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物权法的实施对旧城改造工作的影响及相应对策资料解读

时间:2019-05-12 17:59: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析物权法的实施对旧城改造工作的影响及相应对策资料解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析物权法的实施对旧城改造工作的影响及相应对策资料解读》。

第一篇:浅析物权法的实施对旧城改造工作的影响及相应对策资料解读

浅析物权法的实施

对旧城改造工作的影响及相应对策

――以XX市XX区旧城改造工作为例

【摘要】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下简称《物权法》)的正式实施,旧城改造成为了社会热点问题。旧城改造的过程不仅是政府、投资商、被拆迁户三方之间的利益博弈过程,更是事关政府行政理念的更新和进步、和谐社会的构建和稳固。本文选取旧城面积大、体量多的XX市中心城区同时又是老城区的XX区为例,分析了旧城改造拆迁的基本内涵和制度设计,界定了政府在旧城改造工作中的责任,探讨了《物权法》给旧城拆迁工作所带来的变化和影响,给出了相应对策及建议。作者认为,无论《物权法》给拆迁带来的是何影响,只要政府适时转变工作重心与工作方式,进一步优化旧城改造工作效果的评价体系,中心城区的旧城拆迁就会顺利推进,社会经济就会持续和谐发展。

【关键词】物权法

旧城改造

对策建议

1958年8月在荷兰海牙召开的第一届关于旧城改造问题的国际研讨会,对旧城改造的概念做了比较完整的概括:旧城改造是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在城市功能老化地区实施的有计划的城市改造建设,包括“再开发、修复和保护”三个方面的内容。由此,可以看到,旧城改造有着复杂性、系统性等特性,由其直接导致的社会冲突现象而成为当前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大热点问题。

—1—

据统计,XX区近年即将新纳入旧城改造的项目有101个,涉及改造的土地面积约3300亩,需拆迁的面积约300万平方米。因此,在XX区“强力推进现代服务业、大力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发展理念下,作为XX市的中心城区、老城区,XX区旧城改造工作能否顺利、高效推进,事关全区“3年内全面实现城市化,5年内基本实现城乡居民生活同质化,10年内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实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之下,《物权法》的正式颁布实施,将对旧城拆迁工作,尤其是对特大城市的中心城区的旧城改造工作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本文重点对《物权法》实施后,对旧城拆迁工作的影响给予分析,并结合XX区的现状,为适应新形势发展,从宏观上提出建议和对策。

一、对旧城改造中拆迁涵义的理解

(一)对拆迁涵义的把握

从字面涵义看,当前旧城改造工作中的“拆迁”就是拆除原有的建筑物,且居民迁移到别处。以上理解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房屋的拆除,二是人的迁移。原《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国务院令2001年第305号,2007年10月废止,以下简称《拆迁条例》)第2条规定:“在城市规划区内国有土地上实施房屋拆迁,并需要对被拆迁人补偿、安置的,适用本条例。”笔者认为,此规定即涵盖了“拆”、“迁”两层意思。因此,要正确把握拆迁的内涵,就必须从“拆”与“迁”两个角度入手,分析“拆”的主体及“迁”的方式。

(二)拆迁的主体和对象

—2—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相关规定,对房屋(指合法房产,下同)拆除的主体只有产权人、行政执法机关及司法机关,而拆迁人并不在其内。那么,拆迁人依据什么理由享有了拆除房屋的权利呢?要回答这一问题,就必须先解决一个问题:在拆迁中,房屋的产权归属是否发生了变化?纵观包括XX区在内的XX市旧城改造操作实例,是拆迁改变了房屋的所有权,拆迁的过程和实质就是征收。意思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房屋拆迁,实质上是将该房屋征收,使其成为国家所有权的客体,终止房屋的私人所有权,尔后将该房屋拆除。

自2004年下半年以来,XX区自主实施的11个旧城改造项目和目前正在拆迁的项目有XX片区、XX地块、XX地块等3个地块,在其本质上盖莫如此,“拆”的方式均为以上所谓的“征收”。在弄清了拆迁的涵义后,为了进一步厘清《物权法》实施后对旧城改造的影响,有必要对拆迁制度的设计作出分析。

二、《物权法》对旧城拆迁制度的设计

(一)旧城改造的基本工作流程

在《拆迁条例》废止之前,实施城市房屋拆迁(以XX区旧城改造工作为例),程序主要有这几步:首先,由区政府相关部门到市规划局晒制地形图后,向市勘测设计院申请划定拟实行城市改造的地块红线;第二步,向市规划局申请办理规划许可证和选址意见书,向市国土局申请办理国土拆迁意见函,取得市发改委的旧城改造项目立项批复;第三步,项目招商成功后,由属地街道办事处和区级相关部门组成拆迁协调小组,并通过邀标或社会公开招标或委托的—3—

方式确定拆迁代办单位,以此到市房管局拆迁管理处申请办理拆迁许可证;第四步,由拆迁人(代办单位)实施拆迁;最后,将拆完的净地上市“招拍挂”进行出让。通过以上对城市房屋拆迁的程序进行分析,不难看出,城市房屋拆迁是建立在征收基础上的拆迁,而非建立在收回国有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而产生的拆迁。

(二)《物权法》对旧城拆迁制度的设计

按照旧城拆迁行为模式分类,在XX市当前的实际操作中有以下两种:一是征收不动产(建构筑物等),二是提前收回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换句话可以这样表述:一是征收不动产时,对被征收人进行拆迁;二是提前收回建设用地使用权时,对用地人进行拆迁。通过深入分析,我们会发现《物权法》对拆迁制度是这样设计的:首先,将拆迁按照所涉土地的所有权性质划分为城市房屋拆迁和集体土地征地拆迁;其次,将城市房屋拆迁按照房屋所有权是否发生变化划分为征收房屋拆迁和提前收回建设用地使用权拆迁。

