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读

时间:2019-05-12 22:38: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读》。

第一篇: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读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读、导、想

五龙中心学校花桂完小 刘碑

摘要: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读、导、想是十分重要的,认清这三者的关系和合理的应用这三点,可以让语文教学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关键词:

充分阅读、恰当引导、关键词语、关键问题、课文空白、思考、情感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读、导、想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一节成功的语文课,必然是三者的协调一致,相互统一的。其中,阅读不仅是教师的引导,学生的思考的基础,而且也是学生的识字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及综合学习能力的基础。可以说,阅读的质量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了整个语文教学的质量。[2]而教师的引导又是发挥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重要因素,只有在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教师的引导才能一触即发,才会一语惊醒梦中人,才能一石激起千层浪。而“想”则是“读”和“导”的结果和进一步的升华,只有在充分阅读和教师的恰当的引导下,学生才能顺着正确的方向进行思考,才能朝着恰当的方向进行合理想象。怎样才能处理好这三者的关系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以读为中心,确实打好导和想的基础(1)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的“讲解”、“分析”把血肉丰满的课文肢解成七零八碎的知识拼盘,占用了学生的阅读的时间,不让学生认真阅读品味课文,大量的时间耗费在无意义的,不必要的,甚至是错误荒唐的练习之中。在现在的教育理念中,要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充分的阅读,整体的感知课文,读出情感和韵味。“读”是最主要的,最重要的目的,学生的读力只能通过学生自己的阅读实践来培养,靠“听”是“听”不会的,靠“讲”是“讲”不出的,靠“做”(做练习)是“做”不成的,只有通过“读”,才能学会“读”。就如朱熹曾说的“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2]而教师要在学生读的过程中加以引导,使每次读多有目标,使学生读出独特的感受、体验,读出学生的个性与自由。让学生反反复复地读,专心致志地读,细致入微地读,体己体察地读,浮想联翩地读,最后达到清人唐彪所说的境界“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文之文,我之文也。”这才叫做会读书。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留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去阅读,去体验,去思考。

(2)让学生读出情感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充满父爱、母爱、亲情、友情等人情味浓郁,使人深受感染和感动的作品。如果对这些作品加以理性分析,那么作者真正的写作意图便无法知晓,就体会不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无法与这些作品产生共鸣。这样,学得的文字符号和表达技巧又有什么用呢?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读出情感,让学生能接受到这些作品的熏陶和感染,能接触到这些伟大的情感和心灵。[1]如《心中那盏灯》一文歌颂了一位父亲对儿子的深。一位教师这样导入“同学们,人间最真最重的爱就是父母的爱,他们虽然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情,但却在一件件朴素而平凡的小事中反映出他们的爱的伟大和高尚,令我们深受感动,今天我们要

学的这篇课文就是这样的一个感人的故事。”接着引导学生边读边看边想:课文中哪个情节让你最感动,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因为课文真情流露,情深意切,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都能找到:父亲天未亮就为我做冰灯,冷得几次捂手,怕我着凉为我掖被子这些情节最让人感动,又能联系课文的事例联想的自己经历的事例。另外,在一遍又一遍有感情的阅读中,文章的语言,情节等很快被吸收。同时,人物对话中饱含深情的语言及细微的动作描写等都深深的烙在了学生的头脑中。课文的写作方法也在不经意之中自然而然地被吸收了。可见,让学生读出感情,既可得到人文熏陶,“理性分析的知识也能悄然获得,何乐而不为之呢?

二、以引导为活力,让学生想得更出色

语文课堂要注意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但必须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要求教师在“导”字上下功夫。施教主动,贵在引导,妙在开窍。[3]教师要立足于使学生在迫切要求的心理状态下自己思考,自己获取知识,从而达到“自奋其力,自致其知”。而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的方法可以用以下几种:

(1)关键问题和关键词

一节语文课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的在于课堂中你用来主导教学的几个有质量的问题,这些问题又是促使学生阅读的动力之一。在教材中,我们也经常可以看到课文的旁边有一些泡泡框。例如:《捞铁牛》一文中当讲到八只大铁牛被水冲走了,而怀丙说他要让水把铁牛送回来时,旁边就有一个泡泡框:陷在淤泥里的大铁牛,水是怎样把它们送回来的呢?这样,学生的思维就被这个问题牵引着去阅读,去思考。有的问题是要教师自己找出来引导学生的,如现在寓言《陶罐和铁罐》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来确立陶罐和铁罐的形象。①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它为什么看不起陶罐?(铁罐先是挑衅地问陶罐“你敢碰我吗”;然后骂陶罐是“懦弱的东西”;还无理地说不许陶罐与它“相提并论”;最后陶罐穷凶恶极地说:“我要把你碰成碎片!”它的神态从“傲慢”到“轻蔑”最后变成“恼怒”。从铁罐的语言和神态变化可以看出,铁罐自以为是金属做的,不像陶罐那样怕磕易碎,便自高自大,盛气凌人,看不起陶罐,并且无情地奚落它,充分暴露了铁罐只看到自己的长处而看不到别人长处的缺点。)②陶罐是怎样回答的?说明了什么?(陶罐心平气和地回答了铁罐,劝它要和睦相处,并给它讲明罐子生来就是给别人装东西的,在这一点上自己并不比铁罐差。通过陶罐的平和、克制、说理的语气体会陶罐的谦虚、诚实、讲理、善良。)③陶罐和铁罐发生了什么变化?(许多年过后,陶罐被人发现了“倒掉里面的沙子,擦洗干净,和它当年完全一样的光洁、朴素、美观。”而铁罐却“完全氧化,早已无影无踪了”。通过对这几个问题的思考,铁罐和陶罐 的形象就可以确立了,而且蕴藏在故事背后的寓意也就明显了。

