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目前基层公安工作和队伍现状的几点思考(共5篇)

时间:2019-05-14 02:37: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于目前基层公安工作和队伍现状的几点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于目前基层公安工作和队伍现状的几点思考》。

第一篇:于目前基层公安工作和队伍现状的几点思考

关于目前基层公安工作和队伍现状的几点思考

[原创] 2012-03-09 文章评分: 点击量:1071 评论(12)分享到:

题外话:这是代好友发的文章,你知道的,哈。主要是我觉得现在网络比较妖魔化公安民警。其实大部分民警是好的,害群之马在每个地方也都是少数,5%左右。但这些人反而活的更好。唉。这篇文章主要是一个基层民警真正的感受,也有助于大家正确认识这个行业,这个人群。同时,我也想听听新车评网友对这个行业和群体的认识评价。关于目前基层公安工作和队伍现状的几点思考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在全部的公安工作中,队伍建设是根本,也是保证。”因此,要切实抓好公安基层基础工作,首先就要切实抓好基层公安队伍的建设,否则,公安基层基础工作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根之木,难以取得实效。为此,必须理性分析基层公安队伍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为公安基层基础工作提供强大的人力保障。本文主要从基层公安工作和队伍现状的分析入手,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就有关解决对策做一个浅陋探讨。

一、基层公安工作和队伍目前现状分析

对基层公安队伍现状的评估绝不能只停留在宗旨观念、思想作风、执法水平等脱离基层民警实际的看似深刻实则务虚的分析上,而应以与时俱进、实事求是的态度,切实了解基层民警真实的思想、工作和生活状况,切实知晓他们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准脉搏,对症下药。

现状一:公安机关越来越高的政治地位与普通民警越来越低的社会地位之间的落差。近年来,特别是全国二十公以来,各级党委政府对公安工作的重视程度都大大提高了,公安机关的政治地位越来越高,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全国各级公安机关的一把手纷纷进入了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公安机关政治地位的提高为公安事业的长远发展应该说是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但同时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在整个公安机关和上层领导的社会政治地位不断得以提高的同时,广大基层民警的社会政治地位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主要表现在一是基层民警的政治待遇低。与其他政府职能部门相比,基层公安机关的领导职数与民警数之比过小,这种政治资源的不平等配置使得公安民警在晋升、工资、地位等方面处于绝对劣势。另一方面,政治资源的劣势并没有得到其它形式的补偿,非领导职务晋升这条通道并不顺畅,导致大部分民警在公安机关奋斗一辈子还是一个一般干部,影响了民警的切身利益。二是基层民警的社会地位有趋低之势。随着社会法治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公安机关执法理念的转变,民警角色的定位实际从过去的以专政为主变成了以服务为主。但在执法理念转变的同时对民警合法权益的保护并没有及时跟上,再加上公安机关一些不切实际的过高承诺(如有困难找民警等),还有各地实际上存在的种种非法律法规的“执法禁区”,使得在群众眼中,民警由过去高高在上的专政者变成了一个可以随时指责的服务者。这点从现在日益增多的袭警案中也可得到佐证。公安机关政治地位的提高意味着公安机关的社会责任和任务的增加,而普通民警社会地位的日趋低下则意味着民警完成任务的心理压力和警务成本的增加,两者反差越大,公安工作发展的阻力越大。

现状二:公安机关高强度高危险性的工作与普通民警低收入低福利的待遇之间的落差。单纯从表面上来看,各地公安机关的收入在各地来说算不上最差,应该都在中等程度,但从工作量与收入量来看就明显偏低,不成比例。首先警察这个职业是个高危险职业。警察队伍“天天在牺牲,时时在流血”,是和平时期死伤最多的一支队伍。据统计,近年来平均每年都有460多名警察牺牲,平均每天就有不止1名民警牺牲,近17名民警负伤。其次警察这个职业是个高强度职业。北京市社科院社会科学研究所的一项长达两年的跟踪调查表明,警察在所有行业中是工作时间最长的。研究还表明,在所有的公务员中,警察的工作量最大:一个警察一年的工作量已经相当于同级政府部门公务员两年半的工作量。公安部的有关统计数据则显示:中国警察一般每天要工作11~15小时,而且平均3周才能休息一天。这种长时间高强度、超负荷的劳动直接的后果就是警察的身心俱疲,难以为继。而民警的月收入据有关公安内网上的调查,60%的民警在800到1500元之间,明显低于全国公务员的平均数(本文成文于两年前,此是两年前数字)。这种高强度高危险性的工作与普通民警低收入低福利的待遇之间的落差越大,民警的工作积极性就会越差,公安队伍的凝聚力也就会越来越弱。现状三:公安机关越来越严的执法要求与越来越差的执法环境之间的落差。

在各级公安机关把执法质量作为公安工作生命线的今天,公安执法质量考核的要求日益严格、标准日益提高、程序日益规范,责任追究日益严厉。但在我们公安机关从严要求的同时,公安执法环境并没有跟着优化,甚至还存在恶化的趋势。一是公安机关普遍存在着重责任追究而轻执法保障的问题。在责任追究方面,相继出台执法过错追究制、离岗培训、末位淘汰等刚性措施,而执法保障方面反而进行了削弱,象取消基层留置室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民警办案的法律武器。加上民警实际办案中又大量存在法律法规不健全(法律法规的制定必然滞后于客观实际)和程序规定复杂烦琐脱离实际的情况,导致一线执法办案民警无所适从,束手束脚。二是公安执法环境不仅未得到改善反而有日益恶化的趋势。民警的义务和权限界定不明,在深化民警义务的同时,不但没有强化民警与之对等的权利保障,反而加以削弱。与此同时,有的地方领导一味求稳定,对民警在执法过程中受到当事人侵害的不敢大胆为民警撑腰,怕群众闹事;有的甚至反过来处理当事民警,以求得当事人不吵不闹。而一旦民警在执法过程中出现差错,各级领导处理起来却毫不手软,甚至将处理民警作为其政绩之一,大肆宣扬。由此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袭警案的高发了,以至于公安部和最高检察院要联合下发通知称要理直气壮地打击袭警行为,这实在是作为执法者民警的悲哀。凡此种种必然导致在民警在实际工作中缩手缩脚,消极厌战,普遍存在“能不干的尽量不干,能少干的尽量少干,必须干的尽量应付着干”的思想倾向。

