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民政部、财政部、农业部、中医药局《关于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大全5篇)

时间:2019-05-12 19:36: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卫生部、民政部、财政部、农业部、中医药局《关于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卫生部、民政部、财政部、农业部、中医药局《关于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

第一篇:卫生部、民政部、财政部、农业部、中医药局《关于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

卫生部、民政部、财政部、农业部、中医药局《关于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

卫农卫发〔2009〕6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民政厅局、财政厅局、农业(林)厅(局、委)、中医药局: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为解决农村居民看病就医问题而建立的一项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2003年以来,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各有关部门共同努力,广大农村居民积极参与,新农合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农村地区已全面建立起新农合制度,制度框架和运行机制基本建立,农村居民医疗负担得到减轻,卫生服务利用率得到提高,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状况得到缓解。为贯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现就巩固和发展新农合制度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目标任务,稳步发展新农合制度

在已全面建立新农合制度的基础上,各地要以便民、利民、为民为出发点,大力加强制度建设,巩固和发展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农民基本医疗需求相适应的、具有基本医疗保障性质的新农合制度,逐步缩小城乡居民之间的基本医疗保障差距。逐步提高筹资标准和待遇水平,进一步调整和完善统筹补偿方案,强化基金监督管理,让参合农民得到更多实惠,增强新农合的吸引力,继续保持高水平的参合率。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新农合补偿封顶线(最高支付限额)达到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以上。有条件的地区,可开展地市级统筹试点,逐步提高新农合统筹层次和管理层次,增强基金抗风险能力。

二、逐步提高筹资水平,完善筹资机制

要根据各级政府财力状况和农民收入增长情况及承受能力,逐步提高财政补助标准及农民个人筹资水平,积极探索建立稳定可靠、合理增长的筹资机制。

2009年,全国新农合筹资水平要达到每人每年100元,其中,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参合农民按40元标准补助,对东部省份按照中西部地区的一定比例给予补助;地方财政补助标准要不低于40元,农民个人缴费增加到不低于20元。东部地区的人均筹资水平应不低于中西部地区。

2010年开始,全国新农合筹资水平提高到每人每年150元,其中,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参合农民按60元的标准补助,对东部省份按照中西部地区一定比例给予补助;地方财政补助标准相应提高到60元,确有困难的地区可分两年到位。地方增加的资金,应以省级

财政承担为主,尽量减少困难县(市、区)的负担。农民个人缴费由每人每年20元增加到30元,困难地区可以分两年到位。

各地要继续坚持以家庭为单位自愿参加的原则,积极探索符合当地情况,农民群众易于接受,简便易行的新农合个人缴费方式。可以采取农民定时定点交纳、委托乡镇财税所等机构代收、经村民代表大会同意由村民委员会代收或经农民同意后由金融机构通过农民的储蓄或结算账户代缴等方式,逐步变上门收缴为引导农民主动缴纳,降低筹资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三、调整新农合补偿方案,使农民群众更多受益

各省(区、市)要加强对县(市、区)的指导,进一步规范和统一全省(区、市)的新农合统筹补偿方案,在综合分析历年补偿方案运行和基金使用等情况的基础上,结合筹资标准的提高,适当扩大受益面和提高保障水平。

开展住院统筹加门诊统筹的地区,要适当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门诊补偿比例,门诊补偿比例和封顶线要与住院补偿起付线和补偿比例有效衔接。开展大病统筹加门诊家庭账户的地区,要提高家庭账户基金的使用率,有条件的地区要逐步转为住院统筹加门诊统筹模式。要扩大对慢性病等特殊病种大额门诊医药费用纳入统筹基金进行补偿的病种范围。要结合门诊补偿政策,合理调整住院补偿起付线,适当提高补偿比例和封顶线,扩大补偿范围。统筹补偿方案要重点提高在县、乡、村级医疗机构医药费用和使用中医药有关费用的补偿比例,引导农民在基层就医和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县内难以医治的疑难杂症按规定转外就医的,可适当提高补偿比例,扩大补偿范围,进一步缓解农民患大病的医药费用负担。 严格执行有关基金结余的规定。年底基金结余较多的地区,可以按照《卫生部关于规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二次补偿的指导意见》(卫农卫发〔2008〕65号)和《卫生部关于规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健康体检工作的意见》(卫农卫发〔2008〕55号)要求,开展二次补偿或健康体检工作,使农民充分受益。同时,结合实际适当调整下年度统筹补偿方案,但不应将二次补偿作为常规性补偿模式。

此外,要做好新农合基金补偿与公共卫生专项补助的衔接,新农合基金只能用于参合农民的医药费用补偿,应由政府另行安排资金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不应纳入新农合补偿范围,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如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应先执行国家专项补助,剩余部分中的医药费用再按新农合规定给予补偿。有条件的地区可探索公共卫生经费和新农合基金的总额预付等多种支付管理办法。

四、加大基金监管力度,确保基金安全运行

要认真执行财政部、卫生部下发的新农合基金财务会计制度。从基金的筹集、拨付、存储、使用等各个环节着手,规范基金监管措施,健全监管机制,加强对基金运行情况的分析和监控,保障基金安全运行,确保及时支付农民医药费用的补偿款。新农合基金要全部纳入财政专户管理和核算,并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款专用。经办机构应配备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专职财会人员,建立内部稽核制度,合理设置财务会计岗位,会计和出纳不得由一人兼任。基金的使用和费用的补偿,要坚持县、乡、村三级定期公示制度,完善群众举报、投诉、咨询等农民参与监督管理的有效形式,畅通信访受理渠道,及时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

为了保证各级新农合财政补助资金及时足额到位,进一步简化补助拨付方式,从2009年起调整中央财政补助资金拨付办法,采取年初预拨、年底结算的方式,加快审核下达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同时地方财政补助资金也要及时足额到位。各地要严格执行财政部发布的新农合补助资金国库集中支付管理暂行办法,保证各级财政补助资金直接拨付到县级新农合基金专户,杜绝新农合基金截留、滞留的现象。

