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一年》评析

时间:2019-05-12 17:35: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西藏一年》评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西藏一年》评析》。

第一篇:《西藏一年》评析

纪录片作品分析之《西藏一年》

11广电2 施婧楠

《西藏一年》是书云导演的一部优秀的电视纪录片,以西藏第三大城镇、农牧业占百分之八十的江孜为拍摄地点。摄制组在那里生活了一年,以田野考察的人类学方式,跟拍了八位普通藏族人一年四季的生活、劳动。在那里,人们还保持着传统的生活方式,但是现代的科学观念也改变着这里的传统思维方式。这些普通人的生活和信仰,被细腻真实的镜头和充满激情的文字表现得淋漓尽致。

很多人对于西藏的印象仍然停留在那是一片神秘的雪域这一层面,根本不了解西藏人们到底是怎么样生活的。《西藏一年》作为一部观察性纪录片,其宗旨是为了更多地了解当下西藏人鲜活的日常生活,这一纪录片的特色是拍摄者使用了不带偏见的人类学考察方式和不带意识形态色彩的镜头。历时一年的拍摄记录了这一地区的真实生活。纪录片共分为五集,春、夏、秋、冬,由于西藏的冬季较长,所以冬季有两集。而本文主要分析第二集:秋。

秋收对于以农业为主的江孜人来说是一个关键的季节,但是这个季节,气候变幻不定,冰雹常常会使农民一年的辛苦毁于一旦。次旦法师,又叫“冰雹喇嘛”,据说可以通过做法驱逐冰雹,保证丰收。但是今天他失业了,因为江孜县政府给各乡买了防雹高射炮。在无可比拟的科学技术面前,传统的咒语显然已经失去了力量。但是村里的婚丧嫁娶、盖房修路、做生意,人们都会找他算上一卦。这集中记录了他为一对年轻人算命,到结婚那一天,一切都由次旦法师和他们的父母包办,两个年轻人一无所知,那是当地人的传统习俗。

西藏的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仁青由石匠变成了江孜县最大的包工头。手下有八十多名工人,他开始承包政府的工程,承接的第一个项目就是六公里长的泄洪水道。但因为正值秋收季节,所以劳动力严重不足,但是工期又紧,所以仁青和工人一起吃住一起劳动,共同克服了困难,如期完成了工程。

片中展现了一妻多夫制,在那时生产力低下的西藏,他们延续了这种传统习俗。还有他们的信仰,相信法师能够驱除冰雹带来丰收、能够卜算婚姻是否幸福,这些信仰和风俗,在我们迅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人眼中看来依然陌生而遥远,但是摄制组没有猎奇心态,也没有夸张和渲染,只是以公正客观的视角,带着平静而敬畏的心来把他们记录下来。这部纪录片的艺术特色多样且鲜明。首先从主题上来看,西藏问题是比较敏感的话题,但是以极其客观的立场,不做政治口号、不搞意识形态真实地记录了这一地区的藏民生活、劳作,以及面对快速变化的生活时所感到的困扰和选择。这一主题真实、质朴,能够引发国内外人的情感共鸣。导演书云觉得,“我们在国际社会上以非常平和的语气在交流。让世界了解中国,不光是中国人自己来说,也要让世界来说。认同不是说你在乞求别人的认同,而是把门打开,这种开放来自自信。”

其次就是它独特的叙事结构,这部片子采用多线交叉叙事的结构,围绕多条线索同时展开,情节铺排错落有致。有人觉得这样是否会显得太过凌乱,但是书云觉得以前的单线结构安排已经过于陈旧,是该进行改革和创新了。并且这些线索并不是毫无关联的拼凑在一起,而是浑然一体的,共同为体现主旨服务,事实也证明如此。

