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上海市流动人口现状和管理建议
上海商学院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课题论文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所在学院:信息与计算机学院
班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02班
(完整)学号:10102040232
姓名:殷飞涛
上海市流动人口现状和管理建议
当下,流动人口已成为城市人口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就业流型流动人口居于主导地位。就业型流动人口对中国推进城市化、实现工业化和发展市场经济影响最大,其已经成为市政建设、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加重了城市负担、增加了就业压力,以及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社会治安的隐患。因此及时掌握和预测区上海市流动人口,特别是就业型流动人口状况,对上海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上海市流动人口的管理与服务体系的现状和问题
(一)我市流动人口的管理与服务体系的现状
1、当前管理体制
目前的流动人口管理大体可分为纵向和横向两个体制。纵向是:各级流动人口管理工作领导机构;横向为:以公安机关为主,计生、民政、建委、规划、房管、教育、综治办、文明办等有关部门共同参与。
2、流动人口基本特征
(1)年龄以中青年为主,15-45岁大概占90%。
(2)教育程度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210829人,高中文化程度占56881人,大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14642人。
(3)从业领域主要集中于建筑、住宿、餐饮、批发、零售、制造、居民服务业等条件艰苦、环境较差、待遇较低的行业。
(4)流动人口数量逐年递增。
(5)稳定性差。除一部分在大中型企业就业以外,多数“外来务工人员”与雇佣企业之间没有正式合同。临时工、季节工、承包工、劳务工、派遣工等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且流动人员短期行为性明显,主要体现为三个“多变”:一是从业场所多变,二是职业身份多变,三是居住地点多变。
(6)、工资待遇低。相比具有上海市户口的从业人员,外来务工人员的平均工资相差0.9-3.9倍。
(7)流动人口租住出租房屋数量逐年增加。
(8)流动人口违法犯罪情况严重。
(二)当前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体系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1、流动人口登记管理难度加大
废止流动人口暂住证管理制度和收容遣送制度后,暂住证办理不具强制性,无形中给流动人口登记工作加大了难度,为准确掌握流动人口信息添设了障碍,使大量流动人口的涌入与城市接近饱和的资源承载能力之间的矛盾更加凸显。
2、现行法规及劳动合同尚无法有效地规范来沪务工人员的务工行为
据调查,本市现有法规未能对外来务工人员产生应有的法定约束力。存在外来务工人员对企业稍有不满或得知别处待遇略好,即单方面撕毁与企业签订的劳动合同、不辞而别的情况,而企业和雇主只能蒙受较大损失,难以得到现有法规的有效支持和保障。
3、重工资,轻质量,使企业蒙受经济损失
目前,因受法律和规章的约束,企业不得拖欠外来务工人员的工资发放。因此,一些农民工或包工队盲目抢赶工期,而忽视施工质量。他们一般待承揽工程完工即催讨工资,得到钱后随即解散,而对工程质量检验达不到设计标准,却不再承担任何责任。结果,工程返工及罚款全部由企业承担,从而加大了企业的成本负担,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
4、缺乏有效的流动人口信息采集手段和共享机制 我市政府职能部门已具备较高的计算机管理水平及信息化处理能力,有些部门甚至建立了专门为流动人口提供服务的网站。但是在全市范围内尚未建立全面、互通的、网络化的流动人口信息采集与监控体系。政府职能部门和用工单位之间无法实现有效的流动人口信息采集和共享,不能充分掌握流动人口的全面信息,难以对其居住条件、务工劳动、子女教育等进行统筹管理和合理安排,在较大程度上增加了流动人口管理的难度。
我们发现,少数外来务工人员使用假身份证与企业或有关方面签订劳动合同和保险合同,这些务工人员一旦发生工作失误或违法事件便一走了之,企业和政府行政部门难以追踪查找。而且,一旦发生工伤事故,当事人也无法得到有效的理赔和必要的保护。
5、劳动力市场不规范,影响了市场调配作用的发挥
由于劳动力市场不规范,没有经过培训或培训层次较低的劳动力,流入了市场,成就了一些岗位上人力资源的低消费。批发、零售、服务等劳动密集型行业中的少数企业,为了低成本运转,大量雇用廉价劳动力,不惜采取为职工少上或不上保险的违法行为。不仅造成企业之间的不公平竞争,也扰乱了市场环境,构成社会不稳定的又一隐患。
6、部分行业用工缺口较大,使行业的发展受到制约