综上所述,根据《物权法》的设计,城市房屋拆迁制度是建立在城市房屋征收及提前收回城市建设用地使用权基础上的,或者说是建立在城市土地国有制基础上的一项特殊制度。对照前述的旧城改造工作流程和《物权法》对拆迁制度的设计,可以看出XX区的旧城拆迁建立在房屋产权的征收基础之上。

三、政府对旧城拆迁工作的责任分析

(一)城市房屋拆迁的行为属性

事实上,无论《物权法》对城市房屋拆迁制度的设计是建立在—4—

收回国有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基础上,还是建立在房屋征收的基础上,其收回国有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或征收房屋的行为均系行政行为。城市房屋拆迁的行政属性决定了其补偿安置的行政属性,无论此时的拆迁是因建设公共设施等公用利益的需要(如XX片区的旧城改造,是为了打通XX到XX街的规划道路,在XXCBD形成“四纵四横”的交通格局;再如,对XX、XX等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性建设,就需要进行一定范围的“拆旧还旧”。关于公共利益的界定,后文要着重分析),还是实施商业开发的需要(如XX集团开发的XX地块,占地面积28亩,项目一期拆迁面积约2万多平方米,建成后将成为XX商圈内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强大载体),即无论是所谓的政府拆迁,还是商业拆迁,拆迁行为无不打上深深的行政行为烙印。

(二)房屋拆迁后土地出让的模式

目前,城市房屋拆迁流程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先出让土地后拆迁房屋,即在规划部门确定改造地块红线后,由国土部门将土地的使用权通过“招拍挂”的方式出让(即“毛地”出让),再由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开发单位办理拆迁许可证后进行拆迁;另一类是先拆迁房屋后出让土地,即在规划部门确定改造地块红线后,由政府委托有关单位(如XX地块拆迁由市XX中心实施,XX历史文化保护街区由XX集团负责,再如XX地块拆迁由市XX公司和XX区政府共同实施)、或引入社会资金(如XX片区旧城改造项目,XX区正在积极和各开发商进行竞争性谈判)进行房屋拆迁、土地平整等前期开发工作后,再以“招拍挂”的方式出让,即所谓的“熟地”出让。

—5—

近年来,由于拆迁成本不断飞涨,在实际操作中,市政府更倾向于鼓励各区(市)县引入社会资金参与旧城改造。同时,因旧城拆迁难度的不断增大,为规避拆迁风险,缩短投资回报周期,投资商往往采取先期参与一级土地整理(和属地政府共担风险,共享收益),再积极竞争参与二级开发的模式。这种方式,就其实质而言,仍然属于“熟地”出让的土地出让模式。

(三)政府对拆迁安置的责任

在“熟地”出让的方式中,政府不可避免地充当实质上的拆迁人,此时的拆迁补偿安置责任理应由政府承担。即便是引入社会资金参与旧城改造的一级土地整理,因为要“利益共享”,并维护好被拆迁人的利益和社会稳定,政府也要负起相应补赔偿义务。在“毛地”出让的情况下,最终实施拆迁行为的是拆迁人,表面上看来,拆迁补偿安置责任应由拆迁人承担,政府是不要承担责任的。事实上,城市房屋拆迁的补偿责任并不是发生在拆迁许可证发放后,而是产生在收回国有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之时或征收房屋决定生效之时。行政机关才是拆迁的决定人,而拆迁人不过是拆迁的实施人而已。因此,从逻辑上讲,城市房屋拆迁既然是因行政行为引起的,其补偿安置责任也就理应由行政机关来承担。

四、《物权法》对旧城拆迁工作的影响

通过上述对旧城拆迁涵义的界定、《物权法》对旧城拆迁制度的设计、尤其是政府在旧城拆迁中的责任认定等方面的解析,我们能看到《物权法》实施后,对旧城拆迁工作的影响,大致有如下几个

—6—

方面:

(一)公共利益界定非常重要

《物权法》第42条规定: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可以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单位、个人的房屋及其他不动产。……征收单位、个人的房屋及其他不动产,应当依法给予拆迁补偿,维护被征收人的合法权益;征收个人住宅的,还应当保障被征收人的居住条件。《物权法》非常明确地将《拆迁条例》中 “因城市建设和实施城市规划的需要”改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如何界定“公共利益的需要”的内涵和外延,将成为影响房屋拆迁工作的关键因素。XX街片区拆迁,是按照城市规划(XX中央商务区控制性规划)实施的旧城改造项目,是不是为公共利益?笔者认为,如该项目界定是为公共利益,则拆迁工作难度是否会大大降低?

(二)旧城拆迁难度大幅增加

《物权法》第4条规定:国家、集体、私人的物权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据此,财产平等是《物权法》最重要的基本原则:不管是国家、集体的财产还是个人的财产,只要进入民事领域,其法律地位就是相同的,都同等地受法律保护。在过去的拆迁条例中,拆迁是为了城市建设的需要。现实中,拆迁扰民的问题本质是无视民众的财产权。随着《物权法》的影响深入人心,拆迁中拆迁人与被拆迁人因是平等协议拆迁,若遇到所谓“钉子户”(前不久,有报道称XX市地铁5号线施工为避

—7—

让“钉子户”致工期滞后,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又如,XX市XX大道XX路的三户“钉子户”房屋,盘踞在道路红线之内达10余年之久,造成交通拥堵和安全隐患。)不愿接受任何补偿,可能导致旧城拆迁项目无法实施,对城市建设、经济发展以及现有拆迁管理工作带来极大的负面效应。