五、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

要采取多种综合措施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各级卫生部门要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行为的行政监管,将定点医疗机构做好新农合工作情况纳入日常工作考核指标体系,对出现的违规违纪行为要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要注重发挥协议管理在定点医疗机构管理中的作用,建立健全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的准入和退出机制,通过协议实行动态管理。探索建立本县(市、区)以外定点医疗机构信息沟通和监管制度,由省、市(地)级新农合管理机构确定同级定点医疗机构,并实施监管。对定点医疗机构的检查、用药等行为进行严格监管,合理控制药品费用和大型设备检查。

积极开展支付方式改革,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支出,可推广单病种定额付费和限额付费制度,合理确定病种收费标准,逐步扩大病种范围,严格掌握入出院标准;开展门诊统筹的地区,要积极探索门诊费用总额预付或总额核算的支付方式。

发挥社会和舆论监督对医疗机构服务行为的约束作用,推行医药费用查询制、平均住院费用公示及警示制度,完善补偿公示等多项措施,建立医药费用监测和信息发布制度。各级定点医疗机构也要切实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疾病检查、治疗、用药、收费等方面的规范、制度和自律机制,加强绩效考核。

六、坚持便民的就医和结报方式,做好流动人口参加新农合的有关工作

全面实行参合农民在统筹区域范围内所有定点医疗机构自主选择就医,出院即时获得补偿的办法。简化农民到县外就医的转诊手续,探索推行参合农民在省市级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即时结报的办法,方便参合农民在全省范围内就医补偿。

定点医疗机构要按照新农合的规定认真初审并垫付补偿资金。经办机构要强化资料审核,并采取现场抽查、事后回访、网络监管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对医药费用发生的真实性、合理性进行认真复审。对于不符合新农合补偿规定的费用由医疗机构自行承担,经办机构不予结算。

积极引导外出务工农民参加新农合制度。外出务工农民的个人参合费用收缴时间可根据实际情况延长至春节前后。要做好外出务工参合农民的就医补偿工作,探索方便外出务工农民就医,简化审核报销程序的有效方式,探索在农民工务工城市确定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在制订和调整统筹补偿方案时,要认真分析外出务工农民返乡就医对新农合运行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对策。要充分考虑流动人口的实际情况,做好新农合与相关制度的衔接。

七、健全管理经办体系,提高经办服务能力

随着门诊统筹的推进,新农合的监管难度加大。各县(市、区)要根据要求落实新农合管理经办机构的人员编制,保证必要的工作经费。有条件的地方可进一步充实人员力量,实行县级经办机构向乡镇派驻经办审核人员的做法,严格新农合基金监管。建立健全各项内部管理、考核制度,继续加强管理经办人员培训,提高管理经办服务水平。要按照全国的统一要求和规定,制定全省的新农合信息化建设方案,加快推进新农合信息化建设,逐步实现新农合经办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的联网,实行县级网上审核,省级网上监测运行,全国网上信息汇总分析。在全国逐步建立新农合监测网络,开展新农合运行的监测评估工作,改进监管手段,创新监管方法,降低管理成本,建立监管的长效机制,提高监管的水平和效率。在确保基金安全和有效监管的前提下,积极提倡以政府购买医疗保障服务的方式,探索委托具有资质的商业保险机构参与新农合经办服务。

八、加强新农合与相关制度的衔接

要加强部门配合,做好新农合与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在政策、技术、服务管理和费用结算方面的有效衔接。在县级探索建立新农合与农村医疗救助的统一服务平台,使贫困参合农民能够方便、快捷地获得新农合补偿和医疗救助补助资金。有条件的地区,要实现两项制度的信息共享,积极推行贫困农民就医后在医疗机构当场结算新农合补偿和医疗救助补助资金的一站式服务,简化手续,方便贫困农民。

要做好新农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在相关政策及经办服务等方面的衔接,既要保证人人能够享受基本医疗保障,又要避免重复参合(保),重复享受待遇,推动三项制度平稳、协调发展。

新农合制度的巩固和发展关系到亿万农民的切身利益,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要继续坚持和完善政府领导,卫生部门主管,多部门配合,经办机构具体承办,医疗机构提供医疗服务,农民群众参与的管理运行机制。各级卫生、财政、农业、民政等相关部门要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各负其责。卫生部门要充分发挥主管部门的作用,做好政策拟订、组织实施和综合管理工作;财政部门要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对财政补助资金和新农合基金的监管;农业部门要做好宣传推广工作,协助筹集资金,监督基金使用;民政部门要做好农村医疗救助工作,加强与新农合制度的衔接,帮助贫困农民解决特殊困难。各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责,积极支持,共同促进新农合制度不断巩固完善,持续发展。

卫生部 民政部 财政部 农业部 中医药局

二〇〇九年七月二日

第二篇:卫生部、民政部、财政部、农业部、中医药局《关于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

卫生部、民政部、财政部、农业部、中医药局《关于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txt我这辈子只有两件事不会:这也不会,那也不会。人家有的是背景,而我有的是背影。肉的理想,白菜的命。肉的理想,白菜的命。白马啊 你死去哪了!是不是你把王子弄丢了不敢来见我了。卫生部、民政部、财政部、农业部、中医药局《关于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

卫农卫发〔2009〕6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民政厅局、财政厅局、农业(林)厅(局、委)、中医药局: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为解决农村居民看病就医问题而建立的一项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2003年以来,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各有关部门共同努力,广大农村居民积极参与,新农合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农村地区已全面建立起新农合制度,制度框架和运行机制基本建立,农村居民医疗负担得到减轻,卫生服务利用率得到提高,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状况得到缓解。为贯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现就巩固和发展新农合制度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目标任务,稳步发展新农合制度

在已全面建立新农合制度的基础上,各地要以便民、利民、为民为出发点,大力加强制度建设,巩固和发展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农民基本医疗需求相适应的、具有基本医疗保障性质的新农合制度,逐步缩小城乡居民之间的基本医疗保障差距。逐步提高筹资标准和待遇水平,进一步调整和完善统筹补偿方案,强化基金监督管理,让参合农民得到更多实惠,增强新农合的吸引力,继续保持高水平的参合率。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新农合补偿封顶线(最高支付限额)达到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以上。有条件的地区,可开展地市级统筹试点,逐步提高新农合统筹层次和管理层次,增强基金抗风险能力。

