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化气石油气汽车在丹东的发展.

时间:2019-05-12 16:09: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液化气石油气汽车在丹东的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液化气石油气汽车在丹东的发展.》。

第一篇:液化气石油气汽车在丹东的发展.

液化气石油气汽车在丹东的发展

一.前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汽车拥有量也日益增多,这样势必加剧了大气污染并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命和健康。据不完全资料统计,60%的城市污染主要来自于汽车尾气。而汽车尾气主要含有铅、碳、一氧化碳、氧化氮、二氧化硫和为充分燃烧的碳氢化合物,特别是铅对人体十分有害。因此,必须改善汽车用燃料,解决城市污染,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

液化石油气作为汽车燃料,可解决大气污染的问题,并能替代汽、柴油而成为一种绿色燃料。

二.液化石油气作为汽车燃料的优越性

与用汽油或柴油作燃料的汽车相比:

1.液化石油气与空气混合均匀,燃料完全,效率高,尾气排放一氧化碳可降低95%,氧化氮降低23%,未充分燃烧碳氢化合物降低22%,铅含量降为0。2.液化石油气辛烷值较高,抗爆性能较好。

3.液化石油气不象汽油(柴油)会进入曲轴箱稀释机油,影响润滑效果。因此,消耗机油量减少,延长了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4.由于液化石油气密闭在专用钢瓶内,不象汽油(柴油)一样从油箱和化油器中蒸发到大气中,造成污染大气。

5.因车用液化石油气储存在钢瓶内,而钢瓶较油箱强度高,且耐冲击,万一出现意外事故,液化石油气不会自行流出。

6.由于车用液化石油气系统具有完善的完全结构,可防止过充、过压、过流,还拥有防泄漏及隔离装置。

7.相对而言,液化石油气的价格比较低,可降低运行成本。8.液化石油气储运安全,方便使用。三.如何促进发展液化石油气汽车 1.改装汽车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然油汽车改装成液化石油气汽车,不仅能够达到一定程度的环保效益,更会带来可观的经验效益。

改装一台车需要的主要设备有钢瓶、气化器、混合器、增压器、电磁阀等,目前这些设备尚需从国外进口,投资约需人民币6000元,其经济效益如表所示:

车型大客车中巴车出租车车行驶里程(公里)50006000120000燃油耗量(升/百公里)汽油251810液化石油气302012

第二篇:丹东发展

丹东的投资环境越来越好

日前,率香港特别行政区全国政协委员视察团来丹的全国政协常委刘汉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丹东洁净美丽的市容市貌和蓬勃的经济发展活力印象颇深。他说:“丹东是一座美丽的城市,也是一座现代化的城市。鸭绿江的美丽和黄海汽车的知名度我是久有耳闻的,丹东有区位、资源、产业、基础设施、旅游、环境等诸多加快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丹东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抓住了机遇一一把丹东建设成为中国东北东部现代化沿海港口城市的发展定位,工业强市、商贸重镇、旅游名城、人居佳地的总体目标和建设一个中心、形成三大基地、发展八个重点产业的发展思路,一港、两带、三区、多点的开放型经济发展格局,是丹东重新崛起的最佳选择。”

“我很高兴地看到很多香港企业来丹东投资。”刘汉铨说,、“尽管内地很多地方在吸引香港企业投资方面具有优势,但在一个自由经济的环境中,企业更看重投资的环境、机会是不是多、商业风险是不是小。因此,越来越多的香港企业来丹投资说明丹东的投资环境越来越好。”

刘汉铨建议,建设现代化沿海港口城市要注重发挥中小企业的作用。他说,发展经济,民营企业的参与非常重要,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的作用。丹东的大企业不多,发展民营经济至关重要。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体现一个地区的经济活力。目前,内地民营中小企业的平均年增长率是30%,长三角地区是90%,香港是95%,而内陆地区只有10%。中小企业的发展可以带动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产生更大的出口量。同时,来自企业发展的动力,也会进一步促进港口软环境建设与硬件集聚效能的发挥。

第三篇:液化石油气汽车改装技术要求

中国天然气信息网

原文地址:http://

汽车改装技术要求 液化石油气汽车 GB/T The technical criterion of refitting for vehicle by using gas-liquefied petroleum gas vehicle(LPGV)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在用汽车改装为汽油/液化石油气两用燃料汽车的改装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液化石油气额定工作压力为2.2MPa的汽油/液化石油气两用燃料汽车的改装。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3765-1983 卡套式管接头技术条件 GB 7258-1997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GB 7512-1998 液化石油气瓶阀 GB 15382-1994 气瓶阀通用技术条件

GB 15383-1994 气瓶阀出气口连接型式和尺寸 GB 17259-1998 机动车用液化石油气钢瓶

GB/T 17676-1999 天然气汽车和液化石油气汽车标志 GB/T 17895-1999 天然气汽车和液化石油气汽车词汇 GB 18285-2000 在用汽车排放污染物限值及测试方法 QC/T 8-1992 汽车用压力表