在一些课文中,我们可以抓住一些关键词来引导学生思考。如:《丑小鸭》中有一段描写:“一天傍晚,一群天鹅从天空中飞过,丑小鸭望着洁白的天鹅,又惊奇又羡慕。”让学生紧紧抓住“惊奇”和“羡慕”来思考,它惊奇的是世界上竟然会有如此漂亮的鸟儿,它羡慕的是天鹅能自由自在的在天空中飞翔。这样,丑小鸭爱美、渴望美和自由的性格特点就表现出来了。再如《一只贝》中有这样的一句话“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引导学生抓住“可怜”和“可敬”来思考,为什么会又可怜又可敬呢?在学生熟读后,贝的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就可以跃然而出了。

(2)填补课文的空白

在小学语文课文中,有许多的空白,这些空白是作品所描绘的一部分,是向读

者所揭示和暗示的东西,也是作品给读者留下的思考空间。[4]在语文教学中利用这些空白来引导学生的思考,能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深刻,更准确。① 标点符号留下的空白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标点符号的多样性,丰富性为文章增添了许多内涵。如省略号的使用可以产生“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感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把静止的省略号变成延续的生活内容。如《穷人》一文写到桑娜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家后,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把西蒙死去的事情告诉丈夫:“她死得很惨啊!两个孩子都在她身边睡着了。他们那么小„„一个还不会说话,另一个刚会爬„„桑娜沉默了。”教师可以引导进行思考,桑娜还想对丈夫说些什么呢?这样学生有可能会想到:这两个孩子从小便失去了父母,他们太可怜了,而桑娜是西蒙的好邻居,我们知道他们也是够辛苦的了,但是他们不能看着这两孩子被活活饿死,这事该怎么办呢?学生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合理填补课文空白。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思想感情得到熏陶。

② 课文情节留下的空白

教材有的课文虽言尽而意未止,结尾留有思考的余地,让人回味无穷。这样就可以引导学生按照课文情节的发展,来想象课文接下去的情节的发展。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在教学完后,可以让学生顺着课文的情节想象一下,小女孩和她的奶奶会一起飞到哪儿去呢?他们会遇到那些事情呢?再如《小珊迪》一课,当讲到小珊迪的弟弟受哥哥之托将找回的钱送还“我”时,可以让学生形象一下课文中没有写出来的情节,小珊迪在被马车撞伤前和后,分别会想些什么?引导学生进一步领会小珊迪的美好品质。

当然,要上好一节语文可,还要考虑影响课堂教学的其他因素,作为创造教育的主要渠道——课堂教学,它是为学习者而存在,而变化,而发展的。只有我们立足实践,贯彻课改精神,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关注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才能为课改的探索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韦志成,语文教学情景论[M].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2]倪文锦,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于虹.儿童文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4]李立军,名课案例[J].中小学教育,2005.

第二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真正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李家栋2011年9月28日 20:25浏览:10036评论:6318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真正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整理:青岛太平路小学

商德远

一、研讨话题:

本次研讨是小学语文的第二次在线研讨,确立的两个研讨话题是:

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真正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很少有学生能养成写日记的良好习惯,你对这种状况如何看待?有什么好的做法?我综述的是第一话题。

二、研讨情况:

2011年9月23日19时,第二次“在线研讨”准时开始,到21点结束,老师们围绕第一个话题,发言踊跃,分别从不同角度畅谈了各自的观点、做法等,分享了各自的智慧和思想。本话题研讨,教师共发帖27202条。

三、观点综述:

《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相辅相成。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要真正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的观点加以思考:

(一)转变教育理念,改变教学行为

理念决定行为,有什么样的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有什么样的行为,就会有什么样的结果。下面老师的观点也许能带给大家一些启示:

吴 忠豪教授:平时我们听课往往习惯于坐在教师的后面,看教师怎么讲;到日本去听课,听课教师是站在教室的前面,看学生怎么学。两种不同的站位,体现的是教育 理念的差异。我们说要俯下身子看学生,其实还不够,更好的做法是教师转变角色,站在学生学的角度来思考自己的教,这样的教学可能会更加有效。

青岛 市南区第二实验小学金迪:教师在课堂上要变讲师为导师,在课堂教学中绝对不能以教师自我为中心,一味讲授,把知识强行“灌入”学生大脑,而要调动多种教学 手段,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开动脑筋,自觉积极地学习知识和思考问题,重视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发展思维的要领。

战秀 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习。”由此可见,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学生怎样去“学”的过程,而不应是教师不厌其烦地“教” 去代替学生“学”。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学方法的优化,不仅指教师“教”法的优化,更应包括学生“学”法的优化。学生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课堂上才 具有发挥主体性的能力。

郭峻:有时,会听到老师埋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太差!把这个学习任务放给学生,他们恐怕完成不了?学生为什么不会主动学习,不是他们没有能力,而是缺乏长期的训练。对于教师的教学而言,“填鸭式”“满堂灌”更简单、容易一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需要老师们更多 的教育智慧。所以,要想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必须先转变教学理念,改变教学策略。

在综述本观点时,我以吴忠豪教授观点作 为开始,我想再以他的观点作为本观点的结束,吴教授认为,“语文课程的一大特点是它的实践性,学生的语文能力只有通过自己的语文实践活动才能形成。语文课 不是看教师讲得如何,而是应该看学生参与了哪些语文活动,参与的面如何,有效性如何。”吴教授的话给人启迪,引人思考,很多语文教师,在平时的语文教学 中,更多地在乎了教师的表现,而忽略了课堂的实质,即学生学得怎样?这是我们必须要转变的观念,观念变了,才能改变我们的教学行为,改变了教学行为,才能 真正将学生视为课堂的主体,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收到好的效果。

