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爱的教育中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在爱的教育中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陶行知先生曾经这样说到:“人生最重要的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在六岁以前养成。”因此幼儿阶段道德品质的发展对人的一生具有重要的影响、是学习做人的奠基期。俗话说:“一岁看小,三岁看老”幼儿德育将影响到整个德育工程的质量,那么德育就应从小进行,即从家庭和幼儿园开始。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教育。
一.以幼儿为主体的观念进行爱的教育 1.用欣赏的眼光去关注每一个幼儿。
孩子不论大小,他都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也就是说我们教育者要尊重每一个孩子的人格,与孩子平等相待,保护孩子的自尊心,用欣赏的眼光,鼓励性的话语去真诚而积极地评价孩子,孩子对老师的关注是十分第感的,教师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表情、一个眼神都会对幼儿产生暗示作用,教师要多创造机会启发并引导幼儿参与讨论,让幼儿自己思考、判断,逐步形成自我评价的能力。教师对幼儿的评价要客观、公正,关以正面激励为主,尽可能的避免消极的谴责性的评价,以免对幼儿造成压力,使幼儿产生不良情绪,导到不良心理。2.从不同的角度去关爱每一个幼儿。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我们应该了解孩子,他们不同于成人的接受能力和认识特点,当在孩子身上发生一些事情时,我们要换位思考,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一想,蹲下来倾听孩子的声音,拉近与孩子的距离,感受到老师的关爱,让他们觉得幼儿园这个集体是温暖、安全、老师是可以信赖的。在实际生活中,伙伴间常常会遇到各种问题,产生同伴间的冲突。如:一本好看的绘本只有一本,可是三四个孩子都想看,于是就争抢起来。这时的我们要适时地选择地适宜策略帮助幼儿要懂得分享,谦让的良好行为习惯,在引导中让孩子把它当作一种有用的经验积累起来运用到以后的交往过程中去,我们要尽量不以老师的角色去评判谁对谁错,要相信孩子有解决他们自己问题的办法。
二、中落实对幼儿道德行为的培养
1.以日常生活中的小事,随时随地进行教育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从常规教育入手,针对幼儿接触过的各种事情,随时随地的进行教育。我们要将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渗透到幼儿的衣食住行,言谈举止中,使幼儿在具体的行为中,逐渐萌发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的情感,培养诚实、勇敢、好问、友好、爱惜公物、不怕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活泼开朗的性格。真正为幼儿的良好品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2.在爱的家庭环境中,促进良好品德的发展
家庭教育是幼儿良好品德发展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也是终身教授。因此家庭教育对孩子良好品德的形成打下难以磨灭的烙印,现在的孩子都是家庭里的“小公主”“小皇帝”,全家的宠儿和期望。他们害怕自己的孩子吃亏、受委屈。如:当孩子第一次进入幼儿园,家长们就有着太多的不放心;“老师是不是喜欢你呀!”“有没有打你,骂你!”“你有吃饱?有没有人欺负你?有谁打你,你就使劲打他!”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要让孩子当强者,这是我们家长的共同愿望,但是家长们也要意识到,为孩子们提供越来越多的物质生活,满足孩子的任何要求,这样会导致孩子缺乏艰苦奋斗的意志,自尊心太强而内心太脆弱,没有独立生活动的能力,导致追求后生活享受,不爱惜劳动成果、任性、自私、争强好胜,让孩子从小就产生先入为主的错误观念和不良思想意识。
树木只有要深才能叶茂至开花结果,幼儿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只有从小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品德修养,才能有全面发展的人才,因些家长们要树立良好的品德行为惯,做好孩子的第一位良师益友。幼儿园、家庭、社会各方面要相互协调一致,根据幼儿的了展目标,有计划地让孩子在健康、快乐中成长。3.给幼儿的心灵存款学会感恩。
