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实施《青岛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有关问题的试行意见
关于实施《青岛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有关问题的试行意见
青人发[2002]19号
各区、市人事局,市直各单位,有关驻青单位:
为切实做好我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根据《青岛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青政发[2002]3号,以下简称《规定》)和国家、省有关规定精神,经市政府批准,现就贯彻实施《规定》有关问题提出如下试行意见:
一、继续教育学分的标准、计算办法和依据
继续教育学分是为考核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数量和质量而设的计算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学分主要依据培训、自学、科技奖和论文(著)四大类折算,其计算方法国家有规定的,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原各行业与市级以上政府人事部门联合发文确定学分计算办法的,仍按原办法执行;没有规定的,暂按下列办法计算并实施登记:(一)培训类
1.参加市和区(市)各部门(单位),以及经各级政府人事部门批准的继续教育基地组织开展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经考核(考试)合格后,按实际学时计算学分(其中各种辅导性应试培训按实际学时折半计算学分),以颁发青岛市人事局统一印制的《青岛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单科培训结业证书》(以下简称《结业证书》)为依据登记学
分。
2.参加省级及以上主管部门组织的脱产、半脱产等各类培训、进修学习,以及参加国家、省、市举办的高级研修班的,先按实际学习天数计算总学时和学分,再以主办单位颁发的证书为依据登记学分。
参加上述两类培训,学分计算标准一天为5个学时,每5个学时折算1学分。每项培训计算和折算的学分,最多不超过20学分。
3.参加市和区(市)各部门(单位),以及继续教育基地举办的专题讲座、技术操作示范等,按实际学时折算学分,以组织单位颁发的《结业证书》为依据登记学分。如系本人主讲,按主讲一个专题计2学分,依次递增。
4.参加国际和国家、省、市举办的各类学术交流(学术报告)、专题研讨会及高级研修班等,每次按实际天数计算学时,以主办单位发给的证书或会议通知、与会人员名单为依据登记学分(参加不同级别、同一专题会议的,按最高级别登记,不得重复登记)。同时做主题演讲的,以演讲稿等说明材料为依据,分别增计20学分、10学分、8学分、7学分。
5.出国考察学习者,以考察报告或总结(2000字以上)为依据,每次登记3学分;出国讲学或出国留学进修者,以单位证明或进修证书为依据,每次时间在半个月内的登记10
学分;半个月以上至一个月的登记20学分;一个月以上不满二个月的登记25学分;二个月以上不满三个月的登记30学分;三个月以上不满四个月的登记35学分;四个月以上至半年登记40学分;半年以上至一年登记45学分;一年以上的每超过二个月增计5学分。(二)自学类
1.自学要求。自学内容要突出针对性、实用性和先进性。自学课程应根据继续教育的主要任务,结合单位生产、科研开发、技术进步、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发展需要,以及全面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素质要求选定。
2.自学任务的提出。自学任务可以采取由专业技术人员本人申报并经单位认定备案和单位统一安排两种方式进行。
3.自学计划的申报。专业技术人员应于每年年底向所在单位提出本人下年度的自学计划,填报《青岛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自学申报认定备案表》(一式两份),交单位继续教育管理部门认定备案。经认定后的自学计划可以列入各单位的继续教育年度计划。
4.单位下达自学任务书。各单位继续教育管理部门在制定继续教育年度计划时,可根据本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实际情况和生产、科研发展的需要,对专业技术人员提出自学要求,并下达自学任务书。任务书应包括:学习内容、具体
要求、学习参考资料、起止时间、学时计算、考核办法等项目。
5.自学考核认定。专业技术人员应根据申报认定或单位下达的自学计划、自学要求,按时完成自学任务。专业技术人员自学情况,由所在单位组织考核。考核可采用考试、论文、答辩、应用成果和学习笔记等方式进行。经考核认定后,由单位继续教育管理部门将考核情况填入《青岛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自学申报认定备案表》内(专业技术人员本人留存1份,单位存档1份),并以此表为依据,将获得的学分计入《青岛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中。 6.自学的学时计算。自学的学时计算由各单位根据专业技术人员自学的内容、要求、参考资料和考核方式确定。对专业技术人员每年自学学时折算学分,原则上累计不超过8学分(学分计算以自学计划的天数折算)。
7.专业技术人员参加自学考试者,以单科合格证书或学校出具的有学籍编号的成绩证明单等为依据,每门登记5学分;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国家承认的各种学历教育者,以录取通知书、毕业证和成绩单为依据,在规定的学制内每年登记10学分;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在职研究生课程学习,以结业证书为依据一次性登记30学分;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在职申请硕士、博士学位教育者,以学位证书为依据一次性分别登记40学分和60学分。
8.专业技术人员参加所在单位重大技术项目引进、安装、调试和重大技术项目改造期间,以单位出据的有关证明(项目合同、验收报告复印件和单位证明)为依据计算和登记学分,时间在半年内的计10学分,超过半年以上的,每满1个月增计2学分,1年最多可计20学分。(三)科技奖励类
接受该类继续教育以获奖证书或文件为依据,计算和登记学分。
1.国家科技奖。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计200学分;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计150学分,二等奖,计100学分。
2.省科技奖。获省最高科学技术奖,计100学分;获省自然科学奖、省技术发明奖、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计80学分,二等奖,计60学分,三等奖,计40学分。 3.市科技奖。获市科技进步奖一、二、三等奖,分别计60学分、40学分、20学分;获市星火科技奖一、二等奖,分别计40学分、20学分。(四)论文(著)类
1.发表学术、技术论文,以发表论文的刊物为依据计算和登记学分。在国外刊物上发表(具有刊号的刊物,下同),第一至第三作者分别计25、22、19学分;在国内国家级刊物上发表,第一至第三作者分别计15、12、9学分;在省部
级刊物上发表,第一至第三作者分别计10、7、4学分;在市级刊物上发表,第一至第二作者分别计5、3学分。各种内部刊物上发表的论文计1学分。
