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2010年全省食品药品安全应急管理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

时间:2019-05-12 20:34: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印发《2010年全省食品药品安全应急管理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印发《2010年全省食品药品安全应急管理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

第一篇:关于印发《2010年全省食品药品安全应急管理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

关于印发《2010年全省食品药品安全应急管理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

各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关于印发安徽省人民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2009年工作总结和2010年工作要点的通知》(皖应急„2010‟11号),省局制定了《2010年全省食品药品安全应急管理工作指导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

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一〇年四月二十二日

2010年全省食品药品安全应急管理工作指导意见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关于印发安徽省人民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2009年工作总结和2010年工作要点的通知》(皖应急„2010‟11号),加强对全省食品药品安全应急管理工作的指导,结合我省实际,现提出2010年全省食品药品安全应急管理工作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依法规范、科学处置的方针,以提升能力建设为核心,以建立健全相关应急工作机制为关键,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全面加强食品药品安全应急管理工作,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最大限度地减少食品药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工作目标。通过努力,初步建立统一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食品药品安全应急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应急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形成层次清晰、衔接配套、范围全面、操作性强的应急预案体系,促进应急支撑保障能力、突发事件处理能力的明显提高。

二、建立健全食品药品安全应急管理体系

(三)健全应急管理体制和机制。建立健全省、市、县三级食品药品安全应急管理组织体系,落实应急管理工作机构、人员及其职责,建立完善办公室牵头协调,相关业务处(科、室)分工负责、协作配合的应急管理工作机制。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建立健全食品药品安全应急处置指挥机构和办事机构,确保食品药品安全应急处置工作指挥有力、协调有序、科学高效。

(四)完善各类应急预案。顺应食品药品监管体制的变化,总结近年来应对食品药品安全突发事件的经验,修订、完善药品和医疗器械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争取由部门预案上升为当地政府的专项预案。根据本级政府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制定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办法。建立完善药品、医疗器械以及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应急检测检测预案,为处置突发事件提供技术保障。积极推进企业预案建设和管理,采取先试点再全面推行等方式,督促、指导辖区内高风险药品和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大型药品批发企业,大型保健食品、化妆品生产经营企业以及大型餐饮单位建立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根据工作实际,编印《全省食品药品安全应急管理工作手册》。

三、切实做好突发事件的防范和处置工作

(五)加强风险监测和隐患排查。利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网络、投诉举报网络等,建立健全食品药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加大对高风险药品、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和重点餐饮服务单位的监测力度,加强对监测信息的研究分析,提高监测水平。坚持“关口前移、预防为主”的方针,组织力量定期或不定期开展药品、医疗器械和餐饮服务食品的风险隐患排查、分析,全面掌握各类风险隐患情况,落实综合防范和处置措施,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

(六)加强应急值守和突发事件信息报告。进一步落实各级各单位办公室承担突发事件信息报告主体责任的要求,强化应急值守,建立健全24小时值班制度和节假日领导带班制,保证值班工作条件,明确值班人员责任,规范值班工作流程,加强对各级各单位的值守抽查。按照省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食品药品安全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工作的通知》(皖食药监办„2009‟128号)的规定,完善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工作机制,及时上报食品药品安全突发事件信息。建立食品药品安全网络舆情监控机制,及时发现并报告苗头性、预警性信息。探索建立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年度考评制度,确保信息报告反应灵敏、运转高效。

(七)全力做好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突发事件发生后,要及时掌握、研判事件发展趋势,第一时间作出反应,按照预案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措施,控制事态发展。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与配合,科学、及时、有效地开展事件的调查处理工作,查明原因,最大限度地减少危害。

(八)加强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高度重视突发事件信息发布、舆论引导和舆情分析,加强网络评论员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信息发布机制、舆情收集和分析机制。食品药品安全突发事件发生后,要在当地宣传部门的领导下,加强舆论引导,及时、准确、统一、权威发布信息,为事件处置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四、着力加强应急能力建设

(九)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按照常态与非常态、兼职和专职相结合的原则,分级分类建立药品、医疗器械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队伍和应急管理队伍。建立食品药品应急检验专业队伍,制定应急检验制度和程序,发挥应急检验结果在突发事件处置中的重要作用。完善专家咨询制度,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专家库。健全应急队伍经费保障机制,加大经费保障力度,加强装备建设,建立健全应急物资储备体系。

(十)加强应急管理培训。建立和完善应急管理培训机制,将应急管理纳入年度培训计划,分级、分类开展培训。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采取桌面演练、实战演练等形式开展应急演习演练,提高应急管理和处置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实战能力。

(十一)加强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加快省局至17个市局的视频会议暨突发事件应急指挥系统项目实施进度,争取下半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强化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系统、药品电子监管系统等各专业系统的应急功能,利用信息化技术和手段,提高事件调查、产品控制、产品溯源的效率。

五、加强对食品药品安全应急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

(十二)加强对应急管理工作的领导。各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切实加强对食品药品安全应急管理工作的领导,按照预防和应急并重相结合的原则,抓好各项应急管理制度的组织实施和逐级落实工作,把各项预防和应急措施落到实处。

