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物业管理企业在建设和谐社会过程中的作用
浅谈物业管理企业在建设和谐社会过程中的作用
蒙能物业工程信息中心
2011年6月20日
摘要:社区作为社会的缩影,其和谐是构成整个社会和谐的基础。物业管理公司作为社区管理服务的直接提供者,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物业管理企业有责任从构建和谐社区做起,肩负起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使命。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社会的和谐要求社会机制的科学合理,社会政治经济的均衡发展以及人们生活环境的不断优化。而作为人们生存环境的基本内容的居住环境 —— 社区的和谐,理所当然地占有重要位置。物业管理公司作为社区管理服务的直接提供者,在这一过程中,当仁不让地承担着重要的作用。物业管理企业有责任从建设和谐社区做起,肩负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份历史使命。
一、物业管理企业在促进和谐社会的创建进程中的作用
蒙能物业管理公司,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不仅贡献了直接的经济力量,而且在改善人们居住、工作环境,提升人们生活素质方面也发挥着巨大作用。我们知道,一个城市必须要有品位,它才能吸引人流、物流,没有品位的城市再富有也没有魅力,更谈不上和谐。当然,城市的品位不仅仅说城市要有高楼大厦,众多的人造景观,它还要有舒适、安全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有序、高效的办公环境,以及较高的文明程度和文化品位,只有这些城市的灵魂存在,才能提高城市生活的档次,提高城市的生活品质。从历史上看,城市的发展过程始终伴随着一个生态环境的问题,城市发展了,社会却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环境病”,越来越多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但几年过去了,由于没有很好的维护、保养,就变得破烂不堪,而这些破烂的大厦、小区自然会严重影响一个城市的生命力和可持续发展。
物业管理恰恰是将住宅小区、大厦这些遍布城市各个地方的在城市里建筑面积和规模较大的区域规范地管理起来,有效地杜绝以上的混乱局面,使城市内各个区域规范运作,极大地提升了城市品位,减轻了政府的管理难度。物业管理企业通过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物业管理体
制和模式,使企业成为该区域管理的主体,让业主与企业、政府共同承担物业和建设的责任,将城市管理中分散的管理职能集中起来,由物业管理企业实行统一有效的管理,提高了城市管理社会化和专业化的程度。
当然,随着和谐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物业管理会受到经济制度及经济体系变革带来的冲击,以及面临社会生活方式改变、高科技管理手段发展、劳动力市场变化、消费权益及业主参与意识的觉醒和市场竞争对手等带来的挑战。但是挑战与机遇并存,物业管理应该着重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强调自我角色意识,坚持以客为尊的经营策略、推行品质管理、重视成本效益、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倡导管理创新,定会起到应有的作用。
总之,和谐社会的进程催生了物业管理,物业管理又使社会向着有序、健康、完善方向发展。在这一变化过程中,物业管理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支点,它对于促进和提高和谐社会的几大指标,特别是在诸多软性指标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意义和作用,是落实科学发展的重要载体,从而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二、良好的物业管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物业管理在我国已经走过30年的发展道路,它在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提高社区建设和城市管理水平、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体现出了积极的社会意义。且不说它给我们营造了一个整洁、干净的生存环境,也不说它给我们创造的安全、宁静的生活空间。
物业管理公司通过服务于每个业主、服务于每个家庭的基本生存环境,成为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小社区构成大社会,业主的居住质量改善了,生活环境安定了,各种需求得到满足了,社区才能建设好,这是社区得以和谐发展的必要保障。面对人民群众呈现出的日趋多样的需求,物业管理企业逐渐将新的管理理念融入到自己的管理和服务过程
中,以关注业主和生活质量,关注小区环境的温馨与和谐,关注社区的整体氛围为特征,用文化塑造文明社区,体现物业管理特色,为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现代化社区提供了保障的平台。
三、物业管理企业在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和谐社会进程中的作用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是具体化的社会,是社会的窗口和缩影。近年来,由于业主与房地产开发企业、物业管理企业之间矛盾冲突有增无减。我国的物业管理是住宅商品化、社会化的产物,人们对房屋、土地、房屋附属及配套设施的权利主张日益强烈。物业管理工作是房地产业在消费领域的延续,物业管理企业充分利用行业优势,积极帮助业主与建设单位协调工程遗留问题,耐心向业主解释、疏导,努力化解矛盾,无疑对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四、物业管理行业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
就业是民生之本,这项任务解决不好,更谈不上构建安定团结的和谐社会。我国正处于城镇化高速发展时期,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转移是我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就业和人口转移;与经济结构调整相适应的就业结构也处于调整之中,大量的下岗、失业问题与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交织在一起,就业需求十分强烈,就业形势极为严峻和复杂。党的十六大就把增加就业作为我国宏观调控的四大主要目标之一。
而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的物业管理行业,有着巨大的就业容量,定能在此方面提供广阔的就业空间。目前物业管理的就业人数已超过了 250 万人,其中 80% 以上的从业人员是来自城市的下岗职工、复员退伍军人和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不难看出,物业管理行业在促进劳动力就业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对于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就业极为有利,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安定的社会基础。
