示与研讨活动,通过“形成假设—设计方案—实施方案—完善方案”不断实践与优化,以达成促进学生反思能力培养的目标。

(4)开展课题过程研究评价活动。3.总结阶段:(2012年7月——2012年12月)

(1)对课题实验研究进行科学的归纳和整理,整理研究材料,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

(2)收集学生成长袋,教师的教学反思、教学论文等,进行交流总结,撰写研究论文及案例。

(3)形成结题报告,邀请专家及主管领导鉴定结题。4.课题组成员分工

八、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1.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教育科研工作,为课题组成员提供必要的研究环境,能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外出学习和培训,提高研究的深刻性和研究视野。

2.教师参与教科研的热情高。有肯钻研敢创新的年轻教师,有学科骨干教师,有参与过省课题研究的教师,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熟练从事小学数学学科循环教学,对本课题的研究有着浓厚的兴趣。完全能够胜任该课题的研究。3.能与教研部门保持密切联系,积极争取他们的理论指导,以确保研究工作顺利进行。

4.小学生具备了反思能力培养的基础。小学生的思辨能力逐步增强,已经能够初步用批判的、审慎的目光去看待周围的事物,使得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反思能力培养成为可能。

5.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为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优良载体。用好教材有助于反思学习的开展。

第二篇: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策略阶段性反思(范文)

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策略阶段性反思

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培养计算能力。一个小学毕业生应能正确地、迅速地进行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四则计算,达到这个要求,才能为升入中学进一步学习和参加生产劳动打好基础。如何实现这个教学要求呢?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要讲清算理和法则:算理和法则是计算的依据。

正确的运算必须建筑在透彻地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生的头脑中算理清楚,法则记得牢固,做四则计算题时,就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小学生遇到的算理如:1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凑十法和破十法,相同数连加的概念,十进制计数法,有关数位的概念,积、商的变化规律,以上这些基础知识,都应讲解得很清楚,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以便在学习新知识时,能发挥知识的正迁移作用。

二、要讲清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运算顺序是指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演算,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加、减,也有乘、除,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因此,讲清这个运算顺序是很重要的。目前我教的是小学三年级只涉及到乘除加或乘除减两步运算。

三、要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

加强基本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加强口算教学和练习。口算是笔算的基础。笔算的技能技巧是口算的发展,笔算是由若干口算按照笔算法则计算出来的。因此,不仅低中年级基本口算的训练要持之以恒,随着学习内容的扩展、加深,在高年级也应同样重视。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及时巩固概念、法则,增大课堂教学的密度,提高计算能力,而且可以在口算训练中,通过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灵活运用知识,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注意力和记忆力。

四、要有计划地组织练习。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除了要重视算理和法则的教学,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教学,运算定律的教学,有计划地组织练习也是很重要的。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项细致的长期的教学工作,除了要做好上述几项工作,还要注意做好学生的辅导工作。课堂上,通过学生回答问题,口算、板演、或书面作业,要及时地发现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问题,并加以解决,使学生的错误消灭在萌芽之中。教师要认真批改作业,分析错误原因,找出错误规律,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做题和验算的习惯,也是很重要的。

第三篇:化学教学反思能力及其培养策略

化学教学反思能力及其培养策略

摘要:“教学反思”之所以引起理论界和一线教师的普遍关注,主要在于它带来了一种不同于常规的教学新理念,体现出教师自主进行思考和批判分析的态度和方法。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说,反思是一种复杂的内部认知过程。对教学而言,教师对认知行为的调节和控制有可能带来外显的教学行为的改进。

关键词:化学教学反思;教师专业发展;培养策略

一、教学反思与教师专业发展

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学实践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的渠道、环节和手段。教师在教学反思中,对过去的教学行为作出理性的审视和评判,在看似无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揭示出行为背后所隐含的观念和意识,促进智慧的生成和实践行为的进一步提升。然而,不少教师在谈及教学反思时却表现出难以尽言的困惑:我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可是反思不出什么有价值的东西,教学还是老样子。显然,要想使教学不再重复“昨天的故事”,走出陈陈相因的困窘,就必须学会教学反思。

