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领导干部应强化五个方面的监督
对领导干部应强化五个方面的监督
邵东县纪委调研室主任 赵更桥
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是从严治党、治理好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关键环节,也是干部监督工作的重点,更是一个值得高度重视和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当前领导干部监督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监督意识淡薄。长期以来,传统的特权思想、等级观念严重影响着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少数领导干部自律意识淡薄,认为监督是对自己不信任,不放心,思想上存在抵触情绪,不愿接受监督;同级班子成员碍于情面,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不愿进行监督;下级担心影响上下级关系,明哲保身,不敢监督。如此种种,使得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约束往往难以到位。
2、权力过于集中。“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对权力运作缺乏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很容易出现个人专断行为。一是重大决策权相对集中。单位的“一把手”往往掌握本部门、本单位人、财、物大权,在一些重要决策权的行使上,如重要干部的任免,重要建设项目的安排,大额度资金的使用,没有坚持集体讨论决定的原则,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个人或少数人专断的现象。二是民主集中制形同虚设。少数领导干部民主意识淡薄。独断专行,搞家长制,个人说了算,权力在运作过程中 超越组织赋予的权限。有些班子成员虽有不同意见,但因担心处理不好相互间的关系,不敢充分发表个人意见。
3、教育监督管理不到位。长期以来,干部教育监督管理普遍存在重使用、轻管理、弱监督的现象。一是重选拔轻管理。上级机关对选用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是比较慎重的,但对干部任职后的后续管理还跟不上。对领导干部的工作表现,主要来自选拔任用时的考察结果和本人汇报,对“一把手”日常的思想动态、道德品德、民主作风、廉洁自律情况难以进行全面动态的掌握。二是重使用弱监督。在对下级党政领导干部的监督上,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往往只注意检查工作实绩,注重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忽视思想作风、道德修养,特别是廉洁自律方面的监督。
4、监督体制不顺。众所周知,上级监督最有力,但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无法及时全面掌握下级“一把手”的情况,难以实施有效监督;班子内部成员时刻处于“一把手”的领导指挥之下,不敢实施监督;人民群众对领导的日常活动和相关法规政策缺乏了解,很难监督到点子上。个别领导干部便成为上级监督不到,同级监督不了,下级不敢监督的“死角”。
5、监督机制滞后。由于各种客观因素,截止目前为止,尚未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除了党的纪检机关、行政监察机关、司法反贪机关等监督主体外,其他监督主体没有充分发挥作 用,表现在面上的象征意义多,实效性的处理意见少,权威性小,专门监督机构与其他部门配合程度也不高,没有形成监督合力。
二、对领导干部加强监督管理的对策
1、强化自我监督。首先,要对领导干部坚持经常性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自我约束和主动接受监督的自觉性,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经受住金钱、名利、权位、人情的考验。其次,要进行监督意识的教育。一方面,监督者要不断地加强党性修养,敢于监督,善于监督,勤于监督。另一方面,被监督者要端正态度,提高认识,乐于接受监督,把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同级监督、群众监督看成是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自觉接受各方面的监督。
2、强化日常监督。一是把好选人用人关。在选任领导干部时,必须坚持标准,严格程序,确保质量。要严格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的程序,认真把好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关,制定如思想政治素质、能力素质、工作实绩等方面的具体规定;实行干部考核预告制、任前公示制,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严把考察关,及时将德才兼备、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提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要经常与下级党政领导干部谈心,定期听取“一把手”的工作汇报,了解其思想、工作、作风等方面的情况。