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蔡林森这样当校长
蔡林森这样当校长
到过洋思,到过永威,写过蔡林森的文章,自以为对这位著名的教育家型的校长了解了,其实仅仅是皮毛。
不久前又到永威,在学校生活了三天,听了一些课,看了永威的老师怎样上课,蔡校长怎样评课,我才感到一种巨大的震撼。蔡林森,在我认识的许多名校长中,是一位极有个性、有特点、特别有教学见地的校长。
永威是一所沁阳市委、市政府、市教育行政部门大力支持的民办学校。蔡林森退休后,沁阳市教育局领导和永威学校董事长数顾“茅庐”。蔡林森被邀请者的真诚感动,不好推辞,才来到这所人生地不熟的学校。他没有想到,他遇到的困难要比想象的大得多。他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他流过眼泪,想到退却。但他没有退却。艰难的3年过去了,永威也像洋思那样,成为中国基础教育界高高立起的又一面红旗,被人称之为河南省的“教育名片”。慕名来学习取经者,天天络绎不绝。
蔡林森的教育思想体现在他提出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8个字上。这个理念极为简单、朴素,但要变成行动,却异常困难。蔡林森不得不亲自上阵,天天听课、评课。洋思只是一所初中,永威则是从幼儿园到小学、初中、高中的一个体系。从小学到初高中各门学科,他轮番地听、评课。每天听评四五节到七八节课。日日、周周、月月、年年,几乎一天不落。学校专门辟出“219”——一个能坐200多人的大教室,供本校和外地来的学习者听课。
蔡林森认为,一般传统的课堂,至少有50%时间是无效的。而80%的学生对教材要求是可以通过自学掌握的,另20%的学生对80%的教材内容也是可以通过互教互学或教师点拨学会的。而我们的老师常常只管自己讲,不管学生学。倡导“先学后教”之后,有的老师又把“先学后教”不自觉地变成了“先学后讲”。蔡林森硬是一节课一节课、一门课一门课、一个老师一个老师地扳,一次又一次地扳,才逐步转变过来的。听了蔡林森评课,我没见过也没想象到,一个校长是这样抓课堂教学的。有时他先让教师自评,或让教研室同志评,最后他自己评。他会肯定这一节课的每一个优点,包括教学目标、重点确定、训练方式、板书设计,以及教师的精神状态、语音语气,也会指出每一个缺点。对一些老师的课他批评得非常严厉,具体到哪句话是不应该讲的,哪个问题的问法是不当的。然后他会告诉你,这堂课应该怎么提出问题、怎么组织,等等。他的评点,击中要害,一针见血。对上课的老师来说,每节课都是一场头脑风暴,浴火洗礼。我问外地听课老师的感受,他们说,蔡校长指出的课堂上的问题是我们过去从来没想过也没有想到的,他的评课常评常新,点到骨子里了。
这才是真实的蔡林森。你不听他评课,永远理解不了这个对课堂教学极端认真一丝不苟的倔强的蔡林森!
这是一个老师们人人都怕的蔡林森。不知有多少上课的以及本校听课的老师在他评课时哭了。不知有多少老师开始不理解他,甚至恨他。开始时没有人愿到“219”去上公开课。现在变了,被蔡林森评过课的老师都在迅速地变化、成长,“219”成了他们争着想去的地方!他们感到有自信了,有希望了,有奔头了。
有一位小学老师,4年前来永威任教。她十分认真地备课,上课时滔滔不绝地讲。同学却交头接耳,做小动作,教学效果很差。她非常苦恼。心想,我备课讲课都很认真,为什么学生们却不尊重我呢?她感到很委屈。蔡校长到永威后提倡先学后教,她开始反思。经过几次评课后,她能创造性地使用新的教学模式了,成为一位优秀的教师。
“先学后教”和“先教后学”,虽然只是一个次序变更,但对于传统的或者说一般老师长期习惯的教学方式来说,“先学后教”无疑是一场革命。从哲学观点看,“先学后教”作为一种现代的教育概念,是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升华,是符合现代教学观的一种课堂模式,体现了“学生是学习主体”的理论,符合人的认知规律,科学地处理了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辩证关系。蔡林森还提出“当堂训练”,不把教学时间前移和后推,让学生在课堂上紧张有序地学习、思考、做作业,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益,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革命,从来不是简单易行的。蔡林森从洋思到永威推进这项改革的经历,使我深感这场革命是如此的重要,又是如此的艰难。
永威学校所在的沁阳市、焦作市的教育局是开明的,有眼光的。他们不让蔡林森只是永威的校长。沁阳市教育局、焦作市教育局先后在永威学校门口挂起了沁阳市、焦作市校长教师培训基地的牌子。3年来,永威学校已经为当地的校长教师举办过40多期培训班。为10多个省市举办过30多期培训班。
蔡林森来到永威3年,把一个濒临倒闭的民办学校救活了,一个不选择学生的学校的教学质量一跃而走在了前面。一个刚转来时英语16分、数学63分的学生,一年半以后参加中考,成绩达到了521分。一些地方教育局的干部也把孩子送到永威来受教育,因家庭迁居从永威转走的孩子又闹着返回永威来上学。
蔡林森把整个沁阳市的教育也激活了。全市121名校长已有290人次,4459名教师已有11000人次,先后到永威学校封闭培训。经过培训的学校,都开始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方式上课了,校长都像蔡林森那样评课了。过去那种不痛不痒、只讲好话、走过场的庸俗的评课方式没有了。新课改推进得如火如荼。在焦作市6个县市中,沁阳原来的考试成绩排在倒数第二位,现在排在第一位。沁阳市教育局一位副局长说,蔡林森来到永威,沁阳全市校长、老师的教育观念前进了10年到20年。
沁阳市委、市政府把蔡林森这个民办学校的校长当成一块宝。市委书记说,蔡林森的身价能值几千万!
