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析内部控制在我省地税系统内部财务管理职能中的应用
浅析内部控制在我省地税系统内部财务管
理职能中的应用
作者:李寿林
作者单位:宁蒗县地方税务局
前言
近年来,我国为适应建立公共财政体制框架结构的要求,逐步实施了政府采购、部门预算、财政直接支付工资、会计集中核算试点、国库集中收付等一系列财政支出改革,有效的解决了当前行政事业单位支出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经济业务核算较企业来说相对简单,涉及环节较少,内部控制认识不到位、执行力度不够,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出现了财务收支控制不力、会计信息失真等问题。如何通过建立符合税务行政部门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充分发挥内部会计控制对税务行政部门内部财务管理职能的促进作用,达到防止财务风险、提高管理水平、严格财经纪律的目的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此笔者结合地方税务机关在实现内部财务管理职能中内部控制方面的一些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诚与各位同仁商榷。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概述。
内部控制是指单位组织为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不应以经济效益为前提,而应以服务公共为目标来设计和建设内部控制制度;行政事业单位的组织结构、部门设置、职能权限等会受到外来制度和规定的约束,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空间相对企业来说要小;行政事业单位在资金来源、资本结构、会计处理等方面与企业有着很大的区别,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内容相对简单。
二、目前地方税务机关内部会计控制现状
1、内部控制意识薄弱
内部控制意识是内控环境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良好的内控意识是确保内控制度得以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的重要保证。但在实际的调查、研究中发现,各地地税部门中部分管理人员的内控意识相对薄弱。很多单位只重视本单位的事业发展,轻内部管理,认为只要完成目标任务就行了,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认识不到位,甚至有的单位认为建立内控制度需要耗费人力、物力,而这种人力、物力的耗费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又难于确定,因此对建立内控制度缺乏积极性、主动性,以至于整个单位尚未建立起健全有效的内控制度;有的单位虽然建立了内控制度,但没有认识到内控制度是一种业务运作过程中环环相扣的动态监督机制,也没有意识到管理者和相关业务部门在内控过程中应当承担的职责,只关注内控制度的文字编写环节,忽略了制度的执行,使制度的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2、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有效的管理控制需要坚实的基础,迄今为止,我国还缺乏一套对行政事业单位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指导性规范,也很少有行政事业单位结合自身业务特点来研究设计一套系统完整、规范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实际上在我省税务系统中大部分单位没有书面成文的内部控制制度,只是以一般财经规章制度代替内控制度,凭经验加以简单控制,管理的随意性较大。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编制有限,人员紧张,部分单位建立内控制度时,没有将内控制度覆盖到单位的所有人员和各业务环节,岗位安排不尽合理,许多单位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业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保管人员之间没有实行职务分离,或实行了职务分离而没有相互制约。甚至个别单位将会计、出纳、资产管理等职务由一人担任,固定资产管理混乱等问题十分突出。由于内控制度不健全,岗位设置不合理,为弄虚作假、营私舞弊提供了可乘之机,造成会计工作秩序混乱,财务管理失控,违纪现象时有发生。
3、预算控制相对弱化
预算控制是内部控制的核心环节。部门预算有一套严格的程序和系统,是我省地税系统各单位最重要的内部控制手段之一。虽然各地地税单位大都实行了部门预算制度,但预算编制还比较粗糙。目前部门预算的编制一般仍根据当年财政状况、上年收支实绩、预算单位自身人员和编制情况及业务进行核定,大部分都还没有细化到具体项目,预算支出达不到逐笔进行核定的要求。另一个方面部门预算涵盖范围有限,预算之外的追加调整项目仍然很多,弹性较大。追加项目越多,预算的随意性越大,权威性和约束力就越差。有的单位没有将部门预算在单位组织体系进行细化,没有对单位内各部门经费审批人实行责任预算约束,使得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失控。
4、审计监督机制不完善。
目前我省税务系统内各单位的内部监督机制还很不健全,大多数基层地方税务机关的内部控制监督机构并未单独设立,而是由其他部门科室和署办公,如财务、纪检、监察、人教等科室代办。这种状况导致了内部控制监控机构受各方利益牵动,难以开展独立的内部控制监督活动,严重制约了内部控制监控机构的独立性,不利于内部控制效果另外,在外部审计监督环节上,包括财政、审计等在内的政府监督机构,工作中各行其是,未能形成综合监督的合力;财政、审计部门大多偏重于对单位财政资金的运用是否合法、合规进行监督,很少对被审计单位是否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以及有效执行加以实质性检查。外部审计监督的弱化,也容易使内部控制失效,不产生压力。
5、专职财务人员素质不高。
依照法律规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较企业而言相对简单,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素质要求不如企业会计那么高,相当一部分会计是从其他非会计岗位转岗而来,部分会计人员连从业资格证书都没有,直接影响会计工作的质量。无论是正规教育还是继续教育,内控制度的内容没有提到重要位置,导致财务人员对内部控制知识掌握的少,执行制度困难;有的会计人员,虽然有一定的水平,但由于忽视对新知识的学习和更新,风险防范意识较弱;更有甚者有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出现贪污、挪用公款等现象,给单位和国家造成经济损失。知识不足、观念落后,使业务判断不够准确,造成了会计信息质量失真等,也可以说会计人员的素质水准直接影响着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三、加强我省税务系统各单位内部控制的措施
(一)强化内部控制意识。
《会计法》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健全及有效实施负责。这就说明单位负责人在内部控制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要加强对单位负责人的教育培训,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在保护资产的安全与完整、防范欺诈和舞弊行为、实现单位经济目标等方面的重要性,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只有各单位领导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他们才能认真地组织人员去立制度、抓落实,也只有取得他们对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肯定和支持,才能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同时,还要加强各地税行政单位内部控制相关人员的内部控制意识,充分调动整个内控队伍的积极性,形成单位内部控制人人参与、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
(二)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完善的制度是加强内部控制的重要保障。根据工作实际各单位在制定、修改内部控制制度时,应以《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的有关要求为依据,同时结合本单位内部实际情况和外部环境对内部控制的影响,找准失控环节,明确自控重点,细化责任,特别是加强对薄弱环节和重要岗位的控制,做到制度管人,责任到人,形成一个在内部控制方式、技术、手段等方面有章可循的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
1、收支控制