物业管理30年来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增长,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居住质量;增加了就业,维护了社区的稳定;丰富了社区的文化生活,促进了业主的身心健康以及和谐、良好的社会风尚。构建和谐社会,应该从一个社区逐渐推进与扩大,因此,物业管理企业是创建和谐社区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
部门:工程信息中心
日期:2011年6月20日
第二篇:物业管理服务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
物业管理服务机构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黑龙江北方工具有限公司吴彦峰
【摘要】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消除社会矛盾,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社会的和谐,必须要求社会机制的科学合理,社会政治经济的均衡发展以及人们生存环境的不断优化。作为城市管理的一部份,物业管理服务越来越为人们认同,成为了居家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的组成部分。构建和谐的社区无疑对推动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作用。物业管理服务机构提供的物业管理服务对构建和谐社会主要有教化和影响业主的社会功能;促进业主身心健康的社会功能;促进社交和繁荣文化的功能。
而构建和谐社区,需要物业管理服务机构和业主等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重点要解决社区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提供规范而又满意的服务;通过宣传和引导,提高业主住房消费意识,不断密切与业主的关系,建立社区内和谐的氛围。做到“政府立法、行业立规、企业立信、百姓立德”。然而,作为物业管理服务的主要角色,物业管理服务机构的作用应得到突出发挥,这就需要物业管理服务人员认清职责,明确目标,在构建和谐社区、构建和谐社会中做出积极不懈的努力,发挥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构建和谐社会物业管理服务作用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消除社会矛盾,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社会的和谐,必须要求社会机制的科学合理,社会政治经济的均衡发展以及人们生存环境的不断优化。而作为生存环境基本内容的居住环境--社区的和谐,理所当然地占有重要位置。作为城市管理的一部份,物业管理服务越来越为人们认同,成为了居家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的组成部分。构建和谐的社区无疑对推动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作用。
物业管理服务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意义和作用就是物业管理服务机构运用现代管理与服务技术,对各类物业实施企业化、社会化、专业化、规范化的管理服务,创造安全方便的居住和工作环境,提高物业的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物业管理服务机构并不提供具体的实物产品,而是向业主提供劳务商品,为业主提供方便。其经营方式是凭借自己现代化的管理服务手段向业主提供综合性的劳务项目。构建整洁、文明、安全、方便的居住环境和工作环境。
作为物业管理服务机构所提供的产品,物业管理服务对构建和谐社会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社会功能:
1.教化和影响业主的社会功能。物业管理服务追求的是一种情调和感觉、文化与品味,使业主有一种认同感归属感,激发业主对集体和社会的热情,发扬互助精神,邻里和谐。潜移默化地对业主产生影响。
2.促进业主身心健康的社会功能。追求舒适、个性的生活正成为人们更高层次需求的集中表现。物业管理服务可以使业主有享受高质量生活的感觉,使业主心情舒畅,身心健康。
3.促进社交和繁荣文化的功能。物业管理服务作为一种消费,存在着循序渐进、由低层次向高层次螺旋式上升运动的规律。物业管理服务能通过建立多种平台或采取多种形式,来促进业主的交流,繁荣社区文化。物业管理服务机构作为社区的管理服务组织,同时也担负着各级政府关于治安、市政保障、绿化城市、卫生防疫等方面一定的职能,对构建和谐社区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和应尽的义务,这是由我国物业管理服务机构的性质、特点和地位决定的。因此,为构建和谐社会,从构建和谐社区的角度出发,物业管理服务机构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其应该发挥的作用:
一、构建和谐社区,重点要解决社区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理清社区的基本矛盾,重点进行解决,是当前构建和谐社区的重要工作。社区利益体现在三个方面,即开发企业、全体业主和物业管理服务机构。从总体上说,三方利益是一致的,但由于在处理各自利益的关系上角度不同,会导致矛盾和问题的出现。从物业管理服务的角度,应注意在不同的阶段采取相应的方法和措施来解决矛盾和问题:
1.前期。前期介入要规范化。物业管理服务机构的前期介入对规范开发企业在房地产前期开发过程中的行为具有积极的意义。物业管理服务机构在前期介入后应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勇于发现问题,努力发挥应有的作用,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2.中期。物业管理服务机构和开发企业在业主入住前后应达成共识,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完善客服机制,重视业主投诉问题的处理。花力气认真进行解决。
3.后期。完善保修机制。业主入住后,或多或少会发现所谓“质量问题”,这些问题不管大小,作为开发企业,从应该给消费者提供合格的房屋产品这一原则出发都必须认真负责,彻底解决。然而现实中这类问题大量的存在,并且有些不能及时得到很好的解决,这是当前业主最为不满的事实。物业管理服务机构必须发挥职能,全力配合,以达到业主的满意。
4.全程。物业管理服务机构要扮好协调角色,切实通过良好的服务化解业主与开发企业对立的情绪,限时解决问题并及时向业主反馈。要注意工作方法和技巧,注意发现不稳定因素,不要使矛盾激化。
二、提供规范而又满意的服务是物业管理服务机构构建和谐社区的根本使命。1.要强化服务意识和使命感,开展规范性服务。物业管理服务机构作为以服务为主营业务和生存发展条件的实体组织,服务质量是安身立命之本。努力完善各项服务管理制度和质量控制程序,不断改进工作态度、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技能,使业主对物业管理服务满意度达到与承诺和业主期望相应的水平。
2.要创新服务,不断提高服务标准和质量。在规范和提高服务质量工作中,应充分发挥员工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既要按照多年来物业管理服务不断形成的规范、制度、经验来做,同时,应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和不同特点因势利导,引导和激发员工的创新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使服务质量不断提高,以适应和实现业主对物业管理服务机构服务质量不断提高的愿望。