感恩教育是教育者使用一定的教育方法和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认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它需要多渠道,多方位,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来进行。我认为只有懂的爱的人才能知道感恩。感恩来自心理的满足,来自于对人对事的宽容和理解,来自于能够促进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有利于良好的人际关系,少些恨,少些对抗,多些宽厚,多些友善,多些快乐,使人有积极地人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才会对生活对人生充满希望才会幸福。教师是孩子的第二父母,是孩子眼中无所不知的圣人,教师的言行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得作用,因此教师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应该时刻关心幼儿,对于幼儿表现的关爱行为,应该不吝惜地说声:“谢谢。”幼儿天性爱模仿,当我们经常对幼儿说:“我爱你们”,“谢谢”,“请”,“对不起”。幼儿也经常会用礼貌用语。现在听人都在议论:“现在的人变得越来越自私,只为自己着想一点也没有想到别人。特别是孩子认为父母的付出是理所当然。可是我们是曾想到一切责任是否归于我们自己。三字经里说:人之初,性本善。幼儿是一张白纸,家长和老师是雕刻家,把孩子雕刻成一个怎样的人,难道不是我们的责任吗?所以更需要老师和家长共用进行教育,在爱和懂的感恩的教育下使孩子终身受益。现在听人都在议论:“现在的人变得越来越自私,只为自己着想一点也没有想到别人。特别是孩子认为父母的付出是理所当然。可是我们是曾想到一切责任是否归于我们自己。三字经里说:人之初,性本善。幼儿是一张白纸,家长和老师是雕刻家,把孩子雕刻成一个怎样的人,难道不是我们的责任吗?所以更需要老师和家长共用进行教育,在爱和懂的感恩的教育下使孩子终身受益。三.给幼儿的心灵存款学会感恩。
感恩教育是教育者使用一定的教育方法和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认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它需要多渠道,多方位,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来进行。我认为只有懂的爱的人才能知道感恩。感恩来自心理的满足,来自于对人对事的宽容和理解,来自于能够促进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有利于良好的人际关系,少些恨,少些对抗,多些宽厚,多些友善,多些快乐,使人有积极地人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才会对生活对人生充满希望才会幸福。
幼儿园是幼儿的摇篮,是幼儿活动的另一片天地,是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的场所。幼儿园是为人的一生打基础的教育。正如英国教育家洛克在他的教育名著《教育漫话》中写道我们幼小时所受的影响,哪怕极小极小,小到无法觉察出来,但对日后都有极大深深的作用,这正如江河的源头一样,水性极柔,一丁点人力就可以使它的方向发生根本的改变,正由于从源头上的一丁点引导河流便有不同的流向。最后流到十分遥远的地方,所以更需要老师给予正确引导和教育使之受之不尽成为有用之才。
第二篇:在爱和宽容中健康成长
在爱与赏识中健康成长
——一位问题女生的成长经历
睢宁县李集镇轴山小学 陈 旭
关键词:思考 对策 宽容 沟通
内容摘要: 面对犯错的学生,我们不要用粗暴与野蛮的态度急于去批判、惩处,而应该冷静对待,给学生以宽容,创设台阶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契机。以宽容之心来教育学生会比批评与惩罚显得更有力量、更有效果。
案 例
时隔两年了,当时的情景还记忆犹新:记得在一次期中考试中,开始考场很安静,大家埋头疾书。考试快要结束时,教室里便开始躁动不安。有的学生开始拿起笔在草稿纸上画着,有的学生开始扭来扭去……这时,我发现班上一直成绩不错的小英正四处张望,神情紧张地把一张纸条压在卷子下面,小心翼翼地抄着。直觉告诉我——她在作弊。当我出奇不意地把手按在她卷子上面时,我看到一张因害怕而涨得通红的脸,她的身体颤抖着,双手紧紧地握住手中的笔,用近乎哀求的目光怔怔地看着我。一刹间,我不由动了恻隐之心,灵机一动,将卷子和纸条一起拿起来,装着看她答得如何的样子,并迅速将纸条收走。然后我意味深长地说:“好好检查,不能有丝毫的侥幸心理呀”听了我的话,小英慢慢地低下了头。
后来,她上了初中,给我来了一封信:“老师,真正让我难以忘记的不是您的循循善诱,也不是您的诲人不倦,而是您的宽容。您的宽容呵护着我的自尊,让我在愧疚之后还能平静而从容地抬起头,您的宽容是一份厚爱,让我感恩至今……
思 考
陶行知说过:“ 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为了让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教师能以一颗宽容之心教育学生,真的是太重要了。学生不是圣人,他们的正处于发展阶段,一些“学困生”由于自控能力较差,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过失,如果教师动辙训斥、讽刺、挖苦,往往会压而不服。
给学生以宽容,创设台阶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契机,表面看来是“退一步”,而实质上是在“进两步”,使教育真正深入到学生心灵深处,并内化为自觉的行动。给学生台阶下,不啻是一付“冷却剂”,使“热”问题得到“冷”处理,缓解师生的对立和矛盾,这是一种使学生在可接受的情况下“轻松”地受到教育的艺术。所以,作为教育者的我们,需要宽容、理解学生的错误,换个角度来看待学生的错误。以宽容之心来教育学生会比批评与惩罚显得更有力量、更有效果。从这一点来说,宽容就是一种教育的艺术。
时至今日,我仍庆幸自己不曾在刹那间做出鲁莽的事来。不敢想象,一时冲动的我,如果当着众人的面把她的自尊不屑地撕成碎片,让她难堪得无地自容,争强好胜的她会不会从此一蹶不振呢?她心中曾经明朗的天空会不会从此留下一团挥之不去的阴影?在我的启发、暗示下,小英学会了自我反省,自我认识,自我教育。
