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林森学校管理思想与实践

时间:2019-05-12 22:09: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蔡林森学校管理思想与实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蔡林森学校管理思想与实践》。

第一篇:蔡林森学校管理思想与实践

蔡林森学校管理思想与实践

‚……永威学校成了质量上乘,人民满意的第二个‘洋思’!‛《江苏教育》杂志(2009年第1期)独家策划的一组文章和江苏教育电视台《蔡林森校长专访》节目都这样评价,许多来过沁阳永威学校的人也这样说。仅两年多时间,这所名不见经传的民办学校就能有如此脱胎换骨的变化,实在是一个奇迹。但是,当人们知道创造这个奇迹的领军人物就是大名鼎鼎的原洋思中学校长蔡林森时,也就见奇不奇了。因为蔡林森校长在基础教育界,就是一个不断创造奇迹的人。我们在关注奇迹的同时,更要关注奇迹创造者的创造过程,探寻他创造奇迹的秘决。

一、把校长的思想和意志变成全校师生的思想和自觉行动。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一句名言:‚校长的领导就是教育思想的领导。‛思想决定行动,抓住了思想就抓住了关键。一个校长要领导学校,必须先要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否则,学校将会是一盘散沙。

1985年,蔡林森校长在教好自己三个孩子的教育实践中悟出了一个道理,如果像对待自己的孩子那样,去引导每个学生自学,做到‚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那么,还有哪个孩子不能教好呢?后进生不是因为脑子笨,而是因为这个那个原因,缺课太多,问题成堆,失去了学习的信心和能力而形成的。只要从实际出发,给他适宜的条件,再鼓励他、引导他不停地有针对性的补缺,由浅入深的学习,后进生就一定能教好。这个思想经过在洋思中学十几年的实践检验,证明是完全正确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一教育思想,是不是具有普遍意义?在江苏的洋思能成功,在公立学校能成功,在初中阶段能成功,那么到外省、市是不是也能成功?在民办学校、在其他学段是不是也管用?2006年10月20日,刚退休两个多月的蔡林森受聘到沁阳永威学校担任初中部校长,他用这种教育思想指导初中部的教育教学工作。首先取消快慢班,按期中考试成绩重新分班。要求班主任、任课老师从最后一名差生抓起,树信心、补能力,学生缺什么就补什么。初二英语差的学生就从初一英语补起,仅几个月时间,差生都有了明显进步,原来初二英语摸底考试成绩只有10多分的学生,学年末也达到了七、八十分。2008年2月17日,蔡林森受聘担任永威学校校长,主持全校工作。他重点抓高中部的整顿,取消快、慢班,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培‚尖‛补‚差‛,落实‚四清‛管理,使教学质量很快大面积提高。老师们解放了思想,情不自禁地说:高中的学生也是可以教好的。实践再一次证明,这一教育思想确实具有普遍意义。它不分地域,不分学段,不分生源,只要坚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教育思想,任何学校都能创造出教好每个学生的教育奇迹。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一教育思想的基础是要用真心真情对待学生,对待教育,离开了真心真情,教育就没有效果。校长是学校的最高行政领导,但同时,校长的一言一行又时时处处接受全校师生的监督。校长是为学生、家长服务的,是为维护绝大多数师生和学校的根本利益工作的。家长的微笑和满意,就是校长的最大幸福。因此,校长要给师生做表率。要求师生做到的,校长必须先做到。蔡校长来到永威学校,首先制定的制度是《校长一日常规》,其中规定了校长早上比师生早20分钟起床,检查早操和早读,巡视校园,进班听课,查作业和教案,查政教处、教务处工作,开碰头会,进餐厅、公寓检查,与师生谈心,看书、看报学习,晚上反思:欣赏今日成功,寻找今日不足,策划明天工作;睡觉前写好当天的教育日记等共十一条内容,以此来约束、规范校长的行为。身教重于言教,校长能敬业乐业、全身心投入工作,师生就会不令而行,学校就会大有希望。

2006年10月20日,蔡校长到永威学校上任,他发现老师们上课‚满堂灌‛,对新课程改革不了解。他想:要提高质量,就得搞课改;要搞好课改,就必须先引导教师学习理论,更新观念。于是,他就给老师们连夜印发课改学习材料,并亲自作新课程改革的理论讲座,还制订了备、讲、改、辅、考制度以及评课标准,在全校掀起了学习教育理论的热潮。每星期,学校对来校培训的校长和参观学习的老师作讲座时,我校老师也常去旁听。寒、暑假,蔡校长组织老师系统学习教育理论和外校经验,举行课改知识竞赛或考试,展开课改大讨论、大辩论,有时与教师对话,回答教师提出的疑难问题。两年来,老师们听讲座都有上百次,记录达20万字以上。学校副校长李富兴对来宾作各种讲座多达二百多场,其他副校长、中层干部也能对来宾作几小时的介绍。

就这样,老师们逐步提高了教育理论水平,加深了对‚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的理解。大家都知道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也是一种课堂教学结构。它有三个主要环节:第一个叫‚先学,‛即学生看书(读书)、检测,第二个叫‚后教‛,即学生更正、学生讨论、最后老师补充、评点。第三个叫‚当堂训练‛,即当堂完成作业。在这三个主要环节前,还有一个辅助环节(1分钟左右),辅助环节包括板书课题、出示目标、自学指导。辅助环节就像高速公路上的‚引桥‛,主要环节好像高速公路,老师就通过‚引桥‛把学生引上自学的高速公路。

老师们都知道‚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是科学的,是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搞新课程改革,就是要改变学习方式,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为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怎样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呢?怎样把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原则落实下来,变为课堂教学结构、变为具体的操作方法呢?‚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种教学模式就作了科学回答。‚先学‛(学生看书、检测)和‚当堂训练‛(当堂完成作业)都是自主学习,‚后教‛(学生更正、讨论)是合作学习。‚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全过程都是探究性学习。不仅如此,‚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还能处理好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三者之间的关系。运用这个教学模式,课堂上,先让学生自主学习(先学——读书、检测),暴露出疑难问题,个人又不能解决,在这种情况下,再让学生合作学习(后教——学生更正、讨论),这时,合作学习就有了必要性(就像渴了要喝水,饿了要吃饭一样。如果一上课就合作学习,搞什么同桌讨论、小组讨论,学生就轻轻松松,因为还没有碰到疑难问题,没有必要性),也有了合作的内容(自主学习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合作的目的(解决存在的疑难问题)、合作的方式(更正讨论)、合作的人(做对的帮助做错的更正,懂的教不懂的)。这样的合作学习(后教)解决了个人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最后还是自主学习(当堂完成作业)。‚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符合、并体现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原则的课堂教学结构。

老师们都懂得搞新课程改革,用的教材多数是国家课程,也有地方课程。怎样把国家课程变成校本课程呢?‚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也回答了这个问题。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时,让学生先学(读书或看书),再检测,出现了疑难问题,这样就把国家课程(课本)变成了校本课程(即疑难的问题)。后教不教课本(例题),而是教校本课程,即解决疑难问题。例如,永威初中的课本是国家课程,课堂上,同学们读书,读国家课程——课本,然后考一考,考了之后出现问题了,这就是教校本课程。我们的课上要教什么?就是要教这样的校本课程,也就是教‚出现的问题‛,教同学们不会的,做错了的。这就分清了哪些是同学们会的,哪些是不会的,会了的就删掉,不会的就讲。所以一堂课就是只解决存在的问题,而不要把整个例题讲完。因此,‚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把国家课程变成了校本课程。课本(国家课程)不教了。

老师们都懂得‚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符合‚循序渐进‛的原则。‚先学‛时,‚看书‛是初步接触、了解新知识,‚检测练习‛是模仿例题开始运用新知识;‚后教‛时,‚学生更正‛是从反面进一步理解新知识;‚学生讨论‛是努力弄懂‚为什么‛,教师‚补充、更正‛,是帮助学生解决疑难,真正弄懂新知识并知道怎样运用;‚当堂训练‛是让学生运用新知识,形成能力。

老师们都懂得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先学‛时,优生、后进生同样看书、练习,结果有的会了、对了,有的不会、错了;‚后教‛时,‚兵教兵‛,即会了的、对了的学生帮助不会的、错了的学生更正,并且讲清‚为什么‛,这样不会的、错了的学生的问题就基本得到解决,补了差。同时,优生在帮助后进生解决疑难问题的过程中,加深了理解,增强了能力,达到了‚培优‛。

老师们都懂得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符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规律。‚先学‛时,‚看书‛是实践,获得认识,再实践(练习),‚后教‛时,‚更正‛是实践,讨论弄懂‚为什么‛,上升到理论是‚认识‛,‚当堂训练‛是‚再实践‛再认识。

老师们都懂得‚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符合自主创新、素质教育的要求。‚先学‛时,学生运用旧知识看书,获得新知识是‚创新‛,学生看书后完成检测练习,是开始运用新知识,也是‚创新‛,学生自己纠错、学生讨论、自己弄懂为什么,最后当堂训练,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各种问题都是创新。全过程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就是自主创新,就是在培养自主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老师们还知道,全国目标教学、尝试教学、成功教育、和谐教育等各个流派的专家都高度评价‚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教育研究》等报刊都对这个教学模式作过长篇介绍。

总之,老师们认识提高了,思想统一了,大家熟悉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各个环节的操作要领,都认为‚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最便于操作、最有效的教学模式。这是我校能够搞好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前提。

二、全面实施承包管理,落实“教书育人责任制”