镜头的运用得当是拍摄纪录片最重要的艺术特色。从景别上来讲,全景、远景、中景、近景、特写都有用到,但是片中用的较多的是全景和近景。第二集秋中有一个全景是这样的,全村人就地团坐在一起开会,背后是一座大山,再它的映衬下,村民们显得格外渺小,而画面又显得分外壮阔。像这样的全景还有很多,都是以连绵高山和蓝天白云做烘托,场面壮观。还有在人物说话时会给脸部特写,黝黑、沟壑纵横的脸庞是他们勤劳的象征,给人无比的震撼。从拍摄技巧上看,推、拉、摇、移、跟,无一例外都运用自如。有多个描写秋收的场景运用了摇镜头,在金灿灿、一望无际的田野上,一辆拖拉机来来回回,不断承载着一年的收获。有几个仰拍的镜头是描写包工头仁青的,他提着水壶和包匆匆赶往工地;还有在工地上工人们的搬石头的场景,用仰拍显得他们的形象高大,突出他们劳作的辛苦与伟大。作为村里最富有的人家,经次旦法师卜算过后开始为儿子婚礼准备,去农贸市场购置喜宴的食物和新郎的衣服这一组镜头使用了跟拍,显得即为自然、不做作,真实地展现了包办婚姻的全过程。还有一个固定镜头令人印象深刻,一只家猫静静得吃着新郎家准备喜宴的食物,这个镜头持续了很久,展现了人与自然、动物之间的和谐,多么的感人和令人向往。

片中很注重细节的捕捉,比如在这一集中,次旦法师家两个儿子考上大学,次旦去拉萨火车站为两个孩子送行,火车缓缓启动,他依依不舍地跟着火车,一直跑到站台的尽头。随着火车声变弱,次旦的祈祷声渐渐清晰,他所能做的只有祈求神灵护佑,这个细节把次旦法师对孩子的爱刻画得感人至深。该纪录片也很注重音响、音乐和光的运用。这一集的包办婚姻最后一幕,新娘家人唱祝酒歌,伴随着新娘的哭声,渐渐走远,喜庆的气氛中又使人五味陈杂,对命运安排无奈的感叹,但愿这对年轻人能够幸福。还有个镜头,两农民在傍晚的田野上耕作,运用了逆光拍摄,把整个人笼罩在夕阳的余辉下,人的外部轮廓线条清晰明亮,但是身体及面部一片黑暗,营造了一种富有视觉冲击力的画面氛围,使人感到这片土地既神秘又真实,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西藏一年》在纪录片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它打破了跨文化传播的障碍,在英国首播,此后又被美洲、非洲、亚洲等四十个国家和地区的主流电视台 订购和播放。我想它之所以得到多方面的认可,源于对西藏社会的客观呈现,对民族、宗教信仰的尊重。我很认同书云导演的一段话,她说:“作为一个导演,我解决不了政治家该做的大问题,但是我希望在人心之间架个桥梁,让大家多些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在文化方面,泰戈尔说过,不要毫无生机的统一,而要生机勃勃的不同。如果走现代化道路,只有一个标准,会很危险。西藏在现代化的同时,又保留了特色的传统文化,这是大家都希望看到的。”是啊,我们不能要求文化大统一,而要寻求多样的文化,因为每一种文化的存在都有其必然性。

我相信,世界是包容的!

第二篇:《西藏一年》的人文精神和纪录品格(最终版)

《西藏一年》的人文精神和纪录品格

[摘 要] 西藏是一个很容易被人误读的地方。5集电视纪录片《西藏一年》真实全面、生动客观地展现了藏人的原生态生活,以罕见的深度、惊心动魄的力量,公正记录当今世界最有争议、最偏远地方人们的真实生活。这部片子之所以会受到西方观众的欢迎,关键在于编导者是站在人类学角度观察西藏,而非一部政治色彩的纪录片;在于它有好的纪录片所拥有的那种朴素、只呈现不渲染的节制;在于它以完整的人文叙事建构并还原一个真实的西藏。

[关键词] 西藏;客观真实;《西藏一年》;人文叙事

西藏,不管是对于国人,还是在外界眼里都似乎有点神秘而遥远,可感而不可触。到底藏人是怎样的生活状态,5集电视纪录片《西藏一年》恐怕是第一部真实全面、生动客观地展现藏人生活画卷的原生态记录。《西藏一年》在2009年7月登陆央视之前,已于2008年3月在英国广播公司(BBC)播出过3次,连创收视佳绩。之后这部纪录片又被美国、加拿大、法国、德国、阿根廷、伊朗、沙特阿拉伯、南非、韩国等五大洲40多个国家和地区订购、播放。[1]西方观众被“第一次打开了一个真实的圣城”(《星期日独立日报》语)深深打动了,出乎意料地在西方世界掀起了一场不大不小的波澜。

