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供电所管理的思考
通过对清坪供电所xxxx抄表员所管辖的1xxxx台区216xxxx用电户中的xxxx台区3xxxx偏远用户的走访调查,乡镇供电所要实现电力供应“安全稳定、节能降损、按月回收”这一目标,还需采取一系列措施,才能保证供电所的抄表员、维护员、座收员及办公室工作人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自觉地深入到每个用电户中和每条中低压线路上,真正按照“三公开、四到户、五统一”的要求考核到每个台区,服务到每个用户。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管理:
一、彻底解决好抄表员、维护员等员工责任心不强的问题。
作为乡镇供电所,搞好设备维护不仅是保证正常供电和安全生产的前提,同时也是降低电量损失的有效途径。通过调查发现,供电所普遍存在抄表员、维护员工作责任心不强、工作不仔细,不善于思考和发现问题的缺点。一是抄表员责任心不强,作为一名抄表员不仅是要求按月按时将所管理的用户计量表如实进行抄录,同时还应在抄表过程中对变压器、线路的情况及用户的用电情况予以掌握,并作好详细记录;随时将发现的安全隐患和树障进行排除,真正保证每个变台和每条中低压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最终实现“安全稳定、节能降损、按月回收”。可是,绝大部分抄表员根本就没有达到这一基本要求,而是片面地追求抄表进度,仅用10天左右时间将所负责管理的表计抄录完后就视为自己完成了工作任务,根本就没有将检查变压器运行情况、线路畅通情况、计量箱的锈蚀程度等拿入工作任务进行完成。通过到一线调查,低压树障砍伐不彻底,安全隐患排除不及时的现象随处可见。因此,作为供电所首先必须将变压器运行情况、线路畅通和安全隐患排除情况作为工作任务进行安排,要求他们作好详细的检查记录,并将其纳入每月的工作任务进行考核。二是线路维护员工作责任心不强,工作主动性差。作为一名线路维护员,顾名思义就是负责维护线路(主要是10kv线路),保证线路的畅通,定期到线路上进行巡回检查,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最大限度的减少停电损失,保证供电质量;可是供电所的线路维护员绝大部分是以处理故障为主要工作职责,等故障出现了、事故发生后再去处理,并以此作为自己的工作重点,而没有将预防故障出现、事故发生作为工作任务去完成。所以,供电所首先应该将每条线路按比例分配到每个线路维护员,将线路维护员的具体任务进行细化(如多长时间要对10kv线路进行巡视,多长时间要求对变压器运行情况进行测试等),并要求形成记录材料,不能仅仅留停在出了问题要求多少时间到现场进行处理这一点上去,我们认为线路维护员主要是以预防和发现问题为主,只要平时加强了巡视,注重了检查,将所有故障、事故控制在萌芽状态内,想必事故发生的机率就应得到有效的控制。三是加强对座收人员、办公室工作人员的管理力度。作为一名座收人员不仅是要求着装整洁,现金如实收回,发票完整打印归类,同时还应要求对抄表人员所发出的通知单进行认真复核,注意检查是否有错误、有漏洞,电价是否执行到位等;作为办公室工作人员的工作就更加杂乱、具体了,不仅仅要求电话有人接听、来信来访有人处理、环境卫生有人打扫等具体事务上,最关键是处理问题和协调工作的能力,要搞好这类人员的管理,同样必须制定相关的量化考核办法,以此来推动整个工作的全面发展。
二、采取组织措施,解决好树障清理工作,巩固原有的线路通道砍伐成果。农网改造结束后,随着电力产权的进一步明确,供电所对线路维护的工作量确实增加了很多,而且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也将遇到一些不可避免的阻力。一是由于产权的划分,普遍存在农村中低压线路树障清理砍伐工作量“大”而“难”,“大”主要表现在低压线路较长,且大部分线路从树林中通过,导致砍伐的工作量大;“难”主要表现在用户安全知识缺乏,安全意识淡薄,思想工作难做,不允许砍伐树木的现象较为普遍;二是村组负责人对树障清理工作的认识不高,不愿积极配合,不愿负责组织劳力的现象较为严重;三是用户的法律意识不强,按照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及安全生产法有关规定进行树障清理的难度较大。针对这些问题,作为乡供电所,首先应积极主动地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请当地政府出面召开村组会或用户代表会,给用户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加大安全用电知识宣传力度,通过政府行为与各村组签订线路维护协议书,明确相关权利及义务,让用户真正明白树障清理是保证安全、正常供电的前提,从而达到用户支持并参与树障清理,巩固去年全县树障清理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三、加大督办检查力度、建立长效监督机制。
为能全面将每个员工的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彻底解决职工责任心不强、安全意识淡薄等一系列问题,供电所一是可采取成立由所长、副所长牵头的问题查找队,定期或不定期地到每个抄表员、维护员所管辖的台区和用户中调查了解情况,核实每个职工的工作落实情况,问题处理情况等。二是建立交换检查机制,每月用2-3天时间将全所职工分成班组对职工所管辖的台区、线路进行交换检查,并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理。三是按照供电所年初制定的“三化”管理考核细则,按月对安全生产情况、经营指标完成情况、设备完好情况、优质服务情况、规范化管理情况进行严格考核兑现,并与职工的经济收入直接挂钩,建立起具有可操作性的激励考核机制。