二、逐步提高筹资水平,完善筹资机制

要根据各级政府财力状况和农民收入增长情况及承受能力,逐步提高财政补助标准及农民个人筹资水平,积极探索建立稳定可靠、合理增长的筹资机制。

2009年,全国新农合筹资水平要达到每人每年100元,其中,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参合农民按40元标准补助,对东部省份按照中西部地区的一定比例给予补助;地方财政补助标准要

不低于40元,农民个人缴费增加到不低于20元。东部地区的人均筹资水平应不低于中西部地区。

2010年开始,全国新农合筹资水平提高到每人每年150元,其中,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参合农民按60元的标准补助,对东部省份按照中西部地区一定比例给予补助;地方财政补助标准相应提高到60元,确有困难的地区可分两年到位。地方增加的资金,应以省级财政承担为主,尽量减少困难县(市、区)的负担。农民个人缴费由每人每年20元增加到30元,困难地区可以分两年到位。

各地要继续坚持以家庭为单位自愿参加的原则,积极探索符合当地情况,农民群众易于接受,简便易行的新农合个人缴费方式。可以采取农民定时定点交纳、委托乡镇财税所等机构代收、经村民代表大会同意由村民委员会代收或经农民同意后由金融机构通过农民的储蓄或结算账户代缴等方式,逐步变上门收缴为引导农民主动缴纳,降低筹资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三、调整新农合补偿方案,使农民群众更多受益

各省(区、市)要加强对县(市、区)的指导,进一步规范和统一全省(区、市)的新农合统筹补偿方案,在综合分析历年补偿方案运行和基金使用等情况的基础上,结合筹资标准的提高,适当扩大受益面和提高保障水平。

开展住院统筹加门诊统筹的地区,要适当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门诊补偿比例,门诊补偿比例和封顶线要与住院补偿起付线和补偿比例有效衔接。开展大病统筹加门诊家庭账户的地区,要提高家庭账户基金的使用率,有条件的地区要逐步转为住院统筹加门诊统筹模式。要扩大对慢性病等特殊病种大额门诊医药费用纳入统筹基金进行补偿的病种范围。要结合门诊补偿政策,合理调整住院补偿起付线,适当提高补偿比例和封顶线,扩大补偿范围。统筹补偿方案要重点提高在县、乡、村级医疗机构医药费用和使用中医药有关费用的补偿比例,引导农民在基层就医和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县内难以医治的疑难杂症按规定转外就医的,可适当提高补偿比例,扩大补偿范围,进一步缓解农民患大病的医药费用负担。

严格执行有关基金结余的规定。年底基金结余较多的地区,可以按照《卫生部关于规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二次补偿的指导意见》(卫农卫发〔2008〕65号)和《卫生部关于规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健康体检工作的意见》(卫农卫发〔2008〕55号)要求,开展二次补偿或健康体检工作,使农民充分受益。同时,结合实际适当调整下统筹补偿方案,但不应将二次补偿作为常规性补偿模式。

此外,要做好新农合基金补偿与公共卫生专项补助的衔接,新农合基金只能用于参合农民的医药费用补偿,应由政府另行安排资金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不应纳入新农合补偿范围,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如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应先执行国家专项补助,剩余部分中的医药费用再按新农合规定给予补偿。有条件的地区可探索公共卫生经费和新农合基金的总额预

付等多种支付管理办法。

四、加大基金监管力度,确保基金安全运行

要认真执行财政部、卫生部下发的新农合基金财务会计制度。从基金的筹集、拨付、存储、使用等各个环节着手,规范基金监管措施,健全监管机制,加强对基金运行情况的分析和监控,保障基金安全运行,确保及时支付农民医药费用的补偿款。新农合基金要全部纳入财政专户管理和核算,并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款专用。经办机构应配备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专职财会人员,建立内部稽核制度,合理设置财务会计岗位,会计和出纳不得由一人兼任。基金的使用和费用的补偿,要坚持县、乡、村三级定期公示制度,完善群众举报、投诉、咨询等农民参与监督管理的有效形式,畅通信访受理渠道,及时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

为了保证各级新农合财政补助资金及时足额到位,进一步简化补助拨付方式,从2009年起调整中央财政补助资金拨付办法,采取年初预拨、年底结算的方式,加快审核下达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同时地方财政补助资金也要及时足额到位。各地要严格执行财政部发布的新农合补助资金国库集中支付管理暂行办法,保证各级财政补助资金直接拨付到县级新农合基金专户,杜绝新农合基金截留、滞留的现象。

五、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

要采取多种综合措施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各级卫生部门要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行为的行政监管,将定点医疗机构做好新农合工作情况纳入日常工作考核指标体系,对出现的违规违纪行为要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要注重发挥协议管理在定点医疗机构管理中的作用,建立健全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的准入和退出机制,通过协议实行动态管理。探索建立本县(市、区)以外定点医疗机构信息沟通和监管制度,由省、市(地)级新农合管理机构确定同级定点医疗机构,并实施监管。对定点医疗机构的检查、用药等行为进行严格监管,合理控制药品费用和大型设备检查。

积极开展支付方式改革,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支出,可推广单病种定额付费和限额付费制度,合理确定病种收费标准,逐步扩大病种范围,严格掌握入出院标准;开展门诊统筹的地区,要积极探索门诊费用总额预付或总额核算的支付方式。

发挥社会和舆论监督对医疗机构服务行为的约束作用,推行医药费用查询制、平均住院费用公示及警示制度,完善补偿公示等多项措施,建立医药费用监测和信息发布制度。各级定点医疗机构也要切实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疾病检查、治疗、用药、收费等方面的规范、制度和自律机制,加强绩效考核。

六、坚持便民的就医和结报方式,做好流动人口参加新农合的有关工作

全面实行参合农民在统筹区域范围内所有定点医疗机构自主选择就医,出院即时获得补偿的办法。简化农民到县外就医的转诊手续,探索推行参合农民在省市级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即时结报的办法,方便参合农民在全省范围内就医补偿。

定点医疗机构要按照新农合的规定认真初审并垫付补偿资金。经办机构要强化资料审核,并采取现场抽查、事后回访、网络监管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对医药费用发生的真实性、合理性进行认真复审。对于不符合新农合补偿规定的费用由医疗机构自行承担,经办机构不予结算。

