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钢铁上游以及下游行业现状
钢铁行业上下游产业现状分析
一、上游产业 煤炭
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近年来,受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推动,我国煤炭产量和消费量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煤炭产业市场集中度较低,现正处于整合阶段。近年来,我国沿海省份的煤炭需求量一直很大。但我国约90%的煤炭资源和生产能力分布在西部和北部地区。
据国家权威部门统计,近年来我国煤炭供需缺口呈现扩大的趋势。预计未来较长时间里,煤炭呈现大体供需平衡、轻微的供不应求局面,同时局部地区、部分煤种、个别时段出现供应偏紧的情况难以避免。铁矿石
铁矿石是工业的源头,关乎国家经济安全。然而,2015年上半年检验检疫部门检出进口铁矿石短重2000吨以上的重大短重案例25个,合计短重重量高达10.71万吨,短重金额1065万美元。铁矿石等进口资源类商品贸易黑洞频现。中国对进口铁矿石的依存度达60%,每年的进口总量都接近7亿吨。一旦大量不合格的进口铁矿石涌入国内,不仅吞噬国内钢厂的利润,还会影响炼钢企业的钢铁产品质量,给下游工业生产建设留下无穷的安全隐患。
铁矿石价格出现下跌幅度
2014年,铁矿石市场演绎了一出波澜壮阔的下跌行情,全年铁矿石价格下跌幅度高达近50%,供过于求是铁矿石价格接近腰斩的主要原因。如此大的跌幅,仅原油市场可以与之相比。
受价格大幅下挫,国内铁矿石贸易利润空间快速压缩,不少贸易商亏损严重,钢厂经营业也一再陷入困局。铁矿石贸易企业现状是资金紧张,前期库存亏损严重。
铁矿石需求下降
需求方面,中国钢铁行业的发展已步入平稳期,钢产量增速放缓,铁矿石需求增速相应下降,其他国家需求增减不一,全球铁矿石整体需求量呈现持稳态势。
二、下游产业 作为我国工业经济的基础,钢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与房地产、机械制造、家电汽车工业、造船、基建等行业不可分割。钢铁行业主要为下游的工业产业提供钢铁原料;下游行业发展快,就意味着对钢材的需求量就达,从而带动钢铁业高速发展。反之则降速,这是市场经济的周期性规律所决定的。房地产行业
钢铁需求量最大的房地产行业。据估算,房地产行业年化钢材消耗量占总量大致在40%左右,接近一半;也就是说,钢价的好坏,很大程度上直接由房地产行业的兴衰决定。
房地产投资增速也回落,但新开工面积、土地购置面积和商品房销售面积降幅收窄(幅度变小)。
从去年到现在,受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影响,我国的房地产投资增速正在呈现较大幅度的下降。目前国内商品房库存依然高位运行,尽管下半年以来房市在成交价格和成交数量上有所好转。整体上来看,房地产开发投资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依然较保持低增速,如此对建筑钢材等用钢需求难以大幅度释放,房地产行业的用钢需求无法释放便是主因。基建投资
近年来,我国的高速公路、铁路、水利等基础建设领域投资逐步减少,尽管有关部门在此前表态称高速公路网建设还有十年的高峰期、铁路网建设还将继续保持适度超前;但十分明显的是,这些行业的政府投资减少已成事实;大部分的在建、代建基建项目都是因为融资难以到位而进度缓慢。机械板块表现不一,中大型拖拉机产量增幅较为明显,工程机械产销量同比下降幅度仍较大。金属轧制、金属冶炼等产量均有不同程度下跌。因此,靠国家的基建投资拉动钢材需求释放在后期显然也不能抱有太大的期望。制造行业
包括汽车、家电、造船以及其他的装备制造业上,不管是终端消费增速还是产业投资增速,也纷纷随着经济增速的下滑而大幅下降。汽车行业增速回落,乘用车表现好于商用车,商用车同比降幅超过15%。造船行业继续低迷。2015年1-5月份,全国造船完工1548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8.9%。承接新船订单786万载重吨,同比下降77.4%。5月底,手持船舶订单13818万载重吨,同比下降8.2%。家电行业表现各异,洗衣机、房间空气调节器和冷柜相比去年同期有小幅增长,而电冰箱同比下降。
