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9次全国重症医学大会总结
中华梦百年传承铸辉煌 重症人十年发展再起航
——参加《中华医学会第9次全国重症医学大会》汇报材料 2015年5月21日-24日,《中华医学会第9次全国重症医学大会》在中华医学会的创始之地——美丽的东方明珠上海隆重举行。经医院同意,我有幸参加了本次大会。通过本次大会,收获很大,感受很深。现简要汇报如下。
2015年,中华医学会走过了一百个春秋,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也迎来了第一个十年。故本次大会的召开必将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传承与发展的主题贯穿大会始终,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大会盛况空前,异彩纷呈,来自全国各省市注册参会代表共8512人共享学术盛宴。本届大会共设讲座323个,其中外宾讲座31个,重症儿科12个,重症护理讲座41个,两岸三地论坛讲座8个,重症专家讲座231个。本届大会除主会场外,另设10个分会场,最多时11个分会场同时展开讲座。
过去十年重症医学突飞猛进,随着科学研究与临床实践的进步,重症医学治疗理念推陈出新,学科建设日趋完善,诊疗思路不断突破。回顾过去,展望未来,重症医学已经从经验性医学模式转变为循证医学模式,并进一步进入精准医学模式,重症医学的临床和科学研究正在迈入一个新时代。
一、重症医学治疗理念日趋成熟。
传统的疾病诊疗理念往往以诊断为导向,强调诊断的准确性,诊断明确以后再开始治疗。这种先瞄准再开枪的治疗理念在传统的内外科仍占主导优势。而重症患者往往存在严重的生理紊乱,在脏器功能衰竭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下,重症医师必须具备边瞄准边开枪的素质与能力,在处理危及生命的生理紊乱的同时寻查病因并给予针对性治疗。因此,重症医学的治疗理念是以生理紊乱为导向的目标性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已纠正患者生理紊乱为基础确立治疗目标,进行治疗干预后实施监测并随时调整干预措施,逐步实现更高层次的治疗目标。在临床传统学科细化与瓶颈发展的同时,重症医学的治疗理念从传统的强调诊断的准确性过渡到强调危及生命的生理紊乱的纠正,这也是重症医学有别于传统医学的重要特点之一。
二、重症医学学科建设日趋完善。
1、规范化质量控制。质量与安全是重症医学的生命。重症医学科是救治全院重症患者的最前线,直接反映医院的综合救治水平,重症医学医疗的质量和安全与患者性命息息相关。重症医学分会一直致力于规范的建立及质控的提高。在开展5C培训力求重症医学诊治规范化的基础上,由国家及各省卫计委主导在全国乃至各省层面建设重症医学质控中心,推进质控工作的规范化及常规化。
2、学科队伍建设不断壮大。重症医师的职业素养需要专业化的培训。多项研究显示由专业化的重症医师主导重症患者的治疗可明显降低死亡率,突显重症医学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的重要性。在重症医学的建设中,场地设备等硬件设施往往并不是难点所在,具备重症医学专业素养的学科队伍建设才是关键环节。近十年来我国重症医学队伍不断壮大,重症医师的专业化培训不断规范,重症医师的职称及晋升体系也日趋成熟,学会层面不断开展针对重症医师规范化继续教育培训,专科护士培训亦开展的如火如荼,为我国重症医学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储备了力量。
3、亚专科建设迫在眉睫。亚专科建设是新的历史时期重症医学发展的战略目标。研究显示,将患者转至由各种专科医师而非专业重症医学医师主导的ICU中并不能改善患者的预后。重症医学的学科特征,决定了它必将一直站在生命的前沿。不仅体现在重症医学以整体观审视患者,探寻疾病的发展规律,更体现在对器官、对局部的精细监测和干预,使整体诊疗达到更高的境界。因此,大力推动包括重症呼吸、重症肾脏、重症心脏、重症感染、重症营养、重症镇静等亚专科建设是重症医学发展的宏伟战略,重症医学专题会议的召开则是推动亚专科建设的有效手段。
