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石台县国有土地出让金征收管理办法
石政[2005]26号
关于印发石台县国有土地出让金征收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石台县国有土地出让金征收管理办法》业经县政府第八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OO五年七月七日
石台县国有土地出让金征收管理办法
一、为了加强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收入征收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财政部、国家土地局《关于加强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征收管理的通知》和《安徽省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征收管理实施办法》,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二、本办法适用于依法在我县境内有偿出让土地使用权的部门、企业、其他组织和个人。
三、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是指:
(一)各级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将土地使用权出让给土地使用者,按规定向受让人收取的土地出让的全部价款,包括补偿性支出、开发性支出、土地出让业务费和净收益;
(二)土地使用期满,土地使用者需要继续使用土地而向土地管理部门缴纳的续期土地使用权出让价款;
(三)土地使用权受让人经批准改变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指定的土地用途时,按规定补交的价款;原通过行政划拨获得土地使用权的土地使用者,如将土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作价入股和投资,按规定补交的土地出让价款。
四、土地出让金征收机关 县财政部门是土地出让金收入的主管机关,土地行政管理部门是土地出让金的代征机关,其他部门和单位一律不得代为征收。
五、土地出让金征收程序
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合同签订后,土地管理部门根据土地出让合同,负责填发“缴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登记单”。土地受让方应根据交款通知单规定的金额、开户银行和帐号,按规定时间将土地出让金直接缴入“土地出让金财政专户”。
土地受让方按合同规定全部付清地价款后,财政部门应为土地受让方开具“土地出让金专用票据”。土地管理部门根据土地受让方所执土地出让金专用票据及有关规定,办理土地登记手续,填发土地使用证。
未按合同约定交纳土地出让金的,土地管理部门可解除土地使用权合同,不予办理土地登记,不发放土地使用证,并可追究受让方的赔偿责任。
六、土地出让金征管坚持“收支两条线”的原则。财政部门设立“土地出让金财政专户”,用于土地出让金的专项存储和清算。财政部门应定期与土地管理部门核对、清算土地出让金收入和支出。由土地部门按出让宗地清算并填报“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清算单”,经财政部门审核后,由财政部门根据“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清算单”,及时清算并从专户拨付有关费用(补偿性支出,开发性支出,土地出让业务费)。
七、清算核拨有关费用后的土地出让金净收益,原则上必须作为基金收入按季缴入金库,由财政列入预算,专款专用,专项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开发。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挪用,在特殊情况下必须从专户中支出的(如企业改制),实行严格审批制度,由单位申请,经县财政局、国土局签署意见,报县政府研究同意,由县政府开具通知书方可从专户中支出。
八、严格土地出让金收入管理。对土地出让过程中随同出让的房产应分别评估,合理界定,防止土地出让金流失。考虑到政策的连续性,对改制企业资产变现发生的土地出让仍按过去规定执行(2001年9月6日县政府32号会议纪要)。对已完成改制任务的企业资产变现发生的土地出让所取得的土地价款,作为基金收入全额缴入国库。
九、土地出让金业务费使用范围。
(一)为开展土地有偿使用工作所支付的调查研究费,办公用品费;(二)对有偿使用的土地地域内的勘探设计费;
(三)对土地价格评估所需费用;
(四)为开展土地有偿使用工作所支付的广告费;
(五)土地拍卖、招标等出让过程中的场地租金;
(六)进行土地有偿使用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费;
(七)查处土地违法案件所需办案经费。