QC/T 247-1998 液化石油气汽车专用装置和安装要求 中国天然气信息网

原文地址:http:// QC/T 413-1999 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 QC/T 672-2000 汽车用液化石油气蒸发调压器 QC/T 673-2000 汽车用液化石油气电磁阀 QC/T 675-2000 汽车用汽油电磁阀 QCn 29009-1991 汽车用电线接头技术条件 3 定义

本标准采用GB/T 17895中规定的定义及下列定义。3.1 在用汽车 in-use vehicles 上牌照以后的汽车。

3.2 汽油/液化石油气两用燃料汽车 bi-fuel vehicle of using gasoline or LPG 具有两套相互独立的燃料供给系统、一套供给液化石油气,另一套供给汽油,两套燃料供给系统可分别但不可共同向气缸供给燃料的汽车。3.3 液化石油气专用装置 special equipment of LPG 为了在汽车上燃用液化石油气,在汽车上专门安装的由储气部件、供气部件、控制部件和燃料转换部件等组成的一套燃料供给系统。3.4 充气装置 filling equipment 安装在汽油/液化石油气两用燃料汽车上用于补充供给其向身使用液化石油气的装置。

3.5 车用液化石油气气瓶 cylinder for LPGV 安装在汽车上用于储存供给汽车自身使用的液化石油气、可反复充装的气瓶。它不仅要具有充装、储存和输出液化石油气的使用功能,还要具有单向自动充气、液位显示、超压自动排泄、限量充装、超流量输出自动截止等安全保护功能。

3.6 气量显示装置 equipment for displaying gas volume 用于显示液化石油气气瓶中储气量和压力的装置,包括压力表、气量显示器等。中国天然气信息网

原文地址:http:// 3.7 手动截止阀 manual shut off valve 在储气气瓶和蒸发调压器之间,通过手动可实现对液化石油气的“供给”、“中断”操作的阀。4 汽车改装前的技术条件

4.1 发动机的输出功率不低于额定值的85%,输出扭矩不低于额定值的90%。4.2 汽车的其他技术性能应符合GB 7258的要求。

4.3 汽车应有安装液化石油气专用装置的足够的安全空间。4.4 液化石油气专用装置的拟安装部位应有足够的强度。5 改装技术要求 5.1 一般要求

5.1.1 改装使用的专用装置应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其规格应与所装车型相匹配。

5.1.2 车用液化石油气气瓶的结构和质量应符合GB 17259的有关规定;液化石油气气瓶的附件应采用单体阀或集成阀结构,包括装有单向阀的充气接头、防尘塞、限量充装阀、液位计、泄压阀、带有过流阀的供给阀、止回阀等,性能及结构应符合GB 7512的规定。

5.1.3 已输送过液化石油气的所有管路或软管、管接头以及密封管道的橡胶圈等不能重新使用。

5.1.4 高压管路应采用车用液化石油气专用管路,爆破压力应不小于额定工作压力的3.5倍。在满足发动机最大供气量的条件下,高压管路通径应尽可能的小,但其外径不能小于6mm。高压管接头应采用卡套式或螺旋扩口式接头,质量应符合GB/T 3765的规定。

5.1.5 气量显示装置中压力表的量程应为液化石油气高压系统额定工作压力的1.5倍~2.0倍,其性能应符合QC/T 8的有关规定;气量显示器的性能应符合QC/T 413的有关规定。

5.1.6 手动截止阀应符合GB 15382和GB 15383的有关规定;宜采用启闭范围为0.25圈~1.5圈的手动截止阀,并应清楚地标明“供给(开)”和“中断(关)”的方向。

5.1.7 蒸发调压器符合标准QC/T 672的要求。中国天然气信息网

原文地址:http:// 5.1.8 混合器材质应与汽油和液化石油气相容,其型式和结构应与蒸发调压器相匹配。

5.1.9 液化石油气电磁阀应符合QC/T 673,汽油电磁阀的性能应符合QC/T 675的有关规定。

5.1.10 在选择改装方案时,应采用固定式气瓶及其部件充装液化石油气。5.1.11 所有专用装置应安装牢固,不得因振动、颠簸而松动、脱落。5.1.12 安装工艺布置应设计合理,确保安装、检验和维修方便;应充分考虑汽车承载件的强度,对强度较弱的安装部位应有加固强度的措施,不允许采用导致降低车辆承载件强度和刚度的安装方法,更不允许将专用装置作为承载件使用。

5.1.13 安装时,所有改装部件与排气管和传动轴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75mm,距离在75~200mm时,应设置固定牢固的隔热装置。

5.1.14 在燃料控制上,应设有当发动机突然停止运转时,即使点火开关打开,也能自动切断液化石油气供给的功能。5.2 安装技术要求 5.2.1 充气装置

充气装置应安装在有适当防护和易于充气操作的位置。5.2.2 车用液化石油气气瓶

5.2.2.1 气瓶不应放置在对车辆驾驶产生不利影响的部位。

5.2.2.2 气瓶安装位置应远离热源,其环境温度不得高于55℃。在任何情况下,气瓶与排气管之间的距离应符合5.1.13的要求;气瓶与车辆后轮廓边缘的距离应不小于200 mm。

