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八五三农场现代化农业机械的发展趋势探究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八五三农场现代化农业机械的发展趋势探究
八五三农场现代化农业机械的发展趋势探究
摘要:本文简单论述了黑龙江八五三农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现状,及发展特点概括;针对现状,探究原因;分析了八五三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策略;并预测未来的农业机械化发展趋势。为农场农业机械行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 发展趋势 现状 要求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农业机械化,而要想实现农业机械化。必须先了解我国农业机械化事业发展现状,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研究与优化,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我国地农业机械化,进而实现农业现代化。农业机械化也是是农业现代化的中心环节,它凝聚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并配合农业生物等农业技术,成为发挥增产作用的基本手段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减轻繁重体力劳动的必要条件和根本途径,从而带来生产力的质的飞跃。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目标,坚持科学引进与自主创新相结合,以粮食增产、企业增收为核心,认真落实集团及农场各项农机管理条例,立足大种植,发展大农机,促进全程机械化、全场机械化,全面提升农机装备水平和作业水平,实现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
二、农机生产现状
目前,八五三农场全场6个管理区,52个作业站,耕地面积6.8万公顷,农场现有4个标准化农机装备服务中心,拥有各类农用拖拉机、收获机2071台,配套农具3256余台件,田间标准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7%,农具场标准化建设和农机标准化检修率达100%,农机总动力25.51万千瓦。农场农机部门在全场普及、推广、应用大中型农机具,对农田标准化作业发挥了巨大作用,农业机械先进化程度走在了垦区前列。
三、农机发展规划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1、农机装备更新规划
(1)拟投资1200万元,在第二管理区建设标准农机装备园一座;拟投资1800万元,在第一管理区建设具有农机人员培训功能的标准化农机装备园一座。继续完善第三、四、六管理区现代化农机装备中心设施建设。
(2)拟投资500万元补贴资金购置进口旱田精密播种机10台,购置卫星导航15台。100%的旱田作物使用精密播种机播种,100%旱田卫星导航耕整地及播种作业,选配大型拖拉机旱田整地配套农具20台套,购置大豆、玉米配套中耕施肥机10台。
(3)拟配套水田筑埂机,加快老稻田改造,水田筑埂机械化程度达到85%。
2、基层农机管理规划
(1)抓好农机管理安全生产工作,落实年度农机工作要点,贯彻执行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措施,坚决取缔无证驾车、黑车非驾现象,安全教育签字率达100%。
(2)抓好农机标准化常态化管理。抓好机务区标准化环境建设,机具停放有序、机具技术状态完好。做好机务区的安全管护工作,防火、防盗。
(3)做好新机具、新技术的引进、试验、推广、应用工作。
(4)加强农机监理工作,加强田查路检工作,清理黑车非驾,加强安全教育工作,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5)加强基层农机管理内业建设,建立健全农机档卡资料,及时做好各类活动、宣传教育、学习培训的记录和机车台帐的登记工作,做到数据翔实、准确可靠。
(6)继续抓好农机队伍建设,抓好各类农机培训工作。举办农机驾驶员培训班,做好驾驶员的考前培训和上岗培训工作。
3、制定标准化管理
(1)制订《农机具保养标准化操作规程》,认真贯彻“防重于治,养重于修”的原则,抓好农机具维修保养工作,经过保养的机具都要达到良好的技术状态,检修后机械达不到标准的不能参加作业。
(2)健全奖励机制,认真落实奖励罚劣,树立典型,做到学有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榜样,赶有目标,差有处罚。质量不合格的,要及时给予处理。驾驶员实行定额管理,任务到班组,责任到人,作业有定额,质量有标准;搞好单车核算,做到任务有要求,消耗有定额,质量有检查,成本有核算。
(3)加强岗位培训,不断提高机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建立健全技术、业务考核制度。驾驶员每年进行一次技术考核,考核成绩记入个人档案,并作为任职、评级及各类奖金发放的重要依据。
四、未来农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趋势
1、坚定不移地理顺管理体制,稳定农机队伍。总局、分级农机管理部门要全面履行农机监理执法、农机培训教育、农机技术推广、农机社会化服务等四大职能,把关系理顺,积极认真做好农机化工作。
2、坚定不移地加大农机化结构调整力度。要按照“大农业、大农机”思路,加快高科技含量机械的发展步伐。
(1)推动农机装备机构由中小型向大中型转变,重点发展大型拖拉机及配套复式作业机具、玉米联合收获机、玉米免耕播种机和收获机、节水灌溉机械等;
(2)由单项作业机械向复式作业机械转变;
(3)由传统型装备向高新技术装备转变;
3、坚定不移地搞好机械化服务。
(1)面向农民增收。重点做好保持劳动力稳定转移和在农机化领域内扩展就业空间,突出做好为务工农民家庭提供机械化服务,为工业化、城镇化解放、提供劳动力。
(2)面向农业结构调整。不断满足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发展经济作物、畜牧养殖、农产品加工、储运、保鲜及设施农业机械化,为农村和农业结构调整提供机械化技术支持。
4、坚定不移地加大农业机械的投入。牢牢抓住财政收入增长较快的时机,认真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突出解决好生产急需、机械化薄弱环节问题,重点补贴新型机械、大型机械和复式作业机械。在实施好对农机购置补贴的同时,逐步加大对农机作业及农机燃油,农机合作组织,新技术推广,农机科技示范园建设给予资金补贴或扶持。总之,通过加大农机投入,围绕科技进步来转变农机化的增长方式,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以增量调整带动存量优化,以存量优化促结构升级,确保农机总量稳步增长,发展质量、发展水平全面提高。
------------最新【精品】范文
第二篇:农业机械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模版)
农业机械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机械136班 袁志基36号
