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建设襄阳水产品批发市场的调查与建议

时间:2019-05-12 16:48: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加快建设襄阳水产品批发市场的调查与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加快建设襄阳水产品批发市场的调查与建议》。

第一篇:关于加快建设襄阳水产品批发市场的调查与建议

关于加快建设襄阳水产品批发市场的调查与建议

作者:郝敬东

襄阳城市建设重新定位后,作为鄂豫陕渝毗邻地区中心城市的地位日益凸显,城区规模扩大,人口不断增加,市民及周边地区对水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同时,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深入调整,襄阳水产业快速发展,对水产品流通的产业化、标准化、信息化提出了更高要求。水产品批发市场是衔接产销、搞活流通的关键环节,它对水产品集散、供需调节、信息传递、交易结算以及保障水产品供应和质量安全等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结合襄阳城市建设总规修编,在市区适当位置配套建设一个较高层次、较大规模、管理规范的水产批发市场十分必要。

一、襄阳水产业发展及水产品批发市场现状

(一)水产业发展成效显著。近年来,襄阳市以渔业增效、渔民增收为目标,狠抓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名优渔业、优质渔业和生态渔业,促进了水产业的快速发展。2011年,全市放养面积68万亩,占可养水域面积的95%,水产养殖品种达60多个,占本市已查明鱼类品种的63%;各类水产品产量19万吨,产值20多亿元。利用资源优势,不断优化水产业内部结构,发展特色水产品生产。全市冷水鱼、热带鱼、鮰鱼网箱养殖面积达2万多亩;探索虾蟹混养、虾稻连作等模式,虾蟹推广面积20余万亩,网箱养鳝3万口;发展休闲垂钓渔业场所2020个,总水面28万亩。加大精养池、塘堰、小型水库、无公害养殖基地建设力度,已形成集中连片、稳产高产的水产板块基地10万亩、优质水产品出口原料基地5万亩。

(二)水产品市场购销两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水产品以其高蛋白质、低脂肪、多维生素的优势己被消费者普遍接受。水产品市场呈现出健康、快速、上升的发展势头。据初步测算,2011年,全市水产品交易总量逾20万吨,仅襄阳运顺水产品有限公司一家批发销售量就达4.5万吨,市区武商、美联、沃尔马、雅丝等各大超市水产品销售总量4.2万吨。同时,由于襄阳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条件,水产品市场辐射半径不断扩大,流通不断加速。据相关统计,2011年,全市销往豫、陕、渝、川、晋、冀及东北地区的淡水鱼达6万多吨,周边地区运往襄阳交易的约4万吨,沿海省、市进入襄阳市场的海鲜产品近2万吨。从销售环节看,基本形成了以鱼贩中间商、餐馆饭店、超市、农村集贸市场和个体经营为主的销售网络;交易以现货为主,批零兼营,主要交易方式为零售商看货、询价、议价、检货、成交。从运输方式看,60%的商户自己雇佣个体车辆组织提货,30%左右的商户将运输委托给专业物流公司,10%的货物由水产品批发公司配套运送。

二、襄阳水产品批发市场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整体规划布局,经营居无定所。相比其他综合性、专业性市场建设,我市水产品批发市场建设一直缺乏整体规划,长期没有稳定的经营场所,致使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服务功能严重缺失。据水产品经营户反映,1996年以来,因为城市建设拆迁,水产品批发经营场所先后由丹江路迁至东风路,又迁至长虹桥头粮油食品厂,再迁至一桥头淀粉厂→观音阁→人民路→白马广场→汉江路。七次搬迁都是临时租用场地,由此带来了水产品的加工、保鲜、排污、物流、质量监管、客户服务等配套设施建设严重落后。襄阳运顺水产品有限公司是我市目前最大的一家水产品经营公司,其淡水鱼销售已辐射到成都、重庆、西安、郑州、太原以及东北地区,2011年实现销售收入1.6亿元。但公司注册成立7年来,已三次搬迁,目前租用高新区黄家居委会搭建的临时工棚,且租期仅限两年。由于没有稳定的经营场所,该公司有资金难投入、有经验难管理、有市场难扩张,处于无正规办公室、无加工冷藏设施、无配套服务功能的窘境,市场服务仅仅是提供了一个集中买卖交易的场所。受经营无定所的影响,襄阳水产品批发市场基础设施简陋,突出存在三大问题:一是场内基础设施不完备,缺乏换水站、充氧站等水循环和气循环系统;二是场内服务设备不完备,缺乏专门的装卸、搬运、分级和包装设备,外地调鱼车辆加水、加冰、餐饮、住宿都难以解决;三是无检验检测设备,市场对出入产品完全不进行检验检测。这样不仅会造成运输、暂养、保鲜、分销等过程中的鱼体损耗,降低商户收益,还因检测环节缺失而带来质量安全隐患,影响批发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二)缺乏龙头带动,市场组织化程度低。网络调查和实地访谈表明,广州、武汉、南京等大城市及周边荆州、孝感、洪湖等中小城市,其水产品市场都有专业经销商(经纪人)、全国或地方品牌龙头企业入驻,市场组织化程度高,形成了吸引力强、辐射面广、吞吐量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好的龙头型水产批发市场。而我市依然存在着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据对市区黄家水产品批发市场的调查,绝大多数经营业主销售行为分散,多为小资本、家庭式经营,市场开拓能力有限。襄阳运顺水产品有限公司作为我市水产品批发“老大”,虽然在黄家市场内起着一定组织作用,但限于多方面不成熟的条件,难以担当“龙头”大任。整个市场还缺乏能够真正帮助、组织商户高效经营水产品的高素质中介组织。而且该市场的水产品质量没有统一标准,产品的产地、品质难以辨认;食品安全管理部门对该市场的水产品准入、安全标准检测和抽查执行不够到位,交易规程和管理制度不规范;产品运销缺乏专职的流通组织和经济人队伍。所有这些,都制约着我市水产品批发市场的规模扩张。

