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越秀区六榕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调查及思考
越秀区六榕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调查及思考
徐浩育
摘要:对越秀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现状进行调查,并对结果及存在问题经行分析。探讨社区基层卫生服务中心提供医疗保健服务的更合理的模式和关于全科医生的一些设想。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 ;全科医生
有资料显示,随着我国医改的深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得到进一步完善,各级政府加大对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相比于基层卫生服务硬件条件的改善,基层医务人员队伍建设较为薄弱,已成为制约基层卫生机构改善服务、提高质量的“瓶颈”。为了更加具体的了解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和基层医务人员的现状我们到越秀区六榕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了实地调查。
1.服务中心概况
六榕街社区有住户两万三千余户,常住人口五万四千余人。六榕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一所集社区卫生服务功能与二级医院功能于一身的非营利性医疗服务机构,主要承担六榕街居民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及广州市居民的基本医疗,是由广州市越秀区第二人民医院转型。中心目前有工作人员188人,其中副主任医师10人、中级职称41人,全科医师33人。设置住院病床数115张,观察床数3张。中心主要设有全科医疗、外科、妇科、五官科、眼科、皮肤科、中医科、中医针灸推拿科、康复理疗科、正骨科、预防保健(儿童保健、妇女保健)、检验科及家庭病床部。09年中心组建了4支社区责任医师服务团队,对居民健康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制的网格化管理,每支团队配备了全科医师、社区护士和公共卫生医师。
在走访的过程中,医生告诉我们服务中心目前每天病人门诊量500多例,医院基本满足病人的需求。而且,社区医院实行收支两条线亏盈都由政府包办,由广州市越秀区第二人民医院转型成卫生服务中心之后盈亏基本持平没有出现亏损。服务中心药品的选购都是由政府指定的厂商供货,进货价格也是由政府相关部门控制将药物回扣的情况基本杜绝。
2走访记录
我们主要就以下几个方面对服务中心的相关人员进行了走访调查调查:
2.1中心的医患关系和谐吗?在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答:总体来说医患关系还算和谐,原因主要有三个:第一是医院的医生多数都已经在这个社区工作了很多年并且回访复诊的次数较多,于是和社区里的居民比较熟;第二,居民对于社区医院的期望值比较低,发现疗效不佳会及时转诊。另外我们了解到,六榕卫生服务中心一天的门诊量是500左右,平均下来每个医生每天看的病人不到二十个,充分保证了医生可以与病患以及患者家属经行有效的沟通;第三,少见到进口药等价格较高的药物,一般看小病在社区医院看会比较便宜,且服务较大医院周到。
根据相关报告急诊科是医院里面医患关系最紧张的科室之一,中心目前不承担120急诊并且夜诊只持续到七点钟,这些安排也客观上减少了医患冲突的发生。在中心,“很少或可以说基本没有见过医闹。”“我们每天服务的患者一般都是附近居民,附近机关工作人员且一些大医院转诊过来一些患者的后续康复。”“我们经常和患者沟通,他们也把我们视为亲人,我们的关系感觉很棒。”
2.2现在中心的全科医生的待遇如何?招聘医生的时候有哪些要求?
答:目前中心医务人员的工资现在都是国家发放的,不收取药品回扣。而且现在的药品品种都是国家统一规定的,我们按政府定出售。已经实行收支两条线,但是“现在的工资多少还是跟自己的看病人数量有一定关系”。只招收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人才,而且根据政府的相关规定,以后的招聘政策会向“五加三”项目的毕业生倾斜。设置这些招聘措施可以大大加强全科医生的专业素质。另外能够用粤语经行交流也是院方很看重的一项能力。广州的本土文化氛围浓厚,社区居民日常大都喜欢讲粤语,能够直接用粤语经行交流无形之中可以拉近医患之间的距离减少不必要的隔阂。社区医院只有融入了这个社区才能更好的发挥医疗保健的作用,我觉得这两项举措都是大有裨益的。医生告诉我们,在社区医院工作也同样有成就感,可能收入没那些大医院的医生多,但工作也比大医院医生轻。
2.3中心在安排健康知识宣传的时候是基于怎样的原则?一般采取什么宣传方式?
