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农信贷投放面临的主要障碍与化解对策

时间:2019-05-12 02:55: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支农信贷投放面临的主要障碍与化解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支农信贷投放面临的主要障碍与化解对策》。

第一篇:支农信贷投放面临的主要障碍与化解对策

支农信贷投放面临的主要障碍与化解对策

货币信贷政策支农事关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和农民致富,政策的灵活与否,同当地经济的发展关联程度有多大,直接关系到对农村经济的支撑作用和引导效果。然而,受体制转轨、经济转型所产生的不协调性和不适应性因素影响,当前支农信贷投放的主体行为与客体环境存在着诸多制度性、技术性及操作性障碍,制约了信贷支农的投放力度,影响了政策支农工作的顺利、有效进行,进而导致农村经济的全面快速增长遭遇重重障碍并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支农信贷投放面临的障碍表现

1.1 信贷投入存在的主要障碍

1.1.1 主体障碍——信贷支农力量削弱。农村基层金融机构网点被大幅收缩,保留机构贷款权限被上收,基本上不再办理农户贷款和一般性农业生产贷款,局限于农业产业化及综合开发贷款且条件限制严格。一些国有商业银行因为网点撤并及贷款条件设置严格,基本上不涉足农村信贷业务。农村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农村信用社孤立支撑。受投入主体削弱影响,信贷支农投量逐渐下降,有的地方甚至出现负增长。

1.1.2 资金障碍——储蓄受邮政信贷主体资金匮乏。主要体现在作为农贷主力军的农村信用社资金劣势突出。受单位存款政策性歧视限制,信用社只能在储蓄存款方面与银行机构展开激烈竞争。而农村储蓄的不平等竞争,加大了信用社组织资金难度。加之前些年信用社资金过多投放乡镇企业形成沉淀,大量资金被占压。资金组织和盘活的双重困难导致农村信用社支农资金严重不足,某些信用社如不取得央行支农再贷款支持,信贷支农便无从谈起。

1.1.3 操作障碍——信贷投放简单化。一是信贷投向较为狭窄。表现为主体投向仍局限于传统农业领域,小额农贷占绝对比重,对日益增长的规模农业生产和产业化经营信贷支持不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开发贷款匮乏,农村消费贷款踌躇不前,信贷结构调整没有跟上农业经济结构调整步伐。二是信贷操作粗放简单。某些行社在信贷投放上仍然是“惟上、惟政策”,却不问实情,不顾效益。

1.1.4 服务障碍——信贷支持未到位。表现为:(1)服务对象不广。受信贷投向、贷款条件、资金状况及人缘管理等因素的限制和影响,相当部分农民、个体经营户及加工企业长期得不到贷款支持。(2)满足程度不高。部分信用社受信贷规模控制及弱化贷款风险等因素影响,审批权限及金额过小,难以满足农户较大金额的贷款需求。

1.2 信贷环境存在的主要障碍

1.2.1 环境障碍——农业结构调整乏力,农村经济状况不优。表现为以单户作物种植为特点的传统农业生产仍为农业生产的主体形式,规模种养及产业化生产经营未广泛推开。受一般农户“小农”意识浓、市场观念淡及区域经济、地理位置、政府引导等因素影响,大部分农户仍然维系着耕种责任田+个体加工(经营或打工)的陈旧生产模式,规模种养与产业化经营组织主要分布在城郊及公路沿线等经济活跃与交通便利地区,且后者受经营者市场适应能力、技术开发水平及政府引导合理性等因素影响,面临经营及市场双重风险考验,项目成功率难有完全保障。因此导致在当前农业生产资金需求中,传统农业生产所需资金农户一般能自行解决,不需借贷。而规模农业生产及产业化经营资金需求较旺,却因蕴藏较大的经营及市场风险,信贷投入甚为谨慎。

1.2.2 信用障碍——信用体系及环境不适应。受体制转换、历史遗留、产权不清、地方保护及 1 信用意识淡薄等因素影响,当前农村诸如某些乡镇企业借改制之机逃废金融债务;村组干部“新官不理旧账”大量悬空集体贷款;导致金融债权保全较为困难。一些地方行政部门在银行机构收缩后,干预农村信用社发放大量非农贷款且恶意逃废。此外,金融诉讼受地方保护主义干预难有效果,常常是只赢官司不赢钱。

1.2.3 条件障碍——贷款条件缺失。突出体现为小额信用以外贷款担保难落实。受农户自用住房商品价值低、其他经济成分多为租赁经营,多数农产和农村经济主体不能提供有效的或足值的抵押品,抵押缺失成为制约农村经济贷款的突出问题。受“吃饭”财政、经济条件、信用状况、政府引导等因素制约,当前农村担保机构或担保基金几乎一片空白,在短期内也难以启动,导致农村贷款担保无门。

1.2.4 政策障碍——缺乏政策扶持。农业贷款风险大,效益低,带有较强的政策性,目前国家及地方政府在资金、利率、税收和呆坏账核销等方面缺乏对农村信用社相关政策扶持,势必影响支农信贷投入热情及后劲。对策建议