(十三)加强对应急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和考核。省局将把突发事件信息报告等应急管理工作列入对市局年度综合考核的内容。各市局要加大对所辖县局应急管理工作的检查、指导和考核力度,探索制定应急管理工作考核办法,完善考核指标体系,促进全省应急管理工作开展。

第二篇:关于印发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

关于印发《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的请示

省政府:

为加强我省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切实提高应对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的能力,尽可能避免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伤亡和损失,促进全省安全生产形势的进一步稳定好转。按照省政府《印发广东省开展全国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综合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粤府函〔2009〕52号)和“4·21”全省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综合试点工作动员电视电话会议有关抓紧制定出台《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的要求,省安委办起草了《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征求了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和省有关部门意见,结合各方面意见作了修改补充完善,形成了《意见(送审稿)》。现请示以省政府名义印发实施。

如无不妥,请批示。

附件:1.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送审稿)

2.关于《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送审稿)》的起草说明

3.征求《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意见汇总表

二OO九年七月十日(联系人:巫育林,联系电话:83135472)主题词:文秘工作 安全生产 应急管理 请示

广东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2009年7月10日印发

校对人:巫育林 打字:01 附件1: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安全生产

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

(送审稿)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目前,我省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处于安全生产事故的“易发期”,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面临巨大压力和挑战。我省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体制、机制、法制建设虽然取得一定进展,安全生产应急保障能力得到一定提高,但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建设滞后,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协调联动机制不完善,安全生产应急资源和信息不能共享;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法规、办法和标准体系不健全;专业救援队伍少、规模小、装备技术落后,战斗力不强等问题仍比较突出,严重影响了预防和处置突发生产安全事故的效果。为切实防范、有效应对突发生产安全事故,避免和减少事故灾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促进全省安全生产状况的进一步稳定好转,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和规范性文件的要求,就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指导思想:以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的方针,全面落实国家和省有关法规和规定,以安全生产应急“一案三制”(预案、体制、机制和法制)建设为核心,以安全生产应急队伍和保障能力建设为重点,切实提高预防和处置生产安全事故灾难的能力,最大限度减少各类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促进全省安全生产形势从稳定好转到根本好转的转变。

工作目标:在“十一五”期间,落实和完善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到2010年底形成覆盖各地区、各部门、各生产经营单位“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预案体系;建立健全统一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制和省、市、县(市、区)三级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及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标准体系;建设安全生产应急信息系统和应急支撑保障体系;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制和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协调配合、企业自主到位、社会共同参与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格局。

二、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和法制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安全生产应急综合监督管理,协调、指导、指挥本行政区域内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部门负责本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并在政府的统一领导、组织、协调下积极参与相关事故救援工作。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加快推进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建设,逐步建立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和各专业部门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共同组成的全省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

各级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各有关部门要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建立健全应急资源共享、统一调度机制和紧急情况下社会应急队伍、救援物资、救援装备及运输工具等征用和补偿机制。加强与有关国家、港澳地区及兄弟省(市、区)在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建立健全事故灾难预防、处置的区域协作机制。各级有关部门应积极引导生产企业主动运用保险事前防范与事后补偿相统一的机制,充分发挥保险费率杠杆的激励约束作用,强化事前风险防范,减少灾害事故发生,促进安全生产和突发事件应急管理。

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法制建设。制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地方性法规、规章和标准。力争到2015年形成比较完善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地方性法规和标准体系。将安全生产应急普法列入各级政府普法计划,大力开展安全生产应急法律法规标准宣传,加大对安全生产应急管理违法行为查处力度,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普法、执法工作机制。

三、健全完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体系

制定完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组织制定相应的生产安全事故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应急预案。地方人民政府制定的生产安全事故专项应急预案要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及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各生产经营单位要针对本单位可能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内容要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和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修订。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制定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至少每三年修订一次,生产经营单位制定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至少每二年修订一次。

强化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管理。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及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要把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的编制、审查、备案、演练和动态管理等作为安全生产监督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实施安全许可中严格对预案进行审查,并按照有关规定,对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实行备案管理。

加强安全生产应急预案演练。各级人民政府要定期组织涉及多地区、多部门、多领域的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演练;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每年组织一次涉及下级政府、有关部门和高危行业领域生产经营单位的联合应急演练;生产经营单位要每年组织一次重点领域、重点岗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演练,每两年组织一次全面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演练。

四、加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基地和队伍建设

加强矿山和危化品应急救援基地和队伍建设。根据我省矿山和危化品企业特点及分布状况,合理规划和布局,建设一批省级矿山和危化品应急救援基地。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要做好规划和实施工作,各有关部门要在救援基地建设征地、立项、资金投入上给予支持。

加强骨干专业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各地、各部门要立足保障本地区、本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的实际需要,由政府出资或依托相关大中型企业,建设一批专业门类较齐全、救援能力涵盖消防、矿山、危化品、建筑、道路交通、水上交通、民航、铁路交通、地铁建设工程、特种设备、电力、旅游和供水、供气等领域的骨干专业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各级安全生产应急指挥机构要做好专业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综合协调工作,依法确认专业救援队伍资质,各有关部门要做好规划和实施工作。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在资金和装备上给予各专业救援队伍一定支持,确保其战斗力。专业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可以与企业签订救援服务协议,收取救援服务费,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对专业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实施社会救援要给予合理的补偿,明确向企业收取费用的,按照有关程序报价格主管部门审批。