蔡林森也许就是为教育而生的,为当校长而生的。他的全部兴趣、精力、活力,都集中在教学上。他为学校奉献得太多太多,为家庭为个人牺牲得太多太多。退休了,他本可以到国外跟着儿子享福,也应该在老家陪着90岁的老父亲和孩子们享天伦之乐。他却又来到了永威。他的老伴,一位十分质朴厚道的女性,在大哭一场之后,也随来陪伴和照顾他的生活。
当前已经有多种成功的教学模式在各地推广,应该说各有所长。大道无术,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教育改革没有成功之日,不可能有一种教学模式是最好的。只要符合教育方针,有利于提高教育效益和质量,特别是有利于培养拔尖人才,杰出人才,就应支持试验,鼓励创新。
如果评选当代的一批教育家,蔡林森,应该是其中当之无愧的一位吧。
来源:中国教育报(作者作者:郭振有,系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
------------------
第二篇:蔡林森这样当校长 郭振有
蔡林森这样当校长
到过洋思,到过永威,写过蔡林森的文章,自以为对这位著名的教育家型的校长了解了。其实仅仅是皮毛。
不久前又到永威,在学校生活了三天,听了一些课,看了永威的老师怎样上课,蔡校长怎样评课,我才感到一种巨大的震撼。蔡林森,在我认识的许多名校长中,又是一位极有个性,有特点,特别有教学见地的校长。
永威是一所沁阳市委、市政府、市教育行政部门大力支持的民办学校。蔡林森退休后,沁阳市教育局领导和永威学校董事长数顾“茅庐”。蔡林森被邀请者真诚感动,不好推辞,才来到这家人生地不熟的学校。他没有想到,他遇到的困难要比想象的大得多。他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他流过眼泪,想到退却。但又想,如果退却了,人们将如何看这个蔡林森?艰难的三年过去了,永威也像洋思那样,成为中国基础教育界高高立起的又一面红旗,被人称之为河南省的“教育名片”。慕名来学习取经者,天天络绎不绝。
蔡林森的教育思想体现在他提出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八个字上。这个理念极为简单,朴素。但要变成行为,却异常困难。蔡林森不得不亲自上阵,天天听课、评课。洋思只是一所初中,永威则是从幼儿园到小学、初中、高中的一个体系。从小学到初高中各门学科,他轮番地听、评。每天听评四五节到七八节。日日周周月月年年,几乎一天不落。学校专门辟出“219”——一个能坐200多人的大教室,供本校和外地来的学习者听课。
蔡林森认为,一般传统的课堂,至少有50%时间是无效的。而80%的学生对教材要求是可以通过自学掌握的,另20%的学生对80%的教材内容也是可以通过互教互学,或教师点拨学会的。而我们的老师常常只管自己讲,不管学生学。倡导“先学后教”之后,有的老师又把“先学后教”不自觉地变成了“先学后讲”。蔡林森硬是一节课一节课、一门课一门课、一个老师一个老师地掰,一次又一次地掰,才逐步转变过来的。听了蔡林森评课,我没见过也没想像到,一个校长是这样抓课堂教学的。有时他先让教师自评,或让教研室同志评,最后他自已评。他会肯定这一节课的每一个优点,包括教学目标、重点确定、训练方式、板书设计,以及教师的精神状态、语音语气,也会指出每一个缺点。对一些老师的课他批评得非常严厉,具体到指出哪句话是不应该讲的,哪个问题的问法是不当的。然后他会告诉你,这堂课应该怎么提出问题、怎么组织等等。他的评点,击中要害,一针见血。对上课的老师来说,每节课都是一场头脑风暴,浴火洗礼。我问外地听课老师的感受,他们说,蔡校长指出的课堂上的问题是我们过去从来没想过也没有想到的,他的评课常评常新,点到骨子里了。
这才是真实的蔡林森。你不听他评课,永远理解不了这个对课堂教学极端认真一丝不苟的倔强的蔡林森!
这是一个老师们人人怕的蔡林森。不知有多少上课的以及本校听课的老师在他评课时哭了。不知有多少老师开始不理解他,甚至恨他。开始时没有人愿到“219”去上公开课。现在变了,被蔡林森评过课的老师都在迅速地变化,成长,“219”成了他们争着想去的地方!他们感到有自信了,有希望了,有奔头了。
有一位小学老师,四年前来永威任教。她十分认真地备课,上课滔滔不绝地讲。同学却交头接耳,做小动作,教学效果很差。她非常苦恼。心想,我备课讲课都很认真,为什么学生们却不尊重我呢?她感到很委屈。蔡校长到永威后提倡先学后教,她开始反思。又经过几次评课后,她能创造性地使用新的教学模式,成为一位优秀教师。
“先学后教”和“先教后学”,虽然只是一个次序变更,但对于传统的或者说一般老师长期习惯的教学方式来说,“先学后教”无疑是一场革命。从哲学观点看,“先学后教”作为一种现代的教育概念,是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升华,是符合现代教学观的一种课堂模式,体现了“学生是学习主体”的理论,符合人的认知规律,科学地处理了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辨证关系。蔡林森还提出“当堂训练”,不把教学时间前移和后推,让学生在课堂上紧张有序地学习、思考、做作业,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益,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革命,从来不是简单易行的。蔡林森从洋思到永威推进这项改革的经历,使我深感这场革命是如此地重要,又是如此地艰难。
永威学校所在的沁阳市、焦作市的教育局是开明的,有眼光的。他们不让蔡林森只是永威的校长。沁阳市教育局、焦作市教育局先后在永威学校门口挂起了沁阳市、焦作市校长教师培训基地的牌子。三年来,永威学校已经为当地的校长教师举办过40 多期培训班。为10 多个省市举办过30 多期培训班。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蔡林森来到永威三年,把一个濒临倒闭的民办学校救活了,一个不选择学生的学校的教学质量一跃而走在了前面。一个刚转来时英语16分,数学63分的学生,一年半以后参加中考,成绩达到了521分。一些地方教育局的干部也把孩子送到永威来受教育。因家庭迁居从永威转走的孩子又闹着返回永威来上学。
蔡林森把整个沁阳市的教育也激活了。全市121名校长已有290人次,4459名教师已有11000人次,先后到永威学校封闭培训.经过培训的学校,都开始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方式上课了,校长都像蔡林森那样评课了。过去那种不痛不痒,只讲好话,走过场的庸俗的评课方式没有了。新课改推进得如火如荼。在焦作市6县市中,沁阳原来的考试成绩排在倒数第二位,现在排在第一位。沁阳市教育局一位副局长说,蔡林森来到永威,沁阳全市校长、老师的教育观念前进了十年到二十年。
沁阳市委政府把蔡林森这个民办学校的校长当成一块宝。市委书记说,蔡林森的身价能值几千万!