现状四:公安机关日趋繁杂的公安保卫任务与日趋落后的警务运行体制之间的落差。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进入转轨的关键期,社会存在矛盾和危机日益突出:贫富分化、腐败、地区差距、失业、下岗、邪教组织等问题特别突出,社会治安正面临着空前的严峻的考验;与此同时,各级党委政府对稳定的需求也高于以往任何时候,构建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正是这种需求的反映,因此公安机关所肩负的任务越来越重也是不言而喻的了。但与此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公安机关警务运行体制从根本上讲仍然是沿用建国初期人口流动相动固定时的静态管理模式,虽然从八十年代起,全国公安机关就警务运行体制、管理模式等从上到下都进行了一些改革和探索,但基本上都没形成体系,局部的小范围改的有,从全局上根本上改的没有。就是现有的一些改革也没有定论,如交巡警合一,有的地方在准备合,有的地方合了又分了。这种警务体制上的落后在应对日趋繁重的公安保卫任务时更是暴露无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公安管理体制不顺。作为条块管理体制,公安机关几乎所有的业务工作都是受上级公安机关的领导、部署、安排,但人事、财权这二个“命根子”却掌握在地方政府手里,这种事权以条为主,人权以块为主的体制就造成了下级公安机关两头受气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警令畅通和工作效率。而且两头管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两边管又两边都不管,即有好处的都要管,没好处的都不管。两边都对下级公安机关发号施令,从严管理,力度大,措施实,谁不听话就砸谁的饭碗,所谓从严治警一本书;但对如何提高民警待遇,保障民警合法权益就力度不大,谁也没有什么硬性的东西出台,也就是所谓的从优待警一张纸。二是警务经费保障不足。地方财政上对警察投入不足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基层公安机关的办公经费的很大部分靠自筹解决。“中国警察论坛”曾经做过一项调查:大多数地方的警察都有罚款任务,每年普遍在2万元至5万元,最高可达10万元。由于经费保障的不到位,民警的福利也是各个地方自行解决,直接导致的结果是民警同工不同酬,有罚款收入和有收费权的单位民警福利明显高于没有收入的单位民警。这样的结果导致的一是所谓逼良为娼,公安机关的滥收滥罚的出现,严重影响公安机关和民警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二是低收入民警积极性的挫伤,大家都不安心,千方百计想调到有油水的单位去;三是公安机关一些正常的警务工作运行得不到保障,严重影响公安机关工作成效。

三是警力资源配置不够。目前,基层警力不足已经成为大部份问题的根本性、源发性原因,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在基层执法办案单位,因为警力不足,单人调查取证,单人讯问的程序违法问题屡禁不绝;因为警力不足,协警等参与执法造成执法主体不符现象时有发生;因为警力不足,社区民警忙于办案,忙于应付繁重的纠纷调解和值班备勤,导致无法深入村居扎实开展基层基础工作等。

四是警务运行方法不实。我国的警务体制长期处于改革摸索阶段,没有建立起科学长效的运行机制。在实际工作中,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本本主义等不实事求是的东西泛滥。象在各专项教育中的假大空,导致网上各种学习材料、剖析心得盛行,既浪费了大量的物力、财力,又起不到实际效果,还导致民警的消极对抗情绪。有的地方管理混乱,有限的警务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警务成本偏高。还有在实际打击防范工作中,有的地方手上无秘方,胸中无良策,滥用专项行动手段,从年头到年尾,专项行动一个接一个,这种无准确目标无实际举措的大呼隆式行动,除了起到扰民、劳警、伤财的效果外,实际效果甚微,导致大量基层基础工作无人无时间无经费去做。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最终结果是公安机关驾驭社会治安能力的水平越来越差,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精神面貌越来越差。

二、原因分析

以上现状的产生,有着历史的和现实的种种原因,简单讲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二条,一是在队伍建设理念上,缺乏可持续发展的理性眼光,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只注重解决显性问题的急功冒进思想,没有建立起队伍长效管理机制。二是警务运行机制上,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态度,对公安基层具体实践没有摸清摸透,警务改革朝令夕改,没有建立起真正切合基层实际的运行机制。

三、对策思考

要解决公安队伍建设中几十年遗留下的问题,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但笔者认为主要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

一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激发活力。各级领导要树立“基层第一、民警至上”的指导思想,不仅要体现人性化管理的方式,充分尊重民警的主体地位,认真解决民警合理的物质需求,还要考虑民警的发展问题和自我实现的问题。要尊重人的发展规律,树立人才效益观念、公平竞争观念和优胜劣汰观念,特别是要通过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和考核机制,把民警实现自我发展、体现个人价值的愿望与公安工作的目标和组织的需要有机结合起来,因势利导,把民警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要求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把民警的注意力集中到服从全局、执行规范、努力工作、搞好本职上来。同时,疏通出口,对极少数害群之马要坚决清理出公安队伍,保证公安队伍的纯洁性。

二是要坚持与时俱进,求真务实。首先要以调查研究为基础,理性、正确地界定警察的权利与义务,规定公安机关的职责职能,使每一位民警都清楚的知道干什么,怎么干;其次是要以实事求是的精神为基层减负,要理性地按照劳动法规定的正常劳动强度来配置和使用警力,特别是不要把警力不足这根本性问题再往基层推;三要科学合理部署警力配置,确保警力得到合理的调节和休整,不搞制度化的消耗战和突击战,重在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勤务长效机制。四要科学合理确定工作的目标、重点和措施,全面提高公安机关的管理水平和执行力。既不能好大喜功,把目标定得太高,又不能故步自封,对完成低层次的目标自我感觉良好,滞后于形势的发展。