我国目前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思想觉悟还不够高,因此,教育还不能代替管理。怎样才能使复杂的管理更科学、更简单,更便于操作呢?我校实施的承包式管理,层层承包,项项承包,责任追究,就解决了这个难题。学校管理的最大问题一般有两个:一是有制度不执行,干好干坏都一样;二是职责不明,缺乏责任追究。没有责任追究,大家就谁都不负责任。学校里权力最大的不是校长,是规章制度。校长应该是学校规章制度的坚决维护者和执行者,校长要想方设法使制度得到落实,让干好干坏大不一样。邓小平的思想就是要让干好干坏不一样。

1982年,蔡校长学习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把‚包‛字请进学校,与教师签订责任制,要老师包教学质量,使教学质量很快达到全市一流。来到永威学校以后,蔡校长结合永威的校情,进一步完善了永威学校原有的《教书育人责任制》管理办法。学校与每一个教师签订了《教书育人责任制协议书》,规定了学校与教师双方的职责和义务,教师有师德、育人、教学工作和质量等方面的责任,学校依据协议规定考核教师、评价教师,考核结果与教师的待遇、评先、晋级和聘任挂钩。例如,我校实行的‚绩效工资制‛,把教师工资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基础工资,包括学历、资格、教龄、校龄、职称、岗位、津贴等等;第二部分是考核工资,每人每月700元,其中师德100元,教学工作考核600元。政教处负责师德考核,教务处负责教学工作考核。考核结果,每天及时公布在教师办公室外面的‚教师师德、教学工作考核公布栏"内,体现公开、公正。每个教师每天的工作情况要让全校师生都知道。月底核算出考核工资。第三部分是质量工资,每个学期考核汇总一次,一学年考核汇总后集中发放一次。期末全市统考成绩达到协议上签定的学年教学目标,取得学科平均分全市第一、超过第二名学校的教师,得全额质量工资(每月700元);排名第二的,每月发400元;排名第三的,不得质量工资。如果年级同学科的老师都超过了第二名的学校,则每人每月增加200元协作奖。如果低于第二名,且低于同级学科平均分10分的教师,还要从他每月的考核工资中再拿出200元赔偿学校的损失。有人说,这是不是要求太苛刻了。民办学校只要第一,不要第二。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其核心是质量,没有高质量,不能提供优质教育服务,就会失去一切。教师们都明白这些道理,就有很好的服务意识,很强的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再比如,班主任承包学生,既要包学生的思想、学习、纪律、卫生、安全,还要包学生的身体健康。每个月,统计哪个班级的学生生病人数多,要扣班主任的考核津贴。这就促使班主任去关心学生,经常问寒问暖,天气变化了,气温下降了,班主任都会及时提醒学生添加衣服。这样做的结果,既密切了师生关系,解除了家长的后顾之忧,保证了学生身体健康,又保证了出勤率,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在学生管理方面,学校与家长和学生签订《家校责任目标安全管理协议书》,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学校有责任提供优质教育,家长有责任协助学校管理学生,学生有责任遵守学校纪律,如果违反了协议规定,经教育不改的,要受到纪律处分。一个‚包‛字职责明确,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

承包管理之所以能取得高效,关键在落实。怎样才能抓好落实呢?蔡校长常说,校长就是要每天不停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能发现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不能解决问题就是最难的问题。问题就是潜力,就是今后努力的方向,就是今后工作的任务。今天的问题就是明天的成绩;今天的现实,就是明天的历史。

有四句话、十六个字,最能概括蔡校长的工作作风:‚情况要清,分析要准,措施得力,行动要快。‛承包管理就是先要把账目搞清楚,校情、学情不清,管理就无从下手。怎样才能及时、准确地了解校情和学情呢?就是靠前指挥,深入到师生当中去,深入到课堂当中去。蔡校长到永威学校一上任就把校长室搬到教学区,校长集体办公;教务处、政教处紧挨着校长室,每个年级的教师按文科、理科分设两个办公室;各学科教师按备课组集体办公,随时交流研讨。教师办公室紧挨教室,更便于师生交流和管理。办公室位臵的变化,体现了校长、处室管理人员为教师服务,教师为学生服务的思想观念的变化。一切为教学服务,一切为师生服务。离师生近了,离教室近了,更便于了解学情,便于相互之间的及时沟通和交流,便于校长们及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其实,校长们真正坐在校长室里办公的时间并不太多,大多数时间是在课堂上,在师生员工中间,在工作的现场。蔡校长把这种管理称之为‚走动式管理‛。走动式管理,一是要‚走‛,二是要‚看‛,三是要‚记‛,四是要‚分析‛,五是要‚及时解决‛。总之,就是要及时发现问题,正确分析问题,快速解决问题。他常说,什么是工作,工作就是做事,没有做事就是没有工作,没有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就是没有工作。每天都要做几件实实在在的事,每天都要不停地发现和解决问题。正是这种扎实的工作作风,快节奏、高效率的工作,才使得永威学校每天都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

面对困难,一般人缺少的不是办法,而是将自己臵之死地而后生的胆略和大无畏精神。胆略是一种大气,一种霸气;胆略意味着风险。一个成功者,要有良好的战略判断,靠的就是胆略。‚胆‛在前边,‚略‛在后面,有勇有谋。一个成功的人,只有事先制定好超前的战略,具有胆略和谋划,他才会全心全力地投入事业,以一种臵之死地而后生的大无畏精神去开拓,去努力,人生才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在蔡林森校长身上,就有着这样一种胆略和大无畏精神。他 从不怕任何困难,对工作精细化的要求有时近乎苛刻。他认为校长应该是一个批评家,一天到晚都要不停地找问题,及时批评。他批评人不讲情面,只要是有损学生利益、有损学校利益的人和事,他都不会放过。他说:‚今天我给你面子,明天你不给我面子,不给学校面子。‛对教师的使用也是如此。凡赛课不合格或者学生、家长满意率特别低的教师,蔡校长会毫不客气地让他下讲台,或者调换岗位,甚至辞退。有人会说:这是不是有点太无情了?蔡校长则认为,这才是真正的有情,是对学生有情,是对学生和家长高度负责,对学校高度负责。就像交通警察吊销严重违规司机的驾驶执照,严厉处罚无照驾驶的‚马路杀手‛,是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负责一样,不辞退那些工作不负责任,教学水平很差,学生不满意的‚讲台杀手‛,就要误人子弟,就要葬送学校。正是这种超越常人的心态和做事标准,才成就了他辉煌的事业,才创造了永威的奇迹。

三、竞赛无处不在,一个赛字激活了全局

永威学校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都搞竞赛,以赛促管,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竞赛无处不在。例如广播操比赛,每学期组织两次。全体师生参赛,先举行合格赛,再举行标兵赛,最后公布竞赛结果,表彰先进,鞭策后进;每天的课间操也都是一场比赛,要评出等级来。正因为如此,我校的团体广播操才能成为学校的一道风景线。师生演讲赛,每学期举行两次,使‚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没有学不好的学生‛的教育思想一步步深入人心,内化成师生的自觉行动。硬笔书法比赛,每学期举行两次,既提高了师生的汉字书写水平,同时也融入了爱国主义教育。文艺比赛,既活跃了校园文化生活、陶冶了师生情操,培养了一大批艺术人才,也把美育工作落到了实处。大大小小的体育比赛,既检阅了体育教学成果,提高了师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水平,又把群众性体育活动和学校体育工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作文比赛、英语演讲赛、学科知识竞赛,每月一次家长、学生评教,每月一次评选文明学生、文明宿舍、文明班级、学习标兵、进步快学生,每月评比颁发一次纪律、卫生、学习最佳班、良好班循环红旗,公寓、餐厅、上课、班会、校会无一不是比赛。赛出了精神,赛出了干劲,赛出了创新,赛出了成果,赛出了发展。

校长的思想不仅要变为教师的思想,而且要变为教师的行动。学校搞新课程改革,就是要把教育理论运用到课改实践中去,要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下真功夫,搞实践创新。因为国家、省级的专家对新课程改革已作了理论创新,提供了新课程改革的理论指导。校长和老师们不是要再搞什么理论创新,而是要把理论落实下来,变为实践,要在实践上创新。搞课改一定要实践。不实践,课改难推进、难普及、难坚持。因此,我校坚持常年赛课,让全体老师参加竞赛,在竞赛中推进课改,求得发展。学校每学期都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三轮赛课、评课。2008年秋学期小学、初中、高中都搞了三轮赛课,第一轮在8月份,第二轮在10月份,第三轮在12月份。2009年春学期,小学、初中、高中已进行了两轮赛课,第一轮是二月中旬、下旬,第二轮是三月下旬至四月。

我校常年赛课、探索新路为什么能够坚持呢?因为我们能够依靠科学,从实际出发,统筹兼顾,合理安排,注意做好如下几点:

(一)制订常年赛课计划 为了能够既坚持常年赛课,推进课改,又不影响教学秩序,学校每学期开学前都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制定常年赛课计划。2009年春学期开学前,学校两次召开全体教师会议,广泛征求意见,修改、通过了2009年春学期常年赛课、推行课改的计划。计划包括常年赛课的目的(推进课改,探索新路,总结出各门学科、各种教育活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操作方法;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学年奋斗目标;提高教师素质,建设名师队伍),计划中规定赛课由各学部独立进行,地点在各学部多媒体教室。每天上午第一节赛历史、政治、地理,第二节赛物理、化学、生物,下午第一节赛数学、英语,第二节赛语文,第三节赛体育、音乐、美术、计算机课。这样的安排与总日课表不冲突,既便于同学科老师参加听课、评课,又不会影响正常教学秩序。