蔡林森也许就是为教育而生的,为当校长而生的。他的全部兴趣、精力、活力,都集中在教学上。他为学校奉献得太多太多,为家庭为个人牺牲得太多太多。退休了,他本可以到国外跟着儿子享福,也应该在老家陪着90岁老父亲和孩子们享天伦之乐。他却又来到了永威。他的老伴,一位十分质朴厚道的女性,在大哭一场之后,也随来陪伴和照顾他的生活。
当前已经有多种成功的教学模式在各地推广,应该说各有所长。大道无术,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教育改革没有成功之日,不可能有一种教学模式是最好的。只要符合教育方针,有利于提高教育效益和质量,特别是有利于培养拔尖人才,杰出人才,就应支持试验,鼓励创新。
温总理说:“我们需要由大批有真知灼见的教育家来办学,这些人应该树立终身办学的志向,不是干一阵子而是干一辈子,任何名利都引诱不了他,把自己完全献身于教育事业。”顾明远先生认为教育家应该有高尚的道德人格,先进的教育理念,卓著的教育成就。
如果评选当代的一批教育家,蔡林森,应该是其中当之无愧的一位吧。
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 郭振有
2009年11月
第三篇:学习蔡林森
学习蔡林森“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的体会
蔡林森“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主要是在课堂上,教师先揭示课堂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自学,通过检测,暴露出问题后,引导学生研讨解决,教师只作评定、补充、更正,最后让学生当堂完成作业,经过严格训练,形成能力。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结构时,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学情灵活地进行。有时可集中学、集中教、集中练,有时可分散学、分散练,有时可学一点、教一点、练一点。
我理解的“先学”,不单单是指学生泛泛地、单纯地看书,而是在教师简明扼要地出示学习目标,提出自学相关要求,进行学前指导后,学生带着思考题在规定时间内自学相关的内容,完成检测性的练习。重要的是教师的学前指导要到位,才能使学生明确自学的方法、目标、要求,很快进入自学之门。自学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灵活多变,可以是读课本、看例题、发现疑难做记号、做与例题类似的练习题等。“后教”不是教师漫无边际、漫无目的地教,而是在学生充分自学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式的学习。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巡视,在巡视过程中,要通过质疑问难、个别询问、板演、提问等形式准确掌握学生的自学情况,最大限度地暴露问题。在学生自学结束后,启发学生通过讨论、质疑、交流等方式自行解决自学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然后通过学生讲解或相互交流,让已经学会的学生教不会的,促使学生相互帮助,达到会的更精,不会的变会的双赢目的。如果发现确实学生都不理解的再由教师做引导、讲解。“当堂训练”是在“先学”“后教”之后进行的,时间一般在15—20分钟,分必做题、选做题和思考题,着重让学生通过一定量的训练,应用当堂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加深理解在课堂上所学的重点和难点。坚决不能让学生死记硬背,可以利用多种形式激励学生独立快速地完成作业,如竞赛、考试等形式。当堂训练要达到准确检测教学效果、及时反馈准确信息的目的。
通过把这种教学方法实际应用到教学中,我体会到“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种教学模式有以下几个优点:
1.使师生得到了解脱。从上课到下课,学习的全过程都是让学生自学,教师由原来的讲授者变成了组织者,不但解放了学生,而且解放了老师,解决了老师讲得累、学生听得苦,老师满堂灌、学生不想学的问题。
2.学生自学能提高教学效率。以前我们总是惟恐学生学不会,就细讲、细讲、再细讲,重复了一遍又一遍,耽误了许多时间,效率当然谈不上。而让学生先自学,再检测,就促使学生不得不深入地动脑去学,仔细得自己去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办法找到了,知识也学会了。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由于老师规定学生自学几分钟之后就要自己做出练习题,学生就有一种紧迫感,如果不努力看书自学就会落后,只有争先恐后的动脑学习。
4.有利于转化落后生,培养优等生,缩短差距。由于教师不讲,学生自学,教师就有了足够的时间去了解落后生,针对个别情况个别辅导。而优等生本身知识就学得牢固,理解得深刻,再加上能给别人做讲解,做别人的老师,更激发了他们的成就感、积极性,会更愿意努力学习,水平也就越来越高。
5.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课下负担。课堂上学生由于自主学习,理解深刻,就能当堂完成作业,课下不需要进行大量的题海战术,就能够举一反三,运用自如。
总之,“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种教学模式如果能够恰当的掌握、运用,不但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学习,还能全方位的提升学生素质。
第四篇:蔡林森心得体会 文档
《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读后感
暑假里,我认真研读了蔡林森的《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后,感受颇深。在教学上,蔡林森校长创造“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方法,在提出“明确学习目标;学生根据自学要求自学,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学生汇报自学结果;教师指导学生讨论;学生完成作业,教师当场批改”的一种教学方法。
