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河谷特色林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推荐五篇]

时间:2019-05-12 21:39: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伊犁河谷特色林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伊犁河谷特色林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一篇:伊犁河谷特色林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 介绍了伊利河谷林果业的现状,分析了当地林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当地林果业发展的措施,以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

关键词 特色林果业;问题;对策;新疆伊犁

中图分类号 f326.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8-0308-03 伊犁州林果业发展现状

1.1 林果业种植基本情况

截至2015年底,伊犁州直各类林果总面积4.60万hm2。其中:苹果1.62万hm2,葡萄8 260.0 hm2,树上干杏8 813.3 hm2,核桃3 873.3 hm2,桃、李、西梅、鲜食杏2 400.0 hm2,其他(红枣、榛子、樱桃李、梨、文冠果等)6 486.7 hm2,已初步形成以苹果、葡萄、树上干杏和桃、西梅等时令果品为主的四大产业基地格局。2015年结果面积为18 640.0 hm2,其中:苹果7 086.7 hm2,葡萄6 013.3 hm2,树上干杏3 406.7 hm2,桃李西梅1 013.3 hm2,其他1 120.0 hm2。产量29.41万t,其中:苹果9.47万t,葡萄12.88万t,树上干杏2.92万t,桃李西梅2.94万t,其他1.20万t。林果总产值13.25亿元,拉动农牧民人均收入701元,较上年增收32元。

1.2 保鲜库、专业合作社、出口备案基地

州直(不含奎屯市)已建成投入使用低温保鲜库16.9万t,共有林果专业合作社65个,各类果品出口备案基地共有20个,州直共注册林果产品商标25个,审核认定州级特色林果示范园35个(表1)。

1.3 林果加工企业情况

州直现有大型林果加工企业6个,主营产品涉及葡萄、野酸梅、树上干杏等。固定从业人员292人,带动农户数7 050人,年销售额18 350万元,年利润3 260万元。

存在的问题

2.1 林果基地抵御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非常薄弱

低温冻害、倒春寒、霜冻、雪灾、冰雹、大风、暴雨、洪水等极端灾害天气连年给州直林果产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州直林果重点县市近几年造林基地的立地条件越来越恶劣,防护、灌溉等基础设施不配套或者严重缺乏,致使部分县市新造林基地的苗木成活率和保存率不高,退耕还林基地的毁林重造、四荒造林基地的嫁接改造、未达验收标准造林基地的补植补造、受灾受损基地的更新抚育尚存在较大的缺口等。

2.2 林果业科技支撑能力严重不足

林果基地的科学管理、精细化管理水平不高,促农增收致富贡献率不稳。科技攻关投入力度不够,培训指导任务繁重,实用技术推广维艰,技术人员较为缺乏。

2.3 林果业加工转化能力,不能适应州直林果产业发展的实际

伊犁州果以销售鲜果为主,采后贮藏、保鲜技术落后,州直已建和在建的冷藏保鲜库容量仅为16.9万t。对上市期集中的果品只能优质果贱卖,等外果、残次果几乎没有销路。林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产业带动能力薄弱,现有的几家林果加工企业年加工各类林果仅2万余t,果品的收购、加工、转化率低,企业规模小,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与果农的利益连接机制缺乏,产品研发和市场开拓能力不强,难以适应州直特色林果业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形势。

2.4 林果业市场开拓能力亟待加强

各类林果专业合作组织服务层次还较普遍低,内部运作还不规范,组织引导能力还很薄弱,销售市场集中在本地,对区内外、国内外的市场开拓力度不大,导致果品销售难的问题严重。

2.5 果园投入产出低,效益不高

2014年伊犁州直苹果生产投入为31 755元/hm2,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59 790元/hm2。2015年由于伊犁河谷受早春低温冻害影响,平均投入更低,苹果生产环节物质费用平均为16 408.35元/hm2,人工费用平均为5 191.5元/hm2,平均总成本为21 599.85元/hm2。树上干杏的投入更低,尚不足15 000元/hm2。如此低的投入带来的是低产出,果品产量和品质不高,难以发挥林果业较高的经济效益。

2.6 林果业专业合作社数量少,且运行机制有待进一步规范

目前,州直各类林果专业合作社共有65个,拥有种植基地规模518.0 hm2,占州直林果种植总面积的11.26%;各类林果专业合作社年产果品0.16万t,仅占州直林果总产量的0.54%,合作社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从合作社的规模来看,成员在50人以上的合作社不到合作社总数的50%,规模小、带动能力不强、抗风险能力薄弱。

合作社管理水平较低、运行极不规范,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规模化生产的效益无法发挥。由于果农分散生产,农业投入品、果树管理、采摘运输等环节不能统一开展,导致果品质量、上市时间等千差万别,无法充分发挥果树集中生产的规模化效应。二是合作社内部的规章制度缺乏,或是组织松散,或是由负责人说了算,没有发挥合作社应有的作用,缺乏凝聚力和带动力,无法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应有的作用[1]。三是缺少管理和技能培训。新技术和新方法是果品高产高效的必要条件。但是在实际生产中,受合作社成员文化素质低、技术水平落后、资金不足、人员不够等因素的制约,合作社的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力度不大。三是对农民合作社的认识不足。虽然合作社近年来发展较快,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很多农户对合作社的相关知识了解非常少,对合作社的性质认识模糊,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内容及好处不知情、不了解,致使有些农民对加入合作组织有顾虑,积极性不高。四是年二次返利额比例低,调查中发现年二次返利的合作社仅占合作社总数的18.6%。2.7 精品园、高标准示范园少,示范效果不明显

2009年以来,州林业局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确定了州直一个特色林果县(霍城县)、10个特色林果乡(巩留县阿尕尔森乡、伊宁县多浪农场等)、22个特色林果村(霍城县莫乎尔牧场一村、特克斯县四乡阿克铁热克村等)、30个特色林果示范园。总的来看,林果示范园数量还是太少,覆盖范围不足,且具有较高科技管理水平的精品示范园缺乏,示范带动效果有待进一步提升。

2.8 病虫害综合防治力度不够

由于果农对病虫害的防控意识不够,苹果棉蚜、苹果小吉丁虫、苹果蠹蛾、苹果黑心病、腐烂病以及树上干杏细菌性穿孔病危害严重。

对策

3.1 完善规划,科学布局

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林果业发展规划。依托规划区的水土光热资源,选定主栽树种的适生栽培区,合理确定发展优势树(品)种的最佳区域布局。发挥特色,实行重点区域优先发展。不仅规划区内,树种、品种搭配要科学合理,更要考虑株行距和单位面积的适宜保留的有效株数,便于间作套种和机械作业[2]。