是宽容教育使我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对 策
教学中,师生经常因教育与被教育的矛盾而处于尖锐对立的状态中。说它“经常”,是因为在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只不过表现形式不同而已。处理的方法,不外乎
三种情形:一是教师为了维护所谓的权威,竭其所能,甚至动用武力让学生屈服;二是教师“罢教”,一走了之,让全体学生和问题学生一起陷入恐惧和不满之中;三是教师理性占了上风,科学点拨,巧妙化解。显然,第三种演变趋势是 “正解”。
面对犯错的学生,我们不要用粗暴与野蛮的态度急于去批判、惩处,而应该冷静对待,用理智与智慧给学生一个走出错误与改正缺点的台阶,呵护他的自尊,让他感受到教育的宽容和善良。切不可为了维护所谓的自尊、权威,去恫吓学生,甚至体罚学生,撕裂师生关系。教师要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多反思学生“问题”的动因,给犯错的学生一个台阶,使师生关系不受损伤或少受损伤。倘若主要原因在学生,教师还应从学生层面、其他任课教师层面以及家长层面探寻“冲突”成因,寻求疏导良策,整合教育力,帮助学生认识到错误之所在。
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到心的深处。”为人师者,对待学生严格是爱的体现,对待学生宽容更是爱的体现!我深信,心里装着学生且有责任心的班主任,肯定可以让教与学变得更加和谐。
参考文献:
1、《陶行知教育名篇》方明编 科学教育出版社
2、《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魏书生著 漓江出版社
第三篇:关注幼儿生长情况,促进健康成长
关注幼儿生长情况,促进健康成长
——宁围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儿童体检工作
4月22日—5月17日,宁围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一年一度的幼托机构儿童“六一”体检工作。
根据宁围镇实际情况,中心组建了由临床医生、儿保医生、检验人员等十余名医务人员组成的体检工作团队,每天7人组前去各幼托机构进行健康体检;并将体检计划安排以文件形式发送至宁围镇辅导学校和各幼托机构,使体检工作有序化、规范化;同时,中心购置了电子立柱秤、血红蛋白测定仪,以电子表格统计取代原先的纸质手工统计,操作更便捷,准确度更高,反馈更及时。
本次体检,共惠及23个幼儿园,体检儿童5816人次,实际体检率达97%,发现贫血儿童242人,隐睾儿童2名。体检组长及时向幼儿园反馈体检结果,要求幼儿园将体检异常结果告知家长,针对贫血儿童,特别提出要增加含铁辅食,平衡膳食。
通过体检,不仅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也为幼儿疾病预防提供有效依据,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同时,儿保医生针对性的辅导,为幼托机构保育工作的开展和膳食营养的搭配提供了科学的指导。
第四篇:让孩子在爱和赏识中健康成长
让孩子在爱和赏识中健康成长
一、背景简介:
蒙台梭利说过:“教育就是激发生命,充实生命,协助孩子们用自己的力量生存下去,并帮助他们发展这种精神。”成长中的孩子,在他们的身上每时每刻都会发生变化,有时,这种变化是截然相反的。孩子是变化发展的,教师的观念是要跟得上孩子的变化发展的。只有以一颗真诚的心去对待每一个孩子才会在引导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责无旁贷的担当起孩子的心理健康医生,维护他们的心理健康,使其人格健全发展,我们就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为他们的成长导航把舵。
爱是人类一个美好的永恒主题。人类需要爱,社会需要爱,教育需要爱,孩子需要爱。切莫因学生的某些不足就对他们放弃培养和转化。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赏识教育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挖掘学生的优点、闪光点,予以及时鼓励和赞扬,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主体性的教育行为,使学生把教育的要求内化为自觉行为,促进学生健康主动的发展。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是促使他们将自身能力发展至极限的最好方法,是促使他们树立自信心、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
二、案例过程:
2008至2009学,我教四年级语文时,学生刘旭对学习不感兴趣,作业不做,上课贪玩,考试成绩经常是个位数,老师头疼,同学厌烦。老师们苦口婆心地教育,收效甚微。我没有放弃他,主动地去接近、帮助他,在学习上对他降低要求,采取“小步勤挪”的办法,耐心辅导。我与他达成如下协议:听写字词,以5个为基数,多对一个,奖励2分。为了得到奖分,他上课开始认真写字了,虽然经常管不住自己,但有了转变;听写虽然不达要求,也有了进步。我每次奖分时,他向同学们投去羡慕的目光,轻轻地叹息着。我发现了他追求进步、渴望得到认可的优点,及时与他交流:“有进步!你把错字写会,老师二次听写,如果你全对,奖励5分,怎么样?”他点点头,算是对我的回答。每次到教室去,他总是主动地把本子拿到我面前:“老师,我改写完了!你什么时候听写?”此后,他多次得到奖分,心里美滋滋的。一次听写字词,他居然全对了。我给予他双倍加分、免一次作业的奖励。教室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同学们自发地叫好!这是有史以来刘旭第一次全对,他流下了激动的泪水。我深深地体会到:对孩子进行赏识教育,是促使孩子形成自信、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好办法。