5.2.2.3 气瓶不宜直接安装在驾驶室和客厢内;当不得不安装在驾驶室和载人车厢内时,必须可靠地将气瓶与驾驶室或客厢完全隔离。

5.2.2.4 在汽车车架下安装气瓶时,气瓶及其附件不应布置在汽车前桥之前,气瓶最低位置离地距离应不小于汽车满载时的最小离地间隙,且不得改变离去角及纵向通过半径。

5.2.2.5 气瓶安装后不得超出原车的外部轮廓。5.2.2.6 安装气瓶的集成阀时,应按照下列要求进行: 中国天然气信息网

原文地址:http:// a)除与外加气口有关的部件外,每个部件都必须直接安装在气瓶上,不得有任何中间过渡管道或配件;

b)当气瓶按照制造商出厂技术要求放置后,自动限充装置的安装必须能使气瓶的总充气量不超过总容积的80%;

c)带过流阀的供给阀应安装在输气阀的进口端。当输气口下游出现故障引起超流时,过流阀的安装应能控制流出输气口的液体量。5.2.2.7 不能采用导致降低气瓶强度和刚度的安装方法。

5.2.2.8 气瓶的安装应保证车辆在空、满载状态下的载荷分布符合GB 7258的规定。

5.2.2.9 气瓶必须被安全地固定在车辆上,以防滑脱、旋转和震动松动。安装气瓶的方法应不引起对瓶体的过度重压或磨损,也不应过分减弱车辆结构强度。必要时,应采取加强措施,以保证与5.2.2.13的要求一致;应确保有四个固定点连接在车辆结构件上,其间距应确保气瓶的稳定。

5.2.2.10 气瓶宜安装在固定于车辆上的固定座上,其接触面的曲率应与气瓶的曲率相同。所选择的夹持方式应具有阻止气瓶旋转移动的能力且便于拆装工作。当选用夹环夹持时,至少应使用两条金属夹环,其强度应符合5.2.2.13的要求。

5.2.2.11 气瓶的安装应牢固,气瓶与固定座、夹环之间应垫厚度不小于2mm的橡胶垫;紧固螺栓的尺寸应满足5.2.2.13的受力要求并应有防松装置;扭紧力矩应符合设计要求。

5.2.2.12 气瓶的安装应按照制造商说明书的规定进行,其安装角度应保证液位计和限量充装阀的精确度。

5.2.2.13 气瓶安装紧固后,在上、下、左、右、前、后六个方向上应能承受8倍于充满额定工作压力的液化石油气的气瓶重力的静力,且气瓶与固定座最大位移不许超过13 mm。

5.2.2.14 如果车辆上安装一个以上的气瓶且气瓶内的液体流经同一根输气管时,必须在每个气瓶和共用输气管间都安装一个单向阀,并且在共用输气管上安装一个液压释放阀。

5.2.2.15 多个气瓶的安装应布置合理、排列整齐。

5.2.2.16 气瓶及其集成阀等附件要得到足够的保护;气瓶集成阀与车辆外轮廓边缘的距离应不小于200mm。

5.2.2.17 当气瓶与排气管和传动轴的距离在75~200 mm之间时,应按5.1.13的要求提供保护。中国天然气信息网

原文地址:http:// 5.2.2.18 在货车车厢内安装气瓶时,应用金属或非金属保护罩。5.2.2.19 当气瓶安装在车体内部时,则整个气瓶及其附件应被封闭在一个金属或非金属的保护箱内,或将附在气瓶上的附件封闭在一个与气瓶相连接的密封保护盒内,不能将行李箱当成气瓶保护箱。

5.2.2.20 气瓶应安装在通风位置或采取有效的通风措施。

5.2.2.21 放在行李箱内的气瓶均应将气瓶上的附件封闭在密封保护盒内,并设置能将泄漏气体排向车体外部的通风管道。

5.2.2.22 当气瓶放置在驾驶室或客厢内时,应将整个气瓶及其附件封闭在一个金属或非金属的保护箱内。其结构应能使任何可能泄漏的气体不会流到驾驶室、客厢和行李箱;保护箱的任何一点在受到一个从1m高处掉下的5kg重的钢球撞击后,所产生的损伤应不会导致气体的泄漏;保护箱在30kPa的内压力作用30 min后,其密封材料或密封件不会移位或失去完整性;在保护箱关闭的情况下,构件、密封件和密封材料在100℃的温度时仍能保持其气密性。

5.2.2.23 密封保护盒或保护箱内必须有一个或一个以L的通风口,以便将泄漏气体排放到车外的大气中,总通风面积不得小于1000 mm2;安全泄放阀的排放方向应与垂直方向成45°角且排气口朝下;通气管排气口不允许布置在发动机罩内,排气口至排气管和其他热源距离不得小于250 mm,通气管道的易损部位应予以保护。

