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国残联促进两纲达标报告
我国残联促进两纲达标报告
我国残联促进两纲达标报告
两纲实施期间,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阔步前进、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残疾人妇女儿童事业长足发展、成绩非常显著。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的发展。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出席有关残疾人的重大会议和活动,深入基层慰问贫困残疾人,对新时期残疾人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将残疾人事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不断加大政策、资金等各方面的支持力度。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中国残疾人事业取得显著成绩。中国残疾人事业的快速发展为残疾妇女儿童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两纲执行情况良
好,各项工作稳步推进,主要体现在:
一、为残疾妇女儿童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快
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达到2125个,残疾人康复训练服务机构达到19000多个,特殊教育学校发展到1667所,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达到3127个,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达到1056个。全国大中城市普遍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创建残疾人法律服务中心和维权示范岗5998个。地方残疾人工作更加活跃,涌现出许多鲜活的典型和经验;地方残联圆满换届,残联系统专职残疾人工作者达到万人,城市社区和农村残疾人协会的残疾人专职委员达到40余万人,基层残疾人工作得到加强,为残疾妇女儿童服务的能力明显提高。
二、残疾妇女儿童状况显著改善、获得更多实惠
通过扶贫开发,一部分农村贫困残疾妇女儿童解决了温饱问题;实行城乡最低社会保障等社会救助措施,包括残
疾妇女儿童在内的万残疾人基本生活得到保障;通过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聋儿康复、精神病防治康复等重点康复工程和广泛开展社区康复,包括残疾妇女儿童在内的2172多万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大幅度提高,在校的盲、聋、智残学生达到万人,继续开展“彩票公益金助学”、“通向明天-交通银行残疾青少年助学计划”等项目,通过开展扶残助学活动,资助贫困残疾学生完成学业;实施危房改造项目,为农村残疾妇女儿童家庭改善了居住条件;93%的农村残疾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越来越多的贫困残疾人解决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残奥、特奥、聋奥等运动得到新的发展,残疾人运动员达到260多万人;各级法律援助服务机构为残疾妇女儿童提供法律援助,有力地维护了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三、进一步完善残疾儿童状况监测工作
利用监测的数据,完成了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合作项目“中国残疾儿童监测评估报告”,编辑出版《中国残疾儿童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发布监测统计成果,为制定调整、评估残疾儿童有关政策、法规、规划提供依据。
四、普惠加特惠,全面保障残疾妇女儿童基本生活
中国残联和各地都加大了调研摸底、监督检查工作的力度,各地采取分类施保、优先纳入、临时救助等方式基本确保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可以享受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同时,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积极参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协助政府完善落实相关政策措施,基本确保了残疾人平等参加社会保险和享受各项社会福利。为切实做好城镇“低收入家庭成员”和“重度残疾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工作,各地相继开展城镇“低收入家庭”和“重度残疾人”调查,为将属
于低保对象的或重度残疾的学生和儿童、丧失劳动能力的重度残疾人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范围和建立临时困难救助制度提供依据、奠定基础。城镇个体就业残疾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覆盖面得到进一步扩大,部分省区正积极协助中国残联推进残疾人参加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试点工作,为残疾妇女儿童提供更多的保障。同时智力和精神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的建设,为残疾妇女儿童及家庭带来更多的实惠。
五、残疾妇女儿童文化体育生活日益活跃
进一步弘扬人道主义,营造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努力创造条件,逐步满足残疾人参与社会及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帮助残疾妇女儿童参与体育活动,科学健身,增强体质。选拔组织残疾妇女儿童演员参加北京残奥会开闭幕式文艺演出,残疾妇女儿童演员在开闭幕式和开幕式仪式前的表现,向世界展现了中国
残疾妇女儿童的风采。残疾妇女积极参加第13届残奥会、并取得了优异成绩,展现了中国社会的文明进步,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六、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残疾儿童权益保护
年月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正式印发。《意见》是党中央、国务院下发的第一个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促进新时期残疾人发展的行动指南。《意见》高度重视残疾儿童权益保护,充分体现“儿童优先”原则,提出了以下具体政策措施:“优先开展残疾儿童抢救性治疗和康复,对贫困残疾儿童康复给予补助,研究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重点做好残疾老人和残疾儿童的福利服务”、“完善残疾学生的助学政策,保障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家庭子女免费接受义务教育。发展残疾儿童学前康复教育,加快发展高中阶段特殊教育,鼓励和支持普通高等学校开办特殊教育专