做反思型教师的最大困难,在于要学会怀疑自己。对多数教师而言,谁都不能充分地预知教学中学生认知的困难,也难以全面地把握各类不同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所以,事先准备好的教学设计,在实施中遇到阻力、难于完成,都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如何看待这种教学上的失败,能不能从这种失败中发现教师本人在认识上或方法上的问题?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在碰到冲突时埋怨学生,或者通过强制性的反复训练来勉强达标,而不太情愿质疑自身的教育观念或教学设计。因此,做反思型教师,就是要做发现者和研究者。发现,是发现个人固有认识与学生实际的矛盾。研究,是研究这种矛盾产生的深层原因及解决办法。我们对教学过程本质的认识和探寻固然要从教与学两方面着手,但教学的主动权既然操在教师一边,那么教师的责任首先不是让学生“就范”,而应是更多地思考如何改变自己以适应学生。因为只有适应才能对话,才能产生互动,只有从学生实在的基础上出发才有进步,才有发展,才能实现引导。

二、化学教学反思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教学案例研究

课堂教学案例研究是以某一教学现象为研究样本,通过观察、反思等反复地分析和研究,以案例的形式来揭示其内在规律的科学研究方法。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实践者,他们了解学生,熟悉教材,善于组织课堂教学,对于教育教学有着许多真切的体验和生动的故事,如果做个有心人,用笔写下来便是一个个孕育理论生命的案例。一个优秀的教师是在积累大量有价值的教学案例中“优秀”起来的。教学案例研究使教师经常处于一种反思状态,总结经验,找出问题,明确方向,教学案例成了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紧密联系的桥梁。案例研究的素材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从自己的课堂教学、教育研究和教育学生中,从师生交谈的某些内容中,从学生学习的成功与失败中收集素材;二是从听课、评课的记录、观察和思考中以及调研活动去发现有价值的、可开发的案例资源;三是通过各种途径搜集书面材料中的案例资源信息。

“组成物质的微粒”是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主题,由于研究的对象是物质的微观层次的结构,很难让学生通过直接探究来建构知识,通常多采用教师讲授的形式,如果仅仅只考虑知识目标,讲清有关结论就可以了。但是我们还希望学生从该部分的教学中体验到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只讲清结论就不够了。

案例:走进分子世界。活动:a.桌面上有两个小烧杯,一个烧杯里盛有滴入了酚酞的水溶液,另一个烧杯里盛有浓氨水,然后用一个大烧杯将两个小烧杯罩起来,你看到的现象是。

b.用碳素笔在纸上画一笔,再用放大镜或低倍显微镜观察,你会看到。

c.两个量筒,一个量筒里装了100 mL水,另一个量筒里装了100 mL乙醇,将水倒入乙醇中,混合后看刻度,你看到的现象是。

请选择如下的一种模型,尝试解释活动中看到的现象。a.物质由微小颗粒组成,颗粒彼此紧靠在一起;

b.物质由微小颗粒组成,颗粒之间有间隙。

教师:科学家们发现,物质是可分的,许许多多的现象都能用物质的微粒模型来解释。他们还发现,当物质分到一定程度后,化学性质会发生变化,例如水。科学家把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颗粒称为分子。随着技术的进步,人们能够借助先进的观察工具观察到用肉眼看不到的东西,科学家用超级电子显微镜绘出了分子的图像(展示图像)。有足够的证据支持分子模型假说。随着研究的深入和观察技术的发展,科学家又建立了比分子更细微的物质结构模型,人们对物质结构的认识也随之发展。

经过反思分析,有许多化学教学内容总体上适合于接受的学习方式,教师用讲授的方法或者学生用自学的方法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学习的内容能够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并且能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认知建立非人为、实质性、有机的联系,从而实现意义的建构。在传授知识中,渗透探究的思想,这不失为一种好的策略,它可以使学生了解知识是怎样形成的,从而更好地理解知识。

(二)化学教学反思日记

反思日记是对教学、教育研究工作和自身教育理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审视自己走过的足迹,倾听自己的心声,并积极寻找解决的对策。反思日记没有固定的写作格式,最好具有个人的风格和特色。反思日记必须做到“有感而发,有感而记”。在写反思日记之前,下面这些问题可能会有所启发,这些问题代表着不同的教学要素,请你仔细回想:你在教学之前的计划或期望是什么?实际的教学情境又是如何?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差距?为什么存在差距?对你以后的教学有什么启示作用?