我市外来务工人员行业分布并不均衡。不少劳动密集型企业,如建筑、服装和服务等行业用工缺口很大,很多岗位招不到足够的合格工人,影响了企业效益增长与相关行业发展。
7、流动人口自身的权益保障仍存在缺失
仍有少数用人单位以各种借口不为外来务工人员缴纳社会保险,另一方面部分外来务工人员观念落后,参加社会保险的积极性不高,导致流动人口权益保障尚不完善。
二、加强流动人口管理的建议
针对流动人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现提出了以下建议:
(一)科学调整产业结构和产业政策 结合我区功能定位和建设发展规划,制定产业结构调整规划。通过科学调整产业结构和我区功能布局,调控人口规模、分布和结构。研究制定有利于人口规模调控的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和现代物流、金融、文化、科技服务产业发展政策,调整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布局,减少企业对低技能劳动力的需求。加大对低档次市场、低档次加工行业和低档次服务业的整顿力度,采取规模限制和改造升级措施,推进就业人口素质的提高。加大对建筑、餐饮等流动人口就业集中行业管理的力度。
(二)加大投入,建立全面、互通的流动人口信息网络管理系统
由政府指定部门牵头,集中各部门、各行业的人才和资金力量,建立专门的流动人口计算机管理信息管理系统。广泛采集外来务工人员户籍、教育程度、技术专长、居住、就业、工资报酬、子女入学和个人信用等方面信息,并力求使该系统与公安部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的信息系统及其他相关系统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换,以利建立监测机制。流动人口信息系统应实现全国联网,对政府有关部门开放,实现跨部门、跨系统的资源共享,为各有关部门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加强行政管理、开展公共服务提供有效的支持。
(三)进一步完善流动人口管理体系
1、进一步修订流动人口管理相关法规
建议政府在完善流动人口权益保障法规的同时,也需从立法依据、适用对象、管理职责权限、处罚程序及实施执法保障等方面继续加大力度,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流动人口管理和规范务工人员劳动行为的法规,以解决目前出现的重保护,轻管理的“一头沉”状况。
2、进一步依法加强出租房屋管理
出租房屋是流动人口的主要落脚点,管好出租房屋是加强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工作的源头性、基础性工作。通过加强管理,可以有效摸清流动人口底数,减少因房屋出租诱发的公共安全和治安隐患,改善流动人口居住环境。要严格执行出租房屋合同登记备案制度,落实出租房屋业主对承租人违法行为的责任制度和监督报告制度。对不按规定登记备案、将房屋租给无证人员、违法建设房屋出租、租住人在租房内从事违法活动及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行为,有关部门应依法对业主进行查处。同时,清理整顿房屋中介机构,规范房屋租赁市场秩序。
3、建立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综合管理体制
建议将流动人口管理和出租房屋管理合一,建议由政府统一领导,专门机构统一协调,各部门分工负责,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属地工作体制,形成区、街道(乡镇)、社区(村)三级工作网络。有效进行社区、村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与服务和出租房屋信息采集、出租房屋登记备案工作及流动人口、暂住证申请受理、出租房屋日常检查、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等管理、服务工作。并培养、整合出一只精干的流动人口管理服务队伍
(四)进一步完善对流动人口的权益保障
1、依法维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
政府部门依法监管,进一步规范企业用工行为,敦促用工单位与招收的务工人员签订劳动合同,为务工人员缴纳必要的社会保险,使外来务工人员和用工企业的权益切实得到保障。同时,不断向外来人员普及法律、安全、维权、城市生活常识,动员和引导居住在社区的流动人口参与社区管理和建设,让外来务工人员与城市职工平等、和谐地生活、工作在城市里。
2、改善流动人口居住和生活环境
建议严格规范农村土地使用和建设管理,加大“城中村”整治力度,制定和完善处理违法建设的政策,有计划分阶段地予以清理拆除。对不符合土地租让手续、存在重大安全、卫生、消防隐患的流动人口聚集点、聚集大院进行清理整顿,解决流动人口聚集区市政公用设施不足、环境脏乱、治安混乱等问题,为流动人口在沪生活、工作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3、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协调作用