3.要从维护业主长远利益的角度出发,严于律己,规范服务行为。随着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和房地产业的不断发展,物业管理服务这一涉及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工作普遍受到政府和人民的关注,各项规章制度、规范、程序、条例以及政府文件规定等相继出台,而业主大会的建立又为社区物业管理服务工作的规范提供了有力的监督,加上行业协会的约束,客观上为推动规范服务提供了依据和外界推动力。在这种大环境下,物业管理服务机构要从维护业主的长远利益这—根本点出发,以向全体业主负责的态度出发,强化企业的自律意识,不要以追求纯粹的利润为目标,严格按照物业管理服务规范,尤其是设备设施维护的操作规范开展各项服务工作,以全体员工的规范性行动体现为业主服务的宗旨,这必将取得业主的支持。
4.把人性化服务与规范服务有机结合,尽可能向业主提供部分常规服务以外,业主想到的和想不到的但又确实需要的服务,这是人性化服务的要求。坚持作好部分“超常”的服务正是物业管理服务机构“回馈”业主的有效方法,也是会产生事半功倍效果的好事。
三、通过宣传和引导,提高业主住房消费意识,不断密切与业主的关系,建立社区内和谐的氛围。
由于消费意识的滞后,物业管理服务等费用欠缴的问题普遍存在,这严重影响了小区物业管理服务的正常进行,也损害了其他业主的利益。物业管理服务接受全体业主的委托作为小区日常性的管理服务组织,和业主朝夕相处,有责任、有义务也有条件通过宣传来引导业主提高住房消费意识,从而密切与业主的关系,以建立社区内和谐的氛围,实现维护全体业主现实和长远利益的目的。
在宣传和引导工作中,首先,物业管理服务机构要把社区内物业管理服务的三方主体关系向业主讲清楚,让大家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尤其要明确物业管理服务机构是代表大家的共同利益对社区内的公共设施、设备、公共区域和公共秩序进行管理,提供服务,是涉及全体业主长远利益的大事,需要全体业主共同关心和支持,并主动配合物业管理服务工作的开展。其次,物业管理服务机构还应把政府关于物业管理服务的政策法规及时通过宣传栏和《业主通讯》等形式向业主进行宣传,以提高业主的住房消费意识,使业主积极参与,加强对物业管理服务的关注、支持和监督。更重要的是物业管理服务从业人员要通过自己热情、耐心、周到的服务赢得业主的理解,让业主体谅物业人员是代表他们利益开展管理服务的,从而以良性互动和相互理解与配合促进和谐气氛的形成。第三,物业管理服务机构还可以通过交流、沟通、发资料、办讲座、开研讨会等形式让业主更多地了解物业管理服务工作,欢迎业主监督物业管理服务工作。物业管理服务机构对业主提出的意见、建议,要虚心接受和采纳,不断改进工作。第四,物业管理服务机构还应通过组织各种类型的社区文化活动,丰富业主业余文化生活,密切物业管理服务机构与业主和业主之间的关系,以实际行动促进小区内和谐气氛的形成。结束语:构建和谐社区,需要物业管理服务机构和业主等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做到“政府立法、行业立规、企业立信、百姓立德”。然而,作为物业管理服务的主要角色,物业管理服务机构的作用应得到突出发挥,这就需要物业管理服务人员认清职责,明确目标,在构建和谐社区、构建和谐社会中做出积极不懈的努力,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 谢庆奎,佟福玲 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8-
12.和谐社会与系统范式 乌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8-1
3.建设更加和谐的社会:一个政策分析的视角 陈成文、谭骁彧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7-1
4.物业管理实务 中国物业管理协会培训中心 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年04月
5.物业管理理论与实务 王秀云 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03月
6.物业管理服务与经营 张明媚 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6年01月
7.公共管理研究 尤建新,朱德米,陈强 编著同济大学出版社2006年02月
第三篇:中国农村发展过程中的和谐社会建设
中国农村发展过程中的和谐社会建设
摘要:随着和谐社会建设的提出,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是“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途径之一,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研究社会和谐问题,关键在于对农村问题的研究。当前,我国农村存在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生活水平低下、卫生条件急需改善、农村教育发展受限等问题,其中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是农村社会不和谐的主要问题之一,也是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阻力之一。鉴此,本文以博弈理论为基础,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并提出相应措施。
关键词:博弈;基础设施;启示
1.前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彻科学发展理念,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目前,我国农村人口约占全国的70%,和城市相比,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在社会快速变革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更多更复杂。因此,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而农村社会的不和谐体现在诸多方面,如文化水平落后、收入水平低下、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等,本文主要是利用博弈模型分析了农村社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原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改变这种现状,促进农村和谐社会建设的措施,以期为我国农村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参考。
2.博弈模型的建立
博弈是一些个人、其他组织,面对一定的环境条件,在一定的规则下,同时或先后一次或多次,从各自允许选择的行为或策略中进行并加以实施,各自取得相应结果的过程[1]。农村基础设施系指为农村、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及农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各种设施的总和。根据其所提供的服务性质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一是农村生产设施,如农田水利、农村桥梁设施等;二是农民生产生活设施,如农村安全饮水、电力、交通、垃圾处理设施等;三是农村社会事业设施,如文化、教育、卫生、社会保障设施等[2]。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基于理性经济人假设,总是试图凭借自身力量最大化自己的利益,但是由于中央政府还要考虑其决策的外部性,因此就产生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为获取自身最大利益的博弈。
2.1.模型的假设
