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科学谋划十二五基层公安工作的思考
科学谋划“十二五”基层公安工作的思考
屏山县政府副县长 雷 涛
现阶段,屏山县移民将实现整体搬迁入住,社会经济步入重大机遇期和重要转折期,各种社会矛盾积聚纷呈,社会治安面临重大挑战,维稳形势更加严峻。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就“十二五”时期基层公安工作作了一些深入的分析思考。
一、认清形势,“十二五”时期公安工作将面临严峻挑战
(一)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难度加大。现阶段我国正处在从温饱到中等收入水平的社会转型时期,经济结构、分配体系的调整,引起社会关系变化和利益格局变动,导致社会矛盾多发。就屏山县而言,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卫生、居民住房等一系列现实问题,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压力,因医患纠纷、交通事故、安全事故引起的“闹丧”事件持续存在,因企业迁建改制、移民征地拆迁、山林资源纠纷等引发的不稳定因素将长期存在,成为引发群体性事件的重要隐患。特别是在后金融危机持续影响和移民迁建加快推进的背景下,各种社会矛盾容易激化,部分群体易产生消极对抗情绪,引发突发性群体性事件。可以预见,群体性事件将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居高不下,且关联性、对抗性、复杂性和敏感性越来越强,处置任务越来越繁重,风险越来越大,难度也越来越大。
(二)打击违法犯罪任务艰巨。在开放、多元、动态的社会环境和信息化条件下,社会矛盾和问题交织扩散,经济形势的变化必然影响社会心态。经济形势好的时候,人们对未来普遍有信心和良好预期,社会心态比较平和,即使有一些困难和问题也大都能够理性对待;经济形势严峻时,社会心态比较脆弱,一些人因下岗失业、生活困难、资产缩水等原因,产生悲观失望和不满情绪,遇事容易采取过激行为。随着社会阶层和利益格局调整,运用故意伤害、雇用犯罪等手段解决现实问题的现象增多;电信诈骗等非接触式的远程虚假信息诈骗犯罪,以及传销、集资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涉众型经济犯罪增多;刑事发案在一定时期内高位徘徊,打击犯罪任务依然艰巨。
(三)社会管理更加困难。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原有的与计划经济相伴生的社会管理体系明显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产生了一系列影响稳定的社会问题:广东孙志刚事件引发了暂住人口管理彻底变革;贵州瓮安事件诱发了非直接利益群体对社会的不满;邓玉姣案件显示了网络舆论的巨大威力;新疆“7.5”事件暴露出社会组织管理的漏洞;群体性事件多发凸显出社会矛盾之尖锐„„诸多问题之所以集中爆发,主要在于社会管理落后于经济发展,改革的深入推进使社会管理不堪重负,多元化利益冲突使单一行政力量疲于应付,社会阶层分化加剧使社会整合难度日益增大。从宏观来看,表现为公安机关唱独角戏,其他部门参与支持不够,难以形成规范管理大气候,没有真正形成全社会参与的综合治理格局。从微观来看,存在重办证收费、轻管理,重突出清查、轻日常管理等现象,出租屋、小旅店、租住人口等人、事、物、场所管理问题突出,违法犯罪问题增多。
(四)“虚拟社会”管控难度加大。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上“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之间的影响和作用更加直接,相互重叠、相互交织,增加了社会管理的难度。网民的年龄结构与社会整体年龄结构相重合,网络主体与社会主体高度重合,网络民意表达正在接近等同于社会公众的意见表达,网民关注的议题也正向社会议题、政治议题快速转化,网络意见的主流化、政治化、现实化趋势明显,现实社会中的生活方式在“虚拟社会”中同样存在,“虚拟社会”的思维方式和表现形态在现实社会中同样也能体现。互联网成为政治斗争、滋生违法犯罪、舆论炒作的平台,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影响越来越大,如何应对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带来的问题成为公安机关当前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五)维稳形势持续严峻。随着国内外环境的发展变化,公安工作将面临很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从国际来看,对敌斗争隐蔽复杂,西方敌对势力把我国作为其潜在对手施行遏制和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不会改变,渗透颠覆活动日益加剧。从国内来看,因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刑事案件总量仍在高位徘徊,严重暴力犯罪时有发生,暴力恐怖活动以及重大疫病、自然灾害等非传统安全因素对社会稳定已构成现实威胁。各种迹象表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仍然是人民内部矛盾凸显、刑事犯罪高发、对敌斗争复杂的时期,并呈现出这三个方面的因素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的新特点。
(六)公安自身建设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多。在执法环境发生深刻变化,治安形势日趋严峻,人民群众对警察的期望值越发提高,社会对公安机关监督不断完善的大背景下,公安机关的“公信力”、“亲和力”和“威慑力”正面临新的考验。执法环境更加复杂,暴力抗法事件屡屡发生;警民冲突事件增多,警察公共关系急待改善;民警执法、服务存在“刚”性不足、“柔”性欠缺等问题严重制约公安自身建设和发展。
二、科学谋划,努力实现“十二五”时期公安工作提速增效
(一)着力推进情报体系建设,全力维护社会政治大局稳定。进一步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深入研究、准确把握当前敌情的新变化、新特点,严密防范、严厉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和“三股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坚持情报优先,实施情报信息全警化和社会化工程,建立完善灵敏高效的国保情报信息收集研判体系,更多地获取深层次、内幕性和前瞻性的信息;认真研究移民群体性事件的特点和规律,抓好事先预警研判、事中跟踪研判、事后总结研判,全面提升全局发现、预防、控制和处置能力,切实增强维护辖区社会政治稳定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着力推进大侦查格局构建,始终保持对刑事犯罪的高压态势。充分认识社会治安问题的严峻性、长期性、复杂性和反复性,坚定不移地贯彻严打方针,充分应用“三基”建设、“三项建设”成果服务于侦查破案工作;积极开展各项专项整治行动,按照“命案必破、黑恶必除、两抢必打、逃犯必抓”的要求,进一步健全完善扫黑除恶、侦破命案、边际协作和打击“两抢一盗”多发性犯罪工作机制;严厉打击各种严重刑事犯罪和多发性侵财性犯罪,深化禁毒斗争,强化经济犯罪的打击整治,继续巩固“命案全破”战果。
(三)着力推进打防控体系建设,进一步增强群众安全感。加强警务指挥中心建设,形成高效统一的公安指挥平台,实现警种间合成作战和快速反应,进一步完善由“一个中心”(县局指挥中心)、“两支巡防力量”(公安自身力量巡逻和群防群治力量)、“三种巡逻方式”(机动车巡逻、步巡、设卡盘查)和“四大防控体系”(移民重点区域治安防控体系、农村(社区)治安防控体系、单位内部防控体系、重点场所、行业、部位和科技防范监控体系)组成的社会治安巡逻防控网络格局,实行错时、延时工作制和全天候上岗巡逻制度,最大限度地把警力摆到街面、路面、重点移民区域,不断健全“巡线、守点、护片、保面”多警种联动的社会治安打防控格局,确保实现“打得着、防得住、控得了”的工作目标。
(四)着力推进应急处置机制建设,进一步增强处置群体性事件能力。立足于源头治理、化解矛盾,积极参与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建设和“大调解”工作体系建设,密切关注重点领域的新动向,把工作着力点更多地放在准确掌握社情民意、及时掌握情报信息上,从源头上预防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建立健全应急指挥处置机制,加强对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规律特点的研究,不断完善符合实战需要的应急指挥机制,大力加强“轮训轮值、战训合一”为重点的常态处置力量建设,进一步提高警务保障能力和应急处突能力,确保一旦发生重大突发事件,处置警力能够迅速到位,拉得出、冲得上、处置得好;统筹把握网上网下两个战场,切实加强对重大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工作,妥善回应社会各个层面的反应和关切,确保处置工作结束后不发生重大社会影响。
(五)着力推进警务保障能力建设,进一步提高公安基础设施建设和装备建设水平。牢牢把握移民迁建历史机遇,本着“适应工作,满足需要”的原则,多方争取、用足政策,全力以赴抓好公安指挥中心、监管场所、消防站和5个乡镇派出所的迁复建工作,力争实现“十二五”期间全部建成投入使用;管好、用好各类专项资金和专项投入,谋划好、组织好、实施好警务装备的编报、采购工作,优先配置基层民警最急需的、公安工作最需要的执法办案、维稳处突等装备,结合移民迁建工作实际,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指挥通信、信息导侦、大情报体系等成熟系统建设,逐步实现公安装备建设的科学化、信息化、现代化。
(六)着力推进队伍正规化建设,进一步激发公安队伍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坚持政治建警方针,进一步建立健全政治思想工作长效机制,强化思想作风建设,全力打造政治素质过硬、党委政府放心、人民群众满意的公安队伍;进一步完善会议学习、考勤考核、财务管理、值班备勤、请销假等规章制度,健全教育培训机制、监督制约机制、绩效考核机制等系列队伍管理长效机制,细化队伍管理职责任务,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坚持督察跟踪问效,变人管人为制度管人,纪律管人,最大限度地激发公安队伍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第二篇:公安工作谋划