行业协会是政府和企业的桥梁,它一方面向政府反映企业的利益与要求,影响政府的决策,另一方面将政府的决策传给企业,实现对企业的规范和约束,维护行业公平竞争环境。因此建议进一步发挥行业协会在中介组织中的主导作用,完善行业协会的行业自律、行业规范、行业监督职能,从而达到维护外来务工人员在企业内的合法利益,为实现企业内部雇、佣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创造积极有效的社会环境。
做好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工作,是城市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保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促进上海市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不断提高人口和城市管理水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我们坚信,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推进我市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构建上海和谐社会建设.将会迈出更大的一步。
第二篇:2012社区流动人口管理建议
2012社区流动人口管理建议
一、富原社区基本情况
富原社区流动人口集中分布在纸业巷、华侨、手管巷、气象巷、西大桥巷等地,因为处于平房,所有出租房屋的比较多。陪读的、务工的占多数。截止2011年3月底,统计流入人口总数282人,其中跨省流入54人、自治区流入87人,市内流入141人。然而陪读户以及租房户没算进流动人口中。
二、外来流动人口以及乡镇间陪读户社区管理的存在问题
政府对外来流动人口的管理措施主要包括:公安部门的暂住户口管理;计划生育部门的婚育证管理等。事实上,对外来流动人口管理的基层工作大量是由社区居委会做的。但对于居委会来说,对外来流动人口管理往往力不从心,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上级各部门与社区齐抓共管的局面尚未真正形成。现在普遍存在“公安一肩挑”现象,公安、劳动、计生等部门未能形成合力信息共享不够,外来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的综合配套措施不多。
2.社区对出租屋管理存在难度。最近几年因为房屋拆迁、孩子读书、没有固定住所的,都在县城租房住。这些人们流动性比较大,不停的换地方,尤其是建筑工地的外地务工的工人成群结队的形成了“镇中村”,语言难沟通,对管理也形成不便。
3.各乡镇信息微机录入重复。陪读户因为在户籍所在地已经做了信息录入,但是搬在新的陪读所在地还得进行信息录入,这对计生的微机录入带来不便。
三、构建外来流动人口社区化管理的建议和对策
1.组建社区居委会与外来流动人口管理的协作机构,真正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局面。建议各级政府建立外来流动外来流动人口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常设机构——领导小组办公室,从体制机制、人员经费、政策规章以及权益保障等方面综合研究和推进外来流动人口管理工作。街道和社区居委会建立外来流动外来流动人口管理中心、管理站(点),组织机构纵向到底。在明确职责的基础上,将外来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工作作为综合治理的一项硬指标,尤其是人口信息采集输入工作,落实到领导小组办公室、管理中心、管理站(点),制定切实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与划拨的专项管理经费挂钩,奖优罚劣。
2.完善社区外来流动人口管理网络,强化外来流动人口管理措施。社区居委会要充分发挥社区一线力量,实行综合治理,重点做好四方面的管理:(1)是对租赁房屋的管理。房主出租房屋时,房主必须与社区签定治安责任保证书,承担治安责任。(2)是对大型工地的管理。针对外来流动务工人员较多的实际,设立暂住人口管理处,对进入企业的每一名外来流动员工进行登记备案,派出所为其建立集体登记簿,按集体外来流动户口进行管理。(3)是对雇佣暂住人员的管理。雇主雇佣暂住人口必须限期带其到社区办理暂住手续,并与派出所签定治安责任保证书,承担治安责任。(4)是对集贸市场、娱乐场所外来流动人口管理。对符合条件的集贸市场、娱乐场所经营业户和从业人员实行业主管理制度,与业主签定治安责任保证书,每月进行复核,人员有变动的及时变更登记。
3.加强推行以居委会为主导的出租房屋委托管理。房东与出租房不在同一处或者房东出门在外经商,房东无法履行治安管理职责,或房东不履行治安职责。对于这些情况,探索走市场化运作机制,推行
由社区外来流动人口办公室或物业管理公司委托管理。由房东委托给外口办,由外口办负责房屋寻租、外来流动人口登记、出租房屋检查。时时掌握外来流动人口变动情况。这样可以充分调整社会资源,使公安机关集中精力抓好外来流动人口中高危人员的管理,实现齐抓共管。