(三)经营理念落后,交易方式原始。从黄家临时水产品批发市场调查情况看,40多家商户完全处于传统经营方式状态,整个市场没有任何现代化办公设施,“记账用笔,过秤看星,起鱼靠舀”;多数商户是坐等式服务,销售渠道单一;没有市场宏观信息分析系统,缺乏总体供求信息引导,对市场的把握和预测完全凭传统经验,直接影响着水产商户的经营行为。此外,市场内的经营者大都实行批零兼营,交易松散随意,缺乏现代化水产品批发市场应有的规范和效率,且交易形式仍是即期现货交易,远期合同交易少,根本未采用拍卖、网络交易等现代化交易方式。这种原始的交易方式,所反映的价格信息没有良好的导向功能,商户根据即期的现货价格去安排下一阶段的经营,必然难以掌控,造成不应有的损失。该批发市场结算方式原始,均为现金交易,在销售旺季,每个经营户都怀揣上十万现金,被盗被抢风险很大;同时,这种结算方式还缺乏制度约束力,一旦一方违约,很难追究交易责任,进而会致使整个市场缺乏信用。如果长此以往经营下去,襄阳的水产品市场就不可能有大的发展,更不可能产生规模效益。

三、建设襄阳水产品批发市场的优势分析及基本思路

(一)必要性。市场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有机载体,大型批发市场更具有集聚物流、吸引投资、促进生产、牵动消费等功能。襄阳是我国淡水养殖的重要生产基地之一,建设大型水产品批发市场既可以将生产者、加工企业与广大消费者连接起来,增加社会消费,推进水产养殖产业化经营,优化农业内部结构;又可发挥市场引导作用,促使广大水产养殖户及生产企业增加养殖和加工品种,实现水产业养殖品种结构调整,推动全市农业经济发展。同时,大型水产品市场的建设和运作,不仅可以为投资者、经营者、物流业、餐饮业提供良好发展平台,而且对完善襄阳城市功能、推进城市规范化管理、方便居民生活都有着重要意义。比如,市场规范后,可以避免水产品交易场地脏、乱、臭给城市建设和管理带来的消极影响,有利于创建襄阳文明卫生城市。为此,加快规划建设好襄阳水产品批发市场,形成规范的流通平台势在必行。

(二)优势条件。一是水产资源优势。襄阳境内有大小河流649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有66条;长江最大支流汉江穿越全境,流域面积1.7万平方公里;全市有大中小型水库845座,堰塘88461口,现已查明鱼类资源98种,可养水面71.5万亩,且水质优良,宜于发展绿色无公害水产品。二是市场空白优势。目前省内的武汉白沙洲、洪湖闽洪、孝感南大3家大型水产品批发市场,集中布局于鄂东南地区,而在和陕豫川渝交界的鄂西北地区,尚无一家大型水产专业批发市场。据了解,就是在整个西部,也还没有一家上规模、专业化的大型水产交易市场。面对日益增加的水产品消费趋势,建设襄阳大型水产品批发市场,不仅可以填补鄂豫川陕渝毗邻地区水产品市场空白,对辐射整个中国西部水产品市场也将起到重要支撑作用。三是地理交通优势。襄阳既是高速公路和铁路的节点,又是西进东出、南下北上的要冲,具有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信息灵通、聚集效应强、辐射半径大的优势。加之南与长江淡水鱼主产区接壤,自身又是汉江中游淡水养殖基地,建设大型水产品批发市场,可谓占尽了天时地利。

(三)基本思路。建设襄阳水产品批发市场虽有很多优势,但优势并非一成不变。近邻城市孝感、荆州、南阳的水产品批发市场已具一定竞争实力,如果我市再迟抓一步,优势地位很有可能被周边城市所取代。因此,我们只有高点定位,科学规划,靠大联大,加紧建设,培植龙头,创新经营,以规模大、规格高、功能齐的市场硬件吸引客商,以产品优质、服务配套、管理规范的软环境推进水产品市场转型升级,才能确保优势更优、市场竞争力持久。具体来说,一要按照依托大城市、依靠大交通、建设大市场、发展大流通的总体思路,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力求使襄阳水产品市场达到现代化水平,成为襄阳发展的新亮点和鄂豫川陕渝毗邻地区乃至中西部地区有较大影响的水产品集散地。二要本着合理布点、积极引导、放手发展、逐步完善的原则,把襄阳水产品批发市场作为“菜篮子工程”和民生重点项目,尽快选点立项,抓紧开工建设。三要立足本地优势和现有潜力,对已具备一定发展实力的水产品经营公司给予政策支持,扶持其做大做强,使其成长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以带动全市及周边地区水产业的健康发展。四要发挥职能部门作用,不断优化市场环境,对进入水产品批发市场的从业对象、经营范围、经营方式依照相关政策全面放开,简化各项审批手续,帮助经营者以最简捷灵活的方式进入市场经营,努力营造参与交易、平等竞争、自主发展的市场环境。