(二)加强赛课领导

几位校长都任各学部赛课组组长,坚持每天按时参加(到划定的组)听课,认真记录,并负责评课;确保赛课纪律好,老师们不迟到、不早退,能听课认真,记录详细,每位校长每年听课近千节,使用的听课笔记十多本。赛课结束后,校长回教学区检查老师根据赛课、评课意见修改后的教案,听赛课后本科目平行班老师的课,看提高了多少;校长利用早中晚和其他时间处理行政事务,同时参加学生的早锻、课间操和其他活动;每月底,负责展览、评比本学部、本组教师优秀听课笔记、优秀课改论文。学年末,校长负责展览、评比本学部、本组教师优秀听课笔记、优秀课改论文。

(三)做到坚持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方式开展赛课活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教学与教研结合),赛课与教学、教研相结合。

1、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方式赛课。‚先学‛: 赛课教师灵活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操作要领》独立备课、讲课;听课教师边看《要领》,边记录赛课实况,写下各个环节的评析意见;‚后教‛(评课):评课的标准是效果。效果好的标志是学生学得紧张。对照《要领》,先任课教师评课,后校长(组长)评课。既评能否灵活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又评出写字、说话、情感、精神等基本功的等级;‚当堂训练‛:评课后,教师各自整理记录,归纳要点,及时应用到教学中去,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一轮赛课结束,就写出灵活运用教学模式的经验。

2、统筹兼顾,赛课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一般每天每门功课赛课(评课)一节,同学科的教师参加。赛课教师每节一般上30分钟课,剩下15分钟学生回教室做作业,教师留下评课至下课。评课结束后,教师、校长立即回教学区紧张工作。评课时,发现问题就查教案,到教案中找原因,研究改进备课,细化教学管理。例如:今年2月,一位高中地理教师上课不理想,评课时,蔡校长查教案,发现他未备好课,教案中仅有教学目标、自学指导及检测题,未备出教学过程,更无过渡语。因此,蔡校长教育大家要备好课,精心设计课堂上师生的双边活动。当天晚上,按照备课制度,互查教师的教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此,学校督促并检查、考核教师赛课后是否修改教案。每月底,同年级同学科的老师互查教案,学部抽查教案,学校复查教案,并把抽查复查的结果列入当月考核工资。这样,赛课促进了备课,也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3、赛课与教科研结合。每一轮赛课结束,展览听课笔记(包括评课意见)和赛课后写成的论文。学期末,展览、评选本学期优秀听课笔记和课改论文,召开课改经验交流会,出学校课改专辑。

(四)坚持赛课与教师基本功培训相结合

教师基本功差,会直接影响新课程改革。因此,在赛课中发现问题,就组织教师参加培训。每年寒、暑假,学校都结合课改,举办教师培训班。09年春学期开学前,学校用三天时间,举办了教师寒假培训班。培训班举办前,就做好了准备:08年学期结束前,学校编印了搞新课程改革的《学习材料》,制订了《09年春学期学校工作计划》,修订了各项制度,并发给教师;还制订了培训班的计划。培训的方式也是搞‚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例如:第一天上午,老师们对照学校工作计划,对照学校学年奋斗目标,找差距,定措施,登台演讲,题目是‚我的奋斗目标一定实现‛,最后,校长总结,布臵作业,老师们写搞好课改,实现学年奋斗目标决心书,出好专栏。又如:第一天下午,老师们在寒假中认真阅读介绍全国几种教学模式的文章的基础上,列表评析、认真比较,登台演讲,找出了一样的规律,都是要让学生学,也找到了不一样的操作方法。最后,大家一致认为:还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最便于操作,最有效。并且举手通过,我们学校搞新课程改革,就是要坚持推广‚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大家学习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各个环节的操作要领,还学习了运用这个教学模式要从实际出发,讲究实效的文章以及学校的备课、讲课、评课等制度。这样,老师们统一思想,统一行动,为开学后的赛课做好准备。

赛课、评课时,评委对教师粉笔字评出等级。学校及时组织粉笔字写得差的教师进粉笔字培训班。培训时间在晚上或双休日,直至过关为止。培训的方式:自己练习为主(学校给每位老师发一块小黑板,让他们利用零星时间练粉笔字);集中训练为辅(时间为晚上和双休日)。每次集中训练都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方式。例如:每一次集中训练时,‚先学‛:要求每个培训学员在三分钟之内,分别在自备的小黑板上写十个字:‚一二三

四、人民、永威学校‛,以及自己的姓名、毕业学校;‚后教‛:写完后,将一块块小黑板挂在讲台前墙上,一个个培训学员登台改错。眼前的错误叫大家惊呆了:培训学员几乎人人把字写错,笔顺、笔画也不正确,一位高中体育老师,竟把师专的‚专‛字、永威学校的‚威‛字写错,甚至把自己姓名写错。最后,辅导老师作了指导,布臵了课外作业,校长作了几分钟总结。从此,每次培训,都先写几个字,再大家改,大家议,辅导老师作指导、评等级。就这样,写字过不了关的老师,都有了危机意识,都起早贪晚紧张地练,进步很快。几个月后,他们过了写字关,课堂上板书工整、规范,为搞好课改,提高质量奠定了基础。

赛课、评课时,对教师口头表达能力也评出等级,学校及时组织口头表达能力差的老师进教师演讲培训班。培训时间是晚上或双休日,培训的方式与教师粉笔字培训班相同,每次集中训练时,都当场出题(如:给体育老师出‚铅球训练前的安全教育‛、‚短跑前的起步教育‛等),学员准备2分钟,演讲比赛,演讲后,别的学员就演讲的中心、条理、感情、形象等方面一一地评析,最后,评委总评。就这样,学员们平时抓紧点滴时间对着镜子练习说话,几个月后,口头表达能力都大大增强,逐渐适应了新课程改革。

(五)坚持赛课与‚四清‛管理相结合

赛课提高了课堂效率,使学生在课堂上紧张、高效地学习,当堂达到‚堂堂清‛。这是‚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的基础。学校狠抓‚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优化了教学过程的监控和管理,为学生的学习建了四道防线。学生读熟、记熟、用熟了课本知识,基础夯实了,自学能力强了,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也得到了提高。

(六)坚持对外开放,加快课改步伐

常年赛课的资料,包括计划、办法、赛课进程等均上网公布。从开学的第一天起,学校赛课均对外开放,都有来宾参加。赛课的多媒体教室里每天都挤满了校内外听课的老师,大家一起听课、评课,相互交流,共同提高。大开放促进了大发展。

(七)灵活运用教学模式,取得明显成效

常年赛课、评课,讲究实效,灵活运用,每天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逐步找到了规律,各门学科的老师都能从实际出发,讲究实效,灵活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效果明显。

1、学科不同,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也就不一样。

数学课一般采用‚一学一教,当堂完成作业‛,即在老师板书课题,出示目标,指导读书后,让学生自己读书,思考问题,接着通过笔头练习检测读书的效果,再针对检测中暴露出来的错误,引导学生更正、讨论,老师评点,最后当堂完成作业。

语文课上,一般采用‚几学几教,当堂完成作业‛。例如教文言文时,语文老师板书课题,出示目标后,指导学生读书,纠正读错的字词;再指导学生读书,译讲课文,纠正译讲中的错误;再指导学生读书,讨论文章主题,写作方法等问题,最后当堂完成作业。教自读课文的方法是让学生看书,完成课文后的书面练习,最后交流、更正。

理、化、生课,老师板书课题、出示目标,自学指导后,学生看书、做实验,写实验报告,得出结论,最后当堂完成作业。这几门课的老师都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在实验上下功夫,即备课时备实验,课上舍得花时间、花精力让学生动手做实验,获得感性认识。

政、史、地课,老师板书课题、出示目标、自学指导后,学生读书,思考问题,找出答案;接着引导学生讨论疑难问题,弄准答案;当堂背诵,最后运用知识,完成书面作业。

音、体、美、计算机课,老师揭示教学目标后,指导学生动手动口,再更正、讨论,教师示范,最后强化训练,当堂达标。

2、课型不同,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也就不一样。

复习课与新授课不一样。高三毕业班进入高考复习阶段,一般把‚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改为‚先考后教,当堂训练‛。①可以一上课先检测(笔头练习,30分钟左右),检测完毕,公布答案,让学生互改,针对问题,让学生更正、讨论,老师评点。②可以一节课检测,课后老师评定。下一节课让学生更正错题、讨论弄懂为什么,老师评点,最后针对问题强化训练,完成作业。③可以一节课让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自背、互背知识点、读书(一章或一单元),质疑问难,第二节课强化训练,检测练习。

3、班级不同,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就不一样。例如,高

一、高二每个年级都有一个体音美特长班。特长班的学生文化课基础比较差,学生自学能力也比较差。课堂上,搞先学后教,学生错误多,优生少,教师就从学情出发,针对问题多讲一点。

4、学段不一样,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就不一样。小学生自学能力弱,精力集中的时间短,持久性比较差,因此,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时,一般不采取集中学、集中教的方式,而要采取学一点,教一点(更正、讨论),再学一点,教一点,反复几次。永威学校小学部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常用‚四个一‛,即:‚看一看‛、‚考一考‛、‚议一议‛、‚练一练‛。低年级常用‚看一点‛,‚考一点‛,‚议一点‛,再看一点,再考一点,再议一点,反复几次后,练一练(当堂完成作业)。

高中部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既不同于小学,也不同于初中,一般采用集中学,集中教,集中练,即每个环节的时间尽量长一些,不因时间不足,学生学得不扎实而走过场。

