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做合一”数学方法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思路
“教学做合一”数学方法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思路
【摘要】陶行知先生是出色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具有高尚的师德和崇高的人格品质.他提出的“教学做合一”是一种教育方法也是一种生活方程式.经过长期的教育实践,形成了集理论、实践和思想以及方法为一体的伟大思想.“教学做合一”对中职教学有着重要的引导意义,中职数学教学要引用这一伟大理论,将数学引入生活实践,通过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过程让中职学生可以脑、手、口都运用到日常学习中去,体验数学,发挥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关键词】教学做合一;中职数学;意义
中职数学是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课程任务目的是让 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结合生活,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与数学概念相结合,能够自主性地学习和探究数学新知识,使学生可以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体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性.一、“教学做合一”的特点
1.“教学做合一”中的做是教学的核心,数学中的数和学都要通过实践来实现其价值.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最重要,而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最重要,教人求真和学做真人都要在做中实现.做到行动、思想相结合产生新的价值作用,多动脑,学会发明创造才能产生新的价值.2.“教学做合一”以做为中心思想,让数和学成为一个整体.老师在教学中实现做、教和做上学,产生学做合一.而学生在数学课堂上通过做而受教,活的学促进了活的教.3.“教学做合一”是开放的、变化的革命理论,并不是固定的、静止的.它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顽强的生命力,可以为我们提供强有力的借鉴以及促进意义.4.“教学做合一”是一项生活法,也是我们人可以实行的.教学做合一的形成来自于教育实践,通过长久的教育实践以及验证,来实现它的应用价值.教学做合一不但可以适用于高等教育和其他教育,同样可以适用于生活的任何方面.二、情境创建
“教学做合一”主要以生活为中心,是我们生活中原有的教育.数学与生活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数学来自于生活,生活产生数学,数学与生活相结合,会使数学更加生动和鲜活.让数学知识变成我们可以摸得着看得见的现实,就会改变数学原有的枯燥状态,使数学变得更加生动、活泼、形象、直观,富含生活气息.让学生能够爱学数学,感受到数学世界的无穷魅力.在学习“直线与平面垂直”时,课堂上老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通过相关的数学软件下载线面垂直的图片举例,例如北京天安门前的国旗和上海的东方明珠,给学生讲解升旗仪式和塔的作用.通过这种形式,可以让学生学习到本节课的知识内容,同时又开拓了学生的眼界,丰富了学生的思想,让生活进入数学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三、自主学习
“教学做合一”强调了自主学习的重要性.“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意思就是说书要熟读才能真正领会,可见阅读对学习的重要性.很多中职生对数学有一定的厌恶程度,他们的厌学原因大多数是因为没有学会理解阅读和有效阅读.所以,只要学会数学阅读的方法,通过老师的指导性学习以及阅读材料就可以领会数学知识.而老师要做的就是将数学技能和知识进行统一明确,注重教学的过程和方法,把握学生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将数学知识进行分解,设计成小的台阶,带领学生在阅读中学会思考问题,从而达到学习目标.数学阅读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也可以选择领读的方式,学生可以一起大声朗读,目的就是让学生都参与进来.学习“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时候,老师要让学生通过课本中对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了解这一章节的中心思想,画出重点,加深对重点的理解和记忆.学生通过高效阅读,脑、手、口并用,降低了学习难度,使之更容易学会数学知识.四、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就是把学生分成3~5人的学习小组,让小组成员在课堂上可以相互讨论和交流.选拔小组长、记录人等职务,小组成员要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围绕课本以及老师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研究.同学们可以取长补短、各抒己见,通过交流讨论相互启发.很多学生在课上不爱提问题,是由于学生想听却听不懂,想问却不敢问的矛盾思想.小组合作学习恰巧可以改变这一点,学生之间相互探讨,提出问题经过讨论实现自我求真的意义.小组成员之间的教与学解决了学生想听却听不懂,想问却不敢问的矛盾思想.让学生可以赶上老师的教学进度,从而体会数学知识的乐趣.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可以带动学习较差的同学,优等生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巩固了自己的知识,加深理解和记忆.小组合作学习让同学们在快乐中学到知识,又体验了成功的快感.学生在学习交流中共同进步和提高,训练了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倾听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团队意识以及集体荣誉感.在教学中,老师要多加激励同学,用宽容耐心的态度对待学生犯下的错误.老师在课堂上面对的是全部同学,学生面对的只有那一位老师,所以老师要谦逊温和,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印象,才能让学生喜欢上数学课,记住数学和老师.态度决定一切,知识改变命运.老师对学生的态度会改变学生对老师教授课程的态度,也可以说老师对学生的态度会改变学生的命运.教师要用宽容的态度面对每一名同学,多与同学展开交流和讨论,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数学知识.在学习“直线与平面垂直”时,先让学生阅读材料,仔细观察周边的事物,在生活中找出实例,小组成员展开线面垂直的讨论,通过判断和讨论,使学生可以利用直线和平面垂直定理判断生活中的实例,加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同时又活跃了课堂氛围.学生开心地学习,老师也能轻松地教学.五、点评与检测
