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企业在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企业在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纯靠制度来约束、规范是远远不够的,这时思想政治工作就凸显了它强大的功效,而企业政工人员对于引导企业正确的文化导向发挥着重要作用。政工工作做好了,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有效地活跃起来,但由于工作不到位,导致思想政治工作存在以下几类问题:一是企业中仍有很多人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是独立于企业管理之外的,不会对企业的经营、绩效有什么促进作用,所谓思想政治工作无非是费时费力可有可无的辅助工作;二是上级领导与下级员工的沟通少,上级习惯下达任务发号施令,下级员工则更加漠视思想政治工作;三是企业政工人员的工作方式单一没有吸引力,还是沿用开会、学习、教育、批评等老一套的工作方法,“以人为本”无从谈起;四是企业政工人员在对员工进行思想教育时,不区分员工素质、层次等个体差异,一味灌输,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以上提到的这些问题是由于企业政工人员没有让员工甚至领导领会到思想政治工作关乎企业发展大局的重要性,没有新颖的方式方法将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没有充分研读员工的心理和企业的情况,没有协调好整体和局部利益并使二者很好的统一所造成的。
因此,对思想政治工作重要性的重视程度,对自身的高标准严要求,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深度,对员工的了解程度,对思想教育工作方法的灵活运用,对规章制度的人性化执行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将这些方面综合执行,才更有助于培育出强有力的生产劳动者队伍,从而全面提升政工人员的综合素质。这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企业政工人员必须具备组织指导能力。不少政工人员普遍遇到的问题是学习材料好找,组织学习的人却很难找。政工人员不单是自身意识到政治思想工作的重要性,自己研读就可以了,而要将自己研究的内容推广出去,并被广大员工所接受,化为生产工作中的动力才算是起到了作用。这就要求政工人员具备组织指导能力,以大家关注的问题为切人点,探寻普遍接受的方法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政工人员必须具备开拓创新的能力。企业内外部环境发生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员工的思想和行为,政工人员要不断加强学习、拓宽视野,顺应外界变化,努力创新自己的工作方法,在处理具体问题时要用发展的眼光看,把事物具体到实际的工作中。政工人员要及时发现身边的新线索,借鉴各种传媒的灵活形式,紧密结合岗位工作,制定一系列的思想政治宣传、企业动态宣传及员工关注事宜的报道等。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工作才会让员工为形式所触动,继而被内容所打动。
三、企业政工人员必须具备化虚为实的能力。在企业的管理中,思想政治工作性质是务虚的,这也是很多人对思想政治工作有误解的原因,但工作所产生的效益是潜在的,只要工作做到位,潜在的效益就会成为有形的效益,这就要求政工人员必须具备化虚为实的能力,将各项工作做到实处,落到实处。因此,政工部门要学会虚功实做,化虚为实,结合自身工作特点,善于在经营管理中发现思想方面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比如:在企业员工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方面,企业要突出地做好保障工作,这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思想政治工作。对于职工的提案建议,只要是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就应抓紧落实,把行动摆在员工面前,这样员工才会心悦诚服地认为自己确实是企业不可或缺的一分子。
四、企业政工人员必须具备调查研究的能力。政工人员一方面要经常深入了解员工群众,全面掌握职工基本情况。另一方面要调研分析企业出现的问题和员工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搞好对策研究提出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五、企业政工人员必须具备综合协调能力。综合协调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教育疏导。企业内部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员工的内心,当员工认为自身发展和企业不相一致时,必定存在抵触情绪,直接影响着其工作状态甚至会对其他员工有所波及。针对此种情况,政工人员就要深入分析其心理,主动找员工谈心,这不仅仅是解开个人的心结,更重要的增强了整个团队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二是培训辅导。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组织员工读报谈感想,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求政工人员将思想理论、企业动态、经济形势、员工关心几方面的问题融合在一起对员工进行传道授业。要做好思想工作协调至关重要,沟通上下、协调各方的任务十分艰巨。
