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堂教学的八大铁律》读后感
《课堂教学的八大铁律》读后感
汤妙玲
最近,我认真读了《课堂教学八大铁律》这本书。《课堂教学的八大铁律》内容简介:课程改革,面对传统“坚硬”的课堂陋习,变革似乎显得力不从心。课堂教学走内涵发展之路,当它陷于疲软的时候,尤其需要简捷易行的指导。《课堂教学原规则——课程教学的八大“铁律”》因此酝酿而生。八大“铁律”,是课堂教学本真秩序的遵循,秉承着教育学、心理学的智慧灵光,融人了对课程、教材、教法、学情的综合考量,采用“否定之否定”的办法,即八个新的破冰举措、八个新的改革动向、八个新的一线教学引领。全书八个章节,八大“铁律”,条条直指课堂关键要害、要领,富有继承、遵守和革新三重内涵。它不是紧箍咒,不是教条,是与时俱进的彰显,是建构,更是探索。“以学定教”,旨在确立新的教学方向;“先学后教”,旨在构建新的教与学秩序;“授之以渔”,旨在点破教育乃是传授方法;“温故知新”,旨在“故”与“新”的与时俱进;“举一反三”,旨在教学资源的生态文明;“以疑促疑”,旨在恰当生发教学之问;“多少相宜”,旨在让教学更有讲究;“灵动应变”,旨在教学现场感的构建。
书中的八大“铁律”,集理性的文字与经典的案例于一体,集理念高度与操作指导于一体。这是一本叩问近年课堂教学现状的书,一本谋求教师自主解决困难的书。深信拥有此书,而后便会在课堂中有新行动,从而站稳课堂,赢在课堂。今天,我想谈谈其中的一大铁律:“灵动应变”。灵动应变是教师的教学机智问题。教学机智不是老师学来的,它是老师教学经验,教学水平,课堂驾驭能力,教育思想等诸多方面主要体现。所以我们老师要学习各种教学模式,但不要拘泥教学模式,因为我们的课堂会因人而异,因时而异,所以我们老师千万不可生搬硬套,以免出现邯郸学步的现象。尤其是现在,各种教学流派,教学模式层出不穷,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只可借鉴,不可照搬照抄,学东庐如此,学杜郎口也是如此,否则,一年一个新花样,学来学去学不像,刚刚学得有点像,还会出现新花样。
作为老师,就要以上海特级老师——于漪为楷模,“一辈子做老师,一辈子学做老师”,这是于漪老师的谦虚,也是对青年老师的期待。另外,对于每个老师,我认为,灵动应变就是以生为本,如果我们口头上说以生为本,而在实际的操作中,不看学生接受水平,接受程度,不重视学生的问题,不注重学生学习的效果,不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这样的以生为本还是以己为本,就是挂羊头卖狗肉;灵动应变就是实事求是,教师的预设往往非常美好,但和学生的实际,课堂的实际未必十分吻合,因为课堂教学不是按时准点的列车,我们该停就要停,该加速就要加速,有时该铺路就要铺路,有时该架桥架桥,因为我们要从实际出发,要实事求是。
灵动的应变更是结合自己,扬长避短,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有的善于朗读,有的长于分析;有的擅长讲故事,有的歌声很动人;有的语言幽默,有的激情满怀„„所以,我们在上课时要扬长避短,才能产生更好的课堂效果,达到“不怕千招会,就怕一招鲜”的目的。特色就是优势,就是风格,但愿我们在学习各种先进模式的时候不盲目崇拜,不丢失自我。
《课堂教学的八大铁律》为我提供了不少可以借鉴的做法。希望你也能读一读。相信你的收获会更大!