在这本书中,作者并不是用大道理来说话,而是用大量的事实和案例告诉我们:让学生走在教的前头,让学生先探索,先体验,积累经验,发现问题,产生障碍,然后带着问题去学习,把学生一开始就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而且成为“后教”的依据及重点。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科书上的知识是有限的,所以我们要鼓励孩子们自己学习,在课堂之外学习”。因此,“先学后教”不仅是一个先后次序的问题,更是突显和落实教学核心的问题。无疑这是正确的,是科学的,是先进的。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其中蕴含的却是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以学促教”,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对课堂结构的每个步骤的操作,每个步骤要达到的目的,每个步骤所蕴含的意义及高效完成每个步骤应注意的事项,都熟透于心,时间把握得恰到好处。课堂上,教师们已经退居二线,教师就像“引桥”、“路标”一样将学生引向自学的“高速公路”。这种模式充分体现了让学生“自主、自
律、自助、自动”的学习精神,它让学生获得的是能力,是习惯,是自信,是乐趣,是自立。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方法已经为我们提供了减负与提质并行的轨道。这种教学法唤醒每个学生的自我改变、主动发展的意识,能够解放每个学生内在的求知欲、学习力量,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学们成了学习的主人,都有了责任感,都能像竞赛那样紧张地看书、练习、更正、讨论,最后又像竞赛那样当堂完成作业。这样课堂上有静有动,静中有动,学习效率就特别高。运用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及时准确地反馈信息,能够达到堂堂清,能够“培尖”“补差”。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不仅能使学生逐步学会学习,达到不教,还能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充分发挥了课堂的有效性,并做到了课前不预习,课后没作业的学生课业减负。
当然,不能生搬硬套地使用先学后教的课堂教学模式。总之采用先学后教的模式,课型是动态的,学生的思维呈运动状,知识、技能和能力呈积极状。人人有练的机会,学得主动,学得轻松,两极分化的现象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读完这本书后,我明白了:作为教师,我们的任务不光是教给学生知识,更多的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是让学生终身受益。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学会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要求,正确地把握教材,精心的设计课堂的教学过程。充分的相信学生,以学生为中心,对教材中一些学生能看得懂的知识,不作过多反复累赘的讲解,采用让学生自学探讨、自行实践;对于一些重要的知识或难以理解的内容,则
围绕这些基础知识设计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甚至争论,从而达到让学生掌握这些基础知识的目的。变讲为导,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自我探究,寻找规律;引导学生感悟理解知识,体会知识的逻辑和应用性;引导学生积累,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第五篇:蔡林森校长的“先学后教_当堂训练”_教学模式
蔡林森——“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学习资 料
兵营乡中心学校教导处 二○一二年十月二十二日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情景概述
这是一堂没有任何“花样”的课(永威学校,八年级数学。执教的是年轻的刘晓书老师):45分钟里,老师的讲解大约只有六七分钟,老师把时间都留给了学生自学、练习。课堂的起点不是老师的教,而是学生按照自学指导要求自学。学生的理解、练习产生错误时,首先不是老师解疑释惑,而是请别的学生更正、讨论。老师留给学生大量的时间做练习,一节课下来,每个学生至少独立做了21道题,其中有4道还经过全班讨论。
多媒体只是简单地出示文字内容,教师的语言和教学行为减少到最低程度,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学生静悄悄地看书、做练习,即使是在“更正讨论”环节,也井然有序。如今常见的小组讨论不见踪影,学生的学习紧贴课本而没有任何其他“探险”,没有热闹,没有激动。老师不过是课堂的影子,而且是自我极度克制的影子。课堂似乎平静如水。
这是一堂与时下许多“新课堂”、“新教学”格格不入的课。
这只是永威课堂的一个缩影——从小学到高中,从文科到理科,课堂的结构、程序与此基本相似。
而正是这样的课堂,成就了洋思,改变了永威,创造了奇迹。
一、蔡林森的教育观念和方法
蔡林森把教育经验概括为三句话:
(1)学生能不能成才不是教师教出来的,是他自己学出来的。(2)教师进课堂的任务不是去讲,而是组织学生学。(3)什么叫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学会了才叫完成教学任务。
这三句话的核心就是人人都能学好,洋思中学的一句口号叫抬起头来走路,充分体现了人人都能学好的教育教学理念。
蔡林森认为落实好“人人都能学好”的教育教学理念一是要尊重所有学生,坚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尊重和信任的缺失或情感上的距离、甚至对立,必然导致一部分差生丧失学习信心,甚至自暴自弃,因为学习成绩差而走上失败之路。蔡林森强调:“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成了洋思中学最为响亮的一个办学理念。这个