四、加快襄阳水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统筹规划布局,建设现代化水产品市场。水产品市场不同于其他商品市场,在其场内既要建设交易大厅、经营商铺、信息发布和电子交易中心、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物流配送中心等经营性设施,又要建设冷库、暂养池、换水站、加氧站、加冰站、停车场、垃圾和污水处理站,以及客户洽谈、餐饮住宿等多项综合配套服务设施,不仅占地面积大,而且选址必须邻近交通要道。据相关资料,广州黄沙、武汉白沙洲、洪湖闽洪、诸城龙海等大型水产品批发市场占地都在10—20万平方米,选址均在公路、铁路或水运要塞,以方便运输和中转。有鉴于此,我市应紧密结合城市总规修编与建设,本着“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质量服务”的发展思路,统筹规划,精心选址,合理布点。根据民意调查,建议选定邓城大道以北紧邻汉十高速公路一线或北环城路以西柿铺一带,一次性到位征地200亩左右,在认真做好总体规划、完善市场内部功能分区设计的基础上,按照大中小并举、全方位招商、低成本发展的原则,重点引进已具实力的龙头公司开展市场建设,吸引民间资本、外地资本参与市场开发,奋力建设功能齐全、设施先进、管理现代,集交易、储贮、加工、配套服务于一体,与现代商贸和物流趋势相适应的大型现代化水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彻底改变襄阳水产品经营长期居无定所、不断搬迁、做不大、死不了、活不好的困境。力争经过2—3年的努力,把襄阳水产品批发市场打造成“全国百强水产品交易市场”。

(二)着力培植“龙头”公司,提高市场组织化程度。在生产领域,积极扶持和培育水产养殖、水产加工、渔饲料等一批龙头企业。根据各地区位优势和产品结构特点,集中资源和力量,加大扶持力度,培育一批水产养殖产业化企业;围绕打汉江牌,加快培育一批水产龙头企业,开发和生产各类水产绿色食品;积极引导农民建立水产专业合作社和水产协会,通过正确引领,提高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促使水产养殖向规模化、产业化、特色化发展,增强抗御市场风险能力。在市场环节,针对组织化程度低、商户规模小、市场运作分散的实际,鼓励和扶持已具实力的襄阳运顺水产品有限公司进一步成长为我市水产经销龙头公司,支持其实施“集中管理,统流配送”的经营模式,建立公司、经销商、终端销售点三级销售体系,有效连接养殖户、生产销售人员和消费者,实现规模发展。支持龙头公司牵头建立水产品批发商联盟,争取商品价格和质量的话语权,与不同货源地之间建立一种基地投资运作模式,规避货源不足带来的风险。支持龙头公司创新物流管理方式,整合运输资源,成立联合运输组织,保证水产品迅速运达终端销售点,尽快使襄阳水产品批发市场成长为具有现代物流发展水平的大型专业市场。

(三)发挥部门职能作用,引导市场规范发展。水产品批发市场既是水产经济发展的引擎,又是市民“菜篮子工程”,关系到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和社会稳定等大局。为此,建议市政府统一部署,相关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大服务力度,引导市场规范发展,为消费者和经营者创造一个舒适、便捷、安全的水产品购销环境。各职能部门要从水产品批发市场起步建设开始就跟进各类服务,发改、规划、土地、城投等部门,应千方百计做好市场的立项审批、规划设计、征地拆适、招标建设等工作;市场建成后,交通、卫生、质检、工商管理、水产等部门必须根据市场发展需要,及时提供物流、管理、检测、货源组织等各方面的高效快捷服务,帮助建立健全市场内部各项管理制度,加强市场产品质量监管,规范销售行为;财政部门应按相关政策主动提供菜篮子工程补助资金,并监督和指导其用于水产批发市场的建设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襄阳水产品批发市场做大做强做优。

(四)完善市场服务功能,促进市场稳定繁荣。一是运用信息化手段,增强市场服务功能。建立襄阳水产品门户网站,搭建水产品市场供求价格信息及网上交易平台,通过全面收集、正确分析、开发利用各类水产信息引导产销,为水产品销售商户提供优质服务;同时也为政府宏观调控提供依据,促进市场稳定发展。二是整合服务项目,增强市场服务功能。鼓励龙头公司对水产品加工、销售、包装、配送及管理咨询等服务项目进行有效整合,有针对性地加强服务性组织的集聚,将产品宣传、信息及市场中介纳入水产品批发市场一体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加工、储藏、排污、物流配送等基础设施,提高装卸、分级、包装和检验检测等环节的科技水平,提升交易环境,为商户提供更多的附加增值服务。三是构筑诚信经营体系,增强市场服务功能。在市场内配备无公害检测中心、大型电子信息屏等现代化设施,公开交易、结算、装卸、运输等服务价格;统一发放信誉卡,建立经营客户信息、信誉档案数据库,提高经营业户的综合素质和市场信誉度;聘请水产品卫生监督员,设置卫生举报箱和举报电话,成立由饭店经营者、城市居民参与的文明服务监督组织,促进市场文明服务水平提高。四是发挥协会作用,增强市场服务功能。成立襄阳水产品流通协会和水产品批发市场经纪人协会,为商户沟通和交流提供服务平台,促进大供应商、大批发商、大经纪人、大采购商的成长和发育,并发挥他们联系广、渠道宽、信息灵的特点,形成上联生产加工、下联批发商和零售商的购销网络,为市场的长期稳定繁荣奠定坚实基础。

第二篇:加快青少年宫建设与发展的建议

加快青少年宫建设与发展的建议

理由:

惠州市青少年宫、工人文化宫这样的文化场馆,曾经是几代青少年和广大职工的文化生活精神乐园,记录和承载了许多美好的回忆。然而,在走向市场经济的今天,惠州市工人文化宫已退出了历史舞台,而惠州市青少年宫则陷入了尴尬的经营困境,都不可避免地面临着生存与发展问题。惠州市青少年宫因为资金所困,使原本为公益活动提供阵地的场所,失去了原有的功能,现成为各类收费培训班的经营载体,或租借挪为他用。

