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初中生物教学中兴趣教学法的运用
浅析初中生物教学中兴趣教学法的运用
【摘 要】初中学生在学习生物这门课程时,会遇到一些难于记忆的名词、生理过程等,多数学生只会机械记忆法,学生感觉枯燥乏味,记忆效果也不好。怎样帮助学生解决这个难题呢?本文就此提出几点办法。
【关键词】初中生物;兴趣;教学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人对某事物的发自内心的爱好程度,是心理上的需求度、渴望度,学习兴趣对于学生智力开发起着定向、维持和强化的作用,是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有力保证。因此,教师要注意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上,不断改进教法,利用现有的资源,优化生物课堂教学,充分利用上课时间,将学生的求知欲转化成学习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促进对知识的掌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开端巧设疑念,激发学生求知兴趣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引言是每一节课的教学开端。引言若能做到“课伊始,趣亦生”,就能使学生在学习新课的开始就产生热烈的情趣,并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因此,教师应重视引言的教学设计。导入新课的方法很多。例如:趣味式的提问常常用在新课的开始,目的在于引起学生的注意,利于学生生疑、知疑,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探索动机,通过判断、推理获得新的、独特的认知能力,从而引导学生产生学习新知的兴趣。如在讲“植物光合作用”一节时,笔者没有急着进行内容讲授,而是先提出问题:“早晨锻炼好,还是晚上锻炼好?”又如讲到“植物的呼吸作用”时,提问:“为什么卧室里不应该养很多花?”……这样的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之中。
二、挖掘生物自身的魅力,充分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生物学是初中学生的一门必修课,但不是基础工具课,容易被学生忽视。初中学生的学习往往是凭兴趣的,要上好生物课,就必须把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调动起来。但要靠强力把学生硬拉到生物这边来是行不通的,我想关键还在于挖掘生物自身的魅力,把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吸引到生物上来。
1.充分运用生物插图作用
生物学研究的对象是生命,是具体实在的事物,在课堂中如果不用实物、模型、标本等直观材料,无论教师的语言怎样动人,逻辑怎样严密,学生始终感到看不见摸不着,学习起来枯燥无味,从而失去兴趣。相反,如果学生面对的是丰富多彩的实物、模型和标本,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认真地观察、讨论、思考、归纳、探索,学习兴趣就会大大提高而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但在条件简陋的农村中学,实物、模型、标本等直观材料相对欠缺。因此,充分运用课本中的插图,能增强直观效果,加强感性认识,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兴趣。生物课本中有许多插图,图文并茂,教材配有大量的实拍照片、图片、绘图等。由于现在的初中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不丰富,有些生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没有见过,所以课本中的大量生物插图学生很感兴趣。
2.充分发挥生物实验的作用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现代生物科学的发展尤其依赖科学实验。在生物教学中,学生在实验中不仅锻炼其实践动手能力,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更能激发其探索求知的欲望。实验教学还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生物学概念,获得生物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践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
生物学是一门自然学科,它以观察和实验为基本的研究方法,而初中阶段的学生由于理解能力还不是很强,因此直观的观察与实验在学习中就更为重要。初中生物义务教育的新教材也正是因此将探究实验放在了非常重要的地位,那么如何使这些探究实验发挥其最大作用,就成为我们每一位生物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
3.联系生活实际
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有各种各样的生物,它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把生物课的内容跟我们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这不亦是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兴趣的一条途径。
4.优化教学过程,使教学过程积极化
在教学过程中认为“教师讲了学生就会了”的想法是错误的。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的教学方式必然是一言堂、填鸭式的教学,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根本谈不上积极地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去。在应用启发式教学理念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也要重视提高学生对于教学过程的卷入程度。如果让部分学生坐冷板凳,没有使全体学生参与进来,这种教学也便流于形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时刻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的思维紧随教师的思维。教师应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大胆地去发表自己的见解,表述自己的想法,提出自己的疑问。这便要求教师多采用肯定的鼓励性的语言,以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学生,不用否定的批评的语言。有时学生提出的见解很幼稚,说明学生的认识水平还不高,但教师应予以积极地引导或纠正而非粗暴地斥责。如果教师因学生的想法太过离谱而责备学生,会严重地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谈不上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了。
