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翠屏区农牧业行政执法的思考
翠屏区农牧业行政执法的思考 翠屏区农牧局 李松
翠屏区是宜宾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处川、滇、黔三省结合部,农牧业投入品(主要指种子、农药、化肥、兽药、饲料)贸易十分活跃,这些农牧业投入品不仅供应了宜宾市的九县一区,同时还辐射了云南、贵州的一些地区,是川南农牧业投入品批发的重要集散地。翠屏区农牧局负责辖区内这些投入品的监督管理、行政执法工作,如何加强对农牧业投入品市场的管理和执法监督工作,为农牧业生产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巩固农村改革成果,确保社会稳定和农村经济健康发展,是农牧业行政执法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翠屏区农牧业执法回顾
(一)翠屏区农牧业分散执法的情况。农牧业执法涉及的种类较多,有种子、农药、化肥、饲料、兽药、农业环境保护、动植物检疫、农产品畜产品质量安全等,几乎涉及了农牧业的方方面面。这些执法分别由翠屏区农牧局的原各个业务科站独自承担。但是,长期以来,在各个科站中形成的观念是“粮食和畜牧生产”部门,而忽略了农牧业行政部门重要职能之一的农牧业执法监督职能。对依法治农,依法行政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足,从而使农牧业行政执法工作比较弱小,缺乏权威性,形成机构分散,关系不顺。有行使执法职能的各个科站之间由于缺乏必要的协调,导致行政执法职责不清、执法不力、查处不严、各自为政的现象严重,这种执法体制没有形成合力,不能有效打击各类违法违规经营行为,难以树立公开、公平、公正的执法形象。
(二)农牧业综合执法任务繁重。在翠屏区,仅在城区的农牧业投入品批发商就有115家,全区的批发、零售商共有1300家之多;乳品公司、奶牛饲养场、专业户64家;典型养殖场516家,其中规模养殖场小区15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33家(含两家农产品初加工企业)。翠屏区农牧业的监督管理、行政执法任务非常艰巨和繁重,只有建立一支专业的执法队伍,才能对这些投入品进行有效管理,打击各种违法违规经营行为,使之为农牧业生产提供优质服务。
二、翠屏区农牧业综合执法的现状
(一)实行综合执法,建立农牧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为整合执法资源,加强农牧业执法工作,进一步提高行政执法效能,翠屏区2008年正式成立了农牧业行政执法大队。行政执法大队专职执法人员5人,负责全区的农牧业综合执法。农牧业综合执法的启动,改善了我区农牧业行政执法体制,农牧业执法开始由分散向集中过渡,有利于保证农牧业执法的公正性、权威性,提高执法效能,更好地维护广大农民的利益。
(二)明确工作职责。农牧业行政执法大队主要工作职责是受区农牧局委托,履行法律、法规、规章赋予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执法检查权和行政处罚权;依法对种子、农药、化肥、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种畜禽和初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及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进行管理;依法对辖区内农作物种子(种苗)、农药、化肥、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生产、经营单位进行监督、检查;受理农资生产、经营案件的举报、立案并牵头办理农牧业行政执法案件;负责农业行政执法检查、农业行政处罚、农业行政强制、农业规费征收等工作;承办区政府及有关部门交办、移送的违反农业法律、法规的案件;与检疫部门共同开展对动植物检疫的定。
(三)建立各项管理制度和措施。一是为了加强对执法人员的管理,制订了执法人员守则、行政执法公开、执法程序上墙等一系列制度。二是全面推行岗位责任制,按目标责任书的要求把工作责任和任务分解、落实到了人头。三是定期组织执法人员进行法律法规、行政执法纪律的学习,努力提高执法人员素质,树立良好执法形象。四是认真履行职责,加大执法监督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经营行为。五是加强对农牧业投入品经营人员的法律法规的培训,督促鼓励经营人员守法经营,合法经营。