答:据介绍中心以“社区健康小屋”为平台不定期对居民开展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教育。形式主要有专家讲座,大概一个月一次,发放宣传手册以及在平时诊疗工作中经行宣传。另外从2009年3月开始,卫生服务中心还免费为社区居民开办“太极拳”培训班广受居民好评。到目前为止该培训班已开办了8期,今后还将应学员的要求,把培训班长期开办下去。
2.4社区责任医师服务队的日常工作是什么?期望达到怎样的效果?
答:主要是上门服务,有些慢性病人出院后要建立家庭病床继续治疗,社区责任医师服务队因此应运而生。每支团队配备了全科医师、社区护士和公共卫生医师,实现社区医疗、护理和预防保健工作的优势互补,目前网格化工作已在六榕街各居委全面铺开。“病而不残,残而不废”,希望通过后续的治疗以及康复干预为病人带去更高的生活质量。据了解居民对于上门服务普遍持欢迎态度,希望这个良好的开头可以继续发扬光大。
2.5中心如何吸引居民首诊来社区? 答:一,良好的口碑。“只要真正给患者治好了病患者本身就是最好的广告”二,根据相关规定凡是参加医保的居民在社区医院看病医药费一律八折。三,药品采购统一按照国家规定,没有药费加成近一步减轻患者负担。另外社区医院都采取收支两条线的运营方式,全科医生完全纳入公共事业编制由国家给钱,基本杜绝大处方的现象。“真正让利给社区居民”。
2.6中心的特色项目有哪些?
答:康复中心,主要为居民提供四个方面的服务:中医针灸、推拿、康复理疗、正骨。据康复中心收治的病人主要是三个来源分别是机关单位的医疗参保人员,附近居民,转诊的病人。前两者主要是集中于骨科和外伤的治疗,转诊的病人更多是附近大医院中风病人和其他外伤病人的后续治疗。据了解已经有不少大医院和六榕区的康复中心签订了转诊协议,一方面提高了大医院的病床轮转率,另一方面也显示了社区医院在后续治疗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
3存在问题及展望
3.1未建立全科医生“ 首诊制”
全科医生是患者寻求医疗卫生服务的第一站,应该充分发挥“ 守门人” 作用。除急诊患者外,所有患者应该首先接受全科医生的诊治,然后由全科医生根据病情判断是否需要转诊到上级医院。我们了解到六榕街居民首诊在社区的比率相对较高。原因可能是该社区的卫生服务中心在改建之前都是二甲的医院,自身硬件设施比较齐全,人员配置也比较合理,能够满足居民对常见病及多发疾病的诊治需求,综合实力对居民有较大吸引力。
但是总体而言,一方面由于我国全科医生数量少、业务水平低,难以承担“首诊制”的重任;另一方面,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也没有建立有效强制的全科医生“首诊制”制度,导致病人可以越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直接到上级医院就诊。
国际经验表明,实行全科医生首诊制度并建立上、下级医疗机构的有效双向转诊制度,是确保全科医生制度取得成功的关键。【1】我国应当在全科医生数量和业务水平能够满足现实需求的前提下,及时推行全科医生首诊制。具体而言就是“首诊在社区”——除非急诊,患者必须经过全科医生转诊才能去上一级医院寻求专科服务。这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对病人进行合理分流:全科医生可以承担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疗,而诊断不明确和疑难重症患者则由全科医生转诊到上级医疗机构。据统计,我国大约80%~90%患者的健康问题可以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得到解决,但大多数患者就诊或住院的机构为二级以上医院。在城市中仅有36.6%的门诊病人和5.1%的住院病人利用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切实确立“首诊在社区”不仅可以解决这种大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卫生资源闲置的问题,还可以大大减轻患者经济负担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3.2缺乏合理、有效的双向转诊机制
“看门人”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及时将患者转到上级医院接受有效的专科治疗。上级医院在患者病情允许时则需要把病人转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继续治疗,以提高卫生资源的利用率、节省医疗费用。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全科医生所在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与上级医院之间存在着利益竞争关系,两者之间难以建立有效的双向转诊制度。最终形成了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争抢病源的混乱局面,不但造成有限卫生资源的浪费,而且也很可能贻误疾病诊治的最佳时期。【3】一些地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分别实行收支两条线与固定工资制,造成全科医生缺乏工作积极性、把大量病人转诊到上级医疗机构的现象。