参考文献:
[1]冯娟.初中生物实施兴趣教学的策略《祖国:.建设版》,2014(4)
[2]谢莹芝,曹龙江.培养学生对初中生物学习兴趣的研究.《祖国:教育版》,2014(1)
第二篇:情景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情景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甘肃省华亭县华亭三中 744100 王晓娟
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全国各地的陆续展开,情景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作用也越来越显著。情景教学法在生物教学中通过创设情景、借助情景的直观性、形象性可以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与学习兴趣,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生物课堂的效率。
一、创设以自然和生活为背景的情景,培养学生解释自然和生活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在教学中,利用自然现象、故事、歌谣、历史和趣味知识导入课题,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例如:在讲《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一节时,我以古诗的形式这样开始:“今天我们开始学习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同学们还记“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诗句吗?同学们的兴趣马上高涨起来,我借机让同学们背诵这首诗并让学生描述这首诗的意境,这时,学生积极发言,之后我针对学生对这首诗描述的自然现象,科学的解释山寺桃花之所以开的晚是因为山上的温度比较低的原因,使学生体会环境是怎样影响生物生长的,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的思维便活跃了起来,与之相关的感性知识,你一言我一语地被大家接受,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我又趁机引导,进行更深一步的知识讲解和导入。
再如:在讲《真菌》这一节时我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都知道蘑菇很好吃,常常在雨后或潮湿的草地、树桩上,常会有蘑菇长出。同学有没有在这些地方采过蘑菇?会不会唱与采蘑菇有关的歌?”学生听到这已经激动起来了,我让学生先唱歌再接着引入:“其实蘑菇是真菌的一种,今天我们共同来了解真菌的结构及繁殖方式”,用这样的方式导入,学生的积极性已经调动起来了,课堂的效率也可想而知了。可见创设以自然和生活为背景的情景,可以培养学生解释自然和生活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用多媒体展现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用多媒体展现情景的教学法,就是运用现代教学技术的手段,如计算机,投影仪等为学生展现比较直观的可感情景,以加深学生对实景的感受和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第一节《水中生活的动物》时,我通过多媒体分类播放海底世界的相关图片,进而营造出精美的画面,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轻松了解各种水生动物的特点及同类型的生物。如在学习腔肠动物时,我给学生展示海葵、海蜇、珊瑚虫的视频,并伴着情景组织学生阅读课本找出腔肠动物的特点,这样学生将很容易记住其特点,且积极性特高又轻松愉快。我还利用多媒体制作幻灯片在幻灯片中插入相关图片,使学生直观的感受和理解,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
又如:我把需要几个月才能完成的被子植物开花、传粉和结果的全过程在几分钟内从屏幕上显示出来。通过动态教学,把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激发了起来。既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又使枯燥乏味的生命运动现象变得新颖有趣。在演示录像过程中,我还通过暂停放映,教师解释,以及边放边解释的方法,把两种教学媒体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学生在形象化、趣味化的接受知识过程中,又得到教师适时适度的强化,使这一难于理解的知识变得易于接受。可见利用多媒体教学可增加知识的直观性、形象性、趣味性,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激发。
三、采用挂图、模型、实物进行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采用挂图、模型、实物进行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讲七年级上册《种子植物》这一节时,我事先要求学生采集几种植物的种子,并说出名称、生活环境和用途,这样,学生直观的了解了种子的实物,为接下来的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在讲植物细胞的时候,我先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细胞模式图,从而了解细胞壁、细胞膜、叶绿体、细胞核、液泡、细胞质的结构、形态和功能,然后要求学生比较,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内的细胞器存在什么异同,而这些差异性的细胞器各自有哪些功能,例如:叶绿体是植物细胞特有的,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而动物细胞却只能从外界获取有机物,这样通过比较激发了学生观察周围事物和生物现象的兴趣,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创设以问题运用为背景的问题情景,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问题教学法”是以问题为主线,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探究解决问题,来增进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方法。我巧妙的设计各种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置于问题情景之中,把思维直接引向问题,从而探索更多的新问题。问题教学法运用到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其基本程序是:提供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