反思日记写好后,不能束之高阁,而要就反思的内容和看法与同事或研究者进行交流与探讨。在交流与探讨的过程中,可以把反思日记作为交流的起点,同时,化学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搜集有特色的学生作业、自己教学设计的精彩片段、师生之间的对话、学生独辟蹊径的解题思路的过程记录等等。顺着这一思路深入下去,其实就是要求教师建立自己的教学档案袋。

案例:工业制硝酸的工艺流程中,涉及几步主要化学反应方程式:①4NH3+5O2=4NO+6H2O;②2NO+O2=2NO2;③3NO2+H2O=2HNO3+NO。在第三步反应里,3摩尔的NO2气体参加反应,只生成2摩尔的硝酸,生成的NO气体不能排到空气中(一是污染空气,二是降低了原料的利用率),工业上是将NO气体循环氧化吸收,这样可认为NO2全部转化为硝酸,可用式子NO2—HNO3为根据进行计算。讲到这里,教师发现很多学生在议论纷纷、一脸茫然。下课后,教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冷静反思,并和同事们进行了交流探讨,找到了问题症结,应该用数学方法来论证,使解题更严密。分析如下:设参加反应的NO2为1摩尔,根据③式第一次生成硝酸2/3摩尔,第二次生成硝酸2/3(1/3)摩尔,„第n次生成硝酸2/3(1/3)摩尔,共生成硝酸为2/3+2/3(1/3)+2/3(1/3)+„+2/3(1/3)(等比数列求和并取极限),计算共得到硝酸1摩尔。

其实,平常的化学教学中作为教师反思日记的素材和案例很多:如学习到弱电解质的性质时,可将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弱酸,按酸性由强到弱依次排列;学完盐类水解后,可将中学

2n

n-1化学中常见的酸式盐在水溶液中的酸碱性作一专题分析讲座;在学习电解原理时,可将阴、阳极各种离子放电顺序罗列并排序出来等等。

(三)课堂观察

“课堂观察”又称为“观课”。在很大程度上与我们常说的“听课”类似。不过,传统的听课目的比较单一,而且听课之后几乎没有什么评论。而课堂观察作为一祌教育研究范式,是一个涉及课堂全方位的、内涵较丰富的活动。特别是同事互助观课,不含有考核或权威指导成分,自由度较大。大量的研究证明,通过相互观课、切磋和批判性对话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

案例:一位研究者在长沙市某中学一节高中化学课上做的观课笔记就颇值得借鉴。观课者对课堂中的教师(李老师)和学生进行了细致的观察,留下了非常详细、具体的“现场记录”,并作了“评注”。比如,“现场记录”描述道:“在讲到在一杯饱和的硫酸铜溶液中,投入一块硫酸铜晶体,问硫酸铜晶体的质量和形状是怎样变化的?李老师通过循循善诱,将学生带入到一种十分奇妙的情境中,从而很自然地引入了这节课要讲的主题是化学平衡„„学生明显被他所设置的情境和优雅的讲述深深吸引。但在讲到反应2SO2+O2=2SO3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后,往容器中充入含有18O的氧气,经过一段时间后,问18O原子会存在于哪些物质中,并要求大家讨论,这时学生的反映不很积极,基本上没有形成相互讨论的气氛。”接着,观课者在旁边评道:“在常规教学中,我们应该渗透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理念,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积极的讨论,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并提出不同的观点。这节课学生讨论的气氛之所以不能调动起来,说明李老师平时上课忽略了对学生的这种训练,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上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