4.外来流动人口纳入社区化管理。在外来流动人口集中居住区,在确保社区居委会主导地位的同时,应当允许以外来流动人口为主体的自治组织的发展。实际上,在一些外来流动人口聚居区有的已经出现了外来流动人口自己的组织,而基于血缘、地缘关系形成的非正式小团体更是数不胜数。应当承认,外来流动人口内部所形成的这些组织为他们提供了生活的方便、情感的满足,实际上起到了一定的稳定作用。如果对这类自治组织加以正确的引导,无疑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工作中,社区组织可以吸收一部分外来流动人口加入居委会的“干部”队伍,通过吸纳外来流动人口进入城市既有的群众自治组织,让外来流动人口从过去的单纯“被管”成为管理者的一部分,由此实现外来流动人口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第三篇:上海市流动人口管理政策法规的演变
.上海市流动人口管理政策法规的演变
1、上海市对外来人才户口优惠政策的变迁:从《蓝印户口》、《引进人才工作证》到《居住证》制度
上海市对外来常住人口的蓝印户口政策从1994年2月起试行,1998年进行了修订,2002年4月停止执行。此外,为了加强对外来人才管理,上海市人事局于2000年制定了《上海市引进人才工作证实施办法》。蓝印户口这一政策对繁荣上海房地产市场以及招商引资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上海经济、社会的发展,蓝印户口的申办条件已显得不相适应。
2、上海市对一般外来务工人员的就业和社会保障政策:《就业证》和《综合保险》
2002年6月,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颁布实施《上海市外来人员就业证》制度。此举在于规范本市职业市场,维护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合法权益,保护用人单位和个人双方依法建立劳动关系,提高并促进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同时,为了保障外来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也维护上海市劳动力市场秩序。
3、外地人进入上海工作的门槛在抬高
随着上海市政府和各相关部门针对外来流动人口管理政策的相继出台,为了顺应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相应需求,“筑高门槛,开大城门”成为上海市对外来流动人口管理政策的基本趋势,外地人进入上海的难度在增加。
(二)国内发达城市流动人口管理的经验借鉴
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城市化就业率
就业率的提高与经济发展紧密相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沿海城市的经济飞速发展,创造了很多就业岗位。同时也需要中部和西部广大地区经济共同发展,才能加快我国农村劳动力的战略性转移。
优化政策
首先,正在逐步完善城市户籍管理制度,以满足农民进城就业和生活的起码发展要求。其次,对流动人口进行科学管理。
改变观念和决策思路
政府根据不同的市场经济制度选择不同的人力资源配置方式,从而形成不同的社会经济资源配置体系,我国已经建立并正在完善的市场经济制度,并非西方国家市场经济制度的照搬,而是在此基础上的深化和创新,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制度。
三、哈尔滨市流动人口管理的先进经验和主要问题分析
(一)哈尔滨市流动人口管理的先进经验
近年来,哈尔滨市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坚持管理与服务并重,建立健全工作网络,完善管理服务体制,建立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的长效机制。总结哈尔滨市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的实践工作,有以下几点经验值得借鉴:
首先,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
其次,理顺管理机制,构建四个体系
再次,加强和改进政府对流动人口管理
最后,培育典型范例,带动管理服务工作全面发展
(二)哈尔滨市流动人口管理的主要问题
哈尔滨市面对这庞大的流动人口群体,在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的。
1.部分流动人口聚集地的治安和出租屋市场的管理混乱
哈尔滨市大量流动人口的学历、技能、户籍等背景非常复杂,并出现了外来人口以地缘、业缘关系集中居住形成的居住群落。
除了流动人口聚集地本身的治安管理存在问题,哈尔滨市的出租屋市场也存在着无序性,加大了有关部门对流动人口聚集地管理的难度。
2.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问题
流动人口尽管进入城市后在城市生活和工作,但是仍然保留着旧有的村落文明观念;此外,他们对具体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政策并不了解。对此,哈尔滨市通过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日常管理工作中推行“三一三”管理机制等措施。但是由于流动人口的流动性大等因素,使得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形势日趋严峻。