摘要:本文描述了中国农业机械化的现状,即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针对现状,探究原因; 分析了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策略;并预测未来的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趋势。为我国农业机械行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关键词:农业机械化现状发展趋势引言: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经济规律。农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高低, 决定了农业为其他部门提供剩余产品和劳动力的数量, 进而制约着这些部门的发展规模和速度。只有农业发展了, 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才能得以进一步的发展。而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中心环节, 它凝聚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 并配合农业生物等农业技术, 成为发挥增产作用的基本手段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减轻繁重体力劳动的必要条件和根本途径, 从而带来生产力的质的飞跃。中国农业机械化现状 中国用占世界7 %的耕地, 确为世界22 %的人口提供了基本充足的食品。农业的快速稳步的发展离不开农业机械化。中国农业机械化经过多年的努力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2.1中国农中国农中国农中国农业机械业机械业机械业机械化取得的成就化取得的成就化取得的成就化取得的成就
2.1.1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稳步提高1949 年, 全国农业机械化装备总动力只有8101 万千瓦, 农用拖拉机只有117 台, 一些大型农业机械如联合收割机、农用载重汽车基本上是空白。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 农业机械拥有量增长了上千倍, 有的品种甚至数万倍。
[1]截至2003 年底,全国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6 亿kW以上,农机原值达3 362 亿美元。
[2]农用拖拉机保有量达1494 万台, 拖拉机配套农机具2292 万部, 联合收获机械36 万台。
2.1.2[1]农田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 农田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机械耕地、播种、收获水平分别达到46.8 %、26.7 %、19 %;2004 年小麦机收比1995 年提高了47 %。
2.1.3农机服务领域不断拓展 农业机构服务领域由原来的农田作业,逐步向产前和产后延伸, 向其他领域扩展。一大批设施农业设备、农副产品加工机械、畜牧业机械、林业机械、植保机械、运输机械、农田基本建设机械等迅速增长。温室面积达到69 亿平方米, 田园管理机达到4 万台。
2.1.4农机作业向市场化、社会化服务发展中国农户种植规模小, 家家户户购买农业机械不经济, 也没有必要, 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显得尤为重要。以1996 年开始的全国性跨区机收小麦为标志, 中国的农机作业向市场化、社会化服务发展。1996 年以来, 中国有关部门大力配合,利用从南到北小麦收获的时间差, 组织开展了联合收割机跨区机收小麦作业, 使联合收割机使用时间从平均每年7~10 天增加到一个多月, 提高了联合收割机的利用率, 即满足了农民的机械化收割要求, 也提高了购机者效益, 促进了小麦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和联合收割机保有量的增加。
2.1.5国际间的农机技术交流与合作得到加强近年来, 国际上不少大型农机企业看准中国巨大的农机市场, 与中国有关部门和企业合作,在中国开拓事业, 取得了双赢的佳绩。国内一些大型企业, 不断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技术, 加大技术改造和升级换代力度, 推进了国产农业机械化产品质量的提高。为鼓励大型农业机械的进口, 国家还制定了优惠进口税收
政策。在中国举办类似于今天的展览会, 也是农机界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形式, 我们积极支持这类活动在中国开展。
2.2国农机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国农机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国农机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国农机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2.2.1地区之间农业机械化水平严重不平衡 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过程体现了与中国农村社会经济、文化背景相适应的有别于经济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的特点,这就是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平衡性。由于我国地理条件与气候条件的差异,存在着土地相对稀缺与农村劳动力过剩,且农村人均投入水平较低、存在着地域间的差别等因素决定了中国农业机械化的过程在全国不同区域、不同生产条件、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等条件下,将体现出不同区域的发展特点。我国一些经济较发达区域,农业生产水平较高,农民收入增长较快,农民对农业机械的购买数量较多,农业机械化发展速度相对较快;而相对于我国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来说,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速度慢,农机拥有量少,农业生产水平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据统计资料显示,我国东部地区耕地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32.1%,而农机动力拥有量占全国农机总动力的50.2%;西部地区耕地占23.7%,农机动力却只有15.3%,相对动力拥有量为2.4:1。[3] 中国西南地区农业机械化水平在全国最低, 原因在于其不利的地理条件、落后的经济状况及大量的农村人口。提出了在新的环境条件下改善这一状况应采取的措施: 利用中国加入的机遇, 因地制宜, 采用正确的发展战略, 合理地选择农业机械、机械化技术及机械化环节, 借鉴外国与国内其它地区的经验, 集成有关的技术、措施和政策, 在机械化技术、农业机械的管理和推广、服务体系建设以及相关的措施、政策等方面实施创新, 通过农业产业化、信息技术、适用技术发展农业机械化, 加强研究开发工作,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此外, 还需要一套全国性的法规政策体系来促进农业机械化工作。
2.2.2农业机械装备总量不足, 结构不合理 一是部分农业机械老化严重, 更新换代乏力;二是运输机械多, 农田作业机械少;三是动力机械中小型机械多, 大中型机械少;四是农机作业配套机具少, 配套比率低;五是低档次机具多,适应农业结构调整的新型机具少, 高性能机具少。