在“3•14”一片抗议声中,这部片子依然得到了西方主流媒体的高度称赞,“我们看到了一个没有见过的西藏,我们看到了真实,我们看到了一个活生生的西藏,现在我们才明白藏族人是这样活着。”《泰晤士报》评价:“轻扬如飞雪,深远如禅宗,见证了一个真实的神秘藏地。”“这是本最好的专题系列本,没有任何一部可以和它媲美。”《卫报》评论说:“以罕见的深度、惊心动魄的力量,公正记录当今世界最有争议、最偏远地方人们的真实生活。”《曼彻斯特报》写道:“该影片展示的是当然世界极度关注的普通藏族人的生活,他们的追求和向往、他们的婚丧嫁娶、他们的宗教信仰以及他们的传统习俗,让我们觉得真实可信……”英国一位到西藏实地考察过的资深评论家彼得•高登认为:“西藏似乎并非像关于西藏问题任何一方所宣称的那样的黑白分明,90%的藏族人居住在乡村和草原,他们依然保持着传统文化,保持着他们千年不变的信仰,这是真实的西藏。”[2]

一、《西藏一年》缘何赢得西方观众并受到普遍欢迎

《南方周末》关于这部片子的报道,题目便是“《西藏一年》:意外的„外宣‟”。拉萨“3•14事件”和乌鲁木齐“7•5事件”后,我们在尽力表述中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变化、表述中国的民族政策。然而,我们仍然看到国外一些媒体所持的固有偏见,听到一些不理解不负责的声音。而一部反映当下西藏农村、城乡普通人真实生活的纪录片,缘何能够在全世界引起很多人对它的强烈关切、向往,意外地成为了一次较为成功的“外宣”?[3]关键在于编导者是站在人类学角度观察西藏,而非一部政治色彩的纪录片。拍摄没有任何脚本,完全是用镜头在说话,没有说教,全部是老百姓讲述自己的故事。从辛勤劳作到欢庆收获,从偶然相识到携手相伴,从婴儿啼哭到僧侣颂经,从四季交替到人生轮回——五集电视纪录片《西藏一年》以西藏第三大城镇江孜为拍摄地点,以田野考察的人类学方式,对8位普通藏族人跟踪拍摄,细腻而又准确地捕捉了他们的生活与信仰,用真实而又精致的诗意画面叩开了西藏这个充满神秘想象的秘境之门。

《西藏一年》所以会受到西方观众的欢迎,还在于它有好的纪录片所拥有的那种朴素、只呈现不渲染的节制。这部纪录片摆脱了民族、宗教等问题上的困扰,集中展示了现代西藏社会形形色色的冲突,展示了西藏在发展进步中的不足。[4]真实的西藏是最有说服力的。这包括他们的痛苦和困惑,也包括他们的希望和幸福。藏族作为人类的组成部分,具有人类的共性,但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少数民族也有自己的文化传统和生活习俗,一方面展示了西藏宗教信仰自由的现实存在,另一方面也体现了西藏普通人对现代文明的强烈渴望。因此,在发展的过程中,西藏有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部分,也有不相适应的阵痛。西藏的发展是不可阻挡的趋势,落后不是当代西藏的全貌,将西藏定性为原始封闭的“香格里拉”,只是西方社会的一厢情愿,是他们大脑里臆想的西藏。

二、用原生态的记录解构曾经一度被误读的西藏

西方世界对西藏存在很多误解。在外人心中,西藏仿佛已经变成一个很虚幻的符号:雄伟的布达拉宫、美丽的雪域风光、虔诚的佛教徒、神秘的转经筒……西方固有的傲慢与偏见使得西藏符号非常情绪化,甚至非黑即白。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总干事、藏学家拉巴平措肯定了片中十一世**额尔德尼•确吉杰布在白居寺进行佛事活动时受到僧众敬仰和百姓爱戴的真实场面。他说:“这有力地抨击了境外分裂集团的污蔑不实之词,赢得了西方民众的理解和尊重。”这样一部真实反映藏民生活的纪录片,将无意中戳破太多“藏独”分子制造的谎言。《西藏一年》证实了西藏广大藏族群众享有充分的宗教信仰自由。虽然现代科学正在逐步改变着藏族人传统的思维方式,市场经济使竞争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但不变的是他们的传统文化和宗教信仰。这无疑是对**集团污蔑中国藏族人民没有宗教信仰自由谎言的又一个有力回击。