业。逐步解决重度肢体残疾、重度智力残疾、失明、失聪、脑瘫、孤独症等残疾儿童少年的教育问题”、“教育部门要结合中小学德育等课程,开展人道主义、自强与助残教育。”
第二篇:教育部推进两纲全面达标情况报告
教育部推进两纲全面达标情况报告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和《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年)》(简称“两纲”)实施以来,国家和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落实“两纲”提出的教育工作目标和任务,妇女儿童教育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截止2008年,小学净入学率、小学女童净入学率、小学5年巩固率、初中毛入学率、中小学《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率、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等几项具体量化指标均已提前达到“两纲”规定的2010年目标要求。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不断提高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水平。2005年,国家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建立了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为义务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8年,国家又调整和完善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有关政策,将提供免费教科书的范围扩大到全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高了农村中小学的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提前实现国家规定的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提高农村校舍维修改造资金的补助标准,对特别困难地区加大了支持力度;对中部六省享受西部大开发政策的243个县(市、区)加大了资金支持力度。从2008年秋季学期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全部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家庭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继续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学生补助生活费;对符合当地政府接收条件、在公办学校就读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也免除了学杂费,不收借读费。
二、大力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缩小城乡之间教育发展差距。近年来,国家先后组织实施了一系列重大工程项目,改善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缩小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教育发展差距。在推进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过程中,国家投入专项资金,实施了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新建、改扩建一批以农村初中为主的寄宿制学校,满足了新增学生的就学需求和新增寄宿生的寄宿 需求。“十一五”期间,国家又投入专项资金,实施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重点解决中西部地区农村初中校舍问题,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为了解决农村地区特别是经济欠发达、教育基础薄弱的中西部农村地区教学资源匮乏和教师整体水平不高的问题,国家投入专项资金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工程覆盖中西部农村中小学,全国1亿多农村中小学生能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工程实施以来国家免费向农村中小学发放了一大批教学光盘,覆盖了小学所有年级和学科。一些农村小学和教学点利用教学光盘播放设备开设了过去没有条件开设的英语、音乐、美术等课程。
三、采取切实措施,保障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教育部积极推动各地将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义务教育纳入本地教育发展规划和管理范畴,通过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积极挖掘公办学校潜力,改建、扩建现有公办学校,增强接收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就学能力。许多城市建立了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以当地财政预算内公用经费标准为基数,按照接收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人数向学校拨付公用经费。一些地方加强对民办农民工随迁子女学校的扶持,建立了规范的农民工子女学校审批制度,在办学场地、办学经费、师资培训、教育教学等方面对符合设置标准的农民工子女学校给予积极的支持和指导,对存在安全卫生隐患的流动人口自办学校进行了清理整顿。目前全国大部分城市基本实现了以公办学校为主接收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就学的目标。
四、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促进适龄儿童少年全面发展。
教育部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学校德育、体育、卫生和艺术教育工作。通过组织开展“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使中小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感受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通过组织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推进各地中小学体育工作的开展。组织创编了《第三套全国中小学生系列广播体操》,从2008年9月1日起在全国普通中小学校推行实施。印发《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从教学卫生、生活设施、卫生保健室配备以及学生健康体检等方面对学校开展卫生工作提出明确要求,推动学校卫生管理规范化。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意见》,指导中小学校开展艺术教育工作,提高艺术教育教学质量,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艺术环境。