同时,《物权法》第42、44条明确了对征拆对象的生活保障,对被征拆单位、个人的房屋及其他不动产的保障,尤其注重长远性保障;第120条还特别针对用益物权的保护和补偿作出了规定。这些突出强调对被征拆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被拆迁人的弱势地位的同时,无疑会更多地增大拆迁实施难度。

(三)拆迁行为主体会进一步明确

《物权法》规定,政府可以为了公共利益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这就明确了征、拆行为的主体是政府。由于只有政府拥有对土地和城市规划的权力,所以政府指令拆迁或授权开发商拆迁本身就是政府行为,据此征收、征用、拆迁的主体只能是政府。而《拆迁条例》规定拆迁主体是取得房屋拆迁许可证的建设单位,被拆迁人是义务主体,因此在实际征拆过程中,往往政府在下达了行政命令后,将“拆迁人”推至前台,政府作为征拆主体应当承担的责任与义务没有得到应有的强调。故,《物权法》实施前后,政府对旧城拆迁的主体责任将得到强化,需要政府及时研究并调整对策。

(四)政府在拆迁管理中需重新定位

《物权法》的出台,既肯定了政府在城市房屋拆迁中管理的必

—8—

要性,又对政府管理的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物权法》进一步明确了政府在城市房屋拆迁中的管理职能,确立了政府作为拆迁人与被拆迁人平等的法律地位,保证了公共利益在拆迁中享有相对优先权,提高了政府在拆迁市场规则制定中的工作要求,促进了拆迁工作中政府角色的再定位,强化了政府在拆迁管理决策中的关系协调。政府必须依照相关拆迁法律法规,严格制定拆迁制度,整顿拆迁市场,保障各方主体的利益均衡,调整政府引导、管理和监督机制。

(五)拆迁法规规章体系亟需完善

《物权法》的正式实施,会促使政府对当前拆迁市场进行法制化、规范化管理。但由于当前我国缺乏一部专门的房屋拆迁法律,《拆迁条例》又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地方并已经废止,《物权法》的出台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原《拆迁条例》在立法上的矛盾。但由于毕竟不是一部专门的拆迁法规,这就要求市级各相关部门、专业人士尽快在物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框架下,完善拆迁相关法规、规章体系,尽快结束原《拆迁条例》废止后出现的“真空期”,从而提高拆迁市场的法制化、规范化程度。

五、相应对策和建议

(一)明确界定公共利益界限

所谓“公共利益”,理论上的解释就是社会成员都能够直接享受到的利益,应具备直接性、普遍性、具体性、节制性和公平性。在旧城拆迁过程中,根据《物权法》的精神,必须明确公益性征迁和商业用地的界限。开发商所征收的是商业用地,不属于公共利益。

—9—

对于商业用地的征迁,要由政府划定一些区域,可以转为建设用地,由开发商向政府申请,取得批件,但并不是批给开发商土地,而是指标,开发商得到指标后,需要自己进行商业性谈判,这样才能解决征迁中公共利益的界定和群众合法权益保护的问题。笔者建议,在城市拆迁行政管理工作中,行政主管部门的颁发拆迁许可证(《物权法》实施后,是否以“拆迁许可证”的形式,目前尚未明确)、拆迁裁决、强制拆迁等行为,应当首先对拆迁房屋的目的和性质进行认定。通过论证认定是为了公共利益,才可以实施征收行为,否则就和《物权法》的规定相悖,政府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笔者私下认为,若认定为公共利益,在保障被拆迁人的合法利益前提下,则政府对整个的旧城拆迁能否强势推进。

(二)严格遵循法定拆迁程序

依法行政的重要内容就是行政行为必须符合法定程序,旧城房屋拆迁中程序公平与实体公平同等重要。征收权作为国家的专有权力,对公民的财产利益关系重大,更应当受到正当程序的限制。在具体拆迁工作中,要从制度程序上严格拆迁程序,规范拆迁行为。拆迁之所以易产生矛盾冲突,引发社会不稳定,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没有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因此,《物权法》出台后,更有必要从制度层面上对拆迁的程序进行细化并严格把关。建议区政府进一步规范旧城改造工作流程,明确区级相关部门的责任分工,并责成相关部门对拆迁方案的审查备案,将拆迁政策、程序、补偿方案等予以公开,做到从批准、听证、公告、补偿协议到拆迁实施等每个环

—10—

节程序规范、公正透明。同时,加大对旧城拆迁程序的监察力度,防止拆迁过程中的违法行为。目前,XX区提出了推进旧城改造工作“五原则”(三位一体、动态分配、阳光拆迁、产业倾斜和政策支持),是对旧城改造工作进行规范的一个非常好的开端,尚有进一步细化、深化的空间。2007年,XX区在XX街、XX街旧城拆迁中,其“阳光规范、文明和谐”的做法值得借鉴。

(三)尽快健全合理补赔偿机制

价格补偿是拆迁工作中的主要矛盾所在。在中心城区的旧城拆迁的实践中,要把旧城改造工作和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化产业结构结合起来,特别是要和富民惠民改善民生结合起来。既要切实保障投资者的基本利益,又要实现政府的既定发展战略,更要切实保障被拆迁居民的合法利益。尤其是《物权法》的正式实施,媒体对各地“最牛钉子户”的炒作,部分被拆迁户对拆迁补偿期望值大大提升,致使抱着讨价还价的心态,坚持不肯配合拆迁。因此,建立健全适宜实际情况,且统一、公开的价格补偿标准是非常必要的。在实际操作中,不论是道路建设、项目建设或者是其他开发,只要是在同一地域内,都应执行统一标准的补偿政策,确保做到执行政策前后一致,同等情况的对待一致。在XX街片区旧城改造工作中,XX区提出“拆迁补偿一把尺子量到底”的拆迁补赔偿理念,笔者认为须大力提倡并长期坚持。近期,在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中,XX区先行先试,在“土地带方案挂牌”方面积极努力,寻求突破“原地返迁”的政策障碍,切实实现中心城区被拆迁户的多元化赔偿安

