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教学工作年度总结:着眼高效,立足发展,全面提升师生素养
着眼高效,立足发展,全面提升师生素养
济南历城小学紧紧围绕新课改精神及市区教学教研指导思想,立足自身实际,以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促进师生共同成长为着眼点,突出自能高效课堂构建和教师专业发展两项重点工作,创新教学教研工作形式,不断寻求学校教学教研新突破,积极打造区域教学品牌,促进全处小学教学工作的优质、均衡发展。
一、阶段性成绩:
(一)全面转变教学观念,积极构建高效课堂
本年度是全区自能高效课堂总结提升年,针对区教体局的指示精神,我们总结典型课改教师的经验,从我处小学实际找准切入点,努力打造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课堂教学品牌。
1.理念领航,扎实推进
在总结我处课改前提下,通过大家集思广益,我们逐步理清了自能高效课堂的实质,进一步梳理完善了学校自能高效课堂建设的思路,明确提出了我校“自能课堂”的六大原则,即淡化教师、突出学生;评价学生,辐射老师;联系生活,自主求知;合作互助,鼓励创新;控讲时间,提高效益;融情课堂,激情飞扬。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我们根据学科特点及年级学生特点,一方面抓好学科的落实,即语文突出自能识字与自能阅读能力培养,数学学科培养自主参与合作探究能力,英语学科重在双向互助,抓住自能根本,全面推进自能高效学习。另一方面抓好课堂落实,课前抓好学生的自能预习,课中立足学生自能学习,课后着眼学生自能拓展,努力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贯穿课堂学习始终。在工作中我们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为着眼点,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以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教育为保障,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能求知、自我发展,构建平等、和谐、有序、互动、开放的课堂。三是抓好教师的落实,以“思想的再反思、理念的再提升、行为的再改进”自身课堂问题调研为抓手,积极让教师寻求与先进理念的差距,深入思考自身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为深入推进课改打实基础。
同时为提升广大教干教师的常态课的教学效益,我校进一步加大了常态课堂教学的听评课力度,设立了“课堂开放听课日”,在坚持好每周二、周三下午教研活动日的基础上,确定每周二、周三上午为“课堂开放听课日”,课堂开放日选取的听课内容是有主题、有目标的,旨在为下午的教研活动提供典型和案例。各学科及教研组以青蓝工程结对听课、骨干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研讨课等多种活动,深入研读高效
课堂,促进全处小学课堂教学水平不断提升。结合着四五月份的课堂活动月,通过课例推广、课例评选、论文评比、优质课比赛等活动,我们在全街道掀起了课改成果展示的热潮。
2.重点突破,典型提升
总结提升重在总结、提炼、推广先进做法,为提升课改的质量,我们进一步加大重点课题研究开发力度,以单元整体教学研究为突破口,以各类特色教学典型示范为引领,积极组织开展了单元整体教学模式研讨会、各学科课堂风采展示、学科课改优质课评比、高效课堂案例设计评选等活动,在评选展示与交流中进一步发现课改典型,重点扶持培育。加强对课改实验教师的跟踪指导与奖励,学校教导处、学科教研组悉心指导,积极帮助教师进一步提升个人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打造个性教学特色。
一学年来,我校的单元整体教学研究取得长足发展。我们建立了单元整体教学研究团队,集体攻关教学研究难题,进一步完善了单元整体教学新授课、拓展课、复习课“三课”模式。同时我们依托高效课堂专题博客及研讨团队,强化对单元整体教学研究的指导,提升课改认识,促进团队内外的学习与交流。陈冰冰老师先后在全区构建高效课堂策略解读与研讨活动、课改之星巡回讲课活动中举行公开课。2010年12月份,经区教研室推荐在山东省创新教育课堂教学研究会上陈冰冰老师执教了公开课《水晶心》,得到省内教育同行的好评。
(二)深入开展作业改革,科学提高教育质量
1.树立目标,明确基本思路
作业改革是高效课堂的补充和延伸,是巩固知识、培育能力、发展个性、提高学生素养的平台,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效益的途径之一。为此,我们在广泛征求教师建议、学习外地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下发了《济南历城小学作业改革指导意见》。意见对常规性作业予以统一明确,对个性化作业下发了指导性意见。意见确立了全处小学作业改革的基本原则(主体性、有效性、层次性、综合性、多元化和个性化),对作业改革的内容进行了细化,明确了作业形式的多样性、自主性、趣味性、实践性、创造性等,形式可以是想象、阅读、实验、竞赛、搜集、表演、口述、游戏、写作等,作业类型可自选,可以是预习性作业、基础性作业、补偿性作业和拓展性作业,给广大教师指明了作业改革的方式方法。
三月份,学校组织教干教师开展了个性化作业设计评比活动,教研室根据评比反馈意见,研究制定下发了《济南历城小学关于进一步推进个性化作业改革指导意
见》,分学科对教师推进个性化作业的形式及内容进行了明确,选取优秀的个性化作业分类型配以范例,让教师在作业改革过程中有所遵循。教研室依据“先试点后推广”的原则,在全处挑选部分骨干教师成立研究小组,确立实验人员及项目,并指导实验教师科学制定个人个性化作业研究方案。教研室各学科加强指导,对研究教师进行跟踪管理。
2.全面实施,打造改革亮点
全街道各小学以区个性化作业改革意见和教研室下发的《个性化作业布置指导意见》为指导,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积极推进深入落实,确保意见落到实处。在试点工作中,各校广泛宣传,积极发动,认真组织教师进行了相关的学习,既把握要求,又明确方向。进一步完善了相关制度,配备了《学生分层作业布置记录表》等相关体现作业改革思路的表格。加大了对作业的研究力度,认真研读文本,把握训练要求,科学设计分层作业,创新布批形式,积极寻求突破。目前各项实验改革工作正在全街道各小学有条不紊的开展。
(三)扎实开展校本研训,搭建坚实研讨平台
校本教研活动是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关键,更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重点一环。本学年结合学校实际我们不断对前期的教研活动组织形式进行反思与改进,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主题教研推动校本教研的实施意见》,立足“实”、“细”、“效”、“新”,着力打造适合学校实际的特色教研活动。《意见》将全处教研活动分为三层次,即全处中心组集体备课突出教材研读和主题教研,片区教研活动以专题研讨和问题研讨为主,学科教研组以问题研讨、理论学习及课例研讨为主。为更好发挥学科中心组作用,创新集体先周备课活动形式,全处各学科中心组统一组织全体教师进行集体备课通研教材,组织骨干教师将单元主讲内容精选课例进行备课并制作成课件,在集体研讨时进行汇报,并上传邮箱供任课教师下载交流使用。本学期围绕着高效课堂推进过程中的几方面突出问题,组织开展了主题性教研活动,重点提高教师对教材解读、指导品读、习惯养成、练习设计等方面的认识,指导教师掌握科学有效的改进教学的方法。