我们了解到广州市内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已经实行了收支两条线,全科医生都是固定工资。这样很好的解决了各级医疗机构之间的恶性竞争。为了避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在工作中缺乏积极性把大量病人上转,广州市卫生管理部门正在试行相关监督评价机制,具体效果如何还有待进一步考证。我们认为造成这种消极怠工的情况实质上是缺乏合理的激励机制。
3.3缺乏合理岗位激励机制
目前,大多数地区尚未建立具有激励性的全科医生人事制度、考核制度以及分配制度。这些因素打击了在职全科医生的积极性,很容易导致人员流失。同时也造成全科医生岗位缺乏吸引力,优秀卫生技术人才不愿从事全科医生职业,进而出现“下不去、留不住”的现象。例如2000年,浙江省率先开展了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但一年内首批30名全科医生中仅剩下5名还在从事全科门诊【4】。在北京、上海、成都等地也存在全科医生培训生不愿意注册为全科医师的现象,部分已注册人员则因工资低、社会地位低、职业前景堪忧等原因选择转行【5】。目前,全科医生月平均收入仅为2000元~3000元,远远低于大医院专科医生的收入。我们打听到现在广州市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开出的年薪是7万,这个数字已经超过广州市内的一些专科医生。但显然这种情况在全国范围内属于特例。
政府主管部门应及时解决全科医生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在全科医生薪酬、社会保障、职称评定、岗位编制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提高全科医生的社会地位、收入水平和岗位吸引力,如保证全科医生收入水平不低于大医院专科医生平均水平、将基层全科医生岗位纳入事业编制等,以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充实到全科医生岗位。【6】为了鼓励和留住一些全科医生在农村偏远地区工作,也需要制定有针对性的更加优惠的政策,比如为农村定向免费培养全科医生,以及为边远地区全科医生提供各项补贴。我们可喜的看到政府已经开始重视这一问题。2010年6月8日卫生部印发的《关于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的实施意见》中说,从2010年起,我国将连续3 年在高等医学院校开展免费医学生培养工作,这些医学生将与当地政府签订期6 年的定向就业协议,毕业后充实到乡镇医疗卫生机构工作。
【1】 牛志敏,王国军,李淼晶. 澳洲全科医生的守门人作用思考及对我国的启示[ J ] .中国医学伦理学,2009,22(2):142-143
【2】 马亚楠 何钦成. 社区全科医生首诊制是实现双向转诊制度的有途径 .中国卫生经济 20073 27-29.
【3】 徐 龙. 加强社区全科医生教育和管理初探[ J]. 实用全科医学.2006,4(6): 694.
【4】 王小莉. 全科医生靠培养不如靠留人[ J ] . 中国社区医师,2008,24(7): 7 【5】 蒋己兰,周启良,任四兰. 论全科医生的职业教育与培养[J] . 华全科医学,2008,6(11): 1101-1102
【6】 侯建林 柯 杨 王维民.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1,12第32卷第12期总第442期
中
第二篇:六榕街2012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总结
六榕街2012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总结
越秀区中医院
六榕街社区在2012年中,社区总户数有23375户,其中常住为22663户,社区的总人口数有52498人,其中常住人口为50556人,暂住人口为612人。
我们经历了抗击“非典”的斗争,在这场斗争中,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在预防、监控等工作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现将本的工作总结如下:
1、社区预防方面
按照上级的计划免疫接种程序的要求,对六榕街辖内的7岁以下的儿童进行计划免疫工作。其中四苗(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接种率均在95%以上。自从进行乙肝免费接种以来,本社区的乙肝接种率为90%以上,乙脑的接种率亦为90%。均达到了上级接种的要求。今年本社区发现传染病例数为45例,及时规范报告例数为32例。在预防“非典”的过程中,我们及时做好预防工作,配合区疾病控制中心对“非典”病人的医学观察和追踪工作,并加强对流感疫苗的接种工作。在“登革热”流行期间,对本社区发现的登革热病人进行医学观察和周围人群的随访工作,使今年本社区的登革热发病例数较去年大大的减少。
2、社区医疗方面
我院的“心脑血管专科”被评为“广东省重点中医专科”,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在今年,成立了社区服务小组,专门对社区居民建立卫生保健服务合同,从今年9月份成立开始,共签定合同75份。
3、社区保健方面