六、企业政工人员必须具备文字表达能力。思想政治如何创新都离不开文字形式,文字要体现出鲜明的观点,这就要求政工人员的口语表达有宣传鼓动性,当然在宣传的过程中言语还要有艺术性。企业政工人员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线指挥员,是具体的组织者和主要实施者,企业政工人员的素质如何,具备怎样的能力必将影响着工作的最终效果。因此,抓好工作的核心还是要从人员入手,选拔优秀的人才并在实际工作中提升综合素质,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才会因此而出彩。
一个合格的政工干部,除了具备基本的政治素质以外,还要努力提升自身驾驭具体工作的能力。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政工干部要学会用语言鼓舞、激励、批评、鞭策、打动人。在语言表达方面不仅要做到最基本的吐字清晰、语句顺畅,还有更深层次的要求,具体是语气要恰当,根据讲话场合、目的、对象的不同选择恰当的语气,总体上要求谦虚又不乏自信、平和而不失热情;语速要平稳,不能过快或过慢,既不能滔滔不绝,也不能慢慢吞吞,要让对方听清楚并且有理解和反应的时间;内容要严谨,不能信口开河、夸夸其谈,更不能口无遮拦,违反保密纪律,给工作造成损失;语言要准确,不能口不择言、词不达意,要用最准确、精炼的语言把意思表达清楚。
提高组织协调能力。作为政工干部,经常需要组织各种会议和活动,做好与各部门、各单位的协调工作,对每一名政工干部来说,显得非常重要,即所谓的“凝聚各方力量形成思想工作的合力”。而要提高组织协调能力,应该努力做到仪表举止大方、语言表达适度、为人处世到位、工作作风严谨。只有谦虚谨慎,培养亲和力,才能代表政工部门,树立政工干部良好形象;只有准确适度地表情达意,才能做好上传下达,避免出现理解上的偏差;只有妥帖恰当地为人处世,才能赢得同志们的信任与尊重,有助于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只有严谨周密地安排布置工作,才能保证每个环节正常运转,不出纰漏、不出差错。
提高文字写作能力。作为政工干部,写作各种文字材料是一项基本功。语言、文体、格式运用准确是材料写作最基本的要求。每名政工干部都应该具备独立撰写报告、请示、工作总结、信息、简报等常用材料的能力,有些岗位的同志还应提高撰写政研理论、调研材料等“大文章”的水平。
提高计算机操作能力。当今社会已经步入了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政工工作的水平要提高,必须适应时代的要求,积极推进信息化、网络化和科学化,而具备计算机操作能力已经成为政工干部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
学习是素质之本、进步之基、能力之源。政工干部要提升工作能力必须把学习作为一种责任和追求,带头弘扬勤于学习的优良学风,在学习上下苦功夫、下真功夫,才能不断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
三要”,一要把对工作的责任心当成个人的一种情怀,始终把自己的命运与行业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二要把对工作的责任心当成个人的一种担当。这种担当就是要在其位、谋其政、履其职、行其责,就是要忠于职守,不马虎、不推诿、不耍滑,做到尽心尽力、尽职尽责。三要把做好工作作为一种价值追求,作为一种信守,真正做到老老实实做人、扎扎实实干事,把实事干好、把难事干成。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它是一门集社会学、教育学及哲学等多门学科为一体的综合工作。提高政工人员素质,培养一批有较高理论水平和文化修养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高素质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加强政工队伍自身建设,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前提和迫切需要;加强政工队伍建设,还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因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政工干部而言,对他们的要求不仅仅是停留在通过有效的工作,实现他们工作层面的作用和价值,同时,其自身也有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要求。
一、影响和制约政工队伍能力和素质提高的因素:
1、企业领导认识不足,队伍不稳定。企业是生产部门,是以生产出适合市场需求、质量优质及高附加值的产品为主要任务的。这种情况造成一些企业领导对思想政治工作认识不足:思想政治工作只要能随着大局走就可以了。所以总是把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和追求税收利润放在突出重要的地位,而思想政治工作则往往被放在比较次要的位置。人员配备上,也多为兼职,人员不稳定,造成部分人员思想波动,没有精力去钻研理论知识,不能很好发挥政工人员作用。
2、职能职权、工作目标不明确。
部门分工不明确,没有实际工作任务,致使思想政治工作成了可有可无可松可紧的事情。有的缺乏操作性强的工作指标,政工人员目标不明压力不足,两标体系的建立和文件落实工作的全面开展,制度目标虽有规定,但落实起来还是有难度。
3、激励机制不完善,实施不力。
企业对政工人员考核由于没有将工作进行具体量化分解,造成素质好的,能力强的满负荷工作,而素质较低、工作能力较弱的在政工岗位上亦步亦趋,但在职务晋升、评功受奖时却论资排辈;致使政工岗位激励机制削弱,人员竞争意识差。\
4、培训率低,放松业务知识学习掌握。
重视其他技术工种的业务培训,忽视对政工人员的培训。偏重于以工代训、以工代学,即使培训也是短期的,课程设置也不尽合理,基本谈不上对政工人员进行系统的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培训。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工人员素质的提高和政工队伍建设的加强。致使政工人员工作能力不强,缺乏创新意识。
