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试论对看守所监管体制改革的认识与思考
试论对看守所监管体制改革的认识与思考
[论文摘要]近年来,对看守所监管体制进行必要的改革,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文章拟从我国看守所及其监管体制的现状,存在的不足之处出发,提出完善建议,以期对相关领域建设有所裨益。
[论文关键词]看守所 监管体制 改革
当前,以审前羁押为核心的看守所监管体制,已不能完全适应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不断发展和国民法治意识逐渐增强的要求。认真梳理当前看守所及其监管体制现状,深刻认识看守所监管实践中的突出问题及其体制机制因素,对于加快中国看守所监管体制改革,推动国家司法改革深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看守所及其监管体制的基本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社会主义法治文明不断进步,司法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看守所及其监管体制不断深化,有力地推动着看守所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水平不断提升。
(一)管理体制有序调整,制度逐步配套
1950年11月,政务院决定统一将法院的看守所移交公安机关。1955年11月公安部成立主管监所管理的预审局。1962年公安部制定《看守所工作制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设立了专门指导全国看守所监管工作的监所管理局,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看守所条例》和《看守所条例实施办法(试行)》等法规制度,颁布实施了《人民检察院看守所检察工作细则(试行)》,制定了“看守所检察工作流程”。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已经对看守所形成了原则、细则和流程有机配套的综合监管体系。
(二)工作性质清晰独立,职能不断完善
《中华人民共和国看守条例》规定,“看守所是羁押依法被逮捕、刑事拘留的人犯的机关”。实践中,看守所集“羁押未决犯的国家强制机关、带有监狱性质的司法机关、公安机关下属的司法强制机构”于一身,具有独特的性质。《条例》规定看守所的职责是“依法对被羁押的人犯实行武装警戒看守,保障安全;对人犯进行教育;管理人犯的生活和卫生;保障侦查、起诉和审判工作的顺利进行等”。同时规定“人犯必须具有基本的生活和卫生条件,享有法定的基本人权保障”。
(三)监管力度不断加大,促进工作规范
从法律文本的角度看,近年来,我国对看守所监管的内容和范围,监管主体和对象,监管活动制度和驻看守所检察室的工作制度等,都进行了越来越严格的规范,对看守所工作形成了全面的约束。检察机关在看守所建立了信访控告和申诉接待制度,直接接待被羁押人及其亲属、代理律师的来访、信访、控告、申诉,同时接受来自被羁押人的检举、申诉、控告材料,依法保护他们的合法权利,彰显了当代中国看守所的活动在法治文明进程中,已经实现了有法可依的基本目标。
二、我国看守所监管体制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简析
尽管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我国《刑事诉讼法》对沉默权的排斥,看管和侦查人员无罪推定观念的弱化,以及证据收集中的口供依赖等,导致一些恶性事件时有发生,一些突出问题及其诱发因素,成为了社会广为争议的热点。
(一)捕押法规不完善
由于公安机关在刑事拘留决定和执行时拥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同时缺乏司法权力的制衡和外部的监督。
(二)隶属关系不清
由于公安机关掌握着看守所人事任命、财务配套、日常管理所有权力,使看守所对公安机关产生强烈的依附性。由于看守所与刑事侦查部门受共同的公安机关管辖,这种独特的组织关系,就决定了看守所必然会在刑事侦查方面给予积极配合。
(三)内部功能不完善
看守所组织机构多年没做较大调整,应变不足。无论是从看守所重新调整或创设的管理机构角度,还是从监管对象变化和高效监管角度看,都呈现出制度缺失。
三、对改革看守所监管体制的对策建议
解决看守所监管活动中的突出问题,促进有效履行职能,必须改革现行监管体制。由于改革牵涉多方、关系复杂、法制程序不完备,所以要坚持以看守所体制改革为重点,综合统筹、多方发力。
(一)加快完善立法
对于监管体制的完善而言,立法的完善是根本之策。完善立法将从根本上消除由于法制不完备导致的侵害被羁押人正当权益现象。一要转变立法观念。要树立保障人权的理念。既应依照法定原则对犯罪分子进行惩罚,保障社会的基本秩序,也应重视未决嫌犯和已决犯的基本人权保障。要树立规范程序的意识。在重视人权立法和法律保障的同时,立法机关应及时制定未决和已决犯基本人权保障和权利救济的程序法,使人权保障精神获得切实的法制保障。二要落实基本原则。实现程序法定,司法活动必须按照法制规定,必须履行法律手续。落实逮捕前置,建立捕押分离制度,逮捕和羁押都要受到司法审查。体现羁押法定,不仅要详细地规定实质要件和程序要件,而且还应对审查、救济和防御等详尽规定。明确比例原则,做到“罪责刑相适应”,遏制将羁押惩罚化的现象。尊重司法裁判,建立对羁押活动的司法审查制度,遏制羁押监管活动中类似超期羁押等现象的存在和蔓延。三要消除未决羁押制度缺陷。未来立法要对逮捕、拘留和羁押的必要性、实体要件和程序要件作更详细的规定,对于逮捕和羁押建立独立于刑侦机关的司法审查机构和程序。
(二)调整管辖归属 当前,看守所中立几乎成为法学界和司法界的共识。一要以羁侦分离促使看守所中立。这是监管体制改革的核心举措。它事关看守所职能的规范、监管专业化的发展和被监管人正当权益的有效保护。具体举措是:法院裁定前,羁押作为一个逮捕后的专门诉讼阶段,由专门的预审法官对羁押的必要性和期限进行司法裁定,在裁决前嫌犯由公安机关拘留所控制;法院裁定后,羁押交由独立于刑侦
和公诉部门的司法行政机关管辖,从而实现司法机关相互配合、相互制约、分工负责。二要重塑未决羁押监管体制。看守所中立必将带来监管体制的深刻变革,它将拓展司法行政机关职能,公安机关和人民检察院将逐渐呈现检警一体化的趋势,法院则积极司法审判功能,保证法律有效实施。从而在司法体制内建立起有效地分工制衡体系。它将从根本上改变看守所内部监管体制,使看守所内部的各个相关司法机构协调运转,互相制衡。三要调整规范看守所监管职能。看守所中立为落实警戒看守与保障基本人权创造了条件。在此基础上,应设立监所内的权利告知制度、对提审行为的全程影像记录制度和犯罪嫌疑人的人身检查制度等等。这都有助于看守民警集中精力开展监管工作、发挥好作用。