5.2.2.24 气瓶的安装和保护箱的设置,应能保证气瓶集成阀的正常操作和检查。

5.2.3 液化石油气管路及接头

5.2.3.1 高压管路一般采用刚性管线,特殊部位如相对移动的部件之间应采用柔性管线。

5.2.3.2 液化石油气管路和接头不宜裸露在驾驶室和客厢内部。5.2.3.3 高压管接头应安装在能看得见或操作者易于接近的位置,不应位于封闭空间内。所有高压管路和高压接头应被置于受保护的位置;高压管路应沿着最短的可行路线安装。

5.2.3.4 刚性高压管路应排列整齐,布置合理,不能与相邻部件碰撞和摩擦;刚性高压管路应用固定长有效地固定在底盘或车身上,固定卡的间距应不大于600 mm;如果管路与相邻部件接触或穿越孔板,应采用橡胶垫进行保护,两个部件之间的管路应采用能消除热胀冷缩影响和抗震的措施,如采用盘恒:或“U”型弯管等。管路中心线曲率半径应不小于管路外直径的5倍。中国天然气信息网

原文地址:http:// 5.2.3.5 刚性高压管路及接头与发动机排气管和传动轴的距离均应不小于75mm;当与排气管距离在75~200mm时,应按照5.1.13的要求设置固定可靠的隔热装置。

5.2.3.6 铰接客车铰接部位的高压管路宜采用柔性管线。柔性高压管线应采用液化石油气专用高压软管总成,其质量应符合有关标准。每根高压软管总成应清楚的标明生产厂家名称、规格、额定工作压力及“LPG”字样,高压管路接头应与高压软管作为整体配套提供。

5.2.3.7 高压软管应使用有弹性的固定卡固定在汽车基础件上,固定卡间距不大于300 mm,并应在每一弯曲前、后进行卡固。软管与发动机排气管距离不应小于100 mm;当距离在100~200 mm时,应设置可靠固定的隔热装置。5.2.4 气量显示装置

压力表应安装在易于观察、防震和避免损坏的位置,确保安装牢固;不能直接安装在驾驶室内;当安装在裸露位置时,应加装压力表防护罩。气量显示器应安装在驾驶室内驾驶员易于观察的位置,石油气不得泄漏进入驾驶室。5.2.5 手动截止阀

手动截止阀应设置在气瓶到蒸发调压器之间,应安装在易于操作的位置,阀体不得直接安装在驾驶室内。5.2.6 石油气滤清装置

气瓶到蒸发调压器之间应安装石油气滤清装置,并易于检查、清洗和更换。5.2.7 蒸发调压器

5.2.7.1 蒸发调压器宜安装在振动较小、靠近发动机的位置,与发动机间应采用柔性连接;安装位置应确保实现对调压器的常规调整、检查和维修;调压器应尽量远离排气系统。如果离排气系统的距离小于150mm时,应设置固定可靠的隔热装置;调压器的布置应不影响所有软管的自由移动。

5.2.7.2当蒸发调压器采用发动机冷却液加热时,其安装高度应低于散热器顶部,且宜安装在节温器下面,管路接头不得泄漏,当采用发动机废气加热时,管路按头不得泄漏;当采用电加热时,其电器安装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5.2.8混合器

5.2.8.1 混合器应可靠地安装。当在边缘处安装时,应确保承受自身重量和使用时的工作载荷;对于化油器式发动机,混合器宜安装在化油器上。5.2.8.2 混合器安装后,连接处不得有窜泄现象。中国天然气信息网

原文地址:http:// 5.2.9 燃料转换系统

5.2.9.1 燃料转换开关挡位标记应明显,能分别控制供油、供气和油气全闭三种状态。

5.2.9.2 燃料转换开关应安装在驾驶员操作方便的位置。

5.2.9.3 燃料转换系统宜安装点火时间转换器,其操作应由燃料转换开关统一控制。

5.2.10 液化石油气电磁阀和汽油电磁阀

5.2.10.1 电磁阀的操作应由燃料转换开关统一控制,电流被切断时,阀应处于“关闭”位置。

5.2.10.2电磁阀应安装在受到合理保护的位置,以防碰撞损坏,并应尽量远离电气设备。电磁阀必须安装牢固,不得使燃料管路承重。

5.2.10.3 汽油管路及电磁阀与发动机排气管距离应不小于100mm。5.2.11 电器线路接头采用插接件,其性能应符合QCn 29009的有关规定。所有电器线路应卡固良好,小得与相邻部件摩擦,线路应绝缘良好并设置过电流保护。