加强生产经营单位应急救援力量建设。各类生产经营单位要按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要求,建立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组织。大中型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有重大危险源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专职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其他小型高危险生产经营单位没有建立专职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的,要指定兼职应急救援人员,并与专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队伍签订应急救援协议。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应根据预案实施的需要,建立必要的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和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

五、加强安全生产应急保障能力建设

加快安全生产应急信息系统建设。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要建立综合的安全生产应急信息系统,有关部门也要建立相关专业的安全生产应急信息系统。要掌握各类应急资源,建立数据库。力争用2年时间建成省、市、县(市、区)及专业部门互联互通、应急资源共享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平台体系。

加快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物资装备建设。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根据本行政区域内安全生产的状况和生产安全事故的特点,储备必要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物资、装备,规划建设物资装备仓库,也可与有关企业签订有偿调用协议,委托企业储备安全生产应急物资和应急装备,并建立健全应急物资装备的采购、储备、登记、调用和处置制度。

加快安全生产应急技术开发和推广。依托大中型企业、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研究和工程中心,开展突发性事故灾难预防、处置的研究攻关;鼓励、支持救援技术装备的自主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救援技术和装备,提高应急救援装备的科技含量。建立省、市、县(市、区)及行业专业部门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专家组,对应急管理、事故救援提供技术支持。积极培育安全生产应急中介机构,充分发挥应急中介机构在安全生产应急培训、应急能力评估、重大危险源评估及预案编制、审查、演练等方面服务作用。

六、做好安全生产事故预测预警和现场救援工作

做好事故信息报告工作。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要建立完善安全生产值班制度,建立专门值班室,实行24小时值班。要健全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报告制度,提高信息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确保信息不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

加强安全生产事故预测预警。定期对重大危险源和重点单位进行分析和评估,对可能导致安全生产事故的信息要及时进行预警。要建立健全“可能引发安全生产事故灾难的自然灾害”预警机制,对可能引发安全生产事故灾难自然灾害信息及时发出预警通知。

强化事故现场救援工作。发生事故的单位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现场抢救,控制险情,减少损失。事故发生地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接到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后,要按照相关应急预案及时作出应急响应,必要时,要成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现场指挥机构,统一领导指挥事故救援工作。

事故发生地卫生部门要组织医疗机构和医疗救护人员及时对受伤人员进行医疗救治;公安、交通等有关部门要保障生产安全事故现场应急救援秩序及周边地区的交通畅通;消防等有关部门要制定事故现场救援处置操作规范,严格按照操作规范,针对不同的事故类型采取相应的现场处置手段和措施,防止由于安全事故处置引发污染事故或导致污染范围的扩大;环保部门要根据事故类型和严重程度,及时监测周边环境情况,采取措施,防止环境污染的发生或者扩大;通信管理部门要组织、协调各通信运营企业,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提供应急通信保障;其他相关部门要及时组织抢修被损坏的公共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电、供气等公共设施,保障应急救援工作的开展。

应急救援车辆执行应急救援任务时,可以使用警报器、标志灯具,免交过路、过桥费;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不受行驶路线、行驶方向、行驶速度和信号灯的限制,其他车辆和行人应当让行。

坚持正面宣传,及时、准确发布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正确引导舆论,为处置事故灾难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善后处置工作结束后,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要分析总结应急救援经验教训,提出改进建议。

七、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培训和宣传教育工作

将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培训纳入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体系。分类组织对各级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人员、各类应急救援队伍人员和企业安全应急管理人员进行应急管理知识和法律法规的培训。指导、督促企业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应急知识和应急救援技能的培训,提高现场应急处置能力。

充分利用“安全生产月”及电视、广播、报刊等载体,通过各种有效形式,推动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的法律法规、应急预案、救援知识进企业、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普及安全生产事故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和应急处置知识,提高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救援技能,增强社会公众的安全意识和应对事故灾难的能力。

八、加大投入,保障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所需的资金

各级政府要将本级承担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必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各级政府应该在资金上对安全生产应急、演练和指挥平台、救援基地、救援队伍建设、救援装备物资储备、救援补偿、应急宣传培训等方面给予保障。

督促企业尤其是高危行业企业进一步加大对安全生产应急工作的投入,提取安全生产费用和安全风险抵押金等用于增强企业安全保障和应急救援能力。对于建立专职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购置并储备大型专用救援装备的企业,依法享受相关税收优惠政策。

积极探索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社会化投入的途径,鼓励社会团体及个人捐资安全生产事故救援工作。各类保险机构要积极开展安全生产应急方面的保险,加强对生产安全事故的理赔工作。

九、建立和落实安全生产应急管理责任制和应急能力评估制度 各地要将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把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时规划、同时部署。各级政府要及时研究、协调解决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尤其是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设置、经费投入保障等问题。对安全生产应急工作不力导致事故扩大造成不良影响的要追究政府领导人员的责任。