惠州市青少年宫始建于2007年底,是青少年校外活动基地,属非营利性公益性场所,是惠州市青少年的娱乐天地。建设之初,青少年宫内还配备了网络体验基地提供30多台液晶电脑,为青少年提供免费上网服务。而青少年宫落成时还组建成立了“惠州青少年艺术团”,计划在投入运营后,通过报名选拔的方式,从全市的青少年中挑选人员组成合唱队、舞蹈队、曲艺队等,由专业老师进行免费培训。并且在节假日,青少年宫也会举办一些活动,免费向青少年开放。但由于经费不足、设备陈旧等原因,这些娱乐设施及公益项目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如今,青少年宫内娱乐项目越来越少,宫内的培训机构却逐渐兴旺,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培训宫”。

青少年宫为什么会走入如此尴尬的境地呢?经调研发现,主要的原因系上级主管部门拨下的活动经费相对于青少年宫的日常运营已是杯水车薪,已是不能满足活动的需要,培训项目的收费是补充这些活动经费的重要途径之一。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解决建议,以供有关部门参考。

办法:

1、广开门路,加大资金投入。建议惠州市政府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的相关规定,落实由各级政府投资建设的专门为未成年人提供公共服务的青少年宫、少年宫、青少年学生活动中心、儿童活动中心、科技馆等场所的要求,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切实把公益性原则落到实处,切实加大资金投入。同时,积极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广开门路筹集运营经费为辅的机制,整合资源、加大力度,落实建设以青少年为主要服务对象的综合性青少年宫。同时积极探索社会化、市场化的发展道路。

2、建立长效机制,确保规范运营。要使青少年宫管理工作由虚变实,必须有一套严格的制度来规范和保障。建议制定完善《关于惠州市青少年宫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等规范性文件或指导性文件,为青少年宫人员编制、队伍建设、经费来源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建立目标考核责任制,将青少年宫建设与管理纳入政绩考核项目;建议各级税务部门认真实行中央和我市有关支持公益性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进一步加大对青少年宫建设发展的支持力度。其次,建议制定《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公益性评估标准》,从服务对象、活动内容、时间安排、服务质量、经费使用等方面设置相应指标,定期对青少年宫等青少年公益设施进行考核、评估,并将考评结果作为财政支持的依据。对违背公益性原则的要限期整改,逾期不改的不再享受公益性事业单位的相关优惠政策。

3、各部门统筹协调,抓好落实。青少年宫的建设需要财政、人事、教育等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只靠共青团组织独立支撑是远远不够的。恳请大会高度重视《加快青少年宫建设与发展的建议》的提案,将其呈交政府相关部门,并督促抓好落实,在抓住我市复审文明城市的有利契机,推动我省青少年宫建设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第三篇:关于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关于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近几年,随着我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县的城市化、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建设,正处于一个迅速发展期。也就是说,面向未来的五年,我县的城镇化率可以达到55%以上,是一个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时期。在这一发展时期中,如何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是一个至关重大的问题。下面,就如何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问题,提出以下三个方面的思考和建议。

一、充分认识加快小城镇建设的现实重要性

“十一五”期间的城市化、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会不断加快,尤其是我们这些经济欠发达地区,而且小城镇建设又是这“三化”发展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我们要充分认识加快小城镇建设的现实重要性。

一是加快小城镇建设,是加快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基本载体。面向未来五年,我县正是一个快速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期,而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关键支撑体,是在于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从而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转型发展,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

二是加快小城镇建设,是加快县域城市化、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根本标志。看一个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水平怎么样,关键要看他的县城区和小城镇建设是否得到科学 1

统筹,互动推进,协调建设。否则,就体现不了一个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的水平。

三是加快小城镇建设,是加快建设现代农村先进生产力体系和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在于城市化和工业化的互动发展,而小城镇建设又是承担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载体,是建设现代农村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先进生产力要素集聚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龙头”所在。因此,只有加快小城镇建设,才能全面实现农村的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

二、加强小城镇的规划、建设和管理统筹

当前的小城镇建设,在规划、建设、管理等问题上,普遍存在很多缺位。主要原因是上级政府缺乏指导和扶持,本级政府缺乏自我建设管理条件和能力,造成上不管、下无奈的局面。因此,对小城镇的规划、建设和管理问题,要予以加强统筹建设和规范管理,尤其要突出中心镇、重点镇的建设和管理。首先,加强规划统筹。小城镇的建设规划,是小城镇建设的战略、战术性龙头。县级的发展建设规划,要包括乡镇级小城镇发展建设规划,把各乡镇特别是中心镇和重点镇的规划建成区作为县域城市化组团来规划建设,明确其建设定位和发展要求。不断增强县、镇2级城市化规划体系的统筹、互动和协调。

其二加强设施统筹。就我县城区的本身规模和功能来说,已具备辐射乡镇发展建设的功能。现在的主要问题,是乡镇级小城镇本身缺乏对接县城辐射的基本功能,脱节了拉动县域城市化进程的互动功能。因此,对乡镇重点设施要加强统筹、互动和协调,尤其对道路、给水、供水、排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置、地下管网、环境保护和公交、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市场等社会公共设施和生产要素,要加强统筹规划,互动建设,协调发展。

其三加强管理统筹。当前小城镇建设的依法管理,是一个最薄弱环节,严重影响着小城镇建设的质量和品位,要加强统筹小城镇建设的依法管理,延伸小城镇建设管理的执法机构和执法队伍,实施依法管理,提高小城镇的建设质量和品位。