三是要坚持保障为先,夯实基础。“三军未动,粮草先行。”基础是任何事物发展的根本和保障,公安工作也不例外。公安基础有两个方面,包括公安机关自身的基础和外部基础。公安机关自身基础方面,就要以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为载体,切实提高公安机关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公安机关外部的基础方面,主要是指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人民群众等外部环境对公安机关履职负责所提供的保障和支持。目前,应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给公安机关提供充足的保障,一是警力经费保障。使公安机关依法履行职责时有人做事,有钱办事,坚决杜绝公安机关自身搞创收来维持运转。二是法律保障。要不断健全完善有关法律法规,依法打击各类阻扰公安机关正常执法行为,为公安机关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三是民力保障。警力有限,民力无穷,要切实建设起党委政府牵头,公安机关主导的社会治安综合防控体系,建立完善各类群防群治队伍,为公安工作提供源源不竭的民力支持。

第二篇:基层法律服务所目前现状

基层法律服务所目前现状

1980年末,基层法律服务所自发出现在广东等发达省份,经司法部、中央书记处以会议和文件等官方政策形式肯定并推广,1984年以后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发展,并迅速普及到各城市的基层区域。伴随着乡镇基层经济水平提高、法律群体职业化、律师事务所壮大等时代转型因素的到来,学历低、业务水平有限、依靠低价竞争等不利因素成为法律服务所的发展桎梏,该群体逐渐退守于离婚、民间借贷等传统法律服务市场,因此,有学者大胆预言,法律服务工作者终将会被优胜劣汰的市场法则淘汰出局。笔者作为一名基层法庭工作人员在审判实践中接触了大量法律服务工作者,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调查、访谈法官和当事人等研究方法撰写了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基层法律服务所的现状,从基层司法层面对基层法律服务所这一群体的规范化提出一些想法和建议。

一、相关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1、基层法律服务所:是指在县级层次上的县(市、区),及其行政下级(乡、镇、街道办事处)和司法派出机构(派出法庭)所辖的区域内提供法律服务的组织。2000年司法部《基层法律服务所管理办法》规定:“基层法律服务所是依据本办法在乡镇和城市街道设立的法律服务组织,是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执业机构。”基层法律服务所与律师事务所的区别是:(1)地域:基层法律服务所限于农村、城市街道各基层单位和个人,律师事务所无地域限制;(2)业务:基层法律服务所不能办理刑事辩护等相关业务,律师事务所可以办理包括刑事案件在内的所有诉讼和非诉讼业务;(3)职业准入:基层法律服务所从业人员要求取得由司法部统一组织考试进行资格认证的专门法律服务工作者资格证书,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要求通过司法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组织的全国统一司法考试;(4)收费标准:法律服务工作者收费较低,律师事务所收费较高。

2、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简称基层法律工作者,指在基层法律服务所执业的从业人员。2000年司法部《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管理办法》规定: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应当具备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资格,并在基层法律服务所实习满6个月,被该所鉴定合格的。学历要求高中或者中等专业以上学历。与律师要求具备高等院校法学本科以上学历的条件相比,门槛较低。

3、基层法律服务市场:是指提供代理诉讼、办理非讼法律事务、调解纠纷、协助办理公证和见证、解答法律咨询,及帮助书写法律文书等法律服务的行业。按业务范围和服务对象可以分为传统、中端、高端三个层次,分别提供离婚相邻等家事代理、中小企业经济纠纷、大企业集团甚至跨国诉讼三个不同层次的法律服务。按照服务提供主体和业务范围标准,可以具体分为以下五类(见表.1)。服务提供主体 业务范围

①律师 刑事代理、民事代理、行政代理、法律顾问

②法律工作者 诉讼和非诉讼代理、见证和协办公证、法律顾问、劳动仲裁、调解 ③公证处 公证、企业顾问、法律援助、法律监督

④法律援助中心 刑事和民事法律援助、法律咨询,代写文书 ⑤调解委员会 调处纠纷、防止纠纷恶化

在历经数十年的基层司法改革中,基层法律服务所已由的“政法基层组织”(90年代初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等文件命名)转变为 “不再属于行政挂靠机构或事业单位,实行自主执业、自收自支、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自律性运行机制,成为符合法律中介服务行业规则的合伙制执业组织”(2000年“国办发(2000)51号”、“清办函(2000)9号”文件规定)。此后,全国范围内开始清理整顿基层法律服务所并要求各基层法律服务所与司法所(国家基层司法行政机关)进行脱钩改制。因此,基层法律服务所及其从业人员从官方名义向非官方色彩转变,其与律师事务所在法律服务中介这一地位层面逐渐趋同。由于法律执业资格准入门槛提高、法学教育风行、律师事务所规模扩大、政府对基层法律服务所整顿清理等因素的影响,自1999年以来,我国的基层法律服务所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数量基本上呈萎缩趋势(见表.2和图.1)。

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人)基层法律服务所(所)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占比(人/所)1999年 119722 35383 3.38 2000年 121904 34219 3.56 2001年 107985 28647 3.77 2002年 98541 26889 3.66