课堂观察,教师具有最佳的研究条件。但只有经过详细全面的观察和认真的思考,观课才能达到目的。当然,课后观课教师应与授课教师及时进行对话与交流,推动教学策略的改进。

(四)在化学反思中选择科研课题

开展教育科研是一项探索性的工作,能引导化学教师自觉地观察现实,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科学地分析教育教学活动,进而探索其中的规律,有效地解决其中的矛盾和问题。作为课题研究的第一步,正确的选题十分重要,它不仅决定了研究者目前和今后的探索方向、目标和内容,而且还规定了研究必须采取的途径和方法。

那么,怎样能寻找和确定可行而有价值的研究课题呢?许多化学教师的体会是,最初往往是阅读、研究有关领域的文献,如教育期刊、研究报告、经验总结和案例分析等,或者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受到某些启发,产生一些感悟与联想,随着思考的深入,原来粗泛蒙胧的想法逐渐变得集中,一个有价值的问题也就产生了。例如,我们可以根据教育的最新发展态势来追踪热点问题:新一轮课程改革及实践,各种先进的教育理念不断出现,也引发出许多矛盾有待解决,如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开展探究学习;探究学习与接受学习、自主学习与教师指导学习、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互补与结合;在研究性学习中怎样将化学与环境、生态、生活、生产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等。这些热点问题在我们教师的实际工作中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化学教师要善于与自己的实际工作进行对照,作出理性分析,从而揭示矛盾、发现问题。这样选择的问题往往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案例:我院2003级教育硕士、广州市第六中学卫艳冰老师在课题研究以及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方面做了很有特色的工作。卫老师近五年来一直围绕着包埋剂的选择、水样测定的方法诸方向开展研究工作。并且将自己的研究与环境、生态保护联系起来,利用研究性学习的形式组织辅导高中学生开展《包埋光合细菌净化观赏鱼养殖污水的研究》课题项目,通过带领学生开展课题研究,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使学生体验到了探究 的乐趣和艰辛以及获取知识的过程,学会了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手段,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养。更重要的是课题研究使化学教师养成了教学反思的习惯,大大地提高了自己的教育研究能力,成了某些教育理论和实践领域的专家,这些研究和反思的成果又可以渗透到以后的化学教学中,从而促使教学与教育科研产生良性互动、循环和相互促进。

我们还可以从教育教学的疑难困惑中寻找突破点,先察觉到主要的疑难困惑,进行筛选,确定一两个最主要的问题,然后主动请教有关专家,查阅相关文献,寻找有效的解决途径和方法、概括提炼,形成研究课题,制订研究计划。例如,有一位青年教师很想让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多交流和讨论,但因缺乏有效的方法,这种活动的开展很难达到理想状况,为此她陷入了苦恼。她虽然采取了很多措施:如通过教学观摩、有意识的模仿、请其他教师来听自己的课帮助“会诊”,但仍不很满意。恰在这时,学校要求每位青年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搞课题研究,她结合自身实际,通过做大量的准备工作,设计并形成了“课堂讨论中实施有效信息交流的策略”这一课题,同时进行了实战研究,很快总结出几条有效的方法,突破了难点,教学效果大大改善。我们也可以从成功的经验中通过教学反思寻找课题生长点,化学教师在经历了一段时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之后,都会积累一定的经验:如有些教师善于启发学生提问,有的板书很有特色,有的善于化学实验操作、设计和改进,有的善于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的非常讲究教学方法等等。这些经验是如何积累的,有什么规律和创新之处,在理论上作何解释,如何提炼、发展和推广,这些都可成为课题研究的素材,最终成为教师的专长与特色。因此,注重化学教学反思,是寻找研究课题的原动力,也是教师自主进行教育研究的集中体现。

