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新形势下农村审计工作的完善[范文模版]
论新形势下农村审计工作的完善
【摘要】农村审计工作是审计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自己独特的作用。农村审计工作的开展,其初衷是加强对基层村的财务管理和监督。农村审计工作在各地乡镇党委和政府的有效领导下,在县审计机关不断强化对农村审计工作的业务指导和监督下,充分发挥其在强化内部管理,加强廉政建设,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的作用,赢得了巨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但是也还存在问题,需进行有效完善。
【关键词】农村财务;审计工作;新农村建设。
“三农”问题始终牵系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党的十七大以来,我国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使命,这是一项系统而长远的任务,其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乡镇基层政府的努力,而农村审计工作将会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笔者拟对该问题提出几点个人看法,以期对农村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和继续推进有所裨益。
1.当下农村审计工作存在的若干问题第一,农村审计机构不规范。农村审计没有正式列入国家法律法规,法律地位不明确。而农业部、监察部、国务院纠风办发文(农经办〔2005〕12 号)规定,农村审计由农村经管站负责组织实施,工作体系是由农业部门牵头负责,农村审计由农经站直接实施,缺少明确的、独立的审计机构。由于农经站从事审计的非专业性,往往在审管结合上难以统一,审计专业职能难以兑现到位,而法律没有赋予农村审计经济监督职能,农村审计所在开展工作中也难以定位。即使设立了农村审计所的地区也出现了不少问题,有媒体报道,“据调查显示,苏北地区某乡镇成立的审计所,因受经费来源和人员编制等因素的限制,通常与乡镇农经部门合署办公。人员较少,既要做好农村财务管理、集体资产管理和党委政府安排的其他工作,又要开展日常审计工作,限于人力不足只好一身二任,难免顾此失彼。”
第二,农村审计人员能力不够高。目前我县农村审计还缺管一支过硬的农村审计执法队伍,农村审计人员老龄化、文化程度参差不齐,由于欠发达县,地方财政困难,培训经费没有保障,培训工作滞后,对党在农村的各项经济政策,农村财务管理方面的各项规章制度及农村审计专业技术知识等掌握得不够,甚至是一片空白,难以开展审计工作。农村审计人员无专职化、抽调难、专业素质不高的局面,使农村审计往往走过场,其职能难以正常发挥,直接影响了农村审计的质量和效能。审计人员素质问题成了制约农村审计工作开展的一个主要因素。从农村审计人员的结构上看,大多是长期从事农村财务会计的人员,他们从事农村审计全是靠传统的手工查账,多数人员还没有接触过计算机审计,审计业务和技能水平严重落后。
第三,农村审计环境不理想。审计工作是一种监督方式,从根本上看是一种监督制约方式,而这种方式势必会对某些地区或群体的利益造成不利的影响,这也就导致了整个农村审计环境不理想。首先,乡镇没有建立关于运用审计结果的方式、要求、责任和考核办法等方面的规章制度,没有与纪检监察、组织人事等部门建立起审计联动机制,致使审计结果的运用大打折扣,对审计提出的整改建议和要求往往得不到有效的落实。其次,对责任人追究缺乏法律依据,导致对违反财经纪律的责任人用党纪政纪处理较难,在向司法机关移交的行政案件中,往往以违法违纪问题界定不清或达不到立案标准而不立案,问题久拖不决,难以采取实质性措施对其处罚并促其整改,从而造成审计工作的无奈,难以有效遏制个别人的违纪违法行为。[论文网 LunWenNet.Com]
2.农村审计工作的有效完善的思考。
第一,明确审计监督的主体。建议尽快围绕国家和省、市制定出台的法律、法规或规范性文件,逐步理顺农村审计的管理体制,明确提高农村审计的法律地位,助其发展壮大。在现有的条件下也可以考虑强化县级审计机关培训指导,乡镇领导应当积极支持农村审计人员及时参加业务培训。如果出台专门法律进行规范的条件还不成熟的话,可以考虑在当下情形下,有效发挥乡镇农经站的作用。同时在加大农村审计组织的经费保障,审计机关还可以每年召开农村审计工作会议,利用例会,交流经验、沟通信息、座谈讨论、排除疑难,促使整体素质提高。注重农村审计业务规范,加强对农村审计的业务指导,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
第二,提高农村审计人员能力。首先,实行审训结合。坚持岗前培训、集中培训、以审代训等措施,结合审计工作实际需要,适时进行审前集中培训,做到以老带新,逐步解决乡镇内部审计人员在具体操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其次,上级审计机关和乡镇要鼓励和组织审计人员参加专业业务培训和审计职称考试,不断提高执业水平。要积极引进专业人才,培养一支适合当前农村新形势新要求的审计队伍。最后,加强职业道德培训,农村审计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坚持不以原则做交易,要对审计事项做出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评价。要定期组织乡镇内部审计人员学习《审计法》和审计署廉政工作规定等,加强廉政建设教育,建立内管理、外监督的管理机制,确保依法审计,廉洁公正。
第三,优化农村审计环境。首先,努力争取乡镇党委政府、主管部门、涉农部门等领导的重视和支持,这是有效开展乡镇内部审计的关键。特别是乡镇政府要支持农村审计部门独立开展审计工作,帮助审计人员开展工作,不说情、不加压,为审计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其次,要遵循依法独立审计的原则。农村审计是在乡镇党委政府领导下的内部审计,这就要求审计人员依照法律法规行使职权,规范审计行为,克服随意性。使审计工作严格按审计程序独立进行,任何单位、组织、个人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干预、阻挠。再次,通过宣传、结果公告等措施,努力提高社会各界,特别是农民群众对乡镇内部审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这是乡镇内部审计工作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最后,农村审计部门要主动和执法机关沟通,对审计中发现的重大违纪及违法现象及时移送纪检、司法机关,使审计结果真正的发挥作用,更是把审计工作的监督实质发挥出来。
步入新的世纪,审计作为一种综合监督部门在促进建设和推动反腐倡廉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前,我们只有立足农村审计的现状,在肯定农村审计工作的同时,还要清醒地认识农村审计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逐步探索出适应当前农村审计健康发展的路子。把农村审计工作作为解决好农村财务管理问题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促进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和加快和谐新农村建设步伐。[论|文|网] 本文关键词:农村财务 审计工作 新农村建设