为进一步完善学校问题教研机制,我们制定下发了《济南历城小学“生成-发现-解决”教学问题记录表》及《问题解决记录表》,落实好教学问题征集、研究解决、逐级上报、形成课题的研究思路,通过各级教研确立主题横向解决。积极引导教师从教学中发现问题,并通过个人思考与实践、教研组研讨交流、学科中心组专题教研等多种形式切实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疑难问题。以学科中心组研讨活动为抓手,举行主题性突出的教学教研活动,学校领导积极参与到教研活动中,努力创设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实施新课程的教学环境,争取教学出成绩、教研出成果。
(四)注重内涵发展,促进师生素养形成
1.立足专业成长,提升基本素质
学校积极响应区教体局“艺至精”、“境至远”的教师发展要求,强化教师专业学习,促进教师内涵发展。学校继续深入抓好教师基本功常规训练工作,提高教师教学本领。以各级骨干教师、骨干班主任为示范引领,积极加强教干教师理论及业务培训,继续深入开展好“青蓝工程”结对活动,注重活动实效,积极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充分发挥远程教育及网络教研优势,大力培养名师骨干团队。积极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措施,促进教师与名师专家面对面交流,转变育人观念,提高育人质量。重视教师反思性教学,继续抓好教师教学反思与班级管理反思的及时整理、评比活动,并将优秀案例反思及时下发老师手中进行交流学习。
2.重视读书益智,促进内涵发展
学校立足自身发展,注重文化育人,着力于校园浓厚文化氛围的创设。中小本部以“有爱心、有责任、书香致远”为主线,打造立体式、全方位文化体系。各学校也都结合本校实际打造了独特的校园文化。教室、走廊、墙壁都进行了科学规划,通过悬挂名人名言、张贴标语、镶嵌画面,让学生视线所到之处都成为文化,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学校读书节活动已走过四届,以“经典诵读――做有根的人”为重点,我们突出年级学生特点,引导学生吟经诵典,提高学生文化底蕴,营造浓厚校园文化氛围。在此基础上我们又顺利地启动了第五届读书节,以红色经典指导人生方向、培养爱国情怀,夯实文化底蕴,润泽精神心灵,提升思想境界。继续深入开展了“诵读经典、爱我中华”师生诵读比赛活动,提高读书质量,激发读书热情。今年暑期我们结合区教体局指导意见,制定出台了《济南历城小学暑期读书方案》,指导教师深入阅读教育理论类、专业成长类、教育管理类、教育心理类和人文类书籍,通过读书活动,丰富教师自身人文涵养,强化教师自身修养,使自己的精神世界更为丰富多彩。通过读书活动,提高教师业务技能,提高班级管理水平,提升教师教育创新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
二、推进中的思考
一学年来我们依托自能高效课堂构建及校本教研活动,深入推进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教育教学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反思我们的教学工作,距离教学的本质以及上级领导的要求还有许多的问题与不足:
一是由于学校师资水平制约,课程开设质量有待提升。村小师资配备结构虽以打破,但是老教师的思想倦怠以及新教师的经验能力欠缺仍制约着村小的发展。
二是高效课堂成果的推广以及作业改革的推进成效仍不显著,需要沉下心继续深入分析论证,科学统筹安排,努力促进各项改革作法全面开花结果。
三、下一步工作推进策略
(一)加大高效课堂建设推进力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新学期,我校将进一步加大高效课堂研究力度,彻底改变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全员参与,整体推进,努力让所有课堂都要体现新思路,体现新方法,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探究,强调真正意义上的师生对话。一是大力培育精品课堂,强化典型推介。继续深入推进单元整体教学研究,推出特色课堂、精品课堂。加大研究力度,强化案例故事与教学反思的撰写,创造条件让有智慧的老师行文出书。二是狠抓常态课堂教学,大面积提高课堂效率。三是进一步加大个性化作业改革研究力度,突出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加大作业改革与评价改革的典型推广力度,积极培植典型,为切实转变过重课业负担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寻求亮点,建立课业负担监测和公告制度,全力实现“控制量、提升质、精批改、快反馈”的区教体局作业布批目标。
(二)把握教师专业发展方向,全面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继续以区教体局“爱至深”、“艺至精”、“境至远”的目标,深入推进名师培养工程、青蓝工程及读书益智工程,强化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继续强化教师教育教学理论学习,突出效果。依托教师远程培训与研修,结合校本培训学习,转变教师观念提升认识,切实提高教学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继续加大三级教研网络建设,实化问题教研,切实解决实际教学问题,带来研讨质变及成果推广运用。积极促进教师任课专业化,加快专职化水平,提高教师掌握与运用教育信息化水平。
(三)加大品牌学校建设力度,促进教学优质均衡发展
我们将进一步按照品牌学校的“七大要素”提升村小品位,即“精致的理念、精锐的队伍、精美的环境、精细的管理、精良的装备、精湛的特色、精神的家园、金色的品牌”。根据全处各小学现状,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通过更多层次的业务指导、管理督查以及培训学习等,转变教师观念、提高认识,促进全处各小学均衡协调发展。
第二篇:扎实推进写字教学全面提升学生素养
扎实推进写字教学 全面提升学生素养
写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写好字”更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阶段学生书写要达到规范、端正、整洁、美观。但现实中,写字教学的状况不容乐观。笔者旨在从“认识写字教学意义,加强写字师资培训,激发学生写字兴趣,讲究科学有序指导,发挥评价导向功能,促使学生养成良好书写习惯”
一、统一认识,强化写字教学意
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写好汉字是我们每一位中国人的义务,更是每一位华夏儿女的自豪与骄傲。
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是有效进行书面交流的基本保证,是学生学习语文和其他课程,形成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热爱祖国文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并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是现代中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也是基础教育课程的目标之一。