3.2 强化林果业实用技术培训

要强化对各级业务干部的培训,提高水平,增强能力,使其尽快成为林果产业发展的推动力和服务者,重点是强化州、县(市)、乡(镇)、村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广大技术人员的科技服务水平;在州、县(市)业务部门建立二级技术培训基地(中心),建立完善县(市)林果技术服务机构,保证经费积极举办特色林果专项技术培训和科技下乡、技术上门服务活动;充分发挥“百名专家技术服务团”的功能作用,为广大果农和林果基地提供培训教材、指导、服务;要加强基层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各种林果专业合作组织,逐步形成林果技术服务网络,解决林果专业技术人员不足和素质偏低的问题,通过专业技术人员的再教育、非专业人员的转型培训、科技特派员制度、“三定三挂”等措施加强现有技术干部队伍管理,提高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加强与国内科研院校的沟通协作,培养专门人才,进行科技攻关。

3.3 典型引领,示范带动

在州直各县建立一批高标准精品示范园,这些示范基地严格按照标准建园、定植、修剪、改造、技术管理、培训服务等,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3.4 产品认证,打造品牌

要占有市场,解决好果品的销售工作,提高种植的经济效益,就要重视品牌发展,打造知名品牌。要做好出口基地备案和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申报认证工作,组织建立营销队伍,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提高特色林果产品的经济效益,增强发展特色林果业的动力和信心[1-2]。

3.5 招商引资,加工促销

目前,州直特色林果业大型加工、销售企业少,仅有的新疆农夫基地霍城果业公司、伊犁特野生果业投资开发公司等几家企业也受市场风险、自然灾害等的影响,不能正常加工、订单生产,难以保障果农收益。必须依托伊犁地缘和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引资的工作力度,积极引进、扶持一批基地建设、收贮加工、冷藏保鲜、运输配送、销售服务型的龙头企业,积极引导各种经济组织参与林果产品加工、贮运、保鲜和市场营销,形成辐射拉动基地的快速扩张和提质增效的中小型加工企业群体,从而在根本上解除广大果农的后顾之忧。

3.6 减灾防灾,安全生产

采取多方面积极措施,减少自然灾害对林果业发展过程中造成的损失,是确保林果业健康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要继续加大国家援疆、林业援疆、对口援疆等多项优惠政策、项目资金的争取力度,在有条件的县市先行进行试点,尽快争取将林果业保险纳入国家政策补贴保险范畴,尽快实施全覆盖、低费率、广受益的林果业政策保险。多措并举,综合防控,确保州直特色林果产品的绿色生产、安全生产。

3.7 促进林果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

林果业专业合作社在促进林果业规模化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果品的质量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促进林果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真正发挥专业合作社的优势,需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善:一是规范专业合作社内部林果标准化生产,降低生产成本;二是加强教育引导,营造良好环境,完善合作社投入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激发社员的合作热情;三是扩大规模,促进合作,积极引导龙头企业与合作组织联姻,实行“公司+合作组织(基地)+农户”模式,增强合作社的市场竞争力。四是用足用好银行信贷政策,加大金融政策和知识的宣传力度,针对一些运作规范、规模较大的合作组织,积极协助其与金融部门沟通,用足用活现有信贷政策,利用联保贷款和保证贷款的还款方式、还款期限的灵活度,合理谋划贷款额度、还款方式和还款时间。鼓励信誉好、有经营实力的林果专业合作社申报林业贴息贷款,保证收购资金,提高果品质量,带动农民实现共同发展[3-4]。

3.8 科学生产,提质增效

伊犁河谷特色林果产业带初步形成,州直林果基地建设扩张任务已经完成,截至2015年,各类林果面积已达4.6万hm2,而结果面积18 640 hm2,占林果总面积的40.52%,大部分果园尚处于幼龄期。因此,提质增效是今后一个时期内林果业发展的重点,具体应做到科学施肥,合理灌溉,简化树形修剪,病虫害综合防治,提高单产和果品质量。

第二篇:文化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和对策

刘朝来重写稿

实文化强省战略部署推进文化产业跨越发展民进安徽省委

一、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近年来,我省积极推进文化强省战略,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建设文化强省的指导思想、思路目标和重点任务,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文化事业发展和对外文化交流的步伐不断加快,文化产业连续5年增幅30%以上,创造了全国瞩目的“安徽现象”。但是从整体上看,我省文化的产业基础仍然十分薄弱,文化资源大省向产业强省的跨越任务十分艰巨。一是规模和经济总量不足。2009年,我省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不到400亿元,占全省GDP比重约为3%, 而同期北京市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接近GDP的10%,上海约占8%、广东为6.7%、湖南为5.1%。即使在中部地区,我省也处于中后位次。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十二五”末,文化产业要实现增加值1000亿,任务艰巨;二是特色和优势产业不足。文化领域条块分割,规模普遍偏小,规模大、产业规模化和集约化程度高、具有规模效应和带动作用的市场主体数量少,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文化产品区域特色不显,品种不多,竞争力不强。文化资源、文化企业、文化品牌的培育整合、配置优化、引导管理力度不够,低层次运作、小环境发展、松散性管理导致资源优势很难转化为品牌优势和产业优势。

影响我省文化产业化进程的因素很多,与文化强省的要求比,主要表现在“四个不适应”。

一是文化产业化意识不适应。调研显示,关注文化的教化、喉舌、阵地等社会效益,轻视甚至漠视文化的商品化和产业化运作的现象仍然存在,在这种思维定式之下,文化建设在一些地方的发展战略和规划中难以摆上应有的位置。相关管理部门习惯于在从政治角度和社会效益上“定条例、设门槛”,重事业、轻产业,重评奖、轻市场,重投入、轻产出的工作模式仍未彻底改变。文化产业意识的淡薄,直接

1导致文化建设缺乏市场视角与考量,许多有产业价值的文化资源和文化现象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二是人才队伍建设不适应。我省文化人才总量不大,结构呈现为“三多三少”,即传统意义上的文化人才较多,现代创意文化人才少;专业研究的人才较多,熟悉文化市场、擅长资本运作的经营人才少;具备基本专业素质的人才较多,高层次和复合型领军人才少。人才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三是投融资的体制和总量不适应。一方面,我省文化建设投入基数偏低,据文化厅的统计,2006-2008年,我省年人均文化事业费分别为5.85、7.4、8.5元,只占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居全国第30、28、29位,资金投入不足已成为制约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另一方面,文化产业大多实行的准入制,部门、行业、地域及所有制的准入限制、不计投资回报的事业型单一投资方式、加之文化产业法规体系的不完善,都造成民间资本和外资对文化产业只能望而却步。

四是文化产业管理体制不适应。我省在文化体制改革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也创造了许多好的经验,尽管如此,管理体制的改革仍然任务繁重。就文化产业发展而言,目前急需解决的有各自为政,职能交叉、多头管理、缺位与越位并存的问题;严重影响资源和要素合理流动与优化配置,制约市场微观主体跨地区、跨行业经营的行业壁垒问题;劳动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三项制度建设问题;投融资渠道不畅、法律政策不完善的问题;运行机制僵化,管理体制缺乏活力的问题;人才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方式与手段落后的问题等等。