一个博弈过程至少要有参与者、决策以及支付,博弈的参与者也就是决策主体是指博弈中究竟有哪几个独立决策、独立承担结果的个人或组织。本次研究的博弈模型包含三个假设条件:首先,为简化分析,我们假设博弈参与人仅为两个,即中央政府a和地方政府b,且每个博弈参与人只有两个纯策略可供选择,即投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第二,我们假设博弈双方都清除各种对局情况下每个局中人的得益,并且,博弈双方是同时做出决策的,即我们建立的是完全信息的静态博弈模型;第三,博弈参与者都满足理性经济人的假设,各自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是理性经济人。
2.2.模型的构建
1、根据前面的假设,在这个博弈模型中,如图1所示,共有4个策略组合,分别是(农村,农村),(农村,城市),(城市,农村),(城市,城市)。且每个策略组合都有相应的支付向量政府,c为投资城市,l为投资农村。,a为中央政府,b为地方
2、如果单个博弈主体在不考虑博弈对方的情况下做出博弈决策,就相当于单纯的投资优化问题,即该博弈主体对投资环境进行分析后选择可使其预期投资回报率最大化的策略。在这种情况下的博弈,博弈方的支付函数可用其预期投资回报率函数来取代。虽然中央政府需要考虑建设的外部效应,但是本博弈中的双方参与人实际上是属于同一主体,即都是政府,因此其预期投资回报率函数应该一致。
政府的预期投资回报率是由多个因素共同影响决定的,针对本例中的可选择投资策略,我们简化分析,假定政府的预期投资回报率主要由项目效益、项目风险、项目规模以及项目建设成本共同决定。其中,项目效益越高,表现为项目的预期收益越高,因而预期投资回报率也就越高;项目风险越大,表现为该项目有可能获得极高的收益,但概率低,而项目失败的概率却很高,因此项目总的预期收益相应的比较低,即预期投资回报率低;项目的规模越大,则基于规模经济理论,边际成本随着规模的增大而递减,从而预期收益越大,即预期投资回报率越高;建设成本主要是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所花费的物力、财力、风险以及时间,建设成本越高,其机会成本越高,因此预期投资收益就越低,即预期投资回报率越低。由上述可总结出,预期投资回报率与项目效益、项目规模成正相关关系,与项目风险、项目建设成本成负相关关系。
由于投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风险大、收益低、规模小,且具有分散性特点,因此建设成本也高。相反的,投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风险较小,收益高,规模也大,而且多为一次就可完整建设。因此,投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预期投资回报率远低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预期回报率。也就是说,单个博弈主体在不考虑博弈对方行为的情况下,都会选择投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而不投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但是,由于中央政府必须考虑整个社会的全面进步,因此不能仅仅考虑期望的投资收益。又由于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是从属关系,因此在两政府进行博弈时,中央政府又具有绝对的主动权。很显然,由于中央政府需要考虑建设的外部效应,因此,中央政府必然会投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而地方政府则是在看到中央政府的决策以后,再做出最佳决策。如果双方都投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显然比双方都投资城市的收益要低,而由于中央政府必然投资农村基础设施,因此地方政府具有相对高的选择优势。
2.3.博弈结果分析
根据上述的博弈过程分析,我们可以知道,政府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总收益是一定的,假定中央政府投资城市,地方政府可以投资城市或者农村,若地方政府投资城市,则策略组合为(城市,城市),支付向量是共同获得投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收益,即合为(城市,农村),支付向量是险,中央政府则独据城市基础设施,即,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
;若地方政府投资农村,策略组,地方政府独自承担投资农村带来的风并且
。假定中央政府投资农村,地方政府可以投资城市或者农村,若地方政府投资城市,策略组合为(农村,城市),支付向量是益,即并且,地方政府获得投资城市基础设施的全部收;若地方政府投资农村,则策略组合为(农村,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承担投资农村基础设施的风。农村),支付向量是险,即并且
即给定中央政府的决策,即无论中央政府选择投资农村或者投资城市,地方政府的最佳决策都是投资城市;反之,给定地方政府的决策,即地方政府投资农村或者投资城市,中央政府的最佳决策都是投资城市。因此,上述博弈矩阵中的(城市,城市)策略组合是本博弈的相对优势策略组合,也是一个纯策略纳什均衡。也就是说,各政府间博弈的结果是都不投资农村,这就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根本原因。
3.关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几点启示
3.1.拓宽筹资渠道,加速基础设施建设
长期以来,我国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多是中央政府自己筹资建设,其他资金介入相对很少,造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不足。鉴于此,我国在今后的相当长时间内应该拓宽基础设施建设的筹资渠道,不应该仅仅依靠中央政府的资金投入,同时中央政府也要采取有力措施,激励地方政府和其他资金来源主体投资社会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此外,民间资本是一个重要的资金来源渠道,因此中央政府可以采取收益入股的机制,激励广大群众的积极性。
3.2.变更国家决策,促进基础设施建设
建国初期,我国为了加速城市发展的步伐,大力发展城市工业,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重心都是城市的工业,然而要发展城市工业,必然首先要建设城市的基础设施,因此忽略了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加之投资城市基础设施收益高、见效快、可以很快的做出成绩,而农村基础设施由于项目比较多而散、收益难以计算、存在很大的风险[3],因此,大部分地方政府倾向于投资城市工业。由上面的博弈模型我们就可以看到,投资工业的收益为60%,远远大于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的收益50%。也造成社会基础设施建设的薄弱。而现在我国工业的步伐虽然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基础设施建设的不足也严重凸显,因此国家应该变更决策,工业与基础设施并重,突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社会的和谐。
3.3.建立城乡统筹的公共财政体制。