展示可以满足人的成功欲与展示欲,在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小组可以选出代表向全班展示小组学习成果,展示学习方法、学习过程以及做题方法.让学生走上讲台,分享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主动性.这时老师就要对学生多加鼓励,通过鼓励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体现学生的自身价值和存在感.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老师可以加以指导和点拨,点拨不能面面俱到,要平均且有力.激励学生大胆猜想,提出问题,通过老师的引导,加强学生对知识重点的记忆.练习是产生技能和巩固知识的有力手段,也是“教学做合一”的核心形式.练习有难易之分,要从易到难,由基础到重点.练习后经过检查寻找问题再进行错误纠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练习习惯和检查习惯.学生要多看书,加深理解,强化记忆.课堂评价就是对学生数学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价体系.评价内容主要为学生知识的理解程度以及学生能否利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难题,评价学生知识理解中存在的问题.其次就是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测评.通过打分的方式激励学生学习,让学生能够多动脑、多动手、多动口.提高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强化学习技能,提高数学学习成绩.结语 华盛顿的一所大学有这样一句名言,我听见了却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当我做过后就理解了.可以看出,学中做、做中学、学中教和教中做的教学意义,这种教学手段也是其他工具不能替代的.只有继续把教学民主发扬光大,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通过教材资源的开发,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素材,就可以实现中职数学教育的“教学做合一”.【参考文献】
[1]王东群.“数学做合一”教学方法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华章,2013(3).[2]王晓峰,孙春英.在做数学中实现“教学做合一”[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4(4).[3]吴爱铧.坚持“教学做合一”原理 有效实施高中数学教育[J].考试(高考数学版),2011(4).[4]侯怀银,李艳莉.“教学做合一”述评[J].课程?教材?教法,2013(8).[5]刘晓波.“教学做合一”理论在实变函数课程教学中的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13(4).[6]余浩,余静.基于数学做合一的课程设计[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2).
第二篇:“教学做合一”在教学中的渗透
摘 要:在教学工作中,经常想起我国著名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的一句名言:“作为教师要在做上教,拿做来教,乃是真教;作为学生要在做上学,拿做来学,方是实学。”在这个着重培养孩子实践能力的年代,早已不是老师教学生学的老方法了,怎样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变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教学做合一;信息技术;探究
一、在做上教:改变传统授课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所谓“做”,陶先生强调“注重实践”。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怎样做到“在做上教”呢?我的理解也许有点狭隘,我认为“在做上教”,就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是通过口头的表达、交流,仅用语言去教孩子,更应做到身体力行。
除了数学教学工作以外,还兼任三年级的信息技术。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存在大量的操作练习。面对电脑知识极度匮乏的三年级学生,老师一味地讲也许起不到好的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对面一个崭新的知识点,我总是先在学生面前先演示一遍,在演示的过程中配合适当的讲解。在做的过程中,同步教学,这样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不仅耳朵听见了,眼睛也看见了,学习效果自然就好了。虽然老师已经做了一遍示范,但是学生不可能完全记忆,因此在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通过回忆老师刚刚的操作,自己探索,自主学习,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把新的知识点学会。这样一来,通过老师边做边教,学生不仅学会了,更是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在做中学:改变被动接受方式,在实践中主动探究和学习知识
学生在“做”上学,学生的“做”是学做、是模仿。数学学科一向是一门不缺乏实践的课程,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往往能够通过画画图、做做游戏就学到知识。说到这一点,我在三年级执教,其中有一个单元是讲概率与可能性。
对于三年级的10来岁的孩子来讲,概率问题本身是不容易理解的。在课堂教学中,我采用了大家一起动动手的办法,在课前我提前准备了各种颜色的小球若干。上课时,比如题目这样要求:在袋子中放入4个红球,1个黄球,摸30次,请问哪种颜色摸到的可能性大?面对这样的问题,我请了2名同学到讲台上来做试验,先在袋子中放入和题目要求同样多的小球,再请一名同学摸球,另一名同学记录。通过30次的摸球试验,学生发现了摸到红球的可能性远远大于黄球。面对这样的结果学生就能通过自己的思考知道,原来是红球放的太多,黄球太少了,所以摸到的总是红球。