三、疾病诊疗思路不断突破。
1、重症感染及感染性休克方面:脓毒症(sepsis)的定义正在更新。以往脓毒症的定义为感染+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目前研究显示SIRS并不能反映脓毒症的病理生理特点,且脓毒症应符合SIRS诊断标准的数目的界定也并不客观,因此脓毒症诊断标准有望更新。脓毒症目前虽无特异性治疗,但通过指南实现常规治疗的规范化仍可改变世界。一项对澳大利亚和新西兰171家ICU中101064例重症感染患者的回顾性研究显示,自2000年至2012年重症感染患者的病死率由35%降至18.4%,每年约降低1.3%。且指南依从性越高,病死率越低。
当前抗感染治疗更加关注药物的代谢及药效学以及患者自身的免疫状况,重症感染的治疗策略也正在从初期的微生物导向模式转化为微生物+临床药学+免疫代谢导向模式。此外,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已升华为一个概念,意在以改善灌注为核心的复苏治疗,不再局限于是否达到某个具体指标。
2、机械通气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进入新时代。肺保护性通气不再单纯局限于对肺的保护,而是应对全身脏器均能起到重要的保护作用。小潮气量的有益作用也不再局限于ARDS患者,对健康肺的机械通气患者同样应采取小潮气量通气以减缓呼吸系统并发症。ARDS的肺保护性通气理念也从小潮气量深入到超级肺保护甚至让肺完全休息。
呼气末正压和肺复张的目标是改善ARDS肺通气的不均一性,然而既往研究并未对ARDS患者进行细致区分,未显示出病死率的降低。而俯卧位通气降低ARDS的病死率,是改善ARDS通气不均一性的新选择。
3、急性肾损伤(AKI)从肾脏走向全身。AKI并不单纯局限于肾脏损伤,AKI病理生理改变不再仅体现为单纯的急性肾小管坏死。近期提出的AKI允许性低灌注的理念,为AKI的救治打开了另一扇窗,并由此改变了持续肾脏替代治疗的时机及规范。
4、应激程度导向的营养及代谢支持。在炎症反应强烈的疾病早期,可允许保持低热卡,此时营养途径不拘于肠内或肠外,强调早期的代谢支持。而应激反应期后疾病进入慢性期则需要足量的营养支持,此时的营养状态往往决定患者的预后。
以上内容是本次大会传递的主要信息,其中的亮点、热点数不胜数。通过参加本次盛会,深深感受到重症医学的快速发展,深深感受到重症医学在现代医学中的重要作用。身为重症人,感到由衷的骄傲与自豪,同时也感到任重而道远。
路漫漫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
2015.05.28
第二篇:重症医学年会学习总结
学习汇报
我参加了本次在贵州省凯里市举办的贵州省重症医学年会,通过认真听讲课,同时与在会的参会人员及授课老师进行沟通,使自己收获不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目前全国重症医学发展迅速,信息化建设已经在大医院的重症医学科如火如荼的进行,并逐渐开始在医院和医院之间关联,使病历资料、科研资料得以共享,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远程诊治协助,使偏远山区——如我们这些地方,都可以及时得到名医指点,提高了基层医院的急救水平,可以挽救更多的危重病人,这是我们这种基层医院的福音,更是广大患者的福音。
二、在和同级医院的同道的交流中,了解到这些兄弟医院的发展日新月异,基本都开展了持续床旁血液净化治疗,血浆置换,纤维支气管镜,床旁即时超声检查等项目,而这些在我们医院目前还未开展,这对我们科室的发展制约太大,在接下来的工作中争取把以上项目全部开放出来,真正让更多危重患者得以就近治疗,真正做到大病不出县;同时目前我院受制于基层医院的格局,重症医学科需要的必要的抗生素等药品亦严重欠缺,也制约了科室的发展,这是我们今后的工作中需要去解决及克服的困难。