第二篇:浅谈新形势下的医院审计工作
浅谈新形势下的医院审计工作
摘 要:2013年8月20日,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修订发布了《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并将于2014年1月1日起实施。新准则施行以后将对医院的内部审计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因为医院内部审计是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应医院管理的需求而产生的,是医院内部管理职能的分化。因此,新形势下为加强对医院自身经营管理的有效监督,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以及为维护医院内部审计自身的权 1 独立设置内审机构的意义
新准则将内部审计定义为“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它通过运用系统、规范的方法,审查和评价组织的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以促进组织完善治理、增加价值和实现目标”内部审计作为医院内部自我约束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引起医院管理者的高度重视。但目前,我国有相当多的医院领导对内部审计不够重视,医院内部控制制度也并不健全,不少医院虽迫于法律规定或行政命令设立了内部审计机构,但其设置不尽合理,比如部分医院将内部审计设在财务部门或将其与纪委、监察合并。有些医院领导不清楚内部审计的真正意义,将其放在可有可无的位置上,没有 把它有机地融入到医院的管理体系中,使其真正担负起管理、监控的双重职责,这些都会使内部审计风险加大。尤其是在医改新形势下,随着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医院经营活动日益多样化,医院核算日趋复杂化,对医院内部审计的管理要求也日益精细化。为加强对医院自身经营管理的有效监督,以及为维护医院内部审计自身的权威性,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医院需要设置独立的审计机构,赋予其明确而完整的审计职能,保障审计机构在人员、经费及业务上的独立性,保证内审人员在部门关系上与被审计部门相分离,从而有效开展内部审计,为医院健康、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2 强化医院内审工作的实现
2.1 设置权威的内审机构: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应强调与其它职能部门相对独立,要保证在机构设置上与被审计部门相分离,特别要求与财务、纪检、监察部门分别设立。同时,在行政录属关系上,要理顺审计机构的领导关系,要求在医院院长的直接领导下,独立行使内部审计职权,要保证内部审计机构在开展业务活动中的权威性,内部审计部门有权自主确立审计计划,选择审计项目、实施审计程序,编制审计报告,从而通过独立、有效地开展工作,使内部审计真正发挥作用。因此,医院应以书面形式授权内审机构特定的职责,树立其在医院审计工作中的权威性和独立性,避免审计意见和建议在执行过程中的人为干扰,从而有利于内审工作在医院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 用,使其真正当好医院的高级参谋和得力助手。
2.2 配置合理的内审人员:内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要求内审人员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和较好的专业知识,不仅要求掌握审计、财务知识,而且要求熟悉经济、法律、金融、税收、统计等知识,同时还需具备独特的敏锐性和判断力。随着新医改的推进,传统财务收支审计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医院发展的需要,必须由单一的经济监督逐步向医院风险管理、改进绩效等多重目标延伸,促进医院
经济管理水平的提高。在具体业务上,除了进行财产物资审计、财务收支审计外,还要开展包括综合目标责任制监督、经济效益分析、项目投资论证等涉及医院管理领域的项目,因此,在医改新形势下,医院需壮大审计力量,提高内审人员的综合素质。内审人员除了在数量上需要扩充外,在素质上也需要提高。一方面,要扩大审计人员队伍,合理配置审计人才,以壮大审计力量;另一方面,要注重对内审人员的业务培训和后续教育,在培训经费上予以大力支持。同时,要求内审人员自身也要注意适时更新知识,拓宽知识层面,改善知识结构,掌握多种技能,不断提高自身修养,熟悉医院管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注重自身世界观的改造,自觉抵制“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思潮的影响,发扬奉献精神和敬业精神,努力维护国家和集体的利益;另外,需加强内审人员沟通能力的培养与学习交流,开阔其审计视野,了解当前审计新动向,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审计工作。
2.3 保证完善的内审制度: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医院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各项职能,首要问题是建立、健全内部审计的各项工作制度。使其真正走上规范化的道路。其次,建立健全双重的审计服务机制,内部审计既要服务于医院管理者,又要服务于医院各部门,为提高管理效率、提升执行率服务。
__
第三篇:论新形势下的农村宅基地管理
论新形势下的农村宅基地管理
作者:胡能灿
一、农村宅基地管理现行立法状况及利弊分析
(一)农村宅基地法律基本特征
一是集体所有。我国1982年《宪法》规定:“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也属于集体所有”。二是使用主体特定。即特定的宅基地仅限本集体经济组织特定的成员享有使用权。农村村民申请宅基地只可向本集体经济组织提出,特定村民申请取得宅基地后只可自己建房不可将其出卖、转让。三是取得方式的单一性。法律规定由村民向本集体经济组织申请无偿取得。四是一户一宅。根据我国《土地管理法》第62条第1款的规定,“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从字面上看这条规定再明白不过了,如果一户农民拥有了两处以上宅基地当然就构成违法。五是不可流转性。特定村民申请取得宅基地后只可自己建房,不可将其出卖、转让。也不可以抵押。
(二)我国现行农村宅基地制度的利弊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农村住宅法律制度以及农村宅基地制度,伴随着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进程,走过了一段光辉灿烂而又艰难曲折的历程,为我国土地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农村社会的稳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计划经济时代的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已难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现行的宅基地管理制度,对于保护农民的财产权益,缩小城乡差别,推进我国城市进程,加强耕地保护和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都表现了诸多的不相适应,其弊端日益显现。