2.1 对化解支农信贷投入障碍的对策建议

2.1.1 加强同业合作,增强支农力量。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成具有经济分复杂性、发展方式多样性、社会基础政策性等特点,需要涉农金融机构密切配合,协调做好支农工作。农村信用社要把“三农”作为主要服务对象,全力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农业银行要着力支持农业产业化生产,对区域龙头企业及农户、个体私营企业规模种植与加工的大额贷款需求给予积极支持;农业发展银行充分发挥政策扶持作用,在做好收购资金封闭运营的同时,把农业综合开发和扶贫等政策性业务承担起来。此外,农村保险机构应加大业务创新力度,加强与银行业的协作,探索开办贷款保险业务,降低农村经济贷款风险。

2.2.2 努力扩充资金来源,增强信贷支农实力。一方面,信用社要通过大力组织存款,盘活贷款存量,增强系统调剂等方式和途径,努力增加支农可用资金。地方政府应支持和帮助农村信用社盘活不良资产,制止企业逃废金融债务,把占用在非农项目的资金逐步调放到支农项目上来。另一方面,国家应运用政策手段引导农村资金服务农村经济发展。如采取购买专项债券及专项再贷款等货币政策手段,引导商业银行和邮政储蓄机构在农村吸收的资金回流支持农村生产与建设。

2.2.3 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核心,不断优化信贷投向。一是积极引导农业结构调整,以比较效益最大化为原则,把资金优先配置在自然与经济条件较好的区域,以及有市场潜力、有技术保障的产品开发上,重点支持高效农业、特色农业、生态农业,积极引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二是大力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把支持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和大力发展专业大户、专业村、专业乡作为当前信贷支持的重点,积极培育区域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促进市场带企业、带基地;基地带农户的产业化经营局面成功发展。三是积极支持农村小城镇建设。积极介入合适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培育新的信贷业务增长点。四是有选择地培育乡企“黄金客户”,对有信誉、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的个体、私营企业,宜采取适当优惠政策加以扶持,支持其向“小而精”、“小而专”、“小而特”方向发展。五是积极拓展农村消费信贷业务,根据农民发展生产、改善生活的需要,制定、开发具有针对性和适用性的消费信贷营销策略及信贷品种,在开发农村消费信贷领域上抢占先机。

2.2.4 顺应新时期农业发展要求,不断提高信贷操作及服务水平。经营方式上,改“坐等放贷”为“主动营销”,深入农户,了解农事,送贷上门;品种设定上,充分考虑农村地区各类借款人资金需求特点,以贷款品种的多样化支持农村多种生产经营;期限结构上,根据现代农业生产特点及借款人实际需要,适当调整和延长贷款期限,逐步改变年初放、年末收的传统做法,满足现代农业需 2 要;贷款方式上,在稳妥开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同时,积极推行农户联保贷款,凡属公司带基地、基地带农户,实行产供销一体的,可以实行公司与农户村组互相担保。对专业户、重点户的大额贷款需求,采取“多户联保、按期存款、分期还款”办法。对信用度高的贷款主体可免于限额内贷款抵押担保;贷款程序上,在符合风险控制要求的前提下,减化一些不必要的报批手续,对符合条件且在授信限度内的支农贷款建立快速审批通道,提高投放效率,提供农贷便利。此外,积极开展支农调研,增强与农户的联系与沟通,及时掌握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及资金需求情况。并利用网点多、信息灵、联系面广等优势,积极为农户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帮助农民掌握市场,减少失误,降低风险,提高生产经营效益。

2.2 对化解信贷环境障碍的对策建议

2.2.1 深化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区域经济环境。一是增强政府引导。地方政府要着眼长远,克服短期行为,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积极引导农业经济结构调整,更多地在外部环境创造上、市场信息服务上、技术力量支持上做文章,如区域农业政策的制定与引导、农产品供求信息与咨询、产业化经营牵线搭桥与招商引资以及农民利益维护等,推动农业结构调整深入进行。二是大力发展高效农业、规模农业和特色农业,向结构优化、规模经营、科技进步和特色生产要效益,实现农业生产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三是结合乡企改制培育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积极引导改制后乡镇企业向农产品深加工方向发展,重点培育一批有市场优势和发展前景的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等经营模式,把一家一户的分散生产与域外大市场连接起来,解决农产品加工增值和农户经营规模小且积累与投入能力低、进人市场较困难等问题,实行种养加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努力培育区域支柱产业,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农业产业化格局。四是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改善农业生产经营环境,拉动农村投资需求增长。

2.2.2 整治农村信用环境,增强贷款诚信保障。一是建立农村信用体系。地方政府积极发挥引导推动作用,如通过加强对个私、乡镇企业财务监督、审计,要求企业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并积极建立农户及个私、乡镇企业信用咨询系统,为支农信贷机构贷前信用及财务状况调查提供可靠依据。二是创建农村信用工程。在广泛开展农户信用等级评定的基础上,根据逃废金融债务和农户评级情况等,积极开展信用村、镇评定活动,增强农民信用意识,优化地方信用环境。三是严厉打击逃废债行为,整治农村信用秩序。严格规范乡镇企业改制,坚决打击逃废债务行为。凡贷款企业改制,要让债权金融机构全程参与、监督,按照金融债务优先保全原则,坚持债随物走,尽可能得到落实。金融债权得到有效保全后,工商、税务、法院等部门方可办理企业变更登记或进入破产程序。政府要大力支持债权金融机构依法起诉及清收贷款,严厉打击少数企业和个人逃废债行为,尽力解决司法判决执行难问题,维护债权金融机构合法权益。