二、少数政工人员自身存在的问题:
1、奉献精神差。政工从业人员,需要有比别人更强的奉献精神。如果自身的思想不先进,奉献意识薄弱就无法充满热情地完成好工作。
2、创新思维少。照抄照转、生搬硬套,不能从单位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抓好落实,工作套老路,遇事翻资料,僵化守旧,行动按部就班。
3、文字能力弱。只能转发上级的文件,充当“二传手”,难以完成高质量的材料,写出的东西缺乏新意。
4、质量意识低。缺乏计划性,往往是领导交代一项完成一项,对自己份内的和单位的工作缺乏超前意识。对如何提高效率,如何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也缺乏深入的思考。
二.加强政工队伍自身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一、为政工人员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
1、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重要性,转变对加强政工队伍建设的认识。
毛泽东同志曾经教导我们: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
首先,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政工队伍建设是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企业领导要充分认识思想政治工作的双重作用,它既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做好企业各项工作的保证。解决思想问题,化解社会矛盾,是政治思想工作的重要内容。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为建立和谐企业,为企业又好又快发展保驾护航。所以企业的管理者更要认识到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政工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以改变企业重生产重效益,轻思想教育轻政工工作的现状。
其次,提高政工人员素质,加强政工队伍建设是提高政工干部领导能力和现代管理水平的要求。
企业内人才的培养不仅仅局限于业务人才、技术人才,管理人才,政工队伍也要适应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需要。企业发展与改革的进程中,有各种各样的矛盾,解决这些矛盾冲突是各级政工干部义不容辞的职责。而化解矛盾也讲究方式方法,用个案化、当事人特定化等方法,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理论水平,使能力强业务精的政工干部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2、建立健全机构,明确工作指标和任务。
建立健全政治工作机构,使政工工作职责明确。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政工工作有了新的要求和方向。以前那种职责不清,思想、教育、宣传、纪检、人事劳资、工会、党务集于一体的混合式政治工作机构已经很难适应现代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所以使从事政工工作的人员详细分类,细化量化,有利于政工工作的操作和目标实现,使政工人员工作明确努力方向。
3、善激励机制,营造良好的政工队伍成长环境。
建立科学考核体系:在考核内容上要力争具体。业务学习、履行职责、基本技能、落实制度都要纳入考核范围。建立以“德”、“勤”、“能”、“绩”为重点的政工队伍评价体制。根据德才兼备的要求,从规范职位分类与标准入手,建立以业绩为依据,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各类人才评价体系。制定不同层次、不同类型政工人员的岗位职责规范,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政绩考核评价标准。激励政工干部把政工工作当科学去探索,当作崇高的事业去追求,这样,政工干部队伍才能稳定而充满生机。
严格考核兑现制度:克服政工人员评价中重学历、资历、轻能力、业绩的倾向。把考核成绩与职位晋升、立功受奖等挂起钩来,让考核成绩好的同志,切实得到实惠,成为工作学习的动力和榜样,对成绩差的,要动真格的,重锤敲打、限期整改;对个别不适合在政工队伍的人,要及时做出调离安排。
4、加强培训,强化学习,为政工人员提高素质提供平台。
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纷繁复杂的,特别是实行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以来,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这些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很大难度,所以政工干部必须具有较高素质。不仅要强化党的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有针对性有时效性地学习好国家的近期方针、目标:比如党的重要会议精神、文件精神;还要了解行业近期要求学习掌握的重点:比如今年按照中央部署,行业正在进行的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为重点,在全体党员干部中集中开展的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及结合这一活动开展的“两个至上”在岗位主题实践活动、建立“两个至上”长效机制的道德准则、行为规范,达到推动“两个至上”在岗位主题实践活动向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方向深入发展的目的。