我认为刘旭已经彻底变好了。好景不长,刚上语文课,一位女生眼泪汪汪地的报告:“老师,我的钢笔下课时放在桌子上,回来怎么也找不到了,那是星期天爸爸花了三十多元钱才给买的!” 我马上意识到班里出现“小偷”,怎么样解决问题,又不伤害学生呢!我马上进行了调查,下课时,只有刘旭没有出去玩。许多同学要求检查刘旭的书包。我慎重地说:“也许哪位同学拿着用,没来得及说,下课后给送回去。” 刘旭低下了头。下课后,我把全班同学带到卫生区打扫卫生,让他负责擦黑板。上午放学时,那位女生找到我:“老师,我的钢笔找到了。”我和他进行一次长谈:“刘旭,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有什么困难对老师说,老师帮你解决。”他泪流满面地承认了错误,保证不再重犯。一次,刘旭偷拿了两本书,醉酒的爸爸追打到学校,一次又一次地将孩子狠狠地摔在水泥地上。“孩子有错可以教育,不能伤害孩子!”我和老师们冲上去用人墙将孩子围在中间。孩子的爸爸在愤怒之下,失去了理智,“谁拦我,我就打谁!”挥舞着拳头冲向人墙,我们没有退缩。孩子得到了保护,我们手上、身上都留下不少的伤痕。最后他爸爸留下了手臂不敢动的孩子离去了。我与崔老师将孩子送到了医院,检查结果是轻微骨折,我们垫付了医药费,并将孩子送回了家。孩子被打怕了,拉着我们的衣服,不让老师离去。看着这可怜的孩子,我们心如刀绞。我和崔老师密切配合对家长进行了说服教育,直到家长以人格担保不再打孩子,我们才离去。此后,我们多次探望孩子,并与家长进行沟通,改变了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使刘旭重新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班里的脏活累活,他抢着干,渐渐地在同学中有了威信,对学习感兴趣了,认真写字成为他语文课的主要内容。看着这样一名后进生的转变,我感到很欣慰。
三、反思感悟:
1、原因分析: 行为规范不良的刘旭,由于父母离异,从小缺乏母爱,父亲信奉“棍棒教育”,对他关心很少,感情上的交流沟通也较少,发现不良习气非打即骂,使孩子从小养成孤僻、贪玩的内向性格,平时很少交朋友。但是内心渴望得到老师、同学们的认可,但是“恶习”难改。爸爸有时对他关心不够,有喜爱的东西,没钱买,导致发生偷窃行为,以至于干了这件不该干的事。
2、措施分析:
在本案例中,我首先从认知、情感、意志、行为多处,从细节入手,从易到难,采用奖分的办法,激发他在学习上追求进步、渴望认可的本性,逐渐改变他的不良习性,特别是在集体教育行为中,他由于学习上的努力而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让他在班级中有了威信,树立了学习自信心,取得了进步。
其次,偷窃行为往往与家庭不良的教育方式及个人缺乏自制力有关。我在弄清学生偷窃行为的动机后,在为他保有自尊的情况下,以正面教育为主,又注意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教师任何时候都应尊重孩子的人格,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坚持正面教育为主,挖掘其积极因素,切不可进行心理打击、变相体罚,说不该说的话,挖苦讽刺训斥都不可取采用了为学生保密的原则,以保护他的自尊心为前提,引导他的情绪和行为向好的方向发展。正像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把一个学生的缺点和毛病公诸于集体,是一种非常细致的事情,要很有分寸,讲究方法,要有很高的技巧。集体对于个人施加的影响应当是使学生认识自己,对自己负责。”我正是将事件简单化,人性化,起到了借他山之石的作用。
3、效果分析:
由于家庭等多种原因,造成了刘旭任性、孤独、自私、说谎、情感不稳定的性格特征,如果老师放任自流,那很容易造成各种问题。“孩子的成长需要欣赏,没有欣赏就没有教育。”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是赏识教育的关键。教师要有一双“火眼金睛”,善于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将其提炼成发光的金子,以积极的态度欣赏、接受和喜爱身边的每一个学生,不失时机地为他们的点滴进步而喝彩。对刘旭在学习上采用“小步勤揶”的激励措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批评教育效果好。孩子毕竟还是孩子,人无完人,孰能无过?偷窃事情发生后,当发现犯错人时,我庆幸自己没有不分青红皂白,劈头盖脑教训他,没有带着有色眼镜处理这件事。而是在保护学生自尊的前提下,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刻骨铭心,起到应有的教化作用。这次事件正是我冷静、巧妙的处理,让刘旭以正常的心态及时改正了错误,为他今后健康成长奠定了基础。
4、教育反思:
赏识是一种理解,更是一种激励。赏识教育,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良好的教育方法。只要我们能够真正理解他们,尊重他们,赏识他们,学生就会在不断被赏识的过程中快乐成长。而性格内向、孤僻、自卑的刘旭更是渴望获得赏识,他被忽视,得不到应有的关心和赏识。面对这些学生,依靠教师“孤军作战”,效果并不理想。只有以教师为主导,营造氛围、创设群体赏识情景,发挥学生“群策群力”的作用,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棵树,如果花不鲜艳,也许叶子会绿得青翠欲滴;如果花和叶子都不漂亮,也许枝干会长得错落有致;如果花、叶子、枝干都不美丽,也许他生长的位置很好,在蓝天映衬下,远远看去绰约多姿,也流露几分美感。”实践告诉我们,阳光属于每一个孩子。赏识教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发展潜能具有重要的意义。“时雨点红桃千树,和风染绿李万枝”,经常赏识你的学生,必将会迎来桃李芬芳的春天,让你品味到“百花争艳”的教育美景
第五篇: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心理健康教育综述 我校自2000年成为区心理健康教育实验校以来,在市协会的指导下,有计划、有步骤、多渠道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有效地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等方面,打下扎实的基础。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组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网络及校、班二级学生危机干预网络。我们以“一支队伍”、“二个板块”、“三大阵地”、“四点结合”,积极探索城郊结合型高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将学校的家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社区教育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特色。
我校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抓手、突破口。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德育的起点和基础。在我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五线并进”的德育工作体系中心理健康教育是“五线”的基线。
1、成立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围。学校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并由校长亲自任组长,同时由一名副校长具体负责组成了强有力的领导班子,部署、协调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制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划与计划。学校请上海市心理协会会长吴增强教授来学校为教师作报告,请区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家来学校为班主任开设讲座,目的在于提高广大教师的理念,更好地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
2、建立心理辅导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建设。学校建立心理辅导室并对心理辅导室进行装备,配置了电脑及应用软件等心理室需要的教学设备,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学校十分重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教师的业务素质,配备专门心理辅导老师。每年都派一定数量的教师参加协会主办的心理辅导培训班,这些同志充分发挥骨干作用,并开展自培工程,为班主任与各学科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导。我们还建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校、班二级学生危机干预网络。在课程建设中 :
1、“专业”课程的设置。我校在各年级开设心理辅导课每二周一节,教材使用市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自助手册,还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自编、选编一些教材,邀请了区内颇有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同志来校作系列性择业指导,旨在引导学生有一个正确的择业观念与正确的从业心理,提前预防不良心理情况的出现。
2、“辅助”课程的设置。倡导“人人都是心理辅导工作者”。把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渗透到班会课,不仅丰富了班会课的内容,而且改进了班会课的形式,形成了系列性的教育活动。我校的心理咨询室每天中午向学生开放。学校特意设立了“咨询老师热线”。每月一期出版心理健康教育的小报。致力于形成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紧密结合”的网络与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