2.2.3 积极发展担保体系,努力改善农村贷款担保难状况。通过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社会创办农村贷款担保公司,缓解农村贷款担保难状况。此外,积极推行联保贷款,从实施方案、具体操作等各方面进行完善并加以推广,使之既成为广大农户经济相对发达的县、乡政府可考虑财政注资建立两级担保机构或基金。同时,的“富民信贷工程”,也成为农村信用社的“信贷放心工程”。

2.2.4 增强政策扶持。一是适当放宽农村利率管制。按照利率市场化先农村后城市的思路,适当扩大农村存贷款利率浮动幅度,允许支农信贷机构根据资金成本、需求及风险等状况决定存贷款利率水平。如对农产品加工及用于农业产前、产后服务的经营性贷款可适当提高贷款利率。以此增强信贷机构的支农积极性。二是改革邮政储蓄管理状况,调整现行利率倾斜政策。邮政储蓄资金分流已对信用社存款及农村资金供应构成较大冲击,改革其业务管理状况及利率政策势在必行。三是取消对农村信用社开户、存款、结算方面的业务限制,增强信用社资金组织能力。四是地方出台扶持性财政税务政策,如对扶贫贷款和农民种养业贷款给予财政贴息,适当减免支农贷款营业税及相 3 关附加费等,保障和增强信用社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二篇:安仁县农业经济发展及信贷支农工作面临的困难与对策

安仁县农业经济发展及信贷支农工作面临的困难与对策

作者:何文华文章来源:安仁统计局更新时间:2012-7-12

安仁县随着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农民的经济身份、运营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农民贷款供求矛盾也由总量不足向结构失衡转移,并在不同经济身份的农民之间表现出此松彼紧的供求格局。农业信贷工作必将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农业信贷工作如何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是我们亟待研究的新课题。

一、经济发展及信贷支农工作面临的困难

1.农业抗风险能力低,靠天吃饭现象普遍。

从总体上来说,安仁县农业产业是个弱质产业。虽然近年来安仁县逐步推广部分农作物的大棚种植,家禽的室内养殖,减轻了自然灾害侵袭的危害,但终究改变不了靠天吃饭的这个“露天工厂”抵御各类风险能力脆弱的根本处境。如2008年发生的冰灾,就使安仁县农业生产遭受了毁灭性的损失。二是市场风险。农产品市场的全放开,其供求和价格此起彼落的变化无常,让人难以捉摸。且广大农民在文化知识、科学技术、信息管理等方面处于弱势,导致大部分农民在发展种养殖业中迷惘,局限于传统的种养或“跟风”的现象较为普遍,这样就放大了市场风险。如:去年猪肉销售价格高,许多农民跟着大批养殖,而如今价格一落千丈,不少养殖户损失惨重。

2.农业信用体系不健全,法律制约不严

目前,我们的经济社会中信用体系的建设迟缓,尤其是农村显得愈加滞后。从硬环境(法规制度)和软环境(舆论氛围)两个方面来看,农村的信用环境尚处于相当低的层次,有少数地方甚至可以说是处于“糟糕”状态。“贷款、贷款、贷到就宽”的意识和“有借无还”的现象在部分企业、农户中存在,有的企业欠下一大笔银行贷款,突然间人去厂空,企业主“人间蒸发”;有的农户一夜之间携家出走,不知去向,债务从此无处追讨;等等,类似的逃废债情况屡屡发生。还有的企业主和农户,贷款到期不还,还寻找各种借口和“理由”拖延、赖账,且少数镇村干部因怕影响当地经济发展而不敢大胆地管,致其行为得不到应有的制裁和谴责。虽然国家法律法规不断健全完善,社会诚信建设不断进步,但在实际社会生活中,相当部分的执法不严、失信行为得不到应有的制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

3.保险机制滞后,急需农业保险提供保障

农业经济的主干种养殖业,因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而风险随时可能发生,但从目前来看,农业保险明显滞后于农业经济发展的要求,有的项目虽然建立了保险制度,但不尽完善,如安贷保业务所保范围较为有限,所保范围对造成信贷资金损失的可能很小。不能带动农民的投保的积极性。更有的项目尚未列入保险范围,如:自然灾害、产品生产过剩等农户没有地方能参加保险,遇到风险只能自己承担。

4.农业基础地位弱化的倾向与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不相适应。

随着我国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轨,农业和农村工作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重工轻农思想突出,农业基础地位的思想不牢固,出现了忽视农业,放松农业的倾向。有的基层干部忙于外出考察项目,热衷于新上项目,对农业生产及发展规划停留在纸上,甚至心中无数,导致行社农贷投向与农村经济发展规划脱节,信贷支农工作处于被动地位。二是农民生产积极性受到挫伤,出现了粗放经营的倾向。由于生产资料价格不断上涨,农业效益下降,一些地方耕作粗放,土地荒芜,使生产性投入相应