从18世纪西方的探险家到青藏铁路开通后掀起的西藏热,神奇广袤的青藏高原具有让人魂牵梦萦的魅力。诸多关于西藏的书籍,从自然风光掠影、民俗风情猎奇、血腥历史回顾、意识形态斗争到高僧大德的轶事等,无不想再现西藏的真实情状。然而,读者很难从中看到普通藏族人的身影,听到他们的心声,体味他们的甘苦。西方媒体拍摄的西藏题材纪录片中,以反映西藏的历史、主权及宗教问题的居多。显然,仅从一个角度拍摄不到西藏的全部,是远远不够的。《西藏一年》是在没有预设立场的前提下,用在西藏亲历的经验和细致的观察,全视角地忠实记录了藏族普通百姓一年四季中的真实故事。但是,即使是普通藏族人的普通生活对很多人来说,依然陌生而遥远。难能可贵的是,作者绝无猎奇心态,更无夸张和渲染,单是以客观与公正的学者眼光去平静而敬畏地远远审视……“我相信,如果读者的视线能够穿透意识形态的迷雾,抛开百年来对西藏的神秘宣传,《西藏一年》就会轻轻地拉近你与真实西藏的距离,拨动你心灵深处的琴弦,最终自然会让你与作者一样,为片中描述的普通藏族人的命运和未来默默祈祷。”

西藏的确是一个很容易被人误读的地方。不可否认,以现代科学的观点来看,藏民们的生活方式和传统习俗确实存在着不少令人疑惑之处。但是,文化差异之下的个人信仰与现代科学原本即是两种不同的价值选择,厚此薄彼,固不足取,厚彼薄此也同样会让人陷入某种难以跨越隔阂的误区。所以,不夸张、不猎奇、不预设立场,以一种客观、公正的学者眼光去平静而敬畏地审视西藏文化,即成为作者首先需要面对的最大挑战。事实上,作者也以自己的拍摄和书写成功应对了这种挑战,她以高度理解的态度解析了西藏风俗背后所反映出的文化、信仰和真意;作者以亲历的经验和亲自观察告诉我们,西藏不是想象中的香格里拉,更不是等待拯救的荒蛮之地;藏民们固然拥有享受现代科技的权利,但他们对于个人生活方式的选择也同样值得尊重。

三、以完整的人文叙事还原一个真实的西藏

伦敦大学教授维特斯对影片完整地看了两遍,他说:“我喜欢这部纪录片的最主要原因是,它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切入,让我了解到西藏尚不发达但充满魅力的古镇生活。”《西藏一年》以西藏第三大城镇、农牧业占80%的江孜为拍摄地点。之所以选择江孜,因为除了拉萨,江孜也是西藏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和改造热潮并没有冲击到宗山脚下的江孜古城。城中三条主道的尽头就是耕地,田畴井然。这里集城市、乡村、寺庙于一身,体现西藏传统文明和现代文化的碰撞、磨合到走向和谐的过程,能够比较完整地反映变化中的藏地面貌。

片中8位主人公都出生在江孜的农村,分别是:妇女干部、普通农民、乡村医生、饭店经理、三轮车夫、寺庙僧人、乡村法师和包工头。呈现藏区最日常的民间生活和精神景观,是作者拍摄西藏的初衷和主导思想。她不是猎奇藏人生活表层的浮花浪蕊,而是在西藏扎根生活了一年,与8位普通藏族人朝夕相处,用摄像机辛勤而忠实地记录了他们四季的日常生活,力求尽量客观地展现出今日藏人的生存状态。没有惊心动魄的场面,没有紧张离奇的情节,闲暇劳作、婚丧嫁娶、生老病死、信仰朝拜……在朴素的旁白和平实的记录中,8位普通人物的真实生活与身临其境的近距离描绘,让雪域的圣洁与美丽体现得淋漓尽致,一个真实的西藏在转经筒的无声旋转中,在飘荡圣地千年的诵经声中缓缓打开,幸福、满足、挑战、苦楚……一一在光影中展现。各种原本互不相干的人和事,在蒙太奇的切换与旁白的辅助下,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叙事建构:十一世**对于白居寺的访问引出西藏宗教现状;重病的小孩欧珠无钱治疗、贫穷的学生靠借钱去读大学、自己有胃病而求助巫术的女医生,这些诸如教育、医疗等都是极为突出而又现实的民生问题;寺院里的内贼、财务上的纷争、老喇嘛与小喇嘛之间的冲突,则成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冲突、世俗化商业化对佛教价值观冲击的隐喻[6]。宗教信仰仍然主宰着藏民的精神世界。