(四)取得的成效。行政执法大队通过开展日常执法检查、各种专项整治、受理投诉举报等活动,有效地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化肥、种子、农药、饲料、兽药等各种坑农、骗农、害农行为。从2008年执法大队成立以来,共查处假劣农牧业投入品涉案金额120万余元,对违规经营人员当场处罚45起,立案查处63起,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300多万元。通过开展农牧业综合行政执法工作,切实保护了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为净化翠屏区乃至全市的农资市场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对规范我区的农牧业投入品市场,确保农产品、畜产品安全和农民增产增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翠屏区农牧业综合行政执法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农牧业行政执法人员身份性质不利于执法。行政执法大队是按“不增编制、不增人员、内部调节”的办法组建起来的,属事业性质,执法人员身份性质上不利于执法。执法人员也是从其他从事技术推广服务科站抽调的,法律知识功底不深,执法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同时,执法人员没有参照公务员制度进行管理,存在着后顾之忧。
(二)执法经费匮乏。由于行政执法大队是按“不增编制、不增人员、内部调节”的办法组建起来的,国家财政没有配套和解决农牧业执法办案工作经费。执法必备的办公用品、交通工具等无法保障,调查取证困难,难以及时追究当事人的违法行为;执法设施难以改善,人员待遇难以保证。
(三)执法手段落后。县级农牧业行政执法是农牧业行政执法体系中最直接最关键的环节。但是,由于农牧业综合行政执法起步晚,经验不足,而农牧业行政执法涉及面广、对象分散、工作量大,执法成本很高,加上执法装备的缺乏,导致了执法手段比较落后。同时,每年对产品进行监督抽样检测的还仅仅是完成上级下达的抽样任务,这只占农牧业投入品上市种类的极少部分。由于检测费用过高,给农牧部门产生很大的经费压力,财政部门也未能解决这笔经费。缺乏相应的配套资金,也造成农牧业执法手段落后,以致于影响了执法水平和质量的提高。
(四)农牧业执法中存在的难点。一是执法队对流动经营人员还没有形成有效的管理措施。一些不法厂商通过不正常渠道将不合格产品直接进入乡镇市场销售给农民,也有流动的小商小贩在各个乡镇之间流动销售,由于经营成本低,受到部分农民欢迎。执法队在处理这类违规经营行为时,只能查扣当场销售的产品,其他处罚措施难以实施,遇到不明真象的农民,还会围攻执法人员。由于这种经营模式违法成本低,违法现象普遍,但我们的执法成本太高,因此,存在监管不到位的现状。二是对违规使用禁限用农药、兽药的人员还无法进行查处。在农牧业生产中,农民还存在着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和禁限用兽药情况,给我区“无公害”生产带来消极影响。目前,执法队还无法对此种行为进行有实质性的处理。希望国家对生产高毒、高残留的农药、兽药产家予以限制或取缔。三是执法检查还没延伸到村社一级。目前农村交通情况的改善,村社一级普遍存在着经营农牧业投入品情况,这些经营户没有办理任何证照,经营行为也很不规范,由于执法力量和资源少,对此类经营行为还没有检查彻底。
四、农牧业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的对策与措施
(一)加大对农牧业执法投入,保证执法工作的有效进行。积极争取政府和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解决农牧业执法办案经费和专项工作经费,确保农牧业行政执法工作顺利有效地进行,为全区农牧业经济健康有序发展保驾护航。同时,加强与公安、工商、质检等部门的沟通协作,互相支持,确保有效地打击各种违法行为,共同维护好广大农民的利益。
(二)多手段、多措施加强农牧业行政执法。一是对辖区内农牧业投入品的生产、经营者进行排查摸底,建立生产经营者档案,鼓励、引导和督促其守法经营、诚信经营。二是对于市场上的假冒伪劣产品,必须坚决予以打击,提高假冒伪劣农资生产和销售的犯罪成本。抓住关键环节和关键季节,组织开展系列专项执法行动,严把农资市场准入关,对农资生产单位强化重点管理;严厉查处坑农害农事件,切实维护农民切身利益,保证农牧业健康、有序、稳定发展。三是加大对农牧业投入品的监督抽查力度,针对城区内的批发商销售的投入品,加大其质量监督抽检力度,每年对各种产品分季节进行全覆盖抽检。让抽检工作成为一种执法监督制度。四是加强乡镇市场的执法力度。执法部门除了对乡镇、村社一级市场的检查工作经常化外,还应建立各种举报制度、信息制度,对制假、售假人员要发现一起严查一起,以威慑其他不法人员。
(三)加强对农牧业执法人员的培训、监督。一是努力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执法人员手中行使的权力是公权力,来源于人民,执法人员的素质体现执法水平的高低,影响农牧业行政的形象。执法人员通过对农牧业法律、法规进行系统的培训学习,掌握行政执法所必备的法律知识及相关的执法技能,建立一支业务能力强、清政廉洁、秉公执法的农牧业行政执法队伍。严格做到主体合法、依据合法、行为合法、程序合法。提高执法人员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在执法中坚持惩罚与教育相结合,做到依法执法、严格执法、文明执法,真正让群众满意。二是加强执法监督,确保依法行政。建立健全农牧业行政执法监督机制。一是加强行政机关内部对行政执法的监督,实行执法责任制和评议考核制,明确执法机构领导干部及执法人员的责任。二是建立健全外部监督机制,向社会公布执法依据、执法程序、投诉电话,接受管理相对人的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坚决消除执法中的腐败现象。三是建立行政执法工作奖惩制度。由于农牧业执法没有相应的奖励机制,为提高对农牧业执法人员的积极性,可参照《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对执法工作表现突出的执法人员给予相应的奖励。对违反《四川省行政执法规定》和行政执法“十不准”规定的,严格按照规定予以处罚。