二是把好勤政廉政关。在任职前对所有干部要进行谈话,将勤政廉政教育作为必修课。坚持民主集中制,重大事项的决策,重要干部的使用、调配,大额度资金的使用,必须由领导班子按决策程序、议事规则集体研究决定,实行投票表决制,确保决策能真正代表大多数人的意愿。同时实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并将审计结果作为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三是建立健全干部监督制度体系。发现领导干部在政治思想、廉洁自律存在问题的,要及时进行诫免谈话和函询,情节严重要给予纪律处分,甚至要追究刑事责任;严格执行回避制度和辞职制度,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述职述廉、个人重大事项报告、个人收入申报制度。
3、强化领导班子的内部监督。邓小平同志指出:“对领导人最重要的监督来自党委会本身。”领导班子成员经常在一起工作,彼此之间非常熟悉和了解,监督起来较为方便、直接。一是要认真监督检查领导班子执行民主集中制的情况。采取“听、看、评、议”的办法,结合干部考察考核和日常管理,通过召开座谈会和查看有关会议记录,了解领导班子在干部任免、重要建设项目和大额资金使用等方面,是否经过集体讨论研究,避免个人专断。二是加强对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的管理和指导,引导开展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对质量较差、走过场的民主生活会应责令重开。三是建立健全领导班子成员之间的 谈心制度,保证各成员能经常谈心交流,沟通思想,发现彼此的不足和缺点,及时打招呼,提建议。并实行领导班子内部监督责任制,对“一把手”在工作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班子成员有责任提醒,如不接受、不改正或问题比较严重的,应及时向组织或执纪执法部门反映有关情况。
4、强化群众监督。领导干部生活在群众中,他们的工作做得如何,群众看得最清楚,也最有发言权。依靠群众对领导干部进行监督,是做好干部监督工作的重要保证。一是坚持和完善民主推荐、民主评议制度,保证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二是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凡适宜公开的事项,都应向群众公开,拓宽群众的知情渠道;三是建立民主测评和民意调查制度。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征求意见表、找基层群众谈话、设立举报电话等形式,广泛听取群众意见,进一步增强工作透明度。四是实行社区生活监督制度。不仅对领导干部工作时间内的表现进行监督,还要对“八小时以外”的活动进行监督,通过群众监督加强制约,减少和杜绝各种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
5、强化协同监督。各监督职能部门要加强协调与配合,齐抓共管,力求形成合力,共同参与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一是与组织部门联合。纪检监察机关要经常向组织部门通报和提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方面的情况,为组织部门考核提拔干部 提供信息,组织部门对拟提拔的干部在提交党委讨论前,应征求纪检监察机关意见,以防止素质不好的人走上领导岗位。二是与宣传部门联合。加强新闻单位对党政领导干部的舆论监督,通过政务公开和公开承诺等形式将领导干部的具体工作向社会公开,把个人权力公开化,让权力运行最大限度地臵于广大群众的监督之下,同时将领导干部带有倾向性的问题和严重违法违纪案件公开曝光,使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得到有效发挥。三是与人大、司法、审计等部门联合,支持人大做好对政府组成人员的述职、评议工作,强化人大对“一府两院”工作的监督。定期与司法部门进行联系和沟通,把党内监督与司法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对有些领导干部存在的问题,对群众反映比较大的案件,联合进行调查,共同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避免发生干部“查用脱节”的现象。
第二篇:时政热点:对官赌现象应强化监督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时政热点:对官赌现象应强化监督
导语:中公时事政治频道第一时间发布每日国内国际时事政治热点,并提供时事政治热点政策解读、理论观察、时事大事记及时事政治热点汇总等。今天我们关注--时政热点:对官赌现象应强化监督。
一本看似普通的工作笔记本,前面简单地记了一些工作情况,后面却是一页又一页的“麻将秘籍”。笔记本的主人就是湖北武汉市新洲区政协原副主席张火金。2014年7月21日,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被告人张火金犯挪用公款罪,判处有期徒刑9年;犯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9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1万元,决定执行有期徒刑13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1万元。(3月18日《中国纪检监察报》)古人云:“天下之倾家者,莫过于赌;天下之败德者,莫过于赌。”这句话的确是亘古不变的真理。以前有些人认为,赌博是一种游戏和爱好。他们认为对党员干部涉赌的现象用不着大惊小怪,这只涉及“私德”。可透过此类案例,我们显然可以知道:“官场赌风”不仅危害党员干部的形象,更会滋生腐败问题,给国家造成严重损失。