(三)狠抓队伍建设
看守工作不仅要求民警知法懂法、执法守法,具有政治、法律、心理、科学文化等方面知识,还必须具备依法进行组织、管理和说服教育的才能以及高度的政治责任心。所以必须狠抓队伍建设,打造有一支过硬队伍。一要充实队伍。建立看守民警选拔机制,选拔具有专业素养的大学毕业生充实看守民警队伍。要在高等法学院校建立监管专业,培养法学基础知识扎实、监管专业能力较高、思想政治工作能力较强、具有强烈法治观念和人权意识的专业人才。要完善看守民警在职培训制度,引导他们规划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培训,获得自我提升。二要有效激励。建立看守民警工资福利正常增长机制,提高看守民警收入和福利水平,做到从优待警、待遇留人;引导看守民警依据收入分配机制,形成正常收入预期,避免盲目攀比、心态失衡。建立正常职务晋升机制,激励专业素质过硬、监管能力较强的看守民警,在系统内部获得交流锻炼和职务晋升,推动形成健康积极的竞争氛围。三要重塑形象。要认识摆脱警监体系对调动监管人员积极性的重要作用,做好思想引导工作。通过讲清职能独立将使监管人员具有独立司法地位,监管人员的费用和变迁不再受制于与自己职能具有对抗性的行政或司法机关,监管活动中警戒看守和保障犯罪嫌疑人权利职能的行使等,推动监管人员重塑自身形象,提升执法素养,形成良性互动。
(四)完善内部管理
无论是归属关系改变还是内部管理细化,都必然要求看守所管理做出调整。这种自觉主动的调整,既是克服现有管理缺陷的重要举措,也是适应新时代要求必须做出的积极回应。一要完善组织管理。不管看守所归属于哪个部门管辖,看守所内部分类羁押和分级警戒都是一个大趋势。必然要求对看守所现有组织结构做出较大功能和人员的调整、创建一些新的组织机构,如嫌犯分类机构、监所惩戒委员会等,同时要积极完善新机构的管理制度,实现有序运作,为此必须积极思考,科学谋划。二要更新管理设备。广泛采用电子信息设备,实现监管的信息化,通过嫌犯信息管理系统,为分类分级管理,提审和出入所管理等提供信息支撑。普遍设置监控探头和受虐报警装置,全方位全天候地掌握监仓和嫌犯的基本情况。普遍采用X光安检、红外检测仪和金属探测器等设备,严把入所关,通过严格的安全检查,打造安全的监所环境。三要重视保障功能。建立权利救济制度,保障被羁押人正当权益,是完善看守所制度的重要步骤。要在相关法律基础上,完善看守所内被羁押人救济启动程序,主动与审判机关联合建立司法审查制度,抓好羁押的必要性、监所内纪律处分的正当性、监所内严重侵权事件的司法审查和救济,共同强化执法人员的主动性和责任意识。
(五)严格检查监督
看守所内形成众多违法侵权事件,根本原因就是检查监督缺位。制止这些违法侵犯事件的发生,消除它们滋生的土壤,保障被羁押人基本权益,必须完善检查监督机制。一要硬化驻所监察室的法律权力。建议立法机构赋予检察院对看守所内违法侵权事件的直接处置权,并将这个权力置于审判机关监督之下。同时检察院应增加驻所监察人手,避免
检察官人力短缺而导致监督虚化现象的产生。同时,无论是为了规范硬化后的监察权力行使,还是为了进一步明确驻所检察官的岗位职责,都需要进行检查监督的制度机制创新。二要健全看守所内部自检自查制度。看守所内部应在入所、监仓管理、提审监管、嫌犯政治教育、换押、出所等方面制定详细的管理规则,使看守民警行为有制可循。同时,在看守所内部建立相对独立的执法监督机构。这种监督机构只对上级主管机关负责,对于违法侵犯行为应具有直接的处置权力。三要健全接受公众评价的社会监督机制。看守所不仅应使监管透明化,还应创设公共关系部门,完善社会评价监督机制。通过定期公开监管内容,有利于消除人们的神秘感,拉近警民关系。面对案件发生后的舆论关注,通过公关部门及时公布案情,消除谣言,展现敢于自我监督和勇于接受监督的意志,将在很大层面上改善社会形象,提升包括看守民警在内的人们的法治意识,推动看守职能更好履行。
第二篇:对新课改的认识与思考
学习昌乐经验课改初见成效
孝义市第九中学
伴随着我市课堂教学改革的稳步推进,我校教师正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这场改革潮流之中,并积极参加市局组织的赴山东昌乐二中学习培训,回来后,开展了大学习、大讨论,多次开会研究,明确了我们的课改思路是:将全国先进学校的课改经验与九中的具体情况相结合,边学习,边实践,边反思;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扎实工作,稳步推进,努力走出一条适合九中的课改之路。
一、解放思想,更新理念,为课堂教学改革营造良好氛围。
课改的关键是教师,教师必须解放思想,更新理念。为此,我校共投入15万元,先后派出三批44位教师赴全国课改名校——山东省昌乐二中学习、培训。全体教师带着责任、带着问题,虚心求教,用心实践,积极交流,总结反思,受到了培训部及上级领导的一致好评。学习期间,我校教师积极在昌乐二中课堂上实践演练,王建兵老师《灰色的天空与精彩的故事》还入选《中国教师报》高效课堂资料汇编中。老师们积极听课,多渠道、多方式搜集资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接受了“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洗礼。昌乐考察返校后,学校组织了五场汇报会,任莉莉、乔敏、刘彩英等老师的发言博得了与会领导和教师的一致赞扬,所有的老师都为昌乐二中的“活教育”、“精彩故事”感到震撼。大家思想解放了,理念更新了,人人决心做课堂教学改革的排头兵、冲浪者。单单教师更新理念还不行,学生和家长的理念也要更新,昌乐回来后,学校整理昌乐的课改资料,以班给学生讲昌乐学生的学校生活、学习习惯、课堂表现,给学生观看昌乐二中的课改宣传片、课堂实录、“活动”德育、读书活动等,通过文字和视频资料,教育、熏陶学生的思想,使学生感知新课改的氛围,认识新课改对提高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作用。
家长队伍对新课改的支持,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学校借期中考试的东风,开了一次家长会,各班精心准备,以课改为主要内容,学生自行组织,采取多种形式,感染、说服家长,各班的家长会,或学生现身说法,让家长明白课改的好处;或让家长看本班学生的课堂视频,知道自己的孩子出色的表现;或让家长充当组长及组员的角色,互动交流,体验小组合作学习的乐趣及收获,有效地提高了家长对课改的支持率、配合度。1
二、强化校本教研,提高教师的课改研究能力。
