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夏翠花教学反思
从“惑”、“豁”到“获”的过程
——观窦桂梅《书《戴嵩画牛》》课堂有感
从窦桂梅老师的课堂上,总能让人聆听到课堂的主旨——爱。唯有爱,《落叶》中的小动物在孩子们的心灵里变得鲜活,让快乐在课堂上舞动;唯有爱,《秋天的怀念》让学生从“忍”这一字眼中品味母爱的伟大,让孩子们把“好好儿活”读得意味深长;唯有爱,《再见了,亲人》让孩子们真正明白什么是“亲人”,让孩子们走进文本中人物的内心世界,领略他们的那份深厚的情谊。窦老师总能挖掘出课堂最深层的东西——爱。爱读书,才能让孩子们感知文字的魅力;爱思考让自己与文中人物的进行角色体验;爱探究才能让孩子们自主探究中去知其然,而又能知其所以然。
这堂课上让我感受到语文课堂教给孩子的不仅是知识更是语用能力的培养。课堂上学生从知识的疑惑不懂,到豁然领悟,到学以致用有所获,正是那句“我是教语文的,我是教人学语文的,我是用语文教人的”,窦老师的语文课堂教会孩子的是一种学习能力,思考能力,表达能力。
1、善学
课堂上老师功夫做的足。对于提跋的理解,老师有提示,很多时候课堂上我们往往对于孩子无法回答的问题抓耳挠腮,反复的问把一个问题变成多个小问题,这样不仅问题零碎,整个学习过程都辛苦。对整个课堂的学习,是由读准字音,理解“笑”抓重点词语牧童的“俯然大笑”,杜处士“笑而然之”理解文本,在到辩论的《斗牛图》大量的佐证观点,开展小组合作分为“牧童组,戴嵩组,苏轼组学习探究,不同的角色体验更打开了学生的思维,最后落实到读写结合写题跋的学习过程。这种课题探究式的课堂模式,引发学生的思考,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从不懂,到探究《斗牛图》的乾隆皇帝的故事,红牛的故事大量的资料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习,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豁然开朗的更是原来只是因为角色不同看待事物不同而已。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2、好问
君子是以务学好问也,“问”是一种学习能力,问的本身就是思考。窦老师本身就是一位“问”的典范。讲述起她的经历,她的每一堂展示课,课前都是下了大量的“功夫”:《秋天的怀念》,她亲自到北京的地坛实地考查,访问作家史铁生;准备上《挑山工》,她又到不耻下问拜访冯骥才先生,实地考查泰山。如此总总,在教学中,窦老师无论是从课件,到乾隆皇帝两次写提拔,红牛的教具,题跋的实物都是窦老师功夫“足”的体现。
问不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技巧,巧妙的问让课堂浑然天成。第一种笑的理解走进文字的理解,在读准的基础上反复的角色体验,语言的情境创设让学生去感知体会牧童的笑,在读懂的基础上,课堂并没结束,引发学生的思考课上完了,窦老师来一趟不容易,你有什么疑问?在思辨中理解提拔,自主选择小组合作完成“问”。记得窦老师《牛郎织女》就一句“很久很久以前,这可是故事的开头,特好玩,你读读这个时间该怎么读。生:很久很久以前。师:究竟是多久?生回答一千多年前吧。“好神秘啊,好遥远啊。故事不在身边,你说的是一千多年前,它就有吸引力,这就是你看这篇文章开头的这个时间韵味在。我们经常会讲故事说在很久很久以前,但是你读起来就不一样,你再读”接着生读出很久很久以前。“不神秘,再神秘些。遥远的,想要听这个故事味道很不同”。她在扎实的文本教授中提倡“个性化的朗读”体现德淋漓尽致。
她的教学语言极富有感染力,极具有个人魅力,不论是叙述,还是评价,都有声有色,抑扬顿挫。——《晏子使楚》你的幽默极富有创造,听你的声音,我可以感受到胸藏大智慧的矮个晏子的笑声,真是一笑解千“丑”,一笑解千“愁”。无论是评价还是鼓励都是正面的,课堂上还解决了困惑了掌声,节奏的掌声缺少了语文的灵动性,她机智的讲场面划过去了,“给她来点掌声吧!”