二、我国农村宅基地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村宅基地管理难度大。关于农民宅基地管理的法律法规数量少,且效力层次低,宅基地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依靠规范性文件和地方政策调整。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专门调整农村房屋和土地方面的法律法规。近年来,一些地方虽然制定了相关的宅基地管理办法,但由于各地宅基地管理政策内容上的不统一,且有的地方管理办法不够规范,加上各地管理力度上的差异,宅基地管理效果差异很大。2004年11月国土资源部虽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意见》,但以部门意见的形式出台,法律效力低。与立法较为完备的城市房地产管理相比,农村宅基地管理方面缺少权威性的法律规范文件,已出台的文件大多只对农村宅基地管理作原则性规定,缺乏可操作性。法律法规不完善进一步增加了农村宅基地的管理难度,对土地行政执法和民事司法工作造成很大的困难。据报载:北京市大兴区一年发生宅基地纠纷的诉讼案件17例,但行政机关胜诉率仅为15%。主要原因在于现行关于宅基地管理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有关宅基地流转及登记发证方面的规定滞后,宅基地管理中的新情况、新问题较多,不仅土地主管部门管理难以到位,就连法院审理也感到无法可依。
2、农村住宅建设用地规模难以控制。从全国农村宅基地利用情况看,大部分地方宅基地只有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上确定的数字规划,没有落实到具体村庄和地块的点和面上,大部分市、县村庄布局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普遍缺乏,而且部分规划也早已过了规划期,规划建设未能合理确定农村居民点的数量、布局和用地规模及调整范围,导致农村住宅建设用地规模在一定程度上的失控。据笔者对湖南益阳市的调查.益阳市现有3780个村(居委会),有村庄规划的不到5%,由于村庄分布散乱和经济条件的限制,大部分村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严重滞后,不仅给农村居民生产生活带来不便,而且影响了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进程。
3、空置住宅不能得到及时处置。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在目前相关配套改革滞后的情况下,农村住宅空置现象将较为普遍。随着农村劳动力流动、农户搬迁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不少地方出现了“空壳村”,很多老宅基地闲置,这些宅基地应该如何管理,如何处置现有的农村宅基地管理的法律法规都没有明确的规定。据陕西省2004全省农村宅基地专题调研报告,在调查范围内的43个县、265个乡镇、3627个行政村中,农村村民宅基地122.5万宗,实际用地43.32万亩,户均宅基地面积0.35亩,其中空闲宅基地12926宗,土地面积6055亩,闲置宅基地14375宗,土地面积5360亩,二者合计占宅基地总宗数和面积的2.2%、2.7%。
4、宅基地超标准占地现象较为普遍,村庄过度扩张。在陕西省2004年调查的宅基地中,有38.38万户宅基地面积超标,占宅基地总宗数的31.33%,超标准占地面积7.8万亩,占宅基地总面积的18.02%。长期以来的农村集体土地无偿使用,使建房户不但想多占地,而且要占好地。于是纷纷向村庄外扩张。一是“线性”扩张。农民建新房“沿路爬”,公路、村内道路通到哪里,新房就建到哪里,临路、临街乱搭乱建生产性、经营性用房比较普遍,形成“马路经济”。二是“块状”扩张。新建住宅不断向村庄外围延伸,村庄四周新楼林立,村庄内部破破烂烂,形成“空心村”。村庄扩张过度,造成了土地粗放利用,土地资源浪费严重,不仅给耕地保护工作带来较大的压力,而且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未批先建、少批多建、超面积以及一户多宅、房屋空置现象突出。村内的废弃地、闲置地多,农户建新拆旧积极性不高。
5、宅基地隐形交易,产权纠纷多,并严重制约了农村住宅抵押贷款的融资功能。全国许多城市郊区由于经济比较活跃,农民宅基地和房屋流转已大量出现,形成了自发的宅基地隐形市场。据2004年《北京农民宅基地与房产制度研究》课题组对北京市朝阳、昌平和怀柔三个区各选择的1个~3个村的典型调查看,宅基地流转已占宅基地总数的10%左右,有的甚至高达40%以上。由于农村宅基地流转缺乏相应的法律规定,对宅基地流转的条件、范围、方式、期限、收益分配及流转后土地产权关系调整等方面缺乏规范和指导,一方面大量宅基地私下流转,扰乱了土地市场的正常秩序;另一方面,宅基地隐形交易加剧了土地权属混乱和产权纠纷,增加了土地管理的难度。同时由于宅基地的流转缺乏相应的法律依据,农民无法以自己的房屋宅基地抵押贷款,大大降低了农民的融资能力,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6、农村宅基地发证工作进展缓慢,国家对农村宅基的使用、流转的情况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土地登记费的取消,使宅基地登记发证工作失去了经费支持,登记发证工作进展缓慢,有的地方几乎陷于停顿。同时,当前农村宅基地登记发证过程中,对于“超过标准面积”、“一户多宅”等土地登记尚未有明确的政策规定。农户建房中除主房以外的其他用地的管理未完全到位,建房户往往将批准的建房面积用来建造主房,而将附房和庭院用地扩张到批准面积之外,有的农户庭院面积竟比房屋面积大几倍,造成土地浪费大,利用率低,审批面积与实际使用面积相差大。
7、新农村建设中,有盲目推行农宅公寓化的趋势。当前,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部分地方未能正确理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的,一些地方存在将新农村建设片面理解为推行新村建设等现象,出现大拆大建的苗头,有的地方甚至存在盲目推行农宅公寓化、建设农村社区等现象。小城镇建设由于受各村行政界限的限制,各自为政,不利于节约集约用地。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新一轮的用地扩张,且一味追求形式,并不符合新农村建设提出的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实际上也不利于节约集约用地的目标。同时,一些地方以新村建设名义,通过村庄整治和旧村改造,一方面将腾退宅基地作为建设用地指标,规避了建设用地指标的审批和管理;另一方面,因未理顺土地腾退后产权归属及收益分配关系,在宅基地腾退中农民也未充分享受到腾退土地收益。
(二)原因分析