同时通过强带弱、老带新、领导带部下和参观学习等多种形式,提高政工人员业务能力。还要有针对性地定任务、压担子,让他们在工作中大胆实践锻炼,不断总结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
5、要建立正常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流动制度。
既要把一批学历高、专业相对对口,有志于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才充实到队伍中来,又要允许一些学历低,年龄偏大、能力弱的人员流向其他岗位,从而保证政工人员的流动。选拔政工人员时一是要把政治素质放在首位;二是要尊重群众的意见,重视按民意调查的结果选人用人。强调基本素质,包括选拔对象的学历、言表文述、工作经历、甚至性格、气质等自身素质和客观条件。
三、政工人员的自我进步是加强政工队伍建设的必须条件。
企业和组织为政工干部创造良好的发展进步环境,作为政工干部自身,也要加强自我煅造,打铁还需自身硬。自身的政治面貌不优秀、理论水平不高、业务知识不精,怎能让别人信服,怎能作好别人的思想工作?所以政工人员,要加强八种能力的培养:
1、学习力:侧重培养自己掌握科学学习方法的能力和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习惯,既要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也要学习哲学、心理学、政治学、领导科学等知识。并能通过学习与调查,剖析问题及其根源,并找到解决办法。
2、反应力:培养自身的政治敏锐性和敏感性,能够及时掌握和领悟上级出台的各种政策、精神,并自觉运用到工作中,用先进的理论指导工作。培养自己发现新问题、新情况及苗头性倾向、准确应对,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的能力和发现总结提炼新作法、新经验的能力。
3、示范力:俗话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通过要求自身严以律己,自觉作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实践者,树立良好的形象,有助于政工干部表率作用的发挥。
4、执行力:在执行过程中,对国家的法律法规规定及公司文件要求执行的,政工干部要不折不扣地加以落实。在自己的看法与上级的指令有分歧时,要先保留意见,不能在职工群众面前说糊涂话,办糊涂事。严格执行的良好作风也有利于体现公平公正,一视同仁的氛围,让职工群众感觉政工工作的科学与严谨。
5、创新力:培养自己善于发现和突破制约工作开展的瓶颈、并通过工作创新和机制创新促进工作开展的能力。思想政治工作最怕思维僵化与工作呆板,要善于创新与开拓,找出适应工作要求的新路子新办法。
6、亲和力:培养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使自己能被群众接受,与职工结成同志加朋友的关系,当别的同志遇到困难和问题时,乐于向政工干部倾诉、并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出路。
7、协调力:培养善于与其他业务部门沟通协调,使上级精神和职工心理有机融合,形成思想上的共识和行动上的一致,在协调中发挥政治工作服务保障作用的能力。
8、表达力:表达力有两个方面:口才和文才。口头表达要求政工干部说话能够把握分寸,表达意愿清楚,条理清晰,态度和蔼。书面表达即文字综合能力,公文写作、论文写作能力要强。为了使写出的文字能够传达到相应的部门和方位,还要掌握现代通讯设备的运用,电脑文档、网上办公及电子邮件等要熟练应用。那种写东西靠秘书,传文件要干事,对现代电子知识拒绝掌握、懒于掌握的人,不能适应现代政工工作。
能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是行业改革、发展和建设“严格规范、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中国烟草的思想基础,新形势下行业的发展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政工队伍建设,是我们的事业能够平稳有序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建设责任烟草、诚信烟草、和谐烟草的重要保证。有一支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政治思想工作者队伍,是开展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坚实基础和可靠保证。
在常人眼里,政工干部在平时工作中都是“耍嘴皮子”的,大理论“三六九”,小道理一大溜,靠“嘴”吃饭。没错,政工干部的职责就是对工作对象苦口婆心做思想工作,用自己“嘴”打开员工的脑子,循循善诱进入他人的心灵,去引导你、感化你、鼓舞你,为你摆正思想方向,调整行为规范。这是性质所决定的。
“唱功”是政工干部的基本功能,但这完全不够的,仅靠嘴说,不仅起不到应有的政工作用,反而会招来“光说不练”的质疑。目前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我们政工干部来说也有一个接“地气”的内在要求,在这个过程中,要做到“身心合一”,做到“三下”:
“心”必须往下移。通常说,“行随心往,心随行动”。政工干部为基层服务首先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心”,到底有没有为职工的“真心”、有没有为员工的“真情”都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和前提。如果只是“被动而为”,而非“主动意愿”,最终效果恐怕就会大打折扣,所以要带上“真心”、捎上“实意”下一线,走进员工、联系员工、服务员工,以“真诚的心”赢得“员工的心”,深入调研,找准“钥匙”,打开心锁,才能在做思想政治工作中有的放矢。
