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完善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考核的研究
完善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考核的研究
市国资委 范崇宁 张驰
建立健全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体系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是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落实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的必要措施。宜宾是我国西部地区国有经济比重高、国有企业规模大、国有企业效益好的地市之一,也是我国最早实施国有企业改革的“实验田”之一。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推进,宜宾国有企业管理者年薪制工作也随着跟进,特别是2005年市国资委成立后更是得到了充实、完善和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实践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考核的基本情况
宜宾市推行国有企业管理者年薪制工作可以分为“初步尝试、逐步推开、全面发展”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995年起在区县属国有企业开始试点,主要考核几个简单的效益指标,年薪额一般在1—4万元,控制在企业职工工资的3倍内,而市属国有企业则实行特别贡献奖励。第二个阶段,是从2001年起在市属重点国有企业开始试行年薪制,主要覆盖了四川宜宾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宜宾天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宜宾丝丽雅集团有限公司等全国知名企业。全市年薪制工作逐步成熟并走上正轨,解决了过去激励不足的问题,充分调动了管理者的积极性,从而使全市国有企业尤其是几户重点企业走上了发展的快速通道。第三个阶段,是从2005年5月市国资委成立后,总结了宜宾历年实践经营业绩考核工作的经验,按照出资人的职责推行经营业绩考核工作,实行结果考核与过程评价相统一、考核与奖惩相挂钩、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经营业绩考核制度,并将非经营性国有企业纳入年薪制的考核范围,全市实行年薪制的市属国有企业已达10户,经营业绩考核使企业经济效益连创新高,盈利能力大幅增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宜宾推行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工作以来,从2001年到2008年,五粮液集团、天原集团股份、丝丽雅集团、宜宾纸业四户重点企业销售收入从96.32亿元上升到356.84亿元,实现利润从18.33亿元上升到39.29亿元,资产总额从167.22亿元上升到404.76亿元,使宜宾的国有企业在全省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并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实践证明,年薪制乃至经营业绩考核制度的建立对落实国有资产经营责任、完善国有资产监管、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培养和发现了一大批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使国有企业家队伍得到了壮大。
二、实践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考核的主要成效
一是建立了分类考核体系。市国资委成立后,在总结年薪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全市两种类型(市场竞争型和基础公共服务型)的国有企业建立不同的经营业绩考核制度。对市场竞争型企业实行对标考核,确立以全国同行业优秀企业作为标杆的考核目标模式;对非市场竞争型企业实行阶段目标考核方式,结合基础建设和公共服务需要,下达针对性的考核指标。通过实施分类考核,既防止了“一刀切”,又充分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使五粮液、天原集团、丝丽雅集团等几户市属国有企业迅速成长为全省乃至全国同行业的龙头企业或重量级企业。而非经营性企业完成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等政府目标任务等均达到了各方面满意的效果,如市投资集团近几年完成的城市建设投资项目使城市面貌获得了很大的变化、市国资公司为全市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融资和对企业的投融资提供了强大的资金保障,充分发挥了投融资平台的作用。
二是落实了经营和保值增值责任。过去,国有企业是国家所办,责任不清。实行年薪制和经营业绩考核以来,以目标责任导向薪酬挂钩的形式彻底改变了国有企业经营责任不清和激励不足的问题,将出资人要求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以目标考核的方式落实给企业,企业按国资委的要求,分解任务、细化目标、层层奖惩,调动了从管理者到第一线职工的工作生产积极性,初步构建起了从总公司到子公司直至基层岗位的责任、考核、激励层层落实传递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体系。