上半年机械工业整体景气度依然较为低靡,其中铁路机车和民用钢质船舶的产量有好转迹象外,机床、工业锅炉、发电设备等子行业情况不容乐观;这几个产业的生产规模连续呈现下降趋势;而汽车行业也受全球经济疲软影响导致需求下滑。在制造业方面,因为直接和消费需求挂钩,在全球经济疲软未解的情况下,国内外消费需求难有大幅释放的可能;由此导致这些产业库存高企,销售压力大增,无法对钢材需求的释放提供过多的帮助。
以上四大产业基本上消化掉钢材总量的90%左右,然而在经济增速继续下滑,行业融资多出现难题的情况下。然而我们看到的是,3个多月以来,投资项目开工者甚少,其中最大的难点还是在于融资难以到位;有项目无资金目前是全国大多数地区经济刺激所面临最大的尴尬。所以说从终端产业来看,想要出现往年的需求集中释放可能性较小。
下游产业对钢材需求的降低,直接导致钢铁市场库存增加、价格降低,进而影响到钢铁企业的效益实现。在市场低迷的情况下,需要钢铁行业与下游行业完成产业转型,可以刺激市场内需的变化,实现钢铁市场的良性发展。
第二篇:石油行业上游名词解释
石油行业上游名词解释--勘探开发过程划分为预探、评价、产能建设及生产四个阶段 1.1 预探阶段
包括盆地评价、区带优选、圈闭预探等工作环节。预探阶段的任务是提交控制储量。
1.2 评价阶段
是在预探阶段提交控制储量的基础上,利用各种手段对油藏进行评价并对油藏开发的经济价值做出评估。对于经评价具有开发价值的油藏提交探明储量,并完成开发方案设计。1.3 产能建设阶段
是按开发方案要求完成实施方案设计、地面工程初步设计、施工设计,按设计完成产能建设并投产。在产能建设实施过程中,对地质情况进行跟踪分析并根据变化了的认识不断对方案进行调整。1.4 生产阶段
是维持已建成产能区块的正常生产。生产阶段以提高采收率、降低生产成本为目标,并不断采用新技术,以实现油田的长期稳定生产与高效开发。2 予探(工程)项目 { 勘探(工程)项目 }
预探(工程)项目是指较长时期内,以盆地或盆地内次级构造单元为对象,以获得油气储量为目的,以地质调查(包括地震和非地震物化探)、预探井钻探(包含钻井、录井、测井、试油、试采和分析化验)等为内容所组成的系统工程,简称预探项目。一个预探项目可包括若干个预探(工程)子项目。3 预探(工程)子项目 { 勘探(工程)子项目 }
预探(工程)子项目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以预探项目区内特定地质单元(如凸起、凹陷、凹陷群或构造带等)为对象,以完成特定油气地质任务为目的,以地质调查(包括地震和非地震物化探)、预探井钻探(包括钻井、录井、测井、试油、试采和分析化验)等为内容所组成的系统工程,简称预探子项目。一个预探子项目可包含若干个预探目标。4 区探、预探和评价区带 4.1 区探、预探区带
是预探子项目的基本构成单元,是实施物化探、预探井部署的单元。4.2 区探区带
是在未钻探或仅有极少预探井而未发现油气或发现少量油气、但分析研究认为是有预探前景的区带,对该区带的预探是以查明基本油气地质条件、寻找有利的预探目标为目的。4.3 预探区带
是指以落实区带或区带内圈闭的含油气性,为发现商业控制储量提供评价依据为主要目的区带。4.4 评价区带
是在经钻探已获得商业油气发现的区带内,以确定油气藏类型、落实油气藏规模,提交探明油气储量为主要目的区带。5 区探、预探和评价目标 5.1 区探、预探和评价目标
是主要实施钻探任务的具体地质单元,如油气藏、圈闭、圈闭群等。5.2 区探目标
是在区探区带内,以查明区带基本油气地质条件、落实区带含油气性为目的的钻探目标。5.3 预探目标
是在预探区带内,以查明圈闭的含油气性、提交预测、控制储量为目的的钻探目标。
5.4 评价目标
是以评价区带、预探区带内已获得商业天然气发现的区块为对象,以探明天然气储量为目的的钻探目标。6 勘探目标
勘探目标是以地震和非地震物化探、探井(包括钻井、录井、测井、试油、试采)等为手段,实施勘探部署的具体地质单元(如:油气藏、圈闭、圈闭群、构造带等)。根据勘探阶段将勘探目标划分为三种类型 6.1 区探目标 区探目标是在未发现油气或发现少量油气的沉积盆地或区带内,以查明基本油气地质条件、寻找有利的油气聚集带为目的设立的勘探目标。6.2 预探目标
预探目标是在盆地或区带内落实或较落实的圈闭、圈闭群,以发现油气藏及提交控制、预测储量为目的设立的勘探目标。为发现商业储量提供评价勘探依据。6.3 评价目标
评价目标是在获得油气发现的圈闭内,以探明油气藏、提交探明储量为目的设立的勘探目标。评价目标包括滚动勘探目标。7 油藏评价区块
油藏评价区块是在经钻探已获得商业原油发现并提交控制储量后,进一步落实油藏规模,确定油藏类型,预测开发指标并进行经济评价,以提交探明动用储量和编制开发方案为目的区块。为此设立的投资项目为油藏评价项目。8 预探井成功率(探井成功率)
预探井成功率是新获工业油气流井数与新获工业油气流井数、地质报废井数、完井试油未获工业油气流井数之和的比值。9 评价井成功率