2.2.3农机门类品种上存在明显缺陷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在不同作物、不同生产环节上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目前,最突出的问题是水田机械化水平太低。我国有0.25亿hm2 水田,稻谷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40%,但是由于缺乏适用的水田机械,水稻生产仍主要靠手工作业,机械播种、插秧只占种植面积的2.2%,机械收获占2.5%,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机播水平的1/10 和机收水平的约1/5,严重地制约了水稻生产的进一步发展。近几年,我国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下降,南方一些地区出现的土地抛荒现象与水稻机械化严重滞后具有直接联系。在农田作业各主要环节上,收获机械化是水平较低需求最大的一类。此外,玉米收获机械化在少数地区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棉花机械收获仍属空白,具有节水、节肥、节种等性能的机具也不同程度地存在数量不足、水平不高的问题,影响了节本增效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由于农机门类品种和适用性上的缺陷,使农机产品存在过剩与短缺并存的现象,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全面发展和农机效率与效益的提高。
2.2.4 农机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农业机械的作用在于农民的购买、使用和取得效益。但是,有许多地区存在农民买不起、用不好和效益差的问题,影响和制约了农机数量和水平的提高。其表现为:一是“买不起”。一般农田作业机械,大中型的需要5万~10万元,小型的需要0.3万~1 万元,一次性投资大。而目前我国农民收入水平较低,支出负担重,资金筹措困难,农民对农业机械的购买力不足。虽然许多地方都出台了购买农机补贴政策,但效果不是非常明显。二是“用不好”。农机管理部门经费不足,农机具的引进、试验、推广工作以及农机技术无偿培训工作难以开展,农民素质得不到有效地提高,造成部分农民虽然买得起农机,但也用不好农机。三是“效益差”。由于农民文化素质比较低,培训机会少,不能科学地使
用农机,造成故障多、效率低。同时,农机作业市场尚未完全形成,农机具闲置与非田间作业时间多,经济效益不高,直接影响了农民购买和使用农机的积极性。
2.2.5农机服务组织化程度低, 整体效益差 乡镇农机管理服务工作下滑, 农机维修管理关系不顺, 农机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运行机制还没有真正形成, 有实力的农机大户少, 农机专业服务队、农机协会等农机合作服务组织的发展刚刚起步,还不够规范。分散在千家万户的农业机械使用水平低, 农机经营总体效益差。
2.2.6农业机械装备结构不合理大中型机具较少,小型农机具居多,配套率过低,农机作业范围狭窄,致使其整体功能的发挥受到限制,从而影响了农业由粗放型生产向集约化生产的转化。农机化发展中存在结构性矛盾,农机总量增长较快,但先进技术的应用仍较慢;虽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农机已开始向一些特色产业应用,但应用的步伐仍较慢。
2.2.7农机具科研开发配套系统建设落后新技术、新机具发展缓慢,满足不了当代农业生产的需要,农机化科研、推广队伍亟待壮大。示范手段落后,信息化、标准化建设滞后,不能及时掌握有关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动态信息,难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原因分析 影响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劳动力因素、土地资源状况等, 以下将深入剖析这几个因素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影响。3.1劳动力因素劳动力因素劳动力因素劳动力因素
3.1.1导致农业生产规模不经济, 阻碍农机化的发展 农业生产在时间上具有较强的季节性和在空间上有较大的分散性, 使得其对劳动力的需求带有很大的不稳定性。由于土地面积以至于可耕地面积的有限性, 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存在必然造成土地的分散经营, 土地规模因人口增长和农户的增加而越分越细。随着经济发展, 农业生产力水平在不断提高, 但由于没有土地的集中相配合,就无法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效益, 而小规模农业生产的成本必然会随着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而增加。当农民的边际劳动生产率为零甚至为负时,必然会造成农民少种地或不种地, 甚至会造成耕地的弃耕, 进而影响粮食生产, 危及粮食安全,从而阻碍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3.1.2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存在影响农民向非农产业的转移, 阻碍农机化的实施。农业机械化的目的是用机械动力代替人畜力,提高农业生产率,以释放出更多的劳动力投入到二、三产业当中,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其前提是城镇及乡镇企业能够提供相当的工作岗位, 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 或者说是为了适应人口结构的变化,更好的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3.1.3农民人均收入过低, 影响农民对土地的投入, 阻碍农机化的发展 农民收入包括农业产业收入和非农产业的工资性收入, 以及国家对农户的政策性支付。农业比较利益低下, 工农剪刀差现象严重。再加上现阶段农产品基本上已呈供大于求或供求基本平衡的格局, 伴随着农业人口的不断增加, 农民进城打工越来越难, 所有这一切导致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甚至出现负增长, 农户根本无法购置农业生产所必须的机械设备。但是农业生产的综合性、分散性、季节性和地域性决定了它所需要的农机品种多、数量大, 要实现农业机械化必须投入大量的资金。若农户对农业生产投入不足, 生产就会出现萎缩, 大量农民就滞留在小块农田上, 不能顺利地向二、三产业转移, 由此严重地阻碍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3.2土地因素土地因素土地因素土地因素 我国农产家庭联产承包经营, 经营规模狭小。虽然将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进行了分离, 并且极大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为我国农村经济的繁荣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 它也有很大的局限性。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使得地块过于零碎,现代化的机械耕作方式很难推广, 因而导致小农经营的原始耕作方式仍在很多地方保持, 这极大地阻碍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阻碍了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 制约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表现为: 经营规模狭小不利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同时规模狭小也有碍于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4中国农机化发展策略与思考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没有农民的小康, 就不可能实现全
面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 就不可能有全国的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重点在农村, 难点也在农村。积极主动参与国际竞争将是农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而农机企业的有序竞争和良性发展也是国内农机工业生存发展所面临的严肃课题。为了能在新形势、新情况下最大程度地创造经济效益,企业必须审慎对待自身行为。