加大财政对农村公益事业的投入,其中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是财政投入的主要领域。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城乡融合,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是客观规律和必然趋势。与此相适应,财政作为投资主体也应当转变成涵盖城乡的公共财政[4]。在指导思想上,要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两个趋向”重要论断的要求,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不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逐步建立城乡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共同发展的运行机制。在制度建设和具体操作上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具体操作:一是国家要加大对各项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二是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行“一竿子插到底”的政策,以免造成新的债务和村级债务;三是构建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发展的长效机制。
3.4.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政策法规体系
基础设施建设由政府垄断走向多元投资,必然促进其市场经济的形成,而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需要各种法律法规的保证。然而从中国的改革开放实践看,似乎有一种先改革后立法的传统,经过一段时期的改革,根据在改革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再制定相应的法律。这种立法思路虽然有针对性较强的特点,但它是以巨大的改革成本为代价的。因为从开始改革到颁布与实施法律这一时期内,由于缺乏改革的法律依据和实施程序、必然会产生不少混乱现象,同时也给投机者提供了“钻空子”的机会[5]。因此,中央政府应该尽快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为建立科学、高效的中国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管理体制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2] 娄炳南.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J].江海纵横,2006,6:10-13 [3] 李志远.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研究—以河北省为例[D].河北:河北农业大学,2007 [4] 周小庆.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J].达州新论,2006,(3):26-27 [5] 王秀云.国外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城市经济,2007,24(8):76-79
第四篇:浅谈工会组织在和谐企业、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
浅谈工会组织在和谐企业、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
【摘要】企业工会有着得天独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法律地位优势,在建设和谐社会、和谐企业中发挥着团结教育职工群众的功能、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和切身利益的功能,在企业安全生产中的宣传教育和监督检查作用及在推进企业改革发展中的组织引导作用。企业工会组织要认识到自己得天独厚的优势,增强建设和谐企业、和谐社会的信心。工会组织的独特优势,要求我们必须在建设和谐企业、和谐社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工会组织,和谐社会,和谐企业,建设,作用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战略目标出发,向全党、全国人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企业是社会的细胞,构建和谐企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煤矿企业作为国家的能源支柱产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煤矿企业工会作为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构建和谐企业,工会组织承担着重要任务。企业工会有着得天独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法律地位优势,在建设和谐社会、和谐企业中发挥着团结教育职工群众的功能、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和切身利益的功能,在企业安全生产中的宣传教育和监督检查作用及在推进企业改革发展中的组织引导作用。企业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要正确理解建设和谐企业及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正确认识工会组织的各方面优势和应做的贡献。
一、企业工会组织要认识到自己得天独厚的优势,增强建设和谐企业、和谐社会的信心。
(一)工会组织有各级党政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各级党政领导都把工会组织作为团结教育职工、调动职工积极性的重要依靠力量,在企业改革发展步伐不断加快的新形势下,尤其注重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从各方面为工会组织开展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这是工会的政治优势。
(二)工会有深深植根于基层组织的网络体系。它既有着各级党组织领导下的深得职工群众信赖的、正式的各级工会组织和积极工作在基层的广大工会干部,又有着职工自发组织起来的自愿归属工会组织管理的各类民间文化体育艺术团体,这种虽属非正式群体的组织,对职工群众中的各类人才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同样是工会组织因势利导,做好职工群众工作的重要载体,这是工会的组织优势。
(三)工会多年来开展了建设职工之家活动。一批逐渐提高水平的基层职工小家不断涌现,工会有自己的文化艺术、体育场馆,有相对固定的工会经费,这些场所和费用的保证,成为工会组织团结和吸引职工群众的重要物质保障。
二、工会组织的独特优势,要求我们必须在建设和谐企业、和谐社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发挥工会组织团结教育职工群众的功能。工会是职工之家,广大职工群众对各级工会组织都充满信赖并寄予厚望,工会组织要因势利导,引导职工提高道德素质,树立新观念,用新的思维方式审视社会。
(二)发挥工会组织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和切身利益的功能。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和切身利益,是工会组织的根本职能。我们要在原来的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职代会制度、工会主席接待日制度和工会与经理班子联席会制度,其次要依法建立新型的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劳动关系,尽最大力量做好医疗保险制度下的大病、重病职工救助工作,缓解大病、重病职工的生活压力,让他们感受到企业的温暖、社会的和谐、人间的真情。