评价井成功率是评价井中获得工业油流井数与评价井井数的比值 10 预探成功率
预探成功率是资本化的预探投资与总的预探投资的百分比。该指标是反映预探效率的重要指标。计算公式:预探成功率(%)=资本化的预探投资/预探投资×100%资本化的预探投资是指用于成功预探井的投资。11 勘探成功率
勘探成功率是资本化的勘探投资与勘探综合投资的百分比。该指标是反映勘探效率的重要指标。计算公式:勘探成功率(%)=资本化的勘探投资/勘探综合投资×100% 资本化的勘探投资是指成功探井的投资。12 圈闭钻探成功率
圈闭钻探成功率是当年钻探获得工业油气流的圈闭个数和当年已有钻探结果圈闭个数的百分比。计算公式:圈闭钻探成功率(%)=获工业油气流圈闭个数/(工业油气流圈闭个数+见油气流圈闭个数+见油气显示圈闭个数+无发现圈闭个数)×100% 13 新区、老区
新区为五年计划以来新投入的开发区域,老区为五年计划之前投入开发的区域;新井为新区和老区在五年计划以来新投入开发的井,老井为老区在五年计划以前投入开发的井(这里的五年计划为界定中定义的五年计划)。14 当年新增油气可采储量
当年新增油气可采储量为当年新增探明油气可采储量和老区新增油气可采储量之和。油气新增动用可采储量
油(气)新增动用可采储量是指当年新区动用可采储量与老区新增可采储量之和。新区动用可采储量是指当年探明新增动用可采储量及本动用的往年探明未动用可采储量之和。(新区动用可采储量是指当年勘探、滚动勘探新增动用可采储量及本动用的往年探明未动用可采储量。)老区新增可采储量是指已开发油(气)田为改善开发效果,进行开发层系、井网、注采系统等调整措施及三采和转换开发方式所增加的可采储量。16 原油产量
原油产量是指核实后的原油量(包括轻质油和凝析油)。(原油产量是指净原油量,即扣除含水、泥砂后核实的原油量,由新井产量、老井措施产量和老井自然产量构成)天然气产量(也称天然气工业产量)
天然气产量(也称天然气工业产量)是指进入集输管网和就地利用的全部气量,包括气层气工业产量和溶解气工业产量。18 油气当量产量
油气当量产量是指原油产量与天然气油当量产量之和。换算关系为:1255立方米天然气相当于1吨油当量0.7吨轻质油相当于1吨油当量0.7吨凝析油相当于1吨油当量0.7液化气相当于1吨油当量[油当量产量是指原油产量(含原油稳定装置、天然气处理装置回收的轻烃量及直接从油井中产出的凝析油)与天然气(当量)产量之和。] 19 油气储量替换率
油气储量替换率是指当年新增油气可采储量与当年油气产量之比。20 油(气)储采比
油(气)储采比是指当年底剩余油(气)可采储量与当年油(气)产量的比值。21 勘探开发总投资、预探投资、评价投资和开发综合投资。
勘探开发总投资为进行油气田勘探开发的资金投入,包括预探投资、评价投资和开发综合投资。预探投资包括物化探投资、预探井投资和其它预探投资,其中其它预探投资包括非安装设备、计算机、勘探辅助工程、老资料重新处理、综合研究及新技术应用等投资。评价投资包括物化探投资、评价井投资和其它评价投资,其中其它评价投资包括老资料重新处理、分析化验、综合研究和新技术应用等投资。开发综合投资包括用于油气产能建设的开发直接投资、老油气田改造投资及其它开发投资,其中,开发直接投资包括钻井投资和地面建设投资,其它开发投资包括大修侧钻和补孔、外输工程、开发非安装设备、开发计算机、环保和安全、开发辅助工程、开发试验及新技术推广和其它等投资。22 勘探综合投资
勘探综合投资包括物化探、探井、非安装设备、计算机、勘探辅助工程、综合研究及新技术应用、老资料重新处理等投资。23 探井投资
包括勘探钻井、录井、测井、测试、油气层改造与试油等工程投资。24 物化探投资
包括二维地震、三维地震和非地震投资。非地震投资主要是地面地质、油气资源遥感、重力、磁力、电法、油气化探等投资。25 非安装设备投资
包括勘探实验室化验、检测、分析设备、具有测井、录井、试油队伍的施工及配套设备等投资(无施工队伍的单位不能购置相应设备)。26 勘探计算机投资
包括用于勘探综合研究、地震资料解释的微机、工作站、大型主机及配套设备、勘探信息化建设、勘探专业软件研制和引进等投资。27 勘探辅助工程投资
包括磁带库、仪器库、实验室、滩海勘探海堤、人工岛等工程项目投资。28 综合研究及新技术应用投资
包括地质综合研究、勘探科研专项储量计算和勘探新技术应用项目等投资。29 老资料重新处理投资 包括老的二维地震、三维地震、测井、录井等资料的重新处理的投资。30 开发总投资
开发总投资包括新区产能建设、老区产能建设、老油(气)田改造、大修侧钻和补孔、油气外输工程、开发非安装设备、开发计算机、环保和安全、开发辅助工程、开发综合研究及新技术推广应用和其他。31 油气预探成本