1、国家在立法层面上,忽视了对农民财产权的保护。笔者认为现行的农村宅基地管理法律制度,无论是即将实施的《物权法》,还是过去的法律法规,均忽视了对农民财产权益的保护,房屋作为农民财产的主要部分,由于受宅基地制度的制约,其抵押、转让、继承均受到很大的限制。在市场经济日益完善的今天,人为地将农村房屋买卖从大市场中分离出来,缩小交易范围,限制交易主体,导致交易价格的降低和交易量的减少,这一做法本身就违背了市场经济的运作规律,限制了农民的融资手段。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加大了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这种状况不利于农村社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更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2、农村居民的旧思想观念作怪。虽然土地管理法中明确规定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属于村民集体所有,由村集体组织或村民委员会经营管理,但由于在实际生活中农村居民对农村宅基地所有权普遍存在着私有的观念,认为宅基地可以祖祖辈辈继承下来,是一种私有财产。这成为农村居民多占宅基地的强烈的内部驱动力,造成了农村中宅基地使用率低下,闲置地难以盘活的状况。同时,许多农民相信“出门冲墙,心灰意凉”、“茅房对厨房,倒霉不吉祥”等封建信条,或听信风水先生“宅大招财,路宽出官”的胡言乱语,便纷纷外出寻找“风水宝地”。加之富裕起来的农民有求宽敞、讲美观、图方便的思想,就舍弃老宅破屋,在村外或公路边修建新房,以满足自己摆阔气、高人一筹或“想致富,临公路”的狭隘心理。导致有的农户建新不拆旧,多处占地建房;有的农户旧宅基地闲置,自己不建,也不让他人使用,造成了闲置宅基地不能盘活利用,而又要占用园地甚至耕地用于新的建设。宅基地私有的观念是农居点管理困难的原因之一,要改变这种观念,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光靠宣传发动就可达到的,还需采取相应的法律、经济等措施。
3、村镇规划滞后。改革开放20年来,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很快,相应地对衣、食、住、行等生活需求也越来越高。农村里一座座新楼拔地而起,但伴随着一座座新房的建成却并不是一个新农村面貌的出现。由于村镇规划的滞后,造成了农村居民的建房时缺乏统一的规划而杂乱无章,村内房屋朝向不
一、座落无序,道路不畅,既影响了交通,村容村貌,又浪费了大量土地,造成了农村土地利用率低下。要科学地管理宅基地,必须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规划作指导,而村镇规划却面临着不利的因素。首先是乡镇一级规划的技术力量薄弱,不仅缺少技术人员,也缺少对规划的技术资金的投入。其次是近几年农村中已建成了大量新房,新房的更新需要好几十年的时间,对它们进行拆迁的费用相当高,这对制定出的规划的实施又带来了困难。部分地方村镇规划不完善。一些地方长期不搞村镇规划,或在规划中不讲科学,只注重新房要整齐划一,而忽视了对旧宅基地的改造利用,造成农民建房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加上建房时缺乏长远眼光,住宅设计不合理,给采光、通风、排水等留下隐患,致使房屋更新换代速度快。于是,新房越建越多,被闲置的旧宅基地自然就不断扩大。
4、缺乏有效监管手段,执法力度不大。由于管理不严,行政不规范,执法力度不大,特别是历年来各乡镇对一些违法用地问题处理不规范,以罚代拆、一罚了之的现象比较普遍,给制止违法占地行为带来了负面影响,形成恶性循环,加之管理人员较少,难于保证“三到现场”,给宅基地管理带来了难度。同时,根据上级文件精神,为了减轻农民负担,超占的面积不得再处罚,必须按照法律规定拆除,而按照超多少拆多少,现实当中很难执行,使执法陷入两难处境。
三、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1、加强宅基地立法体系建设,规范宅基地管理。针对目前宅基地管理方面的立法滞后且效力层次不高,以及新形势下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应加强宅基地立法体系建设,尽快出台《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管理办法》等,明晰宅基地产权,明确宅基地流转、宅基地登记发证等问题。2007年10月1日即将实施的物权法已将宅基地使用权明确纳入用益物权的范围予以保护,但对宅基地使用权的取得、行使和转让未作出具体规定,但适用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政策的规定。而现行相关法规对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取得只是作了原则性规定,缺乏可操作的规范性审批办法。如农村村民新建住宅,审批条件和建设程序有哪些;土地管理部门的权力和义务有哪些;农村基层组织的权力和义务有哪些;村民群众有哪些义务和权利;符合申请建房的农村居民向所在地集体经济组织申请不到宅基地,其救济途径有哪些;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违规批地,村民未批先建,超面积占地等需承担什么法律责任等均需在规范性文件中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基层土地管理部门迫切期望农村宅基地管理有章可循,以指导这项工作的健康发展,减少乱占耕地建房、浪费土地现象的发生。为此,我们建议尽快出台《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
2、加强宅基地规划管理,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逐步推进农宅集居化建设。根据经济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客观需要,科学预测农村居民点的数量和用地规模。结合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完善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安排专项资金编制村庄土地利用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和开展村庄治理试点,从严控制村庄建设用地及宅基地用地规模和布局。通过充分发挥村庄规划的控制和引导作用,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统筹安排城乡存量建设用地,整合优化农村居民点布局和用地,从而有计划有步骤有特色地改善农村生活和村容村貌。对于二三产业发达的县城控制区、乡镇规划区和控制区范围内的村庄和城中村,宜推行农民公寓化,开发农民住宅小区。对于经济比较发达的城镇周边的自然村或零星村民住宅,应纳入城镇规划,有步骤地整体搬迁,向城镇集中。对于零星的、未能成片的住宅区及选址不在镇中心区和城镇近期开发建设重点区域,均不宜推行农民公寓化。对于离城镇较远、经济基础一般的村庄及以农业为主的村庄,也不宜推行农民公寓化,应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建设中心村。