—11—

置需求,这种努力值得进一步探索。但是,因XX市中心城区各区政府对旧城拆迁政策的理解把握、推进力度各有差异,相邻区域对补赔偿的执行标准也有所不同,造成了被拆迁人的盲目攀比、漫天要价现象,市上统一规范补赔偿的机制才是治本之策。

(四)充分发挥政府拆迁主体作用

《物权法》中明确规定,在旧城拆迁工作中,征收、征用的主体是政府,拆迁是政府征收个人房屋所有权的行为,开发商没有实施这种行为的资格。在城市房屋拆迁中,政府作为拆迁主体,有义务充分论证拆迁项目具备公共利益的目的,并经过城市规划、人大审议、评估听证、中介机构评估财产和与被拆迁人协商等一系列程序。如果政府和被拆迁户因为拆迁发生争议,应该由司法机关来裁判。只有准确界定政府法定拆迁主体的责任和义务,才可以有效避免重大矛盾的产生,并建立合理的协调机制。很多人担心《物权法》实施后会导致大量“钉子户”出现,但是笔者认为,只要充分发挥政府法定拆迁主体的作用,建立科学、公平和完备的拆迁制度和公正的司法审判,这种情况是可以避免的。

(五)依法严格推行“不停止执行原则”。

《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等明确规定,因拆迁而引起的行政争议,只要政府机关做出了行政裁决,不论是否经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都可以立即进入执行程序,这就是行政法意义上的“不停止执行”原则。《物权法》第28条也规定:因人民法院、仲裁委员会的法律文书或者人民政府的征收决定等,导致物权设立、变更、—12—

转让或者消灭的,自法律文书或者人民政府的征收决定等生效发生效力。因此拆迁工作在依法保护群众根本利益的前提下,要切实保证按法定程序推进。对拆迁过程中产生的矛盾和被拆迁人不合法的抵制行为要加大依法处置的工作力度。建议区政府对漫天要价的“钉子户”,依法进行严肃的批评教育,晓以利害的同时,积极通过行政裁决、组织行政强制拆迁和申请司法强制拆迁等有强制力的保障手段,保证旧城拆迁的工作按照进度进行。

六、结束语

“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 18世纪英国首相威廉·皮特的这句名言可以用来解释《物权法》与被拆迁人息息相关的原因。进入21世纪后,公共服务的行政理念有了新的发展,其核心观点是:政府应注重服务于公民,关注宪法和法令,关注社会价值观和公民利益,重视公民权和公共服务。伴随着社会转型的需要,为社会公众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产品和有效的公共管理、公共服务,是现代政府的第一要务。

2003年,XX市提出了全面建设规范化服务型政府的宏伟目标。通过几年的努力,各级政府对自身在社会发展、经济管理中的角色和作用进行了全新的阐释和实践,这对正确定位政府在房屋拆迁法律关系中的角色有很大启发作用。政府应该适时地转变工作重心与工作方式,从市场参与者的身份中走出来,做好房屋拆迁的服务协调工作,实现由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转变,这是解决房屋拆迁法律关系异化的基本目标。具体到房屋拆迁法律关系问

—13—

题上,政府的正当角色就是提供双方平等交易的制度平台,而不是与开发商坐在一条板凳上,结成利益共同体,联合起来与民争利。笔者坚信,无论《物权法》出台后,对旧城拆迁带来的是何影响,只要衡量旧城改造工作效果的评价体系,从以往的实质性效益、经济性效益转向科学发展的经济社会性综合效益,中心城区的旧城拆迁才会顺利推进,居民的幸福感才会不断增强,社会经济才会持续和谐发展。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4—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0、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

—1—

第二篇:电子商务对税务的影响及相应的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cn

电子商务对税务的影响及相应的对策 作者:聂 宁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年第08期

[摘要]文章通过对电子商务对传统税收工作的影响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电子商务;税收;政策

[中图分类号]F810.42

[文献标识码]A

第三篇:旧城改造对居住环境影响调研报告

最近几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土地的有偿使用,房地产业的发展,住房的商品化,第三产业的兴起以及大量外资的引进,使得旧城改造获得新的改造动力和契机,从而推进了旧城改造的发展。这对于旧城区的原生居民来说,无论是保留、改建还是新建住宅,其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无异于一场新的变革和冲击,对其身心皆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既有积

极的也有消极的。

旧城改造的主导者通常是当地政府。实施旧城改造,根本目的是改善老百姓的居住条件,改善城市基础设施,改善城市环境面貌,是利国利民的实事好事。但旧城改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很容易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个别地方出现偏差,就会影响这项工作的声誉,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本文通过调查分析我市旧城改造中对居住环境产生的影响,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旧城改造与居住环境的基本概念

比较完整的旧城改造概念,当属1958年8月在荷兰海牙召开的第一届关于旧城改造问题的国际研讨会对旧城改造做的概括:旧城改造是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在城市老化地区实施的有计划的城市改造建设,包括再开发、修复、保护三个方面的内容。

居住环境是指包括自然条件、设施条件和社会条件而形成的生活领域与生活环境,主要由周围条件、用地条件、公共设施条件和自然条件四个基本要素所构成。而生活环境是指以居住生活为中心的生活中有形或无形的外部条件,一般涉及气候、声光、空气和水等自然条件和各种人为条件两方面内容,后者除了包括道路、公园、交通、商店、医院等公共设施条件之外,还包括经济条件和社会条件(如人际关系、土地情况)。本文结合城市实际,着重调研分析旧城改造对居住环境的自然条件和设施条件方面的影响。