油气预探成本为当年预探投资与当年油气新增控制可采储量的比值。32 油藏评价成本
油藏评价成本为当年油藏评价投资与当年原油新增探明可采储量的比值。33 油气勘探综合成本
油气勘探综合成本为当年预探投资和油藏评价投资与当年油气新增控制可采储量的比值。
单位油气勘探综合成本(简称勘探成本)
单位油气勘探综合成本是当年勘探综合投资与当年新增可采油气储量之比。该指标是反映油气勘探阶段投入产出关系的投资效果指标。单位勘探综合投资获得的储量越大,效益越好。计算公式:勘探成本(元/桶或元/吨)=当年勘探综合投资/当年新增探明油气可采储量天然气折算油气当量按股份公司确定的标准:1255方气=1吨油。勘探综合投资包括物化探、探井、非安装设备、计算机、勘探辅助工程、老资料重新处理等投资。35 油气开发综合成本
油气开发综合成本是指当年开发综合投资(开发总投资)与当年新增动用油气可采储量之比。(油(气)开发综合成本=当年开发综合投资/当年新增动用油(气)可采储量)当年开发综合投资指开发总投资 36 油气勘探开发综合成本
油气勘探开发综合成本为油气勘探开发总投资与当年新增油气可采储量的比值。37 油(气)操作成本
油(气)操作成本是指对井进行作业、维护及相关设备设施生产运行而发生的成本。(包括材料、燃料、动力、生产人员工资、职工福利费、驱油物注入费、井下作业费、测井试井费、维护及修理费、稠油热采费、轻烃回收费、油气处理费、运输费、其它直接费、厂矿管理费、自用油气产品)。单位油(气)操作成本是总操作成本与油(气)商品量之比。
百万吨原油(亿方天然气)产能建设综合投资
百万吨原油(亿方天然气)产能建设综合投资为建百万吨原油(亿方天然气)生产能力所需的油(气)开发综合投资。
百万吨原油(亿方天然气)产能建设直接投资
百万吨原油(亿方天然气)产能建设直接投资为建百万吨原油(亿方天然气)生产能力所需的用于油(气)产能建设的油(气)开发直接投资。40 油(气)产能进尺比
油(气)产能进尺比为新建油(气)产能与钻井进尺的比值。41 重点项目
重点项目是指《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与生产分公司规划计划管理暂行规定》中规定的项目。42 产能贡献率
产能贡献率=当年新建能力的实际产量/方案设计的生产能力 43 界定
对五年滚动业务发展规划编制中涉及到的界定问题,特规定如下:本:为滚动规划编制年当年,也就是五年滚动规划期间第1年。上:滚动规划编制年的前一年。下:滚动规划的第2年。滚动第x年:为滚动规划期间的各年,简称滚x年,x依次为1、2、3、4、5 44 五年计划
滚动规划编制年所在的五年计划。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必须采用实际年份替代上述界定时间,以编制2003~2007年滚动规划为例,滚动规划编制年为2003年,上为2002年,本为2003年,下为2004年,滚动第1年为2003年,滚动第5年为2007年,五年计划为“十五”计划。45 新建原油生产能力
新建原油生产能力是指本依照油田或区块开发方案设计,建成采油及相应配套的生产设施所达到的综合相对稳定的年产油量。46 新建天然气生产能力 新建天然气生产能力是指以气田(或气藏)为单元,建成采气及相应配套的生产设施所达到的综合相对稳定的年产气量。47 开发井
开发井包括产能建设井(含开发评价井)及已开发油(气)田其它井。48 油(气)开发直接成本
油(气)开发直接成本是指当年产能建设投资与当年新增动用油(气)可采储量之比。油(气)开发直接成本=当年产能建设投资/当年新增动用油(气)可采储量 产能建设投资=钻井投资+地面建设投资当年新增动用油(气)可采储量包括新区动用油(气)可采储量和老区新增油(气)可采储量 49 油(气)产能建设投资 包括钻井投资、地面建设投资; 50 老油(气)田改造投资 包括钻井投资、地面建设投资;
第三篇:推进与下游用户合作 加强钢铁产业链建设
推进与下游用户合作 加强钢铁产业链建设
长期以来,我国钢铁工业重视生产、建设、经营,轻视与下游行业用户的协调合作,重视制造产品,轻视提供服务,与下游产业的融合程度低,钢铁产品研发、生产和应用环节的联系不紧密。导致下游行业用钢材产品升级缓慢、钢铁新产品找不到用户。如,高强螺纹钢筋等一些生产技术成熟的高性能钢铁材料推广应用缓慢,已具有生产条件的核电蒸发器管、超超临界电站锅炉用不锈钢炉管等高端产品难以实现国内产业化应用。