“身”必须往下沉。如果只有“心”,而没有具体的“行”,显然“要不得”,下基层不能只是“心里想”、“嘴上说”,而没有“具体行”,只有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要有具体行动,做到“身心合一”、“身行合一”,真正做到“心下”、“身下”,赢得广大员工群工的信任和支持,才能在做思想政治工作中如鱼得水。
“力”必须往下使。要克服“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形式主义,“用全心、使全力”为员工解困释疑,注重从员工最急切、最盼望的思想反映办起,全心全意全力,扎扎实实地办实事、解难事,才能在做思想政治工作中事半功倍。
“接地气”根基在群众,力量在群众,出发点和落脚点也在群众,只有扎根基层、深入群众、接上“地气”,才能更好地向群众学习、在实践中学习,从职工群众中汲取营养,为企业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注入活力,政工干部才能有施展才华的舞台,才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第二篇:企业在改革发展时期
企业在改革发展时期
基层员工思想动态解析
王 侠
自去年以来,赤峰热电厂四期工程全部投运,新投运机组给企业安全生产形势带来严重威胁。同时,新投机组的电量、电价尚未得到落实,企业经营压力十分沉重。企业安全形势严峻,企业实行“订单式”管理,对企业员工收入带来影响。企业发展形势不利,将会直接影响员工对企业发展前景的瞻望。企业在困境中的发展摸索,也正是员工思想观念发生转型的过程。作为在企业中负责员工思想动态的分析者和把握者,我们应如何正确把握和引导员工的思想行为,推动员工实现自我嬗变,让员工有意识地与企业同担当、共命运,本文将结合基层工作实际,分析基层员工思想行为方式,藉以寻找企业改革发展过程中进一步做好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和对策。
一、企业改革发展过程中基层员工思想行为分析
企业在改革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在摸索中前行,会遇到很多困境。而基层员工思想动态波动是最为敏感的核心问题,它足以形成强大的推动力或阻碍力。下面将结合基层实际情况,从观念、压力、动力、凝聚力、执行力等五个方面来分析企业发展过程中员工的思想行为特征。
观念分析: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发电企业建设的快速发展,基层员工由于受其学历和素质技能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员工很难跟上企业发展的步伐。企业在发展,而员工素质没有提高,势必会有优胜劣汰之险。员工会对自身发展前景有更多关注。所以部分员工会继续提高知识能力和业务水平,在机遇来临之时,拓宽自身发展的空间。部分员工在企业工作时间比较长,在原计划经济模式下其自身价值观、生活观、工作理念等形成定式,适应企业改革的能力比较脆弱,因此对改革具有一定的抵触情绪。因此,员工思想懈怠,工作热情较低,工作效率下降,有拣日撞日之想,不愿为适应企业的改革发展而改变自身。压力分析:企业在改革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境,企业四期B厂#2机组没有核准,企业经营压力日渐增大。企业压力大,势必会把压力传递到基层员工,会对员工提出更高的要求。基层员工的压力来源主要来自几个方面:一是经过改革,人员压缩严重,但生产任务繁重,工作强度较大;二是实行“订单式”管理模式,绩效考核到人,直接影响其业绩和收入;三是企业发展对员工素质和技能提出新的要求,其学习能力和自我提升能力显得不足;四是国家能源产业政策调整,对小企业发展不利,员工对企业信心不足。因此在经受以上重重压力的状况下,员工的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受到很大的挑战。表现在行为方式上,就是惶恐心理严重,对企业的归属感有所降低。
动力分析:一个人没有动力,很难把工作做好,一个企业没有动力,将不会有前进的可能。所以企业的发展需要员工的动力和支持。但是基层员工由于受到待遇、压力和认识等综合因素的影响,部分员工工作动力有所降低。根据基层思想动态反映出现的状况显示,影响基层员工动力的因素为:工作认同度、福利待遇、晋升空间、政策原因、学习机会、工作氛围等。以上因素,员工对福利待遇和晋升空间的影响最大,当然这受企业经营状况好坏的影
响,但也受到员工自身主观认识的影响。综合来看,员工的工作动力与企业的改革发展要求不太相符。表现在其行为上,就是工作热情不够,工作效率较低。
凝聚力分析:员工的凝聚力受企业对员工的关心程度、企业文化和工作氛围等因素影响较大。应该说,以前工作压力相对较小,企业文体活动较多,员工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机会也较多,工作氛围较好,员工的凝聚力也较高。但是随着工作压力增大,员工面对日益繁重的生产任务,企业文化活动随之减少,员工之间沟通机会和时间减少,工作氛围变得紧张,同时企业改革也对员工带来了种种冲击,比如绩效考核的推行,对员工的关系和对企业的凝聚力构成了一定的影响。尤其对于目前两种用工形式并行,正式员工感觉待遇在下滑,劳务用工认为企业无法给予公平的对待,这对员工的凝聚力也形成了冲击。而且企业面对严峻的竞争形势,忙于应对竞争和发展,对员工的关心也显得十分不足。以上种种原因,造成了员工凝聚力有一定程度的下降,或者说员工目前的凝聚力远远不足以形成强大的战斗力,来适应企业改革发展的需要。
执行力分析:执行力不足,企业的制度落实和经营效果就大打折扣。目前,基层员工的执行力状况有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的因素,主观上为员工的认识问题,即对工作是否具有主动性和能动性;客观上受到管理方式和员工素质技能的影响,即管理是否合理、流程是否顺畅,员工素质技能是否能够满足工作执行能力的要求。整体来说,基层员工的执行力不够高,这主要还是受其主观认识和观念的影响,即使管理再科学,素质再高,员工主观认识不够,不愿自觉努力执行,其执行力也将无法提高。因此,企业也认识到员工的执行力问题是企业经营好坏核心问题。