二、加快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1、落实“文化强省”战略,营造文化产业发展的氛围。落实文化强省战略,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前提是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充分认识文化在促进经济转型,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建议省委、省政府将文化建设、包括文化产业发展纳入各级党政机关的工作目标和考核体系,使“文化强省”战略目标,具化为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指标和各项政策措施,细化为各级政府的工作任务、各级领导的考核评价指标。积极实践和破解我省文化产

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营造文化产业发展的环境和氛围,2.整合文化资源,打造一批特色园区和重点产业集团。我省龙头企业带动战略已初显成效,报业、出版、发行、演艺、广电五大集团发展势头迅猛。我们认为,应依托这些大型集团和省“861”规划项目,重点支持优势企业的立体联合和跨越发展,推动跨地区、跨媒体、跨行业的资源整合和战略重组,组建一批集约化水平高、产业集中度好、技术实力硬、核心竞争力强的一流产业集团,形成我省文化产业的“领头军”;依托黄梅戏、花鼓灯、文房四宝、“两山一湖”等地方特色资源,打好徽字牌,建好特色园,积极发掘和开发文化旅游、娱乐项目,延长特色文化产品的产业链,组成我省文化产业的“主力军”;依托蓬勃发展的文化新兴业态,推动文化产业与高新技术的结合,大力发展创意、网络、会展、动漫等产业,组建我省文化产业的“生力军”。

3、强化人才战略,构建文化产业发展人才支撑体系。人才是发展的关键。就我省文化产业而言,培养和建立文化创意、文化科技、文化经营管理、文化经纪人四支队伍是当务之急。建议将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纳入人才强省战略,抓紧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创新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机制。将培养文化人才尤其是紧缺型人才作为文化强省的基础性工作来抓,树立大文化人才观,科学而切实地制定人才的培养和评价标准体系;二是建立切合实际的人才引进、评价和使用机制,设立专项资金支持高端和紧缺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三是因地制宜制定人才激励机制。可以结合实际,设立激励薪酬、重大成果专项、股权分红、期权激励等灵活多样的措施,提高人才待遇,做好人才储备。

4、广开融资渠道,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加快建立以国有资金投入为主导的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投资机制市场化的投融资体系。为此,建议在设立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基础上,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积极探索下列资本运营模式:成立省文化产业发展投资风险担保公司,为文化产业化提供风险投资和贷款担保服务。借鉴北京等地做法,通过与金融部门签订框架协议,以无形资产抵押和信誉担保等形式,对文化企业给予资金支持。降低投资准入门槛,积极引导和吸引国外、省外和民间资本投资文化产业。

完善民营企业投资文化产业的法规和政策,推动民营资本向文化领域流动。

5、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动力支持。当前的主要工作是: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彻底革除机构交叉重叠、政出多门、多头管理、部门分割的弊端,建立精简、高效、统一的大文化行政管理体制,全面负责文化大市场的培育、管理、调控和监督。严格区分公益性文化与经营性文化的界限,实现政企分开、政事分离,将经营性国有文化单位和公益性文化单位中的经营部分全部推向市场,使其成为独立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的主体。树立大流通、大市场观念,加快培育文化要素市场、劳务市场和产权市场,推动文化企业的资本运营和优化组合,促进文化产业走上规模化、集约化、科技化的发展之路。

第三篇:服装网络营销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

服装网络营销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

一、我国服装企业的网络营销背景及行业发展状况

我国是世界服装消费的第一大国,服装企业和服装品牌众多。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国外服装巨头纷纷开始大规模进入中国市场,我国服装市场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面对严峻形势,我国部分服装企业开始探索新型的网络营销策略,以便能高效、互动、实时地满足消费者需求,增加消费者忠诚度,进而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网络营销策略是企业根据自身所在市场中所处地位不同而采取的一些网络营销组合,它包括网页策略、产品策略、价格策略、促销策略、渠道策略和顾客服务策略等。网络营销策略是随着电子商务发展而产生的,它在电子商务应用相当广泛,对电子商务的发展起到了非同寻常的作用。目前,服装企业开展网络营销已比比皆是,但如何更为有效地运用网络营销手段来提高服装企业的经营效绩,是服装业内人士更为关心和不断研究的主题。

我国服装业网络营销发展历史较短,许多服装企业才刚刚迈入网上销售产品的的行业中,网络营销策略在我国处于探索期,发展不够健全,一些小的服装企业在网络营销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面对这种形式,很多学者对我国服装企业的网络营销策略进行了探讨。目前,国内学者对服装网络营销策略的探讨主要集中在理论方面,而没有与现实相结合,本文主要根据国内服装企业网络营销的背景和现状,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从而促进我国服装企业合理健康发展。

(一)我国服装企业的网络营销背景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互联网越来越熟悉,网络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它覆盖了世界的各个角落,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方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网民数量和网购人数直接影响着现实和潜在需求,是服装企业和从业者重视的群体。截至2010年6月30日,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2亿人,普及率达到31.8%,手机网民规模年增加4334万,达到2.77亿人;截止2010年10月11日,我国网购人数达到1.42亿。可见,我国网民数量和网购人数较多,这为我国服装企业开展网络营销提供了前提。

网络营销产生的观念基础是消费者价值观念的转变。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者主动性增强,消费者会主动通过各种可能的途径获取与商品有关的信息并进行分析比较,这些分析也许不够充分和准确,但消费者却可从中获得心理上的平衡,减低风险感和购后产生后悔感的可能,增加对产品的信任和争取心理上的满足感。同时,消费者也更加注重个性消费,他们往往喜欢购买与众不同的产品来张扬自己的个性。个性化消费是部分消费者的一种心理需求,个性化消费往往是一种差异化的标签形式。消费步入个性化时代,不仅仅是经济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随着大众文化的支离破碎,大众文化将被众多广而杂的平行文化取而代之,社会精英们不再是经典文化的追随者,而成为亚文化的部落人。

网络市场作为虚拟空间的交易市场,是交易方式上的又一次革命,对于传统的服装市场模式来讲,电子商务交易已经成为一种新的交易方式在转变传统的市场交易理念,并在传统的市场模式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例。虽然我国服装业网络营销发展迅速,但是受技术、硬件及服装产品固有特性等因素的限制,它也不能完全取代传统营销,作为一种新的营销方式和营销手段,它与传统营销共同够成一个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新营销体系。

(二)服装电子商务行业发展状况

服装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是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子商务基础环境的日益成熟,我国服装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服装业网络营销的商业模式也由最初的构想转化成具有明确的盈利模式的商业形态。并且,在服装网络营销领域已出现了多家成功运营的典范企业。