2.学术会议交流论文,以主办单位颁发的证书、论文集或会议文件为依据计算和登记学分。国际学术会议交流论文计20学分,全国学术会议交流论文计10学分,省级学术会议交流论文计8学分,市级学术会议交流论文计7学分。有第二、第三作者的,依次递减学分。
在学术会议上以书面形式交流论文材料的,按下一级会议折算学分。
同一论文在不同级别学术会议上交流或被不同刊物上刊发的,按最高级别登记学分,不得重复登记。 3.出版著作、译著,以出版物为依据计算和登记学分。由国家级出版的,主编、副主编、编委分别计40、37、24学分;省(部)级出版的,主编、副主编、编委分别计30、27、14学分;市级出版的,主编、副主编、编委分别计20、17、4学分。
二、《继续教育证书》管理办法
对《继续教育证书》(以下简称《证书》)要严格管理,促进《证书》管理规范化。《证书》管理应按以下要求进行:(一)《证书》的印制、发放与保管
1.《证书》由市人事局统一印制(国家、省有统一规定 的按规定执行,但应到市人事局备案)核发;各级继续教育主管部门统一编号并登记存档。
2.《证书》发放对象,为我市各类企业、事业单位中在职的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和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的管理人员。
3.继续教育证书编号由各区(市)人事局、市直各部门(单位)和驻青有关单位自行编写。如市南区编写为:市南继教00001;即墨市:即墨继教00001;海尔集团:海尔继教00001号;实行人事代理的企、事业单位,由其负责人事代理的人才交流中心单独编号,如青人才继教00001号,以此向后排列。
4.《证书》由市人事局加盖“青岛市继续工程教育协会”钢印后,由专业技术人员本人或单位统一保管使用。 5.《证书》要妥善保管,如有损坏或丢失,个人提出书面申请,由主管部门到市人事局补办。
6.《证书》填满后,由主管部门凭原《证书》到市人事局申领。
(二)《证书》登记及验证办法
1.《证书》登记。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国内外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活动后,一般应在10日内持有关依据材料到本单位继续教育主管部门办理审核登记手续。该主管部门审核依据材料后,将接受继续教育的具体内容、学分等情况分类登
记在《继续教育证书》上,并由主管部门负责人签字,加盖公章,否则无效。对弄虚作假的,证书原始登记内容和当年度继续教育学分全部作废。
2.《证书》验证办法。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专业技术人员《证书》进行验证,验证具体办法如下:
(1)日常验证由专业技术人员所在单位继续教育主管部门自行确定,并组织实施。青岛市人事局将不定期进行抽查。(2)当年拟晋升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和以考代评的人员,在申报晋升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前,将其《证书》随同依据材料送青岛市人事局教育培训处审验,青岛市人事局将根据审验情况,出具《完成继续教育任务证明书》,作为与晋升、评聘专业技术职务(职称)挂钩的依据;当年拟参加晋升中、初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审的人员,其《证书》分别由所属的区(市)人事局、市直各部门(单位)及驻青有关单位继续教育主管部门或负责其人事代理的人才交流中心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验证。
(3)验证内容为:《证书》内规定的项目是否如实填写并签证盖印;学分完成情况即每年是否完成了规定的学分;拟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要检查上一次晋升专业技术职务到本次送验时,累计或平均每年完成的继续教育学分数。获得学分的依据材料即为验证的依据材料。 各区(市)人事局、市直各部门(单位)、驻青有关单位和
各级人才交流中心在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证书》进行验证时,应将验证的结果如实填在《证书》的“年度考核情况”栏内,对完成规定继续教育学分者和未完成者,分别注明“完成”和“未完成”字样并加盖单位印章。青岛市人事局在审验时使用“青岛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学分审验专用章”。
有关验证材料的报送具体办法,按《关于进一步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管理工作的通知》(青人字[1999]64号)规定执行。
三、继续教育学分与专业技术职务(职称)晋升、评聘挂钩办法
自2002年开始,我市实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学分情况与晋升、续聘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考评挂钩,按照《关于实施继续教育学分与晋升、续聘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考评挂钩有关问题的意见》(青人发[2001]13号)执行。(一)专业技术人员在其任职年限内要求晋升或续聘专业技术职务(职称)时,其完成继续教育学分情况在《推荐晋升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选量化赋分表》中体现一定分值,作为其晋升或续聘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依据之一。其中修满规定的继续教育学分的,在《赋分表》中体现10%左右的分值。
(二)参加国家组织的各种专业技术资格或职业资格考试的专业技术人员,考试合格后,在向市人事局考试中心申
报有关资格材料的同时,一并携带《继续教育证书》和获得学分的相关原始依据材料到市人事局教育培训处审验。对具备有关考试资格,并完成继续教育学分任务的,市人事局考试中心将按期发放有关资格证书。对虽具备考试资格,但未按规定完成继续教育学分者,须待完成继续教育任务后再发给资格证书。
无主管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和流动人员的职称评审材料和资格考试审核材料,由为其代理人事档案的同级人才交流服务中心负责,按以上办法审验。
四、继续教育工作备案办法
各区(市)、市直各部门(单位)要根据本文件规定,结合行业主管部门的有关要求和本单位实际,研究制定出本区(市)、本部门(单位)具体的贯彻意见,报上级主管部门和同级政府人事部门备案;各区(市)、市直各部门(单位)及市级继续教育基地应将本年度继续教育工作总结、下年度继续教育工作计划分别于12月初、次年2月底以前报青岛市人事局备案;各单位及继续教育基地举办计算学分的各类继续教育培训班(包括讲座,学术交流等)前,须按照《青岛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管理暂行规定》填写《青岛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办班申报备案表》,报同级政府人事部门审核备案后组织实施。
五、有关管理工作要求
