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深化结构调整 推进发展转型概要
深化结构调整 推进发展转型 努力实现科学发展上水平
——在中国海运2010年工作会议 暨第四届职代会第一次会议上的报告
李 绍 德(2010年1月27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向大会作工作报告。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引,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和全国交通工作会议的部署要求,总结2009年工作,安排2010年重点工作,团结和带领广大职工,坚持科学发展,推进“五个转型”,积极应对挑战,为完成“十一五”规划和实现后危机时代新发展而努力奋斗。
第一部分 2009年工作回顾
2009年,世界经济在经历金融危机严重冲击后逐步复苏,我国经济在中央“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拉动下,在全球率先企稳回升。航运市场的走势相对滞后于实体经济,全球集装箱班轮行业遇到严重困难,国际 油运市场波动较大,沿海散货市场运价低迷。总体上,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航运业最艰难的一年。
面对形势变化,集团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以高昂的精神状态,团结拼搏,变“熬冬”为“冬训”,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和航运市场波动,苦练内功,夯实基础,结构调整稳步推进,生产经营和安全工作平稳进行,集团保持整体稳健发展态势。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八方面工作:
一、全面完成生产任务,确保煤电油运需要
全年完成货运量3.55亿吨、货运周转量5997亿吨海里,分别为年度计划的111.09%和109.04%。其中,完成重箱运输963.1万标准箱,为上年的94.92%;完成石油7394.81万吨、煤炭9587.7万吨、金属矿石1945.7万吨,分别为上年的114.48%、78.35%和107.47%;完成客运量219.54万人次、车运量19.97万辆次,分别为上年的80.55%和91.21%。由于市场调整和供求关系变化,除石油和金属矿石外,其它货类运量同比有所下降;但是,各船公司在市场调整中积极应对,克难奋进,提前26天全面完成年度运输生产任务。
各船公司在经济波动环境中积极履行国有企业社会责任,为国家应对危机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可靠的运输服务。中海货运和中海海盛在夏季用煤高峰期间,加强沟通协调,精心组织运力,抓好船舶疏港,提升服务质量;在部分电厂受冬季寒潮影响、库存快速下降时,急客户所急,想客户所想,加强疏港,在紧急关头将市场货载调往电厂,确保电厂不断煤。中海油运积极承担国油国运任务,抓好海洋油和成品油运输,适应炼油厂和海上平台生产需要。中海集运携手 海口港、营口港开通南北绿色精品航线,及时满足北方过冬蔬菜需求,为海南发展现代农业助力。
二、积极适应市场调整,保持稳健发展态势
面对复杂多变市场的形势,集团领导班子三次召开工作务虚会研究对策,深入基层单位开展调研,准确研判,统筹部署,并先后专题听取中海集运、中海货运、中海工业和汽车船公司等单位的工作汇报,给予重点指导和帮助。我们抓住国家拉动内需的机遇,发挥兼营内外两个市场的优势,加强经营管理和市场开拓,经受住了市场波动的冲击和考验。
中海集运针对市场变化,适时调整经营策略,及时处置部分运力,优化外贸航线布局,开展内陆联运延伸服务,巩固内贸航线优势地位,新开发神华煤炭、中储粮等国内大客户,签订飞利浦、三星、索尼、富士通等欧美直接客户年度大合同,直接客户(BCO)签约箱量提高约60%;开辟美国航线十年取得丰硕成果,航线年货运量达100万TEU,约占市场份额8%。中海油运抓好重点航线、重点船舶、重点货源的经营,外贸COA运量增长70%,VLCC运输在市场大幅下跌情况下仍保持赢利;内贸运输保持发展势头,取得良好效益;公司全年实现利润9.55亿元,为集团作出了重要贡献。中海货运针对不同客户,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发挥内外贸兼营优势,努力确保COA货源不流失,市场开发取得新突破,新签订大合同运量达650万吨。中海海盛以精细化管理为抓手,深入开展增收节支,加大客户维护力度,稳定传统市场,运输量再创历史新高。中海客运合理统筹运力,发挥港航协调作用和品牌优势,不断创新营销方式,努力增产增收。香 港航运坚持稳健经营,锻炼队伍,实现平稳发展。中海汽车船主动出击,通过竞标获得我国援助斯里兰卡项目的重卡运输等大合同。浦海航运、五洲航运及各陆岸单位都积极行动,加大市场开拓和增收节支力度。
经过不懈努力,全年实现营业收入同比下降34.2%;发生成本费用同比下降21.2%;实现利润1.63亿元(快报数)。2009年末,集团总资产1373.5亿元,同比增长21.89%,资产负债率40.12%,较年初提高0.57个百分点;银行授信总额达1900亿元,为总资产的1.38倍。总体上,集团的资产负债比例合理,现金流充沛,经营能力得到提升,继续保持了健康的财务状况和稳健的发展态势。
三、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推进企业协调发展
在做强做精集装箱核心船队的同时,加大油轮船队和货轮船队发展力度。全年建造新船18艘,新增运力201万载重吨。其中,油轮11艘/157万载重吨,货轮6艘/34万载重吨,集装箱船1艘/8530TEU。全年淘汰老旧船舶23艘,共54万载重吨、4280TEU。2009年底,集团经营运力442艘,共2018万载重吨、50.6万TEU,比上年增加220万载重吨,首次突破2000万载重吨大关;平均船龄12.6年,同比下降一年。经过努力,“三足鼎立”的格局逐步形成,航运主业抵御航运市场风险的能力得到提升。
加大陆岸产业发展力度。中海工业扎实推进江苏造船基地和长兴修船基地建设,积极应对修造船市场波动,承接超大型船舶修理11艘次,造船产值增长94.3%,实现总产值56亿元、利润4.06亿元,成为集团重要的陆岸支柱产业。中海码头及时调整项目结构和开发进度,加强合资公司的经营监 管,在困难的市场环境下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248万TEU,同比增长4%,超额完成利润指标28%,实现滚动发展;海外西雅图合资码头两个泊位投入营运。中海物流积极延伸物流供应链,重点发展工程物流项目,努力拓展海外项目物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中海船务立足船代主业,拓宽服务领域,集团外船代业务比重达59%,同比提高10个百分点。中海投资(上海寰宇)加强集中采购,统筹安排生产和调配库存,通过公开招投标赢得中铁集装箱公司万箱订单,实现全年扭亏赢利的奋斗目标。中石化中海燃供把握市场机遇,保税油业务同比增长207%,大连油库当年建设当年投产。中海国贸为集团船队结构调整作出积极努力。中海空运内抓管理,外拓市场,经营状况逐步好转。中海信息开局良好,推进集团信息化建设成效明显。中海电信积极发展海上信息综合服务业,为集团船舶通信导航提供可靠保障。中海国际推进机构改革,压缩管理层级,精简机关人员,加大劳务外派和船舶管理力度,努力增收节支。各地区公司认真履行“四项职能”,逐步与专业公司结成“一对一”互帮互助关系,积极发展适合自身特色的产业。2009年,陆岸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94亿元,占集团总收入34.6%,同比提高8.5个百分点。
我们抓住国家加快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和金融中心的机遇,完成组建财务公司并顺利开业,并积极参与设立航运产业基金,为集团推进生产经营与资本运作“双轮驱动”打开新局面。
四、深入贯彻大客户战略,拓展长远发展空间 我们从集团战略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和推进大客户合作,积极实施“大合作”方针,将产业链向航运上下游两端延伸,加快行业内外的广泛合作。
集团班子成员带队走市场、访客户,以高层交流促深层合作;各相关单位积极行动抓落实,培育和巩固稳定的优质客户群。一年来,集团加快市场战略布局,与中国铝业、华润集团、中国海油、上海交运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提升合作层次,深化合作内容。中海发展与首钢、国电、华润、上海申能等组建合资航运公司,形成稳固的利益共同体。相关船公司分别与宝钢、首钢、武钢、中石化、中储粮等大客户签订铁矿石、原油和粮食等大宗货物长期运输合同,稳定基础货源。中海物流与上海交运大件物流有限公司组建合资公司。中海发展与中石油在香港合资组建北方LNG运输公司,LNG运输合作进入实质启动阶段。