3.流动人口子女的入学问题
教育部和国家有关部门提出要以迁入地区政府管理为主,通过建立完善的保障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制度和机制,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程度达到当地水平。
但是目前,随着来穗务工就业农民不断增加,其子女入学问题日益突出。
4.节前、节后流动人口回家、返工造成的客运压力问题
哈尔滨做为东北最大的流动人口流入地之一,春运时期肩负着巨大的客运压力。哈尔滨市政府面临的压力不仅仅是客运压力,还有如何管理和服务滞留旅客等问题。这对于哈尔滨市各级政府而言,无疑是一次全新危机事件处理能力的检验。
(三)问题原因的分析
1.问题原因初步分析
第一,导致部分流动人口聚集地治安比较混乱的原因在于:首先,政府对于流动人口的疏导没做到位。其次,相关部门和用人单位对外来农民工的技能等培训有缺失。最后,公安机关对流动人口聚集地的治安管理和巡查的力度不够。第二,导致哈尔滨市流动人口政策外生育情况严重的原因在于:首先,政府的相关部门对流动人口的登记、监控制度不完善。其次,对相关计划生育政策的宣传力度不够。
第三,流动人口子女入学的种种问题的原因在于:一是教育资源分布的不均衡。二是流动人口本身的流动性。三是公立学校在接受流动人口子女入学设立的门槛过高。
第四,导致节前、节后流动人口回家、返工造成的客运压力的原因有:首先,流动人口这个群体的数量庞大;其次,政府对企业和流动人口没有做好客流疏导工作。
2.问题原因的深入分析
针对上述四个哈尔滨市流动人口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本节开始主要对问题进行三个层面、由高到低的分析。将这四个看上去并不相关的问题联系在一起,其实就反映出了哈尔滨市流动人口管理上有待解决的三个层面的问题:
首先,制度性问题
解决流动的农民工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尊重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有一个明确的长期规划目标和具体实施步骤。
其次,政策性问题
在流动人口政策外生育的这个问题上,现行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法》规定,导致管理对象的不明确。此外,流动人口政策外生育管理的绩效考核机制仍然不完善。
节前、节后流动人口回家、返工造成的巨大客运压力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涉及到政策性的问题包括以下几个:一是涉及到铁道部、交通部对全国交通网络的建设规划;二是市政府没有进行合理有效的疏导;三是市政府的突发公共危机管理对于处理相关客运压力问题上出现政策缺失。
四、完善哈尔滨市流动人口管理政策的对策研究
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流动人口对哈尔滨市的经济发展贡献很大,但是流动人口的流动性对形成稳定的职工队伍、对提高产业素质也有不利影响。如何从综合治理而不是简单取消或坚持户籍管理的路径,遏制流动人口流动的盲目性,促进人口稳定流动的可持续性,完善哈尔滨市流动人口管理政策,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
新公共管理注重政府的政策职能与管理职能的分离,重视人力资源管理,注重将私营部门的管理方式引入公共部门,强调政府服务以顾客或市场为导向,广泛采用授权或分权的方式进行管理,放松严格的行政规则,实施明确的绩效目标控制。以新公共管理理论为理论基础,以国内外城市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的先进经验为辅助,针对本文第五章提出的四个主要问题,对完善哈尔滨的流动人口管理政策提出以下四点对策
(一)完善流动人口聚集地的治安和出租屋市场管理的对策
1、转变管理理念 以市场为导向,用“疏导”替代“堵截”。对居住在哈尔滨的无业游民的管理才是当务之急。
2、健全流动人口管理体制中的非正式组织管理
首先,正确认识城市流动人口非正式组织在社会管理体制中的作用;其次,要积极引导城市流动人口社会非正式组织。然而,非正式组织有其天然的缺陷,需要政府社会管理部门积极引导,支持和鼓励。
3、加强出租屋市场的“服务型”管理和 “信息化”管理
首先,出租屋管理只有把服务与管理相结合,寓管理于服务。其次,强化管理者的信息意识和提高管理者的信息管理水平。具体来说,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出租屋“信息化”管理工作。(1)统一开发研制出租屋管理信息系统软件。(2)设立网上登一记、网上申报、网上审批制度。(3)建立网上反馈机制。
(二)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的对策
1、政府积极引导下的城市流动生育人口社区化管理
城市流动人口社区化管理的含义是:社区化管理是指在政府统一领导和宏观调控以及有关职能部门的积极配合和指导下,基层社区以社会资源为基础(包括人力、物力、财力),运用社区管理机制和手段,促进社区整合与稳定达到更好的管理好流动人口的目的。社会融合是个体和个体之间、不同群体之间、或不同文化之间互相配合、互相适应的过程,并以构筑良性和谐的社会为目标。