三、加强统筹小城镇建设的保障机制

在当前小城镇建设机制中的主要问题,是在于领导、体制、政策、资金、考核等保障方面有缺位,今后要加强统筹和保障。

1、加强领导保障。现在对小城镇建设各级政府没有明确提出时期性的建设目标和性的工作要求;年年只有传统的农业经济发展大会和工业经济发展大会,而没有城乡建设工作会议。由于各级政府领导重视不够,出现发展、建设不对称,欠协调。重视新农村建设,首先要突出小城镇建设,要以小城镇的规模化集聚建设来吸引和带动新农村建设,才会有效、持久推进和整体提高。因此,建议在推进当前的新农村建设工作

中,首先要突出乡镇所在地小城镇的规模化集聚建设,要把小城镇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龙头工作来抓。因为它是长远集聚广大农村人口和改善提高广大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基本载体。今后对小城镇建设要加强明确近、远期目标和要求,切实加强各 级政府对小城镇建设的领导保障。

2、加强体制保障。由于体制原因,一方面乡镇政府无法承担当前小城镇建设的发展要求;另一方面县以上政府又没有延伸职能去指导和扶持。当前的小城镇建设,在很多方面是处于无序状态。建议对州、县、镇三级城镇建设管理体制,要作一些与时俱进的改革和完善。一是对县级政府城镇建设管理部门,要驳离组建独立的水务局(或水务集团公司)、城市管理执法局、建筑和房地产业局、城市拆迁管理办公室等,合并规划、建设局,实行“主业合一”,支业分离。这样,有利于现有庞大杂乱的相关建设职能理顺关系,重点突出,专业系统,管理深化。否则,管不专、管不深、管不透、管不到底和到边,事半功倍。二是对乡镇建设管理职能要加强和完善,重点要加大对乡镇村镇职能建设管理设置和考核,使其适应现代的村镇建设管理的客观要求。具体完善深化乡镇对村镇的规划管理、建设管理、镇容管理、环保管理、公交管理等的职能体制的改革和完善(当前乡镇职能体制的严重滞后性,就在于此)。三是对特别发达乡镇,可考虑组建镇级副县级,完善其建设管理体制,赋予其建设职能,提高其建设管理能力。

3、加强政策保障。现在是民主、依法时代,但小城镇建设缺乏依法管理。按制定法规性政策权限,是在地州级以上政府,要求对城镇建设管理的重大刚性法规政策,加强延伸覆盖,完善细化和制订出台,由县级以下政府可操作执行。

4、加强资金保障。当前对新农村建设,都有一定扶持资金安排,但对小城镇建设扶持资金安排很少,而只限于少数的中心镇。应当说,乡镇所在地的小城镇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龙头,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必然载体,尤其是中心镇和重点镇。但是,当前乡镇一级政府由于各种客观原因,难以独立承担和实施,尤其是在建设资金上缺乏保障,需要上级政府予以扶持。建议把扶持新农村建设资金集中起来,或者再加大增加专项扶持资金,先重点扶持建设小城镇,实施先镇后村,以镇带村,镇村统筹,增强建设城乡一体化的实际效果。

5、加强考核保障。当前对乡镇的考核,其他方面都有,而且太多,但就没有小城镇建设考核。小城镇建设是衡量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无水平和质量的根本体现,是衡量一级政府有无政绩水平和质量的根本标志。建议对小城镇建设,要加强科学的评估和考核,不断提高小城镇建设的责任和水平,这也是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完善公共产品建设的客观要求。

第四篇:关于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建议

关于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建议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关系到农业、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的富裕,而且关系到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民族的伟大复兴。如何才能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笔者认为须从六个方面下功夫

第一,建立新农村建设工作机制。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一把手工程,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领导组织和协调机构,抽调人员专门负责日常工作。二是突出工作重点。把建设新农村的工作重点放在解决交通、通讯、电力、人畜饮水、农田水利、基本农田建设、农业生产、村容村貌建设、文化、卫生、教育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等具体问题上,实实在在地帮助农民办实事、办好事。三是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电讯网络等手段,大力宣传新农村建设,形成人人都关心、关注、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社会氛围。

第二,狠抓新农村建设产业支撑。一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食品和生态农业,进一步扩大地方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大对畜牧业发展扶持力度。二是扩大农技推广效果。深入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提高农业科技在农村的推广面,达到让农民通过科技致富增收。三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积极发展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和消费品连锁经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建立无公害蔬菜“绿色通道”网络,改善农村市场环境。

第三,夯实新农村建设经济基础。一是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积极发展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和产业,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特”的方式,发展区域性特色产品和产业,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实现农业增值增效。二是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充分发挥农民培训中心和相关部门的职能作用,组织协调实施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培训等项目,提高农民外出务工技能。三是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因地制宜,改变过去扶贫开发撒糊椒的做法,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实行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对缺乏生存条件地区的贫困户实行易地扶贫。

第四,改善新农村建设物质条件。一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农田和生态建设,重点抓好小型灌区节水改造,雨水集蓄利用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二是加大人居环境治理力度。下大力度改善农村人畜饮水困难,优先解决高度缺水、饮用污染水村寨的人畜饮水问题。进一步抓好农村改圈、改厕、改厨工作,全力打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三是搞好村庄规划。按照村容整洁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新建、扩建、改建措施,保护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村落和古民宅,杜绝大拆大建,加重农民负担,破坏历史文化风貌。四是加快城镇化进程。加大对中心城区发展的投入,扩大城市规模,有效解决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转移农村人口,促进城镇化进程,实现城乡互动,城乡相互支持发展。五是解决土地利用问题。新农村建设虽然不是“大拆大建”,但新农村规划的实施,必然对土地产生新的需求。在国家对土地实行最严格保护的情况下,国土部门在进行土地编制规划时,要考虑新农村建设需要。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特别是对于风景区、异地扶贫搬迁、地质灾害等村寨的新农村建设,要给予政策倾斜。