二、基层法律服务所在基层法律服务市场中的现状分析

1、基层法律服务所的设立及组建有待规范。《基层法律服务所管理办法》规定:“设立基层法律服务所应当具备下列条件:有规范的名称和章程;有三名以上符合司法部规定条件、能够专职从也的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有固定的执业场所和必要的开办资金。”“基层法律服务所的设立实行司法行政机关核准登记制度,核准登记由地级司法行政机关负责”。笔者认为,基层法律服务所的设立缺少最低投资限额等实质性限制,设立比较简单粗放。《基层法律服务所管理办法》规定:(1)乡镇法律服务所可由县级司法行政机关组建,也可由乡镇人民政府组建。(2)城市法律服务所由街道办事处在市、区级司法行政机关指导下组建。(3)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或者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可以组建地方人民政府核拨事业编制和事业经费的基层法律服务所。笔者认为,基层法律服务所应由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统一组建。司法行政机关作为法律服务机构的设立审核机关,并且又是法律服务市场的行政监管者,不应作为组建者出现。否则,既是组建者,又是审核设立机关,同时又是监督管理者,甚至又扮演收益者的角色,容易导致角色混淆和冲突,不利于对基层法律服务市场进行公正、中立、有效地规范化管理。

2、基层法律服务所的性质不够明晰。基层法律服务所的设立门槛较低,是面向所在基层行政区域提供除刑事辩护代理等相关业务之外的社会组织。2000年司法部《基层法律服务所管理办法》规定:“基层法律服务所按照事业法人体制进行管理和运作,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但是,司法部就北京市司法局《关于“律师同时在一个律师事务所又在另一个法律服务所执业”是否适用“同时在两个以上律师事务所执业”问题的请示》的答复中所述:“基层法律服务所与律师事务所在业务范围上基本相同,从法律的角度看,可视其为性质相同的法律服务机构。”笔者认为,从提供有偿法律服务来讲,基层法律服务所与律师事务所的性质基本相同,都是提供法律中介服务的社会组织,将基层法律服务所界定为社会组织比事业法人更与实际相符。

3、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最低学历限制应该适当提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管理办法》规定: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应当具备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资格,并在基层法律服务所实习满6个月,被该所鉴定合格的。学历要求高中或者中等专业以上学历。笔者认为,在一些经济水平较发达的基层县域,适当提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最低学历是有必要也是可行的。就笔者所在的基层法庭所辖范围而言,中专学历已经非常普遍,有条件者都在进修大专、本科学历。与本地的律师相比,法律工作者普遍存在学历较低、中老年法律工作者居多等问题,其与律师的业务水平差距在逐渐扩大。

4、基层法律服务者的业务范围限于传统法律服务市场,法律水平尚待提高。基层法律服务者主要活动在离婚、赡养、相邻、民间借贷、法律关系明显的人身损害赔偿等标的额较小的传统法律服务市场。在庭前准备和庭审过程中缺乏程序意义和证据观念,比如代当事人书写的民事诉状简单粗放、开庭时没有准备代理词、庭审前搜集的证据不够齐备、法律关系表达不清、法律逻辑性较差等问题的存在常常会拖延庭审效率。就笔者所在单位的审判员普遍认为,法律工作者的业务水平与律师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

5、缺少专门的职业操守和纪律规定对基层法律工作者进行约束。与大城市相比,基层地区是一个典型的熟人社会。多年来,基层法院审判人员面对的是同一批基层法律工作者,加上外地律师较少参与本地诉讼、基层群众法律知识较少、一些政法单位离退休人员加入基层法律服务所等因素的促成,使得熟人案、人情案、关系案广泛存在于基层司法。在当事人向基层法律工作者咨询时,基层法律工作者常以自己曾经是某政法干警、机关领导自诩,或是标榜自己与某主审法官有多大人情关系,造成法律服务市场不是法律服务提供主体业务水平的竞技场,而成为人情关系的不正当竞争阵地,也降低了司法权威。因此,笔者认为,应当出台相应的职业道德规范等制裁措施规范化管理基层法律工作者。

6、基层县域民众对法律服务所的性质、法律工作者和法官、律师和法律服务工作者称谓等概念的区分不够清晰,常常将二者混为一谈。就笔者所在的基层县域,法律服务所常常设在街道办事处、基层党委办公所在地,在民众向政府申请调解或咨询的过程中容易将基层法律服务所误解为党政单位,而被基层法律服务所拉走案源。就笔者所在的基层法庭,经常出现一些当事人到法庭寻找某律师(其实是某法律工作者)、将主审法官叫做律师的现象。同时,当事人通常将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称作律师,甚至主审法官也将其称为律师,增加了基层法律服务市场的无序化和异化。

三、基层法律服务所的存与废之辩

就基层法律服务所这一由于社会需求和政策依赖而催生的法律服务主体的存废问题,在学界和司法实务界形成三种观点.观点1认为,基层法律服务所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伴随律师事务所和执业律师规模的壮大应当退出历史舞台。“潇湘晨报”报载,2005年10月,衡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了“法律工作者”不得在该院出庭的决定,他们所依据的就是《律师法》的相关规定:“没有取得律师执业证书的人员,不得以律师名义执业,不得为牟取经济利益从事诉讼代理或者辩护业务”。观点2认为,基层法律服务所的法律工作者“用低廉的收费、热情的笑容、熟练的法律知识为乡亲们提供透着乡土气息的人性化法律服务,这种服务的效果即使博士律师、法律专家也不一定能达到”,认为基层法律服务所及其从业人员在广大的偏远乡镇有存在的必要。观点3认为,伴随时代的演变,基层法律服务所也在改革以适应生活贴近民众,虽然我国居民人均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我国的法律服务市场上仍存在着农民、在大城市角落讨生活的农民工、农村留守老人等底层群众和弱势群体,他们的法律权益也需要法律的保护,在收费较低、了解民风习俗等方面,有着基层法律服务所存在的必要,因此,当今,基层法律服务所和基层法律工作者仍有其存在的必要和价值,但是应当针对其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规范化管理。