第二篇:农牧业行政执法问卷调查(精选)
农牧业局政风行风暨行政执法问卷调查 先生/女士:
您好!欢迎参加市农牧业局组织的农牧业局政风行风暨行政执法情况问卷调查活动。我们希望通过您的真实回答,了解社会各界人士对农牧业局政风行风建设和行政执法工作的意见,以便更好地规范执法行为,提升执法水平,进一步加强政风行风建设,为群众提供公开、透明、优质、高效服务创造良好的环境。
本问卷为单选题,请将每题中您认为合适的一项打上“√”。
衷心地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
市农牧业局
二O一二年七月
1.您认为我局干部精神面貌和工作作风怎样()A、好B、较好C、一般D、较差
2.您认为我局的文明形象和服务态度()A、好B、较好C、一般D、较差
3.您认为农牧部门在履行职责、依法行政方面做得()A、好 B、较好 C、一般 D、差
4、您主要通过什么途径了解农业法律法规()A、电视等新闻媒体B、有关部门法律宣传活动C、自学D、其他(请注明)___
5、您是否知道有农牧业综合执法大队和执法人员()A、知道B、不知道C、听说过
6、您是否知道农资企业要建立生产经营档案、农资商品要有规范的标签标识、包装吗()A、知道B、基本知道D、不知道
7、为保证农资产品质量,您认为下列哪项措施最好()A、政府加强市场监管B、企业开展诚信生产经营C、推行农资连锁经营
8、如果因购买或者使用假劣农资造成损失,您会怎样()A、自认倒霉B、向生产者或经营者交涉,要求其赔偿C、向有关部门投诉,请求其帮助
9、如果您发现购买假冒伪劣农资后,向谁投诉()A、村委会或乡政府B、农业部门C、工商部门D、消费者协会E、质检部门F、其它
10、您认为农牧业行政执法对假、劣农资案件的查处是否客观、公正()
A、客观公正B、一般C、随企业与执法人员关系的不同而不同D、不公正
11、如果在农牧业执法中受到不公正待遇,您的做法是()A、自认倒霉
B、和执法人员搞好关系,争取从轻处理C、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D、向有关部门投诉或举报
12、您认为建立健全农牧业行政执法的主要难点在于()A、部门内部认识不统一B、来自上面条条线线的干预C、地方政府不重视
13、您对实施农牧业行政执法最担心的是什么()A、执法人员素质低,B、改革后又回到“一事一法、一站一法”等分散执法的老路上C、执法人员的身份未解决而影响工作
14、您认为农牧业局行政执法内设机构按哪种设定更好()A、按专业如种植业中队、养殖业中队设置好B、按工作性质如办公室、稽查科、管理科设置好C、其他(请注明)
15、农牧业执法工作经费是否应列入当地财政预算()A、是B、否
16、您认为目前农牧业行政执法存在的主要问题()A、体制不顺,职能不到位B、经费投入少,保障设施缺C、人员素质低,激励机制少
17、农牧业综合执法实行前与实行后相比,您认为农业部门在维护农民利益方面作用如何()A、作用明显B、作用一般C、没有区别
18、您认为要提高农牧业执法的权威,当前主要是()A、加强自身建设,提高队伍素质B、加大重特大案件的查处力度,提高社会认知度C、强化执法工作宣传,增强社会影响力D、争取领导重视,保证足够的经费投入
19、近年来,我市各级农牧业执法机构大力开展农资市场,肉食品市场,渔业市场,兽药市场,饲料市场等专项整治行动,您认为整治效果如何()
A、很好B、好C、一般
20、您对农牧业行政执法总体评价()A、满意B、比较满意C、不太满意D、不满意E、未接触
21、您认为目前最需要修改完善的法律法规是:
22、您对农牧业政风行风和行政执法工作有什么意见与建议?(文字表述)
第三篇:农牧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以农药
农牧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以农药、化肥、种子、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为重点,把投入品监管作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第一道防线,重点采取六项措施强化源头治理。
一是加强高剧毒农药、鼠药、种衣剂管理。重点查处国家和自治区政府明令禁止销售的高剧毒、高残留农药和“毒鼠强”等系列剧毒鼠药。对种衣剂存在假冒、伪造农药登记证号、有效成分含量不足的问题进行查处。
二是加强肥料管理。以复混肥、磷酸二铵、尿素和配方肥为主,重点检查是否有肥料登记证号,是否经过质监部门抽检,是否存在虚假标高有效含量现象,肥料包装、标识是否规范,是否有虚假宣传等行为。
三是加强种子生产、经营管理。从年初开始,主要以玉米、大豆、向日葵、白瓜籽等种子检查为重点,突出种子质量抽查,严格审查种子生产、经营单位是否符合资质条件,生产经营档案是否健全,销售的种子是否达标,包装标签是否符合规定;严厉打击无证生产、经营、套购、倒卖种子的违法行为。
四是加强兽药及兽用生物制品管理。重点对假劣兽药和兽用生物制品,特别是对违禁兽药及未经GMP认证的兽药产品进行严格检查和清理,加强对禽流感疫苗、猪蓝耳病疫苗、口蹄疫疫苗等重大动物疫苗质量的监管,坚决打击生产、经营、使用禁用兽药的违法行为。