三、在本次的听课学习中亦受益匪浅,首先,随着脓毒血症3.0的发布,对我们以往的一些观点及概念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这一概念比以往的更窄,同时结合序贯器官功能衰竭评分,应该显得更严谨,但在临床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依从性会有所下降,同时还有一些地方比较模糊,没有明确予以解释,这也是后续的医护人员需要继续努力的地方;其次,在学习创伤AKI患者液体复苏如何避免液体过负荷时,使我了解到,在这一类患的液体管理中,需要注意在保证组织器官灌注的同时,亦有可能液体过负荷对器官功能形成二次打击,使患者住院时间延长甚至导致患死亡,所以对这类病人在液体复苏时应更加严密监测及管理液体;再次,在重症医学科中,镇静镇痛是一个永久的话题,在本次的学习中,各位老师对镇静镇痛在重型颅脑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特殊领域的应用及镇静镇痛本身的理论基础等分别进行了详细的讲述,使我对镇静镇痛重新有了一个认识;最后,本次学习还分别就血管活性药物、应激性心肌病、呼吸机通气模式的选择、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持续床旁血液净化治疗的选择及抗凝方式的对比等相关内容进行了一系列讲课,对我本人的帮助非常大。通过本次的学习,使我看到我们科室存在的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该在这些方面加强学习,同时把工作做得更细、更好,在不断提高科室整体能力的同时,应不断进修学习,参加大型重症医学科会议以拓宽视野及思路,使科室的发展真下做到与时俱进。
科室:重症医学科
冯光进
第三篇:重症医学概述
危重病医学是知识面较广、发展迅速的一门新兴学科,与传统学科不同,危重病医学主要研究的是器官与器官之间、器官与组织之间以及组织与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涉及呼吸、循环、肝脏、肾脏及中枢神经等多个器官或系统功能的支持,此外还包括感染、传染性疾病(如SARS)等。因此,其组织结构和管理有其特殊性。
(一)ICU的组成
ICU现有以下3个主体部分构成:(1)训练有素的医师和护士:ICU成立之初,缺乏对危重患者各个器官或系统的功能改变及相互影响的深刻认识,初期ICU常附属于各专科或专业,没有ICU专职医师,当出现危及患者生命的多种问题时,常由相关专科的医师分别处置,不可否认,每一位参与治疗的临床专科医师都有救治其专科患者的经验,但面对多个脏器损害时,任何一个专科的专家都难免力不从心,而各科间的治疗意见相左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因此经过系统的、专门培训的有能力对多器官功能进行延续的支持性治疗的ICU专职医师(Intensivist)应运而生,具有对多个器官或系统功能进行紧急或延续性支持治疗的能力,能够随时应召并互相协调,这是ICU发挥其加强医疗职能的关键。(2)先进的监测技术和监测系统: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各种轻便新型的呼吸机相继推出,心电监护和循环压力监测技术不断完善,并研制出如Swan-Ganz导管等适用于患者床边的设备,其他的传感器及电子技术也不断发展并用于临床,具有动态、定量监测患者生理功能及捕捉瞬间变化的能力,并能够反馈于治疗。(3)正确的学术思想和准确的高技术治疗措施:必须在正确的学术思想指导下,运用高技术的监测治疗手段对危重患者的重要生命器官进行有效的加强治疗。
(二)ICU医疗管理模式
目前,中国医院ICU的管理模式有以下几种:一是由内科医师管理;二是由外科医师管理;三是由急诊科医师管理;四是由麻醉科医师管理;五是由多科医师协同管理的五种管理模式,孰优孰劣,不能一概而论,还需进一步研究及临床实践中提炼。组织形式大致可分为三种:一种是专科ICU,一般由各临床二级学科组建的以收治本科危重病人的ICU;一种是部分综合ICU,在一级临床学科的基础上组建而成;另一种是综合ICU,收治全院危重病人。专科ICU和部分综合ICU的管理模式容易明确,产生归属争议的多为综合性ICU。具体表现形式为:
(1)全开放式:即每位患者的ICU治疗均由原专科或各专业的医师各自负责,重大医疗决定、医嘱和医疗技术操作均由原专科的医师负责实施,医院整个医疗系统的人员都能 够在不同程度上积极参与ICU的工作,但ICU以护理人员为主体,根据专科医师的要求进行工作。ICU医师多为兼职,无全职ICU医师。收住病人相对来说不加控制,每个病人有个专业的主管医师负责管理,ICU科主任并不过问或很少过问每个病人的处理和治疗。ICU的具体事务(监护情况、医疗质量、医护教学、设备采购),科主任参与性不强。