2015-2-25
第二篇:读《课堂教学的八大铁律》有感
揭秘高效课堂的教学圣经
——读《课堂教学的八大铁律》有感
范幼新
安徽省六安市寿县教育局教研室 232200
新课程改革已经走过了整整八个年头,时下有很多教育专家都在提倡让这些草根们去追求有效的教学、高效的课堂。作为一名在教学一线奋斗了二十余年教师,我是多么的渴望能探索到高效课堂的捷径。每天的课堂上,我几乎是抱着一颗虔诚的心去倾听孩子们的心声;感受他们内心的渴求;课后还要去反思孩子们的表现,品味我教学上点点滴滴的得失……企盼着自己能像吴正宪、黄爱华、华应龙、钱守旺等一大批教育专家那样运畴帷幄,驾驭好自己的课堂。
就在我苦苦地追求之时,是你——《课堂教学原规则——教学的八大铁律》走进了我的视野,让我迷茫的双眼见到了光明,为我们一线教师指点了迷津。我如饥似渴地认真阅读着,在书中我找到了自己期盼以久而未解的答案。书中所提到的八条铁律——以学定教、先学后教、授之以渔、温故知新、举一反
三、以疑促疑、多少相宜、灵动应变,浅显、直接,条条针对我们课堂教学的实际,条条在我们往日的课堂上都是那么似曾相似的出现过。贯穿全书的“症结大搜索”、“课堂新思维”、“课堂大链接”、“即时大升级”四个版块,以及辅之说明的课堂直击——课堂教学典型案例实证,或正面,或反面,都可以让我们一线教从得到启示和收获,为我们如何打造高效的课堂寻找到有力的依据。
在课改八年后的今天,在需要我们这些改革者冷静地坐下来思考之时,在我们迷惘之时,《课堂教学原规则——教学的八大铁律》给我们指明了方向,让我更进一步地明白了在教学中应重视“研学”,以学定教的理念符合教学的规律,它是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个别学生,是建立在三维目标基础上的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重知识轻育人的状况,体现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才可能在今天的教育行动中构建起新的教育理念,让每一位读者真切地感受到孩子所需要地是真实的课堂,要让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此书主张以学生能力发展为先;同时也主张教学过程以学生的思维方案为主线,发展学生智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新课程改革倡导“以学生发展为本”,也就是说,一切课堂教学活动都得以学生满意不满意、学生发展不发展、学生活跃不活跃为标准。只有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愿学、乐学、思学,并且学得细、透、活,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个体生命意识得到张扬以及人性才能得到释放。只教不学偏离了“以生为本”这一现代教育轨道,成为了一种自欺欺人的 “教学模式”。因此书中倡导“先学后教”,书中列举了大量例证说明了这一先进的教学理念。书中向每一位读者诉说着只有科学预设,才能共享课堂的愉悦。“新课程需要新教学,而新教学需要一种新的预设,这是一种留给教学足够的空间、蕴藏着丰富生成、宽容着偶然性和突发性、潜伏着多样性和创造性的预设;这是一种能够促进师生在课堂上释放生命的活力、闪耀智慧的光芒、飞扬自主的个性、共享教学的愉快的预设。”
手捧书稿,我一气读完,静心回首,心中收获良多。是啊,“追求课堂内涵发展”是我们每一位一线教师的一生的追求。读完此书我懂得了课堂是应变的艺术,主动地开发课程资源,善于综合应用各种策略解决教学过程产生的各种问题,关注差异,使自己富有教育机智,才有可能成为一名优秀教师。
此书让我深深的明白,课堂教学的实践是检验八大铁律的试金石。我相信,作者笔下的铁律必将给读过此书的老师们诸多的启示,用“铁律”服务于课堂,在课堂的沃土中生根发芽,以至于长成参天大树!我也深信,拥有此书的老师,能在该书的指引下站稳于课堂、赢在课堂,走出属于自己的课堂内涵发展之路!创造出美好的教学境界和神奇的课堂教学效果!