积极引导外出务工农民参加新农合制度。外出务工农民的个人参合费用收缴时间可根据实际情况延长至春节前后。要做好外出务工参合农民的就医补偿工作,探索方便外出务工农民就医,简化审核报销程序的有效方式,探索在农民工务工城市确定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在制订和调整统筹补偿方案时,要认真分析外出务工农民返乡就医对新农合运行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对策。要充分考虑流动人口的实际情况,做好新农合与相关制度的衔接。

七、健全管理经办体系,提高经办服务能力

随着门诊统筹的推进,新农合的监管难度加大。各县(市、区)要根据要求落实新农合管理经办机构的人员编制,保证必要的工作经费。有条件的地方可进一步充实人员力量,实行县级经办机构向乡镇派驻经办审核人员的做法,严格新农合基金监管。建立健全各项内部管理、考核制度,继续加强管理经办人员培训,提高管理经办服务水平。要按照全国的统一要求和规定,制定全省的新农合信息化建设方案,加快推进新农合信息化建设,逐步实现新农合经办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的联网,实行县级网上审核,省级网上监测运行,全国网上信息汇总分析。在全国逐步建立新农合监测网络,开展新农合运行的监测评估工作,改进监管手段,创新监管方法,降低管理成本,建立监管的长效机制,提高监管的水平和效率。在确保基金安全和有效监管的前提下,积极提倡以政府购买医疗保障服务的方式,探索委托具有资质的商业保险机构参与新农合经办服务。

八、加强新农合与相关制度的衔接

要加强部门配合,做好新农合与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在政策、技术、服务管理和费用结算方面的有效衔接。在县级探索建立新农合与农村医疗救助的统一服务平台,使贫困参合农民能够方便、快捷地获得新农合补偿和医疗救助补助资金。有条件的地区,要实现两项制度的信息共享,积极推行贫困农民就医后在医疗机构当场结算新农合补偿和医疗救助补助资金的一站式服务,简化手续,方便贫困农民。

要做好新农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在相关政策及经办服务等方面的衔接,既要保证人人能够享受基本医疗保障,又要避免重复参合(保),重复享受待遇,推动三项制度平稳、协调发展。

新农合制度的巩固和发展关系到亿万农民的切身利益,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要继续坚持和完善政府领导,卫生部门主管,多部门配合,经办机构具体承办,医疗机构提供医疗服务,农民群众参与的管理运行机制。各级卫生、财政、农业、民政等相关部门要在各级政府的领

导下,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各负其责。卫生部门要充分发挥主管部门的作用,做好政策拟订、组织实施和综合管理工作;财政部门要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对财政补助资金和新农合基金的监管;农业部门要做好宣传推广工作,协助筹集资金,监督基金使用;民政部门要做好农村医疗救助工作,加强与新农合制度的衔接,帮助贫困农民解决特殊困难。各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责,积极支持,共同促进新农合制度不断巩固完善,持续发展。

卫生部

民政部

财政部

农业部

中医药局

二〇〇九年七月二日

第三篇:关于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意见

关于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意见

各县(市、区)卫生局、民政局、财政局、农业局;泰安高新区社会事业局、财政局、经济发展局,泰山景区社会事业局、财政局、农林局:

根据省卫生厅等4部门《关于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意见》(鲁卫农卫发〔2009〕5号)要求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制度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明确目标任务,稳步发展新农合制度

在全面建立新农合制度的基础上,以便民、利民、为民、切实保障参合农民权益为出发点,大力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完善高效的管理和经办体系,动态发展的筹资机制,有效的费用控制机制,安全的基金监管机制,简便实效的补偿规范,逐步缩小城乡居民之间的基本医疗保障差距。逐步提高筹资标准和补偿待遇,新农合封顶线提高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以上,继续实行以市为单位统一统筹补偿方案和全市范围内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即时结算补偿,确保2010年新农合参合率稳定在99%以上,并逐步实现参合农民在省级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即时结算补偿。

二、逐步提高筹资水平,完善筹资机制

2010年,新农合筹资水平提高到每人每年不低于120元,其中,中央和省级财政对参合农民每人每年补助45元,市和县级财政补助不低于55元,农民个人缴费每人每年不低于20元。2011年,新农合筹资水平提高到每人每年不低于150元,各级财政的补助不低于120元,农民个人缴费每人每年不低于30元。医疗消费水平较高的县市区可以适当提高筹资标准。

市财政按县市区财政状况和新农合工作开展情况,对省市补助资金进行调控使用,实施分类补助,合理对县市区进行补助。

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全方位落实便民利民措施,不断扩大新农合制度覆盖面。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农民收入增长和医疗消费水平的变化,建立动态增长的筹资机制。继续坚持以家庭为单位自愿参加的原则,积极探索符合实际情况,农民群众易于接受,简便易行的新农合个人缴费方式。全面推行农民定时、定点、定额交纳和委托乡镇财税所等机构代收、经村民代表大会同意由村民委员会代收的筹资方式,积极探索经农民同意后由金融机构通过农民的储蓄或结算账户代缴、由定点医疗机构在参合农民就医报销时代收等方式,不断降低筹资成本,提高筹资工作效率。不论采取何种缴费方式,都必须向农村居民开具由省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专用票据,并及时、足额将农民个人缴费存入财政专户。

三、调整新农合补偿方案,提高参合农民受益水平

在对全市新农合实行“八统一”管理、综合分析历年补偿方案运行和基金使用等情况的基础上,结合2010年筹资标准的提高,进一步调整新农合补偿方案,大幅度提高国家基本药物补偿比例(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内药品补偿比例提高10%),以不断提高保障水平。

(一)统一补偿模式,科学分配基金。全市继续统一实行住院统筹与门诊统筹(含特殊病种门诊)相结合的运行模式。门诊统筹基金(含健康体检费用等)占当年基金筹资总额的比例不高于35%,住院统筹基金和当年提取风险基金占当年基金筹集总额的比例不低于65%,其中风险基金的提取按照山东省财政厅、卫生厅鲁财社〔2008〕18号文件规定执行。