5、校会、班会课灵活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上成演讲比赛课。例如:初中部召开全体学生大会,进行考风教育。会议一开始,蔡校长讲:‚今天的会议搞演讲比赛,题目是《考试作弊是光荣还是耻辱》,给你们2分钟的时间准备……‛演讲开始了,同学们争先恐后登台演讲,一个个讲得观点正确,说理透彻。蔡校长问:‚认为考试作弊是光荣的举手?‛出乎意料一位女生举了手。蔡校长就请她登台演讲,这个同学说,有时候考试作弊是光荣的,例如,高考作弊考了高分,上了北大、清华,人人夸奖,不光荣吗?大学毕业后,找到好工作,一辈子幸福,不光荣吗?……蔡校长等她讲完了,就说:‚同学们,你们同意她的观点吗?如果不同意,请登台跟她辩论……‛接着,一个个同学登台发表不同意见,争论得很激烈。后来,这名同学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观点也改变了。最后,蔡校长说,同学们,通过演讲比赛,大家统一了认识,很好,下面,请教务处的同志宣读学校《考试制度》。这次会议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效果特别好。

每周的主题班会,也都上成这样的‚先学后教‛的课,许多客人听了都深受启发,觉得很好。

四、用人格的力量治校

激情工作,真情育人,倾情奉献。蔡校长以他教育家的人格魅力时时刻刻在感染着、温暖着他身边的每一个人。他抓师生食堂、抓学生公寓、抓体育锻炼,抓校园文化建设,为师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教学环境。他全心全意办好学校,严格要求每一个教师,也是为学生、教师的成长和切身利益着想,其中不参杂半点私心。

他个人的生活十分简朴,他的工资收入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用在了学校,用在了有困难的师生身上,用在了社会捐助上。永威学校校歌的歌词是他写的,他找了一个著名作曲家谱曲,又自费一万元灌了唱片;2007年、2008年两年高考、中考,他每年都拿出一万七千多元给毕业生作为考试期间的生活补贴,这为同学们夺取高考、中考的好成绩增加了动力。全校哪个老师的孩子考上了大学,他都要送上1000元表达心意;谁家婚丧嫁娶、教师生病住院有困难,他都要亲自送钱慰问,少则几百,多则几千;这两年教师节期间市政府奖励给他的电动自行车和手提电脑,他都送给了同事;哪个学生家里遇到困难交不起学费,他就拿出工资垫上,为的是不让这些学生失学,类似这样的事情太多了。蒙牛集团的董事长牛根生说过:财散人聚,财聚人散。蔡校长的慷慨义举最终赢得了全校师生的尊敬和爱戴。他的人格魅力征服了他身边的每一个人。尽管他要求严格,批评人不讲情面,但是大家都信任他,敬重他,认为跟着这样的校长干有光明的前途。

近些年来,全国那么多地区、那么多学校、那么多校长学习洋思,为什么至今都没有开出像洋思一样绚丽的花朵?为什么蔡林森校长只身来到河南,只用了短短两年多的时间,就将一所曾经十分薄弱的永威学校打造成了一所在全国颇有影响的学校?原因何在?除了他有先进的教育思想——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有科学的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有一套有效的管理模式——承包责任制,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长年赛课,不断探索,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等等,更为重要的是他个人的因素。他全身心地投入——在他的精神世界里,教育至高无上,为了教好每一个学生,他完全进入了一个忘我的境界;他有高尚的品行——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慷慨解囊,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使自己成为学校的灵魂;他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同情心——教好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位家长满意;他是一个行动的校长——认准了的事情马上就做,且不屈不挠,不畏艰险,坚持做好;他有超越常人的做事准则——严而有理,严而有据,严而有度;他有开放的博大胸怀——开放交流,自我加压,促进了学校的大发展;他有很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凡事都从学校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解决管理和教学问题,永远有追求的新目标。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精神、意志、品质、胸怀、意识和能力,有了这种人格的巨大力量,在布满荆棘的教育之路上,蔡林森校长才能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

总之,蔡林森校长就像一座取之不尽的宝山。研究他的思想,实践并推广他的课堂教学模式和学校管理经验,必定会对全国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第二篇:蔡林森教学法及其教育思想解读

蔡林森教学法及其教育思想解读

一.蔡林森·洋思·永威

(一)、蔡林森简介。蔡林森1942年10月出生,1960年月参加工作,1968年转成公办教师。1982—2006年24年连续担任洋思中学校长、扬州师范学院中文专科毕业。

曾获得扬州市十佳教师,江苏省中学特级、江苏省首届名校校长、“乡村教育家”全国十大明星校长、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劳动模范称号,是建设新泰州功臣,两次受到中央领导人的接见。

教育理想:教好每一个学生

办学理念:没有办不好的学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办学思想:尊重主体,面向全体 人生哲学:吃苦就是享福

(二)蔡林森与洋思中学

洋思中学曾是江苏省泰州市的一所乡村联办学校,只有初中部,教学设施三流,师资三流,1980年办学规模仅几个班200多名学生。蔡林森1982年任校长以来大力推行教书育人责任制,实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使洋思发生质的变化,如今的洋思在校生4000多人,固定资产近亿元,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名校之一,近十年来,前往洋思考察学习的外地教师多达60万人次。

有人说,洋思是一部书,从中我们可以读到教育的真谛,洋思是一面镜子,从中可以看见我们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洋思是一个榜样,从中我们可以学到育人的精神,洋思是一位兄长,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到真诚热心的帮助,洋思是素质教育的一面旗帜。

(三)蔡林森和永威中学

2006年“超时服役”四年的他辞去洋思中学校长职务,同年受聘来到河南省沁阳市永威学校,时年66岁。

永威学校是一所集幼儿至高中的一所民办学校,由于管理松散、师资素质差,学生厌学,造成转学连连,2006年已临近倒闭。是蔡林森的“先学后教育,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和教书责任制挽救了永威,不到三年的时间,永威判若“两人”,学生成绩稳居当地一流,有的学生转学永威时两科成绩和不足半百,一年后却考上了重点高中,如此神奇,各地家长纷纷把孩子送到永威。如今这所学校已是沁阳市的校长和教师培训基地,是全国各地教师前往取经学习的目的地。

永威学校已成为河南省的教育品牌。

如果说在洋思蔡林森有家乡的地利人和,那么在永威就只有教育改革天时了,能够成就洋思发展永威不是偶然,是蔡林森“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发挥作用的必然。

那么这个“魔式”到底是何方“神圣”呢?

二.蔡林森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介绍

(一)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示意图

辅助环节(一分钟左右):板书课题、出示目标、自学指导—— 先学(十五分钟左右):读书、检测练习或提问—— 后教(十分钟左右):学生对学生的更正、教师和学生的讨论—— 当堂训练(二十分钟左右):完成作业

辅导环节三个,主要环节五个:先学环节二个,后教环节二个,当堂训练环节一个

(二)各环节的具体要求和操作要领说明 1.板书课题:三言两语,板书或者展示课题。

2.出示目标:学习目标(教学目标)的揭示,目的是明确学习目的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操作要领:

·揭示目标的方式:中学及小学高年级用投影或小黑板出示,小学低年级用口述并且确保每一个小学生听懂、记住。

·文化课揭示的教学目标主要是理解知识,培养能力。其它的情感、价值观由教师把握。

·目标的广度和深度上与教材和课程标准的要求保持一致,不降低不拔高。

·目标要具体、简明一目了然。

·揭示目标后,教师不节外生枝,做闲事,说闲话,注意关注学生即可。

3.自学指导;让学生明确自学的内容,自学的时间,自学的方法,自学的要求(自学后如何检测)。操作要领: ·自学内容上要引导学生看教材中新知识部分,新旧知识衔接的地方重点看,如果教材内容单一,一般为一次性自学,内容多可分为几次自学,但每次都要明确内容。

·自学方法上一般要让学生独立看书、思考,不宜边看边讨论。·自学时间上不宜过长,要让学生紧张,快节奏完成自学任务,不拖拉,但又不能太短,让学生有认真看书思考的时间,不走过场。

·自学的要求就是要让学生明白如何进行检测,使学生在看书时能够紧张地思维。

4.先学:在自学指导后,让学生带着思考题在规定的时间内自学相关内容,完成检测练习。

(1)先学的第一环节是看书,由学生的紧张看书来代替老师传授课本知识。操作要领

·学生看书时教师不宜走来走去、不板书、不出教室、不东张西望,对认真学的表示满意的神情,不够专心的悄悄督促,话不能多,以免分散学习注意力。

·看书时间可适当调整

(2)检测是先学的第二环节,采用提问、板演、书面练习等方式进行检查自学效果。操作要领

·一般以书面练习为主

·尽可能让后进生板演练习,最大限度地暴露自学后存在的问题。

·教师要巡视、收集错误并分类,分析新、旧知识的矛盾问题。

·教师不作任何辅导,让所有的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和练习。

5.后教:后教不仅只是教师的教,而主要是指学生自学后的“兵教兵” 通过更正讨论各抒己见,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让学生互动,最后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也就是教师补充、更正、帮助归纳、总结。

这一环节是帮助后进生解决基本问题,是补差,同时也是好生在帮助后进生纠正错误,教学相长,使好生更加透彻地理解知识,增强能力的培尖过程,目的是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

(1)更正是后教的第一环节,指名让学生对做错的板演题进行更正。操作要领

·练习后教师要问发现错误的请举手。

·在举手的学生中,请后进生先更正。

·尽可能让较多的学生参与,从后进生到中等生再到好生。

·学生更正时,教师要耐心等待,不轻易表态。

(2)讨论后是后教的第二环节,其操作要领是:

·可以争论,但教师不要急回答,避免学生不动脑情况出现,要一类问题一类问题的讨论,便于归纳避免重复。

·在讨论过程中如学生说错了,就叫别的同学发言,对了要表示肯定,并做适当的板书。

·教师该讲的要讲好并做到三点:讲的内容是学生自学后还不能掌握的内容,或自学中暴露出来的主要疑难问题以及练习中的错误根源 ;学生自学后会的坚决不讲;讲的方式要明确是先“兵教兵”,后教师讲,先引导更正和讨论,弄懂为什么,最后教师作出评价,予以更正、补充,要明确教师不能就题讲题找答案,而是要引导学生找规律,并帮助学生归纳,还要引导学生预防运用知识时可能出现的错误。

6.当堂训练:在先学后教后进行的当堂完成课堂作业的过程,其目的有二,检测每个学生是否当堂达到了教学目标,做到堂堂清,引导学生通过作业把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操作要领

·课堂的作业时间不少于十五分钟

·完成课本中的练习和习题,且做的习题要有代表性,适度适量,确保下课前交作业。

·作业起点低、层次多,有必做也有选做,还可以有思考题。·要像考试一样独立完成,教师不得辅导,学生之间不讨论。

三.蔡林森教学法的形成过程

蔡林森对初二数学课进行的调查:课堂上教师什么都不讲,只维持课堂纪律,让学生看教材自学,然后把学生自学的例题和课本习题做考题当场考,班级平均成绩为70几分,同样的课同样基础的学生,教师先讲课,讲完就考,平均分为60几分,如果按先学后教的模式进行操作,同样的卷子学生的平均分为90几分。

蔡林森的观点或经验之谈:课堂上的知识80%是旧的知识,只有20%是新的属于学生看不懂的,在课外完成的作业,50%是应付或抄写的。

(一)1982年至1991年在初中实行当堂训练教学改革 —— 蔡林森教学法的起步阶段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 在起步阶段是由当堂完成作业开始的,1982年蔡林森担任洋思中学校长后,做过一次抽查,就是考查学生做过的作业,结果一大半的学生不是不会做就是错。通过跟踪调查发现,课堂教学时间基本让老师给占满了,学生没有动手的时间,更没有时间做作业。各科的作业几乎清一色的排到课外,学生来不及做只好抄作业应付。

所以蔡林森教学改革的第一步就是反假作业,安排时间做作业。要使作业不假,就要给学生时间做作业,那时间从哪里来?很自然的,只能靠各学科在自己的课堂上挤,只有让老师少讲或精讲,才能挤出做作业的时间。

口号:宁可少做也要真做而且尽量做对。

教师在课堂上一讲到底只是完成了教学进度,学生的学习任务是没有完成的,因为课堂听得多实践的少,必然会使学生思考的少,作业也无法完成,从而学债会越翻越多,恶性循环。所以,蔡林森第二步就是要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书本上的练习和作业,宁可少学也要真学,只有保证完成课堂学习任务,才有意义考虑完成教学进度,否则就是白教、假学。

在课堂完成作业的做法从1985年开始就得到了江苏泰兴市教育部门的肯定,称赞洋思中学开了当地课堂教学改革的先河,并把洋思的经验发表在《泰兴教育》上向全市推广。

(二)1992年至1999年在初中实行先学后教的教学改革——教学法的形成阶段

92年开始,洋思人开始了新一轮的教改探索和实践,他们遇到的问题是:第一,怎么才能保证教师少讲而不影响教学质量,甚至还要提高教学质量。第二,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因素是什么,如何保证每一个学生都有所进步。这两个问题是保证课堂完成作业带来的相关思考,只有解决好这两个问题,当堂完成作业的意义才真正实现。

所以一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二要让好生发挥作用。只有长期坚持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少讲才能做到,学生的自学能力才会不断提高实现良性循环;只有把学生当作课堂教学的关键,才会有学生帮助学生学习的课堂实践,经过七年的实践和总结“先学后教”的模式形成,而且这里的先学不是课前而是课堂四十五分钟的先学,否则各科都在课前预习,那学生的课外时间又是问题了。在这几年的实践过程中,泰兴市、扬州市教育局、《江苏教育报》、《中国教育报》对洋思的教学改革给予充分的肯定,并以洋思之路为题向教育界介绍和推广。

至此,以蔡林森为首的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基本形成;并在此基础上,洋思人还根据这一模式和教学思想的基本要求创造出各学科的教学操作方法。

(三)1999年后与新课程改革接轨—— 蔡林森教学法的完善发展阶段

从1999年开始,江苏省教委及其它教育专家分别对洋思的教学模式在理论层面和教育思想上进行总结,并结合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进行不断的完善和发展。

其中参与关注蔡林森教学模式的有王增昌、郭振有、腾纯、王文湛、陶西平、顾明远等一大批知名教育专家和学者。“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得到了充实和完善并不断发展。

四.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思想解读

(一)改革要从课堂开始——对学校教学改革的认识

教学的支点是教师和学生—所以改革的重点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教学活动的场所是课堂— 所以改革的立足点是课堂教学 教学改革的目的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所以提高教的效率学的效率是改革的必然追求。

(二)教是为了不教——对教师教的认识

在启蒙阶段或入门阶段,教师的教表现的非常具体,例如手把手教、一笔一划的写、一字一字的带读,以感性认知为主,此时的教是必要的,是学的前提,没有教很难进行学。

当儿童有一定的认字和识数能力后,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进行引导和学习指导,可以有步骤有计划的进行部分自学后的点拔和讨论,此时教是教会学生发现问题,解答学生的疑问,指导学生自己学习。

当知识有一定的积累,教师的角色是设计自学指导,把握学生的学习节奏,引导学生有序的进行课堂讨论和交流,完成课堂练习,此时教师的教就是不教或少教。当课堂教学达到不教的境界时,青出于兰才胜于兰。所以不教才是教是手段,教是为了不教是目的。

(三)学是教的唯一标准——对学生学的认识

学习对人来说就是一种本能,从呀呀学语到蹒跚学步,从模仿到独立思考,这是作为有思维能力的人的基本能力,所以要相信学生有自学能力,只不过能力有差异,只要坚持安排学生自学,学的潜能无可替代。教是为了学,只要学的任务完成,课堂的教学任务才能算完成,衡量教学好坏的唯一标准是学生学的效率。学生没有学好就等于教师没有教好,学是教的唯一标准。

学生的学中最重要是学会学习,有了自学能力,学生才能真正获得自由和解放,不仅学业成绩可喜,而且终身受益。

(四)没有问题才是大问题——对课堂检测的认识

课堂教学通常有三维目标,知识、能力、情感。三维目标的实现通过理解运用完成,而运用过程就是课堂的检测练习的过程,没有检测就没有运用,没有具体运用就不可能发现问题。

检测的目的有二,形成运用知识的能力,发现自学中存在的问题。检测是后教的直接而根本的依据,以学促教是通过检测来完成的。

(五)只有主人才有积极性——对自主作用的认识

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是由学生的课堂地位所决定的,服从的被动的地位其主动性就差,学习的积极性就低,老师讲的多并不等于学生就学的多,只有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其主体地位突出,学习积极性才会高。

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自主性紧密关联。个体的自主性是个体对自身的活动具有支配和控制的权利和能力。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自主性首先表现在有独立的主体意识,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自觉的学习追求,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独立地学习教材,把书本知识内化成自身的知识和能力。其次自主性会使学生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调节,并发挥自身的潜力去主动学习,这种自我支配和控制的发挥是由教师让学生自学的课堂设计中创造的。

(六)两极分化越大,教学价值越低——对教育公平的认识 课堂教学中好生更好,差生更差这是传统教学模式常见的现象,原因之一是课堂上差生没人管没人帮,更主要的是也没有时间和机会帮。如何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和发展,这是课堂教学必须解决的问题,所以一定要让好生在完成学习任务后,当堂帮助差生学习,在当小老师的过程中对知识产生融会贯通,促使自身基础更扎实,运用的能力提高。其二是在自学后,让差生要有充分暴露问题的机会(板书、提问优先),在课堂上及时纠正补差,通过兵教兵再通过教师引导和帮助使差生当堂完成学习任务。这样才对得起每个学生。否则课堂教学就是在制造半成品和次品甚至是废品,这对学生不负责任对家长和社会也是一种不负责任,这种教育是不公平的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不公平,从而导致教育结果的不公平。

(七)总是失败不可能有自信——对学困生的认识

学困生主要是没有自信心造成的,没有自信是学债引起的。读书是读出来的,不是听出来的,只在听课没有时间读书,那么作业不会做,没有空做这是很自然的,总是失败是一种打击,会让人丧失信心。所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按照自学的指导和要求逐步的完成学习任务,完成课堂检测,每堂课小有成就,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能够发现自己的错误并当堂完成作业,没有学债做到日日清,自然就会使学习自信心逐步增强。自信是由许许多多的小成就凝聚而成的,有了自信心的不断加强,解决困难的勇气就会增强,这样还会有大面积的学困生吗?