第三篇:寡头统治铁律读后感
《寡头统治铁律》
读后感
——正是组织使当选者获得了对于选民、被委托者对于委托者、代表对于被代表者的统治地位。组织处处意味着寡头统治。
寡头存在的必然性
只要是在一个组织中,就会存在着有一部分人从原本的阶层脱颖而出,成为寡头,从而影响甚至是控制其他的人,而这些人会出现,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讨论:
组织的存在没有组织的民主是无法想象的。
对于任何阶级来说,一旦当它在社会上公开提出某种明确的要求,并渴望实现与本阶级经济地位相一致的一整套理想目标,它就需要建立组织。不论这种要求是经济上的还是政治上的,组织看来是新城集体一致的惟一途径。组织能够使其中的成员的付出最小化,最节省精力,它是弱者对抗强者的武器。
在书上有这样一个例子,瑞廷豪森在1848年和1849年选举期间一度采用将全国划分为不同的地域的方法,每个地域有剧名1000人。他们将在某一实现指定的地点——学校,市政厅或者其他公共场所——机会选举一位贮蓄,每个公民都有发表自己意见的自由。这样,每个人的智慧都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当讨论结束时,通过一人一票最终做出决断,然后由主席负责将结果上报给市(镇)长,后者再向更上一级汇报。最终按照多数的意志做出决断。所有的立法提案都来自基层,政府的只能仅限于安排各地域讨论某一议题的时间、地点等具体事宜。无论在什么时候,只要由一定数量的民众要求制定一项新法律或者修改某一法律,有关部门必须保证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行使这一权力,通过相关的法律。法律将依照讨论的结果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首先,由主席宣布有关议题开始辩论,然后就相关的次要问题进行讨论,最后举行投票,获得多数票的提案通过。当所有投票结果呈送政府有关部门之后,有关专业的委员会应编辑一部简单明了的法律文本,该法律在形式上排除各种不同的解释。
这种方法看上去是非常民主的,但是其实也很容易形成寡头,即大众常常听信了那些善于言辞的人的蛊惑,最后导致了非民主。再拿中国来看,我们有14亿人,如果就1000人分为一组,就会形成1400000组,如果我们将一个组看作一个个体,那么我们还是不能够很好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所以,推举出一些能够代表自己的想法的人组成一个专门的组织进行事物的讨论,是非常重要和方便的。我们不可能在所有的事情上都进行全民的投票,所以,代表们所组成的组织就是我们执行自己权利的单位。
寡头的存在组织是寡头统治的温床。在任何组织中,无论它是一个政党、公会组织,还是其他任何类型的协会,其贵族化倾向是显而易见的。组织的结构在赋予自身稳定性的同时,却使组织化的大众发生了深刻变化,完全改变了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关系地位。组织使得政党或专业工会分化为少数领导者和占人口大多数的被领导者。
而领导者往往会达到任期较长,领导地位稳固的状态。原因如下:
1.当某一个人成为了代表之后,他往往不希望放弃自己现在拥有的权力,并且他在这个
团体中的独特地位也使得当该领袖失去权力之后很少有人能够接替。
2.团体中的所有的人都从内心渴望能有一位出色的领袖。在这样的情况下,团体中的其
他成员就能够减少很多的麻烦,并且还能行使自己的权力。
3.当领袖的政治业绩出色,大众就会出现对于领袖政治上的感激,这种感激往往会使得
领袖拥有很高的众望从而使得其职务不会被其他人接替。
4.当领袖政绩出色或者团队中的其他人的素养不够高时,会出现对领袖的盲信,从而导
致领袖成为完全的寡头。
在任何时候,任何发展阶段以及人类活动的任何方面,都离不开领导者。并且由于技术上、管理上以及组织策略上的需要,强大的组织需要强大的领导。不过,职业化的领袖的出现就意味着民主走向末路的开端。
寡头的权力
当某个人在一个团体中处于领导地位,他可能会出现要保留自己的权力的想法。而正是由于寡头自身的权力,反而又为他的权力的延续和增加提供的基础。
寡头在团体中往往保持着对于思想和财务的控制权力。当寡头出现竞争对手的时候,寡头往往会通过自己权力上的优势打压其对手,以得到自己在政治上的地位。
同时,在社会基层的内部也会出现阶层的分化,使得有一部分人掌握了较多的财富与知识,从而,这些人也具有了成为寡头的优势,随着这些资本的日积月累,他们也能够在一个比较小的范围能成为寡头,影响他人的思想和生活等等。
寡头的权力本身就是寡头获得更多权力或是保持权力的基础。
实例
法国的议会是法国最高立法机关。由国民议会和参议院两院组成。国民议会议员由普选产生,任期5年;参议院议员由选举团间接选举产生,任期6年,每3年改选1/3。议会两院拥有立法、监督政府、审批国家预算等项权力,但其权力受到总统和政府的制约。两院以公开投票方式并由议会组成人员的绝对多数做出相同表决时,可以对总统的叛国罪提出控告。国民议会的权力大于参议院。财政法案只能由国民议会提出。在两院对法案的审议发生意见分歧时,国民议会有权最后裁决。国民议会还拥有对政府的弹劾权。但弹劾案至少须有 1/10的议员署名,提出48小时后方能表决,并且必须得到国民议会的绝对多数才能通过。