集团与上下游产业链和相关方的合作取得新进展:参股广州中船龙穴造船项目,以发起人身份参与烟台港股改,与扬州市政府签署《合作框架协议》,与高雄港签署《合作意向书》,等等。从6月份起,中海集运与长荣海运合作经营远东到欧美五条主干航线,在提高航线覆盖率的同时,全年降低成本10多亿元;此外,集运还分别与其他前十大班轮公司进行了各类航线合作。
通过实施大客户、大合作战略,进一步巩固了集团在市场中的战略地位,对保证业务收入稳步增长和提高市场占有率起到重要作用,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
五、深入推进精细管理,夯实企业发展基础
我们突出阶段性工作重点,围绕“增收节支、控制成本”,深入推进精细化管理工作,降本增效,夯实基础。
(一)成本控制取得预期成效。采取各种手段努力降低 燃油成本,其中通过集中采购和锁定油价,节约3000多万美元。全年综合能耗为0.942吨标煤/万元,完成国资委下达的任期考核目标;燃油单耗为6.708千克/千吨海里,为考核指标的90.28%。管理费(销售费用)同口径下降12.31%,三项成本和箱管费在指标的基础上分别下降12.4%和11.28%。发挥集团整体投保优势,年度保险费减少6000多万元。
(二)信息化建设实现新突破。集团分管领导兼任集团首席信息官,加大信息化工作力度。SAP系统二期项目如期完成,三期项目深入推进;中海集运大客户电子订舱EDI项目按期上线;总部OA系统和久其报表系统上线运行;信息化建设“一号工程”正在加快推进。中海信息取得软件企业CMMI ML3国际资格认证。
(三)“海外管理年”活动有序推进。全面加强海外企业制度建设,制定和修订了13项管理制度。理顺境外投资和管理体制,规范境外公司董事会运作机制,深入推行全球现金管理系统,完善内控机制。欧洲控股、东南亚控股的专职审计工作有序进行,共完成14个审计项目。加强驻外干部队伍建设和管理,共派出驻外干部11人,调回10人,交流5人次。
(四)财务和资金管理进一步强化。完善资金管理业务流程,形成全过程、全方位的资金监控体系。发挥资金“集中管理,统一借贷”的优势,盘活用好资金,全年财务费用同比下降6.6亿元。抓好资金筹措,中海发展50亿元中期票据成功发行。加强税务政策研究,积极开展税务筹划。
(五)风险管控能力得到提升。开展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建设,集团总部和中海发展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从6月份起启动运行。完善应收账款考核办法,加大催收力度,年末应收账款余额控制到历史最好水平。实现重大商务案件为零的目标。抓住海外运费和重大基本建设两个重点,强化内部审计,促进增收节支1270万元。加强法律机构建设,协调处理重大纠纷案件,提升法律服务水平。按“有保有缓”的原则,先后停止或放缓多个重大投资项目,涉及投资金额约60多亿元。
(六)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稳步开展。制定全面预算管理实施方案和管理制度,明确工作“路线图”。成立集团全面预算管理委员会,建立预算管理组织机构。举办两次全面预算管理知识培训。以中海货运为试点,启动预算管理咨询项目,并在全面预算管理理念的指导下开展2010年预算编制工作。
六、坚持“人才第一”方针,深化“双一流”素质工程建设
船员“三管工作”取得新进展。各船公司和中海国际按“不争论,重实践,多补台”的原则,深入完善和推进“三管”工作,分清管理职责,加强对船员的培养和关心关爱,形成符合中海实际的船员管理体制。中海国际坚持服务主营,充分发挥船员资源主渠道作用,搞好招募培训,拓展劳务外派,稳步发展船管业务,完成综合库代控费和机关管理费“双降10%”的目标。
船员培养工作迈上新水平。充分发挥中海船员首席培训官制度和集团校委会两个平台的作用。完成《“三江两区”培训教程》、《船舶安全员培训教程》、《船舶修理实用教程》等重 大课题项目。全年培养干部船员1674人、“小三长”136人,招募水上专业毕业生1358人,招募社会干部船员911人(其中中海海员639人);共22383人次参加各类船员培训,634名船员参加国家适任证书考试,465名获得了三副、三管轮以上证书。着重加强大型船船舶技术干部培养,共培养大型船船长24名、政委18名、轮机长19名、大副36名。推行“船员培训在线”远程教育系统,7416名船员开始课程学习,1191名船员开始课程考试。积极参加国资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举办的中央企业船舶水手机工技能比赛,夺得3金、11银、10铜的优异成绩。
抓好领导干部队伍和经营管理队伍培养工作。认真贯彻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规定。举办党政干部、驻外后备干部、中青年干部等干部培训班,共265人次参加培训。有针对性地组织全面预算管理、全面风险管理等各项专业培训班,提升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
七、着重抓好“两防”工作,保持安全稳定局面 贯彻国务院的总体部署和交通运输部的实施要求,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持续改进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以船舶防碰撞和防海盗“两防工作”为重点,强化驾驶台岗位责任制,已经连续十次开展“百日安全无事故”活动,实现了全年重大安全事故为零的工作目标。层层落实过往亚丁湾、西印度洋船舶的防海盗工作责任制,给船舶提供必要、及时的岸基指导和支持,确保了航行安全。全年发生船舶水上交通上报事故1起,同比持平;发生PSC船舶滞留1起,同比减少2起;发生工伤死亡事故1人,同比减少1人;在国庆60周年庆典期间保持安全稳定。在新疆乌鲁木齐“7.5”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发生后,我们及时作出部署,加强船舶和驻外机构的安保工作。在爆发甲型H1N1流感的第一时间,下发预防措施和应急预案,部署做好防治工作。
八、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关心关爱广大员工
我们坚持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办企业,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颁布关于完善企业职代会制度的指导意见,加强企业民主管理。抓好企业文化建设“推进年”各项工作,形成长效机制。深入开展“爱国歌曲大家唱”、评选10名“一线模范”、向杨怀远同志学习等国庆6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召开起义北归船员座谈会,开设迎国庆网站专栏,进一步弘扬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深入开展第十二届“中海杯”劳动竞赛,涌现出全国工人先锋号“友谊20”轮、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新金洋”轮等一批优胜单位、优秀班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继续加强国防动员、人武战备和军交运输正规化建设,积极做好云南、新疆地区对口扶贫工作。
坚持以人为本,关心职工生活。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加强工资总额预算管理,同时坚持工资分配向一线倾斜的原则,保持广大船员的收入稳中有升。调整中海油运VLCC船员工资待遇,进一步调动大型船舶船员的工作积极性。东南亚控股外派人员工资实行属地化。集团职工企业年金工作落实到位,年金业务管理体系投入运作。成功解决1998年以前广州地区1006名离职人员到龄办理退休手续的历史难题。关心关爱广大离退休人员,统筹兼顾,逐步提高退休人员共享待遇。积极开展经常性送温暖活动,慰问劳模、困难人员和一线职工29550人次,发放慰问金、帮困金1069万余元。上半年,我们在中央企业第六指导检查组的督导下,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查找出影响和制约企业改革发展的主要问题和短板,明确了发展目标,确定了产业结构、发展方式、管理方式、团队建设、竞争力建设“五个转型”的发展思路。4—7月份,积极支持和配合中央纪委第四企业金融巡视组在集团的巡视工作。8月,协助第三届国资委监事会圆满完成对集团的监事工作,全力配合第四届监事会进驻集团开展工作;同时,自觉接受和支持国家审计署对集团高风险业务情况的调研和对集团香港有关单位的检查。9月,协助中组部、国资委做好对集团领导班子和成员的民主测评以及后备干部的考察推荐工作。总之,集团在积极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挑战中,接受了上级单位的多次“系统体检”。应该说,集团领导班子得到了组织上和同志们的充分肯定和较高评价,同时明确了存在不足和努力方向,有关整改工作正逐步推进。
各位代表,同志们!