针对上述含义和哈尔滨计划生育工作的实际情况,本文对城市流动人口社区化管理提出的对策主要有:首先社区对城市流动人口自组织吸纳。将城市流动人口自组织吸纳进入社区,是积极引导自组织健康发展,对流动人口中的适育群体进行组织化管理的重要一步。促进城市流动人口与社区其他人口融合,对流动人口进行生育观念方面的积极引导,逐步改变流动人口落后的生育观念;其次社区对城市流动生育人口的服务。
2、完善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考核
哈尔滨市己经初步建立了出租屋管理信息系统和流动人口管理信息系统,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要在此基础上充分实现资源整合和共享。流动人口的一般情况可以在这个信息平台上获取,而不用再做专门的调查,专项考评的内容也可以围绕重点减少到最低限度,用信息平台的数据进行常规考评,包括各种报表、报告和信息系统上的数据。流动人口频繁进出,数量不断增加,不可能经常用那种大规模地毯式的清查活动来考评计划生育工作,而要建立一个科学的常规考评与集中考评相结合的考评机制,这就是:在确立合理的考评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信息平台的常规考评和有针对性的抽样调查集中考评相结合,这种模式应该成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科学考评的发展方向。
(三)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问题的对策
1、改革现行教育体制 确立政府为义务制教育第一责任人,由财政统一解决流动人口子女的义务教育经费问题。文本认为,现行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必须改革,政府应该是义务教育的第一责任人,不仅中央政府,同时包括地方政府都有责任向所有的国民提供平等的受教育权利。义务教育属社会公共产品,必须由政府来提供。政府不应该因为经济体制的转轨(人口流动的人户分离,因而造成各地政府职责不明的现象,使国民失去或不能很好地实现其受教育的权利。政府必须确保其所有的学龄儿童少年都能适时入学,接受平等的义务制教育。确立了政府为义务教育第一责任人的地位,同时必须解决现行教育经费的投入问题。
2、以公办学校为主、以民办学校为辅
以公办学校为主,调整现有义务教育的格局,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以民办教育为辅,民工子弟学校分阶段逐步淡出,适当发展寄宿学校,从根本上解决流动人口子女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公平等问题。此外,“民工子弟学校”或“民工学校”的提法与分类,笔者认为这既不科学也不合理,更不符合以人为本的原则。首先,这种名称的叫法就不科学。何谓民工子弟学校?实质上是外来人口子女就读学校。而外来人口并不全部都是外来民工,还包括其他众多职业性质的外来经济活动人口;其次,这种称谓还带有明显的狭隘市民色彩。何谓民工?外来民工是相对于城市市民而言的。这一称谓带有明显的城市排斥性质;第三,民工子弟学校是对流动人口子女的一种“隔离教育”民工学校专招民工子弟入学,实际上使民工子弟成为城市中的另类学生,其学校成为另类学校,排斥于公办学校之外;第四,民工子弟学校与公办学校的办学条件差异,更使这些外来的孩子们遭遇不平等的教育待遇。
(四)解决节前、节后客运压力问题的对策
要妥善解决哈尔滨市节前、节后出现的客运压力问题,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加快建设哈尔滨至各流动人口流出地的交通网络。由于这涉及到国家宏观战略,本文不做讨论,而主要集中探讨哈尔滨市政府在其中能起到两个积极作用。
第一,对此问题出现的长期性和定期性的特点,哈尔滨市政府应建立一个长效机制来应对。首先,对在客运高峰期出现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对这个特殊时期内要应对的问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其次,联合哈尔滨市铁路局、哈尔滨市公安局、城管大队等相关部门组成一个临时的管理服务办公室,专门应对客运高峰期出现的各种问题;最后,做好定人定岗。
第二,哈尔滨市政府和各相关部门应该针对节前、节后的客运压力问题,制定专门的政策性文件,为解决该问题提供相关的政策依据,完善哈尔滨市在公共危机处理领域的不足。一是将应急方案规范化、成文化,不用每次一到客流高峰期还要重复以前走过的程序,保证专门的工作办公室一成立,各项工作就能井然有序地开展;二是制定政策要简化程序,处理问题要快速反应。
总之,在哈尔滨社会产业结构和功能都已经开始发生变化的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系统会面临着结构的重构和整合问题,这一问题关系到新的结构是否能有效地满足新的功能需要,关系到新的结构系统的和谐程度和运行效率,所谓结构的重构主要就是利益分配格局机制的改变和调整,系统内部结构在变化之后,面临着重新整合问题,也就是社会关系和人与人之间利益关系的重新协调问题,只有在各种关系重新调适、理顺后,整个社会系统才能达到和谐状态,在这一过程中,作为公共部门的政府,需要积极发挥其整合和协调功能,通过有效的政策干预,推动社会进程。
结束语
