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快推进结构调整不断提升发展质量
加快推进结构调整不断提升发展质量
农行河南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 崔宗河 2011年08月30日
围绕发展目标 突出重点领域
新时期,河南分行要坚持发展的统筹性、协调性、可持续性,紧紧围绕业务结构合理化、服务方式多样化、收入结构多元化、盈利能力持续化的“四化”目标,着重抓好以下领域的结构调整:
调整优化信贷结构,提高资产业务价值创造力。在存量结构调整上,加强存量贷款收回管理,力争用两年时间把“两高一剩”行业贷款压降到合理比例以内;落实银监会相关要求,确保年底完成存量中长期贷款的贷款合同修订及还款方式整改工作任务,逐步将中长期贷款占比压缩到合理比例以内;确保全行压缩类、退出类客户年度压降比例不低于20%,逐步把A+级以下低信用等级客户贷款占比压降到全国平均水平。在增量结构优化上,增量计划及存量收回计划优先满足信用等级高、综合回报率高的优质法人客户短期流动资金贷款需求,积极支持优质小企业客户、高端个贷客户及优质“三农”客户发展。确保小企业贷款投放达到监管部门的“两个不低于”要求,力争个人贷款增量占比保持在40%以上,确保农户贷款增幅高于全行贷款平均增幅。综合运用贷款、承兑、信用证、保函、银赁通等多种金融产品,调整贷款业务品种结构,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和综合收益水平。
调整优化客户结构,增强对高端客户竞争力。以培育构建三级核心法人客户群和高端个人客户群为重点,按照 “抓大促小、扶优限劣”的方针,强化客户综合营销。抢抓中原经济区建设机遇,强化城乡联动,巩固扩大在系统性行业客户营销上的比较优势,力争对纵跨城乡的“龙型”集团客户服务覆盖率达到60%以上;从省市县三级产业集聚区和城乡结合部优选和扶持一批竞争力领先的优质中小企业群,力争对优质中小企业服务覆盖率达到20%以上;抓住扩大内需和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所衍生出来的个人金融服务需求,在城乡两大市场抢抓高端个人客户。力争高价值法人客户和个人贵宾客户占比年均增长6%以上。努力构建以优良大客户和优质个人客户为两头、优质中小企业客户为连接的“哑铃型”客户结构,实现法人客户与个人客户协同发展、大中小客户合理搭配。
调整优化收入结构,增强可持续盈利能力。一方面,大力提高主体业务创利水平。坚持以效益和质量为导向,加快由“组织存款”向“经营存款”转变。在扩大负债业务总量、调整优化负债结构的同时,加强资产负债组合管理,压缩低息、无息资金占用,增加系统内上存,主动做好转贴现、买入返售业务,拓宽资金运用渠道,提高系统内和金融同业往来收益。另一方面,把发展中间业务作为调整收入结构、优化盈利模式的战略重点。实施中间业务高目标拉动战略,坚持巩固强项、突破弱项“两手抓”,完善落实“跟单计价”等资源配置机制,增强中间业务发展内生动力,确保中间业务收入年均增幅超过35%,财务贡献度年均提高4-5个百分点。
调整优化区域结构,培育差异化竞争优势。立足城乡二元化经济格局和河南是农业大省的实际,强化城乡一体化经营。一方面,抢抓机遇,深入推进实施县域“蓝海”战略,扎实开展三农金融事业部制改革,坚持“量力、集中、有效”的六字方针,做精做优“三农”零售业务,做大做强县域对公业务,提高“三农”县域业务集约化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另一方面,毫不动摇地坚持城市业务在商业运作、价值提升中的先导地位,大力实施重点城市行优先发展战略和城市业务辐射带动战略,构建完善城市业务市场营销、业务运作、资源配置、风险管控机制,力争在未来2-3年内,城市行负债业务、优质资产、中间业务收入年均增长率分别保持在28%、20%、35%以上。
完善营销模式 提升价值创造
大力实施“客户分类、产品分包、服务分层”的“三分”营销模式。把“三分”营销模式作为加快结构调整、提升业务和客户价值的重要抓手。
分层次搭建营销平台。按照“基础网点、精品网点、理财中心、财富中心”四个层次实行网点分类管理。加快网点标准化建设和自助设备、电子银行等渠道建设,提高网点运营效率,力争渠道分流率尽快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今年要新建设有理财工作室的精品网点150家、金钥匙理财中心18家,使理财工作室、金钥匙理财中心分别达到469家、51家。提升省分行财富管理中心经营品质,尽快向私人银行部转变。完善各二级分行大客户中心、小企业服务中心、个贷中心的专业化、集约化营销模式,搭建覆盖零售、对公业务的中高端客户综合营销服务平台。
推行营销队伍等级管理。着重加强产品经理、内训师、理财师等高端客户服务专属队伍建设,今年力争使拥有CFP、AFP资质的理财师数量超过400名。以客户经理(包括法人和个人客户经理)的价值创造为标准,核定不同等级、并对应不同的绩效工资配置系数,实施客户经理等级动态管理。使不同等级的客户经理对等营销维护不同层次的客户。建立法人客户经理组、金融产品营销小组等直销队伍,推行营销联席会议制度,完善对公、零售业务综合营销体系。