建立政府安全生产应急能力评估制度。制定政府安全生产应急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并纳入政府和部门工作绩效考核体系。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每三年自行组织或委托中介机构开展安全生产应急能力评估工作,将评估报告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及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建立企业安全生产应急能力评估制度。制定企业安全生产应急能力评估指标体系,指导、督促企业特别是高危行业企业、重大工程项目施工企业建立安全生产应急能力评估制度,每二年开展一次安全生产应急能力评估,并将评估结果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

附件2:

关于《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安全生产

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送审稿)》 的起草说明

为加强我省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切实提高应对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的能力,尽可能避免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伤亡和损失,促进全省安全生产形势的进一步稳定好转。按照省政府《印发广东省开展全国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综合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粤府函〔2009〕52号)和“4.21”全省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综合试点工作动员电视电话会议有关抓紧制定出台《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的要求,省安委办起草了《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送审稿)》(以下简称《意见》)。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一、制定《意见》的必要性

(一)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规划规定,要求我省必须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事故灾难是突发公共事件的重要方面,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突发公共事件应对法》和国家、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对加快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提高安全生产应急能力作了明确规定。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多次发表重要讲话或批示,对安全生产以及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应急救援工作提出明确要求。贯彻落实国家规划和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批示精神,必须加大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的力度。

(二)面临依然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要求必须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当前我省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社会生产规模和经济总量急剧扩大与安全生产基础薄弱的矛盾突出,处于生产安全事故的“易发期”。2004年以来,我省安全生产形势逐年稳定好转,但事故伤亡总量仍很大,是全国事故大省,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去年我省共发生各类事故45103起,造成7998人死亡,事故总量占全国的10.9%,死亡人数占全国的8.8%。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尤为重要和迫切。

(三)提高我省应对生产安全事故灾难能力,要求必须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最近两年,省委、省政府根据形势需要特别加强了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我省在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上取得了一定进展,安全生产应急保障能力得到一定提高,但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指挥机构建设滞后,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协调联动机制不完善,安全生产应急资源和信息不能共享;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法规、办法和标准体系不健全;专业救援队伍少、规模小、装备技术落后,战斗力不强等问题仍比较突出,严重影响了处置突发生产安全事故的效果。必须通过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认真加以解决。

(四)搞好国家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综合试点工作,要求必须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今年在我省开展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综合试点工作,要求我省围绕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制、完善应急工作机制、加强救援队伍体系和应急平台建设、加大法规政策保障力度、强化基层基础工作等重点方面开展综合试点工作,为推动全国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创造经验。要确保试点工作顺利开展,需要省政府出台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

二、《意见》的起草经过

今年,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决定广东开展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综合试点工作,省政府下发了《印发广东省开展全国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综合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粤府函〔2009〕52号)和组织召开了“4·21”全省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综合试点工作动员电视电话会议,提出要抓紧制定一批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地方性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尤其对制定出台《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提出了明确要求。省安委办对《意见》的起草工作非常重视,在认真调查研究,总结我省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经验,借鉴兄弟省市好的做法的基础上,起草了《意见》征求意见稿,并于5月25日发函书面征求了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和40个省有关部门、21个地市政府的意见。

综合各方面意见看,各有关部门和市政府对《意见》给予了肯定,大部分部门和市政府没有意见,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省财政厅、人事厅、经贸委、地方税务局、法制办、环保局、物价局、广东保监局和韶关、珠海、清远、肇庆、佛山市政府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意见建议,这些意见主要集中在对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称谓的规范、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建设内容的提法表述、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及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投入、矿山、危化品应急救援基地和队伍建设、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参与社会救援收费政策、引入社会保险机制对强化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救援的作用、消防等有关部门事故现场处置规范避免污染环境或扩大污染等方面。对上述部门和市政府的意见,省安委办给予全部采纳或部分采纳,对《意见》作了进一步的修改补充完善,形成了《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送审稿)》。

三、《意见》的主要内容

《意见》包括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全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和法制建设、应急预案管理、应急救援基地和队伍建设、应急保障能力建设、事故预测预警和现场救援、应急管理培训和宣传教育、应急管理投入、应急管理责任制和应急能力评估等九方面内容。几个重点内容的说明:

(一)关于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和法制。一是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是各级政府的一项社会管理职能,大量的日常管理工作需要有相应的机构、人员去推动和管理。二是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涉及各级政府、各部门、各生产经营单位、各类救援队伍等方方面面,需要多方面的支持、配合,只有强化区域、部门间的协作,才能有效整合应急资源,实现应急信息和应急资源共享,形成应急救援的合力。三是大量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需要规范,只有加快制定适合我省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地方性法规、规章和标准,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才能有章可循,实现安全生产应急依法管理。因此,《意见》对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和法制提出了要求。

(二)关于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管理。安全生产应急预案是开展及时、有序和有效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行动指南,强化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管理是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因此,《意见》对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编制、管理及演练提出了要求。

(三)关于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基地和队伍及应急装备。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对象种类繁多,涉及各种类型事故灾难,应急救援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如危化品泄漏、爆炸、特种设备、矿山事故等的处置,必须有专业的应急救援队伍和应急救援装备才能有效处置,各类专业安全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是有效处置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的重要保障力量,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不仅训练有素,而且还装备有专业的技术装备,是其他如消防等队伍所不能取代的力量。因此,《意见》对加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基地和队伍及应急装备建设提出了要求。