通过这样一次愉快的游戏,不仅让学生知道了可能性的大小和数量有着密切关系,还在记录实验结果的同时学会了使用“正”字来进行统计,更是培养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在这样一节愉快的数学课中,老师没有教导孩子任何的知识,只是通过引导学生一起动手参与完成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自己就总结出了本课的学习重点。因此,我觉得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自主学,比教师被动的教,学习效果要好得多。
三、教学做合一:教与学互动,在实践中实现知识的传承
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教学理论强调“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教学做紧密结合,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实践习惯和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陶行知有一个经典的教学论就是“小先生制”。小先生制的方法可以把它简称为“教中学”,即“教也是一种学”。我们知道,传统教育是教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讲台为教师所独有,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然而陶行知先生认为:“在劳力上劳心,以教人者教己”,在方法上提出了“教学做合一”。“以教人者教己”的主张认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教人者不但能教人,也应教己,而学人者在接受教育的同时,也能教人、觉人,也即人人都是教育者,人人都是受教育者。因此,对教师来说,“既当先生,也当学生”,对学生来说,“既当学生,也当先生”。
对于这样的教学理念,我在课堂教学中也采用了相应的办法来进行实践。在每单元的单元测验以后,一般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评讲试卷,学生订正错题。我采用的是请考到满分或者高分的同学来评讲试卷,让学生讲题目,做一回小老师,来给大家分析这道题目他是怎样做的。这样的办法不仅讲题目的同学自己对题目的理解更加深刻了,坐在下面的同学也感到十分的新鲜,一些原来上课不能认真听讲的同学也听得津津有味起来。通过这样的办法,我觉得讲题的学生学习兴趣更强了,听课的同学也能提起精神了。
以上三点就是我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得到的一些小结论。教师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实际上很有技术含量的工作。“每一位老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先生创造学生,学生也创造先生,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的活人。”这是陶行知先生说的。他在《我们的信条》中这样写道:“师生共生活、共甘苦,为最好的教育。”今后,我们还将与学生一起“共生活、共甘苦”,继续创造,创造出更加美好的人生。
第三篇: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一、了解《大纲》要求,把握教学方法
所谓数学思想,就是对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本质认识,是对数学规律的理性认识。所谓数学方法,就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程序,是数学思想的具体反映。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数学方法是数学的行为。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感性认识不断积累的过程,当这种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序时就产生了质的飞
跃,从而上升为数学思想。若把数学知识看作一幅构思巧妙的蓝图而建筑起来的一座宏伟大厦,那么数学方法相当于建筑施工的手段,而这张蓝图就相当于数学思想。
1、明确基本要求,渗透“层次”教学。《数学大纲》对初中数学中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划分为三个层次,即“了解”、“理解”和“会应用”。在教学中,要求学生“了解”数学思想有: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的思想、化归的思想、类比的思想和函数的思想等。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有些数学思想在教学大纲中并没有明确提出来,比如:化归思想是渗透在学习新知识和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方程(组)的解法中,就贯穿了由“一般化”向“特殊化”转化的思想方法。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应该使学生能够领悟到这些数学思想的应用,而且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思想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独立思考,不断追求新知,发现、提出、分析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教学大纲》中要求“了解”的方法有:分类法、类经法、反证法等。要求“理解”的或“会应用”的方法有:待定系数法、消元法、降次法、配方法、换元法、图象法等。在教学中,要认真把握好“了解”、“理解”、“会应用”这三个层次。不能随意将“了解”的层次提高到“理解”的层次,把“理解”的层次提高到“会应用”的层次,不然的话,学生初次接触就会感到数学思想、方法抽象难懂,高深莫测,从而导致他们推动信心。如初中几何第三册中明确提出“反证法”的教学思想,且揭示了运用“反证法”的一般步骤,但《教学大纲》只是把“反证法”定位在“了解”的层次上,我们在教学中,应牢牢地把握住这个“度”,千万不能随意拔高、加深。否则,教学效果将是得不偿失。
2、从“方法”了解“思想”,用“思想”指导“方法”。关于初中数学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内涵与外延,目前尚无公认的定义。其实,在初中数学中,许多数学思想和方法是一致的,两者之间很难分割。它们既相辅相成,又相互蕴含。只是方法较具体,是实施有关思想的技术手段,而思想是属于数学观念一类的东西,比较抽象。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对数学方法的理解和应用,以达到对数学思想的了解,是使数学思想与方法得到交融的有效方法。比如化归思想,可以说是贯穿于整个初中阶段的数学,具体表现为从未知到已知的转化、一般到特殊的转化、局部与整体的转化,课本引入了许多数学方法,比如换元法,消元降次法、图象法、待定系数法、配方法等。在教学中,通过对具体数学方法的学习,使学生逐步领略内含于方法的数学思想;同时,数学思想的指导,又深化了数学方法的运用。这样处置,使“方法”与“思想”珠联璧合,将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寓于教学之中,教学才能卓有成效。