理念,也是全校同学最喜欢听和讲的,它极大地增强了每个同学,特别是那些“差生”、“问题学生”进步和发展的信心。信心使他们产生了力量,增强了智慧,学会了学习,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二是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每个学生都能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发展。作为一般的教学常规,备课有四备:备大纲、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实际。而且前面的三备都要落脚在备学生实际上,教师备课只有坚持这一点,课堂的教学才是高效益的,学生的学习才会是生动、有效的,学生的学习才能称得上有意义学习,而不是机械学习。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主渠道、主阵地。洋思中学的经验突出表现在对课堂教学的改革上。传统的教师角色发生了转变,教师作为教育者,主要角色是学生学习的引路者、辅导者、评价者。老师主要不是滔滔不绝的传授灌输,而主要是对学生自学中遇到的或生成的疑难进行点拨。用蔡林森的话说,老师的任务“是把学生引上自学的高速公路。”每节课老师只讲几分钟,十几分钟,但每句话都要求对症下药,击中要害,一针见血,点石成金。教师真正把学习的权利还给了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探索、体验,去感受学习的艰辛和快乐。学生的手、脚、眼、耳、头脑都得到了解放,学会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学习。他们总结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八个字教学模式是对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的一场深刻的革命,教学的目的要求、师生的身份地位、教学的途径、方法都改变了。(初中的模式能否适合班形超大的高中?)这里最重要的是把传统教学中脱离目标、脱离主体、脱离实际的种种主观主义、形式主义,无效低效教学的弊端革除了。而这场革命是极其艰难的,蔡林森说他们为此而坚持不懈地奋斗了20多年。
陶行知先生曾这样说过,“教什么和怎么教,决不是凌空可以规定的。他们都包含‘人'的问题,人不同,则教的东西、教的方法、教的份量、教的次序都跟着不同了”。洋思的老师们就是这样,在考虑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的时候,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学为本,真正做到了“教师走向学生”。“尊重主体,面向全体”;“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于教会学生学”。
教育是唤醒每个学生自我改变、主动发展的意识,是解放每个学生内在的求知渴望、学习力量。它以极大的耐心和智慧培育学生的自我反省、自我纠错的能力,它带给学生巨大的独立思考、探索知识、克服困难内在的思维快乐,它使每个孩子包括后进生获得自信和尊严。
什么是理想的教育?“能给学生自学、创新、锻炼的机会或环境、平台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蔡林森说,“教育工作者不是要去塑造学生,而是提供条件。比如母鸡孵蛋,我们只能给它提供适宜的温度,而不好代替它孵。同样的,我们也不好代替学生学。世界上唯有学习是不好代替的。教育只是提供外因,学生自己才是内因,但外因要有利于内因的发挥,要顺其自然。我们要根据内因的需要,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最好的条件。”没有诗情,没有玫瑰般的梦想,只有朴素的道理。
但就是这些“常识”,我们往往背其道而行之。“我们的许多老师,不是在教孩子,而是在‘喂’孩子,不厌其烦地讲,或者满堂问,或者把本应该紧张的课堂变得松松垮垮。孩子轻轻松松地学,能够学到什么本领!必须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谈到教育的现状,蔡林森很激动,“我们的根本问题,就是没有让孩子‘经风雨,见世面’,就是从不让孩子去吃苦,就是剥夺了孩子去动手、去努力拼搏的机会!”
把孩子内在的向上发展的欲求激发出来,把学习的主动权(比如独立思考、动手试错、自我纠正等等)完全交还给孩子,把孩子扔到知识的海洋中让他自己去吸纳、去搏斗乃至去吃苦,一句话,就是给学生主动求知、自我发展的自由,还会有教不好的学生吗?
这就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真义。
一直以来,人们总以为教师讲得越细,学生学得就越容易,课堂效率会越高,以致于课堂成了“讲堂”,出现了“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听得莫名其妙;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的现象。面对如此的尴尬,我们一定要明白:高效课堂应是从自主开始,课堂决不是“讲堂”而是“学堂”。
蔡林森说:课堂要尽量减少老师的讲,只有老师不讲学生才可能真正地学。蔡林森又说:先有学生的学,才有老师的教,学是主导课堂的一切。
蔡林森还说:不教才是教。要永远坚信学生学的自觉和能力,时刻警惕老师的教变成越俎代庖,才是教育的真智慧。
蔡林森强调说:理解和运用知识都是课堂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没有相当的练习,就很难说理解得多好,更谈不上形成能力。没有运用,教学就是失败的。
二、模式的基本环节
什么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不是字面上的学生先学,教师后教。具体说来,它一节课的经典模式大概分为4个模块8个小环节:
辅助模块(约1分钟,包括板书课题 → 出示目标即学习目标 → 出示自学指导)→ 先学模块(约15分钟,④包括读书自学 → ⑤检测练习或提问)→ 后教模块(约10分钟,⑥学生相互更正或曰兵教兵 → ⑦师生讨论)→当堂训练模块(约20分钟,⑧完成作业)。
当然,因学段、学科、课型的不同,这一经典模式可作变通处理,比如小学,永威摸索出了“四个一”:看一看(即自学)、做一做(即检测)、议一议(即后教)、练一练(即当堂训练)。再如语文和英语,因为教学目标与理科相比更为多元,就变为“分散学分散教”,即学一点、教一点;再学一点、教一点,一节课一般要进行3轮“先学后教”,最后才“当堂训练”。毕业班尤其是高考前的复习课,采取的则是大循环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第一节课读书(即自学),第二节课考一考(即检测),第三节课更正、讨论(即后教)。但不管怎么变通,都没有超出这一模式的基本架构、理念。
三、解剖各环节
1、辅助模块:约1分钟,包括板书课题 → 出示目标即学习目标 → 出示自学指导共3个环节。
课堂头1分钟里的“玄机”
永威的课堂之所以能够留给学生大量时间自主学习,就是因为在这课堂头1分钟里做足了文章(更新观念,在备课上下功夫)。
传统的教学模式,这一环节至少要花五六分钟乃至十几分钟。比如语文,“一上课,老师先要介绍课文的时代背景,介绍主题、作者生平,揭题,接下来可能还要范读课文。十几分钟就没了,学生就是坐在那里听。”蔡林森说,“这是浪费。比如时代背景,有的可能学生在历史课上就学了,你再介绍不是重复吗?又如课文主题,学生只要把课文读通了,自然就会知道,你一上来就讲,他再去看课文还有什么意思!”
对课堂浪费1秒钟都深恶痛绝的蔡林森,决绝地把这些环节一刀砍去。“一上课,就直接引入课题,出示目标,出示自学指导,这样就大大节约了时间。”
这里最重要的是出示好“学习目标”。“教师只有把目标写准了,做到心中有数,教学才有方向。”然而,许多老师并不懂如何准确制订目标,只是“糊里糊涂上课”。
怎样才能制订好“学习目标”或教学目标?