五、积极推进基础教育各项事业协调发展,提高各级教育的普及水平。一是加快发展普通高中教育,人民群众接受高中教育需求的瓶颈制约得到有效缓解,普通高中优质教育资源进一步扩大,优质高中招生人数迅速提高。尤其是中西部地区普通高中教育资源不断扩大,最大程度地满足了社会对高中教育的多样化需求。二是积极推进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把发展学前教育作为基本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任务后,推进基础教育事业健康、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并把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作为学前教育事业的重中之重,起草完成了关于加快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指导性文件。三是高度关注特殊教育。研究制定了《“十一五”期间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规划(2008-2010年)》,以改善特殊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为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努力普及和巩固有学习能力的残疾儿童少年九年义务教育。计划在2008-2010年,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投入资金,在中西部地区建设1150所左右特殊教育学校,基本实现在中西部地区的地(市)级和30万人口以上或残疾儿童少年较多的县(市)有1所独立设置的综合性或单一性特殊教育学校,并使现有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基本满足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需求。目前,工程前期准备工作进展顺利,一些地方工程项目已经开工建设。
六、实施“妇女扫盲工程”和“人口较少民族扫盲工程”,大力扫除妇女文盲。
国家高度重视妇女扫盲工作,将其纳入各级政府教育发展规划,构建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统筹规划的扫盲教育长效机制,重点推进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妇女扫盲工作。在已实施的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中,将妇女扫盲工作纳入“两基”攻坚计划的重要内容。2007年,中央财政将中央扫盲资金由800万元增加到5000万元。教育部要求各地将中央扫盲资金主要用于妇女扫盲和少数民族地区扫盲工作,集中力量首先实现一些人口较少民族的整体脱盲。各地在中央资金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将主要工作集中在妇女扫盲和少数民族扫盲上。近几年,全国脱盲人员中,妇女比例不断提高。
第三篇:国家统计局推进两纲全面达标情况报告
国家统计局推进两纲全面达标情况报告
根据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公室确定的《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年)》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责任分解书,近年来,我局高度重视两纲监测统计工作,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圆满地完成了统计监测工作的各项任务,为全国和各地区两纲监测工作的开展和推动纲要目标的实现作出了积极努力。现将我局近年来的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研究设计两纲监测指标体系。自2001年5月国务院颁布《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1010年)》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以后,我局曾多次召开专家研讨会,研究指标体系的设计问题,按照纲要目标,以及各部门统计制度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两纲监测指标体系。2002年4月由国妇工委办印发各地区、各部门(国妇儿工委办[2002]1号文),指导全国的两纲监测工作。
二、建立妇女儿童综合统计制度。根据两个纲要监测指标体系以及国务院妇儿工委办拟定的两纲分性别重点统计指标目录,2004年我局制定了《妇女儿童状况综合统计报表制度》,将两纲监测所需要的大部分统计指标,以及一些重要的分性别统计指标纳入其中,使两纲监测的有关统计指标正式纳入了国家的统计制度。根据每年各部门统计制度的变动情况,以及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我局每年都要对制度进行修订,以便能准确反映两纲目标实现的实际情况。
三、建立良好的部门合作机制。两纲监测工作涉及的部门多,协调工作量大,因此,部门统计人员对两纲监测工作的支持与否,对两纲监测工作的顺利执行影响很大。为了建立良好的部门合作关系,我局每年都要召开部门统计工作会议,征求部门统计人员对统计报表制度的修改意见,通报监测工作的情况,并尽可能地满足部门统计对我局统计数据的需求,做到相互帮助,相互支持。到目前为止,我局已与有关部门建立了较好的合作关系,为纲要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建立妇女儿童数据库。建立妇女儿童数据库是纲要提出的重要任务,也
是搞好监测工作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2005年我局开始着手妇女儿童数据库的建设工作,借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提供的DevInfo数据库软件,首先建立了国家统计局的妇女儿童数据库,然后,以此为模版对各省、市、区和各地市的监测人员进行了多轮培训,推动各地区的数据库建设。培训工作收到较好的效果,到目前为止,各省、市、区和全国200多个地市的统计局均已建立了本地区的妇女儿童数据库。
五、编辑出版妇女儿童统计资料。展现统计工作成果的最好方式就是出版统计资料,让更多的专家和机构分享统计数据,参与妇女儿童事业的发展。2000年以来,我司先后出版了多本与妇女儿童发展有关的统计资料,2004年和2007年编辑出版了《中国社会中女人和男人》;2006年和2008年编辑出版了《社会的进步》;2008年编辑出版了《中国妇女儿童状况统计资料》;我局其他业务司也出版了一些与妇女儿童发展有关的统计资料,如人口、就业、安全感调查和农村贫困监测等,这些资料的公开出版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欢迎和好评。2009年我司将继续出版《中国妇女儿童状况统计资料》,并将它定为每年固定的统计出版物。
六、组织各地区开展统计分析。利用收集到的监测数据,每年我局都组织各地区开展专题分析,撰写监测报告,对纲要目标的实施进展情况进行监测,并将分析结果反馈给各省市区妇儿工委办公室,以此检查、督促各地区各部门的达标工作,推动纲要目标的落实。
第四篇:团中央推进两纲全面达标情况报告
共青团中央推进两纲全面达标情况报告