1、以编制导学案和教案为抓手,强化集体备课。导学案,是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线路图”。导学案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各个环节,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学力。我校为了提高导学案和教案的质量,一是各学科根据教学进度,以教研组制定出了集体备课计划,确定了集体备课的时间、地点、内容等;二是根据学习内容,明确分工,责任到人,主备人提前备课,集体讨论研讨后主备人二次备课,由教研组长审稿、定稿;三是有效利用人才资源,发挥集体智慧,学校学科带头人或骨干教师经常到同学科各教研组中,进行培训、指导、参与集体备课。四是邀请市教研员进行教材培训,把握教材的重难点,掌握有效的教法学法。今后,我们将继续坚守我校集体备课的教研习惯,并不断提高集体备课的效率和质量。
2、校领导教研重心下移,追踪常态课。昌乐学习回来后,学校领导更多关注的不是经过精心包装的粉饰型的特殊课堂,而是关注鲜活的、原生态的本色课、常态课。一是校领导追踪听课,凡是赴昌乐学习回来的教师,任校长一个个追踪听课,了解研究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策略的变化,了解研究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转变;二是校领导巡课、看课,一个一个教室巡查,一节一节课巡查,看课堂上学生的展示点评、互助合作、学习激情等。走进本色课、常态课,触摸到了师生的常态交往,发现了教学中某些共性化的问题,撷取到了显示教学本质的个案,为有效、有针对地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找到了突破口和切入点。
3、建立“课改孵化室”,强化课例研究。课例研究,是我们一直坚持的教研手段,三年来,我们循环滚动地搞课例研究,逐步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近期,学校建立了两个“课改孵化室”,目的是为了高效地促进课堂教学改革。孵化室不是“实验室”,不是试验行与不行,而是认定能行,有值得推广的好方法,让参与者受到“孵化”。校领导从常态课中发现优质课,学校统筹安排在孵化室上课,让老师们去讲,去品,去比、去研究。不少老师学习昌乐的经验,吸收昌乐的课改营养,活学活用,“孵化”出了一节节适合自己教情、学情的优质课。如王建红、王艳红、郭张英等老师的课,受到了市教研室老师的高度评价,堪与昌乐二中教师媲美。各教研组以这些优质课为典型案例,通过说课、评课,深化课例研究,进一步提升了我校课例研究的实效性。现在我们仅仅是开始,今后还要在“孵化室”多比课、赛课、评课,以赛促改、以评促改。此外,在
2课例研究的基础上,学校还建立了课堂教学评价的长效机制,每学期进行课堂教学评价,统一打分评比,划分等次,以促进教师提高专业素质和课堂教学水平。
三、小组合作学习,真正成了通向高效学习的桥梁。
小组学习是课堂教学改革走向高效学习的关键,所以,教师要重视小组建设与管理,始终抓住小组评价这一杠杆,撬动小组的活力,培养小组成员的规则意识,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昌乐学习返校后,各班重新科学合理地构建学习小组,营造了浓厚的小组文化氛围,定期有针对性地对学习小组长、学科组长的工作进行培训、指导,每个学习小组每周组织一次反思,反思本小组一周来的表现,对照小组目标、组规组约,找出自己的差距和努力方向。
小组健全了,合作学习的魅力也凸显了出来,学生真正动起来了,课堂真的活起来了,激情真的点起来了。课堂上,学生充满自信和激情,能充分地表现出自己的理解、看法和观点,互帮互助,积极展示点评,用心去体验合作竞争的魅力,用心去感悟团队的力量,充分享受合作成功的快乐,体验自我价值的实现。小组之间,教师能始终抓住评价的杠杆作用,通过及时的点评、小组评价调动每个学习小组的积极性。现在,各科老师课堂上的小组评价机制已经健全,评价程序及方法也能驾驭。
四、树立大课改意识,创设课改的立体环境。
昌乐二中课改的成功,不单单是高效的课堂教学,它的学校文化、ISO9000管理体系、海量阅读、“活动”德育、八环节学习法等,都是课改成功的强有力支撑,与课改工作相得益彰。为此,我们必须树立大课改观,创设课改的立体环境。在以下几个方面,我们做了初步尝试。
1、《学生成长日记》,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我们效仿昌乐二中,每个学生都有一个计划本——成长日记。目的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制订计划的习惯,凡是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都要做好非常详细的安排,一项一项完成落实。因为是刚刚开始尝试,要求班主任一定要做好具体的指导、帮助和督促工作,确实让成长日记起到学习导航的作用。
2、疯狂诵读,有利于改变学生人生的宽度。昌乐二中的海量阅读,令人震撼,我们不敢谈海量,但能尝试大量,学校经过研究,暂时确定开展“疯狂诵读”活动。一是
3时间上给予保证,每天早晨有一个专门的诵读时间;二是有专门的阅读教材——《语文晨读》,从周一到周末,每日均配备内容不同的体例,周一背经典诗文,周二诵美文诗文,周三记精品成语,周四读名人故事,周五赏中考佳作、名家名作,周末知千古历史;三是语文教研组以年级定出诵读计划,以年级或以班组织读书活动汇报会。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会使学生达到理解文化、提升品位、开拓思维、综合提高语文读写能力的目的。
3、特色课间操,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和意志品质的锻炼。昌乐的课间跑步,是校园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们的课间操与之仍有差距。为此,学校特派体育老师去昌乐学习考察。近期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效仿昌乐的跑操进行训练,二是新教了一套韵律操,三是狠抓出操收操的质量,四是注重每次操后各班的总结整顿工作。在全体师生的努力下,我校的课间操又提升了一个档次。