二、练好过硬本领,发挥示范作用
“一个教师就是一本活字帖”。对学生写字影响最大的是老师特别是语文老师的字。作为人师,我们要不断学习书法知识,苦练好“三字”(毛笔字、钢笔字、粉笔字)基本功。
三、针对儿童心理,激发写字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写字有了兴趣,就能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并逐步形成用心学、认真写、刻苦练的学风。故事激趣。爱听故事是小孩子的天性。从古到今有许多书法家练字的轶事趣闻。在写字教学中我们应向学生有重点地介绍他们勤学苦练书法的事迹。
四、遵循书写规律,讲究指导方法
写字课是进行写字教学的主阵地。上好这一课,对指导学生写字能起到一种强化作用。在写字课上,我们可从三个方面指导学生写字。
(一)是看清字形,把字写正确。
(二)是分析结构,把字写端正。
(三)是寻找差距,把字写美观。练字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小学毕业前能写一手规范、工整、美观的钢笔字。遵循这一要求,我们应进一步严格要求学生,从热爱祖国语言文字这一高度激发学生的写字情趣。每次写好字,应让学生自己跟字帖上的字作比较,看哪些字临写得很象,哪些字还有差距,要进一步改进。
五、坚持持之以恒,重视培养习惯
写字是一种技能,必须通过一定数量的练习才能形成。因此在掌握写字要领之后,需要反复地练习,在练中学,在练习中逐步掌握书写规律。要课内练,课外练。还要练得精,就是说对练的内容要有所选择,对练的方法要加以指导,对练的时间要加以分配。研究表明,分散练习写字胜于集中练习,练习的次数要多,但每次练习的时间不应过长,相当于“少吃多餐更益于身体健康”。
对于小学生来说,每天要保证练习写字一次,时间宜在20分钟左右。经常练习会有助于良好习惯的养成。不管是写字课里的习字,还是识字课中的写字,或者阅读作文课中的写字,教师都要认真指导,严格要求。要始终注意提示学生认真执行正确的写字姿势、执笔姿势、书写顺序;要求笔笔认真、字字端正、行行整齐、篇篇整洁。发现缺点和错误,教师要及时予以指导和纠正。
六、改进评价方式,发挥导向功能
写字教学的评价要有利于引导绝大多数学生对写字、书法的兴趣;有利于形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具有基本规范的写字技能。
第三篇:提升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素养工作总结
提升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素养工作总结
学校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摇篮。为了切实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结合本人实际,教师的素质与发展水平为中心,以校本培训为依托,以理论学习为指导,以课堂教学为阵地,学习了《师德与教师职业》、《新课程学科教学评价》、《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现就本学期此项工作总结如下:
一、与时俱进,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工作是育人的工作,教师在学生眼里是无所不能、无所不通、无所不知的,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加强学习,既要学习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做一个“知慧型”的老师,更要做学生的良师和益友,用良好的品行影响学生,做一个“表率型”的老师。为此,教师除了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以外、还要学习相关学科的知识和必要的人文、地理、社会、伦理、逻辑等知识;同时,不断加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公民道德规范的学习,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准,用良好的人格引导学生影响学生。
二、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提升教师专业技能。众所周知,教师的专业技能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基本功,这些基本功会直接影响教育教学的成败,对一个教师的成长起着决定性作用,也是衡量教师素养的重要指标。这些基本功概括的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备课的基本功。备好课是教师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教师不备课就上课不仅违背教学常规要求,更是对工作不负责任的做法。作为一名教师,可以说备课的基本功是教师素养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备课的过程是一个教学目标的把握,教学重难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过程如何实施,板书如何设计的过程,考验一个教师多方面的基本功是否扎实。我认为,教师做好备课工作,必须将课程标准要求、课程内容、学生的学情及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有效整合,同时必须重点考虑学生的情感需要(即德育目标),将知识的学习、能力的提高、情感的形成有机结合,做到了层次清晰,重点突出,收放适度,注重实效。
2、课程资源利用的基本功。大家都有这样的感受,仅仅利用课本资料,越来越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这与课程部分内容在某些时候与学生生活认识的水平相比比较滞后有直接关系,这就需要教师依据课程标准,结合生活、社会现象将一些活生生的案例有效地引入到课堂之中。为此,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关心学生身边发生的事、学生的事、社会的事、国家的事、世界的事,只有做到心中有数,并做好材料的积累,才能应用起来得心应手,对教学、对学生都是非常有利的。
3、教学评价、学习评价的基本功。可以说,有效地评价能评出学生的活力,评出学生的干劲,更能评出学生的美德。教师如果能利用好评价的功能不论对教学还是学生都意义重大。为此,教师要不断学习和掌握评价的技巧,巧妙运用评价的激励作用,作为教师评价学生要及时、中肯,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真诚,以起到最大的激励效应。
4、开展教学反思的基本功。反思是教师做好教学工作的积极心态,更是积累经验的有效手段。有效地反思对教学是一种促进,不论是经验的积累还是课堂不足的总结,对于一个教师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为此,作为一名教师,要养成做教学反思的习惯,在反思中成长。
5、开展教学研究的基本功。关于这方面,我认为开展教学研究是教师提升自己的有效手段。通过教学科研研究,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学习研究科学的教育理念,用先进的理论来指导教学;同时,在教学研究的同时,能与专家和知名教师对话,和自己的同事商讨,有利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改善自己的教学,从而对教学更加充满信心。在这方面,作为老师要有那种不耻下问、善于合作,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的思想。