毫无疑问,如果一个党员干部混沌度日,长期遭人逼债,结局自是满盘皆输。他不仅输掉了钱财,输掉了前途,输掉了自尊,还输掉了亲情,输掉了人生,输掉了自由。可以说,不管从什么维度来看,这都是悲剧。
事实上,在我国,党纪严于国法,对于官赌现象,中央早有遏制措施。比如,早在2004年,中纪委、中组部就曾联合下发《关于严肃查处党员和干部参与赌博的通知》。其中就明确规定:“对参与赌博活动的党员,要按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有关规定严肃处理,是党员领导干部的,要从重或者加重处分”,“凡是参与赌博的领导干部,要一律予以免职”。然而,在地方上,特别是在基层,官员赌博在过去只有零星的被处理案例。由于各种原因,我们在遏制地方“官赌”的问题上,并没有取得压倒性胜利。时至今日,仍有不少基层官员热衷于赌博。有些官员出国赌博也已不是新鲜事,甚至有的官员赌博,一输就是上百万元人民币。党风影响民风,基层官员赌博的现象严重地破坏着基层社会的公序良俗。笔者以为,基层“官赌”现象的出现,是少数党员干部党性意识不强导致的,说到底还是权力缺乏监督造成的。一切官场乱象,说到底,无非是权力长袖乱舞。换言之,只有真正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必监督”,“官赌”这场腐败戏,才能早日收场。所以,有关部门应该对此强化监督。原标题:时政热点:对官赌现象应强化监督
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云南中公教育 云南人事考试网
第三篇: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应注重八小时之外
案例:
1、湖北省巴东县野三关镇党员干部违规进入营业性娱乐场所
玩乐,酿成人员伤亡。
2、贵州省习水县5
名公职人员涉嫌嫖宿幼女,被公安机关依法逮捕。
3、5月中旬,湖南省祁东县红
旗水库管理所在宾馆休闲保健中心用公款签单消费的12张结算单,被公开曝光。
4、6月5日,祁东县纪委对接受和参与异性洗浴按摩服务的9名党员干部给予处
分,全额追回报账的公款。
5、深圳市海事局党组
书记林嘉祥酒后语言和行为失控,涉嫌在酒楼公然猥亵一少女,在社会上造成极
其恶劣影响。
6、河北省邯郸县一局领导因上网产生婚外
情与妻子离婚,且有明显违纪行为,被群众举报,邯郸县在查实后近日决定将其
开除党籍、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为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邯郸县对八小时之
外违规参加营业性娱乐活动、公款吃喝宴请、收受贿赂、利用婚丧嫁娶借机敛财、生活萎靡等“行为不廉洁、作风不检点”干部进行重拳处理,获得良好社会反响。
7、《北京青年报》2003年6月18日以《贪官说八小时之外》为题,摘登了曾任河
南省人大办公厅副主任的贪官李国富在狱中写的忏悔书的一段内容,从反面证明
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管好八小时之外生活的重要性。李国富说:“我在称兄道弟的酒场上被捧抬,是八小时之外;寻求精神刺激、追求畸形情感,是在八小时之
外;从接受大批现金到低三下四向大款要钱,是在八小时之外;不惜精力为送了
钱的人当‘奴隶’,也是在八小时之外。因为八小时之外往往是监督机制的断档,人性中自私的一面,最容易在断档期起作用,拥有了健康的、光明的八小时之外,我就不会成为人民的罪人。”
近期发生的多起公共事件, 让党员干部“八小时之外”的行为引导
具有当下意义。前不久,深圳市海事局党组书记林嘉祥酒后语言和行
为失控,涉嫌在酒楼公然猥亵一少女,在社会上造成极其恶劣影响。
而湖北省巴东县野三关镇部分干部,违规进入营业性娱乐场所玩乐,强迫他人提供不良服务,最终酿成人员伤亡。从近年来发生的多起腐
败和违法乱纪的事件来看,“八小时之外”已经成为监督的空白点,不
少官员正是在“八小时之外”难以受到有效监督的情况下,走上违法
乱纪甚至犯罪的道路。
正方一辩辩论词: 谢谢主席,大家好:
我方观点是: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应更注重八小时之外。首先,从领导干部特定的身份和地位来看。领导干部手中握有公共权力,决定了他们的社交圈、生活圈,在一定意义上是工作圈的延伸。领导干部的家事,不仅是个人的事,因为他们可以运用权力和权力的影响对社会发生作用,因而超越了私事和家庭的范围,不能简单地视为只是他们的 “私生活”。
其次,从干部监督工作出现的新变化来看。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干部的活动空间和社会接触面增大,动态性更强。一些干部的素质也呈现出多样、多元、多重的特点,八小时之外充当着多种社会角色。有时,台上台下,幕前幕后,本质表象,反差强烈。干部监督工作必须适应这种变化了的新情况,扩大范围,改进方法。再次,从领导干部八小时之外表现的特点来看。由于干部八小时之外所处环境对自身制约因素少,活动具有随机性,特别是家庭作为相对独立、封闭、自主的空间,干部的言行更能反映出真实的一面,监督官员八小时之外,对于全面评价使用干部具有特殊意义和重要价值。此外,大量案例表明,领导干部不廉洁的问题,往往发生在八小时之外。如湖北省巴东县野三关镇党员干部违规进入营业性娱乐场所玩乐,酿成人员伤亡。湖南省祁东县红旗水库管理所在宾馆休闲保健中心用公款签单消费的12张结算单,被公开曝光。邯郸县一局领导因上网产生婚外情与妻子离婚,且有明显违纪行为,被群众举报。所以,只要官员权力在行使,权力影响在延伸,那么八小时之外的监督就尤为重要!
