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小组合作课题研究(小编推荐)

时间:2019-05-12 18:13: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小组合作课题研究(小编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小组合作课题研究(小编推荐)》。

第一篇: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小组合作课题研究(小编推荐)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与《数学新课程标准》贯彻实施的新环境下,为了进一步提高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锻炼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培养初中学生合作、交流学习的方式,全面推动新形势下农村初中学生的合作学习,特成立本课题小组。结合我校目前开展进一步贯彻素质教育新精神,我们确立了“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为研究课题。这里将课题研究有关的几个重要问题报告如下:

一.

课题的应用价值与意义

1、课题研究的意义

新的教育方式,教育形式,要求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人,不再是课堂的主宰。取而代之的是“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因此,如何在课堂小组学习中加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对在新形势下,发展学生的能动性有很大的实践意义。

2、课题的应用价值

本课题研究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实际应用价值: 1)扭转教学现状

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的是教师的教,注重的是知识的灌输。现代教育的发展则趋向以学生学法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注重运用知识的基本技能并重视学习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小组合作学习适应了现代学生课堂学习的需要。2)学习形式的转变

传统的学习方式,注重知识的记忆,注重知识的运用,而现代 的学习形式更加注重让学生明白知识的转变和形成过程,然后,在这个前提下,进一步推动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继而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组的合作学习,正好给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施展自己才能的平台。小组内同学的相互合作、交流,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也将产生巨大的作用。

二、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与观点

1、课题的涵义界定

1)学生课堂合作小组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其目的是指导学生,在相互交流中自主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理论中的“引导”之涵义如下:教育是有方向和目标的,教育的方向和目标是教育活动的核心。一切教育活动直接或间接地为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而展开。2)教师对学生的成长负有道义上的责任

学生是具有极大可塑性的个体,教师在学校肩负着帮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和追求成功的责任。受教育者是有自由意志和人格尊严的、具体的、现实的个体。尊重学生的意志和人格是教育本身内在的规律。“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创新学习”有着内在的联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方法和思想。创新学习是一种超前教育和境界。前者是基础,后者是超越和升华。2、课题研究目标

1)小组合作学习,目的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小组内学生的交流、合作,共同完成某个知识点的学习。让学生在相互的交流、合

作中,形成共同进步的格局,互帮互助,“一个都少不了”。2)更新课堂学习观念

小组合作学习,旨在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让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通过教师的指导,在同学间的相互交流、合作学习,体会到知识的形成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课堂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和趣味性,为今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3.课题的研究方法

1)主要采用课堂观察、教师和学生访谈,2)深入一线广泛调研和深度反思相结合,3)综合运用实验法和经验总结法。4.课题的研究步骤

第一步:(2010.9----2010.10)认真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教育理论,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做好课题的其他准备工作,如实验的前测等必要的准备。

第二步:(2010.10-----2010.11)通过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建立小组合作学习机制。

第三步:(2010.11-----2011.2)在总结和改革前一步的同时,创造性构建出“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流程模式。

第四步:(2011.2------2011.5)在完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了小组合作学习与教学评价整合的研究和实验,深化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第五步:(2011.5-----2011.6)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完善小组合作学习的扩大范围实验与研究,并取得了满意效果。

第六步:(2011.6-----2011.7)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验与研究成果,召开了课题实验、研究的总结与交流会议,并撰写了课题实验与研究的工作总结和结题报告。

总之,在每个阶段的研究过程中,要定期召开研究人员交流会、研讨会、学习理论,提高认识水平,交流经验,及时反思,用校本研训的理念,指导课题研究。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饱满的工作热情,精诚合作,同心协力投入到这项课题研究工作当中,为我校的校本课程的研发与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做一点贡献,更重要的是通过研究使我们自身的执教能力大幅度提

三、实施过程:

(一)理论依据:

1、心理学理论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堂上积极交往的机会,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在交往中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培养合作能力等方面都是有极大作用的。教育社会学认为:同辈团体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重要的现实因素。要使班级、分组等组织成为帮助学生课堂学习的一种“动态的集体力量”,把学生集体作为认识的主体来发挥作用。

2、从激发学生主体性而言:建构主义的学习观,把学习看成是在每

个学生不同的知识世界里,通过自身的内化、重组、操作和交流主动进行建构的过程,这就表明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建构主义学习观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思想,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促使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而人的认识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完成的,因此建构活动具有社会性,学生通过分组互助学习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知识。同时,在整个活动中,教师的角色真正是一个指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体现了现代教学论的观点。

(二)研究对象:全体七年级学生。

(三)实施阶段

心理学家们一再强调,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学习时机,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样,在合作学习中,我们教师也要巧妙地捕捉学生的合作学习时机。开展合作学习,要结合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水平,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不能盲目滥用。