二、旧城改造对居住环境产生的主要影响及原因分析

(一)自然条件方面

居住环境的自然条件一般包括气候、声光、空气和水等因素。在一个城市中,旧城改造往往对居住区的通风、日照、空气环境及声环境产生影响,有时也通过改良居住区周边地形、地貌、绿化、河流等对改变其原生环境质量。在我市旧城改造中对居住环境自然条件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对通风的影响

居住区内建筑的密度、长度、排列方式等因素直接影响到小区内部的通风状况。旧城改造中大多数用地中建筑密度或高度都有所提高,因地块形状所限,在多出面积的原因促使下,许多新建建筑长度也很大。如果许多小区中建筑密度较高、夏季主导风向上的建筑较长,则非常不利于通风。我市许多小区若干建筑长度在80米以上,有的甚至超过100米,且正处在其他住宅的夏季上风向。高层住宅小区建筑的排列中还容易出现有害的强风和旋涡,我们城市中高层建筑逐渐增多,也要对此加以关注。

另一个重要因素是近居住建筑外围的城市公共建筑,如多层以上的大型建筑,若处在城市主导风向轴线上,也会对小区内部通风产生影响。如金鼎世龙城项目中的公建布局方式,正处在住宅的上风向。作为北方城市,小区北部住宅相对长且紧凑,有利于挡住冬天的寒风,而夏季温度较高时,通风则变得重要。通风这一环境指标常常容易被忽视,但它对于居住小气候的改变却起着非常大的作用。

2、对日照的影响

我们通常在各种纠纷中接触到的多是日照方面的问题。旧城改造中有的是原来住宅日照不达标,通过改造符合了国家规范要求,但多数是降低了原有的日照标准才会引发纠纷。在多个旧城改造项目的公示中,居民前来查询的多是对日照的影响情况。即使日照标准符合国家规范要求,也会因标准比规划前降低而导致纠纷。

又如商场路与柳泉路夹角处某地块,在招商引资中土地局将一沿路的“银边”拍卖,开发商将其改造成高层商住,但却大大降低了北侧原有住宅的日照标准,比如由原来的最底层大寒日满窗日照6小时降为2小时,引起居民不断上访。该地块原有建筑层数较低,空间开敞,改造后建筑密度很大,楼也高了,空间压抑了不少,居民当然不满意。

其实居民尚不清楚的是,该地块的改造如不结合内部统一规划实施,则旧住宅这块骨头将很难再有改造机会。类似这种地块,日照不如以前的标准只是一个简单的表象,土地部门拍卖土地时应当肥瘦搭配,才能使旧城改造有序进行,规划部门则应在规划方案阶段充分考虑被动影响居民的切身利益,促进建设和谐发展。

3、声环境的影响

许多改造前的住宅区面积较大,分布均匀,只有少数与道路相邻,而在还迁时开发公司往往将还房安排在最不利地段,往往是临街楼座或底下几层混合设置公建,居民所受到的道路交通声音污染较前增加,因公建设置造成的潜在污染也较为严重,如音响店、卖场等的设立与声音广告的影响。因为这些楼座往往是最不好卖的,所以就用来还迁,好卖的有利地段的楼座则作为商品房销售。比如第一宿舍改造中开发公司计划将还房主要安排在最北侧两个临街楼座,或东侧临街并带公建的楼座。而内部较为安

静,绿化环境也不错的楼房,则作为商品房销售。不过该项目由于诸多原因,至今尚未实施。在许多小区中均存在类似情况,但居民选择往往较为被动,无法保证其应有的利益。

4、对空间的影响

旧城改造在我市主要体现在对旧的楼房改造,平房和棚户区很少。旧的楼区往往层数、密度较低,空间环境宽松,但由于将改造嫁于开发公司,他们为追求利益最

大化,则力争改造的容积率和建筑密度最大化,使规划后的居住空间较前紧张和压抑。如第一宿舍改造前后的图纸对比,空间格局变化很大;还有原大化纤生活区,在所有可以插建的停车场、活动场、绿地、楼头等地块上插建了多个楼座和单元,虽在第一次公示时引起轩然大波,上访频繁,在第二次公示中却不知因何故通过。明知其不合理、不合法而为之,这是规划部门迫于上级压力的一种无奈之举,但对小区内原有居民的影响却是几十年也难以消除的。

(二)设施条件方面

1、对中小学、幼儿园等教育设施的影响。

在旧城改造中,许多零星改建用地往往因为其规模不足以配建一处中小学或幼儿园,则就近使用现存教育设施,但其总量较大,给许多学校加大了压力。城区中许多规划配套的学校迟迟不建,如科技苑居住区里的中小学。有的甚至还被调整为其他用地,如北苑居住区里的规划中、小学依次被调整为住宅用地。有的规划配套学校规划服务范围较大,但却被包给民办经营,影响到周边配套不良,如世纪花园的小学,虽是公共资源,但仅有几个班是公办收费方式,绝大多数还是高收费的民办教育,不利于周边居民平等享用教育资源,也不利于学校划片。据说中润华侨城里配套的小学也要建成私立的,但在规划中它是作为配套的义务制小学。世纪花园的规划至今未批,因为其内部许多建筑退让用地距离不足,但最重要的原因则是其应配套的中学用地最终被占用了。近几年职业学院等学校合并迁址而产生的闲置教育用地,应当首先用于弥补教育设施的不足,但事与愿违,由于种种原因,百姓的切身利益并未得到重视。基于以上原因,许多家庭面临孩子入学困难,家长们被政府各个部门推来推去,久久得不到满意的答复,使得适龄中小学生入学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而幼儿园由于多是市场化管理,其招生班额大大超出国家规范要求,对幼儿的成长非常不利。幼儿园服务半径较小,所以其班数设计仅限于服务范围内人口指标,但由于许多零星改建用地规模不足以配建一处幼儿园而借用相邻的幼儿园,给其造成压力。为了在有限的资源基础上扩招,则将活动室改成普通教室,降低了幼教的环境水平。有的旧城改造项目为了满足住宅的用地需求,将规划幼儿园“挤”到位置和朝向均不利的位置。如城市风景小区中的幼儿园,被“挤”到小区西边东西向放置,其朝向符合国家规范要求的建筑面积根本达不到标准。