面对2011年更加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给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带来的挑战和压力,全市公安机关将按照全国公安厅局长座谈会议提出的“以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为载体,以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为重点,以构建和谐警民关系为支撑,深入推进‘三基’工程建设,推动公安工作又好又快发展”的总体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大力加强全市公安机关信息化建设,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和上级公安机关的投入及支持,依托公安信息网络和全国公安机关八大信息资源库,整合各种信息资源,强化公安科技信息人才的培养和信息系统的应用,切实发挥公安科技手段和信息资源服务公安工作的特殊职能,推进全市公安工作的发展和进步,公安工作谋划。
二是认真落实维护稳定的各项工作措施,建立热点矛盾排查调处工作长效机制,进一步强化情报信息工作,及时掌握影响辖区社会政治稳定的不安定因素,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热点、矛盾的化解工作,完善公安机关应对突发事件的工作机制,全力维护辖区社会政治稳定。
三是认真总结分析3年为期“三基”工程建设的成效及经验,研究“三基”工程建设成效的巩固措施,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公安基层基础工作,全力推进全市公安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四是严厉打击各种严重刑事犯罪、毒品犯罪和经济犯罪,研究有效防范和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的对策和措施,提高公安机关打击犯罪的能力和水平,有效遏制和减少影响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安全感的各类重特大刑事案件的发生,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公共财产的安全,范文《公安工作谋划》。
五是强化治安行政管理,集中整治突出社会治安问题,研究新形势下做好社会治安管理工作的有效措施,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人民群众及社会各界参与、支持社会治安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力做好社会面的治安防控工作,维护辖区和谐有序的社会治安秩序。
六是以执法规范化建设为重点,在认真总结分析全市公安机关执法办案工作中经验、做法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措施、明确责任,把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执法质量监督考评、执法档案规范管理和执法办案长效机制建设作为公安工作发展的立足点,采取日常监督、交叉考评、年终量化考核等方式,全力推动全市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措施的落实,切实提高全市公安机关执法办案的能力和水平,确保执法公正。
七是进一步研究出台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和公安机关便民利民的措施及办法,从抓全体公安民警执法为民理念的教育入手,不断改进和加强公安机关服务社会、服务民众的职能,以适应经济社会日趋发展的需要,最大限度为构建和谐警民关系、营造和谐有序的社会治安环境提供保障服务。
八是进一步强化队伍管理教育的各项措施,严格管理、严格要求,增强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确保整个队伍沿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为全市公安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条件。
第三篇:公安工作的几点思考
公安工作的几点思考
深圳市公安局南园派出所刑警队副队长 李笑杰
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农业大国向工业大国转变,这是我们常说的社会转型时期。在这一时期,社会利益分配发生了重大变化,个人之间利益差别越拉越大,产生了利益分配的矛盾和冲突,人们的社会价值导向呈现了多元并存的情况。一部分人往往注重自我和实现自我价值,缺乏良知和起码的社会责任感,如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玩乐主义等等,当其超常的物质欲望和精神欲望通过正常途径得不到满足时,便采取越轨的手段以求解决。因此,在人、财、物大量集中的城市,犯罪问题日益突出,社会治安形势也日益严峻。
一个城市在相同的历史时期,其犯罪率的高低,基本反映了社会的治安状况。改革开放之前,人们常常谈及低犯罪率的问题,其实并不是社会治安好的标志,而是生产力低下的表现。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犯罪率逐年上升,如果站在历史的高度来看问题,这应该是社会进步的表现。这在世界近代文明史上也不乏先例。不论是在十九世纪法、德、俄等国的工业革命初期,或者二十世纪发展中国家从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的进程中,虽然各国社会、文化、政治和经济的特点有所不同,但却无一例外地出现了犯罪率激增的现象。可以说,几乎没有一个国家能够避免现代化进程的副结果,那就是“惊人的犯罪率增长的痛苦折磨”。美国社会学家谢利·路易丝在《犯罪与现代化》一书中说:“由于社会日益城市化,曾经一度是城市居民生活的局部问题变成影响现代化生存的性质和阻碍许多国家未来发展进程的问题,犯罪已成为现代化方面最明显和最重要的代价之一。”因此,我国在改革开放状态下犯罪率相对上升也并非不正常,关键要看我们如何去遏制它。
在这一时期,公安机关如何去做好社会治安的控防工作?如何有效地打击犯罪?如何加强对队伍的建设?笔者从事警务工作十余年,对此进行了长期的思索,现就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重新评估公安机关的服务职能
公安机关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武装性质的国家治安行政力量和刑事司法力量。《人民警察法》规定,公安机关的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人身自由和合法财产,保护公共财产,预防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在此,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公安机关作为“公权”的行使机关,不仅肩负着保卫国家安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任务,还肩负着保护公民人身、财产安全等“私权”的任务。“公权”的行为集中表现在“保卫”、“维护”、“惩治”等具有国家权力特征的字眼上。
无可否认,“公权”的依 法行使,能更好的为“私权”服务。但要明确的是,并非任何“私权”都会得到“公权”的保护。“公权”的服务,应当是“维护、保护、预防、制止和惩治”等带有国家权力性质的行为。要得到“公权”的保护,“私权”必须是合法的,并且在法律、法规规定范畴之内,同时属于国家某种机关管辖的范围。事实上,公安机关的服务功能,正在偏离公安机关的工作任务,全社会的服务功能有向公安机关集中的趋势。有些地方的公安机关领导不切实际的打出了“有困难找警察”的口号,并对此大力渲染,无形中群众认为警察成了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邻里吵架、夫妻吵架,群众不找居委会,找警察;欠债纠纷不找法院,又是找警察。公安民警处理起来左右为难,疲于奔命,事实上警察对有些事情也根本无法处理。这种耗时、费力的工作,牵制了公安机关投入对社会治安控防的大量警力。浙江大学一位从事行政法学研究的教授认为,“模糊不清的承诺,其实是对滥用公共资源行为的一种纵容。警察是公共服务机构,他为个人提供服务时,应该是求助确实力所不及并且为
‘急、难、险’的情况。”
我们并非否认公安机关的服务职能,为考虑达到公众的满意而进行的单纯服务等层面的优化警察勤务规划有必要,但在治安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我们有必要对公安机关的服务职能进行审慎的再认识。笔者认为,现阶段公安机关的服务应当主要围绕维护社会稳定的主流任务而不是对个体公民某些“私权”的满足和服务,服务应当是对公民的“共同私权”的服务,服务应当是公安机关职权、义务范围之内的“便民、利民、为民”措施。公安机关从有些不必要的“服务”中解脱出大量警力对社会面进行控防,集中精力打击违法犯罪活动,改善治安环境,增加公众的安全感,这其实是对人民群众最大的服务,更能体现人民警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美、英等西方国家在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中,针对社会犯罪激增的情况,从来都是以强化打击犯罪来服务社会公众,未见有号召警察来全方位满足公民个体“私权”的服务。我国在此社会转型、治安形势严峻时期,由警察来对社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是不现实的。
二、对公安机关现有体制模式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现有的公安体制架构基本在沿用六七十年代的办公模式,虽然有些地方的公安机关进行过改革创新,但尝试得不够彻底,其实也是“换汤”式的改革,未能从根本上提高警队的战斗力,甚至改革之后战斗力有所削弱。旧模式在新形势下日益显露其弊端,主要表现在:配置警力不合理,机构分散,业务重叠,多头领导,公安资源浪费严重。这绝非危言耸听,只要我们审慎的对现有机构进行分析,不难发现上述弊端。如巡警的配置,现状是市局一级机构设支队,分局再设大队,大队下面设置中队,具体巡务由中队负责。支队、大队两级各有办公机关及机关警务人员,而且人数众多。在关系上,支队对大队进行业务指导,分局则对大队直接领导。正是由于“指导”、“直接领导”的原因,造成了两级机关的生存空间,从而使得在这个空间中漂浮着大量的富余警力。我们试想,如果剔除了“指导”、“直接领导”,两级机关可以抽出多少警力?机关每年所使用的经费又可以节省多少?这个不难计算。长期以来,在公安部门有一个奇怪的现象:改革从未更断,措施不断更新,但效果却不理想,刑事案件仍然居高不下。这是什么原因呢?笔者认为,这是由于公安机关只关注公安资源的投入和使用,而对结果和投入缺乏相应的成本观念。则投入时“不计成本”,而对于投入以后产生的效益不能进行可行的测定和评价,因此就出现了警察部门内部存在大量的无效警力和负效警力。上述巡警的问题亦是基于这个原因。
警力隶属多头,难以集中使用,这是公安资源浪费的另一个重要现象。如在路上巡逻的警察,除了交警,还有巡警,甚至再有派出所的民警,三种警察分属不同部门,多头领导,警务安排各自为主,任务重复,难道这还不是浪费?唯物主义告诉我们,要形成拳头,必须五指收拢。这是“拳头理论”,也是常识。拳头的力量比手指的力量大,使用警力亦是同一道理。用“拳头理论”及“成本理论”来指导公安体制改革,将大部分的机关警力直接设置在最基层,充实第一线的警力,我们还会抱怨“警力不足”吗?