减少。三是信贷支农工作有弱化的倾向。主要由于目前农村金融改革正处于新旧体制转换过渡时期,思想、队伍、工作都带有很大的不稳定性。

5.农贷措施需要进一步再优化

针对当前农民贷款难、担保难的瓶颈问题,我们进一步优化农贷措施,给予农民群众更多的贷款便利。一是扩大宣传面。要继续利用媒体刊发、下发资料、上门讲解等各种有效形式,广泛深入宣传农贷政策、条件、品种和办贷手续等,力争“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二是推出新品种。在现有农贷品种基础上,结合农民的建议和要求,积极动脑筋想办法,尝试和推出一些符合农民“口味”的贷款新品种,如债券抵押、股权抵押贷款等。对信用程度高、经济实力强的农户,可予以“免担保”,适当放宽信用贷款额度,方便农户借贷。三是争取组建为农业服务的担保机构,或将现有中小企业担保公司的服务延伸到农户和农业领域,缓解农民贷款担保难的瓶颈制约。

二、对策及建议

1.提高认识,与时俱进。

一是要顺应新时期农业发展要求,树立“大农业”概念,在满足农户资金有效需求的基础上,积极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支持一些规模农产品加工、运输、流通、商贸企业,提高资金运用效率;二是在满足农户生产经营性资金需求的同时,要对农民日益增长的消费性贷款给予高度重视,尤其是在农民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迈进的过渡时期,在确保回收的前提下,积极发放农民消费性贷款;三是在支持一部分先富起来农民的同时,也要对一些有致富欲望、有项目而暂时贫穷的农户的支持,这不仅是农村信用社树立新形象的需要,更是用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三个代表”思想的具体体现;四是在满足农户小额贷款需求的同时,也要对农户大额贷款的有效需求给予支持,特别是对一些先富起来农户,要合理确定贷款额度,既要考虑他们的承受能力,又要尽量满足他们的有效资金需求;解决部分农户大额“贷款难”问题。

2.加快创新,积极开发新的支农贷款品种。

一是大力推行农户联保贷款,事实证明,农户联保贷款是一种非常好的贷款形式,对于解决农民贷款难、加大贷款投放、提高贷款质量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也深受农民朋友欢迎;二是对小额信用贷款的授信不搞“一刀切”,解决农户办理贷款担保难、抵(质)押难问题;三是大胆探索新的符合农村实际的贷款品种,加快业务创新,借助科技力量开发新的业务品种,力争在贷款方式上有新突破。

3.合理确定信贷投向,努力避免新的信贷风险。

在贷款投向上,必须坚持自主调查、自主发放,尤其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性贷款一定要深入调查、科学论证,切不可凭一时头脑发热盲目从事,政府部门更不得干预农村信用社正常的经营活动,为一些“政绩工程”、“形象工程”而强令农村信用社发放贷款。

4.加强考核、加大奖惩,建立行之有效的支农贷款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

一是建立健全支农贷款发放回收考核办法,对发放贷款数量大、效果好、回收率高的信贷人员要给予适当奖励,最大限度的调动信贷人员的放款积极性,有“要我放”向“我要放”转变;二是建立责任贷款界定、追究制度。对新形成的农户不良贷款要区分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对由于天灾人祸、市场变化等

非人为因素形成的不良贷款,对责任人要从轻或不予处罚,而对由于信贷人员违章、违纪甚至是违法等主观因素造成支农贷款出现不良的要视违章违纪性质及造成损失的程度给予其经济、行政上的处罚直至追究法律责任,加大其违章违纪的成本。这样做不仅可以解除基层信贷人员的思想顾虑、消除“恐贷”“惜贷”思想,促进其大胆投放,而且可以减少新的违章违纪贷款的发生,提高支农贷款的质量。

5.转变工作作风,树立营销观念。

要从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政治高度,从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大局充分认识到转变作风的重要性,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一要深入调查、合理授信。发扬老一辈农金人背包下乡、走村串户的优良传统,主动进村入户,深入农户家中了解农民的生产生活和资金需求情况,为农户建立经济档案,合理确定授信额度,为下一步贷款投放打下基础;二要简化手续,提高效率。支农贷款的发放要在保证合规、合法的前提下,本着方便农户、提高效率的原则,尽量简化贷款手续、减少不必要的环节,真正做到想农民所想、急农民所急;三要树立营销观念,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贷款其实是一种特殊的金融产品,信贷人员其实就是这种产品的营销员,只有放得出、收得回,才会有效益,因此,基层信贷人员必须树立营销观念、强化服务意识,为农民朋友提供心贴心式的服务,才能取得农民朋友的理解和支持,使得农村信用社的发展与农民的致富统统一起来,取得“双赢”的效果。

第三篇: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的难点与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的难点与对策

作者:戴新铭 房 琳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年第02期

[摘 要]中国农村地域广大,人口众多,农村和农业的稳定与发展至关重要。农村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农村信用社的特殊性,农村信用社绝不是一般的金融企业,对“三农”的扶贫、救灾等发展经济,保障稳定的任务,仍然只能由农村信用社来承担。文章对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工作现状进行分析,探讨有效的支农途径。