(二)合理确定起付线和封顶线。根据筹资水平,逐步降低起付线和提高封顶线,提高参合农民受益水平。2010年开始,市级和县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起付线均为500元,乡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起付线为100元,住院补偿起付线在补偿范围内费用扣减,并不予补偿。参合农民同种疾病在同一医院住院,一年内只扣除一次起付线;同种疾病在不同级别医院连续住院,只扣除最高一次起付线。住院补偿封顶线为5万元,以当年内实际获得补偿金额累计计算。以后随着筹资水平和医疗消费水平的变化逐步调整封顶线。

(三)稳定门诊补偿政策。在定点村卫生所(室)、定点社区卫生服务站、乡级定点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补偿比例为25%。使用中草药补偿比例可提高到35%,中医适宜技术补偿比例可提高到45%。

以家庭为单位,人均门诊补偿100元封顶。县级及以上定点医疗机构除特殊病种外,门诊不予补偿。

(四)适当提高住院补偿比例。2010年各级定点医疗机构,除市级定点医疗机构外,不再实行分段补偿;全市乡级、市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统一补偿比例。住院患者的针灸治疗费用补偿比例为90%。

乡级定点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可报费用起付线以上部分按70%比例补偿。

县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可报费用起付线以上部分按不低于50%的比例补偿,具体补偿标准由各县市区确定。

市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可报费用起付线以上部分-5000元按35%比例补偿,5000元以上按40%比例补偿。

在泰安市外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的可报费用起付线以上部分按35%比例补偿。

(五)统筹住院分娩补偿费用。对参合孕产妇在财政补助之外的住院分娩费用,实行定额补偿。在乡级、县级定点 医疗机构住院分娩,平产(侧切)的给予300元补偿,剖宫产的给予400元补偿;市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分娩平产(侧切)、剖宫产的分别给予200、300元补偿。上述各项补助以不超出孕产妇住院分娩可报总医药费用为限。产科并发症和合并症按住院补偿标准执行。

(六)扩大特殊病种及补偿范围。2010年全市统一对6种重大特殊病种和11种慢性特殊病种门诊治疗给予补偿。特殊病种门诊治疗起付线100元,起付线以下费用按照普通门诊补偿比例补偿,从门诊统筹基金中列支。6种重大特殊病种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结核病在专科医院门诊治疗,肾功能衰竭透析治疗,恶性肿瘤放化疗,血友病及血液疾病中以血液制品进行常规治疗,器官移植抗排异治疗,其门诊相关可报费用起付线以上按40%的比例补偿,每人每年最高补偿8000元;11种慢性特殊病种主要包括:糖尿病、高血压病Ⅲ期、中风后遗症、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肺心病、冠心病、癫痫、再生障碍性贫血、慢性肝炎及肝硬化、风湿性关节炎,其门诊相关可报费用起付线以上按35%的比例补偿,每人每年最高补偿2000元。有条件的县市区可酌情增加慢性特殊病门诊补偿病种,并报市新农合管理办公室备案。以上病种门诊补偿必须在乡级及以上定点医疗机构就诊补偿。

特殊病种,经个人提出申请、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确诊、县级新农合管理办公室审核认定并发放特殊病种门诊就医卡后,在全市乡级及以上定点医疗机构就诊一律实行“一证通”。

四、简化就诊和补偿程序,进一步方便参合农民

(一)完善“一证通”和“即时结算补偿”制度。凡在泰安市内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的参合患者实行“一证通”,让参合农民自主选择就医。积极创造条件健全完善县市区之间信息网络系统,逐步实现全市县市区之间的新农合即时结算补偿。

(二)严格执行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互认制度。凡经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确定并报省卫生行政部门备案的三级以上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在全省范围内互认;全市乡级和县级定点医疗机构互认。

(三)简化市外就医转诊手续和医疗费用补偿审批程序。参合农民在市外省内就医后,凭定点医疗机构出具的出院结算证明、出院小结、费用一日清单、医院住院收费发票及当地新农合管理办公室转诊证明等材料即可回当地补偿,不得要求复印病例。对于未经转诊备案,在市外省内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的按规定补偿比例的60%予以补偿;未经转诊备案省外就医和省内非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参合农民工在务工地就医和急诊除外)的不予补偿。

(四)明确即时结算补偿相关制度和规程。开展即时结算补偿的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要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制度,规范相应工作程序,简化服务流程,明确标识,安排不少于2名专职工作人员(财务和医务人员)管理、经办具体业务,并配备计算机、复印机等办公设施。要定期将住院参合农民补偿材料送有关县市区新农合管理办公室,并加强协调沟通,确保即时结算补偿工作顺利开展。参合农民在开展即时结算补偿的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出院结算时,补偿费用由定点医疗机构先行垫付,后由定点医疗机构与参合农民所在县市区新农合管理办公室结算。

县市区新农合管理办公室要与开展即时结算补偿的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签订服务协议,明确定点医疗机构垫付款的结算拨付程序、时间和违规补偿款项扣除等规定,保证垫付款及时结算拨付。对开展即时结算补偿定点医疗机构垫付的补偿费用,县市区新农合管理办公室实行先结付后审核的办法,一个月内结付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垫付款。新农合管理办公室在后期审核中,发现不符合新农合政策的补偿款项,按服务协议在下期回付款中予以扣除。定点医疗机构与新农合管理办公室在即时结算补偿工作中发生争议,双方协商难以达成一致意见时,由确定定点的卫生行政部门根据核实的情况或专家会审意见裁定。

五、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

定点医疗机构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工作程序,配备满足新农合管理需要的人员、设备。实行服务承诺、医疗收费、药品价格“三公开”,坚持因病施治、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合理收费的原则,禁止将医药费用收入与医务人员个人收入挂钩,控制医药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各级定点医疗机构次均住院费用增幅控制在8%。严格执行卫生部制定的病种临床路径和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诊疗技术规范,准确掌握入院、治疗、手术、出院指征和标准,建立双向转诊制度,不得接受不符合住院标准的参合患者入院,也不得拒收符合住院标准的患者。优化服务流程、简化就诊程序。要严格核实参合患者身份,主动提醒参合患者带齐即时结算补偿所需材料,免费提供住院费用清单等材料,并适当降低参合农民预交金的数额。做好宣传工作,加强与新农合管理办公室的信息沟通,设置举报投诉电话和信箱,主动接受监督,为参合农民提供优质、方便、价廉的服务。