所以我方坚持认为:八小时之外的监督更重要。
谢谢主席,大家好:
我方观点是: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应注重八小时之外。
因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生活的日益丰富多彩,一方面,领导干部“八小时之外”活动的空间在不断延伸,“生活圈”、“娱乐圈”、“社交圈”在不断扩大;另一方面,其受社会负面因素影响的机会、道德失范和被腐蚀的可能性也在不断增加。事实证明,领导干部中的违法乱纪现象和腐化堕落行为绝大部分发生在“八小时之外”的“生活圈”、“娱乐圈”和“社交圈”,而且与他们手中的权力由八小时之内延伸到“八小时之外”、由公务领域延伸到私人领域密切相关。成克杰的堕落就与他生活圈里的一个叫李平的女人分不开;胡长清的垮台也与他社交圈里一个最密切的大款朋友周雪华有关;前湛江海关关长曹秀康的落马,则与他娱乐圈里那帮吃喝嫖赌的朋友特别是与一个叫张漪的女人有直接关系;而和赖昌星“交友”的数百名官员中,大多也步入过他的淫乐窝“红楼”,不少还被他用美人计拉下了水。
成克杰、胡长清等人的腐败、沉沦从反面告诫我们:失去监督的权力固然会导致腐败,监督不到位的权力同样会导致腐败。新时期的党员干部的管理,仅仅靠强调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从外部施加严格的监督。监督仅仅停留在八小时之内也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延伸至“八小时之外”。
加强对领导干部“八小时之外”的监督是落实“以德治国”思想的具体举措,也是进一步完善我国干部管理制度和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需要,同时更是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迫切要求。
所以我方坚持认为:八小时之外的监督更重要。
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腐败的主要原因:
1、市场经济的不完善和不平等竞争的负面影响。目前,我国仍处在市场经济的转轨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够完善,市场经济的竞争性和经济主体的多元化,加剧了生存竞争的激烈性。在利益的驱动下,一些投机者通过拉拢腐蚀领导干部,达到规避公平竞争、获取非法利益的目的。而一些心理失衡和私欲膨胀的领导干部则趁机进行“权力寻租”,干起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的勾当。
2、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侵蚀。随着对
外交往的增多,一些领导干部对资产阶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盲目崇拜,逐渐滋生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整天往返于灯红酒
绿、乐池歌榭,沉湎于赌场情场,在不知不觉中被金钱、美色所击倒。
3、一些领导干部自身不良心理的驱使。一是名利心理。信奉“提升靠活动,关系靠走动”的庸俗“关系学”,为图个人名利跑门路、拉关系、套近乎,有的为拉票贿选、跑官要官,有的则借机卖官;二是放纵心理。认为上班紧张忙碌,下班后理应“放松”、“潇洒”一番,于是不该吃的照吃、不该做的照做,不该玩的照玩、不该拿的照拿、不该收的照收;三是侥幸心理。认为在八小时以外的活动属于个人隐私,别人无权干涉,即使做了不该做的,玩了不该玩的,得了不该得的,只要做得天衣无缝,就不会有人知道。熟不知法网恢恢,疏而不漏,腐败者总有一天要受到党纪国法的制裁。