本六榕街0—6岁散居儿童共有615人,其中常住有543人,暂住有72人,儿童保健率和保健合格率均达90%以上。孕产妇人数为233人,其中常住为150人,高危孕产妇管理率100%。
4、健康教育方面
今年我院的宣传栏出版数共有4期,播放录相共8小时,进行健康咨询活动共4次。其中在“非典”、“登革热”和“流感”的流行期间,我院的社区医生为本辖区的学校和幼儿园进行了多次的专题讲座,加强社区人群的预防意识。另外,参加了由区卫生局举办的“中医入社区”的大型活动。
5、社区康复方面
在今年,我院社区康复工作的重点是精神病的康复治疗。六榕街共有精神病人人,均对其进行了专案管理,建立了精神病档案,定期对其进行随访。
在下一个,我们将在过去的基础上,精益求精,加强社区档案和合同的建立,规范慢病的管理,真正体现社区的六大功能。
2012年11月17日
2004六榕街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计划
越秀区中医院
2012年已将过去,在新的一年中,我们将在过去的工作基础上,以加快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为重点,计划如下:
1、继续加强社区的预防和保健工作
自“非典”以来,自政府到社区居民都意识到了预防的重要性,所以,社区的预防工作作用将会变得越来越重要。我们将根据上级部门的要求,加强儿童疫苗的接种率。
2、加强健康合同的签定工作
健康合同是我院的社区工作重点,所以,在2004年里,我们将加强建立合同工作,完善合同的内容,增加合同的份数。
3、加强健康教育工作
在2004年,我们将配合健康合同,加强健康教育,增加宣传栏出版数,对社区居民加强健康宣传。
4、加强老年保健工作
对六榕街60岁以上的老人进行专案管理,提高管理率。对患慢病的病人加强专案管理率。
2012年11月17日
第三篇:越秀区洪桥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调研报告
越秀区洪桥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调研报告
社区卫生服务城市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基础,是完善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广大群众基本医疗保障和健康水平。党中央、国务院将其作为建设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的基础环节,作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举措。
为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为广大群众提供服务优良、价格低廉的基本医疗保障,更好更快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发展,我们对越秀区洪桥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了走访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1、洪桥街地处越秀区北面,面积1.52平方公里。洪桥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前身为洪桥卫生院,始建于1958年,隶属越秀区中医医院(原越秀区第一人民医院),于2000年整体转型为洪桥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广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确定的第一批“广州市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中心覆盖1个街道办事处、11个居委会,现居住人口约7万人,其中常驻人口为13401户、约46655万人。中心承担着辖区内的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及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工作。
2、卫生服务中心设有健康咨询室、抽血室、注射室观察室、处置室、滴注室、治疗室、、B超室、心电图室、外科换药室、全科诊室、康复理疗室、中药熏蒸室、推拿室、针灸室、传统疗法干预室、妇科、口腔科、预防保健科、检验科、放射科、家庭病床科、慢性病管理组等。中心现有门诊观察病床二张,中心下设三眼井社区卫生便民服务点。
3、中心与广州市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建立了帮护关系,同时与越秀区中医院开展了双向转诊关系,实现人力资源共享,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基本满足了周边老百姓的就医需求。
二、卫生服务内容
1、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咨询治疗。
2、精神病、牙病、眼病的防治。
3、对诊断明确的慢性疾病患者诊查和康复治疗。
4、急性传染病(如结核病等)的预防和控制。
5、一般性的护理(如慢性病护理、母婴护理等)、提供护理咨询服务、指导家属护理。
6、各类保健(如老年保健、妇幼保健、生殖保健等)
三、运作情况