第五,培养新农村建设新型农民。一是加大农民教育培训力度。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进一步增加财政对农村劳动力培训经费投入,整合农村各种教育资源,支持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务农技能。二是积极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大力增加农村医疗卫生人才培训经费,提高农村医生医疗技术水平。三是繁荣农村文化事业。加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进程,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满足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第六,完善新农村建设治理机制。一是狠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载体作用,对农村党员干部、群众进行政策理论、法律法规和实用技术培训,增强群众增收致富的能力。二是增强群众民主意识。加强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让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三是培育农村新型组织。进一步增强农村集体组织经济实力和服务功能,在发挥国家基层经济技术服务部门作用的同时,进一步鼓励、引导和支持农村发展各种新型的社会化服务组织,使之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一、明确发展目标,科学构筑具有武汉特色的城镇体系

(一)明确小城镇建设工作指导思想。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小城镇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人口向城镇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农业向基地集中”的原则,坚持城乡统筹和小城镇集约、有序发展,加强城乡规划编制以及规划的实施监管;以人为本,围绕提升城镇功能,着力改善城镇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努力使我市小城镇建设与发展走在全省前列。

(二)围绕发展目标,合理构建城镇体系。依据我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托重大经济项目和骨干交通建设,以主城为核心,重点发展城关镇和重点镇,抓好中心村建设,构筑武汉现代城镇体系,形成具有武汉地域特色、区位竞争力强的都市经济圈。

二、科学编制规划,充分发挥城镇规划的综合调控作用

(一)认真抓好城镇规划的修编。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要以区为单位,组织进行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和城镇发展战略研究。各区要本着区域资源共建共享、协调发展的原则,明确各区的发展重点、功能定位及本区小城镇发展的思路和空间布局。城关镇和国家级、省级重点镇在与本地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五年计划相衔接的发展规模基础上完成近期建设规划,确定产业发展区、居住发展区、重点景观建设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建设内容与时序;并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适时做好交通、通讯、能源、供水、绿化、排污、消防、环保等专业建设规划。积极推行修建性详细规划管理制度,城关镇和国家级、省级重点镇在2007 年以前要做到近期建设区域内的修建性详细规划覆盖率达到 95%.在2007 年以前,完成一般镇、街、乡、场的规划修编与审批工作。各类规划都必须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编制,遵循规划委托、方案选优、咨询论证、社会公示等程序,确保规划编制的科学化、民主化。

三、加快产业聚集,不断提升城镇的区域竞争能力

(一)集中建设工业园区。坚持以产业聚集带动城镇发展,根据各区区域城镇体系规划,合理布局和优化城镇产业结构。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各区要集中建设 1 个工业园区。工业园区用地可以是国有也可以是集体建设用地,并将废水、废气、废渣进行达标处理。各区人民政府要协调各城镇利益关系,鼓励工业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新上项目原则上均应进入工业园区,存量项目逐步转移至工业园区,严格控制在工业园区以外批准新的工业用地和工业增量项目。

(二)放宽招商引资条件。

四、完善城镇功能,着力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一)加快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构筑中心城区与城关镇的快速交通体系,完善城关镇与国家级、省级重点镇之间、国家级和省级重点镇与一般镇之间的道路系统,其建设标准应达二级公路标准。促进中心城区与城关镇之间的公交互通。根据地理条件,加快中心城区供水管网向城郊各区城镇延伸,(二)加大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市直各有关部门在安排专项资金时,对城关镇和国家级、省级重点镇符合专项资金使用范围的项目,应优先考虑,切实提高其科技、文化、教育、交通、园林绿化、水利、电力、通信、卫生、环保、消防和市场等建设水平,并辐射和服务周边村镇。

(三)重视对中心村建设的指导。各区要大力开展中心村规划编制工作,2007 年以前,要完成中心村规划编制的 50%,2010 年以前完成 95%.实施迁村并点,引导农民集中建设住房,努力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抓好农民新村建设试点,开展对失地农民、兼业农民和种田农民不同居住方式的探索,及时总结推广试点经验,建成一批规划布局合理、功能配套完善、环境舒适优美的农民新村。

(四)切实加强城镇综合管理。严格执行建设工程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工程备案制,健全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发放制度,加大建设工程文明施工管理力度,提高建设质量和建设水平。积极推行市政公用设施建设、绿化养护和环卫作业等市场化运作,引入竞争机制。加大综合执法力度,进一步搞好镇容镇貌管理,治理城镇“四乱”现象;加强城镇交通管制,规范路标、路牌设置。

五、深化体制改革,加快建立城镇发展新机制

(一)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各区各有关部门要积极落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体改办等部门关于开展第二轮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意见的通知》(武政办〔2003〕41 号)的要求,对列入国家和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试点镇,以 2002 年财政实际上缴为基数,超收部分从 2004 年起全部返回试点镇。

(二)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城关镇和国家级、省级重点镇建设应贯彻合理、节约、高效利用土地的原则,并积极消化存量土地和闲置土地。因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确需外延扩展用地的,在符合其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前提下,并按规定经国土资源部门同意后,可按照土地利用规划,征用一定数量的启动用地用于城镇建设,市国土资源局对小城镇建设用地计划应予以倾斜,其用地指标在市国土资源局下达给各区的用地计划中给予一定比例的单列;集体建设用地在不改变土地用途、性质的前提下,允许土地使用权在本城镇集体经济组织内流转。

六、切实加强领导,努力开创城镇建设工作新局面

(一)加强政府对小城镇建设工作的领导。各级政府要切实把小城镇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做好综合协调与服务工作。各区要成立小城镇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逐步建立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的决策机制。各区主要领导同志要到国家级、省级重点镇蹲点,全面指导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坚持依法行政,提高公共事务管理水平。