第四篇: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应注重八小时之内
案例:
1、乐山市纪委、监察局13日制定下发了严禁机关干部“八小时以外过度消遣娱乐”的通知。此令一出,引发社会各界热议。纪委、监察局监督干部八小时外的“消遣娱乐过度”不是不可,关键是谁来监督?有多少人监督?能监督几人?能否做到法律公平、监督公平、惩罚公平、深入民心?这一篮子问题不知乐山市纪委、监察局考虑过没有。如果没有考虑,扑面而来的问题就会像紧箍咒一样,拿捏的纪委、监察局“头疼”不止。
2、重庆市某区就有关注官员八小时之外的作法,但被有关部门提醒要慎重,也就作罢。说到官员的私德,西北曾经有个地方提出在考察官员的时候,把孝敬父母作为一个重要的条件。但是,这个道德的问题,很难用量化的标准去衡量,所以操作起来也很难。你不孝敬的他可以说,我是孝敬的。没有一个衡量的标准。
谢谢主席,大家好:
我方观点是:对党员干部的监督应注重八小时之内。
因为廉政建设主要的还是要靠干部的自觉和自律。绝大多数干部是好的,是能够廉洁自律的。他们甘愿清贫,忠于职守,廉洁奉公,尽职尽责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对于这些干部,就是不加任何监督,他们也不会出问题。对那些不够自觉的干部,监督可以起到警钟的作用,使他们警醒,自觉勤政廉政。对那些不自觉的,甚至就是要利用职务敛财、干坏事的干部,仅仅靠一般的监督不能起到太大的作用,一定要靠法律的威慑力,震慑、教育他们,触犯刑律的,就依法制裁,决不宽容。因此,廉政建设,一是依靠干部的廉洁自律,二是靠警钟长鸣,三是靠依法惩治。三个方面配合起来,反腐败就有希望了。
干部也是公民,依法享有自己的隐私权,不能够被非法侵犯。隐私,就是与社会公共利益无关的私人活动、私人信息和私人空间。对于这三个方面的隐私,任何权利人都有不得他人侵犯的权利。侵害他人的隐私权,就构成侵权行为。干部同样如此。
反方一辩辩论词:
谢谢对方辩友的精彩发言,但从实际操作情况看,现行的各项监督制度对领导干部“八小时之内”监督的较多,有很强的实用性;而对领导干部“八小时之外”监督的较少,没有形成体系,也缺乏针对性,操作起来难度很大。所以我方观点是:八小时之内的监督更重要。
首先,人力有限。我们的纪委、监察局的人员不可能像军队一样拥有千军万马;也不可能像齐天大圣孙悟空一样,拔根毫毛就能变化出万千美猴王前来助阵,而让八小时之外的干部监督无孔不入。如果纪委、监察局有限的人力只盯着有限的“娱乐疲劳”,势必要挂一漏万,就会造成监督不公平、惩处不公平、吏治不公平,当然就会引起“群情激愤”,造成干部监督有人哭、有人笑、有人逍遥法外“逗你玩”。纪委、监察局最终会被折腾的首先疲惫不堪,甚至“趴下”,从而丧失原先的“锋芒毕露”。
其次,从法律角度讲,纪委、监察局把“八小时之外”监督的“滴水不漏”,可能要侵犯干部的法定休息权、隐私权,干部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纪委、监察局也会面红耳赤、瘪理哑口的。我国法律明文规定,公民的健康权、休息权、隐私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第三,纪委、监察局的所有领导干部都是凡身肉体,不可能像铁打的孙悟空一样不需要“八小时之外”的休息。任何人没有任何权利剥夺纪委、监察局人员的休息权、健康权。别人都下班休息、自由活动,凭什么要纪委、监察局人员“八小时之外”疲于奔命?纪委、监察局人员依法维护自己的法定休息权,“八小时之外监督”就会顷刻“流产”。“八小时以外过度消遣娱乐”的监督只能是理想化幻觉。
一位伟人说过“不会休息,就不会工作”。让机关干部八小时之外放松心情、消遣娱乐,是培养工作情趣、提振工作精神的必须。干部上班有无精神,关键在于领导能力和提振智慧,而不在于八小时之外的“死管”,管住人,也管不住心。连“八小时之内”都管不住,“八小时之外”就管得住么?