4、民主科学的班级管理,给课改创设了一个和谐积极的学习生活氛围。听了昌乐二中现代班级管理介绍,可以看出这是魏书生“民主科学”的班级管理思想的升华。因此,我校继续坚守三年来一以贯之的班级管理办法,同时又注入了昌乐先进经验的新血液,如:家庭式的班集体建设、爱和尊重为主旋律的师生关系、充满温暖和亲情的生日榜、现代班级文化建设、“法治加情治”的学生“自主管理”和“自我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等。我们将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创建一个个民主、科学、和谐的班集体。
建校三年来,我们一直在推进课堂教学的改革,一直在想方设法提高课堂效率,正是由于全校上下的孜孜以求,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才能稳步提升,并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课改,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我们仅仅是迈开了第一步,现在所做的都微不足道,打造真正的高效课堂,还需要不断地学习、研究、总结、反思。我们要在坚守自己已有成绩的基础上,进一步潜心研究、积极探索、富有创造性地、脚踏实地地做好各项工作,为推进学校课改进程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三篇: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
农村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建设初探
加强农村食品药品监管,确保农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的民生问题,也是近年来地方各级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积极深入探索、寻求根本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从我镇食品药品安全监督协管站建设实践入手,并结合全国各地农村食品药品安全监督协管机制建设的现状,就如何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农村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我镇的基本做法
(一)政府重视,建立协管机构。为切实抓好食品药品安全监督协管站建设,我镇成立了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下设食品药品安全监督协管站,在镇党委、政府领导下开展工作,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业务指导和业务考核;协管站由分管副镇长兼任站长,设2~3名协管员,工作人员从镇行政和事业干部中调剂。
(二)部门指导,健全协管制度。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结合实际,对镇食品药品安全监督协管站推行“内部管理精细化、协管工作规范化”,实施“年终绩效考核、协管人员培训考试”,促使镇协管站的建设步入规范化轨道;
指导各村协管站从明确自身工作职责入手,建立起会议、培训、宣传、信息报告等一系列协管工作制度,健全协管工作体系,初步形成了轮流值班、任务到岗、责任到人的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体系。
(三)因地制宜,落实协管措施。各村食品药品安全监督协管站挂牌以来,积极宣传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对本辖区行政相对人建立基本情况档案,扎实开展协管工作。目前各协管站的初期建设和运行状况良好。
二、各村现状
近年来,全镇已有不少地方建立了村食品药品安全协管站,其运行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由当地编办下文成立了协管站,明确了一定的人员编制。二是在镇成立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下设食品药品安全监督协管站,由镇政府调剂人员从事协管工作。无论采取以上哪种模式,各地均进一步明确和落实了镇党委、政府对当地食品药品安全负总责的责任,彰显了区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在农村地区的综合监管、综合协调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但是,当前各村食品药品安全协管机制在运行中也暴露了不少的问题。村级食品药品监督协管站既不是镇政府内设机构,也不是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派出机构,地位十分尴尬。要充分发挥其协管作用,首先应从管理体制上做出必要的调整。
三、建议
在当前条件下,建立和完善镇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可以从以下途径寻求对策。首先,要赋予镇食品药品监管机构法定职权。在目前法律法规未修改的情况下,可以先对镇食品药品安全监督实行委托执法改革。在目前全国很多省市试点的基础上,由国家统一在全国乡镇建立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站(所),同时明确其职责,落实人员和经费,切实解决农村食品药品监管执法缺位等突出问题。其次,要适时整合镇食品药品监管资源。目前,食品药品安全的具体监管执法分别在农业、质监、工商、卫生、药监、经贸等部门,各部门纷纷在镇建立监督网络、延伸监管触角,但在镇建立的机构性质不一,人员组成复杂且素质参差不齐,客观上需要在农村建立统一、权威、高效的食品药品监管网络。可以率先启动“村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构整合、建立统一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的改革试点,切实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并为今后进一步推进监管体制改革奠定基础。
第四篇: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转载
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转载
▼标签: 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杂谈
转十九省区1144名县级药监局长的一封公开信
尊敬的首长:您好!