五是加强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重点检查标签、生产许可证、产品批准文号、各项有效成份的化验含量及是否添加违禁药品等,对全市饲料经营单位进行调查摸底,并依法对各饲料经营单位在经营过程中是否违规使用三聚氰胺等有害化学物质,进行了重点检查。加强对饲料生产企业生产使用的蛋白质原料的跟踪检查。
六是加强生鲜乳品管理。加强对乳品市场的监管,规范和清理整顿了现有生鲜乳收购站。
从开展专项执法工作以来,累计出动执法人员100余人次,执法车辆40台次。农牧业行政处罚案件立案49起,结案46起,还有3起案件正在调查取证中。通过对典型案件的查处,整顿了农资市场经营秩序,进一步规范了农资经营行为,切实保护了农牧民的利益,保障了农牧业生产和食品安全,确保全市广大农牧民购买到放心的农资产品。
第四篇: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的思考
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的思考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我国的基本方略,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是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基础工程。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年来,我国在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改进行政执法工作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与社会预期比,与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制政府的要求比,行政执法的现状仍然不容乐观,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尚未从根本上消除。目前,我国行政执法队伍中存在着一些执法人员滥用职权、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不公等现象,部分执法人员甚至执法犯法,野蛮执法,假公济私,吃拿卡要,刁难群众,工作方法简单,作风粗暴。究其原因,一是执法人员良莠不齐,法制意识淡薄,法律素质较低;二是有些执法人员职业道德和修养不够高,受利益驱动,以权谋私;三是我国执法监督和责任追究机制不够健全。
要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必须严格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等法律法规,特别是要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下决心建设一支政治合格、纪律严明、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的行政执法队伍。
(一)加大教育培训工作力度
实践表明,提高行政执法队伍素质是做好行政执法工作 1的基础,只有提高执法队伍整体素质,才能有效提高行政执法总体水平。因此,要切实加强对执法人员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教育,进一步转变观念,解决好为谁掌权、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问题。牢固树立依法行政,执法为民的思想和管理就是服务、权力就是责任的理念,确立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依法行政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不渝地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责为民所负。要建立健全行政执法人员法律知识培训制度,只有经过培训并考试合格的人员,才能明确其行政执法资格,允许其上岗执法。
(二)加大执法监督力度
一方面应强化内部监督,切实做好行政复议工作。凡符合法定条件的行政复议申请,复议主管部门不得以任何借口推脱拒绝,必须依法受理。重大疑难案件要在“听证”或“质证”之后,依法做出行政复议决定。积极探索简易复议等便民快捷的复议形式,不断提高行政复议的质量和效率。同时应加强对行政执法的评议考核。各有关部门都要对行政执法人员的执法工作实行量化管理,制定具体的考核指标,定期进行考核。要广泛开展“开门评议”活动,通过设臵举报电话、意见箱、发放征求意见卡,开展问卷调查等方式,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可以把人民群众请进行政执法机关,让被
管理者评价管理者的工作,给行政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打分”,评议结果要向社会公开,并作为考核行政执法人员的重要条件。另一方面是强化外部监督制约,各行政执法机关应自觉地接受同级人大、政府、政协、检察院、法院、纪检(监察)等有关机关和新闻媒体及人民群众的舆论监督,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的监督网络,形成监督约束的合力,保证行政执法机关严格执法,依法履行职责。