(二)精心备好学情,落实主体地位

要想有效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要精心备好每一节课,在备课过程中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思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落实主体地位的环节。有了精心准备,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正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刘丽萍:要指导学生学会学习,这是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关键!我们以往在备课时,主要是要备教材、教法,但忽略的往往是备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根据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充分预想学生可能会出现的各种情况,去寻找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胶 南市海青镇中心小学丁海:要想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首先应该备学生,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在备课中深入思考,这篇课文,哪个地方学生能读懂,哪个地 方读不懂,为什么读不懂,怎样能读懂,多做预设,才能真正在教学中有的放矢,收放自如。最后从学生的认知出发精心设计教案,采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积极 性,让学生想学,会学,乐学,进而在学习中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样才能有效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青岛人民路第二小学薛德霞: 要在课堂上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备课时,就要研究学生的认知规律,深入地想一想,哪些内容学生学起来容易感到枯燥,学生在课上可能出现什么问题,课上 怎么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这就是从学生学情实际出发来钻研教材,然后精心设计教案,最后,生动地、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突破学习的疑难之处。商德远评述:定准学情,潜心备课,充分预设,以学定教,落实主体。

(三)创设和谐氛围,师生平等互动

教师转变了教育观念之后,课堂上如何才能真正视学生为学习的主体,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呢?创设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师生平等互动对话,这是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张志刚教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真正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首先要做到心里有学生,在心里把学生当做学习过程中和自己真正平等的一员。

郭 峻:在课堂教学中,要想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必须和学生在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中互动交流。教师不能“唯我独尊”,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尊重他 们独特的体验。教师不能将自己的理解强行灌输给学生,应该引导、点拨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发现,这样学生才能平等对话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青岛新 世纪学校马洪俊:“春风化雨润心田,育人育德细无声”。教师应该心中有爱,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尊重与关爱应体现在讲话时的语 调、面部表情及各种场合上。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不求全责备,对每个学生都抱着热情、信任的态度,并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这种平等与关爱,那么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就会得到激发,从而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真诚的平等与关爱,还体现在能够真正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赞赏地接受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善于察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需要、困难及情绪的变化,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魏衍良:首先要创设愉悦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处在一种无拘无束、自由宽松的空间里,他们才会尽情地“自由参与”与“自由表达”,才会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商德远点评:师生平等,尊重差异,互动对话,主动参与,落实主体

四、激发学习兴趣,引导主动学习1.挖掘教材因素,诱发学习欲望

兴 趣是最好的教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对于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利用教材因素,是引 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方法。语文教材本身有许多兴趣点,易于诱发学生情感,激发学生兴趣,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本身的因素去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省教研室李家栋老师认为:虽然说教学是有共性的,但是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唤起,主体意识的落实一定是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只有把握语文学科的特点,让学生在学语文的过程中,享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喜欢学语文,语文素养得以提高。自然主体地位就得到了落实。

2.利用游戏激趣,激发主体意识

喜欢玩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如果在学习过程中,能把学习的一些内容变成相关的游戏活动,让学生的学习内容生活化、游戏化,无疑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武成全:在引导学生识字、阅读时,可以运用开火车、摘苹果、猜字谜、接力赛、打擂台、比一比、编故事、表演、当导游等方法,能有效激发学习兴趣,积极参与语文学习活动。3.创设学习情境,引发学习兴趣

钟 静老师:我最近的语文课,每节课惯例是听记生字词,但是我慢慢发现学生却没有主动改错字的习惯,即使给时间盯着改,也不好好改,甚至把错字再改成错字,应 付了事,好像就是在给我改错字。怎么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于是我创设了情境:我告诉学生,二年级二班开了个“门诊”,班里的每个学生都是医生,给谁治病呢? 给生病的字宝宝,凡是本子上出现的错别字都是有病投医的字宝宝,医生一定要好好给病人治病,解除字宝宝的痛苦。学生这下愿意了,很快就把错字改好了。随后 还当医生争抢着给其他同学检查错字有没有改好。再后来,我们班还开了“美容院”,学生当美容师,给写的不漂亮的字宝宝做美容,学生写字的积极性、态度和质 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此反思,如何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每天呆板枯燥的教写生字词,学生不愿意学,而创设一个开门诊、美容院的情 境,学生怎么就接受了?关键是在这样的情境中,当“医生”“美容师”学生觉得自己成了“主人”,自然就有了主人翁意识,也就有了责任感。今后教学中,我还 要多动脑,多从孩子的角度考虑,什么是孩子喜欢的,创设情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再累也喜欢。

邹城市东滩煤矿学校孟凡龙:小学生都喜 欢游戏。在玩中学,学生处于积极,活跃的心理状态,他们不仅从游戏中获得知识,更能在游戏中获得能力。我在教学九年制义务教学第九册的一篇课文《鲸》时,让学生听这样一个故事:一天,太平洋地区举行了规模盛大的鱼类运动会,各种各样的鱼都游到了一个指定的 海峡,并顺利地通过赛场大门,当鲸到达赛场大门口时,却被蟹将军挡在门外。鲸到达赛场大门口时,鲸和蟹将军发生了争吵,蟹将军说出了不准鲸参赛的理由,鲸 觉得很有道理,就游回去了。学生听着以《春江花月夜》为配乐的故事,学习热情高涨起来。接着,我让学生把鲸和蟹将军争吵时的情景表演出来,学生的积极性可 高了!个个都争着上台表演。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发挥。4.赏识激励激趣,诱发学习兴趣

秦爱华:创设民主平等的课堂学习氛围,用多种方法激 发学习兴趣,要让学生畅所欲言,对学生的发言多进行赏识鼓励。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哪怕是一句话,一个词,抑或是敢于发言的勇气都要给予鼓 励,一句称赞的话、一个微笑、一个含有关爱的示意,都可以给予学生莫大的鼓励,提升他们的信心。这样他们才敢说,进而想说、会说。其他好些的学生也会受到 鼓舞

三、实现学生为本,转变教学策略

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请记住:促进儿童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刻苦顽强地用功学习的最强大的 力量,是对自己的信心和自尊感。当儿童心里有这股力量的时候,你就是教育的能手,你就会受到儿童的敬重。而一旦这种不能以任何东西相比拟的精力力量的火花 熄灭之时,你就变得无能为力了,即使有影响儿童心灵的最英明、最精细的手段,它们都会成为死的东西。所以一定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张志刚教 授:我觉得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真正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首先要做到心里有学生,在心里把学生当做学习过程中和自己真正平等的一员。这是前提,内心里没有就很难在实践中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人,就不能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更别谈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了。但由于很多因素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是需要教师付出艰辛努力的。