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收入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根据收入来源和管理方式,合理设置岗位,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收款、开票与会计核算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1)收入管理控制
各项收入应当由单位财会部门统一收取并进行会计核算,其他部门和个人未经批准不得办理收款业务,严禁设立账外账和“小金库”。业务部门应在涉及收入的合同协议签订后及时将合同副本交存财会部门备案,确保各项收入应收尽收,及时入账。财会部门应当定期检查收入金额是否与合同约定相符;对应收未收项目应当查明情况,明确责任主体,落实追缴责任。对政府非税收入(我省地税系统内主要为发票工本费收入及国有资产出租、出售收入),应当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按照法定项目和标准征收政府非税收入,并及时、足额上缴国库,不得以任何形式截留、挪用、私分或者变相私分。单位应当指定专人负责收集、整理、归档并及时更新与政府非税收入有关的文件,定期开展培训,确保主管领导和业务人员及时全面掌握相关规定。(2)支出管理控制
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支出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合理设置岗位,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支出申请和内部审批、付款审批和付款执行、业务经办和会计核算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
首先加强支出审批控制。明确支出的内部审批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审批人应当在授权范围内审批,不得超越权限审批。重大支出应当由单位领导班子集体决策,重大支出标准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其次加强支出审核控制。全面审核各类付款凭证及其附件的所有要素。重点审核单据凭证是否真实、合规、完整,审批手续是否齐全,以及是否符合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等有关规定。会议费、差旅费、培训费等支出报销凭据应附明细清单,并由经办人员签字或盖章。超出规定标准的支出事项应由经办人员说明原因并附审批依据,确保单据凭证与真实的经济业务事项相符。
再次,加强支付控制。明确报销业务流程,按照规定办理资金支付手续。签发的支票应当进行备查登记。使用公务卡结算的,应当按照公务卡管理有关规定办理业务。
最后,加强支出的核算和归档控制。由财会部门根据业务的实质内容及时登记账簿;与支出业务相关的经济合同和专项报告应当按照有关规定交存财会部门备案。
2、票证管理控制
建立、健全票证管理程序和责任制度。税收及财政票据等各类票据的申领、启用、核销、销毁均应履行规定手续。单位应当按照规定设置票据专管员,建立票据台账,做好票据的保管和序时登记工作。票据应当按照顺序号使用,不得拆本使用。每位负责保管票据的人员要配置单独的保险柜等保管设备,并做到人走柜锁。单位不得违反规定转让、出借、代开、买卖财政票据,不得擅自扩大财政票据的适用范围。
3、定期核查控制
单位内部应当定期和不定期检查、评价支出管理的薄弱环节,如发现问题,应当及时整改。重点关注:是否存在挪用预算资金向无预算项目支付资金或用于对外投资的情形;是否存在采用虚假或不实事项套取预算资金的情形;是否存在违规向所属预算单位划转资金的情形;是否存在将财政预算资金借贷给其他单位的情形;预付款项的转回或冲销是否合理、合规,是否存在协同第三方套取预算资金的情形;与支出相关的其他情形。
4、不相容岗位分离控制
不相容岗位分离控制要求单位合理设置内部控制关键岗位,明确划分职责权限,实施相应的分离措施,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
5、内部授权审批控制。
内部授权审批控制要求单位明确内部授权审批的范围、权限、程序、责任等相关内容,建立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和会签制度。相关人员应当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办理业务。
6、业务流程控制。
业务流程控制要求单位结合经济活动的性质、范围、规模和内部控制要求,明确各项经济活动的业务流程,明确流程中计划、审批、执行、监督等环节的要求,做到各流程手续完备,相关文件、记录和凭证完整。
7、资产保护控制。
资产保护控制要求单位建立资产日常管理制度和定期清查制度,采取资产记录、实物保管、定期盘点、账实核对、财产保险等措施,确保资产安全完整。单位应当严格限制人员未经授权动用和处置资产。
8、会计系统控制。
会计系统控制要求单位建立健全本单位会计管理制度,强化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告处理程序,加强会计档案管理。
(三)、完善部门预算制度
预算管理是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职能的核心,贯穿整个单位的经费收支业务活动,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中具有重要地位。我省地税系统各单位资金大多为财政预算资金,行政事业单位收支的依据是经过批准的预算,预算规定了单位的支出方向和支出规模水平,所以预算是内部控制必不可少的手段。加强预算管理主要体现在预算的编制与执行环节。
(1)首先,在预算编制环节上,要做到零基预算和细化预算。在编制支出预算时,应从单位当年实际需要出发,结合当年财政预算额度,核定具体支出额度。编制预算时还应该列出各项支出的方向和用途,防止员工肆意开支。
(2)其次,在预算执行环节上,应强化预算的刚性约束。在支付环节强化预算执行,防止随意调整追加预算以及超预算、扩大预算范围。年度预算下达后,行政事业单位应该编制预算实施计划,把各个项目的实施进度详细准确地确定下来,把实施任务落实到部门和责任人,对于未能按时完成任务的部门和责任人给予严格制裁。预算单位必须严格执行,财政部门要对预算编制、下达、资金拨付、资金使用的全过程进行监控管理。
(四)、完善审计监督机制
实践表明,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当务之急就是必须要强化各单位的内部审计和外部监督工作,使之规范化和制度化。
首先,对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内部审计既是内部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强化内部会计监督的重要措施,应使其制度化和规范化。行政事业单位要提高内部审计机构层次,强化其权威性和独立性,确保内部审计人员独立行使职权,增强其公正性。通过定期开展内部审计来审查内控制度是否健全,执行是否有效,评价相关部门和人员执行内控制度的情况,从而督促单位充分、有效地执行内控制度。
其次,要强化外部监督。财政和审计部门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税务行政单位内控制度进行检查,改变单位内控制度形同虚设的局面,指出单位管理上的漏洞,帮助单位建立和完善现有的制度,进而促进单位内控制度的执行。这样,通过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监督紧密结合,形成合力,才能够更充分地发挥其在内部控制中的监督评价作用。
(五)、提高内部控制相关人员的道德修养和专业素质
税务行政单位内部控制的成败根本因素在于单位成员素质的高低,对涉及内部控制的人员,单位应该加强培养,使他们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和强烈的责任心,同时具有较高的素质,能够对各项实务做出正确的判断。其一,对业务经办人员进行政策教育以及职业道德教育,以增强他们的纪律性,使其富有责任感,遵纪守法。其二,对于会计人员,他们既是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者,又是监督者,所以不仅要求他们具备较强的政策法律意识和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而且还需要有一定的职业道德水准。教育培训是提高财务人员素质的有效手段,通过培训使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政策法律意识不断增强,知识不断更新,技能不断提高,会计职业道德不断提升,只有财务人员素质提高了,他们在执行内部控制的实际工作中,执行力和监督力才能不断增强。其三,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技能培训,使他们掌握科学的内部审计方法,使内部审计真正起到对内部控制的监督作用。
综上所述,我省各地税行政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需要利用机制、系统的观点来对其进行探讨、研究和实践。如何设计出一套符合我省各地税行政单位工作实际且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对各地地税机关税务行政事业的管理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篇:浅析内部控制在企业财务管理创新中的应用
浅析内部控制在企业
财务管理创新中的应用
闫春霞张颖
(大庆万方物业服务有限公司)