5.2.12 对于电喷汽车;调整液化石油气供气量的电子控制元件应安装在振动较小的位置。6 检验与测试 6.1 紧固性检验

6.1.1 按照安装技术要求,检查气瓶、管路、电路稳固程度及专用装置各部件安装位置是否符合要求。

6.1.2 按照要求检查各主要部件安装紧固程度。6.2 储气系统的气密性检验

可任选以下一种方法进行气密性检验。6.2.1 检漏液检验

用肥皂泡沫水或其他非腐蚀性的发泡水涂于所有嘴路接头上,应无气泡产生。6.2.2 气体检漏仪检验 中国天然气信息网

原文地址:http:// 使用气体枪漏仪检查所有管路接头,应不出现漏气现象。

因为气体检漏仪能检测出几种可燃气体,并不一定是液化石油气,也可能是油污或密封剂等的气味,即使探测出有可燃气体存在,它也无法确定准确的泄漏地方,所以通常在气体检漏仪发现泄漏后,采用6.2.1证实泄漏的存在和确定泄漏的地方。6.2.3 压力计检验

将压力汁与管路连接,当在额定工作压力2.2MPa下,观察1min,压力表不得有降压现象。6.3 保护箱密封性检验

保护箱密封性检验可采用以下任意一种方法进行。6.3.1 二氧化碳检验法

将直径为4mm或谷6mm的二氧化碳充气橡皮管插入保护箱任一孔口,封闭其他孔口,灌入二氧化碳,金属保护箱的压力应不大于30kPa,塑料类保护箱的压力阶不大于10kPa,持续30s后,无二氧化碳泄漏为合格。6.3.2 发烟剂检验法

将直径为4mm或6mm的橡皮管穿人保护箱任一孔口,封闭其他孔口,将发烟剂产生的烟气混入

压力为0.1 MPa的压缩空气灌入保护箱,持续30 s,目测检查无烟气泄漏为合格。6.4 测试

改装后的汽油/液化石油气两用燃料汽车应按GB 7258的要求进行检验测试。改装后的整车技术条件

7.1 改装后整车性能应符合GB 7258的规定,排放性能应符合GB 18285的规定。

7.2 改装后,整车质量增加不得超过原车总质量的5%。

7.3 改装后,整车的动力性能在燃气时的功率输出值不得小于改装前功率输出值的92%,扭矩值不得小于95%。8 标志 中国天然气信息网

原文地址:http:// 8.1 改装后的汽车应按照GB/T 17676的规定设置液化石油气的标志。8.2 改装车出厂前,应在发动机舱内或充气阀附近安装一耐用铭牌,应包括以下内容:

a)使用液化石油气汽车的牌照号和发动机号; b)燃料系统工作压力;

c)改装公司(厂)的名称及改装出厂日期; d)气瓶安装个数和气瓶的容积; e)气瓶的购买日期和应复检的日期。9 其他

9.1 随车技术文件:

a)液化石油气专用装置的合格证和使用说明书; b)改装车使用维护说明书; c)出厂合格证书。

9.2 用户在验收改装车时,可查阅检验或试验记录,但不许做拆卸检查,必要时,可按照GB 7253中规定的检验项目进行检验。

9.3 用户在遵守使用操作规程的前提下,从出厂之日起六个月内,因改装或改装件质量不良而导致汽车无法正常行驶的,改装厂应负责免费修理或更换零件。

第四篇:广州市液化石油气汽车加气站管理办法

广州市液化石油气汽车加气站管理办法

2000-7-1 0:0 发文单位:广州市人民政府 文 号:广州市人民政府令第2号 发布日期:2000-7-1 执行日期:2000-7-1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规划与建设

第三章 经营管理

第四章 安全管理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液化石油气汽车加气站(以下简称加气站)的管理,确保加气站安全供气,促进液化石油气汽车的普及和发展,根据《广东省燃气管理条例》和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加气站的规划、建设、经营及安全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广州市公用事业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市公用事业主管部门)主管本市加气站的管理工作,负责本办法的组织实施。

公安消防、劳动和社会保障、技术监督、环保、规划等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协同实施本办法。

第二章 规划与建设

第四条 加气站的建设规划必须纳入本市城市燃气规划,加气站的选址和建设必须符合加气站建设规划。

第五条 加气站的新建、扩建、改建必须报市公用事业主管部门初审,并提交下列资料:

(一)书面申请报告。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及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三)设计方案(包括厂站总平面图、工艺流程图)。

(四)城市燃气企业资质证书。

(五)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有关用地文件。

(六)合格气源的供应证明。

第六条 加气站建设初审同意后,按基建程序办理报建手续。经报建批准的,应当在一年内开工,逾期开工的,必须向市公用事业主管部门重新办理审核手续。

第七条 加气站的设计、施工单位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

第八条 加气站的设计、施工及安装必须按国家、省和本市的有关技术标准、规范、规程执行。

第九条 加气站建设必须实行工程监理,工程监理单位应当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承担加气站工程监理业务。

第十条 加气站的建设工程竣工后,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报各有关部门进行专项验收,并由市公用事业主管部门负责综合验收。申请综合验收应当提交下列资料:

(一)基建立项及规划批准文件。

(二)公安消防、劳动和社会保障、技术监督、环保等行政主管部门的验收合格证明。

(三)加气站施工、安装工程监理报告。

(四)土建工程竣工验收证书。

加气站建设工程经综合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

第三章 经营管理

第十一条 经营加气站的单位必须持有城市燃气企业资质证书,并取得由市公用事业主管部门核发的《广州市液化石油气汽车加气站经营许可证》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营业执照。

《广州市液化石油气汽车加气站经营许可证》实行年审制度。

《广州市液化石油气汽车加气站经营许可证》不得伪造、涂改、出租、出借和转让。

第十二条 加气站出售的汽车用液化石油气,必须符合国家标准。

第十三条 加气站发生转让、停业、复业及其它行为的,必须提前1个月向市公用事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变更手续。因突发事件或其他原因暂停营业的,应当在停业当日向市公用事业主管部门报告。

第十四条 加气站连续停止营业6个月以上需要恢复营业的,必须经市公用事业主管部门检查合格后方可重新营业。

第四章 安全管理

第十五条 加气站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并应当聘请燃气或化工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加气站的生产安全工作。

加气站的负责人、安全员、加气工等应当由市公用事业主管部门进行上岗前培训,持证上岗。特种作业人员考核发证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

第十六条 加气站操作规程应当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卸气、运行、加气应有健全的记录。

第十七条 在加气站储气罐的安全范围内,禁止停放车辆、堆放物品和携带火种。

加气站内禁止设置洗车、修车等作业场所。

第十八条 加气站只允许通过加气机向汽车专用瓶加气,禁止向其他容器加气。

第十九条 遇有特殊情况时,加气站的安全负责人或加气工有权决定停止加气。

第二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加气站不得为用气车辆加气:

(一)以液化石油气为动力的汽车,无出厂检验合格证或改装检验合格证。

(二)汽车贮气瓶无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认可的有效检验合格证。

(三)汽车驾驶员无驾驶液化石油气汽车上岗证。

第二十一条 加气站内发生液化石油气泄漏、火灾、爆炸或其他事故时,应当采取应急措施防止事故蔓延,并立即报告公安消防和市公用事业主管部门。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的,按照《广东省燃气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第二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涉及公安消防、劳动和社会保障、工商、技术监督、环保、规划等有关规定的,由相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处理。

第二十四条 国家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依法追究其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2000年7月1日起施行。

第五篇:汽车发展

目录

汽车的发展

摘要:本文主要概述汽车发展历史、汽车新材料技术应用以及中国汽车行业发展趋势

关键词:汽车历史、发展、新材料、新技术、趋势、发动机。

1867年德国工程师奥托(1832--1891)研制成功世界上 其极具个性的元素在后来的甲壳虫车型上都得到了体现。而甲壳虫也成为享誉世界60年的车型

进入20世纪以后,汽车不再仅是欧洲人的天下了,特别是亨利.福特(HeneryFord)在1908年10月开始出售著名的“T”型车时,这种车产量增长惊人,短短19年,就生气1500辆。此间的1913年福特汽车公司还首次推出了流水装配线的大量作业方式,使汽车成本大跌,汽车价格低廉,不再仅仅是贵族和有钱人的豪华奢侈品了,它开始逐渐成为大众化的商品。也是此时开始,美国汽车便成为世界宠儿,福特公司也因此成为名副其实的汽车王国。所以,人们说,汽车发明于欧洲,但获得大发展那是在本世纪初30年代的美国。福特采用流水作业生产汽车,在汽车发展史上树起了 构件制造领域的一项前沿技术。该技术结合了点焊和胶粘两种工艺的优点,通过胶粘剂直接与金属接触而实现高强度结构连接,减少了局部应力和韧性损失, 改善了接头耐久性,可吸收更多的冲击能量,且可节省资金和时间。

2、新材料在国内应用

一汽技术中心开发了系列新材料,部分成果已经应用。为提升自主汽车产品开发和制造水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比较有代表性的成果有:轿车和载货车车身用高强度钢板、镀层板开发应用,实现车身降重20余千克;开发应用车架用高强度钢和超细晶粒钢热轧板,使解放系列载货车车架纵梁及横梁钢板的强度分别从355MPa和295MPa提高到500MPa和380MPa,平均每车降重200余千克;连杆、桥、曲轴用非调质钢开发可取消毛坯调质工序, 节约能耗;国内首次开发出可降重、提高载重量的重型汽车厚截面少片簧材料,使一汽的重型汽车在国内率先采用厚截面少片簧;完成了塑料发动机进气歧管、气门室罩盖、燃油箱及油底壳等结构件材料应用开发,并实现部分应用;环境友好型水性涂料、无铅电泳涂料、符合清洁生产法规要求的各种工艺辅助材料及介质等开发应用全面展开,使一汽在环保材料应用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在高性能铸铁、铝合金和镁合金方面也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并应用于生产。