1、合作学习必须根据需要进行。像内容简单一目了然的部分,可以让学生独立学习,作一般性了解;像知识密集的内容,需要教师精讲,所以合作内容的确定需要教师慎重考虑。

2、合理安排合作学习时间。为了不使合作学习趋于形式,收到实效,“合作时间”的安排也是很关键的。合作时间可长可短,我们可把一节课甚至几课的时间都让学生进行合作式的探索,互相式的学习;也可以在课堂内让学生就一个问题短时的讨论、争辩。但是,每次合作学习,教师一定给予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独思考,发表意见,充分表

达思维活动的过程。教师要深入其中,帮助部分有困难的学习小组,还应引导学生由课内向课外进行合作延伸。

3、合理分组。合作学习,应合理地划分好学习小组,由于学生的年龄小,好奇心强,学生之间能力倾向、兴趣爱好、个性特征等诸多方面存在着差异,故学习小组也应该灵活组合,这更有利于学生愉快的进行合作,培养学习能力。以下列举4种小组合作形式如①异质组②同质组③随机组合组④自由组合组都有其一定的局限性,有利有弊。教师在实际操作时,应根据班内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学内容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灵活选择,使合作学习达到最佳效果。在合作学习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培训,让学生具备合作的意识,领会基本的合作规则,如教学合作技能“七字诀”: 听取发言要专心,注视对方动脑筋。说明紧紧扣中心,有根有据说得清。求助别人要有礼,得到帮助表谢意。反思自己有勇气,肯定别人得虚心。自控守纪勿喧哗,依次发言从多数。帮助同学要热情,耐心周到把难除。支持对方露微笑,点头鼓掌翘拇指。说服别人把理表,态度诚恳不嘲笑。建议大胆有设想,人人献策大步闯。协调组员共商量,指正让步齐向上。

四、研究结果:

(一)理论成果

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索精神,学生对问题的研究已延续到课外。经过一年的努力,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1、丰富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方式方法。形成了同伴互助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分工学习、小组合作讨论学习、小组合作交流学习)、全员合作学习等较为丰富的学习方法,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观念。合作分组的异质性决定了学生在共同活动中必须做到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其中的每个成员都要对其他成员的学习负责,体现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意识要求。可以使学生在交往中产生心理相容,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对集体的形成和巩固产生积极的影响。例如在上交作业方面,有时规定每个分组只交一份共同完成的作业。在共同完成这一份作业时,学生需要互相讨论、争辩、向专家请教,取长补短,集中各位组内成员的智慧。由于讨论与作业同步进行,学困生可随时提出问题,组内成员可以及时地解决,带动组内成员共同完成作业,从而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通过集体完成作业,培养了学生的集体意识,加强了相互之间“荣辱与共”的关系。

3、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相互教、学中,发展了学生的潜能,提高了学生自我监控等方面的能力。运用讨论法,可帮助学生进行诸如类推、深层了解和解释正反面的争论、预测情境等较具深层思考意

义的活动,同时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综合能力。

4、培养了学生多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通过合作学习,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信息。在分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围绕一个主题,广泛查阅书籍,进行电脑及专家咨询,去博物馆、图书室等,拓宽了知识来源,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各种信息进行选择、加工的能力。

5、培养了新型的师生关系。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活动与学生的活动及学生之间的活动有机地融为一体,提供了一种师生互动的新形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师生间能够平等对话与交流,真正体现教学的民主。

6、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虽然合作学习,强调学生间的合作,但并不排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只是合作学习中体现的竞争取代了学生为了获得承认和评级而进行的竞争。因为只有学生具备较深层次的集体主义观念,竞争成功的可能性才更大。经常的、合理的评价,可使学生的竞争意识不断得到增强。在合作学习中,具体的评价可在三个层面上进行:分组评价;组内成员评价;组间同等水平的学生评价。这三个层面的定期评价,能激发各组奋勇争先的积极性,形成组间明争暗赛的竞争局面,增强学生个人进取向上的竞争意识,也使每个学生都有竞争对象,有追赶的目标,使学生始终处于竞争状态中,不断强化其竞争意识。

7、开展实验以来,实验班与非实验班之间的成绩出现了较大的差距。实验班的学生,无论是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合作意识、精神状态,还是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都比非实验班级有明显

提高。以下是实验班与非实验班之间的对比: 学生学习数学兴趣问卷调查表: 时

间 调查人数 有效问卷 对数学感兴趣人数 占人数比例

380 380

260 330

68.4% 91.6% 实验之初 380 实验后期 380 从上表可以看出,学生的优秀率在呈上升趋势,由本来的不到八分之一,经过一年的实验与训练,优秀人数已经超过五分之一。究其原因是“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的研究重视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激发了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为学生创设了最佳的学习精神状态,而且重视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学会科学思维,从而真正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能力。