(一)要进一步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宏观管理工作。各级政府人事部门是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宏观管理,认真抓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有关规定的落实工作,积极指导、协调各专业技术职务系列主管部门、各行业及有关部门(单位)组织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既要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又要强化宏观管理,使继续教育工作在全市统一规划下,健康协调地向前发展。
(二)全市各部门(单位)要根据《青岛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青政发[2002]3号)及本文件规定,积极开展继续教育工作,搞好与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各区、市和各有关部门(单位)在制定有关继续教育规划和政策性文件时,要报市人事局审核备案。未经政府人事部门同意,各部门(单位)及继续教育基地面向社会开展的继续教育培训,不能计算继续教育学分。
(三)各区、市人事局要发挥职能优势,探索、总结不同形式、不同内容、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管理经验,统筹管理好本地区的继续教育工作,建立起具有本区(市)特点、涵盖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
本《意见》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施行后,凡与此《意见》不一致的,按本《意见》执行。
二○○二年五月三十一日
第二篇:江苏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
江苏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
教育暂行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素质,适应科技、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需要,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以下简称继续教育)的任务,是使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和技能不断得到增新、补充、拓展和提高,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创造力和专业技术水平。
第三条 继续教育的对象是本省企事业单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在职专业技术人员。
第四条 参加和接受继续教育是专业技术人员的权利和义务。
第五条 继续教育实行统一规划、分级管理原则。
第二章
内容、方式和时间
第六条 继续教育的内容应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结合生产、经营、科研、管理、服务等实际,根据不同岗位、技术任务、专业技术人员知识结构、单位条件等实际情况和需要确定。对不同层次的对象按照以下要求确定相应的继续教育内容:
(一)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主要学习本专业、本学科的最新理论、技术以及相关学科知识,掌握本专业、本学科最新动态;
(二)中级专业技术人员主要结合本职工作学习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培养和提高独立解决复杂专业技术问题的能力;
(三)初级专业技术人员主要加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和提高独立工作能力。
第七条 继续教育的实施根据学习对象、学习条件、学习内容等具体情况,结合生产、科研实际,可以采取脱产培训、进修、参加学术会议、学术讲座、业务考察和有计划、有组织、有考核的自学等多种方式。
第八条 每年脱产接受继续教育的累计时间,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不得少于72学时,初级专业技术人员不得少于40学时。在专业技术职务聘期内,学习时间可以集中使用,也可以分散使用。
第三章
基地、师资和经费
第九条 企事业单位是继续教育的主体。继续教育的专门培训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是实施继续教育的重要基地。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应当组织和协调各种社会办学力量,充分利用现有办学条件,就近就地办学,逐步建立和完善继续教育的实施网络。
第十条 培训机构开展继续教育培训活动必须经省、设区的市人民政府人事行政部门评估认定。省、设区的市人民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继续教育基地的管理,定期进行培训质量检查、评估,对达不到培训质量要求的继续教育培训机构,取消其实施继续教育的资格。
第十一条 继续教育的教师按照专、兼职结合,以兼职为主的原则,由各专业技术领域内有较高理论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员担任。
第十二条 各级财政部门要对继续教育管理工作所需经费给予安排,专款专用。
企事业单位用于继续教育的经费,按国家规定从职工教育经费中列支。属于试制新产品的职工教育费用,属于技术开发、技术引进、技术改造的职工教育费用,可以在项目经费中列支。
继续教育经费逐步实行国家、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
第四章 组织管理和实施
第十三条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人事行政部门负责继续教育的综合管理工作。
省人民政府人事行政部门负责全省继续教育的政策制定、规划评估和组织示范活动,会同行业部门编制专业科目指南,并对全省继续教育实施情况进行协调指导和检查监督。
设区的市人民政府人事行政部门负责本辖区继续教育的规划评估、组织协调、检查监督。省人民政府各行业部门按照全省继续教育规划,制定本行业继续教育计划和规范,做好行业培训基地的初评、资格初审以及编制专业科目指南等工作,并负责本行业企事业单位继续教育的组织实施工作。
第十四条 企事业单位继续教育的主要职责是:
(一)根据继续教育政策和上级主管部门、行业部门继续教育计划,制定本单位的实施计划和措施并组织实施;
(二)保证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时间,按照规定提供必要的学习经费和其他条件;
(三)检查、考核本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情况;
(四)接受人事行政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行业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第十五条 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组织实施本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同时,也应积极向社会提供继续教育服务。
第十六条 按照教育、考核、使用相结合的原则,建立以下继续教育制度:
(一)继续教育登记制度。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情况,由继续教育基地登记在《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 上。省有关行业部门,设区的市、县(市)人事行政部门对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登记情况进行验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由省人民政府人事行政部门 统一制作。
(二)继续教育工作统计制度。省人民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对继续教育的人数、时间、内容、办班种类、形式等基本情况实行年报制度,并根据管理工作的需要,进行随机统计和抽样统计。
(三)继续教育评估制度。将继续教育纳入企事业单位领导的目标责任,作为领导目标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人事行政部门会同行业部门定期对企事业单位的继续教育总体情况实施评估。
(四)继续教育奖励制度。对在继续教育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个人以及认真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并运用所学知识在实际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十七条 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情况应作为评定专业技术资格和聘任专业技术职务的必备条件。企事业单位应定期对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并将考核情况记入继续教育证书。
第十八条 专业技术人员在脱产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期间,应享受本单位在岗人员的同等待遇。
第十九条 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权利受到侵害时,有权向所在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或者人事行政部门提出申诉。接受申诉部门应当在收到申诉之日起30日内作出处理决定,并答复申诉人。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第三篇:重庆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
【发布单位】83102
【发布文号】重办发[1996]77号 【发布日期】1996-09-09 【生效日期】1996-09-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重庆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
(重办发(1996)77号一九九六年九月九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第一条 为了提高专业技术队伍素质,推动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开展,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第二条 继续教育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以促进经济、科技、社会发展为目的,以服务工业和农业为重点。
第三条 第三条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以下简称“继续教育:)的对象,是从事专业技术和专业技术管理工作并具有中专以上学历或评聘为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各类在职专业技术人员。
第四条 第四条 继续教育的任务是不断补充、增新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改善其知识结构,提高其业务水平和组织管理能力、创造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培养一大批业务骨干,造就一批跨世纪的学科、技术带头人。
第二章 内容、时间与方法
第五条 第五条 根据本地区、单位、行业发展的需要,结合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结构和业务水平的实际,对不同层次的人员确定不同层次的学习内容、时间及方法。
结合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所承担的项目和任务的实际,主要学习和掌握本专业、本学科的最新知识以及相关学科知识,本专业发展方向,提高对新技术的跟踪能力和创造能力。
结合中级专业技术人员本职工作的实际,主要学习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培养独立解决复杂专业技术问题的能力,了解本专业的发展水平和最新动向,学习相关学科和专业知识,开发创造能力。
结合初级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知识的实际,主要学习实际技能,提高岗位工位能力,掌握科学工作方法,培养独立工作能力。
结合新参加工作的大、中专毕业生的实际,主要进行本岗位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
结合变换新岗位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实际,主要进行新的专业知识、管理科学和交叉学科的学习,以适应新岗位工作的需要。
第六条 第六条 继续教育应以短期为主,脱产学习时间,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每年累计不得少于40学时;初级专业技术人员不得少于32学时。每三年为一个周期,一个周期内的学习时间可以集中使用,也可以分散使用。
第七条 第七条 继续教育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因需施教,讲求实效,学以致用的原则。举办各级各类的培训班、研修班、进修班,组织国内外学术活动,开展函授、刊授、电化教学和自学以及其他继续教育方式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有计划地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继续教育。
第三章 权利和义务
第八条 第八条 接受继续教育是专业技术人员的权利。按规定专业技术人员有权要求参加继续教育活动。在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期间,工资和福利等遇不变。
第九条 第九条 接受继续教育地专业技术人员的义务,专业技术人员应遵守国家及省、市有关继续教育管理的规章制度、积极参加继续教育活动,接受本单位和上级部门的检查监督和考核。
第四章 管理及职责
第十条 第十条 继续教育实行分级管理。市和区市县政府的夫事部门是本级政府管理继续教育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本地区继续教育的组织管理和协调指导工作。其主要职责是制定本地区的规划、计划和有关管理制度、办法;监督、检查贯彻执行继续教育方针、政策和有关规定的情况;组织继续教育活动;交流继续教育工作情况和经验,研究有关继续教育的理论问题。表彰、奖励继续教育先进单位和个人。