四、细化考核办法,建立末位淘汰管理机制。
虽然每一个供电所的工作特点有所不同,但是无论如何,考核办法和考核的内容应大致相同。因此供电所应结合本所的工作实际,根据每个职工的工作岗位制定切实可行的量化考核办法,按照奖罚分明的原则,将职工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优质服务情况、出勤等与职工个人的经济收入,合同的继续签订等切身利益进行挂钩,使每个职工身上都有具体的任务指标,具体的工作范围和目标任务,从而达到职工在完全明确自己工作任务的基础上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第二篇:对加强基层两税所建设的几点思考
对加强基层两税所建设的几点思考
自2011年1月1日起,契税、耕地占用税归地税部门征收管理以来,各级契税所、耕地占用税所相继成立,正式运转。两税所成为地税基层所的一个新成员,同样是税务机关的征收管理前沿,是对外纳税服务的窗口,直接具体地执行国家各项税收法律法规,发挥税收的职能作用。如何加强基层两税所的自身建设,成了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基层两税所建设中存在问题不容忽视
1、重收入轻管理现象比较突出。许多税务干部片面地认为税务机关只管收税,只要每年按时完成上级下达的税收任务就可以了,其余各项工作都是次要的,因而忽视了税收管理工作。特别是一些税源匮乏的地方,完成税收任务的工作压力较大,很难有更多的精力来抓管理,造成税收任务和征管“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
2、年龄偏大,知识老化。目前全省两税所普遍存在着人员较少、年龄偏大、知识老化等问题。三门峡市开发区地税局耕地占用税所,共有干部职工4人,其中3人是从财政部门划转过来,两税所所长由副局长兼任,再进地税局之前,都没有从事过两税的征收管理,对计算机操作、软件应用、新财会税收知识等的掌握比较生疏和困难,在专业知识、法律知识等方面的学习急需优化。
3、没有独立的办公场所,与局机关在一起办公,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已经跟不上现代税收的需要,由于是刚刚组建不久,管理制度不很完善,在落实上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没有形成有效的管理机制,存在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
4、缺乏激昂的精神风貌,由于他们刚到一个新单位,工作环境、工作内容、服务对象与以前有很大的不同,有压抑、被排挤的感觉,缺乏激情,缺乏那种活力四射、激情澎湃、热情高昂的精神状态,做好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也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5、上下之间沟通协调不够,工作压力大。基层人员处于“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地位,管理事务繁多,业务量大,上级的所有政策规定和工作要求,全都由基层管理员来实施。一些政策法规实施起来比较可操作,可也有一些可操作性不强的文件落实起来难度很大,使基层管理员容易产生思想抵触。再加上机关常以考评来压制基层,使管理员对工作失去信心,压力增大,反而形成一种“能混就混、得过且过”的心态,有时甚至“阳奉阴违”,马虎应付。
二、加强基层两税所建设势在必行
基层两税所在新形势下所具有的功能与作用,决定了他们在税收工作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我们认为:研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地税工作这篇大文章,有必要紧紧抓住税收工作的基础和基层,从以下8个方面切实加强基层两税所建设。
1、开展强有力的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把以人为本作为基层建设的重要原则常抓不懈
基层两税所存在的问题,归根到底还是人的问题,所以要加强基层税务所建设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地税基层建设的重中之重。做好人的工作,着眼人的发展,把“人”作为地税发展的根本动力,把“人”当作价值的核心和社会的本位,把不断满足人的全面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地税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张扬个性、激活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名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地税事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人才保障和智力保障。