(四)关于安全生产应急信息系统。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应急队伍、应急资源、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测预警、应急信息管理及应急决策、应急指挥等的高效管理,必须依靠科技手段,建设安全生产应急信息系统,提升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信息化水平,才能有效实现应急信息和资源共享,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才能最终全面提高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能力。因此,《意见》对加快安全生产应急信息系统建设提出了要求。

(五)关于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培训和宣传教育。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培训是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培训工作,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工作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当前,社会大众的安全生产应急意识相对较弱,企业从业人员自救互救能力差,甚至有些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对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法律法规缺乏了解,对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到位。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宣传安全生产应急法律法规、宣传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及应急救援队伍的作用、宣传重大事故救援案例、宣传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知识,通过各种有效的宣传形式,努力推动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应急预案、救援知识进企业、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努力增强社会公众的安全生产应急意识和应对事故灾难的能力。因此,《意见》对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培训和宣传教育提出了要求。

(六)关于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投入。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工作是重要的社会管理职能,属于公益性事业,关系到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有关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的经费按事权划分应由政府、企业和社会保险共同承担。因此,《意见》要求各级财政部门要按照现行事权、财权划分原则,分级负担预防和处置突发生产安全事故中需由政府负担的经费,并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对规划布局内的重大建设项目给予重点支持,保障应急队伍、装备、通信、物资储备等方面建设与更新维护资金投入;各类生产经营单位加大对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投入,增强企业安全保障和应急救援能力。

(七)关于落实政府安全生产应急管理责任和应急能力评估制度。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是政府的重要职能,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是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是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重要方面,各级政府对安全生产应急管理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同时,定期开展应急能力评估工作,有利于做好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生产安全事故灾难的思想、组织、物质和技术准备,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预警体系和应急机制,从而不断提高预防和处置生产安全事故的能力。因此,《意见》对建立和落实安全生产应急管理责任制和应急能力评估制度提出了要求。

四、贯彻实施《意见》的打算

如果省政府能研究通过并下发《意见》,省安委办将采取如下措施加以贯彻实施。

一是组织召开宣贯会,加强对《意见》的宣贯工作,使各地、各部门、各企业尽快了解、掌握《意见》的精神。

二是督促各地、各部门抓紧制定贯彻《意见》的实施方案,将各项工作进一步分解到基层,分解到各部门、各生产经营单位,并落实相关措施和资金,通过齐抓共管,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适时组织督查组,加强对《意见》贯彻落实情况的督导,推动各项工作的进一步落实。三是与有关部门共同制定配套的规章制度,把《意见》中的原则要求具体化,不断规范各项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形成安全生产应急管理长效机制。

第三篇: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基层人民法院审判质量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最高人民法院

印发《关于基层人民法院审判质量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法发〔2010〕5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解放军军事法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

《关于基层人民法院审判质量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已经我院审判委员会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并及时转发至基层人民法院,加强指导。

二0一0年十二月九日

最 高 人 民 法 院

关于基层人民法院审判质量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

加强基层人民法院审判质量管理工作,是新时期人民法院面向基层、服务基层、建设基层的重要决策,是充分发挥基层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重要举措,是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的重要保障,各级人民法院必须将此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好。

一、明确机构,配齐人员。基层人民法院未单独成立审判管理机构的,审判质量管理工作由审判监督庭承担,应当选派公道正派、具有丰富审判经验的法官从事审判质量管理工作。审判委员会应当加强对审判质量管理工作的监督和指导,并及时讨论决定重大事项。

二、拓展范围、丰富方法。切实加强案件质量评查工作,有序开展常规评查,对本院审结、执结的案件逐案检查或者随机抽查,保证每个办案人员都能被抽查相应案件。有计划地进行专项评查,对特定类型案件和特定办案环节进行专项检查。有针对性地实施重点评查,对被上级法院改判或者发回重审等可能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的案件逐案检查,分析存在的问题,规范审判执行行为。加强对执行案件的评查,重点检查被执行款物是否按时发放,以及作程序终结的执行案件是否符合法律、司法解释的规定。

三、突出重点,加强预防。切实加强审限监控,确保案件流程依法运行,杜绝不当超审限现象的发生。加强裁判文书用印前检查,避免文字错误的发生,确保人民法院生效裁判的严肃性。加强庭审观摩,对庭审礼仪、庭审程序、庭审驾驭能力等方面进行监督。加强对评估、审计、鉴定、拍卖等重要执行节点的监督,对查封、扣押以及划拨等行为形成的材料及时进行检查。

四、完善机制,注重效果。建立健全瑕疵补救机制,对发现的审判质量瑕疵及时进行补救。建立健全奖惩激励机制,对办案优质高效者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存在质量问题的案件进行责任分析,对应追责者移送有关部门处理。建立健全分析讲评和整改机制,对普遍性问题进行讲评并提出整改建议。建立健全审判经验总结和司法尺度统一机制,对审判质量整体情况进行总体分析,发现本院司法尺度不统一的,及时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