(五)课堂教学后记反思

课堂教学后记反思指的是教师以体会、感想、启示等形式在每节课后对自身教育教学行为进行批判性思考,它是教师反思的另一种形式。一般来讲,教学工作是大多数教师的主要工作,化学教师在每一节课后,需要进行认真的分析和总结,把教学过程中的成功之处、失误之处以及改进的措施记下来,使教学经验理论化,促使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教后记中所要反思的内容可以涉及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如对教学设计的反思,对教学实施过程的反思,教学观念的反思,学生问题的反思,对教学中出现问题的分析与对策的反思等等。从反思的时间上来看,教后记既可以是教师对本节课的反思,也可以是针对前阶段(时间段落或是思想段落)的反思,还可以是教学后的反思。从教师本人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上看来,可以分为对经验的反思和对教训的反思。从方法上看,有教后自我回忆分析法反思、课堂录像分析法反思等等。

教学设计的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并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例如,一位化学教师对初中“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课题进行了反思性的教学设计,使教学获得极大的成功。这个课题是初三化学的第一节课,对今后学生学习化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学重点不应该放在传授了多少知识、强调知识是如何重要上,而应放在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指导上,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除了了解学生的组成结构、家庭背景等基本情况外,还要了解学生的已有经验(小学自然课、初中生物课以及日常生活中积累的化学知识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增设“无中生有”“魔棒点火”“烧不坏的手帕”三个小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通过“比一比”“试一试”等探究活动使学生亲历科学研究的过程;通过“阅读思考—讨论答辩—归纳总结”以及巧妙的板书设计来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等师生互动的方法来完成教学的目标。整个教学过程,就这样在一片活跃的气氛中完成了。

我们还可以围绕以下问题展开教学后反思:化学课后感到快乐吗?如果不快乐,原因是什么?教学任务完成了没有?如果没有完成,原因何在?学生学会了什么?掌握的程度如何?你的讲授时间是多少?你的语言、教态、教学方法是否合适?对课堂发生的意外事件处理得是否恰当?你感到最为自豪的有什么?成功之处在哪里?不足之处在哪里?该如何改进?你的课堂教学设计与学生的实际收获之间有多大的差距?有没有意外的收获?等等。

(六)网络教研

网络教研是一种利用信息技术的跨时空的教学研究活动方式。目前,在网络上已形成了几种形式的教研形态,如: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组织的论坛讨论、成果展示、课例交流等;专家和化学教师组织的专题网站,可进行教学心得、教学难题方面的讨论。通过网络教研,专家可以定期地参与讨论一些疑难问题,既解决了教学一线的某些困惑,也有利于教师发表真实的言论,这对专家了解基层、调整学术研究方向也有益处。化学教师还可以建立个人的电子档案袋,存放教案、测验题、课堂情境照片、教学反思日记、自我分析与评价、课堂教学录像,甚至学生的小实验、小论文、小课题和小制作等以及教师对教育教学的看法,借助网络平台进行交流,使得网络教研成为教师们交流思想、切磋技艺、增进感情的友好方式。有的学校着眼于教师反思的实际需要,建立了网上评课园地,为教师的反思交流提供了方便。例如,长沙市一所示范性中学就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自2005年9月起,该校全面实施了开放式随堂听课制度,并在校园网上开辟了“网上评课园地”。学校一方面要求和鼓励教师参加网上评课,另一方面针对部分青年教师不会评课的现状,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教育类文章,了解在新课改背景下,什么样的课才是一节好课;又请学校教科室的专家教师作有关怎样评课的专题讲座;最后由学校领导带头参加网上评课,并充分发挥校内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

对教师而言,每一次上课和阅读网上的评课意见,都是全方位反思自身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的过程。实践证明,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和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学校领导与教师共同参与的评价体系,有利于化学教师从教育理论高度对一些教学现象作出正确的解释,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关于教师教学反思能力及其培养的研究,目前还是个新课题。比如,教学反思能力究竟有哪些具体表现?发展化学教学反思能力的策略还有哪些?等等,都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地探索。本文所讨论的任何一种单独的培养策略都不能够涵盖所有类型的教育研究,不同类型的反思和研究都只能给我们指明一种思考的方向,提供一种探究的方法和过程。