茶业口镇中心小学郭翠珍:老师是课堂教学的“导演”,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角”。教师的主要任务 是激励与引导学生,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要充分发挥学生作为主体的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因此,教师要把学生作为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来看待,承认 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及个性差异,诚心诚意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有真正树立了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树立了学生是学习主人的观念,只有根据学生学习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案,在课堂上才能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的认知过程,才可能想方设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语文教学的课堂真正成为充满生命活力 的课堂,成为学生发展能力的课堂。邹城市大束镇匡庄中心小学蒋邦芹:教师只有真正树立了学生是学习主人的观念,在备课中才能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只有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案,在课堂上才能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的认知过程,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之中,使教学的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发展能力 的课堂,成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 1.改变课堂模式,落实主体地位

李晓英:语文课堂教学要彻底改变过去以“满堂灌”为主要形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古板的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于莉:在这种模式下,一节课的时间完成两篇文章的阅读,每个学生都拥有课堂思考与发言的时间,并且能够在交流的环节充分听取他人的阅读感受,使自己的理解更为充分,更为全面,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了学生的阅读体验。课堂上所有学生都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

刘 丽萍:在我们的课堂上,更侧重于单向的知识灌输,“霸占”了学生课堂,原本学习应属于学生自己的事情,我们越俎代庖,代替了学生。我们只有从课堂的前沿退 居二线,将课堂还给学生,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放手让学生去学,学生自己能讲解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展示,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能解决的问题,放手引导学生探究知识 的奥秘。

于莉:唤醒学生主体意识,首先得让学生感到自己就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学习内容是他们真正需要的,学习方式是他们所喜欢的。甚至有的时候,学生就是教师,课堂就是他们展示学习智慧,进行智慧碰撞的天地。

韩 春梅:做到先学后教,就是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一是教师精心设计前置性作业,指导学生课前自学。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给学生充分地展示交流的机会,教师只 是在学生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以点拨提升;二是放手让学生质疑问难。问题从学生中来,又回到学生中去,让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三是转变学习方式。多用小组 合作,发挥“动车组”的优势,给学生提供互助学习的机会。吴忠豪:语文课程的一大特点是它的实践性,学生的语文能力只有通过自己的语文实践活动才 能形成。语文课不是看教师讲得如何,而是应该看学生参与了哪些语文活动,参与的面如何,有效性如何。教师的工作是组织,指导,要尽可能增加学生的活动量。一堂课如果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安安静静地听,一定不是一节好课。

周青: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促进学习方式转变,实质上就是要把原本应由 学生承担的学习义务还给学生,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自主建构知识,自主获得发展。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让学生亲自 参加语文实践活动,亲自参与丰富、生动的思维过程,亲历知识的探索、建构过程,才能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由被动向主动转变,促进学生 主动地、生动活泼地获得发展。2.释放学习时空,唤起主体意识

落实主体地位不是什么事情都由着学生来做,也不是教师不要任何的设计而期待由学生那里来生成。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两个主体互为作用,真正的语文学习才能发生。首 先要给学生时间。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给学生讨论的时间,给学生质疑的时间。有的老师喜欢在提问后,马上要求学生回答,有的老师不喜欢把问题抛给学生去讨 论,而愿意自己来强行解决,有的老师课堂上不允许学生问任何问题……这些都会让学生失去主人的感觉,认为学习是为了老师。反之,提问后让学生自己先思考,让几名同学交流一下想法,然后再回答。让学生在学习过程的任何一个阶段都可以提出问题,问题包括对老师或其他同学表达得再度澄清。

其次是给学生空间。每堂课都由教师把持,学生不能有学习空间,不能随便翻翻书,不能私下交流,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与学习有关的事情……这些都不能让学生有主人的感觉。所以,要有预习,有练习,有复习,有自习,而不是所有时候都听讲。这样学生就会找到学习主人的感觉。

落实主体地位不是很困难的事情,只要老师相信学生的能力。落实主体地位不是很高深的事情,只要老师在某个阶段做出精心的设计。善于教的老师才能教出善于学的学生,“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3.引导学会质疑,落实主体地位

“问 题是启动人们认识活动的启动器和动力源,是从未知到已知的过渡形式、转换器、桥梁和中介,没有问题就没有人类的创造。”问题是探究活动的起点,是学生思维 的开始。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有疑。学生乐于质疑问难了,就能主能学习解决疑问,这样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学习积极性。

五莲县实验小学郑召梅: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学会质疑的方法,鼓励学生质疑,从看似平常的小问题开始,到涉及重点的大问题,训练他们从敢问到善问的能力,远远比教给学生多少知识显得重要。

毕 英春:人的思维活动起始于问题。如,小学苏教版课本上《奇怪的大石头》一课,李四光之所以长大之后能发现冰川活动遗迹,与他小时候做游戏时发现奇怪大石头 时产生的疑问有很大关系。因此,要想让学生主动求知,重视学生的提问非常重要。俗话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贵有疑。

魏衍良:精心设计问 题,设计具有启发性而又悬念的问题,使他们产生质疑的欲望。在此基础上,再启发引导,让学生尝试提问,并交给他们方法,逐步培养学生好学善思,质疑问难的 好习惯,鼓励学生在习以为常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刘丽萍:每节课期望孩子们大胆回答问题,大 胆质疑!当孩子们口无遮拦的随便提问时,我们又恼火孩子的不着边际,把握不住重点!可我们教给孩子提问的方法了吗?我们舍得拿时间去训练学生提问吗?我们 总在考虑教学时间,教学进度,教学目标!引导孩子如何质疑?如何梳理自己的疑问并去寻找答案,这是需要学生在实践探索中不断积累经验,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只要结果而不关注过程是没有收获的!