“警力不足”是相对的概念。何谓“足”,何谓“不足”,没有统一的标准。从基层派出所的角度来看,搞基础警务工作,每天不断的忙,没完没了,加班加点,警力确是“不足”。但在有些机关部门,上班一杯茶,一份报纸,消闲自在等下班,这不止是警力“充足”,甚至是富余。所以,公安部门长期出现了劳动量两极分化的现象。我们用家庭理论来考察,一家五口人,如果大哥忙,兄弟还可以过来帮忙,大家分担,很快就把事情办完。但是,现在的公安机关部门之间只能是邻里关系,邻居帮忙与否不是义务,而是出于自愿。如果基层派出所作为一个家庭,其他机关部门即是邻居,警力长期得不到集中使用,问题的症结就出于此。我国现在流行的与发达国家警力万人比的数字攀比观念,这已经不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信息时代来临,世界各国正沿着“全球一体化”的轨道发展,我国亦不例外,因此,现代的警务工作出现了全新的理念。公民认为:政府的服务对象是社会公众,而供养政府及政府工作人员的所有经费又是取之于民的税收,作为有纳税义务的公民理性的思考是,既要从政府处获得高质量、全方位的服务,又不愿增加赋税。所以,公众的一致愿望是建立“小政府,大社会”的公共运作模式。基于公众的统一愿望,各国政府正在调整公共财政支出体系,精简机构及人员,以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警察部门作为政府最大的部门之一,各国政府亦在有效地控制投入,以防止其不断膨胀。作为警察机构,一定要摒弃传统的扩充人员、加大投入的旧思维,而要从内部挖掘增加警力的潜力。我们公安机关一直以来亦进行精简机关人员之类的改革,充实了基层部分警力,但未抓住问题的本质,未起到解决基层警力不足的根本作用。现代的警务规划必须以效率、效益最大化为原则,警务安排中不能出现任何无效率和浪费现象,因此,公安机关必须痛下决心,对机关架构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砍掉没必要存在于市局、分局的二级机构,将人员、业务直接放在基层。粗略计算,以深圳为例,单是“巡所”一体化,就可以为基层派出增加近百分之一百的警力。这样规模的第一线基层警力,没有理由搞不好社会治安工作。
在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西方国家的警察部门管理出现了全新的理念,称为“第五次警务革命”,这对我国公安机关的微观管理有极好的借鉴作用。他们主张通过市场机制来完善警察内务管理,其基本观点包括: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在管理上无本质的差别;私营部门管理具有优越性;借用私营部门管理模式来重塑警察形象。因此,成本预算成为警察局长必须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即安排一个警力必须能发挥最大的效益。这要求警察局长不仅是警察工作的行家里手,而且还应是会精打细算的老板。事实上,这个理论在一些发达国家的警务规划中已经得到运用,如:警务安排执行严格的分班制度;警力安排根据警察工作量作弹性变化;为节省警察投入,在安排内勤工作人员时招募一批有技术、待遇低的文职人员等措施。在指导警务外部工作时,他们用经济学的观点来分析警察机构长期存在的困境,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独到办法。它认为“没有任何逻辑理由证明公共服务必须由政府官僚机构来提供”。既然警察机构内部问题重重且历次改革收效甚微,那么最好的出路是打破警察的垄断地位,建立公私组织之间的竞争,从而使公民得到自由选择的机会。
上述的警务理念,与警察的实际工作相联系,也许对传统的警察业务必须由国家警察包办的认识提出了挑战。但是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把除属于国家警察权范畴的强制措施和执法活动外的警察管理、保护、救护、服务等职能交由社会其他组织来履行,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社会公众很满意。如果我们公安机关借鉴其合理的成分,对内勤人员亦使用社会招募的技术人员,并将警察的部分服务业务交由社会其他组织来履行,我们可以节约近三分之一的公安资源。
三、“最好的社会政策是最好的刑事政策”
这是德国犯罪学家李斯特说的话,在大陆法系、英美法系一直被政府、犯罪控防专家奉为至理名言,亦是他们在进行犯罪预防工作时奉行的准则。他们认为,犯罪是一种社会现象,控制犯罪是社会的责任,警察只是刑事司法系统的一部分,而刑事司法系统又是政府的一部分,所以仅仅依靠警察来控制犯罪是不可能的,而必须由政府乃至全社会共同参与。/犯罪问题
没有国界之分,有共通的特点,笔者认为李斯特的这句话也应该成为我国对社会治安管理、犯罪预防的至理名言。
社会政策是一个宏观的概念,涉及政府对社会进行宏观调控,对自身行为、企业行为、公民行为进行规范,从源头对社会控制、治理、防范等等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它包括法律、法规、政府的所有成文文件等等,范围广大。众所周知,完善的社会政策,可以创造优良的社会环境,当然包括优良的社会治安环境。长期以来,我们政府在致力完善社会主义的法制体系,法治观念深入民心,这些都是社会政策日趋完善的标志。但是,在很多领域内,还存在法律的空白地带。地方政府在进行行政管理时,缺乏深入调研工作,并未制定或未完善地制定相关的社会政策,或者在制定有关政策时未综合考虑解决治安隐患问题,在源头上对社会治安的不稳定因素得不到有效遏制。政府要求公安机关对违法犯罪分子保持高压态势,严打一浪接一浪,专项治理运动一个接一个,往往是运动期间治安形势好转,运动一过即沉渣泛起。如抢盗机动车辆案件,公安机关不断的打击,案仍有增无减的发,这是什么原因?说明了我们的工作未抓住本质,即治标未治本。政府应对此进行深入调研。重视打击之外,重要的还是防,要“打防并举”。当然公安机关的控防工作很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对源头的防。卫星定位系统对机动车的防盗抢效果很好,为什么政府对机动车销售时不将之进行捆绑销售的立法?同样道理,房地产市场也应与室内红外线防盗系统进行捆绑销售。完善的控防措施必然可以遏制大量的治安、刑事案件的发生。在英国,针对社会出现大量盗抢手机的案件,政府对手机进行了登记、凭登记牌转机、上网的立法,如果公民使用非经登记的手机,便可认定为刑事罪行,遏制了销赃市场,此类案件一下子大幅降低。这就是社会政策所起的积极作用。
关于西方国家重视犯罪预防的情况,在此不妨作一赘述,以期达到抛砖引玉之作用
(1)美国:60年代末,美国联邦政府建立了法律实施局。它的作用是把联邦的税收转给各州和地方政府进一步进行犯罪控制,以想尽对策来减少犯罪。1980年,美国又成立了“国家犯罪预防委员会”,它关心年轻人,重视宣传工作,强调犯罪预防会使美国人生活过得更美好。
(2)瑞典:1974年,瑞典国会通过了一项法律,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国家犯罪预防委员会”。起初,该委员会的活动主要是研究与审判系统有关的问题,后来研究的重点逐步集中在犯罪预防和对这些估计上,并把犯罪预防作为首要任务。它的第一个措施就是改进各个组织的犯罪预防方法,依靠社会力量同犯罪作斗争。它重视观察、分析及预测犯罪的发展,研究犯罪的起因、阻止犯罪的方法和估价,强调犯罪预防一定要形成组织,要重视调查研究,并且对实施的方法要进行评估。
(3)荷兰:1986年,荷兰政府开始实施一项犯罪预防计划,它包括50多项系统工程。如为失业者提供看管自行车的工作,在商店协助警察打击扒手,举行女子自卫讲座等等工程。该国50多个市政府都成立有犯罪预防的协调单位,通过警察及不同的城市管理部门间的合作来寻找同犯罪作斗争的方法。
(4)法国:1983年,法国建立了“国家犯罪预防委员会”,地方700个城镇和地区亦建立了犯罪预防委员会来预防犯罪。这些委员会的成员有选举出来的官员,地方基建、教育、劳动、司法长官、警察和一些私人组织的代表,他们探讨犯罪的原因,达成一致协议后采取合适的预防措施,同时实施许多预防犯罪的工程来控制犯罪。
(5)加拿大:在该国,有关社会、卫生、住房和经济发展计划也被列入“社会安全网”的一部分,通过这些政策来预防某种具体的犯罪。如在80年代,卫生福利部接管了全国禁毒战略计划、全国反对酒后开车计划和全国预防家庭暴力计划的预防犯罪领导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果。为建立一个更加安全的社会,加拿大政府还建立了预防犯罪的网络体系,通过了城市安全和预防犯罪的政策。这个政策包括由司法部、检察署、卫生福利部、国务部、劳工移民部和加拿大抵押住房公司建立的一项新的计划。这项计划起到了预防犯罪行动情报交换所的作用。
从上面有关国家的情况看来,政府在犯罪预防方面起了主要作用。因此,我们政府应积极借鉴其合理成分,加强与公安机关的联动机制,加强对社会治安、犯罪问题的调研工作,准确、及时地将动态信息反馈给政府决策层。政府要据此对社会治安进行通盘考虑,对可以预防的犯罪,政府要从宏观政策上设置防范障碍,增加社会投入,加大犯罪成本,进行综合治理,毕竟治理社会治安工作并不是公安一家的事。在西方国家,理性的公民均一致认为管理社会治安是全社会的事。我们政府在制定有关法律、法规时,再不能固守传统的“报复”性立法观念(如触犯了某条文,以犯罪论,处多少年徒刑。此即报复性立法),而要以犯罪预防的理念,在法律、法规中增加预防犯罪的条文,对社会治安控防加大立法力度。尽管立法时有可能触犯了部分人的利益,但如果对社会整体、对社会治安大环境有利,必然为广大群众所欢迎。
四、加强对警队的法治建设
对公安民警的行为进行规范,“根本大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针对警务人员的专业行为、业务行为还制定了专门的法律、法规及规章,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公安机关公务用枪管理使用规定>>等等。另外,对于警务人员的操守亦规定了严格的廉政准则,各个警种还有相应的行为规章。地方的公安机关为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亦相应制定有关行为规范。公安民警作为政府公务员,还必须遵守公务员的有关准则。总的情况给人看来,为约束公安民警的行为,各种法律、法规、规章五花百门,琳琅满目,如同货架子,上面各种商品应有尽有。而且各种法律、法规、规章,存在着不同的处理标准,或者适用时存在多重性,这样极易导致“惩罚选择”:如追究某些人,不追究某些人;或者重追究某些人,轻追究某些人。有法治理念的人均认为:有选择的使用法律、法规,这是一种粗暴的专横的行为,这种行为远离法治的精神,其实是“人治”的表现。笔者无意否认对人民警察加强管理的意义,毕竟公安民警是准军事性质的队伍。但是在我国日益提倡法治精神的今天,党中央反复强调依法治国的方略,公安机关作为政府最大的公务员队伍,是否更应加强依法治警?