地方税务机关作为宏观调控经济的职能部门,处在权、钱、情、法的交叉点上,稍有不慎,就有偏离正确轨道的危险。为了端正人生坐标,我们除了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还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比如,请参加过解放战争的老战士讲述当年的激情岁月,缅怀为新中国诞生而壮怀激烈的仁人志士;专程去革命烈士纪念馆参观,用超越时空的革命精神净化灵魂、鞭策人生;将关注的目光聚焦于弱势群体,寓思想政治工作于社会公益活动之中,求取“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理想功效,使同志们拥有“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人生追求。在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中要切实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和关心人,解决他们在思想上、工作上和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症结,时时处处为他们的成长、成才提供展示的空间和舞台。
2、强化教育培训,提高队伍素质。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思路,全面开展对税收管理员的岗位技能培训,着力提高管理员的业务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将培训的重点放在会计基础知识、税收政策、纳税服务、巡查评估技能、微机操作、工作流程等。并就学习的方式方法、时间和人员安排等方面做出制度规定。
3、强化责任意识,提高税收管理水平。一要有强化管理创新的责任感。管理创新是推动发展的不懈的动力源。要正确引导他们克服“创新是领导的责任、我们按照要求做就行”的思想误区,积极为他们搭建立足税收征管、税务检查、纳税服务、队伍建设等一线工作实践,探寻适应新时期新特点的管理机制、管理方法的平台,使管理创新更具针对性、实效性。二要有强化主动协调的责任感。税收工作不是独立的,需要多个部门相互协调、配合、支持才能实现。这里有区局与科所之间、科所与科所之间的协调、配合,也有与政府、地税、工商、公安、司法等单位以及广大纳税人的协调、配合、支持。这就要求他们具备独立完成税收工作和内外沟通协调的能力,具备运用内部信息管理税收工作和充分运用外部相关信息管理税收工作的能力。三要有强化知错必纠的责任感。有责任感的人对错误总是直言面对,而没有责任感的人总是找借口推诿责任。“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成为了一部分人奉行的工作“准则”。工作态度消极,日子得过且过,事业好坏与己无关,对待工作毫无责任感,这也是提高执行力的最大障碍。
4、完善激励机制,调动工作积极性。从业绩考核、业务竞赛、表彰先进、责任追究、勤政廉政等环节入手,探索管理员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管理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全面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量化考评指标,建立考核体系,结合德、能、勤、绩、廉实施全面考核,掌握并跟踪管理员完成工作的时间、进度、质量等情况。
5、培养青年能手,增强队伍活力。在全局税收干部中大力开展业务竞赛、技能比武等活动,并将在业务比赛、技能比武尖子、能手以及岗位表现突出的优秀税收干部,实行重点培养,一方面调动青年干部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为税收管理员队伍注入新鲜的血液。
6、加大基层两税所软硬件建设力度。在软件方面,要通过开展“一日一题”、“一月一考”、“读一本好书”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严格奖惩,充分调动基层税务干部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要不断加强基层税务所的硬件建设,特别是对于洗浴室、食堂、健身房等关系基层干部职工切身利益的场所,更要做实做好,给干部职工创造一个温馨、舒适、称心的和谐工作环境。
7、念好廉政建设“紧箍咒”,保证地税基层队伍的纯洁稳定
抓住教育、制度、监督这三个环节加强基层所廉政建设,做到教育有效、制度有用、监督有力。为此就必须要完善和落实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认识要提高,责任要明确,重点要突出,措施要有力。税务部门就是要从爱护和保护干部的角度出发,把“两权”监督作为重点,把加强八小时以外的监督作为一个难点,把克服侥幸心理、畏难心理、无所谓心理作为切入点,把警示教育、案件查处和扩大政务公开作为突破点,认真落实惩防体系《实施纲要》,把它作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重大任务,牢牢记在心上,紧紧抓在手中,努力为税收工作“保驾护航”。
8、科学管理,文明服务。要简化办税程序,本着“一切为纳税人”的原则,急纳税人所急,想纳税人所想,做到让纳税人跑最少的路,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最全面、最高效的服务,自觉履行服务承诺制,主动热情地为纳税人服务,营造一个良好的纳税环境,在纳税人心中树立起文明、高效、勤政、廉洁的良好形象。