[关键词]农村经济;信贷资金;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F830.61

[文献标识码]A

第四篇: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障碍及对策

中国企业如何“走”出去

班级:07市场营销 林静 摘要:

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最新表现形式,中国企业走出去,是一个必须实施的战略。这跟中国的改革开放整个的大背景和中国崛起的大环境都密切相关。先从中国企业走出的条件着手,列举出中国已经“走”出去或正在向此方向努力的企业的模式,在此基础上分析出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各种障碍,并就其应对措施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走出去 ;障碍 ;措施

引言:

最近中国五矿17亿美元现金收购澳矿,不久前中国铝业也宣布通过建立合资公司和认购可转换债券的方式向力拓集团投资195亿美元,从而刷新了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的纪录,这一事件再次激发了长期以来有关“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争议。

一、中国企业走出的条件已经成熟

首先就是我们现在国民的GDP收入到了一定阶段,而根据国际上的这种专家还有目前咱们业内一般的认为,人均收入,在GDP达到一千美元以后,这个走出去就达到一个阶段。我们现在是人均三千美元的GDP,所以我觉得,这个从国民层面准备来讲,已经成熟。另外,从产业的角度来讲,50年代欧美企业走出去,60年代日本企业走出去,70、80年代,韩国、东南亚一些企业走出去,到了90年代,特别是今天到了二十一世纪,我觉得必须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时代。改革开放30年了,中国不可能永远只把外资、外企“引进来”,自己的资本和企业却不“走出去”,更不能把两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放在那里贬值。到目前这个阶段,对外开放不能只是单向的开放,必须是双向的,全方位的开放,如果说是双向的全方位的开放的话,中国企业也必须要走出去。从这三个层面来讲,我觉得都是到了非常成熟的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时候。

二、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十大模式

1.海尔安营扎寨模式。

海尔是国内企业较早走出去的企业,早在中国加入WTO之前。这种模式是在中国企业在海外建立自己生产基地,直接建立和推广自己的品牌,树立当地企业形象,以便更好地更多地销售自己在当地和中国所生产的产品,避免更多的关税壁垒等,如海尔在美国、巴基斯坦等国所建立的生产基地。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容易获得所在国消费者的信任和欢迎,提高销售,可以回避关税,但挑战是成本较高。

2.TCL品牌共享模式。

TCL的模式是一种品牌共享模式,即将自己在国际上不知名的品牌和国际上知名的品牌结合,带动国内产品走出去,如TCL和德国斯耐德,特别是和法国汤姆逊及阿尔卡特等品牌的结合,以期带动TCL 产品的出口,也带动TCL品牌的提升。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品牌长期的共享,但从长远来看,还是需要最终推出自己的品牌。

3.联想借船出海模式。

联想的模式是一个以小博大的一个赌注,其核心是借船出海。收购IBM个人电脑部使联想一跃跨入世界500强行列,虽然借IBM的品牌只有5年的使用期,但联想获得了IBM在国际上成熟的团队和销售渠道。不过,借船出海能否成功最大的关键还在于双方企业文化的融合和联想国际化团队的整合能力。联想国际化的进程准备已有一段时间,从联想英文更名到成为奥运的顶级赞助商,联想为出海作了大量的铺垫。这种蛇吞象的模式最大的挑战是两个公司文化的融合和国际人才的使用。

4.华为技术领先,农村包围城市模式。

华为的摸索是一个中国企业注重建立和开发自己的技术体系,有明确的国际市场目标,先占领发展中国家市场,后大力出击发达国家市场,形成了自己的品牌的拳头产品和优势,国际销售已占到公司的销售的50%,是中国企业走出去较为成功的一种技术导向的模式。其模式的挑战性是如何更进一步的技术创新而又避免知识产权纠纷。

5.长虹产品代理模式。

长虹的产品代理模式从形式上来看,是中国在现阶段企业走出去一种主要的模式。国内许多企业产品的出口主要依靠海外的代理。这种模式的优点是产品出口有现成的指引或渠道,可以获得一定的利润,缺陷是企业自有的品牌不突出,有时过于依赖海外代理,有时甚至有回收货款的风险。

6.中石油、中海油资源互补模式。

中国目前还有不少国有大中型国有企业在石油,天然气、矿石和林业等资源方面需要“走出去”寻找新的资源来支撑国内经济更大的发展。这种模式一般是政府主导的国有企业为主,是中国为自身需要企业在海外发展所必不可少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一般投资额较大,其挑战是如何加强可行性研究,加强监管,如何避免决策失误和损失。

7.中国企业海外上市,借鸡生蛋模式。

中国企业这些年来,还有一种也可称为“走出去”的模式就是到海外上市。这是中国在新的形势下利用外资的一种更有效的新方式,不仅靠“走出去”借助国外市场带回了新的资金,也带回了更加规范化的经营管理模式。

8.温州星火燎原模式。

中国企业“走出去”这些年也出现了一种方兴未艾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温州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一些中小企业。这种自发的,经常是家族型的企业往往有着非常强大的灵活性和活力,是中国中小企业大面积“走出去”的开始,具有中国特色,是一种值得鼓励的模式。但是这种模式的挑战是如何加强行业协调,对当地文化的理解和在海外有序的管理,避免出现像西班牙烧鞋事件的发生。