各级政府主管部门负责贯彻有关继续教育的方针、政策;制定本系统(行业)继续教育的规划、计划,按照各自的职责加强对继续教育的组织、指导、协调和管理。
各基层单位负责贯彻有关继续教育的方针、政策;制定本单位继续教育的规划、计划并组织实施;保证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时间、经费和其它必要条件;负责登记、检查、考核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情况,并进行奖惩;接受上级主管部门对继续教育工作的监督和检查,总结开展继续教育工作的经验。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重庆继续教育协会在市继续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开展学术活动和经验交流,接受继续教育主管部门的委托,对继续教育管理、法规建设和有关方针、政策提供咨询服务。
第五章 基地、师资与经费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继续教育的实施要充分利有现有的办学条件,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市批准的继续教育基地,是继续教育的主要场地。继续教育协替及有关学术团体、专业协会、学会和社会办学单位是开展教育的重要力量。政府各部门要创造条件,广开学路,促进企业、院校、科研单位和学术团体联合开展继续教育活动。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继续教育的师资坚持专兼职结合,以兼职为主。选择本专业、学业领域内具有较高理论水平的或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担任教师。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继续教育应保证足够的经费,并实行多渠道、多途径筹集。
企业单位在职工经费中开支。事业单位主要从职工教育经费中开支。
市和区市县继续教育主管部门开展继续教育工作的经费,由继续教育主管部门在同级财政安排的预算中予以统筹使用。
提倡联合办学、集资办学,开展有偿服务,培养继续教育自我发展能力,扶持各种继续教育活动。
第六章 考核与奖惩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实行继续教育工作考核制度,继续教育工作必须纳入企事业单位的目标管理和领导干部的任期目标,作为考核企事业单位和领导干部的基本内容之一。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 实行继续教育登记制度。连续记载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情况,把继续教育的考核结果作为对专业技术人员评聘、晋升、续聘专业技术职务和人才流动的必备条件之一,并进入本人的业务考核档案。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 对在继续教育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违反本规定,不履行继续教育职责和义务的单位和个人,根据情况,给予批评教育或惩处。
第七章 附则
第十八条 第十八条 本规定适用于本市内的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乡镇企业、私营企业和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集体所有制事业单位、民营科研单位。中央及外地驻渝企业、事业单位参照本暂行规定执行。
第十九条 第十九条 本规定由重庆市人事局负责解释。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
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
第一条 为推进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培养造就高素质的出版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9号)、《全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人核培发[1995]131号)、《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管理规定》(新闻出版总署令第37号)和《关于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意见》(国人部发[2007]96号)等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继续教育是对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的以政治理论、法律法规、业务知识、技能训练和职业道德等为内容的教育活动,其目的是促进出版专业技术人员坚持正确出版方向,不断增加、补充、拓展专业知识,提高业务技能,提高创新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
第三条出版专业技术人员享有参加继续教育的权利和接受继续教育的义务。
第四条 继续教育应当遵循下列基本原则:
(一)以人为本,按需施教。把握出版业发展趋势和出版专业技术人员从业基本要求,以需求为导向,遵循出版人才成长发展规律,科学施教。坚持强化服务,质量第一。
(二)突出重点,提高能力。注重提升出版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胜任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提升创新能力为重点加强高层次出版人才培养。进一步改善出版队伍人才结构和知识结构。继续教育工作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注重更新知识,注重培养出版专业技术人员数字出版、国际贸易、现代市场开拓经营的能力。
(三)加强指导,创新机制。不断完善培训内容体系,创新培训内容、方式。在统筹规划的前提下,有效利用各方面教育资源,建立开放的继续教育格局和激发继续教育机构活力的竞争择优机制。
第四条 新闻出版总署负责全国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管理。
(一)制定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划;
(二)制定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管理办法;
(三)审定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大纲;
(四)组织开发、推荐、评估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重点教材,加强对继续教育教材的编写、评估、推荐、出版、发行、使用情况的管理和监督。
(五)组织全国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师资培训;
(六)评估、整合、公布全国继续教育机构;
(七)指导、督促、检查各地区和有关部门开展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
第六条 各省(区、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组织管理工作。