过去的一年,是全球金融危机对航运业影响最为严峻的一年,同时也是集团上下贯彻科学发展观、团结一心、奋力拼搏并取得积极成效的一年。实践证明,我们对形势的分析和判断是准确的,我们的应对部署和工作措施是及时得当的。集团在困难的情况下,实现了整体盈利,深化了结构调整,夯实了长远发展的基础,实现了“两个零”(重大安全事故为零,重大商务事故为零)和“两个下降10%”的目标(管理费同比下降10%,三项成本和箱管费在指标的基础上再下降10%),成绩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中组部、国资委、交通运输部、财政部等上级机关和上海市委市政府 的关心、支持和帮助,饱含着广大职工的辛勤汗水和智慧结晶。在此,我代表集团,向莅临今天会议的各位领导和来宾,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向辛勤工作在第一线的全体员工,向广大离退休人员和家属,表示最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们存在的困难和不足。一是航运市场还在持续调整中,深化“五个转型”、努力提高盈利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成为我们面临的紧迫任务。二是基层和基础管理还比较薄弱,人才队伍相对集团发展需要仍然滞后。三是安全和稳定工作不容放松,防碰撞、防海盗等各项安全工作任务艰巨,做好社会转型期的企业维稳工作责任重大。
对以上问题,我们要予以高度重视,并以加倍的努力和扎实的工作加以防范和解决,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的提高和发展。
第二部分 形势和要求
2010年,世界经济形势将继续缓慢回升,国际贸易和投资将呈现恢复性增长;我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转变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形势的好转,给航运业带来利好。但是,全球经济的复苏是一个缓慢而曲折的过程,存在很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今年是航运业新船交付高峰年,集装箱、油轮、散货运力将分别增长7.4%、3.4%和11.7%,都不同程度超过需求增幅,运力供大于求的矛盾更趋突出;石油价格高位运行,也将对航运企业的效益产生重大影响。总体看,2010年仍将是航运市场继续调整的一年,我们在思想认识上和实际工作中都不能有丝毫松懈。
2009年以来,我们围绕“如何看待当前的困难和机遇,如何看待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如何化危机为机遇、迎难而上、为长远发展奠定更扎实的基础”,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当前,我国继续处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保持中国海运的平稳较快发展,更好地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建设,是我们全体中海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在2010年乃至今后一段时期,我们面对的将是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一个“危”和“机”并存的年代。危机后的世界经济会发生大的变革。在这种大变革中,有的企业会倒下,有的则会崛起。我们中海一定要做崛起者,抓住机遇,大踏步地推进我们的事业。
通过深入学习中央一系列重要会议的精神,结合集团近年来的改革发展实践,特别是结合一年多来应对金融危机挑战的实践,我们认为,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全面贯彻落实好中央和国资委的总体工作要求,我们就必须做到“四个坚持”:
一、必须坚持“百年中海,世界一流”发展目标不动摇。建设“百年中海,世界一流”,需要几代人付出长期艰辛的努力,途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困难甚至暂时的挫折。在一年多来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中海人不畏艰难、团结奋斗、敢于胜利的精神风貌。奋斗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是推进事业发展最强劲的动力。在新的攻坚克难阶段,奋斗意味着继续拼搏、继续吃苦、继续积累、继续开拓,在新的起点上推进事业发展。我们要发扬这种奋斗精神,始终坚持 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始终坚持着眼长远、真抓实干,始终坚持统筹兼顾、协调推进,不断探索和开拓符合中海实际的科学发展之路,努力将集团建设成为国家30至50家重要骨干企业之一,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优势、质量效益型、世界一流水平的航运企业。
二、必须坚持大力推进“五个转型”。“五个转型”是我们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取得的主要成果,其实质是通过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努力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符合胡锦涛总书记关于“五个更加注重”的要求。我们必须深刻领会中央的重大决策精神,把“五个转型”作为推进“百年中海,世界一流”建设的长远工作思路,结合实际,努力推动各业务板块的结构调整和发展转型,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发展更上层次、更有后劲、更可持续。
三、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协调发展,稳健发展。发展是第一要义。企业在发展中必然面临很多风险,但不发展是最大的风险。在市场波动中,我们必须严格制度,集思广益,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我们要用辩证的、历史的观点,看待和剖析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方面要解放思想,不失时机地抓住机遇,积极发展;另一方面要始终坚持稳健经营的原则。在市场处于高峰期,要保持冷静头脑,与时俱进,稳中求进;在市场严重下滑时,要坚定信心,积极应对,防止大起大落。我们必须始终集中精力搞好主业,坚持不做主业以外、自己所不熟、能力所不及、风险无法控制的事情;必须完善内控体系,加强科学管理,始终保持稳健发展。
四、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建设。作为国有企业,加强企业党的建设,永葆企业党组织和党员的先进 性,对集团的健康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不断完善企业的科学治理结构;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确立和巩固党组织在国有企业制度中的政治核心地位,深入贯彻全国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会议重要精神,全面加强企业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职工,团结职工,关爱职工,努力克服困难,实现企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步发展。
各位代表,同志们!