9.海外战略股权并购模式,如中投公司投资黑石公司和摩根斯坦利公司,工行投资南非标准银行,国开行投资巴克莱银行,中国平安投资富通集团等。这种模式是战略投资,不一定参加管理,可以获得双方合作关系提升,获得股份增值的空间等。但缺点是这种投资往往风险很大,而且是一种长线投资,很多年后才能看到效果。

10.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模式。

这种模式是一种相对传统的模式,主要是到海外更大的市场去承揽工程。这方面可以充分利用中国的比较优势,中国政府对此也比较重视,也培养出了一批在国际上能排得上名的中国跨国承包公司。劳务合作模式是中国企业可以组织劳务出口的一个有巨大潜力的事业。中国是一个劳动力的资源大国,中国在向海外派劳务人员、海员、护士、研修生、厨师,甚至家政服务人员方面都有巨大的潜力可挖。

由以上模式可看出,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通过在海外建立研发中心、生产基地,以及与国外知名企业合作、吸纳海外风险投资等各种方式,拓展自身的发展空间,也在世界市场上改写了“中国制造”的概念。同时在中国企业加速“走出去”时,各种各样的障碍在所难免,对此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高度的重视。

三、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十大障碍

1.政治障碍。

比如,2007年4月1日,俄罗斯全面禁止外国人在露天市场从事零售贸易的法律正式生效,致使近20万华商受到影响。这种政治风险是单个企业难以抗拒的。

2.劳工问题。

近年来,在海外的中国企业中,劳资纠纷问题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一方面我方企业劳工权益保护意识有待提高,另一方面当劳资纠纷发生时,当地政府往往更多从工人利益出发,给企业处理此类问题带来了难度。上海汽车并购韩国双龙就因为工会的强硬干扰而使企业险些走入死境。

3.技术壁垒、知识产权特别是技术标准的困扰。

标准本来是一个公开的概念,专利是一个私有的、独占的概念。发达国家先设好了一个标准,发展中国家必须按他的游戏规则办,这个标准因此变成专利,实际上阻碍了自由贸易。要反制这个规则不是靠企业能做得到的,需要整个国家的力量来做这件事。商务部2007年在WTO谈判当中,已经提交了这个议题。

4.没有能力做好事后整合。在海外都有过大手笔收购业务的京东方和TCL两家企业均宣布发生巨额亏损,其中,京东方亏损近10亿元,TCL亏损近7亿元。总结两家公司的教训时不难发现,虽然海外收购迅速扩大了企业规模,但却应了那句老话:大不一定强。完成收购后这两家公司都存在与被收购企业在品牌、技术、生产与企业文化等各方面的整合问题。整合不力直接导致了企业海外

经营陷于困境,同时还将母公司拖入亏损的泥潭。

5.中国企业品牌与质量的意识淡薄,不仅是产品,还包括包装。

6.制度性的因素的制约。比如在体制上的制约,包括人事、薪酬、审批的手续、外汇的管理等等。

7.反倾销等保护主义色彩浓厚的贸易摩擦。金融危机对全球投资造成严重打击,不少国家为了渡过危机,重新拾起保护主义壁垒,对跨国投资也造成一定障碍。此外,在一些领域,一些国家对本国商业的保护或者地方情绪作祟,这些摩擦使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屡屡受阻。

8.没有符合企业实际适应东道国政治环境、经济环境与文化环境的商业模式。

9.缺乏大量的国际化经营人才,无法适应国际规范的管理机制与运营模式。

中国企业走出去遇到了种种困难,要化解这些困难,除了企业自己的努力,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帮助。

四、化解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风险的对策

1.在各大中心城市设立中国企业走出去咨询中心。

加拿大各个城市都有加拿大企业走出去的中心。改革开放三十年,现在中国企业要走出去,可以由商务部牵头,在各个大的城市中心,建立一个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咨询中心,为这些想走出去的企业做一些指导性的服务。目前商务部正在着手信息汇集工作,与世界一百多个国家的经商处、商务处派出的机构联络,了解当地的投资环境与法规,并进行深层加工整理,弄清哪个国家哪个地方适合中国投资,适合什么样的企业和行业投资,为中国企业提供信息服务。

2.完善金融体系,创新金融政策,鼓励企业海外抄底。

现在去海外抄底是很好的时机,借鉴发达国家海外投资的促进与管理经验,在加强对海外投资的保护的基础上,加大投资促进力度,特别是要加快和完善国内金融服务价格政策体系的建设,为企业走出去开展海外投资和工程承包项目提供优惠贷款、担保及保险等更多的服务。对于有实力的企业,允许带资承包项目,积极探索BOT等融资方式,帮助企业拓展市场,提高竞争力。加强金融服务和监管功能,重要的是要将商业银行纳入政府对海外投资、境外资源开发、境外加工贸易及对外工程承包项目的商业贷款的审批管理过程,由相关的商业银行部门负责审查项目的风险并进行可行性评估,提高商业银行的积极性,改变普遍存在的“借贷”现象。另外,政府应该帮助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参与“海外抄底”。许多优秀的民营企业甚至比国企经营更务实、策略更灵活、更富有效率,但却不像国企那样拥有雄厚的资金保障以及获得贷款。政府是否也可以考虑出台政策,让民营企业可以用房产、企业资产等做抵押获得资金进行海外并购和投资,以及在税收和人才招聘上提供方便。例如浙江横店集团的照明电子系列产品领先世界先进水平,在世界照明产品领域保持了技术上的竞争优势,95%以上的产品远销国外。