从哈尔滨市流动人口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可知,传统的管理服务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以新公共管理理论为理论基础,以国内外城市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的先进经验为辅助,针对本文第五章提出的四个主要问题,对完善哈尔滨的流动人口管理政策提出四点对策。
流动人口管理对策的研究是一项具有现实性、挑战性和创新性的工作,能进行这一方面内容的探讨,本人觉得非常有意义并且十分荣幸。但是自身才疏学浅,能力有限,理论环节和实践环节都有所欠缺。自知本文存在以下不足之处:一是由于自身时间安排问题,在相关政策的收集工作过程中,导师安排的几次实地调研,我只走访了哈尔滨市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一个部门,没有收集全部的相关政策,使得论文的研究并不是很全面;二是笔者相关的理论知识不扎实,对于哈尔滨市流动人口管理存在问题的分析不够深入,也不够全面;三是对国外发达国家城市的迁移人口管理政策了解不多,研究不足,相关的借鉴经验也不全面。对于以上的不足之处,希望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能够有机会将其进一步完善。
第四篇: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的几点建议
对流动人口“一盘棋”的几点建议
1、切实转变思想观念。用改革和发展的眼光来充分认识流动人口问题,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当地的干部群众要着重转变“流入人员是外乡人”的旧观念,关爱和尊重流入人员,要充分肯定他们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所作的贡献,主动关心、服务、帮助外来流入人员,使外来育龄妇女真正同户籍人口一样享受“同宣传,同服务,同管理”,要坚决摒弃“管、卡、压”的旧管理体制,坚持以人为本,开展优质服务,寓管理于服务,树立管理与服务并重的新观念。
2、大力普及计生知识。充分运用各种形式和载体开展计划生育知识、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活动,在全县上下构建一张严密的宣传服务网,要向流入人员宣传国家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等各种法律法规,宣传实行计划生育权利和义务,引导广大流入人员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3、广泛开展互助服务。在流动人口居住相对集中的地方组织成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会,吸纳具有互助精神和热心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流入人员为协会会员,定期开展各类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活动。同时还可以将流入妇女遇到的问题及各种困难及时反馈上来,这种计生互助服务不仅充分发挥出了流入人员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而且还将转变外来育龄妇女的旧婚育观念,提高她们的保健意识和生殖健康水平。
4、构建基础信息网。发挥计划生育基层网络组织的作用,落实好党员干部外出重点对象联系户制度和外来人员的“三同”制度,抓好源头管理,户籍地对外出人员把好 “流出关”,现居住地对外来人口把好“流入关”,实现流动人口的“同宣传、同管理、同服务”。
5、构建交错联系网,完善监督体系。明确职责,逐步完善县内流动人口横向、纵向交错的信息网,促进“流动人口一盘棋管理”的形成。建立流动人口综合治理专项督制度和流动人口综合治理信息通报和反馈制度,开展专项治理工作;进一步健全完善群众监督机制,实行有奖举报;建立并落实流动人口计生工作单位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负责制,建立健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责任制,签订责任书,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建立目标责任考核机制。通过建立健全各项工作机制,为流动人口的管理提供一张强而有力的保障网。
6、落实各项保障措施。加大投入力度,增加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经费,切实落实好各项保障措施,一是建设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干部队伍;二是要落实专项流动人口计生经费。同时进一步加强农村计生基层组织建设,根据“人员、职责、报酬”三落实的要求,优化村级服务员队伍结构,积极探索在外出流动人口较为集中的城镇选配专职流动人口管理员,按“职责履行与报酬兑现相结合,奖励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落实职责和报酬,在基层建立一支适应新形式的计生工作基层人才队伍,确保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有人管、人会管”,促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一盘棋”的形成。