2010年的总体形势将好于2009年。今年是中国海运实施“十一五”发展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我们坚持科学发展、推进发展转型的关键一年。我们必须冷静应对,迎难而上,努力做好今年各项工作,化危为机,提高发展质量,为“十二五”规划的启动实施奠定良好基础。
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深化结构调整,推进“五个转型”,确保整体盈利,确保平稳发展。
今年的奋斗目标是:集团实现整体盈利,完成货运量3.7亿吨、货运周转量6700亿吨海里,完成集装箱重箱运输950万标箱,完成客运量180万人次、客运周转量1.6亿人海里,杜绝重特大责任性安全事故。
我们要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强化“结合实际、创新发展”的理念,在改革中推进发展,在发展中推进改革,为实现年度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第三部分 2010年的工作任务
今年的工作,要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确保集团平稳较快发展为主线,抓住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型两个重点,结合中央有关会议的重要精神,分解落实2010年各项工作指标;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整改工作,推进“五个转型”;结合制定“十二五”规划,加强公司科学治理,谋划中长期发展。
我们要努力抓好六方面主要工作:
一、努力抓好增产增收,提高企业竞争能力
增收节支是企业应对危机、克服困难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各单位都必须进一步强化市场意识,继续贯彻大客户、大合作战略,深入开展市场调研,针对不同细分市场,采取低成本优势、差异化服务等切实有效的竞争策略,巩固存量,开拓增量,实现新的突破。
“立足沿海,拓展远洋”是我们的经营之本。航运主业要巩固和增强沿海运输优势,稳步拓展远洋市场,进一步提高在市场中的影响力、控制力和带动力。中海集运要加强经营分析和生产组织,优化航线配置和船舶调配,扩大航线合作,增收节支,提升效益,努力实现大幅减亏。中海油运今年又将接受4艘VLCC,达到12艘30万吨级油轮船队的规模;为此,要加强重点船舶、重点航线、重点客户的经营管理,着重抓好VLCC经营管理,巩固和提高沿海市场占有率。中海货运要深化“再造一个新货运”的发展思路,转变增长方式,着力推进大客户战略,充分发挥联营船公司的作用,提高市场控制力。货运今年还将接收4艘23万吨级VLOC大型矿 砂船,跨步进入大型远洋散货船船队之列;要着力加快人才培养,抓好大型船舶的经营管理。中海海盛要巩固传统货源,开发潜在市场,管好用好新船,提升经营效益。中海客运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整合营销资源,巩固市场份额,努力创收增效。香港航运要稳健拓展,培养队伍,深化提升外贸经营能力。LNG、汽车船等要采取针对性措施,取得新的突破。
提高陆岸产业对集团整体的支持和贡献率。中海工业要坚持“修造并举”的方针,转变发展方式,组建船舶工程技术院,提升科技含量和生产能力;同时,要发挥统一经营优势,积极开拓和巩固市场,努力多创效益。码头业要加强经营管理,调整项目结构,优化资源,实现滚动发展。物流业是集团陆岸产业的重点发展板块之一,要加大力度,整合资源,加快推进社会物流和工程项目物流,拓展重大件物流、海外物流等业务,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投资、船务、国贸、电信、空运等产业及各地区公司都要加大市场营销和成本控制力度,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服务主业的能力和盈利水平。
二、努力深化结构调整,提升协调发展能力
产业结构调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今年要在抓好船舶监造、项目建设和科技技改等各项工作的同时,集中力量编制好“十二五”发展规划和“2010—2012三年滚动计划”,提出分阶段的奋斗目标、主要任务和工作措施,为优化结构定好位、布好局、起好步。
集团深化产业结构调整的总体思路是,贯彻国资委“做强主业增实力”的要求,推进“三个深入调整”:一是深入调整集 装箱和油轮、货轮的比例结构,加强散货船队和油轮船队建设,进一步提升集装箱船队竞争力;二是深入调整船公司和陆上相关产业的比例结构,围绕航运主业,向上下游产业链延伸和整合;三是深入调整市场结构和客户结构,坚持效益领先和稳中求进,选准方向,扬长避短,形成竞争优势。
各单位要把自身发展融入集团规划,抓住重点,深化改革,发挥比较优势,做强做大主业,力争成为本行业的强者。要积极采取合资合营、参股合作、收购兼并等多种方式,盘活存量资产,提高投资回报率和经济效益。要继续推进资源整合,加快整顿三级以下公司;对长期亏损、扭亏无望的,要采取果断措施,加大调整力度。要充分发挥资本运作对结构调整的促进作用:财务公司要依法经营,规范运作,为集团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务;年内要完成设立上海航运产业基金管理公司并投入运作,为集团的改革发展提供金融资金保障。
总之,我们必须理清思路,端正方向,明确目标,坚定不移地推进结构调整。各单位要结合实际,突出重点,每年取得一两个实实在在的成果。
三、努力转变发展方式,提升精细管理水平
发展方式转型是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集团的总体要求是:从外延式发展为主向内涵式发展为主转变,走外延式发展与内涵式发展相结合的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在前三年努力的基础上,继续推进精细化管理,坚持一年召开两次专题工作会,对内严控成本开支,对外提升服务质量。今年要以流程再造和制度建设为重点,提升整体管理水平,以管理转型促发展转型:
(一)加强预算管理,强力推进工作措施
健全和完善预算管理工作体系,细化业务预算,把预算管理与指标分解和考核结合起来,分解落实预算指标考核责任,发挥预算对经济运行的引导和控制作用,为2012年实现全面预算管理打下基础。
(二)加强成本费用控制,实现降本增效
航运企业竞争主体在趋于同质化的市场中,必须实施成本领先战略,取得成本竞争优势。要继续抓好管理费、箱管费等成本费用的控制,防止出现反弹。燃油费是航运企业的主要成本之一,关系到船公司的直接效益。我们要加强管理节能、技术节能,推行经济航速和低速航行,努力降低燃油成本,完成节能减排任务。
(三)加强制度建设,抓好流程再造
企业管理归根到底以制度和流程为基础。集团总部和各单位要认真梳理和优化管理流程,形成符合客户需求和市场需要的管理体系。上半年内要完成集团规章制度整理汇编工作。推行扁平化管理,打造精干高效的管理机关。加大总部机关和基层单位之间的干部交流力度。完善对二级单位的考核,引入经济增加值(EVA)等考核指标,逐步向国资委考核体系靠拢,进一步引导广大职工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努力工作。
(四)加强信息化建设,确保“登高达标”
信息化建设是集团的“一号工程”,必须继续加强领导,加大投入,落实责任,加快人才培养和招聘,制定切合集团实际、具有领先水平的集团信息化战略规划,持续抓好重点单位、重点系统的信息化综合建设,确保完成信息化建设年度 任务。
(五)加强海外管理,细化管理措施
在2009年“海外管理年”工作的基础上,重点抓好制度的完善和执行,提升海外管理水平。进一步加强海外控股公司建设。深化推行全球现金系统。加大海外审计工作力度,配备北美控股、西亚控股专职审计人员。各海外控股和代理公司要全面履行职责,勇挑重担,加强市场开拓和经营管理,为集团的发展多作贡献。
(六)加强风险管理,提高预控能力
我们要着力抓好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运行、完善和推广,继续加强商务工作和财务、资金管理,加大审计和效能监察工作力度,做好以“风险管理”为重点的审计项目实施工作。要按照国资委统一部署,全面实现集团企业法制建设三年目标。
四、努力加快人才建设,积极适应发展需要
人力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源,企业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今年要努力构建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通过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培养方式和配置方式“四个转变”,推进团队建设的转型,全面完成“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深入开展“四好”班子创建活动,着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加强中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和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建设,在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下继续推行竞争上岗、公开招聘等有利于人才选拔和培养的机制,积极引进产业结构转型急需的关键人才,早出和多出人才。抓好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继续办好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和海外后备干部培训班。