所以我方观点是:监督更应注重八小时之内。
谢谢主席、大家好:
刚才对方一辩向我们阐述了“对党员干部八小时外监督的重要性”,我们并不反对对党员干部在八小时外的监督。但是,对方却忽视了眼前的现实。我们真的希望通过八小时之外的监督,官员正值清明,如沐阳光雨露,只是现实有些残酷,于是我们开始思考,对党员干部的监督应注重在八小时内是必须的,其理由如下:
首先,从众多干部腐败的特点看,许多问题都是发生在八小时内。一个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主要工作是在八小时以内做的。他的决策失误是在八小时以内,他在用人方面的腐败也更多地表现在八小时以内。现在一些单位逢年过节向上级单位送礼也并不是在八小时以外,还有乱发钱物,私分赃款等会议决策都是在八小时以内。纸即使能包住火,烟也会冒出来。对干部的监督,还是应该把真功夫下到八小时以内。
其次,从实际操作情况看,现行的各项监督制度对领导干部“八小时之内”监督的较多,有很强的实用性;而对领导干部“八小时之外”监督的较少,没有形成体系,也缺乏针对性,操作起来难度很大。
第三,从法律角度讲,纪委、监察局把“八小时之外”监督的“滴水不漏”,可能要侵犯干部的法定休息权、隐私权,干部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纪委、监察局也会面红耳赤、瘪理哑口的。我国法律明文规定,公民的健康权、休息权、隐私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此外,纪委、监察局的所有领导干部都是凡身肉体,不可能像铁打的孙悟空一样不需要“八小时之外”的休息。任何人没有任何权利剥夺纪委、监察局人员的休息权、健康权。别人都下班休息、自由活动,凭什么要纪委、监察局人员“八小时之外”疲于奔命?纪委、监察局人员依法维护自己的法定休息权,“八小时之外监督”就会顷刻“流产”。“八小时以外过度消遣娱乐”的监督只能是理想化幻觉。
应该说,我们在八小时内的监督有纪委,有人大,有职工代表大会,更有职工群众。我们的监督力量应该说是比较强大的,但是,许多时候,许多单位却形成了:“群众反映不上,征求意见走样,年终考核变相,廉政档案一样”的局面。而在八小时以外,职工都回家了,没有人专门会蹲在坑子里盯领导,毕竟是和领导过不去没有好果子吃吗!
最后,从八小时内、外监督的功效看,八小时以外的监督有必要,但八小时内的监督更重要。(八小时内监督的重要性)
监督好八小时内,再谈八小时外
2007-03-13 07:55:16
经验告诉我们,八小时之内都很难监督,既然如此,“监督官员八小时以外私生活”又怎能不被人视为作秀呢?
难道不是吗?彭水诗案中的责任人蓝庆华,滥用权力压制公民言论自由、打击报复一个针对当地社会现象发了点牢骚的小职员。一手导演了如此轰动全国的恶性事件,上级部门对蓝庆华的处理居然只是平调去重庆当统计局副局长,对被伤害者的赔偿也是国家掏了腰包。有了这样的先例,如果彭水县也像武威市一样推行“官员八小时之外监督办法”,当地的老百姓怎能不把它看成作秀、当作笑谈。其实对问题官员“掸灰尘”的处理比比皆是,很多官员即使严重违法了,所受到的处理最多也就是“纪律处分”而已,处分过后,一切照旧,一些地方还将其美其名曰“保护干部”。人们更熟悉的一个现象是,对官员“八小时之内”的监督现在也有着不少漏洞,比如一把手权力的过大、监督权的虚置等等,正是这些问题让官
员违法贪腐事件层出不穷。
作为一个普通百姓,我的想法很简单———对于官员来说,依法办事、依法用权要比私德重要得多。完善官员公权运用的监督机制远远要比监督官员们八小时之外的私生活重要,如果要将官员的私生活情况纳入考核体系,那么这也应该是建立在“八小时之内监督”和“官员责任追究”体系足够完善的基础上。假使对官员的依法用权监督不到位、违纪违法责任处理得轻飘飘,所谓的私生活道德纳入考核体系,对不起,那我只能认为它是作秀了。
据报道,浙江省委组织部最近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行领导干部生活圈、社交圈考察的意见》,在全省推行对领导干部的生活和社交情况进行延伸考察。于是有网友认为,八小时外监督可以防止干部腐败潜伏期的延长,不失为一剂灵丹妙药。我对这种观点不敢苟同:八小时外监督虽然不能说不会收到效果,但对其不应该抱太大的希望。
纸即使能包住火,烟也会冒出来。对干部监督,还是应该把真功夫下到八小时以内。一个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主要工作都是在八小时以内做的。难道一个腐败的干部,我们在八小时内就真的看不出来吗?他的决策失误是在八小时内,他在用人方面的腐败也更多地表现在八小时内。现在一些单位逢年过节向上级单位送礼也并不是在八小时以外。前一阶段某地搞行风评议,纪委工作人员到一些单位偷拍,结果发现一些工作人员上班时间打扑克、玩游戏、干私活,八小时以内轻轻松松、潇潇洒洒……至于乱发钱物、私分公款,这些事情还不是在八小时内,甚至是在会议上堂而皇之地搞出来的决议吗?