提升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素养工作总结
二道桥中心校 闫
可
庆 二0一一年十二月
第四篇:教师教学素养达标提升活动工作总结
教师教学素养达标提升活动工作总结
2011年11月28日
教师教学素养达标提升活动工作总结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深入实施质量效益“双高工程”,全面提高教师业务素质与水平,促进全镇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根据《泰安市教育局开展全市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素养达标提升活动实施方案》(泰教发„2011‟14号)、《宁阳县教育局关于开展全县中小学教师教学素养达标提升活动的实施方案》(宁教办字„2011‟16号)和东疏镇教育办公室《关于开展全镇中小学教师教学素养达标提升活动的实施方案》(东教办发„2011‟13号)的文件精神,为加强教师教学素养基本功训练,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水平和教学业务素质,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我校于2011年11月组织了“教师素养达标提升”验收活动。本次活动参加对象主要是学校四十五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共有15名教师参加了比赛。参加内容主要为普通话训练、硬笔书法、多媒体应用、教学才艺四项内容,活动历时二十天,基本实现了预期目标。
本次活动中,胡丽红、孔祥梅、李秀利、赵雪玲、刘永全、陈席六位老师获得一等奖,郑永、王娟、徐营、刘鸿梅四位老师获得二等奖。本次活动为教师教学素养的展示搭建了平台,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及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根本保证;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呈现出了宗旨明确、组织到位、重点突出、课型丰富和成绩显著等特点;展示了学校课程改革的丰硕成果,汇集了不少优秀教学课件、教案及教学反思,推动了学校优秀课程资源的开发和积累。通过参与本次活动,老师们花了大量心血,自身收益无穷,更有前辈教师在背后献计献策,获奖教师的课程体现了集体的智慧,同时,大赛曝露出的不足之处应作为今后教学改革的参考借鉴。
今后的教学要坚持一下三点:
第一,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阵地,学生知识、技能的增加及做人道理的获得都在于课堂学习的好坏;
第二,教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专业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对学生的培养和提高;
第三,教学法改革最重要的是改变观念,“学生为主体”是教学过程中的核心,“体验与操作”是课堂实践中的强调重点。
附:
(一)考核办法
教师普通话: 全体教师由考核组逐一进行测试评价,并将结果纳入考核中。
软硬笔书法:学校根据平时上交作品和最后的测试相结合,为每位教师打分考核,并计入考核中。
多媒体应用:根据平时的学习情况和最后的测试相结合,为教师量分,并计入考核中。
教学才艺:由每位教师先申请自己的才艺,由学校组成评委进行考核量分,并计入考核中。
(二)考核评分标准 教师普通话:依据《山东省普通话测试评分标准》打分。软硬笔书法(毛笔字、钢笔字、粉笔字先后进行):
1.书写内容:现场规定名诗、名篇或名段,一般不超过30字(毛笔字8个)。2.评比标准:书写(30%):格式标准、规范,必须用正楷或行楷书写,笔画清楚到位,无错别字、漏字、多字。结构(20%):结构合理,笔画流畅,明亮度高,力量感强,分布匀称。字形(20%): 章法自然,整体感观舒适,字形大小适中;字迹清楚、优美。效果(20%):美观大方,卷面整洁,无涂改。速度(10%):按平时写字速度掌握。
3.多媒体应用:
①计算机与多媒体的操作技能(30%)。
②信息的检索、加工与利用的能力(包括多媒体教学资源的收集、应用,网络在教学中的应用、专题学习网站在教学中的应用)(30%)
③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能力(40%)4.教学才艺:
创新性(20%):项目选取、主题设计、表现形式等方面具有原创性。基本素质(30%):表现出较好的基本功和良好的艺术素质。感染力(30%):作品或者表演具有一定的艺术感染力。贴近性(20%):展示内容与学科教学联系紧密,在学科教学中能够得到较好的应用,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5.“三环节”教学:根据县镇教研室制订的“三环节”教学实施意见,根据平常业务检查、各种专项评比活动得分及学科考查三项按照4:2:4的赋分考核计入教师考核。
6.“十个一”学科素养:
由学校制定计划,教师按计划完成,分阶段对教师的材料进行打分考核,到年终给每位教师赋分考核并计入考核中。
第五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汇报材料:认真落实综合实践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认真落实综合实践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是一门最具活力与挑战的课程,也是最能表现学生个性与智慧的课程。这是一片广阔的田野,是一片异彩纷呈的天地。当然这种新课程的出现,对我们老师来说也是一个新的开始,同时也是一种新的考验和挑战。
一、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模式初探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场教育界的变革,我认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在于“教是为了不教”。这里的“教”不是“课堂教学”而是“随时指导”,这里的主角不是老师而是学生,配角是老师,但老师更应该做学生的辅导员。我们要做的是:更多的让孩子们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探究,在发现、探究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问题,我们要善于引导孩子们自己找方法、找答案。我们要做的是迅速转变思路,顺应这种潮流,而不是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找回以前上课的感觉。
下面,我就向各位老师汇报一下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关于研究性学习类课型的教学模式初探。
让我们首先来了解什么是研究性学习类课型,研究性学习类课型:是指组织学生对自己所关注的自然问题、社会问题,开展有目的、有计划的研究性学习。根据实践研究的需要,时间可长可短,有时需要1—2个月或更长一些的时间。