三是建立了激励约束机制。通过严格考核标准,明确企业的经营目标,建立了以经营业绩考核为基础,以特别贡献奖励为补充的企业管理者年薪制,严格实行“业绩上、薪酬上,业绩下,薪酬下”。同时探索了企业管理者的任免与绩效挂钩的机制,促进了企业内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在建立激励机制的同时,又建立了包括薪酬范围、职务消费、禁止领取规定、风险保证金、违规处罚、追溯调整等约束机制,初步形成了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机制,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企业生产经营实现了持续高速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实践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考核的几个问题
年薪制和业绩考核工作已经走过若干年头,我们大胆推进,不断总结,稳步提高,逐步建立了一套符合宜宾实际的考核制度。由于业绩考核的精准化和科学化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在工作中有许多矛盾和问题需要不断总结和研究解决。一是经营业绩考核指标和目标值的确定及导向问题。第一,对竞争型企业以全国行业对标的办法,考核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资本保值增值率等几个主要财务效益指标,其目标值为全国同行业同规模企业的优秀值,但由于当年目标的具体数值不清楚,使指标值可能存在不明晰性。第二,对非经营型企业年度指标及其目标值的确定既要符合当期工作要求使之有针对性和准确性,又要考虑到指标项目在执行中客观因素可能的变化,满足科学定量考核评价的要求确实很难。第三,考核只区分经营性和非经营性企业两类,还不能囊括不同经营难度、不同经营性质的企业。
二是经营业绩考核如何准确反映企业价值创造和资本经营成果的问题。当前各地对企业的考核指标值还是以追求现金流和利润最大化为主。现代经济学的实践证明,在传统会计制度下利润为正的企业并不一定真正创造价值。换言之,利润指标并不能完全反映出资本经营的效率和价值创造。而国际上最先进的考核方法是按照企业价值最大化、股东价值最大化为出发点,以资本成本考量经济利润的价值回报。这是一个非常科学的方法,它能真实反映企业的价值创造。由于我国企业按完全市场化的机制运作还有较大的距离,因而按经济增加值考核企业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三是经营业绩考核与企业战略规划和中长期激励相衔接的问题。现阶段我们实行的是年度考核,激励手段偏重于短期激励,中长期激励还未实施,这有可能导致企业管理者短期行为的产生。在企业的战略规划、科技创新投入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还重视不够,发展战略不清晰或不完整,部分企业主业不明确或抓得不力,存在盲目扩张、主业过宽、投资失误的问题,甚至有高风险行业投资失败的行为,企业在处理发展的速度、质量、效益关系上还把握不好,这是我们抓经营业绩考核必须认真研究的重要问题。
四是经营业绩考核与激励约束机制的建立问题。第一,虽然规定企业管理者除了年薪外不能再领取任何报酬,并且要建立管理层的职务消费制度,但企业执行规定和建立相关制度还有差距,管理层年薪外的一些奖励收入还未报批,国资委监督和企业内部监督力度不够,削弱了年薪的效力。第二,国资委考核的是企业“一把手”,再由企业董事会将考核目标分解落实到各责任人,建立考核制度予以考核,但往往将考核结果与薪酬挂钩的内部考核激励机制建立不平衡,吃“大锅饭”的情况仍存在。第三,将考核结果应用到企业领导班子的建设和人才的选拔上,根据考核结果任免干部,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等方面还需加强。五是业绩考核如何适应资本经营带来的变化问题。资本经营是当前国内外广泛采用的一种资本运作方式,许多企业通过资本经营获得了巨大的商业利益。宜宾国有企业在资本经营方面采取兼并重组、上市融资、资产剥离、置换、出售和转让等方式,优化了资源配置,增强了企业的综合实力,为企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资本经营也使企业的会计核算和财务指标变化超出了传统范畴,如何正确评价和考察企业资本经营成果和管理者在其中的贡献,是业绩考核工作的一个新课题。
四、实践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考核的努力方向
一是实行经济增加值的考核。经济增加值考核是当前世界上比较先进的考核体系,它的根本思想是企业只有在其资本效益超过为获得所投入的资本的全部成本时,才能为投资方带来价值。按照价值考核的要求,今后要积极做好会计制度的变革、资本的界定、资本成本率的确定等准备工作,为引入经济增加值考核作好准备,将考核目标由主要追求现金流和利润最大化调整为追求企业和股东价值最大化。
二是实施企业发展战略的考核。企业发展战略是指围绕企业未来的生存和发展确立的愿景目标以及为实现既定目标而选择的发展方向、发展模式、竞争策略等。企业发展战略具有前瞻性、全局性、方向性和长远性的特征,对企业的持续发展和做大做强意义重大。经营业绩考核要将企业发展战略的考核作为重要内容。