事实上,许多问题都是发生在八小时以内。
应该说,我们在八小时内的监督有纪委,有人大,有职工代表大会,更有职工群众。我们的监督力量应该说是比较强大的。是群众看不见吗?是群众没有反映吗?有时候看见了,也反映了,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结果群众心凉了,麻木了。现在许多单位开民主生活会,明明职工有许多意见,但通过那种“公开征求意见”的方式,群众都反映本单位领导廉公正有能力。这说明我们在八小时内监督还有许多欠缺,还有许多事情要做。我们应该建立好八小时以内畅通的监督渠道,让群众的意见能反映上来,让更多的人乐意反映意见。
加强八小时外监督,似乎说明我们的干部在八小时内表现都很好,缺点都难以发现,问题都没有暴露出来。如果我们搞一次调查,这种理论是站不住脚的。我们的一些基层干部,工作时间该干什么仍干什么,他们可以去跑官司,也可以去会情人,甚至在和上司赌搏,在应该全心全意做好工作的时候都缺乏监督,那么八小时外又会有多少作为呢?如果该下真功夫监督的地方、监督的时间都出现了缺位,那么这是不是一种本末倒置?
;而在八小时外,职工都回家了,没有人专门会蹲在坑子里盯领导,因为和领导过不去不会有什么好果子吃的;靠单位纪委吗?大凡一个腐败的领导,他们在八小时内也会有所闻、有所见、有所想,甚至于是因为种种原因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或者忍气吞声任其所为,他们在八小时内都无所作为,指望他们在八小时外有所创新实在是一种奢望;而正如大家都知道的,许多领导在八小时外朋友遍天下,既有大款,有小姐,更有公检法以及人大和政协的朋友。最后,也许只好象登记“廉政档案”一样,由本人来填写了,那好,我的交际圈吗,就写上一些贫困户,一些下岗职工,等等。至于生活圈,了解家庭的情况,许多家属即使对对方有意见,也会“顾全大局”,给对方一个机会,可谓是“灶神爷上天,好话多多”。——即使是在国外,克林顿有了外遇,但在竞选的关键时刻,有一肚子怨气的希拉里还是深明大义,放了老克一马。所以八小时外的监督有多少可以依靠的力量?