3、乐表达
灵动的课堂上学生愿意表达,善于表达,自信表达。最后孩子自己说“后生可畏”,自叹不如,老师语言的创设,激发孩子思维的火花。例如对标点符号的处理就是对个性化的阅读的铺垫,首先是文言文和白话文的对比,去掉标点的读,引导学生观察发现,通过读,个别读、师范读、流利的背诵;在读写练习中,是有老师指引学理解提拔,到文本的理解,由一个女孩讲解,老师的牵引,到人人会写题跋。“文思泉涌”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思维的表达。灵动的课堂,学生是鲜活的,过程是享受的,思维是开阔的。
不仅仅学生有所收获,作为观摩的我更是如此。课堂的功夫一定要足,网上多听名师课,学习课堂实录,也许我无法企及名师的高度,但我可以向名师靠近。课堂的教学像渔夫撒网,既要散得开,又要收得回,收放自如,这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蕴,首先坚持多看书,勤学善问、亲近名师的过程要不耻下问,学会探求性的学习,带着专研的精神去打磨课堂“好好学本事吧!”。
夏翠花
2017.11.7
第二篇:夏教学反思
从这一课开始,我就一直在思考,如何根据每一课寻找读写结合点,将语言文字运用落到实处。从课堂上看,在我的引导下,孩子们能够沉下心来思考,一步步破解语言密码,触摸到语言之美。更可喜的是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孩子,有扶有放的教学方式,让我成为他们学习中的促进者、引导者,在我的帮助下,他们有了发现,有了成功的体验,不再是一个听众,慢慢成为课堂活动的参与者。我告诉孩子“每个人的潜力是无穷的”,只要你愿意,老师乐意带着你一起到语文的王国里遨游,探寻语言文字的奥秘。
整节课,大家学得扎实,我的收获也很大。让我看到了要让孩子们动起来,进入到课堂的学习中,才是真正成功的教学。
在这节课上,教学是一个将思考付诸实践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欣喜因为我的努力,将最好的方法带给孩子们,帮助掌握学习的金钥匙,学会学习。
第三篇:夏感教学反思
《夏感》教学反思
我今天所教的是《夏感》,《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多彩四季”的第三篇课文。
人教版第一册第三单元就是以反映自然世界内容为主的单元,单元的教学目的是引导学生品赏精彩生动的文学语言,神游优美深远的诗化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和情感,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愿望和热情。
刚刚迈入中学大门的七年级学生,拥有一颗较为强烈的好奇心。但在学习的重压下,他们却很少为一轮红日而惊叹,很少为一片落叶而感慨,往往对大自然的美熟视无睹。因此,教学本文,要特别注意调动学生丰富的想像与联想能力,帮助学生感知课文内容;要引导学生抓住文章优美的词句去赏析课文,尽情领略夏天的景色之美,人们的劳动之美,大自然的画面之美,以增加学生的文化积淀,努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夏感》这篇文章时我深入挖掘教材主旨,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课文语文的教材是开放的有弹性的,根据学生实际对教材应该有自己的处理。自己钻研教材深入思考,形成了自己的感悟。第一步,齐读课文,要学生思考两个问题:
1、文章题目是“夏感”,作者对夏天的总体感觉是什么?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夏天景色的?