内容摘要: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企业面临着两个基本问题:一是如何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二是如何协调内部资源的有效利用。由于企业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建立在内部协调性的基础之上,因此,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已成为当前理论界和实务界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
关键字:内部控制财务管理创新
一、企业内部控制概述及目标
(一)内部控制理论及目标
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就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为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并及时发现错误和舞弊现象,保证会计资料的合法、真实,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及单位经营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目标而制定的管理政策、方法和程序。
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作为提高经济效益的手段,在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和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方面显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企业内部控制要素
美国于2002年7月30日正式颁布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重在强化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2008年7月9日我国财政部等诸多部门联合下发通知,要求自2009年7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内部实施内部控制。1992年,美国发布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简称COSO框架)是目前最为权威的内部控制理论,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监督5个要素,提出了风险评估的概念,强调了风险识别要与计划流程相结合。
内部环境。内部环境规定企业的纪律与架构,影响经营管理目标的制定,塑造企业文化并影响员工的控制意识,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通常包括五个方面:企业的治理结构;企业的内部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机制;企业的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
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企业及时识别、科学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风险评估的要素包括四个方面,即确定风险承受度、识别风险(包括内部和外部风险)、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应对风险的策略
包括风险规避、风险降低、风险分担、风险承受。
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指企业管理层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具体方式。常见的控制措施有: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绩效考评控制、重大风险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等。
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是企业及时、准确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企业内部、企业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条件。信息与沟通的主要环节有:确认、计量、记录有效的经济业务;在财务报告中恰当揭示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保证管理层与企业内部、外部的顺畅沟通,包括与利益相关者、监管部门、注册会计师、供应商等的沟通。
内部监督。内部监督是企业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通过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对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及时加以改进,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保证。应将监督情况形成书面报告,并在报告中揭示内部控制的重要缺陷。
(三)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
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是确保单位经营活动的效率性和效果性、资产的安全性、经营信息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1)有助于管理层实现其经营方针和目标。内部控制由若干具体政策、制度和程序所组成,它们首先是为了实现管理层的经营方针和目标而设计的。内部控制可以说渗透于一个单位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只要单位内存在经营活动和经营管理的环节,就需要有相应的内部控制。
(2)保护单位各项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资产流失。保护资产一般指对本单位的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商品、产品以及其他重要实物资产的安全和完整进行保护。
(3)保证业务经营信息和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对一个单位的管理层来说,要实现其经营方针和目标,需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报告及时地占有准确的资料和信息,以便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二、内部控制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现状及成因
良好的内部控制虽然能够达到上述目标,但无论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多么完善,它都无法消除其本身所固有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也必须明了并加预防。主要表现为:(1)受
成本效益原则的局限;(2)如果负有不同责任的职员忽视控制程序、错误判断,甚至相互勾结、内外串通舞弊等,往往导致内部控制失灵;(3)管理人员滥用职权,逾越控制,对设置或实施的内部控制不予理睬,也会使建立的内部控制形同虚设。
(一)物业企业基本特点
物业管理公司的特点是按照企业化、专业化、社会化、制度化的要求管理物业,坚持“统一管理、综合服务“,“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以区养区”,“自我运转、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信条。是一个经营型的经济实体。
物业管理公司的性质是由物业管理的性质决定的。物业管理具有服务性,因而物业管理公司也具有服务性。物业管理公司不生产产品,而是提供服务,享受第三产业的优惠政策。物业管理公司的性质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物业管理公司是独立的企业法人。物业管理公司是按合法程序建立,从事物业管理活动,为业主和租户提供综合服务和管理的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物业管理公司作为企业的主要标志是:拥有一定的资金和设备,具有法人地位,能够独立完成物业的管理与服务工作,自主经营,独立核算,以自己的名义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等。因此,物业管理公司除了本行业自身的专业特色以外,在市场地位、经营运作、法律地位等方面和其他企业一样,都要遵循企业法人讲究质量、信誉、效益等市场竞争法则。所以说,物业管理公司是一个独立的企业组织,它在物业管理经营活动中具有独立性和自主权。
第二,物业管理公司属于服务性企业。物业管理公司的主要职能是通过对物业的管理和提供的多种服务,为业主和租户创造一个舒适、方便、安全、幽雅的工作和居住环境。物业管理公司作为非生产性企业,主要是通过对物业的维修养护、清洁卫生以及直接为业主和租户提供服务来达到自己的工作目标。因此,从本质上说,物业管理公司的“产品”只有一个,那就是服务。物业管理公司的服务是有偿的,是带有经营性的,是属于企业性的经济行为。