3、建立农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制度。要建立农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参照土地承包权的改革方向,调整农村宅基地的产权设置。允许农村依法取得的宅基地逐步在一定条件,一定范围内自由流转。鉴于宅基地承载的社会功能和土地资源的稀缺性,为防止滥用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牟取不法利益,对其进行适当的限制是必要的。这种限制应主要体现为,在坚持“一户只能申请一处宅基地”的原则下,农民转让了宅基地使用权的,不得再申请新的宅基地;坚持用途管制原则,明确禁止买受人擅自将宅基地改变为商业用地,谨防利用宅基地进行房地产开发等商业投机活动;允许城镇居民在农村购买住宅,但应规定城镇居民在农村购买住宅面积的最高限额,并开征房产税(不动产税或物业税)、土地保有税等,以防止农村土地资源的分配不公,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在流转利益驱动下,宅基地流转势必加大对耕地保护的压力,为切实保护耕地,农村宅基地流转必须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的约束下,强调并依法严格控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规范并开征不动产流转税,加大对流转环节的税收监管,促进宅基地在保护耕地的前提下,按规划、有计划合理流转。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以采用“法定面积,集中建设,节余流转,收益归己”的方式推进集约化用地和土地流转,村集体可以对节约使用宅基地后节余的土地进行工业投资、商业经营或农民公寓建设开发等。
4、建立统一的农民不动产登记制度,加快宅基地登记发证工作步伐。为改变目前房地多头登记、管理混乱的局面,应建立统一的农民不动产登记制度,流转中要加强农村宅基地的变更登记工作。由于房屋是附着在宅基地上的建筑物,房屋与宅基地的关系是从物与主物的关系,且国土资源地籍管理部门掌握丰富的地籍资料,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也日渐完善,为节约行政管理成本,不动产登记机关规定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为宜。应明确登记仅是宅基地使用权的成立要件,是物权变动的要件,而不是出让合同的成立要件。这样既可区分物权变动与债权合同,又能在出让人(集体经济组织)不履行登记义务时,受让人可基于合同违约请求权请求法院强制出让人办理登记手续,从而取得使用权。要明确登记发证中的相关政策界限,解决农村宅基地登记发证中的政策性问题,明确宅基地登记发证过程中一些如“超占面积宅基地”登记、“一户多宅”登记等问题如何解决,加快农民集体土地确权和宅基地登记发证工作步伐。有条件的市、县,应对农村宅基地进行一次普查,健全宅基地地籍档案。在技术基础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地籍调查规程及土地确权规定,如城乡地籍图数学基础的统一,农村地籍的完善及与城镇地籍的整合;土地确权与定界的标准化、规范化问题等。积极探索“两图一表”(农村宅基地现状图和农村宅基地规划图,农村宅基地申请计划表)管理模式,实现宅基地规范化、信息化管理。
5、立足内涵挖潜,积极推进农村宅基地整理,推进新农村建设。土地整理是通过政府投入提高耕地质量,增加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手段。农村宅基地整理潜力巨大。积极开展农村宅基地整理,推进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试点工作。宅基地整理可实行政府定额补贴,谁整理谁受益,城镇新增建设用地收益应拿出一定比例资金用于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与新农村建设,解决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资金渠道,充分调动农民对闲置宅基地整理的积极性,有效增加农用地数量。城市郊区农民集中建设住宅小区并将原有宅基地复垦的,可以给房屋并可以流转。村集体经济组织节余的宅基地指标可用于小城镇建设,使有关集体和农民个人从土地流转中获得收益,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节约出的土地可出让、出租,实现“内涵挖潜出效益”。
6、加强农村宅基地用地计划管理,改革宅基地审批制度,进一步严格宅基地审批全程管理。改革和完善宅基地审批制度,重点加强对新增宅基地的行政审批,各县(市)根据农村宅基地占用农用地的计划指标一次性申请办理农用地转用。对存量宅基地的原址翻建改建,只要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应从宽审批。农村居民建房用地必须坚持按规划、按计划、按标准、按程序、按权限依法审批。坚持统一安排,定点放样,不得自行选址。要提倡相对集中建房,推广联建统建,严格控制建造单家独院式住宅。要严格执行农村宅基地法定限额标准。农村居民一户只能有一处不超过标准的宅基地。要进一步健全和严格执行居民建房按规定办理规划、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和台帐制度,推行“四公开、三到场、一监督”制度,即建房用地指标公开,建房用地审批程序公开,建房用地条件及申请名单公开,建房用地审批结果公开;选址到场,放线到场,砌基到场;接受群众监督。要依法加强农村宅基地权属管理,实行以证管地。所有宅基地都必须登记造册,领取集体土地使用证。要及时调处宅基地纠纷,维护宅基地管理的正常秩序和农村社会稳定。审批机关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不断提高效率和办事服务质量。
7、注重实效,开拓创新,在现行法律框架下为农村宅基地管理探索新路径。一是农村宅基地用地供给应逐步实现“双轨制”,即农村村民建房用地,采取划拨与有偿取得并举的供给方式,对法定享用面积实行划拨土地使用权形式解决其用地,对村民确因生产、生活需要要求增加宅基地的,采取有偿取得方式解决。这样,可以盘活村庄内部存量建设用地,并将土地收益返还集体组织,壮大集体经济力量,为旧村改造与宅基地整理提供资金保证。二是积极推行土地置换政策。在符合村庄建设详细规划的前提下,对建设中心村、缩并自然村、下山脱贫和整治“空心村”过程中进行退宅还耕的,允许按照“退一补一”的原则,在中心城镇和中心村规划内置换等面积的耕地用于村内基础设施建设和住宅建设。三是建立严格的执法监督体系。以乡镇中心国土所为主体,加大执法力度,严肃查处农村宅基地批少用多、乱搭乱建等问题;实行“三统一”管理,即宅基地、村内空闲地、建设规划区内土地由村民委员会或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管理,统一调剂使用,农村居民建房严格实行“一户一宅”制,坚决杜绝新的违法占地行为。
第四篇:论乡镇街道如何完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
论乡镇街道如何完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
【摘要】:农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历来是农村经济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牵扯面广,群众关注度高。随着农村经济发展,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乡镇“三资”监督管理面临新的问题,如何完善“三资”监督管理成了农村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文章结合实际,系统论述了本街道当前“三资”监督管理尤其是资金、资产管理中面临的问题,并针对资金、资产及村级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办法与措施,这对切实搞好农村“三资”监督管理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乡镇“三资”管理 问题 办法与措施