2、对交通、绿化设施的影响。

在旧城区改造规划中,常常因城市经营的利益所驱,不仅无法实现老城区居住环境提升,还会对交通、绿化等公共设施造成很大影响。张店城区中原总规中规划的社会停车场用地逐渐被占用为其他用地,如美食街两端的社会停车场用地、金帝广场北侧的社会停车场用地均被调整用地性质。许多招商引资项目存在规划停车场地不足等问题仍被批复,如荣宝斋。有的项目直接吞吃了城市道路,如中润华侨城吞并了三条城市道路;**某工厂改造为住宅项目吞掉了一条城市支路。诸如此类,不胜枚举。这些行为使得城市路网结构合理性大大降低,且留下了交通隐患,为将来城市交通问题的解决设置了人为的羁绊。

绿化方面的影响也令人担忧,城市建设量大增,但公共绿地面积增长缓慢。如张店老城区的绿地,多年来只有三处公园、两个广场,两条沿路绿带,其中东部只有一处公园和一条较窄且短的沿路绿带。近几年老城区内改造项目很多,住宅建筑、商业建筑面积增加速度较快,但公共绿地面积并未增加,配套设施也没有明显改善。同时,许多规划的居住区级公共绿地却被调成住宅用地,如凯瑞居住区、莲池居住区、华瑞园居住区等控规中均规划了与居住区相应等级的公共绿地,但在随后的修规审批中却逐渐调整位置、减少面积,有的甚至就不见了。

3、对其他设施的影响。

在旧城改造中商业、医疗、娱乐等设施方面尚未引发较多矛盾,但问题方面也不容乐观。如张店老城区没有与其地位相适应的文化娱乐中心,文化娱乐设施匮乏。仅有的几处设施规模偏小,设施简陋,档次低,无法满足日常活动和市民健身需求。图书馆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建设至今未再改建,规模小,设施落后,已几乎停止使用,仅有的一处体育场也因经营不善而几近停业。目前来看,高档次的居住区层出不穷,单在引导居民健康消费、丰富文化生活等方面还有欠缺,居民还有待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项目和设施,以科学的消耗他们的时间和金钱,比如提供更多开放性强的图书馆、便民体育设施等。

三、建议和对策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政府在旧城改造中起着主导作用,许多问题的引发也是政府决策不当引起的,因此解决旧城改造中的诸多问题,应当主要依靠政府部门的力量。同时居民作为城市的主人,应当积极参与城市建设,监督规划执行,提出合理化建议,保护自己生存的环境,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综上提出以下建议和对策:

1、对于政府而言,应在旧城改造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避免成为强势群体的代言人。

因为政府往往想通过旧城改造谋取部分差价或是尽量减少投入,将成本转嫁到开发商头上,其实最后还是转嫁到被改造的市民身上。还有“经营城市”、“招商引资”的借口也时常成为偏袒强势一方的客观依据。

基于旧城改造中涉及到不同人群的利益,其合法利益都应受到保护,就资格和能力而言,首先,政府应当扮演人民利益保护者的角色,尤其对于一些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其自身力量难以保证自己的合法权益,迫需政府提供大量保护。其次,针对旧城改造中公私利益间的冲突,政府应当扮演协调者的角色,较好的进行沟通,慎用手中的强制权力,尽可能的弥补利益损失,做到公私兼顾。第三,政府应当做好旧城改造规划的指导者角色,预先编制系统的规划,批复后用于指导建设,并严格执行,避免规划任意调整行为。最后,政府还应做好旧城改造的监督者角色,加大公众参与力度,对旧城改造中行为的合法性加以严格监督。

2、对于居民而言,循序渐进、多层次的参与规划制定、执行与监督是十分重要的。

这不仅是捍卫城市利益的需要,更是保护和优化自身生活环境,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需要。但由于我国长期的中央集权思想根深蒂固,且公众受教育水平相对较低。因而城市规划公众参与的范围和深度需逐步扩大和增加。

在目前公众参与的初期阶段,重点应放在规划知识的普及和传播上,让公众、开发商和政府官员真正了解规划的实质。公众参与的主体应以专业人士为主,尤其是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相关专业教师、研究人员和学生。他们作为学者,能用比较理性的眼光分析规划的利弊。同时注重调动媒体舆论的力量,这往往能使决策者或开发商的个人利益让位。

当公众对规划有一定认识时,可以尝试扩大公众参与的范围,由公众选出社区代表,参与规划的编制和决策。规划师组织各种座谈会、展览会,编制各种手册、目录等方便公众参与。

当公众参与达到成熟阶段时,可将公众参与规划进行立法,要求规划的审批应有规划对公众意见的处理目录。公众参与方式多种多样,有讨论会议、图形模拟展览会等,参与的深度也从规划的编制阶段过渡到规划决策和实施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公众参与的组织也多种多样起来,可以是社区特别小组、居民顾问委员会等等。