就笔者所在的基层县域,与本地级市其他县域相比,相对比较富裕,但是在本县域偏远的乡镇仍然存在大量的弱势司法受众,他们不懂专业艰涩的法律用语,经济收入水平低下,一旦权利受到伤害必将跌入生活的低谷。土生土长的基层法律工作者大多来自当地乡镇,如果将他们驱逐出基层法律服务市场,那些弱势群体主张的小标的额案件很难受到当地律师的垂青。并且,本地仅有2家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有6家,通过律考或司法考试的执业律师匮乏,基层法律工作者队伍远远超过了执业律师群体。据笔者调查,在庭审过程中,主审法官并没有对基层法律工作者存在任何歧视和偏见,将其与律师一视同仁,甚至对一些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年长法律工作者评价较高。因此,笔者认为,在基层县域,特别是人数较多的贫困乡镇,仍有基层法律服务所存在的必要。当然,存在的未必是合理的,基层法律服务所及其从业人员仍需要相关法律法规、基层司法监管、自身业务水平、职业操守责任心等方面的完善和规范,以摆脱其尴尬的法律境地,为其服务基层法律市场提供必要的主客观条件。既然基层法律服务所和基层律师事务所都是提供基层法律服务的社会中介组织,就应该让基层法律服务市场和基层社会民众需求来选择,也许,基层法律服务所在未来会消逝,但在乡镇贫困人口仍占多数的现在还应当保留。

四、基层法律服务所的规范化管理构建

1、拟定相关法律法规为基层法律服务所及其基层法律工作者正名。针对广泛服务基层的服务所及法律工作者出台相应的法律规范,明确其设立条件、组建要求、执业准入、业务范围、服务区域、职业道德等内容。参加全国统一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资格考试合格的授予“乡镇律师”资格,可以在本辖区办理除刑事辩护案件外的其他民事、行政诉讼代理案件,不得跨辖区、不得在中级法院(含)以上法院办理诉讼代理案件。

2、明析基层司法行政机关和基层法律服务所的关系。基层司法行政机关不得组建,设立基层法律服务机构,或其他与之性质相同或相似的法律服务机构,并且不得从法律服务机构营业利润中收取或变相收取利益。

3、提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执业条件和准入门槛。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应具备大专以上学历。适当提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资格考试难度,将通过率控制在一定比例左右。

4、基层法院、公安、司法局等基层政法单位应加强对基层法律服务市场的监管,明确监管规范和措施,对一些违反法律和职业道德的基层法律工作者依法制裁。尤其是基层法院及其派出法庭,作为与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接触的第一阵地,应当严格审查其资质,对其违反法律法规、损害当事人利益的行为应当作出相应处理,有条件的单位可以建立地方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诚信系统,并向社会公示。基层县域司法局可以通过教育培训、财务审计、定期检查等方式监管基层法律服务所及其从业人员。

5、加大基层县域的法律宣传和法治教育,提高基层民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律常识,以便为其在走进基层法律服务市场并选择基层法律工作者或者律师时提供客观、可行、有效的判别力。

第三篇:基层交警队伍现状调查报告

基层交警队伍现状调查报告

2010行政管理马杰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公安工作基层基础建设年。大力加强基层交警队伍建设,全面提升交警队伍管理和服务水平,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保障有力的公安交通管理队伍,是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之要求,是做好新时期公安交通管理工作之根本。笔者系一名普通民警,长年扎根基层交警工作一线,根据多年心得,现就基层交警队伍的现状浅作分析。

一、当前交警队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就目前而言,我国基层交警队伍中,与其他警种相比,人员文化素质低是一种普遍现象,经过正规院校培训,高层次、高学历的人员相对较少,在一线道路工作的民警,大都没有经过正规的系统培训,执法能力、办案能力与其他警种相比还比较弱,水平偏低,特别是在执法工作中,民警存在程序意识、证据意识、卷宗意识低的现象,执法行为不规范,随意性大,开单据不规范,代码填写不准确等等,存在执法偏差和“说不过”的现象,说到底是执法水平低的表现。人员素质的参差不齐,直接影响到执法效果,一是执法行为不规范,执法随意性大,执法中定性不准,处罚不当,在执法中与群众发生冲突,产生不良后果。二是执法质量不高,执法效率不强,易引起警民关系紧张,造成群众不满意乃至上访,影响了警察形象。

2、民警身心压力过重。随着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日益繁重,交通管理行动和战役一个接一个,基层民警往往是还没完成这个行动任务,又参加了那个战役行动,身体得不到休息,精神得不到缓解,超负荷的工作,导致民警身心长期疲乏,压力过重,久而久之,厌战情绪就在民警心中产生,工作措施必然得不到充分的落实,工作棚架现象自然难免。再则,由于外部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制约,执法环境的相对较差,民警执法权威得不到尊重,执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民警心中时时存在畏惧心理,怕工作方式不当引起群众纠缠,怕群众上访,怕群众投诉,怕被上级训斥,于是出现了民警不敢管、不愿管的现象,正常执法得不到有效执行,从而也出现了基层民警有得过且过的心理,对交通违法“马虎”处理,甚至听之任之,这些均是由于民警身心压力过重而导致的后果。

3、一线警力严重不足。警力不足在我国是普遍问题,造成这方面的问题有多种原因,一是体制问题,管理机制同国外相比存在不足,就目前而言,我国的警力分配呈“水桶状”,机构设置重复,机关警力过多,基层警力较少。二是资金问题,财政投入相对较少,这也是导致我国基层交警队伍警力长期得不到充实的一个原因。三是城市发展与公路建设迅速扩张,而警力投入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在管理上出现空白点。由于警力少,道路长,管理根不上,基层民警长期在一线超负荷工作,身体健康受到影响,许多民警都是带病坚持工作,心中压力非常大。由于警力不足,执法人员少,许多任务履行不到位,造成交通违法普遍,甚至出现部分袭警现象发生。同时由于管理跟不上,对危险路段的监控就相对薄弱,交通安全宣传力度也相应减小,交通事故高发事成必然,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就得不到有效保障。