按照国务院妇儿工委部署,各级共青团、少先队组织配合各级妇联组织和有关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年)》,有关情况如下。
一、加强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教育
1、开展主题鲜明的教育活动。围绕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召开和抗震救灾、北京奥运会、载人航天等重大事件以及“六一”、“七一”、“十一”等纪念日、节庆日,广泛开展“我与祖国共奋进”、“祖国发展我成长”、“红领巾心向党”等活动,灌输培养少年儿童对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朴素感情;运用红领巾小社团、少年团校、中学生业余党校等载体,通过举行入队仪式、入团仪式、16岁居民身份证颁发仪式、18岁成人宣誓仪式和“迈入青春门,走好成人路”等活动,培养少年儿童的思想道德素质。
2、组织内容丰富的实践活动。开展“养成道德好习惯”、“雏鹰争章”、“手拉手”、“民族精神代代传”等活动,引导少年儿童培养爱心,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开展“少年科学院”、“青少年科技创新奖”等活动,培养少年儿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少年军校”、“中华少年小甲A足球”等活动,提高少年儿童健康素质。
3、提供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开展共青团“五个一工程奖”评选,办好《中国少年报》、《中国少年儿童》、《我们爱科学》、《儿童文学》、《知心姐姐》杂志等报刊,出版一大批图书,为少年儿童提供优秀的精神食粮。加强中国少年先锋队网、中少在线等网络阵地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思想道德教育。
二、服务少年儿童健康成长
1、努力满足少年儿童的成长需求。针对安全自护、心理调适、消除网瘾、预防艾滋病等问题,开展“少年儿童平安行动”、“心理阳光工程”、“为了明天——青春自护远离网瘾行动”、“青春红丝带”行动等活动,组建专业志愿者队伍,加强少年儿童卫生保健教育。加强12355青少年服务台建设,为青少年提供综合性咨询服务和维护合法权益实际帮助。加强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建设,2004年以来新建未成年人活动场所118所。
2、重点服务少年儿童特殊群体。深入推进希望工程,开展“圆梦行动”,过去5年共募集资金14.4亿元,援建希望小学4900所,资助贫困学生10万多名。开展“手拉手关爱农村留守少年儿童行动”,组建“留守小队”和志愿辅导员队伍。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组建“12355青少年心理康复援助专家志愿团”赴灾区,培训当地志愿者、教师及青少年工作者8000多人,面向17000多名灾区青少年学生和群众开展了心理知识宣讲。全国少工委为西部农村和地震灾区学校建立“手拉手红领巾书屋”525个。
三、维护少年儿童合法权益
1、开展青少年法制宣传工作。团中央与司法部等部门开展了“保护未成年人在行动——2008年青少年法制教育宣传周”活动,在青少年中开展了网上普法大赛、普法志愿者进社区等16项活动。
2、积极做好社区教育和管理工作。团中央联合中央综治办、民政部、原人事部等开展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试点工作,首批13个城市(城区)进行试点,积累了专业化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经验。普及建立全国社区青少年信息管理系统,加强对社区闲散青少年的管理工作。
3、强化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工作基础。促进加强立法与司法保障,进一步完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地方性配套法规。开展“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和“为了明天工程示范县市”创建工作,将预防和控制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落实到基层。
4、引导青少年有序参与。探索建立共青团组织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沟通协调机制,开展“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到2008年底,全国共有120多个地市举办了形式多样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与青少年面对面”活动,及时反映了青少年的要求和呼声。
第五篇:全国总工会推进两纲全面达标情况报告
全国总工会推进两纲全面达标情况报告
工会组织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为会员和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在推进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肩负着重要责任。近年来,全总女职工委员会以贯彻落实国务院《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年)》为契机,结合工会工作的实际和女职工工作的特点,从女职工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出发,组织动员女职工积极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依法维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充分发挥了工会组织的作用
一、结合实际,确定工会女职工维权工作的总体目标
按照国务院颁布的《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年)》(以下简称《妇女纲要》)总体目标,为了全面推动《妇女纲要》在工会系统的贯彻落实,全总结合女职工工作的实际,于2001年制定了《中华全国总工会贯彻国务院<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年)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从女职工与劳动权益、女职工参与决策和管理、女职工与教育、女职工与健康、女职工与法律、女职工与环境等六个领域确定了工会女职工维权工作的总体目标。同时加强了对贯彻工作的领导,将其列入每年工作重点进行部署,并通过推广各地经验,开展自查和检查等进一步推动了《妇女纲要》、《实施方案》的贯彻落实。各省(区、市)总工会也根据本地区的实际,制定了女职工发展规划和方案。与此同时,为做好工会系统贯彻《妇女纲要》数据指标监测工作,在中国工会统计年鉴的指标中,对全总承担的评估四项重点指标进行了分解,增加了性别分类统计的相关指标,为推动《妇女纲要》的贯彻落实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激发女职工的创造活力,团结动员广大女职工在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建功立业