完善客户差异化服务体系。梳理现有各类金融产品,分别组合成涵盖资产、负债、中间业务产品的综合“产品包”。细化客户分层管理,构建覆盖各个业务条线和各级经营机构的差异化服务模式。推行高端对公客户营销维护“四专”(专人维护、专项费用、专户监测、专门考核)管理模式;推行个人贵宾客户名单制管理和贵宾客户流失责任追究制度,构建完善贵宾客户增值服务体系。固化前台部门联合作业模式,狠抓资产负债中间业务联动营销,强化各类产品交叉营销,深化客户差异化综合营销。实现金融产品、营销服务与不同客户的对等衔接和良性互动,拉长客户链、产品链和价值链。
加强资本管理 优化资源配置
把降低经济资本消耗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主要指标,突出强调经济资本回报率对业务增长的引领作用,通过加强经济资本管理,优化信贷资源配置,推进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完善以经济资本回报率为核心标准的经济资本和信贷规模配置机制。围绕经济资本限额管理,坚持“刚性约束、效益优先、深化应用”的原则,优化经济资本配置。坚持“战略导向、资本约束、价值创造”的原则,强化信贷规模资源的正向有效配置,完善经济资本管理与贷款规模配置的双约束联动机制。合理安排资本的业务配比、机构配比、区域配比,推动信贷资源向综合回报高的品种、使用效益高的机构、风控水平高的地区倾斜,促进各行调整存量、优化增量,由“要资本”向“挣资本”转变。
完善风险与收益相平衡的贷款定价机制。建立“审贷必审价,审价必审资本回报”的贷款定价审议审批制度,把经济资本占用及回报水平作为客户准入的重要标准,办理每笔贷款都要做到“先算账(定价)、再贷款、后评价”。全面实施“账户目标回报”定价模式,在统一法人客户贷款定价成本收益计量标准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客户信用等级、担保方式、贷款期限等要素,制定差异化的经济资本回报标准。推行同时满足利率浮动幅度与经济资本回报要求的双约束定价机制,提高贷款综合价值回报。
完善经济资本考核评价和日常监测机制。明确经济资本评价指标和规则,根据评价结果调整各行经济资本占用,加大对实体贷款经济资本占用水平、信用风险经济资本占用水平的考核力度。按月监测各行经济资本执行情况,按季对各行经济资本回报率、经济增加值、经济资本配置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将评价结果应用于绩效管理和其他资源配置。强化对基层行“一对一”、“面对面”的经济资本管理辅导,引导各行自觉控制风险总量、调整资产结构,从事后被动调整向事前主动管理转变。
处理四个关系 夯实管理基础
处理好速度、规模与质量、效益的关系。河南分行必须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既要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和总量增长,又要在此基础上,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保持规模、速度、风险、效益的有机统一和动态平衡,追求高质量的发展,实现高质量的盈利。
处理好“有所为”与“有所不为”的关系。经营结构调整必须坚持与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相适应,做到 “有所为、有所不为”。所谓“有所为”,就是在优化增量上下功夫,积极营销新兴产业、高端市场和优质客户,培育新的价值增长点;所谓“有所不为”,就是要在调整存量上做文章,下决心退出高风险业务领域,淘汰高成本和“散、小、差”客户,从根本上解决增产不增收、增量不增效的问题,为高质量、高效益发展腾出空间。
处理好资源配置重点倾斜与兼顾一般的关系。通过深化内部改革,推动信贷、财务、薪酬资源向价值创造高的单位和部门倾斜、向战略性业务和产品倾斜、向基层一线倾斜。同时处理好重点与一般的关系,既要鼓励创效、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要兼顾一般和落后区域的现实情况,保证员工收入“底线”,营造和谐氛围。
处理好调结构、促发展与防控风险的关系。始终坚持“内控优先”和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以开展“基础管理提升年”活动为载体,筑牢基础、苦练内功,加强合规文化建设,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完善推行“大内控”机制,提高制度执行力和风险防控水平,坚持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调结构、转方式、促发展。
第二篇:推进工业结构调整 加快工业经济发展
推进工业结构调整 加快工业经济发展
湖北省发改委
近几年来,省委、省政府把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湖北工业化进程作为全省经济工作的“牛鼻子”来抓,着力推进八大行业结构调整优化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抓好实施“三个一百”工程,提高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国际竞争力,带动中小企业加快发展。通过“三个一批”,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加强工业经济运行调节,改善工业发展环境,促进我省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