研究性学习类课型的实施模式,我认为可初步分为五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生成课题、拟订方案阶段。
这是教学的起始阶段,主要任务是通过教师创设的有效问题情境,根据实践活动课设计的初衷和主题,从不同视角,生成适合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主课题和子课题。比如,研究《家乡的交通》这个主题时,教师可以通过资料展示方式,从学校周围的杂乱的交通状况入手,为学生提供相关的音像资料,引发学生的讨论,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如在开展《和鸟交朋友》主题活动时,教师先播放一些小鸟在自然界叽叽喳喳,自由飞翔、与人嬉戏的音像资料,接着出现小鸟被关在笼子里,急切地想要挣扎出去的画面。这时学生就会从沉浸在对小鸟的喜爱之情上,一下子被小鸟的命运揪住了,从而激发起了学生探究“怎样与鸟交朋友”这个主题的探究欲望。
然后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研究和活动的学习小组,在建立过程中,要坚持学生自愿的原则,由他们自己选择研究和活动的伙伴,教师要指导学习小组成员明确分工,充分协作。同时,小组成员必须各种学生的搭配,而且每组必须有一个学习小组长,组织开展讨论,这样可以协调气氛,相互间作用会更为显著。另外,在小组学习过程中,还能实现互帮互助的效果,从而克服忽视能力较弱的学生现象,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通过相互学习,一起进步。
再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进行筛选,确定要研究的主课题和子课题,并制定出活动计划表,形成小组或个体活动实施方案。活动方案中一般包括小组名称、组员名单、指导教师、活动步骤、活动分工、预期成果、成果表达方式等内容。
第二个阶段是自主探究,分组活动阶段。
主要是指导学生按照计划开展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解决产生的问题,激励学生克服困难,并指导学生不断修订、完善研究活动的计划方案。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是众所周知的课改理念,在具体活动的实施阶段,教师指导的目的是尽可能让学生通过自主研究获得成功,指导的内容不是知识,而是获得知识的方法和具体研究的方式。教师的指导程度,取决于学生的需要。我们要敢于放手,尽量保证学生经历完整的实践过程,而不是个别、零散的片段,要允许学生犯错误、走弯路。让学生经历“尝试—错误—从教训中学习”这样的机会。同时还应指导学生注意活动中的安全问题,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活动结束后,小组要提交活动记录报告,内容包括活动形式、活动过程、活动结果等。教师要认真审阅研究报告,提出该小组活动中的优点与缺点,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要帮助学生提高小组学习的实效性。在一个学习小组的内部,相互之间的合作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加强这方面的指导,使学生形成这样一种意识:“做任何事,几个人的智慧会远远超过一个人”,让学生成为一个愿意合作、善于合作的人,对合作中涌现出来的互帮互助的行为加以表扬,使学生感受到合作的快乐。对于活动中小组产生的问题,教师无需着急,可做适度的点拨。要把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在讨论、活动的过程中,汲取教训,总结经验,促使他们在下一次的合作时,能达到更佳的效果。如在进行“校园网络”之《上网红绿灯》这个主题活动中,我要求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自由搭配、设置小组长,形成有组织、有分工的合作。因此学生依据自己在小组中的合作地位履行各自的职责,有的同学上网查资料,有的同学则进行调查访问,有的同学绘制宣传报,小组同学在活动中注意合理的分工和良好的配合,既能发挥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能创造横向交流、团结合作的机会。
第三个阶段是成果展示、交流分享阶段。
是教师指导学生将研究成果以各种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全班展示汇报,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通过展示、交流,师生共享实践活动研究的成果。这个阶段,教师要指导和协助学生整理资料,形成结论。共同商量将活动得出的结果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可以是调查研究报告、学生写的日记、拍的照片、收集的实物、编写的报纸,布置的板报等等。教师要组织学生开展交流和展示活动,如:小论文答辩、辩论赛、现场表演、成果展示等等,把学生的活动成果进行展示和推广。这也将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参与到下一次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来。
例如学生在进行了、《校园平面设计图》、《公交车的线路改造》等调查研究后,汇制了大量的设计图、布局图、线路图,有的还将校园平面设计制作成模型,教师适时地将成果交流活动改成成果展示活动,由设计者和制作者担任讲解员,并针对同学们提,出的质疑进行解答,参观者也向设计者提出一些修改意见;《服装你我他》主题活动汇报时可以搞一次“服装表演赛”;《广告与生活》汇报时可以来一次广告设计加表演;《关于青少年近视眼预防的研究》、《我们的早餐》等活动就可以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交有关青少年近视眼的预防、早餐方式及营养与青少年健康成长等为题的研究报告(调查报告);《我们的交通》、《校园环境建设的建议》、《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研究》等主题活动都可以由学生通过调查研究后撰写成小论文,在成果展示课上宣读小论文;针对《校园环境建设的建议》,可以请学校校长参与答辩,担当主问角色。
第四个阶段是全面总结、动态评价阶段。
主要内容是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总结,对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并由家长和教师填写评语。应以学生发展为目的,遵循评价的整体性、多元性、主体性原则,力求客观现实地反映学生在活动中的真实表现,充分发挥评价的连动作用,促进学生能力培养和自信心的逐步树立与增强。实践活动评价的内容从整体上说应包括评价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评价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状况、评价学生对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的掌握情况等方面。具体内容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自我评价层面:包括小组里我所担当的角色表现情况,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活动表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遇到困难的表现和处理,研究成果呈现方式和自我感受等。(2)小组评价层面:包括每个小组成员在活动过程中的人际关系、合作精神、交往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评价。(3)家长评价层面:内容包括: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寻求家长帮助情况、课外实践情况、学生素质发展变化等。(4)教师评价层面:对学生自主精神的评价、对学生合作精神的评价、对学生交流能力的评价。在这个阶段我们必须要指导学生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档案,以便使学生知道参与的结果,看到自己的进步,深入地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