4、政治思想教育薄弱。由于基层交管任务重、警力少,工作压力大,基层交警队伍中对民警的政治思想教育就相应减少,有的甚至是流于形式,民警思想灵魂得不到真正冲击和洗礼,突出表现在:一是干部与职工谈心谈话少,思想交流少,基层民警心中的真实想法得不

到重视,领导干部与基层民警的心中易产生隔阂。二是政治教育活动得不到落实,有时甚至流于形式,民警思想得不到凝聚,消极思想乘虚而入,形成放任自流的状态,体现在工作上,就出现了工作作风不踏实,责任心不强,战斗力弱化的情形。三是业务学习活动不经常,上级政策得不到及时的贯彻执行,学业务、学文化、学先进的氛围不浓厚,也直接影响了民警素质,队伍向心力得不到提高与加强,导致了队伍一盘散沙,工作不出成效。

二、加强基层交警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1、把好进人关,畅通出口关。进一步建立健全招警体制和人员进出机制,严把公安交警队伍人员进出渠道,凡进入公安队伍的人员一律实行正规的严格的考试,要以《人民警察法》和《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录用办法》为准则招录人员,进入人员必须经过基础业务培训,坚持杜绝走后门,降格录用,这样才能真正把高素质、高学历的人员充实到基层交警队伍中,进一步提高基层交警队伍的整体素质。对在工作中知法犯法,连续违纪,屡教不改的坚决清理出公安队伍,不留害群之马,以影响公安队伍的整体形象。同时还要进一步精减机关警力,充实一线警力,严格按照公安部有关基层基础建设工作的要求,调整内设机构,精减机关人员,真正把85%以上的警力充实到基层,确保有足够的警力在基层开展工作,要进一步扩充警备配置,提高执法科技含量和执法效率,保证队伍随时处在最精良的状态,随时能够拉得出、打得赢。

2、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推行人事“双聘”。对基层交警队伍重新进行优化组合,合理配置人才资源,充分激活民警潜力,努力实现人事工作的依法管理和科学管理,科学设岗,不养闲人,变对民警的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以严格规范的规章制度约束民警行为,以科学合理的岗位设置调节工作效率,在基层交警队伍中建立一个“竞争择优,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进一步激发队伍潜力,提高工作效能。同时要进一步落实奖惩措施,做到奖罚分明,真正解决“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在工作考核中,要坚持以民警的德、能、勤、绩为主,重点考核民警的工作实绩,使队伍中出现“比、学、赶、帮、超”的生动局面,以充分调动起民警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创造性。

3、深入开展民警执法培训。要以岗位大练兵活动切入点,在基层交警队伍中深入开展民警执法培训活动,要本着“干什么,练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组织民警扎实学习,苦练内功,向法律、向科技要警力,要加强对民警培训活动的考核,并形成长效机制,将学习、培训、教育纳入等级化管理,使执法培训活动不流于形式,真正使民警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体能素质和执法本领得到进一步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得到进一步强化,交管工作不断上台阶,取得新成效。

4、保障民警执法权益。以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关于切实加强公安检察干警执法权益保护工作的通知》为契机,在对民警执法行为加强督察检查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对民警执法权益的保护,对干扰和抗拒民警正常执法,妨碍公务活动开展,恶意污辱挑衅民警执法的,要明确专门机构快速调查取证,严格处罚挑战执法权威的违法分子,为民警创造一个良好的执法环境。同时还要落实从优待警各项措施,从政治上、生活上、工作上关心一线民警,关心一线民警的身心健康,要科学调整民警作息时间,适时举办娱乐活动,保证民警在身体上、精神上得到充分休养。

5、加强民警政治思想教育。一是加强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设,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进一步提高班子成员的领导艺术、决策水平和驾驭能力,班子成员要落实一岗双责要求,做工作发展的带头人。二是抓好民警的政策理论学习,要在队伍中深入开展人生理想、职业道德、反腐倡廉教育,做到警钟长鸣,使民警防微杜渐,自觉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三是定期开展谈心交流活动,随时掌握民警的思想脉膊,并通过开展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帮助、教育、引导民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要深入学习胡锦涛总书记有关“荣辱

观”方面的讲话精神,使民警不断提高政治觉悟,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

建设一支新时期的交警队伍,确保道路畅通有序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我们公安机关义不言辞的责任和义务,只要各级公安机关领导认真研究分析队伍的状况和问题,特别是新形势下队伍建设面临的困难,进一步增强队伍建设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妥善解决队伍中存在的问题,那么,我们的队伍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就能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更好地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任。

第四篇:基层交警队伍现状调查材料

我为警徽添光彩

争创无违法违纪科所队

(二)我为警徽添光彩 争创无违法违纪科所队

调研材料

(二)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公安工作基层基础建设年。大力加强基层交警队伍建设,全面提升交警队伍管理和服务水平,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保障有力的公安交通管理队伍,是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之要求,是做好新时期公安交通管理工作之根本。笔者系一名普通民警,长年扎根基层交警工作一线,根据多年心得,现就基层交警队伍的现状浅作分析。

一、当前交警队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一线警力严重不足。警力不足在我国是普遍问题,造成这方面的问题有多种原因,一是体制问题,管理机制同国外相比存在不足,就目前而言,我国的警力分配呈“水桶状”,机构设臵重复,机关警力过多,基层警力较少。二是资金问题,财政投入相对较少,这也是导致我国基层交警队伍警力长期得不到充实的一个原因。三是城市发展与公路建设迅速扩张,而警力投入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在管理上出现空白点。由于警力少,道路长,管理根不上,基层民警长期在一线超负荷工作,身体健康受到影响,许多民警都是带病坚持工作,心中压力非常大。由于警力不足,执法人员少,许多任务履行不到位,造成交通违法普遍,甚至出现部分袭警现象发生。同时由于管理跟不上,对危险路段的监控就相对薄弱,交通安全宣传力度也相应减小,交通事故高发事成必然,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就得不到有效保障。