第三篇:对乡镇交管所体制改革的几点思考
对乡镇交管所体制改革的几点思考
来源:中国道路运输网 李金荣 2005年9月7日7:21
乡镇交管所是五级交通管理体系中最基层的一级组织。盐城市的乡镇交管所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在原公社交管站的基础上按“政企分开”的原则按乡镇设立的,九十年代后期随着乡镇撤并改革,又按片设立中心交管所。近两年,部分县(市、区)又对其进行了改革。目前盐城市现有乡镇142个,设立乡镇中心交管所一级管理机构52个,在册人员731人。主要职责有:负责交通法律法规的宣传;负责辖区内交通运输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和近期计划;负责审核辖区内水陆客货运输、搬运装卸服务业的开业、停业申请;负责交通运输统一单证的发放和使用管理;负责辖区内交通规费和“五小”养路费的征收;协助乡镇政府对农用自备船、渡口实施管理;负责交通运输市场的监督管理,维护市场秩序;负责辖区内交通运输基本情况的统计上报等工作。应当说,乡镇交管所在确保规费征收,保证交通事业和运输市场的健康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004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使乡镇中心交管所执法资格的合法性受到了挑战,国家计划实施的费改税制度对中心交管所的职能定位影响很大。乡镇中心交管所究竟何去何从,是摆在我们交通行业主管部门面前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加强乡镇中心交管所建设,是当前形势和未来交通发展的必然要求。
交通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交通运输行业管理工作面广量大。目前,52个中心交管所,管理客运业户1414个,货运业户23666个,搬运装卸业户328个,汽车维修业户863个,停车场118个,客车3173辆,货车17682辆,各类拖拉机26002辆,各类摩托车354340辆,船舶5712条,2004年征收各类规费1.3亿元。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村的交通运输事业也有了迅速的发展。据统计,到2004年底,盐城市农村公路里程已达到8248.2公里。农村公路客运班线202条,农村乡镇客运站亭97个,乡镇194个站亭,公路设立站牌2260点,乡镇三类汽车维修站点1570个。随着农村公路建设向纵深发展,上述数量还将大幅度增长。同时,盐城市机动车保有量为757860辆,并每年均以15%左右的速度增长,其中汽车62282辆,摩托车667654辆,这些车辆相当一部分分散在农村。另外,盐城市尚有乡镇渡口345道,长度在5米以上的乡镇农用自备船40099艘,其中机动船11727艘,虽然《公路法》第八条已将行政区域内的乡道的建设和养护工作的责任明确了乡镇政府,《江苏省公路条例》把乡道的路政管理责任明确给了县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相关部门的规章也按属地包干的原则,将乡镇交通运输的安全管理、乡镇船舶和渡口的安全管理责任明确给了乡镇政府,但仅靠目前县级交通主管部门和乡镇政府力量是难以承担上述面广量大而
复杂的管理工作的,必须由一个机构来具体实施或协助实施上述工作,否则,因县域面积广大和管理力量不足或不到位,管理上的盲区将难以避免,必将对交通运输秩序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撤消乡镇中心交管所一级的管理机构,显然是不可取的,而根据事业发展的要求,对乡镇中心交管所的职能进行重新定位,并对其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才是实事求是的科学的态度。
二、当前乡镇交管所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盐城市各县(市、区)的乡镇中心交管所,无论是在机构名称、编制定员、履行职责、还是在管理体制上都不够一致,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职能设置不统一。如滨海中心交管所除上述职责外还负责辖区内营业性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管理、危险化学品运输管理等。亭湖南洋中心交管所还负责所辖乡镇农村公路的路桥建设和养护管理。东台市中心交管所还要协助辖区乡镇政府做好航政、路政、渡口、农用自备船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从乡镇中心交管所实际职责履行情况看,由于中心交管所人手少、规费征收任务重,且相当一部分地方的中心交管所隶属于县运输处,绝大部分精力还是用在了运管费、五小车辆公路养路费等规费征收和对规费缴纳的稽查上,运输管理以外的工作一般兼顾较少。