十、采取无偿划拨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土地使用者将土地使用权作价入股或投资时补交出让金,由土地使用者用自有资金支付。
十一、土地使用权转让后,除国家另有规定外,土地使用者仍必须按现行的有关法律缴纳各项税费。
十二、根据《安徽省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征收管理实施办法》,土地出让业务费按出让金全部价款2%核拨;县政府对国土资源局每年下达基金(净收益)征收指导性征收计划。征收计划由县国土局会同财政局商定报政府同意,对超计划部分按10%予以奖励。按土地出让金2%核拨的土地出让业务费及超计划的奖励资金,执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外资金管理办法。
十三、本办法由县财政局负责解释。
十四、本办法自2005年1月1日起实行。
第二篇:竹山县土地出让金征收管理办法
竹山县土地出让金征收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我县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以下简称土地出让金)的征收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房地产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出让转让暂行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土地出让金及其它土地收益主要是指:
(一)存量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时,土地使用者依法交纳的土地出让金。
(二)国有土地使用期满后,土地使用者需要续期而交纳的续期土地出让价款。
(三)原通过行政划拨获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土地使用者,将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出租、抵押、作价入股和投资,按规定补交的土地出让价款。
(四)依法获得土地使用权的土地使用者,在承租年限内,按规定向政府交纳的土地使用费或土地租金。
(五)土地出让金征收管理的罚没收入和土地出让金收入。
(六)对出让土地,凡改变土地用途的,应按规定补交不同用途的土地差价。
(七)新增建设用地,依法有偿使用的土地出让金。
(八)土地使用权人未按合同约定期限对土地进行投资建设而依法交纳的土地闲置费。
(九)土地出让金的存款利息。
第三条 土地出让金由县国土资源部门征收,县财政部门管理,其它部门和单位一律不得代征代管。
第四条 土地基准地价的修编由县国土资源部门会同县物价、财政、房产、国有资产等部门,依照国家有关规定修定,经省以上主管部门(省国土资源厅、省物价局)审批后,由县人民政府发布实施。标定地价由县土地评估专业机构评估后报县国土资源局备案。
第五条 土地出让金必须全部上缴财政,并纳入预算管理。县国土资源部门要建立健全土地资产档案,对土地使用权出转让情况及其收益进行专户管理。县财政部门要在银行开设“土地出让金财政专户”,用于土地出让金的专项存储和核算。并在月末和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进行核对,清算当月土地出让金收支情况。
第六条 土地出让金主要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开发整理,任何单位和个人凡依法经营使用国有土地都必须按时足额缴纳土地出让金。未经县人民政府审查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减免或返还土地出让金。
第七条 城市规划区内的土地(包括需要调整的和乡镇存量土地,旧城改造和新增建设用地)都必须纳入收购储备库,实行政府统一收购、统一开发、统一储备、统一供应、统一管理的经营体系。
第八条 乡镇征收的土地出让金(不包括城关镇)全额进入财政金库。确因基础设施建设及土地开发整理支出的,由乡镇政府向县政府写出专题报告,经批准后,由县财政按批准的比例及金额返退乡镇。返退比例为:凡属存量地产生的土地出让金按四六分成,即县四成,乡镇六成;凡属新增用地发生的土地出让金按**分成,即县六成,乡镇四成(因特殊需要的,报县政府另行审批)。乡镇要确保返退资金专款专用,并接受县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九条 县国土资源部门要严格按照划拨供地目录供地,对不符合划拨供地的建设项目一律实行有偿供地,协议出让的土地出让金征缴比例不低于总地价的70%。凡商业、服务、金融、旅游、房地产开发等经营性用地都必须经国土资源部门依法以招投标、拍卖、挂牌出售等方式提供。第十条 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合同签订后,由县国土资源部门负责根据合同督促收缴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对拒不依法交纳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予以处罚。