我们拿其中的国民议会和总统来进行分析。
国民议会是法国的最高权力机关之一,和法国的总统一样,是由法国的国民通过普选而得的。他们应该代表着法国的人民。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国民议会的议员们在通过法律的时候并不能代表他的所有选民,他们往往是通过自己对于某个法案的认识来进行投票,也就是说他们可能会选择对于自己有利的方向来进行投票,如果在这种方式下面进行,那么那一部分的选民也会被自己的选择的代表进行寡头统治。而法国的总统,对外的时候是代表了所有的法国国民,但是对内的时候,更多的是代表了自己的政党,也就是说,国民往往因为自己的选择而得到了某个政党的寡头统治。
解决寡头的一些可能方法 多党执政,轮流执政
现在许多西方国家实行的多党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寡头政治。多党制实行的过程中,国家的权力往往是接替在不止一个党派的手中的,同时,在野党也会对执政党进行一些监督和批评,从而使得执政党在制定一个制度的时候更多听取和考虑民众的意见和建议。同
时,政党之间的权力接替也能够保证权力不会长时间的被某个特定团体所掌握,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寡头的出现。
全民公投
在法国,如果遇到比较重大的决策,往往会采取全民公投的形式。全民公投的形式能在一定程度上的改变寡头对于权力的掌握,使得民众能够真正的行使到自己的权力。
领导人的目标
迪韦尔热认为,米歇尔斯的“铁律”不是铁板一块。为此他将组织分为两类。一类是领导人、成员和同情者所追求的目标基本一致的组织。在这类组织中,领导者虽然也会追逐自己的私利,保全自身的权力,但总体上是拥护集体目标的,因此能够做到将个人利益与集体目标相融合。而另一类组织的领导者及其助手在本质上与组织的普通成员追求着截然不同的目标,甚至是相互冲突的目标,那么就会出现完全符合寡头统治铁律的情况。
也就是说,在一个组织中,只有当领导者所追求的目标违背了大众所追求的目标的时候,政党内部才会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寡头,所以,保持住领导者对团体的做出贡献的思想的积极性,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
第四篇:《20条铁律》读后感
《20条铁律,执行力一流公司必备》读后感
一个优秀的公司需要有优秀的企业文化,这是一个企业的灵魂,在这之下企业会收纳认同其企业文化的员工,企业与员工才能达到最大的共鸣,员工会觉得在这样的企业工作自身的价值发挥到最大,而企业拥有这样的员工也会越来越壮大。
读完《20条铁律》感触颇深,从中我总结归纳出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员工,需要具备以下三点品质。
一、强烈的责任感。责任决定能力,只有负责才能展现能力,责任提升能力,用于承担责任才会更加强大。一个人不管干什么工作,最基本的原则是要有责任心,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要有主人翁的意识,把公司当成自己的家,把公司的事情当做自己的事情,把公司的利益放在首位,时刻保持强烈的责任心和团队的责任感。没有责任心,工作就没有效率,企业就没有效率,一个负责的人,才能得到领导的信任和发展空间,对工作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成功者承担责任,失败者逃避责任,责任是执行力的核心,责任是实现成功的根本。责任心会促使我们在工作中追求完美,不断进取,会让我们工作起来永不满足,这一点对于职场中的人来说十分重要。
二、时刻保持正能量。记得看过这样的一句话:装半杯水的杯子,积极的人看了会说,很好,杯子里有半杯水,悲观的人看了会说,杯子的一半是空的。同样的一件事,两种心态的人看法完全不一样,而前者给人的就是一种正能量,让人充满着积极进取的力量。一个企业要想有朝气,每一个员工都要浑身充满着正能量,如果遇事总是斤斤计较,相互埋怨,推诿懈怠这样的员工极其不利于公司的长足发展。人的生活与工作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面对挫折,关键要正确的认识它,“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没有人会轻轻松松地成功,挫折是每个人成功的必经阶段,是对一个人意志力与忍耐力的考验,因此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对待困难我们要保持着乐观向上的态度,这样,我们在潜意识就会感觉自己的行动力更强,不惧挫折,正视挫折,想办法克服它,办法总比困难多。所以我们要做一个正能量的人,它会不断地改进人的心态、生活、工作,促使人不断地向好的方向发展;一个不断向好的方向发展的人,就会形成更多的正能量,把他们传递给身边的更多人,这就是良性循环。一个浑身散发着正能量的人,企业欢迎、他人喜欢。天长日久,正能量必将鼓起你人生的风帆,助你启航、腾飞,创造成功的人生!