三是建立长效激励约束机制。要切实完善职务消费管理机制,真正使管控到位,增强考核激励效果。要探索实施长效激励手段,试行以股票期权等股权激励手段和年金制,降低企业管理者当期现金激励比例,把其个人未来利益与企业的长期利益捆绑,解决经营行为短期化问题。要加强企业收入分配的调整,建立管理者与职工和各类人员工资水平相联系的企业内部激励约束机制。
四是探索董事会考核的路子。公司治理结构建立完善后,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将逐步偿试由企业董事会负责经营层考核工作,建立对国有参股企业产权代表考核制度,形成对国有资产经营责任逐级考核,逐级落实的局面。应积极推进现代企业组织架构的建立,积极引入外部董事或独立董事制度,研究授权条件,规范授权和监督办法。
五是将经营业绩考核与市场化选拔管理者结合起来。一个企业搞得好与否,企业管理者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因此如何选好企业管理者就非常关键。市场化选拔企业管理者是大趋势,今后我们要积极探索市场化选拔管理者与经营业绩考核的有机结合,使考核成为发现优秀企业家的有效手段。
第二篇:市政府关于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考核的试行意见
为强化国有企业经营者工作责任和利益分配相结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落实国有资产安全营运责任,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根据国务院《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第378号令)和《中共XX市委 XX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湖委发[2006]63号)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开展市国资委监管范围内的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考核的基本原则
(一)按照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资本收益最大化、政府指令性任务最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依法考核企业经营者的经营业绩。
(二)按照企业所处的不同行业、资产经营的不同规模水平和主营业务等不同特点,实行科学的分类考核。
(三)按照责权利相统一的要求,建立企业经营者经营业绩同激励约束机制相结合、结果考核与过程评价相统一、考核结果与奖惩相挂钩的考核制度,建立健全科学合理、可追溯的资产经营责任制。
二、考核范围和对象
考核范围为已经列入市国资委监管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考核对象为被考核企业负责人及其领导班子人员,其中企业负责人(法人代表)的考核分配系数为1,企业其他领导人员考核分配系数为0.7—1以下,具体由企业根据各负责人的责任和贡献按分配系数范围内的不同比例提出建议数,再报市国资委确定。企业中层及以下职工的收入分配方案由企业管理层确定,报市国资委备案。
三、考核主要内容
考核的主要内容按照围绕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企业改革重组、资产优化配置、产权规范处置、资产安全运行、企业经济效益等)、政府指令性目标任务(重大项目建设、经营管理水平等)、企业领导班子建设(企业党建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等)三个方面和其他工作要求等,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分别确定。考核的具体指标内容根据企业的不同情况实行“一企一策”,由市国资委会同行业主管部门确定。
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计算方式是:当年国有资产增(减)值净额=年末国家所有者权益-年初核定的国家所有者权益±年内按国家规定进行资产评估增(减)国家所有者权益额-国家支持企业的减免税金-国家对企业实行先征后返增加的资本金或资本公积-国家对企业投资增加的资本金±考核期内的国家无偿划拨-考核期内接受捐赠增加的国有资本公积±考核期内增减国家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客观因素。
四、考核基本方式
企业的考核期限为:每年考核一个公历的经营业绩。对连续经营的,实行按公历环比考核。其考核程序按以下方式进行:
(一)每年年初,由市国资委(必要时会同行业主管部门)与被考核的企业负责人(或授权代表)签订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责任书。
(二)年中,由市国资委结合国有企业资产月度快报、财务总监与监事报告以及国有资产营运重大事项报告等,对经营业绩责任书的执行情况进行动态跟踪检查与监控。
(三)结束后,由市国资委委托有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审计(审计所需费用在被考核企业管理费用中列支),并依据经审核的国有企业财务决算报告、统计数据和定性指标考核资料,结合公司经营者总结分析报告、监事会及财务总监报告等相关内容,由市国资委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对经营业绩考核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确定企业经营者经营业绩考核与奖惩意见。
五、奖惩兑现