上下游产业不能有效衔接,大大削弱了产业链竞争力。现代制造业的竞争某种程度上已经由单个企业间的竞争向产业链间的竞争演变,能否与产业链上的优势企业建立长期稳定、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成为企业谋求实现更高层次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产业链的延伸是解决同质化竞争,缓解总量压力的关键,是一个企业由大变强的标志之一。为此,《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强调钢铁企业要转变服务理念、增强服务意识,建立与下游用户间的战略合作机制,促进钢铁企业由钢铁材料生产商向服务商转变。
钢铁企业加强产业链建设首先要重视与下游用户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及时了解、甚至引导客户需求。随着社会的进步,下游用户不仅仅对钢材品种质量不断产生新需求,对相关服务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钢铁企业必须紧密联系用户,及时掌握用户各方面需求的变化情况。其次,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钢铁企业要加快转变服务理念,提高客户管理和服务水平。与销售产品相比,提供服务的要求更高,内涵更广,覆盖了从产品研发、生产、应用再到回收利用的全生命周期过程。钢铁企业只有以用户为中心,建立为下游用户提供完整材料解决方案的开放式服务体系,才能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在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
第四篇:下游石油行业的物流规划
下游石油行业的物流规划
T.N.SEAR
BP Oil
在下游石油工业内,战略性的物流计划是非常重要的。发源于炼油厂的物流网络和最终完成交付都指向客户。对散装运输使用主要产品类来描述。需要处理的陈述是商业决策。制定相应的模型部分是在数学和部分定性条件。交通运输的成本取决于用户的模式。商业风险通过物流基础设施的改变而表示出来。
关键字:分布、线性规划、物流、石油、道路运输
介绍
下游的一部分涉及石油工业的生产和销售成品油(“产品”)。原油采购、在炼油厂制造成有用的制品,产品运到市场。整个工业是由公司不同大小;从纵向整合的石油巨头,小型的关注只涉及销售产品在局部地区。
总的来说,顾客知道精炼石油产品的商品用品的区别很小只区别于牌子,和最便宜的供应商之
一。因此,这个行业的特点是强烈的竞争力量不断迅速地向降低销售价格。与销售价格固定的有效市场、成本最小化对于每一个竞争的公司是相当重要的。让顾客满意,产品质量和交货的服务高标准是非常重要的,但在这些限制内部成本最小化对于企业生存是最重要的。可能让成本最小化的关键是有效的物流系统规划的物流链。介绍了发展和应用的一个计划的技术前提是需要保护那些限制的商业秘密。
产品类型
客户订的精炼石油产品时每一个产品在炼油生产时都有自己的唯一的物理身份,因为: 1根据产品分类精炼厂数量可及性可以充分地被表达
2成本结构和运输限制适用于产品分类
这使的最小数量的变量用于建模时。三个产品类是经常足够的:
i车用汽油(‘汽油’),燃点低;
ii燃油(“石油”),它们往往需要加热存储;
属于这些类帐户的产品为多数需求。者应注意,有一些产品如润滑油、液化石油气和航空燃油,并不符合这种分类并不予以考虑和计划。
第五篇:废钢铁加工行业准入条件讨论稿
废钢铁加工行业准入条件(讨论稿)
为推动废钢铁资源综合利用工作深入开展,加强废钢铁加工行业管理,规范废钢铁加工行业生产经营行为,积极推进废钢铁供需衔接,提高集约化加工经营水平和废钢铁加工质量,加强废钢铁产业规模化、现代化,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精料入炉,促进废钢铁加工行业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依据国家有关产业政策要求,制定本准入条件。
一、企业布局和建设要求
(一)废钢铁加工配送企业应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土地供应政策及本地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和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要求,企业建设应有规范化设计要求。