二、遵循认识规律,把握教学原则,实施创新教育
要达到《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教学中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1、渗透“方法”,了解“思想”。由于初中学生数学知识比较贫乏,抽象思想能力也较为薄弱,把数学思想、方法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还缺乏应有的基础。因而只能将数学知识作为载体,把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教学渗透到数学知识的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渗透的契机,重视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的提出过程,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解决问题和规律的概括过程,使学生在这些过程中展开思维,从而发展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形成获取、发展新知识,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忽视或压缩这些过程,一味灌输知识的结论,就必然失去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一次次良机。如初中代数课本第一册《有理数》这一章,与原来部编教材相比,它少了一节——“有理数大小的比较”,而它的要求则贯穿在整章之中。在数轴教学之后,就引出了“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而两个负数比大小的全过程单独地放在绝对值教学之后解决。教师在教学中应把握住这个逐级渗透的原则,既使这一章节的重点突出,难点分散;又向学生渗透了形数结合的思想,学生易于接受。
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有机结合,要有意识地潜移默化地启发学生领悟蕴含于数学之中的种种数学思想方法,切忌生搬硬套,和盘托出,脱离实际等错误做法。比如,教学二次不等式解集时结合二次函数图象来理解和记忆,总结归纳出解集在“两根之间”、“两根之外”,利用形数结合方法,从而比较顺利地完成新旧知识的过渡。
2、训练“方法”,理解“思想”。数学思想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
第四篇:浅析“教学做合一”(模版)
浅析“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 视“教学做”为一体。“做”是核心,主张在做上教,做上学。强调“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上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上说,做便是学。”还要求“以教人者教己,在劳力上劳心。”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在多年潜心探索与实践的基础上创立的“生活教育”理论的精髓和核心。它是现代教育倡导的科研型教学方法。足见“教学做合一”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做是发明,是演示,是实验,是探寻出路。”同时“教学做合一”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现就在化学教学中的“教学做合一”谈谈我的认识。
1、坚持“教学做合一”,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教学做合一”的核心是实践,即“做”,“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教师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教,学生不在学”。化学科学是一门非常重视实验教学的学科,其中观察和实验是实践的重要内容。如在探究“如何收集一瓶空气”时,首先提出:人吸入的气体(空气)与人呼入的气体有什么不同,让同学们讨论。于是得出许多结论,其一:人呼入的是氧气,其二:人呼出的是二氧化碳(作出假设)。随即我们提出一个问题,人呼入的全部是氧气吗?哪个结论正确,只有通过探究让事实说话。这一实践活动充分说明,在化学教学中,坚持
以“做”为中心,努力在“做”上下功夫,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坚持“教学做合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劳力而不劳心,则一切动作是机械重复,不能开创新的途径。劳心而不劳力,则一切思想难免去之又去,不能印证于经验。劳力与劳心分家,则一切进步发明都是不可能了。所以单单劳力,单单劳心,都不能算是真正的做,真正的做必经将劳力与劳心结合起来,手脑并用。在化学教学中,观察、实验就是“做”、是行动;分析、思考就是“创造”,必然产生“新观点”(科学结论)。观察是科学实验的基本活动和手段。科学的观察、规范的实验,是学生学好生物的前提。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我们必须坚持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分析——思考这一良好的认知习惯,力求通过“实验上用心思考获得真知。
3、坚持“教学做合一”,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少一点灌输,多一点探讨,让学生尽可能地参与到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从而使接受知识转变为发现知识,达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坚持陶先生的“教学做合一”,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五篇:关于在中职数学教学中运用微课的探讨
关于在中职数学教学中运用微课的探讨
摘 要:本文分析了中职数学教学的现状,指出微课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实际应用:一是要注意微课在重点、难点中的应用,二是要关注微课在课前预习中的应用,三是要利用几何画板和录频软件开发中职数学微课单元库的优势,四是要安排好微课在课后复习与交流中的应用。
关键词:中职数学 教学 运用 微课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教学中的应用也愈来愈广泛。当前得到大力推广的微课教学,即是建立于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之上。现代信息技术不但为微课教学提供课程资源,而且为微课教学构建网络教学平台。微课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并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目标。本文对微课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进行探讨。