对被考核企业的经营者实行年薪考核制,分为基本薪酬+绩效薪酬两个部分,薪酬标准根据企业总资产规模、职工人数、行业特点和职工平均收入水平等情况实行“一企一策”。其中基本薪酬按月预发,绩效薪酬发放办法为:40%按月预发,40%待考核结束后发放,其余20%留存企业(利息按银行一年期个人存款同期利率计算)待任期满经审计后一次性结算兑现。
六、被考核企业及其经营者的有关权利、义务和责任
(一)被考核企业享有法定的经营自主权和法人财产权;在日常经营中独立支配出资人投入而形成的各种财产,在报经市国资委批准后,有权按规定程序决定对其他企业联营、参股或控股,并有权按规定程序决定资产评估和处置闲置资产;有权对所属企业和企业内部推行各种形式的经营责任制,并在国家对工资总量进行宏观调控的前提下,依照规定程序决定企业内部的工资分配形式;有权享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各项权利。
(二)被考核企业应当完成和超额完成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考核责任制规定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目标、市政府指令性任务和其他各项指标任务;按规定要求于次年初接受市国资委委托的法定中介机构审计,并将审计情况于次年3月底前上报市国资委;在考核内必须严格执行财务会计制度,及时向市国资委和政府有关部门报送企业中长期规划、生产经营计划和财务统计报表等信息资料,接受市国资委及政府有关部门的依法监督、检查和审计。
(三)被考核企业经营者凡发生虚报、瞒报财务状况,违反财务会计制度,以及存在其他弄虚作假行为的,一经查实,除由有关部门依法处理外,由市国资委责令其返还相应收入,并视情节轻重,扣减相关负责人绩效薪酬。情节严重的,给予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被考核企业经营者凡违反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导致重大决策失误、重大安全与质量责任事故、严重环境污染事故、重大违纪案件,给国有企业造成重大损失及产生不良影响的,除由有关部门依法处理外,市国资委视情扣发其绩效薪酬。情节严重的,给予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七、授权考核方的职责
市政府授权市国资委(必要时会同有关主管部门)组织对国有企业经营业绩的考核。市国资委依法享有国家规定的开展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考核的各项权利,有权组织开展对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考核责任制的实施;有权监督检查企业经营者对责任制的执行情况,并负责进行考核;有权依据经营业绩考核结果对企业经营者实施奖罚;有权对在责任书履行期间和任期届满,委托法定中介机构依法审计;有权要求被考核企业及时报告企业重大事项。
八、本意见由市国资委负责解释,自发文之日起试行
第三篇:开展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工作通知
考核,意思是考试,考定核查。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企业经营业绩的考核包括什么内容吧。
开展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工作通知范文一:
各监管企业:
根据《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378号)和《济南市市属监管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等有关文件规定,为了进一步规范、完善市属监管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办法,加强企业业绩考核管理工作,避免和防止企业虚报、瞒报有关经营业绩考核指标,保证监管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结果真实客观、科学合理。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建立健全专家评审制度
1、按照《济南市市属监管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的组织机构和工作规划》(济国资考评[2005]80号)有关规定,由市国资委建立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专家工作组。专家组人员构成共7人,选出组长、副组长两人,负责召集组织专家组对企业经营业绩考核指标的审核认定工作。
2、专家考核工作组,参与考核企业经营业绩考核指标的考评、论证、复核并提出有关考核意见。
3、专家考核工作组成员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济南市市属监管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开展工作。根据考核企业提供的有关材料,听取企业有关人员对企业经营管理状况的介绍,对有关问题提出质询,并提供必要的政策、技术等方面的专家咨询。
二、建立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的专项审计制度
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结束后,由市国资委统一委托中介机构对企业完成的经营业绩考核指标进行专项审计。中介机构按规定时间向市国资委和企业提交专项审计报告。市国资委依据专项审计结论提交专家组论证、审定,最后由市国资委综合评定打分,确定企业经营业绩考核结果。