(二)在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规划确定或县级及以上人民政府规定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源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内,居民聚集区和其他严防污染的企业周边1公里内,不得新建废钢铁加工配送企业。已在上述区域投产运营的废钢铁加工配送企业要根据该区域规划要求,在一定期限内,通过依法搬迁、转产等方式逐步退出。
(三)废钢铁加工配送企业应符合国家土地管理的相关政策和规定,应符合国家和本地区土地供应政策,以及禁止和限制用地项目目录、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等相关土地使用标准的规定,依法做好征地补偿安置、耕地占补平衡工作。
二、规模、工艺和装备
(一)生产普碳钢炼钢炉料的废钢铁加工配送企业年加工能力应达到10万吨以上,厂区面积不小于2万平方米,土地使用手续合法(若土地为租用,合同期限不少于15年),作业场地不小于1万平方米。企业应配有打包、剪切设备或破碎设备以及配套的装卸设备、运输车辆、电子磅等辅助设备,必须配备门式辐射监测仪。
(二)废不锈钢加工配送企业年加工能力应达到3万吨以上,厂区面积不小于1万平方米,土地使用手续合法(若土地为租用,合同期限不少于15年)。企业应配有废不锈钢加工和成分检测设备,必须配备门式辐射监测仪。
(三)废钢铁加工配送企业应选择生产效率高、加工工艺先进、能耗低、环保达标和资源综合利用率高的加工生产系统。必须配套有粉尘收集、污水处理和噪音控制等环境保护设施,加工工艺和设备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禁止和限制目录的有关要求。
(四)鼓励企业积极开发使用节能、环保、高效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废钢铁加工配送企业应配备液压打包机、门式剪切机、废钢破碎线或移动式剪切机等现代化的专用废钢加工设备,逐步淘汰鳄鱼式剪切机,逐渐减少火焰切割。
三、产品质量
(一)废钢铁加工产品达到国家废钢铁标准和行业标准,杜绝任何夹带和掺假。
(二)废钢铁加工配送企业应配备专职质量管理人员,建立质量管理制度。应通过ISO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四、能源消耗和资源综合利用
(一)废钢铁加工配送企业加工生产系统综合电耗应低于30千瓦时/吨废钢铁,新水消耗应低于0.2吨/吨废钢铁。
(二)对加工废钢铁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夹杂物,如有色金属、塑料、橡胶、木块、纤维、渣土、机油、汽油、氟利昂、电池等,应有相应的回收、处理措施和合法流向,避免二次污染。
五、环境保护
(一)废钢铁加工配送企业应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按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按照环境保护“三同时”的要求建设配套的环境保护设施并依法申请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经环保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生产。
(二)按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相关制度规定依法履行环境保护义务,应有完善的环境保证体系:
1.料场必须安装或配备有放射性检测设备。
2.地面必须进行硬化处理。
3.废钢破碎生产线应配套安装除尘设备。
4.废钢铁加工配送企业污染物排放应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要求,应满足工业固废、危险废物处理处置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等要求。
5.废钢铁加工配送企业噪声应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要求,具体标准应根据当地人民政府划定的区域类别执行。
6.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残余物应按国家有关要求交有相关资质的企业集中进行处理。
7.设有专职环保管理人员和完善的安全环保制度。