例如我在进行《小帽子折纸》活动时,设计了小组折帽子比赛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收集了不同质地、颜色和大小的纸。首先让学生四人一组合作,相互配合,自由发挥,他们折出来的帽子大小不一,颜色丰富多彩。然后,我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评议,选出“你最喜欢的帽子”,并把学生评议出的作品,放在讲台上展评,请小设计者自己也来评说一下,再由大家评议出最喜欢的帽子在班里展览。在一次次的评议中,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愉悦。
第五个阶段是反思提高、立体延伸阶段。
这是教学的最后阶段。根据汇报评价情况对各自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完善,重点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自我反思”,引导学生活动不断延伸和扩展,与家庭、社区结合,与各学科结合,向纵深发展。并确定后续研究的内容,为下一次活动的进步,争取成功的机会。这个阶段教师可以布置些综合性强的活动让学生去做。比如:在《购物技巧》活动课的延伸应用阶段,可以设计这样的活动:让学生自己带家里可以卖的小商品来卖,也可以购买自己需要的别的同学卖的商品,跟父母商定价格范围,真正开展一次购物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热情高涨,卖商品的同学千方百计推销自己的商品,买商品的同学想方设法讲低价钱,不但锻炼了自己语言表达能力,还学会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研究性学习类课型实施模式初探
拟定方案 生成课题 分组活动 自主探究
交流分享 成果展示 动态评价 全面总结
立体延伸 反思提高
二、践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模式需注意的问题
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程的亮点,更是新课程的难点,它没有现成的教材,也没有固定的答案。在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践行研究性学习类课型实施模式中,我总结了以下需要注意的问题:
1、实践活动课题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和兴趣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必须贴近生活,走进生活,这是由综合实践活动课自身的特征所决定的,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刚刚进行这门学科的教学时,我觉得应该尊重学生的选择,他们选择什么题目我就准备哪些内容进行教学。事实上学生还小,不知道该选什么题目,甚至有的学生竟然选择了“我的铅笔盒”这个题目,显然他们并不了解什么是综合实践。这次教训也给了我不少启迪,学生的自主选择是在教师有目的、引导的基础上进行的,更使我认识到教师应该帮助学生从其生活世界中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和内容,要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会健康愉悦地、自由而负责任地、智慧而富有创意地生活。
比如: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类课型时,在课堂上我先和学生讨论生活中有哪些值得研究和关注的问题,以打开学生的思路。然后有目的的引导学生筛选出几个比较深刻又有意义的课题:如菜场使用塑料包装袋的情况调查、校门口交通情况的调查和建议、关于本班学生吃零食情况的调查„„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选择一个最感兴趣的作为本次实践活动的课题。在无记名投票中学生选择了“关于本班学生吃零食情况的调查”这个课题,因为是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所以在以后的调查实践活动中,学生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主动性,分头搜集资料后,再在组内交流、汇总搜集到的资料,短短的两天时间内就完成了调查,而且对搜集到的资料自己进行分类和筛选,并初步形成了自己的观点,确实令我感到惊讶。看来,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选题时我们一定要贴近学生的实际和兴趣。
2、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要适应角色的转换
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做”,而不是教师“教”。虽然从总体上讲,教师不能采用“讲授——接受”的方式进行指导,但这不等于教师在学生活动的全过程中都不能讲授、讲解和讲述。有专家曾做过调查,97%的学生都能够经历多次调查活动,但他们都不知道如何去设计一份简要、合理的调查问卷。教师在学生的活动主题实施过程中大都有进行 “调查”、“搜集资料”的要求,但究竟如何进行“调查”,怎样进行“搜集资料”,学生并不是很明白,这就需要教师给予知识技能的指导。如“搜集资料”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途径:上网查找,提供可以参考的网站;到图书馆查找,提供可查找书籍;访问专家,提供专家一些资料;实地考察,提供考察的地点„„这样看起来好像是限制了学生的发展空间,但实际上是为了在较小的空间使学生比较系统的认识问题背景和探究策略,以促进学生开展有知性的活动,有理性的实践,使实践与探究更有操控性,更有教育意义。这样的知识技能的讲座可以安排在定好课题后,对于课题中可能涉及到的知识或方法进行集中的讲解。如:在实施《采访家乡的名人》主题活动时,需要制定一份采访计划,我为学生准备了一段视频,一名记者采访嘉宾,从这段视频中学生自然就了解了采访计划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及采访时的注意事项。使学生自己制定活动方案及实际采访时对应该注意的问题心里有数。
此外,在实施过程中,我们还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活动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与督促,要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日记,及时记载研究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为以后进行总结和评价提供依据。