一、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推进行业结构调整。按照《湖北省新型工业化规划纲要》的总体发展战略,我省以汽车、钢铁、石化、电子信息、医药、纺织、建材、食品等八大行业为主,全面启动工业结构调整。
汽车行业:重点支持和服务东风汽车公司与国际跨国公司合资合作;抓好神龙轿车二期、东风本田二期扩建、东风—日产生产能力完善配套和规模化生产,提高我省专用车生产水平和关键汽车零部件配套能力。钢铁行业:重点支持武钢二冷轧和硅钢改扩建、新冶钢配套设施改造;支持武钢和鄂钢联合重组及冶钢做精做强。石化行业:重点支持武汉石化800万吨、荆门石化600万吨炼油改扩建及抓好仪长输油管线湖北段建设;进一步整合烟草行业资源。电子信息行业:重点支持长飞、邮科院等企业,发展光纤光缆、光通信系统及设备、新型电子元器件及材料、激光加工设备等产品。医药行业:重点支持三类以上新药的开发,加快生物制药产业化和中药现代化进程,着力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骨干企业。纺织行业:以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出口创汇能力为重点,加快推进棉纺织、服装生产力向优势企业集中,加快设备更新改造。建材行业:重点支持“四新两高”产品发展,依托华新等企业建设7
条大型新型干法熟料生产线。食品行业:重点支持农产品精深加工,形成特色食品加工产业链。同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鼓励企业采用先进技术和装备提高资源利用和节能降耗水平。
二、抓好100个工业重点项目建设,增强工业发展后劲。据调查,2005年全省投资千万元以上的工业续建和新开工项目共803项,总投资额1487亿元。预计有400个项目在2005年建成或部分建成投产,预计新增产值580亿元、利税116亿元。初步选定机械汽车、石化、冶金、建材、纺织、轻工(含农产品深加工)、能源、高新技术行业100个项目,列入2005年“三个三工程”重点建设项目,预计有50个项目建成投产或基本建成。这些项目包括:
——机械汽车行业中有神龙汽车二期扩建工程、东风本田12万辆乘用车、东风有限襄樊中高级轿车基地和中重型车技术改造、东风车桥改造、中德合资激光拼焊汽车底盘总成,武锅锅炉回收等14个项目。
——石化行业中有武石化及荆门石化炼油扩能改造,湖北化肥厂油改煤,湖北宜化10万吨聚氯乙烯,沙隆达新品种农药,宜昌兴发集团三聚磷酸钠等10个项目。
——冶金行业中有武钢二冷轧、二硅钢、冶金节水改造、500万吨球团,大冶有色10万吨高精度铜板带,鄂钢转炉技改等9个项目。
——建材行业中有华新水泥南漳熟料生产线和粉磨站,武穴日产6000吨水泥,宜都二期日产4000吨水泥,大冶尖峰日产4000吨水泥,长利玻璃深加工,三峡新材浮法玻璃生产线等9个项目。
——纺织行业中有孝棉实业扩建32万纱锭、经纬化纤3万吨粘胶短纤,爱帝集团针织服装等10个项目。
——轻工行业中有武汉晨鸣林纸一体化、武汉统一饮料扩建、武烟技改、TCL300万台空调、武汉小天鹅80万台洗衣机等14个项目。
——高新技术产业中有武汉光迅光电子器件产业化、武汉邮科院移动通信(3G)产品、湖北三环信息银税一体终端、长飞光纤扩建等12个项目。
——医药行业中有宜都东阳光6000吨红霉素和阿奇霉素、中联药业扩建、广济药业1300吨核黄素、八峰药化700吨氨基酸等8个项目。
——船舶行业主要是长航青山船厂出口船舶基地扩建项目。
——能源工业中有清江水布垭、宣恩洞坪水电站、阳逻电厂三期扩建、黄冈大别山电厂等13个项目。
三、继续支持100家大企业做强做大、100家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加快市场主体培育。抓好100家重点大型企业、100家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是“三个三工程”的重要内容,是我省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一项重要举措。一是继续做好企业的动态跟踪管理,适时根据企业经营状况、发展规划和项目建设情况,对企业进行调整,择优充实新的企业和项目。二是争取100家大型企业和100家中小企业实现销售收入、利税以高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5-10个百分点左右的速度增长;力争100家大企业实现销售收入合计达到3000亿元,其中销售收入100亿元以上的企业达到6家(东风有限、神龙、武钢、武石化、荆门石化、长江电力),销售收入50亿元以上的企业达到5家(东风本田、鄂钢、冶钢、江汉油田、武烟),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企业达到38家;力争100家大型企业销售收入比2004年增长31%。三是进一步完善工作联系制度和目标考核责任制,做好季度详细分析报告和月度统计工作。四是根据企业生产经营和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协调服务。