随着国内汽车产量的不断增长,汽车产品档次的不断提高,对汽车保险杠专用材料的国产化研究也进入了一个较快的发展时期,其中聚丙烯汽车保险杠专用材料的研究、开发是一个重点。目前,国内聚丙烯汽车保险杠专用材料主要以PP为主材,并加入一定比例的橡胶或弹性体材料、无机填料、色母粒、助剂等经过混炼加工而成。

3、新材料在国外应用

日本在高强度钢板的技术开发和性能研究方面已经进行了许多工作,为了提高汽车的安全性,高强度钢板首先用在门柱和保险杠,目前正在进行内板、制动、车轮等方面的研究和试制。

而美国正积极推广铝制进气管、发动金、变速器箱盖、离合器壳、电气零件及其它零件。铝合金材料也是汽车材料发展的趋势之一。

塑料原来只适用于低应力的零部件和内部装饰,随着各种纤维增强塑料的发展,它在车身结构的各种受力构件和承受发动机振动的部件上的应用越来越多。例如:塑料在保险杠应用

国外对塑料汽车保险杠的研究起步较早,20世纪60年代就已形成商品化生产规模,当时主要选材为PU和PC/ABS合金,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PP改性材料成为制作保险杠的首选材料。

欧洲保险杠大部分采用可注射成型的EPDM改性PP材料,20世纪90年代初,欧洲约有85%保险杠用EPDM改性PP制作,1995年提高到95%。

日本在塑料保险杠的开发方面始终处于世界前列,20世纪90年代日本大约80%的保险杠用改性PP制成。日本窒素公司开发了一系列用于汽车保险杠的高结晶PP,日本本田CR-X型汽车是世界上较早采用注射模塑法生产改性汽车保险杠的汽车。日产汽车公司和三菱油化公司也研制出由PP嵌段共聚物、苯乙烯弹性体和聚烯烃系乙丙橡胶3种组分配成的新材料制作的保险杠。

2005年,TPO在北美塑料保险杠市场所占份额将达75%,而RIM聚氨酯和PC/PBT则将下降到20%和1%。

4、新材料固然有他的优点,但新材料的应用发展仍有许多的制约因素和隐患。

制约汽车车身新材料应用的重要因素是价格。作为主要新材料的高强度钢、玻璃纤维增强材料、铝和石墨增强,其成本分别为普通碳钢的1.1倍、3倍、4倍和20倍。所以只有大幅度降低这些新材料的制造成本,才可能使诸多新材料进入批量生产。如玻璃纤维增强材料将在成本上成为钢材的有力竞争者,虽然它的重量减轻有限,但价格却能为用户接受。石墨合成材料尽管性能良好,但因其成本居高不下,目前它在汽车工业上很难有所作为。

从另一方面讲研究汽车新材料的最终处置问题至关重要,从某种程度上

讲,关系到它的生存与发展。目前,汽车上约占自重25%的材料无法回收再用,其中三分之一为各种塑料,三分之一为橡胶,还有三分之一为玻璃、纤维。鉴于这种情况,世界各国都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材料的回收再生问题的研究。现在可以通过三种途径进行回收:颗粒回收,重新碾磨;化学回收,高温分解;能源回收,将废弃物作为燃料。因此如果不有效地处理好新材料产品的回收势必会对我们的环境造成不良后果 二.新技术

1、现代汽车产品技术发展的主要表现:

(1)汽车产品发展更加重视“人性化”,在设计理念上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特点。

(2)广泛采用汽车新型材料,汽车新型材料的采用可使汽车质量减轻40%~45%。这将使汽车产品节能环保能力不断提高。

(3)不断改进汽车的动力性,同时大力发展混合动力和电动汽车。(4)高度重视环保及安全技术。例如ABS、ESP、CAPS。

(5)电子技术的应用发展迅速。ITS汽车智能化、公路自动化、自动导航系统、综合控制技术成为汽车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6)汽车制造技术的变化(如敏捷制造技术)更加适应了汽车产品技术的发展。

(7)汽车产品技术的发展促使汽车市场的变化更加激烈

2、现代汽车新技术的应用(1)新生物乙醇汽车

福特汽车是欧洲乙醇汽车的主要生产厂家。新款福克斯和福克斯C-MAX替代燃料型汽车可以在一个燃料油箱中使用生物乙醇(E85)和汽油或者二者任何配比的混合燃料。(2)安全技术

在德国法兰克福(b)驾驶员保护模块(DDPM)

该模块向整车厂商提供了一项业内创新技术:它对转向柱、膝垫和踏板进行集成,使这三种技术能根据驾驶员体形、使用局限和碰撞严重程度进行有控制地协调工作。配备DDPM的车辆能为驾驶员降低高达10%的冲击力。此外,如果将DDPM与德尔福主动能量吸收技术共同应用,能进一步降低受伤幅度高达27%。

(c)机械逼近式低风险爆出安全气囊

该气囊是在机械逼近式的基础上开发的。虽然没有应用复杂的电子设备,但是气囊能够感应乘客的位置,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气囊爆出能级,这样就降低了由于气囊原因引发的对小个子的乘员和没有坐正的乘员的伤害。在某些需要进行气囊压缩情形下,低风险配置气囊还起到能量吸收的作用,从而替代气囊压缩。