(二)建立小城镇建设管理激励机制。市小城镇建设专项资金实行以奖代补,对城关镇和国家级、省级重点镇纳入市小城镇建设专项资金补助计划的项目,实行政府目标管理。

(三)齐抓共管形成有效合力。各区、各有关部门要围绕城镇化发展大局,根据本意见精神,结合各自实际,狠抓落实,共同推动全市小城镇快速发展。

完善配套设施:道路、桥梁、供水、供电、交通、网络等

以围绕当前机关的重点工作,开展一些主题活动,如“争先创优”,“共产党员先锋岗”等等,从调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方面入手,找准定位,融入中心,选取切合实际的活动方案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建设系统工程的重点,一、充分认识新形势下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一)基本思路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围绕中心、推动发展、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的要求,以保持党的先进性为主题,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为目标,通过

新的工作方式和途径,进一步凝聚党员、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从明确工作职责、改进工作方式、增强服务功能、发展党内民主、加强自身建设、改善工作条件等方面推进创新,努力建设勤于学习、勇于实践、富于创造的党组织,建设求实、民主、和谐、坚强的党组织,切实增强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努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党的基本路线和教育方针在我校的贯彻落实提供坚实的组织保证。

(二)指导原则

——推进事业发展的原则——突出重点的原则。

(四)扩大党内民主

建立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加强党内民主。逐步推进党务公开,拓宽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渠道,落实党员的知情权、选择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等民主权利。学校的重大问题决策要通过一定形式和一定途径征求广大党员的意见,学校的重要工作和决策也要通过一定形式在党内传达。校党委每年至少向党员报告一次学校情况。

建立党的代表大会提案制度。建立代表提议的处理和回复机制。

完善党内评议制度。定期开展群众评议党员、党员评议支部、下级党组织评议上级党组织的工作,拓宽民主监督渠道,每两年开展一次民主评议党员工作,认真听取党外群众对党员、党组织的意见,总结完善评议工作的具体办法。

(五)坚持党的组织生活

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党员头脑,切实解决党员队伍在思想、组织、作风上存在的突出问题,严格党员教育管理,努力使党员成为坚持理想信念、坚持勤奋学习、坚持根本宗旨、坚持勤奋工作、坚持遵守党的纪律、坚持“两个务必”的先锋战士,永远保持党员的先进性。

建立健全学习机制。按照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要求,强化对党员的学习培训,建立健全党员“长期受教育,永保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制订党员学习培训规划,改进党员学习培训的条件。根据形势、任务的需要和党员队伍的实际,确定阶段性学习培训内容。通过党课、知识问答、考试及相应的点评等形式,抓好党章和党的基本理论学习教育。在此基础上,对党员进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及遵纪守法的教育,对党员领导干部加强权力观和党风廉政教育。坚持党员领导干部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上党课,作形势报告。建立落实述学、考学、评学等检查考核措施,营造终身学习的团队环境。

推进党内生活制度化。坚持经常性的组织生活和集中学习教育相结合。组织生活做到每月至少一次(教职工党员组织活动时间一般安排在每月第一周的星期三下午,学生党员组织活动时间一般安排在每月第一周的星期三晚上),紧密联系党员的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结合工作需要和党员需求,突出实效性。根据学校工作规律,利用放假前或开学前一至两天,组织党员开展以学习培训为主的集中组织生活。每个党总支(直属党支部)每学期安排一次

党课。每个党员每学期至少向党支部汇报一次思想情况(预备党员每季度一次),可口头可书面,可个别汇报,也可利用民主生活会的形式。每年应至少召开一次支部民主生活会,沟通思想,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院、处级党员领导干部除参加所在支部的党员民主生活会以外,每学年还要组织一次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

七)建设高素质的党务工作队伍

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和能力建设。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断提高我校各级党的领导班子把握全局、保证发展、协调利益、服务群众、依法治校和群众工作的能力,成为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的坚强领导集体。

加强党支部建设,选好配强党支部书记。把那些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群众公认的党员选配到党支部书记的岗位上来。根据教职工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的不同特点,党委每年要有针对性地对党支部书记进行培训,指导和促进党支部书记更好地开展工作。

重视党务工作队伍建设。挑选政治素质好、爱岗敬业、办事公正、廉洁自律的同志从事党务工作,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精干高效的党务工作队伍。通过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和岗位培训,提高职业素养和工作能力,满足我校党务工作的要求。

逐步建立基层党建督导联络员队伍。增加校党委与党总支、党支部的沟通渠道,及时了解和反映基层党组织的工作状况,了解和反映党员的意见和要求,加强对党总支、党支部工作的指导、监督和检查。

抓好组织员队伍建设。要设立一定数量的专兼职组织员,规模较大的学院也可设专职组织员。可以聘请有工作经验的离退休老同志担任兼职组织员,发挥他们在发展党员工作中考察和把关的作用。通过谈话、审查有关材料等,促进发展对象思想政治上的成长和提高。

四、切实加强党委对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的领导和指导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制定实施意见

第五篇:关于加快城镇化建设的建议

关于加快城镇化建设的建议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以扩大内需特别是增加居民消费需求为重点,以稳步推进城镇化为依托,优化产业结构,努力使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这一要求预示今后一段时期,城镇化将在拓展我国经济发展新空间中扮演重要角色。城市是经济和人口集聚的载体,带动区域发展的龙头,形成竞争优势的基础。从城市化规律来看,一个城市的规模越大,产业集聚越容易,产出效益也越高,从而辐射带动能力也越强。但开平城镇化水平却一直在低位徘徊,2008年底仅为35.74%,不仅远低于珠三角,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要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实现新飞跃,开平就必须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化水平。