2、政治思想教育薄弱。由于基层交管任务重、警力少,工作压

力大,基层交警队伍中对民警的政治思想教育就相应减少,有的甚至是流于形式,民警思想灵魂得不到真正冲击和洗礼,突出表现在:一是干部与职工谈心谈话少,思想交流少,基层民警心中的真实想法得不到重视,领导干部与基层民警的心中易产生隔阂。二是政治教育活动得不到落实,有时甚至流于形式,民警思想得不到凝聚,消极思想乘虚而入,形成放任自流的状态,体现在工作上,就出现了工作作风不踏实,责任心不强,战斗力弱化的情形。三是业务学习活动不经常,上级政策得不到及时的贯彻执行,学业务、学文化、学先进的氛围不浓厚,也直接影响了民警素质,队伍向心力得不到提高与加强,导致了队伍一盘散沙,工作不出成效。

二、加强基层交警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1、深入开展民警执法培训。要以岗位大练兵活动切入点,在基层交警队伍中深入开展民警执法培训活动,要本着“干什么,练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组织民警扎实学习,苦练内功,向法律、向科技要警力,要加强对民警培训活动的考核,并形成长效机制,将学习、培训、教育纳入等级化管理,使执法培训活动不流于形式,真正使民警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体能素质和执法本领得到进一步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得到进一步强化,交管工作不断上台阶,取得新成效。

2、保障民警执法权益。以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关于切实加强公安检察干警执法权益保护工作的通知》为契机,在对民警执法行为加强督察检查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对民警执法权益的保

护,对干扰和抗拒民警正常执法,妨碍公务活动开展,恶意污辱挑衅民警执法的,要明确专门机构快速调查取证,严格处罚挑战执法权威的违法分子,为民警创造一个良好的执法环境。同时还要落实从优待警各项措施,从政治上、生活上、工作上关心一线民警,关心一线民警的身心健康,要科学调整民警作息时间,适时举办娱乐活动,保证民警在身体上、精神上得到充分休养。

3、加强民警政治思想教育。一是加强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设,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进一步提高班子成员的领导艺术、决策水平和驾驭能力,班子成员要落实一岗双责要求,做工作发展的带头人。二是抓好民警的政策理论学习,要在队伍中深入开展人生理想、职业道德、反腐倡廉教育,做到警钟长鸣,使民警防微杜渐,自觉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三是定期开展谈心交流活动,随时掌握民警的思想脉膊,并通过开展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帮助、教育、引导民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要深入学习胡锦涛总书记有关“荣辱观”方面的讲话精神,使民警不断提高政治觉悟,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

建设一支新时期的交警队伍,确保道路畅通有序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我们公安机关义不言辞的责任和义务,只要各级公安机关领导认真研究分析队伍的状况和问题,特别是新形势下队伍建设面临的困难,进一步增强队伍建设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妥善解决队伍中存在的问题,那么,我们的队伍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就能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更好地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任。

第五篇:对当前基层法院司法警察队伍现状的思考

对当前基层法院司法警察队伍现状的思考

司法警察是人民法院直接掌握和领导的唯一的武装力量,是人民法院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法院第二个五年改革纲要(2004-2008)》提出“推进人民法院工作人员的分类管理,制定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执行员、司法警察、司法行政人员、司法技术人员等分类管理办法,加强法官队伍职业化建设和其他各类人员的专业化建设。”在法官精英化和职业化改革如火如荼进行的同时,司法警察的队伍建设却被有意无意的忽视了。从当前基层法院的情况来看,司法警察队伍建设至少存在下列问题:

1、在职在编的司法警察人数不达标。

按照最高人民法院的要求,法院12%的编制应配备给司法警察。最高人民法院人事厅《关于法院司法警察控编数的通知》要求“专职司法警察按所在法院控编的12%配备,根据警力不足的实际情况和审判工作的需要,各级人民法院可在控编总数12%的基础上,增配适量的聘任制司法警察。”(此处的聘任制司法警察与聘任制书记员性质一样,是指人民法院使用国家确定的政法行政编制或当地政府批准的财政拨款编制,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经考试、考核合格,纳入合同制序列的聘任制干部,而非临时聘用性质的司法警察)。由于正式在编的司法警察人数过少,严重影响法警大队正常的工作,各基层法院只能

用招聘大量临时聘用性质的司法警察加以解决。

2、对派驻人民法庭的司法警察难以进行系统的训练和管理。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庭若干问题的规定》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全面加强人民法庭工作的决定》提出人民法庭应尽量配备司法警察。驻庭法警主要负责人民法庭的安保工作,必然要常驻法庭。这样有违“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实行编队管理”的规定。法警大队实行半军事化管理,经常要进行集训和培训。这些驻庭法警的人事关系一般仍挂靠在法警大队,而人民法庭对驻庭法警的管理相对松散,没有条件也很少愿意对这些法警进行专业培训,这样容易导致法院难以对这些驻庭的法警进行系统的训练和管理。

3、法警大队与办案单位之间的关系不够顺畅。

人民法院在执行工作中遭遇暴力抗法是屡见不鲜,司法警察作为人民法院唯一的武装力量,其威慑作用不可小视。在法院工作人员中,只有司法警察才有权使用警用器械。但是根据相关规定,法院各办案单位在调动司法警察时,必须履行一定程序的审批手续。在办案单位出现紧急情况急需警力支持时,经常出现因为不能及时抽调警力而导致贻误战机。

4、司法警察的警用技术装备相对落后。

从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法院司法警察警用装备配备标准》来看,当前大量基层法院司法警察的警用装备配备只能算是勉强达标,不少基层法院的司法警察只有一副手铐、一根伸缩警棍和一顶头盔。与公安机关的民警单警装备相比,真可谓是天壤之别。“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落后的“软件”环境已经严重的影响了人民法院司法警察的战斗力。