加强船员队伍建设。完善船员管理体制,推进船员“三管” 工作,从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提高船员队伍的综合素质,进一步适应船队结构和业务结构调整的需要。抓好新造船舶船员的培养工作,确保接好船,开好船,管好船,出效益。加大航海院校水上专业毕业生招募力度,全年完成1000名以上水上专业毕业生招募任务。扩大劳务外派,促进船员队伍稳定,全年船员劳务外派人数要达到7800人次。继续推进船员劳动用工改革。充分发挥“在岸、在船、在线”培训体系的作用,提高船员综合素质。
五、努力落实安全责任,加快实现本质安全
今年安全工作的目标是:不发生重、特大恶性责任事故;PSC 船舶滞留控制在4起以内,力争零滞留;工伤死亡控制在5人以内;船舶安全面达到97%以上;不发生船舶或船员被海盗劫持的事件。
我们要坚持“安全发展”的指导原则,以船员为本,严管善待,加强安全培训和安全文化建设。突出抓好船舶“三防”工作(防碰撞、防海盗、防污染),严肃驾驶台责任制,继续加强长江口、珠江口航行安全综合管理,落实季节性和阶段性安全工作措施,强化客轮、老旧船安全管理。进一步发挥船长的安全生产管理权威。抓好船厂、油库和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工作,加强外包工管理,防止发生火灾、群死群伤和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完善体系建设和运行,把长效机制、隐患整改、现场监督结合起来,加快实现本质安全。
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从5月份起举行,时间长达六个月;广州将在11月份举办第16届亚运会。我们一定要从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世博会和亚运会期间安保工作的重要性,周密制定安保计划,认真排查安全隐患,扎实落实防 范措施。要强化维稳工作责任制,把工作做在前面,及早发现和排除不稳定因素,为企业的改革发展提供稳定环境,积极为世博会和亚运会的顺利举行作出贡献。
六、努力构建和谐中海,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扎实抓好集团两级党组(党委)中心组学习,加强“四好班子”建设。认真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中纪委五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把制度建设作为企业防治腐败的根本途径,落实廉洁从业规定,加强职务消费管理,抓好查信办案和效能监察。稳步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提高年”各项工作,抓好形势任务宣传教育。贯彻全国总工会和国资委的有关要求,加强和完善职代会制度,深入推进民主管理。以“迎世博、讲文明、树新风”主题活动为抓手,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继续开展“中海杯”劳动竞赛,办好“海上图书室”、“海上学校”等。大力宣传劳模精神,注重培养新人,使劳模精神代代相传。积极履行国有企业社会责任,服务和回报社会。继续加强国防动员、人武战备、军交运输正规化建设,做好云南永德县、新疆柯坪县对口支援和扶贫工作。
关心职工生活和切身利益。细致做好职工企业年金实施工作,把好事办好。继续推进外派员工工资属地化工作。进一步管好用好“退休船员1000万帮困基金”,开展好经常性关爱送温暖活动,关心离退休人员和困难职工生活,为职工群众排忧解难。按国家政策加大工作力度,逐步解决各种历史遗留问题,化解矛盾。积极探索“三管”模式下做好船员家属工作的方法。总之,要关注民生,关爱职工,进一步提高广大职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全方位、多层次推进构建和谐中 海。
各位领导,同志们!
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给我们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给我们带来难得的历史机遇。一路走来不容易,携手共进再努力。越是面临重大挑战,越要提升员工的精神状态。首先是总部机关要带头,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各级领导干部要在状态,讲大局,讲政治,既认真、又用心,各项工作都必须率先垂范,带领广大职工迎难而上,加大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型的力度,努力建设百年中海,争创世界一流。
同志们!让我们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以更加昂扬的精神面貌,抓住机遇,奋发有为,努力拼搏,在新的起点上努力实现新的发展,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转变发展方式 推进结构调整
转变发展方式 推进结构调整
温家宝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要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建立促进新能源利用的机制,加强统筹规划、项目配套、政策引导,扩大国内需求,制止太阳能、风电等产业盲目扩张。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三网融合取得实质性进展。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产业。扩大技改专项资金规模,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要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抓紧制定出台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工作方案,加快理顺能源价格体系。突出抓好工业、交通、建筑、公共机构、居民生活等重点领域和千家重点耗能企业节能减排,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加强用能管理,发展智能电网和分布式能源,实施节能发电调度、合同能源管理、政府节能采购等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优化能源结构,推动传统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安全高效发展核电,积极发展水电,加快页岩气勘查、开发攻关,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比重。加强能源通道建设。
要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认真落实西部大开发新10年的政策措施,加大实施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力度,加快推进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积极支持东部地区转型发展、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第三篇:马钢十年结构调整推动转型发展
马钢十年结构调整推动转型发展
10年前的2002年6月,马钢打赢了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第一场反倾销官司。作为马钢产品结构中的独特一员,H型钢不仅是马钢人的骄傲,她也是中国人的荣誉。作为中国大陆第一家拥有H型钢的企业,可以说,H型钢上个世纪末在马钢的横空出世,拉开的是马钢高起点、高标准结构调整的序幕;而在国际市场上打赢官司,则更坚定了马钢在进入千年之交的新世纪后,加快结构调整,在蝶变中谋求“强壮”的坚强决心。
无独有偶。去年,世界贸易组织(WTO)作出最终裁决,认为欧盟对从中国进口的碳钢紧固件实施的反倾销措施违反世贸组织规则,这是中国在WTO胜诉欧盟第一案。在这场漂亮的“反击战”中,幕后功臣正是马钢。因为马钢生产的非调质冷镦钢为中方在此案中获胜发挥了关键的“紧固”作用。
冷镦钢的“事迹”远不止如此。
我国“神五”、“神六”飞船上,马钢牌冷镦钢“一展身手”。不仅“上天”还“下海”,我国新型核潜艇上也出现了马钢冷镦钢的“身影”。而且马钢冷镦钢已广泛应用到航天、航空、汽车、造船、建筑、化工、机械制造等领域。不仅在国内“吃香”,而且在国外也炙手可热。德国大众、美国通用等世界一流汽车上,马钢牌冷镦钢中的“紧固件”和“标准件”已是“常用备件”。
又何止冷镦钢?!