第三,物业管理公司在某种程度上承担着某些行政管理的特殊职能,因此它是现阶段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中国城市建设管理体制正处于改革发展中,某些管理的职能和职权并没有完全转轨和明确,所以物业管理公司在向业主和租户提供服务的同时,也承担了部分政府有关部门对城市管理的职能,例如大厦的质量安全、住宅小区内的市政设施等等。
物业公司内部控制关系到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关系到会计系统对企业经济活动反映的正确性和可靠性。企业为实现既定的管理目标,必需建立起一整套内部控制制度,以保证企业有序、健康地发展。
二、现行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内部控制认识不足
目前改革中普遍重视经济权利的下放,淡漠经济活动内部的至关重要的控制机制,甚至连国有企业多年来积累的内部控制经验也都给放掉了。目前一些企业特别是有些国有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存在两种倾向值得注意:一是一部分人习惯于甚至满足于传统的经营管理方式,认为只要能够规范化操作就行了,不必考虑是否先进。二是虽然大家意识到改革的必要性,但是容易片面强调改革组织结构的重要性,忽视了控制方式的跟进和强化。这就使公司的改革同微观治理机制相脱离。
(二)监督机制不健全
目前有很多企业监督评审主要依靠内审部门来实现,而有些企业的内审部门隶属于财务部门,与财务部同属一人领导,内部审计在形式上就缺乏应有的独立性。另外,在内审的职能上,很多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仅仅是审核会计帐目,而在内部稽查、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和企业内各组织机构执行指定职能的效率等方面,却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内部控制在财务管理中应用
财务管理中会计内部控制是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控制经营风险,防止错误及舞弊的有效管理手段。其根本是控制经营风险,防止错误及舞弊,但这得从规范单位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准确做起。
(一)企业内部控制的措施
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所谓不相容职务,是指那些如果由一个人担任既可能发生错误和舞弊行为,又可能掩盖其错误和舞弊行为的职务。比如授权批准与业务经办、业务经办与会计记录、会计记录与财产保管、授权批准与监督检查等。企业在设计、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时,首先应确定哪些岗位和职务是不相容的;其次要明确规定各个机构和岗位的职责权限,使不相容岗位和职务之间能够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
授权审批控制。授权审批是指企业在办理各项经济业务时,必须经过规定程序的授权批准。企业必须建立授权审批体系,明确授权审批的范围、层次、程序和责任。
会计系统控制。会计系统控制主要是通过对会计主体所发生的各项能用货币计量的经济业务进行记录、归集、分类、编报等而进行的控制。其内容主要包括:依法设置会计机构,配备会计从业人员;建立会计工作的岗位责任制,对会计人员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工,使之相互监督和制约;按照规定取得和填制原始凭证;设计良好的凭证格式;对凭证进行连续编号;
规定合理的凭证传递程序;明确凭证的装订和保管手续责任;合理设置账户,登记会计账簿,进行复式记账;按照《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的要求编制、报送、保管财务会计报告。
财产保护控制。主要包括:财产记录和实物保管;定期盘点和账实核对;限制接近。预算控制。在实际工作中,预算编制不论采用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方法,决策权都应落实在内部管理的最高层,由其进行决策、指挥和协调。预算确定后,由各预算单位组织实施,并辅之以对等的责权利关系,由内部审计部门等负责监督预算的执行。
运营分析控制。运营分析控制要求企业建立运营情况分析制度,管理层应当综合运用生产、购销、投资、融资、财务等方面的信息,通过因素分析、对比分析、趋势分析等方法,定期开展运营情况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查明原因并加以改进。
绩效考评控制。绩效考评控制要求企业科学设置考核指标体系,对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和全体员工的业绩进行定期考核和客观评价,并将考评结果作为确定员工薪酬以及职务晋升、评优、降级、调岗和辞退等的依据。
重大风险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企业应当建立重大风险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明确风险预警标准,对可能发生的重大风险或突发事件,制订应急预案,明确责任人员,规范处置程序,保证突发事件得到及时妥善的处理。
除上述几项内部控制外,还有文件记录控制。业绩控制和职工素质控制等方式。新《会计法》关于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规定,实际上体现了内部控制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职责明确、相互制约、严格程序、如实记录、定期检查等。实务中,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还应当考虑:企业规模、组织系统和所有者权益等特点;经营性质、多样性及复杂程度;传递、处理、保持和接近信息的方法;适用的法规要求等。我国目前不少企业内部控制不甚理想,除知识水平方面的原因外,主要是管理当局建立、实施有效内部控制的动力、压力、强制力不够。这一状况的改变有赖于新《会计法》的贯彻和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及法人治理结构的建立。为帮助企业建立内部控制,可参照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做法,由我国有关部门制定一些重要行业的内部控制要点和参考蓝本,供各单位学习使用,并逐步健全完善,以推动内部控制制度在我国企业全面扎实地开展,并取得实质上的效益。
(二)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
改善企业的控制环境、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为真正实现产权清晰、责权明确、管理科学、政企分开的现代企业制度,企业应从产权制度上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建立。理顺现有的管理体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股东大会授权、董事会决策、监事会监督、经理层执行的协调高效的运行机制,真正发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以人为本,提高企业人员的素质。控制活动归根到底是要靠人去执行和完善,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加强对内部控制行为主体人的控制。注重提高员工的素质,选择德才兼备的人员进入企业。大力宣传企业的方针政策和目标,培养员工忠实、勤奋的品质和良好的敬业精神,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对企业的责任感,提高其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准。建立激励机制,实行严格的考核制度,将考核结果与内控执行情况结合在一起,并与奖惩挂钩,达到内控的目的。
建立一个有效的会计信息系统。建立一个有效的会计信息系统,实施会计控制是关键。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不仅包括会计账户、会计报表等内容,还包括发生在企业各部门间各类经营管理活动中处理程序的具体规定,把内部控制抽象性、要素性的方法和程序转化为会计制度中具体可操作的方法与程序。
加强企业文化的制度建设。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经营理念、经营制度依存于企业而存在的共同价值观念的组合。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执行有赖于企业文化建设的支持和维护。企业文化是培养诚信、忠于职守、乐于助人、刻苦钻研、勤勉尽责的一种制度约束;是将企业员工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进行统一和融合,使员工自身价值的体现和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达到有机的结合;是一个企业的中枢神经,支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在良好的企业文化基础上所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必然会成为人们的行为规范,并能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