(一)依据本规定,制定本行政区域内人员的继续教育实施办法;
(二)制定本行政区域内人员的继续教育规划并组织实施;
(三)组织开发、推荐、评估适合本地区人员的继续教育教材,加强对继续教育教材的编写、评估、推荐、出版、发行、使用情况的管理和监督;
(四)评估、整合、公布本行政区域内的继续教育机构,并向新闻出版总署备案;
(五)指导、监督本行政区域内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规范继续教育市场。
第七条 出版专业技术人员每年参加继续教育的时间累计不少于72小时。其中,接受新闻出版总署当年规定内容的面授形式继续教育不少于24小时。其余48小时可自愿选择参加省级以上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认可的继续教育形式:
(一)参加省级以上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公布的继续教育机构组织的各类培训活动;
(二)参加省级以上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认可的全国出版专业技术职业资格考试考前培训;
(三)被省级以上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认可的其他形式,包括参加国际出版培训活动、国内专业研讨活动等。
第八条在职自学是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重要补充。鼓励出版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在职自学。在职自学时间可折合继续教育时间,省级以上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视具体情况确定折合方式。在职自学形式包括:
(一)参加普通高等院校或成人院校举办的国家承认相关专业学历、学位的教育;
(二)接受省级以上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认可的与出版业务相关的远程教育和网上培训;
(三)省级以上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认可的其他在职自学形式。
第九条省级以上新闻出版行政部门颁发继续教育合格证书,作为出版专业技术人员每年参加符合要求的继续教育的依据。
第十条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由于伤、病、孕等特殊原因,无法在当年完成继续教育时间的,可由本人所在出版单位提供证明,经归口管理的省级以上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审核确认后,其应参加继续教育的时间可以顺延下一合并完成。省级以上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将在下一的继续教育合格证书中予以注明。第十一条 加强继续教育机构建设,构建分工明确、优势互补、布局合理、竞争有序的继续教育网络。充分发挥新闻出版总署所属教育培训机构和各省(区、市)新闻出版培训机构(基地)主渠道作用,鼓励并引导行业协会、学术团体、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具备培训条件的社会办学单位参与继续教育工作。第十二条 继续教育机构必须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一)具备承担与培训工作相适应的教学场所和设施;
(二)拥有与承担培训工作相适应的师资队伍和管理力量;
(三)能够完成所承担的培训任务,保证培训质量。
第十三条中央部委出版单位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由新闻出版总署公布的继续教育机构负责。
第十四条省级以上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应当按照管理权限,定期对继续教育机构的培训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并将检查、评估结果向行业公布。视检查、评估具体情况对继续教育机构进行及时调整,并定期公布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机构名称等相关信息。
第十五条省级以上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指导加强教材建设,逐步形成教材体系,以适应不同层次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需要。教材开发、编写遵循一纲多本原则,提倡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教材开发社会化,鼓励业内有能力的部门和单位按照统一的继续教育大纲,参与开发、编写继续教育教材。第十六条继续教育机构应将各项收费标准分项报省级以上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备案,应在每次培训完成后10日内提交书面备案材料。
第十七条从事继续教育工作的师资队伍,应结构合理、专兼职比例适当。应选聘党政优秀领导干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机构应推行教师竞聘上岗并建立、完善师资考核评价体系。
第十八条 出版单位应当遵循教育、考核、使用相结合的原则,负责组织并支持出版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
出版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足额提取职工工资总额的1.5%-2.5%作为职工教育经费,支持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
出版单位应当将出版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情况作为其任职、晋升的依据之一。
出版单位应当加强出版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档案、诚信档案建设,如实记载出版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情况。
第十九条省级以上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负责对出版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情况进行考核。对未按规定参加继续教育或者无正当理由未完成继续教育规定时间的出版专业技术人员,不予进行出版职业资格的登记、注册或续展登记、注册。
第二十条 对未按规定参加继续教育或者无正当理由未完成继续教育规定时间的出版专业技术人员所
在出版单位,视情节轻重,省级以上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将采取通报批评、责令改正等处理措施。
第二十一条 继续教育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省级以上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整改;逾期不改正的,由省级以上新闻出版行政部门予以通报:
(一)采取虚假、欺骗等不正当手段招揽生源的;
(二)以继续教育名义组织境内外公费旅游或者进行其他消费活动的;