四、继续推进“三个一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一是按照省政府“三个一批”工作的要求,今年再完成武钢、大冶有色、南方集团、医药集团、铝业集团、江南实业、宜化等15户大型国有企业改制,以及50户国有骨干企业改制,基本实现100户国有骨干企业改制的任务;继续巩固省属企业改制改组和管理体制调整成果,基本完成10户省属重点企业改革脱困和改制重组任务。二是因企制宜,分类推进企业改制。大型国有企业以引进战略投资者,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为主要形式。对国有中小企业鼓励实施管理层收购,积极探索国有企业改制的有效形式。三是加强规范运作和监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认真做好国有企业清产核资、财务审计、产权界定、资产评估等基础工作;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改制程序,健全改制报批制度,做到每一个环节依法运作、规范透明。四是积极推进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和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以东汽、武钢等15户大型企业为重点,加快企业自办学校、医院、公安消防等社会职能移交地方政府管理。五是推进市州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全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系。加强对市州国有企业改革工作的指导。
五、加强对产业发展的政策引导和扶持,提高经济调控能力。一是认真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和宏观调控措施。加快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和企业发展,限制低水平重复建设和国家禁止的产业发展,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二是积极争取国债资金支持。扎实做好列入国家农产品深加工食品、林浆纸一体化、装备本地化等国债专项计划项目建设或前期工作。三是继续集中部分省预算内资金,实施汽车零部件、光电子信息、生物工程与新医药、农产品深加工、技改贴息专项,带动银行贷款和企业自有资金增加对重点工业行业的投入。在各市州、县市全面建立信用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良好融资条件。四是切实加强对重点工业项目的协调和调度,及时监测项目建设进度,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五是加快武汉乙烯、湖北核电、东风雷诺轿车等重大项目,以及列入我省新型工业化规划的一批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年
底前有300个具有比较优势的项目能进入前期启动。六是加快我省投资体制改革步伐,制定和完善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办法,落实企业投资决策权。
六、加强经济运行协调服务,促进工业生产持续、快速增长。一是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经济运行的监测分析工作,适时掌握各地、各行业经济运行动态,特别是加强对经济运行中带有倾向性、全局性问题的分析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建议。二是抓好煤、电、油、运等重要原材料生产要素的组织调度工作,特别是做好冬季枯水期电力供应、煤炭采购、储备和运输,集中资源保重点、保急需。三是进一步推进银企合作,努力缓解企业资金供需的矛盾。四是引导企业提高信息化水平,加强管理,降低成本,提高竞争能力。五是继续开展全省安全生产、消防、治乱减负大检查,为工业经济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六是通过经贸洽谈会、招商会、展销会等形式,支持企业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提高我省工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第三篇: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服务业
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服务业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座谈会并讲话。他强调,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发展服务业是调结构的重要突破口。要按照“十二五”规划主题主线的要求,开创服务业发展新局面,促进结构调整取得更大进展。