(三)加大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力度
行政执法过错既损害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又会给执法机关的形象造成不良影响,负面作用较大。为了确保提高执法水平,必须加大对执法过错责任的追究。只要是行政执法中出现的错案,不管涉及到哪一级,哪个人,都要严肃查办。要抓住执法犯法、徇私枉法等严重侵害群众利益,损害政府形象的典型案件,毫不手软地进行处理,从而起到“惩处一个人,教育一大片“的警示作用。
(四)加大执法方式改革力度
执法方式改革,应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和制止滥用权力,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1、应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减少多头执法、重复执法、交叉执法导致的执法扰民现象,消除由此给执法队伍造成的不良影响。合理调整有关部门的职责权限,合理确定分工,在人员编制不增加的情况下,整合行政执法资源,尽力避免
多头执法和重复执法现象。尤其是在城市、集镇管理上更应及早推行综合执法改革这一方式,以提高效率,改善管理。
2、应加快建立并规范集中行政审批和集中收费制度,公开法律依据、办事制度、办事程序等相关内容,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切实消除执法队伍中个别人员以权谋私、滋生腐败的根源,促进执法队伍建设。
(五)维护执法人员的权益
对依法行政、公正执法、刚正不阿但受到打击报复的执法人员,要予以坚决的支持和大力保护,增强执法人员依法办事的积极性,鼓舞整个执法队伍的气势。要在行政执法队伍中大力开展学习任长霞、宋鱼水等优秀执法者活动,弘扬正气,在全社会充分营造一种有利于公正执法、严格执法的良好环境,有效保障执法人员的合法权益。
随着法治建设的发展和深化,基层的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律知识、法治观念、执法水平已经有了很大提高。为了把各项依法行政任务落到实处,我们应注重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行政执法队伍,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和能力,努力实现“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制政府”这个未来十年政府建设的目标。
第五篇:消防行政执法的几点思考
摘 要:本文对消防执法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难点进行了分析,阐明了加强消防执法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并试图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自己的工作经验、观点和方法从消防执法原则、执法方法、程序化建设、人员培训等方面,对加强消防执法建设提出了建议。关键词 消防 行政执法 难点 建议行政执法是政府直接影响社会经济生活最普遍的行政行为,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是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特别是我国入世后,对行政执法的要求不断提高。公安消防行政执法做为行政执法的一部分,近年来,特别是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颁布实施以来,各级公安消防机构及其执法人员,对消防行政执法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依法行政意识明显增强,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大,消防行政执法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消防行政执法的现状
(一)消防法规体系初步建立,为消防行政执法提供了依据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消防法制建设所取得的成绩是不容置疑的,仅以立法而论,自1957年11月29日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国务院颁布了第一个全国性的消防法规——《消防监督条例》。1984年5月13日国务院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1998年4月29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同时国务院还制定了35个消防行政法规,地方性消防法规和规章80余部,国家强制性消防工程技术规范、国家和行业消防技术标准230余部,初步形成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为基础,以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消防技术规范、标准相配套,以地方性消防法规和政府规章为补充的消防法规体系。为我国消防法制建设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加强消防执法工作提供了必要的前提。