三、报送时间和报送材料
参与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的企业于每年3月1日前,须将有关经营业绩考核的材料(见附件)报送市国资委统计评价与业绩考核处。
开展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工作通知范文二:
集团公司所属各单位、各部(室):
为做好20xx经营业绩考核工作,根据《20xx企业经营业绩综合考核办法》、《企业重点工作考评办法》及相关专项考核办法规定,现就考核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时间安排
1、自查阶段(12月9日—12月20日)
由各单位对照相关办法和规定,对经营业绩完成情况进行全面自查,于12月20日前将专项考核自查报告提交集团对口部(室),将考核指标快报、重点工作完成情况提交集团企管部(报送格式详见附表)。
2、专项考核与重点工作认定阶段(12月21日—12月31日)
由集团各分管领导牵头,各部(室)组织实施专项考核及对口重点工作的认定,于12月31日前将考核、认定情况反馈集团企管部。
3、预兑现核定阶段(20xx年1月20日前)
4、业绩考核指标提交阶段(20xx年4月底前)
各单位依据经审计的财务报表、汇算清缴结果等,将业绩考核指标送审表及书面支撑材料提交集团企管部。
5、结果评定阶段(20xx年5月底前)
考核工作小组汇总考核结果,参考内审评价意见,提请集团党政联席会议审定后兑现。
二、要求
1、重点工作完成情况要针对考核要求和评价标准,围绕考核内容,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各单位要对重点工作完成结果逐项自评,提供相关支撑材料。对口部(室)要结合日常督查跟踪情况逐项认定完成结果。
2、考核指标快报和审计后考核指标送审表应按考核办法要求进行计算,提供详细计算过程,并分别以纸质(加盖公章)和电子形式提交。涉及指标调增调减的,须详细说明,并提供证明材料。无证明材料的,认定时可不予采纳。
开展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工作通知范文三: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企业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精神,全面落实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工作会议部署,充分发挥业绩考核的重要功能作用,引导企业准确把握、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提质增效升级,努力做强做优做大,现就做好20xx年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贯彻落实好新修订的业绩考核办法
中央企业要按照新修订业绩考核办法的精神和要求,结合企业经营特点和发展实际,抓紧修订完善本企业内部考核制度,更加精准、科学、有效地发挥业绩考核的功能作用。一要科学界定企业功能定位,积极推进分类考核,合理设置差异化的考核指标,认真梳理业绩考核特殊事项清单,进一步增强业绩考核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引导企业更好服务国家战略,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二要准确把握业绩考核的主攻方向,着力引导企业加快打造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加速处置“僵尸企业”,不断提质增效升级。三要坚持增活力与强监管相结合,进一步强化考核激励约束。建立健全工资效益联动机制,切实发挥工资总额“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完善与考核评价结果紧密挂钩、与承担风险和责任相匹配的企业负责人薪酬机制,企业负责人绩效年薪增长应当与本企业经营业绩提升和经济效益提高相匹配。四要抓好董事会职责的落实。董事会既要充分体现出资人意志,认真行权履责;又要加强对经理层的考核,与经理层签订业绩合同,把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落到实处。
二、积极合理地确定20xx和20xx-2018年任期业绩考核目标
中央企业要牢固树立稳增长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充分发挥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支柱和骨干作用,紧紧围绕“力争中央企业20xx年经济效益实现恢复性增长、第五任期实现平稳增长”总体目标,加强形势研判,坚持稳中求进、自我加压,按照考核目标分档管理要求,积极合理地确定本企业20xx和20xx-2018年任期(第五任期)业绩考核目标,努力追求“步步高”。有条件、有余力的企业,要聚焦优势、抢抓机遇,力争加快发展、多作贡献;有困难的企业,要不等不靠、主动作为,全力遏制下滑势头;政策性减利因素较多的企业,要立足自身、深入挖潜,多向管理要效益。
国资委将业绩考核目标值先进程度与考核计分、结果评级、工资总额预算紧密挂钩,中央企业利润总额目标值原则上应与财务预算、工资总额预算效益目标同口径保持一致。
三、切实加强业绩考核目标的执行过程监控