严格执行新农合基本药物目录、诊疗项目目录和抗生素使用指导原则等有关规定,《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部分)》(2009版)》和《山东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药品目录》内的药物,《山东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诊疗目录》内的项目,均纳入新农合补偿范围。各县市区必须严格执行,不得擅自增加或减少药品品种和诊疗项目。

对参合患者出院带药应当执行处方管理规定,一般急性疾病出院带药不得超过7天用量,慢性疾病不得超过15天用量。实施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制度,上级医院已经检查并出具检查结果报告的,下级医院应当予以认可,同级医院出具的检查结果报告应当予以互认,避免重复检查。实行目录外用药和诊疗告知制度,目录外医药费用占总医药费用的比例在村和乡、县、市级定点医疗机构分别不高于5%、10%、15%、20%。

加强医护文书档案的管理,为参合患者建立门诊和住院病历,并在首页标注“新农合”标识,按照病历(病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准确、完整地记录诊疗过程,妥善保存病历(病案)资料。加强信息化建设,在定点医疗机构信息系统标识全省统一的新农合基本药物和诊疗项目目录,并实现定点医疗机构信息系统与新农合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

发挥社会和舆论监督对医疗机构服务行为的约束作用,推行医药费用查询制、平均住院费用公示及警示制度,完善补偿公示等多项措施,建立医药费用监测和信息发布制度。各级定点医疗机构也要切实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疾病检查、治疗、用药、收费等方面的规范、制度和自律机制,加强绩效考核。

探索门诊费用总额预付或总额核算的支付方式。开展老年白内障、平产、阴道助产、剖宫产、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单纯性唇裂病人定点就医、定额补偿试点,确定试点县市区,不断总结经验,扩大病种,降低患者就医负担。

六、严格基金监管,规范基金使用

各级卫生、财政部门要加强新农合基金管理与监督,认真执行新农合基金财务会计制度,以及新农合财政补助资金国库集中支付管理暂行办法。在基金的筹集、拨付、存储、使用等各个环节,规范基金监督措施,健全监管机制,加强对基金运行情况的分析和监控,保障基金安全运行。新农合基金全部纳入财政专户管理和核算,并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款专用。新农合管理办公室应配备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专职财会人员,建立内部稽核制度,合理设置财务会计岗位,会计和出纳不得由一人兼任。严格执行有关基金结余的规定。新农合统筹基金当年结余率原则上控制在15%以内,累计结余不超过当年统筹基金的25%。年底基金结余较多的地方,可以开展二次补偿,使农民充分受益,但不应将二次补偿作为常规补偿模式。

完善市、县、乡、村四级定期公示制度。各级要定期公示新农合基金使用情况、定点医疗机构医药费用情况以及农民获得补偿情况,接受社会监督。加强对基金筹集、管理和使用各环节的审计,审计结果要向同级政府和上级审计、财政、卫生等部门报告,并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开。

做好新农合基金补偿与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补助的衔接,新农合基金只能用于参合农民的医药费用补偿,应由政府另行安排资金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不应纳入新农合补偿范围。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涉及的病种(如: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等)应先执行专项补助,剩余部分中的医药费用再按新农合规定给予补偿。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不得擅自提高特殊人群的补偿比例。探索公共卫生经费和新农合基金的总额预付等多种支付管理办法。对于参合农民同时参加商业医疗保险的,新农合补偿待遇与未参加商业保险的参合农民同等对待,使用发票复印件的一方必须加盖对方单位的公章。严格按照健康体检工作的规定,规范健康体检项目、程序和支付标准。新农合基金补偿方案的调整,要经市级卫生、财政等部门审核,报省卫生、财政等部门备案,严禁擅自调整新农合基金补偿比例和方案。

七、加强新农合制度与相关制度的衔接

做好新农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在相关政策及经办服务等方面的衔接,既要保证人人能够享受基本医疗保障,又要避免重复参合(保),重复享受待遇,推动三项制度平稳、协调发展。要加大宣传力度,做到应参合人员全部参加新农合,确保参合率稳定在99%以上。要按照相关文件规定,明确界定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避免重复参合(保)。严格执行新农合以户为单位参加的原则,参合人员应是登记为农业户籍的居民。农村户籍的中小学生和学龄前儿童应随家长一起参加新农合。对于新农合上一个缴费期至下一个缴费期之间出生的儿童,其母亲参合的可享受新农合医药费用补偿政策,其医疗费用补偿和最高封顶线与其母亲合并计算。

加强部门配合,做好新农合与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在政策、技术、服务管理和费用结算等方面的有效衔接。在全市逐步建立新农合与农村医疗救助统一的服务平台,实现两项制度的信息共享,积极推行贫困农民就医后在医疗机构当场结算新农合补偿和医疗救助补助资金的一站式服务,方便贫困农民。

八、健全管理经办体系,提高经办服务能力

建立健全各级新农合管理和经办体系,配齐配强专业结构合理的工作人员。各县市区要根据要求落实新农合管理经办机构的人员编制,保证必要的工作经费。有条件的地方可进一步充实人员力量,实行县级经办机构向乡镇派驻经办审核人员的做法,严格基金监管。要明确各级管理和经办人员的岗位职责,建立健全各项管理、考核制度,加强培训,不断提高管理经办服务水平。完善新农合考核制度,县级每年要组织不少于两次考核;运行结束,市里组织全面考核;加大基金安全监管力度,完善监管措施,严惩违法违纪行为,确保基金安全。

建立健全新农合统计信息报告和分析制度,市、县、乡实行逐级月报制度,省级实行季报制度。完善市、县、乡、村信息网络和平台建设,实现新农合管理机构与各级定点医疗机构的联网,实行县级网上审核,市级网上监测运行及信息汇总分析。积极探索试行电子信息卡取代纸质新农合证件,方便参合农民就医和报销。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市、县两级卫生行政部门分别确定市级、县级定点医疗机构,建立健全准入、考核和退出机制,实行分级监管、分级负责、动态管理。病历等医疗文书书写、存放、管理不规范和未按医院财务管理制度、会计制度设置账簿的医疗机构及未纳入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的村级医疗机构不得作为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完善定点医疗机构医药费用监测和信息披露制度,定期监测、公布定点医疗机构次均住院费用和增长比例、目录外药品和治疗费用比例、实际住院补偿比例等信息,引导参合农民合理选择就诊医院。