首先,恳望您在百忙之中能挤出时间认真阅读这封信件,倾听基层药监人员的真切声音,以便真实了解当前食品药品监管实际,从维护人民群众根本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大好局面,维护我国国际形象的大局出发,决策药监机构改革大政方针。
十年前,国家组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省以下实行垂直管理,被称之为“强化药品监管的重大举措”,中国开始打造自己的“FDA”。而今,在“三鹿牌婴幼儿奶粉”、“齐二药”等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频发,食品药品安全矛盾特别突出的关键时刻,在中国政府向世界发出《中国的药品监管状况》白皮书刚刚四个月,在十七大提出“确保食品药品安全”的形势下,把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降格使用,又要取消全国药监系统省以下垂直管理,这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吗?这符合世界先进的管理模式吗?这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吗?下面从九个方面反映一下我们的心声。
一、“老子”管“儿子”的体制不可复辟
十年前,卫生行政部门既是医疗机构的承办者管理者,又是监督者,集运动员和裁判员于一身。即老子监督儿子,自家人管自家人。在那种体制下,什么“严格执法”、“加强监管”都不过是用自己的手扇自己的脸,自己罚自己的钱。不妨我们可以自己用手打自己一下,谁肯真的打疼呢?为此,人民群众“看病难、吃药贵”问题成为顽疾,加上医疗机构垄断经营,80%以上的药械消费在医疗机构,价格居高不下,在卫生部门领导下的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即使发现假劣药品,也只能上报自己的卫生部门处理,往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甚至有的卫生局长说:“罚什么罚?罚了钱也是从我的左口袋挪到右口袋,还把卫生的名声搞糟了”,结果医疗机构的药品监管流于形式,导致医疗机构假药泛滥,药害事件频发,人民群众苦不堪言。目前,国际上有的国家实行卫生部门对医院药品执法监督,但是,外国的卫生部门对医院没有人员管理权和资产管理权,这与中国的卫生部门有着根本性的本质区别。为此,在中国绝不能实行卫生监管医院药品的执法体制,否则,人民就要遭殃了。
二、郑筱萸案件不能埋没六万人的成绩
1988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食品药品监管部门陆续成立,通过不断加大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劣行为,药品市场秩序明显好转,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感明显增强;不仅如此,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大见成效;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制度的实施使人民用药更为合理;通过大力发展药店,群众购药很方便,且价格便宜,在药店买药与医疗机构相比只占20%-30%,这一点,广大人民群众非常认可;电子远程监控系统正在深入实施;在奥运期间,药店含兴奋剂药品管理井井有条,使西方舆论中国药品管理混乱的阴谋没有得逞。遗憾的是,两年前国家局郑筱萸等极少数人腐败案件,给全系统造成了恶劣影响,使全国药监系统“蒙羞”,整个系统在社会上承受了巨大压力。好在党中央、国务院是非清楚,功过分明。温家宝总理明确指出“食品药品监管体制组建起来十分不易,要继续保持其独立性”,原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在全国食品药品监
管工作会议上代表党中央、国务院明确表态“不能因为少数害群之马就否定六万药监人的辛勤工作,也不能因为食品药品监管领域存在一些问题就否定多年来取得的成果和进步。应该看到,郑筱萸等违法人员毕竟在高层是极少数,食品药品监管系统这支队伍的主流是好的,为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做了大量工作,党中央、国务院是肯定的,人民群众也是认可的”。如果因郑筱萸案件取消垂直,我们基层药监人员根本不可理解,难道因为郑筱萸等极少数腐败分子出现,就可以抹杀全国食品药品监管系统的成绩?否认十年来食品药品改革成果?让全国6万多药监人员为他们赎罪?更不能由此说明设立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以及省以下垂直都是失败的,让改革走回头路。就好比说:不能因为某个市委书记、市长个人出了问题就撤消这个市一样的道理。然而围绕取消省以下垂直在全国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引起了极大的思想混乱,有打油诗道:“霹雳一声震天响,药监系统归地方;从上到下都惊慌,茫然无措四处撞;风风雨雨十年整,酸甜苦辣味全尝;打假治劣冲在先,市场规范成效强;十七大提出强监管,实际削弱在眼前;白皮书上说垂直,四个月后就改变;卫生部门本事大,药监系统傻了眼;决策高层看不见,凭着感觉定方案;十年探索全推翻,一夜退到改革前;血的教训再出现,历史责任谁承担。”如果取消垂直,受害的是人民群众,受损的是政府形象,受气的是药监人员,受益的只有少数既得利益者,公众用药安全将从根本体制上失去保障。
三、取消食品药品垂直管理,既不符合十七大精神,也不符合人民利益要求十七大报告强调,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并提出了建立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等“四个分开”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中央12号文件又明文规定,地方政府机构设置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中央不作硬性要求和规定。明确各地从实际出发,可以上下不对口,不搞“一刀切”。但最近省以下药品监管要取消垂直管理,实际上是除上海外搞了全国“一刀切”,这明显违背了上述精神,我国实施改革开放伟大战略以来,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的饮食生活由吃得饱向吃得好提升,人民群众对食品药品的质量安全要求越来越高。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及时提出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伟大方针,这就从根本制度上奠定了一切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想着人民,一切以是否符合人民根本利益为出发点的治国之策。食品药品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只有不断强化管理,不断提高安全监管水平,才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而目前要取消食品药品垂直管理,这是在强化呢?还是在弱化呢?是对人民利益有益呢?还是对人民利益有害呢?很简单,取消垂直管理,除傻子以外,都认为是在弱化,也就是对人民利益有害。有人说实行大部制改革部门越少越好,说的很对。但需要指出的是,哪些部门应当弱化,哪些部门需要扩强。我们认为在人类历史进程中人民需要的部门只能发展扩大,而不能削弱。食品药品行业尤其是药品行业在世界各国都在强化垂直管理,而我国却取消垂直,不但人民群众不予认可,就连世界各国也不会认同。作为共产党人,特别是高级党员领导干部,应以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排除一切干扰因素,做出经得起历史考验让历史证实是正确的重大决策。
四、药监人在食品监管中的责任分析
有的人认为,食品药品监管局对食品监管不利,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下边请让我们简要分析一下药监人在食品监管中的具体责任。首先了解一下我们对食
品监管职能是什么?国务院(2004)23号文明确提出食品分阶段监管的要求:食品生产阶段归质检,流通阶段归工商,餐饮阶段归卫生等等。食品药品监管局的职责是: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大案查处。4年来,我们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部门协调、联合检查、大案查处等工作。注重把综合监督职能运用到两个方面,一是在日常工作中在政府组织下,倾力协调有关部门落实各自职责,在药监部门没有被赋予对食品具体监督执法权的情况下,也只能是尽职尽责开展协调;二是在发生重大食品事故后,由食药监局牵头查处。如阜阳奶粉事件就是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牵头圆满查处了案件。还查处了“日本水饺”、“红心蛋”、“肉疙瘩”事件等。而在“三鹿”事件中,药监系统是国务院明确规定查处案件的部门却成为被查对象,这在逻辑上能说的通吗?这符合国务院文件精神吗?我们药监人对食品监管哪些责任还没负到呢?我们又能负哪些责任呢?