(三)发挥工会在企业安全生产中的宣传教育和监督检查作用。安全责任,重如泰山。职工是安全生产的主体,又是事故危害的对象。工会要向广大职工宣传党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企业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以强化职工安全意识。
三、工会组织在建设和谐社会、和谐企业中的努力方向。
(一)认真贯彻党的依靠方针,把职工群众最大限度地组织到工会中来,在构筑和谐企业建设中发挥主力军作用提供组织保障。坚持贯彻党的“依靠”方针,既是工会服务大局,推进和谐企业建设的方式和手段,更是工会工作必须坚持的重大政治原则。工会是职工群众利益的代表和维护者,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工会只有认真贯彻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指导方针,把职工群众最大限度地组织到自己的队伍中来,才能更好地代表和反映广大职工群众的意愿和要求,才能在构筑和谐企业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不断深化和完善企业民主管理和厂务公开工作,在调解各方面利益关系中强化工会依法维权职能,激发职工主人翁责任感,在构建和谐企业建设的进程中发挥好桥梁和纽带作用。“和谐”从哲学的意义上讲,反映的是事物内部结构在其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相互协调、相互依存、合乎规律的状态。“和谐企业”就是企业在发展进程中其内部结构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保持相互协调的基本状况。主要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企业发展的和谐、利益关系的和谐、人际关系的和谐等诸多方面。工会是工人阶级的群众性组织,作为企业内部抓好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组织者和参与者,他们自身的性质和职能决定了在调解企业各方面关系,特别是利益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深化和完善企业民主管理和厂务公开工作,依法维护职工群众、个体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是工会的最基本职能。加强企业的民主管理、抓好厂务公开,强化工会的维权职能,是煤矿企业各级工会在构建和谐企业建设中的一项主要工作。
职工作为企业的主人,广大劳动者作为煤矿企业经济发展的直接动力,工会只有把他们最广泛地组织起来,让他们在各个方面有充分的知情权、参与权,在经济发展运行中依法行使自己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权利,才能更有效地避免因决策失误或其它原因给职工切身利益和企业发展带来的危害。才能使企业内部和企业各种利益关系经常处在一种协调发展的状态,从而实现企业的稳定和健康和谐发展。搞好企业的民主管理和厂务公开,强化工会的维权职能,作为煤矿各级工会要在总结各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努力开拓、不断创新。
应该说随着民主法制建设的不断加强,煤炭企业在实行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在推进厂务公开方面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为企业的协调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三)要把提高职工整体素质作为工会的一项必须坚持的长期任务抓实抓好,为构建和谐企业培养过硬的职工队伍。构建和谐企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实现企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目标。
职工群众是推进企业和谐发展的主体,广大职工是构建企业和谐的根本力量,他们素质的高低从根本上决定了企业发展进步的速度。工会作为工人阶级的群众性组织,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构建和谐企业建设进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好组织、教育职能,把提高职工劳动整体素质作为一项长期坚持的主要任务。笔者认为,从企业实际状况出发,应有重点地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抓好形势任务、主人翁责任教育,要充分利用会议和电视、广播、报刊等各种形式,向广大职工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宣传党在新时期提出的各项工作任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宣传煤炭企业发展的大好形势和发展目标,进行职工权利、义务、责任教育,提高职工群体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理论水平,增强他们在和谐企业建设中的主人翁意识。
二是以职工学校为载体组织职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采取集中培训、电视讲座、岗位练兵、技能大赛、技术比武、参观学习等多种形式,对广大职工进行专业技术、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水平和技术业务素质。在教育、学习、培训中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注意总结经验,树立先进典型,推广先进经验,激发广大群众参与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广大职工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
三是加大普法宣传工作力度,强化职工群众的道德规范教育。职工法律意识和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是构建和谐企业的重要保证。要从完善制度建设入手,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经常性的法律宣传和道德规范教育,使各项活动走上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健康发展的轨道。要努力提高职工遵纪守法、依法维权的自觉性,大力倡导爱企遵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
四是积极开展有益于职工身心健康的各项文化体育活动和企业公益活动,加速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用以陶冶职工群众情操,提高工会组织在职工群众中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向全国人民提出的一项伟大战略任务,和谐企业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工会作为群众性组织,在具体工作实践中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把工会工作放在推进和谐企业建设、保持企业稳定、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大局中去考虑,按照自身的性质、职能和任务找准自己的定位,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开展各方面工作。实现工会工作的开拓创新,必须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关系。