一、引言
因我街道地处市主城区,辖区内有18个村,其中有15个为全部或部分撤建制村,只有3个为纯农业村。各村因撤建制集体土地补偿、附着物补偿等原因,集体资产在近几年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有部分村资产已达几千万,资产管理难度相对增加。而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简称“三资”)的管理问题,历来是农村经济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是广大农村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也是容易滋生腐败现象的重点领域。虽然街道的“三资”管理一直走在全市前列,但随着农村经济发展,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三资”监督管理面临新的问题,如何完善“三资”监督管理成了农村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乡镇“三资”管理出现的问题
(一)货币资金的问题
货币资金管理每每都放在三资管理制度的首位,就因为货币资金始终都是舞弊行为侵害的高风险资产。一般货币资金管理问题以以下三种形式出现:
1、隐匿收入或虚列开支,恶意侵占村集体资金。
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农村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农村基层干部职务违法犯罪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已引起干群关系紧张,影响农村社会稳定。
博兴县公安局经侦大队就于2011年侦办了全市首起隐匿会计凭证、会计账簿“村官”犯罪的的案件。2011年3月19日至4月2日,在博兴县村两委换届选举前夕,博兴县锦秋街道办事处按照相关制度、规定,多次通知时任博兴县锦秋办事处南河东村村委委员的刘X、刘XX把两人保管的该村财务账簿、凭证交到锦秋街道办事处农经站进行审计,但是刘X、刘XX拒不交出两人保管的南河东村财务账簿、凭证。经审计,2007年2月至2011年4月,刘X经手的各项收入为301351.45元,各项支出为300907.87元,刘XX经手的各项收入为21000元,各项支出为158972.15元。因涉嫌隐匿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罪犯刘X于2011年4月19日被县公安局刑事拘留,同年5月26日被取保候审;刘XX于2011年4月27日被市公安局刑事拘留,同年5月26日被取保候审。2011年6月13日,该案被移送起诉。
2、土地征用补偿款发放过程中采取虚报冒领的手段贪污公款。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两新”工程建设的深入推进,目前我街道18个村已有15个村涉及拆迁,且其中有5个村已整村拆迁,农民土地征用补偿款的事实全额发放,村集体土地征用补偿款的全额及时入账,成为村干部违规违法易发生地,也必将是农经工作的重中之重。
2010年8月,海安县胡集镇审计所在对某村村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时,查出1名村干部弄虚作假,冒领征地补偿款21430.5元的违纪问题。审计人员对该村提供的农民集中居住点征地补偿农户花名册进行汇总、核对发现,共征用土地面积25.78亩,镇农经站分2次将征地补偿费242847.60元打卡到25户农户,制表人为张某。但账内未发现路、沟、渠等公用面积的征地补偿款。镇农经站人员反映,所有征地补偿户的名单及金额全部由该村提供,补偿款已按征地面积全部拨付到位。事实是张某将征用的25.78亩中含路、沟、渠等公用面积3.25亩,造册为3户未承包土地的农户,支付了3.25亩补偿款21430.50元。这3户中有1户为农村低保户,2户为分散五保户。张某利用低保户、五保户由于行走不方便,平时“一折通”本都是委托张某保管并帮他们到银行取款的便利冒领了此笔补偿款。张某最终受到责令全额退回上述款项并给予其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3、利用职务便利挪用或违规出借村集体资金。
街道各村因撤建制集体土地补偿、附着物补偿等款的逐渐到位,集体资产在近几年大幅度的提高,有部分村资产已达几千万,村干部也变得财大气粗。而下面的案例也将是一个沉痛的教训。
2009年,海宁市斜桥镇祝场村原党支部书记徐某因挪用公款16.8万元、挪用资金54.8万元,被海宁法院一审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徐某从2002年至2004年底,在担任海宁市斜桥镇原祝西村、祝场村党支部书记期间,协助镇政府进行土地平整等公务过程中,利用职务便利,先后两次挪用政策处理款16.8万余元进行营利性活动。此外,2005年至2008年,徐某还利用职务便利,先后7次挪用祝场村集体资金54.8万元用于其私人经营的企业、出借给他人进行营利活动或超过3个月未还。案发后,徐某已归还挪用的集体资金。法庭上,徐某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法院审理认为,徐某的行为已构成挪用公款罪、挪用资金罪,判处其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
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一村会计谢某,利用管理村集体账户的便利,将村集体资金200万元出借给朋友使用,最终导致部分钱款无法收回。谢某于2007年至2010年,在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镇某村担任主管会计,负责该村集体资金的管理。期间,谢某未经村民委员会批准,擅自将该村集体资金人民币200万元借给朋友鞠某使用,并约定年利率8%。2010年8月,周口店镇政府在对村账目进行审计时,发现该村集体资金有公款私存的现象。事发后,谢某向鞠某追回资金50万元,但仍有150万元没有归还。今年2月,谢某被查获归案。日前,房山区法院认定谢某犯有挪用资金罪,一审判处其有期徒刑六年。
(二)、资产管理的问题
1、租赁工作的公开公正。
因我街道部分村地处市区繁华地段边缘,甚至地处繁华地段中心(如C村地处现北门菜场中心地带),其所有的集体资产与前几年相比升值较快,有的甚至翻了几番。相同地段而合同期限不同的房租价格就会有比较大的差异,承租人就会有采用不同手段争取自己更大利益的举动,也就会有村干部被拉下水的可能。全国各地不乏此类案例发生。