加强风险评估。企业应在经营过程中加强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的经营风险逐步增大并具有不确定性,如资产风险、信息系统风险、兼并重组风险等,要加强董事会各专业委员会的作用,及早进行风险评价,确定风险领域,防患于未然。
建立创新体制,紧跟新形势。企业内部控制应当结合国情和企业实际,关注并实施企业资源计划,关注观念的变革与创新,向世界先进的公司学习,向其他类型的企业学习,甚至向这些企业投资,通过投资买创新、买经验、买管理办法。在企业内部控制工作中,内控人员应当有全球经济意识,要能敏感地认识到各类新生事物的价值,如品牌的价值、域名的价值、互联网的价值、生物工程的价值、纳米技术的价值等。
第三篇:内部控制在集体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内部控制在集体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内部控制作为企业进行自我完善的一种现代化管理手段,很多企业的管理者已经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作为集体企业必须加强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为促进集体企业的发展奠定基础。本文将就我国集体企业管理中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探寻有效的解决策略,以期为促进我国集体企业能够尽快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内部控制 集体企业 管理问题 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在市场环境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中,内部控制已经成为现代企业不断完善自我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内部控制逐渐被各企业提上了管理的议程。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能有效提升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并且帮助企业防范财务舞弊行为的发生,还能够为企业保持竞争优势。集体企业是我国企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都在为我国家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国家先后出台了一些政策来推动集体企业的改革与发展,?@表明集体企业的改革已经迈入新的阶段,它们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受到了巨大冲击和挑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集体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内部控制。内部控制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顺利实施,能够保证企业会计资料的正确、真实、可靠,能够保证企业经营活动的效率提升,对促进企业内部各项管理的规范化与系统化有着积极的作用。相关概念阐述
1.1集体企业
集体企业主要是指企业中的所有财产归属于劳动人民群众集体所有,实行共同劳动,在分配方式上以按劳分配为主的社会经济组织。集体企业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与发展起来的,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集体企业的发展与壮大,主要是得益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国家政策的帮助。在我国计划经济时期,集体企业的存在有效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提供了众多社会辅助服务,使地方税收增加。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集体企业的作用不容忽视。
1.2集体企业的特点
集体企业的出现是计划经济下的必然产物,主要是依靠国家政策支持逐渐壮大与发展起来的。随着集体企业的不断发展,很多企业实现了集团化多元化发展,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集体企业不断改革、不断摸索,其特点逐渐突显出来。
1.2.1产业基础环节比较薄弱
虽然集体企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得到了壮大,规模逐渐拓展,并且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但是对于集体企业而言,如果不能转变意识,转变观念,如果并没有真正地参与到市场竞争体系中,即使集体企业的发展向着多元化的方向经营,其产业基础也十分薄弱。对于集体企业而言,要想在市场经济中独当一面还将面临巨大的挑战。
1.2.2有效解决社会就业问题
我国成立集体企业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解决更多的社会就业问题,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使得我国集体企业在成立之初在资源配置、产业的选择方面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例如,已经成立的集体企业之间存在很大的重叠性,有的集体企业没有成立的必要。再如,有的集体企业为了扩大经营规模、获得更多的收益而采取多元化的业务发展模式,但适得其反并未获得良好的收益。
1.2.3员工人员结构比较复杂
集体企业在成立与发展的过程中,招收了大量员工的家属子女作为企业编制的员工,员工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还有的集体企业安置了一部分主业富余的员工。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很多集体企业为了尽快拓宽市场,虽然招收了很多高素质员工,但是冗余现象十分严重。
1.3内部控制
西方经济发达国家是最早界定内部控制基本内涵的,目前关于内部控制内涵界定比较认可的来源于美国。所谓内部控制主要是指由企业的董事会、管理层、其他人员为了实现运营效益,提高运营效率,为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遵守适用的法律法规等作为基本目标,而提出的具有保障性的实施程序。
1.4内部控制的基本要素
简单而言,内部控制可以分为五个要素,即内部控制环境、对风险的管理、内部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控制的监控。很显然,内部控制的五要素之间构成了一个闭合的环路,它们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并非孤立的,内部控制是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与监督。集体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以L公司为例
2.1 L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L公司是响应党的号召、顺应农转非政策注册的一家集体企业,其使命是为了解决安置农转非产生的闲赋人员,维护社会稳定,故公司员工100%为农转非人员,公司的基本业务是提供公共保洁、厕所和化粪池清抽、管道疏通、垃圾及弃土收集及清运、园林绿化等服务。收入来源主要是政府拨款,其次就是面向企事业单位收费。支出中人工成本占主导地位约占总支出78.5%,机械购置及养护成本约占总支出15%,剩下的为管理费用。因公司员工100%为农转非人员,基本文化教育程度较低,故人员均较懒散,不易管理,没有企业文化观念。具备专业素质管理类人员严重缺乏,具有专业职称的中层管理者更少。企业以前由于上述诸多原因,导致的公司成本过高,企业连年亏损,总是伸手向国家要贴补才能勉强度日。虽然该公司实施了内部改革,有效控制了公司的成本,提高了公司的核心战斗力,但是该公司在内部控制中仍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解决。
2.2 L公司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2.2.1 内部控制环境薄弱
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是保证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本前提,还是进行内部控制的关键环节,够决定着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效果。通过对该公司内部控制环境进行分析,发现其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一是在组织及组织机构、治理结构、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文化建设、内部审计等方面都存在着问题。如在治理结构方面,由于该公司属于集体企业,没有单独设置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从而造成该公司一股独大、无法发挥董事的作用、监事形同虚设等问题。