组织动员女职工在参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中建功立业,是工会的重要任务。以实施“女职工提升素质建功立业工程”为载体,组织女职工立足本职岗位,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贡献。一是将实施“女职工建功立业工程”与“当好主力军、建功‘十一五’、和谐奔小康”竞赛活动、创建“工人先锋号”、“我 为节能减排作贡献”、“同舟共济保增长,建功立业促发展”等活动相结合,通过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技能竞赛、发明创造、合理化建议等多种形式,为女职工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激发和调动了女职工立足本职争创一流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据全国30个省(区、市)不完全统计,近五年来共举办岗位练兵、技术比武5847.9万场,许多优秀女职工脱颖而出,成为行业、岗位的先锋和模范。二是充分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将“女职工素质提升工程”与“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相结合,引导广大女职工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女职工,以学历教育、女职工周末学校、女农民工夜校、网络课堂、流动课堂、在岗培训为依托,大力开展女职工素质主题教育和素质达标活动,促进了女职工思想道德、文化知识、职业技能、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全面提高,746.2万名女职工学历上了新档次,784.4万名女职工技术上了新等级。
三、加强源头参与,积极推动女职工权益保护法律法规修订与完善 源头参与是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的有效途径和手段。近年来,各级工会女职工组织先后参与了《妇女权益保障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社会保险法》、《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等1422部次国家和地方性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就争取男女平等、实现男女同工同酬、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女职工特殊保护等问题提出工会的主张、意见和建议。例如在参与《劳动合同法》立法过程中,我们提出的增加“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内容建议被采纳;组织开展了工会系统贯彻《妇女纲要》中期评估,推动了《妇女纲要》在工会系统的落实;以温家宝总理“要重视女职工劳动保护工作”重要批示为契机,积极推动《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的修订工作,在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修订工作被国务院法制办列入2009年立法计划。同时还通过工会系统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议案和提案等,推动生育保险制度改革,积极反映女职工的呼声和意愿。
四、贯彻落实工会维权观,加强女职工维权机制建设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企业经营方式的多元化,当前,呈现出劳动 关系日趋复杂化和女职工维权需求多样化的新特点,女职工维权工作更加艰巨。针对女职工维权工作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我们以推动平等协商、签订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工作为突破口,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女职工维权工作机制,不断提高了维权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目前,全国有13个省(区、市)将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工作列入《妇女权益保障法》实施办法;《劳动合同法》和全总《企业工会工作条例》中对工会依法参与企业进行平等协商,签订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做出了明确规定;全总印发了关于推进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工作的意见,建立了工作季报和通报制度,将此项工作逐步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全国20个省(区、市)总工会与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企业家协会/企业联合会联合下发文件;许多地方工会将此项工作纳入重点工作进行检查考核。通过推行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工作,宣传了国家有关女职工权益保护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强化了企业知法守法、依法用工意识,为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构筑了一道新防线。截至2009年6月底,全国女职工专项集体合同签订数达到58.52万个,覆盖企业83.75万家,覆盖女职工4266.7万人,27个省(区、市)签订率达到80%以上。
五、突出工作特色,加强对女职工的劳动保护
针对新形势下女职工“四期”保护、劳动安全和职业卫生方面出现的新问题,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给女职工带来的影响,近年来,全总女职工委员会办公室与省级工会女职工组织合力开展了不同所有制企业女职工劳动保护状况、女职工劳动安全卫生、女农民工特殊权益保护、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企业女职工生产生活情况等系列调查,向国家及地方有关部门提出了对策和建议,对进一步改善劳动条件、落实女职工“四期”保护待遇、维护女职工的劳动权利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通过参与执法检查,开展普法教育、维权周活动,建立法律援助中心,设立女职工维权热线电话,提供法律咨询等多种形式,积极向女职工提供法律援助,旗帜鲜明地为女职工伸张正义;通过开展法律法规知识竞赛、举办知识讲座、编印宣传手册等方式,坚持普法宣传教育,有效地增强了女职工的法制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据中国工会统计年报显示,工会负责监测的“保障女职工享有特殊劳动保护”指标逐年上升,截止到2008底,基层工会所在企事业单位有618113 家执行了禁止安排女职工从事国家禁忌劳动的有关规定,覆盖女职工3930万人;执行女职工“四期”享有特殊待遇有关规定的有636046家,覆盖女职工4071万。
当前,贯彻落实《妇女纲要》工作已进入重点突破、如期达标的关键阶段。我们将按照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的要求,根据确定目标任务,发挥组织优势、加大工作力度,积极推进《妇女纲要》和全总《实施方案》的全面落实和达标,为中国妇女事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