五、内外互动,加强监督。注意听取当事人对审判质量的意见,通过发放质量监督卡、回访当事人等方式,收集当事人意见并分析反馈。对抗诉案件定期进行专项评查,并就评查情况与检察机关进行沟通。主动加强与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联系,对当地普遍关注、社会影响重大的案件,邀请代表委员旁听庭审、随案监督执行、参与评查。

六、严格标准,规范程序。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价标准,根据案件的公正、效率、效果等情况,合理评定审判质量档次。高度重视相关审判执行人员或部门提出的异议,并及时进行复议。发现上级法院对本院案件的改判和发回重审等存在问题的,应当及时向上级法院反映。

七、统筹协调,互相配合。建立部门和法官审判执行业绩档案,将审判质量情况作为部门评先评优以及法官个人晋升职级的重要依据。发现案件确有错误的,应当报院长提请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依法再审纠正。发现干警违纪违法线索的,及时移送纪检监察部门查处。

八、科技武装,提高质效。加快审判质量管理网络和应用支持环境建设,建立审判质量管理网上运行机制,实现对审判信息的同步采集、同步管理。加快开发和完善案件质量监督管理相关应用软件,大力推进信息化在审判质量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提高审判质量管理的科技含量与水平。

九、上下联动,狠抓落实。基层人民法院要根据本意见的要求,结合本院实际,研究制定或者健全完善审判质量管理工作机制,全面开展审判质量管理工作。上级人民法院承担审判管理职能的部门应当加强对基层人民法院审判质量管理工作的指导。上下级法院可以联动进行专项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本意见贯彻执行情况请层报最高人民法院。

第四篇:关于印发《广州市征收集体土地房屋拆迁管理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

关于印发《广州市征收集体土地房屋拆迁管理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

穗国房字〔2010〕351号

各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市府直属各单位:

为规范征收集体土地房屋拆迁补偿安置行为,维护拆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特制订《广州市征收集体土地房屋拆迁管理工作指导意见》。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向我局反映。

广州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

二〇一〇年三月二日

广州市征收集体土地房屋拆迁管理工作指导意见

为规范征收集体土地房屋拆迁(以下简称“征地拆迁房屋”)补偿安置行为,维护拆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现就征地拆迁房屋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在本市行政区范围内征收集体土地拆迁房屋,并需要对被拆迁人实施补偿安置的,适用本意见。

二、本意见所称拆迁人是指依法取得征收集体所有土地有关批准文件的用地单位。被拆迁人是指被拆迁房屋及其附属物的合法所有人。

三、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以下简称“市国土房管局”)主管本市征地拆迁房屋工作;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各区分局(以下简称“市国土房管局区分局”)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负责本辖区内征地拆迁房屋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

四、各区人民政府负责做好本辖区内的征地拆迁房屋的组织协调工作。

所在地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以及村(居)民委员会,应当协助做好征地拆迁房屋工作。

五、市、区人民政府建设通告或征地预公告发布后,项目所在地政府有关部门依据各自权限,在用地范围内停止办理下列事项或建设行为:

(一)新批宅基地和其他建设用地;

(二)审批新建、改建、扩建房屋;

(三)办理户口的迁入和分户,但因婚姻、出生、回国、军人退伍转业、经批准由外省市投靠直系亲属、刑满释放和解除劳动教养等原因必须办理户口迁入和分户除外;

(四)以被拆迁房屋为注册地址办理工商注册登记手续;

(五)改变房屋、土地用途;

(六)房屋、土地的转让、租赁和抵押;

(七)已依法取得建房批准文件但尚未建造完毕的房屋的续建。

项目所在地的市国土房管局区分局核准拆迁人的申请后,应当就前款所列事项书面通知有关部门暂停办理相关手续,并在用地范围内予以公告。暂停办理有关事宜的期限自公告之日起算,最长不超过2年。需要延长暂停期限的,拆迁人应当报经市国土房管局区分局批准,延期的限期不超过1年。暂停期限内,被拆迁人擅自办理前款所列事项的,房屋拆迁时不予认定。

六、市、区人民政府发布建设通告或征地预公告后,拆迁人可与被拆迁人协商有关征地拆迁补偿安置事项,拆迁人应当根据《广州市集体土地房屋拆迁补偿标准规定》和协商情况,拟定征收土地范围内房屋拆迁补偿安置方案。房屋拆迁补偿安置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征地范围内被拆迁房屋的权属、区位、用途、建筑面积、租赁、用益物权、抵押、查封等调查情况;

(二)拆迁期限;

(三)拆迁方式;

(四)安置方式及过渡期限;

(五)安置所需房屋(含现房和待建房)及相关资料、证明;

(六)补偿安置资金证明以及使用计划。

七、项目所在地的市国土房管局区分局应对拆迁人提交的包括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实施方案在内的征地补偿安置方案进行审查,书面告知被拆迁人对拟征收土地及房屋的补偿标准、安置途径,并告知被拆迁人有申请听证的权利及提出申请的时限(自书面告知被拆迁人之日起15日内)。被拆迁人依法提出申请的,市国土房管局区分局应当组织安排听证,并要求拆迁人根据听证情况修改完善征地补偿安置方案。