三轮车夫拉巴是江孜城一个普通的年轻人,家境贫困,没有工作。蹬三轮、卸货、掏厕所、贩狗,什么都干过。为给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侄儿欧珠治病并为自己结婚攒钱,他到藏北那曲建筑工地打工,无功而返。随后,借钱买机动三轮车,还到宗山城堡兼做导游。拉巴的梦想是当一名出租车司机。临近拍摄结束,他说他快要当爸爸了。乡村医生拉姆自己得了严重的胃病,请**嘉持。是药物,还是求佛,哪一种方式更能解除她的痛苦,拉姆说求佛是从心理得到一种慰藉。现代医学证明,精神释然,确实对治疗和康复有很大的帮助。小僧人次平天性活泼,在卡拉OK歌厅里,在喧闹的台球室,在幽静的茶馆,都可以看到他的身影。对师傅的管教和呵斥甚是不平。次平是否能把持住自己的心?在修行的路上还能走多久?最终次平和师父分道扬镳。

在传统农业为主的社会向现代工业化、城市化转型的过程中,藏民既有与之相适应的成功和幸福的喜悦、自豪,也有不相适应的痛苦、困惑。作者指出,“对西藏普通的百姓而言,他们需要对过去灿烂历史文化的记忆,但更需要在变化中追求现代化的美好未来。他们渴望享受现代化的生活,不希望被当做古老的文物加以收藏和展示,更不希望把他们当做虚拟中的„香格里拉‟或„香巴拉‟让人观摩,被人误解、误会。”纪录片最大的初衷就是让世人真正了解他们独特的生活方式和精神世界。

平和、朴实、从容、亲切,没有粉饰和猎奇,决不夸张和渲染。片中的每个普通藏人,都与剧组和导演成了朋友。基于人性,作者将心比心地去体会这些普通藏人的悲欢;基于常识,她化 解了意识形态的极端化思维。在镜头平实的记录中,真实的西藏完全不是非此即彼、黑白分明的,而是进步与问题并存,在巨大变化中延续着古老的传统。事实上,一切意识形态的纷争,最后只能以真实为尺度评判和化解。力量源自真实,偏见止于事实。真实是生命,是灵魂。立足于人性和常理,用客观呈现真实,《西藏一年》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参考文献]

[1] 杨光.电视纪录片《西藏一年》国内将首播[N].光明日报,2009-07-20.[2] 王尧.《西藏一年》从BBC到CCTV的幕后[N].中国青年报,2009-07-31.[3] 李寅.《西藏一年》用世界语言讲述真实的西藏故事[N].中华民族报,2009-09-04.[4] 侯文学.《西藏一年》为何会赢得西方观众[EB/OL].http:// www.xiexiebang.com/2009/08-12.[5] 书云.西藏一年[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6] 杨猛.《西藏一年》的真实镜像[N].南都周刊,2009-07-27.

第三篇:西藏机关事业单位实施职工一年一休假(本站推荐)

西藏机关事业单位实施职工一年一休假

针对西藏自治区现行休假、探亲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自治区党委、政府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西藏自治区实际情况,于7月中旬正式下发了新的《关于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休假的规定》。从明年1月1日起,职工年假制度将在西藏自治区全面施行。

2004 年1月起,自治区各级机关事业单位的正式职工,均可享受到一年一次休假。休假期间,职工享受工资及政策规定的各项福利待遇。但对于职工续假、超假、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的情况也作出明确规定:续假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0天,同时扣发当月工资20%;未经批准超假14天以下的,扣发当月工资50%;对于逾期15天不归的人员,则按照《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中的规定予以辞退。