我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把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浓缩为几个主要问题,一方面便于学生把握课堂教学的要求及线索,另一方面旨在“抛砖引玉”,让学生处于问题情景之中,把思维直接引向问题,从而探索更多的新问题。发现并提出问题是实施问题教学法的关键所在。把问题作为教学的中心,有利于进一步明确和分解教学目标,使教学和学生的行为活动更有针对性,有的放矢,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集中精力解决具体问题。这样既可以减少或避免教学活动中因偏离教学目标所做的“无用功”,还能调动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而且有助于学生摆脱接受知识时思维的滞涩与定势,在探究问题的思维活动中激活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运用生物实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生物实验对于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有着很大的帮助,是提高生物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主渠道,具有其他教学手段和形式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学生对生物实验都很感兴趣,我充分利用现有条件,让学生人人参与实验,给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不少学生认为,那一部分内容亲自动手进行了实验,那么这部分内容就易于掌握,掌握的也就越牢固。例如:在讲《观察植物细胞》这一节时,我设计成实验课,让学生自己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然后再对照课本上的植物细胞模式图观察细胞结构,这使本节课化难为易,使这一部分内容易于理解,容易掌握。而且通过观察与思考使学生的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效率得以提高。
通过实验教学还培养了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小组的协作精神。让学生通过现象观察事物的本质,从而认识和揭示自然科学规律,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追求真理的意识,切实让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
第三篇: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在生物教学中使用实验法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完善生物知识系统,还能够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帮助学生学习更多的生物知识。文章将对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究,以期能优化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收益良多。
关键词:实验教学法;初中生物化学;应用
基于生物学科本身的特点,初中教学中应该将实验纳入教学体系中,在学生接触生物学的初期,就奠定他们的生物实验基础,这为学生日后的学习以及探求更高层次的生物知识,都会有所助力。目前初中教育工作者必须要认清这一点,积极使用生物实验教学法,将学科中抽象、生涩、难懂的知识更加直观、生动、简单的表现的出来,提升学生实践学习能力的同时,也会大幅度提升生物教学质量。
1实验教学法涵义
所谓实验教学法具体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利用实验仪器、设备、药品试剂等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对于初中生物教学而言,实验教学法要求学生参与到实验操作中来,帮助学生扎实掌握生物知识,并能够运用生物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生物实验教学共包含以下四种实验方式:一是课内实验。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生物实验,通过实验结果验证生物教学中涉及的知识点;二是课外实验。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完成实验,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三是演示实验。由教师在课堂上完成实验操作,学生仔?观察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进而促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四是分组实验。教师将学生分为若干实验小组,要求学生明确组内分工,共同合作完成实验项目。
2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具体作用
第一,实验教学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验,这一过程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实践来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
第二,实验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具体的操作,学生养成了动手实践的好习惯,这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三,实验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多数学生在进入中学学习以前都没有接触过生物实验,所以对生物课堂中出现的各种实验充满了好奇心,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种好奇心,使他们对生物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3初中生物教学中实验教学法的应用
3.1理论结合实践,培养动手能力
在初中进行生物教学时,不仅需要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还需要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对于这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在实践课上采用一些科学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而让学生对生物产生喜爱,自主学习,这样能够加强自身对于课程的理解,能够更好地学习,在课堂上拥有很多的趣味性,这样更容易达成教学目标。教师应当对这种教学方式多加利用,这样才能让学生在生物领域再进一步,在进行实验时,教师因尽量让学生自行操作,可在实验开始前先演示一遍之后让学生自行操作,在操作过程中观察学生的步骤,指出学生的不足,鼓励学生提问,积极解答学生疑问,这样不仅能提升学生对于生物的兴趣,还能提升课堂氛围,加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但教师在实验之中需要牢记,实验的内容不同,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实验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为达成提升学生学习为目的作出努力。