新农合制度的巩固和发展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要继续坚持和完善政府领导,卫生部门主管,相关部门配合,新农合管理办公室具体承办,医疗机构提供医疗服务,农民群众参与监管的管理运行机制。卫生部门要充分发挥主管部门的作用,做好政策拟订、组织实施和综合管理工作,监管各级新农合定点机构,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上涨。财政部门要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对财政补助资金和新农合基金的监管;农业部门要将新农合工作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协助做好新农合宣传和筹集资金工作,关注各地是否存在重复缴费、增加农民负担的现象。民政部门要做好农村医疗救助工作,加强与新农合制度的衔接,帮助贫困农民解决特殊困难。各相关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责,积极支持,共同促进新农合制度不断巩固完善,持续发展。

本实施意见从2010年1月1日起执行。

泰安市卫生局 泰安市民政局

泰安市财政局 泰安市农业局

泰安市卫生局

二〇〇九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第四篇: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调研

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调研

新中国成立五十多年来,在我国的医疗卫生体制中,城镇职工主要是以社会医疗保险,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商业医疗保险这几个方面并存的局面,所以基本能够保障城镇职工的基本医疗问题。但是,长期的二元经济结构和二元医疗卫生保障体制,导致我国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极其脆弱。由于农民成了自费的医疗群体,因而在农村就普遍存在着农民患病而不能就诊,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农村医疗保险的缺失,既影响了效率,损害了社会正义,也影响了公平,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面对这种不平衡和矛盾,为此,政府提出再次建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从2003年开始,本着多方筹资,农民自愿参加的原则,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试点地区正在不断的增加,通过试点地区的经验总结,为将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全国的全面开展创造了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截至2004年12月,全国共有310个县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1945万户,6899万农民参合,参合率达到了72.6%。按照“十一五”规划的要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到2010年的覆盖面达到农村的80%以上。2011年2月17日中国政府网发布了《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1主要工作安排》。基本实现了建立基本覆盖农村居民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减轻农民因疾病带来的经济负担,提高农民健康水平。彰显了政府对于终结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矫正城乡资源分配不公的决心。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采取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的方式筹集资金。是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解决农民看病难问题的一项重大举措,对于提高农民健康水平、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全面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践状况,我利用暑假时间在河南省信阳市商城县了解多个村庄的农户们对于新型合作医疗的评价,搜集了各个乡镇实行合作医疗的数据资料,分析整理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本地区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通过调查三个村民组,走访四百多名农户,我主要了解了四个方面的内容:

(1)了解农户的基本状况,包括家庭的基本经济情况,生病的主要人群和原因以及治疗费用占日常开支的比例

(2)农户对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了解程度,参保的人数

(3)参保的农民对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缓解看病贵,看病难的认识

(4)农户们对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践各个阶段的评价和建议

河南商城,位于河南省东南部,大别山北麓,鄂豫皖三省交界处,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全县总面积2130平方公里,总人口72万人,辖6个镇、13乡、1个汤泉池管理处。十一五”时期,全县生产总值85.6亿元,增长88.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7500万元增加到1.8亿元,增长140.0%;金融机构存款余额由29.7亿元增加到73.0亿元,增长145.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70元。

在这次被调查的农户中,具有小学和初中文化的人占有最大的比重,由于农民们的社会经济条件和科技文化水平都不高,大部分农民均以体力劳动为主要工作方式,所以对身体的损耗程度也比较大,农民的身体将会渐渐出现问题,在调查中中老年人是家中生病的主要人群。

通过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认知状况的调查,我发现,在已经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户中,只有30%的人表示满意,而不太满意的占26%。由于农民文化教育程度比较低,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和制约,大多数人的健康意识不强,对新型合作医疗的认识普遍也不到位,参加合作医疗的也大多数是因为村干部和医生们的动员和建议。

2011年商城县农民住院率由实施新型农村医疗合作前的15.7‰,上升到27.8‰;县

内住院人均总费用由2002年的3260元,下降到2011年的2220元,下降35%。据调查,过去有25.6%的患病农民未能及时就医,12.5‰的农民应住院而未住院。自2011年新农合实施后,农民就医的人次明显上升,2011年全县门诊及住院患者比上年增加四分之一,今年上半年较去年同期增长一倍。

一种制度的形成过程就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和修正的过程,任何一种制度的完善都需要根据环境,经济,政治的变化而不断的调整和修改。新型农村医疗合作制度还处在不断发展的阶段,因而在付诸实践的过程中或许会出现一些问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都是不可避免的。在调查过程中,我发现新型医疗合作在实践的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有:

1.筹资标准偏低,仅能“普惠”不能“解难”

按照目前的筹资标准来看,参加新型医疗合作的农民需每年只需交纳10元钱,各级政府补贴40元钱,农民门诊费用是一年12元,住院可以按不同比例报销,最高限额是1万元。但仅补偿1万元,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仍难从根本上杜绝。现有的新型医疗合作保障水平,仅仅能解决农民医疗健康的低水平“普惠”问题,离真正的“救急解难”还有一定的差距。据调查,2011年新农合的人均住院费用,县医院为2675元,乡卫生院为1220元,报上一半左右,这样的开销对于一般家庭来讲并不十分沉重,但对于那些大大突破1万元封顶线的家庭来说负担仍十分沉重。如果有的人花了七八万元甚至十多万元,只报销1万元,有可能这个家庭一辈子都难以翻身。

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程序过于繁琐

首先,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登记程序繁琐。其次农村合作医疗的报销程序也很繁琐。城镇居民的医保拿来抵押一部分医药费,可以直接在卡上交医疗费的,事后再来结算。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管理上,商城县构建了“六个关口”:一个住院病人从入院到出院领取补助,都要经过六个关口的严格检验,分别是参合身份的审验、住院费用的控制、费用报销审核、减免公示、入户回访稽查、信访监督。有的村庄离可以报帐的地方和信用社很远,来回的车费都比较贵。繁琐的登记、理赔程序增加了农民许多不必要的麻烦,降低了农民的满意度。