新《规定》中对当地职工、进藏职工和夫妻两地分居的职工休假做了界定:当地职工年假30天;进藏职工和夫妻两地分居的当地职工,科以下干部(含科级)、助理级(含助级)以下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人员年假为40天;县级干部、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年假为50天;地级以上干部和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年假为60天;在三、四类区工作的职工,在上述基础上,分别增加10天、20天;对口援藏干部休假享受进藏职工待遇。新录用职工从次年享受休假待遇;调动工作的职工和军转退伍人员当年未休假的,由调入单位统筹安排,已休假的,从次年起享受休假待遇;原籍区内的职工与原籍区外的汉族或其他少数民族结婚的职工及子女,享受进藏职工休假时间;组织安排赴内地脱产学习一年以上的职工,可利用寒、暑假期休假一次;女职工产假期满后,其休假在返回单位后的次年安排;驻内地各单位职工休假(除西格办职工外),均按所在地规定执行;职工假期不含往返路途时间。

新《规定》实施后,职工休假不再跨计假和补假。确因工作需要不能休假的职工,可发给一定补助或报销其家属或一名子女进出藏交通费;职工当年休假后,因直系亲属病故等特殊因素请事假的,按干部职工管理权限审批,时间为15天。事假超过30天的,次年不安排休假。

国企职工休假制度,由企业根据具体条件和实际情况,参照新《规定》精神自行制定。

来源:《西藏商报》

第四篇:西藏民族学院

西藏民族学院

西藏民族学院简介

西藏大学座落于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是一所综合性地方高等院校。1951年至今,历经藏文干部培训班、西藏军区干校、西藏地方干校、西藏行政干校、西藏师范学校、西藏师范学院、西藏大学等几个发展时期。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4年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后,学校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围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这一中心任务,艰苦创业,深化改革,加强管理,维护稳定,目前已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快速提高的新阶段。

西藏大学校本部占地面积440余

亩,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馆藏图书23万余册。现有教职工790人,其中专职教师494人,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27人,博士研究生学历2人,正、副教授81人。目前,学校已经发展成为一所文、理、工、农、医、管、艺术结合,具有西藏特色的现代化高等学府。拉萨校区现有医学院、藏学系、语言文学系、数学物理系、化学生物地理系、经济管理系、艺术系、计算机科学系工学院筹备组等1个学院、7个系、1个所和1个留学生部,各类在校生3536人,其中硕士研究生25人,留学生31人,本、专科学生2493人,中专、成人学生987人。开设了建筑学、土木工程、信息工程、交通运输、计算机科学、藏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学、英语、历史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地理科学、生物科学、临床医学、市场营销、旅游管理、工商管理、美术学、音乐学、艺术设计、表演等22个本科专业和20多个专科专业。林芝校区设有农、林、牧、水电等10多个本科专业。近年来,学校本着扬优、支重、改老、扶新的原则,加强特色专业建设,增设了藏语言文学、藏族历史和藏族美术3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和藏汉英翻译、藏汉英导游、日语导游、民族宗教事务管理、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与维修、企业管理、工艺美术、雕塑、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国土整治与规划、环境科学、食品科学等多个普通专科和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学校已初步形成研究生教育、本专科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留学生教育、成人教育、函授教育等多层次多形式的办学格局。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是国家级火炬项目cNKI知识络服务站的西藏一级站、万方数据中心西藏分站。计算机基础教育中心和信息络中心已成为中国教育科研西藏主节点,校园已正式建

现代化教学楼

成并和INTERNET联通,为开展远程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为了加强同国内外院校之间的交流合作,拉萨校区先后与挪威、日本、美国、意大利、英国、韩国等10多个国家的12所高校及科研单位建立了良好的校际关系。在国内,与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天津大学、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10多所高等院校,在师资培训、联合办学等方面开展了多层次、多渠道的交流合作。

拉萨校区设有《格萨尔王传》研究室、高原宇宙射线研究所、藏族艺术研究所、西藏人口研究所、环境物理研究所、动物生态研究所、教育和心理研究所、经济研究所等8个科研机构。与四川大学联合创建的中国藏学研究所,被教育部确定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计算机科学系承担了《计算机藏文windows平台》等三项国家863课题,《信息交换用藏文编码字符集》已成为