1、中心对照社区服务站考核标准完善职能,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并致力于建立有效的全成本核算体系,切实降低服务成本、医疗成本,减少各种开支,减轻社区居民的经济负担。据统计,全年门诊接诊2710人次、输液注射550人次、咨询2450、免费测血压3340人次、化验检查148人次、门诊换药30人。
2、中心为社区居民提供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等“六位一体”的做法。科室设置齐全,同时为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将中医药融入社区卫生服务的工作中,开设了“中医治未病服务部”,由中医内科、康复理疗科组成。设有独立的中药配方部和中药库房,并具备TDP、火罐、灸条、针具、中药熏蒸仪、腰牵床等设备,开展针灸、推拿、火罐、刮痧、穴位注射、中药导入等中医适宜技术,广泛用于社区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防治。全科共有医护人员10人,其中主治医师1人、中医师2人、治疗师4人、护士4人。医师均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熟练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3、中心的设备管理、队伍建设、医疗服务等各项工作都相当合格,建立各种规章制度,形成了较为规范的管理。随着党和政府关爱民生各项政策的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肩负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重要任务。
四、主要问题和不足
1、为居民上门出诊力度不够。大多数老年居民表示,希望中心可以多开展上门出诊,以便老年居民看病诊
疗。
2、如何开设家庭病床,没有找到好的解决办法。
3、费用收取依然较贵。大多数居民表示,中心收费合理,较医院便宜,但是仍然无法长期适应。居民还是要花大钱看病,享受不到真正的基本医疗。
4、卫生知识宣传力度不够。部分居民表示健康知识缺乏,建议中心加强卫生知识宣传力度。
五、建设性策略
1、不断完善管理制度。
一、强化公益服务考核,完善以服务数量、医疗质量和社会满意度为主要指标的考评体系;
二、完善以奖代拨措施,以考评结果为依据,以更加符合实际,更加科学、细化和动态方法对各中心给予奖励;探索根据常住人口因房地产开发而流动变化的情况调整拨款的方法;
三、探索建立社会民主监督机制,动员社会力量,组建一支医技知识结构合理的监督员队伍,建立监督制度,运用科学规范的测评方法,定期或不定期对各中心进行监督评价。
2、加快信息化建设,推进社区健康教育。开办社区卫生中心服务网站,为各中心搭建信息化工作平台,以信息化手段提高公共卫生宣传、基本医疗服务、预防保健服务和内部管理的效率。
3、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加强与大医院、专科医院的协调,建立大医院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疗、进修、保健宣传等方面技术指导与合作的制度框架,创建具有双赢意义的“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充分发挥其职能部门积极性,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4、实行人事分配改革,保持效率是途径。
5、加强各中心自身建设。
一、加强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广大医务工作者思想认识和社会责任感,坚持公益性原则,坚定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就必定能发展的信念;加强培训和引进人才,提高医技人员的素质和医疗水平;
二、完善绩效考核制度,调动医技人员积极性,提高服务效率;
三、进一步健全规范化服务制度;
四、创新服务措施和扩大宣传,提高社区卫生中心在居民群众中的知信度;
五、结合自身实际打造本中心的服务特色和技术特色。
6、提供价廉方便的基本医疗服务。
此次调研活动使我们体会到,广大人民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迫切与实在需要。由于医院看病贵,看病难问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该尽其所能为社区群众提供一个价格合理,服务周到的就医平台。我们应该发扬勇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在政府领导下,深入探索有效维护社区卫生服务公益性质的运行机制,做真正的公共服务提供者,努力从制度上杜绝医务人员利用医患信息不对称,在诊疗过程中诱导需求、过度服务、加重群众医药费用负担的顽疾,做维护居民健康、促进卫生公平的忠诚卫士,做维护医学圣洁的尖兵,为建设和谐社会作出新的贡献。
第四篇:新新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经验 交流材料
新新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经验
交流材料