三、强烈的团队意识。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人的力量都是渺小的,只有融入团队,只有对团队一起奋斗,你才能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你才能成就自己的卓越。团队,是为了实现一个共同的目标而集合起来的一个团队,需要的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需要的是分工协作,优势互补;需要的是团结友爱,关怀帮助;需要的是风雨同舟,甘苦与共。一个想成为卓越的人,仅凭自己的孤军奋战,单打独斗是不可能成大气候的。你必须要融入团队,你必须要借助团队的力量。一个团队,如果组织涣散,人心浮动,人人自行其事,何来生机与活力?干事创业又从何谈起?在一个缺乏凝聚力的环境里,个人再有雄心壮志,再有聪明才智,也不可能得到充分发挥!可见团队的重要性,只有团队里的每一个人都齐心协力,发挥自己的特长才能使团队更加强大。一个优秀的员工是企业和团队的财富,同样也是企业和团队给与了员工宝贵的发展平台和发挥其价值的机会。一个人在一生当中要不断的学习、提高自己,无论是工作能力方面还是自身的道德品质方面。一个优秀的企业和团队更要注重员工的素质和品质方面的教育和提高,这样才能使个人和团队都能更加优秀。
;l
华鑫财富
刘丹
第五篇:中央规定就是铁律
中央规定就是铁律
——一论深化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整改工作
本报评论员
《 人民日报 》(2014年06月08日01 版)
教育实践活动,顾名思义要一手抓教育、一手抓实践。实践的关键在整改落实。去年6月启动的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在近一年时间里,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自上而下、真抓实干,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对于第一批活动单位来说,活动转入第二批不等于整改落实任务的结束,更不是纠正“四风”的完成,“收尾不是收场”。如何一锤接着一锤敲、进一步深化整改工作?必须按照总书记“三严三实”的要求,严格对照中央的明确规定,真改、实改、彻底改。
针对“四风”顽疾,中央出台了一系列规定,为党员干部工作生活建起了“制度笼子”,在改进作风、规范权力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从舌尖、车轮到楼堂馆所,从贺卡、月饼到烟花爆竹,从出差、开会到公务接待,这些规定既清晰明确又具体可行,必须成为整改的镜子、落实的标杆。对照中央规定和要求整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才能巩固。
然而,还有人抱着侥幸心理、观望态度。有的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的执行缩水、贯彻走样。要求停止新建楼堂馆所,就披上创业大厦、研发中心等“变形马甲”;严禁公款吃请请吃,就转到私人会所、内部食堂等“隐蔽阵地”;严禁公款送礼收礼,就引入礼品册、电子卡等“技术手段”„„凡此种种,让禁令打了折、规定被架空,任其蔓延,会使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功亏一篑。
“令出,惟行而不返”,中央规定和要求就是铁律,就是硬杠杠。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在深化整改落实中,要把握这条“基准线”,看看哪些规定得到了落实,查查哪些方面还没做到位,不达标准不交账;要划定这条“警戒线”,对中央出台的各项制度规定都要不折不扣地落实,没有法不责众、没有情有可原;要严守这条“高压线”,无论是谁都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敷衍了事不行,降格以求也不行。不管是部门还是个人,都要对照中央规定和要求,进一步梳理整改落实情况,确保活动善始善终、善作善成。
“贯彻群众路线没有休止符,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非严不足以正风肃纪,非实不足以取信于民,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单位必须有乘胜追击的决心、驰而不息的毅力,将中央的规定和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涤荡行为之弊、洗净思想之垢,以作风建设新成效营造改革发展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