在马钢板、型、线、轮的产品结构里,“拳头”产品不能不提车轮。如今,在我国7万多公里长的铁路线上,每时每刻都能听到穿着马钢“跑鞋”的车轮“铿锵”的行进声,而且马钢车轮已出口到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各地的铁轨上都留下了马钢车轮的“足迹”。但这已是历史。因为车轮随着马钢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化,已实现全面升级换代。马钢自主研发的直径1250毫米的大功率机车轮,在兰州铁路局“和谐0346号”机车上已安全完成了5万公里的重载试运行后,今年第一阶段10万公里装车考核业已完成,年内将进行第二阶段扩大装车考核,投入批量生产已是指日可待。
并且,国内的广州、成都、大连、杭州等十多个城市的城轨铁路线上,70%以上用的是马钢的机车轮,马钢牌车轮以崭新的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
十年结构调整,马钢产品结构可谓“佳作连篇”,“好戏连台”。今年9月,沪昆高铁用上马钢高强钢,马钢牌镀锌汽车板、家电、电梯彩涂、硅钢、高速线棒已纷纷进入国家重点工程和知名汽车厂和家电企业。马钢经过“十五”、“十一五”结构调整的全面升级,已今非昔比,不仅仅是量的增加,规模的扩张,发展的提速,史料记载,马钢达到100万吨规模用了22年时间,而由100万吨到1000万吨增长10倍的历史性跨越,用了24年时间,由1000万吨提升到现在的1600万吨以上的“腾跃”,仅用了2年多一点的时间,创造了在业内广受赞誉的“马钢速度”。
而且更重要的是这种变化不是量的“虚胖”,而是质的提升,是体格上的“强壮”,是转型发展的展示。尤其是随着2007年9月20日马钢500万吨钢规模的新区建成投产,马钢70%的工艺装备实现大型化、现代化,冷热轧薄板、镀锌板、彩涂板、硅钢、H型钢、高速线(棒)材、车轮(轮箍)等生产线均处于世界先进水平。板带比超过50%,去年家电板销量登上100万吨台阶,今年仍保持100万吨以上的销售水平,依赖的就是结构调整后形成的优势。
马钢目前的主导产品形成了“板、型、线、轮”特色产品结构。汽车板实现整车供货、家电板赢得良好市场信誉;管线钢批量用于国家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并深受中石油好评;H型钢进入欧美市场后颇受青睐;冷镦钢、车轮钢和车轮产品,在国内市场也占据一席之地。
马钢在调整结构中,有一条主线贯穿其中,那就是始终贯彻科学发展观,十分注重可持续发展,先后直接投资50多亿元的干熄焦技术和装备国产化示范化工程、国内首台尘泥脱锌转底炉、烧结余热发电、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能源管控中心等项目节能环保效果明显,煤气综合发电项目的成功投运,焦煤炭调湿和苯加氢项目的快速建成,实现了“绿色制造”、环境友好、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多赢,马钢被国家认定为首批“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试点示范企业”。
在注重发展质量,促进企业转型发展中,马钢致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内先进的中试基地,建立了“产学研、研产销”一体化创新模式,组建了全国高性能建筑用钢产业技术战略联盟,加入了全国轻量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H型钢、车轮、冷镦钢、管线钢、硅钢等产品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H型钢和车轮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马钢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马钢由此跻身全国创新型企业行列。
结构调整是马钢转变发展方式、拓展生存空间的大舞台。投资40多亿元实施后备矿山规划,年采矿300万吨的罗河铁矿能力基本形成。还采取“走出去”的战略,联手武钢、沙钢、唐钢与BHP合资成立了澳大利亚威拉拉铁矿合营企业,为后续又好又快发展储备“口粮”。在下游重点发展钢材深加工,广州、金华、合肥、重庆等8个钢材加工公司建成投产以来,效益持续显现。而且机械制造、包装材料、钢筋焊网、新型建材、水泥制造等均实现了较好的收益。新型非钢产业,如财务公司、欣创环保等企业经过一年的运营,效果好于预期。
在结构调整的过程中,马钢既注重“强身”,以市场化、规范化的形式重组了原合钢主业,并投资控股安徽长江钢铁公司,这两个企业已成为马钢新的经济效益增长点。同时也注重“瘦身”,先后对原马钢医院、建设公司、康泰公司、力生公司、实业公司成功进行了改制,使主业“轻装上阵”,改制企业更具有发展活力。“做强钢铁主业,发展非钢产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有力向前推进。
马钢的经济总量,钢配套能力,由2000年的400万吨,上升到现在的1800万吨以上,销售收入由2000年的不足百亿元,上升到现在的900亿元以上。仅“十五”以来,马钢上交税金就超过300亿元。
日益“强壮”的马钢,既增添了我国由大钢向强钢转变到的马钢分量,也为马钢“十二五”,集团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非钢产业产值超过150亿元,净资产收益率超过行业平均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文章来源:k7娱乐http://www.xiexiebang.com/
第四篇:船舶工业深化结构调整加快转型升级行动计划(2016-2020年)
船舶工业深化结构调整加快转型升级
行动计划(2016-2020年)
船舶工业是为国民经济及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现代综合性和军民结合战略性产业,是国家实施海洋强国和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支撑。新世纪以来,我国船舶工业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世界最主要的造船大国。当前,国际主流船舶市场需求持续低迷,高技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市场急剧萎缩,世界造船业全面陷入困境,我国船舶工业正面临金融危机以来最为严峻的挑战,同时也面临弯道超车的历史性机遇,行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任务紧迫而艰巨。“十三五”时期是我国船舶工业是由大到强的战略机遇期,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海洋强国和制造强国的决策部署,全面深化船舶工业结构调整,加快转型升级,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发展思路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紧紧 围绕《中国制造2025》和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以创新发展和产业升级为核心,以制造技术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为重要抓手,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增长、去产能、补短板、降成本、调结构、提质量、强品牌,全面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二)基本原则
坚持创新驱动。把科技创新摆在行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面向世界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科技前沿,突破关键技术瓶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科技创新带动全面创新,使创新成为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主动力。
坚持深化融合。大力发展军民两用技术,促进军民技术双向转移转化,加强军民资源共享,在船舶研发、设计、制造、服务等方面全面推进军民融合;顺应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制造方式变革方向,大力推进船舶中间产品智能制造,加快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
坚持优化结构。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引导社会资源向优质企业倾斜,着力优化产能结构;着眼于当前和未来市场需求,面向国家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强品牌建设,拓展市场空间,优化产品结构和能力布局。
坚持开放协同。推进高水平双向开放,提高全球资源配置和利用能力,促进造船、修船、配套、海工协同发展,制 造业与服务业协调发展,产学研用及产融紧密结合,建立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开放高效的产业生态体系。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建成规模实力雄厚、创新能力强、质量效益好、结构优化的船舶工业体系,力争步入世界造船强国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先进国家行列。
市场份额稳中有升。国际竞争地位进一步提高,力争造船产量占全球市场份额在“十二五”基础上提高5个百分点,海洋工程装备与高技术船舶国际市场份额达到35%和40%左右。