第十一条 土地受让方按合同规定全部付清地价款后,由县国土资源部门根据受让方提供的“土地出让金专用票据”及相关材料,及时办理土地产权登记手续,核发土地使用证。第十二条 县政府每年年初给县国土资源局下达土地出让金征缴任务,凡经县政府批准减免或留给乡镇的部分应计算在县国土资源局的上缴任务之内。
第十三条 县财政对县国土资源系统实行部门预算。已被人事、财政部门审定在编的人员全额纳入财政预算;对其公用、业务及专项经费等从实际需要出发纳入预算,以确保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正常运转。同时,拨付土地出让金征缴任务以内总数的3%、征收任务以外总数的6%作为土地出让业务的工作补助经费。
第十四条 本规定由县财政局、国土资源局负责解释。第十五条 本规定自发布二OO四年七月一日起实施。
第三篇:国有土地征收流程
国有土地征收流程
征收主体:市、县级人民政府
组织实施:
1、市、县级人民政府确定的房屋征收部门
2、房屋征收部门委托的实施单位
征收情形:
1、国防、外交、基础设施建设
2、科教文卫体及环境、资源、文物保护等
3、安居工程
4、旧城改造
5、其他
征收决定流程:
房屋行政部门拟定征收补偿方案→报县、市人民政府→论证并公布→征求公众意见(不少于30日)→根据意见修改并公布→必要时召开听证会→修改方案→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涉及人数较多的,经政府常务会讨论决定)→补偿费用足额到位→认定未经登记房屋性质→作出征收决定→公告(载明补偿方案和救济途径)→不服的,可申请复议或诉讼。
补偿流程:
房屋征收部门对拟征收房屋权属、用途、面积等调查登记→公布调查结果→通知有关部门暂停办理相关手续→载明暂停期限(不得超过1年)→选定评估机构进行房屋评估(不低于公告日类似市场价)→对评估异议的→申请复核评估→仍有异议的→申请委员会鉴定→达成补偿协议→履行协议义务。
达不成补偿协议→房屋征收部门报请县、市人民政府→政府作出
补偿决定→对决定进行公告→对决定不服的,申请复议或诉讼→不复议或诉讼又不执行决定的→政府申请法院强拆
补偿项目:
→房屋价值补偿→评估→可选择货币补偿或产权调换 征收补偿:→搬迁补偿
→临时安置补偿 →停产停业损失补偿→根据之前效益、停产停业期限确定
第四篇:国务院规定的国有土地出让金标准
国务院规定的国有土地出让金标准
我国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的方式有三种:协议、招标、拍卖。在这三种方式中,招标和拍卖具有公开性、竞争性,一般不存在低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的现象;协议出让由于没有引入竞争机制,土地由谁使用,特别是土地出让金的确定,具有主观因素。非法低价(包括无偿)出让主要发生在以协议方式出让土地的行为上,因此规范协议出让最低价标准至关重要。
区别是否低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现主要依据以下规定:1992年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出台的《划拨土地使用权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区别土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等不同方式,按标定地价的一定比例收取,最低不得低于标定地价的40%”;1995年又出台了《协议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最低价确定办法》规定,协议出让最低价根据商业、住宅、工业等不同土地用途和土地级别的基准地价的一定比例确定,具体适用比例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确定协议出让最低价应当综合考虑征地拆迁费用、土地开发费用、银行利息及土地纯收益等基本因素。
由以上规定可以看出,协议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土地出让金不得低于协议出让最低价,协议出让最低价是衡量是否低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标准。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出让土地类型、目的,取得土地利用状况等的差异,依靠以上原则确定的协议出让最低价标准来衡量是否低价出让国有土地已远远不够。一方面是可操作性低,出让土地有可能是新增建设用地直接协议出让;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是原划拨土地使用权补交土地出让金;再者,还有可能是企业改制涉及的土地出让等。