4.1进行结构调整进行结构调整进行结构调整进行结构调整,,提高农机化整体素质和效益提高农机化整体素质和效益提高农机化整体素质和效益提高农机化整体素质和效益在农机化结构调整上:一是要坚持分类发展,重点突破的原则。二是要配合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大力发展保护性耕作、旱作节水农业、牧业等农机化技术试验示范,引导农民购置和使用适应农业结构调整要求的农业机械。同时,提高拖拉机和农具配套比,重点鼓励农业生产所需要的大中型农机具和复式作业机具的发展,努力提高农机利用率和作业质量,增加农民收入。三是要在保持必要的农机装备数量增长的同时,注重农机装备质量的提高。
4.2 开展科技创新开展科技创新开展科技创新开展科技创新,,积极推广农业机械化新技术积极推广农业机械化新技术积极推广农业机械化新技术积极推广农业机械化新技术 创新是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的关键,未来农机化创新的特点:一是加强技术创新。要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机新技术、机具的研究与开发,力争在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牧业等机械化生产关键环节、关键技术,以及农产品分级、加工转化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提高农机化技术水平。二是加强机制创新。要进一步深化农机化科技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农机科研院校、大型农机企业的积极作用,优化农机科技资源配置。三是加强农机化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要重点推广水稻机械化生产、玉米收获及育苗移栽机械化、机械化旱作节水农业、秸秆机械化还田、粮食产地烘干、设施农业机械化、经济作物机械化、牧业机械化、农产品加工和农用航空“十大”农机化技术。
4.3 推动跨区作业推动跨区作业推动跨区作业推动跨区作业,,使跨区作业向规模化发展使跨区作业向规模化发展使跨区作业向规模化发展使跨区作业向规模化发展 农机社会化、市场化服务是把分散的农机户与农机作业市场紧密地联系起来,通过市场有效地配置农机资源,提高农机利用效率。为此,政府要高度重视,组织跨区机收指导工作要到位,使跨区机收规模和范围进一步扩大此外,加快国内经济发展,不断地消除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加大反哺农业的力度,推动农业向社会化、集约化、产业化方向发展,积极进行城镇化建设也是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农业机械化发展趋势 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有一定的差距, 农机产品质量和技术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随着国民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传统农业将逐步向现代农业转变,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将进一步加大,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步伐将进一步加快, 农民摆脱繁重体力劳动的愿望将进一步增强, 必将扩大对农机化的需求。展望未来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 将呈现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5.1农业机械化发展环境进一步好转农业机械化发展环境进一步好转农业机械化发展环境进一步好转农业机械化发展环境进一步好转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于2004 年6 月25 日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该法进一步明确了各级政府对农业机械化的促进职责, 明确了对农机科研开发和生产、农民购置农业机械、农机作业服务和保障产品质量等方面的扶持措施。该法的颁布实施, 进一步改善了农业机械化发展环境, 将极大地调动农民、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购置和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 促进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普及应用, 对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发展将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
5.2关键环节机械化技术需求进一步扩大关键环节机械化技术需求进一步扩大关键环节机械化技术需求进一步扩大关键环节机械化技术需求进一步扩大主要是粮食作物全程机械化技术和经济作物关键环节机械化技术。在小麦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的基础上, 粮食机械化技术
需求将主要表现在:水稻生产工厂化育秧技术、高速插秧技术、半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技术, 适应多个地区、不同行距的玉米联合收割技术。经济作物机械化技术需求主要集中在种植、管理和收获等关键环节。如:棉花机械化播种或移栽、采摘, 薯类、鳞茎类作物的种植和收获机械, 油料作物和糖类作物播种、收获机械化技术。
5.3畜牧业机械畜牧业机械畜牧业机械畜牧业机械化生产关键技术将有较快发展化生产关键技术将有较快发展化生产关键技术将有较快发展化生产关键技术将有较快发展 围绕提升畜牧业生产质量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将重点推广草原改良、人工草场建设和农区秸秆利用机械化技术, 广辟饲料来源;推广奶品采集机械化技术, 提高奶业生产卫生安全控制能力;加快畜禽养殖环境控制机械化发展, 为畜牧业安全生产创造条件。这方面的技术装备将有较快的发展。
5.4设施农业生产机械化技术与设备将会得到较快发展设施农业生产机械化技术与设备将会得到较快发展设施农业生产机械化技术与设备将会得到较快发展设施农业生产机械化技术与设备将会得到较快发展 发展设施农业是实现农产品“高效、优质、高产”和均衡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为巩固和提高果蔬生产的竞争力, 促进果蔬产业的规范化、标准化生产, 节能型设施农业装备、移栽机具、监测与调控设备、土壤消毒灭菌设备以及无土栽培设备等将会得到较快发展。
5.5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环境的农业机械化技术需求将进一步扩大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环境的农业机械化技术需求将进一步扩大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环境的农业机械化技术需求将进一步扩大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环境的农业机械化技术需求将进一步扩大 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双重压力, 保障中持续发展与保护环境的农业机械化技术需求将加大。主要包括: 保护性耕作技术、农作物秸秆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以及节水灌溉、化肥深施、精量半精量播种、高效安全施药、农产品安全生产与加工装备等机械化技术。