创新能力世界前列。科技创新能力进入世界造船先进行列,船型的能耗经济性、环保性、安全性、智能化水平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高技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概念/基础设计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全面掌握船舶动力、甲板机械、舱室设备、通导与智能系统及设备的核心技术,船舶规范标准国际影响力明显提升。规模以上企业研发经费投入不低于销售收入的2.5%。
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产业集中度大幅提升,前10家造船企业造船完工量占全国总量的70%以上,形成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世界级先进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企业;配套能力明显增强,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三大主流船型、高技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本土化设备平均装船率分别达到 80%、60%和40%以上,成为世界主要船用设备制造大国;骨干船舶、海工装备和配套企业基本建立全球研发、营销和服务体系。
质量效率大幅提升。骨干船厂全面建立精益制造体系,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建成一批智能车间和智能生产线。大中型企业资源计划(ERP)普及率和数字化设计工具普及率均达到97%,关键工艺流程数控化率达到90%。船舶和海工产品质量品牌信誉度明显提高,船舶“白名单”企业造船效率达到15~20工时/修正总吨,标杆企业造船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经济效益实现稳步提升。
二、重点任务
(一)提高科技创新引领力
1.加强基础及前沿技术研究。面向绿色环保主流船舶、高技术船舶、海洋工程装备及核心配套设备等重点领域,加强水动力技术、结构轻量化设计技术、船用发动机概念/工程设计技术等基础共性技术研发,以及相关国际标准规范研究和制修订;加大对智能船舶、深远海装备、极地技术及装备等领域攻关力度,强化前瞻布局,增强源头供给,推动科技创新向“并行”“领跑”转变。
2.建设高水平创新中心。围绕重大科技创新需求,加快深远海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在智能船舶、船用动力等领域建设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实验室和工程中心。推进数值水池、数据资源、大型共用实验装置等平台建设。鼓励平台开放聚集的各类资源,为社会提供专业化服务,建立资源富集、创新活跃、高效协同的“双创”新生态。
3.实施重大专项工程。加快启动深海空间站重大科技项目,组织实施大型邮轮、智能船舶、船用低速机、第七代深水钻井平台等一批重大创新工程和专项,产学研用协同攻关,系统地开展重点领域基础共性技术、产品设计制造关键技术研究,关键系统和设备研制,以及标准规范制定等。
(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4.努力化解过剩产能。加强对符合行业规范条件企业的监督管理,动态调整船舶行业“白名单”,择优扶强,引导社会资源向优势骨干企业集聚,促进落后企业转产转业和破产重组。利用国内外市场倒逼机制,促进跨行业、跨区域、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组,引导骨干企业主动适应需求变化,通过产能置换、退城进郊、改造升级等方式主动压减过剩产能。
5.大力扶植优强企业。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对标国内外先进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不断降本增效。在大型主流船舶、高技术船舶、海洋工程装备以及船用动力等核心配套领域扶植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专业化制造及管理水平高的世界级先进企业和系统集成总包商。在特种船舶、大型渔船及深海养殖装备、内河船舶建造、高技术船舶修理改装、中间产品制造等领域壮大一批专业化、特色化的中小船舶企业。6.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适应国内邮轮游艇等传统高端消费潜力加速释放的趋势,加快实现邮轮自主设计和建造,大力发展中小型游艇和新型游艇设计制造。积极开展深海渔业养殖装备、可再生能源开发装备、深海矿产资源开发装备、海洋空间开发利用装备、极地技术与装备等研制和应用。
(三)发展先进高效制造模式
7.大力推进智能制造。将智能制造作为船舶工业强化管理、降本增效的主攻方向,大力推进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技术在船舶以及配套设备设计制造过程中的应用。夯实船舶精益制造基础,普及数字化、自动化制造。重点实施船舶中间产品智能制造,加快建设船体分段、智能涂装、智能管子加工等示范智能车间和智能生产线。大力推广船舶配套设备智能制造新模式,开展智能车间/工厂示范,全面推进船舶及配套设备设计、制造、管理、维护、检验等全流程的智能化。
8.积极发展“互联网+”与服务型制造。加快构筑自动控制和感知、工业核心软件、工业互联网、工业云和面向制造业的信息技术服务等船舶制造业新基础。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手段创新服务模式,发展网络精准营销、个性化定制服务、智能监测、检验、远程诊断管理、全寿命周期管理等服务,实现从制造向“制造+服务”转型升级。支持有条 件的海洋工程装备、船舶及配套企业由提供设备向提供系统集成总承包服务转变,由提供产品向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和服务转变,推动解决方案服务专业化、规模化和市场化。加快发展第三方物流、检验检测认证等生产性服务企业。
9.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将绿色理念贯穿船舶制造全产业链和产品全生命周期。以推动产品设计生态化、生产过程清洁化、能源利用高效化、回收再生资源化为重点方向,强化设计的节约意识,积极推广应用新型节能环保材料和工艺工装,支持企业进行节能、环保、绿色、安全生产等方面技术改造,加快开展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建立绿色、安全造船技术规范与标准体系。
(四)构筑中国船舶制造知名品牌
10.提升产品质量。加强关键技术与产品试验验证能力建设,推广采用先进成型和加工方法等,大幅提高船用中高速机、电力推进系统、甲板机械、智能航行系统,以及海工平台钻井包、电站、系泊定位系统等配套设备的性能稳定性、质量可靠性和环境适应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培育和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引导企业树立质量为先、信誉至上的经营理念,组织攻克一批制约产品质量提升的关键共性技术,推进中国船舶制造“品质升级”。
11.推进品牌建设。紧跟市场需求,在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主流船型、自升式平台、半潜式钻井/支持平台、海洋工程作业船和辅助船等领域打造一批技术先进、成本经济、建造高效、质量优良、有较高信誉度的国际知名品牌,并推动品牌产品向高技术船舶、深海海洋工程装备全面拓展。扩大船舶动力、甲板机械等核心配套领域品牌影响力。建设品牌文化,加大中国品牌宣传推广力度,树立中国船舶制造品牌良好形象,提升品牌附加值和软实力。
12.强化制造体系管理。制定和实施中国造船质量标准和中国修船质量标准。加强供应链质量管理,提高配套设备全寿命周期质量追溯能力,建立覆盖产品全寿命周期的技术标准规范体系。利用信息技术,推广建立船厂现场质量管理体系、精度控制体系、外包管理体系和成本管理体系。加强先进检测工具、设备研发应用,提高生产过程质量监督检验的效率和准确性。
(五)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
13.促进军民协同创新。推动建设军民融合的科技协同创新平台。进一步加强船舶军转民、军民两用技术科研工作,支持军民技术双向转移转化。完善国家军民融合公共服务平台,推进军民融合信息共享和技术交流。
14.推进军民资源共享。进一步加强船舶领域研发设计、试验验证设施、生产及配套资源的共享共用。支持统筹开展军民通用的水池、海洋环境、通信导航等综合性试验设施和重大军民结合型产业化项目建设,推进北斗导航应用,提高 资源配置效率。建立军民品协作配套体系。加快推进船舶工业军民通用标准建设,推动若干领域军用标准、规范与民用相统一。
(六)促进全方位开放合作
15.加快“走出去”步伐。结合“一带一路”建设,积极推进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支持油气开发企业、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企业、金融机构加强战略合作,联合开展全球油气资源开发和运营。鼓励骨干船舶企业积极开展海外并购,在海外投资建厂、建立海外研发中心、实验基地和全球营销及售后服务体系。积极参与国际造船规则制修订,提高国际造船规范标准制定参与深度和广度。
16.积极引入全球创新资源。利用国外优势资源,开展豪华邮轮、船用低速机协同攻关,鼓励境外企业和科研机构在我国设立全球研发机构。鼓励船舶企业、科研院所与国外相关机构开展联合设计、技术交流合作和人才培养。鼓励船舶企业采取团队引进、核心人才引进、项目引进等方式吸引海外高端人才。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产业创新和推广应用支持力度。引导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实施行业重大创新专项和工程,加强重点产品的产业化推广和示范应用;加强与钢铁等上下游产业合作,联合攻关,促进新材料研制和应用;支持建设行业重大试验检测平台,推进高端产品示范应用;实施船舶配套产业能力提升行动计划(2016-2020年),支持重点配套设备创新和产业化推广应用。