不同情况地价内涵不一,缴纳土地出让金标准也应该有很大差异。首先,仅按不同用途基准地价的一定比例确定的协议出让最低价标准,无法满足不同土地情况出让地价的需要,难于操作,致使有些地方公布的协议出让最低价标准形同虚设。第二,具体出让地块地价内涵往往与协议出让最低价地价内涵不一致,二者不具有可比性,若以此确定协议出让土地出让金,既有可能导致国有土地资产流失,也往往会出现侵犯原土地使用者权益的情况。第三,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改革土地估价结果确认和土地资产处臵审批办法的通知》,划拨土地使用权价格可作为企业权益计入企业资产,划拨土地需转为有偿使用土地的,按出让土地使用权价格与划拨土地使用权价格差额部分核算出让金,这已不大适用于按上述文件规定确定的协议出让最低价标准。
②最低价确认方法
协议出让最低价不能简单地由基准地价的一定比例确定,应分门别类针对具体出让土地类型及地价内涵制定标准。新增建设用地协议出让最低价确定。-1-
对于新增建设用地采用协议方式出让的,取得的土地形式有可能是生地、毛地或熟地。
生地主要是指已完成土地使用批准手续而未进行基础设施配套开发和土地平整的土地,土地补偿费、安臵补助费、征地过程中发生的税费等土地取得费用由申请使用土地者支付。其协议出让地价的核定应该是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所产生的土地增值费,或称土地所有权收益、土地纯收益。
当然,土地出让金与新增建设土地有偿使用费是不同的,土地出让金是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将土地使用权出让给土地使用者,并由土地使用者按规定的标准向国家缴纳的土地出让的全部价款。而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是指国务院或省级人民政府在批准农用地转用、征用土地时,向以出让等有偿使用方式取得新增建设用地的市、县人民政府收取的平均土地纯收益。虽然缴纳主体和性质不同,但由于新增建设用地征收标准的制定是由国土资源部按照全国城市土地分等和城镇土地级别、基准地价水平等情况确定的,其标准的制定办法与收取目的及土地出让金有相似性,因此,新增建设用地协议出让最低价的确定可以以此作为依据。根据《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缴使用管理办法》确定,各地征收标准的制定以新增建设用地中依法纳入有偿供地的比例约为60%,从而确定均纯收益征收定额标准,因此协议出让最低价的确定可按以下公式计算:协议出让最低价=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征收标准÷60%
毛地和熟地具备建设条件的土地,其协议出让最低价的确定可以以基准地价和生地出让最低价加上相应的土地开发费等综合考虑。
土地价格是一个有机整体,依据土地构成分离出土地出让金有其片面性,在使用上也有局限性,一般只适用于工业用地,用于商业、住宅等用地并不适用。但对于目前制定新增建设用地(工业用途)协议出让最低价标准,却不失为行之有效的办法。对于新增建设用地中用作商业、住宅用途的,其协议出让最低价的确定要以基准地价为准;以生地、毛地出让的,从基准地价中扣除相应的平均土地取得费、开发费等。企业改制涉及划拨土地使用权协议出让最低价确定。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改革土地估价结果确认和土地资产处臵审批办法的通知》,企业改制时,划拨土地需转为有偿使用土地的,按出让土地使用权价格与划拨土地使用权价格差额部分核算出让金。据此核算出的土地出让金就有可能低于标定地价的40%,对于企业改制涉及的补缴土地出让金,不能按“不低于标定地价的40%”作为衡量低价出让国有土地的标准。
第五篇:国有土地房屋征收程序
房屋征收决定程序的12个环节
根据宪法和物权法的规定,征收决定的作出必需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权限。国务院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出台,弥补了国有土地上的房屋征收程序方面的法律空白。为此谨归纳《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在这方面规定的12个环节如下:
1.对征收范围的确定
建设项目的立项需要选址,选择地址无疑要对拟征收范围内建筑、居民、环境等社情、民情进行调查摸底,进行比较,进行社会稳定、环境、经济等方面的风险评估,从而选择征收成本最低、对被征收人影响最小和公共利益最大的方案,为制定补偿方案提供依据。
《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中规定:“凡是有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政策、重大项目等决策事项,都要进行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和可控性评估,重点是进行社会稳定、环境、经济等方面的风险评估。建立完善部门论证、专家咨询、公众参与、专业机构测评相结合的风险评估工作机制,通过舆情跟踪、抽样调查、重点走访、会商分析等方式,对决策可能引发的各种风险进行科学预测、综合研判,确定风险等级并制定相应的化解处置预案。要把风险评估结果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未经风险评估的,一律不得作出决策。”