(二)深化消防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消防监督检查工作。随着2004年7月1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通过《行政许可法》的实施,使消防监督工作更适应我国加入WTO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的需要,公安部消防局对所有消防行政审批项目进行了全面的清理,先后取消了消防设施专项工程设计证书审核、消防设施专业承包企业资质审核和易燃易爆化学物品储存(经营)消防安全许可证、易燃易爆化学物品准运证、建筑消防设施检测和维修保养资格许可证审批发证等10项消防审批项目,并按照新修订的《消防监督检查规定》(公安部第73号令)和《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公安部第61号令)的要求,进一步规范消防监督检查工作,变以前的微观管理为宏观管理,变直接管理为间接管理,变指挥式管理为服务式管理,提高消防监督检查工作的有效性和科学性。从而进一步理顺了消防行政执法的职责权限,结束了公安消防部门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不合理机制的历史。但通过对消防行政执法的调研,从当前的实践情况来看,我国的消防法制建设还存在着一些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与缺陷。消防行政执法办案工作仍然存在诸多的矛盾和问题,面临严峻的挑战,消防行政执法难的问题仍很突出。[!--empirenews.page--]
二、消防行政执法难的成因
(一)执法环境难题突出
1、消防执法任务日益增加,执法力量严重不足。建国以来我国制定了各种法律、法规文件,而且新的法律还在不断的出台。这样多的法律、法规要在12亿人民中得到基本的贯彻执行,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要完成这样艰巨复杂而庞大的消防执法工作任务,首先需要有大量的消防执法人员和完善的执法机构;其次还需要有足够的物资技术条件和财力的支持。和世界上一些法制化的国家相比,我国消防执法机构还不配套。以郑州市现状为例,目前市区人口为220万人,各类企业事业单位大约5万多家,2004年全年发生火灾为1206起,2004年全市各级公安消防监督机构共检查9695单位(不包括各级政府组织的各项专项整治活动),而全市仅有消防监督人员90人,9695:90的比例致使监督质量有所下降。此外,由于消防机构现行体制是现役体制,地方工作,公安业务。兵不兵、民不民、警不警“三不象”的特点,而且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经验丰富、业务娴熟的人员转业到地方,许多新进入执法领域的执法人员素质偏低,由于部分消防执法人员法律素质不高,业务水平不强,导致执法不够规范、到位、严谨,随意性大。在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其困扰和困惑难以乐观。
2、地方行政干预依然存在。首先公安消防机构做为一支现役制的军队,由公安部垂直领导,但公安消防执法往往冲不破人情网、跳不出地方保护主义的怪圈。职能部门与地方政府因其所处的位置不同,担负责任不同,这就决定了思维方式、目标定位、工作方法等方面的差异,加之一些企事业单位、市场经营者与地方政府关系好,从而导致某些地方领导将行政执法与经济发展软环境对立起来,对某些违反消防法律、法规、存在重大火灾隐患的单位不能关停、责令限期改正等。其次个别执法者,利用个人的地位与职务,把权力凌驾于法律之上,篡改执法的依据,歪曲法律事实,进行不公正裁决,或使违法者继续违法经营。“以权代法,人治排斥法治”本身是封建特权思想和专制作风的余毒,它破坏了“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公平原则。
3、执法手段匮乏,强制性行政措施难于实施。一是现行法律关于消防行政处罚执法权力的规定不够明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规定的“停产停业”、“未收违法所得”、“物品扣留”等强制措施,执法主体为公安机构或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当事人拒不执行时,公安消防机构因没有强制执行权而无能为力,而法院也因为种种原因不愿受理此类执行案件,致使火灾隐患难以根治,从而使公安消防机构的执法权威和力度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二是申请法院执行,程序繁琐时间长,影响行政效率。一个行政处罚决定从裁决做出到最后执行完毕,最少也要三四个月。而消防行政处罚的对象,往往是存在火灾隐患又拒不整改的场所或单位,隐患未改正前,该场所或单位多生产经营一天,就多一分火灾发生的危险,严重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和公共安全。此外,一旦发生火灾,造成严重后果,公安消防机构又该承担怎样的责任呢?