我中心自2010年下半年审批成立以来,经过中心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略有成绩,目前已累计建立居民健康档案8749份,慢病档案1270份,妇保档案103份,儿保档案281份,计免儿童建册578人,健康教育讲座40余场次,按中心服务居民人数,建档率达90%以上,慢病系统管理率80%以上,老年人系统管理率80%以上,计免接种率95%以上,率先开展了老年人免费体检活动。经验谈不上,下面把我中心的做法略作总结,仅供大家参考。
一、把握方向,扭转思想。
我中心自2009年开始申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性质与原工作性质有较大差异,由原先的坐堂医向主动上门服务转变,由疾病的治疗阶段向疾病的预防阶段转变等等,职工思想上一下子转变不过来,院党政就国家的医疗卫生改革方向、重点、意义等内容,多次召开职工大会,深入进行讨论,使大家认识到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意义,是医改的方向、重点,是真正惠及千家万户的大事,同时也是实现我们医务人员人生价值的良好途径。思想扭转了、统一了,工作积极性自然就上去了。
二、组织得力,措施得当。
思想扭转、统一了,下一步就是怎么做的问题,首先医院成立了社区卫生服务领导小组,完善了组织框架,针对中心所服务区域,设立7个社区卫生服务小组,其次明确领导小组和服务小组的职责、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再就是制订了详细的考核细则、奖惩措施,严格考核、奖惩及时到位。比如,在社区卫生服务资金没有到位的情况下,我中心可以从本院的奖金中提取一部分用于社区卫生服务的奖惩。
三、事无巨细,全力支持。
中心党政充分考虑到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繁重、艰辛,在人、财、物、事全方位全力支持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小到一支笔,大到工作电脑,只要工作需要,可以缩减其他开支,也要保证配备到位,已累计增添电脑8台,健康教育活动投影仪一套,固定投影仪一套,档案柜9个,下社区工作活动桌椅一套,遮阳大伞一把,甚至细到酷暑建档的降温问题,专为外出建档人员配备电扇,分发毛巾及饮料问题。横幅、牌板随用随做。为了方便开展工作,中心领导多次到新新街办事处及前进社区居委会进行沟通协调。现在中心和社区居委会是是非常良好的合作伙伴,我们的工作也得到了居委会的大力支持。
四、注重总结,规范培训。
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多项内容对于中心职工来说是陌生的,怎样做,大家心里也没个谱,我们本着先培训再工作,总结再培训的原则使工作逐渐规范化。就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如如何建档,怎样进行慢病管理等,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09年版)》进行全员培训,然后开始开展工作,在工作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进行总结,找出解决办法,再进行培训,现在我中心职工基本上能做到人人都能建一份规范合格的健康档案。
五、突出重点,攻破难点 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内容涉及面广、多而繁杂,刚开始各项工作齐头并进难度比较大,我中心考虑到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是一项基础工作,必需做好,才能顺利地开展其他工作,就以该项工作为重点,随着档案的建立,将慢病管理也纳入重点,这样逐渐地把各项工作都开展了起来。妇保儿保在整个新华区都是一个薄弱环节,孕妇、新生儿的资料收集困难,考虑到这两个人群都在社区居委会有等记记录,我们就每月到居委会收集这两个人群资料,然后进行建册、随访,现在我中心的妇保儿保工作也有声有色地开展起来。
六、发扬民主,群策群力。
在工作中发扬民主作风,注重职工的意见和建议,现在我们工作中的许多做法都是职工在工作中总结后提出来的,比如建档后期工作难度明显增加,就有职工提出为每一栋居民楼建立平面图,将已建档居民在图中进行标示,这样一看图就知道哪一户没建档,游牧的的去建档,避免重复建档,中心采纳执行后效果显著,不再一一列举,总之,民主管理,职工的建议在我们的工作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七、注重实效,应时而变。
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作的深入,原先的一些工作方法、制度、措施可能就不太适合现在的工作,我中心就根据工作需要进行及时的调整。如建档,原先是分组建档,后来发现逐渐影响到了中心本部工作,就改为抽人建档,每周各班组抽取二人,组成建档组,在本周专业进行建档,又发现人员的频繁更换,工作的连续性跟不上,就改为专人建档。经过不断调整,使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逐渐走向规范化。总之,经过三年的努力,也是三年的摸索,虽然取得一些成绩,但还没有形成固定的、成熟的经验,如何做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还需和大家进行进一步探讨,以上所谈,对大家如果有借鉴之处,我中心将不胜荣幸,谢谢大家!