2、机构设置不一致。目前乡镇中心交管所一级机构设置主要有三种模式:射阳模式。2001年,根据行业管理需要和省交通厅苏交政(2000)63号文件关于“运管体制三合一”模式的要求,经县编委批准,将原县交通运输管理所、县运政稽查大队、维修所及7个中心交通管理所等11个事业单位合并组建成射阳县交通运政管理处,保留射阳县运政稽查大队牌子,股级建制,下设5乡镇稽查中队和1个直属和1个机动中队。乡镇稽查中队为副股级建制,直接隶属县运管处,属运管处的派出机构。阜宁模式。2001年,经县编委批准,将县运管所、稽查大队、维修所以及五个中心交管所合并,组建成立阜宁县交通运输管理处,下设五个中心交管所并挂稽查中队的牌子,中心交管所为正股级建制,既是运管处的派驻机构,又是乡镇人民政府主管交通工作的职能部门。盐都模式。2004年,经县编委批准,将原6个中心交管所调整为5个,并增挂运政中队牌子。中心交管所是区交通局的派出机构,为全民事业性质,股级建制,业务上主要接受县运管处的指导。
3、人员编制差异大。除滨海中心交管所人员目前使用的还是乡属事业编制外,均为县级事业编制,并且只有建湖、盐都等地少数地方中心交管所依照公务员管理,响水、亭湖等大多数地方未依照公务员管理。目前各县乡镇中心交管所人员编制确定的标准不一,定员数量差异较大。如盐城市辖区内人口相当、经济相对落后的滨海中心交管所编制为116个,在编164人,而经济相对发达的东台只有89
个,在编88人。
4、管理体制不统一。目前从同属县(市、区)交通局的公路、航道、海事、运管四个部门,已有三个统一为副科级建制,只有运管部分是副科级,部分为股级建制。而有些县中心交管所是县运管处的下属,却也为股级建制,不便于工作的领导。在管理体制上,中心乡镇交管所既有直属县运管处的,也有直属县交通局的。目前,响水、阜宁、射阳、建湖4个县的中心交管所直属县运管处,其余5个县(市、区)的中心交管所直属县交通局领导,业务上接受运管处指导。乡镇交管所在机构建制上级别也不同,有股级的,也有副股级的。
5、人员素质难保证。中心交管所由于各种原因,进人关系因素多、退伍政策安置多,没有实行严格的考试录用制度,人员素质难保证。据调查,目前盐城市中心交管所在岗的731人中,初中以下学历的有26人,占3.6%,高中及中专学历的232人,占31.7%,大专及以上学历473人(其中约有55%为党校函授毕业),占64.7%。以阜宁为例,2001年改以来,共新进9人,其中男性4人,女性5人中,大专以上只有1人,高中及以下6人。
6、执法主体资格不硬。国家道条和省道条已把道路运输管理工作明确授权给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县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因受编制制约等原因,难以对农村运输市场实施有效的管理。中心交管所实施管理又没有法规依据,在这种情况下,中心交管所大多增挂了县运政(稽查)中队的牌子,射阳县干脆撤销了中心交管所,改建为县运政中队。这样虽然在某种意义上解决了中心交管所执法主体资格的合法性问题,但由于目前乡镇交管所执法人员大多持交通部行政执法证件,上路执法的合法性仍受到质疑。我市近年来已多次发生暴力抗法,致使执法人员受伤的事件,而公安部门却以交管所人员上路检查没有法规明确依据,拒绝受理。
三、对乡镇交管所体制改革的几点建议
1、关于乡镇交管所的职能与机构设置问题。乡镇交管所的职能与机构设置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是既尊重历史,又充分现实需要的原则。费改税后,中心交管所的主要职能建议确定为:负责交通法律法规的宣传;负责辖区内交通运输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和近期计划;负责审核辖区内水陆客货运输、搬运装卸服务业、汽车维修业的开业、停业申请;负责交通运输统一单证的发放和使用管理;协助乡镇政府对农用自备船、渡口实施管理;负责交通运输车辆和农村客运站的源头监督管理,维护市场秩序;负责农村公路的路政管理,协助海事、航道、公路部门受理审批事项;负责辖区内交通运输基本情况的统计上报等工作。二是精干、效能、统一,并与即将实施的交通综合执法综合体制改革相配套的原则。在机构设置上,一般仍应按片设立,2-3个乡镇设一个中心交管为宜,这样既可满足一定的管理幅
度要求,又能兼顾方便群众,同时还能利用现有的乡镇中心交管所的办公用房、设置等资源。最理想的模式是按“六统一”的要求,全省联动。即:统一机构设置,统一核定编制,统一经费渠道,统一进人门槛,统一执法服装,统一建筑标识。省以下一条线实施垂直管理,也可以分步实施,全市联动,先市以下一条线垂直管理。三是与农村交通运输发展状况相适应的原则。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和着力在农村调控运输市场、搞好运输市场建设、强化运输市场监管、提供运输优质服务原则要求,结合农村交通运输发展状况,不断对其管理职能进行丰富完善。可供选择的模式有:
模式一:设立道路运政中队,不再保留中心交管所名称。考虑到综合执法是今后的必然趋势,直接隶属综合执法改革后设置交通执法机构领导。设置模式二:保留中心交管所和道路运政中队牌子。隶属于现在的县运管处领导,接受公路、航道、海事业务指导。设置模式三:保留中心交管所和道路运输稽查中队牌子,隶属于现在的县交通局领导,接受运管、公路、航道、海事业务指导。设置模式四:参照公安派出所和交警中队模式,分设中心交管所和道路运输稽查中队,中心交管所隶属于县交通局领导,道路运输稽查中队隶属综合执法改革后设置交通执法机构领导。
我们推荐模式二。主要理由:一是考虑到其职能涵盖面广,不仅仅局限在单纯的运政这一块;二是就中心交管所承担的职能而言,运政这一块的职能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运政这一块的职能最多,工作量也最大,现在隶属于县运管处领导的中心交管所的比例较大,协调各方的工作量最小,行政成本最小,同时还兼顾了目前中心交管所体制的现状。三是有利于机构精简、效能、统一原则的实现。