四、结语

社会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呼唤高质量的城市环境,优美的物质环境、舒适的居住环境、美好的社会环境和宜人的生态环境,是每个文明城市的追求和向往,也是人类对美好生活的理想。

旧城改造是为人服务,而其机理则是通过市场行为实现的,在任何时候只有坚持人和市场两个主题,才可能有成功的旧城改造,并且可能为长时期的可持续繁荣和发展打下基础。在“效率”与“公平” 的关系处理上,首先必需明确政府是代表广大人民利益的,政府的收益最终是让市民受益,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在经营城市过程中,城市功能的完善和市民生活质量的改变,应当是政府追求的最终目标。

第四篇:浅谈网络对中学德育工作的影响及相应对策

浅谈网络对中学德育工作的影响及

相应对策

浅谈网络对中学德育工作的影响及相应对策

王红明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罗塘高级中学)

网络提供丰富多彩的信息资源,能让远隔千里的人如同面对面一样交流,但是网络也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价值观和千奇百怪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对于网络工作者来说,这既是一种机遇,又面临着精神鸦片和糟粕文化带来的挑战。网络强烈地影响着中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思想观念。作为培养人、塑造人的学校,重视网络给我们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有针对性地加强中学生的德育工作,是当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网络给中学德育工作带来了新机遇

1.可以共享全球教育资源。几千年来的人类社会创造了五彩纷呈的文明,但在传统教育时代,由于时空条件的限制,人们并不能充分享受这些丰富美好的资源,而随着快捷、方便、跨越时空限制的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教育将会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网络能够让中学德育工作者及时获取丰富的国内外德育思想、理论及方法,与传统方式相比,网络可以使德育工作变得更加便捷和容易,庞大的网络资源也能够直接提供给中学生各种领域丰富、易得的德育资源。

2.多媒体手段提供了更好的德育工作途径。如,通过文字、图片、动画、音乐、影视等多媒体手段将原本枯燥的理论变得生动,具有趣味性,一方面吸引了受教者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也创造了精彩纷呈的学习空间,提供了更多精彩的教学内容,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使德育工作更加易于落到实处,将德育工作变成一个生动有趣的活动。

3.受教育者的学习自主性得到增强。传统的媒介、教育方式倾向于单向传授,而网络文化则更强调教育方和受教方的互动交流,将个人的主动参与性和能动性发挥出来。随着网络文化的发展,学生接受外部信息的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摆脱了原来的教育方式,突破了传统的限制,不再被动地接受,而有了自由选择的权利,可以更好地主动参与并能够尽情表现自己。

二、网络发展使中学德育工作面临

新的挑战

1.网络冲击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在传统的德育工作中,教师一直处于主导地位,但在如今的网络时代下,死板而落后的说教就显得比较空洞和苍白。如今在课堂上如果老师还是采取”满堂灌”的方式,一味用枯燥无味、照本宣科式的呆板课堂模式来灌输,让学生对德育课缺乏感性认识和实践体会,空洞地记住一些理论知识,无法与实际的道德行为相结合,德育工作便无法发挥作用。

2.不良网络信息对于学生正确道德观念形成有很大的影响。网上信息内容多种多样,既有健康积极、科学正确的有益信息,也包括一些错误的、反动的、违背科学和社会发展规律的不良信息,信息过于纷乱复杂也影响了人的思考。不法分子在网上制造、传播病毒来破坏他人电脑系统,窃取他人财产;制造、传播色情、暴力信息等破坏他人的

身心健康;还有一些人通过网络进行诈骗、涉黄、赌博等违法犯罪行为等,所有的这些行为都会影响德育工作的展开,对于中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造成了巨大的干扰。

三、利用网络开展中学德育工作

中学德育面对着大多数学生上网并日益受其影响的现实,必须正视网络时代给中学德育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善于利用网络,趋利避害,占领网络这个学生德育的制高点

1.主动占领网络阵地,建设优秀青少年网站。要采取积极主动的姿态,以引人入胜的形式巧妙地、大量地宣传正确的、健康的内容,用它们来占领青年学生的德育阵地。就目前而言,网页的更新、视频音频节目的增加、栏目的灵活多样等都是可以不断探索和发展的形式。另外,网站建设还要注重其实效性,特别要及时疏导一些敏感话题和过激言论,绝不能简单地堵塞和删除。

2.规范网络建设,构筑有力防线。要利用技术手段,加强”防火墙”的研制,特别加强对网上不良信息进行过滤软件的开发;抓好”绿色网吧”建设,加紧行政部门间的协调配合,运用法律、经济和市场的手段,扶持一批规模较大、管理规范的网吧,让一些不法网吧失去市场。通过这些举措,从源头上截断网上精神垃圾对学生思想的毒害,为加强学生德育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3.创新教育形式,使学生喜闻乐见。网络发展有力地推进了中学德育的现代化,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改变传统黑板加粉笔的德育模式,在中学德育的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诸多方面加以创新,从自上而下的单向灌输和被动接受,转变为双向、多向的直接交流和互动,从单调的指示、命令、说教,转变

为图文并茂、多媒体并用、生动活泼的思想和情感的交流,从而增强德育的说服力、影响力和战斗力。

4.培养优秀人才,适应网络时代的德育要求。很明显,一个不懂得网络的教师,自然不会利用信息网络和技术对学生实施有效的德育;一个不懂得当代科技知识的教师,也不会和学生有多少共同语言。因此,学校应有计划、有目标地对教师进行有关计算机、网络知识的培训,使他们具有德育创新的技能,以适应新形势对中学德育工作的要求。

总之,我们处在这样一个网络迅速发展的时代,一定要认清班主任工作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一定要认真分析学生德育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正视网络的负效应,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采取积极对策,真正取得中学德育的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肖榕。网络环境下大学生道德失范的原因及对策探析[J].传承,2013(6)。