第二步,学习并体会本文精妙的语言
1、学生精读课文,找出文中所用的一些修辞方法
2、让学生们了解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等常用修辞方法的常识,理解这些修辞方法的作用。
我要学生在课文中找出用了两种修辞的句子,学生很快找出了好几句。例如; ①“好像炉子上的一锅冷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了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渐渐滋成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一堵黛色长墙。” ②“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
③“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④“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
我让同学们反复的品读,体会其语言的妙处。说说使用的修辞方法及作用。最后让学生们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以及学习所得。
在教学《夏感》这篇文章时我不拘泥于教参的理解,自己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形成了自己的理解,深入挖掘教材主旨,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课文。这节课较好地体现了学生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掩卷遐思,如果说教学中还有亮点的话,就是我能根据课堂生成内容,解决预设的教学目标,难点有突破。能根据课堂生成进行点拨,让学生用亲身体验来感知生动形象的语言。“拓展延伸”这个环节,放手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改写成“夏是……”的小诗,激活了学生思维,学生积极参与,妙语连珠,有模仿,有创新,效果不错。此外,我简洁的语言,中肯的评价,多样的鼓励,也形成了我教学的独特风格。
有人说:教育的艺术就是遗憾的艺术。本堂课遗憾很多,收获也不少。带着这些遗憾和收获,我相信,我会走好我以后的教学之路。
第四篇:夏感教学反思
夏感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教材的开放性表现在教材要和生活实践相结合,要课内外结合,要学用结合。作为教师要突破教材对学生教育的禁锢,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不能成为教材的奴隶,应该做教材的主人。
在教学《夏感》这篇文章时我不拘泥于教参的理解,自己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形成了自己的理解,深入挖掘教材主旨,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课文。
一直以来,总追求高质量的课堂,渴望能深入教材、钻研教材,从而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然而苦于精力不够,经常是有心无力。《夏感》这篇文章是新增课文,我还是第一次教,因此,在备课上我下了一翻工夫,总算是有了一些个人的思考与创造。
一、用“句式”引导品读语句
在整体感知课文后,用一个句式引导学生品读语句,感悟内涵。“(文中语句)写出了夏天(景色特点),让人感受到(某种精神)”在这个句式引导下,学生从具体的语句中不仅读出夏天的景色特点,更能进一步分析夏的精神,深入挖掘文字背后的思想,同时还为下面的教学做铺垫。试想,若没有这样的一个句式引导,学生不容易发言,发言也只会停留在肤浅的表面。所以,有时侯给学生示例,规范学生答题方式,还是很有必要的。
二、深入理解教材,形成见解
语文的教材是开放的有弹性的,根据学生实际对教材应该有自己的处理。这篇文章备课时,我参考了许多资料,但总觉得教材处理起来不能完整、系统,体现一个梯度并有一个高潮。于是,自己钻研教材深入思考,形成了自己的感悟。这篇文章以赞美夏天为主题,赞美夏天的什么?有两点是明确的,即:夏天的旺盛的生命力以及夏天启发人的积极奋进的精神。但夏天的那种“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意义不是更有意义吗?于是,我以“感受、感悟、感情”为线索组织教学,分析感悟时,深入引导学生理解主题。
三、不足及改进方法
一堂课不可能尽善尽美,我觉得,要能够有一得,就值得分析品味,并积累经验。当然,不足之处更应该深刻反思。这堂课的教学,我觉得最失败的是,课堂预设过多,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太少,以至于有“请君入瓮”之嫌,因此导致课堂气氛不够活跃,课堂生成自然有限,以后的教学还应该多考虑这个方面,今后在教学中我要虚心向其他老师学习,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力求创新。
第五篇:课文《夏》教学反思
一年一度的评教评学活动拉开了序幕,我于**年**月**日在168班上了一节公开课——《夏》。
《夏》是七年级上册一篇优美的散文,清新短小而又隽永含蓄,作者梁衡以他对夏独特的情感把夏描写的紧张、热烈、急促,赋予夏以人的情感,体现了夏旺盛的生命活力,进而赞美辛勤的劳动人民的朴素感情,让读者对夏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在备课时,围绕县教研室提出的“先学后教”,我设计了的教学环节是:问题导引——自学导航——小组合作——班级交流——巩固提升。下面我就这节课的得失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以王维的《苦行》诗导入,以对夏天的“抱怨”引入梁衡对夏的情感的独特。开课时,学生对《苦行》诗不了解,有个别生字读音不知道怎样读,也没有很好的理解诗意,所以学生不能真正体会诗人的情感,对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没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二、在品味本文的语言时,学生也能找出写的好的字词句时,却不知道从哪些方面去赏析、评点。应该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比如赏析语言美点时:可从修辞、用词准确、形象等方面来赏析。
三、语文课堂还应注重朗读,并应该有朗读的具体指导。
在备课时,虽说也设计了学生自由朗读、听课文录音读、小组齐读、学生齐读等读的方式,但真正对学生朗读的指导只是停留在那几句言语上,并没有真正有实际意义的指导。
一堂课下来,我更多是紧张,总觉得作为一名语文教学能手,并没有给大家起到一个好的示范,惶惑的是语文教学的方向在哪儿?怎样能把学生带进文本、联系生活,去体会大自然的去体会人世间的真情冷暖,做一个感性的有语文味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