(二)实践成果

课题研究小组的教师们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学习能力、教学能力、撰写论文能力、创新能力、相互间合作交流的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

五、结论:

(一)“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改变并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方法,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体现了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

(二)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集体观念。

(三)减轻了师生负担。有利于师生身心健康发展和课堂学习效率的提高。

(四)是促进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途径,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六、讨论与分析

任何一种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和研究都不会尽善尽美,我们所进行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在研究中虽体现了一定的优越性,但也有必须努力加以改进的地方:

(一)欠合作,各持己见

小组合作学习本来是通过小组内的几个成员分工合作,共同来完成一个学习任务的,它要求小组内的成员既要努力作好自己的分内工作,又要通力合作,共同完成任务。但是在合作过程当中,还是有发现个别同学只做自己的事,而不懂合作。以后,应该加强这方面的指导。

(二)欠主动,坐享其成

小组合作学习要求每个成员都必须主人翁,而在平时的教学中却发现有些学生参与意识不强,活动欠主动,往往是座在旁边看别人做,最后做个无功之臣,这样的学生在整个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参与度不高,思维能力的不到提高,同时也影响了整个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对这种情况,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帮其改掉此毛病。高。

第二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的方式课题研究计划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的方式课题研究计划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问题的提出。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主流思潮之一,是新课程大力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获得一些必要的数学知识,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竞争意识、集体观念和创新能力,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促进良好的非智力品质的发展等。但是,我国目前的教育教学现状是:由于条件的限制,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各校大多数都是大班额授课制。就我们学校而言班级学生数都在四、五十人左右,在开始新课程实验时,对于新课程倡导的小组合作学习,我们感到很困惑,班额这么大,如何操作,怎样探究?就实际情况来讲,短时期内实现小班额教学是不现实的。但不能因为大班额不能变小,我们就坐等不动。所以我们首先转变观念,树立信心,探讨解决问题的合理途径和方式,从新的课程改革开始,我校就进行新课改实验,我们认真学习有关“合作学习”的理论书籍、报刊和优秀案例,边学习,边实践,边探索。因此,我们想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实实在在地解决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碰到的一些问题。

2.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合作学习的重要理论基础。该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的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不单是知识由外向内的转移和传递,更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

在教育理论界,人们提出教育的交往起源说和交往的本质论认为“交往是人与人之间共同活动中的需要,在交往中得到发展”。我国古代教学理论中也指出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等等,这都说明相互合作、交流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我们数学教学中应当充分体现这一特点,顺应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使学生在“学会学习”,“学会生存”的同时,“学会合作”。

在一个合作性的集体中,具有不同智慧水平,不同知识结构、不同思维方式的成员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交流的撞击中,产生新的认识,上升到创新的水平,用集体的力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合作学习正是在充分借鉴集体动力理论的前提下,形成和发展了自己的理论思想。

合作学习理论的概念并不难理解,但是有效地实施合作学习,把强调竞争性学习和个人化学习的课堂转到以合作学习为主流的课堂上来,并非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同时大班额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要求更高,合作的方式要因具体的情况具体的确定,因而大班额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更需要我们寻找合作的适当方式和合理的课题教学模式。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研究,探讨目前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可操作性。

2.通过研究,探讨目前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的方式。

3.通过研究,探索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模式。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研究的内容。

(1)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如何实施?

(2)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合作学习的方式怎样?包括如何分组、学生如何搭配、教师课堂如何调控等。

2.研究的方法。

以采用行动研究法为主,即通过课堂教学的具体实践来研究本课题,同时辅以实验研究和文献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对象

我校小学3--6年级学生。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确定课题研究内容,查阅文献资料,实际调查研究,制定实施方案。

2.具体实施阶段。启动实施,开展研究,不断总结,形成阶段性小结。

(1)学习经验,研究教材,探讨目前大班额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和教学模式。

(2)设计教学案例,深入课堂教学研究,及时调整和改进研究方案。

(3)总结实践经验,交流阶段性成果,完成阶段性小结。

(4)分析目前大班额课堂教学中广泛开展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寻找对策。同时总结并积累适合于大班额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和教学模式。

(5)改进大班额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和教学模式,并以此设计教学案例,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完成学生成绩测试,总结研究成果。

3.总结鉴定阶段。分析整理资料,撰写结题报告,敬请专家评测指导。

六、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

1.整体性原则。数学课堂教学是由教师、学生、学习资源和中介媒体等基本要素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创设生动的数学教学情景,并进行有机协调、组织和引导,为学生的学习创设宽松、和谐的环境,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开展有目的的小组学习活动。