五、取消垂直管理县级药监队伍专业素质必然大大降低
一、县级药监班子人员专业素质分析。10年前,基层药监局班子一般是这样组建的,局长年龄在50周岁以下,文化在大专以上,而副局长必须在45周岁以下,文化水平是学药、学医或学法的本科学历。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局长超过55周退居二线了,具有专业知识的副局长接替岗位,而缺额的副局长位置是从全省公开招录的优秀的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员中选拔的。这样接续下去,就保证了基层药监领导人的专业素质,保证了药监队伍质量底线。这种做法也正是美国食药监领导人的模式。如果取消垂直归地方,接替县级局班子的人员是谁呢?是县委从党政机关和各乡镇派去的干部,专业素质能相比吗?不能,明摆着不能。如果让外行领导药品监管这一特殊工作能行吗?肯定不行。要知道在美国购买药品很严肃啊,尤其买处方药品比购买枪支还难啊,这么清楚的事情,决策人为什么不用心考虑一下呢?
二、县级药监执法队伍专业素质分析。近10年来,县级药监执法队伍是这样组成的,先是核定各县公务员人数,再拿出70%的指标由省人事部门在药监系统内公开考试、择优招录,剩下的30%指标由省人事部门逐年招录,而逐年招录的人员均是学药、学医的大本以上学历。执法队伍组建后,每年几次参加国家、省、市组织的培训,业务素质大大提高。如果模式不变,随着时间的推移,执法人员学历都将在专业大本以上。执法队伍的素质完全能够适应实际工作的要求,且与美、英、法、德、加拿大的监管水平在接近。如果取消垂直,随着年龄的增长,该退的退了,逐渐人老庙空,由于县政府公务员指标有限,别说专业人员就是吃财政人员也给不了,目前有的县已有一半人员到龄了,人员匮乏青黄不接状况马上出现。比如现在农业、水利等部门哪个不是青黄不接、多年人才空挡呢?没有专业人员,没有正式人员,那只能找一些打工仔干活,打工仔少了市场没人管,必出大乱子,打工仔多了必然乱罚款,哪还谈得上执法质量呢?要知道药品管不好是会死人的,《美国食品药品百年监管历程》不已完全说明这些问题了吗?取消垂直,国家省钱省公务员指标了,可基层人员素质和质量问题县政府哪能解决呢?药监人很难想通,药品研制、生产、经营、管理这么难又这么复杂的工作,怎么说散包就要散包呢?决策人不觉得该认真思考一下吗?
六、药品监管地方政府负总责的分析
有人说取消垂直管理旨在落实地方政府负总责,让我们共同分析一下,地方政府在食品药品监管中尤其在药品监管中负得了这个总责吗?请看这几年地方政府是怎样负总责的:一般是签转个文件,听听汇报了事。比较认真的在年初开个会,签订一下责任书,平时上边来文件转发一下,过年节找几个部门联合检查
一下,走马观花看几个屠宰、食品生产、药店、食品超市点,录个新闻放一放。如上边下来督查,编写个材料汇报一下,看两个点吃顿饭走人。请问,这种“应付型”工作方式能负起总责吗?答案只有一个,不能。尤其是药品监管更不能。因为地方政府事务繁多,侧重的是经济发展,在地方上医药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很少,绝大多数地方政府不可能把主要精力放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上。而药品垂直管理上下一条线就有一条心,搞好药品监管。这几年基层药监人员是怎样工作的呢?县局定期检查项目有:对辖区内所有药店每季检查一遍,乡卫生院以上医疗机构每半年检查一遍,村诊所每年至少检查一遍。检查中认真对照法律法规作好现场检查笔录、调查笔录、责令改正、听证、合议、处罚决定等文书,对一般违规现象记录在案,限期改正,到时再到现场督查落实;对明显违规的给予处罚,不讲私情。每办一个案件哪怕小数额的罚款也要把文书装订成册。各县对所有相对人均建立专项管理档案,对在一年中的所有不良表现都记录存档,文书管理期均为30年。国家局当发现假药时,通过电话、传真、信息“三齐步”措施,4小时就可传输到基层,基层药监人多次在夜间接到通知,便立即起动应急预案,连夜集合人员兵分几路到药店查处假药,发现假药后立即下架封存,并将结果上报。这些年为了药品安全,专项行动一个接着一个,如“非典”安全用药、药品“分类管理”、“邯郸宏宝”事件、“奥运”安全用药、“齐二”事件、各时期药械市场整治、先后近300种假药查处行动等等,忙得药监人不亦乐乎。由于人员较少任务繁重,这些年基层药监人早上班晚下班礼拜天也加班已成习惯,尤其是基层局长一年能过上几个礼拜天呢?山西高志全局长为了药品安全遭人残酷杀害,把生命都丢在工作岗位上。近几年基层药监局还建立了干部队伍、财务管理、机关效能、市场监管等一整套规范有序的运行机制。平时工作紧张又有序,年终千分考核严肃而认真,这就是我们的“务实性”工作。正由于我们辛勤的默默无闻的“务实型”工作,带来了全国人民用药的基本安全。有的人因郑莜萸事件而抹杀我们药监人的成绩,让药监十年改革成果毁于一旦,我们药监人心里能平衡吗?如果取消药品垂直管理,地方政府和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等干扰因素必然增多,势必影响着公平公正执法;药品异地监管的难度必然加大;电子网络远程监管将难以进行;绝大多数地方政府监管经费必然减少;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必然流于形式。这都不可避免地影响着监管水平和执法质量,监管力度将大大削弱。这都直接关系着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平时不出事,你好我也好,一旦出了事,地方政府千方百计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隐瞒遮掩推脱责任。如果发生大事故,不论发生在哪省哪市哪县,都会给党中央、国务院找麻烦,都会给中国造成不良的国际影响。地方政府怎么能负起这个总责呢?