八、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经批准并公告后,由拆迁人具体实施。

九、在征地补偿安置方案规定的拆迁期限内,拆迁人与被拆迁人应当按照本意见规定及经批准的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就补偿、安置等事项签订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协议应当载明补偿形式、补偿标准、安置方式及安置地点、搬迁期限、临时安置过渡期限、违约责任等内容。

十、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签订后,被拆迁人应当按照协议的约定向拆迁人提交被拆迁房屋的农村集体房地产证或宅基地证,并向拆迁人出具委托办理注销房地产证或宅基地证的委托书。由拆迁人统一到项目所在地市国土房管局区分局办理注销手续。

十一、拆除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房屋,拆迁人应当依法办理证据保全:

(一)依法设有抵押权的房屋;

(二)有产权或使用权纠纷的房屋;

(三)产权人下落不明的房屋;

(四)共有人不能协商达成一致意见的共有房屋;

(五)需要实施强制拆迁的房屋;

(六)其它依法需要办理证据保全的房屋。

十二、拆除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房屋,由拆迁人提出申请,可以由项目所在地的市国土房管局区分局代管:

(一)产权不明晰的;

(二)所有人死亡并且尚无法确定继承人的;

(三)所有人下落不明无合法代理人的。

拆迁人应当与代管人签订拆迁补偿安置协议。被代管房屋的所有人出现或者继承人确定的,代管人应当将产权调换的房屋或者货币补偿款及其银行利息返还该所有人或者继承人。

十三、在征地补偿安置方案规定的拆迁期限内,拆迁人与被拆迁人经协商达不成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的,经一方或者双方当事人申请,由项目所在地的市国土房管局区分局协调;市国土房管局区分局自受理申请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仍协调不成的,由市国土房管局区分局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五条规定,责令被拆迁人限期交出土地。市国土房管局区分局作出责令交出土地决定的,应当出具行政决定书。行政决定书应列明拆迁集体土地房屋的补偿形式、补偿标准、安置方式及安置地点、搬迁期限、临时安置过渡期限等事项。

被拆迁人拒不交出土地的,由项目所在地的市国土房管局区分局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征地拆迁补偿安置争议不影响责令被拆迁人限期交出土地的行政决定书的执行。

十四、拆迁人应委托具有拆迁资质的拆迁单位实施拆迁,全面监督受委托拆迁单位实施的具体拆迁行为,并对拆迁单位拆迁行为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

十五、项目所在地的市国土房管局区分局应当依法加强对房屋拆迁实施情况和拆迁补偿安置情况的监督检查,建立、健全拆迁档案管理制度和统计资料报告制度。

十六、本意见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五年。国家、省关于集体土地房屋拆迁管理有新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五篇:关于印发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发布单位】交通部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2002-08-03 【生效日期】2002-08-0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国家法律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关于印发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交通厅(局、委):

现将《关于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附件:关于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二○○二年八月三日

附件:

关于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和《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的有关规定,进一步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近年来,各级交通部门认真实践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抓好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认真履行行业管理职责,注重从源头上抓起,建立健全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先后开展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年活动、道路危险化学品运输专项整治活动和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专项整治活动,加强了节假日期间的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仍然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主要是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管理的基础仍很薄弱,特大恶性事故时有发生。尤其是近期以来,一些地方连续发生多起特大事故,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

道路运输业是面向社会的服务性行业,其安全生产状况如何,涉及千家万户,关系生命财产安危,影响行业形象,是交通行业管理的永恒主题。各级交通部门必须进一步提高对抓好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的认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观念,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安全生产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认真抓好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落实,扎扎实实地做好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确保道路运输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

二、做好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

各级交通部门要以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健全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监督机制,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切实加强对道路运输经营者、营运车辆、营运驾驶员和汽车客运站的源头管理,全面提高全行业安全生产水平,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特别是群死群伤的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

三、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在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主要任务

道路运输安全生产贯穿于道路交通的全过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齐抓共管,综合治理。交通部门作为道路运输行业主管部门,在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方面的主要任务是:

(一)严把运输经营者市场准入关。主要是完善道路运输市场准入制度,严把市场准入关。在进行经营资质等级评定工作中,要严格资质条件,把运输经营者的安全生产条件作为市场准入和确定经营范围的重要依据。

(二)严把营运车辆技术状况关。主要是严格执行车辆技术等级评定制度,加强营运车辆定期维护和综合性能检测,确保车辆技术状况良好,减少因车辆机械故障原因造成的事故。

(三)严把营运驾驶员从业资格关。主要是严格实行营运驾驶员从业资格制度,在公安部门对驾驶员操作技术考试合格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营运驾驶员进行职业道德、安全意识教育和运输法规、业务等知识的培训、考核,确保营运驾驶员素质能够适应职业要求。

(四)搞好汽车客运站安全监督。主要是督促汽车客运站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严格履行安全管理职责,严禁旅客携带易燃、易爆等危险品进站、上车,防止超员车辆出站。

四、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主要措施

(一)建立和完善道路运输市场准入制度

道路运输市场准入制度是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第一道关口。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要严把市场准入关,要把运输企业安全生产资质条件作为经营许可审批和企业经营资质评定的重要内容,并实行安全一票否决制。对申请从事道路运输经营业务的当事人,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一律不得审批或者核准。在客运线路审批过程中,对安全生产制度不健全或者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企业,不得审批新的客运线路。