第一,要创新发展思路和模式。省委书记汪洋同志从全省发展大局出发,根据各地不同的发展基础、资源禀赋和交通区位等条件提出不均衡发展的发展战略,开平应该认真学习领会,结合实际贯彻落实。不均衡发展战略强调因地制宜,根据各地不同的发展条件,明确发展的重点,采取不同的手段,实现殊途同归的发展目标。要求打破平均配置资源的传统模式,把有限的资源集中起来发展。在城区通过提高人口和特色产业聚集度,实现集约发展;在广大农村通过服务扶持、减少农业人口、增加非农收入、保护生态屏障,实现生态发展。广东省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相当突出,而开平就像是广东的缩影。大沙、马冈等与城区及水口相比,差距很大。面对基础条件悬殊的地区,不可能也不应该提

1出“一视同仁”的发展要求。从主体功能区划角度看,也不适合要求大沙等镇达到水口那样的发展。因此,不能再走以小城镇为主,土地资源占用多、产业水平低、集聚效应若、产出效益差的老路,而必须合理扩大城市规模,向城市输入本地的农村人,通过加强经济和人口集聚,做大城市规模,提高城市质量,增强城市实力,增强整体辐射带动能力。

第二,要切实做好“双转移”工作。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和形成城镇产业聚集,是城镇化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城镇化的进程。因此,在推进城镇化建设中,务必紧紧抓住“人口转移"和“产业聚集”这两个关键环节,把推进“双转移”作为重要抓手。一方面要主动推进和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另一方面,要把城区的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或向外地转移。产业的转移还要注重集聚和配套。一个地方的产业集聚度高,就有利于形成发展的竞争优势,有利于人才的积聚,有利于产品的配套和形成上下游企业的完整产业链条。因此,要把提高产业的集聚度作为加快发展的关键。以产业转移园区为载体,引进有本地优势和竞争力强的产业,促进形成产业集群,提高产业发展的集聚度和资源利用的集约度。要集中力量重点建设翠山湖新区,使之成为规模大、基础设施配套完备、生活设施完善、综合服务质量好、投资吸引力强的高水平园区。与此同时,要大力推进劳动力转移,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积极实施人力资源开发战略,大力加强教育培训,努力办好各类教育,尤其是要加快发展面向农村人口的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为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促进劳动力转移就业打下坚实基础。要实施好优秀农民工在珠三角安家落户的政策,通过

一个人就业把一家人从山区带出来,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这些人户籍转出后,如本人要求保留在农村的承包地,可以先不退。探索把山区偏远地方的农民通过“移民”转到经济相对发达的地方,比如有计划地把一些生存条件恶劣、不适合发展的村落整体搬迁到小城镇,以改善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

第三,合理扩展城区面积,积极吸纳农村人口。通过城区扩展的办法吸纳和转移农村人口,在今后相当长时间里可能是加快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要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城镇周边地区的开发建设、特别是周边村的改造,变郊区为城区、变农民为市民,把城市文明引入农村。农民进城需要有生活来源,只有有事可做、有钱可赚,才会乐于离开土地,向城镇转移。因此,应尽快改变招商引资只知道吸引制造业的狭隘思维定势,大力发展城市经济,发展第三产业,发展服务业,促进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吸纳更多人口就业。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进一步放开对农民进城落户的限制,切实降低农民进城门槛。对因城区扩展而失去土地的农民,要及时办理城镇落户手续,取得城镇居民待遇。对在市内民营企业就业的大学毕业生及其他应聘人员,亦应放宽限制,准予落户。要完善社会保障体制,解决进程人员失业、生病、养老等后顾之忧。

(陈 畅,联系电话:3276592)

下载关于加快建设襄阳水产品批发市场的调查与建议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加快建设襄阳水产品批发市场的调查与建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加快建设乡村少年宫的建议(本站推荐)

    关于加快建设乡村少年宫的建议 乡村学校少年宫是指依托乡镇中心学校现有场地、教室和设施,进行修缮并配备必要的设备器材,依靠教师和志愿者进行管理,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组织开......

    加快中心村建设思考建议

    加快中心村建设思考建议在农村村落的建设中,不仅有历史文化的传承,更有新时代居住特色的创新。新形势下,乡村振兴战略中推行中心村建设,个人认为至少有以下几方面的重要意义:一、......

    关于加快新农村生态园建设的建议

    关于加快新农村生态园建设的建议xx新农村生态园是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立项的建设项目,座落在xx乡坝上村,由湖南恒农集团有限公司出资承建。以xx水库、书房山和双龙洞为依托,建......

    关于加快青少年活动中心建设的建议

    关于加快建设我县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建议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充分发挥了公共财政在改善民生问题上的重要作用,加大了民生投入,努力办成了一批群众关切的实事。但是,随着县城经济社......

    市场调查与预测--教学体会或建议

    《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是随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产生与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性的新学科,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课程群中的一门必修课,能够培养学生的市场经营管理的基本理论......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快建设文化襄阳(精选五篇)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快建设文化襄阳10月24日下午,市委中心组举行理论学习会,传达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范锐平强调,要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七届六......

    关于加快我市重大项目建设的调查与建议(共5篇)

    关于加快我市重大项目建设的调查与建议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市政协根据市委的安排部署,遵循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要求,广泛深入地开展了调研活动。市政协主席彭学......

    关于加快推进海南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建议

    关于加快推进海南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建议 ------------------ 编号: 0068 时间: 2012-05-30 发表人: szx 查看: 2605 次 【字体:大 中 小】 自由贸易区战略是一个国家对外开放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