七、药品的特殊性、独立性,必须保持垂直管理
药品是人命关天的特殊商品,它同食品有着根本性的区别。吃了坏食品一般是闹肚子,“三鹿”事件大及全国才死亡四人,“疯牛病”事件传之世界许多国家也才死亡四人,而药品事件要严重百倍。1937年美国磺胺事件 358人肾衰竭、107人死亡。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对氯霉素管理不严,因用药不善先后有1000多人死亡。1957年德国因药品管理不严,致使“沙利度胺”(反应停)作为治疗孕妇呕吐药品在加拿大、日本、欧洲、澳洲等17个国家上市使用,到1963年导致生产“海豹肢畸形儿”10000多名,半数产后死亡,还有数千个胎儿死于母腹,生活在当今世界的还有几千人。近10年,在中国没有发生类似这样的药品悲剧,正说明6万药监人的成绩。一种新药品的研发需要几年时间,没有科学监管手段不行,比如要进行“双盲法”试验,食品生产就用不着;药品的生产、经营、使
用也必须靠科学技术、科学体系、专业人才、严格管理才能保证其安全性,比如药品异地协查是及时查处制售假劣药械的重要措施,取销垂直将很难实施;药品和医疗器械检测工作属于高科技领域,技术含量较高,监测能力和技术设备要求都十分专业,而目前地方特别是市、县两级技术力量都根本无法完成,如果取消垂直管理,把省、市、县药品检验机构从一个体系中分开,各自为政,外行领导内行,必然大大削弱和降低药品技术监督效果,安全隐患将大大增加,老百姓用药安全势必受到严重影响。20世纪90年代美国FDA也曾一度受到某些国家领导人的冷落,但人民的拥护和国会的支持,才使其成为具有国际权威的监管机构。中美国情不同,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相同,如果说有不同的话,中国的国民素质较美国有明显的差距,药品造假现象更容易发生,这就更需要保持垂直强化监管,而不是弱化。如果说我们基层药监机构对食品没有监管好,又鉴于药品的特殊性,我们药监人衷心地建议首长,我们可以不管食品,机构名称还是“药品监督管理局”,目前还是2005年管理药品的原班人,还只履行药品监管职能。总而言之一句话,药品垂直管理体制不能动摇,这个体制如果动摇了,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是要吃大亏的,类似“反应停”世界悲剧还会再次发生的。新华网10万网民97%支持垂直管理的要求也说明了这一点,请领导对药品监管体制慎定,以便让中华民族少走弯路,少交学费。我们药监人愿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不辜负全国人民重托,面对极大压力,不断发展完善,在挑战中成长、成熟,成为让党中央、国务院放心,让全国人民信赖的安全用药的坚强卫士。
八、垂直管理是国际先进管理模式,与国际接轨是必然趋势
《美国食品药品百年监管历程》一书清楚说明,美国垂直管理很严很细很成功,比如发现一块牛肉有问题,在48小时内连它在加拿大的妈妈都能找到,发现一种假劣药品48小时全国都能下架封存。而为这一模式美国药监人员以数千人丧命为事实与商业利益者斗争了一百年。中国改革开放30年证实,外国的先进经验必须学习,食药垂直管理尤其是药品的垂直管理不但要保持而且要加强,这样,对党对国家对人民都有利。恰恰相反,我国药品监管正在健康前进之时,再有十年有望赶上美国之际,突然让历史车轮倒转,这样无疑把距离拉大了,可受损失的是国家和人民啊!
九、慎重决策大事
我们非常难以理解,食品药品监管机构这样一项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大局,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大业的重大改革,竟当成儿戏办理,在没有征求最有发言权的专家、基层群众和药监人员意见的前提下,只凭发给某些官员的几张问卷,就可以草率决断,仓促定案。在此,我们全国6万基层药监人员诚恳希望各层决策者们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群众,认真了解当前食品药品市场安全现状和监管实际,倾听人民群众对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呼声和期盼,以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为根本,切实拿出符合实际符合国情的调研报告,再做决断,不要只是听汇报,看表面工作,拍着脑门就搞机构改革。毛主席亲自调查研究的作风可是领导干部的传家宝啊!我们强烈呼吁,各级决策层的领导们,正确认识保持药品垂直管理,保持对卫生部门的制约机制,对医药市场监管的重大意义,这对维护群众用药安全、保证药品质量和价格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否则,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将成为各级政府的心头之患,成为危害百姓身心健康的猛虎啊!
我们的衷心表白很可能无济于事,我们的预测后果很可能引不起重视,但是,几年后大的血的教训再次出现,到那时再改过来损失可就大啦,距外国先进管理的距离拉得更大啦,我们敬爱的领导,请您挤出点时间搞一下调研或听一下论证好吗?这可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啊!