3.政府与民间良性互动,积极应对知识产权困扰。

关于知识产权保护和反倾销的问题,政府应该加强交涉的力度。美国和西方很多国家政府为本国企业说话的冲动是非常强烈的。在反倾销的问题上,在知识产权的问题上,做得不对的应该改,但是如果是滥用了反倾销,滥用了知识产权的一些做法,滥用了商标法的做法,那么就要理直气壮地提出来,不能让中国企业吃哑巴亏。

4.提前对投资国进行调查研究,制定详细、严谨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每一个企业对自己是否走出去,一定要有清醒的目的,作出一个商业的判断,对投资国进行调查研究,制定详细、严谨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而不是盲目响应政府的号召,来一个政治运动走出去,这样走出去,十个有九个会败阵回来。

5.吃透国家参与签订的各种国际投资保护协定,在企业投资发生风险后,积极寻求国家主管部门和相关国际机构的帮助。

政府在这方面要做很多努力,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去,营造一个更好的气氛。中国企业走出去,就像一个孩子远走高飞,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里面,更需要母亲的关爱,更需要国家的关爱。政府应积极和国外签订投资保护协议,签订一些对保护公民的领事方面的条约,这些方面都是非常重要;中国企业的员工在国外出现问题的时候,中国大使馆、中国政府要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

6.利用进出口银行、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等政策性金融力量,为企业“走出去”增设保障。

以往利用政策性金融手段的多为外贸企业,实际上这些政策性金融机构同样也可作为企业控制对外投资风险的“防火墙。

7.善于选拔使用国际化人才,特别是所在国本土人才。

如果真正有一批具有国际视野,了解国外的政治、经济,法律,人文环境的这样一些人才的话,中国企业走出去,就会顺利得多。但是培养一批国际化的人才,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做到,所以在这个方面,也要借助于外力,也就是应该在国际化的,走出去的过程当中,尽可能的利用当地的人才,利用当地的人才为企业服务。现在华尔街大量的人才失业,裁员十万,中间有很多是中国的留学人员,很多是华裔的人才,这是中国吸纳高端国际化人才的很好的机会。

8.增强社会责任意识,积极回报当地社会。

中国企业对外投资起步较晚,除了在技术、管理、资金等方面的差距外,不适应国际竞争环境,风险防范意识不强,特别是不善于处理企业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是“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所面临的普遍问题。要注意与当地社区搞好关系,做一个负责任的企业公民,这样就能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顺利实现本土化生存发展

金融危机在打击全球资本流动的同时,对中国来说也是一个难得的机遇。中国可以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在一些成熟的领域寻找新的机会。比如,2008年中国对外投资中金融类投资增长就很快,增速达741%。只要努力克服困难,中国的企业是可以站在世界市场的高端,更多的企业也将进入世界五百强。

参考文献:

1.赵伟:《 中国企业“走出去”——政府政策取向与典型案例分析》,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8月1日

2.王其辉:《国际经济合作》,第3期

3.吴先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论,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4月

第五篇:县域金融业“支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找文章到☆好范文 wenmi114.com(http://www.xiexiebang.com/)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出台后,各项支农措施力度进一步加大。但目前农村金融还与之存在着明显的不协调,不适应,突出表现在农村金融机构数量少,资金供给总量不足,特别是农户贷款额小、抵押担保难,与农户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制约和影响着农民收入的增长。具体表现在六个方面:

一是涉农金融机构数量锐减,农村金融服务严重缺位

时下国有商业银行县级机构出于提高经济效益和防范信贷风险考虑,大规模退出农村。形成农村信用社“一农支三农”的严峻局面,难以满足农民多元化、分散性的金融需求。如___县工行、农行、建行在乡镇一级的网点全部撤并。目前该县13个乡镇中,农行的营业网点只剩下2个,且涉农贷款业务也急剧萎缩,今年3月末贷款余额仅为4186万元,占其存款的7.97,两个网点也不再开办贷款业务。