二是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照搬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政策进行管理的,虽然该公司多次进行人力资源改革,但是效果并不明显。一方面是由于员工的个人素质问题,另一方面是由于制度本身问题造成的。如,该公司人员年龄结构较高,但是专业素质较低,40岁以下的工作人员仅占员工的15%,这样的人员结构使得该公司缺乏勇于创新的实践,缺乏积极向上的工作思维模式,更缺乏拼搏精神,这种人员状况对公司未来的发展前景非常不利。另外,在学历层次上该公司员工学历层次并不高,大部分人为高中及中专学历,具有大专或大学以上学历的人员在员工人数中所占比例较低。员工的培训方面也缺乏力度,加之该公司薪酬管理制度和奖惩机制流于形式,员工在工作中产生了怠慢心理,控制的实施可想而知。
三是在企业不断发展过程中会形成只有企业自身拥有的经营目的、经营方针、价值观念、经营理念、社会职责、经营形象等特点因素,而这种综合体就是属于企业自身的文化氛围。良好的企业文化彰显出企业的个性,是保证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前提,还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灵魂。但是目前该公司企业文化氛围并不浓厚,这种缺乏发展理念,缺乏企业精神,没有发展战略的企业如同一盘散沙,失去了自身的奋斗方向和前进动力。
2.2.2内部风险意识匮乏
如前所述,由于该企业的特殊情况使得企?I内部很多人风险意识淡薄。有的员工认为,不论企业经营状况如何,都会有国家提供资金做保障。任何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都会面临诸多风险,而一旦企业遭遇风险和危机就会变得措手不及。因此,加强该企业风险意识的培养、构建较为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制定合理的风险应对措施,对该企业的发展极为重要,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不会失去生存的空间。
2.2.3内部控制缺乏力度
在信息化发展和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巨大冲击下,L公司在内部控制活动中缺乏力度。如,在财务管控中存在一定的缺失,财务部门无预算控制分析,各部门无绩效考核标准,这些财务管控中的缺失,严重影响着该企业内部控制的顺利实施。如,L公司的资产管理控制极不规范,存货领用管理制度形同虚设,造成了谁需要就不问自取的恶劣局面,浪费现象比比皆是,导致了流动资金占用过量、存货价值贬损或生产中断。
2.2.4缺乏完善的信息沟通机制
由于该公司内部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员工对企业的了解只限于对本部门基本情况的了解和掌握,该公司中信息主要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来传递,很容易出现信息失真和延迟的现象,下级向上层传递信息的程度不够,导致该公司内部信息沟通渠道不顺畅。
2.2.5内部监控机制有待完善
由于该公司内部控制环境薄弱存在诸多问题,使得内部审计监督缺乏完善性。虽然该企业已经建立了专门的审计监督部门,但是该部门徒有虚名,并无实质性的意义,只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而设置的。这是严重阻碍该公司内部控制顺利实施的瓶颈问题。另外,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是由单位的一把手直接指导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内部审计人员的身份定位。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该公司内部审计监督还有待完善。优化集体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策略
3.1完善集体企业内部控制环境
由于该公司在内部控制环境中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加大了公司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对该公司的经营状况与未来战略发展前景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为了消除这些隐患,为该公司实现更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助力,该公司必须从强化内部控制着手。
一是针对该企业存在一股独大问题,但是由于该公司的性质决定的,要想彻底改变这种状态,该企业应当结合业务特点和内控要求设置内部机构,明确职责权限,将权利与责任落实到各责任单位。
二是针对该公司目前人员结构老化的问题,建议该公司可以制定一个详细的五年人才招聘和培养计划,不断拓宽招聘的渠道和方式,不能以内部招聘的形式来解决企业员工中家属子女的工作问题。应该通过公平、公开、公正的方式招聘公司发展所需要的技术性强、专业性强、综合素养强的综合型人才。L公司可以招入一些年轻的工作人员,在公司内部形成坚实的后备力量,年轻员工的加入,必将为公司带来朝气与激情、创新与拼搏的力量。
三是优秀的企业文化具有较强的导向功能、约束功能、凝聚功能、指引功能、激励功能、调试功能,董事、监事、经理应当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应根据自身的经营特点,构建属于自己的企业文化。
3.2构建完善的内部风险评估机制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渐发展公司面临的风险也会越来越多,不能只单靠国家的支持来保证企业的发展,这就要求该公司必须构建长效的风险防范机制。L公司可以根据自身的经营特点,培育具有风险意识的企业文化,将风险管理视为一种长期阶段的管理工作,对于出现的风险一定要追查到底,并在潜移默化中加强对相关风险的抵抗能力。
3.3加大内部控制活动的执行力度
由于该公司的特殊性质,必须尽快加大内部控制活动的执行力度。针对该公司会计工作环节薄弱、影响内部控制效果的问题,要求该公司必须高度重视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性建设;完善该企业内部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在企业内部设立内部责任制,并逐渐完善相关的审批程序和制度;加强对员工的专业培训、预算控制及绩效考核。针对该企业存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企业应当通过先进的存货管理方法和技术构建完善的存货管理岗位责任制,只有企业的存货管理员、仓储人员、企业的监督部门工作人员能直接接触到存货,其他人员必须经过相关部门特别授权后才可介入。
一是企业在进行存货采购时,必须对各种存货采购的间隔期、企业当前的存货库存量,密切结合企业的生产经营计划、市场的供求关系等不同的因素,最终确定合理的存货采购日期和采购数量,在确定货还必须由企业财务部门进行预算审核。
二是进一步规范企业存货验收程序和验收方法,特别是对入库存货的数量、规格、质量等进行全方位验收,只有验收合格才能入库保管。
三是在仓储保管过程中,还必须建立存货保管制度,并定期进行检查。
四是在存货的留用方面,企业应当进一步明确领用的审批权限,特别是领用的大批存货必须进行特别授权才能领用。作为企业的仓储部门必须对出库通知单进行严格审核,审核无误才能发出货物,并将出库及库存情况做出详细记录。
五是存货盘点清查与处置控制,该企业应当建立存货盘点清查制度,建议年中、年终各开展一次全面盘点清查,以保证存货记录与实际库存相符,并将盘点清查结果形成书面报告。
3.4完善信息沟通系统
L公司要想实现对财务风险的防范,就必须加强内部控制,而内部控制的顺利实施要求有一个高效运转、数据联动的信息管理平台。因此,该公司必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构建一个完善的、高效运转的、能够实现数据无缝链接和联动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在保证公司内部信息沟通流畅的同时实现涵盖多部门、跨专业的信息资源共享。
3.5加强内部监督机制的构建
内部审计与监督是内部控制有效实施的基本前提,更是对内部控制的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的关键环节。L公司应当建立内部审计部门,并保证其权力的权威性、独立性;外聘专业的审计机构;内外配合在公司内部开展定期、不定期的审计与监督,以此来提高该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规范性、合理性、合规性。
参考文献:
[1] 何秋杰.战略管理视角下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研究[J].财会学习,2017(9):242-243.[2] 谭磊.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J].经营与管理,2017(7):113-115.