茶口镇中心小学郭翠珍: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学生的质疑问难,不引导、不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 题。实际上,高质量的质疑问难是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强的表现,它可以推动整个课堂的教学进程;而且,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往往在质疑问难中被点燃。学生学习产生 疑问之时,正是他们积极参与学习,认真思考,主动探究,使思维向深入发展之际。因此,训练学生质疑、释疑,是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以及自主 意识的重要手段。

4.引导自主学习,落实主体地位 青岛人民路第一小学史芙蓉:我在本学期接到一个新班,以前他们的作业较多,但学生都很好 学,在此基础上,我做了以下几条:(1)教给预习方法,学生做后,我大大鼓励、表扬,树立自信。(2)作业减少书写性作业,尽量以积累、阅读为主,学生兴 趣、积极性高涨。(3)在书写上,阅读作业中,夸大优点进行鼓励,导致差变中,中变好。(4)讲求学习方法和技巧,学生能够学习不费力。最终全班没有落后 生,学习知识没有不会的,家长都说:“孩子在各方面开始上进了。”

刘丽萍:有时候在班里开展小老师讲课的活动,发现孩子们很感兴趣,自己备课自己 上台讲课,学习课文查找资料等比以前我给他们上课时积极性高多了,而且学生也愿意听!教室里不时传出阵阵笑声!也许为小老师的精彩课堂,也许为小老师的失 误!总之,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很浓厚的!但有时我坐在下面总感觉心里很急,因为学生讲课深入不到难点,他讲完之后我还得补充甚至重讲,感觉耽误时间,耽误了 教学进度!现在想来,自己放手还是不够!还是局限于自己的规划中!没有真正把孩子作为学习的主体!

青岛重庆路第三小学张景芳:要“真正唤起学生的 主体意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老师还要尽可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以下几点:学有所得,跷跷脚摘到的果子才有会珍惜;学 有所用,有用的知识才有学习的欲望;学中有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有良法,经常教学生“几招”,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练习一”中有一个练习题:比赛带“风”字的古诗。如果老师就是一个检查者,效果不会太好。于是,我提前一个周跟孩子们商量:怎样比赛?如何在比赛中取得好成 绩?孩子们给了我许多好建议,最后全班达成一致:男女生分成两队擂台赛,接龙似的背诵,背对一首奖励1分,不许重复,不能提示。违反纪律的一次扣除一分。一周时间他们特别有干劲:收集古诗、分任务、背诵。抄的抄,背的背,可积极了。比赛那天班级更是热闹,争先恐后、互不想让,最后统计了一下,最多一气的背 过31首,最少了也背了14首。孩子们也并不觉得增加了作业负担。因此,我认为让学生全程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是唤醒主体意识最有效的办法。

5.加强合作学习,落实主体地位

茶 业口镇中心小学郭翠珍:首先要尽显一个“互”字,即有效发挥学生、教材、教师的综合力量,形成老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的三维互动局面。其次要 体现一个“动”字,教师要善于利用课本的思想性、艺术性和美育功能,使学生有时间和空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让学生眼动,口动,手动,心动,使学生用眼睛去 看书和看世界,使学生用嘴巴来说自己的想法,使学生用手来写一写自己的心声,使学生用心充分地发挥和想象,感受有其心动激发思维的运动,进而牵引语言表达 的灵动,引发学生之间互谈的欲望,从而达到整个课堂的丰满和生动,使学生在课堂有机探索、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还要体现一个“活”字,即教学实践要利用 好语文的形象性、表意性和人文性,让学生的心灵和思维多层次多角度的活跃起来。同时还应表现出一个“情”字,既要尊重学生的个性,面向全体学生,并给他们 以充分的信任和真诚的鼓励,使他们多能够得到主动、活泼的发展。

李颖华: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学生在组内共同研讨切磋不能解决的问题,互相交流,既能帮助后进生,又能提高优等生,既能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精神。如果小组内不能解决,教师就应作为与学生平等的一员与学生共同探究解决问题。燕 居丽:在这方面,魏书生做得非常成功。魏书生在课堂上重复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咱们商量商量”。商量什么?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到教学重点以至教育方法都 和学生商量。就是在这商量、讨论中,学生学到了学习语文的方法;就是在这商量、讨论中,学生提高了语文素质,培养了独立学习的能力。6.设计实践活动,落实主体地位

刘玉霞:善于开拓学生的思路,巧妙地加以引导,挑起争论,激起波澜,让他们从迷茫困惑中一下子豁然开朗,越思越勤、越思越精、乐趣无

韩春梅: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设计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语文实践活动,让语文教学活动化,让所有的教学环节,都是由学生的活动支撑的。不能很好地设计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就不能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学生就不能很好地学习语言,习得技巧、发展智能、训练思维。

韩 玉英: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方法很多:成功体验法。通过激励帮助学生建立了积极的心态,建立了对自己替能开发的自 信心,外力就会变成内力,学生就能不断前进。责任约束法。借助广泛认同、自觉秉持的价值理念、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实现学生自觉的价值认同,自觉约束自 己。赏识教育法。发现并给予赏识,切合实际的鼓励和恰如其分的批评相结合,才能真正把赏识教育落实到实践中去,并为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起到良好的促进作 用。

刘丽萍:杜郎口中学等其他课堂教学改革都在改变着我们的教育观、学生观和质量观。当时我跑到学校里去观摩,发现他们的教师很朴实,也没有什么 过人之处,介绍经验的时候也没说出多少,但看看他们的孩子却非常优秀!这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他们把学生当成主体的人,有自主学习能力的人。这样的学习符 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要求、符合新课改的理念。它有利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合作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

7.有效利用评价,落实主体地位

王 辉:学习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巧妙的学习评价可以有力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学习。如在课堂上对待说的好的、正确的同学,可以赞许 的目光给予鼓励,学生从老师的目光中知道自己得到老师的肯定,心灵充满了成功的快乐;对待说得不好或者错误的同学,可以亲切的语气、和蔼的态度对学生说: “看来你暂时还没有想好,继续想,等一会儿再听听别的同学的看法,你看他们的看法有没有道理”。对待不善于发表自己看法的,要鼓励他们积极发表自己的意 见,“错了不要紧,说出来大家听一听。”这样经常地进行评价,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同时也鼓舞鞭策了学生,有利于增强学生自信,发挥学 生的主体地位。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要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