(二)加大金融支持。推动完善在建船舶抵押相关政策;鼓励和指导金融机构根据实际情况对船舶行业实行差别化的授信政策;加大对船舶企业直接融资支持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船舶企业在境内外上市融资、发行各类债务融资工具,优化融资结构;鼓励金融机构支持船舶行业兼并重组和国际产能合作;支持金融机构和船舶企业积极利用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政策,改善船舶工业跨境融资环境。鼓励和支持船舶企业在对外贸易及相关投融资活动中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降低汇率风险,减少汇兑成本。
(三)完善保险支持政策。实施好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机制,适应行业发展需求,动态调整相关品类目录;加大船舶出口信用保险支持力度,研究规范短期出口信用保险业务,扩大出口信用保险支持范围。
(四)加强新需求的培育。在坚持渔船数量和功率双控的前提下,加快推进渔船更新改造;推动人工岛礁、海上浮式平台、海洋探测、海洋资源勘探开发等技术装备研制和应用;优化邮轮港口布局,完善游艇持证要求、运营法规及保险体系,探索试点游艇租赁业务,制定全国邮轮旅游发展总 体规划,加快培育和发展邮轮、游艇旅游市场;结合我国排放控制区的设立,推动内河沿海老旧船舶淘汰更新,完善内河船舶节能减排标准,鼓励内河船舶油改气、加装岸电受电设施和废气处理装置,推进使用清洁能源。
(五)健全多层次人才保障体系。加强船舶行业对高水平研发人才、高技能人才、高层次管理人才和国际化人才的培养。鼓励船舶企业和高校联合建设专业人才培育体系,鼓励地区性船舶行业技能培训中心建设,支持船舶企业优化人才培养机制,开展针对现有员工新业务的再教育和培训,不断提升从业人员的素质和学习能力,培养具备精益求精“工匠精神”的高技能技师和现代产业工人。鼓励船舶企业面向智能制造等未来技术发展趋势开展相关管理人才和技术工人的培养。
(六)发挥中介组织和专业机构作用。充分发挥船舶工业行业协会、造船工程学会、进出口商会、中国船级社、渔船渔机渔具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专业机构和相关智库的作用,加强行业自律,维护行业权益,及时向政府反映企业诉求,提出政策建议。提升行业服务水平,加强行业分析监测和研判预警,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各地区、各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健全工作机制,切实履行职责,强化部门协同和上下联动,抓紧完善配套政策,形成工作合力,统筹推进各项工作。
第五篇:推进深化改革和转型发展征文
爱岗、敬业、诚信、友善
——积极为推进深化改革和转型发展做贡献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征。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总体部署,吹响了改革开放新的进军号,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新的征程。作为菏泽医专的一名年轻辅导员,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我们能做些什么呢?经过长时间的思考,我逐渐找到了方向。那就是努力做到爱岗、敬业、诚信、友善,为进一步促进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积极推进深化改革和转型发展,尽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是一名高校辅导员,我热爱自己的工作。
高校辅导员是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是保证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辅导员工作对于维护高校和社会稳定,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我国高校辅导员现状来看,很多人是迫不得已才选择辅导员工作。工作时间不确定、地点不稳定、待遇不优厚、突发事件频繁、思想压力大等特点,致使很少有人愿把辅导员作为自己长期要从事的职业。但是辅导员工作却一直是我的职业追求。从上大学开始,我就把当一名大学辅导员作为自己的理想目标。经过自己的努力,毕业后我如愿以偿,成为菏泽医专的一名辅导员。还记得工作的第一天,我是那么的兴奋和激动不已。正是由于这份热爱,工作上我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思想教育、日常管理、团员推优、党员发展、奖助学金评定、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与学生有关的每一件事,我都认真细致的解决。当每次和学生们在一起忙到很晚才下班,学生们亲自把我送到校门口,带着感激和嘱咐挥手向我道别,发自内心的说出“老师,路上慢点”的时候,当我在办公室忙到很晚顾不上吃饭,学生们亲手将饭菜为我买来送到我面前的时候,当我为了一次学生活动不顾寒风暴雨、周末休息前来观看、指导、鼓励、赞扬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我对他们的重视而紧紧将我簇拥的时候,当我在下班的时候车子出了问题一群学生前来帮助并着急地为我想办法的时候,当教师节来临之际一束束鲜花和贺卡送到我面前、一个个祝福的短信发到我手机的时候,当学生们在我的鼓励和指导下在各方面取得优异成绩向我报喜的时候„„一股股温暖会时刻洋溢在我的身边,再苦再累也觉得幸福。若干年后,学生们一个个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很多老师都慢慢淡忘,但他们永远也不会忘记他们的大学辅导员。因此辅导员是一份令人骄傲的工作,是一份值得去热爱、去追求、去为之奋斗的工作。我骄傲,我是一名高校辅导员,我热爱我的工作。
敬业奉献,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敬业是一种责任。忠诚于我们的教育事业,要有胸怀大局、恪尽职守、爱岗敬业的责任心。辅导员工作量大、事务繁杂,没有严格的作息时间界限,晚上、双休日、节假日照样加班加点,遇到突发事件即便是深更半夜、狂风暴雨也要及时赶往事发地进行处理。所有的这些,没有脚踏实地、没有尽职尽责、没有默默奉献又何以能完成?敬业奉献说的具体就是要尽岗位职责,把具体工作一点一滴的做好,把工作时间一分一秒的抓牢。作为辅导员,每次学生活动,都要精神饱满地组织、指导并参与其中,不论是课外活动时间、晚上或是周末。端午节、中秋节、冬至等特殊的节日里,只要学校不放假,就要放弃陪同家人,和学生们一起共度、、、、、、除此之外,学生找你谈心聊天,你绝不能以下班时间到了为由而中断,学生给你打电话你决不能以午休或深更半夜为由而拒接或批评学生,学生生病住院你要想家长一样陪护,学生学费凑不齐或遇到突发事件而急需用钱,你要慷慨解囊„„这就是敬业,这就是尽职。这些我做到了,因此也换得了可喜的成绩。自2009年第一次带班到现在,所带班级中有两个班被评为菏泽医专先进班集体,一个班级被评为山东省高等学校先进班集体,先后有两名学生被评为山东省优秀学生干部,一名学生被评为山东省优秀学生,两名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所负责的团总支也先后被评为菏泽市红旗团总支、山东省红旗团总支。
诚信友善,积极促进社会和谐。
诚信友善是社会基本公德的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的基本规范和要求。我是一名高校辅导员,同时我也是生活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一名普通中国公民。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国公民,我会牢固树立诚信友善的理念,坚守社会基本公德,积极营造诚信友善的社会环境。在现实生活中努力做到恪守诚实守信的准则,谦敬礼让、互帮互助,本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要求,处理好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友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是社会主义条件下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价值准则,是我们建设和谐家园、实现民族梦想的重要精神条件和价值支撑,是各阶层各行业都应该积极倡导的具有基础性和普适性特点的价值观。作为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的一普通分子,以友善的态度为人处世是我的责任和义务,现实生活中我承诺做到善待亲友、善待他人、善待社会、善待自然。因为善待亲人可以和谐家庭关系;善待朋友,善待他人,可以和谐人际关系;善待自然可以形成和谐的生态关系。我相信只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倡导并保留一份友善之情,发扬友善互助的精神,人间才能充满更多的真情,社会才会更加和谐。
这就是我能做的——爱岗、敬业、诚信、友善。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兢兢业业服务于我的学生,坦坦诚诚对待周围的每一个人,以友善的态度为人处世。除此之外,加强学习,勇于创新,不断提高自身职业能力和服务社会的本领。
改革开放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努力为深化改革、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尽献自己的微薄之力。相信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全体人民的积极参与下,在不远的将来我们一定能够实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