(2)半开放式:患者的医疗措施由ICU医师和原专科医师共同管理,但根据主体不同,往往可分为以ICU为主体的管理模式和以专科医师为主体的管理模式。谁是管理主体,谁就在医嘱、医疗操作和管理上占主导地位。该模式的优点是可发挥原专科医师的专业优势,同时又可以发挥ICU医师在危重病监测和治疗方面的专长,两者相互配合,使危重患者获得最佳的医疗服务。在我国已建立ICU的医院中,也多采取这种半开放模式。半开放型所有危重病人入住ICU,须经ICU科主任或值班人员同意。但患者的处理和治疗仍有相应专业的主管医师负责,ICU科主任很少参与每一个患者的具体治疗。
(3)封闭式:患者的医疗活动完全由ICU医师负责。专科问题由ICU医师邀请专科医师查房或会诊,进行协调解决。该模式的优点是危重患者的医疗责任明确,ICU能够充分发挥其监测和治疗的优势。但是该模式对ICU医师的专业要求较高,而且要求ICU医师能够积极与专科医师协调,及时处理专科情况。封闭式的ICU医疗管理模式是目前被欧美及港澳地区ICU最常采用的一种模式。封闭型危重病人的收住、转入或转出,必须经ICU主任或值班人员的同意,收住ICU后,由ICU医护人员直接诊治,并对患者的治疗负完全责任,在ICU科主任的指导下,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处理。
(三)ICU的功能(监护是手段,治疗是目的)
(1)危重病人集中收住于ICU内,便于监护和观察病情变化。(2)集中应用先进的医学诊断技术和生命支持疗法及一流的护理。
▲ ICU的医生和护士均须接受严格的特殊的训练,对严重疾病的紧急处理有特定的技术,ICU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 ICU具有生命支持的环境,地点和设备,组成了一个特异的生理功能单元。
三、综合性ICU概述与发展趋势
现代医学发展的趋势是使各临床专科更加系统化、专一化。这种发展状况使得那些患有多脏器功能严重不全的患者就诊时,复杂的多专科问题使得专科医生感到收治的困惑,甚至延误治疗。同时,一些危重患者在救治时,需要一些普通病房所不具备的特殊的多系统功能状况的监护设备及专职的经过特殊培训的急救人员,而且,全力以赴的救治工作使医护人员在精力上、体力上不能再顾及其他患者,ICU由此应运而生。
ICU为英文Intensive Care Unit的缩写,译为重症监护病房。是现代化医院内的一种特殊组织机构,是医院现代化的崭新标志。现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所现代化医院医疗急救水平的重要标准。不同规模、不同等级、不同性质的医院,可设置不同数量的ICU床位数。ICU的病床数量根据医院等级和实际收治患者的需要,一般以该医院病床总数的1~2%为宜,可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增加。从医疗运作角度考虑,每个ICU管理单元以8到12张床位为宜;床位使用率以65~75%为宜,超过80%则表明ICU的床位数不能满足医院的临床需要,应该扩大规模。ICU内配备有带中央显示器的多参数监护仪、呼吸机、便携式血氧仪、亚低温治疗仪、除颤仪、麻醉机、心电图机、微量注射泵、输液泵、营养输注泵、床边血糖仪、纤维支气管镜、血气分析仪、震动排痰仪、床边X光摄片机、B超机等先进医疗设备一批。以及中央空调,层流洁净、消毒系统、中心供氧、中心吸引等先进设施。ICU病房有三重保障供电系统,保证设备不间断正常运行。能进行T、P、R、BP、SPO2等多生理参数的无创监测,有创动脉血压监测,中心静脉压监测,有创颅内压监测等。