2.多元性原则。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思维方式、思维角度是多元的、立体的,教师的引导也不是单一的、单向的,而是综合和立体的,因此,应重视学生合作中的教师反思、学生自我反思,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3.发展性原则。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在于推动每个学生在原有水平上有新的进展,不在于给学生下结论、分等级,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应该从发展性角度来评判学生的参与程度、取得的进步和合作学习中的表现,让学生在合作中发展,在发展中合作。

4.动态性原则。学习过程本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生的身心变化也是动态的,学生的认知水平也是动态的,因此,每一个学生在小组中的角色与地位也应该是动态的,并不是固定的,而且,小组分法也应该是一个动态的组合,这样,更有利于每个学生与不同思维的学生进行交流,获取新的信息,更有利于发挥每一个学生的特长,使其各尽所能。

5.过程性原则。小组合作学习要注重的是对学生学习活动过程的评价,因此,要充分体现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状况以及他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而不是针对他们所获得的结论,否则,容易使合作学习形式化、表面化。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1.课题研究的有关过程性的资料。

2.课题研究的相关论文。

3.课题研究的典型案例。

4.体现学生小组合作成效的测试成绩及其分析。

5.与课题研究的其它研究材料

第三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的方式课题研究计划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的方式课题研究计划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问题的提出。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主流思潮之一,是新课程大力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获得一些必要的数学知识,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竞争意识、集体观念和创新能力,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促进良好的非智力品质的发展等。但是,我国目前的教育教学现状是:由于条件的限制,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各校大多数都是大班额授课制。就我们学校而言班级学生数都在六、七十人左右,在开始新课程实验时,对于新课程倡导的小组合作学习,我们感到很困惑,班额这么大,如何操作,怎样探究?就实际情况来讲,短时期内实现小班额教学是不现实的。但不能因为大班额不能变小,我们就坐等不动。所以我们首先转变观念,树立信心,探讨解决问题的合理途径和方式,从新的课程改革开始,我校就进行新课改实验,我们认真学习有关“合作学习”的理论书籍、报刊和优秀案例,边学习,边实践,边探索。因此,我们想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实实在在地解决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碰到的一些问题。

2.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合作学习的重要理论基础。该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的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不单是知识由外向内的转移和传递,更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学生们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共同建立起学习群体并成为其中一员。

在教育理论界,人们提出教育的交往起源说和交往的本质论认为“交往是人与人之间共同活动中的需要,在交往中得到发展”。我国古代教学理论中也指出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等等,这都说明相互合作、交流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我们数学教学中应当充分体现这一特点,顺应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使学生在“学会学习”,“学会生存”的同时,“学会合作”。

在一个合作性的集体中,具有不同智慧水平,不同知识结构、不同思维方式的成员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交流的撞击中,产生新的认识,上升到创新的水平,用集体的力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合作学习正是在充分借鉴集体动力理论的前提下,形成和发展了自己的理论思想。合作学习理论的概念并不难理解,但是有效地实施合作学习,把强调竞争性学习和个人化学习的课堂转到以合作学习为主流的课堂上来,并非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同时大班额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要求更高,合作的方式要因具体的情况具体的确定,因而大班额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更需要我们寻找合作的适当方式和合理的课题教学模式。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研究,探讨目前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可操作性。2.通过研究,探讨目前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的方式。3.通过研究,探索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模式。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研究的内容。

(1)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如何实施?

(2)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合作学习的方式怎样?包括如何分组、学生如何搭配、教师课堂如何调控等。2.研究的方法。

以采用行动研究法为主,即通过课堂教学的具体实践来研究本课题,同时辅以实验研究和文献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对象

我校小学3--6年级学生。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确定课题研究内容,查阅文献资料,实际调查研究,制定实施方案。

2.具体实施阶段。启动实施,开展研究,不断总结,形成阶段性小结。

(1)学习经验,研究教材,探讨目前大班额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和教学模式。

(2)设计教学案例,深入课堂教学研究,及时调整和改进研究方案。(3)总结实践经验,交流阶段性成果,完成阶段性小结。

(4)分析目前大班额课堂教学中广泛开展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寻找对策。同时总结并积累适合于大班额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和教学模式。

(5)改进大班额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和教学模式,并以此设计教学案例,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完成学生成绩测试,总结研究成果。

3.总结鉴定阶段。分析整理资料,撰写结题报告,敬请专家评测指导。

六、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

1.整体性原则。数学课堂教学是由教师、学生、学习资源和中介媒体等基本要素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完整的数学课堂模式应该是学生学习模式与教师教学模式的有机整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创设生动的数学教学情景,并进行有机协调、组织和引导,为学生的学习创设宽松、和谐的环境,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开展有目的的小组学习活动。