第五篇:加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的建议
加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的建议近年来,随着我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外来经商、务工人员逐渐增多,流动人口大量涌入,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安全的重要因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已经成为社会管理的重要领域,必须不断加强。
一、我区流动人口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机制尚不完善。目前,我区流动人口缺乏系统的服务和管理机制,未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服务和管理办法。“党政领导、综治牵头、公安为主、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还未真正形成。社区没有统一解决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专项工作经费保障,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中心(站)只有牌子,没有专职人员。
2、基础信息采集工作力量薄弱。从调研情况来看,基层信息采集工作普遍存在力量不够、人员和设备缺乏的现象。根据《湖南省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规定》,流动人口信息由房屋出租人、用人单位等主体向公安机关进行申报,但由于责任意识淡薄,目前在实际操作中很难执行,甚至无法执行。由于责任主体没有主动向公安机关申报,面对大量的流动人口基础信息采集工作,基层工作人员配备不足的矛盾日益突显。据初步核查,全区已登记暂住人口仅占实际暂住人口的54.6%,与市流动人口录入95%的要求相差较远。
二、几点建议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促进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常态化运行机制的形成,我们建议:
1、加强领导,部门联动。积极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各司其职、乡街具体组织实施、社区协助的工作机制,形成公安、劳动保障、人口计生、建设、教育、卫生等部门之间密切配合、协调行动、资源整合、信息共享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体系。不定期召开部门联席会议,分析通报情况,综合治理,强化工作考评和责任追究。
2、推进《居住证》制度实施。广泛宣传《湖南省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规定》和《居住证》制度,大力推进全区《居住证》换发工作,充分尊重和保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将流动人口进城工作生活等权利义务与《居住证》联系起来,拓展《居住证》的综合功能,让流动人口真正享受“市民待遇”。
3、加强信息采集工作。建立统一的信息采集协管员队伍,配备电脑等相应设备,协管员队伍由乡镇、街道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领导小组负责管理和考核。落实流动人口落脚之处的出租房屋业主、经营业主、用人单位管理责任,提高其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和协作意识,强化其向乡镇、街道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申报的主动性。
4、实现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做好基层基础工作,保障基层系统的稳定性、功能完善性、网络畅通性,加强基层技术培训和考核。争取在基于湖南省流动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平台的基础上,拓展系统功能,加快和劳动、计生、工商等相关职能部门间的信息互通,整合多部门信息资源,实现流动人口信息共享。建立以社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为切入点,以出租屋管理为重点,以人口流动为主线的综合信息平台,实现人、地、事、物、组织以及事件等要素的关联管理。面向职能部门提供流动人口、出租屋数据的采集录入、居住证办理、查询、分类、统计等服务功能。切实加强流动人口相关信息的收集和录入,对已录入的数据,要及时更新维护,实现社会人口基础信息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