李克强指出,服务经济是现代经济的重要标志,服务业是现代产业的主体。社会生产的林林总总,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与服务业息息相关。在三大需求中,消费需求是最大的潜力所在,居民消费的扩大,主要要靠服务来实现。在三次产业中,服务业是最大的潜力所在,增加服务业供给,能够拉动经济增长、平衡供求关系、稳定市场价格。尤其应当看到,服务业是就业最大的容纳器和社会重要的稳定器,现代服务具有技术密集、知识密集的特点。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加快发展服务业,不仅有利于加强社会建设与管理创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而且有利于发挥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推动经济由大变强。
李克强强调,“十二五”服务业规划既是发展的规划,也是改革的规划。推动服务业大发展,必须加快改革步伐,把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企业主体的作用。要支持社会资本进入服务领域,加强市场监管,促进公平竞争、高效发展。推进社会领域和事业单位改革,在政府切实履行好基本公共服务职责、保障基本需求的同时,把非基本服务的运行更多地交给市场调节。深化财税、价格、金融等改革,完善政策措施,提升开放水平,为服务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第四篇:继续解放思想加快结构调整推进跨越式发展大讨论心得体会
继续解放思想加快结构调整 推进跨越式发展大讨论心得体会
张国有
流火7月,一场声势浩大的“继续解放思想加快结构调整推进跨越式发展大讨论”主题教育正在我市迅速掀起,它似春潮奔涌波澜壮阔,如春风化雨滋润心田。百万朝阳儿女正以满腔的热情、高昂的斗志,积极投身于解放思想,科学发展的伟大实践,以新一轮的思想大解放推动朝阳新崛起、新跨越。
一
当人们开始沐浴2008年的第一缕阳光,不会忘却一个重要的忆念: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
人们常说:解放思想是推动一切工作的“总阀门”。这正如马克思所说:“思想的闪电一旦彻底击中这块素朴的人民园地,德国人就会解放成为人。”马克思的这句至理名言,生动道出了思想这一“总开关”的威力。
党的十七大报告开篇即指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市委刘书记在市委三届八次会议上《继续开展解放思想,加快结构调整,推进跨越式发展》的讲话中,突出强调要迅速掀起新一轮解放思想的热潮。要通过深入学习贯彻党 的十七大精神,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继续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新的历史起点上、新的发展进程中,以新一轮的思想大解放推动朝阳新一轮的大发展。日照鹰城满眼新,燕子衔泥报春来。战鼓阵阵,号角声声,一个洪亮的声音响彻新密大地:继续解放思想,推动科学发展!
二
解放思想是改革创新的先导。我们党在理论上的每一次重大突破,实践上的每一次重大发展,都是坚持解放思想的结果。我国30年的改革开放史,就是一部思想解放史。“中国特色”、“初级阶段”、“科学发展”、“和谐社会”……这些欢 迎 您闪耀着思想光芒和智慧光辉的词汇,都是解放思想带来的丰硕成果。新密的发展历程,就是不断解放思想的实践过程。事实证明,哪些地方先解放思想,就争得了发展的先机;哪些地方解放思想更彻底,发展的步伐就会迈得更快。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工业经济得到长足发展,至为关键的一点就是做到了继续思想解放。观念更新了,就能组织利用好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发展步子就快。相反,只能坐等机遇流逝,守着金山过苦日子。
事实上,之所以反复强调解放思想,不仅因为思想解放是加快发展的“助推器”,更为紧迫的,盖因思想的不解放,已经成了我们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封闭保守、求稳怕乱,开 放意识、创新意识不强;小富即满、小进即足,危机意识、进取意识不强;坐而论道、相互埋怨,实干精神和务实作风不够;思想僵化、生搬教条,不为发展想办法、只为落后找理由……
省委书记徐光春在省委八次党代会上提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中原崛起;加快改革开发和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转变;加快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转变。这些目标无疑是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解放思想的突破口和抓手。
三
如果说,在“山重水复”的年代,解放思想把我们带到“柳暗花明”的高地;那么,已经成绩斐然、顺风顺水,为何还提“继续思想解放”?