二、企业改革发展过程中基层员工思想动态的对策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基层员工的心理承受能力、综合素质、工作热情等方面与企业发展的需要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为此,我们只有正确认识和面对这种差距,才能更好地解决员工思想问题,保障企业具备良好的思想支持和动力支持。
1、实施教育策略,推动基层员工思想观念转变
要想让员工适应企业发展需要,必须采取以教育为先的方式,推动员工思想观念转变。一是加大对基层员工的形势教育,让员工认识到企业现在所处的环境机遇与挑战并存,增强员工的紧迫感。今年,厂党委根据企业发展形势安排了主题形势任务教育。通过主题系列活动的开展,引导员工为改善企业经营绩效,助动企业安全生产而肩负起本职岗位重责。二是强化对基层员工的危机教育,目前企业生产任务完成形势异常严峻,新投产机组因各种原因出现非停现象,安全生产受到威胁。新机电量、电价尚未落实,新机投产就面临亏损,企业经营步履维艰,某种程度上来说现在是为生存而战的严峻时期。三是树立员工信心,要让员工明白企业改革发展的目的和意义,鼓励大家增强信心,携手共度难关。通过以上教育活动,让基层员工切实认识到企业现在所处的环境,虽然企业面临着一系列困难,但是企业的发展前景依然开阔,从而让员工在深刻认识环境的基础上,坚定信心,实现思想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2、重视沟通,强化思想观念转变的有效性
员工思想观念的转变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需要一个不断教育和强化的过程。因此,在实施教育策略的基础上,要重视沟通的作用,变员工被动接受为主动吸收,通过多向沟通,强化思想教育的效果。企业通过召开员工思想动态分析会、厂长联络员会议、厂务公开等多种渠道,倾听员工的声音,解析员工的疑惑,为员工解决实际困难,在生活、工作上关心员工。其次,通过厂内网络新闻、企业简报、电视新闻等多种宣传形式,及时传递国家、集团、企业的政策方向和信息等,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同时,基层管理人员要多向员工灌输思想观念转变的意义和方向,多了解员工的想法,及时消除员工疑虑,引导大家和企业发展的思维保持一致。激发员工为企业努力工作的激情,从而提高沟通的效果。最后通过小型、多样的文体活动,增加基层员工之间相互交流的机会,让大家通过交流和探讨,相互影响,相互提高。
3、强化激励效果,将基层员工的思想压力化为动力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有压力并不是坏事,但是压力必须有一个度。压力适中,有利于员工有紧迫感,会使员工自主地把工作做好、做快;但是压力过大,对员工的要求过多时,会使员工有抵触情绪,从而使工作绩效降低。因此,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和对待员工的压力问题,企业要强化激励形式,将员工的过高压力转化为工作动力。要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评价考核体系,丰富激励手段,如通过工作轮换、岗位竞争、增加学习机会等方式来提高员工的工作兴趣,全面提高员工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调动员工的工作激情和动力。对于企业能为员工解决的问题,企业必须尽快为员工解决,对于员工主观认识造成的必须引导员工通过学习等方式提升自己的认识能力,增强自身心理承受能力,坦然接受企业现状的事实。
4、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基层员工应变改革的能力
在推动基层员工观念转变的基础上,还必须增强员工应变改革的能力,包括员工本身的素质技能和心理承受能力等。因此必须加大培训力度,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培训,来提高员工的适应能力。一是加大观念意识培训,引导员工主动了解国家政策信息和集团发展方向,建立大局观,以开放的心态和思维认识企业发展面临形势,扩大自身视野,以主人翁的精神站在企业发展的角度认识问题。二是要加大技能培训力度,提高员工工作能力,增强员工适应企业内部竞争形势的需要。三是要加强员工心理承受能力培训,通过研讨、团队活动等,增加员工内外部交流机会,促使员工突破原有惯性思维局限,树立信心。
5、实现文化引导,持续提升基层员工的执行力
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在经营活动中共有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企业文化对战略的制订和执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发挥企业文化的作用。一是要推进创新文化。要推动企业的发展,就必须要不断创新,不断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因此要积极倡导企业员工尽职尽力,努力创新,为企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二是要推进执行文化。执行文化关系到企业发展进程的速度。对此,企业要让各个部门和全体员工明确企业的战略与目标,并进行目标分解,将其落实到人,让全体员工积极参与,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从而不断提高执行意识,将个人价值观融入到企业执行文化之中。三是要文化渗透。今年东北分公司提出了安全文化和廉洁文化。企业通过制定实现“安全年”的战略目标,增强全员安全意识。通过全国“安全月”活动的开展,加强员工安全形势教育,明确安全规章制度。通过在企业网络主页开辟新闻专栏,出版“安全月”专刊,在厂区重点位置重新设立安全宣传版画,制作安全温馨提示板,制作安全标语等,多渠道营造安全文化氛围。通过开展贯穿全年的廉洁自律警句、温馨提示征集活动。把员工自己创作和推荐优选的廉洁自律警句格言,在网上开辟温馨提示栏目。与各党支部、处室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制定印发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任务分工。坚持每月组织高危管理岗位人员总结和填写高危岗位廉洁自律情况自查表等,时刻营造出良好的廉洁自律氛围。