(八)没有考分就没有素质——对知识和智力的认识

在大众思维中,追求分数是不可回避的现实存在,没有分数的学生不可能是好生,所以哪里的升学率高,哪里的学校就大暴满。升学率本身没有错,关键是用什么方法追求升学率,从科学的角度看,素质和分数是统一的,分数是素质的外在表现,没有分数不可能有素质。

一个人掌握知识到促进其智力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智力的发展和掌握知识的多少有关,俗话说“无知则无能”就是这个道理,而且智力的发展和掌握知识的质量和方法以及运用知识的态度紧密相关。反过来掌握知识的快慢和好坏又是和人的智力有关,智力发展了,学习就轻松,成绩自然好,分数自然高。

所以我们反对应试型死读死记的不会变通的分数,我们肯定的是有自学能力所获得的分数,那才是真才实学。

(九)没有完成课堂任务的教学是不合格的教学——对无效教学的认识

课堂教学任务是由课堂教学目标确定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课堂结构是由学的任务、教的任务、当堂完成作业组成的。每一个教学任务的实施,都是在教师的精心组织下,把课堂教学目标分解到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三个环节中具体的加以落实才得以完成的。新课改要求要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如果一堂课只有教而没有学,那么这节课是残缺的,对学生而言教材的作用就得不到发挥,学的培养也少了机会。如果再把作业安排到课后完成,那么这节课就是低效的课,甚至是无效的课。试想每一科的教师都做这样的教学安排,那么课外就成了完成教学任务的主体,显然这样的教学是不负责任的教学,也是无效的教学。

(十)课业过重不可能全面发展——对身心健康的认识

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面向全体,主动发展的教育。全面发展是人的身心的全面发展,身体的发展包含三个方面:机体的正常发育和代谢、身体基本活动能力的发展、身体素质的增强;心理的发展主要二个方面:各种心理成分(认识、情感、意志、个性等)的发展、知识能力以及审美和品德的发展。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前者是后者的自然基础,特别是大脑及其神经系统的发展状况直接制约着心理活动及其发展,后者的发展也制约着身体的正常发展。

身体的发展要有充分的睡眠和休息,要有一定的时间进行锻炼;心理的发展特别是个人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发挥,更要有时间作保证,需要良好的精力和体力来支撑。所以减轻课业负担,追求当堂完成作业是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十一)信任生发动力——对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作用的认识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是“传道、授业、解惑”为中介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教育的对象,社会对受教育者的要求主要是通过教师的教育来实现,学生相对于教师总是知之在后,知之较少,修养水平较低,是需要引导和帮助的。而且教师是“闻道在先”“学术有专攻”的,是受过专门的教育训练的教育者和组织者,所以对学生的身心起主导作用(只不过要以认识主体为前提)。我们在强调学生是主体地位的同时,绝对不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在一所小学对学生的智慧潜能进行了“煞有介事”的测验,然后将所谓的好生名单交给有关教师。8个月后进行真正的检测,结果奇迹出现,名单上的所有“花朵”如期开放,成绩进步快,求知欲强性格活泼而开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只是因为教师受权威的暗示对这些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和信任而已。这就是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可见,由于教师的地位和影响,只要教师肯给学生以关注和期望,给予充分的信任,学生的发展动力就会象火山爆发一样充满活力。

(十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对启发式教学原则的认识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偶,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是《论语》中孔子论述启发式教学的名言,愤是想求通而末通,悱是想说而不知道怎么说,隅是指角落,前两句的意思是:如果不经过思考而有所体会,想求通而不通,想表达而又说不出来,就不去开导和启发他。简单的说,就是没有思考就不开导,没有想法就不要启发,要让学生先积极思考,再适时启发。在课堂中的表现,愤和悱是读书和思考、讨论和交流、是检测练习的具体实践,离开具体的学习活动,思考交流和讨论就没有具体的学习载体,启发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十三)纠错的过程是合作学习的过程也是探究性学习的过程 合作学习必须解决四个问题,一是合作的动力,没有共同点如何合作,所以要合作情景创设。一个人能够解决的合作就是做秀。二是合作的内容,有没有共同关心的问题。三是合作的方式,有序的有组织的交流,鼓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四是合作对象,会的教不会的,对的纠正错的并能说出为什么。

探究性学习要注意的问题,一是探究的内容:自学的内容和检测题;二是探究的方式:先自主后合作;三是探究的目的,自己解决问题和帮助他人解决问题。

由中下生先进行板演,由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问题并帮助纠错是蔡林森教学法课堂教学中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一教学设计是发现自学中存在的问题,问题暴露后教师不是急着解决,而是组织学生有序的进行讨论,由学生进行分类解决,这个过程就是合作和探究学习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合作和探究精神的有效途经。五.蔡林森教学法的价值追求

(一)尊重学习的认知规律,把握学习知识各阶段的功能作用 学生的课堂学习活动,其本质就是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学生利用自身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新的学习资源(内容),如教材、图书资源、教师的信息资源等进行加工与整合(分析、归纳),吸收和消化(感知和理解),从而获得新的知识和经验。从教学过程分析,学生学习过程具有一定的周期性,表现出明显的阶段特点。

首先是学习动机的引发阶段。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求知欲和责任感联系在一起,学习过程的首要问题是激发学习动机,没有动机就没有动力,要使学生产生我要学的需要,而且这种需要是贯穿整个学习的始终。让学生先明确学习目标,给学生提出自学思考,明确自学任务,组织学生进行练习纠错,这些都是蔡林森教学法引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做法。

其次是感知知识的阶段。书本知识对学生而言是间接经验,必须要以感性认识为基础,让学生形成对学习对象的知觉形象、正确的表象和想象,这是为学生形成概念和掌握知识打基础,目的是促进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化。所以课堂上,蔡林森强调学生对课本的学习和感知,建立学习的感性认识。

其三是理解知识。引导学生把感知的材料同书本知识联系起来,进行思维加工,把事物和规律上升到理性认识。传统的教学方法,这一过程主要由教师利用比较、分析、综合、概括、归纳、演绎等思维方式来引导学生实现对知识的理解,而蔡林森教学法则主要运用课堂的检测、练习的纠错更正和讨论,通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由于这种形式是在先学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由感性上升到理性,更有针对性,效率更高。其四是巩固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上,把知识和原理牢固地保持在记忆中,也是课堂教学重要阶段。只有将知识和原理记忆在大脑中,才能进一步地学习新的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蔡林森教学法的精妙不是强迫学生进行机械的记忆,也不是单调的重复促使学生记忆,而是通过目标要求,自学、指导、独立完成检测习题,通过讨论、更正、交流、互动、合作等具体的学习环节,使新知识和原理以不同的形式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不断的展现,使学生在具体的学习环节中不知不觉地记忆知识。

其五是运用知识,教学中当堂运用知识并通过运用而形成一定的技能,是掌握知识的最终目的,这也是蔡林森教学法区别其它教学法,追求课堂教学效果,减轻课外课业负担又提高教学质量的经典之处。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不是孤立的强调或突出掌握知识的某一阶段,而是把五个阶段有机的、完整的统一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使其在相对独立中有机关联、有机渗透。

(二)坚持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

根据教育对象的具体情况(因材)来制定课堂教学策略,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对不同类别的学生施以不同的方法和要求,这是因材施教的本意。在现代学校教育制度下,面对四十人左右的班级教学(而且一个课任教师一般是面对二个班级,有的甚至是三到四个班级),要在课堂上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有几个方面的问题是不容忽视和回避的:第一,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教师有时间开展分类教学吗?有机会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化教学吗?第二,要课后开展个别辅导既要辅导学困生,又要促进好生的提高,同时还要批改作业,开展教研备课活动等等,教师有足够的精力吗?第三在课堂教学中是把教学的起点放在中下基础生的身上进行教学,还是把教学起点放在中上基础生的身上进行教学?哪种选择更容易开展教学并完成教学任务?哪种选择更好的贯彻因材施教原则?

对于前二个问题,只要了解教育,只要实事求是的回答都不可能出错。按传统的教法先教后学,是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实施因材施教的,如果把教再局限在教师身上,这一教学原则就更“原则”了—— 只能是一种理想了。

但是,洋思和永威的教学实践不仅存把因材施教作为教学原则,更多的时候还把其当作一种教学方法。他们承认有个体差异,但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要做到“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即做到“人人清”,没有学债就可以杜绝差生。而且蔡林森认为,差生之所以成为差生更多的责任在老师(家庭教育有影响,但可以在校获得校正),因为他认为孩子一出生不是差生,在幼儿园也不会有差生,刚上小学时没有差生,为什么到了后来就成了差生?主要原因是教师在课堂上没有关注到每个学生而且人为的分等,使学生形成了知识厌恶,慢慢的失去了学习兴趣,成了知识基础差生。

对于因材施教,洋思和永威的做法首先是对教学的认识给予更新,他们认为教可以是学生的自教—— 自我学习和思考,也可以是学生与学生的互教—— “兵教兵”中的有序讨论纠正错误,分析原因,说清为什么。其次是对教的时机和顺序进行调整,让学生先学教师后教。其三是提高教的针对性提高教的效率,根据先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有组织的开展教的活动(先由兵教,不会的由教师教)。没有问题或只是极个别的问题,学生学会的问题,学生能够互教的问题教师坚决不教,课堂上只有教师施教的时间越少,因材施教的压力才越小,学生课堂知识掌握得越好,课后的个别辅导就越容易。其四是对因材的材进行课堂把握,这才是学情,学生学习的情况。在课堂上完成作业的意义不仅是减轻课后的课业负担,不仅是杜绝假作业,更重要的目的就是让教师能够及时地批改作业(不能当堂批改),通过作业发现问题,进而进行因材施教而且是针对课堂学习情况进行因材施教,促进学困生完成学习任务。在此基础上,有精力的情况下再指导好生发展。

对于第三个问题,蔡林森的实践认为,把课堂教学的起点放在中下基础生的身上,只要“兵教兵”教学环节做到位,不仅可能帮助中下基础生掌握知识,完成课堂学习任务,还可以促进中上基础学生的发展和提高。蔡林森认为,在课堂上对新知识每个学生都是初学者,只不过学的快慢的问题,基础差的学生容易出错,这是帮助差生纠正错误的机会,也是给基础好的学生帮助他人和思考为什么的机会。开展有序的“兵教兵”活动得益最多的是中上基础的学生,这符合古人“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的道理。