ICU病室收治什么样的病种、来源及其管理等,是危重病医学领域中一个尚有争议的问题,尚需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和完善。而所有需要监测及脏器功能支持设备、随时有危及生命可能的病人均为ICU收治对象。主要包括:(1)各种复杂大型手术后的危重病人(尤其是术前有合并症如冠心病、呼吸功能不全、电解质紊乱,或术中经过不平稳、出血量大、有一过性缺血缺氧性损害或生理扰乱大者);(2)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等需行呼吸管理和(或)呼吸支持者;(3)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病人;(4)心肺脑复苏(CPCR)后的病人;(5)心功能不全,或有严重心律紊乱者;(6)急性心肌梗塞;(7)各种严重休克;(8)严重复合伤、多发伤;(9)急性药物、毒物中毒,虫蛇咬伤者;(10)淹溺、中暑、电击伤者;(11)严重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者;(12)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性肾小管坏死(ATN)病人;(13)器官移植病人;(14)其他经短期强化治疗可望恢复的各系统、器官功能减退的急性衰竭病人等。但精神病、急性传染病、脑死亡者、无急性症状的慢性疾病者、恶性肿瘤晚期、老龄自然死亡过程、无望或因某种原因放弃抢救者等,则不属于ICU的收治范围。
危重病学从简单的监测与护理到当今发展为较系统的危重病医学理论,一系列先进的监测手段和救治技术,经过了半个多世纪几代人的努力。危重病医学的贡献在于,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通过先进的生命支持手段,使许多过去已无法救治的危重患者得以存活或延长其生存时间,而ICU的建立和发展是现代医学进步的显著标志之一,现就综合性封闭型ICU管理模式提出下述看法,以供参考:
(一)综合性ICU的性质
综合性ICU多为多学科相关性ICU,有别于单一的专科性ICU,既是急救工作的重要枢纽,也是危重病医学的研究与教学中心;通常当病人的危重阶段过后再转回原专科病房继续治疗,因此它只是危重病人的中转站,不是独立的临床科室,应是麻醉科统一管理下的一个机构,在中国医学院校教案中重症监测治疗学也作为麻醉学的一部分.(二)综合性ICU的功能
(1)严重心、肺和肾功能衰竭、创伤和其他各种严重有生命威胁的患者均集中于ICU,便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和监护。
(2)应用先进的医学诊断技术和生命支持疗法,例如:复苏除颤、体内心脏起搏、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心导管、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等。
(3)ICU的医师和护士均受过特殊的训练,对严重疾病的紧急处理有特定的技术。
(4)ICU具有生命支持的环境,包括床旁监护、生命支持设备和机械通气机等,组成了一个特异的生理功能单元。
(三)综合性ICU的任务
综合性ICU可收治60%左右术后病人,同时收治一些严重创伤、休克、败血症、毒血症、脓毒血症、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凝血机制障碍及心肺复苏后的病人。其任务是担任以监测为手段,治疗为目的的工作。使病人的救治成功率达到90%以上。它集中多个临床科室的会诊意见,并经过经验丰富的医师和护士执行,由于危重病人的复杂性,往往一个专业的医师无法精通或完成整个疾病的治疗过程,需要诸多专业医师的协助.因此,综合性ICU需要多科室,多专业的医生密切合作,共同管理与治疗才能有效的提高诊疗水平。
目前中国的危重病医学还很落后,但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独特的优势。中国拥有世界最多的人口,随着医疗保健的逐渐改善和社会高龄化,危重病人会越来越多,经济条件逐渐改善,生命更加可贵,对危重病医学和ICU的需求会越来越大,重症监护病房(ICU)在现代化医院中的地位越来越显得重要;随着危重病医学和边缘学科的发展,护理人员在ICU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这对在ICU工作的护理人员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因此,搞好ICU 的管理十分重要。针对中国医院自身状况、全球医学发展、疾患治疗需求,综述个人观点:中国医院综合性ICU的规范建设及采用封闭型管理模式应是国内各级医院的发展趋势。