一是正确处理局部与整体、眼前与长远的关系。和谐企业建设是一个有机整体,有一个不断发展、完善向更高层次迈进的过程,这就决定了工会工作在总体思路上必须服从服务于大局,在具体工作上实现开拓创新。在研究眼前工作时要考虑到长远发展的需要,在制定长期规划中又必须强调眼前重点问题的解决。特别是在加强企业民主管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方面,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正确处理好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只有正确处理好这方面的关系,才能保持工会工作有序健康地开展。
二是正确处理好重点工作和一般工作的关系。工会工作是群众性工作,涉及到组织群众参与企业民主管理、安全生产、扶贫帮困、宣传教育等方方面面的工作。在具体工作中既要突出重点,又要照顾一般。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突出工作重点。实践表明,抓不住重点,工作就不会有大的突破和创新。
三是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工会工作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是作好工会工作的最宝贵财富。必须加以继承和发展。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工会要在和谐企业建设中发挥自己更大的作用,就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在工作内容、工作方法等方面不断实现新的突破,努力开拓创新。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在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工会组织才会永远保持自己的青春活力。
企业工会组织的性质、地位和特色决定了工会有责任、有义务、有能力促进职工队伍的稳定,促进和谐企业的建设。企业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为工会组织提供了施展才能的舞台,我们要发挥优势、扎实工作、开拓进取,努力创造和谐的环境,促进企业加快发展,为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永玺,颜辉.《中国工会纵横谈》.中央党史出版社
[2]上海海事大学工会理论研究室编写《工会理论与基础.知识读本》.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9.12
[3]赵健杰,黄绍国,张同华.主编 《中国工会理论文库》中国言实出版社.2010.06
第五篇:工会组织在和谐企业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和谐社会(精)
工会组织在和谐企业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
工会组织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充分发挥作用,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具体体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为此,煤炭企业工会组织特别要认清在建设和谐企业、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责任,采取多种有效载体,组织和引导职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建设安全稳定和谐新型矿区上来,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在建设和谐企业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一、加强工会组织建设,在改革创新中发挥作用
党的十七大强调,党要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必须解放思想,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的领导核心。这对于我们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工会自身建设,发挥工会组织优势,突出工会职能,不断推进工会工作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加强工会组织建设,实现工会工作创新。按照《工会法》和《中国工会章程》的要求,以建设学习型工会组织为载体,加强工会干部自身学习,只有不断把学习才能不断实现工作创新,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建设高素质的工会干部队伍,只有把把热爱工会工作,能为职工说话办事,有一定工作能力、业务能力、政治素质好的同志选拔到工会组织中来,才能实现工会工作创新,才能为搞好工会工作提供可靠的组织保证。同时,加强工会会员管理,引导动员农民工加入工会组织。建立和完善会员登记卡和会员档案,实行电子管理,规范会员管理工作程序,充分发挥会员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主力军作用。
注重工会工作制度创新。用制度规范工会各项工作的发展,约束工会干部和全体会员的行为,使工会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精细化,促进工会各项工作健康发展。坚持科学发展观,推动工会工作创新。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会工作,必须要有开拓进取的意识、开拓进取的思路、开拓进取的办法,才能打开工会工作新局面。才能团结和带领广大职工走在时代前列。才能始终保持同职工群众的密切联系,才能始终成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才能不断增强工会组织凝聚力和吸引力,才能在建设和谐企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首先,必须以创新精神加强工会理论建设,努力在理论上有新发展。工会理论创新是体制创新的先导,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为工会工作的推进提供理论基础,大力加强工会理论研究,不断深化对经济关系和劳动关系发展规律、工人阶级队伍发展规律、工人运动和工会工作发展规律这三大规律的认识,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党的工运理论,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善于总结实践经验,尊重职工群众的首创精神,及时推广职工群众创新经验。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做出新概念,明确新思路,提出新举措,不断增强工会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其次,加强工会思想建设,努力在思想上有新突破。工会思想建设是做好工会工作的前提。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自觉接受党的领导,独立自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正确分析工会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党的工运理论,牢固树立职工群众意识和团队意识,真正把工会组织建设成名副其实的职工之家;牢固树立民主意识和基层意识,积极主动深入到职工群众中去做好宣传、组织、动员和服务工作,为创造性开展工会工作创造条件。
二、加强民主管理,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上发挥作用