(二)消防行政执法不够规范、到位
1、消防行政处罚程序、法律文书不规范性、随意性[!--empirenews.page--]现行消防行政处罚程序是:对违法消防管理相对人经调查取证后进入处罚程序——从告知听证权利、组织听证会到作出处罚决定。若管理相对人对处罚不服,可以向上一级机关要求复议,再不服,还可以到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法院维持原判后,如被处罚人仍不履行处罚决定,公安消防部门还需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这样一套执法处罚程序耗费了大量的警力和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还对有些处罚设置了前置条件。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四十、四十二、四十三条均规定了处罚前公安消防部门要先针对违法行为“责令限期改正”,对逾期不改正的,才能给予处罚。而且,河南省的消防行政处罚程序、法律文书在2003年—2005年期间变化了三次,虽然表明了消防行政处罚在不断的改进,但是也表现出消防行政处罚程序、法律文书的不规范性、随意性。这些规定在实践中束缚了执法人员的手脚,使一些违法行为得不到及时、严肃的处理。为提高行政处罚效率,可参照香港的做法,简化消防行政处罚程序。香港的消防部门没有处罚权,只有检控权,防火员在防火检查中发现火灾隐患,需要处罚的,可将控罪和证据直接上告法院,法院开庭审判确认后即可作出判罪。被处罚人慑于法院的权威,一般都会老老实实接受,及时加以整改。这种操作方式充分体现了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而且消防部门省去了组织听证和复议的环节,大大提高了消防执法效率。
2、重罚轻纠实践中,一些消防机构在办案时,只注重对当事人罚款,而对违法行为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及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去纠正重视程度还不够,这在执法中就走进了“重罚轻纠”的误区。这一现象的表现形式有
1、只罚不纠。即对违反消防法律法规的行为只罚款,而不责令其限期改正或到期未改未采取强制措施坚决杜绝存在隐患。
2、罚款放行。对未经审核的工程,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采取罚款放行的错误做法。
3、只打不追。只对查到的问题进行处理,而对表面现象背后的隐患问题不注意追查。
4、手段单一。部分执法人员对行政法律规定的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不领会,处罚决定书的处罚条款往往只有罚款一项,不会运用警告、限期改正、责令停业整顿等措施,致使某些违法人员误认为执法机关只要罚款,不管纠正。综观这些执法误区,究其原由,可归纳为以下几点:一是少数办案单位和执法人员思想偏差,存在一切向“钱”看的倾向,对单位存在的火灾隐患危害性认识不足,而且存在怕麻烦、怕费事、怕人情、怕出错的消极畏难情绪,认为差不多就可以了,没有必要深究不放。二是综合执法手段不强,消防执法依据不足。在众多消防行政执法法规中,有执法力度和强制措施的甚少,而且可操作性不强,这就导致行政执法依据不足,手段不硬,难以达到理想的执法效果。三是部分执法机关内部管理和考核存在偏差,将罚没款数与工作业绩和奖惩挂钩,从而导致办案人员片面追求罚款数量、忽视办案质量。
三、对于加强消防执法工作的几点设想
(一)各级立法机构在法制建设中应纠正“重立法,轻执法”的指导思想。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其中“有法可依”是前提,“有法必依”是核心,“执法必严”是关键,“违法必究”是保障。这就是说:立法工作的任务是解决“有法可依”的问题,它是法制建设的前提与基础;而执法工作是解决“有法必依”的问题,它是法制建设的核心与关键。对此应有充分的认识。即每一个消防法律、法规出台的同时,应同时出台相应的执法措施。还应该明确一个原则,若执法无保证,则新法暂不宜出台。规定这项原则的目的,是为了纠正新法出台执法滞后出现的法制空档所诱发的破坏与混乱现象的加剧。从而在实际工作中把执法工作列为法制建设的重中之重,把加强执法工作真正提上议事日程,加大执法力度。[!--empirenews.page--]