无疑,改革开放以来,朝阳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骄人业绩。但是,我市处于发展不足、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的状况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让我们不能自满、不敢懈怠;东部沿海产业向内地转移的态势,让我们深感机不可失,时不我待;国家促进中原崛起的机遇,让我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人们对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的期盼,让我们彻悟科学发展、善待环境势在必行……
改革开放的脚步,不会停歇;解放思想的探索,没有永逸。解放思想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动力,它必然推动时代向 前发展。
四
命运,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欲解放思想,必先认识自己。当前,“继续解放思想,推进跨越式发展”这一响亮的号召,再次激荡起全市人民谋求朝阳新一轮大发展的滚滚春潮,引起了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共鸣。眼下,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思想僵化,因循守旧,看摊守业,必定落伍于时代;小进即止,小富即安,小成即骄,必定成不了大业。解放思想需要无私无畏。只要是对党的事业有利、让老百姓受益的事,看准了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大胆地干。但是在具体工作中,有些同志内心的紧迫感并不强,认识还没有真正到位,多少还存在“无所谓”、“等等看”、“怕风险”、“不敢干”的问题和障碍。
我们的时代,是不断发展进步的时代。不断适应发展变化的新形势,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才能摒弃一切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才能把解放思想的成果转化为朝阳又好又快发展的具体思路和政策措施,从而实现朝阳超常发展新跨越。
当然 解放思想必须,遵循客观规律,克服一个“乱”字。解放思想,不是放纵思想、胡思乱想,而是追求真理;不是割断历史、脱离现实,而应与时俱进;不是搞歪门邪道,不是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也不是“闯红灯”、“踩 黄线”、“钻空子”,而应坚持实事求是、秉持科学精神。
五
浩荡长江,激涌东流,不舍昼夜。
站在时代潮头,朝阳在沉思:何种勇气,方能使朝阳激情勃发;何种自信,方能使朝阳昂然奋起;何种办法,方能使朝阳破解难题;何种力量,方能使朝阳崛起跨越?
毫无疑问,那就是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正所谓“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这种勇气、自信和力量,正来自继续解放思想!人类在解放思想中进步,事业在解放思想中成功。改革开放30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就是人民从思想桎梏中解放出来的结果。
大发展需要思想大解放。古人说,“境由心
造,事在人为”。张开了思想的翅膀,新密的未来之路,将豁然开朗。新的历史起点在昭示,新的历史机遇在召唤,面对发展的差距和压力,面对各种矛盾和挑战,面对人民的重托和期望,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可以自我陶醉、固步自封、止步不前。只要我们始终保持一种饱满的热情、创新的精神、务实的作风,就一定能够加快超常发展,打造独具朝阳特色的经济“小巨人”步伐,向世人展示朝阳更加美好灿烂的明天。因为,继续解放思想,会给我们最强大的力
第五篇:加快推进全省服务业集聚区发展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加快推进全省服务业集聚区发展 促进
产业结构调整
新闻作者:管理员新闻来源: 日期:2011-08-12浏览次数: 2010
服务业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加快发展服务业是发挥湖北比较优势、调整经济结构、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突破口。服务业集聚区作为服务业集约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对于增强服务业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都具有日益重要的作用。最近,我们就此开展了专题调研,提出了一些初步设想。
一、当前湖北服务业正处于新一轮快速发展期
新世纪以来,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全省服务业进入到发展的快车道。2006—2009年间,全省服务业年均增长14%。2006年全省服务业实现增加值突破3000亿元,2009年突破5000亿元,达到5006.2亿元,占当年生产总值的39%。如果将12%以上的增长看作高增长的话,过去的四年,是改革开放30年来湖北服务业第三个高增长时期,也是持续时间最长、增速最为稳定、效益最好的高增长期。2009年全省服务业实现地方税收为289亿元,占地方税收的比重为63.2%。其中,房地产、金融、批发和零售业比重分别达到20.1%、11.2%、4.9%,服务业已经成为地方税收的主要来源。