(三)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擅自印发学历或学位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或培训证书的;
(四)借继续教育之名乱收费的;
(五)违反本规定的其他行为。
第二十二条 本规定由新闻出版总署负责解释。
第二十三条 本规定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五篇: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意见(试行)
习水县2009-2010学年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意见
(试行)
为确保我县“十一五”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顺利实施,按时保质完成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各项工作任务,迎接省教育厅的评估验收,根据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和《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全国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意见》(教师[2004]4号)、省教育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十一五”(2006-2010)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黔教师发[2006]132号)文件、《“十一五”期间习水县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全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备好课、上好课、评好课、育好人”为目标,以提高教师新课程教学能力为重点,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贴近课改,贴进课堂,贴近教师,贴近学校,坚持“面向全员,倾斜农村,突出骨干,务求实效”的原则,进一步增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全面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和业务素质。
二、工作目标 以提高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为重点,以“师德教育,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即一德三新)为主要内容,以“决战课堂、新教材大练兵”为抓手,以骨干教师培训为引领,以校本培训为平台,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教师实施素质教育、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通过全员培训,使中小学教师逐步养成良好的师德行为,基本具备课程与教学理论素养,教育教学的基本技能和课堂教学能力整体提升;使中小学教师自主学习和研究能力稳步提高,班主任工作全员达到合格水平。
通过骨干培训,形成一支素质好、业务强的基础教育学科带头人,形成一支有影响、有专长、能领导的教学名师队伍,形成一支能力强、懂管理、善研究、受欢迎的骨干培训团队。
三、工作任务
坚持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坚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分区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全面推进;注重过程,讲求实效”原则,紧紧围绕“一德三新”主要培训内容,进一步落实和加强各项培训工作。
1、全面完成“一德三新”全员培训工作任务。师德教育以《新时期师德修养》为主要内容,根据实施素质教育和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对教师的要求,结合我县加强师德师风教育的新要求、新任务,通过集中培训、自主学习、专题讨论、师德论坛、撰写心得等形式开展师德教育,使教师完成五年不 少于50学时的培训;以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关注全体学生发展为主题,通过五年不少于40学时的培训,使全体教师实现教育教学观念,教师角色和教育教学方式的转变;以校本培训和校本研修为主要平台,以“决战课堂,新教材大练兵”为抓手,狠抓教师学科业务能力和水平的提高。教师全面完成新课程五年集中培训不少于80学时的培训任务;根据教育部、省、市的统一部署,以全省统一组织实施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远程培训”为契机,使全县中小学教师普遍迎接新一轮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教师的计算机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中小学教师完成五年70学时的集中培训。
2、整活“天网、地网、人网”教育资源,重点抓好六项培训。
(1)实施千名小学班主任教师培训。以班主任教师专业成长为根本,着眼班主任管理需求,着力提高班主任管理素质和水平,造就一支知识素养高、班级管理技能精、敬业爱岗、关爱学生的班主任工作队伍。
(2)实施千名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远程培训。坚持“普及、巩固、提高”的原则,在巩固和推进《信息技术基础》培训工作的基础上,加强宣传,认真组织中小学教师参加全省统一开展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远程培训”七个期次的培训。
(3)实施中小学校后勤和食堂管理者培训。以《教育部学 校食堂从业人员上岗卫生知识培训基本要求》为指南,普及和提高中小学校营养配餐和健康饮食的知识,加强中小学寄宿制学校食宿管理,保证师生健康安全、卫生安全、饮食安全,力争在一年对全县公民办中小学寄宿制管理人员进行强化培训。
(4)实施小学少先队辅导员和初中团支部书记培训。以提高中小学团队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转变团队管理人员的工作理念,充分发挥团队管理人员在学校政工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和未成年人思想政治工作为落脚点,采取“走出去”的方式,有计划、分批次选派完小以上团队管理人员到外地、外校强化培训,拓宽团队工作管理思路,拓展团队管理工作视野。
(5)实施中小学校长脱产“顶岗”培训。采取“上挂外联”的办法,争取省、市主管部门的支持,联系和选择省内外知名的、有特色的、管理优化的中小学校作为“顶岗”培训基地,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务求实效地选派中小学校长脱产进行中短期“顶岗”培训,使中小学校长真正拓展管理视野、学习管理经验、提高管理素质。
(6)实施初中毕业班教师培训。以提高初中毕业班教师实施新课程的教学业务能力和水平为着眼点,聘请省内外、县内外知名学者、专家、教师开展专题讲座、专题培训和专题研修,使初中毕业班教师掌握新课程的具体目标、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学评价、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常规及中考备考知识。