蔡林森认为:
第一,不能偏离学科方向。“比如教说明文《蜘蛛》,有的老师把目标定为让学生‘知道蜘蛛的生活习性、身体结构等’。这是自然常识课的目标,不是语文课的。语文课的目标,应该是让学生学习文章怎么抓住蜘蛛的特征以什么样的顺序进行说明。然而许多老师恰恰弄反了。又如教议论文,应该让学生明白文章用什么论据如何论证中心论点,而不是把主要精力花在让学生知道什么政治道理上。”
第二,不能降低要求。“中国有80%的老师都不知不觉把教学目标降低了,他们的教学根本没有达到目标。这就是我们教学质量不高的根源所在。”蔡林森说,“比如教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目标应该是什么呢?是要理解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而且还要能正确运用。但是许多老师最多只达到了一半:理解。他们从上课讲到下课,就只是讲了例题。你讲得再好,只能说让孩子理解了知识。没有动手,就谈不上正确、熟练地运用。如果教学目标里规定要培养学生运用的能力,那么你就要用70%的时间花在运用上。”“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规定要用20分钟做作业,而且,“先学”中六七分钟的检测,实际上也是做练习,也就是说,整堂课有二十六七分钟都是在让学生动手“做”,其目的,就是要在课堂上真正培养学生正确、熟练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同时在运用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可是,大多数的老师,都是把应该在课堂上完成的作业留到了课外。”这就是学生课外学习负担难以减轻的根本原因!
第三,不能拔高要求。比如教七年级文言文,让学生把课本释义弄懂了,课文大致读懂了,然后让他们自己去读、领悟,就基本过关了。又如教诗歌,让学生读出感情就不错了。“可是,有的老师不得了,旁征博引,讲时代背景,讲微言大义,像教大学生一样去教初中生。这就是拔高,就是脱离实际。”蔡林森说,“很多人教学质量不好,就是目标偏高,一偏高,基本目标就达不到。老师讲得再好,但是孩子们接受不了,有什么用!”
第四,辩证看待目标多元化。学生看到的“学习目标”,只有“两维”: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即理解和运用。从实际课堂教学看,老师也似乎只是围着这“两维”转。这并不意味着永威的教学忽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蔡林森认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每堂课都要有的,由老师心中把握即可,没有必要出示。“教师情感到位了,学生情感就能到位。”更重要的是,在他看来,理解、运用知识才是课堂学习的核心目标。“只有文化知识的目标达到了,德育才容易上去”,如果这个目标没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终究是空中楼阁。“学生有本事学好知识,当堂训练形成能力,不仅说明他达到了知识和能力目标,也标志着他的态度、精神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在蔡林森看来,学生只有学习成功,才能在学校教育生活中获得基本的尊严。
怎样制订“自学指导”?
蔡林森认为:就是4个明确。明确看什么; 明确自学的方法; 明确自学时间;
明确自学要求,比如看例题,要能理解什么。这里头也大有门道,尤其是要处理好以下两点:
一是规定好自学的重点。自学时间相当短,一般只有五六分钟。如何让学生把有限的时间用在“刀刃”上就成了关键。这个“刀刃”就是一节课教学目标的重点,即新知及运用新知可能犯错的地方。比如教用去分母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就应该要求学生重点看例题中去分母的一步,并思考为什么去分母要用最小公倍数去乘、为什么不能漏
乘一项、为什么分子是多项式时要添括号。“这3个问题自学好了,其他就迎刃而解了。”
二是规定好自学后检测的内容。这其实是给予学生自学方向,因为有什么样的检测,就有什么样的自学。“我们走过弯路。有的老师规定在自学之后,不是模仿例题做习题,而是提问,比如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其结果,就是把看书变成了背概念,学生就不动脑筋。名为自学,实为死学。”蔡林森说,“除了一些文科课堂,我们坚决反对提问,而是做习题。把习题做会了,说明你对概念就理解了。习题毕竟与例题不同,学生就要创新,就要举一反三,这就是知识的迁移。比如教‘力的三要素’,我要求学生边看课文,边做实验,5分钟后登台表演,边演示边解说边回答问题。比如他拿着钳子敲别的物体,要说明哪个是受力器,哪个是施力器,为什么。这样这一知识对他来说就是活的了。”一句话,自学指导要重在引导学生运用知识。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课堂的头1分钟,就有如此多的道道——这还不是全部!