3.2独立完成实验,发挥主体作用
在进行生物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当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实验内容进行拓展,让学生有自主的意识去创新实验,在实验中鼓励学生,帮助他们完成实验,但需要保证实验安全,并且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当铭记实验目的,保证学生领悟到实验中包含的内容,在实验过程中让学生仔细观察,领悟实验含义,学得知识。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习形式会更加浓郁,自主性也会更强,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容易接受和领悟实验包含的内容,达到课程目标。拿湿生虫的观察实验为例,在这个实验中学生需要到自然中去观察,因此教师应当取出一部分时间带领学生去进行观察,不能舍不得时间,这种方法对于学生的发展而言有巨大的推动作用,通过实践进行学习可以推进学生的学习效率,比一味的由教师传授知识要容易达成教学目标的多。
3.3融入生活元素,拓展知识视野
对于初中生物教学而言,除了上文中提及到的两点之外,教师还应当将身边的元素引入到教学中去,这样可以加速学生的理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增进理论知识与实际能力的结合,从已有的一些案例中看,教师将生活融入课堂,可以增强教学速率提高课堂质量,增强生物课堂的教学质量。以“关于植物呼吸作用”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讲生活中常见的水果引入课堂,水果的保鲜就涉及到了植物呼吸作用,将学生分为小组的方式进行探究水果保鲜的最佳方式,通过研究寻找影响植物呼吸作用的因素,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得出水果应该在湿度合理、低氧低温的环境下保存最为适宜的这一结论。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实验教学法是提高初中生物教学效果的有效教学方法。生物教师要善于运用实验教学法,结合生物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组织丰富的实验活动,调动起学生参与实验教学的积极性,从而通过实验教学帮助学生完善生物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黄志燕.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与运用[J].新课程(下),2016(12):93.[2]丁振武.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亚太教育,2016(02):141.[3]朱小琴.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导学,2015(08):39.
第四篇:初中体育教学中兴趣教学法运用分析
初中体育教学中兴趣教学法运用分析
摘要:初中体育教学中引入兴趣教学法,围绕学生兴趣开展各项体育活动的教学,符合新课程的改革标准,也为满足社会对全方面人才的需求打下了基础。教师对学生兴趣进行引导,激发学生们学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有助于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更有益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体育教学兴趣教学法运用
一、多种兴趣小组教学模式的组合
新课程改革后,很多体育教师重视了体育教学中兴趣教学法的运用。根据学生之间不同的喜好与性格差异,自由结成兴趣小组,这样根据兴趣的不同的方式划分小组,可以找到更多志同道合的人,让学习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在兴趣教学法开展过程中,可以发挥学习的重要作用,并且也有助于学生的整体进步,培养学生集体性意识及合作能力,使交友能力也有所提升。
二、开展不同情景的兴趣主题活动模式
根据学生们的个人情况开展不同情景的兴趣主题活动,激发学生自主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即可以提高体育教学水平,也能够提高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并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通过开展情景主题活动,也可以培养学生们的自主创新能力与团结合作的精神,有助于每天都可以保持积极、健康、良好的心态,使每个学生都能享受体育运动的乐趣,也保障了睡眠,让体育活动在成长中发挥积极作用。比如在短跑100米体育项目中,可以以世界短跑冠军的成长经历为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点,使学生主动参与到短跑项目中,达到初中体育课教学的目的。
三、心理引导的体育项目实施模式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对学生们的心理引导,通过一些具有开放性、合作型的体育活动,引导他们心理健康发展,并通过发挥自身所长,培养自信心,锻炼自身的心理素质。
四、游戏教学的各种活动教学模式体育课堂中加入游戏,可以活跃课堂整体气氛,改善学习体育的现状,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度。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性格或身体素质,开展不同类型的游戏活动,让参与其中的学生们感受到体育带来的乐趣,最大程度地投入到体育课堂游戏之中,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们的自主能力与创新精神。
五、结束语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运用兴趣教学法,能够让学生的体育学习处于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积极参与兴趣,激发体育锻炼的热情,更是为了让运动影响他们的生活,让学生爱上体育,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参考文献:
[1]黎雄辉.探究初中体育教学中兴趣教学法的运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4(11):79~81.[2]温祝英.浅谈高校课堂教学如何实施快乐体育[J].中国科技信息.2015(17).[3]覃秀英.兴趣教学法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前沿(理论版).2008(09).[4]王华国.初中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应用探究[J].体育博览.2011(13).