地处辽西102国道一侧马家子村,是当地商业集市较发达之地。村里的一所小学就坐落村东102国道的南侧。近几年来,由于学生数量减少,被镇中心小学兼并。从此,马家子村小学成了空闲的场地。2009年,村委会将村小学校及南侧5亩地租给镇里某个体经营者。2010年5月中旬,距离租赁合同期满还差1个月的时候,接连有承租者找到村委会,分别要以年租金3万~5万元的价格租赁该场地。可令人不解的是,最终,村委会经集体研究,以年租金3万元承租给了外地人葛某用于建服装加工厂。2011年2月下旬,部分村民了解情况后,愤愤不平地找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理论,得到的回答是服装加工厂属于环保企业,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该企业的建立还能为村里解决部分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而后来的实际情况是:该服装厂只与多数村干部的亲属签订了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其他村民只有几人被登记做计件工,而且因工资低,几乎没人肯去。于是造成村民集体上访的事件。
2、租赁协议条款的严密度。
村集体资产租赁协议条款的严密与否,也将是村集体资产不受侵害的关键。街道D村地处妇幼保所边上,其村部楼下有二间门面房,于2002年由汤某承租,年租金1万元,租期为3年(其中一间汤某以2.6万元每年的租金转租)。2004年租赁到期后续租,第一次协议10年,上报街道农经站未批准,后改签6年。2010年房租到期后,村现任班子人员讨论,为使村集体资产得到保值升值的目的,而目前此两间门面房租与2002年的价位相比已相去甚远,决定实行公开招租。而汤某拿出当时未经批准的租房协议(当
赁款等,不需要村集体出具收款收据,或不认可农业部门统一印制的农村收款收据,而要求村干部另开税务部门的发票,造成集体收入漏账,为个别素质不过硬的村干部侵占集体资金提供方便。针对以上有可能出现的管理漏洞,街道从管理角度出发制定如下制度:
①国家资金全部通过银行转账到村账户。
②建立经营性集体资产资源台账,并及时记录核对,及时更新村多媒体触摸屏信息内容。
③严格票据管理(限数量,逐笔核销),每个村最多可领用3-5本统一收据。④规范经济合同管理(村、街道、三资管理服务部各一份)。⑤重点公开收入情况。公开重点包括捐助、租金的全额公开。
2、货币资金支出管理。
(1)、除小额、零星费用开支用现金结算外,原则上要通过银行转账结算。超过1000元必须实行转账结算。实行双代理制度以来,各村仍存在的主要漏洞有:错误地将现金支票支付等同于转账支付。实质上现金支票等于现金,故2012年起严格现金支票的使用。
(2)、对农户征迁赔偿款的支付
以前此类农户赔偿款可用现金支付,从2012年起必须由出纳填制单子以银行存单支付。代理出纳不得将现金支票交由报账员,办理存单。必须由村报账员造册后,由出纳开出转账支票,再由报账员将名册和转账支票送开户银行,由开户银行按名册办理个人存单。为预防套取现金违法现象发生,建议村为农户办理一本存折,建议征迁部门在农户发放清单上盖审核章。
(3)、付款审批
在继续严格按照2009年制订的《街道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操作手册》基础上,增加审核人、证明人原始发票上签字确认,避免重复报账。
3、库存货币资金管理
定期不定期地对报账员进行现金盘点。双代理工作制度下,库存货币资金管理不能松懈。自双代理制度开始,大多数村没有开展过现金突击抽盘工作,今后还须重视起来,重点盘点:逐张核对收款收据、统一收据、现金、农户存单等。因发现个别报账员有现金收入不及时入账现象,故双代理工作制度下此项工作切不可掉以轻心。
4、代理出纳和报账员职责明确
代理出纳和报账员职责明确,特别是代理出纳员明确职责,因为出纳是资金管理第一道关。代理出纳在报账员报账时必做到收款收据上台核对,超限额不得现金支付,严控现金支票使用,报帐员超期不报账及时向中心主任和农经站长汇报。
(二)、资产资源管理办法与措施
在严格执行街道[2009]6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村级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基础上,杜绝人为地将工程分标段以5万元以下的方式由村集体议标;凡1万元以上的工程必须审计,可由街道内审办审计或委托中介审计;村务监督委员会要切实做好监督工作。
(3)村级工程建设项目的财务管理
所有村级工程建设项目收支必须纳入账内核算,两个村以上联建的项目必须统一纳入牵头村的账内核算;凭证手续齐全方可入账。联建工程必须在联建村负责人审核会签的基础上再由牵头村负责人审批;严格按照财会制度规定对工程实行总账和单独明细核算,工程结算发票应为规范的统一税务发票,不得使用无据支出凭证。严格按照合同规定的结算方式支付工程款(个别村存在违反合同约定提前付款现象),工程款必须通过转账结算(预防套现行为发生);村级工程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决算审计后,应按规定及时办理资产登记手续,加强资产管理。
四、结论
因村集体资产增加、村民概念的转变、产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乡镇农村经济工作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各项监督管理与考核制度,积极推进双代理工作制与三资网络化监督管理制度。创新务实,防微杜渐,为化解矛盾问题,调动农民群众参与民主建设的积极性,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维护社会稳定;提高三资综合使用效能,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提高村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懈努力。总的来看,我市乡镇“三资”管理工作已经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但是,此项工作仍处在探索实践阶段,总体水平还不高,工作中还有许多不足,下一步,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配套措施,加大工作力度,不断提高我市乡镇“三资”管理服务和建设工作水平,进一步推动我基层社会和谐稳定与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参考文献】:
[1]许穆兰,《海安:村干部冒领征地补偿款被查处》,《审计视野-审计案例》,2010年10月
[2]温庆磊,李春霞,高静,《隐匿会计凭证、会计账簿 博兴两人被判刑》,《鲁北晚报》,2011年12月27日
[3]shelleylu,《挪用公款、集体资金共计70万 海宁一村支书获刑三年半》,《海宁信息港》2009年12月3日
[4]杨柳,王永,《北京房山一村会计挪用集体资金200万被判六年》,《正义网-检察日报(北京)》,2011年6月22日
[5]杨学友,《村委会集体决定出租村财产协议有效吗?》,《村委主任》,2012年2期
第五篇:论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党的建设
论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党的建设