第四篇:重症医学科主任职责
重症医学科主任职责
一、在院长领导下承担临床科主任的全部职责,是重症医学科诊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第一责任人,应对院长负责。确保重症医学科为病人提供优质、安全及合理的治疗。
二、重症医学科科主任应是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组织”的成员,参与医院医疗质量与病人安全管理工作。
三、本岗位基本要求与能力
1、是具有相应危重病医学执业资格的高年主治医师及以上人员。
2、具有相应重症医学科训练水准、熟练的专业技术、丰富的临床经验,了解危重病医学的进展情况。
3、在病房从事重症医学科临床及管理工作,或是授权一名具有同样资格的高年主治医师及以上人员从事上述工作。
4、具有与各临床与医技科室间协调的能力,能参与检查、评价医院内合理利用重症医学科医疗资源的情况。
四、文明行医,尊重和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等核心制度,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
重症医学科病房主诊医师职责
一、在科主任领导下,负责本科相应的医疗、教学、科研等工作,并协助主任做好行政管理工作。
二、主管分管床位的一切医疗工作。安排每日工作(转入、转出等)。每日查房,随访转出病人,负责手术前、转科前病人的检查。检查每日医嘱及执行情况。做好家属的日常解说工作。
三、具体负责教学和指导下级医师进行诊断、治疗、特殊技术操作(如:各种血管穿刺、插管术或心导管术)。检查、修改下级医师书写的病史、病程记录和医疗文件。审签出院及转科病历。考核住院医师的日常工作能力和水平。
四、及时掌握病人的病情变化,病人发生病危、死亡、医疗事故或其它重要问题时,应及时处理,并向科主任汇报。
五、参加会诊、出诊,参加夜班和节假日值班工作。紧急呼叫,不论是夜间或休息日必须赶到病房或立即与病房取得电话联系。
六、危重病人的转入或者病情发生突变时(如:心跳骤停等),负责现场指挥,组织并保证各项急救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七、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操作常规,经常检查医疗、护理质量。
八、检查重要仪器的保管、使用和维修等情况。检查进口物资储备及消耗情况。
九、检查特种药品的保管、使用情况。
十、积极钻研业务,并指导住院医师的文献阅读,努力进行科研工作,做好资料积累,汇总、整理并保存各种监测资料,填写登记卡片,及时总结经验。
十一、本岗位基本要求与能力
1、具有相应危重病医学执业资格的高年主治医师及以上人员。
2、具有相应重症医学科训练水准、熟练的专业技术、丰富的临床经验,了解危重病医学的进展情况。
3、能够负责分管病人的医疗全过程,每天24小时、每周7天能够随时可在病房从事重症医学科临床及管理工作。
4、具有组织指导下级医师开展重症医学科病人诊疗活动的能力、与各临床与医技科室间的协调能力和相应教学与科研能力。
十二、文明行医,尊重和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等核心制度,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
重症医学科住院医师职责
一、在科主任及病房主诊(管)医师的领导下工作,参加日常、夜班和节假日值班。紧急呼叫,不论是夜间或休息日,必须赶到病房或立即与病房取得电话联系。培养吃苦耐劳、勤奋好学的作风和对病人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精神。
二、新毕业住院医师应经过麻醉科、普通外科、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心电图、血液净化等有关科室轮转,能较全面系统的掌握危重病医学的基础及专业理论知识,并培养一定急救应变能力,为医治危重病人打好基础。