2.多元性原则。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思维方式、思维角度是多元的、立体的,教师的引导也不是单一的、单向的,而是综合和立体的,因此,应重视学生合作中的教师反思、学生自我反思,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3.发展性原则。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在于推动每个学生在原有水平上有新的进展,不在于给学生下结论、分等级,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应该从发展性角度来评判学生的参与程度、取得的进步和合作学习中的表现,让学生在合作中发展,在发展中合作。

4.动态性原则。学习过程本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生的身心变化也是动态的,学生的认知水平也是动态的,因此,每一个学生在小组中的角色与地位也应该是动态的,并不是固定的,而且,小组分法也应该是一个动态的组合,这样,更有利于每个学生与不同思维的学生进行交流,获取新的信息,更有利于发挥每一个学生的特长,使其各尽所能。

5.过程性原则。小组合作学习要注重的是对学生学习活动过程的评价,因此,要充分体现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状况以及他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而不是针对他们所获得的结论,否则,容易使合作学习形式化、表面化。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1.课题研究的有关过程性的资料。2.课题研究的相关论文。3.课题研究的典型案例。4.体现学生小组合作成效的测试成绩及其分析。5.与课题研究的其它研究材料

第四篇: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有效性探究

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有效性探究

[摘要] 提高小组合作有效性方面:

1、小组合作学习是开放的,教师与教师之间也需要合作,要重实效切忌形式主义。

2、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时机。

3、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作用。

4、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评价。

5、小组合作注意抓住课堂主阵地,扎实进行“小循环”式研究。

[关键词] 数学教学 小组合作 有效性 探究

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刷新了原有的课程观、教学观和评价观,呼唤着课堂教学的变革。这就要求我们要去重新构建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策略,要求我们教学一线的老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对教法和学法进行有益的摸索和探讨。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过程离不开学生的合作交流;知识的应用过程、升华创新的过程更离不开学生的相互合作、交流和探究。学生的合作、交流和探究要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才能取得成功。在新课程环境下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是非常必要而且是十分有效的学习方式。本人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深深地感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是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我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有过成功的体验和失败的探索,正是从失败中让我有所思考,有所感悟。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和现状

1、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通过学生之间相互协助,师师、师生之间共同探讨学习知识的学习方法,它改变了学生以往单调、枯燥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从而增进了同学间的感情交流,改善了人际关系,也有利于学生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同时,由于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也相应发生了改变,这就使得教师在吸收新知,课堂教学的设计上均会投入相当多的精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从而真正实现师生共同成长的目标。教师也由于小组互动的机会能多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方式,并能以学生的角度来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进而缩短了师生在课堂上的距离。

2、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

近来,在课堂上,我们都不难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但有的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前后四人马上聚在一起,满堂嗡嗡声,小组里每个人都在动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几分钟后,老师一声“停”,学生立即安静下来。这种几分钟的讨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不能想当然地认为,组建了合作小组后,学生围坐在一起,进行简单的议论,就会出现合作的效应。学生没有真正深入探究、参与讨论,不利于勤于思考习惯的养成,教学目标难以实现,费时多,成效微,是一种典型的形式主义。

二、小组合作学习是开放的,教师之间也需要合作,要重实效切忌形式主义。

1、小组合作学习是开放的,教师与教师之间也需要合作。

教师之间在知识结构、智力水平、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等方面存有较大差异,即使是同一教学内容,在教材处理、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整体设计等方面的差异也是明显的。这种差异就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通过老师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教师之间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实现思维、智慧的碰撞,从而产生新的思想,使原有的观念更加科学和完善,有利于实现合作式学习教学的目标。

在合作式学习的大环境下,我们狠抓了备课组的集体备课。每个备课组每周专门拿出两节课的时间进行集体备课,用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目标、统一重点、统一例题和达标题、统一学案。集体备课,每位老师对新授课的设计,对前一节课的反思,对教材的重新组合处理进行讨论交流。新教材给老师们留出了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的空间很大,教师处理教材的自由度很大,创新的空间也很大。在集体备课中,同组教师各抒己见,踊跃发表自己的所察所思,所感所悟。通过扎实有效的集体备课真正达到了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大大提高了我们实施新课程的能力,提高了数学科的整体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2、小组合作是开放的,要重实效切忌形式主义。