3、综合实践活动要注重学生参与实践的过程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的是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取新知的体验。我们必须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创设各种有利于实践的环境,要关注实践的结果,但不要很在乎学生最后“作品”、“成果”的质量的高低,我们更应关注的是我们的学生实践了没有,我们的学生经历了没有;我们的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他们又是如何想方设法地解决问题的;我们的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了何种体验;我们的学生在实践中是怎样与他人交往和合作的;我们的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是否产生了个性化、创造性表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课程。在实施过程中,我们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研究活动时会遇到哪些困难,会提出哪些问题,需要怎样的帮助,需要怎样的指点„„针对这些为他们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引导学生探索和创新,而不是将学生的研究引向结论,往往很多时候我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的主观经验和已有经验,强加给学生,这是我们在活动过程中最要注意的一点。学生的研究活动可以是多种结论,也可能是没有结论的,也可能随着研究的深入而发生变化的。
三、研究性学习类课型教学模式的践行
下面我就以我的一个活动案例——《电池的使用与处理》为例,谈一下我对研究性学习类课型教学模式践行的一些具体的做法和体会。
综合实践活动有四大领域,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研究性学习,对于六年级的孩子们来说,在这四大模块中研究性学习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我组织了六年级的学生参加了这次实践活动。
我希望通过此次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活动的一些常识;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并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实证的方法;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还希望通过本次活动并实现以下目标:
1.能了解电池的种类,了解废电池的危害,对电池有初步的认识。2.并通过查找,搜集、整理、实验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查找、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3.初步感知研究问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4.通过采访、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
此次实践活动时间大致为一个月,具体的时间分配是:生成课题、拟订方案阶段,采用一节课的时间;自主探究,分组活动阶段大约两个星期;成果展示、交流分享阶段和全面总结、动态评价阶段,各需两节课的时间;反思提高、立体延伸阶段,大约为一周的时间。下面我就具体谈谈每个阶段的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生成课题、拟订方案。
上课之初,我首先播放制作的幻灯片,内容包括:每个班级倒垃圾时从垃圾桶里发现的废电池,马路上随处可以看到的被碾碎的电池,河底散落着的电池,垃圾场随意堆放的电池。接着,再给学生一段文字资料:日本神奈川废电池事件,1939年11月9日,日本神奈川县一家脑科医院收治了一名神智不清的男子。这名男子发病初期时只是原因不明地面部浮肿,3天后浮肿蔓延至脚部,第8天开始视力减退,并自言自语,不断哭泣,后发展为神志不清,人们都认为他“疯了”。这名男子被送进医院后,终于在极度痛苦中,因心力衰竭死亡。此后,与死者同村居住的人中又接二连三地出现了15名同样症状的“疯子”。这不得不引起了医学研究人员的注意。日本有关部门对这一事件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发现死者生前都饮用了靠近某商店的一个水井里的水。在对水井进行调查时,令人震惊的是:竟然在距水井5米远的地方挖出了380节已腐烂的废电池!追根溯源,最后弄清这380节废电池是该商店在卖出新电池后,把顾客丢下的废电池集中埋在了后院,致使周围井水污染,从而导致了这场悲剧。
然后让学生谈一谈:对这些资料所反映的问题有何感想?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多数学生指出:对电池的使用和处理问题值得我们研究和关注,于是我们把此次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定为---电池的使用与处理。全班举手通过。
接着我们又商讨了研究方向,确定本次活动具体实施,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调查:(1)认识各种各样的电池;(2)调查电池的使用情况;(3)怎样证明废电池对环境是有危害的;(4)具体了解废电池危害;(5)国内外是怎样正确处理废旧电池的。
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住址自由组合,分成小组,民主选定组长,确定组名,组名分别为探究小组、调查小组、实验小组、环保小组、科技小组。分别针对以上五个小课题进行研究。
分好组后我们又进一步商讨了研究方法,通过师生的讨论,总结出这样的一些研究方法:(1)上网查资料(2)请教家长、老师、同学(3)进行采访(4)制作调查表(5)实验、收集实物等等。
然后让各小组根据活动地点,时间、内容及组员工作分配等问题,进行计划书的撰写。
第二阶段:自主探究,分组活动阶段。利用图书、实地考察、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学习,并利用简单的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有关资料。活动中,探究小组、科学小组和环保小组在网上搜集资料、到图书室查阅图书,共搜集了多篇有关的文章,经过仔细筛选,总结概括出了电池的具体危害,还知道了国内外处理废旧电池的方式方法;调查小组到垃圾箱、街头巷尾查找废电池的去向,在校园里调查同学和老师、把搜集来的数据整理出来又制成统计表;实验小组设计实施了4个实验,从中精选出两个实验,进行验证;有的小组还制作了幻灯片,还用到了照相、摄像等技术。在这个阶段我们老师要做的是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并及时了解各小组的研究情况,加以指导。