(三)废钢铁加工配送企业应有雨水、生产废水、生活废水的收集和循环利用系统,废水经无害化处理后达标排放,或者排入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系统处理;应有废油回收储存设备和相关处理措施。废钢铁加工配送企业应有突发环境事件或污染事件应急设施和处理预案,消防设施应达到国家标准要求。
六、人员培训
废钢铁加工配送企业应制定完善的岗位操作守则和工作流程,明确人员岗位责任和工作权限,对大型破碎机、门式剪切机、抓钢机等大型设备操作人员和质量检验等关键岗位人员必须进行相关岗位技能培训,取得相关部门或机构颁发的对应工种职业技能证书,实行持证上岗制度。鼓励企业组织人员参加行业培训,提高企业人员素质。
七、安全生产、职业健康和社会责任
(一)废钢铁加工配送企业应符合国家《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规定,具备相应的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和职业危害防治条件,对作业环境的粉尘、噪声等进行有效治理,达到国家卫生标准,配备有相应的安全防护设施和安全管理人员,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并按规定限期达标。
(二)废钢铁加工配送企业安全设施和职业危害防治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安全设施设计、投入生产和使用前,应依法经过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审查、验收。
(三)废钢铁加工配送企业的作业环境应满足《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和《工业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
(四)废钢铁加工配送企业应有健全的安全生产组织管理体系,应有职工安全生产培训制度和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五)废钢铁加工配送企业用工制度应符合《劳动合同法》规定。
八、信息公开
废钢铁加工配送企业应指定专职信息统计人员,按要求登陆废钢铁加工行业信息服务平台报送相关生产经营数据,接受相关政府部门及行业协会的监督监管。
九、监督管理
(一)新建和改扩建项目应当符合准入条件要求。各有关部门在对废钢铁加工配送企业进行投资管理、土地供应、信贷融资、安全许可、生产许可等工作应以准入条件为依据。
(二)各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会同环境保护等有关部门对废钢铁加工配送企业执行准入条件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相关行业协会协助国家有关部门做好监督和管理工作,对废钢铁加工配送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技术工艺、发展规划以及与钢铁企业之间建立配送机制进行指导。
(三)各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废钢铁加工行业的管理,督促现有企业加快技术改造,规范各项管理,达到准入条件规定的各项标准要求。
(四)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征求环境保护部等有关部门意见后,负责公告符合准入条件的企业名单,实行社会监督并进行动态管理。
(五)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督导作用,让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监督,加快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和产业升级。
十、附则
(一)本准入条件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香港、澳门、台湾地区除外)所有类型废钢铁加工配送企业。
(二)本准入条件涉及的法律法规、国家标准和行业政策若进行修订,按修订后的规定执行。
(三)本准入条件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解释,并根据行业发展情况和宏观调控要求适时进行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