三、病历书写(转科记录或住院记录)要求24小时内完成。要求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字迹清楚、语言通顺、完整准确。病程记录及时,准确反应病情变化,治疗效果及上级医师的查房意见,死亡、转科、病人会诊,交接班以及出院病人,都要有完整的病历手续。各项监测数据定期记录在规定表格上,字迹清楚,及时绘制各种图表。
四、熟悉各项基本技术操作(如:急救复苏术、心导管术、动、静脉插管术等),熟悉各种重要仪器(呼吸机、除颤器、床边监测仪等)的使用操作常规。关心仪器的保管、爱护公物,损坏要赔偿。
五、对所管病人应全面负责。随时了解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及时向主任、主诊(管)医师汇报,提出初步的诊治意见。第一年参加工作的住院医师必须实行24小时住院医师制。因随访、出诊或去图书馆等要向值班医生报告去向。下班前应向值班医生交好班,应床头交班,不交班不能离去。在主治医师指导下开医嘱,并每日检查医嘱执行情况。特种药品(白蛋白、脂肪乳等)须在主治医师指导下开出医嘱和处方。严防差错事故。主任、主治医师查房时汇报病人病情。他科会诊时应陪同诊视。
六、在接到手术室、急诊室或其他科室通知后,应守候在病室内,做好接收病人的准备(如:安装并检查呼吸机及必要的急救器械)。在病人到达后,接收有关科室转来的全部病历资料。手术后病人的转入,必须了解手术情况,麻醉方式、术中出血量、尿量、输液成分、输液量,并标记各种引流管和记录引流量,做好交接班。重点患者转出后三到五天内进行随访,必要时向主治医师汇报病情。
七、家属探视时要求主管病人的医师主动及时与家属沟通。
八、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无菌操作,做好隔离消毒工作。
九、不断学习国内外医学科学先进经验及进展,较好的掌握一门外语。参加病历资料整理和分析,不断总结临床经验。
十、本岗位由经过重症医学科专业培训,并经技能考核合格的执业医师担任。
十一、文明行医,尊重和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等核心制度,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
第五篇:重症医学科主任岗位职责
一、ICU科主任岗位职责
1.在院长领导下全面负责重症医学科行政管理与临床诊疗工作,对院长负责;努力持续提高ICU诊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并持续改进。确保重症医学科为病人提供优质、安全及合理的治疗。
2.重症医学科科主任应是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组织”的成员,参与医院医疗质量与病人安全管理工作。
3.协调与各临床、医技科室间工作,参与检查、评价医院内合理利用重症医学科医疗资源。
4.制定本科室工作计划及各项规章制度,按标准组织实施,经常督促检查,定期总结汇报。
5.根据本科室任务和人员情况进行科学分工,合理安排,确保对患者进行认真、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并与专科人员密切配合,做好危重病人的抢救工作。
6.监管床位的一切医疗工作,定期查房随访病人的各项检查、每日医嘱及执行情况。
7.审批新开展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参加临床会诊和疑难病例的诊疗处理,确保医疗安全,严防差错事故。
8.组织本科人员参加疑难病例讨论、死亡病例讨论及重要会诊。9.组织本科人员的业务及技术考核,担任教学及对进修、实习医师的培训工作,对本科人员的晋升、奖励提出具体意见。
10.组织学习、使用国内外先进医疗技术,制定和实施科研规划,并指导和审批本科人员的科研课题。11.确定本科人员轮换、值班、会诊、出诊等事宜。12.审批药品、器材、家具、被服等物品的请领和报损。13.检查重要仪器的保管、使用和维修情况。
14.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处理投诉、纠纷。副主任协助主任负责相应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