之一

二.车型在中国发展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增长房车已经开始进入到中国人民的生活中,并且有着很大的发展潜力,因为它既方便又时用,特别是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是一个不错的放松工具。用房车旅行,随意停靠在远离城市的沙滩、湖岸、草地、山坡、森林中,同时又拥有城市的生活方式:自己做可口的饭菜、洗个热腾腾的澡、睡柔软舒服的床、看电视、听音乐、放DVD„„

开着房车旅行,疲惫时可以在床上、沙发上舒服地睡一觉。房车内配有多套供电系统,无论是在行驶途中还是住宿时,全天都能供应电力。乘房车出游可以随走随停,可让你充分享受房车露营这种休闲方式所带来的快乐。

房车旅游在欧美国家已经风行了一个世纪之久,拥有着广泛的爱好者和相当规模的成熟基础。据资料显示,目前在欧美国家已经有70%的家庭拥有了房车,并且,其租赁市场约占总市场份额的30%!在美国,有约800万的庞大人群选择房车出行的旅游方式,占其总人口的9%——10%。为进一步完善这个蓬勃发展的大市场,欧洲已建立起与之配套的五万个房车露营地,拥有85万名俱乐部会员,以及三千多个俱乐部露营地。这些营地从最早的只是提供加油、加水和停车等简单服务,发展到现在复合型多功能营地,食宿、游乐、休闲度假、汽车保养与维护、汽车租赁等功能齐全的接待地。

近几年,房车旅游开始席卷中国大地,但受我国经济及旅游业发展影响,我国目前拥有的房车还不到2000辆,因而房车营地的产生和发展比较迟缓,国内没有成规模的营地出现。我国目前只有天津、河北、昆明、乌鲁木齐、深圳、杭州等地根据当地旅游景点的特色和发展趋势,建设了一些房车营地和相应的娱乐设施,但其质量远不及国际标准。很多国外旅客开着露营车到中国境内,仍觉得我国没有一处符合国际露营标准的宿营地,没有为车辆配套的上下水及电源设备,只好人员住宾馆,汽车停在宾馆院内。因此,我国的车露营及营地的建设仍需要很长一段路要走,但其潜力不可忽视。

总结

汽车的发展都是为了使汽车更好的融入人们的生活之中,使人们的生活更加

的舒适,新科技在汽车上的应用使得汽车更加的智能化更的方便人们的生活,但新材料的应用同时也造成了一些环境的污染,所以在发展汽车的同时也应该完善汽车材料的回收工作将污染降到最低,实现可持续发展,建立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使中国汽车行业不断的到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

各大网站(百度

搜狐

新浪

谷歌)

呵呵呵谢谢观看

下载液化气石油气汽车在丹东的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液化气石油气汽车在丹东的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汽车发展

    关于汽车发展现在的汽车众所周知在想着小排量和低能耗等符合当代的现实方向发展,但是在科技带动下不得不考虑未来车身和材料等随着科技发展而产生的高新技术。随着汽车电子技......

    民用液化气站汽车加气站改扩建程序

    地区改扩建民用液化气站、汽车 加气站审批程序 一、改扩建加气站的审批程序: 企业申请---县市商务局签署意见---地区商务局审核---地区商务局下达改扩建立项批复---办理相关......

    中国液化气汽车加气站规范 1

    中国液化气汽车加气站规范 1.txt11生命是盛开的花朵,它绽放得美丽,舒展,绚丽多资;生命是精美的小诗,清新流畅,意蕴悠长;生命是优美的乐曲,音律和谐,宛转悠扬;生命是流淌的江河,奔流不息......

    丹东小学均衡发展(2013-2014)总结

    丹东小学(2013-2014)年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工 作 总 结 一学年来,学校紧紧围绕县教育局的整体工作目标,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坚持实事求是,谋求和谐发展、特色发......

    华洋液化气战略发展思考

    南通华洋液化气加工有限公司发展战略思考 公司名称:南通华洋液化气加工有限公司 公司简介:1南通华洋液化气加工有限公司,总部设在南通市区,注册资本8216.56万,目 前市场覆盖南通......

    关于参观丹东黄海汽车有限公司的实践报告

    关于参观丹东黄海汽车有限公司的实践报告暑假来临之际,我院组织了一次以‘振兴东北老工业,发扬化大创新风’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参观黄海大客公司。该公司的工作人员给我们......

    丹东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潜力及对策

    丹东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潜力及对策时间:2010-08-02 09:38:00.0 来源:食品商务网关键词: 畜牧丹东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潜力及对策自2006年辽宁省丹东市畜牧兽医局单独组建以来,在市......

    汽车发展历史

    汽车发展历史 一、汽车的发明 汽车的诞生日: 1886年1月29日 第一辆汽车由德国工程师卡尔•奔驰设计制造并申请专利。 同年,戴姆勒也发明了四轮汽车。 二人并称为:“汽车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