(二)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规范消防行政执法
1、加大执法监督,完善、创新法制建设 权力没有制约就会形成腐败,这就需要制度的监督,具体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行政缺位的监督。行政缺位实质上就是一种执法不到位的表现,应该管理的事务没有管理,或者应该严格管理好的没有管理好,“重罚轻纠”就是表现之一,这就需要制定明确的执法责任制,如《重大事项备案制》、《案件核审制度》等,将不同岗位的职责、任务和目标明确下来,按照要求检验执法的绩效,加强监督,对渎职行为追究行政和法律责任。二是做好内部横向监督。在执法监督工作中,往往上级对下级的执法行为进行监督似乎顺理成章,而一个机关内部同级机构之间的监督容易产生矛盾和摩擦,更容易流于形式,实际上横向监督更容易及时发现问题,对防止和纠正错案更便捷。三是对行政处罚案件中对扣留、罚没的财物去向要进行全程的监督,可以制定《扣留、封存、罚没款物的管理规定》以便防止执法中的腐败现象。
2、健全制度、完善办案机制(1)建立案件主办人制度。公安消防机构可以通过考试筛选,将业务骨干作为案件主办人,可以赋予案件主办人在案件查办过程中的组织协调、调查取证、应急处理、定性处罚等方面的权力,并实行案件主办人限时办结案件和错案责任追究制。每个案件可以明确一名案件主办人为组长组成办案组,依据法定程序查办案件,组长对整个案件办理负总责,这样可以增强案件主办人的责任心、提高办案的实效。(2)案件倒查制度。行政处罚后,绝对不能一罚了之,必要时可以成立督察队和聘请行风监督员对被处罚的当事人进行督察回访,了解案件实体和程序有无瑕疵、办案人员是否廉洁自律、是否有徇私枉法和吃、拿、卡、要的情形等。(3)通过立法明确公安消防机构实施强制执行权力、形式、程序。一是建议对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进行修改,在现有条文的基础上,增加“公安消防机构对存在重大火灾隐患且拒绝整改的场所或单位做出停产停业处罚决定,当事人不履行的,公安消防机构可以强制执行”的规定。二是根据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全国人大常委法制工作委员会从1993年即着手行政强制法的起草工作,迫切希望这部法能早日颁布施行,以规范消防行政强制执行形式、程序,并为消防行政强制提供法律保障。
(三)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消防执法人员的素质,扩大消防执法人员队伍。提高消防执法人员的素质,可以对现有消防执法人员进行定期培训、轮训、资格考试,实行上岗资格证书制。规定消防执法人员政治素质的特殊要求,制定执法人员良好社会形象的简要规则。对于严格依法办事,在群众中有良好形象者,应予以表彰、奖励与晋升。消防执法工作是法律行为,也是政府行为,全面推选消防管理社会化,是新形势对消防执法监督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要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必须大力加强消防执法工作。必须加强消防执法宣传和教育,增加人们对消防执法重要性的认识和重视,提高全民消防法治观念,特别是要提高领导干部消防法律意识,加强对消防执法人员培训教育,完善消防立法工作,加强对消防执法人员制约和监督,密切与其他行政执法机关之间及与司法部门之间的关系,增强配合协调,充分发挥消防执法在社会主义消防法治建设中应的作用,促进社会主义消防法治建设发展,也只有这样我们的政府才能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