1、湖北在国家区域战略地位的提升,为服务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国家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以来,湖北成为全国焦点和投资热点地区。国务院先后批准武汉城市圈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东湖高新区为中关村之后第二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武汉市定位为中部地区中心城市,这些重要的功能定位,为湖北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与此同时,我省在大力推进部省合作工作中规划并组织实施了一大批具备区域性辐射功能的服务业项目。我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抢抓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机遇,适时启动“两圈一带”区域发展战略,为全省服务业发展作出了战略性部署,全省服务业进入到一个大投入大发展的新时期。2009年,服务业投资达4437.2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58.6%。
2、工业提速有力地支撑了我省服务业快速发展。新世纪以来,我省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兴省”战略,工业发展全面提速,工业的快速发展,为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提供了巨大的产业发展空间。2006—2009年全省第三产业中,金融业实现增加值年均增长33.4%,现代商贸服务业实现增加值年均增长13.1%,研发设计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年均增长20%,物流业实现增加值年均增长17%,生产性服务业已成为我省最具发展潜力的服务业产业。
3、内需增长为我省服务业发展增添了强大的内在活力。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升级的到来,全省内需也进入到一个稳定快速增长的新时期,进而带动服务业持续快速增长。2006—2009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8.9%。同期,全省房地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5%,住宿和餐饮增加值年均增长14.4%,邮电业务总量年均增长17.8%,国内旅游收入年均增长30%。2009年,全省旅游业总收入突破千亿元,达到1004亿,接待海内外旅游者突破1.5亿人次,同比增长28.8%。
服务业现已成为全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就业富民的重要渠道、地方财税的重要来源,但服务业发展不足、总量不大、功能不强、结构不优的问题仍然突出,服务业在发挥湖北优势、拉动产业发展、扩大就业、带动消费等方面的优势没有完全发挥出来。从总量规模看,我省服务业增加值在中部地区仅居第三位,2009年全省第三产业增加值比湖南省还低276.2亿元。
二、集聚区正在成为促进服务业集约发展的重要载体
现代服务业产业集聚区是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加快推进服务业产业集聚区建设,对促进服务业不同领域之间创造相互需求,放大产业扩散效应和辐射功能,形成服务业新的增长点,推动服务业集约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省发改委与省直有关部门一道,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狠抓了全省现代服务业产业集聚发展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服务业集聚发展态势初步显现。在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全省服务业集聚区发展呈加速之势,一批特色鲜明、辐射力较强、带动作用较大的服务业集聚区,正逐步成长为促进服务业加速发展、推动所在地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全省服务业集聚区有78个,增加值约1000亿元;到2009年全省服务业集聚区发展到126个,实现增加值达到1968亿元,占全省服务业增加值的39%。服务业集聚区涵盖了金融、旅游、物流、信息、文化、中介等六大行业。
武汉市发挥特大城市的功能优势,加快发展功能性服务业集聚区。江汉区作为金融商贸业发达的中心城区,服务业占比已达86%,该区服务业优势已受到国家发改委的高度关注,多次总结推广他们发展服务业的经验和做法,并可能将江汉区列为国家级服务业综合试点区,助推江汉区成为武汉及城市圈乃至中部地区的服务经济中心。武汉市后台金融服务中心建设进展迅速,2009年底,已有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中国银联等13家金融机构在武汉设立后台服务中心或签订建设协议,10多家金融机构在武汉设立部分后台服务中心。汉口北商贸物流枢纽区作为国家商务部重点支持项目,积极承接沿海地区产业市场转移和武汉市传统市场批发功能外迁,着力打造“中部最大、全国最好”的国家一
级专业商品批发市场,目前已有近3000个品牌商户开业,包括义乌小商品展馆在内的七大全国性商品展馆首次亮相,100多万种商品集中推出。东湖高新区动漫产业园已集聚动漫创意企业近百家,从业人员近万人,动漫作品年制作能力达25000分钟,年总产值突破10亿元。其他城市按照“两圈一带”发展战略的总体部署,积极发展具有地域特色的服务业集聚区。襄樊汽车物流产业园区已有物流企业460余家,市场营销网络覆盖全国。正在建设中的三峡游轮集散中心将打造成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旅游中心节点。武汉新港、黄石港、荆州港、咸宁沿江码头等发挥黄金水道优势,沿江物流蓬勃发展。
去年三月,省发改委抓住后金融危机时代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有利时机,报请省政府同意及时出台了《湖北省创建现代服务业发展示范园区实施办法》及其评定标准,得到各市州的热烈响应,各地以此为契机,加大工作力度,不断促进服务业产业集聚发展。今年上半年,省发改委积极组织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和有关专家教授组成评审组,对各市州申报的服务业产业园区进行了认真研究,经过评审等程序,22家示范园区和5家备选园区即将命名。从评审的园区情况看,评审组成员普遍感到各级政府的积极性、发展的态势、规模及其成长性比预期情况好得多。我省的这一做法,得到了国家发改委的好评,多次登载《情况反映》和简报介绍我省的做法和经验,并表示在项目和资金上支持湖北省服务业产业园区的发展。