第四篇:内部控制在电网所属集体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内部控制在电网所属集体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文章从内部控制的基本理念着手,分析了现代企业构建内部控制体系的五个基本要素,结合电网所属集体企业的特征,对内部控制应用过程中的八项重点内容进行了剖析,旨在为集体企业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促进集体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有效规避各类风险,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最终实现企业发展战略。
关键词:内部控制;风险评估;电网所属集体企业;企业管理;内部监督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31-0169-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5.31.087
按照国资委2012年68号文《关于加快构建中央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国家电网公司已于2013年底基本建成“横向覆盖各专业、纵向贯穿各层级”的内部控制体系,电网公司所属集体企业作为电网公司的重要业务单元,加快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推动内部控制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全面应用,防范经营风险,是当前工作的核心任务。内部控制建设的基本要素
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的规定,内部控制的基本要素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
1.1 内部环境
所谓的内部环境主要包括了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基本战略、组织结构、社会责任、企业的文化内容以及人力资源,是当前企业在构建内部控制、实施内部控制中最为主要的内容。作为其他几个基本要素的核心要素,内部环境关系到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1.2 风险评估
风险是未来的事项影响企业发展的一种不确定性,可以是给企业发展带来发展机会的正面风险,也可以是阻碍企业发展的负面风险。风险是无处不在的,存在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且无法彻底消除,因此对风险的识别、分析和应对,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始终,也贯穿于内部控制的始终。
1.3 控制活动
企业在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切实可行的内部控制对策时,需要将风险控制到相应的范围内。根据研究分析,企业风险评估的主要对策包括对授权审批的控制、对会计系统的控制、对预算的控制、对企业员工绩效考核的控制等。
1.4 信息与沟通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信息与沟通,只有将与企业相关的各种内部信息进行收集与整理,在积极借助相关技术水平中,实现企业各个层次之间信息的传递、沟通以及使用,保证信息与沟通贯穿于内部控制的所有方面。
1.5 内部监督
在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内部控制系统的评价都需要内部监督。只有将内部监督与企业内部控制进行有机融合,才能从根本上帮助企业在管理层上做到早预防、早防范,才能将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中所出现的各种薄弱环节进行改革,只有如此,才能真正确保内部控制体系得到有效发展。内部控制的内容
2.1 “一把手”工程
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内部控制管理办法》中的规定,各级单位党委(党组)或类似权力机构负责本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所属各级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本单位内部控制第一责任人。内部控制涉及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需要企业领导层站在全局的高度,统
筹规划,顶层设计,方能实现有效的内部控制。
2.2 “三重一大”事项决策审批
近年来,检察院、审计署发现的重大经济案件中,不少都牵涉到“三重一大”问题,即“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及大额资金使用”问题。因此,对“三
重一大”事项的决策审批要重点关注三个方面的内容:
2.2.1 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审批“三重一大”事项。企业的“三重一大”事项在相应的规定以及程序中能够实现企业的制度发展。在企业的有效发展中,每个人都不可以将集体的决策内容进行改变,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上市公司以及国有企业,根据近十年的发展经验来看,在企业的发展中要杜绝出现“一支笔”现象,只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完善企业结构,促进企业创新发展。
2.2.2 规范“三重一大”事项审批手续,保留关键证据。国家审计署在对某国有大型企业进行审计时,发现该公司所属电力和医药商业集团部分重大决策只有会议纪要,未保留完整会议记录,其中医药商业集团的会议纪要未严格实行连续编号管理。因此,企业在对“三重一大”事项进行审批时,要严格履行必要的手续,保留相关的会议记录、投票表决签字等关键证据,避免违规操作。
2.2.3 明确“三重一大”事项的具体内容。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要求,企业可以自行确定“三重一大”事项的具体内容,大体包括:重大决策方面,企业的发展方向、经营决策、经营计划和预算审批、企业薪酬分配等涉及职工重大切身利益事项等有关企业全局性、方向性、战略性的重要事项;重大事项方面,重大计划外预算调整事项、关键性设备的引进、重大工程承发包项目等;重要人事任免方面,本企业中层以上员工的任免,所属二级单位领导班子成员的选聘、任免等;大额资金使用方面,计划的大额资金使用、较大额度的预算外资金使用、较大额度的非生产性资金使用以及重大捐赠、赞助等。
2.3 企业文化建设
电网属于集体企业应结合国家电网的企业文化,建立自己的企业文化体系,促进企业和谐发展。为了促进企业文化发展,需要注重塑造企业核心价值观、打造以主业为核心的品牌、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领导责任。
2.4 授权审批管理
企业所有的经营管理行为必须经过恰当的授权,方可由具体的人员执行,未经授权或超越权限,开展经营管理活动,会给企业带来较大的风险。授权审批控制应重点关注四点内容:(1)明确授权批准的范围;(2)明确授权批准的层次;(3)明确授权批准的责任;(4)明确授权批准的程序。
2.5 岗位、职责相互制衡