2、关于编制定员问题:87年交通部《公路运输管理部门工作条例》提出的按客运站、货运站、维修点等百站两人或三人,百车一人的定员控制标准,总体是合理的。从我们调查的情况看,县一级中心交管所总的定员一般控制在70-110人是适宜的。
3、关于进人问题。目前,中心交管所管理以块为主,人员编制由地方确定,进人没有采取公开招考的方式,不少是凭关系走后门,造成部分人员素质不高、文化程度偏低、年龄结构不合理和人员超编。建议除在定员职数内补充领导干部外,进人年龄应当控制在35岁以下,所有新进人员必须达到大专以上,录用办法参照国家公务员录用标准、管理方式,先由所在地报进人计划,然后由省里统一组织考试、统一进人。对现有人员按编制定员的80-90%的比例,通过考试竞争择优录用,对淘汰人员可通过鼓励提前离岗,发给生活补助,鼓励调出和自谋职业等办法分流。同时设立交通执法人员人身意外保险基金,开展人身意外保险,让一线执法因公受伤人员得到经济补偿。
4、关于费改税后人员及办公经费问题。建议以省为单位统一核算,省财政统一拨给省运管机构,再根据各级需要分级拨付,没有纳入编制的不给经费。编制控制可按经费许可情况和客运站、货运站、维修点、车辆增长及其他道路交通事业发展情况每2-3年作一次微调。
5、关于装备设施建设问题。现有中心交管所,特别是苏北基层交管所,办公条件简陋。我市滨海县至今尚有2个中心交管所居无定所,所使用的车辆和电脑等设备不少已达到了报废或更新期,对讲机、摄像机、照相机、录音笔等调查取证器材等普遍缺乏,执法服装问题尚未解决,行政执法工作难度较大,基层中心交管所标准化建设任重道远。同时,乡镇中心交管所人员长期住在乡镇,有的交管所既无电视机,又没有冰箱。建议加大上述方面的投入,确保每个中心交管所有两辆以上执法车、必要的调查取证器材和必要的生活设施,与此同时,还要加大运政管理信息化方面的投入,不断提高办公自动化程度。
第四篇:对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思考
预算外资金,是指不纳入预算管理,但却用于满足政府履行其职能需要的财政性资金。我国预算外资金形成于建国初期,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来,政府职能和社会分配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预算外资金迅速增长,而对预算外资金认识上的滞后和政策、管理手段的缺位,造成预算外资金游离于政府控制之外,并一再膨胀,既扭曲了收入分配结构,分散了国家财力,又滋生了腐败现象。近年来随着“收入两条线”管理改革的实行,逐步缩小了资金规模,增加了政府宏观调控能力,但仍缺乏具体有效的法规制度以及运行机制的保障,财政管理尚未完全到位。因此,正确认识并解决预算外资金管理缺位,仍是财政管理改革中亟待待解决的问题。
一、预算外资金管理缺位的具体表现
(一)预算外资金收支管理粗放,部门利益格局尚未完全打破
根据财政部《预算外资金管理实施办法》,各单位应按照财政部门的规定编制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财政部门按照经费定额和开支标准对该计划进行审批后,汇总编制总计划。但实际的执行情况是,有些单位没有收支计划,财政部门也很难形成规范的汇总预算,只是粗略地按基数增加增长的办法编制并下达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具体收入时,有的单位只是将专户资金一缴了之,没有具体的资金项目名称,造成收入来源不清;支出时由于没有明确的定额标准,资金使用仍处于“以收定支”阶段。预算外资金管理粗放,给用款单位挤占挪用资金提供了可乘之机。
(二)国家已明确规定应纳入预算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财政仍作为预算外资金管理,致使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减弱
我国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一些欠发达省份长期处于财政困难状况,严重制约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从财政的资金管理看,一方面,预算内资金短缺,收支矛盾突出,另一方面,一些应纳入预算的资金游离于财政预算管理之外。究其原因:一是收费单位原编制为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一旦将其收入纳入预算管理,就要理顺各方面的管理关系,这不仅要加大各部门的管理成本,而且会突破各自的管理指标;二是就单位而言,收费收入不足以抵顶其正常支出,有些单位甚至还有巨额贷款,因此改变财政管理方式,就意味着财政负担加重;三是执收单位作为征收主体在认识上存在偏差,担心纳入预算管理后对其经费保障产生影响,还有一些单位错误地认为预算外资金“谁收谁用”,主观上不愿意把专户资金纳入预算管理。
(三)监督检查机制不健全,约束软化,财政监督流于形式