三、把服务业集聚区作为推动全省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抓手
我们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要把建设服务业集聚区作为推进全省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按照生产服务业集聚化、生活服务业连锁化、基础服务业网络化、公共服务业均等化的思路,加快构建充满活力、特色突出的服务业发展格局,充分发挥服务业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作用。
1、加强规划,引导全省特色服务业集聚发展。打破现有地区限制,统一规划,以武汉、宜昌、襄樊为重点,充分发挥“一主两副”三个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合理定位功能布局全省服务业产业集群,在全省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引导各市区在融合发展的同时,围绕自身特色和比较优势实现差异化错位发展,形成区域功能明确、产业特色鲜明、配套服务完善的服务业园区集聚发展格局。武汉要以“我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定位商务服务功能,着力打造中部地区的区域金融中心、航运中心、贸易中心和商务中心,集聚资本、技术和高端服务人才,发展具有高科技含量、高人力资本投入、高附加值、高产业带动力、高开放度、低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等特征的高端服务业,同时依托武汉城市圈,发挥武汉市的龙头作用,辐射带动黄石、鄂州、咸宁、黄冈、孝感、仙桃、潜江、天门8市以现代物流业和休闲旅游业为主的服务业跨越式发展,把服务业培育成为加快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两型社会”综改区建设的重要支柱。以宜昌、襄樊两个省域副中心城市为载体,以“宜荆荆”(宜昌、荆州、荆门城市群)和“襄十随”(襄樊、十堰、随州)城市群为为支撑,建设具有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和物流特色的两个区域性服务业中心区。
2、突出产业特点,打造一批有特色、有品牌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借鉴工业开发区的成功经验,树品牌、创特色,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特别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建设。通过择优比选,加大投入,在“十二五”时期重点建设60家省级现代服务业发展示范园区。重点围绕现代物流、金融、创意、商务、产品交易市场和服务外包等产业,着力打造一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同时适应行业的发展变化,逐步拓展业态和类型。积极推动生产服务业集中集聚发展。发挥我省大工业优势,研究制定鼓励优势制造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的政策措施,着重推动企业分离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支持工业企业实施二、三产业分离,分离后的税负如高于原税额,由各地财政视情况对该企业予以适当扶持补助,鼓励分离后的服务业企业为社会服务;其所购的固定资产符合技术进步,产品更新换代较快的,经税务部门审核,可以加速折旧。
3、适应新要求,打造一批有特色、有品牌的消费性服务业集聚区。针对消费性服务业高需求弹性、低自然资源依赖、就业容量大等特点,充分发挥我省人口多、市场大,消费性服务业起步早、基础好的优势,积极适应“内需经济”的内在要求,突破性的做大做强旅游和文化产业集聚区,发挥“一江两山”及武汉城市圈内自然资源和历史人文资源优势,形成一批旅游和文化产业集聚区,增强长江三峡、武当山、神农架、楚文化、巴土文化、三国文化等旅游、文化品牌的市场覆盖面。
4、强化服务,创造有利于服务业集聚区加快发展的环境。创新机制和加大投入是促进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的迫切需求。建立健全统计与考核的评价机制、土地与财税价格支持机制、开放与准入政策机制,以及加大政府投入,鼓励引导外资、民资和各类社会资本投资集聚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是促进服务业发展的当务之急。主要推进工作考虑及建议:一是对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省政府《关于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进行一次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二是于近期召开一次全省推进服务业集聚区发展工作会议,交流各地发展服务业集聚区的做法和经验,部署下一步的工作,并结合会议的召开,举办一次金融机构与集聚区企业的洽谈活动,推动集聚区的大力发展。三是加大全省服务业专项资金规模,借鉴中部省份的做法,将现在的3000万元资金扩大到1亿元左右,一方面是与国家发改委的服务业项目资金相配套,另一方面针对我省服务业集聚区发展中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予以支持。
通过抓好服务业集聚区的建设,促进全省服务业有一个跨越式发展,使之成为我省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支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