106646国际标准。学校的专家和学者在《格萨尔王传》、藏族历史、藏语言文学、藏族音乐、藏族美术以及自然科学等研究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近年来,学校科研机构和有关人员共发表论文400余篇,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10项,自治区级科研课题19项,校级科研课题45项,出版专著78部。

2000年8月,李岚清副总理亲临学校视察并做出了重点建设好西藏大学的重要指示。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明确指示集中力量办好西藏大学,这为西藏大学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西藏大学改扩建项目已列入西藏自治区经

校院一隅

济社会发展十五规划。目前,学校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新校区建设。学校将以服务西藏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宗

旨,增强改革与创新意识,做quot高起点、前瞻性、跨越式,用5--10年的时间,把西藏大学建设成为学科门类较全、西藏特色突出、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教学科研型综合大学,成为西藏地区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基地,孕育、孵化和开发高新技术、发展现代科学文化的重要园区,对外开放和交流的重要窗口。学校将设立工学院、农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医学院、文学院、理学院、继续教育学院7个学院和基础教育部、留学生部及若干科研院所。学校发展规模为在校全日制本、专科学生及研究生达到10000人,以本科为主要办学层次,重点发展工科专业,宽口径、厚基础、强技能,着重培养与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用得上、留得住、德才兼备的各类高级专门人才,为西藏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xx年我校将面向全国招收硕士研

究生30余人,收普通本专科学生1300人,具体招生计划待教育部和西藏自治区教育厅下达后公布。

高校基本信息学校名称:西藏民族学院

高校代码:10695 所在省市:陕西

学校地址:陕西省咸阳市文汇路 联系电话:0910-213078 学校传真:0910-3763081 学校址:http://发表99

第五篇:感受西藏

感受西藏

一、“山海”的启迪

当西南航空公司的空中大客车由成都平原的上空向西北方向飞出三刻钟后,机身下厚实的云层开始变得稀疏,青藏高原连绵起伏的崇山峻岭尽收眼底,耸峙于云天的冰川雪峰在阳光的照耀下折射出无量的光芒,褶皱相压的山体气势磅礴,好似凝固的惊涛骇浪,这一空中宏观的奇景引发了我对造山运动时山迸地裂,岩江翻滚,沧桑巨变时壮观情形无边的遐想。西藏素有山的海洋之称,凌驾于浩瀚的山海之上确实使我感受到了万物间人之伟大,而相比形成于三百万年前且仅为世界上最年轻的高原,人又显得那么的脆弱和渺小,这大概是一位哲人所说的“人生易老天难老”吧,再想想人世间的争名夺利,尔虞我诈又是多么的可悲啊。难怪西藏一直是中外旅行家梦寐以求的神往之地,因为他们中不少人都是来这里净化心绪、荡涤灵魂的。

二、金色的藏秋

飞机徐徐降落在山南贡嘎的拉萨机场,其实这里距拉萨城还有八十多公里,美丽的藏族姑娘卓珍给刚下飞机的游客一一献上了哈达,轮到我时,我双手和十回敬了一句“扎西德勒”,从这时起入乡随俗已成了我自觉的行为。汽车在冈底斯山脉的公路上沿着雅鲁藏布江朝着拉萨的方向进跋,清澈碧蓝的天空下三五成群的牦牛披着浓郁的长毛在低头吃草,围着七彩邦典的藏女们弯腰掇拾着散落在田野里的青稞,公路两边飘着经帆的村落不断掠过眼帘,由绿转黄的白杨树叶在阳光的作用下闪烁出金色的光芒,冈底斯山脉也成了一道棕色的屏风。有人告诉我初秋八月是西藏最好的季节,谁想到十月的高原更是一片金色的时节,令人心旷神怡。