5、临时聘用的司法警察待遇较低,不利于队伍的稳定。

由于在编法警人数过少,基层法院纷纷采取招聘了大量的临时聘用性质的司法警察来弥补不足。这些临聘的司法警察工作强度大、危险性较高、经济收入低,导致了岗位的流动性相当大。这些临聘法警把最美好的青春岁月奉献给了法院,却因为岗位原因学不到太多的法律知识,而且还不得不面临着35岁不再续聘的“坎”。这些临聘法警如果在执行任务时出现伤亡,也享受不了在职在编的法警可以享受的一些工伤、福利待遇。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笔者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加以解决:

1、尽快增加在编人员的警力数,高配法警大队的级别。

各基层法院应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加强人民法院司法警察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保证司法警察编制落实到位,将司法警察编制纳入全院干部编制内统筹考虑。在进行公开选调、招考工作人员的时候,要切实落实司法警察的编制,从公安机关、兄弟法院选调专业素质较高的人民警察或从公安大专院校考录成绩优秀的大学生进入法警大队从事司法警察工作。同时政工部门对本院其他部门的在编人员,符合条件的也可以将其调入法警大队工作。目前不少基层法院将法警大队的大队长和教导员配备正科级实职,副大队长配备副科级实职,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司法警察的政治待遇。

2、用双层管理模式加强对驻庭法警的管理和训练。

驻人民法庭的司法警察是人民法庭的组成人员,在日常的审判执行工作中,司法警察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因此人民法庭应当高度重视他们。由于司法警察管理的特殊性,基层法院可以对这些驻庭法警采取警队和法庭双层管理的模式进行管理。人民法庭负责对驻庭法警的专业法律知识培训,法警大队通过统一的集训和学习,负责对驻庭法警的专业技术知识培训。

3、创建执行警务局或在法警大队内设立执行中队。

目前有的基层法院将执行局和法警大队合并组成执行警务局,另外还设立非诉案件执行局。执行警务局的职能相当于以前的执行局,但是由于法警大队的并入,执行警务局就可以相对自由的调动司法警察,不至于在办理调动警力的审批手续时丧失执行战机。但由于执行局和法警大队都是基层人民法院按照相关规定设立的内设机构,将其合并为执行警务局可能在实践中存在一定困难。因此也有部分法院在法警大队中设立执行中队,主要负责协助审判、执行人员办理诉讼保全和执行。由于执行中队接受法警大队和执行局的双层管理,而执行局局长又多为法院党组成员,因此执行人员调动司法警察的手续也较为方便。

4、切实提高司法警察的警用技术装备。

先进的警用装备可以更加有效的发挥司法警察的战斗力,是司法警察执行任务和履行职责的物质基础。人民法院应当加强对司法警察部门的重视力度,添臵先进的警用装备以更好的发挥司法警察应有的作用。公安机关在提出“科技强警”的口号的几年来,高科技警用技术纷纷配发到一线实战单位,公安民警的战斗力也随之大大提升。这些经验应当作为人民法院建设司法警察队伍的有益参考。

5、切实保障临聘司法警察的待遇。

当前基层法院的临聘性质的司法警察的工资福利均由法院财政自行负担,在目前“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模式下,法院没有独立的财政权,这些临聘司法警察的收入也自然比较低。要充分解决这些临聘法警的待遇问题,就必须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财政支持,将这些临聘人员的基本工资纳入当地财政预算,法院负责解决福利、保险等。目前有的地方将临聘司法警察的工资福利均纳入了当地政府财政预算,由同级人事、财政部门以劳务派遣的形式将他们派遣到法院从事司法警察工作,有效的稳定基层法院的司法警察队伍。

(作者单位:湖南省望城县人民法院)

下载于目前基层公安工作和队伍现状的几点思考(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于目前基层公安工作和队伍现状的几点思考(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科学谋划十二五基层公安工作的思考

    科学谋划“十二五”基层公安工作的思考 屏山县政府副县长 雷 涛 现阶段,屏山县移民将实现整体搬迁入住,社会经济步入重大机遇期和重要转折期,各种社会矛盾积聚纷呈,社会治安面临......

    基层文联队伍现状调研报告

    提供一篇调研报告范文,作为参考! “十一五”期间,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和重视下,我市基层文联队伍建设取得了可喜的进步,在进入新一个五年发展期之际,很有必要认真审视和分析我......

    中国目前教育现状分析与思考

    关于当前教育现状分析与思考 教育是一个国家最大的基础工程,需要国家的巨额投入与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这个工程没有搞好,就培养不出有信仰、有道德、有理想且身心健康的人才,没有......

    目前基层税务管理的思考[五篇材料]

    目前基层税务管理的思考 目前基层税务管理的思考2007-02-02 21:54:59目前基层税务管理的思考 为了推进依法治税,切实加强对税源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优化纳税服务,推进社会主......

    监狱基层民警队伍现状分析及对策初探

    监狱基层民警队伍现状分析及对策初探 【摘要】监狱工作的根基在基层,监狱队伍的主体在基层,队伍中的问题也主要发生在基层,因此,加强监狱队伍建设必须将着重点放在基层。笔者从......

    对列车乘务员队伍现状的几点思考

    对列车乘务员队伍现状的几点思考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铁路事业也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大量的动车组、高铁覆盖到越来越多的地方,更加方便人民的出行,铁路与人们的生活更加密......

    煤矿安全监察队伍主要现状的思考和对策浅析(★)

    煤矿安全监察队伍主要现状的思考和对策浅析 建立一支素质高、作风硬、能力强、监察严的安全监察管理队伍,是煤矿企业实现长治久安的有力保证,集团连续四年实现安全生产的做法......

    基层地税思想政治工作现状与思考(共5则范文)

     基层地税思想政治工作现状与思考 税务部门是各项税收工作的落脚点,税务人员是国家税收政策法规的具体执行者,是税收工作的具体实践者。广大税务干部的思想意识、精神状态、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