所以只有面向全体,才是真正的因材施教,一种全新的境界良性互动的结果。

(三)顺应教育发展趋势,体现教育的共同追求

当今世界智力产业、知识产业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核心产业,信息社会知识经济的到来,意味着人类正迈向一个全新的时代。教育工作者要顺应时代发展,体现人类的共同追求,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当代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可用五化来归纳:教育终身化、教育民主化、教育个性化、教育的信息化、教育的国际化。当今世界教育的共同追求可用六个学会来体现: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学会负责。

五化趋势、六会追求是教育改革、发展的价值判断和价值追求,蔡林森教学法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改革和发展,这一教学模式的价值追求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通过先学的安排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进而实现终身学习,使学习成为人的生活的一个部分。二是通过紧张、独立自主的学习活动和思考,通过更正、讨论、交流来培养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发展学生的个性。三是重现认知能力,相对较弱的所谓“差生”的发展,把教学任务定位在全体发展的层面上,这是负责任的教育,也是促进教育公平,体现教育平民化的现代教育教学模式。四是通过“兵教兵”教学活动安排和课堂教学“日日清”要求,来提高学生进行创新思维,所必备的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认识自我,关心他人的品质和对自已负责,也对他人负责的责任意识。所以,蔡林森教学法是符合教育发展要求,体现社会对教育期许的教学模式。

六.运用蔡林森教学法的三个基本要求

(一)思想要解放,观念要更新

先学后教少教或不教这些观念和做法与传统的教学教法,和传统对教师的角色定位,和社会对教育的一贯认识有着巨大的反差甚至是颠覆。对一般教师而言,特别是教龄十五年以上的教师,在课堂中先讲概念原理、再讲例题、学生跟着理解、模仿再做课堂练习,教教材完成教学进度早已轻车熟路,有的甚至已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总结出一套较可行和成熟的教法,要从头开始谈何容易。对学生而言,听课是再自然不过的事,如果老师少教或不教 那还要老师干什么。学生长期以来形成的课堂学习习惯,对于教师的依赖要想一下改变,也是要动脑子、花精力,甚至在一段时期内,更多的是对正常的传统的教学秩序的“破坏”。家长和社会对少教或不教,有可能会认为是大逆不道的事,靠自学靠“兵教兵”那还要学校干什么?要老师干什么?对学校的管理者而言,也有担心这种改革模式可能会使差生放任自由,因为他们担心教师教的同时他们都在做小动作、睡觉,让他先学那不是对他们更是一种放任式的解放。而且这种放任可能还会影响到中上学生的学习,结果两头都末得。

凡此种种,在进行教学模式和探索时都要事先给予研究,不破不立是指对旧的模式和秩序进行改革,确立新的模式和秩序。如果探索者或改革者对新的模式和要建立的秩序末能胸有成竹,不了解改革的阻力来自哪方,用什么办法给予解决,那么不破不立的愿望就会成为支离破碎的惨局而不可收拾,其结果必然是把先进科学的可行和可操作的模式束之高阁。

所以,在运用蔡林森教学法时,一定要对学的观念、教的观念,对教师的角色定位进行重新的把握和认识,对现代的教育的发展趋势和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以及现代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要求要有清醒的认识,对教育如何适应现代化,教育自身如何加快观念现代化要有一个整体的思考和对策思路。在此基础上要多方和社会进行必要的交流和沟通,要分析为什么课堂上有学生睡觉做小动作,什么原因?家长要协助做什么事,分数和能力素质是什么关系?哪个更重要?我们准备怎么培养等等。通过宣传来取得社会和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二)要因地制宜,求实、求变,不同科目不同运用

教无定法是一个普遍原理。蔡林森教学法在洋思和永威的实践和探索已有二十八个年头,在如此漫长的实践中,他们对不同的科目和不同的年段总结出了不同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操作模式。原理一样但操作不同,有时对象不同模式还要做适时的调整,所以一切以学的好坏为标准,一切为学服务,实事求是,在求实基础上求变化、求适应、求发展。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在中小学各学科教学中的操作方法

1.在小学各学科教学中的操作思路 所有的小孩都喜欢自己学走路,小学生好奇、好胜、好动,所以在小学运用这种教学法是非常符合发展特点,学生最喜欢这样上课。

但是小学六年的跨度很大,且年龄小知识少,因此低年级要多“扶”,让学生学着走,而高年级要多“放”,让学生多自主,具体而言就是:第一把教学法中的三大环节变成小学数学和常识课教学中的“四个一”的教学法,“看一看 做一做议一议 练一练”,第二把它变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几个比 ”,即比读书、比认字、比写字、比默写、比说话、最后比堂完成作业。这里的每一个“比”都是一次“先学后教”。第三小学低年级的学习目标自学指导和要求,教师要用儿童的语言进行口述,而且要让小学生听懂,记住并且感兴趣。第四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教材简单、内容少的特点,坚持小步教学,即先学一点、再教一点、再学一点、再教一点、逐步循环。第五要坚持实事求是地运用这种教学法,有的学科刚开始只得老师先读先教,但是只要学生学到了一点知识,就可以让他们由旧知识去学新知识,只要有的学生会了 就让会的学生去教不会的学生。

有兴趣的教师可根据《教学革命》一书中教学案例和小学学科教学操作方法,学习具体做法。

2.在中学各科教学中的操作思路

初中生已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和自学能力,但是初中学科门类多 学习负担变重,而且初中生自尊心更强,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所以希望有自由的发展空间。高中生的基础知识和自学能力则更强,而且更善于独立思考,所以在初高中进行这种教学法效果是很理想的。也更具有知识和能力基础,要注意的要求是: 第一要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学好,要尊重、爱护、鼓励、赏识每个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第二既要坚持全过程引导学生自学,又要灵活运用操作方法。学生基础差或教学难度特别大时就多引导,反之就多给点自学时间。学生自学后不会的多,教师就多讲点,反之就少讲点。学生自学后没有不会的就不讲,科目不同、年级不同、课型不同,运用时要有所变化,一切从实际出发,但一定要坚持在课堂上让学生多自学,使学生自学成为一种习惯并养成能力。第三初中教师要熟悉小学教材,高中老师要熟悉初中教材。第四要注意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联系、渗透,尽量为学生节省时间多自学。

中学各科教学中的操作方法及案例,有兴趣的可以具体阅读《教学革命》一书,并根据案例去实践。

(三)要相信有实践基础的经验模式,要有坚定的信念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编在分析总结“蔡林森教学法”的文章《解放“学习力”—— 蔡林森“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背后》(发表在《人民教育》2009年第21期)中有一段精彩的议论:“的确把孩子内在的向上发展的欲求激发出来,把学习的主动权(比如独立思考、动手试错、自我纠正等等)完全交还给孩子,把孩子扔到知识的海洋中让他自已去吸纳,去搏斗乃至去吃苦,一句话,就是给学生主动求知、自学与发展的自由,还会有教不好的学生吗?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是洋思和永威的教学理念,也是蔡林森教学法实践的总结,相信每一个孩子,只要给予足够的关注和爱护,有关注和肯定小孩学走路学讲话时的那种态度-----那时没有人怀疑小孩,有的只是肯定和帮助-----每一个孩子都会得到发展和进步。

同样,教师对自身也要有信心,对正确的要能坚持,敢坚持,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只有坚持不懈,那么毅力和信心就会结出香甜的果子。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第三篇:学习蔡林森

学习蔡林森“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的体会

蔡林森“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主要是在课堂上,教师先揭示课堂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自学,通过检测,暴露出问题后,引导学生研讨解决,教师只作评定、补充、更正,最后让学生当堂完成作业,经过严格训练,形成能力。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结构时,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学情灵活地进行。有时可集中学、集中教、集中练,有时可分散学、分散练,有时可学一点、教一点、练一点。

我理解的“先学”,不单单是指学生泛泛地、单纯地看书,而是在教师简明扼要地出示学习目标,提出自学相关要求,进行学前指导后,学生带着思考题在规定时间内自学相关的内容,完成检测性的练习。重要的是教师的学前指导要到位,才能使学生明确自学的方法、目标、要求,很快进入自学之门。自学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灵活多变,可以是读课本、看例题、发现疑难做记号、做与例题类似的练习题等。“后教”不是教师漫无边际、漫无目的地教,而是在学生充分自学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式的学习。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巡视,在巡视过程中,要通过质疑问难、个别询问、板演、提问等形式准确掌握学生的自学情况,最大限度地暴露问题。在学生自学结束后,启发学生通过讨论、质疑、交流等方式自行解决自学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然后通过学生讲解或相互交流,让已经学会的学生教不会的,促使学生相互帮助,达到会的更精,不会的变会的双赢目的。如果发现确实学生都不理解的再由教师做引导、讲解。“当堂训练”是在“先学”“后教”之后进行的,时间一般在15—20分钟,分必做题、选做题和思考题,着重让学生通过一定量的训练,应用当堂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加深理解在课堂上所学的重点和难点。坚决不能让学生死记硬背,可以利用多种形式激励学生独立快速地完成作业,如竞赛、考试等形式。当堂训练要达到准确检测教学效果、及时反馈准确信息的目的。

通过把这种教学方法实际应用到教学中,我体会到“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种教学模式有以下几个优点:

1.使师生得到了解脱。从上课到下课,学习的全过程都是让学生自学,教师由原来的讲授者变成了组织者,不但解放了学生,而且解放了老师,解决了老师讲得累、学生听得苦,老师满堂灌、学生不想学的问题。