3.基金筹集管理不完善,运行费用无法保障

目前乡村两级组织每遇到筹资就要做大量的思想工作,收农民10元钱,有的要跑上三四趟。尽管各地正探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管办分离模式,但目前还没有真正的管办分离,有关机构和人员侵吞新型合作医疗资金的漏洞仍然存在。据调查发现,目前对于卫生行政部门掌控中的公立医疗机构,管理还比较顺手,但随着更多的民营机构加入定点医疗单位,对正处于发展中的新型合作医疗基金的管理将会出现一系列问题。目前各乡镇最为头痛的还有管理机构人员编制和经费问题。据了解,商城县新型合作医疗运行费用一年至少需要30万元,目前相当一部分资金都是由乡卫生院垫付,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

4.医疗水平低,费用增长快

基层卫生院的医疗技术水平比较低,卫生人员的素质不高,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的医师没有一定的资格证,服务水平也不高,设备也相当简陋,根本无法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对于健康的需求。因为利益的驱使,缺乏统一的管理,有些医疗机构会提高药品的价格,农民在医院就诊虽然能获得一定的报销,但根本不能弥补医药费用增长带来的损失。

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三农”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全局性的根本问题。而不解决好农民的医疗保障问题,就无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也谈不上现代化社会的完全建立。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也已表明,在农村巩固和完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势在必行。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1.保证筹资渠道的畅通,保证筹措资金的充分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一项全新的农民医疗保障制度,管理好利用好合作医疗基金是

政府取信于民的关键,也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能否成功实施的关键。政府应再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列为为民办实事内容,出台相关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法,明确建立基金长效筹资机制。对于财政拨款到位时间要求一定的期限。

2.完善管理体制和资金监管机制

在设立专门办事机构时,要配备相应的专职人员,制定岗位职责,负责新农合的组织协调和宣传教育以及资金的筹集、使用、管理、监督。做好门诊统筹政策宣传解释工作,引导农民自觉自愿地参加新农合并主动缴费,不得强迫农民缴费,不得虚报参合人数,不得用财政拨款等冲抵农民缴费。落实政策公开及补偿公示制度。要将基金筹集、使用和管理等有关情况列为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的重要内容,基金的使用和费用的补偿要坚持乡(镇)、村定期公示制度,要通过设立投诉信箱、举报电话等形式,畅通投诉举报渠道,保障参合农民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

3.加强和规范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系

加强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培训,提高农村卫生技术人员素质。完善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制度和诊疗规范。严格控制医疗收费标准,医疗机构要转变观念、转变作风,立足于为民、便民、利民、端正医德医风,深入到农民家庭开展预防保健和基本医疗服务,千方百计为农民节约合作医疗经费,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同时,加强对医疗机构药价、仪器检查价格的统一管理,药品、仪器检查价格,尽量达到农民能够接受的程度。切实保护农民寻医问药的利益。

4.加强部门协调,提高办事效率

做好新农合与医保制度、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在政策、信息、服务管理和费用结算方面的有效衔接。积极探索在区级建立新农合与农村医疗救助的统一服务平台,使贫困参合农民能够方便、快捷地获得新农合补偿和医疗救助补助资金。有条件的地区,要实现两项制度的信息共享,积极推行贫困农民就医后在定点医疗机构即时结算新农合补偿和得到医疗救助补助的一站式服务,尽最大努力方便贫困农民参合及就医。

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建立、健全是农民、政府、集体所非常关注的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工作的深入,针对目前合作医疗制度存在的不足,要积极改进和创新,并逐步提高社会化程度。逐渐扩大范围,使社会保险体系覆盖绝大多数居民。

这次社会实践,让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了更多的了解,对于三农问题也有了更多的认识。我们上学,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为的都是将来走进社会,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应该把握现在,努力掌握专业知识,以后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第五篇:怎样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怎样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新华网北京1月3日电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我国医疗卫生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03年试点以来已基本覆盖全国农村。在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进程中,《决定》从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尽快惠及全体农民的总体目标出发,对“巩固和发展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使广大农民“病有所医”明确了具体方向。当前,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基础条件正在逐步成熟。近年来,我国开始推行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经成为我国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支柱之一。到2007年底,全国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县(市、区)已达2451个,占全国总数的86%,东部地区覆盖全体农民,中西部地区覆盖85%。全国参加新农合的农民达到7.3亿人,参合率为86%。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水平不断改进,制度运行进一步规范,中央和地方财政补助标准不断提高,统筹补偿模式逐步完善,全国农民累计已有9.24亿人次受益,累计补偿资金591亿元,农民就诊率和住院率明显提高,因病致贫返贫问题有所缓解,亿万农民群众第一次享受到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医疗保障。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从试点到全面推开只有数年时间,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保障水平偏低,地区间发展不平衡,部分年龄组人口对大病威胁估计不足,加上新农合只报销大病住院费用,参合积极性受到一定影响。《决定》在总结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成绩的基础上,明确了“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新要求,相关政策措施主要有4个方面:

一是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确保全国农村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覆盖,让更多农民群众受益,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二是落实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补助和缴费政策,“提高筹资标准和财政补助水平”。2007、2008两年国家将参合筹资标准由每人50元提高到100元,其中,中央和地方财政对参合农村的补助标准由40元提高到80元,各地可根据实际适当提高统筹层次。

三是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管理和经办能力建设,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监督管理,有效控制医疗费用,开展建立农民健康档案试点,规范基金监管,严格基金使用,提高资金管理使用效率。

四是配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继续“完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和其他互助保险机制,对困难人群参合缴费及其难以负担的医疗费用提供补助,为贫困农民和大病患者提供医疗保障,防止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筑牢医疗保障底线。从长远看,还要推进各项基本医疗保障制度间的有效衔接和协调发展,妥善解决农民工基本医疗保险问题,并适时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医疗互助活动和面向农民需求的商业健康保险。

下载卫生部、民政部、财政部、农业部、中医药局《关于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大全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卫生部、民政部、财政部、农业部、中医药局《关于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大全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