目前预算外资金的监督检查普遍存在着重收入轻支出的现象,一味强调纳入财政专户管理和缴存比例,忽视了支出上存在的问题。虽然财政在拨付资金时,根据用款单位上报的用款计划进行了核定,但财政资金划出以后,用款单位怎样使用、用到什么地方都不得而知。事实上有的单位常常以事业发展、专项经费为名申请拨款,但实际上多用于人头经费,事业发展无从谈起,资金使用效益十分低下。这种监督管理方式,从一定程度上讲是走了过场,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这可以从近几年审计查处的一些单位擅自扩大行政开支范围、乱发津贴、私费公付等问题中得到映证。同时由于收费经费化,资金支出向个人倾斜,使部门间存在分配不公、苦乐不均的问题。从更深层次看,它还造成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降低了国家基础设施投资效率。
(四)资金征缴模式陈旧、征缴程序不科学,导致部分资金逃避财政监督,形成体外循环尽管近几年各地都积极推行预算外资金“单位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统管”的征管体制。但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地区仍处于自存自缴的状态。而预算外资金收入过渡户的存在,给个别单位截留预算内外收入、坐收坐支预算内外资金提供了可能。另外,由于征缴程序不严密、不科学,也容易形成资金体外循环。如一些地方出台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属于省、地(州、市)、县(市、区)三级预算收入,应按比例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管理。但其具体征管模式是,由地县基层单位负责收缴资金,由省级部门归集资金、报批手续,待审批后,再由省级部门按比例逐级返还原单位,然后各自缴入国库。这种方法虽有利于资金到位,但对按级次入库的资金,由于征缴过程涉及多个环节,又没有必要的财政监督手段,容易形成既不解缴当地国库,又不纳入专户储存的体外循环资金。
(五)相关政策和配套措施缺位,影响了国家财经法规的贯彻落实
根据财政部《预算外资金管理实施办法》,行政主管机构可以按照国家规定从所属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集中一部分管理费。但该办法对管理费的收取方式、标准、票据使用、支出范围及资金管理都没有作出具体明确的规定。目前,一些地方迫于强大的财政压力,不得不要求预算部门自
行解决一些财政支出,因此一些主管部门就以各种名义向下属单位收取管理费。由于没有具体的政策规定,一些单位超标准收费、使用不合法票据以及白条收费,进而逃避专户管理、违规投资基建,甚至隐瞒收入、私设小金库等问题时有发生。此外,一些国家收费命令取消,但由于没有及时理顺和解决相关的单位经费,致使一些旨在建立政府与民间良性关系、规范行政行为、减轻企业负担的国家政策无法落到实处。
二、加强和完善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措施
针对预算外资金管理工作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建议各级财政部门围绕财政综合预算的总体目标,从健全机制、规范运作两个方面逐步实现预算内外资金统管、同管。
(一)深化“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积极推进综合财政预算
建立公共财政收入征管体系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是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应该说实行真正的综合财政预算,将预算内外资金统一安排使用并最终取消预算外资金,只是时间问题。根据国务院转发财政部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意见,目前我国总体上是依照与人民群众生活相关程度,采取逐步将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管理的做法。因此,各级财政首先要将国家明确规定应纳入预算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不折不扣地全部纳入预管管理,相应支出通过预算予以安排。其次对有预算外资金收入的单位必须自下而上地编制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并将其纳入单位的财务收支计划和财政的综合预算;预算外收入要全部纳入专户管理,相应支出由财政统筹安排,要逐步改变按照收入比例提取经费的作法,要比照部门预算的统一要求核定经费支出,实行“预算制”,进而促进执收执罚部门依法行政。
各级财政部门要改变过去那种重分配轻管理、重审批轻监督、重微观轻宏观、重预算内轻预算外的传统理财观念,充分认识财政宏观调控和财政监管工作的重要性,克服本位主义和小团体意识,切实加强综合财政预算编制工作,提高财政资金的管理能力。近年一些地方已经取消了预算外资金的概念,并全面推行政府非税收入银行代收管理办法,这对建立公共财政收入征管体系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不能不说是一个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二)积极借助科技手段以及高效、智能的网络管理系统,彻底改革预算外资金收缴制度