1.我国服装电子商务概况

从当年曾风光无限的PPG开始,国内服装电子商务发展的脚步越来越快,在国内电子商务先驱淘宝网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传统服装企业加入电子商务大军,如雅戈尔、李宁等。我国服装电子商务整体还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已经出现了几家具有规模和具备一定影响力的企业,如淘宝网、拍拍网、唯品会、麦包包、凡客、银泰、梦芭莎、乐淘、麦考林、俏物悄语、阿福购物网等网站,但都尚不具备独霸天下的能力,服装电子商务领域的竞争仍然非常激烈。目前,快速成长的服饰时尚产品,已经成为我国网购的第一大类商品,接近六成的网上购物消费者在网上买过服装,2008年我国服装网购总额达到172亿元,年增长127%,预计2011年我国服装网络购物的交易规模将超过700亿元。

2.我国服装电子商务公司的类型

从目前来看,我国从事服装电子商务的公司主要有三种类型。一种是白手起家,只做品牌和平台,如PPG、凡客诚品、红孩子等,这些公司的核心能力在于供应配送和品牌营销;另一种是以现有服装品牌和生产能力为基础,“另立山头”。比如报喜鸟BONO、百圆裤业的SHIFT等,这些公司的核心能力在于商品企划和供应配送;还有种类型是以现有的服装品牌为主体,将电子商务作为其销售渠道的延伸和扩展,比如佐丹奴、李宁、匹克等,这些公司的核心能力在于品牌营销和商品企划。

3.我国服装行业电子商务模式

我国服装行业的电子商务模式主要有B2B模式、C2C模式、B2C模式和M2C模式。B2B模式是企业对企业之间的电子商务,2002年阿里巴巴推出中国供应商的服务,迈开了B2B的步伐,中国服装企业可以借助电子商务B2B直接将服装销售给其他企业。C2C模式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电子商务,C2C的发展,在服装行业中是一个历史性变革,让人人都成为了服装的售卖者,直到今天,C2C不仅解决了服装业消费者的需求,更是带动更多的服装自由企业者。B2C模式是企业对个人的电子商务,代表企业有唯品会、俏物悄语、麦包包、麦考林、阿福购物网、淘宝商城等。M2C模式是生产厂家直接对消费者的一种模式,国内首推M2C的品牌,当属ERQ,它提出的概念是直接舍弃了所有中间商,在拥有自有工厂的情况下,产品从车间直接到消费者手上。

4.我国服装电子商务的特点

近年来,我国服装电子商务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无论是从交易规模、网购人数,还是从专业电子商务网站来说,在所有行业中方都名列前茅。但表现出以下一些特点:

(1)电子商务分布不均匀。2008年21城市总共有1564万人在网上购买了172亿元的服装,增长127.6%。其中京沪穗深四地有759万人在网上购买了87亿元的服装,交易额和购物人数大概占总体的50%。其他地区也大多集中在东北沿海或内陆发达地区。

(2)网购热衷于名牌产品。由于网民总体特征是年轻,学历相对较高,所以运动休闲品牌在网民中最受欢迎。无论是男性网民还是女性网民,品牌提及率前三名均为耐克、阿迪达斯和李宁,无一例外全是运动品牌。另外由于网络的虚拟性,网民对品牌产品的质量一般有较高的信任度,所以也助推了网购品牌的热情。

(3)参与网购的网民比例还不是很大。服装是网上购买人数最多,金额也最高的商品。接近六成的网上购物消费者在网上买过服装,服装也占到了全部网购金额的四分之一,也应清晰地看到中国网民的购物潜力仍未完全释放。在欧洲和韩国等互联网普及率较高的国家,网民中网络购物比例已经超过三分之二。各大网络购物网站致力于打造更简单易行的购物平台,网络购物的门槛越来越低,只要会上网就可以学会网络购物。

虽然我国服装电子商务呈现爆发式增长,但服装业网络营销存在一系列问题,市场品牌竞争激烈,利润率下滑,小批量、多品种生产需求增加,成本提升,库存周期缩短的压力不断增大。因此,探讨我国服装企业的网络营销策略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是很有必要的。

二、服装网络营销的优势(一)购物的便利性

网络营销的市场是广域的、跨时空的。对于消费者而言,网络企业比比皆是,消费者通过搜索引擎、E-mail、RSS、Web2.0等网络工具查找欲购买的服装相关信息,甄别信息,最终确定购买,付款,完成交换。而传统的服装销售购买衣服决定阶段往往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不同的卖场感觉、体验、比较,最终确定付款购买,正是由于这种限制,消费者想要购买到称心的产品必须要花掉大量的体力和脑力。在生活方式多元化、工作节奏快捷的旋律下,不需要出门就可以购买到称心的服装大大刺激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使购物更加便利,也大大节约了资源,提高了服装企业的销售效率。据资料统计:截止2011年网络购物使用率为37.8%,用户规模达到1.94亿人, 与2010年相比,网购用户增长3344万人,增长率为20.8%。,已经成为十大网络应用之一。

(二)降低成本

服装网络市场不仅可以及时传达最新流行款式,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而且可以省去从生产商到零售商的投资、店铺租赁和购买、店面装修、经营中的管理费用以及广告费用等。采用网络销售,企业的成本支出将会大大减少,相应的人力物力也大幅度减少,服装网上市场的初始投资也只包括建设服装企业网站和产品图片制作等费用。在虚拟的网络市场运行中绕开了层层经销商,省去了销售过程中的大量费用,所以网络市场中的商品自然低于市价,可以让商家和消费者都得到实惠,因此在相同规模下相对于传统经营渠道和方式的比较中,网络营销成本为传统营销成本的十分之一,交易的经营成本的经济性优势突出。

(三)提供更多促销手段

在实体市场中,受时间、空间以及人为因素的限制,在同一个服装商店同时举办多个促销活动几乎是不可能的,而在虚拟服装商店可以看到多个促销活动同时进行。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需要的销售方案。

(四)互动性

以消费者的需求为出发点的服装网络营销在经营过程中,互动性贯穿始终。体现在,采用文字、音频、视频展示服装的格调、色彩、面料、结构、轮廓、装饰细节、工艺水准以及搭配;提供在线查询;及时积极地与顾客进行沟通;开展购后的满意度评价和调查。淘宝网是国内提供服装购物平台的网站,其独树一帜的网店的信誉度设立及运行完善了网络购后的互动环节,有效地提升了消费者购物的质量和品质。