综上所述,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及时了解和掌握员工思想状况,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升员工素质,激发员工热情,凝聚员工力量,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保障。
第三篇:给某某某有关项目开发过程中出现问题报告
关于***·***某某某工业园开发建设过程中问题的汇报
***区***某某某工业园管理委员会:
***省***·某某某工业园运作**年多来,在区政府和***管委会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本着“节约土地、集约规划,高强度建设投入,形成食品产业集群效应,培育强势产品群,打造***知名品牌”的原则,将园区建设及招商工作有计划、高标准的渐进开发,我们在对该项目的规划进行了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进行了科学修订,力争把该项目建成高起点、高标准的某某某工业园区。结合目前园区开发建设实际情况,现将项目开发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汇总汇报如下:
1、土地手续问题:为加快工业园的建设进度,在**区政府和管委会的大力支持下,我项目现采取的是一边建设开发一边办理手续的方式进行。园区一期土地报批为***亩,但目前具备集体土地手续的仅为***亩,国有土地手续的办理仅走到***完成。由于土地证的问题,现施工的各种报建手续无法正常进行;而且招商入驻企业必须在有土地证的前提情况下才能办理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各类工商注册相关手续,这都给我们的工作带来很大难度和风险;
2、天然气管道的铺设问题:目前燃气管道仅铺设至***路与***路交叉口,这极大影响园区企业的顺利投产,我公司申请将管道向**铺设至园区门口。园区**期签约企业***食品有限公司已严重面临这样的问题,在装修进场前,所需的燃气必须接入,只有在这样的前提条件下,企业才可以进行正常装修、手续办理、设备试用以及后期正常的投产经营。目前为保证企业的如期进行,通过各项协调工作,企业拟从园区对面的****借用蒸汽,需进行从***至我园区横跨***路开挖及地下蒸汽管道的铺设,以保证公司建设的顺利开展。
3、供电增容问题:随着园区签约企业的陆续进场,园区现有的变压器已远远不能满足现有及后续企业的用电需求,目前我们正在积极进行新变压器的申请办理,以保证园区内企业的正常运营生产。
这些因素目前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园区的建设施工进程以及阻碍了集团公司的投资开发力度,为做好工业园区的建设开发,我们恳请管委会给予我们大力支持和指导,协调我们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我们相信在管委会的大力支持下,****年工业园区招商建设会有一个大的发展,为早日实现园区***亿产值,同时做好企业IPO上市工作,促进我们辖区的经济发展,我们会作出积极的贡献。
第四篇:关于农村沼气建设过程中的出现问题的调查和研究
关于农村沼气建设过程中的出现问题的调查和研究
沼气建设在新中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几经波折,几年前,温家宝总理曾特意批示:发展农村沼气,既有利于解决农民生活能源,又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确实是一项很有意义,很有希望的公益设施建设。2006年以来的三年间,沼气国债项目在政府引导下,农民自愿原则下,全国农村户用总数超过2200万户。沼气建设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在农村沼气建设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值得我们重视,为此,笔者深入到皖北一个村庄对该地区的沼气利用现状进行调查,确实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
笔者在调查时发现,由于地区经济差异不平衡的影响下,农村有相当规模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严重影响了沼气的建设。由于农村劳动力的减少,受一些落后思想的影响,留守人群对沼气建设的政策了解并不多,接纳程度也不是很理想。
在调查中笔者了解到,由于国家和地方财政的支持,每户农民只要花费一千元左右就可以修建一户沼气,由于受到一些村干部的宣传和鼓动和“人随王法草随风”的从众心理以及盲目攀比的心理的影响,一些农民不根据实际情况就盲目的修建户用沼气。在调查一户农民家时笔者发现,该户农民有四名家庭成员均长年在外打工,致使家中沼气设备常年“断气”而成为摆设,没有发挥其实际作用,使资源严重浪费。
由于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传统的农村格局和生产方式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许多的生存习惯正在悄然改变,例如,传统的一家一户养殖家畜的粗放型的饲养模式逐渐衰微,有的整个村中只有零星几户养殖家畜规模稍大的养殖户。造成了一些农村的沼气发酵原料严重短缺,成为了现在发展沼气面临的主要障碍。
农民外出务工一般都是“候鸟式迁移”,即农忙时期回乡收割耕种,农忙结束立即返城务工。由于农村机械化作业的发展,改变了过去手割牛耕的精耕细作方式,农民为了节约回城时间,对待收割完剩下的秸秆,并没有想到作为沼气的原料加以利用,而是采用秸秆焚烧的方式。这样既不能使秸秆成为沼气的发酵原料而加以利用又加重了大气的污染。