3、全面完成2006-2010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任务,规范建立和完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档案资料。2010年6月完成县、乡、校考核评估和自查自评。查摆问题,纠错补缺,完成县、乡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总结,做好充分准备,迎接省教育厅评估验收。
四、工作措施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积极推进教师教育创新,构建教师终身学习体系,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对于推动教育改革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实施和完成2006-2010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时间紧迫、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全县上下要加强对抓好当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切实加强领导,强化管理。
1、加强领导,明确职责。教育局成立以局长为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相关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规划,领导、指导和管理全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全县各级各类中小学要建立健全领导机构和组织管理体系,校长是本单位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副校长是直接责任人,要加强领导,制定措施,精心组织,认真指导,狠抓落实,确保本单位教师继续教育工作顺利进行。
2、健全网络,统筹管理。全县建立健全县、乡、校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网络,县教育局继续教育办公室设在职成股,各级各类学校要建立教师继续教育办公室,明确专人负责,切实加强继续教育工作的业务管理、自查评估、资料建设等常规工作,确保继续工作落到实处。
3、建立健全小学、初中分学科骨干教师信息库。按照《贵州省进一步巩固“两基”成果 提高义务教育水平评估标准》“骨干教师和中高职称教师所占比例不低于50%”和“参加县级以上骨干教师培训的教师达到专任教师总数的10%以上”规定,以学校为个体建立健全骨干教师信息库。坚持“分步进行,分类培训,务求实效,人人达标”的原则,统筹规划,切实抓好培养培训工作,使骨干教师和骨干教师培训覆盖各级各类学校、覆盖新课程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
4、整合培训资源,更新培训手段,强化培训工作。全县中小学要依托和充分发挥远程教育、校本培训、骨干教师专业引领“三网资源”的功能和优势,坚持培训与教研教改相结合,坚持集中教研与分散教研相结合,坚持短期脱产培训与长期跟踪指导相结合,坚持督查纠错与整改提高相结合,突出教师继续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杜绝不切实际和流于形式,积极探索和学习教师培训的模式和方法,提高教师培训的质量和效益。
5、建立健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档案。继续教育工作档案资料是学校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具体反映,是迎接省教育厅评估验收的重要依据,也是教师参加培训和自我提高的过程记载,全县各级各类学校要严格按照《贵州省中小 学教师继续教育2006-2010年》考试考核标准及办法》要求,坚持实事求是,严防弄虚作假,规范整理2006年以来的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档案,做到专档管理、专柜管理、存放规范、真实有效。各乡镇(区)中学、县属中小学要按时、规范、如实填写《贵州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2006-2010年)登记表》,做好本单位一年一度的教师继续教育考核工作。
6、加强制度建设,确保继续教育有序有效进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考核结果是教师晋职、晋级、考核、职称评聘、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是衡量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指标,全县要把参加继续教育并取得合格证书与教育人事改革、与教师资格证书办理和再认证、与职称评聘、与考核、与工资晋升等工作结合起来,对不参加继续教育、擅自中断培训、考试考核不合格者,当年考核不合格,不予评聘职称,不晋升工资和职务。对继续教育工作的先进个人和集体要给予表彰奖励。要形成促使教师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的长效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7、保障投入。认真落实“按本地区本部门在职教职工年工资总额1.5%的标准安排教师培训费”和“按规定从国家安排的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总额中提取5%用于农村教师培训”的规定,依法设立“中小学教育继续专款”,做到专款专用,确保经费用到实处。
8、加强督导,做好整改提高工作。县教育局把学校开展教 师继续教育工作情况作为开学工作检查、常规检查、学校办学水平评估、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特别是要加大对学校和校长考核的专项考核分值,从严督导和考评,查摆问题,督促整改提高。各级各类学校要结合实际制定考试考核细则,切实抓好阶段性测评和考核,认真做好查漏补缺工作,真正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收到良好效果。
五、工作步骤
2010年10-12月,省教育厅将对全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进行评估验收,结合现阶段工作实际,我县2009至2010学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分三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2009年10月至2010年4月。制定切合实际的实施意见,全县各级各类学校扎实开展“一德三新”的再学习、再培训,完成规定的集中培训学时;开展“决战课堂、新教材大练兵”,各乡镇(区)选好试点;开展查漏补缺和收集整理档案工作。
第二阶段:2010年5月至6月。各单位自查自评,完善自评总结;县教育局对各单位进行检查评估。
第三阶段:2010年7月至2010年12月。查摆问题,强力整改;迎接市教育局和省教育厅评估验收。
习水县教育局 二00九年十月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