工会是劳动关系矛盾的产物,也是调解劳动关系的主体,建立协调稳定的劳动关系,是工会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因此,煤矿企业工会要根据《工会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的有关规定,坚持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切实解决劳动关系中的矛盾和问题,实现职工利益的源头维护,加强职工与干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平等对话与协商。为实现企业利益与职工自身利益的双赢提供制度保障。
工会组织作为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为职工群众的代言人,关键要切实加强企业民主管理,推进矿务公开,代表和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在推进改革、促进发展、维护稳定上发挥积极作用。实行矿务公开是加强企业民主管理与监督,是职工行使民主管理权的一种有效形式。实践证明,民主管理是构建和谐企业、是发挥职工工作积极性、创造性的动力,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发挥着积极作用。
加强企业民主管理,是通过工会组织职工民主参与企业经济活动和管理活动,实施群众监督,促进企业决策民主,利益关系公平公正、职工团结和谐。由此可见,民主管理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强大动力、是建设和谐社会、和谐矿区的支撑和动力,是通过协调关系,有效协调企业内部的利益矛盾关系,推进矿务公开、开展劳动争议调解等工作。通过制度约束,建立健全有效的规章制度,坚持依法办事,提高企业的执法能力。做到有序参与,依法维权,和谐维权。是通过创新发展,提高经济效益,推动企业协调、科学、持续发展。通过凝聚合力,发挥职工在企业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共同为企业发展构建和谐矿区献计献策。坚持职代会制度。使职工正确行使对生产经营管理权、发展目标的知情权、对重大决定的审议权;对涉及职工利益的重大改革方案的表决权;对各级领导和管理人员的评议监督权等权利得到有效落实,切实维护职工的切身利益。
三、以创建“三型六化”企业为目标,在全面提高职工素质上发挥作用。企业和谐、社会和谐,是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集中体现。社会文明的发展,又以职工群众的整体素质为基础,全体职工素质的提高,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和谐、社会和谐。因此,建设“三型六化”企业品牌,推动煤矿企业安全、稳定、充满活力的和谐矿区建设。其目的就是树立企业形象,提高职工综合素质,发挥企业最大效益,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工会组织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大职工书屋建设,发挥职工书屋作用,在职工中开展万人读书活动,大力推进创建学习型工会组织和知识型职工活动,着力提升职工的综合素质。在职工中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爱岗敬业等基本道德规范,培养良好的职工道德品质和文明风尚,教育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倡导企业理念,创造条件,提高职工业务技术素质。以创建学习型班组为重点,大力开展班组建设,班组安全建设,创建明星班组活动,大力倡导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和终身学习理念,让职工真正体会到快乐工作,体面生活。大力倡导技术创新。通过技术攻关、技术革新、技术创造、技
工会组织在和谐企业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
术比武等活动,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实践能力,能够熟练掌握岗位操作技能和专业知识,并能熟练掌握与本岗位相关的其他岗位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具有适应岗位变化要求,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和本领,使他们成为复合型人才。
四、以“扶贫帮困”送温暖活动为载体,在维护矿区稳定上发挥作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努力在企业职工中形成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工会始终要密切联系职工群众,切实为职工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积极为职工排忧解难。坚持“两个维护”相统一的维权原则,和谐发展,互利共赢的维权理念,党政主导,工会运作的维权格局。把维权工作放在党和政府的全局工作中来思考把握,切实处理好维权与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既要支持和参与改革,促进企业又快又好发展,又要在改革中最大限度维护好职工的合法权益,使职工的利益得到更好实现。既要服从服务与发展,又要努力使职工享受到发展成果。发展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和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新型矿区的物质基础。既要维护好职工队伍稳定,又要协助党政解决好职工群众的困难和问题。当前,工会着力维护好一线职工、困难职工、下岗职工和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一要着力维护好职工经济权益。二要着力保障职工的民主权利。三要着力满足职工精神文化需求。四要着力组织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五要着力解决困难职工和农民工的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实施交友帮扶送温暖工程,深入职工群众家中,了解掌握困难职工家庭生活,工作等情况,切合实际的给予帮助。积极开展特困职工与领导干部结对子活动,坚持五必访、六必帮、七必谈制度,了解掌握职工思想动态,做到同困难职工心贴心、手拉手、不脱贫、不松手。要关心农民工的生活,千方百计为农民工创造条件,使他们在矿区安下心扎下根。通过交友帮扶措施的落实,促进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把党的关怀,工会组织的关心送到职工群众的心坎上,促进矿区稳定和谐发展。
五、以创建职工之家为载体,在凝聚职工合力上发挥用
建设和谐矿区,以“建家”活动为载体,不断为工会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工会要按照“建家要有新思路,建家要有新举措,建家要有新发展”的要求,完善建家考核办法和措施,加大考核力度,落实工作责任,注重工作实效。坚持不断积累建家经验,完善“建家”工作新机制,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探索工会工作新方法、新途径,着力打造充满活力工会组织。提升矿区职工精神文化质量,营造发展、稳定、健康、文明的和谐矿区。通过创建文明快乐职工之家活动,是引导教育职工,鼓舞士气、活跃矿区文化生活,提高职工凝聚力、战斗力的最佳形式。工会要千方百计组织职工开展形式多样的职工文体活动,活跃职工业余文化生活。增强工会组织在职工中的号召力,凝聚力和向心力。紧密围绕煤矿企业改革发展安全稳定工作。为开创充满活力的煤矿企业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