2.进行规划审查和计划的编订
项目在选址后就要进行规划审查,发现确需征收房屋的各项建设活动,不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和专项规划的应当喊停。如是规划依法可以调整,应按照法定程序变更规划。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和专项规划,应当广泛征求社会公众意见,经过科学论证”
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旧城区改建,确需征收房屋的应当纳入市、县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方可实施下一步工作。
3.建设项目的立项
既然征收单位、个人的房屋是为了用地,所以用地项目依法立项是第一关。在该项目报请立项前需要进行可行性研究,并根据行政法的比例原则,确定最佳方案。
4.拟定征收补偿方案
市、县级人民政府作出征收决定前需要由房屋征收部门拟定征收补偿方案。征收补偿方案应当包括征收方案和补偿方案两方面,具体内容应当有征收的详细理由、如何补偿、补偿的落实等诸多方面。
5.论证征收补偿方案
条例规定对于征收补偿方案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论证。有关部门,广义的理解则是实现公共利益有关系的部门都应当参加。比如是一个环境保护项目,那么环保部门则应当参加。是一个教育项目,那么教育部门则应当参加。狭义的理解,则至少是立项、土地、规划等部门必须参加。既然是论证,那么在形式上论证会应当形成论证报告供政府参考。
6.对征收补偿方案征求公众意见
除了论证,条例规定对征收补偿方案应当征求公众意见。征求意见前则应当公布征收补偿方案,至于公布的形式应当以保证公众能知晓。征求意见的期限不少于三十日。
7.修改征收补偿方案
修改征收补偿方案有两种情况。一是对征收补偿方案征求公众意见后,市、县级
人民政府结合公众意见对征收补偿方案进行修改。修改完成后,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征求意见的情况和征收补偿方案的修改情况及时公布。公布的内容应当能全面反映征求意见的内容、意见是否采纳、采纳的理由、修改的原因等方面。
二是举行听证会后的修改。
根据条例的规定,在旧城区改建中征收房屋中如果多数被征收人认为征收补偿方案不符合条例的规定要举行听证会,那么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听证会的情况修改征收补偿方案。
8.听证
依照国务院2010年10月10日通过的建设法治政府的29条规定,在房屋征收过程中,政府的每个涉及公共利益的行政决定都应当举行听证。政府的每个涉及他人重大利益的行政决定都应当告知利害关系人有申请听证的权利,如果利害关系人申请,那么就必须组织听证。
此外,条例在因旧城区改建的房屋征收中,如果多数被征收人认为征收补偿方案不符合本条例的规定,那么市、县级人民政府则应当组织听证会。听证会由被征收人和公众代表参加。被征收人应当是指所有的被征收人,不是被征收人代表。对于公众代表如何产生、听证会如何召开条例没有规定,有待于相关的实施细则对此予以明确。
9.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征收条例第12条规定“市、县级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征收决定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这个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规定过去是没有写入法律的。
那么评估报告谁来写?有关规定没有明确。实务中很久不是律师来写,而是政府信访局、拆迁办,维稳办等机关来写。但最后他们都不写了,因为不好写。有的地区请律师来写。对此,我是支持的,我认为不论是律师个人来写还是以中介组织来写,肯定比政府机关写要好。
10.讨论决定
如果房屋征收决定涉及的被征收人数量较多,那么作出征收决定前应当经过政府常务会议讨论。不过,数量较多如何把握又是一个需要明确的问题。仅以人数的多少作为是否需要经过政府常务会议讨论是不够的。比如对于一个企业厂房的征收中被征收人仅有一个,但其影响的自然人可能更多。公民的利益要慎重对待,法人、其他组织的利益同样应当慎重对待。
然而,如果涉及的被征收人数量较多,而作出征收决定前没有经过政府常务会议讨论则是违法的。反之被征收人数量不多的项目,也要按照领导干部的分工和职务权限,民主决策。
11.落实征收补偿费用
作出房屋征收决定前,政府对于征收补偿费用应当有所研究,在讨论决定征收时该费用应当足额到位、专户存储、专款专用。
12.公告与进场
作出房屋征收决定后,要依法公告和委托实施单位进场开展工作。自此,该项房屋征收决定生效,征收活动就展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