5.5农机的升级换代技术需求强劲农机的升级换代技术需求强劲农机的升级换代技术需求强劲农机的升级换代技术需求强劲 中国农机技术水平总体质量不高, 技术含量低, 中小型机械多, 科技含量高、可靠性强、操作方便的大型机械缺乏。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业规模的扩大、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农机服务组织的发展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强, 对先进适用、高科技含量和大型农业机械的需求将不断增加。这类机械的开发、引进和生产将是农机技术升级换代的重要内容。
结束语 立足中国,放眼世界,2l世纪人类已进入知识经济的时代,体现多学科综合和交叉特色的现代农业装备技术是支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手段。信息与网络技术革命使世界各地区的人们都易于共享世界技术革命的成果,为此要加强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按市场规律运作,抓住机遇,实现我国农业机械化的跨越式发展。
第三篇:农业机械发展趋势调研建议
近年来,**区的农机化工作在上级领导和业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服务新农村”的战略要求,创新思路,务实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我区农机化已进入由中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迈进的新的历史时期,为了能正确把握我区农机化发展实际,找出制约农机化发展的瓶颈,破除发展阻力,我们特别针对农机管理统计人员、乡镇农机管
理干部、农机手和享受农机购机补贴的群众进行了一次调查。
一、调查过程
此次调查主要方式为查阅相关档案,对被调查人进行当面询问和书面调查三种形式。期间,主要查阅了全区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主要农业机械的保有量,同比增长等情况。在当面询问阶段,主要了解了被调查人所在地的农机数量、种类、应用情况、效益等。书面调查均为选择题,主要调查内容与当面询问相同。
二、调查情况
通过查阅档案,可以得到近两年来全区主要农业机械的基本发展情况。截至2008年底,全区农业机械总动力为26.867万千瓦,同比增长3.3%;拖拉机保有量5732台,同比增长0.79%;机具配套比1:2.8;玉米联合收获机保有量115台,同比增长82.5%;小麦联合收获机保有量257台,新增26台。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在全市处于领先,在全省处于中等偏上。
通过对乡镇农机管理干部、农机手、享受农机购机补贴群众的当面询问和书面调查,80%对我区农业机械发展状况表示乐观,12%认为农业机械的作用在逐渐减少; 90%认为大型拖拉机在增加,小型拖拉机在减少;50%认为大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免耕机械等大型农业机械最受欢迎;52%认为农田作业收入较高,48%认为农业运输收入较高;96%认为农机补贴对农业机械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50%认为燃油税改革促进了农民的购机积极性;42%认为大型拖拉机是我区的主导机型,35%认为联合收割机是主导机型,23%认为小型拖拉机是主导机型;82%认为小型拖拉机将逐步沦为淘汰机型;43%认为小型拖拉机数量减少的原因是用处减少,30%认为是利润太低,23%认为是费用过高;25%的农业机械在从事农业运输,50%的从事农田作业,25%的闲置。
三、情况分析
通过调查,全区主要农业机械的发展趋势有以下几个特点:
1.保有量总体上在小量地稳步增加。农机补贴力度的加大,农机保护性耕作项目的大力推广,燃油税改革,以及农机收费项目和收费额度的减少,客观上刺激了农机市场的部分繁荣。另外,农业机械需求量的增加和农村购买力的逐渐增强,同时也促进了农业机械及配套机具的增加。
2.种类在逐步增多。我区畜牧业的蓬勃发展,使养殖机械、饲料加工机械大幅度增加;棉花、蔬菜、果树植保机械也有小量增加。
3.农田作业机械发展迅速。农田作业利润较高,周期较短,且不影响从事第三产业,因此,适应农田作业的大型化、综合化、专用化机械,如:大型拖拉机、小麦联合收割机、玉米收获机以及免耕机械普遍受到农民的青睐。
4.小型拖拉机保有量减少。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我区农机化水平大幅度提高,大型农田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逐步占据了主导地位,加上城市化进程加快,耕地面积日益减少,小型拖拉机在农田作业中使用率降低,使用范围减小。二是农业和建材运输市场不景气。多数砖瓦厂、建材市场关停并转,加上油价上涨因素,利润大大降低,严重影响了机手的积极性;三是在与三轮、四轮运输车的竞争中明显处于劣势。尤其是在速度、运距、载货性能、工作条件等方面远不及运输车,因此逐步被取代。
5.农业运输机械明显减少。这与小型拖拉机保有量减少有很大关系。另外,从事长途运输的大型拖拉机也减少了85%左右,其原因主要是投资过大,活路减少,利润降低。劳动力转移也是一项重要原因。在我区民办企业蓬勃发展的情况下,农村就业机会大大增加,使农业运输成为“老年人干不了,年轻人不愿意干”的行业,加上拖拉机运输事故风险大,工作条件恶劣,很多机手选择了退出。
四、调查结论
**区主要农业机械的发展态势总体上是好的,有市场、有潜力、保有量大、用途广泛。尤其是代表当前农机化发展大趋势的新型、大型、科技型、专用型农业机械,具备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小型拖拉机保有量减少,并且逐渐淡出,不但没有造成总体农业机械化程度降低,反而是在大幅度提升。农业机械的更新换代是农业生产工具的进步,是农业生产力不断提高的标志。事实证明,**区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县区,已经在农业现代化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步,并逐步迈入全省农业强县区的行列。
五、意见和建议
面对近几年农机化发展的强劲势头,作为农业机械主管部门,**区农机局应当具备与时俱进的前瞻性,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按
照事物的客观规律办事,通过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等方式,认清形势,端正态度,找准农机管理、服务的切入点、立足点、着力点、结合点和突破点,实事求是地制定各项方针政策,使我们的农机事业蓬勃发展。
第四篇:农业机械推广存在问题探究
农业机械推广存在问题探究
此文系我代写,稿费未付,携稿潜逃,强烈谴责此种诈骗行为,必有报应
摘要:随着我国科技的进步,我国农业的发展趋势逐渐走向现代化农业发展之路,农业机械化发展速度较快,并且需要加快推广步伐,提高农业生产的自动化水平,从而达到农业的规模化生产。但是,现阶段,我国农业机械推广水平还不完善,对我国农业发产生了制约,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进一步提升我国农业机械推广水平。笔者根据相关工作经验,主要探析农业机械推广的相关问题,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农业机械推广;存在问题
前言:
我国农业发展水平较高的重要标志就是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较高的农业机械化水平可以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有助于我国农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现阶段,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还不成熟,一部分农民还没有接受现代化的农业机械设备。同时,我国农业设备发展不完善,存在结构不合理,数量少和机型小等问题。小型机械设备已经无法满足我国现代化农业的生产要求。另外,小型农业机械的工作范围小,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无法充分发挥机械设备的作用。此外,我国农业机械服务系统的完善程度不高,其服务水平无法适应我国农业化水平,对我国农业走向市场化产生了制约。1我国农业机械推广的必要性分析
首先,我国农业机械的推广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现代农业发展对机械化水平要求较高。因此,必须加强对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其次,我国发展农村的政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生产力水平决定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我国农业机械化的推广有助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再次,农民要提高收入就必须推广农业机械化。推广农业机械化水平可以大大节约劳动时间,农民可以有更长的时间从事其他工作,这样农业结构的科学化程度更高。同时,农业运输机械的推广有助于商品销售渠道的多样化,基本上不会受到交通对农产品销售的限制,有助于农产品的流通和农民收入的增加。最后,促使我国经济结构更加协调。对农业机械的推广,可以促进农业生产率的提升,有助于其他产业和农业的协调发展,增强我国农村经济结构的合理性。总之,我国农业机械推广是非常必要的。2我国农业机械推广存在问题分析
现阶段,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农业机械推广水平还存在一些问题。只有对这些问题分析,才能更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提高我国农业机械推广水平。
(1)推广员专业知识比较欠缺。现阶段,我国农业机械推广队伍年轻人员比较缺乏,他们的年龄普遍比较大,他们以前掌握的农业机械推广知识已经过时,却又不知道如何获取新知识,对农业机械的推广造成了制约。因此无法达到预期的推广作用。在我国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农业机械化跟新速度较快,需要更加先进的农业机械推广知识,在这方面相关部门要采取措施。
(2)农业机械推广技术存在不足之处。现阶段,我国在农业技术推广方面,对农作物的收割和种植比较重视,并没有实行农作物生产的全程机械化,也没有将机械化应用于农作物产后的深加工过程。例如:农民在种植和收割小麦时,是通过机械操作的。但是并没有通过机械化秸秆还田,可以看出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还不成熟。针对这一问题,农业机械推广部门已经有所认识,需要采取措施完善农业机械的功能,保证农作物整个种植过程机械化。用下图可以表示小麦和水稻的传统生产和机械化生产的区别。
(3)农民无能力购买先进程度较高的农业机械。近些年,我国农民的收入已经不断提高,但是农民需要医疗,教育等方面投入也逐渐加大,因此,面对先进农业机械的高昂价格,他们并没经济能力购买。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农业机械推广受到了严重的制约。
(4)受到农作物生产地理条件的制约。我国农业主要的种植区域是东部平原。平原地形可以进行大面积种植,农业机械的应用量也比较大。但是在我国高原和山地等地区。因为自然条件比较恶劣,对农业机械的推广受到了影响,因此这些地区的农业生产效率也逐渐降低。特别有的农村地区比较偏远,劳动力价格不高,农业机械数量也比较多。但是这些地方发展农业是不适合的,因此这些地区的农业机械化推广受到了制约。
(5)缺乏农业机械的科学管理。目前,在我国农业机械管理方面,存在管理比较混乱的现象。农业机械在农忙季节的使用率比较高,但是如果无法保证农业机械安排的科学性。受到农业机械设备的工作量大和强度高的影响,在农业机械在作业中经常出现问题,对农业机械功能的正常发挥产生了阻碍。总之,缺乏农业机械的科学管理,会影响农业机械设备作用的发挥。3我国农业推广对策探析
基于我国农业推广存在的问题,可以采取一些科学有效的对策,提升我国农业机械的推广水平。以下具体探析我国农业推广对策。
(1)重视人们思想观念的提升。农业机械化思想观念的提升对农业机械推广非常重要。对人们思想观念的提升最重要的一点是摆脱人们传统的思想观念。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宣传,讲座和教育,让人们更深刻的理解农业机械化的好处,从而接受机械化农业生产,这样农业机械推广更加顺利。
(2)对农业补贴机制加强完善。我国农村收入水平普遍比较低,他们在生活中需要支付的面也比较广,限制了农民对农业机械的购买。针对以上这些,完善的农业补贴机制的建立非常重要,可以在农业机械购买方面加强财政投入。但是,现阶段,我国农业财政补贴水平还不高,国家相关部门要加强对这方面的重视,不断健全农业补贴机制,提高人们的农业机械支付水平。
(3)增强农业机械创新。我国农业机械的创新对我国农业机械发展非常重要,可以淘汰落后的农业机械,加强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加强对农业机械的创新。相关部门要根据当地农业实际生产水平,加强对先进农业技术的引进,不断补充新型农业产生机械,保证农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推动我国农民农业增产增收,从整体上提高我国农民收入。
(4)加强对农业机械推广体系的健全。根据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形势,农业机械的先进性更高。以前的农业推广体系已经无法适应现在农业机械推广要求。因此对农业推广体系的更新非常必要。现在需要建立能够倾听农民心声的农业机械推广模式,按照农民在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需要,推广适合他们的农业机械。
(5)加强对农业机械推广员的教育。现阶段,我国农业技术和机械更新速度较快。农业机械推广知识的更新非常必要,因此加强对农业机械推广员的教育和培训意义重大,可以定期举办宣传讲座活动,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从而提升他们的工作水平。总结:
综上所述,农业机械推广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加强对农业机械的推广,才有助于实现我国现代化农业发展,保证我国农民的增收。但是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我国农业机械推广还存在问题,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提高农业机械推广水平。文章首先分析我国农业机械推广的必要性,再从分析我国农业机械推广存在问题,最后探析我国农业机械推广的策略。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对农业机械推广水平的提高有所帮助。参考文献:
[1]杨秀伦.农业机械推广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J].南方农业,2015,v.927:189-190.[2]王荣.农业机械推广应用的前景分析与策略探究[J].中国外资,2013,No.28203:70.[3]武志宏.关于农业机械推广的综合探讨[J].河北农机,2013,No.18202:56-57.[4]那国才,陆军.水稻收割机械推广应用问题漫谈[J].中国农业信息,2013,No.15107:171.[5]赵完璧.农业机械管理中的问题探究[J].北京农业,2013,No.54512:208.