一、中职数学教学现状
基于以下几种原因,传统数学教学方式不利于其有效开展:
1.中职学校学生数学基础普遍薄弱,对数学学习有高度的畏难情绪。由于国家的考试体系,中职院校学生数学基础薄弱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数学恰恰又是薄弱中的薄弱,很多学生最不愿意上的课就是数学课,对于数学的恐惧,导致大部分同学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这种情况下,中职数学教学就更加难以开展。
2.课时量有限,数学内容得不到系统的讲解。中职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注重培养的是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所以,中职院校里专业课程和实训课程占用相当大一部分的课程安排。数学这种理论课所占有的课时量与其课程难度与知识量不成比例,学生要在有限的课时里完成数学课程的学习目标,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
3.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加重了学生的迷茫情绪,不利于学习。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是45分钟一节课,一般一周4节课左右,而且有些学校的课程安排为两课连上,一周只有2次课。导致传统数学课堂上往往出现教师在讲台上讲的口若悬河,而学生在下面昏昏欲睡,就算有少数学生能听懂一些,在课后又疏于练习,待到下次上课时,上次课的内容基本上已经全部忘光了。针对以上的种种原因,国家教育部倡导数学教学改革,把信息技术引入课堂,但是目前多数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出现,其效果并没有彻底改变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但是微课的出现,却是从教学教学模式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
二、微课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1.微课在重点、难点中的应用
对于中职的学生来说中职数学课程中的重点、难点以及典型例题,并不是那么容易就能理解的。教师在课堂上对重点、难点的点播与讲解,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尤其是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比如说: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函数的概念与性质、角的概念的推广、三角函数、立体几何等……这些都是让学生们非常头痛的问题,但是由于学生的学习压力,他们很难在只听一遍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就完全理解这些概念,就更不用说灵活应用了。但是现在,由于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以及微机、智能手机的普及已经使学生自主学习成为可能。教师可以针对每节课的重点、难点以及突破的方法做好微课,上传到网上。学生可以随时点播学习,想什么时候拿出来看看就什么时候看,想看几次就看几次,想看什么环节就看什么环节,从而,为学生对课堂知识的重点、难点的理解和掌握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与帮助。
2.微课在课前预习中的应用
中职数学知识中大部分是初中数学知识的继承和发展,与普高数学不同,它更偏向于数学的应用性,因此,老师何以根据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基础和新知识所需的衔接知识点从专业需要或者生活需要的角度出发制作好微课,让学生在课前先看微课,为新课做好准备。
3.利用几何画板和录频软件开发中职数学微课单元库的优势
适合做微课的软件很多,为什么选择几何画板呢?因为中职数学中,有相当部分的知识具有抽象性,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是采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将抽象问题转化成形象问题,而几何画板集制图、测算、文字输入为一体,为“数形结合”创造了一条便捷通道,通过绘图、动画可以让学生认清问题的本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比如可以绘制精确的几何图形。规范准确的几何图形给人以美的享受,几何画板不仅可以准确地绘制任意几何图形,而且还可以探寻点的轨迹,点的轨迹一直是中职生较难以理解和掌握的问题。比如“椭圆的标准方程”,在上课的时候,传统的教学就是教师用手简单地画草图,大多数学生只难靠想象在头脑中画图或用手简单地跟着画草图,这样不能保证所画图像的精确性,而利用几何画板画图,并且将这一过程用录频软件录下,上课时再让学生观看,这一过程就会深深地印在学生脑子里。
4.微课在课后复习与交流中的应用
学生除了可以在课后观摩重点难点内容的微课,教师还可以设计比较经典的解题微课,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的重难点,比如说一题多解、举一反三等情况从而开阔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的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微课对教师的好处很好。第一,做微课,其实是一个反思的过程,在不断地反思中,教师能够不断地成长。第二,老师不愿意写论文,做科研门槛太高,程序繁杂,而制作微课程就是一个微研究的过程,一线教师发现身边小问题,想办法解决、梳理、制成微课。非常简单实用,解决教师身边最关心、最棘手的问题。人人可以做,人人都会做,人人都爱做。第三,优秀教师有许多好的经验,过去没的恰当的办法总结、传播,而微课程恰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式,固化经验、传播方法。第四,微课便于传播,教师间可以相互学习好的经验方法。
参考文献:
[1]陈蕾蕾.中职微课资源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才智,2015,(6):119-119.[2]杨传俊.微课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实际应用[J].现代企业教育,2014,(10):219-219.[3]周宗梅.中职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的教学策略[D].南京师范大学,2011.DOI:10.7666/d.y1922628.[4]蓝兴毅.对中职数学教学现状及对策的探讨[J].大科技?科技天地,2010,(4):321-324.