三、看到了羊卓雍湖的宁静

曾有诗人以“看到了羊卓雍湖的宁静”为诗名,没有身临其境的人是难以感受这“看到的宁静”!当汽车沿着蜿蜒的盘山公路艰难的爬上海拔近5000米的冈巴拉山腰时,一条蓝色的湖泊展现在我的眼前,这就是西藏三大圣湖之一的羊卓雍湖。“羊卓雍”,藏语意为“上部牧场的碧玉”。站在冈巴拉山上眺望羊卓雍湖,我感到远方的雪山仿佛是一座安祥的大佛,在湛蓝的天色衬托下,显得白洁神圣,她那绵柔的倒影更给圣湖增加了无尽的神韵,使神山圣湖融为一体,而远处山脚边的牛羊群又为这空旷苍凉平添了几分生机。风情万种的藏民族对山湖的崇敬是常人难以理解的,“神山圣湖”是藏传佛教派生的还是怎么来的?我说不清楚,立于圣湖之畔,雪水融化的湖水闪烁着熠熠的宝石之光,我感到世上确实有人间仙境的存在,这里可以忘却世间的烦恼,进入返璞归真的境界,但愿“现代文明”不要染指这最后一快净土。

四、无尽的“虔诚”

真正领受“虔诚”二字的含义,恐怕只有到西藏了。从香烟缭绕的大昭寺到雄伟壮观的布达拉宫,从苍凉悲壮的卡惹拉冰川到人头攒动的八廓街,几乎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有右手摇着转经筒,左手数着念珠,口中喃喃念着“嗡、嘛、尼、巴、咪、吽”六字真言的藏族男女;从哲蚌寺到色拉寺,从冈巴拉山口到江孜古堡,刻着神佛造像、经文和六字真言堆积而成的玛尼堆也随处可见。高山旷野中和藏民碉房上的五色经幡在秋风中发出了呼呼拉拉的声响,使人感到了神无处不在。在这个几乎全民信教的地域中,浓烈的宗教色彩渲染着整个环境,初到西藏的人无不受这种特定氛围的熏陶,乃至不少游人进了寺庙就请喇嘛摸顶加持,见了神佛即和十祈祷。藏族朋友与我交谈时说,西藏的社会治安较好,自然生态环境也不错,这与他们信奉的藏传佛教是有一定关联的,因为藏传佛教认为人是有来世的,谁都不愿意下一辈子转为牛马,更期盼来世有一个神美的自然环境。在大昭寺门口用绳子束缚着双腿的善男信女们一个接着一个地磕着五体投地的等身头,千年的石板上留下了他(她)们虔诚身体的轮廓,这一奇特的宗教现象告诉着过往的人们一个道理,那就是人还是要有自己的信仰的。

下载《西藏一年》评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西藏一年》评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西藏考察报告

    大学教师假期西藏游调研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目录一、摘要--------3 二、调研目的----3 三、调研内容和范围-----------------------------3 四、调研方针与方法---------......

    情系西藏

    ~-6-16 字数:746不知是何种力量,促使无数人不远万里,前去膜拜~这片圣洁之土,又使得归来之人对其眷恋不已。我想当你读过《雪域流韵》之后,对这不舍的情节就有了了解,~的魅力所在或许......

    西藏演讲稿

    西藏——世界屋脊的明珠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们,同志们: 大家好。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西藏——世界屋脊的明珠》 追寻黄河的脚步,来到青藏高原,这片世界的屋脊。穿过唐古拉,我......

    西藏导游词

    女士们、先生们:首先欢迎大家到拉萨旅游,我是你们拉萨之旅的导游王彬,大家可以叫我小王或小彬 ,皮肤有点黑,是常年在高原的原因吧,但这可是健康的皮肤哟,坐在我旁边的就是我们的卫......

    西藏书记

    西藏书记:让先进僧尼政治上有荣誉、经济上有激励 2011年11月14日 19:13 来源:国际在线 字号:T|T 7967人参与55条评论打印转发 资料图: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全国 国际在线消息(记......

    西藏知识

    ★★★走进西藏——53个最基本的常识 ★★★ 1、什么是高原反应?高原反应有哪些症状?高原反应是人到达一定海拔高度后,身体为适应因海拔高度而造成的气压差、含氧量少、空气干......

    西藏注意事项

    晋 城 联 合 假 日 旅 行 社 专 项 应 急 救 援 预 案 二0一二年八月二十三日 由于西藏平均海拨3600米以上,气候特点为气压低,空气密度小,含氧量比内地少20%--30%,可能会给游客......

    西藏婚姻制度

    西藏婚姻制度 洛桑江村 [内容提要]: 藏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多民族的聚居生活使藏族历史上的法律文化成为中华法律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从清代在农奴制度下的藏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