(二)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

要逐步建立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档案,强化对企业安全生产状况的动态管理。要把企业安全生产状况作为该企业晋升经营资质等级的重要指标,作为参与客运线路服务质量招投标的基本资格条件,作为审检的重要内容。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道路运输企业,要限期整改;愈期不整改或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要降低其经营资质直至取消其道路运输经营许可。

各级交通部门要按照部关于整顿和规范道路运输市场秩序的部署要求,严厉打击无牌、无证等非法营运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为道路运输市场安全生产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三)全面落实道路运输经营者的安全责任 运输经营者是安全生产的主体,必须把加强内部安全生产管理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点,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改变“以包代管”和挂靠经营的粗放型经营模式,健全组织机构,配备安全管理人员,完善安全生产的硬件,保证安全生产的必要投入,提高车辆技术状况,搞好车辆检测和维修,及时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道路运输经营者要加强对广大干部职工的安全生产教育,督促干部职工严格遵守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严肃事故责任追究和事故报告制度。道路运输经营者无论采取何种经营方式,都必须对其经营的车辆所发生的事故承担责任。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运输经营者必须及时向当地交通部门和公安交警部门报告;对特别重大事故,当地交通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及时上报,并对事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情况及时续报。要认真查找事故原因,严肃处理事故责任单位及责任人员。要通过典型事故案例,教育广大从业人员从中汲取教训,提高安全生产意识。

(四)加强营运车辆技术管理

坚持和完善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等级评定制度。在车辆进入运输市场前及对营运车辆进行定期审检时,要严格按照强制性国家标准《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的要求进行综合性能检测,确定技术等级,核定经营范围。没有达到车辆技术等级的车辆或技术性能不合格的车辆不能参与营运。

强化道路运输车辆定期维护制度。认真贯彻落实车辆定期维护和二级维护竣工检验制度,强化二级维护监督管理,督促维修企业严格按照《汽车维护、检测、诊断技术规范》的要求维护车辆,确保车辆技术状况良好。

规范营运车辆综合性能检测行为。加快推行全国统一的“汽车综合性能检测报告单”,监督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的要求进行检测,并按核定的经营性收费标准进行收费。对不按照规定要求进行检测的单位,要限期整改或停业整顿。

(五)加强营运驾驶员从业资格管理

加强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市场监督管理,督促培训单位严格按照部颁教学计划、大纲组织培训,切实提高驾驶员培训质量,坚决打击无证、超范围及违规培训等经营行为。

严格执行营运驾驶员从业资格制度。认真贯彻落实《营业性道路运输驾驶员职业培训管理规定》,加强营运驾驶员职业培训,规范从业资格考试发证工作。要重点加强对大客车、汽车列车和危险货物运输车辆驾驶员从业资格的管理。凡无从业资格证的驾驶员,不得从事道路运输经营性活动。

加强营运驾驶员日常监督管理,逐步建立和完善全国统一的营运驾驶员档案管理制度,定期开展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对发生重大运输责任事故的驾驶员,取消其从业资格。

(六)加强汽车客运站安全监督

要严格实行车辆进出站的例检制度。按照《汽车客运站管理规定》的要求,督促客运站履行安全管理职责,建立健全并落实各项安全生产制度,配备安全检查人员。

汽车客运站要采取有效措施,严禁旅客携带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进站、上车。一级汽车客运站和部分旅客流量较大的二级汽车客运站要配置危险品检查设备。汽车客运站要加强对营运驾驶员和车辆经营资格的检查,落实客运班车发班工作制度。严格按照客车的载客定额发售车票和检票,禁止超员车辆出站。凡因客运站原因造成超载的,除按规定承担分载费用外,还要追究客运站的责任。

(七)加强危险货物运输管理

认真贯彻落实《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和《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加强对从事危险货物运输经营单位、运输工具及人员的安全管理。全面贯彻实施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资质认定制度,对达不到资质条件的,坚决取消其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资格,严禁个体运输户从事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加强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车辆技术管理,确保车辆技术状况符合规定要求。加强对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的培训,未取得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不得从事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作业。

(八)严格治理超载违章、超限运输

超载违章、超限运输是造成重特大交通事故的隐患,对公路、桥梁损害极大。要坚持源头治理原则,严禁罚款和收费后放行的做法,做到科学检测,不消除违章行为不放行。要鼓励、引导发展厢式货车,从根本上治理超载、超限运输。

五、加强领导,搞好协调

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道路运输安全生产工作,切实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充实安全管理人员,保证安全管理经费,表彰和奖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对于不认真履行职责,造成重大事故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同时,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要积极主动地加强与公安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沟通协调,及时交换工作信息,取长补短,团结协作,形成工作合力。

各地交通主管部门要进一步明确本地区安全生产工作的目标和重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认真抓好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要切实转变行业管理职能和工作方式,注重运用市场经济的方法,充分发挥社会中介组织作用,逐步采取先进科技手段,提高道路运输安全生产工作的科技含量,推动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下载关于印发《2010年全省食品药品安全应急管理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印发《2010年全省食品药品安全应急管理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