当然,我们有政法机关,有反贪局,等等,但他们有多少力量,有多大精力,如果让他们监督本级党委、政府领导八小时的生活,不知道他们是否要考虑一下阻力。况且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在八小时外也要休息,也有许多事情去做。这样一来,八小时外监督就要大打折扣。会不会流于形式,会不会让人觉的无法操作。
根子不在“八小时外”
江城子
最近,江苏有关部门剖析近几年来查处的325起腐败案例,发现60%以上的违法违纪案件都是通过“八小时外”的生活圈、社交圈逐步开始的。(据9月1日《新华每日电讯》)
这种研究分析是有价值的,至少可以使人们了解一些公职人员在“八小时外”都有哪些不那么健康的“闲情逸致”,以及腐败行为是怎样生动形象地发生的。不过,称腐败始于“八小时外”,从时间、地点的角度来看大致成立,却不宜由此把目光聚焦于所谓“八小时外”监督之难。事实上,近年来一些地方出台了不少措施,用以监督公职人员的“八小时外”,但从实际效果来看,能够真正站得住脚的,似乎也只有请“廉内助”劲吹“枕边风”一条。
欲对公职人员的“八小时外”实施监督,首先要在情理与法理上说得通。一名公职人员无论担任着什么重要的职务,都应当有权利自由支配业余时间,不受干涉地安排业余的个人活动。也就是说,“八小时外”的时空,应当是一个比较纯粹的私人领域,在这一点上,公职人员与非公职人员并无大的不同。如果对公职人员的“八小时外”实施监控(即意味着一天24小时都处于监控之下),就有可能对公职人员的私生活造成干扰,甚至因此引发权利纠纷。
我丝毫不怀疑对公职人员的“八小时外”实行监督的良好初衷,但恐怕这样的监督一是不宜,二是难行,三也未必抓住了要害。倘说腐败始于“八小时外”,那么腐败必然还得成于“八小时内”。便说江苏的实例吧,那个某部门办公室主任张某出差外地,结识了一名年轻漂亮的卖淫女,酒足饭饱之后,在客户为其提供的房间里与卖淫女干起了见不得人的勾当,事后用公款支付嫖资5000元。张某在“八小时外”干的勾当,总要反映到“八小时内”。若不是自掏腰包,总要在“八小时内”找财务报销这“风流账”。因此,问题的核心是他竟能报销,否则也就不成其为公款嫖娼。至于张某之流“八小时外”是否寻花问柳,自有“扫黄打非”部门监管,无须再额外地筑起一道“防线”。
有的公职人员之所以在“八小时外”胡作非为,不是因为别的,乃是因为他在“八小时内”可以滥用职权。因此,着力的重心,当在对运行中的权力进行有效制约和监督,而不是人为地割裂、区分权力者的活动时间和活动场所,对所谓“八小时外”表示格外的、然而是形而上学式的关注。换言之,权力延伸到什么地方,监督就应跟踪到什么地方。如果不是以制约监督权力运行为出发点,硬要在时空上为监督搞一个从“八小时内”到“八小时外”的“拓展”,这看起来似乎颇有“新意”,但“八小时内”的监督现今尚未能尽如人意,又要何部门、何人、从何处分出时间和精力,去破解这“八小时外”的监督难题呢?
反腐败没有捷径,没有灵丹妙药,只能死死扭住已成共识的关键和要害不放,老老实实、踏踏实实、坚持不懈地做下去。对完美主义者调制的“十全大补汤”,标新立异者贡献的“偏方”,若未经审慎思考而一味追捧,就可能分散注意力,甚至于走弯路。
第五篇: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应处理好五个关系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应处理好五个关系
一是处理好公开选拔与服务全局的关系。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必须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紧密结合本地实际进行。公选干部只有在大局的指导下运作,才有灵魂和方向,才能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同时又必须紧密联系实际,为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开辟途径。二是处理好文化水平与工作实绩的关系。文凭和考试成绩,是体现领导干部内在素质的重要基础,是对文化水平的折射和实证。注重实绩,是检验领导干部能否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自己的知识能力,通过群众的力量转化为具体的工作成果的尺度。实践证明,处理好注重文化水平与工作实绩的关系,是取得公开选拔成功的关键,二者不可偏废。三是处理好解放思想和求真务实的关系。搞好公开选拔必须从实际出发,坚决克服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不同程度存在的论资排辈、平衡照顾、求全责备的不良倾向,紧紧围绕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和决策,牢固树立中心意识、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使干部选拔工作紧贴经济建设中心,达到科学性、实效性的统一。不能脱离实际,凭想当然和一时热情,更不能追求轰动效应。只有紧扣发展这个主题,才能使公开选拔工作开展得既扎扎实实,又富有成效。四是处理好严格把关与大胆创新的关系。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是一项原则性很强的工作。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方法、步骤搞好组织实施,忽视每一个环节都会给公开选拔工作造成失误。必须严格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办事,在坚持原则和程序的同时,又要在具体操作上灵活掌握,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不断创新干部选任方式、考察方式。五是处理好公开选拔与合理使用的关系。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公开选拔的范围会越来越广,层次越来越高,但从总体上说,公开选拔仍是干部选用工作中的一种方式,不能以公开选拔代替其它选拔任用方式。为防止工作的片面性和简单化,在搞好公开选拔的同时,也要重视其它任用方式,坚持公开选拔与委任、选任、聘任等有机结合,更好地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挖掘好每个干部的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