皖北地区地势平坦,是重要的产粮和养殖基地,地处温带地区有着充足的发酵温度有着天然的优势,可是由于农村人口的大量外出,传统的养殖习惯凋零,农作物收割方式的变革等,使沼气项目大发展在该地区并没有引起农民的建设热情和广泛关注。再加上某些项目负责人对沼气补助资金的觊觎,使沼气项目在该地区并没有取得长足的发展。
农村的沼气建设是民心工程,致富工程,生态工程,对新农村的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多次肯定,但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等多方面的原因,以及农村具体情况的复杂性,使沼气建设在一些地区的发展出现了很多问题结果并不理想,所以需要我们不断的去了解问题不断的解决问题,最终使沼气建设,这个为民办实事的工程真正的成为惠民工程,而得到农民的认可和热情支持。
第五篇:在职业咨询发展和成长的过程中
在职业咨询发展和成长的过程中,形成了许许多多职业咨询的理论,这里介绍几个对职业咨询实践影响较大的理论。
1、人职匹配理论的主要内容
人职匹配理论是用于职业选择、职业介绍和职业咨询的经典性理论,也称特性与素质理论,最早由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帕森斯提出。1908年帕森斯在《选择职业》一书中指出了职业咨询的步骤:“第一,应清楚地了解个体的态度、能力、兴趣、智谋局限和其它特性;第二,成功的条件及所需的知识,在不同工作岗位上所占有的优势、不利和补偿、机会和前途;第三,上述二条件的平衡。”其含义是将个人的主观条件与对个体有一定可能性的社会职业岗位相对照、相匹配,从而选择一种职业。这一经典理论后由著名职业咨询专家威廉逊(E.G.Williamson)等人进一步发展和定型。该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人格特征与能力特点,并与社会的某种职业相关联。职业指导就是要帮助个人寻找与其特性一致的职业,以达到人与职业之间的合理匹配。这种人职匹配的过程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步骤:
(1)特性评价。评价被指导者的生理、心理特性,职业能力测验,职业兴趣评价,人格测验,以及有关被指导者的家庭文化背景、父母职业、经济收入、学业成绩、闲暇兴趣等,从而获得全面的材料,作出综合评价。
(2)职业因素分析。指分析职业的各种因素,包括各类职业内容、特点,提出对从业人员的具体要求。
(3)个人特性与职业因素的匹配。根据被指导者特性评价与社会职业因素分析结果,对个人进行职业咨询与指导,从而达到人与事的合理匹配。运用这一理论分析往往取得较好的职业指导效果,且成功率高。不足之处是这一理论忽视了人的整体性,忽视了人的社会心理对选择职业的影响。
人格类型与职业类型学说也属于人职匹配理论。这个学说是美国著名职业指导专家霍普金斯大学教授约翰·霍兰德(JohNLHolland)创立的,他把千差万别的人格类型归纳为六个基本类型,同时把成千上万的职业划分为相应的六大类,每一人格类型对应于一个职业类型。
下面是六种人格类型及相应的职业类型:
(1)现实型。这种类型的人喜欢有规则的具体劳动和需要基本技能的工作,但缺乏社交能力。适应从事的工作主要是熟练的手工工作和技术工作。如制图员、司机、电工、机械工、运输工、产业工人以及木工、瓦工、铁匠、修理工等。
(2)调查型。这类人喜欢智力的、抽象的、分析的、推理的和独立的定向任务,但缺乏领导能力。这类人所适合的工作主要是科学
研究和实验工作,包括各类科学研究人员,如气象学者、天文学者、地质学者以及物理学、生物学、化学、数学等学科的科学工作者。
(3)艺术型。这类人喜欢通过艺术作品来达到自我表现的目的。他们感情串富、善于想象,对艺术创作充满兴趣。但缺乏办事能力。适合从事的工作如室内装饰、图书管理、诗人、作家、演员、记者、以及音乐;书画、雕塑、舞蹈、摄影等各类文学艺术工作者。
(4)社会型。对社会交往感兴趣,愿意出入社交场所,关心社会问题,愿为社会服务,但缺乏机械能力。所从事的职业主要是与人打交道和为人办事的工作,即教育人、医治人、帮助人、服务于人的工作。如教师、医生、护士、律师、服务员、公关人员以及社团工作者和社会活动家等。
(5)管理型。这类人性格外向,对冒险活动、领导角色感兴趣,具有支配、劝说和使用语言的技能,喜欢管理和控制别人。这类人缺乏的是科学研究能力。适合的工作主要是管理、决策方面的工作,如国家机关及机构负责人、党团干部、经理、厂长、推销员以及宣传、推广等工作。
(6)常规型。这类人对系统的有条理的工作感兴趣,讲究实际,喜欢有秩序的生活,习惯按照固定的规程、计划办事。他们习惯选择与组织机构、文件档案和日程表之类的东西打交道的工作。如办公室办事员、图书管理员、税务员、统计员、出纳员、秘书以及打字、校对等工作。
需要指出的是,这种划分是相对的,具有某种典型人格类型的人是存在的,但是绝大多数人属于混合型。
2、对人职匹配理论的评价
人职匹配理论以个体差异为基础,它通过对个体评价和职业分析使二者相结合。其方法直观简单,反映了职业指导的基本方面,并且便于实施。特别是心理测验技术的运用和发展,为人职匹配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手段。使得这一理论曾一度占主导地位。70年代以后,情况发生了变化,许多学者对这种理论和方法提出了批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1)职业种类如此繁多,并且不断地发展变化,很难确定每种具体职业所需要的个人特性,最多只能限于通用性强的职业和少数特殊职业。
(2)人的特性不仅非常复杂,而且处在不断变化和发展过程中,各种测量个体特性差异的工具虽经多次修改和研制,其效度和信度仍然不能令人满意。这就限制了人职匹配方法的普遍推广。
(3)影响人们选择职业和适应职业的因素是复杂的,除了个性因素外,还受社会需要、社会心理、舆论、传统观念以及家庭状况等多方面的影响。这是人职匹配理论所忽视的。
此外,这个理论还忽视了人适应职业的主动性和个体的可塑性,过分地强调对个性特点的适应。这种过于机械的做法必然导致许多人难于找到适合自己“特点”的工作,而有些工作又找不到“合适”的人。
尽管如此,人职匹配理论在职业咨询中的地位仍然是不可忽视的,它是迄今为止最重要的职业咨询理论之一。特别是人职匹配理论的创立者们根据这一理论提出的一套职业咨询模式,被职业咨询者广泛应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