二是农户贷款供求矛盾突出,农户资金需求难以满足

随着生产方式转变和生产规模的扩大,农户对资金需求量比以往大大增加,而在农村金融市场占居主体地位的农村信用社贷款金额普遍偏小,种养殖大户、个体工商户和农业企业贷款难已成为提高农民收入的制约因素。(1)种养业大户贷款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一般在5000元上下,基本能够满足农户种地所需的化肥、农药、种子等生产资料,而对于较大规模的种养殖则无法满足,笔者调查发现小额信用贷款不能满足需要应该扩大贷款额度的农户占46.12,种养大户资金缺口在1万元以上的占36.26。(2)个体工商户贷款难。主要原因是经营规模小、设备陈旧落后,资产变现能力低,贷款抵押困难。在信用社未批准的申请贷款中,因缺少担保抵押的个体工商户占到46.3。(3)农业企业贷款难。农业企业生产季节性强,旺季资金需求量大,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认为基层农村信用社贷款权限小,贷款额度无法满足其生产资金需求,制约了农业企业对农户增收带动作用的发挥。此外,民间融资已经成为农户获取资金的另一个渠道。有48.7的农户因资金不足选择向亲友借钱,4.87的农户通过借高利贷获得资金。农村民间融资活动缺乏规范运作,容易引发社会不安定因素,特别是高利贷融资加大了农户的生产经营成本,不利于农民增加收入。

三是资金农转非现象严重,农户贷款增长受到制约

当前农村资金“倒流”,导致“三农”贫血、失血。(1)各国有商业银行资金上存体制是形成农村资金流失的主渠道。由于各行上存利率远高于人行备付金存款利率,导致存款流向经济发达地区,去年末该县商业银行机构信贷资金存差达8752万元。(2)邮政储蓄的迅速发展也为农业资金“农转非”推波助澜。邮政储蓄的“只存不贷”和“资金上存”体制,使其成为农村资金外流的重要渠道。2004年该县10个农村邮储机构共吸收上划储蓄存款5500万元,没有一分钱直接流向“三农”。农村资金大量的非农化,对于有着旺盛需求的农户、农村中小企业来说,无异于釜底抽薪,加重了农村贷款难、抵押难和融资难。

四是农信社服务手段落后,不能满足多样化服务

由于受历史因素影响,该县农信社历史包袱重、财务效益差、吸收存款和结算难,不少农村信用社无法满足农户、农村企业对金融多样化服务的需求。(1)基层信用社人手严重缺乏,工作量大,管理力不从心。该县农村信用联社系统共有信贷人员101个,平均每个信贷人员要承担约4个行政村、990多户农户贷款“三查”和建档的全部工作,客观上形成信贷人员与农户信息的不对称。(2)结算渠道不畅,办理通存通兑、银行承兑汇票、异地结算等业务手续繁、成本高、速度慢。如该县石门乡由于农信社结算渠道不畅,当地有的个体户和企业到相距10多里路的垣曲开户办理结算。(3)贷款期限不合理,与农户生产特点不相适应。农业生产季节性以及贷款用途多样化的特点与目前农户贷款周期划分不协调,造成贷款在农户手中闲置或不能及时获得贷款。(4)信用社贷款利率普遍偏高。有27.82的农户认为农信社利率偏高难以承受,农信社对农业企业贷款一般一浮到顶,对种养大户和个体工商户一般为80左右,对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一般为60,明显高于国有银行的利率上浮水平。(5)农信社在硬件设备建设上严重滞后。大多数信用社办理信贷业务仍然使用手工操作。

五是政策性金融业务狭窄,促进农民增收作用受限

目前农发行业务范围只限定为对粮棉油收购资金的供应和管理,仅与粮棉油收购企业打交道,不直接与农户发生信贷关系。而对于农业综合开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贫困农户的扶持等属于国家政策性信贷支持的领域,又缺少政策扶持的制度安排,成了名符其实的

下载支农信贷投放面临的主要障碍与化解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支农信贷投放面临的主要障碍与化解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试论中小企业信贷面临的主要风险与防范对策

    试论中小企业信贷面临的主要风险与防范对策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国最活跃的经济成份之一。发展中小企业是商业银行调整业务结构、创造最大价值、实现稳定......

    村级财务面临的困境及化解对策

    我们最近开展的一项审计调查显示,当前村级财务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应加以重视与解决。 村级财务所面临的困境 1.收入少,集体经济发展缺乏后劲。从调查的10个行政村来看,目前,其......

    村级财务面临的困境及化解对策

    我们最近开展的一项审计调查显示,当前村级财务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应加以重视与解决。村级财务所面临的困境1.收入少,集体经济发展缺乏后劲。从调查的10个行政村来看,目前,其收入......

    浅谈农村信用社支农信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5篇材料)

    浅谈农村信用社支农信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近几年中央多次在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阶段’,重点加快农村小康建设”、“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

    农村“两委关系”:障碍与对策

    农村“两委关系”:障碍与对策实行民主自治,尤其是村委会直选,给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带来了深刻变化,同时对党在农村中开展工作的领导方式和活动方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

    农村“两委关系”:障碍与对策

    农村“两委关系”:障碍与对策实行民主自治,尤其是村委会直选,给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带来了深刻变化,同时对党在农村中开展工作的领导方式和活动方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

    关于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面临问题及对策的文献综述

    关于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面临问题及对策的文献综述 【前言】 小额信贷在国际上产生于20世纪60—70年代,最初的目的是消除贫困和发展农业生产。它致力于为低收入人群和微型企业......

    中国农村小额信贷问题与对策探讨(大全)

    中国农村小额信贷问题与对策探讨 摘 要:通过对小额信贷的发展及其模式介绍,探讨了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发展中存在的风险、积极作用以及现阶段面临的问题。根据这些问题以及对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