李玉华: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是放任自流,要解决好“主导”与“主体”的问题,课堂上 “让学于生”,教师要在学生遇到学习困难时,扶一扶;理解有误时,帮一帮;似懂非懂时,点一点;思维定势时,拓一拓,从而真正发挥出教师在导学、助学、促学上的主导作用。毕英春:要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控制住自己的表现欲,扎实落实“三讲三不讲”。即,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易混知识点;学生已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教师切切实实起到引导作用,不去越俎代疱。

二、解放老师,给老师更多研究时间和精力

五莲县街头镇中心小学李文梅:管理部门少一些检查和督导,多一些研讨和送课下乡,给一线教师多留一些钻研业务的时间。有时候老师们也想静下心来研究教学、研究学生,可是回忆一天的工作,基本每天都是事与愿违,做了许多形式性的东西,白白的浪费了时间。肥 城市石横特钢厂学校贾宗杰:一是老师观念要转变,丢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允许学生在过程中体验;二是教师要把时间还给学生,不怕费时,耐住性子,学生 才会思考问题,而不是思考老师想要什么答案;三是老师要提高自身素质,加强业务学习,多钻研课堂和教学,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四是管理部门少一些检查 和督导,多一些研讨和送课下乡,给一线教师多留一些钻研业务的时间。有时候老师们也想静下心来研究教学、研究学生,可是回忆一天的工作,基本每天都是事与 愿违。。。。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教师教得再好,而学生无动于衷,是收不到理想的学习效果的。正如巴班斯基所说,“只有教和 学这两个过程在相互联系中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完整的教学过程才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如果学生对学习无兴趣,就不能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就只能 靠布置一些机械重复的作业,课内不足,课后补,学生被动完成,从而造成沉重的课业负担,收不到好的效果。

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发展学生个性,就必须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让每一个学生“动”起来,积极参与到学习体验活动中,这样才能更好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第三篇: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拓展”的运用

榆树市秀水镇治江学校

魏 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小学阶段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进行拓展教学,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尤其是农村 的课堂教学拓展显得更为重要,因为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农村孩子到图书馆、网上查阅资料的机会很少,这也是导致农村孩子知识面窄、能力偏低的原因。所以在教学中我改变了传统的按照教材“照本宣科”的方法,而是适当进行拓展延伸。我的拓展教学是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具体说就是立足于学生情感上喜欢、感兴趣、可接受、乐于主动参与,有针对性的进行拓展,其宗旨是为教学目标服务。

一、拓展教学服务于情感目标

在实际教学中,因为学生已有的经验与文本的情境往往存在着一定的距离,从而导致文本内容不易被理解,作者的情感难以进入他们的心灵,教师就要有意识地通过拓展背景资料,拉近读者与作者之间距离,或创设情境,给学生提供理解课文的“抓手”。

例如我在教学朱自清的《匆匆》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在多媒体教室观看了这篇散文的MTV,在声情并茂中创设了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情境,学生通过MTV展示的社会背景体会到了“五四”时期作者的苦闷与彷徨,以及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的无奈和惋惜。MTV所创设的情境氛围是教师无法用语言描述出来的,它让学生与作者之间产生了思想感情上的共鸣,虽相隔几代,但犹如身临其境,所以无需教师过多地讲解学生自然能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在朗读上教师未加任何指导,学生就已读出低沉忧伤之感。

再如在教学长春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生命的药方》一文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艾迪和德诺两个少年之间跨越生死的友谊。我提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艾滋病的资料。结果只有一名学生汇报说他知道这种病传染,可见学生对“艾滋病”这一世界顽疾了解甚微。所以学生不会理解德诺孤独、遭人歧视的困境,也不会理解艾迪的思想境界多么崇高,为此我在课堂中花费了一定的时间介绍了有关艾滋病常识,并针对“艾迪会被感染吗?这一话题展开讨论。通过这些拓展延伸学生体会到了德诺的不幸,为艾迪的所作所为而折服,同时也懂得了在生活中要给孤独者、弱势群体更多的关心与帮助,这也是本课的情感目标。

二、拓展教学服务于能力目标

语文课程的资源是丰富的,需要积极的加以开发和利用,进行恰当拓展会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勇于表达、努力创造的热情。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技能„„

以长春版教材《看不见的爱》为例。我在分析完课文后问学生:“你们怎样理解题目当中的‘看不见’这个词?”学生说小男孩是盲童看不见东西,更看不见母亲递给他石子时的安详与微笑。然后我又问学生:“你们不是盲童,但是你们也有看不见的东西。”学生们先是一愣,璇而思索起来。学生意识到这是个看似简单而不简单的问题,学生小声地讨论起来。这种拓展性的问题激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利用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向更深层次思考“看不见”的含义。最后学生悟出父母的爱在无形之中,如:校门外等待的身影、鼓励的话语、期盼的眼神、关切地问候„„这些他们平时并未在意,这种爱很普通很平凡,但却更伟大更令人感动。教师再继续延伸,让学生也以《看不见的爱》为题写一篇习作,结果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小事写出了自己内心的感动,情真意切。本节课的两次拓展扩大了学生的思维领域,发展了学生的人文素质,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也为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指引了方向。

三、拓展教学服务于知识目标

小学生思维活跃,可塑性强,有强烈的求知欲,他们渴望获得更多更新的知识。进行拓展教学,可以极大的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

例如在教学《武松打虎》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自己谈谈对文章的了解:有的学生说武松就是武二郎、武都头,有的说他知道老虎发威的三招,还有的说自己知道《水浒传》中其他的人物和故事。从学生滔滔不绝地发言中我看出学生想要表达、追求新知的欲望,我就让学生课余时间读《水浒传》并做好笔记,比一比谁知道的人物多故事多,全班学生掀起了读“水浒”的高潮,为此我还专门开展了两次“经典诵读”比赛。