依法治警不是停留在口头上的口号。如果只是口号,那么我们警察就会生活在“个人意志”之中,那么警察的每一个行动、每一个行为都将不是出于自己的良心的要求,不是出于道德感情的要求,不是出于法治精神的要求,而是为了符合“某个人的意志”,这样,警察的行为不是为了生活而生活,而是为了“某个人的意志”而生活。因此,依法治警首要解决的是,规范警察的行为要“依法而治”,而不是凭“某个人的意志”而治,“个人意志”必须通过“法”或严格的纪律制度来表现。广大民警迫切要求的是立法部门给民警制定一部严谨的可操作的完整的行为法典,而不是东一篇西一篇的行为规范。
在现实的队伍管理当中,传统的做法基本是对民警进行“填鸭”式的教育方式,这种方式亦远离法治的要义。笔者认为,抓队伍建设必须摒弃传统的教育观念,而要加强“本质教育”。
在现阶段,可以说绝大多数的公安民警均认为,民警的行为规范是上面定下来要民警遵守的条文。这是公安民警对法律、法规本质认识的一个很大的误区,也是警察队伍久乱不治的原因之一。实际上,警察的行为规范是警察的公约,是自己的诺言。公安民警必须理解,行为规范是自己用来约束自己的一种东西,而不是人家用来约束自己的一种东西;行为规范是公安民警自己创造出来规范自己行为的,而规范创造的过程,即是全体公安民警民主的过程。如果公安民警理解了行为规范的本质,我们的公安队伍将具有无比强大的战斗力。
第四篇:县级公安工作十二五发展规划[小编推荐]
县级公安工作十二五发展规划
为使全县公安工作在“十二五”期间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使公安机关更加有效地承担起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重大政治和社会责任,特制定《××县公安工作“十二五”发展规划》。
一、“十一五”期间的主要工作
和基本经验
“十一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和市公安局的领导下,全县公安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大局,充分发挥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作用,为维护××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特别是在为期3年的“三基工程”建设中,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县公安“三基”工程建设实施意见》,在公安信息化建设中,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深入实施科技强警战略的意见》,确保县局各项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得到了进一步改进和加强。五年来,县局牢固树立“稳定是第一责任”的观念,全面落实维护稳定的各项工作措施,有效预防和打击了境内外敌对势力、敌对分子的各种破坏活动和**集团的分裂、渗透活动;制定完善处置各种突发事件的工作预案,妥善处置了发生的各类群体性突发事件;坚持严打方针不动摇,持续保持对各类犯罪的高压态势,同时,加强治安管理,逐步建立治安防控体系,强化基础工作,确保了全县社会治安的基本平稳;推行警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促进严格依法办案,执法办案逐步规范化、法制法;端正执法思想,转变执法观念,进一步规范窗口服务制度,拓宽便民利民服务措施,加强和改进道路交通管理、消防监督等,切实提高了公安行政管理效率;坚持政治建警,从严治警,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制理念教育、“立警为公、执法为民”、“大讨论”、“大练兵”、“大接访”等活动,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了一定的提高,队伍的正规化建设正在起步;公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信息通信和网络建设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各类装备有了明显的改观。
“十一五”期间公安工作取得了明显成绩,为“十二五”时期全县公安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础,也为我们今后的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高度概括起来,一是必须坚持党对公安工作的绝对领导。二是必须坚持把维护稳定作为第一位的政治任务。三是必须始终坚持“严打”方针不动摇。四是必须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五是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六是必须坚持执法为民。七是必须坚持公安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八是必须坚持科技强警、人才强警战略。九是必须坚持政治建警、制度管警、依法治警。以上基本经验,是我们在坚持以往做法和不断创新的基础上形成的,随着公安工作的发展,还需要进一步丰富和完善。
二、“十二五”期间××公安工作面临的形势
当前,××经济社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十二五”及今后一个时期是加快“一区两基地”、“工业兴、农业特、田园美、休憩乐”和“休闲天地、养生××”建设,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构建平安和谐××的重要时期。在这一阶段,××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不少而且还在不断涌现的加快发展的机遇,也是公安自身发展的大好时机,会为公安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更多的有利条件和物质保障。但是,机遇和困难相伴,发展和挑战并存,公安工作又面临着许困难和挑战。
——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增多。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政治与经济以及社会问题相互影响,境内与境外、网上与网下因素相互作用,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矛盾不断显现,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暂时影响部分群众利益的问题难以避免,群体性和突发性事件处置的要求高,难度大,社会稳定工作面临着错综复杂的形势和繁重的任务。
——刑事犯罪活动在一定时期内将在高位徘徊。诱发和滋生违法犯罪的消极因素仍然很多,刑事犯罪在一定时期内不会减弱,仍是影响群众安全感的主要因素。同时,刑事犯罪的暴力化、组织化、职业化、动态化和智能化的趋向将会更加明显,新的犯罪形式和犯罪手段还会不断出现;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将涉及更多领域,危害国家经济安全;毒品犯罪的蔓延,将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打击犯罪,控制发案的任务丝毫不能放松。
——社会治安秩序管理面临新的压力。“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仍呈蔓延趋势,娱乐场所、旅店、出租房等场所卖淫嫖娼和藏污纳垢的现象无法从根本上杜绝;随着招商引资力度加大,经济社会发展和昆武高速公路、轿子山旅游专线等重点建设项目的开工,外来人口必然大量涌入,带来的治安隐患必然增多,管理难度加大;废品回收、旧货行业等管理上,仍然存在可资违法犯罪的漏洞;虚拟社会管理的难度加大,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已从现实社会向虚拟社会蔓延;暂住人口和出租房管理不到位,交通和消防管理都有潜在隐患等。
——公安工作还存在诸多问题和薄弱环节。与新形势、新任务相比,我们在思想观念、警务机制,执法办案、队伍
素质等方面仍有很大差距,公安基层基础工作薄弱,装备落后,侦查破案、攻(来源:好范文 http://www.xiexiebang.com/)坚克难的能力不强,公安工作中的科技含量不高,队伍的正规化建设程度低,从优待警工作举步维艰。
三、“十二五”期间全县公安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公安工作,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的决定》,以求真务实的态度,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县委、县政府的工作大局,以“三项建设”和加强社区警务工作为契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全面落实“三项重点工作”,大力推进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切实提高公安队伍的战斗力和公安工作水平,积极主动地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推进公安工作的发展进步。
(二)总体目标。根据××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公安工作要始终保持与全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保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顺利进行,使全县公安工作得到更大的发展。“十二五”期间,××公安工作的总体目标是:
——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驾驭社会治安局势的能力、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和为经济建设发展服务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政治稳定、民族团结和社会治安平稳的局面更加巩固。
——建立完善人、物、技全方位全天候的防控体系,打防结合、预防为主,预防和打击犯罪的水平显著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明显增强。
——适应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公安工作机制得到建立健全,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预警和应急机制,增强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时效性。
——执法和依法行政工作规范高效,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的要求和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人民群众的满意率普遍提高。
——公安保障有力,信息化进程加快,科技含量明显提高,技术手段和装备上一个新台阶。
——全面落实队伍正规化建设的各项措施,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明显提高,执法形象明显好转。
(三)基本原则。
1.坚持党的领导。自觉接受党委、政府的领导,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对公安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在公安工作中的贯彻执行。
2.坚持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使公安工作既不能落后时代,又不跨越阶段,必须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水平相适应。
3.坚持保障和服务。要紧紧围绕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中心工作,立足实际,积极探索,使公安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4.坚持发展和创新。要从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经济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有利于提高公安机关的整体战斗力,有利于公安职能作用的充分发挥出发,大胆改革,不断进取,积极推动公安事业的发展与进步。
四、“十二五”期间全县公安工作的主要任务和具体措施
(一)主要任务。
1.全力做好维护稳定的工作。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是公安机关在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总任务。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和政权意识,高度警惕和严密防范境内外敌对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以及各类邪教组织的渗透破坏活动,确保政治稳定。
高度重视和加强情报信息工作。在现有工作基础上,要构建“大情报”体系,进一步拓宽情报信息渠道,建立和完善社会调查工作机制,强化情报信息搜集和汇总研判工作,做到敌动我知、未动先知,提高预警能力,掌握对敌斗争的主动权。
建立健全预警和应急机制。要建立和完善反恐怖工作指挥协调机制,完善工作预案,加强反恐怖专业力量建设,达到与工作实际需要相匹配的装备水平,并适时组织演练,防患于未然,努力增强防范、处置各类突发事件和恐怖事件的能力。同时,严防暴力恐怖事件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工作。坚定不移地贯彻严打方针。要建立经常性的严打工作机制,始终保持对刑事犯罪活动的高压态势,坚决遏制刑事犯罪高发势头,扭转部分地区治安状况不佳的局面,确保全县社会治安大局的进一步稳定,使人民群众安全感不断增强。
进一步完善侦查破案工作机制。要建立和完善大要案破案奖惩机制,在进一步完善“命案必破”机制的基础上,加大对多发性侵财犯罪、暴力犯罪、毒品犯罪、有组织犯罪和职业犯罪、跨区域重大犯罪的打击力度,对杀人、爆炸、抢劫、绑架、投毒等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案件,必须高度重视,明确责任,集中力量,快侦快破。期内,力争发案总量下降7.5个百分点,破案率上升7.5个百分点,命案破案率保持100%。
严厉打击严重经济犯罪活动,最大限度地减少经济犯罪对国家、集体和个人财产造成的损失,最大限度地减轻经济犯罪对本地区经济安全带来的危害。
进一步加强社区警务工作。改革和完善勤务模式,科学调整警力布局,警力下沉,夯实基础。积极探索加强公共娱乐、服务场所的治安管理新办法,坚决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依法严格社会治安管理,加强对枪支弹药、爆炸剧毒危险物品的管理,加强对城乡结合部、公共复杂场所、出租房、金融网点等重点地区和要害部位的管理防范,减少治安隐患。
按照“发现得早、控制得住、处置得好”的总体要求,积极预防、妥善处置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力争做到从源头上缓解社会矛盾和冲突,减少社会对抗,使群体性事件明显下降,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结合本地社会治安实际,确定打击、管理的重点和方式,做到什么犯罪突出,就重点打击什么犯罪;什么治安问题突出,就重点解决什么问题;哪里治安混乱,就重点整治哪里;用什么方式更为有效,就采取什么方式。
3.全面提高执法和服务水平。执法为民是公安机关执法思想的核心,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进一步端正执法思想,转变执法观念,牢固树立严格依法履行职责的观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观念。不仅要发挥好专政职能,而且更要发挥好保护职能和服务职能,坚决杜绝发生伤害群众感情,漠视群众疾苦,侵犯群众利益的行为。重点下大力气解决耍特权、搞创收、滥罚款、随意扣押、查封、冻结没收财产、随意责令停业整顿、吊扣证照以及刑讯逼供、超期羁押、滥用强制措施等问题。坚决防止和纠正执法中的不作为、乱作为、执法不严甚至放纵违法犯罪等问题,该打击的要坚决依法打击,该整治的要坚决依法整治,该管理的要坚决依法管理,使公安工作和执法行为充分体现公平和正义,在执法实践中更好地做到人民公安为人民。
切实提高执法水平。积极探索如何有效提高公安机关的执法水平,建立民警执法资格考试制度和法制教育培训制度,强化现场警务督察,严格规范执法制度和执法程序,完善执法质量考评制度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把执法监督贯穿于执法活动全过程。民警执法质量明显提高,不公正、不文明、不作为的现象和违法违纪案件明显下降。
积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行政管理工作。严格依法行政,改进管理方式,提高行政效率。积极推进公安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完善流动人口管理,改革道路交通、消防和出入境管理等工作,不断推出便民利民措施,努力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公安行政管理工作机制。
4.夯实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牢固树立固本强基,面向基层的思想,从政策、体制、机制上,从待遇、经费、装备等方面,确保工作重心下移、警力下沉、保障下倾,抓好基层,打好基础。结合城乡机构改革,要进一步改革和加强派出所工作,按照公安部派出所建设标准要求,城关、大营两个派出所达到“一级公安派出所”以上,其余5个派出所达到“二级公安派出所以上,把派出所真正建成综合性的战斗实体。要大力加强刑侦大队、治安大队、交警大队等基层所队的规范化建设,警力配置和装备基本达到部颁标准要求,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和执法水平,筑牢维护稳定的第一道防线,整体推进公安工作发展。
5.推进科技强警步伐。科技强警是公安工作现代化的保证。牢固树立向科技要警力、要战斗力的思想,在维护稳定、打击犯罪、行政管理、队伍建设、服务群众等各项警务工作中,广泛运用先进技术,提高工作效率。
全面完成“金盾工程”建设任务和信息化各项重点建设任务,加速公安工作信息化进程。公安指挥决策、警务通信、信息计算机管理系统建设能力得到加强,信息的处理能力、传输能力和综合利用效率得到提高,公安工作信息共享、快速反应和及时决策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
刑事侦查技术要在技术侦察、现场勘查取证、物证鉴定及监所监控侦察等方面取得突破。刑侦技术直接破案率提高10%。
加强“三个中心”(情报中心、指挥中心、信息中心)的建设。强化信息主导警务理念,及时全面采集情报信息,最大限度地整合信息资源,实现警务跟着警情走,警务跟着情报走,建成统一指挥、反应快速、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现代化指挥体系。
加强信息网络安全,提高公安机关对网上违法犯罪活动的发现和侦查能力。
完成公安指挥中心建设。在上级公安机关的指导下,建成警用地理信息系统,实现对各主要场所的动态监控,建立较为规范、完善的处置突发事件、恐怖事件的预警和应急机制。
进一步完善城市监控系统建设。在已建成的一、二期工程基础上,完善管理机制,推动服务实战水平的提升。根据经济、社会特别是县城区域、乡镇集镇发展的实际,对城市报警监控系统进行增建、补建,增加覆盖面,建成覆盖首脑机关、重点部位、重要路段、复杂公共场所等的城市报警监控网,最大限度地提高防范水平。