三、我国服装网络营销存在的问题

综上所述,服装网络营销在一些方面有其优势,而在服装营销实践中,网络营销仍存在许多不足。

(一).网上支付的安全问题

使用网络营销的企业与客户只能通过网络进行交流、交易,这就需要网上银行作为一个中介将客户与企业联系起来,网上银行的安全与否不仅直接关系到顾客利益以及隐私,还与企业的信誉、可信度相关联,即间接影响到中小型服装企业的生产与发展。当顾客在使用网上支付的时候,将信用卡号码在网络上传递给网上银行或者企业,其途中很可能被黑客所拦截,从而泄露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另一方面,在进行交易的过程中,服装企业与顾客都会或多或少暴露有用的商业信息或者个人隐私,这些信息都将被记录下来储存在企业的信息资源库中,黑客很有可能直接攻击企业的网络管理系统,盗取成千上万的顾客信息以及企业的商业机密。

(二).缺乏真实感

服装网络营销提供的是一个虚拟的交易市场,服装的诸多性质无法完全展示,比如触觉。同时,网上展示的服装不够立体,不能直观地评价衣料的质地、服装的款式以及上身效果。我们都不是模特,没有标准的身材,因此在穿衣的时候有相当大的变异性。由于这些重要的服装特质无法准确地传递给顾客,因此,网络营销让人缺乏真实感,很难下定决心购买。

(三).缺乏有效的宣传

网络就像一个缩小的世界,人们往往会习惯性地生活在自己熟悉的生存环境周围,很少有人能够了解全世界。因此,除非有特定的搜索目标,很少有消费者主动去看一些不熟悉的网页。那么,企业精心打造的网站很有可能无人问津,宣传失败也就等于丧失了潜在顾客。很多中小型的服装企业在进行网络营销过程中无所适从,选择了一些不可取的宣传方式,比如:发送垃圾邮件或者将广告信息群发到各类论坛、留言板中。这样做不但不能提高销售量,反而会适得其反,损害企业的形象。以此形式宣传产品会给人一种劣质、不诚信、非法产品、恶意欺诈的感觉,人们往往会有很大的抵触心理

(四)消费者认识不足

目前,我国18-35岁之间的服装消费者中,对服装网络营销持肯定态度的较多。他们选择网购服装的原因大都是因为网购的方便性,也有很多消费者是因为价格便宜,而且款式众多,能够更好满足自己的需求。然而,在众多的服装消费者中,仍然有不少人不会通过网络购买服装或对网购服装持观望态度,原因大部分出于对网络安全的担心以及无法感知服装。另外,传统的服装消费模式在部分消费者的脑海中已根深蒂固,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他们的消费方式。

(五)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

服装网络营销给品牌服装企业带来了美好的发展前景,对品牌的推广和提升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存在着一些网店冒充高级品牌进行假冒伪劣产品销售的现象。由于当前服装品牌的法律保护、网络销售的相应法律、法规不健全等因素,导致网络市场不安全,这对服装品牌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反面影响是巨大的,也是不可估量的。

(六)价格缺乏说服力

网络营销价格策略是成本与价格的直接对话,由于信息的开放性,消费者很容易掌握同行业各个竞争者的价格,服装企业如果想在价格上网络营销成功,应注重强调自己产品的性能价格比以及价格合理性。由于服装行业竞争激烈,服装网站盈利模式存在差异,同款服装产品在不同网络商城销售的价格相差较大,消费者会跟随价格及网站信誉判断是否购买该产品,因此,对于信誉较差的企业,价格就变成竞争力的核心。目前,我国服装业价格策略较为合理,然而它们制定的价格缺乏说服力,如果消费者能够详细了解服装的价格构成和其合理性,他们将更容易接受该产品,这对该网站产品销售有着非同寻常的作用。

(七)客户服务质量较差

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模式不同还在于它特有的互动方式,传统营销模式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表现为面对面的交流;网络营销模式中,人们主要通过互联网和电话进行交流。服装网络营销可以根据公司自身产品的特性,特定的目标客户群,特有的企业文化来加强互动,节约开支,避免原有营销模式的老套单一化。然而,我国服装企业在进行网络营销时,服务往往没有跟上网店的发展步伐,主要表现为在线客服数量少、顾客需排队等待、客服回答问题速度慢等情况,使顾客不能同网站有效互动,影响顾客作出购买决策。

(八)物流配送问题

一般网络营销的消费者非常关心网上购买的服装多长时间能收到,这就牵涉到物流配送系统。对于物流配送系统,主要包括邮局、快递公司等完成传统的配送任务,但是,中国的物流系统和国际标准物流系统相比有较大的差距:国外利用的是成熟的计算机技术,采用国际通行交易方式,按价格优先、时间优先、系统资源优先的原则,由计算机自动撮合成交,完成异地和远程货物运输。国内利用的还是原始的技术,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的物流水平相当于发达国家20世纪30年代的水平。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滞后的物流早已经和快速发展的网络营销不相适应,物流配送问题成了网络服装销售的又一障碍了。

四、解决我国服装网络营销问题的对策(一)改变消费者的消费意识

服装网络营销要坚持诚信为本的原则,服装品牌网店在组织货源、货物发送等环节要严格把好质量关,不能让假冒伪劣、残次品流向消费者。经营者要经常和消费者保持联系,加强彼此的交流,通过电话、短信、邮件以及淘宝旺旺等聊天工具进行跟踪服务。比如询问客户是否在规定时间内收到货物,消费者对所买服装是否满意,消费者还有哪些需求未得到满足等。让消费者感受到销售商家对其的重视,改变消费者的消费意识,提高消费者重复购买的频率。

(二)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针对假货现象,相关部门应出台一些法律法规来规范服装品牌的网络销售行为,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品牌,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一些网络销售平台如淘宝、拍拍、卓越等也要实行自我监督。

(三)加强安全技术措施

要想使服装网络营销得以顺利发展,就应该制定一个标准,研究一套切实可行的安全技术。电子签名和认证是在网络上使用较普遍的方法;针对网络系统安全,可以通过装防火墙、杀毒软件等来防止病毒的入侵,在使用过程中注意不随便接收陌生人的邮件、信息等。另外,要建立安全可靠的付款系统。要确保网络消费中的安全,主要指现金交易的安全,这部分技术在国外已经实现,国内有的企业已经开始开通银行网上支付,许多支持网络交易安全的支付方式已经在网上使用并取得较好的效果,网络在线支付体系建设也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

(四)提供价格说明信息

由于网上的信息是公开和易于搜索比较的,网上的价格信息对消费者购买起着重要作用。研究表明,消费者选择网上购物,一方面是因为网络购物比较方便,另一方面是因为从网上可以获得更多的商品信息,从而能够以最优惠的价格购买产品。因此企业应该向消费者提供价格解释体系,提供有关产品定价资料,为消费者提供定价的依据,如产品的原材料、生产成本、加工工艺、销售成本等,答复消费者询问,更好地与消费者进行沟通,这些疑问能更有效地提高消费者满意程度,使消费者认同产品价格。服装企业还可以利用网上实时价格查询功能,公开市场上相关产品的价格,并客观准确地提供不同厂家或商品的同类商品价格或相关替代品价格,便于消费者货比多家,并做出理性判断,促使消费者作出购买决策。