中央企业要切实加强经济形势分析研判,细化分解业绩考核目标,强化执行过程监控。要深入开展价值诊断,探索经济增加值监测直观化、跟踪常态化,努力实现与会计报表体系相衔接、与管理流程相对应、与过程管控相连接。要及时掌握关键业绩指标的序时进度,认真做好20xx业绩考核完成情况预评估,及早发现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确保圆满完成考核目标任务。
四、认真做好20xx和20xx-20xx年任期业绩考核完成情况总结分析
中央企业要严格对照《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国资委令第30号)、《国资委关于印发〈关于完善20xx年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国资发综合〔20xx〕88号)和业绩责任书,认真核实20xx和20xx-20xx年任期业绩考核指标完成情况,细致梳理影响考核目标完成情况的相关因素和特殊事项,及时报送总结分析报告。认真分析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总结经验,查摆不足,明确经营业绩提升路径和业绩考核工作整改措施。
五、及时报送业绩考核工作相关材料
中央企业要按照时间节点向国资委(综合局)报送以下材料:20xx年2月20日前报送20xx、20xx-2018年任期经营业绩考核目标建议值报告;4月20日前报送20xx、20xx-20xx年任期经营业绩考核(测试评价)完成情况总结分析报告;7月15日前报送20xx上半年业绩考核指标执行情况报告;11月15日前报送20xx考核目标完成情况预评估报告和业绩考核工作总结(具体要求参见附件)。
第四篇:基于EVA的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研究
基于EVA的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研究
第一章EVA的基本理念
一.EVA的产生及理论来源
经济增加值(economic value added,EVA),是美国思腾思特咨询公司于1982年提出并实施的一套以经济增加值理念为基础的财务管理体系、激励报酬制度以及决策机制。具体来说,它是基于税后净营业利润和产生利润的所需投入的全部资本成本的一种企业绩效财务评价方法。
从计算角度来看,EVA的计算值是由税后净营业利润减去资本成本的差额。资本成本既包括债务资本的成本,又包括股本资本的成本。而在现行会计制度下,债务资本作为当期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权益资本成本以收益分配的形式体现。由于未对权益资本的机会成本加以揭示,企业经营者不重视资本的有效使用,甚至存在滥用权益资本的情况。国外古。典经济学家意识到了这一个问题,从而提出了“经济利润”的概念。1890年,英国古典经济学家马歇尔把经济利润定义为:从利润中减去其资本按照当前利率计算的利息之后剩余的部分可被称为企业所有者的营业或管理盈余。这是EVA的研究起源,而其作为一种真正的业绩评价指标出现在世人面前,理论源泉可以追溯至经济学家莫顿·米勒和弗兰克·莫迪格莱尼于1958-1961年间发表的一系列研究学术论文提出的MM定理及由此推导出的公司价值模型。MM理论首先打开了企业全部资本成本的视野,综合考虑了企业的债务资本的成本和股权资本成本对企业价值产生的影响。1975年,威廉·麦克灵和麦克尔·詹森发表了代理理论的学术论文,指出代理问题是公司治理问题的关键。寻找一个能反映企业真实业绩的评价标准,建立一个与企业经营发展相适应的财务管理系统成为解决代理问题的重要手段。因此,EVA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为解决现行企业的代理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费尔萨和奥尔森提出的净盈余理论为依据资产负债表和收益表数据来评价一个企业的市场价值提供了科学的数学模型,同时为EVA指标的提出积累了理论准备。
1982年美国思腾思特咨询公司结合理论和实践,认为衡量公司的价值不应当只考虑其现有的经营业绩,而且还应从股东角度出发,考虑股东投入企业的财富价值是否真正得到增长,为此正式提出了EVA的概念,并建立了EVA财务管理模式。经过三十年的推广,EVA在全球范围内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应用于评价企业的业绩,而且出现了很多在管理应用EVA业绩评价方法而获得巨大成功的典范。
第五篇:完善国有商业银行内控管理
完善国有商业银行内控管理
关键词: 国有商业银行内部风险内控制度完善措施
概要: 面对扩大金融开放的挑战,国有商业银行如何加强内部控制,切实防范金融风险,是一个既紧
迫又现实的课题。本文将对国有商业银行完善内控管理的必要性及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完善国有商业银行内控管理的必要性
商业银行的内控是指为防范、发现、纠正决策及执行过程中的偏差,对决策、经营、管理的全过程进行管制而采取的制约、监督、评价、反馈措施。当前,对国有商业银行内控管理进行完善和强化显得十分紧迫,十分必要。
(一)完善国有商业银行内控管理是保障金融安全的基础。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国际金融自由化和全球化浪潮的冲击,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世界经济处于金融危机高发期。如何健全金融安全保障体系,有效地防范金融风险,确保金融安全已成为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急需研究的课题。
金融安全保障体系主要包括政府监管、社会监督、行业自律和自我约束四个层次。其中,自我约束是银行内在的、对保障金融安全起决定作用的层次,而自我约束能力又取决于及时、有效的内控管理。因此,完善和强化国有商业银行的内控管理是保障金融安全的重要基础。