规范预算外资金管理,首先是堵塞收入方面的漏洞,做到应收尽收。要以收费票据为资金监管源头,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赋予财政票据信息功能,再借助收费单位、代收银行、财政三家之间强大的网络管理系统,彻底建立起一个“单位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统管”的预算外资金征管体系。由于所有收费通过银行代收,不仅便于财政性资金集中纳入财政管理,增强财政调控能力,使财政专户发挥“准国库”的功能,而且通过银行代收,还构建了财政部门与执收单位间高效的收费票据领购、核销管理模式,大大提高了财政部门对执收单位收取预算外资金的监控力度,有力地遏止了自立收费项目、自定收费标准等乱收费行为。
(三)切实完善配套措施和法规建设,努力提高预算外资金的管理效率
预算外资金管理改革是一项政策性强、难度大的工作,它不仅关系到单位原有权力、利益调整,而且涉及单位性质、经费供给以及内部减员等现实问题。因此,只有把它与财政管理制度改革、政府机构改革以及经济体制改革等结合起来,才能切实贯彻执行国家的财经法规,并达到相互促进的作用。进而对现行的政府性基金和纳入预算管理的预算外资金列收列支的管理方式进行更进一步的规范和完善,逐步消除单式预算的弊端,真正发挥财政部们应有的管理监督作用。
近年来尽管我国出台了大量的财政法规,但相对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而言仍处滞后状态,加之财政法规层次较低,财政法律、法规之间,以及同其他法律之间在涉及财政经费投入和财务管理方面存在冲突和矛盾,影响了法律的严肃性。因此,要尽快建立、发展和完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法制体系,为财政体制改革提供制度保障。另外,通过舆论宣传澄清对预算外资金性质的模糊认识,争取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扭转“三权不变”和“谁收谁用”的运行惯例,为进一步推动综合预算管理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第五篇:对班级管理的思考
对班级管理的思考
后枣小学张凤英
期中考试已过, 各班的成绩都已揭晓,从各班成绩来看,班级管理较好的班,成绩就比较突出,而疏于管理的班级,成绩就比较差,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管理对于教学来讲,也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一名教师,仅仅只会讲授课本知识,那是不行的,还要学会做多方面工作,比如说:制度管理、思想教育、纪律教育、文明礼貌教育、崇尚科学反对迷信教育;不仅仅能讲解语文、还能讲解数学、对音乐、体育、美术都应该有所了解,同时还应该懂得心理学、教育学,这样我们在教学当中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才能提高教学成绩。管理,不仅仅是纪律约束,它的内含是很深的,这需要我们做教师的在教学工作中不断探索,不断研究。有的老师在上课时只顾自己讲,不管学生在干什么,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结果是自己讲的津津有味,教学效果却很差。这就是缺乏管理。如果教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那么教学效果就一定会很好。还有的教师在教学中不善于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怕耽误学生的学习时间,其实不然,做思想工作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可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教师如果能这样做,这也就是管理,也就能提高教学成绩。这正如人们所说的那样:“磨刀不误砍柴功”。
说起管理,人们往往认为是制度化管理。是的,一般讲管理,就是从制度方面来说的,什么条例、什么纪律、什么规章制度等等,大家都应该遵守。“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但是,在管理的过程中,我们也应该注意人文关怀。作为教师更应该在这些方面多加注意。因为我们教育的对象是小学生,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很差,如果在教学方面我们不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不经常表扬鼓励他们,而是一味的批评他们,斥责他们,强硬的用纪律加以管理,这样就会挫伤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管理不当,影响教学效果,影响教学成绩。
纪律是做好一切的保证,没有纪律任何事情都做不成,这就要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同时,我们也要做好思想工作,使大家从心里认可制度,这样,我们做起工作来就容易的多。教学工作也是这样,只要老师多与学生沟通,讲清学习目的,说明违犯纪律的坏处,教育学生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那么学生就会自觉的遵守纪律,努力的刻苦学习,也就起到管理的作用。总之,无论是制度管理,还是人文管理,在一切工作中都是不可缺少的,都需要我们认真地去做,只有认真地做好这些工作,我们的工作才会有所成就,才会得到社会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