第五篇:亚太地区军事现代化的发展趋势
1.5军事
亚太地区军事现代化的发展趋势 / 刘焕松 // 国际展望·-2000(8)·-46-49
亚太军备建立与区域安全 / 许文英 // 亚洲评论(香港)·-1999年秋冬号·-81-94
亚太地区军火贸易环境评估和市场预测 / 王学军 // 国外防务市场·-1997(1)·-2-18 亚太地区海上军事力量扫描 / 晨光 // 了望 ·—1999(20)·—30—31
平波静海有暗流——我国周边国家海上力量发展综述 / 思平// 国际展望 ·—1999(13)·—20—22 方兴未艾的亚洲海军 / 朱宝成 // 现代军事·-2000(3)·-56-57
亚太地区的美军 / 闕耀云 等 // 社会科学情报资料·-1996(6)·-23-24
美国在亚太地区驻军概览(图解)/ 洁子 // 世界知识·-1996(3)·-20
决不是撤退——美国调整在亚洲的军事部署 / 李力 // 世界知识·-1996(3)·-21-23 1999年美军在亚太地区军事演习透视 / 李福兴 // 世界形势研究·— 2000(11)·—14—16 日本的东亚防务经济政策 / 李任九 // 日本经济参考·-1996(7)·-4-11
TMD——台湾问题与亚太安全格局 / 周忠菲 // 世界经济研究 ·—1999(3)·—36—39
TMD与东亚安全 / 朱锋 // 国际问题研究 ·—1999(4)·—29—34
养虎为患 适得其反——评东亚战区导弹防御体系 / 吴兴佐 // 国际展望 ·—1999(17)·—14—15 东北亚及东南亚主要国家国防经济比较研究 / 佟福全 // 军事经济研究·-1999(11)·-74-78 东盟国家加强国防建设的主要举措 / 赵洪美 // 外国军事学术·-1997(11)·-18-20 东盟国家防务战略调整简析 / 王维周 // 国际问题论坛·-1997(1)·-70-76
东盟国家防务政策及其走向 / 赵洪美 // 外国军事学术·-1997(12)·-16-18
东南亚战略形势走向 / 徐纬地 // 内参选编·-2000(47)·-26-28
走向21世纪的东盟军事战略 / 贾超为 // 外国军事学术·-1997(5)·-44-46
东盟国家调整军事战略探析 / 戈胜 // 世界形势研究·-1998(15)·-6-9
冷战后东盟国家的军事战略调整及其发展趋势 / 陈显泗 // 中国军事科学·-2000(1)·-141-149 东南亚各国战略思维中的思想文化因素 / 陈显泗 // 中国军事科学·-1998(3)·-66-74 东盟军事管窥 / 陈双平// 科技与国力·-1999(7)·-25-29
冷战后东盟国家军事改革剖析 / 弋胜 // 南洋问题研究·-1998(2)·-49-53
东盟国防现代化之管见 / 曹云华 // 东南亚纵横·-1996(1)·-49-52
近年来东盟军备现代化的特点 / 罗璟斌 // 亚太参考·-1996(37)·-9-12
东南亚地区军火进口现状及军事战略根源探析 / 高峰// 军事经济研究·-2000(6)·-37-39
从军费增长看东盟 / 刘洋 等 // 现代军事·-1996(9)·-49-51
东盟国家加紧增强军事实力的动向 / 关键 编译 // 国际技术经济导报·-1996(6)·-22-25 东盟扩充军备及对亚太地区的影响(上)/ 金隽一 // 世界形势研究·-1996(29)·-5-8 东盟扩充军备及对亚太地区的影响(下)/ 金隽一 // 世界形势研究·-1996(30)·-10-12 略论冷战后东南亚地区逆裁军的原因 / 王小民 // 东南亚学刊 ·— 1999(3)·— 10—15
金融危机对部分东盟国家军队建设的影响 / 刘晓松 // 东南亚南亚信息 ·— 1999(18)·— 4—5 东盟国家缘何持续扩充军备 / 熊明峰 // 世界形势研究·-1997(27)·-6-9
东南亚各国扩军忙 // 世界军事·-1998(1)·-35-38
东盟海军发展态势 / 陈安刚 // 科技与国力·-1999(11)·-29-32
东盟国家海军建设与战略运用 / 赵洪美 // 外国军事学术·-1996(8)·-15-17
东盟国家海洋战略调整的主要内容 / 孙纯达 // 外国军事学术·-2000(3)·-17-19
东盟各国发展水下力量 / 陈安刚 编译 // 当代海军·-1999(6)·-12-13
东南亚第一艘航母服役 / 杨光华 // 世界知识·-1997(18)·-32
东盟第一舰:泰国“差克立· 纳吕贝特”号航空母舰 / 石荣生 // 现代军事·-1997(12)·-18-21 东盟各国加强海空军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动向 / 卢秋林 // 现代军事·-1996(3)·-42-44
东盟之海空军装备建设 / 何三龙 // 现代军事·-1998(11)·-57-58
东盟空中力量揭秘 / 张盛 // 中国空军·-2000(5)·-32-34
新马泰军事现代化掠影 / 张孝田 译 // 东南亚研究·-1996(6)·-17-19
马越菲三国防务现状 / 保罗·莱维斯 // 东南亚研究·-1998(5)·-48
中国“东南亚国家联盟及其防务”研究20年 / 胡志勇 // 世界历史 ·— 2000(3)·— 80—87
中国“东南亚国家联盟及其防务”研究20年 / 胡志勇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世界史 ·— 2000(10)· — 18—25