(1)小组合作学习一般是主张“异质分组”,也就是按学生的性别、知识基础、学习能力、组织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认为在小组中保持差异可以有效的促进优势互补。即小组内各成员间形成性别、学习成绩、能力方面的差异。合作学习小组通常由4人组成,其中一名是优等生,一名是差生,二名是中等生。每名学生担任的职责是在变化的,每种职责每位学生都有机会担任,这样异质分组的最大好处在于让学生懂得,每一个人都有长处和不足,人的智能、个性、才干是多样的,只有既善待自我,又欣赏别人,让每个人的价值作用相互依存,相得益彰,才能发挥出团队学习的最大成效。由于每个小组都是异质的,所以就连带产生了全班各小组间的同质性,这就是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保证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在实践中发现这样做有时效果的确很好,但有时效果也并不十分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小组讨论学习往往变成一些成绩较好、反应较快的同学的“一言堂”,其他学生缺少思考的空间和发言的机会。(b)小组讨论时,多数学生只表达自己的意见,不愿意听取其他同学的意见,或者认为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没有讨论的必要。(c)成绩较差的学生往往成为被动接受者,逐渐丧失了讨论的信心和兴趣。有时能根据学生兴趣相近,学习目标、学习内容的不同适当进行一些同质分组,比如学习任务较开放,不同层次的学生组内合作十分融洽,组内讨论十分热烈,组内竞争转化为组间竞争和组间交流。都能得到不同层次的结论,学生的合作效果会更好。这时就可采用同质分组,这样更利于发挥积极性,更利于交流。

对于活动性、操作性较强的学习活动,宜采用“异质分组”,可以强化组内合作;对于思考性、探索性较强的学习活动,宜采用“同质分组”,可以强化组内交流,组间互补。在两种合作的基本组织形式下,还可以进行组内分组、组间交叉交流、自由选择合作小组等多种合作形式。因此分组应是灵活多样的,需要根据班级学生情况、问题的类型、学习的内容、学生的兴趣与能力特点,予以确定。

(2)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是开放的。

根据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要求的不同,我们可以将合作学习的形式分为课前合作、课内合作、课后合作三种。

课前合作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在课前分工协作完成讨论任务的一种合作方式。比如为了学习某个内容,需要先进行社会调查,以便收集有关的数据,这时就可以将调查的内容分成若干项目,由各小组分别承担进行调查,然后将各小组的调查结果进行汇总。

课内合作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在课内通过小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合作方式。小组内的成员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既可以针对问题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也可以仔细地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有时还可以进行辩论。通过课内合作培养学生“会听、勤思、敢说、善问”的习惯。会听:上课时专心听课,细心地听同学们的发言,边听边思,精力集中。勤思:积极思考提出的问题和同学们的解答情况,要在学习过程中边操作边思考,边观察边思考。敢说:上课要大胆发言,敢说话,敢大声说话,敢于反驳别

人乃至老师的意见。善问:没听懂的内容和在练习中遇到的不会的问题,要善于问。老师退到幕后,学生自主学习,课后合作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在课后进行合作探讨的一种学习方式。一是指学生围绕课堂内没有解决的问题或可以延伸的问题在课后分小组作进一步的探讨;二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小组内的同学进行互帮互助,以达到同一小组的同学共同提高的目的;三是指学生为了解决某一问题,需要进行数学实验或调查研究,通过分工与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应把握好时机

合作学习不是单单用来活跃课堂气氛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它应该用于在教师精心设计下要解决知识的难点。对有疑难的问题,本课的重难点,教师在创设适当情境和引导后,让学生去合作、探索,运用集体的智慧去攻克难关。选择小组合作学习的恰当时机是有效合作的重要保证。

1、个人操作无法完成时。此时,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发的合作,培养同学间团结协作的精神。如在学习扇形统计图时,教师放了一段在街日子人们买菜的录像,要求同学们统计分别选择买青菜、白菜、西红柿、黄瓜的人数,并制成扇形统计图。放完录像后,老师问:统计好了吗?学生摇头。老师又放了一遍,学生还是摇头,说:人太多,记不下来。老师说:可以想想办法呀!没有老师的要求,同学们开始自发的结成小组,有的当记录员,有的数买青菜的人数,有的数买白菜的人数,有的数买西红柿的人数,有的数买黄瓜的人数,再放录像,顺利完成了任务。

2、个人探索有困难,需要帮助时。多用在出现了新知识,需要新能力处。如在学习习近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后,教师要求学生通过动脑、动手探究长方形的性质,并自己设计方法来验证。学生如果独立探究的话,学有困难的就无所适从了,其他同学也很难把性质探究完整。这时运用集体的智慧,全班同学都积极行动起来,以好带差,在讨论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就能体验成功的喜悦。

此外,在意见不一,有必要争论时;人人都需要内化知识时;当学生举手如林,为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时;当学生获得成功的乐趣,需要与人分享时,也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

四、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作用

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否,与老师的引导和参与是分不开的。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原有的“权威-服从”关系逐渐变成了“指导-参与”的关系。在此,教师不是清闲了,而是担负起了更大的管理和调控职责。教师要充当“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顾问”和“参与者”等多种角色,这些角色具体表现为:

1、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初期,学生中可能会出现二种情况:闲聊(与课题不相干的交谈);冷场。此时老师要合理地进行组织、调控,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刚开头就夭折,或者使小组学习流于形式。

2、小组讨论偏离主题或讨论一时受阻时,教师应及时发现,及时制止,或为小组讨论提供及时的点拨,使小组讨论顺利开展。

3、小组活动开展得顺利时,教师应给予及时的表扬。当小组提前完成任务时,教师应检验他们是否真正完成了任务。如果确实完成了,教师可以开展一些备用活动:帮助其他组完成任务等。

五、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评价 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不可缺少的一环,与传统教学不同,小组合作学习评价呈现出多种途径。从评价内容看,有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其中以过程评价为主,主要评价小组合作水平,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及参与程度,以评价形式看,有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小组自评与组间互评。从评价功能看,主要有导向功能:通过评价引导学生的探究行为在科学、正确的轨道

上进行,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小组合作活动中;激励功能:通过评价,肯定和鼓励被评价者,使其充分发挥创造潜能、合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课后跟踪调查、收集反馈信息、反思成果与不足、对学习进行全面的评价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做有利于改进教学。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找学生谈话等方式收集信息,反思取得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的教训,进而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再做具体的指导,促使每个小组都进行反思,这样慢慢会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

在学习统计图时,有这样一个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如何收集全校三个年级的差生人数。一位组员说可以到各班进调查然后累计人数,其他组员马上反对,这个方法费力较大且不一定准确,因为有些碍于面子不说实话。又有一位组员说可以到各班班主任那里去调查,这个方法得到了大家的赞同,也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并鼓励这个小组还有没有更巧妙的办法。受到鼓舞,组员们又得出了到教导处看各班段期考成绩等方法。可见,同伴评价,小组自评,教师评价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不断引导着、激励着每一位学生。

六、小组合作要重视抓住课堂主阵地,扎实进行“小循环”式研究。

小组合作的主阵地在课堂,而深入开展“听评课活动”是扎实开展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研究和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有效方式,课题组成员扎扎实实进行了“说课—上课——评课—反思——重建”循环式研讨。说课是基础,评课是关键,反思提升是目的。课题组有的放矢地开展讨论后,发动成员互相听课,听课者要做到“三个一点”:找出一个亮点,指出一个缺点,提出一个金点子。在研讨与反思的基础上,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堂上敢于超越传统,挑战自我。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重在激发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课题组在“小循环”式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小组学习中的“六会”要求:

学会重与倾听;学会质疑与求异;

学会接纳与放弃;学会宽容与帮助;

学会评价与创新;学会求助与提升;

经过研究与探索,小组讨论的课堂教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学生善于倾听、敢于质疑、勇于提出问题的风采时时在课堂上闪现。

如在教授的三角函数综合课上,有的合作小组提出了“为什么没有与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直角边的比对应的三角函数呢?”这一很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小组解决如下系列问题: 原题:若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为1,2;第三边为x,求x的取值范围? 变式一:若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求x? 变式二:若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求x?

以上问题逐一解决后,老师又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提出了类似的变式问题: 有的合作小组提出了变式三:若三角形为锐角三角形,求x的取值范围? 有的合作小组提出了变式四:若三角形为钝角三角形,求x的取值范围? 有的合作小组提出了变式五:能否找到x使得三角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而将问题在小组讨论中探究得更深入、更彻底。

七、小组合作学习应处理好的两个关系

1、小组合作学习与常规教学的关系

小组合作学习这一研究课题还处在学习、实践、探索的阶段。客观的说任何一种学习方式的运用都与授课内容有直接的关系,有的内容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可能就有些勉强。因此决不能搞“一刀切”,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有效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如王金龙的

“尝试教学”,刘丽杰的“先学后教”,都有一些精华值得去学习、去吸收,但不提倡刮大风似的照搬照学。小组合作学习也是如此,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应在学生有了交流的需要时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才会有比较好的效果。

2、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学习的关系

小组合作是建立在学生个体合作需要基础上的,在学生个体解决某个数学问题遇到障碍,苦思而不得其解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才有价值,才有成效。在合作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给学生留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样做给不爱动脑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对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帮助的。不讲原则的过多的小组合作学习也可能限制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八、小组合作学习的困惑

1、在进行小组合作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如何分组和分组后的管理我感到有一定的困难。

2、小组合作的目的是要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常常发现许多学困生大都是处于被动地位,没有表现的机会,往往会在小组的掩护下随声附和,这样小组合作就成了一句空话。如何更好的提高小组合作的实效性,解决个别学生身上存在的思维依赖性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自课改以来,小组合作已成为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方式,为了更好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我将继续边实践边思考。