6.推进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坚持政治建警的原则,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民警的头脑,坚持党对公安工作的绝对领导。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不断增强大局意识、政治意识、忧患意识、群众意识、法治意识。严格内部纪律,培育优良作风,畅通政令警令。
加强教育培训。深入贯彻《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训练条令》,使“三个必训”在训练时间、内容、要求和考核上得到落实,达到标准,保障每位民警每年参加不少于半个月的训练。深入推进大练兵活动,坚持岗位练兵与集中强化训练相结合,做到以练促战,以战检练,苦练基本功,确保练兵的实际效果。全面深入开展科技练兵活动,切实提高公安民警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做好公安工作的本领。要创新训练激励机制,将训练情况纳入考评内容,与评先创优、晋职晋级挂钩,建立训考分离和不合格复训制度。建立适应大练兵要求的训练场地,确保各项训练活动有效开展。重视教官队伍建设,培养适应公安民警职业训练需要的优秀警官。
加强内务管理。以贯彻落实《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内务条令》为核心,强化养成教育,形成严格的纪律、优良的作风,塑造公安民警的良好形象。
加强执法执勤。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严密执法程序,清理整顿非执法主体人员,建立完善公安民警执法资格考试制度。
加强监督制约。整合内部监督力量,认真贯彻落实各项监督条例、条令,坚持不懈地抓好“五条禁令”的贯彻落实。充分发挥法制部门的执法监督作用,建立网上执法考核、监督机制,加大执法质量的考核力度。深化警务公开,拓宽监督渠道,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和群众监督。完善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推行办理重大刑事、治安案件倒查制度。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抓好县局和基层所队领导班子建设,配齐配强中层领导班子。推行竞争上岗制度,规范领导干部交流工作,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日常教育管理和监督,严肃政治纪律,规范工作和生活行为。重视领导干部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公安机关领导干部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准确把握大局的能力、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和严格公正执法的能力。
7.警务保障促发展。
积极争取中央、省、市财政对县级公安机关的保障力度,保障基层公安机关办公、办案的经费支出。
加快装备更新步伐。坚持面向基层、面向一线的原则,为基层公安机关和一线民警提供良好的装备保障,确保交通、通信、警用武器、警用械具、民警防护装备等公安装备的适度规模和良好的技术状态,努力使公安装备转化为现实战斗力。
完成公安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完成款庄派出所、交警款庄中队、大营派出所新建项目,设施配备和装备达到部颁标准。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招收民警,力争使目前编制满员,同时,积极申请增加公安专项编制,缓解基层公安机关警力紧张的矛盾,确保各项公安业务工作正常开展。
落实关爱民警措施。落实民警执勤津贴、假日加班补贴等制度,落实民警年休假制度、子女中高考休假、体检制度、因公伤亡保险制度、民警因公负伤快速救治制度、因公牺牲民警抚恤制度等从优待警各项政策,解决民警的实际困难。
(二)具体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从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高度,事关公安工作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十二五”期间公安工作的重要性,加强组织领导,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和上级公安机关的支持,确保“十二五”期间公安工作的顺利发展。
2.明确职责任务。各部门各警种要按照本规划,进一步细化和明确各自的目标任务,努力解决好应当由本部门、警种解决的问题,坚持认真负责,求真务实,力戒形式主义。
3.狠抓工作落实。紧密结合实际,在县委、县政府和市公安局的统一领导以及上级公安业务部门的指导下,采取自上而下,分级实施,从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最基础的环节和基本要求抓起,从解决最不正规、严重阻碍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关键问题入手,重点突破,整体推进,要求不降低,标准不降低,创造性地落实好公安工作发展的各项措施,全面完成公安工作发展的目标和任务,为“十二五”期间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保驾护航。
××县公安局
二○一○年四月十二日
第五篇:街道十二五期间工作总结及工作谋划
街道十二五期间工作总结及工作谋划
“十二五”期间,路街道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抓住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战略部署的历史机遇,实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突出“服务,错位发展,惠聚民生”的工作思路,团结带领全街道人民,圆满完成了“十二五”计划确定的各项任务,现将“十二五”工作总结及“十三五”工作谋划汇报如下。
一、“十二五”工作总结
“十二五”时期,是路街道在“十一五”快速发展基础上抓住新机遇、取得新突破、实现新跨越的五年。街道扭住科学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抓好民生工程第一事务不放松,紧扣维护稳定第一责任不懈怠,团结和带领街道社区广大党员干部,加强和创新城市基层社会服务管理,统筹推进街道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一定的成效。“十二五”期间先后获得了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街道、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街道、安徽省社区教育示范街道、XX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示范点、XX市文明街道、XX市科普示范街道等荣誉。
(一)街道区域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五年来,我街道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心一意谋发展,集中精力抓建设,全面超额完成各项经济目标任务,国民经济迈上新台阶。以招商引资和协税护税为着力点,大力发展街道经济,不断壮大街道经济实力,始终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发展第一要务及保增长的重要措施,紧盯国际、国内行业龙头,有重点、分层次引进自身发展所需要的优势产业,明确了招商重点,理清了招商思路,完善招商奖惩机制,实行全员招商和专业招商相结合的办法,以专业招商为主,严格执行招商责任制,推动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
(二)街道社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升
在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推进民生工程实施为重点,认真履行自身职责,全力抓好城区基本公共服务各项任务的落实。
1、社会保障工作实现了全覆盖。社保体系不断完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扩面征缴实现突破,全街基本实现养老保险、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全覆盖。认真落实惠民政策,严格有序地开展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通过对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入户走访核查和加强与房产、公安、工商、人社等部门工作联系,实现了动态管理,应保尽保、应退尽退。目前辖区享受低保共有559户1244人,月发放金额448203元,保障率达到3%。
2、劳动就业基础性工作扎实推进。开展就业援助帮扶专项活动,着力帮助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2011年至今,累计新增就业人数2240人,帮助1422名就业困难人员充分享受了各种优惠政策,并全部被安置在不同的岗位。及时做好《再就业优惠证》和《安徽省失业证》换证工作,每年定期对所有的企业退休人员进行认证,确保养老金顺利发放。协助主管部门,对辖区规模企业进行劳动年审和社会保险稽核、诚信评价,并建立电子信息档案,督促各类企业与劳动者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实现用工信息“网络化”和“网格化”管理。对辖区建筑领域劳动用工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实地检查了支付农民工工资和缴纳农民工工资保障金的情况,近年来,辖区没有发生恶性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情况。