(五)健全客户服务系统,提高客户服务质量

客户服务系统是网络服装企业及时了解顾客需求的有效方式,有利于企业制定正确的营销策略,根据用户需求组织生产和销售,提高生产者的生产效益和营销效率。因此,服装企业应该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多个客户互动平台,聘请足够的客户服务人员,加强对客户服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客服的反应速度,从而完善客户服务系统。除此之外,网站还可以向消费者提供服装流行信息,搭配建议等与服装相关知识,特别是如果能向消费者提供服装尺码推荐等相关服务,不仅有利于消费者选择合适的服装,还有利于网站销售商与消费者之间的交流,形成一种互动的购物方式。

(六)完善物流系统

安全的网上购物环境是消费者网上购物的前提,提供网上购衣也不例外。要想服装网络营销得以顺利安全和发展,就应该制定一个标准,研究一套切实可行的安全技术。标准的制定很重要,产品要想在市场上处于领先地位就必须符合一定的标准,而这标准首先是能被国际所认可的、通用的。目前,针对企业信息安全内容问题,电子签名和认证是在网络上使用较普遍的方法;针对网络系统安全,可以通过装防火墙、杀毒软件等来防止病毒的入侵,在使用过程中注意不随便接受陌生人的邮件、信息等。

结语

有着巨大优势的网络营销渠道是服装营销渠道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符合新的生产力发展需要的营销渠道模式。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项技术和服务措施的完善,以及电子信用支付体系逐步成熟及社会化配送系统的完善,加上各个部门的通力合作,网上服装销售模式将日趋成熟,服装网络营销必然会成为信息社会重要的销售模式,并将促进服装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第四篇:现代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延寿瑶族乡现代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发展情况

延寿瑶族乡辖17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37个村民小组,土地面积87.0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70公顷,其中水田面积580.5公顷,人均耕地面积0.04公顷。2006年降雨量1680毫米,最高气温为39℃,最低气温0℃,年末总人口16512人,其中

农业人口15106,少数民族人口13802人,占总人口的83.5%,是郴州市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乡。2006年实现农业总产值359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78元,比上年增长5%,养殖业产值620万元,出栏生猪19856头,出售家禽51748羽。粮食产量11045吨,瓜果产量168吨,境内农产品加工企业6家,年产值560万元,形成了5000亩楠竹,2万亩小水果、3000亩订单蔬菜三大主导农业产业基地。2006年完成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4227余人,新建沼气科技示范户240户,社会商品零售总额339万元,社会农副产品收购总额670万元,集市贸易成交额500万元。

二、存在问题

(一)产业化经营水平欠佳。一是农业基础薄弱。农业生产主要以家庭承包、粗放经营为主,农业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缺乏大型农业龙头企业、特色农业,农产品附加值低,现代农业基础比较薄弱。二是产品优势不优。尖辣椒、楠竹等基地虽具规模,但受技术创新等影响,产品开发慢,竞争力弱。

(二)生产要素支撑力欠强。一是素质不高。全乡农业科技人才格局是以初级人才多、高级人才少。老、少、妇且文化程度低的“386199”部队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加上受传统经营习惯的影响,当地村民普遍存在重务工、轻农耕的思想,有个别村的个别户甚至存在土地撂荒现象,发展现代农业的思想阻力较大。二是投入不足。县、乡两级财政投入数量虽增长,但与农业的高需求、大投入相比远不够。三是农用物资有价高质差现象,直接增加了农业成本,降低了农民务农的积极性。

(三)抗御风险能力欠强。一是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受石灰岩地质结构影响,我乡是灾害多发、水源缺乏的农业乡,而标准良田比例不高、水利设施少而老化、基层疾病防疫网络不健全等问题还客观存在。在去年的“7.15”、“7.26”洪灾中我乡遭受严重损失,全乡直接经济损失达2600万元,今年的“8.19”洪灾,我乡又是全县灾情最严重的乡之一,民房倒塌19间,道路冲毁3.62公里,渠道冲垮860米,输电线路冲毁2.5公里,淹没稻田1650亩,全乡直接经济损失480万元。二是应对市场风险机制缺乏。沟通农户与市场的中介组织发展缓慢,农户分散经营的现状,对千变万化市场应变能力匮乏。

(四)发展环境总体欠优。一是生态环境欠优。延寿河和新坡江的污染,导致沿河两岸河堤损毁,渠道淤塞,6个村6000多亩耕地灌溉缺水,严重制约着我乡农业的发展。二是体制制约。部分相关部门对农产品加工企业还存在“卡”、“拿”、“要”等违规收费现象,阻碍了农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

(五)服务管理功能欠缺。一是管理在弱化。农业体制运转不顺依然存在。二是服务在退化。由于体制原因,大多乡农技站人员在编不在岗、在岗不在位(本职),脱离农业生产,从事其他非农工作。

三、建议对策

(一)实施“三业并举”的产业工程,增强发展现代农业的联动力。

积极推行“企业+基地+竹农”、“公司+基地+农户”及“协会+基地+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实施“三产业并举”的联动工程。

1、扩展基地。实践证明,加快基地建设尤其是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一要调优农业内部结构。做强尖辣椒,做大劳务,做精松脂、做特楠竹和做活果蔬等,切实解决我乡引进的以加工松脂为主的“汝城县福民化工有限公司”加工原料缺少问题。二是调整生产方式。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场、专业大户等多种形式的规模种养业,积极推进“一村一品”,扩大优势特色产业规模。今年,全乡新建规范化商品蔬菜生产基地4000亩;力争到2010年,发展商品蔬菜生产基地8000亩。

2、舞活龙头。加工农业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一个方向,加工农业要靠龙头企业来完成。围绕高效优势特色产业,充分发挥资源、技术优势,明确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定位和重点产品,重点扶优扶强加工松脂的富民化工有限公司和加工楠竹的锦鑫楠竹制品厂,重点培育竹材加工、木材深加工、尖辣子加工等更多更好、潜质优、潜力大的加工企业,重点发展集研发制、产加销、农工贸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龙头企业集团,力争到2010年,新发展龙头企业2家,逐步实现农产品由卖原货、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的转变。

3、繁荣农贸。现代农业更需要农民组织起来,形成群簇效应,共同参与市场,抵御市场风险。认真贯彻即将实

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培育农村经纪人,鼓励和支持加工企业、农技组织、基层供销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联合农户,兴办合办专合组织。重点扶持、规范、壮大现有个乡级示范农村专合组织,大力发展一批新专合组织。建立以建设尖辣椒、楠竹等特色市场为细胞、以建设集贸市场为基础、以发展专合组织为介质的农村流通网络,推行网上交易。同时,完善农产品生产