可见通过拓展教学,学生可以接触古今的文学作品,有利于学生积累更多的文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从小养成借鉴、吸收他人成果的好习惯。

诚然,拓展教学有着他显著优势,但教材是“本”任何拓展都应是在教材基础上 的拓展,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把握好尺度,以便于更好的实现语文课程目标。

第四篇:小班化语文课堂教学中

小班化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心得体会

大宋学校曹玉飞

小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语言、动作、表情中最大限度地获取反馈信息,并及时有效地调控教学。通过分层操作,频繁获得教学信息的反馈,及时矫正,实现教与学的平衡,使各类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1、教学目标分层

通过实践证明,儿童至少有两个发展水平:第一个是现有水平,表现为学生已经能够独立、熟练地完成教师提出的任务;第二个叫潜在水平,表现为学生尚不能独立、自如地完成任务,在经过帮助启发,通过努力才能完成。由于每个学生的情况各不相同,划分层次要适当,确定层次目标更要适度。适度的目标是指要适当高于学生已有的水平,又能让学生经过一定的努力可以达到的。就像“跳一跳,摘桃子”,桃子的位置(目标)就要让不同个子(层次)的学生跳起来(经过努力)都能摘到。如果桃子的位置不分高低(层次),可能是“高个子”(高层次)伸手可得,而“矮个子”(低层次)却高不可攀。在制订目标时,要充分利用小班的资源优势,根据不同学生制订不同层次的目标。

[教例]如教学《观潮》一课时,在总结全文后,教师设计了以下练习题:

一星级:完成课堂作业的剩余作业;

二星级:在()填上合适的词语;这篇课文主要写作者观看()的经过,先总述钱塘江大潮是(),接着按()、()、()的顺序,描写了钱塘江大潮。

三星级:留心观察周围的景物,按照一定的顺序,抓住特点写一个片断。

结果,大部分同学经过努力,都能达到第二星级的要求;不少同学能达到三星级的要求;有些基础差的同学,至少也能达到第一或第二层次的目标。但我告诉学生,不管你达到哪一层次,都已经完成了这次练习的任务。

通过目标分层,让学生有充分的选择权,选择切合自身水平的目标层次,使每一位同学都能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从而使全体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巩固了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2、教学过程分梯

传统的语文课教学往往过程单一,缺乏梯次,老师们总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以新授课为例,先是听读,再是繁杂零碎的分析。这样的方法虽有一定的层次性,但总显枯燥单调,许多同学都难以接受。小班教学如果也如法炮制,则是一种资源浪费。因此,如果在小班教学中能对教学过程作些“分解”,切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环环递进,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教例] 我在教学《詹天佑》这篇课文时,当学到詹天佑设计人字形线路,许多学生无法理解他设计的到底是怎样的一条线路。我如果单纯地把这条线路画出来,我想有大部分学生还是无法理解,即使有所理解也不会有太深的印象。于是我就决定对此过程进行“分解”:

①请先在纸上标出方位。

②搞清这条线路的方向是从哪儿到哪儿?在纸上画出线路。

③把书本叠高作“高山”,用笔作“火车”,试着开“火车”,看看这样设计的妙处。

[分析]通过这一系列的“分解”教学,小班的每位学生都掌握了这条人字形的线路,这比单纯地把答案告诉学生要好得多,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对知识难点的理解又多了一种方法。学生如果以后再遇到类似的问题,就能较好地解决了。

3、教学评价分度

对学生语文成绩的评价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也是老师提高教学质量必不可少的参照物。在大班教学中,大多数老师对学生语文成绩的评价一般以期末一次性测试为主,加上考试内容与形式单一,考核标准的划一,学生对语文考试觉得没什么新鲜感。笔者认为,小班语文教学评价是开放而有活力的,时空的整合为小班的因人而异、分层评定提供了保证。

①发挥自主评价。教师要发挥每位小班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评分的主人,体现评价的自主化。

如朗读测试时,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拿手的课文进行朗读,然后对照评分标准,先学生自我评价,再让大家评审,最后确定分数。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是好的评委,因此这种考试学生能全神贯注地听别人朗读,并给每一位同学一个公正的评价。这种考试方式,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们经常会为了一个同学的正确评分,进行激烈的争辩。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表现能力,而且在欢乐激烈的气氛中,每一位学生知道了自己优缺点,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从而强化了生生合作。而更重要的是,体现了评价的因人而宜,给了每位同学属于自己的评价。

②侧重强项评价。语文成绩的评定可以包括朗读、背诵、默写、复述、写作、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等。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小班时空优势,根据每位学生的语文天赋、能力的差异、项目的强弱来作出评价。如有的学生朗读条件好些;有的则写作好些;有的擅长背诵;有的则偏向于复述……针对以上情况,教师在考核时不能对先天口齿不清和智力偏低的学生一律给予低分,而应根据具体条件,让学生发挥一技之长作强项评价,以唤起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③注重纵向评价。评价应着眼于未来,侧重于发展,有利于改进。在现实评价中,教师无形中会在学生与学生之间产生横向比较。其实,评价是对每位学生本身而言,不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比赛。因此,教师应强调评价的引导作用,淡化学生间的横向比较,注重学生的纵向发展,使学生体验到进步就是成功。

“小班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教与学统一过程。”小班化教学是真正以人为本的教学,我们应充分认识小班化教学的优势与特点,最大限度地发挥小班教学的整体优势,并将这种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使小班语文课堂教学最佳的效益,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让小班语文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活力。

第五篇:浅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推进

浅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推进“三维”课程目标

【内容提要】 为了更好地落实教育部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就必须深入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本文对小学语文新教材的教法进行了课堂教学改革实验,并对如何通过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达到整体推进“三维”语文课堂教学目标,总结了基本经验。

【关键词】 优化 课堂教学结构 落实 “三维”课程目标

国家教育部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明确提出: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突出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以及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为造就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为此,教育部特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然则,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推进“三维”课程目标呢?本文就此谈谈笔者浅见。