参考文献:

[1]张明生,新课程理念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施[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吕世虎,初中数学新课程案例与评析[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3]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

第五篇:《初中数学课堂合作学习究》 课题计划

“九年级数学课堂小组合作有效性”个人研修计划

(2015----2016学)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个人研修工作以《数学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华阳九年制学校“三环六步”课堂教学新模式,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目标,落实课改精神,调查分析目前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的原因,寻找对策,探索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科学的、合理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我班的教学质量。全面提高个人素养,努力提高教研教学工作能力。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的工作要求,结合自己的实际和自身发展要求,特制订本学期个人校本研修计划如下:

二、研修主题:

本学期我个人研修主题为《九年级数学课堂小组合作有效性初中数学》的探究是市级课题《初中数学课堂合作学习的分析及对策研究》的子课题。

三、研修目标:

1、调查分析目前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的原因,寻找对策,探索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科学的、合理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形成一整套提高学生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方法和策略,并在实践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四、学习内容: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学习了《什么是最有效的教学》、《教育学》、《心理学》、《做一名幸福的教师》、《潜能生的人格转化》、《初中生科学学习方法》、《中学生家庭教育》、《素质教育大全》、等理论书籍。还利用网络学习了潜能生转化经验文章。

五、教研方面:

1、积极实践课改的新理念,新思路,围绕华阳学校“三环六步”课堂教学模式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积极探索,参与市级课题研究,市级课题《初中数学课堂合作学习的分析及对策研究》我作为课题的主要研究人员,上学期完成了准备阶段,本学期主要完成实施阶段,7月份结题。积极参与理科教研组每一周一次的教研活动,能够自制教学课件,教学设计,自己命题,能够熟练使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

3.通过教研组听课,评课,集中学习,帮助自己树立质量意识,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4.通过“三环六步”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5.通过集体备课将个人才智转化为集体优势,提高教学效益,实现资源共享。

6.通过师德培训使我明白作为我们教师要“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做一名诚信教师。

7.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和课改推进,数学“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明显。面对参差不齐的学生,如何使潜能生稳定下来安心读书,如何提高潜能生的学习成绩,从而提高他们的质量,是我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当今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六、研修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5.8---2015.10)

1、确定课题研究内容。

2、制定课题开题报告、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5.11--2016.5)

1、调查阶段

深入课堂,进行观察,走访教师和学生,了解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对调查情况进行分析,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低效现象加以分类和总结。

2、小组合作学习低效性研究阶段

对各层次学生群类进行分类研究,从智力因素、心理因素、知识基础、学习方法以及教师因素等各个角度分析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的状况及成因,提出对策。写出“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学习低效的现状及成因”研究报告。提出“提高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的具体策略。

3、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实施阶段

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研究,帮助学生有效参与合作学习。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积极参与课堂合作学习的研究。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6.6--2016.7)

整理研究资料,并对研究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对研究结果进行后期测量,形成研究成果,完成研究报告。

在转变教师育人观念的基础上,把行动研究与理论研究相结合,边学习相关经验,边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的有效性。形成了一套评价主体多元的评价方式多样的评价方案。通过对课题成果总结,提炼出我校有效的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以论文报告,教育案例等形式,形成课题研究成果。

七、预期研修成果:

1.个人研修的研究报告,论文。

2.个案分析;数学教学实践活动。

3.合作学习的实证研究——典型课例。

4.个人研修结题报告。

5.“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有效性”的探究。

下载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小组合作课题研究(小编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小组合作课题研究(小编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是改变旧的接受式的教学模式,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新型学习方式,小组合作探究学......

    初中数学课题研究总结

    初中数学骨干教师专业成长课题研究总结 中教部 郭昭君 王久胜 我校承担了省教育科学“十二五”重点课题《基于“研训一体化”的骨干教师成长策略研究》。作为数学研训员,......

    初中数学课题研究1范文

    初中数学活动课与实习作业数学方法和研究 初中数学活动课与实习作业早已被写进《全日制义务教育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和初中数学课本。那么你还、厉害、如何开展数学活动课与......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凤城四中黄秀君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与《数学新课程标准》贯彻实......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课题研究方案12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和策略研究” 课题研究实验方案 安塞县建华初级中学一、课题研究方案的提出 《新课标》中强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合作学......

    英语教学案课堂中小组合作策略研究开题报告[共五篇]

    英语教学案课堂中小组合作策略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数学课堂提问课题研究小结

    《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课题研究小结 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启发式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是教师们经常运用的教学手段。然而,由......

    数学课堂解决问题课题研究总结

    《关于小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有效性研究》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 经过一学期的课题研究,我们在《关于小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有效性研究》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着不足。围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