标准体系、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等,创建绿色食品、名牌产品等。

(二)实施“三新并提”的素质工程,激活发展现代农业的内在力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农民是农村生产力最具活力的生产要素。发展现代农业,是发展农村科技的过程,也是培育新型农民的过程。

1、培育新农民。农民既是建设新农村的生力军,也是助推现代农业的主力军,所以说,没有新农民,难有新农村,难有现代农业。一是加强农民思想道德教育。通过“三下乡”等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延寿红色历史和革命精神融入农民教育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中,贯穿新农村建设始末,帮助群众树立诚信包容、理解宽容的思想,引导群众辩证地对待党委、政府作出的决策和开展的工作。二是加强农民法律知识教育。深入开展普法工作,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干部和农民法制观念淡薄的局面,使其利益诉求途径依法、诉求内容合法。同时,加强科普教育,努力提高全乡农民科学文化素质。

2、推广新科技。把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中心环节和首要动力,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深入实施科技富民行动,加快实施科技入户工程。一抓科技创新,重点加强对我乡农业和农产品加工关键技术的研究和攻关,尤其是尖辣子多种加工技术、竹制品深加工技术等。二抓引进推广,继续引进适合延寿气候和土壤的新品种,加大淘劣扩优力度,提高品种优质率。抓好适合我乡地理特点的收割机、耕整机、栽插机等小微型使用农机具的推广。加快现代实用科技改造传统农业的步伐,提高科技对农业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3、培养新民工。农民现金收入主要来自务工收入,加强民工培训,提升民工素质,提高务工效益。积极整合县职业技术学校、农科所、就业培训中心等教育培训资源,深入实施各项培训工程,力争全乡农民及农民工掌握1—2门实用技术。真正使我乡农民能洗脚出田间,洗脑回田间(当土专家或田秀才)、下车间(当技工或管理)、跑空间(当经纪人或做生意)。加大外输,加强回引,加速内转,充分扩大农民就业,不断增加农民收入。

(三)实施“三驾并驱”的基础工程,加大发展现代农业的助推力。

1、改善生产环境。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尤其对作为一个灾害多发、水源贫乏的农业大乡来说,地位显得举足轻重。继续实延寿河、新坡江污染综合治理,重点解决延河两岸农业生产生活用水难问题。向上立项彻底治理病险水库(中洞水库、大丫头水库和松西水库),改造中低产田,抓好千亩以下渠道配套工程、机电提灌设施和测土配方施肥工程建设,推进农田水利化、耕地良壤化,增强农业抗灾能力。

2、优化生活环境。从解决农民最迫切、受益最直接的问题入手,以村道通达、通畅工程为突破,加快实施通村水泥工程,建设乡镇客运站,建设村级候车站,突出解决群众农产品运输难、搭车难等行路难;以建设沼气为载体,大力发展农村清洁环保能源,配套实施“一池带六改”(改水、改厨、改厕、改圈、改沟、改仓),切实解决用能难,积极发展福祉民生的社会事业,改善群众生活环境。

3、建设生态环境。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巩固生态公益林资源保护成果,抓好退耕还林工程,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强绿化建设,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全面开展农村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严肃查处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行为,综合整治村容村貌。充分挖瑶族文化、长征红色文化等人文资源,充分发挥李涛将军故居、青石寨阻击战遗址、红军借据、红军墓等长征文物的带动作用,探索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积极打造“农家乐”、“爱国教育基地”等乡村红色旅游产业。

(四)实施“三网并撒”的覆盖工程,增添发展现代农业的保障力

1、建立投入网络。增加农业投入、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是发展现代农业的迫切需要。以实施公共财政为契机,加大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加大财政支农资金、涉农项目整合力度,坚持“一资带两资”,发挥政府资金的带动作用,引导工商资本、民间资本、投入现代农业。引导和推动信用联社、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进一步增加对农业信贷投放。实行以奖代补支持“一事一议”。逐步健全“农民自主加大投入、政府持续加大投入、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稳定投入机制。

2、完善工作网络。一是充实领导机构。进一步完善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定期会议制度,充实和加强“三农”工作综合机构,建立涉农项目和财政支农投入议事制度等,专题研究“三农”工作重大问题和农业重点项目,研究制定对农业项目和农业资金进行整合的办法措施,增强统领农村工作和整合农村项目的能力。二是创新考核机制。继续实行乡级主要领导干部和部门主要负责人联系包挂重点项目责任制和农业农村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继续将“三农”工作纳入乡干部职工目标管理考核,加强对政策执行的督查。三是加强村级班子建设。选齐配强村级班子,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组织保障。

3、健全服务网络。现代农业服务业不仅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而且是提升现代农业产业的重要切入点。一是农资连锁。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发展标准农家店,培育连锁经营企业,建立现代物流新体系;二是技术服务。发展以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为主导,以专业性服务组织和各类农民中介组织为补充的社会化农技、农机服务体系;三是信息服务。实施好村村通电话通手机信息工程,整合网络资源,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农业信息服务。

第五篇:发展职业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发展职业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李慧 文章来源:阜宁劳动保障局 点击数:

340 更新时间:2005-8-15 一个县城的文化、教育、科学、经济、环境、规模及人口素质都同大中城市无法相比,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更具有特殊性和艰巨性。如何做好小城市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呢?本文结合阜宁县的职业技能培训形势,谈谈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思路。

一、职业技能培训存在的突出问题

自“九五”以来,该县贯彻实施“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方针,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规范为主线,同时得到该县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从而促进了职业培训事业的不断发展,目前全县拥有30家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分两种类型:一是部门办的职业学校有5所,即阜宁县职教中心、阜宁县第二职业中学、阜宁县劳动就业培训中心、盐城市高级技校阜宁分校、阜宁县长城职业技能培训学校。除县职教中心、技工学校有学历教育外,其他都承担职业培训任务。二是民办职业学校有25所,即阜宁县希望职业技术学校、阜宁县未来职业技能培训学校、阜宁县宏昌数控技术学校、阜宁县 武氏服装培训学校、阜宁县沟墩职业培训学校、阜宁金龙电脑学校、阜宁县信亚电脑学校、阜宁县森伟数控车工培训中心、阜宁县富达数控车工培训中心、阜宁县新阜职业技术培训中心、杨集职业技能培训中心、阜宁县扶贫培训基地、阜宁县总工会职工劳动技能培训基地、阜宁县美美服装培训中心、阜宁县蔡慧民服装培训中心、阜宁县新世纪服装培训中心、沟墩张发裁缝培训中心、陈良文兰电机培训中心、阜宁县人民电脑培训中心、阜宁县天地电脑培训中心、阜宁县开元电脑培训中心、阜宁县新元电脑培训中心、阜宁县东方电脑培训中心、阜宁县海达劳务培训中心、阜宁县杨天电脑培训中心。这些民办学校都是近五年先后发展起来的,规模不够大,培训人数还不能满足企业的用工需求。尽管该县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建设有了新的发展,但职业培训的基础和培训质量与大中城市的培训机构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暴路出来的一些突出问题亟待研究解决。