一、语文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与课程教学目标 欲知如何推进“三维”课程教学目标,则必先弄清为何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推进“三维”课程目标。只要我们反复认真学习和细心领会语文课程标准内容,就一定会明白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观念,就一定能把握其基本要求。何谓语文课程标准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主要表现为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让学生尽可能多些接触语文材料,从而培养良好的语感和实际运用语文的表达能力);积极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究的有效结合的学习方式,逐步形成具有个性的良好学习方法;构建开放的充满生机的语文课程体系。何谓“三维”课程教学目标?所谓语文课程“三维”目标,即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三者之间的关系:“知识与能力”是语文学科核心性目标,“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均以“知识与能力”为依托。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如何推进“三维”课程目标呢?在教学实践中,按照“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师生参与到评价中来”、“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等教学理念,整体推进“三维”课程目标。

二、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诚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终极目标是为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但更重要的还在于我们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为此,教师务必预先精心设计好每堂课的教学结构。课堂教学结构必须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即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与点拨起到关键性、有效调控的作用;必须充分体现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在课堂教学全程中都能自觉、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具体要求:

1、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结构:A、必须遵循教学规律,做到科学性与整体性相结合;B、做到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相结合;C、做到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D、做到从学生为主、教师的教法与学生的学法和教材内容最佳结合。

2、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教学资源,熟练操作和灵活应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多媒体教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3、构建多元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以促进师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4、利用学生在课堂上反馈的信息,及时正确处理,不断调整课堂教学结构,从而使课堂教学过程更接近科学与人本化。

三、整体推进“三维”课堂教学目标 我们强调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旨在如何落实好课改目标,旨在培养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好孩子。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这样说:“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因此说,我们正在进行的课堂教学改革,事关孩子一生的命运,教师对此务必高度重视,万万不能掉以轻心。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时刻牢记如何给孩子们营造好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让他们能在知识的温床里汲取更多的营养,茁壮成长。如何把语文课程教学“三维”教学目标落实到师生双边互动活动中去,使孩子在不断增长知识的同时发展智力与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下面举例说明:

【例一】

新课标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因此,我在教学《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篇课文时,讲到“作者为什么要给联合国秘书长写这封信?”这一部分时,首先在文中找出重点词句,引导学生理解“娇嫩的‘和平之花’”,并找出具体事例来理解“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同时提出问题“你们认为这些战争是必须发生的吗?”要求学生就他们认同或者不认同战争发生的必要性的观点找出依据和理由。从而引导学生展开激烈讨论。我则充当一名忠实的听众,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然后寻找自己理解的答案。其次,是解放学生的双手。好动是孩子们的天性。如果课堂上老是让学生乖乖地坐在那里,难免会使他们“身在曹营心在汉”。因此,我在课堂上很多时候都尽量解放学生的双手。比如读书时让他们边画边读;答问题有时候加上肢体动作语言来表达;有感悟还可以用画画的形式来展示„„这样学生可以尽情地发挥创新思维,不但让学生领会课文内容,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例二】

在教学《麻雀》这篇课文时,因为课文是一篇歌颂母爱的文章,我试着采用紧扣亲情进行多种形式的教学,不但有效地进行了阅读的训练,而且使读写有机结合起来。课前,边播放音乐边出示投影《无言的爱》(关于一个生活在偏远地区的普通母亲,如何含辛茹苦地把自己的几个孩子培养成材的故事)。然后让学生谈自己的听后的感受,我再作小结:母爱是那潺潺的流水,滋润着我们每个人的心田,母爱是灿烂的阳光。通过这样的课前导读,学生在心中就对课文内容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课堂上重点指导学生朗读老麻雀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这一段文章。通过学生品读,师生朗读,使学生在不同的语气和情感中,感悟母亲的坚强、伟大、无私,体会作者准确运用动词,真实而具体地描写了猎狗与老麻雀的不同表现,突出表现老麻雀的勇气和胆量。课后,让学生将自己与母亲之间的似海深情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学生们有的以诗歌,有的以感恩信,有的以主题歌等等把自己对母亲的感情充分表现出来。总之,只要我们树立了以“使学生学会学习和创造”为中心的教学指导思想,确立了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的课程教学目标,创设了以“民主和谐”为标志的教学环境,导演了以“学生提问和解决问题”为主的教学活动,采用了以“激励”为主要目的的学习评价活动,就一定能将语文课程“三维”目标落实到语文课程教学各个环节中去,贯穿于课堂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参考资料】

1、《21世纪教育方略:当代优秀教研成果总揽》 主编 兰呈辉 2006.3.2、《小学语文教学》 2005

下载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美育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北陶希望小学曹改丽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既是《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审美品质培养的需要。成功的......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大全)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 【纲要】提问,是教学语言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启发学生思维的主要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创造问题情境,这样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细节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细节 六十铺总后希望小学:张克彦 张学森 从我踏上讲台,担任一名语文教师至今,第一堂公开课的经历令我终身难忘,那是刚进学校不久的一次公开课,我的师傅党满......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开场白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开场白——导语设计 作者简况: 姓名:罗光萍 性别:女 职称:小语一级 学历:大专 单位:遵义市迎红小学 电话:*** 通讯地址:遵义市迎红小学 邮编:563000 文......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切入点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切入点 要选准教学切入点,教师要把握教材内容. 选准教学切入点,教师应依文而定. 一、从题目中寻找教学切入点 如《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文,抓住题目中“......

    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把握切入点

    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把握切入点 一、 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 笔者在中小学第一线工作,通过长期深入语文课堂调研发现,部份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学思路不清,教学程......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范文大全]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三维目标"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注意语文素养的整体......

    《发挥语文课堂教学中“读”的作用的研究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发挥语文课堂教学中“读”的作用的研究课题研究 工作报告 山东省寿光市田柳镇第一初级中学我校承担的课题《发挥语文课堂教学中“读”的作用的研究》,自开题以来,在市教研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