教师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反思型教师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积累,反思性实践能帮助教师从压抑性的、常规性的行为中解放出来,反思性实践允许教师以一种深思熟虑、目的明确的方式去行动。教师掌握了反思的方法,就多了一份研究的自主,多了一份摆脱机械劳动的可能。可以肯定地说,化学教学反思能力的培养是教师改进其教学实践,使教师从“教书匠”成长为研究型、反思型教师的有效途径,对于教师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建军.教学反思五“要”[J].教育科学研究,2006,(8):33—38.[2]文喆.做反思型教师[J].教育科学研究,2005,(1):16—18.[3]申继亮.教学反思与行动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4]朱煜.论历史教学反思能力及其培养[J].课程·教材·教法,2004,24(8):54—57.[5]孙春成.语文反思性教学策略[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6.[6]吕洪波.教师反思的方法[M].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006.

第四篇:小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

小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

【摘要】在21世纪知识经济的新时代,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培养、造就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适应新世纪竞争合格人才的光荣使命和时代的重托。新一代接班人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直接关系到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进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着力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开展,九年义务教育课标准明确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是社会主义新人的个性和能力特质,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时代的迫切需要.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创新人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和有效途径.只有以创新为目标,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带动学生学好知识、学活知识,全面发展各方面综合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从创新教育的要求出发,要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数学教学中,首先必须建立健康、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尊重、信任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唤起他们的成功欲望。同时,教师要善于营造一个和谐、宽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其次,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更要发扬民主,善于发现和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给学生自由,要还学生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和尝试,要让他们通过自身努力真正体味到成功的喜悦。

六、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兴趣

二、加强“操作”训练,使学生学会创新

创新能力是一种能积极改变自己、改变环境的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就是要以多向、逆向思维为主,是由模仿到创造的转变。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增强他们的创新能力。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时,教师要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设置他们感兴趣的问题,使学生通过思考探索能自己得出问题的答案。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进一步提高了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种需要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有新的发现。教师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因为一切创新的活动都是从创新的想象开始。教师还要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操作是一个手、眼、脑等多种器官协调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手使脑得到发展,变得更加明智。

三、转变观念,放开手脚,大胆尝试

当今课程改革的大潮中,教师应树立新的教育观念,从传统单一的“传授式”教学方式转变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实践的启发式教学,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多样化,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改变那种传统的“灌输―接受,听讲一一背诵一一练习一一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的教学方式;改变那种在课堂上不断提醒学生“注意听讲”,把学生控制在自己的指挥棒下,这样学生的情感、思维、创新意识将会被抹杀,使他们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创新教育就是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大胆实践,自由独立地思考,放手操作,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养成。

四、创设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

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必须建立民主平等、友好合作的师生关系,创设能培养和鼓励创造性思维的氛围。罗杰斯指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要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就必须改变旧的教学式,旧的教学模式教师虽然起到主导作用,但却限制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在创新教学的课堂里,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而是学生创新学习的设计师和引路人。作为设计师和引路人就必须为学生创设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因为良好的课堂氛围可以紧紧地吸引学生步入科学知识的群峰中饱享秀色,乐而忘返,还可以使学生奔驰在知识的大草原上,产生一种崇高、悠扬而心旷神怡的美好向往,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在这种学习氛围中产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并发出创造思想的火花。老师应多为学生着想,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增强自信,提高创新能力,在这样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能力,有利于学生、师生之间的多向交流,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学生在没有心理负担和心理压力的环境下,敢于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勇于发表独立的见解,有利于促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五、以疑为线索,以思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没有问题就难于诱发和激起求知欲,学生也就不会深入思考。正所谓“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新基础教育明确指出通过学生“质疑”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率,培养大胆探索,勇于批叛的创新精神,质疑是创造之母,世界上的许多工作发明创造都源于质疑。少年儿童天真好奇,凡事都爱问为什么,作为教师应满腔热情地保护学生这种敢问敢驳的积极性,让学生的思维沿着不同的方向扩展,去多角度地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创造思维,从而有交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要给压力、给任务,为他们创造施展才能的机会,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身努力感受成功的愉悦,认识自我价值,激发学习兴趣。只有培养了学习兴趣,学生的思维才能冲出定势,数学教学与学习过程才会有创造的火花。