3、社区基层文化建设成效显著。群众性文化活动常年不断,2011年至今分别举办了“科学发展、巾帼建功”、“情系贫困母亲,关爱留守儿童”等广场演出和“大手牵小手、共绘新”老少书画展。不定期开展送电影、送科普进社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以社区宣传栏、市民学校为阵地,加强居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积极开展“学雷锋”和“邻里守望”志愿服务活动,慰问空巢老人、上门义诊、家电维修、美化小区环境。
4、社区服务领域不断拓展。积极推行居家养老,建立为老服务专职队伍和志愿队伍,动员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为老服务事业中来,兴办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社,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义工志愿服务、市场有偿服务等多种途径,整合辖区医疗、家政、法律等资源,为辖区空巢老人提供养老需求。力所能及地开展社会救助服务,争取社会各界支持,成立了阳光资助站,募集社会爱心捐款,帮助辖区特困家庭解决就医、就学等方面难题。
(三)社区管理体制机制得到进一步加强
坚持以构建和谐社区为目标,着力加强和创新社区管理,维护社区稳定,巩固和夯实城市基层工作基础。
1、提高社区组织的保障力。近几年,在区委、区政府的重视支持下,我们通过购买、置换、租借等多种途径,有效解决社区组织办公用房和居民活动用房不足问题,设立社区服务大厅,实现了敞开式办公、一站式服务,社区组织办公自动化水平全面提高。以换届为契机,不断优化队伍结构,增强整体素质,“两委”班子成员的文化程度、年龄结构比上届均有改善。除政府投入外,我们还通过以奖代补方式,加大对社区资金投入力度,保证社区工作需要。坚持居民代表、议事协商、民主评议、居务公开等制度,充分发挥居委会的自治功能,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居民自治管理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强化基层党支部建设,结合网格化社会管理工作的实际,积极探索推行“党支部建在网格上,党建工作落实在网格上”工作机制,构建了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组党员小组纵向到底的三级组织架构,实现党的组织全覆盖。成立街道联合党委,将辖区各单位从事党建工作的负责同志作为党委成员,搭建了驻区单位参与社区建设管理、服务居民群众、展示部门形象的工作平台。
2、创新社区管理服务模式。街道在全市率先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建成和启用社区网格服务管理数字化信息平台,科学整合辖区内各类信息资源,网格管理基本实现规范化、精细化、综合化管理和服务,形成“全面掌握实情、及时反映民情、迅速解难释惑、有效化解矛盾”的社区管理服务工作长效机制,实现了组织全覆盖,活动区域化,管理面对面,服务零距离。
3、推进依法治理工作。深入开展法治街道、法治社区创建活动,依法做好社区事务的管理。认真贯彻落实《信访条例》,积极畅通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渠道,妥善解决群众反映的难点热点问题,努力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坚持领导开门接访和带案下访制度,密切关注媒体网络的属地舆情信息,做到有诉必接、有求必应。建立健全社区警务室、治保会、调解会组织机构,整合治安楼栋长、民情信息员、网格长等群防群治人员力量。街道与辖区35家单位签订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目标责任书,把社会管理服务和平安建设任务分解到每一个单位、落实到第一个责任人。坚持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解”活动,2011年以来共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700余件,其中较大纠纷40余件,为困难群众提供法律援助57件。目前,街道社区信访量少,信访形势平稳,2011年以来,没有出现进京赴省上访和到市非访情况。
“十二五”期间,路街道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抓住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战略部署的历史机遇,实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突出“服务,错位发展,惠聚民生”的工作思路,团结带领全街道人民,圆满完成了“十二五”计划确定的各项任务,现将“十二五”工作总结及“十三五”工作谋划汇报如下。
一、“十二五”工作总结
“十二五”时期,是路街道在“十一五”快速发展基础上抓住新机遇、取得新突破、实现新跨越的五年。街道扭住科学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抓好民生工程第一事务不放松,紧扣维护稳定第一责任不懈怠,团结和带领街道社区广大党员干部,加强和创新城市基层社会服务管理,统筹推进街道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一定的成效。“十二五”期间先后获得了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街道、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街道、安徽省社区教育示范街道、XX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示范点、XX市文明街道、XX市科普示范街道等荣誉。
(一)街道区域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五年来,我街道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心一意谋发展,集中精力抓建设,全面超额完成各项经济目标任务,国民经济迈上新台阶。以招商引资和协税护税为着力点,大力发展街道经济,不断壮大街道经济实力,始终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发展第一要务及保增长的重要措施,紧盯国际、国内行业龙头,有重点、分层次引进自身发展所需要的优势产业,明确了招商重点,理清了招商思路,完善招商奖惩机制,实行全员招商和专业招商相结合的办法,以专业招商为主,严格执行招商责任制,推动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
(二)街道社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升
在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推进民生工程实施为重点,认真履行自身职责,全力抓好城区基本公共服务各项任务的落实。
1、社会保障工作实现了全覆盖。社保体系不断完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扩面征缴实现突破,全街基本实现养老保险、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全覆盖。认真落实惠民政策,严格有序地开展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通过对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入户走访核查和加强与房产、公安、工商、人社等部门工作联系,实现了动态管理,应保尽保、应退尽退。目前辖区享受低保共有559户1244人,月发放金额448203元,保障率达到3%。
2、劳动就业基础性工作扎实推进。开展就业援助帮扶专项活动,着力帮助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2011年至今,累计新增就业人数2240人,帮助1422名就业困难人员充分享受了各种优惠政策,并全部被安置在不同的岗位。及时做好《再就业优惠证》和《安徽省失业证》换证工作,每年定期对所有的企业退休人员进行认证,确保养老金顺利发放。协助主管部门,对辖区规模企业进行劳动年审和社会保险稽核、诚信评价,并建立电子信息档案,督促各类企业与劳动者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实现用工信息“网络化”和“网格化”管理。对辖区建筑领域劳动用工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实地检查了支付农民工工资和缴纳农民工工资保障金的情况,近年来,辖区没有发生恶性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情况。
3、社区基层文化建设成效显著。群众性文化活动常年不断,2011年至今分别举办了“科学发展、巾帼建功”、“情系贫困母亲,关爱留守儿童”等广场演出和“大手牵小手、共绘新”老少书画展。不定期开展送电影、送科普进社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以社区宣传栏、市民学校为阵地,加强居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积极开展“学雷锋”和“邻里守望”志愿服务活动,慰问空巢老人、上门义诊、家电维修、美化小区环境。
4、社区服务领域不断拓展。积极推行居家养老,建立为老服务专职队伍和志愿队伍,动员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为老服务事业中来,兴办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社,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义工志愿服务、市场有偿服务等多种途径,整合辖区医疗、家政、法律等资源,为辖区空巢老人提供养老需求。力所能及地开展社会救助服务,争取社会各界支持,成立了阳光资助站,募集社会爱心捐款,帮助辖区特困家庭解决就医、就学等方面难题。