在当今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下,如何加强党的建设,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既给党的建设带来了许多有利因素,同时也使党的建设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是党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更应该继续探索和实践,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党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就必须不断加强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这事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的需要,也是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兴衰成败的一个根本问题。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既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同时又要看到,在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前,党的现状和党的工作还存在着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党员干部的知识水平、领导水平、执政水平都有待进一步提高。在改革开放中建设社会主义,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矛盾。这一切使加强党的建设显的更为重要,更为紧迫。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毫不放松地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
推进党的建设。大力加强党的建设,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更好地担负起加快发展的组织领导责任的需要。强化党的各级组织、提升干部队伍素质,打好加快发展的组织基础。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和工作方式,创造有利于加快发展的党风党政环境。
二、重视教育,加强学习,提升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 坚持把“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作为我们观察世界、发展自己的强大思想武器,作为统领全局、贯穿各项工作的灵魂。这就要求全党继续升入学习“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把理论学习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深入学习理论,必须紧紧抓住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通过学习,促使各级领导班子的思想理论素质、管理水平、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及其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等进一步增强或提高。要以理论的大学习、思想的大解放、观念的大更新,促进事业大发展。深入学习理论,要着眼于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实实在在地运用理论武器解决我们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努力在全党造成认真学习的风气、民主讨论的风气、积极探索的风气、求真务实的风气,使全党的理论学习深入、扎实、持久地开展下去。
三、注重基层,严抓细管,在基层党组织建设上下功夫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加强党的建设,源泉在基层,活
力在基层,重心在基层。我们应该继续以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以增强党组织的创新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目标,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有效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首先必须健全组织,依靠组织管理党员,依靠党员健全组织。让组织和党员有机融合,让党的先进性作用及时发挥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其次必须配强班子。要切实注重选拔热爱党务工作、政治业务素质高、清正廉洁、有群众威信的党员担任党支部书记,要注重党支部书记政治业务素质的培训和提高。最后必须开展好党内“创先争优”活动。要紧密结合实际,坚持抓基层、打基础,狠抓基层组织建设,为改革发展筑牢夯实组织基础,促进事业发展。
四、健全机制,发挥作用,夯实党建工作的基础
要切实加强党组织领导班子的建设和党务干部队伍建设,要配强专职党务干部。把那些素质高、能力强、思路清、作风正、德才兼备的干部,特别是年轻的干部选配到党组织的领导岗位上。要充分发挥兼职党务干部的作用,形成专兼职队伍相结合的党务工作格局。注重安排素质较全面的业务骨干担任党内职务,充分发挥他们在党务工作岗位上的作用。要加强对党务干部的培训,使他们明确党建工作的内容、基本要求、基本方法和应尽的职责。
我们的广大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在工作中发扬
艰苦奋斗的作风,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发扬谦虚谨慎的作风,发扬实事求是的作风,做紧随时代步伐勤于探求新知而不墨守成规的典型,做能够吃苦耐劳勇于建功立业而不得过且过的先进,做理论联系实际长于开拓创新而不因循守旧的模范,做令必行禁必止敢于承担责任而不推诿拖拉的榜样,按照“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着力解决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
五、突出重点,惩治腐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一是要加强党风廉政教育,筑牢反腐倡廉的思想防线。切实提高广大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水平和反腐倡廉的自觉性。不断增强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识、纪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不断提高拒腐防变能力。二是要加强制度建设,依靠制度惩治和预防腐败。要进一步明确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责任,保证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形成反腐倡廉工作“全党动手,齐抓共管”的局面。三是要加大监督力度,完善监督体系,确保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要以领导干部特别是领导班子主要成员为重点,以腐败现象易发部位为重点,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确保权为民所用。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班子成员,要自觉接受监督,作出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