第五篇:对医疗器械监管的一点思考
对医疗器械监管的一点思考
永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吕国善
目前,医疗器械已广泛应用于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等各个领域,在医疗服务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医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随着数字化和医疗方法的不断改进、创新,医疗器械新品种不断涌现,这些都对医疗器械的市场监管带来了新的挑战。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日常工作,就如何加强医疗器械监管,与大家交流一点心得,以期共勉。
一、作为医疗器械行政执法人员首先应熟悉医疗器械监管法律法规及相关专业知识。
(一)首先应对医疗器械监管法律、法规做到及时知晓,充分理解,烂熟于胸。如果医疗器械行政执法人员对医疗器械监管相关法律、法规不熟悉,那医疗器械监管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依法监管、依法行政将无从谈起,执法人员将出现乱执法、乱作为,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利益得不到保章,监管好医疗器械市场,维护好人民群众用械安全有效将成为一句空话。
(二)要熟悉医疗器械注册证编排规律。要善于运用医疗器械注册证编排规律查找问题,如我局行政执法人员在例行行政执法检查时发现某避孕套外包装盒标识的注册证为“粤药管械(准)字2670194号”,文号中未标明批准年份,经核查该产品为假冒产品;同样利用医疗器械注册证编排规律,我局在另一次行政执法检查时发现市场上标示为“×药管械(试)字2003第200××××号”的试字号医疗器械,我们知道试字号后面为过期年限,正常的注册证编排应为“×药管械(试)字2003第2005××××号”,这种注册证号明显不符合注册证号的编排格式,经核查也属假冒医疗器械。另外,2004年8月9日后国家不再批准试字号医疗器械产品。但也不绝对,可能在过度期中会出现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受理,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的情况,同样还会出现试字号产品。只是如果在市场上发现有2004年8月9日以后批准的试字号产品,那稽查人员可得留点神了,要将此类产品作为重点核查对象,需做进一步查实,以防是假医疗器械。
(三)医疗器械的分类要清楚明了。比如说X线诊断设备:200mA以上属Ⅲ类产品而200mA及以下属Ⅱ类产品,如果在检查过程中发现200mA以上的X光机,却标识为二类医疗器械,这样的X光机很可能就是假冒产品。又如2002年8月是避孕套医疗器械分类代号变
更的一年,之前为267,之后为266,如2003年批准的避孕套分类还标识为“267”,那么这可能就是一个假冒产品;如分类标识为“268”“269”等等的避孕套,可以说就是假冒产品了。另外在医疗器械分类目录上,CT属Ⅲ类医疗器械,而CT中所使用的医用X射线管(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球管,以下简称为球管)属Ⅱ类医疗器械。球管是有一定曝光次数的产品,在使用了一段时间后必须更换。按照这种思路,我局针对CT中球管进行了专项检查,结果,发现了几例没有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的球管。我们还可将这种思路扩展到医用X射线设备,如X光机、全数字X线诊断设备、计算机放射影像处理系统等设备,这些设备和CT一样均需使用球管,这些设备中的球管也是有一定曝光次数的,若干时间后也必须更换,那么这些更换的球管有没有产品注册证书呢?利用这种发散式思维,就能拓宽我们监管的视野,扫除监管盲区,杜绝未经注册、无合格证明、过期、失效或者淘汰的医疗器械在市场上流通和使用。
(四)对医疗器械相关的电子、医学、机械、外语等方面的知识要有积累。在熟悉医疗器械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还要注重从工作中及各种书籍、网络中积累医疗器械相关的电子、医学、机械、外语等方面知识。有了这些知识,监管人员将会如虎添翼。
二、要善于思考,总结经验,从实践中形成一套科学的、切合实际的监管方法。
医疗器械监管的专属性和专业性很强,如果不善于从监管实践中总结经验,每次检查都流于形式,只限于检查几个医疗器械,或只检查某医疗器械的部分资料就很难发现问题。为了避免检查中出现监督死角和盲区,就要形成一套科学的、切合实际的监管方法。这套方法可能因人因地而异。如我局在监管实践中摸索出的“四看三对”工作方法。
四看:即看被检查单位证照,看医疗器械购进渠道(包括供货单位证照及购进票据、发票等),看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书及合格标识,看医疗器械实物。三对:即仔细核对供货商证照上的信息与购进票据、发票上的信息是否一致(包括单位名称、票据上加盖的公章名称及证照上加盖的公章与票据、发票上加盖的公章是否是一个公章等),仔细核对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书信息与医疗器械实物是否一致(如生产日期、型号、生产国等信息),仔细核对产品说明书功能主治与审批内容是否一致等。
通过“四看三对”,我局发现某医疗机构使用的干式打印机机身标签标识的制造国,与其注册证书许可国不一致,而其又不能提供机身标识的制造国的注册证书,从而一起使用无产品注册证书的医疗器械大案浮出了水面;利用“四看三对”,我局还发现,某医疗机构使用的全数字X线放射成像装置注册证书为2006年3月批准的,此前该医疗器械无任何其它注册
证书,而该机机身标签却标明生产日期为2005年12月,且于2006年1月就被销往了医院,最后该机被确定为无产品注册证书的医疗器械;依然是通过“四看三查”,我局发现某医疗机构购入的喉镜,供货商提供的是甲单位的证照,而发票却是由乙公司开据的,经核查,该医疗器械系非法渠道购入的。
三、针对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使用中存在问题的重点环节及重点品种进行重点检查,加大监管力度。
如医院在医疗器械的管理中容易出现:有的医疗器械购进把关不严,验收不规范,存在某些临床医生自带医疗器械手术、各科室自购医疗器械等;有的大型医疗器械管理不严格。将大型医疗器械的部分或附件以租赁方式(对方供设备,院方交纳使用费)购进。这种购进模式,容易造成医疗器械检查验收流于形式或根本就不验收。另外,大型医疗器械有很多附件,有的附件是需要另外注册的,但医院在购入大型医疗器械时,往往只注重对大型医疗器械本身进行检查验收,而忽视了对附件的验收。如我局发现某医疗机构,购进的大型医疗器械CT,附带了一个心电监护仪,该监护仪机身标识文字均为英文,而该CT注册证书产品性能结构及组成一栏并未标明有该心电监护仪,且该仪器也提供不出任何产品注册证书,我局认定该机为无产品注册证书的医疗器械;有的进口医疗器械时,存在思想麻痹和管理上的误区。认为该设备是世界著名公司生产的就不会有问题或认为该机已通过了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不会有什么问题了。这些误区,造成让验收流于形式,或根本就不验收,从而导致某些无产品注册证书、过期、失效或者淘汰的医疗器械流入医院;有的一次性无菌器械管理不严格。存在购进、使用不规范、使用后不毁形等问题。同时,为确保医疗器械监管取得实效,应将进口医疗器械、植入性的医疗器械和一次性无菌医疗器械产品列为重点监管进行品种重点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