1、培训机构培训质量不高。该县的部门学校只重视理论教学,而不重视实践教学。职业培训没有形成特色,更无品牌。新办的民办职业培训学校,从总体上看,办学者的综合素质偏低,尤其是一些办学机构的负责人,不懂办学规律,教学管理不到位,有些办学机构没有科学、系统、严格的内部管理制度,缺乏有效的行政、教学、财务的监督,教学设备、生活设施难以适应教学需要,从而导致教学质量不高,有些办学者把盈利和创收作为办学的主要目的,乱招生、乱收费、乱发证,严重损害了求学者的利益,损坏了社会办学的整体形象。

2、培训机构培训工种单一。部门办的各职业学校,多年来,培训专业设置仍停留在第二产业上,如机械加工、电子电工、焊工等专业上,而且只重视学历教育。新办的民办职业培训学校,除服装职业技术学校主开服装缝纫裁剪、电脑学校主开电脑专业外,其他学校也只有1-2个专业。一部分城乡劳动者想学技术早点就业,由于培训机构培训工种单一,缺少综合培训的机构,学员选择专业空间很小,不少学员只好到大中城市择校学习。

3、培训与就业脱节。尽管大多数办学者已经认识到:培训是为了促进就业。然而仍有些职业技术学校只重视招生而忽略推荐就业,而且招生不是根据市场和用工单位需要组织订单式和定向性培训,而是只图自己利益盲目招生,结果学员学无所用,排不上用场,市场求职依然艰难。去年8所电脑学校培训了3210人,推荐就业率仅为49%。

4、培训经费严重不足。阜宁县由部门办的几家职业技术学校,几乎都是以校养校。民办职业技术学校则全部由举办者个人筹款租赁场地,改建学校。为了求生存,各学校只想招生赚钱,又不想加大投入,甚至再投入。因而造成办学条件差,尤其是民办职业技术学校,起点低,至今没有形成规模,场地靠租赁,师资靠聘用,而且很不稳定,实验实习器具匮缺,食宿条件改善缓慢。

5、培训对象认识不高。一部分下岗失业人员认为自己没有什么发展替力,到学校学技术既耽误活又花钱。尽管劳动部门组织动员,但仍有人不愿意参加。一部分农村富余劳动力,认为学技术怕用不上,既缺钱又怕花钱。阜宁新区的花园村系无地村。去年的10月,县劳动就业中心派员到该村进行了三天的调查登记,适合最佳就业年龄的劳动力112人。当劳动保障部门动员他们到县劳动就业培训中心参加相关专业培训时,竟无一人报名。他们认为,培训既浪费时间,又花钱,不如自己出门找事干,一天总能挣到二三十元钱。

6、监督管理机制不建全。目前,阜宁县部门办的学校,主要由主管部门领导并进行监督管理,民办学校则由劳动保障部门监督管理。然而事实上监督管理体制不建全,形成了松散管理的局面,基本放任自流。比如,对学校教学大刚、教学计划、招生规模、专业设置、师资力量、教材选用、教研活动、教学质量、教学评估,就业去向等方面,还缺乏统一的考核标准及规范管理体系。

二、发展职业技能培训应采取的基本对策

1、深刻认识发展职业技能培训的重大意义,充分发挥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地方政府要尽快出台《关于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管理的实施办法》,对组织领导、管理体制、培训方向、培训内容、培训方式、收费标准、就业安置、工作要求以及处罚办法等作出明确规定。同时,要确保政策出台后的严肃性,抓紧督促实施,狠抓落实,真正树立一个为民负责的政府形象。

2、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发挥资金最佳效益。一是充分发挥政府对下岗失业人员培训补贴以及劳务输出补贴的最佳效益。通过政府购买培训成果的办法充分发挥培训经费补贴这个经济杠杆的作用,推动培训市场化、社会化。从而提高培训机构市场化运作功能,吸引更多的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劳动力参加培训;有利于肯定培训机构工作成绩,产生示范效应,提高培训规模和效果,促进培训就业有机结合。二是指导培训机构坚持订单式和定向性培训,由用工单位出资购买培训成果。这既可推动培训,扩大就业,实现“双赢”,又能够形成职业培训机构和参学人员按规定的标准按时足额缴纳培训资金。

3、整合职业技能培训资源,促进规范发展。地方政府应重点考虑将部门办的职业技术学校加以清理整顿,该停办的停办,该发展的发展,该归并的归并,该纳入财政预算的纳入财政预算;对已成立的民办职业培训学校也要进行整改,限期达标,对已整改不达标予以取缔。对今后新发展的,则要坚持“按需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审慎审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考评制度,保证培训质量。一是制定考评目标,对职业培训机构进行资质论证,认定办学资格、办学层次和等级。二是对专业设置、教材选用、课程安排、教学质量等进行监控和考核。三是强化职业技能鉴定队伍建设。四是规范竞争规则。五是建立建全信用体系。

4、注重培训方式,努力提高就业率。在培训方式上,要注重针对性、适用性和有效性。一是大力开展订单式培训,二是广泛开展定向性培训,三是组织创业培训。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一批创业带头人,特别是要重点推进乡土人才的开发培训,培养一批农村致富带头人和经济人。

5、各方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要各司其职,形成职业技能培训的工作合力。

下载伊犁河谷特色林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推荐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伊犁河谷特色林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推荐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铜鼓县交通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

    浅谈铜鼓县交通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 铜鼓县交通局是负责全县公路和水路交通行业的县人民政府正科级行政单位,下辖铜鼓县公路运输管理所、铜鼓县路桥公司、铜鼓县搬运公司。......

    乡镇经济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

    镇经济(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近年来,我镇实现了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经济综合实力进一步加强,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镇的经济社会发展......

    学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学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目前,宝塔区第四中学是全区基础教育主阵地,多年来为宝塔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卓越的贡献,为社会各界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我们学校全体师生奋力拼搏,......

    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浔阳区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浔阳区委宣传部凌海文化产业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一个以精神产品的生产、交换和消费为主要特征的产业系统,是......

    浅谈手机媒体广告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手机媒体广告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现代通信技术也获得了质的提升,而作为通信技术最典型的代表,智能手机的普及令手机媒体作为第五媒体......

    服装网络营销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服装网络营销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服装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行业。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给传统的服装销售带来了冲击,一些企业已经开始参与服装网络市场营销,但是目......

    发展电动汽车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6月25日,工信部正式发布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简称《规则》),并将于2009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根据《规则》,目前国内绝大部分新能源车型还都只能在批准的......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 摘 要: 最近几年,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人们的消费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传统的实体营销模式已经不能很好的吸引消费者购买相应商品,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