“东南亚集体防御条约组织”初探(上)/ 刘迪辉 // 东南亚学刊 ·— 1999(1)·— 17—23 “东南亚集体防御条约组织”初探(下)/ 刘迪辉 // 东南亚学刊 ·— 1999(2)·— 34—38 东南亚国家签署无核条约 / 熊昌义 等 // 世界形势研究·-1996(2)·-9-10
东南亚无核区评析 / 杨威 // 东南亚研究·-1998(4)·-16-19
无核武器区的发展与亚太安全 / 夏立平// 国际商务研究·-1999(5)·-55-58
美国在东南亚增强军事角色 / 光文 // 海外星云·-1998(6)·-11
澳大利亚加强与东盟军事安全合作 / 赵海明 // 亚太参考·-1996(10)·-10-12
浅析东盟与台湾军事与安全合作的现状及其趋势 / 曾涛 // 东南亚研究·-1997(2)·-32-34
苏哈托掌管下的武装部队——印尼新秩序政权的基石 / 沙林· 沙易德 著 刘艺 译 // 东南亚研究·-1998(1)·-14-20
1996年印尼军方在国家政局中的作用 / 韦晖 // 东南亚纵横·-1997(1)·-23
苏哈托后时代的印尼军队 / 费昭珣 // 东南亚纵横 ·— 1999(1)·— 45—47
当代印尼军队若干问题探析 / 续建宜 // 军事历史研究·-1999(3)·-131-136
印尼军事战略及军队职能 / 续建宜 // 外国军事学术·-1998(11)·-25-26
印尼军队的商业活动初探 / 杨全喜 许利平// 东南亚纵横·-1997(4)·-55-57
小国大武库:金融危险中的马来西亚军队 / 康保东 // 世界军事·-1999(3)·-55-58
马来西亚海军面面观 / 石蹊 // 现代舰船·-1998(8)·-10-12
当代新加坡海军 / 钱颖士 译 // 海军译文·-1999(3)·-32-34,39
新加坡海空防御力量 / 盘绍凤 等 // 现代军事·-1997(6)·-50-51
新加坡航展昭示未来新战士 // 东南亚纵横·-2000(5)·-45-47
新加坡军队的社会化保障 / 何文光 // 后勤科技装备·-1999(2)·-19-20
菲律宾军事现代化进程 / 张绪军 // 东南亚纵横 ·— 2000(12)·— 13—15
菲律宾空军 / 彼德·史泰门 // 国际展望 ·— 2000(22)·— 44—45
菲律宾海军透视 / 李海潮 等 // 科技与国力·-1999(8)·-43-46
菲律宾的海军梦 / 田园 编译 // 世界军事·-1999(9)·-42-44
前进中的菲律宾海军 / 靳小凤 等译 // 海军译文·-1999(3)·-28-29
美军“重新登陆”菲律宾? / 倪童军 // 世界知识 ·— 1999(5)·— 18—19
菲律宾的军队现代化与菲美访问部队协议 / 李金明 // 东南亚 ·— 2000(1)·— 19—22
此地无银三百两——闲话菲美联合军事演习/ 陈占杰 // 东南亚研究 · — 2000(6)· — 8—9 泰国军队的现代化建设 / 崔永新 // 外国军事学术·-1996(12)·-26-28
今日泰国海军 / 马宁 等编译 // 世界军事·-2000(5)·-34-36
令人关注de泰国舰母 / 崔炜 // 东南亚纵横·-2000(7)·-19-20
泰国警官学校概况 / 程胜军 // 公安教育·-1999(2)·-46-47
泰国的职业杀手 / 王鹿 // 国际展望·-1997(7)·-18-20
越南战争 / 袁方 // 历史教学问题·-1997(3)·-33-36
二战后越南军事战略的演变 / 续建宜 等 // 中国东南亚研究会通讯·-1997(2-3)·-18-20 越南“积极防御”新军事战略主要特点 / 张力波 // 昆明陆军学院学报·-1997(1)·-49-52 新时期越南建军思想与安全战略 / 段奎 冯永孚 译 // 东南亚研究·-1996(4)·-19-20
当前越军兵力部署的基本特征 / 张戈 // 昆明陆军学院学报·-1997(1)·-53-54
越军作战指导思想的新变化 / 张戈 // 昆明陆军学院学报·-1997(2)·-47-49
跨入新世纪的越南海军 / 卢秋林 // 现代军事·-2000(6)·-37-38
越南海军装备一览 / 俞风流 张跃林 // 当代海军·-2000(增)·-22-23
海洋强国梦——越南海洋战略析评 / 孙小迎 // 亚太参考·-1996(35)·-1-12
海洋强国梦——越南海洋战略析评 / 孙小迎 // 中国东南亚研究会通讯·-1996(3)·-12-18 浅析越陆军编制体制的演变特点 / 杨忠文 // 昆明陆军学院学报·-1997(2)·-50-51
越南空军装备现代化? / 佚名 // 东南亚纵横 ·— 2000(8)·— 45—46
评越南空军装备现代化 / 张永谦 // 现代军事·-1998(8)·-52-53
越南军队的经商热 / 胡仕春 // 国际展望·-1996(20)·-18
越南整顿人民公安力量 / 沈进东 // 东南亚纵横·-1997(2)·-14-15
柬埔寨和平建设的一大障碍——地雷 / 孙亚书 // 当代亚太·-1998(9)·-49-50
柬埔寨的地雷 / 孙亚书 // 国际展望·-1999(1)·-21-22
踏访柬埔寨雷区 / 张韦舀 // 东南亚纵横·-2000(12)·-28-30
缅甸军事概况 // 云南国防·-1998(6)·-30-31
中缅第一次联合进剿“金三角”国民党残军的历史背景分析 / 颜剑 // 中国东南亚研究会通讯·-1996
(3)·-19-22
缅北少数民族武装及其对中国安全构成的潜在威胁 / 向力心 // 东南亚纵横·-2000年学术增刊·-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