第五篇: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兴趣的培养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兴趣的培养
【摘要】: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以及应用的广泛性等特点。浓厚的兴趣,能加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能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开发他们的创造力;浓厚的兴趣,还会减弱学生学习中的疲劳,从而提高效率,取得优异成绩。
关键词: 诱发 激发 提高 增强 兴趣
经了解目前各地有相当部分学校的生物课教学比较难,学生及家长多是盯住中考科目不放松,而生物是非严格中考科目,虽然到八年级进行了地理与生物的中考考试,但由各学校自行组织考试和评卷,不是那么严格和重视,学生学习兴趣不浓,提不起精神,教师难于教学。怎样落实生物素质教学,培养学生喜爱生物课,提高生物教学质量,是每个生物教师的新任务和新课题。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深深感到:浓厚的兴趣,能加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能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开发他们的创造力;浓厚的兴趣,还会减弱学生学习中的疲劳,从而提高效率,取得优异成绩。下面就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谈谈几点体会。
一、培养学生的好奇心,诱发兴趣
有好奇心才会有求新欲望,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在学习中应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欲望,明确学习目的,就有了事半功倍的收效。激发学习兴趣,不同的学科,不同的领域有不同方式,根据生物学科特点的基础性和实用性,一般选取侧重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即所要学习知识能联系生产和日常生活实际,来激发学习兴趣。产生了兴趣学生就会被所要认识的生物所吸引,从而促使他们主动地分析、研究。如“大树底下为什么好乘凉?植物叶为什么不会被灼伤而萎蔫?“园林工人在移栽树苗时,为什么将一部分的枝叶剪掉呢?”在学习《激素调节》这一章时,提出“相同年龄为什么出现身高差异很大呢?”等等。在教学中教师语言的生动、有趣的话语都能吸引学生,为教学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
二、通过生物学家的故事及生物研究成果,激发兴趣
生物教学中有许多生物学家的故事及生物研究成果,教师除要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外,平时还应注意收集来自各方面与生物科学有关的资料,用带有情感色彩的生物学史实使学生获得情感体验。例如,在学习《绪言》部分时,介绍“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故事:袁隆平利用杂种优势进行水稻杂交试验,于1974年在世界上首次培育出杂交水稻,从1979年起在全国大面积推广种植后,使全国每年至少增产100亿公斤,为解决我国的吃饭问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还把有关杂交水稻技术转让给美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中华民族增了光,为人类粮食问题的“绿色革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学习《激素调节》一节内容时,介绍“王应睐和人工合成牛胰岛素”,1965年,我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在所长王应睐的组织领导下,在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出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人工牛胰岛素的合成,标志着人类在认识生命、探索生命奥秘的征途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王应睐对生物科学作出了巨大贡献,人们称他为“中国生物化学的奠基人之一”。
学生学习这些材料,一方面为科学家的精神所激励,另一方面会为我国科学家的突出成就而自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做好实验探究,加强直观教学,激发兴趣
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实践性强,更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创新能力。中学生好奇、好动,喜欢鲜明生动的事物,对实验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养成他们客观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师在课堂上,合理地选择、组合和使用挂图、模型、投影、录像等直观手段,展示或再现不同的生物及其生命活动的情况,不仅可以形象、直观地向学生传授生物学知识,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在实验探究过程中,给学生想象的空间,鼓励他们想说、敢说、敢于大胆质疑乃至异想天开。例如,在“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中,对于实验材料的选择,有的学生说用面包,有的说用馒头,也有的说用淀粉,而对于实验条件的选择,有的同学加清水,有的选择加沸水,也有的放在37℃的恒温水中,还有的放在冰箱中,用来观察不同条件下唾液淀粉酶的消化情况。通过学生们的积极思考和亲自动手而得出结论,学生是多么高兴和自豪。这样的课堂是多么的活跃、生动而又充满着鲜活的新课改气息,教师要善于打破课堂上旧有的条条框框,真正形成老师是引导,学生是主体的课堂。使学生不知不觉中热爱了生物知识,同时也形成了盼望上生物课的思想情感。