(二)完善国有商业银行内控管理是防范当前金融风险的根本措施。目前,我国金融风险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信用风险。虽然经过两次不良资产剥离,但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仍然较高,这已成为威胁我国金融安全的首患。应该说,不良资产剥离后,上至中央领导,下到各级行长对控制不良贷款要求不可谓不严,决心不可谓不大,但为什么成效不够明显呢?有市场判断不准、决策水平不高等原因,但关键还在于缺乏严格、有效的内控管理,审贷分离不够严格,风险责任不明晰,责任追究不认真等。二是操作风险。近几年,银行会计、储蓄、出纳、信用证、承兑贴现等业务岗位的案件又呈现出高发势头,主要也是由于这些业务的操作环节内控管理不到位,要么是操作过程的内部制约不力,要么是执行制度不力。三是道德风险。目前我国银行由于管理仍带明显的行政色彩,靠“人治”的成份多,“法治”的成份少,内部控制严重不足,致使道德风险日益突出。上述三方面的风险,从根本上讲,都是内控管理缺陷造成,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予以解决。
二、完善国有商业银行内控管理的对策
完善国有商业银行的内控管理要从培育内控制度入手,建立事前内控机制,强化过程监控,突出内控重点,逐步实现补救性控制向预防性控制的转变,切实防范风险,稳健经营。
(一)立足于防,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内控机制。内部控制要由事后补救转向事前防范转变,必须建立健全一套科学的内控机制。要以加入世贸组织为契机,对现有内控制度进行认真清理,由法规部门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进行充分研究,待讨论通过后,统一在全行发布,使预防性控制落实在各业务制度之中。同时,要规范“立法程序”,明确“立法”权限,对内控制度的评价、修改和制定都要在程序上予以明确,以增强“立法”的严肃性与统一性。在建立内控机制上,要坚持三项原则:一是体制牵制原则。体制控制是内部控制的基础,当前,要从体制上着手,重新设计信贷经营与审批、监管三分离的运行机制,业务经营与前台服务、后台支撑的协作机制等,以避免各职能部门之间出现不必要的磨擦和控制环节中的漏洞。二是程序牵制的原则。对业务流程的不同环节,应由不同的人员完成,通过业务流程设计使不相容的职务相分离,达到岗位牵制的目的。要坚决杜绝任何个人独揽业务的全过程,否则必然导致管理失控。三是责任牵制原则。内部控制不仅要规定职能部门和个人处理业务的权限,还要明确规定其承担的相应责任。
(二)强化过程监控,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体系。一是加强中央银行对国有商业银行内控管理指导监督力度。人民银行要尽快修订《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指导原则》等文件,并制定内控建设时间表,促使国有商业银行加快内控步伐。把内部控制状况作为央行监管的重点,加大对内控问题较多的分支机构现场检查频率,增加现场检查的深度和力度。二是完善国有商业银行法人治理结构。尽快把国有商业银行改造成股份制商业银行,并加快上市步伐,在法人一级构建以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之间的权力划分和权力制衡的有效结构,抑制“内部人控制”、“道德风险”的发生。
(三)突出重点,集中抓好三个方面的控制。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涉及方方面面,当前应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控制:
1、内部组织结构的控制。按照业务流程、内控制度的要求,设计商业银行组织体系,建立决策层、管理层、经营层、监督层、保障层的组织结构。制定明确、成文的决策程序;各级经营管理机构应在各自职责和权限范围内办理业务、行使职权;建立内部控制的检查评价机制和处罚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堵塞漏洞。强化稽核部门在组织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其工作直接对总行行长负责,促进内部稽核从合规性稽核向风险性稽核转变,从单一的事后稽核向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稽核转变。
2、信贷资产风险的控制。信贷风险是商业银行监控的重点,要不折不扣地执行信贷经营、审批和监管三分离的制度,明确各环节的责任,推行信贷第一责任人、经营主责任人、审批主责任人制度,定期认真地进行责任认定和责任追究,确保新增贷款质量。建立以风险评估和控制为核心的风险管理系统,加强信贷风险预警、借款企业经营风险预警,并及时向经营部门反馈。
3、会计系统控制。一是运用科技手段,强化会计监督。如建行湖北省分行正在投入使用的会计柜面综合系统,从程序上对各会计业务环节的风险进行了控制,基层网点业务交易数据均可集中到省分行,会计核算上移至省分行,基本上杜绝了“三假”现象。二是进一步完善会计管理体制,对基层网点会计主管实行委派制和定期岗位轮换制,有利于会计人员抵制网点负责人对会计工作的不正当干预;三是建立柜员、综合员、会计主管三线监控体系。柜员只负责交易,综合员负责复核和授权范围内大额交易审批,会计主管负责对综合柜员的监督、柜员空白凭证领用检查。四是加强重要单证、现金及重要物品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