许多人以为“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不过如此。大约他们只是站在它的门外看了一两眼热闹吧。让我们钻进剩下的44分钟。
2、先学模块:约15分钟,包括④读书自学 → ⑤检测练习或提问共2个环节。“辅助3环节”之后,立即进入课堂的前奏曲一一“先学”,即学生看书自学及检测。为了减轻课堂压力,蔡林森曾提倡“课前预习”。但在教学实际中教师发现,课前预习学生不自觉,效果没有保障,往往是徒费工夫。最大的问题,是科科要预习,学生哪有那么多时间,结果就是加重学习的负担。
实事求是是蔡林森的座右铭。他便把“课前预习”移到课上,这就是“自学”。蔡林森认为,自学,是整堂课的基础。“这一步没有搞好,后面的检测错误率就高,出现的问题就多,教学难度就加大。”虽然只有五六分钟,“但搞好了,效果要超过老师讲半个小时。”因此,自学环节教师的唯一任务,是“让学生静下心来、埋下头来钻进书本去理解知识”。如果这几分钟没有让学生好好“看书”,“那这堂课就完了”。
这就需要教师做好“退居二线”的工作:
一、不能走出教室。“老师在场与不在场,整个氛围完全不一样。你走了,学生就以
为教师对自己漠不关心。”
二、不能板书,尤其不能板书即将要检测的题目。“你一抄题,孩子马上就不读书。”
三、不能东张西望、打手机等,尤其不能辅导学生。
四、要对认真学的同学表示满意的神情,对不够专心的个别同学,可以说上一两句悄悄话,督促他认真自学。
自学完毕,教师一个字不讲,立即转入“检测”:模仿例题做习题。
老师要巡视,收集学生出现的问题并归类,特别要注意后进生有哪些问题,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哪些是倾向性的,哪些是个别的。千万不能辅导。蔡林森说,“有的老师一看有的学生做错了,就着急,忍不住辅导,一辅导整个课堂气氛就变了,学生就不紧张了。”而这个教学模式的精义,就是要让学生高度紧张地学习,“让他们动脑,动得紧张得不得了”。
有人会问:学生能看懂教材吗?老师不讲他们能理解得了吗? 这一担心是多余的。
实际上,每节课的内容,有80%是旧知,新知只占20%左右。比如解一元一次方程,只有移项是新知,其他都是旧知。“有80%多的内容学生一看就懂,不用教。只有不到20%的内容学生看了例题还有部分不懂、不理解。”
这就需要通过“检测”,让学生发现自己理解的偏差、错误。
“检测”的目的,一是培养学生运用新知的能力,二是调查学生自学的效果,因此,其重点就不是展示学生学得多么好,而是要充分暴露问题。
“检测”中的运用还是初步的、简单的,其题目不能太难,主要是课本上的习题,量不能太多,一般为2-3道。不能叫学习好的学生,而要叫2-3名后进生板演——因为他们暴露的问题最多,最有典型性。其他学生在座位上独自练习。
有些题目,可以只做其中的几步甚至一步。比如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是教学的重点,“我们就只要求移好项,其他步骤都省了,这就节约了时间,本来只能做1道,现在可以做2道了。”
这里最大的挑战,是教师要根据学生暴露的问题,调整教案,“进行第二次备课”。
按照蔡林森的设计,“检测”是“后教”直接而根本的依据。在他看来,无论老师如何精心备课、预设,都无法准确测知学情,只有通过“检测”,每个学生的真实情况才一目了然,才可能真正做到“以学定教”。直到这时,教室里基本上听不到老师的声音,但老师的大脑应该在高速运转:学生的哪些问题是接下来要重点讨论的,叫哪些学生上台更正才更具有代表性,还有哪些内容是要教师加以突出、引导的„„
3、后教模块:约10分钟,包括⑥学生相互更正或曰兵教兵 → ⑦师生讨论共2个环节。
先学之后进入一堂课的高潮:后教,即更正、讨论“先学”中暴露的问题。名为“后教”,其实主角仍然是学生,教学形式主要是学生教学生(要注意“教”的方式),所谓“兵教兵”。“老师只是做节目主持人,说‘你来’、‘你来’。”
“老师要引导学生找出板演习题中的错误,鼓励学生上台(?)用红色粉笔更正写出不同答案。”蔡林森说,“要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去更正、纠错,同一个问题可以让几个乃至4个人以上更正,这个更正错了,让那个来。”这最能激发学生思维、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这也是合作学习,是更深层次的合作学习:每个人都在动脑,都在思想深处互相“对话”。
“不能边更正边讨论,否则容易重复,浪费时间。”更正完了才组织讨论。讨论,是为了弄懂“为什么”,所以不能就题论题,而要找出规律。“首先是要有序。不要一道题一道题地讨论,而要一类一类地讨论。比如3个人做了同样的2道题,不是一个人一个人的讨论,而是先对比看3个人第一道题的第一步,对不对,为什么。如是第二步、第三步直到最后一道题的最后一步。这样就有比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就深刻。”蔡林森还特别指出,“学生的讨论与老师的教要结合。”所谓“教”,主要是指学生讨论得出一个正确结论后,老师要板书,“老师不要下结论,而要让学生自己讨论出来”,只有当所有学生都不会时才简要指点几句,而且“不能就题讲题,要就板演的习题,把错误归类,由个别到一般,得出规律,使学生触类旁通、学会运用”,或者抛出被学生忽略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得出正确的结论。
每个学生都是平等的。“讨论要面向全体学生,每一类问题都要吸纳后进生、成绩好 的学生参与,但要先请前者发言”,否则,课堂就会变成尖子生的表演。
这样的讨论才是深入的、有效的,它刺激每个学生的神经,它扎实地纠正每个人理解上的偏见、错误。
4、当堂训练模块:约20分钟,⑧完成作业 后教做实了,“当堂训练”就水到渠成。
“当堂训练”是一节课的点睛之笔。这一笔不点,知识于学生就还是“死”的、是“夹生饭”,教学就是不合格的。
课堂上必须留足时间让学生紧张地练习。课堂练习时,要坚持四条原则:
一是发散性思维原则。选练题目有一定的代表性,通过练习能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二是量力而行原则。做到选练的题目不能偏、怪,要适度、适量。所谓适度,就是难易适中,即不拔高,又不过于简单。所谓适量,就是作业总量以多数学生经过努力在15分钟内能完成为限,又不偏少。永威的做法就是使用跟教材配套的《基础训练》中的内容,坚决反对题海战术。
三是针对性地布置不同层次的习题。有必做题,有选做题,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每个学生都是独立做,绝对不许抄袭。
四是老师不要当场批改作业,一批改就影响其他同学,一定要保证每个学生都有20分钟左右的时间安心做作业。批改的任务放到课外,如有错误,要让学生当天就纠正。
44分钟,每个学生都高度紧张:不停地思考,不停地动手,不停地接受和运用新的知识,不停地向知识的高峰攀登。