四、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兴趣
在教学中,运用故事、成语、俗语、谜语、笑话等创设课堂情境。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积极的成分,也是学习活动中最基本的内驱力因素。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在生物课的学习中,这是生物课教学成功的关键之所在。
例如,在“生物的遗传”的教学中,从俗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入手,请学生分析这句话的含义,得出生物普遍存在着遗传现象的结论,然后引出遗传概念的教学。又如,在讲解食物链时,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一成语导入,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探究种子与果实的区别时,可用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个大胖子”引入,让学生猜一猜这是什么。再进一步设疑,“麻屋子指的是果实中的哪个结构?红帐子指的是种子中的哪个结构?”从而达到调动学生探究兴趣的目的。在生物教学中,教师生动而幽默的语言,结合与生物学有关的故事、成语、俗语、谜语等进行教学,不仅会把枯燥无味的内容讲得生动有趣,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抓住学生的心思,从而加深了对生物学的亲热感。
从网上搜索一些名人轶事,历史故事及动植物趣事,为学生提供教学情景,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如在教学“遗传与变异”一节内容
时,从网上搜索到近亲结婚与遗传疾病的典型例子,“英国女王维多利亚的家史”、“达尔文的悲剧”等。课堂上,当讲到“禁止近亲结婚”时,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中国民间有名古话:‘近亲结婚亲上加亲。’可是国家婚姻法却明确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禁止结婚。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等学生讨论后,再给学生讲述,近亲结婚到底有多大危害。这时列举这样的两个事例:1840年2月,21岁的维多利亚女王和她的表哥阿尔伯特结婚,婚后给她的家庭生活带来了巨大不幸。他们生下的9个孩子中,有3个患有遗传病——血友病,其他人是血友病基因的携带者。真是无独有偶,1839年,30岁的达尔文与他的表妹爱玛结婚。谁也没有料到,他们的6个孩子中竞有3人中途夭亡,其余3人终身不育。到了晚年,达尔文在研究植物的生物进化过程时发现,异花授粉的个体比白花授粉的个体结出的果实又大又多,而且白花授粉的个体非常容易被大自然淘汰。这时,达尔文才恍然大悟:大自然讨厌近亲结婚。向学生讲解这些名人的沉痛教训,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近亲结婚会导致遗传病,所以是应当禁止的。又如在讲“环境保护”一节时,从网上下载一些有关环境保护如“赤潮及其危害”、“酸雨及危害”等的文字材料及图片资料,可使课堂内容丰富多彩,让学生看到他们平时看不到的东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五、重视师生情感交流,增强兴趣
现代教学过程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过程,即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在当前学习负担的状态下,如果没有掌握适度,没有教师的深情厚谊,没有在班上创造舒适的心理环境,那么学生的心理就可能支持不住。因而,在生物教学中要创造一种轻松、和谐的气氛,并通过灵活的教法、生动的语言、丰富的表情、大方的动作,配以亲切的微笑、激励的目光努力创建愉悦的学习氛围。只有这样,才能感染和影响学生,使学生的情绪处于兴奋状态,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教师尊重、热爱学生是培养师生良好情感的基础。教学实践证明,一个被教师
喜爱的学生,常常充满信心,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由于师生情感交往上的体验,自然会影响学生对生物学的情绪。学生能从教师那里获得温暖、信任、理解、尊重的心理体验,获得知识和能力。这样的师生关系,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和谐的教学氛围,会使学生心理上产生安全感、愉悦感。这种良好的心态促进学生对教师产生满意、热爱、信任的情感,也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从而对生物课的学习产生一种等待和期盼心理,总希望能早一点、更多地上生物课。有的学生会因为师生关系融洽而喜爱教师所教的课程。这种感染效应往往会长期地起作用,甚至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
总之,要提高生物教学质量,使学生热爱生物学,兴趣是关键,正如爱因斯坦说过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以及应用的广泛性等特点。作为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巧妙组织教学内容,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和生产、生活实例,积极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思维得到训练和启发,养成学习兴趣,自觉、主动地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