2.学生自学能提高教学效率。以前我们总是惟恐学生学不会,就细讲、细讲、再细讲,重复了一遍又一遍,耽误了许多时间,效率当然谈不上。而让学生先自学,再检测,就促使学生不得不深入地动脑去学,仔细得自己去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办法找到了,知识也学会了。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由于老师规定学生自学几分钟之后就要自己做出练习题,学生就有一种紧迫感,如果不努力看书自学就会落后,只有争先恐后的动脑学习。

4.有利于转化落后生,培养优等生,缩短差距。由于教师不讲,学生自学,教师就有了足够的时间去了解落后生,针对个别情况个别辅导。而优等生本身知识就学得牢固,理解得深刻,再加上能给别人做讲解,做别人的老师,更激发了他们的成就感、积极性,会更愿意努力学习,水平也就越来越高。

5.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课下负担。课堂上学生由于自主学习,理解深刻,就能当堂完成作业,课下不需要进行大量的题海战术,就能够举一反三,运用自如。

总之,“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种教学模式如果能够恰当的掌握、运用,不但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学习,还能全方位的提升学生素质。

第四篇:蔡林森心得体会 文档

《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读后感

暑假里,我认真研读了蔡林森的《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后,感受颇深。在教学上,蔡林森校长创造“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方法,在提出“明确学习目标;学生根据自学要求自学,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学生汇报自学结果;教师指导学生讨论;学生完成作业,教师当场批改”的一种教学方法。

在这本书中,作者并不是用大道理来说话,而是用大量的事实和案例告诉我们:让学生走在教的前头,让学生先探索,先体验,积累经验,发现问题,产生障碍,然后带着问题去学习,把学生一开始就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而且成为“后教”的依据及重点。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科书上的知识是有限的,所以我们要鼓励孩子们自己学习,在课堂之外学习”。因此,“先学后教”不仅是一个先后次序的问题,更是突显和落实教学核心的问题。无疑这是正确的,是科学的,是先进的。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其中蕴含的却是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以学促教”,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对课堂结构的每个步骤的操作,每个步骤要达到的目的,每个步骤所蕴含的意义及高效完成每个步骤应注意的事项,都熟透于心,时间把握得恰到好处。课堂上,教师们已经退居二线,教师就像“引桥”、“路标”一样将学生引向自学的“高速公路”。这种模式充分体现了让学生“自主、自

律、自助、自动”的学习精神,它让学生获得的是能力,是习惯,是自信,是乐趣,是自立。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方法已经为我们提供了减负与提质并行的轨道。这种教学法唤醒每个学生的自我改变、主动发展的意识,能够解放每个学生内在的求知欲、学习力量,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学们成了学习的主人,都有了责任感,都能像竞赛那样紧张地看书、练习、更正、讨论,最后又像竞赛那样当堂完成作业。这样课堂上有静有动,静中有动,学习效率就特别高。运用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及时准确地反馈信息,能够达到堂堂清,能够“培尖”“补差”。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不仅能使学生逐步学会学习,达到不教,还能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充分发挥了课堂的有效性,并做到了课前不预习,课后没作业的学生课业减负。

当然,不能生搬硬套地使用先学后教的课堂教学模式。总之采用先学后教的模式,课型是动态的,学生的思维呈运动状,知识、技能和能力呈积极状。人人有练的机会,学得主动,学得轻松,两极分化的现象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读完这本书后,我明白了:作为教师,我们的任务不光是教给学生知识,更多的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是让学生终身受益。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学会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要求,正确地把握教材,精心的设计课堂的教学过程。充分的相信学生,以学生为中心,对教材中一些学生能看得懂的知识,不作过多反复累赘的讲解,采用让学生自学探讨、自行实践;对于一些重要的知识或难以理解的内容,则

围绕这些基础知识设计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甚至争论,从而达到让学生掌握这些基础知识的目的。变讲为导,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自我探究,寻找规律;引导学生感悟理解知识,体会知识的逻辑和应用性;引导学生积累,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第五篇:学习蔡林森心得体会

学习蔡林森的心得体会

沭师附小 徐光

近日,我读了“蔡林森在永威”的报道,感到蔡先生是一位思想开阔,勇于改革,敢于创新的教育家和改革家。在教学上,蔡林森校长创造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方法,提出“明确学习目标;学生根据自学要求自学,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学生汇报自学结果;教师指导学生讨论;学生完成作业,教师当场批改”的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能唤醒每个学生的自我改变、主动发展的意识,能够解放每个学生内在的求知欲、学习力量,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学们成了学习的主人,都有了责任感,都能像竞赛那样紧张地看书、练习、更正、讨论,最后又像竞赛那样当堂完成作业。这样课堂上有静有动,静中有动,学习效率就特别高。运用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及时准确地反馈信息,能够达到堂堂清,能够“培尖”“补差”。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不仅能使学生逐步学会学习,达到不教,还能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充分发挥了课堂的有效性,并做到了课前不预习,课后没作业的学生课业减负。我想我会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尝试运用这种教学模式在自己的课堂上。当然,决不能生搬硬套地使用先学后教的课堂教学模式,而是要正确地把握教材,精心的设计课堂的教学过程,在不断地实践和探索中打造最适合本班学生的课堂教学模式。

关于蔡林森校长,更让我感触深刻是他的勇于吃苦、善于吃苦、乐于吃苦的精神。他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没能给子女留下什么物质财富,但是留给了他们吃苦的精神,正是这份最大的精神财富,才使他们个个都取得了成就。

在以前的工作和生活中,我感到自己最缺乏的就是这种能吃苦的精神。以前在市实小时,分管教育的史校长也多次强调过要一线老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把作业和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努力打造高效课堂等等。自问我当时做得还不错。可是和在洋思和永威任教的老师比起来,我觉得他们做得是那么好,由于他们是发自内心的爱学生,爱教育,所以他们的高效课堂是水到渠成的打造成功的。而我呢,却是因为每个星期校领导和骨干老师都会随堂听课,教委领导也会随时进校进班听课,有时一星期能被听两三节课,在这样巨大的压力下来督促自己精心备课上课。记得有一个星期,我已经被卓校长听过一节课,教导主任听过一节课,所以周五的一节品社课,我没有认真地备课。可是在早上8点半的时候,年级主任张主任急匆匆地通知我:上午第三节课教委领导要听我的品社课。我是做梦也没想到,当时急得直冒冷汗。幸亏我的课件都是提前两个星期完成的,于是匆忙备了课去上,课堂效果还算理想。在这样的环境下怎么能不把握好教材、把握好学生、把握好时间,兢兢业业地来上好每一节课呢?说实在,当时我的高效课堂是被“逼”出来的。

本学期调到沭师附小,原想工作节奏可以放缓一点了,谁想虽然没有那么多的领导来听课,但是这里的老师不管是年龄大的,还是年轻的,一个个都是那么朝气蓬勃,奋发向上,工作兢兢业业,认真自觉地备课上课,精心地打造高效课堂。特别是听了学校骨干老师的几节课,我感到学校的课堂教学模式科学而严谨,契合学生实际,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有异曲同工之处。在这些老师的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不光是先进的教学理念和

方法,更多的的他们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精神。蔡林森校长离我很远,可是却好像又离我不远,因为我在沭师附小的领导和老师身上看到了他的影子,我为自己能成为附小人感到自豪。

是啊,我们确实应该向蔡先生学习,学习他的人格,学习他的理想,更要学习他吃苦耐劳的精神。我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决心要在实践中靠自己吃苦教好学生,干好工作,当一名合格好教师。

下载蔡林森学校管理思想与实践word格式文档
下载蔡林森学校管理思想与实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蔡林森与先学后教一书读后感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读书心得 本学期的暑假 我看了蔡林森“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一书,我对它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对教育工作的热爱之心。真让我们受益匪浅通过......

    沁阳永威中学与蔡林森[推荐]

    当校长就是为了教好每个学生----------蔡林森 2006年8月10日,我退休了。不久,我加盟河南省沁阳市永威学校,先后担任永威学校初中部校长、永威学校执行校长、永威学校校长。在沁......

    《教学改革—蔡林森与先学后教》读后感

    《教学改革—蔡林森与先学后教》读后感 当我看到“教学改革”这几个字时,就对《教学改革—蔡林森与先学后教》这本书产生了要认真阅读的浓厚兴趣,读完后,深感受益匪浅。“教学......

    蔡林森:此身再向学校行读后感

    “蔡林森:此身再向学校行”读后感 王锦琴 中国教育报近期现代校长栏目刊登了一篇文章题为:“蔡林森:此身再向学校行”,读过之后感触很深,一位全国名校的领军人物,创造了洋思神话......

    蔡林森这样当校长

    蔡林森这样当校长 到过洋思,到过永威,写过蔡林森的文章,自以为对这位著名的教育家型的校长了解了,其实仅仅是皮毛。 不久前又到永威,在学校生活了三天,听了一些课,看了永威的老师怎......

    读蔡林森的(5篇材料)

    读蔡林森的《教学革命》的体会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通过读书,我真的学到了很多,这周我认真拜读了蔡林森校长的《教学革命》一书中的第三章,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

    蔡林森教学法培训笔记

    主要学习内容 1.学习时间:9月3日 第一讲:《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初步认识 2.学习时间:9月4日 第二讲“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的应用价值 3.学习时间:9月5日 第三讲......

    蔡林森先学后教读后感范文

    蔡林森先学后教读后感 读完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材料,我深深地觉得,“教学革命”是蔡林森多年基层教学管理工作的经验之谈,凸显了一位老教育工作者的拳拳之心。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