这44分钟,胜于一般课堂的100分钟。它的唯一秘诀,就是坚决不让每个大脑偷懒!给孩子主动求知、自我发展的自由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把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彻底推翻。
四、蔡林森的教学观念对我们的几点启示
启示1:教学改革首先是思想观念的改革
有许多老师在学习一种新的教学方法的时候,首先不是研究它的原理和指导思想,而是简单地模仿,往往效果不佳,半途而废。殊不知,任何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或课堂教学模式,都是在一定的教育教学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的,单是机械地模仿几个步骤和技巧,不在思想观念上改革是不行的。蔡林森讲:许多学校学习洋思的经验,把经念歪了。有的学校人为地规定在课堂上教师讲几分钟,学生学几分钟,把活生生的课堂教学变成了教条。蔡林森说,“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实质是:从上课到下课,学习的全过程都是让学生自学,教师由讲授者变为组织者。“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不是一种方法,而是一个原则,要真正把学生解放出来。有些老师放不开是因为不相信学生,所以一定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学好。思想不解放的人课堂教学改革是搞不好的,教学改革永远不会迈大步。
启示2:学生自学更能提高教学效率
过去我们认为教师讲得越细,学生学得就越容易,课堂教学效率会更高,就像钻山洞一样,老师领着学生钻比学生自己摸索可能更快一些。但是我们没有想到,这样做会养成许多学生不动脑筋的习惯,只是被动地听课,不愿主动地学习。其实书本上大部分知识学生通过自学都能够解决,老师的讲反而更耽误时间。洋思中学的经验证明,平时老师需要讲十几分钟的内容,学生自学三、四分钟就可以了。学生自学几分钟就开始做题,不会的再回头看例题或相互讨论,基本就能做练习题了。这个过程是个不断反馈的过程,不是看一遍就全部会了。这样,学生自学积极性更大,效率更高。因为老师规定学生自学几分钟就要做练习题,学生有一种紧迫感,不认真看就不会做练习题,落在别人后边,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所以学生自学比被动地听老师讲课积极得多,这样把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突出了出来。
启示3:学生自学有利于解决后进生问题
后进生问题在全国是个老大难问题,虽然目前国内有许多转化后进生的经验,但做到大面积丰收还不容易。洋思中学基本不存在后进生问题,全校学生的每一门功课考试
成绩都在90分以上。为什么学生自学反而缩小了差距,转化了后进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少了,可以抽出更多的时间个别辅导后进生。二是在学生相互讨论的过程中,实际是好学生教后进学生的过程。好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基本上都明白了,而后进生还有一些问题没搞清楚,通过好学生的讲解,自然也就明白了,在这里实际上运用了陶行知的小先生制。后进生光靠老师一个人忙不过来,发动好学生都来帮后进生力量就大了。三是后进生在自学的过程中也有一种紧迫感,别人在有限的时间看完了例题能做练习题,自己不会做也丢人,增强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好胜心。四是这种做法培养了后进生的自学能力,一旦自学能力形成了,他们进步的幅度就会加快,就会在较短的时间赶上班内的中游学生。
启示4: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
洋思中学的许多课都是自习课,上公开课也经常是“哑巴课”。有人说:“从上课到下课,都让学生自学,还要老师干什么?”实际上学生在课堂上的自学与课下的自学不同,课上的自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学,教师的主导仍在起作用。蔡林森打了一个比喻说:“学生在课堂上的自学好比是在高速公路上跑的汽车,而老师好比是引桥,引导学生走上高速路,不要走岔路。另外对后进生要督促、鼓励、辅导,对好学生要不断表扬。教师在巡回辅导的过程中把学生中的疑难问题写到黑板上,并考虑如何解决。”可见,在这里教师的主导作用还是非常重要的。与传统的教师主导作用不同的是:过去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以系统讲授来实现的,现在是“从知识的传授者转为学习的激发者、组织者和引导者”。
启示5:学生自学能减轻他们的课下负担
多年来我们就提出要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这种负担主要是课外作业。洋思中学1983年开始搞教学改革,首先是从当堂布置作业开始的,要求老师当堂布置当堂批改,课后不留作业。并且规定每堂课的作业时间不能少于20分钟。这样就逼着教师少讲。一开始学生自学中遇到问题是由老师解决,到后来则由老师引导学生讨论来解决。每堂课都是自习课,教师只讲4分钟。另外,每堂课的作业练习就是考试,这样有利于学生处于紧张的学习状态,也培养了学生的考试能力。学生在课堂上紧张地学习,课后轻松,没有作业,可以更好地发展自己的爱好特长,培养各方面素质。
洋思中学课内规则
⒈必须做好课前准备,坚决按课程表上课。
⒉小预备铃(课前2分钟)响后,任课老师愉快地站到教室门口,关注每个学生。学生停止讲话,坐姿端正,保持安静,桌凳整齐,书本、笔放在桌子左右上角。
⒊上课铃响后,教师精神抖擞、面带微笑地走进教室。
⒋教师走上讲台,愉快地注视每一个学生,班长喊“起立”,教师待每个学生集中精力,立正后,亲切地招呼“同学们好”,同学们一齐打招呼“老师好”,教师微笑着说“请坐下”,学生方可坐下。
⒌老师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关注并确保每个学生在课堂上学得紧张,学得好。⒍师生讲普通话,声音响亮,书写工整。⒎师生不得随便离开课堂。
⒏教师不带茶杯、手机进课堂;不坐着上课。
⒐学生必须聚精会神地学习,按时、认真、独立地完成作业。不得做小动作,不得东张西望,不得喝茶、吃零食。
⒑如有纠纷,一律待课后处理,教师不得体罚学生,不得叫学生停课学习,学生不得顶撞老师。
⒒特长生可以超前学,但必须严守纪律,踊跃发言,不得随便讲话(要讲话先举手,教师让说才说)。
⒓眼睛距书本一尺,认真做好眼保健操。
⒔下课铃响后,教师宣布“下课”,班长喊“起立”,教师亲切地招呼“同学们再见”,同学们一齐打招呼“老师再见”,尽量让老师先走出教室。
⒕愉快地接待来宾、家长、领导、老师听随堂课。
15、对老师主要有四个方面的要求:教学内容、激情、励志和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