岗位、职责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不相容机构、岗位和人员的相互分离,是防止舞弊的基本原则。舞弊案件大多数是因为相互制衡性被破坏,例如,武汉某街道办事处的会计,10年间贪污公款6000多万元,银行支付的印鉴全部由该会计一人保管,就是因为岗位、职责没有有效分离,没有形成必要的制衡机制所导致。
2.6 全面预算管理
所谓的全面预算主要是指在企业经营活动、投资活动、财务活动中积极做出相应的预算安排,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企业的全面预算对企业的融合发展而言是一项最为主要的管理方式,也是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企业在开展全面预算管理中,需要实现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在不断循环中加强企业经济活动。
2.7 资金循环
资金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被视为企业生产经营的血液。企业资金循环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无一不是重大风险,一旦转变为现实,将会严重危及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资金活动包括筹资、投资和资金营运,这里重点讲解与集体企业关联较大的资金营运环节的控制活动。结语
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和应用是一项庞杂的工程,涉及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本文从理论上阐述了内部控制应用的几项重点内容,限于篇幅原因,未详细展开内部控制应用的具体步骤。在实际应用中也待进一步的归纳、总结和完善。在此起抛砖引玉之用,共同探讨、共同完善,将内部控制的理念深化到每一位员工的心中,将内部控制的方法应用于企业经营管理的每一个角落,为实现企业发展战略提供坚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财会[2008]7号)[S].[2] 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财会[2010]11号)[S].[3] 企业内部控制规范讲解(2010)(财政部会计司)[S].[4] 国家电网公司内部控制管理办法(国家电网企管[2013]2034号)[S].作者简介:杜刚(1978-),男,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孝感供电公司中级会计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内部控制。
(责任编辑:王 波)
第五篇:2009年地税系统内部审计工作方案
一、审计目的(一)开展财务审计促进内控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使会计信息质量不断提高,会计基础工作逐步夯实。
(二)开展专项审计强化对非本级财政补助收入,单位经营及租赁等其他收入的使用管理。
二、审计范围及时限
(一)州局审计范围:对州直10个县、市局及州局机关办公室、服务
中心、稽查局、口岸地税局、奎独工业园地税局预算执行及专项情况实施内部审计。
(二)审计时限:2008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重要事项将追溯到以前,延伸至审计日。
三、审计内容及重点
(一)重大经济决策的制定和实施情况审计。重点审计单位重大经济活动(包括基本建设、大额资金运作、大额采购等)的效果情况;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程序的合规性,资金的效益情况,内控制度的建立健全及执行情况。
(二)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
1.审查银行账户开设是否合理合法,有无私设账户,出借账户,设置账外账;审计是否严格执行已经批准的部门预算,有无未经批准,擅自中止、撤消、变更、追加和调整支出预算的问题;审计预算执行单位2008年初和年底各项资金结余情况,了解结余资金是否编入部门预算,有无预算资金体外循环,造成部门预算编制不完整的问题。
2.审计非税收入管理改革执行情况。审计单位非税收入是否真实、合法、完整,有无未经批准擅自设立收费项目,变相扩大收费范围和标准,以及对已清理撤消和变更的项目是否继续收取的问题;非税收入是否及时、足额缴入财政汇缴专户,有无隐瞒截留、坐支挪用,有无“账外账”和私设“小金库等问题。
3.审计政府采购制度执行情况。结合部门预算,审计预算执行单位是否严格执行政府采购的有关法规,有无擅自自行采购的问题。
4.审计国有资产(包括基建完工资产、房产租赁)管理使用情况。审计单位取得和处置各项国有资产是否合法合规,有无购置、新建、改扩建项目净增值部分、捐赠、调拨等固定资产未入账,变卖、报废、转让、毁损、调拨等固定资产未核销,未经批准擅自处置固定资产(账面已核销)以及变价收入是否入账上缴等问题;有无基建项目交付使用,长期未编制竣工决算、未进行竣工决算审计,资产未登记入账等问题;审查房产租赁出租是否签订合同(协议),是否按合同协议执行,取得的收入是否依法纳税,是否入账,是否执行收支两条,有无取得的收入不入账,私设“小金库”、账外账,是否存在房产等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审查是否定期进行固定资产清理,固定资产账、卡是否齐全,账实是否相符;审查固定资产资料信息库,是否按期及时进行登记等。
5.会计规范及支出审核审批制度的执行情况。审计单位是否严格执行“事前审批,事后三级审核”的制度;会计核算是否按照“自治区地税系统会计核算工作操作规范”进行帐务处理。
(三)“三代”税款手续费的管理情况。审计单位所支付的“三代”手续费是否有超预算的问题;是否按规定的范围建立代征代扣关系;是否按规定程序支付手续费;对三年未领取的手续费是否进行了清理。
(四)对州局2007审计意见执行情况审计。重点审计对整改措施的落实是否到位。
(五)落实区局计财工作会议精神情况,重点是“一个体系、一个意见、两个制度、九个办法”的落实情况。各局是否结合实际制定相应制度办法;岗位设置是否适应工作要求;分工是否明确合理,内部监督制度是否有效落实。
四、审计工作组织
由州局和部分县(市)局财务人员组成审计组,实行组长负责制。
五、工作要求
1.审计面要求,州局对所属核算单位,审计面达到100%。
2.审计时间要求,州局对所属核算单位的审计,自2009年2月10日—3月31日,在4月15日前按区局要求上报审计情况及相关报表。
3.审计程序要求
(1)下达审计通知书;
(2)进行实地审计;
(3)查证的事实办理签证单;
(4)实地工作结束时,整理审计资料,提出改进意见,拟定审计报告底稿;
(5)审计报告经审计组集体讨论,定稿后呈局领导审阅。
六、审计结果的运用
1.运用审计,大力促进廉政建设。
2.运用审计,规范财务基础管理。揭示内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纠正财务收支活动中存在的违规现象,强化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财务行为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
3.运用审计,落实审计结果通报制度。对在审计中发现的财务管理规范的单位和好的经验,做好总结,使好的管理经验得以推广。
4.运用审计,针对审计中发
现的问题,会同有关部门和人员制定、完善有关制度,建立长效机制,从源头上、制度上防止违法违纪、盲目决策等现象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