第五篇: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情况调查1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情况调查
07卫管陈鑫钊1314507029
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是社区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现有的医院卫生服务不同,社区卫生服务是在社区范围内的综合医疗卫生服务,面对的是社区所有的居民,其中包括健康人,是社区医务人员主动为社区居民或家庭提供的医疗卫生服务。
然而当前大医院门庭若市,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门可罗雀,这是对当前城市医疗现状的真实描述。患者普遍迷信大医院,即使小病也要到大医院去治。这种“小病大医"的现象使得大医院拥挤不堪,而很多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却处于资源闲置的状态。“小病大医”现象让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处于尴尬境地。
目前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还处在起步阶段。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在体制上、政策上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是:
1、资金短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府投入有限。国家规定,社区医疗实行定额补助政策,由同级财政支出,支出额度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社区疾病预防控制的重点来确定。但由于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政府重视程度不一,以致有的地方虽出台了政策和办法,但不落实,或落实力度不够。二是街道医院资金紧张、底子薄。现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体是从街道医院改建而来,改建社区卫生中心需要一定的业务用房,增加相应人员、设备,需要有起步资金,而街道医院以往的效益都很差,积累很少,难以应付这种改制局面,因而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基本功能兑现率低。很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诊疗设备老化、不齐全;大部分防疫、保健、临终关怀等功能都没有设置。
2、转诊制度难落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市级医院之间是“双向转诊”的关系,即社区卫生机构应及时将危重疾病的参保人员转到上级医院;上级医院再将康复的和慢性病的患者及时转入社区卫生机构。而从实际效果看,从下级医院往上级医院转很顺利,而从上级医院往下级医院转时却很难落实,原因有来自患者自身的,也有来自医院方面的,医院对到手的生意怎肯放手他人。
3、相关政策不配套。国家规定,政府批准的社区卫生机构纳入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机构。但这项政策在一些地方并未很好落实。社区机构不纳入医保,患者就不愿到社区卫生机构就诊,社区承担的初级卫生保健职能就难以落实,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初衷、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就成了一句空话。
4、人力资源不足。首先,卫生部规定,全科医生规范培训需脱产四年,转型培训需脱产五个月或半脱产两年。到2005年初步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框架,社区服务中心一方面人手紧缺,一方面又要抽人参加培训,面临两难窘境,导致社区医疗服务人才极其匮乏。其次,社区卫生医疗服务机构工作环境较差,待遇保障不稳定,难以吸引人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30~40岁的中坚骨干医生非常少,人员负担较重,进修和临床实践机会都较少。
针对上述情况,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都应该逐步转变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机构,使用统一的医疗文书、统一的社区卫生发票。同时,社区医疗服务应该灵活多样,可以采用按需出诊、定期出诊、合约服务、专家网点坐诊、居民点出诊、疾病会诊、义诊、专题讲座、开通家庭医疗求助热线等多种服务,并适时启动社区居民
体检计划,免费为社区内各类疾病的高危人群进行健康检查,对于每一个服务对象都应该根据不同的服务阶段确定不同的方式、方法,实施主动连续的医疗保健服务。
2、加强领导、引入竞争机制,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社区居民卫生服务需求。当前卫生机构条块分割,重复建设;大医院病员拥挤,医疗费用日趋增加,小医院病员稀少,设备闲置,工作人员相对过剩,形成了卫生资源的严重浪费。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政府应加大领导力度,适当引入非公有制成份,根据公开、公平、择优的原则,吸纳社会资金参与,允许不同的投资主体进入社区卫生服务市场,尤其要允许医生在社区投资开业。要采取措施使卫生资源合理流向社区,保证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并取得适当的经济效益,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社区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
3、加大宣传力度,促进人们转变观念,提倡“大病到医院,小病到社区”。运用多种方式,把社区卫生服务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一条重要纽带,提高群众对社区卫生工作的认知度、认可度,逐步理解支持社区卫生服务,增强参与热情。制定、完善、落实各项相关政策,强化管理,促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稳步发展。
4、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和信息服务职能。政府要制定相应的规则,加强宏观调控。要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二、三级医院双向转诊及固定的会诊制度,使之有利于技术交流及业务沟通,提高服务质量。尽快出台补贴政策,落实专项经费,建立切实可行的补偿机制,使社区卫生服务真正成为以人民健康为目的,社会效益为主体,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一项“民心工程”。在制定医疗保险政策上应注重与社区卫生服务相衔接,要通过政策倾斜、价格杠杆等多种途径,引导居民到社卫机构就诊,同时,还要制定相应政策,吸引优秀人才向社区医疗机构合理流动。
5、将符合条件的社区医疗站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范围,把符合基本医疗保险有关规定的社区卫生服务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的支付范围,也许更能体现“服务为民”的宗旨。应该鼓励社区居民在社区医疗站就诊,参保人员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大中型医院就诊时,可以实行不同的医药费用自付比例,以促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上级医疗机构之间形成有效的双向转诊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