第三阶段:成果展示、交流分享。让学生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课上我先和学生进行交流:“同学们,前段时间,我们共同确立了一个研究课题《电池的使用和处理》,并分组进行了研究活动,约好今天我们来汇报研究成果,你们准备好么吗?哪个小组先汇报?”然后让各个小组进行交流汇报,实验小组设计了两个实验来证明废电池是有危害的。
第一个实验是证明废电池对动物的危害----他们用了两个烧杯,分别加入一些水,每个烧杯里再放入两条金鱼。上课前1小时,在一个烧杯里放入2节剪碎的5号电池,在另一个烧杯里放入4节剪碎的5号电池。上课时让大家观察结果:发现一个烧杯里的鱼已经麻木,奄奄一息了,另一个烧杯里的鱼已经死了。
第二个实验是证明废电池对植物的危害----他们先出示照片,让同学们看到两个星期前还长势差不多的两棵三叶草,然后向同学们介绍:他们组每天分别给这两盆花浇不同的水:一盆浇的是自来水另一盆浇的是同样多的废电池水,结果两周后,自来水浇灌的长势良好,而废电池水浇灌的早已死亡,根已经腐烂。
然后他们的组长做了总结:以上两个实验可以证明,废电池对动植物的危害。进而推断废电池也会对我们人类带来危害。
探究小组也争着汇报,他们通过上网查阅资料知道:
(1)废旧电池的危害主要集中在其中所含的少量的重金属上,汞、锰、锌、镉、镍、铅等。一节一号电池烂在土壤里,可以使一平方米土地失去利用价值。一个钮扣电池可以污染60万升水,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
(2)废电池扔进土壤里,其中的成分就会渗透到土壤和地下水中,人们一旦食用受污染的土地生产的农作物或是喝了受污染了的水,这些有毒的重金属就会进入人的体内,慢慢的沉积下来,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
(3)高血铅影响肾、肝、神经系统和造血器官,干扰肾功能和生殖功能,不可逆转地损伤大脑。会使儿童出现行为问题、低智商和精力难以集中。
汞中毒的表现是神经衰弱综合症,以及急躁、易怒、好哭等症状,重度中毒时发生明显的性格改变、情感障碍、智力减退。
镍通常从饮食中摄入,可诱发肺癌和鼻窦癌。镍中毒主要引起呼吸系统损害,严重者神志模糊或昏迷,并发心肌损害。环保小组通过研究调查知道各国对废电池污染控制主要采取下面四种手段:
1.在电池生产过程中控制有害元素的使用,或者用新型电池替代含有有害元素的电池,如电池的无汞化。这种方法被称为“再设计”;
2.延长电池的使用时间,或使用可重复使用的充电电池。这种方法被称为“再使用”;(3)回收废电池进行再生利用,这被称为“再循环”;
4.无害化处置已经收集的废电池,而且还向同学们介绍了美国、德国、瑞士、日本等国家的废电池管理处置实践内容。
调查小组调查结果显示:
用完电池呢后近90%的人都将其扔入垃圾箱,和其他垃圾一起倒掉,没有分类处理垃圾的想法。周围很少见到分类收集垃圾的垃圾桶,大多数人的环保意识不强。
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我重点做好了组织、归纳、启发、引导作用。
各小组汇报完毕后,我也把这段时间搜集到资料用课件展示给同学看,接着我引导学生依次谈谈自己的感想: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电池有了怎样的认识?你觉得,我们该怎样合理使用电池?学了这么多的新知识,你最想做什么?
第四阶段:就是全面总结、动态评价。这个阶段的活动目标是:进一步增强环保意识和小公民责任感,将意识与责任感转化为行为。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一个自评、互评。通过评奖,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进一步激发学生研究探索的兴趣。
我先让学生进行自我总结,自我反思,写出活动感受。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实践活动,激发他们的参与兴趣,丰富他们的生活体验。同时也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充分施展个性和才能,对成果的分享及思考,从而让学生自我改进、自我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畅谈自己的收获、体会,满脸的自信,一腔的自豪。他们开始学着用探求的眼光打量熟悉的生活,开始用习惯了演算的小手触摸现实的课题;他们开始尝试着“做”学问,开始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研究过程。实际上,孩子们关注的,已超出了现在学习的范围,他们的目光已经投向了社会,他们已经在学着关注人类自身。虽然,他们收集的数据可能并不十分准确,得到的结论和提出的建议可能会有失偏颇,但从他们忧虑的眼神、紧皱的眉头、激奋的话语中,我分明感觉到了一颗颗滚烫的心中已经装满了沉甸甸的责任。
然后我又组织了评奖和颁奖,评出了优秀小组奖和个人奖。评选标准注重对学生的实践过程进行评价。
第五个阶段:反思提高、立体延伸。
学生在我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收获向周围的人们宣传废电池对于环境的危害,让他们知道如何处理废电池,并呼吁大家都行动起来,不要乱扔废电池。他们还撰写倡议书,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还到街上、广场上散发宣传单。还给市长写了一封信,建议多设立环保垃圾桶,对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并自己动手制作了校内废电池回收箱。
在本次实践活动中,“活动性原则”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从提出问题、制定计划到实地调查、汇报交流,再到活动拓展、总结反思,步骤完整,组织严密,活动方式多样,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活动空间。
通过这次活动,我也完成了一次教学理念的升华。我看到了孩子们身上潜藏的巨大的能量,知道了综合实践活动课应该是这样教学的。我们应该带着活动的理念走进课堂。让静态的知识活起来,让知识从书本上走下来,把智慧装进生活里,然后放在孩子们面前,大声对他们说:孩子们,活动开始!你们一定能行!
在这次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还真切地体会到家长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他们对活动的支持非常重要。综合实践活动不是在教室就可以完成的,它要走到社区、走向社会。这就会产生许多问题,比如安全、时间问题等等,这些都需要家长的理解与配合。一部分家长并不喜欢孩子外出参加活动,虽然我们已经做了很多工作,但有待于我们继续努力。
随着活动的不断开展,我们在活动中遇到了很多问题,如当学生走向社会进行实践时,个个都兴高采烈,可是在对资料进行加工整理时,有的小组积极性就不高,甚至出现了“踢皮球”的现象。再就是在活动过程中对于学生的问题和解答,处理得不够细致,随意性太强,没有带着活动的目的去评价。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会不断地加强学习,认真进行总结和反思,进一步提高自己指导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以上就是我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一些粗浅的认识、实践及反思,有不当之处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