(三)社区管理体制机制得到进一步加强
坚持以构建和谐社区为目标,着力加强和创新社区管理,维护社区稳定,巩固和夯实城市基层工作基础。
1、提高社区组织的保障力。近几年,在区委、区政府的重视支持下,我们通过购买、置换、租借等多种途径,有效解决社区组织办公用房和居民活动用房不足问题,设立社区服务大厅,实现了敞开式办公、一站式服务,社区组织办公自动化水平全面提高。以换届为契机,不断优化队伍结构,增强整体素质,“两委”班子成员的文化程度、年龄结构比上届均有改善。除政府投入外,我们还通过以奖代补方式,加大对社区资金投入力度,保证社区工作需要。坚持居民代表、议事协商、民主评议、居务公开等制度,充分发挥居委会的自治功能,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居民自治管理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强化基层党支部建设,结合网格化社会管理工作的实际,积极探索推行“党支部建在网格上,党建工作落实在网格上”工作机制,构建了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组党员小组纵向到底的三级组织架构,实现党的组织全覆盖。成立街道联合党委,将辖区各单位从事党建工作的负责同志作为党委成员,搭建了驻区单位参与社区建设管理、服务居民群众、展示部门形象的工作平台。
2、创新社区管理服务模式。街道在全市率先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建成和启用社区网格服务管理数字化信息平台,科学整合辖区内各类信息资源,网格管理基本实现规范化、精细化、综合化管理和服务,形成“全面掌握实情、及时反映民情、迅速解难释惑、有效化解矛盾”的社区管理服务工作长效机制,实现了组织全覆盖,活动区域化,管理面对面,服务零距离。
3、推进依法治理工作。深入开展法治街道、法治社区创建活动,依法做好社区事务的管理。认真贯彻落实《信访条例》,积极畅通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渠道,妥善解决群众反映的难点热点问题,努力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坚持领导开门接访和带案下访制度,密切关注媒体网络的属地舆情信息,做到有诉必接、有求必应。建立健全社区警务室、治保会、调解会组织机构,整合治安楼栋长、民情信息员、网格长等群防群治人员力量。街道与辖区35家单位签订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目标责任书,把社会管理服务和平安建设任务分解到每一个单位、落实到第一个责任人。坚持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解”活动,2011年以来共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700余件,其中较大纠纷40余件,为困难群众提供法律援助57件。目前,街道社区信访量少,信访形势平稳,2011年以来,没有出现进京赴省上访和到市非访情况。
二、“十三五”工作谋划
(一)“十三五”总体思路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实施开局之年。未来五年,我街道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立足实际,开拓创新,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推动街道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努力实现全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二)“十三五”期间主要目标
1、推进服务业项目建设,打造人民路商业综合体。配合抓好以原人民路小学40.8亩地块综合开发为主的重点项目建设,大力引进高端商务接待、大型商场、餐饮娱乐等三产服务业,将其打造成安庆一流的商业综合体,以提升区域竞争力。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举的战略,做好扩大开放和招商引资工作,推动大型专业市场、购物中心、百货商场建设,在人民路西段发展集游购娱为一体的综合商业广场,打造一个集酒店、餐饮、超市、车站、学校、医院于一体的立体配套商业圈,提高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比重,带动经济实现又快又好发展。
2、将文化旅游融入民生建设,打造特色历史文化街区。结合棚户区改造,以人民路步行街为主轴,改造建设路、天后宫街、倒扒狮街、国货街,全力推进中华老字号一条街项目。以老字号入驻旗舰店加体验店的形式,建设相关展厅,结合特色小吃为主,在枞阳门商场内打造特色项目,形成初具规模的历史文化型游憩商业圈,打造特色历史文化街区。以沿江路原环新集团旧厂区搬迁改造,覆盖水师营农贸市场进行老旧社区改造。改造修复英王府、太平天国望楼台等历史遗存;在环新旧厂区区域内建设千年记忆广场,总投资不低于5.8亿元,争取国债资金8000万元,建设历史博物馆。以赵朴初故居、天主堂、圣救主座堂等为依托,发展宗教之旅。以清真寺、探花弟为点,以大南街为线,建设“民族风情”街区,发展民族之旅。
3、抓项目促提高,提高经济综合实力。实施项目带动经济,把项目建设摆在工作的突出位置来抓,争取引进一批引领发展的重大项目。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总动力,积极完成状元府地块拆迁工作,尽早完成招商,建成新的经济增长点。配合做好劝业场改造后的招商工作,将其打造成人民路上新的亮点。通过招商,提升改造淘淘乐市场。进一步加强与深圳平安集团、苏果超市、张家港牧羊人服饰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的联系与沟通,扩大招商引资成果,努力把街道建成规划布局合理、产业规模大、自主创新能力强、投资环境优美、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街道。
4、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市升级改造工程。协助抓好城市拓展扩容、优化完善功能区块,进一步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城市体系格局,确保市重点城建工程及重点项目顺利入场施工。以人民路周边分三块建设停车场,分别是原人民路小学周边、状元府地块、鸿雁大厦地块,大力改善交通拥堵、乱停乱放、停车难等市容问题。争取市里立项,拉通曹家巷与沿江路的连接。
(三)工作措施
1、促进街道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坚持以发展为主题,在发展中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在经济结构调整中保持快速发展,切实转变增长方式,发展壮大规模经济,不断提高经济素质和质量,从整体上提高经济竞争力,营造新的发展优势。树立大招商、大市场、大开放的新视野,树立用市场经济的办法发展经济的观念,树立奋发有为,勇于创新、敢于争先的观念,真正使全街道干部不断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以思想的大解放促进经济的大发展。
2、提高社区管理服务水平。通过新建、改扩建、盘活旧有闲置资源、重新装修或增配办公设备的方式,对街道四个社区活动场所进行全面改造提升,彻底消除社区组织活动场所危旧狭小问题。认真落实惠民政策,优化计生服务,加强入户走访管理,积极完善社会救助体系,落实低保和临时救助各项机制,有效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高度关注残疾人、老年人、妇女儿童等社会群体,切实做好企业职工帮扶工作,着力解决困难家庭子女就学、大病救助、低保户生活困难问题,深化居家养老工作,借助社会养老服务组织,打造“居家养老服务品牌”。做好就业创业服务工作,通过宣传、教育、活动、服务四个载体,为下岗职工、困难群体就业服务提供保障。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教育、文化、卫生、文明创建、科技、民政、综治、武装等各项工作均协调发展。
3、继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健全科学的考核体系,严格奖惩兑现,按照用政绩量先进,以成败论英雄的原则,进一步完善考核机制,力求考核公正、公平、公开、科学,充分调动各部门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考勤与考绩相结合,工作与效能相结合,建立健全考核奖惩制度,奖先罚劣,奖勤罚懒,并把考核结果作为年终考核、评先评优和干部推荐使用的主要依据,在全街道上下形成一种“想干事就是德、会干事就是能、干成事就是绩”的良好工作氛围。
4、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加强街道、社区两级干部队伍的执行力建设,树立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落实社区干部限时办结制,提高服务效率,为群众提供“一站式”、“零距离”、“一条龙”服务,力争群众满意度达100%。明确责任,转变职能,要求全体班子成员和各部门干部,要一门心思干事业,多干实事,少议人非,严格落实各项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要增强宗旨意识和爱民情怀,把为民服务贯彻于我们工作始终,强化服务意识,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树立公正廉洁、规范运作的政府形象,创造和谐向上的积极的工作氛围。要注意典型培养,发挥典型的带动作用,弘扬正气,鼓舞士气,全街道上下形成你追我赶,竞相干事创业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