第五篇:煤矿地质资料对煤矿工作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

煤矿地质工作在矿山建设、开发、生产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多、快、好、省地做好煤炭生产工作的前提。这里仅就矿井生产阶段煤矿地质工作对煤炭生产的重要性谈一些看法。1 煤矿地质工作的基本组成煤矿地质工作在生产阶段的基本任务包括:①查明煤系地层中的地质构造,煤层、煤质和水文地质情况,解决采掘生产中的地质问题。②进行地质观测、编录和综合分析,提供矿井生产所需的各种地质图件和地质资料。③计算和核实矿井储量,掌握储量动态,提高储量级别,设法扩大矿井储量,及时提出合理开采和利用煤炭资源的意见。④调查、研究煤系地层中伴生矿产的赋存情况和利用价值等。煤矿地质资料对煤矿生产的影响

1)对采区、采掘巷道及其工作面布置的影响。地质资料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采区设计、采掘巷道布置及其各个生产环节,并对设计和生产造成重大影响。如煤层底板等高线图,它主要反映煤层在空间的赋存状况和地质构造的位置、产状及煤层厚度资料,其资料的准确性将给采区巷道布置、采掘工作面布置产生重要影响。如某矿3207工作面,原预计该工作面内部有一直径为15 m的陷落柱,经采掘巷道证实,其实际直径达102 m,是预计的7~8倍,减少可采储量10万多t,并造成200多m回采巷道长期压置和重修,导致采掘巷道布置改变,严重扰乱了矿井正常采掘接替计划。

(2)对地质剖面图的影响。地质剖面图主要反映煤层、构造、地层及层位空间赋存形态、位置和关系,其准确性将会影响巷道设计位置的准确度,并可能造成岩巷误揭煤或误揭含水层。如某大巷设计位置距C3L8含水层有一定的安全距离,可实际安全距离不够,造成大量涌水。

(3)对地质储量的影响。地质储量是否准 确,不但对采区、采掘巷道布置产生影响,还对采掘接替、设备选型等产生重要影响。如果实际储量比提供的储量小,那么将缩短工作面生产周期,造成采掘接替紧张,并造成设计巷道和所选设备的浪费。如果提供的地质储量比实际储量小,则实际情况与上述情况相反,必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浪费。

(4)对瓦斯涌出量预报的影响。如果实际涌出量大于预报涌出量,将造成采掘困难,并对安全生产产生很大威胁;如果实际涌出量小于预报涌出量,那么将造成预抽设备的浪费,同时对采区、采掘巷道布置形式产生重要影响,甚至造成采掘巷道报废。如某矿3205工作面上部布置瓦斯泄巷,由于该面瓦斯涌出量小,造成该面掘进的150多m泄巷报废。

(5)对地质预测预报的影响。地质预测预报是指导煤矿井巷施工和采掘生产的一种重要手段,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①水情水害预报可避免重大透水事故发生;②为制定安全技术提供依据,及时指导安全生产。如某矿在3103工作面回风巷施工期间和3208工作面回风巷施工期间,由于漏报,造成2次误透老巷,造成大量瓦斯涌出,险些造成重大瓦斯事故等等。3 对加强煤矿地质工作的建议

(1)各级领导应提高对煤矿地质工作的重视,配备必要的地质专业技术人员。

(2)保证地质工作人员的稳定性,并不断提高其素质和责任心。

(3)提高地质工作人员的待遇,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4)地质人员要加强对地质资料的综合分析,并采用多种地质手段进行对比,提高成果的可靠性。

(5)装备必要的勘测、资料收集等所使用的仪器、工具,完善矿井地质勘探、资料收集等手段。

(6)提高测量、制图、描图质量,严把审核关。

(7)完善事故分析制度。

下载浅析物权法的实施对旧城改造工作的影响及相应对策资料解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析物权法的实施对旧城改造工作的影响及相应对策资料解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旧城改造工作实施意见 Microsoft Word 文档 (6)(推荐阅读)

    关于睢县旧城(城中村)改造工作的实施方案为进一步加快旧城(城中村)改造进程,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改善人居环境,促进我县城市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一)提高......

    亲情因素对罪犯改造心理的影响解读(本站推荐)

    目 录 中文摘要…….....................................................................................................................1 英文摘要…….................

    现行医保政策实施对医院影响及对策探讨

    加县情、院情 医保付费方式改变对医院发展的影响及对策探讨 国内医保政策的改革主要是医保机构与医院结算方式改变,目前,国内医保主要付费方式有按住院床日付费、按诊次付费......

    新刑事诉讼法实施后对反贪工作的影响及对策

    新刑事诉讼法实施后对反贪侦查工作的影响及对策摘要:新刑诉法实施近一年来,对于更好的规范反贪案件侦查活动、保护犯罪嫌疑人合法权益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但在反贪实务中新刑事......

    浅谈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对中小企业的影响及对策

    现代经济信息 浅谈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对中小企业的影响及对策 周艳萍 大连泰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小企业逐渐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加强......

    金融危机对《劳动合同法》实施的影响及对策

    金融危机对《劳动合同法》实施的影响及对策 内容摘要:《劳动合同法》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全球性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劳动合同法》实施不久就面临许多挑......

    刑诉法修改对公诉工作影响及对策范文

    刑诉法修改对公诉工作影响及对策 作者:黄鸿远时间:2012-05-08正义网此次刑诉法修改,对公诉而言,新刑诉法恢复了卷宗移送制度,确立了刑事和解制度,增设了庭前预备会议,设立了关键证......

    新会计准则实施对电力企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新会计准则实施对电力企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一、项目研究背景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新准则包括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新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