参考文献

[1] 贾慧.浅谈小学数学创新学习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2007(3)..[2]林小场,蔡慧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体会[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2(3)

第五篇:数学能力培养

数学能力的培养与网络条件的结合三河市第三中学 丁国生

一.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高中数学的学习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重视数学应用时数学教学改革的需要。

3.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也是高考的需要。

4.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也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我们数学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数学教学必须加强应用意识,才能显露数学、数学教育的本色。

二.培养能力的方式

1.拓展对数学的认识,让学生懂得数学的价值,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通过“数学建模”的活动和教学,把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能力落实到实处。

用数学的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离不开数学运算、数学推理、空间想象等基本的数学能力,注重双基和四大能力的培养是解决学生应用意识不可缺少的武器。

数学应用分为两个阶段:首先,由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形成数学问题(即实际问题数学化);其次,应用数学知识、方法和思想解决数学问题(即解数学应用题).三.如何利用网络条件

数学课中要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数学的建模是关键,我们面对的是学生,首先应从学生的实际问题情况分析,学生的阅历有限,对应用问题的背景不熟,难以从中构建出数学模型,阻碍了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而互联网的最大特点是其资源极其丰富,在互联网上可以使学生接触到各种各样、方方面面的信息,从而使学生的视野不再局限于书本内容,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在掌握了充分地知识之后,敢于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的创新精神。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创设一些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情境。

网络环境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显示了更大程度的自主性和开放性,将学生带入了一个无比辽阔、无比丰富的学习世界。多媒体教学综合处理各种符号、语言、文字、声乐、图像、动画等等,给学生多方位的感官刺激,同时高中数学教学又可以充分运用数学历史资料、数学成就、数学发展前景等等各种资源,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感觉,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思维的积极性。

网络资源极其丰富、容量巨大,在其中可以登录电子网站,查阅数学资料,既方便快捷,而且资源内容时时处在更新和不断增加中,学生可以使用“网易”、“雅虎”、“搜狐”等常用搜索引擎,快速定位,准确获取信息,减少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消耗,同时还可以直接点击“K12教育资源网”、“中国教育网”等。

网络环境下,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提供外部刺激多样性,超文本性、网络资源丰富性,能创设一种理想学习环境和全新的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学习方式,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目的。

总之,高中阶段在网络环境下开展数学能力的学习,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还可以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它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是数学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现代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下载数学反思能力培养策略方案[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数学反思能力培养策略方案[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写好数学日记 培养反思能力

    写好数学日记 培养反思能力 凉州区发展街小学叶会霞 反思是一种隐性的教育资源,它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及时的总结,更有助于帮助学生对未来学习进行思考。 进入小学数......

    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策略探索

    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策略探索摘 要:审题是做好数学题的基础和先导,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关键环节。笔者认为,在培养审题能力的......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策略探究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策略探究解决实际问题是数学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数学服务生活的重要途径。因此,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学生的数学解......

    数学课堂学生交流能力的培养策略数学

    数学课堂学生交流能力的培养策略《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应该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美国斯......

    农村中小学教师反思能力培养的策略

    农村中小学教师反思能力培养的策略 作者: 欧立志 (初中语文2010年湖南岳阳初中语文一班 ) 评论数/浏览数: 0 / 155 发表日期: 2010-08-18 13:40:3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农村中......

    儿童画教学方法及能力培养策略

    浅谈儿童画教学及能力培养策略 【摘要】儿童绘画教育除了能够对儿童进行“全面智力启蒙”,而且还能更有效地调动儿童的非智力因素,进而提高儿童的整体素质。在儿童画教学中赏......

    职高生说话能力培养策略

    职高生说话能力培养策略磐安三中潘斌仁【主要内容】:职业教育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机遇。职教语文要注重说 话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说话能力要建立系统,要注重课内挖掘,激发说话兴......

    浅谈数学反思能力培养的实施途径

    浅谈数学反思能力培养的实施途径 数学反思能力是学习者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对自己数学认知过程的自我意识,自我监控能力。它以反思的技能和反思的毅力为基础,并在对数学认知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